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

应收账款融资问题的分析

2015-08-28 13:54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一、应收账款的概念及形式
  (一)应收账款的几种形式
  应收账款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包括应收销货款、分期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和其他应收款:狭义一般指应收销货款。本文中应收账款指应收销货款和应收票据。
  应收销货款是指企业赊销产生的在合同规定期限内应收回的款项。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它是构成企业应收账款的主体。应收票据是指企业因赊销商品、产品、提供劳务等收到商业汇票所形成的债权。分期应收账款是指在生产买卖过程中,客户以分期付款方式赊购固定资产或生产资料,产生的企业分期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是指由于其他原因在生产经营活动外而产生的预借款或暂付款。
  (二)应收账款的融资功能及融资方式
  企业利用应收账款融资主要有三种方式,即应收账款贴现、应收账款抵押和应收账款让售。
  (1)应收账款贴现。应收账款贴现是指企业在应收票据到期前,如急需资金,可以将有关商业汇票背书,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申请贴现。
  (2)应收账款抵押。应收账款抵押是指企业以应收账款作抵押向金融机构预先取得贷款。提供应收账款抵押贷款的金融机构一般为商业银行或大规模的财务公司。贷款数额占抵押账面价值的比例大小取决于应收账款的质量和数额。
  (3)应收账款让售。应收账款让售,也称应收账款代理,实质上是企业把应收账款出售给财务公司,从而获得融资的行为。这一融资方式一般无债务追索权。从应收账款三种融资方式有无追索权方面来看,我国应收账款贴现融资和应收账款抵押融资都附有追索权利,坏账损失由融资方承担,风险自担,应收账款让售(不附追索权时)则转移了收款权利,同时也转移了坏账风险,企业可以减少信用调查、应收账款处理成本、收账费用和坏账费用。
  二、应收账款融资的意义
  (一)应收账款融资的优势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进一步完善,企业间竞争日益激烈,企业为了扩大业务量,占领市场,往往积极把产品赊销给客户,为客户垫付短期资金,从而产生了大量的应收账款。应收账款的存在,一方面占用了企业大量的资金,另一方面,由于长期以来我国信用体系的不太完善,企业之间相互拖欠债务,“欠债不还”现象严重。账款不能及时回收,导致了财务报表的虚假繁荣,“名益实亏”的泡沫经济影响着企业正常的资金周转和日常开支,甚至导致财务危机。对资金的迫切需求是应收账款融资这种新型融资方式越来越受到企业的欢迎。应收账款融资优势:在企业很难利用传统方式得到资金融通的同时,企业又存在大量的应收账款,造成巨额流动资金沉淀。如何充分利用这个资产,使其尽快变现,通过加强财务管理来提高经营效益,已成为企业经营者需要考虑的另一大问题。而应收账款融资则提供了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
  (二)、应收账款融资现状
  我国企业对应收账款融资需求的反应强烈:随着《物权法》的正式实施,我国加快了引入动产担保制度的实践,人总行制订了《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办法》,应收账款电子登记公示系统正式上线运行,标志着应收账款将成为信贷融资的重要担保资源。
  三、加强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对策
  (一)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管理机制
  对客户的资信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制定合理的客户信用评估管理体系。在应收账款发生之前加强事前控制,就要做到在实行赊销业务前先对购买方的偿债能力与信用状况进行调查并做出判断,同时密切监控客户到期债务的增减动态,以便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做到防患于未然。
  建立内部考核机制,制定合理的应收账款催收、清理、奖罚机制。加强应收账款的日常监控和维护管理。企业财务部门和销售部门合理分工,明确责任,财务人员应从应收账款的账龄、应收账款周转率等进行分类分析,对长期往来客户建立完善的客户资料,并对客户资料实行动态管理,及时更新,协助管理人员及时了解应收账款的期限机构、拖欠因素等,积极采取相应措施,有效推动应收账款的管理。
  (二)多渠道化解应收账款带给企业的风险
  建立应收账款保理业务。应收账款的保理业务是指企业把由于赊销而形成的应收账款有条件地转让给商业银行或保理公司,由其为企业提供资金,并负责管理、催收应收账款和坏账担保等业务。其实质是将原有交易双方的转让方与客户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演变成为“受让方——客户”或是“受让方——转让方——客户”的多方债权债务关系。
  (三)从社会监管角度完善各项机制
  完善我国的信用立法,建立健全市场信用机制。通过以政府立法、行业组织订立行规来引导社会对信用评级的需求。目前,我国的信用体系还没有成型,在这个过程中,政府担当着主要角色,信用体制的建立需要政府来主持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同时,还得加快建立对失信者的惩罚机制,这是克服信用不足,建立信用监督体系的核心。奖优惩劣,逐渐使企业行为规范化。
  参考文献:
  [1]黄秋玉.企业应收账款融资的会计处理浅析[J].财会探析, 2006.
  [2]王海.企业应收账款融资的分析与评价理财研究[J].财会通讯,2005.
  3]李培培.应收账款融资综述[J].西安金融,2007.
  [4]郭亦伟.资产证劵化[J].会计之友财会通讯,2006.
  [5]王玉英.浅析应收债权出售的会计处理[J].财会通讯,2004.
  [6]郭涛.中小企业融资的新渠道—应收账款融资[J].财经论丛,2005.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