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毕业论文

首页 毕业论文 问题

与地质有关的毕业论文选题

发布时间:

与地质有关的毕业论文选题

摘 要 通过天津地铁二期工程的岩土工程勘察,分析了沿线地下水类型、特征、富存条件及各类地下水间的相互关系,结合地铁工程性质及施工工艺分析评价了不同类型地下水对工程的影响,为设计方案的选择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地铁 浅层地下水 水文地质条件 分析评价 天津地铁二期详勘工作始于2003年8月份,目前累计完成勘探量67000多m。为查明水文地质条件,结合不同的工程类型,有针对性地投入了大量的勘察工作,并结合工程施工情况和区域水文地质特征,对沿线水文地质条件进行总结和分析研究,为设计提供了准确的依据。1 地质条件 天津地铁2、3号线沿线为冲积平原,皆为新生界沉积层覆盖,以陆相沉积为主。第四纪晚期受海进海退影响,形成了海陆交互相沉积层。线路沿线沉积的海陆交互相沉积层具有明显沉积韵律,各地层沉积厚度、沉积层位、岩性特征在线路不同地段虽有差异,但在成因上有明显的规律性。1 1 地层岩性 地层分布自上而下依次为:人工填土层①、新近沉积层②、第Ⅰ陆相层③、第Ⅰ海相层④、第Ⅱ陆相层⑤、第Ⅲ陆相层⑥、第Ⅱ海相层⑦、第Ⅳ陆相层⑧、第Ⅲ海相层⑨。1 2 各地层地质条件 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杂填土、素填土,多分布于市区内,厚薄不均,差别较大。该层土密实程度差,易变形。

query取得iframe中元素的几种方法在iframe子页面获取父页面元素代码如下:$(

1、毕业论文的概念 毕业论文是教学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地质专业毕业论文属于科技论文的范畴,它和其他科技论文一样,是一种综合性的应用文体,它除了说明、记叙外,还要用逻辑推理的方法论证观点的正确性。 2、毕业论文的种类 毕业论文也叫学位论文,它是为获得某一学位而写的。按获得学位的高低不同,毕业论文又可分为博士论文、硕士论文和学士论文。我们这里只讨论学士论文。按照论证方法,毕业论文又可分为立论性的和驳论性的,前者以论证正面观点为主,后者则以反驳反面观点为主。二、撰写毕业论文的目的、要求和原则 1、目的 撰写毕业论文的目的,主要在于通过毕业论文的撰写,适用已学过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来分析和解决本学科内的某一问题,锻炼自己独立进行学术研究的能力、撰写学术论文的能力以及通过论文解决某一学术问题的能力,为以后撰写学术论文打下基础。同时,撰写毕业论文也是一种学术交流手段。 2、要求 毕业论文也和其他科技论文一样,首先要求有独创性。即要发挥独立思考的能力,提出白己的新观点和新思想。其次,主题要突出,论点要鲜明。在确定论题时首先要确定论点,因为论点是论文的灵魂。第三,材料要丰富可靠。后者很重要。如果选用的材料是虚假的,那么前提条件不真实,得出的结论就很难正确。第四,结构严谨、层次分明、合乎逻辑。第五,语言简洁、概念明确。如果语言拖泥带水,概念模糊不清,其意义就很难表达出来。 3、原则 常言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撰写毕业论文应遵循如下原则:①正确性,即论点正确,推理数据可靠;②客观性,即遵重事实,不感情用事,不凭空想象;③公正性,即要有科学态度,在选材时不能只选择印证由己观点的材料,而将相反的材料统统舍掉;④确证性,即得出的结论确实可靠,经得起验证和反驳;⑤可读性,即语句通顺,文笔流畅;⑥保密性,按国家规定应予保密的内容,未经有关主管机关批准,不得在公开刊物上发表。三、撰写毕业论文的步骤 撰写毕业论文的步骤应遵循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规律。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阶段。 1、熟悉环境 所谓熟悉环境,就是要对你所工作的区域的地质概况、前人工作程度有一个粗略的了解。其方法有:①认真查阅有关地质图、广泛阅读已有的地质资料;②在老师指导下,进行初步的野外踏勘,掌握该区地层、岩石、构造特征,矿床类型及地下水出露情况等第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就可以选题。 2、确定论题 确定论题也即选题。选题是决定论文成败的关键,可谓千锤打锣一锤定音。对于地质专业的毕业论文,其选题原则有:①要有创新勇气和开拓精神。即要敢于探求新理论,提出新观点、作出新解释,还要注意观察新现象、研究新问题、寻求新规律、得出新结果。②应选择那些具有科学价值的题目。③应选择对国民经济有一定使用价值的题目。④要考虑到我国的资源特点和现有生产力水平以及地理环境等情况。例如在某些交通极不发达的地区,即使发现矿床,由于生产力水平和地理、环境等因素的限制,这些矿床也只能是“呆矿”。⑤要选择新课题。在选题时,应尽可能地查阅一些资料,以免选择那些早已被证实了的课题。⑥要量力而行。题目有大有小,由于掌握的资料不多,不易论述清楚,易于失败。如《论中国板块构造》,如果全面论述,可以写一本很厚很厚的专著,显然不宜选作毕业论文的题目。而象《内蒙哈尔哈达膝折构造研究》,这样只局限于某个点上的题目却有可能写好。但是,选择的题目也不能过小。题目过小,轻而易举,反映不出水平,不利于锻炼。⑦要选择有兴趣、有基础、有资料、容易展开的题目。如果你很喜欢构造,那么你就不要勉强选择矿床的题目。 一般情况是老师出题,但也可以经过老师批准,自己选题。题目确定后,紧跟着的工作就是广泛搜集资料。 3、搜集资料 搜集资料时应注意:一边搜集资料一边思考问题,每当发现了新问题首先要问个“为什么。”这样,搜集资料的过程也是研究问题、思考钻研的过程,同时也是自己观点形成的过程。②要围绕自己的题目、分清主次,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使搜集来的资料象一堆乱麻,捋不出头绪。由于毕业实习时间短,所以应尽量搜集那些最重要的、关系最紧密的、具有典型意义的材料。③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应注意采集标本,并用素描图和照片把那些具有特征的地质现象记录下来,这些资料对证明某个问题具有无可争辨的权威力量。④了解文献检索,掌握更多的文字资料。 4、列出提纲 在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后,就可以按照论文的组成部分列出一个尽可能详细的提纲。列提纲可以帮助作者从全局着眼,树立全篇论文的基本骨架,明确层次和重点,便于分析和对比。列提纲之前,应首先确定你所选用的逻辑结构和论证方法(见后而介绍)。 5、材料取舍 选材时,应先将你所掌握的资料进行分析综合和归类,然后把无关紧要的材料全部舍去。有些同学觉得材料得来很不容易,现在要把它们弃之一旁实在可惜。但是为了突出重点,使文章简洁精炼,不能不舍疼割爱。 6、拟写草稿 拟写草稿时应尽可能把所有通过取舍选出来的材料都写进去,这样比写好后再找材料往里填要好得多。同时,要把所用的图、表和照片整理出来,编好号码准备放入正文。 7、删改、定稿 写完初稿,经过反复修改后才能定稿。修改时,注意不要让宝贵时间用在说废话上。《文心雕龙》上说:“文以辨洁为能,不以繁褥为巧”就是这个道理。要将那些写上不能增辉,去掉并不失色的词、句尽量删去。有人提出在定稿时要做到:“科学与文学相结合,科学与美学相结合。”这就是说,语言文字要讲求文学性但又不失严肃,字迹要清楚端正,版面安排要讲究艺术性。誊写清楚后再把所有的图、表和照片放入相应的位置。 8、准备答辨 论文写好后并不是大事完结,还要对所论述的问题作更进一步的研究思考,准备论文答辨。 论文答辩是撰写毕业论文的最后一环,通过论文答辨进一步检查作者所论述的问题是否有深广的理论基础、有创造性的见解、有充分扎实的理由。 答辨会上,审查委员会提出问题,作者可以略作思考后再作回答。所提出的问题,一般是在本论文所涉及的专题范围之内,而不是整个学科全面知识的考核。如论文论述的是某个矿床的成因,那么所提出的问题也只在矿床这个范围内,而不是整个地质学科。第二章 毕业论文的组成部分 任何事物都有一定的形式,形式决定于内容,而内容又通过形式得到表现。科技论文有自己的写作方式和体例结构,但这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它有许多部分组成,而对于每一篇文章来说,也不是所有部分都应该具备,毕业论文一般较简单,它应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一、题 目 毕业论文的题目必须简洁朴素、涵义确切,要能把全篇的主要内容,研究的对象、解决的问题,或是所研究的某些问题之间的关系,直接了当地表达出来,不得涵蓄隐晦,让人琢磨不透。对于地质专业的论文,其题目要求简单、直观、清楚。一个好的题目,应该给读者提供一些淮确的信息和情报。一般来说,题目以陈述式或提问式的较多,它更能引起读者的注意。例如《云南个房大坪子首次发现密陀僧、铅黄及铅丹共生》。读者看了题目就会产生阅读全文的欲望,想看一看这三个矿物是怎样共产的。再如《对<球自转与全球构造>一文的质疑》,一看题目就知道作者是一个地质力学的反对者。那么他究竟提出了什么质疑?他自己有什么新的见解?请看全文。 在含有古生物名称的题目中,一般应将其学名写出。例如《河北邢台地区Basilicu(Basilla)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如果一个题目不足以概括论文的内容,也可采用加副标题的办法,加以补充。 有的老师要求写出英文题目,因为题目一般都是短语,所以其中的题目多用V-ing形式。 值得提出的是,在写论文题目时要注意节省用字,可要可不要的字应尽量删去。例如:《中条山地区北段绛县群和中条群变质岩原岩建造的特征及铜矿赋存条件探讨》。这个题目用了三十二个字,显得冗赘。如改为《中条山北段绛县群和中条群原岩建造特征及铜矿赋存条件》似乎较好一些。还有一些题目为了招徕读者,故作玄虚、夸大事实、题文不符,这是一种不良作风。如果文章讨论的是内蒙古温都尔庙地区板块缝合线特征,而论文却冠以《内蒙古板块构造研究》,这显然是不合适的。二、摘 要 科技论文一般附有摘要,毕业论文对此也有要求。摘要的特点是简短扼要、并能独立存在、独立吏用。它的作用是用精炼的语言向读者介绍从事这项研究工作的原因和重要性,通过这项研究工作己经解决了哪些问题,得出了什么结论以及这些结论的意义。 摘要分情报性摘要和资料性摘要。一篇好的摘要应使读者不看正文就能大概了解文章内容和观点,从而决定是否有必要再看正文。 摘要放在正文之前,题目之下。摘要一般用第三人称,不分段,一般不超过300字。 关于摘要是否属正文的组成部分,现在尚有争议。从情报检索意义上讲,它可以单独使用,因而是独立的。但从论文的结构上讲,它又确实是论文的组成部分。本人倾向于后者。 下面是《我国“滹沱”与“震旦”地层关系问题的初步探讨》(《河北地质学院学报》1983年第1期)一文的摘要,不一定就是范例,写出来供读者参考。 本文回顾了我国前寒武纪地层中“滹沱”与“震旦”关系这一重大问题的研究历史和现状。阐述了半个多世纪以来,对此问题研究取得的进展。作者认为: 一、华北地台内部“滹沱”与“震旦”地层关系可初步肯定为上下关系;二、华北地台边缘及以外地层,随着对其“震旦”地层的厘定,下伏滹沱群的基底变质岩系的全部或一部可能相当长城系和蓟县系。三、引 言 有人说:“如果摘要是全篇论文的略影,那么引言则是科技论文的帽子。”因为引言要向读解者释论文的主题、目的和总纲。详细地说,引言应该包括以下内容:①说明本文所研究的区域范围及对象;②说明论文的主题和写作目的、背景和原因,③前人工作的程度;④本人做了哪些工作、引用资料的来源;⑤有时间性的工作则要写明工作期限及时间。 例如《中条山北段变质岩系原岩建造特点和中条群铜矿赋存条件》一文的引言是这样写的: 本文所讨论的范围是北纬35°12′20〃以北中条山地区下元古界绛县群和中元古界中条群的变质岩系。该区是我国重要的铜矿资源之一。笔者试图在变质岩原岩类型恢复的基础上,对绛县群和中条群变质岩原岩建造特点及其演化和中条群铜矿赋存条件进行探讨。 文中的地层划分均采用孙大中等同志1978年提出的划分方案(表1)。四、正 文 正文是毕业论文的主体。论文是否能做到材料和观点的统,是否具有准确、鲜明、生动的特点,关键在于正文的谋篇布局、逻辑结构和论证方法是否合理、得当。 1、谋篇布局 前面说的综合、分析、取舍和列提纲都属于谋篇布局的范畴。 2、逻辑结构 论文的逻辑结构没有一成不变的形式。因为从根本上说,它是由论文讨论的对象的整体与其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方式和作者本人的文字和逻辑修养的素质决定的,论文讨论的对象不同,作者观察的角度和认识深度不同,形成的逻辑结构也不同。一般地讲,论文的逻辑结构可分为纵式结构、横式结构和合式结构三种。 ①纵式结构。其特点是论文的总论题是纵向展开的。常见的有:a.时间顺序,即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如记叙一次实验,在不同的实验阶段所观察到的现象以及实验步骤。b.事理层次,即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层次展开论文。如《燕、辽、吉、苏、皖北部的震旦系》(《河北地质学院学报》一九八三年第三期)一文。作者在前言里就开门见山地提出问题:“北方有没有南方震旦系存在”?“然而人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至今还没有取得一致意见。”紧接着在第二、第三部分里,作者分析了“还没有取得一致意见”的原因。第四部分中,作者通过地层划分与对比,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北方不但有南方震旦系存在,而且分布相当广泛。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 ②横式结构。其特点是把论文的总论题展开为几个分论题进行讨论。常见的有:a.空间分布,即论文是按照论述对象在空间上的分布来展开的。如《北京昌平县十三陵——下庄一带推覆构造的基本特征》(《河北地质学院学报》一九八三年第三期)一文,就是通过分别描述不同地区推覆体的表现,来阐明该推覆构造的特征。b.组成部分,即论文的总论题是按照其组成部分一部分一部分展开的,每个部分之间也可能有联系也可能没有联系。以论证为主的地质论文大部分采用的是这种结构。如在以《矿床特征及矿床成因》(参见《河北地质学院学报》1983年第4期第26~32页)为分标题的论文章节里,作者从以下几个部分进行论文展开:(一)矿体形态、产状及规模;(二)矿石的物质组成、矿物共生组合及矿物生成顺序;(五)矿化分带,(六)矿床成因及其形成机理;(七)矿床类型的认识。通过这几个方面的论述,阐明了作者关于矿床特征及矿床成因的基本观点。(何:序号原文如此) 在用横式结构安排文章时,应注意不要把认识对象的一切方面或一切属性不管是否必要,象开中药铺一样全罗列出来,结果便文章庞大杂乱,使人不得要领。 ③合式结构。即以上两这结构的联合使用。其中有的以纵向为主,有的以横向为主。 3、论证方法 前面说过,论文的写法有论证和反驳,对于学生来说,很少用反驳方法,因此这里只介绍论证方法。根据它是直接还是间接地说明论题,论证方法又分为直接论证法和间接论证法。 ①直接论证法。直接论证法是用事实材料或公正的原理直接论证论题的方法。其中又分为:a.典型材料直接论证法,即选用那些最能反映事物本质、具有极大鲜明性或代表性的事实材料来直接论证的方法。如要证明某条断层的存在,只要能找出擦痕、阶步、断层破碎带等断层的典型特征,就可以证明论证的观点。这种方法侧重于摆事实,而讲道理作分析则次之。b.完全列举直接论证法,即把所掌握的材料全部列举出来,以证明论证的观点。这种方法只在掌握的材料不多时使用。c.科学分析直接论证法,即只选择若干具有代表性的材资进行科学分析而直接论证论题。这种方法侧重于讲道理,而摆事实次之。d.科学对比直接论证法,也叫类比法。即根据两类或两个事物本质属性方面的对比,从而确定这两类或两个事物在某一方面也有共同属性的方法。例如,中条群出现的变质岩浆岩,其原岩类型为拉斑玄武岩系。随着岩浆的演化,MgO减少而FeO迅速增加,演化曲线与日本的伊豆——小笠原弧中的宫岛拉斑玄武岩系相似。已知后者为岛弧(造山带)火山岩,从而可以推断,中条群的变质岩浆岩其原岩应属岛弧(造山带)火山岩。 ②间接论证法。这种方法不直接论证论题的真,而是用观点和材料证明与论题相矛盾的论点的假,从而证明论题的正确。它可分为:a.反证法,即证明与论题相矛盾的观点的假,从而证明自己观点的真。b.排除法,当一个论点提出后,先假定它可能存在多种情况,然后通过分析,将假定的其他可能都排除掉,只剩下一种可能,这种可能就是要阐明的观点。例如在讨论某矿床成因时,首先提出几种成因可能,如沉积的、变质的和热液的。通过进一步工作,将前两种都排除掉,那么该矿床就是热液成因了。 在一篇文章中,上述几种方法可以同时使用,也可以只用其中的一种或两种。如果能灵活地运用上述方法,那么就能大大提高文章的条理性和严谨性,加强文章的说服力。 还有一种论证方法就是“图表说明法”,即用大量的图表和实物照片来阐明论证的观点,这样既可节省文字,又可帮助读者理解。文中凡需参见附录的地方都要注明,便于读者查阅。 一般讲,在正文的开头,应有“区域地质概况”一节,介绍一下工作地区的区域地质概况和大地构造位置,使读者对此有个简略的了解。如有篇文章的区域地质节一开头这样写道:“本区位于规模巨大的绍兴—江山和宁波—丽水基底断裂带之间的北东向上虞—龙泉震旦纪—古生代隆起带上,前震旦纪变质岩系长期裸露地表,缺失震旦纪—中侏罗世的沉积”(《成都地质学院学报》1984年第1期第13页)。五、结 论 如果把一篇文章比作一棵树,那么结论就是树上的果。它是论文的逻辑发展和归宿。有经验的读者为了节省时间,往往只看论文的题目、摘要和结论。在以论证为主的论文中,结论就是作者观点的集中体现,也是论文的主题所在。如在一篇论证中条山铜矿成因类型的文章中,作者通过一系列摆事实讲道理,最后写道:“综上所述,中条山铜矿床应属于‘远火山—沉积—变质,型矿床,具层控特征。”这就是作者洋洋数千言所得来的最终结果。 写结论时,必须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用字力求鲜明、精确,不能含糊其辞、支支吾吾,更不能有第二种结论。六、建 议 地质论文一般要提出自己的建议,提出今后应该如何做的方案。如通过矿床评价,作出矿区的远景规划;应该怎样布置钻孔等都属于建议。七、致 谢 在你的毕业实习和论文撰写过程中,得到了老师的指导、同学的帮助、地质队同志的支持,这些都应在论文结束处表示感谢。八、参考文献 论文里所引用的资料称为参考文献,把参考文献集中在论文的最后,组成参考文献表。论文之后列参考文献表:其一是沿用下来的惯例,其二是反映作者严肃的科学态度和研究工作的广泛依据;其三,当论文投寄到某个刊物的编辑部希望发表时,编辑人员要按照所列的参考文献表去查对有关资料,检查所引用的资料是否真实以及论述的观点是否早已被人所证实。未公开发表的文献不列入参考文献表,而以脚注形式写在本页的下方。 关于参考文献的写法,目前国内外很不统一。不同的编辑部对参考文献写法的要求一也不尽相同。这里只介绍三种常用的写法。 1、编号法。即不论引用的是中文还是外文资料,均按照在正文里出现的先后顺序编成序号,然后按序号排在参考文献表内。如: 〔1〕Willis Research in china Part1 233-236 〔2〕王竹泉1926太原榆林幅地质说明书 〔3〕Small The Study of Land forms 226-238 2、姓名笔划法。即不按照资料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而按照第一个作者姓名的第一个字母或笔划排列。其中,中文在前,外文在后;相同笔划者按照发表日期,早者前晚者后。如: 王日伦 陆宋文等 1980 中国上寒武系的划分和对比 中国震旦亚界 天津科学出版社 姜春潮 1957 东北南部震旦纪地层 地质学报39卷第1期 1980 An Introduction ot Ore Geology 1972 Ore Petrology 3、造句法。这种方法的特点是不另外列出参考文献表,而是将所引用的资料以造句的形式写在正文里。如:“根据Carmichael(1972、1973、1977)提出的熔浆与矿物平衡条件计算方法,对玄武岩形成条件进行了估算。”“1977年Voder Jr.主编The Evolution of the lgneous Rochs中将硅酸盐液相不共熔列为重要的岩石成因”(《地球科学—武汉地质学院学报》1984年第1期)。 最后谈一下参考文献的格式。一般讲,参考文献里要写出作者姓名、文章或书籍题目、发表年份、出版社名称、刊物名称及卷次和页码。其顺序为: 作者姓名→发表年份→文章题目→刊物名称→卷次→章节→页码→出版社名称。如: Willis Research in china Part I 233-236 作者姓名 发表年份 书籍 名称 卷次 章节 页码 关于外文资料的作者姓名,有的把姓写在前,有的把名写在前。 建议,在写参考文献时,不论中文还是外文,除缩写符号以外,其他所有的标点符号均省略掉。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给印刷工人减少了工作量,二、使参考文献简洁清晰。试比较: (何:因错码太多,略) 但要注意,用这种格式写参考文献时,每个项目之间应隔开一段距离,以示区别。第三章 撰写毕业论文时应注意的问题一、毕业论文的风格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写作习惯和写作特点,因此对于毕业论文的风格也不强求划一。但地质专业的毕业论文毕竟不是文学作品,它应具备一定的、与其形式和内容相符的风格。概括地说,它应体现出十二个字,即清楚、确切、简明、直接、客观、朴素。科技论文不能含蓄、不能隐晦;不允许抒情,不允许夸张。有一篇毕业论文的草稿开头这样写道:“在娇阳似火的炎炎盛夏,我们第六实习队乘坐京沪线上的列车,来到了明眉秀丽的江南水乡啊!……”读了这一段,读者真不知道作者写的是抒情散文还是毕业论文。还有一位同学在镜下描述时运用夸张手法写道:“方解石的高级白干涉色象黎明的晨曦,角闪石的二级红又似天边的晚霞。显微镜就象万花筒,这里有一个花的世界;显微镜又象一个魔术师,它能在瞬息之间变化出一幅幅动人的抽象派图画!”这位同学有这么好的文学天赋,应该是一个文学家而不是玩石头的。除此之外,在措词上也应该注意。例如,在论文里和别人争论时,不要用苛刻的词句和狡辨的语气,在对别人的研究工作进行评论时,切不可推测别人的私人动机,更不能上纲上线推测别人的政治目的;对于能肯定的事实或结论,不要用“可能”、“也许”、“大概”、“或许”、“假若”等推测或假设的语气。还有一条很重要,即要实事求是、勤于动脑。有个别同学在写毕业论文时,拿来地质队或别人的资料猛抄,结果有三分之二的内容是抄来的。二、过于相信权威 有些同学听到名家教授的意见,就当作公正的原理,不加思考,信手拈来,作为论证自己观点的可靠依据写入论文。这样做,其一是自己得不到很好的锻炼;其二,任何人的意见也只是意见,不能作为事实来论述。也许他的意见不正确,使你得出错误的结论。三、主观臆断、夸大事实 在材料不充分的情况下不要想当然地进行推理、判断、揣测,甚至得出结论。为了避免主观臆断、得出错误结论,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①不要把假定当作结论,②不要把未经证实的意见当作真实的。 在进行矿床评价、矿床预测、矿床储量计算时,更不能夸大事实,以免造成国家经济损失。四、图、表、照片的处理 图、表和照片可以减少文字说明,帮助理解,但要选择那些有代表性的、反映一定内容的。不要把所有的图表和照片全堆到论文里,使论文成了图、表和照片的说明书。 绘图时要线条均匀,字迹工正,岩性符号一定要按照规定的去画,不得随意编造。照片要选那些反差大、影象清晰、地质特征明显的。编号时一律用阿拉伯数字。五、最后整理 前面说过,论文要讲究科学和美学的统一。论文写好后,要一字一格誊写清楚,把图、表和照片加上图注、表名和编号放入正文里适当的位置上。然后将论文钉上封皮,写上论文题目、作者姓名,使其美观大方,协调统一。第四章 技术性问题 科技论文最大的特点,就是大量地运用科技语言来表达学术思想。这些科技语言除专业术语外,还有公式、符号、图、表和照片等。这里选用一些最常用的符号、图、表,以说明它们在论文中的用法。

