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

财务杠杆在企业中的应用

2015-12-14 12:11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现代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债权资本已成为企业资本的重要构成部分。而财务杠杆正是在企业负债经营中发挥作用的,在企业经济效益好时,适度举债可以为企业带来额外的经济利益,增加企业价值;而在经济效益不景气时,会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甚至导致企业破产,所以说财务杠杆如同一把双刃剑。本文分析财务杠杆原理,结合实际应用财务杠杆中的问题并提出对策。

关键词:财务杠杆;负债经营;应用

  在市场经济高速发达的今天,单一自有资本很难满足企业自身经营发展的需要,企业须从外部借入资金才能满足企业更好的发展。所以企业在企业资本的构成中,不仅要有所有者的投入,还要有向银行借款、向外部发行债券等方式来从债权人处获得资金。这样才能够使企业健康稳定的持续发展,这就是所谓的负债经营。而财务杠杆就是在负债经营的条件下发挥作用的。财务杠杆就像物理学中的“杠杆”一样,既可能给企业带来额外收益,也可能带来巨大损失。由于企业之间存在着激烈的竞争,经营管理者就会注重每笔资金的利用效率,会高度重视财务杠杆在企业中负责经营中所起到的效用。
  一、财务杠杆的涵义
  一般认为财务杠杆是企业在筹资活动中对资产成本固定的债权资本的利用。因而财务杠杆又可称为融资杠杆、资本杠杆或者负债经营。这种定义强调财务杠杆是对负债的一种利用。另外,也有人主张财务杠杆是指在筹资中适当举债,调整资本结构给企业带来额外收益。如果负债经营使得企业每股利润上升,便称为正财务杠杆;如果使得企业每股利润下降,通常称为负财务杠杆。这种定义财务杠杆强调的是通过负债经营而引起的结果。
  不管如何定义财务杠杆,在企业负债经营中,财务杠杆确实可以为企业所利用,并且可以为企业带来收益,在现代企业中,我们一般认为,企业经理敢于利用财务杠杆,是一种积极的行为。
  二、财务杠杆的效用
  一般地讲,企业经营中总会发生借入资金。企业负债经营,不论利润多少,由于企业负债筹资而产生的固定财务费用的存在,债务利息是不变的。于是,当利润增大时,每一元利润所负担的利息就会相对地减少,从而使投资者收益有更大幅度的提高。这种债务对投资者收益的影响称为财务杠杆作用。但是,当企业息税前利润率小于借入资本的利息率时,借入资本所赚得的利润还不足以偿还借入资本的利息。需用企业自有资金来支付利息,从而使自有资金利润率降低。其结果是企业不得不以减少权益资本来偿债,损害所有者的利益。
  三、企业在当前应用财务杠杆中存在的问题
  对于财务杠杆我们既是熟悉的,又是陌生的,熟悉是我们知道它是财务管理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陌生是我们把握不好对其效用的应用程度。而在现实中,企业在利用财务杠杆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主要问题:有的问题是对其本质把握不准,将财务杠杆视同为企业负债;有的问题是忽视财务风险,过度利用负债资本;还有是对企业负担的利息负担不能准确预测。
  (一)将财务杠杆视同为企业负债
  在企业财务管理活动中,财务杠杆是通过负债来起作用的,可以说二者如影随行。这容易使人们产生“负债决定财务杠杆的存在与否,财务杠杆决定是否负债”的问题。负债是发挥财务杠杆作用的前提,但有了负债,并不一定就能够发挥财务杠杆的作用。同时,负债与否也不仅仅取决于财务杠杆的使用,还需要从企业实际需要的角度来考虑。
  (二) 忽视财务风险,过度利用财务杠杆
  在企业日常经营过程中,我们经常看到企业之间的杠杆收购、杠杆并购的情况,这两个情况的实质都是通过负债获得更多可用资金,都强调财务杠杆的正效应。然而,任何资金的获得和使用都是有条件和代价的。借款的最直接代价就是利息,利息的固定性决定了不管企业将来收益如何、有没有足够的资金都要偿还。因此,借款可能同时带来财务杠杆双重影响:未来经营效益增长的情况下,财务杠杆会加速这种增长,形成杠杆利益;而未来经营效益下降的情况下,财务杠杆使这种下滑进一步加剧,给企业资金带来更多压力,企业必须承担到期无法支付借款本息的财务风险。因此,在关注企业获得资金的基础上,更要关注资金未来的使用情况,注重财务杠杆的负效应。
  四、财务杠杆的应用策略
  (一)准确估计企业未来经营的稳定性
  负债经营不是一时的行为,只要在企业未来收益不断增长的情况下,财务杠杆的正效应才会进一步放大,反之将放大财务杠杆负效应,加剧企业风险。企业需要根据经营状况随时调整借贷数量。企业未来经营与收益状况需要对经营性因素与非经营性因素进行分析。
  1. 经营性因素分析
  企业未来收益是否稳定,需要分析企业经营性因素,主要有:
  首先,产品的需求。市场对企业产品的需求越稳定,企业息税前利息就越稳定,企业的经营风险就越小,收益都可以准确的预测,企业风险就相对小。其次,销售价格和成本。企业产品的销售价格越稳定,成本越低,则息税前利润越稳定,越大经营风险就越小,企业未来经营和收益情况就好预测;反之,经营风险越大。再次,对销售价格的调整能力。当通货膨胀使生产资料价格及工资上涨时,若企业有能力将因涨价而增加的生产成本转移到销售价格上,则将消除其对未来收益的影响,企业的这种调整能力越强,则风险越小,收益越稳定。
