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

金融与实体经济关系的相关研究

2015-09-09 09:14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我国经济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金融与实体经济已经步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环境,在新的时代、新的环境里,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问题也应该相应地得到重新审视与发展。
  一、 正确区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
  为了更好的研究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问题,我们首先得明确以下两个概念。
  (一) 实体经济的概念
  实体经济是指物质的、精神的产品和服务的生产、流通等经济活动。包括农业、工业、交通通信业、商业服务业、建筑业等。
  物质生产和服务部门,也包括教育、文化、知识、信息、艺术、体育等精神产品的生产和服务部门。实体经济始终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二)虚拟经济的概念
  虚拟经济是相对经济而言的,是经济虚拟化的必然产物。经济的本质是一套价值系统,包括物质价格系统和资产价格系统。与由成本和技术支撑定价的物质价格系统不同,资产价格系统是以资本化定价方式为基础的一套特定的价格体系,这也就是虚拟经济。广义地讲,虚拟经济除了目前研究较为集中的金融业、房地产业,还包括体育经济、博彩业、收藏业等。同时我们也应清楚认识到虚拟经济并不是金融经济,并不能把金融与虚拟经济混为一谈,因为金融业是实体经济健康运行的保证,是现代经济的核心。
  二、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的发展
  金融产生于我国早期的实体经济交易需求,当时金融只是作为支付与汇兑的中介,并没能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近年来,我国实体经济发展迅猛,使得金融与实体经济联系紧密,金融发展成为信用中介,通过积累、优化配置实体经济产生的资本以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现代金融作为我国经济的核心,在金融经济社会中有着广泛的影响以及深远的意义。然而现在人们却容易将金融与实体经济割裂视之,很自然的将金融经济纳入虚拟经济的行列。由此可见,我国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并非是一成不变的。
  三、金融在实体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
  我们已经清楚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概念,自然会清楚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是金融与经济关系的一部分,另一部分对应的就是金融与虚拟经济的关系。但由虚拟经济的概念可知,虚拟经济是指与虚拟资本以金融系统为主要依托的循环运动有关的经济活动,其中有许多不稳定因素,如果金融和实体经济的关系过度发展,很容易引起金融系统中的大风险与波动。由此看来,虚拟经济并不能作为金融存在的基础,而只应是实体经济才能作为金融发展的基础,并且金融也应该重点为实体经济服务。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可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理解。
  (一)实体经济借助于金融业的发展
  1、金融业的发展影响实体经济的外部宏观经营环境
  所谓外部环境主要是指全社会的资金总量状况、资金筹措状况、资金循环状况等。这些外部环境的情况好坏,将会大幅度的影响着实体经济的生存和发展状况。
  2、金融业的发展为实体经济的发展增加后劲
  要发展实体经济,就随时会遇到资金周转问题,这就需要金融的支持,实体经济可以通过两种途径来筹集资金:(1)向以银行为主体的各类金融机构贷款融资;(2)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来筹措资金。这样凭借多种途径和金融工具,既可以解决实体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资金需求问题,又可以分散实体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风险,而且会提高实体经济的发展效率。正因为如此,金融业的发展才名副其实地为实体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后劲。
  3、金融业的发展状况制约着实体经济的发展程度
  金融业经历了闲置货币的资本化、生息资本的社会化、有价证券的市场化、金融市场的国际化、国际金融的集成化等五个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金融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也就会对实体经济的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如今,金融业的发展既是实体经济的坚强后盾,又在多个方面引领实体经济的走向。即金融业发展的高级阶段比低级阶段对实体经济的发展程度影响更大一点。
  (二)金融市场依赖于实体经济
  1、实体经济为金融市场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金融并不能独立发展,而是应以实体经济为基础,因为实体经济可以为金融业的发展提供血液和可能。
  2、实体经济对金融市场提出了新的要求
  我国经济发展总体进步较大,当然实体经济也应随之发展向更高的层次。金融市场必须满足实体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新要求,为了满足这些新要求,就会促使金融市场向前发展。
  3、实体经济是检验金融市场发展的标志
  金融市场的发展是为了进一步发展实体经济,其发展的最终结果也是为实体经济服务,就是说实体经济是金融市场的出发点的落脚点。所以,实体经济发展的好坏,本来就是金融市场发展程度的晴雨表。冰岛的破产就是金融业非正常发展导致的严重恶果,因此,金融业发展的最终归宿是实体经济。
  四、现阶段我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虽然我国金融业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也有了显著的成效,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不健全