与地质有关的毕业论文题目

摘 要 通过天津地铁二期工程的岩土工程勘察,分析了沿线地下水类型、特征、富存条件及各类地下水间的相互关系,结合地铁工程性质及施工工艺分析评价了不同类型地下水对工程的影响,为设计方案的选择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地铁 浅层地下水 水文地质条件 分析评价 天津地铁二期详勘工作始于2003年8月份,目前累计完成勘探量67000多m。为查明水文地质条件,结合不同的工程类型,有针对性地投入了大量的勘察工作,并结合工程施工情况和区域水文地质特征,对沿线水文地质条件进行总结和分析研究,为设计提供了准确的依据。1 地质条件 天津地铁2、3号线沿线为冲积平原,皆为新生界沉积层覆盖,以陆相沉积为主。第四纪晚期受海进海退影响,形成了海陆交互相沉积层。线路沿线沉积的海陆交互相沉积层具有明显沉积韵律,各地层沉积厚度、沉积层位、岩性特征在线路不同地段虽有差异,但在成因上有明显的规律性。1 1 地层岩性 地层分布自上而下依次为:人工填土层①、新近沉积层②、第Ⅰ陆相层③、第Ⅰ海相层④、第Ⅱ陆相层⑤、第Ⅲ陆相层⑥、第Ⅱ海相层⑦、第Ⅳ陆相层⑧、第Ⅲ海相层⑨。1 2 各地层地质条件 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杂填土、素填土,多分布于市区内,厚薄不均,差别较大。该层土密实程度差,易变形。

