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

个人投资者跟随开放式基金投资股票的可行性的

2015-09-17 11:42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根据世界交易所联合会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11月30日,中国A股市场总市值达3.96万亿美元,超越日本(3.54万亿美元),成为仅次于美国(16.69万亿美元)的全球第二大市值市场①。截至2010年11月30日,A股账户总数为150,798,830户,其中个人投资者为150,223,774户,占比99.62%,机构投资者为575,056户,占比0.38%②。个人投资者深刻地影响着整个市场,市场的稳定与否与个人投资者息息相关。个人投资者相对机构投资者而言,无论是在资金规模、信息获取能力还是信息处理能力上,都处于明显的劣势地位。最新的调查结果显示③:2011年,个人投资者中盈利比例为22.05%,而亏损比例达77.94%,其中盈利超过30%的为2.65%,而亏损超过30%达22.04%,亏损超过50%达11.40%。因此在优势不足,劣势突出的情况下,个人投资者如何寻求一个有效的投资策略,不仅仅与个人的盈利紧密相关,同时也事关整个股票市场的稳定。
  一、文献综述
  我国关于跟随型投资策略的研究还比较少,有相关研究的话也主要集中于一些理论性的分析,缺乏实证的跟踪研究。唐晓红等(2008)认为在与大型投资者进行博弈时,中小投资者的最佳策略是选择组合成一个与机构投资者势力相当的机构投资者,从而使市场博弈成为机构投资者之间的博弈,从而避免中小投资者因不公平的博弈而导致损失[1]。在“智猪博弈”模型的应用研究中,王晰等(2008)运用该模型对钢铁行业的反倾销进行分析,认为作为处于国际劣势地位的国家而言,在大国进行反倾销时的最佳策略是跟随实行反倾销措施[2]。
  国外学者对于有关研究“智猪博弈”模型的文献偏少,但关于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选股的能力以及个人投资者在股票投资时是否理性的研究相对较多。其中Fama and French(2010)通过研究发现,美国积极管理型共同基金虽然在管理成本上较高,但是他们的投资组合已经非常接近市场组合。有大量研究表明美国共同基金具有非常优秀的选股能力。
  不难发现,机构投资者较之个人投资者拥有绝对的优势,从而我们推断在与机构投资者博弈的过程中,个人投资者的最佳策略应该就是如“智猪博弈”模型里面所讲的持等待策略。然而实证是否支持该推断呢?目前文献并未对此进行研究。本文将通过投资者跟随型策略的收益对比实证,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探析,以期通过我们的研究完善、拓展我国在个人与机构投资者博弈问题方面的研究,并对解决个人投资者投资相对弱势的实际问题作以参考。
  二、 “智猪博弈”理论模型
  “智猪博弈”(Pigs’payoff)主要说的是在猪圈里因为食物而产生博弈的一头大猪和一头小猪的博弈过程。该模型的具体阐述如下:
  假设猪圈里有一头大猪、一头小猪。猪圈的一头有猪食槽,另一头安装着控制猪食供应的按钮,按一下按钮会有10个单位的猪食进槽,但是谁按按钮就会首先付出2个单位的成本,若大猪先到槽边,大小猪吃到食物的收益比是9∶1;同时到槽边,收益比是7∶3;小猪先到槽边,收益比是6∶4。那么,在两头猪都有智慧的前提下,最终结果是小猪选择等待。
  将其运用于个人投资者与机构投资者的博弈分析中,对于一般投资者而言,由于在与机构投资者博弈过程中,其缺乏专业的信息分析能力和投资技术能力,因而不可能像机构投资者一样能够耗费财力、人力等资源获取相对专业的分析,更不可能先于机构投资者采取投资策略来采取策略主导机构投资者的行为,所以个人投资者可认为是“小猪”,机构投资者是“大猪”。行动的成本是因获取、分析与上市公司有关的信息所付出的人力和财力等资源,收益则指投资股票所取得的收益。在大猪选择行动的前提下,小猪也行动的话,小猪可得到1个单位的纯收益,而小猪等待的话,则可以获得4个单位的纯收益,等待优于行动;在大猪选择等待的前提下,小猪如果行动的话,小猪的收入将不抵成本,纯收益为-1单位(此时的小猪付出高成本,但是结果被大猪共享),如果小猪也选择等待的话,那么小猪的收益为零,成本也为零,总之,等待还是要优于行动。
  用博弈论中的报酬矩阵可以更清晰地刻画出小猪的选择(见表1)。
  当大猪选择行动的时候,小猪如果行动,其收益是1,而小猪等待的话,收益是4,所以小猪选择等待;当大猪选择等待的时候,小猪如果行动的话,其收益是-1,而小猪等待的话,收益是0,所以小猪也选择等待。综合来看,无论大猪是选择行动还是等待,小猪的选择都将是等待,即等待是小猪的占优策略。
