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以我国商业银行的会计运营操作风险为研究对象,从风险现状、风险产生因素以及实证分析这三个方面对其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与阐述,并据此论证了合理控制会计运营操作风险在完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乃至提高市场竞争实力的过程中所起到的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意义。
关键词:商业银行 会计运营 操作风险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改革开放也迈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商业银行虽然获取了更为广阔的收益市场,但受到内部控制机制不够完善的影响,各种会计运营操作风险性事件频频发生。据统计现实,2010年我国商业银行基层机构共发生会计运营风险性事件2000起作用,涉及金额达到70多亿元。据此,相关工作人员需要认识到如何强化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控制力度,防范由各种操作风险性事件给商业银行带来的不必要损失,已成为当前完善商业银行发展体系作业中最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一、我国商业银行会计运营操作风险现状分析
在我国特有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背景下,大多数商业银行的商业性质体现的还不够彻底,银行的企业文化、控制体制、发展体系等与国外先进商业银行之间存在的差距仍旧特别明显,操作风险成为了商业银行最主要、最基本的风险来源之一。下表为相关研究人员于2010年公开收集的180家商业银行会计运营操作风险构成情况表(见图1)。
图1:商业银行会计运营操作风险构成情况
由上图我们不难看出,就我国当前的市场经济运行体制发展现状而言,商业银行会计运行操作风险的最主要表现形式有内部欺诈与外部欺诈这两种,特别是内部欺诈,这种操作风险无论是从风险发生数量还是从风险损失金额来看都占到了全部操作风险事件的半数以上,这也就意味着我国有关商业银行发展的信用体系在基本制度上还存在一定的缺失与漏洞。
二、我国商业银行会计运营操作风险的主要成因分析
任何一种风险的产生都离不开内外部因素的共同作用,这对于商业银行的会计运营操作风险而言同样如此。从上述有关我国商业银行会计运营操作风险的主要形式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人、操作流程以及风险控制机制这三个方面是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会计运营操作风险控制工作需要特别关注的点。笔者现就这三方面内容做详细分析。
(一)人的因素。前文中提到我国商业银行会计运营操作奉献中内部欺诈占到了半数以上的比重,这就说明了商业银行在内部操作及管理人员方面存在很大的问题。首先,我国当前商业银行的归属问题决定了银行内部存在多层次的委托代理管理,中间层次同时肩负着委托人与代理人的双重关系。中划分界限不够明确的产权制度关系使得商业银行内部委托代理管理错位问题严重,最终会导致商业银行管理者在资产决策权、使用权以及控制权上的权利过分集中,欺诈可能性非常大;其次,人员的使用与选拔存在严重的问题。我国当前商业银行在业务扩张上以外延式扩张为主要形式,机构网点更新速度过快在一定程度上给商业银行内部的会计运营人员管理工作造成了极大的压力。对会计运营人员的过分需求使得岗前培训不够完善,在岗继续教育工作不彻底,会计运营人员的道德素质问题势必会成为整个商业银行操作风险防范工作需要特别关注的重点。
(二)操作流程的因素。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剧,我国各类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不断激烈。这使得大部分商业银行在系统设计与业务流程规划工作中仅仅以提高银行客户服务效率为关键,对相应的会计运营操作风险控制体制考虑的不够充分。当前商业银行最常见的操作制度可以分为综合柜员制与全能网点制两种,这两种操作制度存在的操作风险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综合柜员制。商业银行所推出的综合柜员制将传统的双人临柜操作流程转变为单人临柜模式,一方面简化了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则增加了临柜柜员与商业银行自身的操作风险可能性。再加上商业银行近年来推出了\"免填单服务\",将柜员对现金储蓄业务的核对职能进行了省略,虽然节约了客户办理业务的时间,但各种业务差错、以公谋私等操作风险事件发生频率却日益加大。