41志丹油区滚动开发石油地质研究1青藏高原基础石油地质数字平台构建及关键问题研究青东凹陷石油地质特征和勘探方向分析.pdf这样的可以不???要的话说声

1、毕业论文的概念 毕业论文是教学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地质专业毕业论文属于科技论文的范畴,它和其他科技论文一样,是一种综合性的应用文体,它除了说明、记叙外,还要用逻辑推理的方法论证观点的正确性。 2、毕业论文的种类 毕业论文也叫学位论文,它是为获得某一学位而写的。按获得学位的高低不同,毕业论文又可分为博士论文、硕士论文和学士论文。我们这里只讨论学士论文。按照论证方法,毕业论文又可分为立论性的和驳论性的,前者以论证正面观点为主,后者则以反驳反面观点为主。二、撰写毕业论文的目的、要求和原则 1、目的 撰写毕业论文的目的,主要在于通过毕业论文的撰写,适用已学过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来分析和解决本学科内的某一问题,锻炼自己独立进行学术研究的能力、撰写学术论文的能力以及通过论文解决某一学术问题的能力,为以后撰写学术论文打下基础。同时,撰写毕业论文也是一种学术交流手段。 2、要求 毕业论文也和其他科技论文一样,首先要求有独创性。即要发挥独立思考的能力,提出白己的新观点和新思想。其次,主题要突出,论点要鲜明。在确定论题时首先要确定论点,因为论点是论文的灵魂。第三,材料要丰富可靠。后者很重要。如果选用的材料是虚假的,那么前提条件不真实,得出的结论就很难正确。第四,结构严谨、层次分明、合乎逻辑。第五,语言简洁、概念明确。如果语言拖泥带水,概念模糊不清,其意义就很难表达出来。 3、原则 常言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撰写毕业论文应遵循如下原则:①正确性,即论点正确,推理数据可靠;②客观性,即遵重事实,不感情用事,不凭空想象;③公正性,即要有科学态度,在选材时不能只选择印证由己观点的材料,而将相反的材料统统舍掉;④确证性,即得出的结论确实可靠,经得起验证和反驳;⑤可读性,即语句通顺,文笔流畅;⑥保密性,按国家规定应予保密的内容,未经有关主管机关批准,不得在公开刊物上发表。三、撰写毕业论文的步骤 撰写毕业论文的步骤应遵循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规律。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阶段。 1、熟悉环境 所谓熟悉环境,就是要对你所工作的区域的地质概况、前人工作程度有一个粗略的了解。其方法有:①认真查阅有关地质图、广泛阅读已有的地质资料;②在老师指导下,进行初步的野外踏勘,掌握该区地层、岩石、构造特征,矿床类型及地下水出露情况等第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就可以选题。 2、确定论题 确定论题也即选题。选题是决定论文成败的关键,可谓千锤打锣一锤定音。对于地质专业的毕业论文,其选题原则有:①要有创新勇气和开拓精神。即要敢于探求新理论,提出新观点、作出新解释,还要注意观察新现象、研究新问题、寻求新规律、得出新结果。②应选择那些具有科学价值的题目。③应选择对国民经济有一定使用价值的题目。④要考虑到我国的资源特点和现有生产力水平以及地理环境等情况。例如在某些交通极不发达的地区,即使发现矿床,由于生产力水平和地理、环境等因素的限制,这些矿床也只能是“呆矿”。⑤要选择新课题。在选题时,应尽可能地查阅一些资料,以免选择那些早已被证实了的课题。⑥要量力而行。题目有大有小,由于掌握的资料不多,不易论述清楚,易于失败。如《论中国板块构造》,如果全面论述,可以写一本很厚很厚的专著,显然不宜选作毕业论文的题目。而象《内蒙哈尔哈达膝折构造研究》,这样只局限于某个点上的题目却有可能写好。但是,选择的题目也不能过小。题目过小,轻而易举,反映不出水平,不利于锻炼。⑦要选择有兴趣、有基础、有资料、容易展开的题目。如果你很喜欢构造,那么你就不要勉强选择矿床的题目。 一般情况是老师出题,但也可以经过老师批准,自己选题。题目确定后,紧跟着的工作就是广泛搜集资料。 3、搜集资料 搜集资料时应注意:一边搜集资料一边思考问题,每当发现了新问题首先要问个“为什么。”这样,搜集资料的过程也是研究问题、思考钻研的过程,同时也是自己观点形成的过程。②要围绕自己的题目、分清主次,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使搜集来的资料象一堆乱麻,捋不出头绪。由于毕业实习时间短,所以应尽量搜集那些最重要的、关系最紧密的、具有典型意义的材料。③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应注意采集标本,并用素描图和照片把那些具有特征的地质现象记录下来,这些资料对证明某个问题具有无可争辨的权威力量。④了解文献检索,掌握更多的文字资料。 4、列出提纲 在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后,就可以按照论文的组成部分列出一个尽可能详细的提纲。列提纲可以帮助作者从全局着眼,树立全篇论文的基本骨架,明确层次和重点,便于分析和对比。列提纲之前,应首先确定你所选用的逻辑结构和论证方法(见后而介绍)。 5、材料取舍 选材时,应先将你所掌握的资料进行分析综合和归类,然后把无关紧要的材料全部舍去。有些同学觉得材料得来很不容易,现在要把它们弃之一旁实在可惜。但是为了突出重点,使文章简洁精炼,不能不舍疼割爱。 6、拟写草稿 拟写草稿时应尽可能把所有通过取舍选出来的材料都写进去,这样比写好后再找材料往里填要好得多。同时,要把所用的图、表和照片整理出来,编好号码准备放入正文。 7、删改、定稿 写完初稿,经过反复修改后才能定稿。修改时,注意不要让宝贵时间用在说废话上。《文心雕龙》上说:“文以辨洁为能,不以繁褥为巧”就是这个道理。要将那些写上不能增辉,去掉并不失色的词、句尽量删去。有人提出在定稿时要做到:“科学与文学相结合,科学与美学相结合。”这就是说,语言文字要讲求文学性但又不失严肃,字迹要清楚端正,版面安排要讲究艺术性。誊写清楚后再把所有的图、表和照片放入相应的位置。 8、准备答辨 论文写好后并不是大事完结,还要对所论述的问题作更进一步的研究思考,准备论文答辨。 论文答辩是撰写毕业论文的最后一环,通过论文答辨进一步检查作者所论述的问题是否有深广的理论基础、有创造性的见解、有充分扎实的理由。 答辨会上,审查委员会提出问题,作者可以略作思考后再作回答。所提出的问题,一般是在本论文所涉及的专题范围之内,而不是整个学科全面知识的考核。如论文论述的是某个矿床的成因,那么所提出的问题也只在矿床这个范围内,而不是整个地质学科。第二章 毕业论文的组成部分 任何事物都有一定的形式,形式决定于内容,而内容又通过形式得到表现。科技论文有自己的写作方式和体例结构,但这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它有许多部分组成,而对于每一篇文章来说,也不是所有部分都应该具备,毕业论文一般较简单,它应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一、题 目 毕业论文的题目必须简洁朴素、涵义确切,要能把全篇的主要内容,研究的对象、解决的问题,或是所研究的某些问题之间的关系,直接了当地表达出来,不得涵蓄隐晦,让人琢磨不透。对于地质专业的论文,其题目要求简单、直观、清楚。一个好的题目,应该给读者提供一些淮确的信息和情报。一般来说,题目以陈述式或提问式的较多,它更能引起读者的注意。例如《云南个房大坪子首次发现密陀僧、铅黄及铅丹共生》。读者看了题目就会产生阅读全文的欲望,想看一看这三个矿物是怎样共产的。再如《对<球自转与全球构造>一文的质疑》,一看题目就知道作者是一个地质力学的反对者。那么他究竟提出了什么质疑?他自己有什么新的见解?请看全文。 在含有古生物名称的题目中,一般应将其学名写出。例如《河北邢台地区Basilicu(Basilla)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如果一个题目不足以概括论文的内容,也可采用加副标题的办法,加以补充。 有的老师要求写出英文题目,因为题目一般都是短语,所以其中的题目多用V-ing形式。 值得提出的是,在写论文题目时要注意节省用字,可要可不要的字应尽量删去。例如:《中条山地区北段绛县群和中条群变质岩原岩建造的特征及铜矿赋存条件探讨》。这个题目用了三十二个字,显得冗赘。如改为《中条山北段绛县群和中条群原岩建造特征及铜矿赋存条件》似乎较好一些。还有一些题目为了招徕读者,故作玄虚、夸大事实、题文不符,这是一种不良作风。如果文章讨论的是内蒙古温都尔庙地区板块缝合线特征,而论文却冠以《内蒙古板块构造研究》,这显然是不合适的。二、摘 要 科技论文一般附有摘要,毕业论文对此也有要求。摘要的特点是简短扼要、并能独立存在、独立吏用。它的作用是用精炼的语言向读者介绍从事这项研究工作的原因和重要性,通过这项研究工作己经解决了哪些问题,得出了什么结论以及这些结论的意义。 摘要分情报性摘要和资料性摘要。一篇好的摘要应使读者不看正文就能大概了解文章内容和观点,从而决定是否有必要再看正文。 摘要放在正文之前,题目之下。摘要一般用第三人称,不分段,一般不超过300字。 关于摘要是否属正文的组成部分,现在尚有争议。从情报检索意义上讲,它可以单独使用,因而是独立的。但从论文的结构上讲,它又确实是论文的组成部分。本人倾向于后者。 下面是《我国“滹沱”与“震旦”地层关系问题的初步探讨》(《河北地质学院学报》1983年第1期)一文的摘要,不一定就是范例,写出来供读者参考。 本文回顾了我国前寒武纪地层中“滹沱”与“震旦”关系这一重大问题的研究历史和现状。阐述了半个多世纪以来,对此问题研究取得的进展。作者认为: 一、华北地台内部“滹沱”与“震旦”地层关系可初步肯定为上下关系;二、华北地台边缘及以外地层,随着对其“震旦”地层的厘定,下伏滹沱群的基底变质岩系的全部或一部可能相当长城系和蓟县系。三、引 言 有人说:“如果摘要是全篇论文的略影,那么引言则是科技论文的帽子。”因为引言要向读解者释论文的主题、目的和总纲。详细地说,引言应该包括以下内容:①说明本文所研究的区域范围及对象;②说明论文的主题和写作目的、背景和原因,③前人工作的程度;④本人做了哪些工作、引用资料的来源;⑤有时间性的工作则要写明工作期限及时间。 例如《中条山北段变质岩系原岩建造特点和中条群铜矿赋存条件》一文的引言是这样写的: 本文所讨论的范围是北纬35°12′20〃以北中条山地区下元古界绛县群和中元古界中条群的变质岩系。该区是我国重要的铜矿资源之一。笔者试图在变质岩原岩类型恢复的基础上,对绛县群和中条群变质岩原岩建造特点及其演化和中条群铜矿赋存条件进行探讨。 文中的地层划分均采用孙大中等同志1978年提出的划分方案(表1)。四、正 文 正文是毕业论文的主体。论文是否能做到材料和观点的统,是否具有准确、鲜明、生动的特点,关键在于正文的谋篇布局、逻辑结构和论证方法是否合理、得当。 1、谋篇布局 前面说的综合、分析、取舍和列提纲都属于谋篇布局的范畴。 2、逻辑结构 论文的逻辑结构没有一成不变的形式。因为从根本上说,它是由论文讨论的对象的整体与其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方式和作者本人的文字和逻辑修养的素质决定的,论文讨论的对象不同,作者观察的角度和认识深度不同,形成的逻辑结构也不同。一般地讲,论文的逻辑结构可分为纵式结构、横式结构和合式结构三种。 ①纵式结构。其特点是论文的总论题是纵向展开的。常见的有:a.时间顺序,即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如记叙一次实验,在不同的实验阶段所观察到的现象以及实验步骤。b.事理层次,即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层次展开论文。如《燕、辽、吉、苏、皖北部的震旦系》(《河北地质学院学报》一九八三年第三期)一文。作者在前言里就开门见山地提出问题:“北方有没有南方震旦系存在”?“然而人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至今还没有取得一致意见。”紧接着在第二、第三部分里,作者分析了“还没有取得一致意见”的原因。第四部分中,作者通过地层划分与对比,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北方不但有南方震旦系存在,而且分布相当广泛。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 ②横式结构。其特点是把论文的总论题展开为几个分论题进行讨论。常见的有:a.空间分布,即论文是按照论述对象在空间上的分布来展开的。如《北京昌平县十三陵——下庄一带推覆构造的基本特征》(《河北地质学院学报》一九八三年第三期)一文,就是通过分别描述不同地区推覆体的表现,来阐明该推覆构造的特征。b.组成部分,即论文的总论题是按照其组成部分一部分一部分展开的,每个部分之间也可能有联系也可能没有联系。以论证为主的地质论文大部分采用的是这种结构。如在以《矿床特征及矿床成因》(参见《河北地质学院学报》1983年第4期第26~32页)为分标题的论文章节里,作者从以下几个部分进行论文展开:(一)矿体形态、产状及规模;(二)矿石的物质组成、矿物共生组合及矿物生成顺序;(五)矿化分带,(六)矿床成因及其形成机理;(七)矿床类型的认识。通过这几个方面的论述,阐明了作者关于矿床特征及矿床成因的基本观点。(何:序号原文如此) 在用横式结构安排文章时,应注意不要把认识对象的一切方面或一切属性不管是否必要,象开中药铺一样全罗列出来,结果便文章庞大杂乱,使人不得要领。 ③合式结构。即以上两这结构的联合使用。其中有的以纵向为主,有的以横向为主。 3、论证方法 前面说过,论文的写法有论证和反驳,对于学生来说,很少用反驳方法,因此这里只介绍论证方法。根据它是直接还是间接地说明论题,论证方法又分为直接论证法和间接论证法。 ①直接论证法。直接论证法是用事实材料或公正的原理直接论证论题的方法。其中又分为:a.典型材料直接论证法,即选用那些最能反映事物本质、具有极大鲜明性或代表性的事实材料来直接论证的方法。如要证明某条断层的存在,只要能找出擦痕、阶步、断层破碎带等断层的典型特征,就可以证明论证的观点。这种方法侧重于摆事实,而讲道理作分析则次之。b.完全列举直接论证法,即把所掌握的材料全部列举出来,以证明论证的观点。这种方法只在掌握的材料不多时使用。c.科学分析直接论证法,即只选择若干具有代表性的材资进行科学分析而直接论证论题。这种方法侧重于讲道理,而摆事实次之。d.科学对比直接论证法,也叫类比法。即根据两类或两个事物本质属性方面的对比,从而确定这两类或两个事物在某一方面也有共同属性的方法。例如,中条群出现的变质岩浆岩,其原岩类型为拉斑玄武岩系。随着岩浆的演化,MgO减少而FeO迅速增加,演化曲线与日本的伊豆——小笠原弧中的宫岛拉斑玄武岩系相似。已知后者为岛弧(造山带)火山岩,从而可以推断,中条群的变质岩浆岩其原岩应属岛弧(造山带)火山岩。 ②间接论证法。这种方法不直接论证论题的真,而是用观点和材料证明与论题相矛盾的论点的假,从而证明论题的正确。它可分为:a.反证法,即证明与论题相矛盾的观点的假,从而证明自己观点的真。b.排除法,当一个论点提出后,先假定它可能存在多种情况,然后通过分析,将假定的其他可能都排除掉,只剩下一种可能,这种可能就是要阐明的观点。例如在讨论某矿床成因时,首先提出几种成因可能,如沉积的、变质的和热液的。通过进一步工作,将前两种都排除掉,那么该矿床就是热液成因了。 在一篇文章中,上述几种方法可以同时使用,也可以只用其中的一种或两种。如果能灵活地运用上述方法,那么就能大大提高文章的条理性和严谨性,加强文章的说服力。 还有一种论证方法就是“图表说明法”,即用大量的图表和实物照片来阐明论证的观点,这样既可节省文字,又可帮助读者理解。文中凡需参见附录的地方都要注明,便于读者查阅。 一般讲,在正文的开头,应有“区域地质概况”一节,介绍一下工作地区的区域地质概况和大地构造位置,使读者对此有个简略的了解。如有篇文章的区域地质节一开头这样写道:“本区位于规模巨大的绍兴—江山和宁波—丽水基底断裂带之间的北东向上虞—龙泉震旦纪—古生代隆起带上,前震旦纪变质岩系长期裸露地表,缺失震旦纪—中侏罗世的沉积”(《成都地质学院学报》1984年第1期第13页)。五、结 论 如果把一篇文章比作一棵树,那么结论就是树上的果。它是论文的逻辑发展和归宿。有经验的读者为了节省时间,往往只看论文的题目、摘要和结论。在以论证为主的论文中,结论就是作者观点的集中体现,也是论文的主题所在。如在一篇论证中条山铜矿成因类型的文章中,作者通过一系列摆事实讲道理,最后写道:“综上所述,中条山铜矿床应属于‘远火山—沉积—变质,型矿床,具层控特征。”这就是作者洋洋数千言所得来的最终结果。 写结论时,必须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用字力求鲜明、精确,不能含糊其辞、支支吾吾,更不能有第二种结论。六、建 议 地质论文一般要提出自己的建议,提出今后应该如何做的方案。如通过矿床评价,作出矿区的远景规划;应该怎样布置钻孔等都属于建议。七、致 谢 在你的毕业实习和论文撰写过程中,得到了老师的指导、同学的帮助、地质队同志的支持,这些都应在论文结束处表示感谢。八、参考文献 论文里所引用的资料称为参考文献,把参考文献集中在论文的最后,组成参考文献表。论文之后列参考文献表:其一是沿用下来的惯例,其二是反映作者严肃的科学态度和研究工作的广泛依据;其三,当论文投寄到某个刊物的编辑部希望发表时,编辑人员要按照所列的参考文献表去查对有关资料,检查所引用的资料是否真实以及论述的观点是否早已被人所证实。未公开发表的文献不列入参考文献表,而以脚注形式写在本页的下方。 关于参考文献的写法,目前国内外很不统一。不同的编辑部对参考文献写法的要求一也不尽相同。这里只介绍三种常用的写法。 1、编号法。即不论引用的是中文还是外文资料,均按照在正文里出现的先后顺序编成序号,然后按序号排在参考文献表内。如: 〔1〕Willis Research in china Part1 233-236 〔2〕王竹泉1926太原榆林幅地质说明书 〔3〕Small The Study of Land forms 226-238 2、姓名笔划法。即不按照资料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而按照第一个作者姓名的第一个字母或笔划排列。其中,中文在前,外文在后;相同笔划者按照发表日期,早者前晚者后。如: 王日伦 陆宋文等 1980 中国上寒武系的划分和对比 中国震旦亚界 天津科学出版社 姜春潮 1957 东北南部震旦纪地层 地质学报39卷第1期 1980 An Introduction ot Ore Geology 1972 Ore Petrology 3、造句法。这种方法的特点是不另外列出参考文献表,而是将所引用的资料以造句的形式写在正文里。如:“根据Carmichael(1972、1973、1977)提出的熔浆与矿物平衡条件计算方法,对玄武岩形成条件进行了估算。”“1977年Voder Jr.主编The Evolution of the lgneous Rochs中将硅酸盐液相不共熔列为重要的岩石成因”(《地球科学—武汉地质学院学报》1984年第1期)。 最后谈一下参考文献的格式。一般讲,参考文献里要写出作者姓名、文章或书籍题目、发表年份、出版社名称、刊物名称及卷次和页码。其顺序为: 作者姓名→发表年份→文章题目→刊物名称→卷次→章节→页码→出版社名称。如: Willis Research in china Part I 233-236 作者姓名 发表年份 书籍 名称 卷次 章节 页码 关于外文资料的作者姓名,有的把姓写在前,有的把名写在前。 建议,在写参考文献时,不论中文还是外文,除缩写符号以外,其他所有的标点符号均省略掉。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给印刷工人减少了工作量,二、使参考文献简洁清晰。试比较: (何:因错码太多,略) 但要注意,用这种格式写参考文献时,每个项目之间应隔开一段距离,以示区别。第三章 撰写毕业论文时应注意的问题一、毕业论文的风格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写作习惯和写作特点,因此对于毕业论文的风格也不强求划一。但地质专业的毕业论文毕竟不是文学作品,它应具备一定的、与其形式和内容相符的风格。概括地说,它应体现出十二个字,即清楚、确切、简明、直接、客观、朴素。科技论文不能含蓄、不能隐晦;不允许抒情,不允许夸张。有一篇毕业论文的草稿开头这样写道:“在娇阳似火的炎炎盛夏,我们第六实习队乘坐京沪线上的列车,来到了明眉秀丽的江南水乡啊!……”读了这一段,读者真不知道作者写的是抒情散文还是毕业论文。还有一位同学在镜下描述时运用夸张手法写道:“方解石的高级白干涉色象黎明的晨曦,角闪石的二级红又似天边的晚霞。显微镜就象万花筒,这里有一个花的世界;显微镜又象一个魔术师,它能在瞬息之间变化出一幅幅动人的抽象派图画!”这位同学有这么好的文学天赋,应该是一个文学家而不是玩石头的。除此之外,在措词上也应该注意。例如,在论文里和别人争论时,不要用苛刻的词句和狡辨的语气,在对别人的研究工作进行评论时,切不可推测别人的私人动机,更不能上纲上线推测别人的政治目的;对于能肯定的事实或结论,不要用“可能”、“也许”、“大概”、“或许”、“假若”等推测或假设的语气。还有一条很重要,即要实事求是、勤于动脑。有个别同学在写毕业论文时,拿来地质队或别人的资料猛抄,结果有三分之二的内容是抄来的。二、过于相信权威 有些同学听到名家教授的意见,就当作公正的原理,不加思考,信手拈来,作为论证自己观点的可靠依据写入论文。这样做,其一是自己得不到很好的锻炼;其二,任何人的意见也只是意见,不能作为事实来论述。也许他的意见不正确,使你得出错误的结论。三、主观臆断、夸大事实 在材料不充分的情况下不要想当然地进行推理、判断、揣测,甚至得出结论。为了避免主观臆断、得出错误结论,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①不要把假定当作结论,②不要把未经证实的意见当作真实的。 在进行矿床评价、矿床预测、矿床储量计算时,更不能夸大事实,以免造成国家经济损失。四、图、表、照片的处理 图、表和照片可以减少文字说明,帮助理解,但要选择那些有代表性的、反映一定内容的。不要把所有的图表和照片全堆到论文里,使论文成了图、表和照片的说明书。 绘图时要线条均匀,字迹工正,岩性符号一定要按照规定的去画,不得随意编造。照片要选那些反差大、影象清晰、地质特征明显的。编号时一律用阿拉伯数字。五、最后整理 前面说过,论文要讲究科学和美学的统一。论文写好后,要一字一格誊写清楚,把图、表和照片加上图注、表名和编号放入正文里适当的位置上。然后将论文钉上封皮,写上论文题目、作者姓名,使其美观大方,协调统一。第四章 技术性问题 科技论文最大的特点,就是大量地运用科技语言来表达学术思想。这些科技语言除专业术语外,还有公式、符号、图、表和照片等。这里选用一些最常用的符号、图、表,以说明它们在论文中的用法。