  三、投资策略可行性的实证研究
  个人投资者跟随开放式基金进行投资的策略主要通过挖掘长期以来业绩突出的基金公布的季报、年报、半年报等信息,找出基金在报告期内高度看好并大幅买入的股票,买入这些股票并持有一段时间,以期取得和基金一样甚至超越于基金的收益率。首先根据特定时间段筛选累计净值排名前五的基金,然后通过各基金的季报、半年报确定在最近的时间段呈现净买入量靠前的股票,最后买入这些股票并持有一段时间(本文研究中分三个月、六个月、一年三个时间段),并计算各股票的超额收益率。具体步骤如下:
  (一)开放式基金的选择
  1. 基金累计净值
 累计单位净值=单位净值+基金成立后累计单位派息金额(即基金分红)。
  基金累计净值是指基金最新净值与成立以来的分红业绩之和,体现了基金从成立以来所取得的累计收益(减去一元面值即是实际收益),可以比较直观和全面地反映基金在运作期间的历史表现,较准确地体现基金的真实业绩水平。
  2.通过累计净值选择基金
  在跟随型投资策略里,主要依靠开放式基金特定时间段累计单位净值来选择基金,这样通过考虑了累计分红的累计单位净值选择基金,保证了所选基金的业绩水平真实可靠。具体来讲,即选择从1999年9月30日起至2004年12月31日、1999年9月30日起至2005年12月31日、1999年9月30日起至2006年12月31日、1999年9月30日起至2007年12月31日、1999年9月30日起至2008年12月31日、1999年9月30日起至2009年12月31日共计6个时间段里累计单位净值排名前5的开放式基金 。选择得出的结果如表2所示。
  (二) 投资标的股票的选择
  1.股票占基金净值比重的选择
  (五)小结
  由以上分析可知,按照跟随型投资策略所选的60只股票(其中有3只股票重复,实际计算为57只股票)3个月、6个月、一年的平均超额收益率分别为8.64%、20.40%、38.38%。三个时间段的收益率均战胜大盘,同时也远超过了个人投资者的投资收益,并且随着收益率计算时间段的增长,投资的超额收益率呈递增的态势。
  四、结论和启示
  本文运用“智猪博弈”模型原理,对个人投资者在与机构投资博弈的过程中策略选择进行了模拟与实证,得出了个人投资者采取等待的跟随型策略,可以获取远高于市场平均收益率的额外收益,有效规避了个人投资者的相对弱势地位,得出了以下几点启示:
  (一)个人投资者跟随业绩优良的开放式基金投资的策略考虑了基金公布季报、年报存在时间滞后性问题,具有现实可操作性。由于挖掘、分析基金季报信息较之于个人投资者自己去搜寻、分析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而言具有成本低、分析结果准确等优点,可以有效规避个人投资者在与机构投资者博弈过程中存在的资金成本、信息劣势等缺点,对于个人投资者而言适用性非常强。
  (二)跟随型投资策略投资股票时间越长,超额收益就越明显。在一年的投资时间里,3个月、6个月、一年的投资期平均超额收益率均非常明显,本文实证研究的结果显示,三个时期的超额收益率能分别达到8.64%、20.40%、38.38%,不管是较之于银行存款、国债投资还是目前股票市场中个人投资者的投资收益而言都是一个非常显著有效的投资方式。
  (三)个人投资者占主体地位是当前中国股票市场的突出特点,个人投资者一举一动不仅深刻影响着整个资本市场,而且他们的切身利益能否得到保障也与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否密切相关。由于跟随型投资策略能为个人投资者带来明显的超额收益,能够保证个人投资者的切身利益,引导个人投资者充分运用这一投资策略不失为一个完善中国股票市场、促进社会稳定的良策。
  (特约编辑:罗洋)
  参考文献:
  [1]唐晓红,徐学军.从智猪博弈看证券市场[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
  [2]王晰,毅君.钢铁行业反倾销与国际竞争力的国际比较及智猪博弈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08(11)
  [3]Eugene F. Fama ,Kenneth R. French.Luck versus Skill
  in the Cross-Section of Mutual Fund Returns.[J].The Journal of Finance, 2010(10):1915–1947.
  .2001.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