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货币时间价值的客观存在不仅在理论界得到了公认,而且其产生的作用时刻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经济生活。因此研究货币时间价值,探索其产生的根源,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通过深入分析,阐述了货币时间价值的本质,揭示了其产生的根源。力图为货币时间价值的理论研究提供些许思路,为更好的利用货币时间价值规律指导现实生产生活提供依据和有力支撑。
关键词:货币资金;时间价值;产生根源
货币的时间价值也称资金的时间价值,是经济及财务管理学科的重要理论之一,指不同时点上数量相等的货币资金的实际价值不等。一定数量的货币资金包含的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地减少,即当前所持有的一定量货币资金比未来等量的货币资金具有更高的价值。
货币时间价值的客观存在不仅在理论界得到了公认,而且其产生的作用时刻影响着我们的现实生活。众所周知,20年前的100元钱和现在的100元钱的购买力显然不同。因此,掌握货币时间价值规律,研究其产生的根源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当前理论界对货币时间价值根源的几种解释
对于货币时间价值产生的根源,理论界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过研究,也存在不同的认识,主要观点有以下几种:
1.认为货币资金周转使用后产生增值是货币时间价值产生的根源。
此种观点认为,货币资金被当做资本进行投资时,通过资本运动形式进入到生产领域,从而创造出了价值。通过资本循环运动最终使原来的货币资金产生了增值,这就是货币时间价值产生的根源。
2.认为通货膨胀的存在是货币时间价值产生的根源。
此种理论的主要观点是,通货膨胀使货币的购买力下降,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定量的货币所包含的价值在减少。因此,要保持货币原来的购买力应该使其增值。这种由通货膨胀导致的货币购买力下降,客观上要求货币保持购买力的内生动力是货币具有时间价值的根源。
3.认为机会成本的存在是货币时间价值产生的根源。
此种观点认为,货币的持有者推迟了消费,而将货币用于了其它用途。对于货币持有者的这种推迟消费的行为应该给予补偿,推迟消费的时间越长,应该给予的补偿就越多。因此,这种补偿客观上要求货币应该增值。这就是产生货币时间价值的根源。
二、当前货币时间价值根源理论的局限性
货币时间价值存在的根源确实比较复杂,再加之受到客观研究条件的限制,上述理论再解析货币时间价值根源问题上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1.资金周转使用后产生增值是资本保值增值属性的内在要求,只是其时间价值在经济意义上的体现,而不是货币产生时间价值的根源。这种理论认为,货币只有通过资本循环运动才会产生增值,即才具有时间价值;储存起来或者没有参与使用的货币是不具有时间价值的。很显然,在广义的经济生活中,所有的货币都具有时间价值,因为存在家里的现金要贬值,就恰恰证明存在家中的现金具有时间价值。因此,参与资本运动的货币才具有时间价值是具有局限性的。
2.认为通货膨胀是货币时间价值的根源也是不完善的。通货膨胀和货币时间价值一样,只是现象不是本质,其原因是包括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内的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的结果。在现代信用社会,从长期来看,通货膨胀是不可避免的。而且,在某些时期,相对范围内,通货膨胀是负的,或者说是通货紧缩状态,而货币的时间价值是不能反向的。因此,通货膨胀不是货币时间价值产生的根源。
3.资金的机会成本在经济学上一般指的是因资金用于了某种用途而放弃的其它用途,而在放弃的用途中起最大作用的用途带来的价值就是其机会成本。很显然,按照机会成本的定义,货币资金因用于某项投资后而放弃的其它投资带来的收益就是货币资金的时间价值的根源是不合理的。因为,货币用于了投资等其它非消费用途,从而推迟消费,就产生了推迟消费的机会成本,导致了时间价值,显然是不具有说服力的。可见,机会成本可能是影响货币时间价值的一个因素,甚至可以理解为,机会成本是货币的时间价值的组成部分,而不是时间价值产生的根源。
三、货币时间价值的外在表现形式及衡量
从量的规定性来看,货币资金的时间价值可以理解为资金的社会平均使用价格,是没有风险和通货膨胀条件下的社会平均资金的利润率,表现为利息率。马克思对利息的来源和本质问题做过深入的研究。他的主要观点是:利息以货币转化为货币资本以及货币资本使用权和所有权的分离为前提条件。利息来源于利润,利息的本质同利润一样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态。因此,从形式上看,利息率是借贷资本的价格,也就是说,利息率是货币时间价值的外在表现。因此,在忽略通货膨胀及风险的条件下,通常以利息率来衡量货币资金的时间价值。
四、对货币时间价值根源的再认识
讨论货币时间价值,追溯其源头,笔者认为货币时间价值形成的根源主要是生产力的发展,即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正是由于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推动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才使货币产生了时间价值。
1.生产力的发展,使社会总财富增加。在货币供给不变的情况下,社会总财富的增长客观上要求单位货币包含的价值含量随时间的推移而不断提高。而当货币供给量随着社会财富量同比增长时,单位货币包含的价值量虽然没有变化,但是其对于微观个体的购买力相对下降,这就客观上要求其增值,以保持其相同的购买力,于是产生了货币时间价值。
2.生产力的发展,使生产同一产品的社会平均劳动时间缩短,一定单位的必要劳动时间所创造的价值增加,其对应的单位货币所包含的价值也就增加。比如,原来生产A产品需要2小时,设与2小时对应的货币为1元钱。当社会生产力提高后,生产A产品需要1小时,那么1小时计应对应2元钱,即2小时对应4元钱。因此,货币产生了时间价值。
3.生产力发展,经济社会不断进步,人类消耗的必要物质财富所占比例不断降低,可支配的社会总财富就以加速度递增并积累,使与之匹配的货币总量不断增加,为保持单位货币的价值含量不变,客观上要求货币增值,这一点也就是马克思对资本的本质属性的解释。
综上所诉,货币时间价值产生的根源是生产力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所致。因此,客观理性的认识货币时间价值产生的根源,有助于更好的研究和制定货币政策,完善货币制度;为利用货币时间价值规律指导现实生产生活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郭晓晶等.金融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 谢利人等.财政与金融[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3] 李忠民.浅析货币时间价值的本质[J].统计与信息论坛,2000,(05)
[4] 贺世强主编.财务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