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我国金融体系中,商业银行一直占据主要地位,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之一,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已经有近四十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尤其是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状况也有所好转,但是还应当看到,在良好发展的背后也隐藏着比较大的问题。这些问题表现在多个方面,如操作风险、信贷风险等,在过去的一段时期,我国商业银行出现了许多的违法违规的案件,极大地影响了银行的工作形象。比如王雪冰案、许超凡案等。通过对这些案件的分析和研究显示出出现问题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就是商业银行的工作人员的道德出现问题。我国经济在飞速发展之中,但我国社会主义的市场体制还没有完全形成,市场调节的功能没有完全发挥,这就一定程度上使道德风险成为应当特别重视和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商业银行道德风险的成因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防范道德风险的措施和方法。
关键词:商业银行 道德风险 成因 改进措施
过去的几年,针对商业银行的案件屡见报端,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和关注。特别是在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重大案件,对商业银行的声誉和形象造成了极坏的影响。有学者对商业银行出现的风险进行了深入透彻的分析,研究表明,在造成风险的过程中道德因素是一个重要方面,其与商业银行经营中的各个环节都有密切的联系,商业银行所面临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均可以说源自于此。不论从哪一个方面进行研究,都不可回避的是针对道德风险的控制和预防。美国花旗集团 Smith Barney 经济和市场分析部副总裁黄益平博士在北京大学进行专题演讲时所言:道德风险是银行管理中最大的问题。在以下内容中将针对相关问题进行详细探讨。
一、对商业银行道德风险的理解和认识
正确处理道德风险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必须首先要理解商业银行道德风险的概念,学界普遍认为“商业银行道德风险”是指商业银行的工作人员在通过本职工作不能达到其实际需要的时候,在思想、道德等方面发生变化,乃至去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以及所从事行业的职业道德,来实现自身需要或者获取个人利益,造成工作单位的资产极有可能受到损失的状况。
在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时期,正在逐步推进和完善银行改革,在当前形式多元化和财政金融政策重大调整的各种环境下,商业银行的道德风险明显加大,道德风险的案件时有发生,防范道德风险的形势极为严峻。
从委托与代理关系的角度看,道德风险是指能够掌握多种信息资源但有能实现风险防控的代理人,为了自身的利益不惜牺牲掌握不完全信息但必须要承担风险的委托人利益的风险。从这一概念中可以推出,商业银行的道德风险是指商业银行有关当事人签约后不完全承担风险后果时,为了提高自身的效益,维护其利益而选择对他人有害的行为的可能。1如果这种可能发生就极有可能出现操作风险、信用风险等。在商业银行中之所以发生道德风险就是因为在委托和代理关系中,双方当事人之间所获得的知识不统一。在进行风险控制和监督所要花费的成本超过相应的受益时,掌握信息优势的一方就可能为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在监督不力的情况下侵害他人的利益。
二、商业银行道德风险对于商业银行经营的影响
从对商业银行道德风险的相关理解的论述中可以看出商业银行所存在的道德风险是必须引起国家和管理者重视的,道德风险的发生将会产生一连串的不良反应。
(一)商业银行的道德风险容易造成其业务经营的风险发生
应当看到,在商业银行经营中可能出现的道德风险有多种形式,不论哪一种形式都有可能造成商业银行业务经营中的风险,这种风险损失体现为是货币资金的风险损失。2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在某一岗位中故意操作造成资金的损失;违法或者违反规定签发汇票致使银行受损;因在经营中发生的一些案子所附带的商业银行损失等。尤其是在发生道德风险时所造成的信贷风险,极有可能使商业银行的信贷资金受到极大的流失,经营运作中出现问题,银行的经营发展受到影响。
(二)商业银行的道德风险对银行的社会形象将有重要影响
层出不穷的商业银行道德风险给银行带来了巨大损失,除此之外,道德风险还造成商业银行在社会民众心中的地位降低,发生经济案件的商业银行的信誉受到极大的损害。在现代的社会中,不论哪一家银行出现了相应的情况,社会民众都会对该银行投资的信任度和安全感大打折扣,投资会明显减少。
(三)商业银行的道德风险严重影响了银行工作人员的凝聚力
道德关系到一个人的乃至社会的品格,在商业银行中一旦出现道德风险就容易发生腐败的现象。众所周知,腐败使商业银行的管理者和普通的工作人员之间容易产生矛盾,从而影响企业内部的凝聚力。当然,企业之间凝聚力的下降不仅仅因为腐败的原因,还有可能是工作人员的压力增大、职工的待遇下降、相应的改革措施没有做好等。但是总的来说,商业银行的管理者利用权力谋取私利,违法违纪,将对银行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产生极坏的影响,伤害了员工爱行敬业之心。这些害群之马的存在,让广大干部职工深恶痛绝,并将痛恨倾泄到所有银行干部身上,从而逐步使银行工作人员之间的凝聚力下降,失去了群体之间的战斗力。
三、商业银行出现道德风险的原因
在对商业银行道德风险进行防控和管理之前,必须首先充分了解出现道德风险的原因,这样才能做到对症下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根据多年的研究和实践探索得出发生道德风险的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在商业银行经营中忽视了对相关工作人员的思想教育