与地质有关的毕业论文

就矿找矿理论浅析摘要:在老矿山深部及外围开展就矿找矿,是解决危机矿山资源、增加地质储量的重要途径。阐述了就矿找矿工作的性质和特点,指出了成矿系列理论、成矿系统理论、矿床模型理论、丛聚理论、构造等距分布理论、带状分布理论、侧伏理论等是指导就矿找矿的重要理论基础,并举例对就矿找矿理论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关键词:就矿找矿;危机矿山;成矿预测;预测理论经过几十年大规模找矿,在中国东部和中部地区,大部分直接出露地表的矿产和容易识别的矿产几乎全被发现,新矿床的找矿难度极大。另一方面,地质勘查资金又严重不足。就当前这种情况而言,要提高找矿效果,自觉地实行“就矿找矿”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对1970年以来世界发现的65个金矿床所涉及的勘查理论与方法统计,其有效性顺序为:地球化学方法、地质填图、就矿找矿、地球物理方法。就矿找矿即在老矿区深部及外围找矿,在已发现的65个金矿床中有38个是就矿找矿的结果,占58%。由此可见,开展就矿找矿,发现新的矿床、矿体,增加储量,可以延长矿山企业的服务年限,并充分利用己建矿山企业的生产能力,具有重要意义。1就矿找矿工作的性质与特点就矿找矿工作的核心任务是在已知矿床的深部、外围开展矿体预测工作,即在一定预测理论指导下,利用有效的预测方法和技术,预测工业矿化地段或矿体赋存的空间位置、形态与矿化强度等特征,为勘查工程验证提供依据。其工作区范围一般在几平方公里至几十平方公里内。因此,就矿找矿是一项复杂的科学系统工程,属于大比例尺成矿预测范畴[1]。就矿找矿具有一定的科学依据。因为从成矿地质理论上分析,一个矿床的形成是多种地质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金矿床的存在绝非是一种孤立的地质现象,而是与其周围地质环境有一定的内在的有机联系。能够形成该矿床的多种综合地质作用在地壳某一地区出现,通常在空间上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而往往不会局限于一个极小的仅仅相当于矿床的空间范围之内,这就是相似的矿床常常在一个地区内成群出现、成带分布的原因。因此,在已知矿床,特别是在大型矿床附近类似的地质环境里,采用新理论、新技术、整合找矿手段,综合分析并综合预测,在地表和浅部附加值高的矿产大多已经发现和开采的基础上,注重寻找中深部隐伏矿体,已成为开拓地质找矿新领域的必然趋势。现代地质科学的发展进步为就矿找矿提供了不竭的思想理论源泉。日臻完善的各种找矿技术方法的应用,使其可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另外,就矿找矿有一个已知矿为基础,交通、生活一般较新区方便,更有利于地质勘查工作的组成和实施。就矿找矿要以一定的勘查找矿理论为指导,从某种意义上讲,就矿找矿是运用许多地质专家总结出的一系列反映矿床空间组合的理论,来指导找矿。下文着重就当前的就矿找矿理论进行分析讨论。2就矿找矿理论浅析2. 1矿床成矿系列理论成矿系列的核心是把成矿过程的四维空间作为一个完整体系来考虑,研究成矿作用在四维空间中的规律,其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研究一个区域中与一定成矿事件有关的,在不同演化阶段、不同控矿条件下形成的各类型矿床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这些矿床的总的区域地质构造背景及其发展历史,研究各种控矿因素(构造、沉积、岩浆、变质等)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因而将传统矿床学着重对单一类型、单一成因、单一模式的研究提高到区域的、综合的、历史过程的研究[2, 3]。成矿系列是矿床学理论研究与矿产勘查实践之间的桥梁,具有科学预见性和较高的实用价值;根据每一个成矿系列所包含的不同类型矿床在空间上或时间上相伴生的特点和相似地质背景条件下可大致重复出现的规律,当在一个地区发现某种矿床类型时,即可根据成矿系列理论寻找属于同一成矿系列的其它类型矿床;利用两个成矿系列和两个端元矿床之间的过渡性规律,可能发现过渡类型矿床;利用成矿系列,可对该区的资源潜力作出全面评价,从而提高成矿预测的综合预见性;突破单一矿种,如金、铜、铅、锌即是一个成矿系列,可互为找矿标志。如与花岗闪长岩有关的铜金矿床,因岩浆侵入就位的地层和构造条件不同,因而产出多种多样的矿床类型:围岩为碳酸盐岩时易生成矽卡岩型矿床;在硅铝质围岩中易形成斑岩型矿床;在含沉积黄铁矿层的碳酸盐建造中经岩浆-热液叠加改造形成层控-矽卡岩型矿床。而在超浅成部位,则可形成角砾岩筒型和热液脉型矿床。当具备适宜的构造时,这类中酸性岩浆和有关热液有可能喷出地表,生成海相喷流型和陆相火山岩区的铜金多金属硫化物矿床。上述各类型矿床在成因上密切相关,在时间上依序发展,在空间上共(伴)生产出,构成在浅表环境中与中酸性岩浆-热液活动有关的铜-金(多金属)成矿系列。在对成矿环境和控矿因素有基本了解的前提下,这个系列中的各矿床类型(矽卡岩型、斑岩型等)可以互为找矿标志。就矿种而言,铜、金矿也可以互为找矿标志。2. 2成矿系统理论成矿系统概念中包括了成矿的地质环境、控矿要素、成矿作用过程、成矿产物(矿床系列和异常系列)及矿床形成后的变化与保存等,几乎涵盖了有关成矿学的基本内容。体现了矿床形成有关的物质、运动、时间、空间、形成、演化的统一性、整体性和历史观[4]。其对矿产勘查的指导作用表现在:成矿系统分析从事物的联系性和整体性出发,将复杂的成矿作用以系统思路贯穿起来,将成矿的环境、背景、要素、作用、过程、产物、异常和演变等作为一个自然作用的整体加以研究,全面认识成矿动力学机制、成矿形成演变历史过程和矿床的时空分布规律。以一个成矿系统所形成的矿床系列(组合)作为找矿的总体目标,预测和发现新的矿种和矿床类型;以一个成矿系统中所形成的异常系列(组合)作为找矿的整体目标,有利于建立起区域找矿的战略眼光,这就增强了找矿工作的主动权,与“单打一”的找寻单个矿种和矿床类型相比,更有利于提高找矿命中率。从矿化网络(包括矿床、矿点和各种异常)入手逐步缩小靶区,强调异常系列在找矿勘查中的重要作用(矿化网络是进行区域找矿的总体对象)。由于矿致异常一般比矿体占有更大的空间,能显示更多的成矿信息,因此常是有效的找矿标志。充分运用地质成矿理论,全面研究矿床形成条件和保存条件,区分和筛选这些有关异常,逐步地缩小找矿靶区,可以达到发现新的矿床目的。2. 3矿床模型理论矿床模型理论是指通过一批典型矿床研究,获取或解释各种基础地质、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资料,对复杂的地质环境中矿床形成的全过程,在时间上和空间上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概念,建立一套特定地质环境中特定类型矿床的识别标志,作为实际勘查过程的指导原则。矿床模型理论对就矿找矿的指导意义在于:矿床模型能为地质类比和矿床地质研究提供思路,给予启迪,帮助勘查人员把注意力集中在靶区内与矿床有联系的关键性地质特征上;矿床模型集中归纳了复杂的地质现象,在具体勘查过程中,使地质人员明白在探寻矿床的哪个部位,还能使研究人员指明典型矿床研究工作中缺少哪几部分有关内容;模型提供有关成矿作用的完整概念,有助于研究整个成矿环境并区分成矿环境和非成矿环境,发展区域成矿学和矿床学理论,为成矿预测提供地质理论依据;模型帮助领导人员增进对勘查项目的了解程度,洞察全局,把握重点,制定合理的勘查战略和最佳勘查技术方法组合,是提高勘查效益的决策依据。2. 4矿床分布的丛聚性理论矿床丛聚性理论是指矿床在空间的分布上往往在一定范围内集中出现,构成矿化集中区或特定的成矿区域。是指在一个不太大的范围内,某些矿产或矿产组合物别丰富,形成具有一套固定的标型矿产或矿床组合,有人称之为“大型矿集区”。国内外这种矿化集中区实例很多,如胶东半岛的金矿化集中区,东秦岭Mo、Au矿化集中区,长江中下游铜多金属矿化区南岭钨、锡矿化集中区等[5]。成矿区带内已知矿床、矿点的外围或深部是寻找同类或同一成矿系列的有利部位。许多矿区的勘查史都表明,矿床往往是成群出现的,在一定的范围内会集中多个矿床或矿体。例如,在加拿大诺兰达矿区已发现19个有经济价值的矿床中,有16个位于以霍恩矿床和奎蒙特矿床为圆心、半径16km的圆内,而8个矿位于以上述两矿床为圆心、半径为8km的圆内,最远的两个矿床距圆心34km。2. 5构造等距性分布理论所谓构造等距性分布,是指矿体、矿床、矿田、矿带等在空间分布上大致以相等的距离有规律地出现,这种等距性可以表现为直线等距,也可以表现为弧线等距。成矿作用的等间距分布规律为就矿找矿提供指导。成矿带的等距分布是很有特征的,如北半球的6条巨型纬向构造成矿带,每相邻两条带之间大致保持相等的距离,间距约为纬度8°左右,在中国境内存在3条巨型纬向构造成矿带。在一些矿带、矿田中,同样存在矿床等距性特征,如海南东方戈枕金矿带,矿床受控于北东向戈枕断裂带和近等距分布的东西向构造,尤其在两组构造相交的锐角区出现,致使矿床具有等距性分布特点,为进一步预测提供了依据。2. 6矿床的带状分布理论矿床的带状分布是指不同矿种、矿床类型或矿石物质组成、结构构造、矿物组合等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呈现出有规律的交替变化。矿床带状分布现象普遍存在,大至全球,小至矿床、矿体甚至微观领域。根据规模级别,矿床的带状分布可分为全球成矿带、区域分带、矿区分带和矿体分带[6]。全球成矿带中最著名的有环太平洋成矿带、特提斯—喜马拉雅成矿带;区域性成矿带如秦岭地槽褶皱带等,就矿找矿工作中主要考虑矿床或矿体的分带问题。(1)矿床类型的走向分带:如吉林小西南岔斑岩型铜金矿床,成矿与燕山期中酸性小侵入体有关,矿床具有明显的分带性,大体可分为3个带:内带,位于北山段石英闪长岩西侧,Cu、Mo矿化以浸染状为主;中带,位于北山段石英闪长岩与二叠系角岩“盖层”或斜长花岗岩接触带, Cu、Au矿化呈细脉浸染状和复脉状为主;外带,位于南山矿段,Au、Cu矿化以脉状为主,这种分带特征为区内进一步预测指明了方向。(2)矿床类型的垂直分带:在一个矿区(矿带)内同一矿种不同类型的矿床共存的情况,是就矿找矿的重要依据,实践证明,无论是对一个成矿区,还是一个成矿带、一个具体矿山,根据矿床的垂向分带特点,寻找新的盲矿体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7]。以在招掖金矿带为例,根据玲珑式石英脉型和焦家式破碎蚀变岩型金矿,建立了“双段分带”模式,该模式指出两类金矿是同源、同期、相同地质作用条件下形成而赋存于不同深度的金矿床类型。二者在垂向上呈渐变过渡关系,自上而下可分为5种类型,中间三类为过渡型:缓倾破碎蚀变岩型(焦家式);陡倾破碎蚀变岩型;细脉密集带型;群脉过渡矿化型;石英脉矿化类型(玲珑式)。并且在空间分布上,蚀变岩型一般赋存在0m标高以下,石英脉型一般赋存在150m标高以上, 0~150m标高是两种矿床类型的过渡型,可以此标高为参照,在矿带内对矿床的相应矿化类型进行预测。望儿山金矿床被认为上部是石英脉型、下部是蚀变岩型垂直分带的典型。蚀变岩型和石英脉型互为找矿标志,且可指导深部找矿。近几年来,在郭家岭花岗岩体内发现了界河金矿,在玲珑花岗岩体内发现了孙家洼金矿,认为是花岗岩型金矿,其与另外两种类型金矿在成因和赋存空间上有着密切关系,由此可见,在招掖金矿带金矿类型变为蚀变岩型—石英脉型—花岗岩型,这不仅为找矿提供了新思考,可能导致胶东金矿找矿工作再次取得突破。小秦岭地区同样存在矿化垂直分带的特征。根据该地区金矿体形态、矿化类型、矿物组合、围岩蚀变和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可将小秦岭地区金矿化分做三段:上段(2 000~1 500m)为多金属硫化物-石英脉型金矿化,中段(1 500~800m)为黄铁矿-石英脉型金矿化,下段(800~0m)为少黄铁矿-石英脉型金矿化。由此作出了如下结论:上部矿化地段(2 000~1 500m),是指正在勘查和开采的范围,以多金属硫化物-石英脉型金矿化为主;中、下部矿化地段(1 500~800m , 800~0m),是预测深部矿化赋存的可能范围。最近,杨砦峪金矿深部钻孔在标高900m,发现自然金-黄铁矿-石英脉型金矿化;寺范金矿钻孔在标高690m处发现金矿脉;大湖峪、竹峪两个矿山在500m标高处发现盲矿体,属少黄铁矿-石英脉型金矿化。证实该分带规律的存在,同时也为后续找矿工作指明了方向。2. 7矿体侧伏理论矿体的侧伏是指矿体随倾斜移动,其最大延伸轴逐渐偏离倾向线,与矿体走向线(矿体最大延长线)间出现夹角———侧伏角,此现象称矿体的侧伏,脉状矿体与透镜状矿体常出现这种现象。矿体侧伏特征的研究,主要是尖灭再现、尖灭侧现规律的研究,是指导矿山就矿找矿,进行深部矿体预测的重要准则。以灵山沟金矿为例。两条主矿脉5号脉和1号脉具有明显的向东北侧伏现象,并由地表向深部侧伏角变缓。基于对这一构造控矿规律的认识,对上部矿体形态、产状,特别是对矿体侧伏角作了系统分析,根据两个矿脉的侧伏方向和角度,提出了深部探矿工程布置方案,查明1号、5号矿脉在深部侧伏角变缓处形成第二富集带,同时在其两翼也发现了新矿体,新增金属量7. 8t。根据金矿体的侧伏再现规律,有关单位相继在望儿山矿床的深部,获得了明显的找矿效果。3结语经过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努力探索,在就矿找矿理论研究方面已取得明显进展,积累了许多成功的范例,但在勘查工程验证前,对隐伏矿体的确切形态、位置和矿化强度的认识仍然不清楚,表明隐伏矿体定位预测研究仍然是项大风险、高难度和复杂的科学系统工程。如何做好矿山预测工作,找矿理论是基础,找矿方法技术的突破关键。进行多学科联合、不同找矿预测理论相互渗透,同时引入新的技术方法和手段,从四维空间角度进行隐伏矿体定位、定量预测,是今后就矿找矿工作的主要攻关方向。[参考文献][1]杨言辰,李绪俊,马志红.生产矿山隐伏矿体定位预测[J].大地构造与成矿, 2003, 27(1): 83-90.[2]陈毓川,裴荣富,宋天锐.中国矿床成矿系列初论[M].北京:地质出版社, 1998: 4-7.[3]杨言辰,马志红,杨宝俊.中国北方古元古代成矿带矿床成矿系列研究[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2: 1-3.[4]翟裕生,彭润民,邓军,等.成矿系统分析与新类型矿床预测[J].地学前缘, 2000, 7(1): 123-132.[5]裴荣富,吴士良,熊群尧.中国特大型矿床成矿的偏在性与成矿构造聚敛场[M].北京:地质出版社, 1998: 262-286.[6]翟裕生,邓军,李晓波.区域成矿学[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9: 4-15.[7]李惠,张国义,禹斌,等.金矿区深部盲矿预测的构造叠加晕模型及找矿效果[M].北京:地质出版社, 2006.

工程地质是一门认知工程-地质相互作用规律和过程的科学,它的使命是保障人类工程活动的安全。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工程地质论文,供大家参考。

工程地质论文 范文 一:隧道工程地质雷达检测分析

【摘要】通过实际工程应用,介绍地质雷达的特点、原理和探测解析 方法 ;在隧道工程的超前地质探测预报以及隧道结构检测的应用中,证明了地质雷达的实用性、先进性及其实际应用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公路隧道;地质雷达;检测;超前预报;应用

1、工程概况

小北山二号隧道为长隧道,按左、右线分离布设。左线隧道起讫里程ZK19+571~ZK21+091,长1520m,揭阳端洞口采用削竹式,洞口设计标高,惠来端洞门采用削竹式,洞口设计标高,坡高~,隧道最大埋深约209m。右线隧道起讫里程ZK19+599~ZK21+081,长1482m,揭阳端洞口采用削竹式,洞口设计标高,惠来端洞门采用削竹式,洞口设计标高,坡度~,隧道最大埋深约212m。隧道位于丘陵地区,山体地形陡峭,山体植被较发育,山体发育花岗岩孤石,大小不一。隧址区基底主要为燕山期花岗岩,局部见辉绿岩岩脉,覆盖层由粘土、全~强风岩组成,基岩由中~微风化岩组成。隧址区地下水类型主要为 潜水 ,含水层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层的孔隙及中~微风化岩的风化裂隙。

2、地质雷达的发展及其应用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有很多的方便加上很多的仪器可以在岩土勘察中使用,重要的方法有弹性波法及其电磁波法。在实际工程当中经常使用的电磁波法就是地质雷达,隧道地震探测仪比较适合远距离宏观的地质问题探测;并且地质雷达方法可以结合高频电磁波而进行非常快的无损伤探测,因此频段非常高的话可以在隧道结构当中进行检测。公路的隧道工程埋深、规模以及数量随着时间的增加而不断地变多,而在施工的过程当中也遇到了很多复杂的工程地质条件。虽然说在设计以前都作了非常详细地质勘察,但是在隧道实际的开挖施工当中,还会有非常多的问题发生的。从这些方面就可以很好地说明,在隧道施工过程当中的围岩稳定性状况以及一些掌子面前方的实际情况,并且做出及时地超前预报。当隧道发生一些事故或者竣工以后,应该结合现行的规范上面要求以及隧道本身的结构特性,不但应该在隧道的表面进行观测以及净空断面进行测量,需要的时候还应该采用地质雷达进行一些更深入的检测,例如围岩的密实完整稳定的情况、钢拱架的分布情况、有无离析以及蜂窝麻面、衬砌混凝土的均匀一致性以及相对应的完整性以及衬砌有效厚度等等。经过实际的情况可以证明,地质雷达技术可以在隧道的施工当中作出非常详细的超前地质预报。现在,地质雷达检测技术已经发展到了单点探测以及连续探测的实时自动成图。而国外的国家探地雷达基本上是单脉冲雷达,其工作的频率在50到2G赫兹,最为代表性的国家是美国和加拿大。我们国家所生产的一系列地质雷达,结合地下工程的超前预报的特点,采用的是脉冲调制式,这个的探测距离非常大,而且分辨率也非常高,其工作的频率大约在160到220兆赫兹,其探测的距离可以达到40到60米,可以很好地适应超前地质预报以及部分的工程检测。