2.全能网点制。伴随着商业银行应用性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及完善,商业银行所赋予基础营业网点的权利也在不断的完善过程当中,其各种经济业务处理职能也逐步趋向于全能性发展,它虽然为客户节约了业务办理时间,但同时也加大的商业银行自身的会计运营操作风险。以我国商业银行的跨行汇款业务为例,传统的流程操作模式下,这种特殊性质的汇款业务需要经过基层营业网点的双人受理记账复核--支行联行柜双人记账发送--上级行确认--业务办理等环节,一般来说汇款金额要3个工作日时间才能够到账,业务受理效率十分低下。但随着基层网点的全能制不断完善,特别是自我国现代化支付系统上线以来,跨行汇款业务仅仅需要通过基层营业网点的两位临柜柜员记账并复合就能够办理,且汇款金额能够在几分钟内快速到账,单次汇款金额也没有明确的限制,银行会计运营系统风险防范能力也大大减弱。
(三)控制机制的因素。在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与经济社会日益完善的作用下,商业银行内部应用性技术与业务获取市场均得到了显著的提高,然而其内控风险控制方式并没有跟随这种发展二作出相应的调整,内部控制仅仅依靠各级层人员之间的相互控制,风险问题也只能通过自下而上的反应、自上而下的检查得以发现。再加上我国大部分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模式以事后监督为主,发现风险问题总是在事件发生之后,相关工作人员所制定的各种措施从本质上来说也只是对该风险事件的补救措施,整个商业银行的风险防控力度也不够有效。
三、我国商业银行会计运营操作风险控制实证分析
基于上述有关我国商业银行会计运营操作风险主要表现形式与产生原因的分析,为了能够更好的对其操作风险控制体系做出详细说明,笔者现以浦发银行济南分行为例,对其风险控制进行详细介绍。
(一)问题及原因分析。浦发银行济南分行自成立以来一直都对会计运营人员采取条线式的管理模式,业务操作与业务营销之间的划分界限比较明确,全行统一集中式的事后监督管理机制使得核算差错成为了会计运营操作最主要的风险表现形式。
1.典型案例分析。2004年9月25日,浦发银行济南分行某基层营业网点柜员在为两位男性客户办理借记卡挂失业务时,系统提示该借记卡已存在临时挂失现象,但
该柜员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未询问该挂失业务办理为何非本人办理的情况下,为两名客户办理了密码挂失及重置等业务。同月27日,一女士持公安局证明到该网点办理书面挂失业务,称本人的借记卡在被盗之后已作出口头挂失动作,至此,该网点才发现于25日重置的借记卡中的钱已被取走。
2.风险产生原因分析。这起事件从本质上来说是一起典型的外部欺诈时间,虽然客户损失的财产能够得到弥补与追回,但它给该网点乃至整个浦发银行带来的信誉损失却是不可避免的。这主要是由于银行乃至网点对临柜柜员的岗前培训、在岗教育工作不够彻底、不够充分,在业务办理过程中个人主观臆断参杂过重,对规范性操作流程的理解不够透彻。
(二)对策及建议。首先,整个银行需要将企业内控文化建设作为所有工作的重心,兼顾业务发展与管理深化。商业银行内部需要将人力资源贮备作为一项关键工作来抓,将对各层级员工尤其是基层网点临柜员工的培训与教育工作作为日常工作的中心。其次,强化商业银行内部会计运营人员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认识,由内而外、由上自下树立科学的风险管理理念和营造浓厚的风险文化,对一定时期内的操作风险事件进行总结,找出风险原因,归纳风险防范要点,形成一套完备、健全的操作风险控制体系。
四、结束语
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也不断加剧,我国商业银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健全完善的过程中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挑战。本文对当前经济体制下商业银行会计运营操作风险控制做出了简要说明,并以实证分析为辅,希望为今后相关研究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意见与建议。
参考文献:
[1] 姜炳麟.任嘉嵩.国内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比较分析.[J].商业研究.2006.(17).
[2] 孙竞.从操作风险成因看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问题.[J].才智.2010.(12).
[3] 赵煜程.加强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思考.[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6.(01).
[4] 林霞.新巴塞尔资本协议与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J].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03).
[5] 尹培军.浅谈我国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J].财经界(学术版).20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