  2.非经营性因素分析
  第一,固定成本。固定成本是指随着时间流逝而发生的成本,其总额在一定时期内与产品产销量无关。与前几个因素不同,固定成本与息税前利润的可变性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但由于固定成本的性质使得当产品销售量发生变动时,息税前利润以更大的幅度变动,从而是经营的不稳定性增大。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将固定成本视为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第二,税收。如果公司有应税收入,债务的增加将减少企业支付的税收,同时增加债权人所支付的税收。如果公司税率高于债权人税率,债务的运用便可以产生价值。第三,企业的固定资产与长期负债的比率。长期负债大都以企业固定资产作抵押,固定资产与长期负债的比率可揭示企业负债经营的安全程度。第四,所有者和经营者对资本结构的态度也是影响资本结构的一个因素。如果所有者和经营者不愿使企业的控制权分落他人,则应尽量采用债务筹资而不采用权益筹资;相反,如果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不太愿意承 担财务风险,则应尽量降低债务资本比率。一般而言,企业的信用等级决定着债权人的态度,企业资本结构的负债比例应以不影响企业的信用等级为限。通过以上因素的分析我们知道,企业应该在适当的时候以适当的方式获得最好的财务杠杆效应。
  (二) 考虑适当的负债比例和筹资组合方式
  考虑适当的负债比例和筹资组合方式。负债比例、筹资组合方式的不同对未来的影响不同。企业要根据数量、期限、利率、借款弹性等选择不同的筹资方式,以方便企业根据需要作出适当调整。
  1.适度负债
  负债经营存在着财务风险,企业在负债经营过程中,不管经营情况的好坏,需要支付固定的利息。由于不能准确预测经营成果,因此,负债比例要与企业的经营状况、活力能力、以及承担风险的能力等相适应。适度利用财务杠杆作用,会给企业带来提高所有权资金收益率的财务杠杆利益。但如果过分强调财务杠杆的作用。举债过多,则会增加财务风险。一旦企业经营不善或经济环境恶化,税前资金利润率下降到利息率以下,就将使所有权资金收益率降低。负债比例越高,所有权资金收益率降得越多,这样就会加重企业的危机,出现财务杠杆的负作用。因此,企业要掌握最佳负债规模,选择一种比较稳健的筹资模型。
  2.适当的筹资组合方式
  根据企业管理者对风险的好恶,不同企业有不同的筹资组合,主要有:第一,正常的筹资组合。正常情况下该种筹资组合遵循短期资产由短期资金融通、永久性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由长期资金融通的原则。这是一种理想的融资政策,其基本思想是力求降低企业的偿债风险和融资成本,若运用得当则不会出现资金的闲置或偿债风险。第二,冒险的筹资组合。即企业永久性流动资产和部分固定资产由长期资金融通,另一部分永久性流动资产和全部短期流动资产由短期资金融通。这种筹资组合资金成本低,利息支出少,可以增加企业收益;但同时企业用短期资金融通了部分长期资产,因此风险较大。这是一种收益性与风险性均较高的筹资政策,适宜在银根宽松的环境下采用。第三,保守的筹资组合。即企业部分短期资产和全部长期资产都由长期资金融通,而只有一部分短期资产是由短期资金融通。这种筹资组合策略风险小,但资金成本高,会降低企业的利润。这种方式适宜在金融环境恶劣、银根较紧的情况下采用。
  如果企业能精确地预测其营运资金持有量且具有较高的理财水平,采用冒险性融资组合无疑是有利的。但通常我们却难以对企业资金的营运水平做量化的描述,因而企业只能将其视为一种理想的目标,各企业应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及其所处的金融环境,确定适当的筹资组合方式,力求达到理想状态的目标。
  五、结语
  通过对财务杠杆在企业中的应用分析,我们得到财务杠杆是在企业负债经营下起作用的,而且利用得当财务杠杆可以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但是企业财务风险必定会随着企业利用财务杠杆而加大,一般情况下,我们都是厌恶风险的。所以财务风险是不应该被忽视的,企业要尽量控制财务风险,确保企业生产经营安全。由于财务杠杆的作用,财务杠杆率越高,财务风险也越大。在这里我们提出财务风险问题希望企业在利用财务杠杆过程中加以注意和规避。 
参考文献:
[1]荆心,王化成等.财务管理[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财务部注册会计师考试委员会.财务成本管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3]高珊.论财务杠杆对企业效益的影响[J].商业文化,2008,(10).
[4]宋献中,吴思明.企业财务管理[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5.
[5]邓家姝.财务杠杆系数及其应用[J].财务通讯,2008,(01).
[6]谢志琴.财务杠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J].经济论坛,2007,(01).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