3、探测的原理以及方法

结合设计的图纸以及设计的任务书按照规定进行开展地质超前预报的工作,其预测应该是沿着隧道纵向三十米的范围以内对一些不安全的地质问题进行检查,对前面的地层岩性变化以及水文地质特征(软弱岩层的分布、断层发育及其影响带、水的赋存情况等)进行探测,对隧道围岩的级别进行分析,并列出一些施工的建议,确保隧道施工的安全,减少一些不必要的损失,为动态的设计提供所需要的地质参数,从而可以更好地为隧道施工进行服务。本次的地质预报使用的是地质雷达系统,运用了空气耦合型100兆赫兹的天线,结合探测的前方岩石的特点以及现场施工的条件,对距离30米左右进行详细地探测。而这次预报的工作面位于ZK19+735里处的地方,使用一些点测的方式,使用一系列的方法对工作面的正前方进行详细地预测。

4、数据的处理以及得出来的结果

对实际测量出来的资料用一系列的软件进行处理分析,再结合现场的岩性所具体的实际情况,选择一个比较适合的相对介电常数,进而得出来一些成果,在成果的解释当中,开始的时候,假如发现了有非常明显的反相位反射波组出现的话,就应该岩性变坏的一个表现;假如发现了有非常明显的正相位强波反射波组出现的话,就应该是岩层岩性变好的一个表现,结合反射波反射强度的实际大小就可以区分反射界面前方介质的一系列的特征。依据雷达数据处理结果并结合地质资料分析得出以下预报结果:(1)掌子面为强风化花岗岩,上方自稳能力差,中部伴随严重掉块,局部潮湿明显,推断围岩级别为Ⅴ级。(2)掌子面右侧前方4~10m(ZK19+739~ZK19+745)区域反射信号强烈,同相轴紊乱,推测此区域与掌子面情况类似,有明显破碎带,围岩完整性差,推断围岩级别为Ⅴ级。(3)掌子面前方10~15m(ZK19+745~ZK19+750)区域反射信号衰退稳定,同相轴平稳但仍存在断开处,推测此区域岩性略微好转,但依旧破碎且含水,推断围岩级别为IV级。(4)掌子面前方15~30m(ZK19+750~ZK19+765)区域信号较弱,加大增益后发现同相轴较为连续,推测此区域岩性好转,级别应为IV级。依据结果给出的建议:(1)ZK19+735掌子面围岩为强风化花岗岩,自稳能力差,局部潮湿明显,中部掉块严重,应严格控制进尺,加强支护,预防坍塌。(2)掌子面前方10m区域围岩与掌子面情况相似,稳定性差,破碎带明显,容易坍塌。严格控制进尺,及时做好初期支护工作并保证强度,防止掉块与坍塌,同时做好排水工作。(3)掌子面前方20m区域后,岩性有所好转。建议采用上下台阶方法,并严格控制进尺,及时做好初期支护工作并保证强度,防止掉块与坍塌,同时做好排水工作。

5、结束语

地质雷达在隧道工程施工或者是后期的运营过程当中,可以很好地对工程的质量进行详细地检测,可以更严格地控制工程的质量,更好地检查工程的缺陷。假如说天线的频率特性以及工作的方法有一定的影响,而地质雷达在对介质参数的探测当中,还存在很多的争议,那么经过不断地完善以及发展,地质雷达在隧道工程检测当中一定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综上所述,应用地质雷达在地质超前预报当中可以精准地探测预报隧道施工当中危害的工程施工安全的相关地质灾害。而地质雷达可以探测出来隧道的结构中重要的施工缺陷,可以为有问题的隧道提供一些非常可靠的依据,这样就可以提高工作的效率,并且节省一些资金。

工程地质论文范文二:福仁山隧道工程地质研究

【摘要】福仁山隧道是中国水电十四局承建的西成铁路西安至江油段(陕西境内)站前工程XCZQ-5标段的一座典型隧道工程。该隧道地处秦岭南麓低中山区,位于商丹断裂带和勉略-巴山弧形断裂构造带夹持的南秦岭构造带,内部组成与构造变形十分复杂,工程地质现象较为特殊,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

【关键词】福仁山隧道;工程地质特征;地质构造

1福仁山隧道工程概述

目前在建的西成客运专线按国铁Ⅰ级、双线建设,设计时速250公里每小时,功能以客运为主,从西安出发,穿越秦岭经陕西汉中、翻越米仓山进入四川境内,经四川广元至江油与绵成乐客运专线相接直抵成都,预计线路通车后,将大大缩短西安到成都的直线距离。从西安到汉中仅需1小时、到成都需3小时。该项目由西安至四川江油段和成绵乐城际铁路两段组成,全长660公里,项目投资估算总额约为688亿元。西成客专陕西段全长公里,建设工期5年。中国水电十四局负责西成铁路西安至江油段(陕西境内)站前工程XCZQ-5标段,正线全长。该标段主要包括:罗曲隧道进出口路基工程,隧道工程4座(包括部分得利隧道6330m、福仁山隧道、罗曲隧道、范家咀隧道)总长度,桥梁3座(金水河特大桥、酉水河大桥、金龙河大桥)总长度。福仁山隧道地处秦岭南麓低中山区,隧道范围平均海拔1200m,最高海拔为,洞身地表起伏较大,地表自然坡度为30°~40°,分布有众多基岩“V”形侵蚀谷,多为南北展布,隧道区域山高坡陡,基岩裸露,沟壑纵横,地形复杂,植被茂密。隧道起讫里程为DK159+。进口位于金水河牛角坝,出口位于酉水河宋家堰,最大埋深929m,最小埋深46m,洞身均位于直线以上,隧道以3‰上坡进洞至DK162+900后以8‰下坡出洞。进口位于金水河右岸坡地上,隧道中含有一座斜井,为本标段重点控制隧道。本隧道建筑限界采用《高速铁路设计规范》(TB10621—2009)中规定的限界尺寸,隧道内采用“通隧(2008)0201”中的衬砌内轮廓,轨面有效面积为92m2,隧道内线间距为.曲线上隧道衬砌内轮廓不加宽,施工针对围岩情况采取短进尺、分部开挖和初期支护,二次衬砌及时跟进,以确保施工安全。

2沿线气候条件

本区域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特点是温暖湿润,四季分明,降水量多集中在夏秋季节,常有暴雨灾害,年平均气温℃,极端最高气温℃,极端最低气温℃,年平均降水量,年平均蒸发量,最大积雪厚度4cm。

3工程地质特征

地层岩性

隧道通过的地层主要有第四系全新统(Q4),志留系下统(S1),元古界中上统(Pt2-3)及太古界(Ar)的构造岩类。(1)第四系全新统(Q4)主要包括:膨胀土(Q4d19)、卵石土(Q4d17)、碎石土(Q4d17、p17)、块石土(Q4d18),多为灰黄色,粒径小于或等于2-60mm的约占10%,大于60-100mm的约占25%,大于200mm的约占55%。(2)志留系下统(S1):片岩夹大理岩(S1Sc+Mb),大理岩(S1Mb)、片岩(S1Sc)、主要为灰黄青灰色变晶结构,片状块状构造。(3)元古界中上统(Pt2-3):变粒岩夹大理岩(Pt2-3Gr+Mb),大理岩夹片麻岩(Pt2-3Mb+Mb)。多为灰褐色,浅灰色,风化厚度约为1-10mm。(4)太古界(Ar):片麻岩夹大理岩(Pt2-3Gr+Mb),灰褐色,浅灰色粒状变晶结构,块状结构,风化厚度2-8mm。(5)构造岩类主要包括:碎裂岩,多为青灰色、灰褐色,宽度约20-65m,工程地质较差。

地质构造

福仁山隧道位于商丹断裂带和勉略-巴山弧形断裂构造带夹持的南秦岭构造带,相当于秦岭造山带的蜂腰部位,隧道主体位于佛坪窟窿的南半部,历经多次地质构造活动的影响,其内部组成与构造变形十分复杂。目前已经发现的主要断层包括:f66、f67、f68、f69、f70、f70-1、f71、f71-1、f71-2,其中f66为逆断层,产状N65°-N80°W(65°-N75°),破碎带宽约为10-30m,断层带物质成分为碎裂岩,局部夹断层角砾岩,断裂带内部岩体较为破碎,隧道洞身通过地段为DK159+856~DK159+。f67为逆断层,产状N60°-N80°W(50°-N65°),断裂带宽30~40m,内部成分为断层角砾,洞身通过地段为DK160+281~DK160+318。另外,隧道段还发育两处背斜及一处向斜,背斜核部洞身中心里程为DK165+543~DK169+062,岩体破碎,节理发育,向斜核部未穿过洞身,富水,岩体破碎,节理发育,由于隧道区各地质体的发育时代,构造运动强烈,区域性大断裂贯穿东西,发育数条低序次断裂,岩石节理裂隙较发育,分布较多节理密节带,岩体较破碎-较完整。

不良地质及特殊岩土

(1)隧道范围内不良地质为隧道进口处左侧分布的大理岩岩溶,岩溶现象主要发育在隧道进口左侧金水河右岸的大理岩中,以溶洞形式发育,溶洞直径约1-3m,可见延伸深度大于10m,不完全填充,充填物为角砾及杂砂土。(2)隧道范围内的特殊岩土为膨胀土,具弱-中等膨胀性。

4工程设计情况

针对福仁山隧道地层岩性多样、地质构造复杂、不良地质现象多发的工程地质特点,施工单位在详细的实地勘察和室内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较为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1)洞口工程采用斜切式洞门,并设置明洞段,出口采用倒斜切式洞口边仰坡设置截水天沟,边坡采用锚网喷支护。(2)洞身工程隧道内部采用“通隧(2008)0201”中的衬砌内轮廓,轨面有效面积为92m2,隧道采用复合式衬砌,初期支护采用喷锚支护设置喷混凝土,锚杆,钢筋网,钢架,二次衬砌等,各衬砌类型预留变形量,特殊地形地质地段对支护 措施 采用管棚,小导管等措施进行了加强。

参考文献:

[1]王毅才.隧道工程[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3.

[2]兰州铁道学院.隧道工程[M].北京:人民铁道出版社,1977.

[3]张咸恭.工程地质学[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3.

[4]高速铁路设计规范(TB10621—2009)[S].2009.

工程地质论文相关 文章 :

1. 工程地质勘探中的钻探技术应用论文

2. 地理地质论文

3. 环境工程地质在城市规划中的作用分析

4. 地质矿产经济发展论文

5. 探析煤矿地质测绘重点及地质因素研究论文

6. 探究当代水工环地质现状及发展趋势论文

工程地质学科的基本理论形态包括 成因演化论 、 结构控制论 和 相互作用论 ,这些理论有着相通的思想 方法 ,就是成因决定结构,结构控制行为,工程地质过程是工程建设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工程地质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工程地质学论文 范文 一:工程地质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价值

一、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的方法及其特点

工程地质测绘

工程地质测绘是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中一项基础工作,工程设计之前,地质人员要详细查明拟定建筑区工程地质条件的空间分布规律,并按照一定比例尺将其如实地反映在地形底图上,作为工程地质预测的基础,提供给设计部门使用。

工程地质勘探

对任何水利水电工程地质条件及工程地质问题,从地表到地下的研究,从定性到定量的评价,都离不开勘探工作,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探包括:物探、钻探、坑探等。

工程地质野外试验野外试验是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中一项经常进行的重要的勘察方法,是获得工程地质问题定量评价和工程设计及施工所需要参数的主要手段。水利水电工程野外试验包括:钻孔压水试验、灌浆试验、荷载试验触探试验等。水利水电工程地质野外试验水平的发展,主要体现在试验仪器和设备的发展。

技术应用

3S技术是指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等三大技术系统的集成与总称。遥感技术是3S技术的基础,它提供主要的遥感信息源。GPS技术用于遥感信息的精确定位,GIS技术则为遥感信息的获取提供辅助信息和专家思维,并对所提取的各种信息进行管理和分析且具有制图功能。近年来,国内开始在一些特大型、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中采用3S技术,许多大型水利水电工程采用了3S技术并取得了丰硕成果。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的特点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的特点有:非凡性与复杂性、实践性与 经验 性、工程地质问题的长期性与隐伏性。

二、水利水电工程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和条件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

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由于工程建设对原有的地质环境的改变,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工程地质问题,如:泥石流、斜坡滑动、斜坡崩塌、洞室围岩坍塌、溶洞、地质缺陷等。

库区工程地质问题

水库蓄水后,水位上升,水深加大,流速减缓,近坝一带水似静水体,形成一个广阔的人工湖,这就会对库区及其邻近地带的地质环境生产影响,产生库区渗漏、浸没、淤积、坍岸及诱发地震等工程地质问题。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条件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问题不是孤立、偶然发生的,它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区域的自然条件和环境有着极为密切的必然联系,其形成、发展和变化,都是工程活动对这里自然地质条件影响的结果,这些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工程建筑物的规划、设计、施工和正常运用的地质条件就是工程地质条件,它主要是指: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特征、物理地质现象等。

三、水利水电工程中典型工程地质问题形成条件及对策

泥石流

泥石流形成条件有:流域内应有丰富的固体物质,并能源源不断地补给泥石流;要有陡峻的地形和较大的沟床纵坡;流域中上游应有由强大的暴雨或冰雪强烈消融及湖泊的溃决等形式补给的充沛水源。防治泥石流的原则是以防为主,兼设工程 措施 。可采用如下的防范措施:预防:在上游汇水区,做好水土保持,调整地表径流,加固岸堤;拦截:在中游流通区,设置一系列拦截构筑物;排导:在泥石流下游设置排导设施使泥石流顺利排除等措施。

斜坡滑动

斜坡滑动形成的条件:原有斜坡结构被破坏、斜坡外部荷载超过其承受能力等。斜坡滑动的防治措施:排水、消坡、抗滑桩、抗滑挡土墙、预应力钢索锚固措施、灌浆法、砂井砂桩加固法、焙烧发等。

斜坡崩塌

斜坡崩塌发生条件和发育因素:山坡坡度55-75度、表面凹凸不平;岩石性质和节理程度:软硬岩石互层组成;地质构造:岩层产状、构造作用。斜坡崩塌的治理措施:爆破或打楔、灌浆、调整地表水流、铺砌覆盖、坡面喷浆等等。

水库地震

水库地震是指水库蓄水后诱发的地震,水库地震发生的条件有:地质条件、激发条件,其中激发条件包括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水库诱发地震以3级左右为主。我国最大的水库诱发地震是广乐省新丰江水库诱发地震级。矿山诱发地震震级在~级,一般震级较小,震源较浅。水库地震的防治措施:尽量减少对可诱发水库地震的地质条件的破坏、采用有效方法预测水库地震发生的频率和级别、做好预防水库地震应急预案等。(本文来自于《价值工程》杂志。《价值工程》杂志简介详见.)