在我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实际情况下,商业银行的工作也日益繁重,承担的社会任务也越来越多和重要,在日常经营中面对繁重的工作往往要求工作人员加快工作效率获得业绩,但是忽视了对工作人员的思想教育。也就是说过于强调片面的工作,工作人员之间、上下级领导之间没有一个很好的沟通,商业银行设立的人力资源部门的职能作用受到了极大的弱化。即使商业银行安排了一些教育学习,其学习的内容和方式都过于传统,没有任何创新。在这种情况下,商业银行的员工根本不能形成一种心理认同感和归属感,更不能形成共同的价值取向和相同的发展目标。3在工作中每个人都有自己
的工作方向和关注点,极少去充分考虑整体的利益。尤其是近年,我国对国家的银行结构、性质及分配制度进行了全面的改革,对工作人员的安排、买断工龄等现实问题制定了针对性的解决方案,致使一些商业银行的工作人员心理产生了变化,思想认识上出现了偏差,如果不能及时的进行疏导,通过学习的方式进行引导和教育,放任这种思想和情绪在工作人员之间蔓延,将会对商业银行的经营埋下道德风险的祸根。
(二)商业银行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出现比较大的问题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没有完全形成,其调节作用还有待提高,而且社会公民在市场的影响下价值观、人生观出现了问题,受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社会思想的影响和冲击,使一些社会民众的思想发生了巨大变化,在经营工作中迷失了自己。一些银行工作人员完全脱离了以往的诚信原则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转变成贪图享受,在纸醉金迷的社会中过上了腐朽的生活,希望不经过劳动奉献就获得财富,在一些领导者或者管理者之间出现了违法违规,甚至和单位以外的人员进行勾结损害集体利益的行为,或者违反规章纪律经商、赌博,挺而走险,将作案目标瞄准银行本身。
(三)商业银行的考核制度不合理,缺乏实际操作性
在一个单位或者企业中必须有一套可行的考核机制来约束工作人员的行为,保证其能按照企业要求和规定进行工作和活动,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这是世界各国企业所普遍采用的方法。在商业银行的工作体制中,过于强调工作的业绩,片面强调总量规模和市场份额,银行经营还主要停留在指标管理阶段,层层分解指标,经营指标的分量大到足够决定机构和个人命运的程度。通过这几年的发展证明,这种认识完全不符合商业银行在市场中发展的需要,极容易发生道德风险。而且商业银行不符合实际情况的经营目标,为了短期的利益牺牲了商业银行长期的发展。
(四)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我国商业银行在经营中容易忽视对内部控制制度的管理,在制定制度时考虑不全面,而且有些必须注意的问题没有完善的制度设计,对其银行内部部门的职能划分不清楚、在处理相关信息时没有达到共享、在落实相关制度时没有一个有效的监督,制度执行中往往留有较大的灵活度及弹性,为道德风险的产生埋下了隐患。
四、商业银行防范道德风险的措施
(一)加强商业银行工作人员的学习教育
在商业银行经营发展中要做好内部工作人员的思想道德教育,学习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其思想意识,树立良好的工作人员形象和健康的生活情趣。4同时完善对工作人员政治学习的相关制度,使每个工作人员都能正确使用自己手中的权力,为社会服务。还有做好干部的廉洁教育,使其能具有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提高员工的法律意识,保证相关制度的执行
要在商业银行的工作人员之间进行普法宣传,定期举办学习活动,并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条件和特点,建立法律宣讲方案,对实际情况进行研究,提高商业银行工作人员队伍的法律观念和防范风险的意识。并加强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保障内部制度能够落到实处,激发员工工作的热情。
(三)加强内部的监督,建立严格有效的考核及责任机制
只有实现了有效监督,才能保障内部的正确、有序运行及保证不出现滥用权力的现象,尤其是对于商业银行的管理者。如果在经营中发生了道德风险,要严格按照规定让其承担相应的责任。同时,要做好商业银行内部的考核机制的完善,根据不同的业务部门制定合理的工作规划。对于信贷经营主责任人实行贷款终身责任制,严格避免和限制他们采取短期行为的倒贷方式掩盖风险和规避监管,以免给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带来新的风险隐患。
结语
在世界范围,经济的发展时有可能受到一些危机的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已经与世界经济的发展日益紧密。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也必须时刻关注着市场的变化,商业银行面临的道德风险产生了新的问题,对商业银行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以后的发展中必须充分重视道德风险,并有针对性地有采取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束兰根等:《商业银行道德风险的形成机制与防范路径》,载《新金融》,2005年第4期。
[2]杨娅丽、陈林龙:《切实防范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载《经营管理》,2005年7期。
[3]陆树浩:《从美国次级债危机看中国商业银行金融风险》,载《现代商业》,2008年第12期。
[4]宋立、王元:《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监管的启示》,载《宏观经济管理》,2009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