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

浅谈如何构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机制

2015-12-14 12:06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所谓内部控制,是指单位为实现控制目标,通过制定一系列制度、实施相关措施和程序,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的动态过程。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单位经济活动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完整、财务信息真实准确,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

关键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


                                                浅谈如何构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机制
                                                      葛萍   成都市锦江区交通局  
   2011年11月18日,为了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和规范内部控制,提高内部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推进廉政建设,维护社会公众利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

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财政部拟定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征求意见稿)并向全社会广泛征求意见。 可见,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对于提高行政

事业单位财务工作规范化水平,堵塞漏洞、消除隐患,防范重大经济活动风险具有重大的意义。所谓内部控制,是指单位为实现控制目标,通过制定一系列制度、实施相关措施和

程序,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的动态过程。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单位经济活动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完整、财务信息真实准确,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下面

,从三个方面谈谈如何构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机制。
一、 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的要求和单位的实际情况设置内部控制职能部门及岗位,负责组织协调内部控制建立实施及日常工作。
    (一) 单位领导班子对单位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负责。建立健全集体研究、专家论证和技术咨询相结合的议事决策机制,大额资金使用、大宗设备采购、基本建设

等重大经济事项的内部决策,应当由单位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行政事业单位执行一支笔审批制度,各类经济事项的费用审批均需单位负责人审批,但也应该建立分级授权审批

额度,领导班子成员根据分管工作权限对应相应的审批额度,超过额度的支出由班子集体研究决定并落实相应会签制度。
   (二) 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关键岗位责任制。内部控制关键岗位主要包括预决算编制和绩效评价、资金管理、票据管理、印章管理、物资和固定资产的采购和管理、建

设项目管理、债务管理、经济合同管理,以及内部监督等。单位应当明确岗位职责及分工,确保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内部会计控制应当保证单位内部涉及会计工作

的机构、岗位的合理设置及其职责权限的合理划分,具体来说,应做到(1)会计职务与出纳职务分离, 出纳人员不得兼管审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费用、债权债务帐目的登记

工作;(2)会计职务与内审职务分离,应由未从事本单位财务工作的人员履行监督职能,确保内审工作的独立性;(3)支票保管职务与印章保管职务分离,不能由一人同时保管支

票和印章;(4)实行财政结算中心集中支付的单位,填制报销凭证需出纳和会计分别签字方能办理,不能由一人办理完所有的支付程序。
二、 逐项建立关键环节的内部控制机制。
   (一) 预算编制和执行环节的内控机制。
  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实行“二上二下,分级编制,逐级汇总”的预算编制模式。因为各地财政部门普遍采用 “零基预算”法代替了传统的“基数调整”,编制方式更加科学、

合理,因此就要求各单位要树立全面预算的观念,注重在日常工作中收集各种应纳入预算编制范畴的信息,杜绝漏报少报现象发生。编制部门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预算时,应严格

遵循“定员定额”的原则,根据同级人事部门核定的工资基金数据、经同级财政部门批准的政府采购项目、相关部门规定的人员人均日常公用经费定额等标准进行编报。对于暂不

具备申报条件的项目应落实专人追踪进度情况,待条件成熟时按照追加预算的相关程序办理,确保预算资金及时到位。
  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要建立财政性资金拨付和使用的日常动态管控机制。按照资金的性质和支出类别分别反映全年预算批复数、实际到位数、已使用或下拨数、预计资金缺口

数,实时反映预算资金的执行情况,杜绝超预算范围列支和无预算来源列支的情况发生。尤其是对“三公经费”等重点指标的支出数据要建立预警机制,确保在全年控制数内运行


  (二) 收入、支出环节的内控机制。
  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的规定,具有执收执罚职能的行政事业单位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收取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应全额上缴国库或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需

要使用资金时,由财政部门根据需要统筹安排核准后, 从国库或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拨付。国有资产的处置收入和出租收入也应按照“收支两条线”的规定执行,不能直接将收到

的资金直接用作本单位的支出,杜绝截留、挪用、坐支现象发生。收费实行收缴分离,罚没实行罚缴分离,即实行执收执罚单位开票、银行缴款、财政统管的模式。本级财政拨款

、上级补助收入等各项收入均应在本单位的帐户中统一核算,未经批准不得另行开立帐户,不得设置帐外帐和小金库。本单位其他业务部门经办的涉及收入的合同在订立后应将副

本交至财务部门留存,便于催收应收款项,防止未及时入帐的款项体外循环。
  在建立收入环节内控措施的同时,还应该加强对支出的管理。单位应当按照支付业务的类型,完善审批、审核、支付、核算和归档等环节的工作流程。履行请款申报程序的经

办部门、负责初审和复审的领导层、负责审核原始单据的财务部门都应该明确具休的责任内容,建立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内控体系。在付款前,应检查相关附件资料是否真实、

合规、完整,审批手续是否齐全,以及是否符合国库集中支付和政府采购等有关规定。会议费、培训费等支出报销凭据应附会议通知、参会人数或签到册、培训主办单位文件等明

细清单,购买办公用品等支出报销凭据应附所购用品的规格、数量、单价等明细清单,并由经办人员签字确认,大型会议费用等不能超过之前申报的项目预算的额度。

  (三) 资产管理环节的内控机制。
  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而是直接在费用中列支,新购资产与单位已有的存量资产的关联度不大,因此资产管理常常被忽视。为了确保资产安全完整,合理发挥资

产的使用效率,应充分运用先进的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对各类资产进行统一的登记、管理。落实专人负责资产的管理工作,全面掌握各项资产的购置、使用情况,确定资产使用人转

移备案制度,定期与财务部门的固定资产明细帐进行核对,未达 到固定资产标准的低值易耗品应建立相关统计台账,登记领、核、销记录表,完善资产管理责任制。通过定期盘点

、清查制度及时更新资产数据库,盘盈的资产先按重置价值暂估入帐,盘亏毁损的资产要查清原因后按相关程序及时报批,不得自行核销处理。资产出租、出借及对外投资也应事

先履行向上级主管部门或同级财政部门报批的程序。
三、建立风险评估小组和内部监督机制。
  执行内部监督职能的部门对本单位经济活动的重要环节开展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对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进行评价,重点检查本单位是否严格执行了岗位责任制和议事

决策机制,经济活动的决策、执行、监督是否实现有效分离,对评估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单位负责人并提出改进意见。在改进过程中,应进行跟踪指导,确保薄弱环节尽快整

改到位。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