四、结语

水利水电工程则是在各种地质环境中进行的,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物与地质环境之间必然产生一定方式的关联和制约,地质环境对水电工程建筑物的制约,可以由一定的作用影响工程建筑物的安全稳定和正常运用,也可以由于某些地质条件的欠佳而提高工程造价;而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有可以各种方式影响地质环境,使其产生程度不同、范围不一的变化。因此,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必须根据具体地质环境和工程建设方式、规模和类型,预见到其二者相互制约的基本形式和规律,才能合理有效地开发利用并妥善保护地质环境。

工程地质学论文范文二:论工程地质实践教学方式

杭州西郊群山环抱西湖,水光潋滟、山色葱郁,北、东一片广阔平原。杭州山水有湖光山色之盛,山、石、洞、泉之美,地貌类型多样。北东向延伸并向南西扬起的西湖复向斜构造,使杭州地势自南西向北东逐渐降低。区内总体可分为山地、平原两大地貌单元:西湖的西、西南大部分地区为低山丘陵区,外围北、东、南侧为平原区。低山丘陵区内又可进一步分为低山丘陵与山麓沟谷两个小区。平原区分为西湖及北侧菬溪流域的湖沼冲积平原小区和东南侧钱江流域的冲海积平原小区。

工程地质实践教学

工程地质实习是工程地质专业本科教学中十分重要的教学环节,是该专业4年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实习。是学生在学完土质土力学、岩体力学、工程地质学基础、工程地质勘察等课程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按工程地质选址勘察、初步勘察阶段的技术要求,通过对工程地质条件的野外实地考察、测绘和有关勘察手段使用的现场参观和实践,使学生获得工程地质实践的感性知识并巩固和深化理论,促进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为今后从事工程地质选址勘察或勘察工作打下初步基础。

1.实习内容和要求。岩石、土的肉眼鉴定,地层剖面观察;褶皱和断裂构造的基本判识;岩体结构面类型、结构体形状识别,野外鉴别和判识不同岩体结构类型,岩体结构面测绘统计;土体结构类型识别;地下水类型及水文地质条件的了解;各种环境地质及不良地质现象(滑坡、溶洞、坍塌等)野外识别、调查、测绘,成因和对场地稳定性影响初步分析和评价;以掌握工程地质测绘工作方法为主,并参观了解静力触探、标贯、钻探编录和取样等工程地质勘探手段;在了解杭州市区区域地层、构造等基础上,以浙江大学附近区为主,通过工程地质测绘,资料收集,编制工程地质剖面图、平面图和选址勘察文字 报告 。

2.实习教学。实习分为四条路线,路线一为大桥地层剖面路线,六和塔→钱塘江大桥北铁路线→八卦田→玉皇山;路线二为钱塘江岸—南高峰不良地质现象调查路线;路线三为浙大—青芝坞—灵峰—玉皇山—玉泉;路线四为浙大—黄龙洞—蝙蝠洞。实习内容为系统识别杭州地区地层岩性及其分界标志层;进行岩性描述,对出露岩石的颜色、成分、结构、构造、化石和风化程度等进行观察和描述,掌握观察方法和描述要点并采集岩样标本;岩体结构类型野外判别方法;滑坡识别、形态测绘等;洞穴调查、测绘;落水洞、岩溶塌陷调查;岩体节理裂隙统计;判识地貌单元及确定分区界线等内容。

工程地质实践 教学方法 探讨

工程地质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很多的工程地质现象,仅通过书本上的概念、理论而不配合一定的实习,是收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的。正如俗话所说“实践出真知”,充分说明了实验实习教学的重要性。通过实习可以验证、巩固和学习与实验有关的理论知识,加深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符合辩证唯物主义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思维和严谨的工作作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1.激发学生对工程地质的兴趣。杭州作为实习基地本身对学生即是很大的吸引力。在实习过程中循循诱导学生对工程地质专业的热爱。启发式教学具有多种功能,通过启发教学,能激励学生的兴趣和探索精神,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使学生切实地掌握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以及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每一条实习路线,都要在实习前布置好任务;每爬一座山,都要每位同学抱着征服高山的勇气,去翻越它,研究它,并对工程地质现象了然于心。对率先完成任务的小组要给予奖励。在山上野餐时,表演节目活跃气氛。激发同学的实习热情。在实习过程中,老师应该对实习地的风土人情、历史地理有所了解,把地质现象与人文知识、风俗习惯、经济发展联系起来。比如某些特殊地形地貌在古代兵家战争中起过什么作用;一个地区的地层与该地的闻名土特产有什么关系;某些因地质作用形成的湖光山色在当地有哪些民间 传说 ,在旅游业中起到什么作用等。这些都会增强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从而也增强对工程地质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独立观察能力。科学研究是从观察开始的,工程地质学更是如此,有的人对丰富的地质现象熟视无睹,而有的人则善于观察并有所发现,二者的区别在于对观察的重视不够,观察能力不同。野外实习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最具体而有效的方式。做到勤于观察、善于观察。勤于观察是指学生能积极主动地进行独立观察。野外实习时,对欲让学生观察的现象,老师一般都作了预习,心中有数。切实而有效的方法是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去发现,老师可通过提示、点拨要观察内容。善于观察是指把看到的不同现象进行对比,找出其本质上的成因联系。实习时老师可给学生示范,抓住两至三个现象深入剖析,学生便可举一反三,掌握思路和方法在此过程中,老师应特别注意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解释,即使错了也没关系。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任何工程都是一个系统工程,都需要团结协作、分工明确,在很多情况下,单靠个人能力已很难完全处理各种错综复杂的问题并采取切实高效的行动,所以团队合作精神的训练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通过地层实测剖面和独立填图阶段训练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在进行工作前,需按掌图、记录、定点、测量产状和采集标本等任务分工,对最后成果的整理分析也要采用讨论式的方法上各小组的成员都发表意见,集思广益最终完成图件的绘制,杜绝单打独斗。

工程地质学论文相关 文章 :

1. 工程地质论文

2. 地质学毕业论文范文

3. 环境工程地质在城市规划中的作用分析

4. 工程地质勘探中的钻探技术应用论文

5. 采矿论文范文

6. 采矿工程硕士毕业论文

地质与资源毕业论文选题

1、毕业论文的概念 毕业论文是教学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地质专业毕业论文属于科技论文的范畴,它和其他科技论文一样,是一种综合性的应用文体,它除了说明、记叙外,还要用逻辑推理的方法论证观点的正确性。 2、毕业论文的种类 毕业论文也叫学位论文,它是为获得某一学位而写的。按获得学位的高低不同,毕业论文又可分为博士论文、硕士论文和学士论文。我们这里只讨论学士论文。按照论证方法,毕业论文又可分为立论性的和驳论性的,前者以论证正面观点为主,后者则以反驳反面观点为主。二、撰写毕业论文的目的、要求和原则 1、目的 撰写毕业论文的目的,主要在于通过毕业论文的撰写,适用已学过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来分析和解决本学科内的某一问题,锻炼自己独立进行学术研究的能力、撰写学术论文的能力以及通过论文解决某一学术问题的能力,为以后撰写学术论文打下基础。同时,撰写毕业论文也是一种学术交流手段。 2、要求 毕业论文也和其他科技论文一样,首先要求有独创性。即要发挥独立思考的能力,提出白己的新观点和新思想。其次,主题要突出,论点要鲜明。在确定论题时首先要确定论点,因为论点是论文的灵魂。第三,材料要丰富可靠。后者很重要。如果选用的材料是虚假的,那么前提条件不真实,得出的结论就很难正确。第四,结构严谨、层次分明、合乎逻辑。第五,语言简洁、概念明确。如果语言拖泥带水,概念模糊不清,其意义就很难表达出来。 3、原则 常言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撰写毕业论文应遵循如下原则:①正确性,即论点正确,推理数据可靠;②客观性,即遵重事实,不感情用事,不凭空想象;③公正性,即要有科学态度,在选材时不能只选择印证由己观点的材料,而将相反的材料统统舍掉;④确证性,即得出的结论确实可靠,经得起验证和反驳;⑤可读性,即语句通顺,文笔流畅;⑥保密性,按国家规定应予保密的内容,未经有关主管机关批准,不得在公开刊物上发表。三、撰写毕业论文的步骤 撰写毕业论文的步骤应遵循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规律。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阶段。 1、熟悉环境 所谓熟悉环境,就是要对你所工作的区域的地质概况、前人工作程度有一个粗略的了解。其方法有:①认真查阅有关地质图、广泛阅读已有的地质资料;②在老师指导下,进行初步的野外踏勘,掌握该区地层、岩石、构造特征,矿床类型及地下水出露情况等第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就可以选题。 2、确定论题 确定论题也即选题。选题是决定论文成败的关键,可谓千锤打锣一锤定音。对于地质专业的毕业论文,其选题原则有:①要有创新勇气和开拓精神。即要敢于探求新理论,提出新观点、作出新解释,还要注意观察新现象、研究新问题、寻求新规律、得出新结果。②应选择那些具有科学价值的题目。③应选择对国民经济有一定使用价值的题目。④要考虑到我国的资源特点和现有生产力水平以及地理环境等情况。例如在某些交通极不发达的地区,即使发现矿床,由于生产力水平和地理、环境等因素的限制,这些矿床也只能是“呆矿”。⑤要选择新课题。在选题时,应尽可能地查阅一些资料,以免选择那些早已被证实了的课题。⑥要量力而行。题目有大有小,由于掌握的资料不多,不易论述清楚,易于失败。如《论中国板块构造》,如果全面论述,可以写一本很厚很厚的专著,显然不宜选作毕业论文的题目。而象《内蒙哈尔哈达膝折构造研究》,这样只局限于某个点上的题目却有可能写好。但是,选择的题目也不能过小。题目过小,轻而易举,反映不出水平,不利于锻炼。⑦要选择有兴趣、有基础、有资料、容易展开的题目。如果你很喜欢构造,那么你就不要勉强选择矿床的题目。 一般情况是老师出题,但也可以经过老师批准,自己选题。题目确定后,紧跟着的工作就是广泛搜集资料。 3、搜集资料 搜集资料时应注意:一边搜集资料一边思考问题,每当发现了新问题首先要问个“为什么。”这样,搜集资料的过程也是研究问题、思考钻研的过程,同时也是自己观点形成的过程。②要围绕自己的题目、分清主次,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使搜集来的资料象一堆乱麻,捋不出头绪。由于毕业实习时间短,所以应尽量搜集那些最重要的、关系最紧密的、具有典型意义的材料。③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应注意采集标本,并用素描图和照片把那些具有特征的地质现象记录下来,这些资料对证明某个问题具有无可争辨的权威力量。④了解文献检索,掌握更多的文字资料。 4、列出提纲 在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后,就可以按照论文的组成部分列出一个尽可能详细的提纲。列提纲可以帮助作者从全局着眼,树立全篇论文的基本骨架,明确层次和重点,便于分析和对比。列提纲之前,应首先确定你所选用的逻辑结构和论证方法(见后而介绍)。 5、材料取舍 选材时,应先将你所掌握的资料进行分析综合和归类,然后把无关紧要的材料全部舍去。有些同学觉得材料得来很不容易,现在要把它们弃之一旁实在可惜。但是为了突出重点,使文章简洁精炼,不能不舍疼割爱。 6、拟写草稿 拟写草稿时应尽可能把所有通过取舍选出来的材料都写进去,这样比写好后再找材料往里填要好得多。同时,要把所用的图、表和照片整理出来,编好号码准备放入正文。 7、删改、定稿 写完初稿,经过反复修改后才能定稿。修改时,注意不要让宝贵时间用在说废话上。《文心雕龙》上说:“文以辨洁为能,不以繁褥为巧”就是这个道理。要将那些写上不能增辉,去掉并不失色的词、句尽量删去。有人提出在定稿时要做到:“科学与文学相结合,科学与美学相结合。”这就是说,语言文字要讲求文学性但又不失严肃,字迹要清楚端正,版面安排要讲究艺术性。誊写清楚后再把所有的图、表和照片放入相应的位置。 8、准备答辨 论文写好后并不是大事完结,还要对所论述的问题作更进一步的研究思考,准备论文答辨。 论文答辩是撰写毕业论文的最后一环,通过论文答辨进一步检查作者所论述的问题是否有深广的理论基础、有创造性的见解、有充分扎实的理由。 答辨会上,审查委员会提出问题,作者可以略作思考后再作回答。所提出的问题,一般是在本论文所涉及的专题范围之内,而不是整个学科全面知识的考核。如论文论述的是某个矿床的成因,那么所提出的问题也只在矿床这个范围内,而不是整个地质学科。第二章 毕业论文的组成部分 任何事物都有一定的形式,形式决定于内容,而内容又通过形式得到表现。科技论文有自己的写作方式和体例结构,但这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它有许多部分组成,而对于每一篇文章来说,也不是所有部分都应该具备,毕业论文一般较简单,它应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一、题 目 毕业论文的题目必须简洁朴素、涵义确切,要能把全篇的主要内容,研究的对象、解决的问题,或是所研究的某些问题之间的关系,直接了当地表达出来,不得涵蓄隐晦,让人琢磨不透。对于地质专业的论文,其题目要求简单、直观、清楚。一个好的题目,应该给读者提供一些淮确的信息和情报。一般来说,题目以陈述式或提问式的较多,它更能引起读者的注意。例如《云南个房大坪子首次发现密陀僧、铅黄及铅丹共生》。读者看了题目就会产生阅读全文的欲望,想看一看这三个矿物是怎样共产的。再如《对<球自转与全球构造>一文的质疑》,一看题目就知道作者是一个地质力学的反对者。那么他究竟提出了什么质疑?他自己有什么新的见解?请看全文。 在含有古生物名称的题目中,一般应将其学名写出。例如《河北邢台地区Basilicu(Basilla)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如果一个题目不足以概括论文的内容,也可采用加副标题的办法,加以补充。 有的老师要求写出英文题目,因为题目一般都是短语,所以其中的题目多用V-ing形式。 值得提出的是,在写论文题目时要注意节省用字,可要可不要的字应尽量删去。例如:《中条山地区北段绛县群和中条群变质岩原岩建造的特征及铜矿赋存条件探讨》。这个题目用了三十二个字,显得冗赘。如改为《中条山北段绛县群和中条群原岩建造特征及铜矿赋存条件》似乎较好一些。还有一些题目为了招徕读者,故作玄虚、夸大事实、题文不符,这是一种不良作风。如果文章讨论的是内蒙古温都尔庙地区板块缝合线特征,而论文却冠以《内蒙古板块构造研究》,这显然是不合适的。二、摘 要 科技论文一般附有摘要,毕业论文对此也有要求。摘要的特点是简短扼要、并能独立存在、独立吏用。它的作用是用精炼的语言向读者介绍从事这项研究工作的原因和重要性,通过这项研究工作己经解决了哪些问题,得出了什么结论以及这些结论的意义。 摘要分情报性摘要和资料性摘要。一篇好的摘要应使读者不看正文就能大概了解文章内容和观点,从而决定是否有必要再看正文。 摘要放在正文之前,题目之下。摘要一般用第三人称,不分段,一般不超过300字。 关于摘要是否属正文的组成部分,现在尚有争议。从情报检索意义上讲,它可以单独使用,因而是独立的。但从论文的结构上讲,它又确实是论文的组成部分。本人倾向于后者。 下面是《我国“滹沱”与“震旦”地层关系问题的初步探讨》(《河北地质学院学报》1983年第1期)一文的摘要,不一定就是范例,写出来供读者参考。 本文回顾了我国前寒武纪地层中“滹沱”与“震旦”关系这一重大问题的研究历史和现状。阐述了半个多世纪以来,对此问题研究取得的进展。作者认为: 一、华北地台内部“滹沱”与“震旦”地层关系可初步肯定为上下关系;二、华北地台边缘及以外地层,随着对其“震旦”地层的厘定,下伏滹沱群的基底变质岩系的全部或一部可能相当长城系和蓟县系。三、引 言 有人说:“如果摘要是全篇论文的略影,那么引言则是科技论文的帽子。”因为引言要向读解者释论文的主题、目的和总纲。详细地说,引言应该包括以下内容:①说明本文所研究的区域范围及对象;②说明论文的主题和写作目的、背景和原因,③前人工作的程度;④本人做了哪些工作、引用资料的来源;⑤有时间性的工作则要写明工作期限及时间。 例如《中条山北段变质岩系原岩建造特点和中条群铜矿赋存条件》一文的引言是这样写的: 本文所讨论的范围是北纬35°12′20〃以北中条山地区下元古界绛县群和中元古界中条群的变质岩系。该区是我国重要的铜矿资源之一。笔者试图在变质岩原岩类型恢复的基础上,对绛县群和中条群变质岩原岩建造特点及其演化和中条群铜矿赋存条件进行探讨。 文中的地层划分均采用孙大中等同志1978年提出的划分方案(表1)。四、正 文 正文是毕业论文的主体。论文是否能做到材料和观点的统,是否具有准确、鲜明、生动的特点,关键在于正文的谋篇布局、逻辑结构和论证方法是否合理、得当。 1、谋篇布局 前面说的综合、分析、取舍和列提纲都属于谋篇布局的范畴。 2、逻辑结构 论文的逻辑结构没有一成不变的形式。因为从根本上说,它是由论文讨论的对象的整体与其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方式和作者本人的文字和逻辑修养的素质决定的,论文讨论的对象不同,作者观察的角度和认识深度不同,形成的逻辑结构也不同。一般地讲,论文的逻辑结构可分为纵式结构、横式结构和合式结构三种。 ①纵式结构。其特点是论文的总论题是纵向展开的。常见的有:a.时间顺序,即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如记叙一次实验,在不同的实验阶段所观察到的现象以及实验步骤。b.事理层次,即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层次展开论文。如《燕、辽、吉、苏、皖北部的震旦系》(《河北地质学院学报》一九八三年第三期)一文。作者在前言里就开门见山地提出问题:“北方有没有南方震旦系存在”?“然而人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至今还没有取得一致意见。”紧接着在第二、第三部分里,作者分析了“还没有取得一致意见”的原因。第四部分中,作者通过地层划分与对比,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北方不但有南方震旦系存在,而且分布相当广泛。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 ②横式结构。其特点是把论文的总论题展开为几个分论题进行讨论。常见的有:a.空间分布,即论文是按照论述对象在空间上的分布来展开的。如《北京昌平县十三陵——下庄一带推覆构造的基本特征》(《河北地质学院学报》一九八三年第三期)一文,就是通过分别描述不同地区推覆体的表现,来阐明该推覆构造的特征。b.组成部分,即论文的总论题是按照其组成部分一部分一部分展开的,每个部分之间也可能有联系也可能没有联系。以论证为主的地质论文大部分采用的是这种结构。如在以《矿床特征及矿床成因》(参见《河北地质学院学报》1983年第4期第26~32页)为分标题的论文章节里,作者从以下几个部分进行论文展开:(一)矿体形态、产状及规模;(二)矿石的物质组成、矿物共生组合及矿物生成顺序;(五)矿化分带,(六)矿床成因及其形成机理;(七)矿床类型的认识。通过这几个方面的论述,阐明了作者关于矿床特征及矿床成因的基本观点。(何:序号原文如此) 在用横式结构安排文章时,应注意不要把认识对象的一切方面或一切属性不管是否必要,象开中药铺一样全罗列出来,结果便文章庞大杂乱,使人不得要领。 ③合式结构。即以上两这结构的联合使用。其中有的以纵向为主,有的以横向为主。 3、论证方法 前面说过,论文的写法有论证和反驳,对于学生来说,很少用反驳方法,因此这里只介绍论证方法。根据它是直接还是间接地说明论题,论证方法又分为直接论证法和间接论证法。 ①直接论证法。直接论证法是用事实材料或公正的原理直接论证论题的方法。其中又分为:a.典型材料直接论证法,即选用那些最能反映事物本质、具有极大鲜明性或代表性的事实材料来直接论证的方法。如要证明某条断层的存在,只要能找出擦痕、阶步、断层破碎带等断层的典型特征,就可以证明论证的观点。这种方法侧重于摆事实,而讲道理作分析则次之。b.完全列举直接论证法,即把所掌握的材料全部列举出来,以证明论证的观点。这种方法只在掌握的材料不多时使用。c.科学分析直接论证法,即只选择若干具有代表性的材资进行科学分析而直接论证论题。这种方法侧重于讲道理,而摆事实次之。d.科学对比直接论证法,也叫类比法。即根据两类或两个事物本质属性方面的对比,从而确定这两类或两个事物在某一方面也有共同属性的方法。例如,中条群出现的变质岩浆岩,其原岩类型为拉斑玄武岩系。随着岩浆的演化,MgO减少而FeO迅速增加,演化曲线与日本的伊豆——小笠原弧中的宫岛拉斑玄武岩系相似。已知后者为岛弧(造山带)火山岩,从而可以推断,中条群的变质岩浆岩其原岩应属岛弧(造山带)火山岩。 ②间接论证法。这种方法不直接论证论题的真,而是用观点和材料证明与论题相矛盾的论点的假,从而证明论题的正确。它可分为:a.反证法,即证明与论题相矛盾的观点的假,从而证明自己观点的真。b.排除法,当一个论点提出后,先假定它可能存在多种情况,然后通过分析,将假定的其他可能都排除掉,只剩下一种可能,这种可能就是要阐明的观点。例如在讨论某矿床成因时,首先提出几种成因可能,如沉积的、变质的和热液的。通过进一步工作,将前两种都排除掉,那么该矿床就是热液成因了。 在一篇文章中,上述几种方法可以同时使用,也可以只用其中的一种或两种。如果能灵活地运用上述方法,那么就能大大提高文章的条理性和严谨性,加强文章的说服力。 还有一种论证方法就是“图表说明法”,即用大量的图表和实物照片来阐明论证的观点,这样既可节省文字,又可帮助读者理解。文中凡需参见附录的地方都要注明,便于读者查阅。 一般讲,在正文的开头,应有“区域地质概况”一节,介绍一下工作地区的区域地质概况和大地构造位置,使读者对此有个简略的了解。如有篇文章的区域地质节一开头这样写道:“本区位于规模巨大的绍兴—江山和宁波—丽水基底断裂带之间的北东向上虞—龙泉震旦纪—古生代隆起带上,前震旦纪变质岩系长期裸露地表,缺失震旦纪—中侏罗世的沉积”(《成都地质学院学报》1984年第1期第13页)。五、结 论 如果把一篇文章比作一棵树,那么结论就是树上的果。它是论文的逻辑发展和归宿。有经验的读者为了节省时间,往往只看论文的题目、摘要和结论。在以论证为主的论文中,结论就是作者观点的集中体现,也是论文的主题所在。如在一篇论证中条山铜矿成因类型的文章中,作者通过一系列摆事实讲道理,最后写道:“综上所述,中条山铜矿床应属于‘远火山—沉积—变质,型矿床,具层控特征。”这就是作者洋洋数千言所得来的最终结果。 写结论时,必须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用字力求鲜明、精确,不能含糊其辞、支支吾吾,更不能有第二种结论。六、建 议 地质论文一般要提出自己的建议,提出今后应该如何做的方案。如通过矿床评价,作出矿区的远景规划;应该怎样布置钻孔等都属于建议。七、致 谢 在你的毕业实习和论文撰写过程中,得到了老师的指导、同学的帮助、地质队同志的支持,这些都应在论文结束处表示感谢。八、参考文献 论文里所引用的资料称为参考文献,把参考文献集中在论文的最后,组成参考文献表。论文之后列参考文献表:其一是沿用下来的惯例,其二是反映作者严肃的科学态度和研究工作的广泛依据;其三,当论文投寄到某个刊物的编辑部希望发表时,编辑人员要按照所列的参考文献表去查对有关资料,检查所引用的资料是否真实以及论述的观点是否早已被人所证实。未公开发表的文献不列入参考文献表,而以脚注形式写在本页的下方。 关于参考文献的写法,目前国内外很不统一。不同的编辑部对参考文献写法的要求一也不尽相同。这里只介绍三种常用的写法。 1、编号法。即不论引用的是中文还是外文资料,均按照在正文里出现的先后顺序编成序号,然后按序号排在参考文献表内。如: 〔1〕Willis Research in china Part1 233-236 〔2〕王竹泉1926太原榆林幅地质说明书 〔3〕Small The Study of Land forms 226-238 2、姓名笔划法。即不按照资料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而按照第一个作者姓名的第一个字母或笔划排列。其中,中文在前,外文在后;相同笔划者按照发表日期,早者前晚者后。如: 王日伦 陆宋文等 1980 中国上寒武系的划分和对比 中国震旦亚界 天津科学出版社 姜春潮 1957 东北南部震旦纪地层 地质学报39卷第1期 1980 An Introduction ot Ore Geology 1972 Ore Petrology 3、造句法。这种方法的特点是不另外列出参考文献表,而是将所引用的资料以造句的形式写在正文里。如:“根据Carmichael(1972、1973、1977)提出的熔浆与矿物平衡条件计算方法,对玄武岩形成条件进行了估算。”“1977年Voder Jr.主编The Evolution of the lgneous Rochs中将硅酸盐液相不共熔列为重要的岩石成因”(《地球科学—武汉地质学院学报》1984年第1期)。 最后谈一下参考文献的格式。一般讲,参考文献里要写出作者姓名、文章或书籍题目、发表年份、出版社名称、刊物名称及卷次和页码。其顺序为: 作者姓名→发表年份→文章题目→刊物名称→卷次→章节→页码→出版社名称。如: Willis Research in china Part I 233-236 作者姓名 发表年份 书籍 名称 卷次 章节 页码 关于外文资料的作者姓名,有的把姓写在前,有的把名写在前。 建议,在写参考文献时,不论中文还是外文,除缩写符号以外,其他所有的标点符号均省略掉。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给印刷工人减少了工作量,二、使参考文献简洁清晰。试比较: (何:因错码太多,略) 但要注意,用这种格式写参考文献时,每个项目之间应隔开一段距离,以示区别。第三章 撰写毕业论文时应注意的问题一、毕业论文的风格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写作习惯和写作特点,因此对于毕业论文的风格也不强求划一。但地质专业的毕业论文毕竟不是文学作品,它应具备一定的、与其形式和内容相符的风格。概括地说,它应体现出十二个字,即清楚、确切、简明、直接、客观、朴素。科技论文不能含蓄、不能隐晦;不允许抒情,不允许夸张。有一篇毕业论文的草稿开头这样写道:“在娇阳似火的炎炎盛夏,我们第六实习队乘坐京沪线上的列车,来到了明眉秀丽的江南水乡啊!……”读了这一段,读者真不知道作者写的是抒情散文还是毕业论文。还有一位同学在镜下描述时运用夸张手法写道:“方解石的高级白干涉色象黎明的晨曦,角闪石的二级红又似天边的晚霞。显微镜就象万花筒,这里有一个花的世界;显微镜又象一个魔术师,它能在瞬息之间变化出一幅幅动人的抽象派图画!”这位同学有这么好的文学天赋,应该是一个文学家而不是玩石头的。除此之外,在措词上也应该注意。例如,在论文里和别人争论时,不要用苛刻的词句和狡辨的语气,在对别人的研究工作进行评论时,切不可推测别人的私人动机,更不能上纲上线推测别人的政治目的;对于能肯定的事实或结论,不要用“可能”、“也许”、“大概”、“或许”、“假若”等推测或假设的语气。还有一条很重要,即要实事求是、勤于动脑。有个别同学在写毕业论文时,拿来地质队或别人的资料猛抄,结果有三分之二的内容是抄来的。二、过于相信权威 有些同学听到名家教授的意见,就当作公正的原理,不加思考,信手拈来,作为论证自己观点的可靠依据写入论文。这样做,其一是自己得不到很好的锻炼;其二,任何人的意见也只是意见,不能作为事实来论述。也许他的意见不正确,使你得出错误的结论。三、主观臆断、夸大事实 在材料不充分的情况下不要想当然地进行推理、判断、揣测,甚至得出结论。为了避免主观臆断、得出错误结论,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①不要把假定当作结论,②不要把未经证实的意见当作真实的。 在进行矿床评价、矿床预测、矿床储量计算时,更不能夸大事实,以免造成国家经济损失。四、图、表、照片的处理 图、表和照片可以减少文字说明,帮助理解,但要选择那些有代表性的、反映一定内容的。不要把所有的图表和照片全堆到论文里,使论文成了图、表和照片的说明书。 绘图时要线条均匀,字迹工正,岩性符号一定要按照规定的去画,不得随意编造。照片要选那些反差大、影象清晰、地质特征明显的。编号时一律用阿拉伯数字。五、最后整理 前面说过,论文要讲究科学和美学的统一。论文写好后,要一字一格誊写清楚,把图、表和照片加上图注、表名和编号放入正文里适当的位置上。然后将论文钉上封皮,写上论文题目、作者姓名,使其美观大方,协调统一。第四章 技术性问题 科技论文最大的特点,就是大量地运用科技语言来表达学术思想。这些科技语言除专业术语外,还有公式、符号、图、表和照片等。这里选用一些最常用的符号、图、表,以说明它们在论文中的用法。