  目前,我国农村金融服务极大地不能满足农村巨大的金融服务需求,主要是由于不协调、不均衡的构成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业务和机构,比如银行、证券、保险等。农业发展银行业务范围不够大、功能单一,农业借贷规模不断减少,农业类贷款余额占贷款余额的比重也慢慢降低,业务经营范围与其他国有商业银行没啥本质差别,持久的农村金融主导地位也在逐渐弱化;一直以来,邮政储蓄都只是存取,不能借贷,导致了农村大量的资金外流,影响农村资金的整体供应。总的来说,农村的金融不能为农村服务,甚至是农村资金外流的主帮手,无论在农业生产还是农民增收方面,金融机构都没有足够高的支持率和贡献率。
 (二) 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效果不佳
  目前我国经济处于持续发展和转型升级阶段,中小型企业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而中小企业获得的金融支持与其对经济的贡献度不相匹配,融资难、担保难的问题一直困扰着中小企业。多年来,虽然热衷于围绕大客户展开竞争的国内银行,在政策扶持倾斜和新兴领域挖潜的双重驱动下,现已纷纷大力拓展中小企业金融,但由于时间尚短,成效还不太明显。
  (三)债券市场发展滞后
  当前 我国债券市场的品种主要有国债、金融债、短期融资券和企业债四大类。而从国际实践表明,债券市场是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融资渠道的优先选择,所以它应该优先发展。但是在我国,由于债券市场规模太小以及结构不合理,不能满足企业直接融资的组要,所以发展滞后性严重。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实体经济的发展。
  五、协调我国金融与实体经济关系的建议
  要使得我国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协调发展,在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应遵循以下四大原则。
  (一)遵循一视同仁原则
  我们应该对金融及实体经济遵循一视同仁的原则,因为金融与实体经济各自都有独特的功能,如果重视一方而忽视了另一方,难免最终会此失彼。哲学讲求和谐统一,在经济发展中严重歧视金融或实体经济的任何一方,都将会是对现存经济体系的严重破坏。
  (二)遵循统筹兼顾原则
  金融与实体经济之间关系密切,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所以在宏观经济的规划上,在战略部署上,在人才培养及措施的运用上,都应同意谋划,不能偏向于任何一方。
  (三)遵循均衡发展原则
  实践表明金融业与实体经济都会促进整个市场经济的发展。由此我们就应在它们的速度发展方面,在它们的规模形成方面,在它们的计划安排及比例确定方面相互兼顾。
  (四)遵循协调一致原则
  经济发展历史经验表明,金融业与实体经济由于其不同性质的经济形态而容易产生矛盾,主要表现在,实体经济脱离金融而独自发展,或者金融超越实体经济而快速发展,而且后者表现更突出。所以为了防止这种现象的发生,就必须要遵循协调一致的原则。
  六、结语
  对金融与实体经济关系的再次认识与分析,有利于二者之间关系的健康发展,对我国金融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意义深远。
  参考文献:
  [1]邱兆祥,安世友.金融与实体经济关系的重新审视[J].教学与研究.2012(9)
  [2]李宏宇.虚拟经济与我国金融关系研究[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4(5)
  [3]国际金融论坛课题组,王元龙.中国经济发展中金融与经济关系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2(1)
  我国经济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金融与实体经济已经步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环境,在新的时代、新的环境里,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问题也应该相应地得到重新审视与发展。
  一、 正确区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
  为了更好的研究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问题,我们首先得明确以下两个概念。
  (一) 实体经济的概念
  实体经济是指物质的、精神的产品和服务的生产、流通等经济活动。包括农业、工业、交通通信业、商业服务业、建筑业等。
  物质生产和服务部门,也包括教育、文化、知识、信息、艺术、体育等精神产品的生产和服务部门。实体经济始终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二)虚拟经济的概念
  虚拟经济是相对经济而言的,是经济虚拟化的必然产物。经济的本质是一套价值系统,包括物质价格系统和资产价格系统。与由成本和技术支撑定价的物质价格系统不同,资产价格系统是以资本化定价方式为基础的一套特定的价格体系,这也就是虚拟经济。广义地讲,虚拟经济除了目前研究较为集中的金融业、房地产业,还包括体育经济、博彩业、收藏业等。同时我们也应清楚认识到虚拟经济并不是金融经济,并不能把金融与虚拟经济混为一谈,因为金融业是实体经济健康运行的保证,是现代经济的核心。
  二、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的发展
  金融产生于我国早期的实体经济交易需求,当时金融只是作为支付与汇兑的中介,并没能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近年来,我国实体经济发展迅猛,使得金融与实体经济联系紧密,金融发展成为信用中介,通过积累、优化配置实体经济产生的资本以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现代金融作为我国经济的核心,在金融经济社会中有着广泛的影响以及深远的意义。然而现在人们却容易将金融与实体经济割裂视之,很自然的将金融经济纳入虚拟经济的行列。由此可见,我国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并非是一成不变的。
  三、金融在实体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
  我们已经清楚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概念,自然会清楚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是金融与经济关系的一部分,另一部分对应的就是金融与虚拟经济的关系。但由虚拟经济的概念可知,虚拟经济是指与虚拟资本以金融系统为主要依托的循环运动有关的经济活动,其中有许多不稳定因素,如果金融和实体经济的关系过度发展,很容易引起金融系统中的大风险与波动。由此看来,虚拟经济并不能作为金融存在的基础,而只应是实体经济才能作为金融发展的基础,并且金融也应该重点为实体经济服务。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可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理解。