采矿工程主要研究学习矿床开采的理论和方法,发展矿业新技术。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采矿工程论文题目参考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采矿工程论文题目参考(一) 1. 深海采矿装置升沉补偿系统模糊自整定PID控制研究 2. 阿勒泰某金矿采空区稳定性评价与采矿方法优化研究 3. 新型尾砂胶结剂在某铜矿下向分层胶结充填采矿中的应用研究 4. 深井开采矿压特征及围岩控制技术研究 5. 康家湾矿深部难采矿体采场稳定性及安全开采技术研究 6. 缓倾斜薄至中厚磷矿体地下开采矿压显现及覆岩活动规律研究 7. 缓倾斜中厚矿体机械化上向水平分层充填采矿法关键技术研究 8. 动力吸振式深海采矿主动升沉补偿系统设计及控制研究 9. 采矿权性质及制度完善研究 10. 深海采矿作业过程扬矿管线系统空间构形与动态特性研究 11. 基于我国采矿及安全防护技术变革的安全观的形成与发展研究 12. 喀斯特石漠化地区采矿环境影响及综合治理研究 13. 深海采矿扬矿管道工作特性的流固耦合分析与综合评价研究 14. 深海采矿扬矿管道系统力学行为模拟试验系统研究 15. 缓倾斜薄矿脉铝土矿采矿方法优选及采场结构参数优化研究 16. 露天转地下开采境界顶柱稳定性分析及采矿技术研究 17. 采矿巷道围岩变形机理与支护效果数值模拟研究 18. 复杂多金属矿床可视化模拟及其三维采矿设计技术研究 19. 1000米采矿船动力定位的推力系统研究 20. 上向进路式尾砂胶结充填采矿法采场结构参数优化研究 21. 空场嗣后充填采矿法充填体合理强度分布规律研究 采矿工程论文题目参考(二) 1. 复杂条件下地下采矿稳定性研究 2. 地下采矿与地质环境互馈机理及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研究 3. 深井开采矿柱稳定性分析与可视化验证 4. 深海采矿被动升沉补偿系统参数设计与仿真研究 5. 大倾角煤层开采矿压特征及围岩控制技术研究 6. 露天采矿的生态影响综合评价与生态环境保护及修复对策研究 7. 基于三维离散元管线模型的深海采矿1000m海试系统整体联动动力学研究 8. 高分段大间距无底柱分段崩落采矿贫化损失预测与结构参数优化研究 9. 基于GIS的吉林市采矿用地复垦适宜性评价 10. 采矿权抵押法律制度研究 11. 矿产资源价值观及采矿权评估方法研究 12. 基于PLC采矿厂生产设备监控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13. 江苏省露采矿山岩质边坡生态恢复技术研究 14. 采矿权研究 15. 矿井深部开采矿压与支护技术研究 16. 基于复杂系统模型的地下采矿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优化混合神经网络 17. 膏体充填采矿关键安全问题研究 18. 石屑混凝土的性能及环境效益 19. 基于GIS的煤矿采掘生产状态可视化管理系统研究 采矿工程论文题目参考(三) 1. 露天采矿的生态影响综合评价与生态环境保护及修复对策研究 2. 复杂多金属矿床可视化模拟及其三维采矿设计技术研究 3. 川口钨矿半风化矿脉群难采矿体采矿方法研究 4. 房柱式采矿地压动态控制及人工智能应用研究 5. 单泵与储料罐组合的深海采矿软管输送系统研究 6. 山寨煤矿开采地质环境评价 7. 白登磷矿台阶爆破参数的合理选择及爆破块度分布规律研究 8. 井筒受采空区塌落影响的破坏机理及治理研究 9. 金川二矿区废石全尾砂高浓度料浆泵压管输充填系统研究 10. 大红山铁矿上部露天开采与下部地下开采的安全影响研究 11. 云南某铁矿采场结构参数优化研究 12. 金川矿山废石全尾砂高浓度充填料浆管输阻力模型研究 13. 黄金行业分析报告 14. 铰接式自卸汽车悬架纵向传力机构的有限元分析 15. 3DGIS构模与FLAC-3D建模网格数据融合技术研究 16. 井筒保护煤柱开采设计与变形监测及数据处理 17. 深井巷道失稳分析及锚杆支护参数优化 18. 基于Surpac的钨矿床三维建模及储量可视化计算 19. 深部矿岩工程条件与开挖稳定性分析 20. 全尾砂胶结充填自流输送管路改造及优化 21. 深部矿柱失稳三维探查及数值分析 猜你喜欢: 1. 采矿工程毕业论文范文 2. 采矿工程论文范文 3. 采矿论文范文 4. 采矿工程本科毕业论文 5. 采矿工程毕业论文范文2017年

query取得iframe中元素的几种方法在iframe子页面获取父页面元素代码如下:$(

有关公路地质的毕业论文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的论文

随着个人的文明素养不断提升,报告与我们愈发关系密切,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逻辑的合理性。那么,报告到底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的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论文摘要: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是公路路基、构筑物设计和施工的重要依据。报告要充分搜集利用相关的工程地质资料,做到内容齐全,论据充足,重点突出,正确评价公路构筑物的场地条件、地基岩土条件和特殊问题,为公路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合理适用的建议。

论文关键词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报告编写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是公路工程地质勘察的最终成果,是公路路基及构筑物地基基础设计和施工的重要依据。报告是否正确反映工程地质条件和岩土工程特点,关系到工程设计和施工能否安全可靠、措施得当、经济合理。当然,不同的工程项目,不同的勘察阶段,报告反映的内容和侧重有所不同。下面谈一谈有关公路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的编写工作。

一、公路工程地质勘察内容

1.路线工程地质勘察。主要查明与路线方案及路线布设有关的地质问题。选择地质条件相对良好的路线方案,在地形、地质条件复杂的地段,重点调查对路线方案与路线布设起控制作用的地质问题,确定路线的合理布设。

2.路基、路面工程地质勘察。在初勘、定测阶段,根据选定的路线位置,对中线两侧一定范围的地带,进行详细的工程地质勘察,为路基路面的设计与施工提供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资料。

3.桥涵工程地质勘察。按初勘、详勘阶段的不同深度要求,进行相应的工程地质勘察,为桥涵的基础设计提供地质资料。一是对各比较方案进行调查,配合路线、桥梁专业人员,选择地质条件比较好的桥位;二是对选定的桥位进行详细的工程地质勘察,为桥梁及其附属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所需要的地质资料。

4.隧道工程地质勘察。隧道多是路线布设的控制点且影响路线方案的选择。通常包括两项内容:一是隧道方案与位置的选择,包括隧道与展线或明挖的比较;二是隧道洞口与洞身的勘察。

5.天然筑路材料工程地质勘察。筑路材料勘察的任务是充分发掘、改造和就近利用沿线的一切材料对分布在沿线的天然筑路材料和工业废料,按初勘和详勘阶段的不同深度进行勘察,为公路设计提供筑路材料的资料。

二、报告的编制程序

1.外业实物工作量的汇集、检查和统计。此项工作应于外业结束后即进行。首先应检查各项资料是否齐全,特别是试验资料是否出全,同时可编制测量成果表、勘察工作量统计表和勘探点

(钻孔)工程地质平面图。

2.对照原位测试和土工试验资料,校正现场地质编录。这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但往往被忽视,从而出现野外定名与试验资料相矛盾,鉴定砂土的状态与原位测试和试验资料相矛盾。

3.对整个报告进行框架结构规划。由于公路工程地质有其特殊性,属于多专业合作工程。因此,对整个报告提前进行整体框架结构规划是十分必要的。

4.编绘钻孔工程地质综合柱状图。柱状图中标明各层的地质年代、成因类型、承载力基本容许值、摩阻力标准值和地下水位及地质描述。

5.划分岩土工程地质层,编制分层统计表,进行数理统计。地基岩土的分层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评价的正确性和准确性。因此,此项工作必须按地质年代、成因类型、岩性、状态、风化程度、物理力学特征来综合考虑,正确地划分每一个单元的岩土层。另外应注意,工程地质层的划分,不是越细越好,当然也不是越粗越好,除了遵循一般的划分原则之外,还应结合工程对象进行划分。在正确划分出工程地质层后,编制分层统计表。最后,进行分层试验资料的数理统计,查算分层承载力。

6.编绘工程地质纵断面图和其他专门图件。公路工程地质纵断面图是公路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公路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有着重要意义。

7.编写工点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按以上顺序进行工作可减少重复,提高效率;避免差错,保证质量。

8.编写全线工程地质总说明书。总说明书是报告的核心框架,它全面地分析了整条路线的工程特征,是设计人员掌握全线地质情况的指南。

三、全线工程地质总说明书论述的主要内容

一个完整的全线工程地质总说明书应由下面几部分组成:

1.前言:要叙述工程概况、勘察的目的和任务,勘察依据、勘察的方法和完成的工作量。本部分重点要注意的是:公路的等级,勘察所属阶段,编制报告所使用的规范、规程一定要保证是现行版本,已经废弃的规范不能作为勘察依据。

2.工程地质条件:自然地理、气象和水文条件、地形地貌、区域地质构造、区域地层岩性、工程地质分区。地震活动性和抗震设计主要参数、沿线不良地质和特殊性岩土问题、水文地质特征。

3.岩土的主要物理力学指标:本部分主要是把整条路线的岩土参数,按照岩土形成时间、成因及性质进行数据分类统计分析,然后依据分析结果对各类岩土进行概括性评价。

4.工程地质评价:包括勘区稳定性和适宜性的评价、重点工点工程地质评价和路线方案评价。对于路线方案的比较,主要根据各路线方案所经地区的地质情况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最终推荐出地质情况相对较好的路线方案。

5.沿线天然筑路材料:取土场要依据有关规范的要求,根据土料强度CBR、含水率W、液限WP、塑性指数Ip等参数对料场质量进行评述。

6.结论及建议:结论是勘察报告的精华,一般包括以下几点:

(1)区域地质构造单元、地震参数和建筑适宜性的评价;勘区不良地质、特殊性岩土的分布及地质灾害对工程影响的大小;

(3)重要构筑物的地基情况、基础形式及其他处理措施;

(4)勘区内的`地下水及地表水的腐蚀性评价;

(5)路线方案的评选;

(6)其他需要专门说明的问题。

7.附表及附图:全线工程地质总说明书的附表和附图主要包括:完成工程量一览表、地震液化判别计算表、水质评价表、水质分析报告、路基分段说明表、不良地质地段表、区域地质构造图、路线工程地质平面图、路线工程地质纵断面图、取土场工程地质柱状图、路基工程地质柱状图等。

四、工点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的内容

应根据任务要求、勘察阶段、地质条件、工程特点等具体情况确定,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拟建工程概述,介绍拟建构筑物的地理位置、中心里程和规模。

2.勘察方法和勘察任务布置,介绍本工点所使用的勘察手段及布设工作量的多少。

3.地质地貌概况,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论述:

(1)地质结构。主要阐述的内容是:地层

(岩石)、岩性、厚度;构造形迹,路线所经地区的构造状况,构造与线路关系及影响程度;岩

层中节理、裂隙发育情况和风化、破碎程度;地貌。包括勘察场地的地貌部位、主要形态、次一级地貌单元划分;

(3)不良地质现象。包括勘察场地及其周围有无滑坡、崩塌、塌陷、潜蚀、冲沟、地裂缝等不良地质现象。

4.地基岩土分层及其物理力学性质,这一部分是工点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着重论述的问题,为工程地质评价、基础类型和地基处理方案建议提供基础数据。下面介绍分层的原则和分层叙述的内容:

(1)分层原则。土层按地质时代、成因类型、岩性、状态和物理力学性质划分;岩层按岩性、风化程度、物理力学性质划分。厚度小、分布局限的可作夹层处理,厚度小而反复出现可作互层处理。

分层编号方法。常见三种编号法:第一,从上至下连续编号,即①、②、③……层;第二,土层、岩层分别连续编号,如土层Ⅰ-1、Ⅰ-2、Ⅰ-3……岩层Ⅱ-1、Ⅱ-2、Ⅱ-3……第三,按土、石大类和土层成因类型分别编号。如某工地填土1;冲积黏土2-1、冲积粉质黏土2-2,冲积细砂2-3;残积可塑状粉质黏土3-1、残积硬塑状粉质黏土3-2;强风化花岗岩4-1,中风化花岗岩4-2,微风花岗岩4-3。目前,大多数分层是采用第一种方法,并已逐步地加以完善。总之,地基岩土分层编号、编排方法应根据勘察的实际情况,以简单明了,叙述方便为原则。

(3)分层叙述内容。对每一层岩土,要叙述如下的内容:

分布:通常有“普遍”、“较普遍”、“广泛”、“较广泛”、“局限”、“仅见于”等用语。

埋藏条件:包括层顶埋藏深度、标高、厚度。

岩性和状态:土层,要叙述颜色、成分、饱和度、稠度、密实度、分选性等;岩层,要叙述颜色、矿物成分、结构、构造、节理裂隙发育情况、风化程度、岩心完整程度;裂隙的发育情况,要描述裂隙的产状、密度、张闭性质、充填情况;关于岩心的完整程度,除区分完整、较完整、较破碎、破碎和极破碎外,还应描述岩心的形状,即区分出长柱状、短柱状、饼状、碎块状等。

取样和试验数据:应叙述取样个数、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对叙述的每一物理力学指标,应有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和经数理统计后的修正值。

原位测试情况:包括试验类别、次数和主要数据。也应叙述其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和经数理统计后的修正值。

承载力:据土工试验资料和原位测试资料分别查算承载力基本容许值和摩阻力标准值。

5.地下水简述:地下水是决定场地工程地质条件的重要因素。报告中一般涉及有关地下水的参数有:

(1)地下水埋藏条件:是孔隙水,或是裂隙水,或是岩溶水;是承压水,或是潜水,或是滞水,或是层间水,含水岩组的岩性,渗透性大小空间分布特征。地下水的动态:水位水量随年度、季节等时段的变化规律和幅度大小,水质变化情况,径流方向的变化。

(3)补径排条件:补给区在哪,补给量多大,补给范围多大;径流区在哪,径流量多大,径流方向如何;排泄区在哪,排汇量多少。

(4)水质特征:一般性指标,腐蚀性指标,特殊指标

(如矿泉水)。

6.场地稳定性和适宜性的评价:场地稳定性评价主要是选址和初勘阶段的任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论述:

(1)场地所处的地质构造部位,有无活动断层通过,附近有无发震断层;地震基本烈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

(3)场地所在地貌部位,地形平缓程度,是否临江河湖海,或临近陡崖深谷;

(4)场地及其附近有无不良地质现象,其发展趋势如何;

(5)地层产状,节理裂隙产状,地基土中有无软弱层或可液化砂土;

(6)地下水对基础有无不良影响。报告对场地稳定性作出评价的同时,应对不良地质作用的防治,增强建筑物稳定性方面的措施提供建议。

7.其他专门要求,论述的问题对于设计部门提出的一些专门问题,报告应予以论述。

8.结论与建议。一般来说,上列概述、地基岩土分层及其物理力学性质、地下水简述和结论与建议等四项,是每个勘察报告必须叙述的内容。总之,要根据勘察项目的实际情况,尽量做到报告内容齐全、重点突出、条理通顺、文字简练、论据充实、结论明确、简明扼要、合理适用。

9.对于公路工程中的收费站及服务区的勘察及报告编写,属于工业与民用建筑范畴,要依据现行版的《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建筑地震设计规范》和其他相关规范。

五、工程地质图表编制要点

1.综合工程地质平面图,在总说明中的附图,要求提纲契领,应纲要性标出各种工程地质现象,或可作专门图件,不能图省事以“路线工程地质平面图”来替代“综合工程地质平面图”。

2.勘探点平面布置图,勘探点平面布置图是在地形图上标明工程构筑物、各勘探点、各现场原位测试点以及勘探剖面线的位置,并注明各勘探点、原位测试点的坐标及高程。该图应在较大比例尺的工程地质图上进行编制,地形地貌复杂时应专门作测绘工作。

3.钻孔柱状图,反映场地的地层变化情况,在图上应标明地层代号、岩土分层序号、层底深度、层底标高、层厚、地质柱状图、钻孔结构、岩心采取率、岩土取样深度和样号、原位测试深度和相关数据。在柱状图的上方,应标明钻孔编号、里程、坐标、孔口标高、地下水静止水位埋深、施工日期等。柱状图比例尺一般采用整比例,如1∶100或1∶150。

4.工程地质剖面图,此图是作为地基基础设计的主要图件。其质量好坏的关键在于:剖面线的布设是否恰当;地基岩土分层是否正确;分层界线,尤其是透镜体层、岩性渐变线的勾连是否合理;剖面线纵横比例尺的选择是否恰当。理论上剖面比例尺的选择,应尽量使纵、横比例尺一致或相差不大,以便真实反映地层产状,但由于公路工程中的构筑物一般呈条带状,如大中桥等,致使纵、横比例尺一般相差较大,一般横比例尺采用

(1∶2000),受报告篇幅影响,纵比例尺一般采用

(1∶200)~

(1∶500),具体比例要按钻孔的深度而定。在剖面图上,必须标上剖面线号,如6-6′或F-F′。剖面中各孔柱,应标明分层深度、钻孔孔深和岩性花纹,以及岩土取样位置及原位测试位置和相关数据。在剖面图旁侧,应用垂直线比例尺标注标高,孔口高程须与标注的标高一致。剖面上邻孔间的距离用数字写明,并附上岩性图例。

5.土工试验成果表,主要有抗剪强度曲线、压缩曲线等,一般由土工试验室提供。

6.现场原位测试图件,包括载荷试验、标准贯入试验、重型动力触探试验、十字板剪切试验等的成果图件。

7.桩基力学参数表,如果建议采用桩基础,应按选用的桩型列出分层桩周摩擦力,并考虑桩的入土深度确定桩端土承载力。除上述附表之外。有的分层复杂时,应编制地基岩土划分及其埋藏条件表。

8.其他专门图件,对于特殊地质条件及专门性工程,根据各自的特殊需要,绘制相应的专门图件等。

六、结语

本文简单介绍了公路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的编制方法,由于公路工程的勘察阶段较多,线路工程所跨越的地质单元繁杂,一般每个工程对报告的编制都会有特殊的要求,因此本文很难将各种情况一一尽述,更详尽的内容,有待于进一步论述。

参考文献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S].工程地质手册(第四版).

钱让清.公路工程地质(第二版)[M].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5.

韦枝桂,吴茂富.浅谈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编写工作[J].西部探矿工程,2004,(4).

公路工程中,地质问题是建设初期应重点考虑的问题。地球表面是由岩石构成的,但是由于岩石的风化和剥蚀等作用,可以使他们的抗压、抗拉、抗剪强度等力学性质发生改变,以致可能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和岩溶等地质灾害,对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造成危害。地质灾害不仅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会危及人们的生命。不但增加工程费用,甚至会造成不必要的人员伤亡。因此,应分析产生这些地质灾害的原因,从根本上预防此类公路工程地质灾害的发生,保证工程的质量、进度和安全。一、概述众所周知,工程地质是调查、研究、解决与人类活动及各类工程建筑有关的地质问题的科学。研究工程地质的目的是为了查明各类工程建筑场区的地质条件,对场区及其有关的各种地质问题进行综合评价,分析、预测在工程建筑作用下,地质条件可能出现的变化和作用,选择最优场地,并提出解决不良地质问题的工程措施,为保证工程的合理设计、顺利施工及正常使用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无论是公路工程、桥梁工程、铁路工程还是地下工程、隧道工程、水利工程,在建设初期都要重点考虑地质问题,比如常见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基塌陷等。如果把地质问题处理的妥当,不仅可以提高公路测设质量、减少道路病害,而且可以有效的避免事故的发生。相反,如果地质问题处理得不好,不仅会增加工程费用、延长工期,而且会增加公路病害,甚至会造成不必要的人员伤亡。因此,我们应该以严谨的态度对待工程地质学这门学科,掌握常见的地质问题和处理方法。二、崩塌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崩塌是山区公路常见的一种病害现象。来势迅猛,常可摧毁路基和桥梁,堵塞隧道洞口,击毁行车,对公路交通造成直接危害。有时因崩塌堆积物堵塞河道,引起壅水或产生局部冲刷,导致路基水毁。由于各种岩石的形成和工程性质不同,有可能发生压碎、拉断、剪断等地质灾害。人类不合理的工程活动,如公路路堑开挖过深、边坡过陡,也常引起边坡发生崩塌。由于开挖路基,改变了斜坡外形,使斜坡变陡,软弱构造面暴露,使部分中国西部委员会官方网站育中心滑坡主要在于认为了避免滑坡灾害。被切割的岩体失去支撑,结果引起崩塌。此外,如坡顶弃方荷载过大或不妥当的爆破工程,也常促使斜坡发生崩塌现象。因此,在设计和施工中,避免使用不合理的高、陡边坡,避免大挖大切,以维持山体的平衡。在岩体松散或构造破碎地段,不宜使用大爆破施工,以免由于工程技术上的错误而引起崩塌。现在,我国主要采取的预防措施有遮挡、拦截、支挡、护墙、护坡、排水等,随着科技的进步,相信会研究出更加科学、合理和经济的方法。三、滑坡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在公路工程地质问题中,滑坡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它常常会掩埋村庄、摧毁厂矿、破坏铁路和公路交通、堵塞江河、损坏农田和森林等,从而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和国家的经济建设造成严重损失。滑坡常发生在雨季或春季冰雪融化时。滑动的地方主要是山谷坡地、海洋、湖泊、水库、渠道和河流的岸坡及露天采矿场所。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因种种原因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软弱结构面发生整体顺坡下滑的现象或过程。滑坡灾害的主要诱因,主要包括建筑场地开挖、采矿、公路施工、自然山体开裂、降雨、雪融、地震等。产生滑坡的基本条件是斜坡体前有滑动空间,两侧有切割面。例如中国西南地区,特别是西南丘陵山区,最基本的地形地貌特征就是山体众多,山势陡峻,沟谷河流遍布于山体之中,与之相互切割,因而形成众多的具有足够滑动空间的斜坡体和切割面。广泛存在滑坡发生的基本条件,滑坡灾害相当频繁。降雨对滑坡的影响很大。降雨对滑坡的作用主要表现在,雨水的大量下渗,导致斜坡上的土石层饱和,甚至在斜坡下部的隔水层上击水,从而增加了滑体的重量,降低土石层的抗剪强度,导致滑坡产生。不少滑坡具有大雨大滑、小雨小滑、无雨不滑的特点。地震对滑坡的影响很大。究其原因,首先是地震的强烈作用使斜坡土石的内部结构发生破坏和变化,原有的结构面张裂、松弛,加上地下水也有较大变化,特别是地下水位的突然升高或降低对斜坡稳定是很不利的。另外,一次强烈地震的发生往往伴随着许多余震,在地震力的反复振动冲击下,斜坡土石体就更容易发生变形,最后就会发展成滑坡。为了避免滑坡灾害,对滑坡进行防治时一般应对症下药,综合治理。常用的滑坡防治方法有:排截水工程、卸荷减载工程、坡面防护工程、支挡工程。四、泥石流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泥石流也是山区的主要地质灾害,泥石流多分布在断裂或褶皱发育、新构造运动强烈,地震频率高、烈度强,岩体风化破碎,植被不良、水土流失严重的山区。在干旱多年的暴雨季节,或高山冰川与积雪强烈消融时期最易发生。它是一股泥石洪流,瞬间爆发,是山区最严重的自然灾害。现在,泥石流防治主要有以下几种措施:①封山育林,以保护汇水区和可能形成泥石流的地带;②调节地表径流,沿坡修建导流堤;③设置截挡建筑物,如堤、坝等,也可设置排洪道等。五、岩溶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岩溶与工程建设的关系密切。在水利水电建设中,岩溶造成的库水渗漏是水工建设中主要的工程地质问题。在岩溶写件、地区修建隧道,一旦揭穿高压岩溶管道水时,就会造成大量突水,有时挟有泥沙喷射,给施工带来严重困难,甚至淹没坑道,造成机毁人亡等事故。在地下洞施工中遇到巨大岩溶事,洞中高填方或桥跨施工困难,造价昂贵,有时不得不另辟新道,因而延误工期。因此,在岩溶地区修建公路,应该深刻了解岩溶发育的程度和岩溶形态的空间分布规律,以便充分利用某些可以利用的岩溶形态,避免或防治岩溶病害对路线布局和路基稳定造成的不良影响。解放以来,在大量的路桥工程实践中,积累了许多处理岩溶的宝贵经验。这些经验可大体概括为疏导、跨越、加固、堵塞与钻孔充气、恢复水位等。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