  (一)实体经济借助于金融业的发展
  1、金融业的发展影响实体经济的外部宏观经营环境
  所谓外部环境主要是指全社会的资金总量状况、资金筹措状况、资金循环状况等。这些外部环境的情况好坏,将会大幅度的影响着实体经济的生存和发展状况。
  2、金融业的发展为实体经济的发展增加后劲
  要发展实体经济,就随时会遇到资金周转问题,这就需要金融的支持,实体经济可以通过两种途径来筹集资金:(1)向以银行为主体的各类金融机构贷款融资;(2)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来筹措资金。这样凭借多种途径和金融工具,既可以解决实体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资金需求问题,又可以分散实体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风险,而且会提高实体经济的发展效率。正因为如此,金融业的发展才名副其实地为实体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后劲。
 3、金融业的发展状况制约着实体经济的发展程度
  金融业经历了闲置货币的资本化、生息资本的社会化、有价证券的市场化、金融市场的国际化、国际金融的集成化等五个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金融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也就会对实体经济的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如今,金融业的发展既是实体经济的坚强后盾,又在多个方面引领实体经济的走向。即金融业发展的高级阶段比低级阶段对实体经济的发展程度影响更大一点。
  (二)金融市场依赖于实体经济
  1、实体经济为金融市场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金融并不能独立发展,而是应以实体经济为基础,因为实体经济可以为金融业的发展提供血液 和可能。
  2、实体经济对金融市场提出了新的要求
  我国经济发展总体进步较大,当然实体经济也应随之发展向更高的层次。金融市场必须满足实体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新要求,为了满足这些新要求,就会促使金融市场向前发展。
  3、实体经济是检验金融市场发展的标志
  金融市场的发展是为了进一步发展实体经济,其发展的最终结果也是为实体经济服务,就是说实体经济是金融市场的出发点的落脚点。所以,实体经济发展的好坏,本来就是金融市场发展程度的晴雨表。冰岛的破产就是金融业非正常发展导致的严重恶果,因此,金融业发展的最终归宿是实体经济。
  四、现阶段我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虽然我国金融业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也有了显著的成效,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不健全
  目前,我国农村金融服务极大地不能满足农村巨大的金融服务需求,主要是由于不协调、不均衡的构成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业务和机构,比如银行、证券、保险等。农业发展银行业务范围不够大、功能单一,农业借贷规模不断减少,农业类贷款余额占贷款余额的比重也慢慢降低,业务经营范围与其他国有商业银行没啥本质差别,持久的农村金融主导地位也在逐渐弱化;一直以来,邮政储蓄都只是存取,不能借贷,导致了农村大量的资金外流,影响农村资金的整体供应。总的来说,农村的金融不能为农村服务,甚至是农村资金外流的主帮手,无论在农业生产还是农民增收方面,金融机构都没有足够高的支持率和贡献率。
  (二) 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效果不佳
  目前我国经济处于持续发展和转型升级阶段,中小型企业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而中小企业获得的金融支持与其对经济的贡献度不相匹配,融资难、担保难的问题一直困扰着中小企业。多年来,虽然热衷于围绕大客户展开竞争的国内银行,在政策扶持倾斜和新兴领域挖潜的双重驱动下,现已纷纷大力拓展中小企业金融,但由于时间尚短,成效还不太明显。
  (三)债券市场发展滞后
  当前我国债券市场的品种主要有国债、金融债、短期融资券和企业债四大类。而从国际实践表明,债券市场是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融资渠道的优先选择,所以它应该优先发展。但是在我国,由于债券市场规模太小以及结构不合理,不能满足企业直接融资的组要,所以发展滞后性严重。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实体经济的发展。
  五、协调我国金融与实体经济关系的建议
  要使得我国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协调发展,在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应遵循以下四大原则。
  (一)遵循一视同仁原则
  我们应该对金融及实体经济遵循一视同仁的原则,因为金融与实体经济各自都有独特的功能,如果重视一方而忽视了另一方,难免最终会此失彼。哲学讲求和谐统一,在经济发展中严重歧视金融或实体经济的任何一方,都将会是对现存经济体系的严重破坏。
  (二)遵循统筹兼顾原则
  金融与实体经济之间关系密切,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所以在宏观经济的规划上,在战略部署上,在人才培养及措施的运用上,都应同意谋划,不能偏向于任何一方。
  (三)遵循均衡发展原则
  实践表明金融业与实体经济都会促进整个市场经济的发展。由此我们就应在它们的速度发展方面,在它们的规模形成方面,在它们的计划安排及比例确定方面相互兼顾。
  (四)遵循协调一致原则
  经济发展历史经验表明,金融业与实体经济由于其不同性质的经济形态而容易产生矛盾,主要表现在,实体经济脱离金融而独自发展,或者金融超越实体经济而快速发展,而且后者表现更突出。所以为了防止这种现象的发生,就必须要遵循协调一致的原则。
  六、结语
  对金融与实体经济关系的再次认识与分析,有利于二者之间关系的健康发展,对我国金融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意义深远。
  参考文献:
  [1]邱兆祥,安世友.金融与实体经济关系的重新审视[J].教学与研究.2012(9)
  [2]李宏宇.虚拟经济与我国金融关系研究[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4(5)
  [3]国际金融论坛课题组,王元龙.中国经济发展中金融与经济关系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2(1)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