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hkjhkj
龙岩技师学院是龙岩市公办最大的中职学校,教学质量比较有保证。
龙岩技师学院龙岩技师学院引前身系创办于1979年的龙岩地区技工学校,1997年更名为龙岩市第一技术学校,1999年学校被评为“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2002年被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公布为龙岩市高级技工学校,2007年被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升格为龙岩技师学院。 学院开设5个系21个专业,在校学生5349人,其中技师专业1898人,高技专业3058人,分别占全省的40%和21%;拥有数控、模具、电气等一大批现代化技能实训设备。2007年被评为福建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是国家首批百所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和国家农民工培训示范基地。目录>>学院概况学院简介办学特色远景规划>>教学园地专业设置师资力量教学设施>>学院概况 学院简介 办学特色 远景规划>>教学园地 专业设置 师资力量 教学设施展开 编辑本段>>学院概况学院简介龙岩技师学院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正在腾飞的龙岩技师学院(14张)地处福建省龙岩市凤凰北路,校园占地150亩,新校区规划面积660亩,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现有在编教职工245人,其中高级实习指导教师、高级讲师52人,一级实习指导教师、讲师56人,高级技师17人、技师22人,龙岩市“名师”1人,享受龙岩市高技能人才特殊津贴1人,龙岩市首席技师1人,“双师型”教师占35%;2002年学校被评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2006年被评为“中国一流职业学校”。 近年来,学校领导班子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发展就是硬道理”的指示,坚持“面向市场,从严治校,突出技能,争创一流”的办学指导思想。学校主动适应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准确定位,立足高新技术,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2001年在全省率先开设高级技工专业,2006年又在全省首开技师专业,2007年在全省院校中首次开展在校学生数控车工、装配钳工两专业的技师技能鉴定,在福建省院校中培养出首批技师,是福建省培养高级技工、技师最早的职业院校,同时也是福建省培养高技能人才规模最大的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走在全省职业院校的前列。学校高度重视高技能人才培养,突出技能训练,数控、模具、电气三个专业被省厅确定为精品专业。教师、学生参加全省、全国技能大赛均取得优异成绩,2004年全省数控车工大赛中,该校学生荣获第3名;2005年,该校教师在参加全省钳工技能大赛中,荣获团体和个人第1名;学生在参加全省技校车工技能大赛中,也荣获团体和个人第1名,特别是在2006年的全国数控车工比赛中,不仅在全省选拔赛中获得第1、2名,而且荣获全国数车奥林匹克大赛第2名;2007年荣获全省技校技能大赛一等奖;我校选手参加全国钳工技能大赛获第22名、福建赛区第1名;2009年学生参加全省职业院校钳工技能大赛荣获个人第1、3名。学校高度重视校企合作,从1994年开始,在全省率先实行推荐毕业生就业,与省内外100多龙岩技师学院校园与学生风采(18张)家大中型企业联合办学,毕业生远远供不应求,遍及福州、厦门、泉州、北京、上海、深圳、广州、东莞及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就业率99%以上,大部分毕业生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或管理干部,一部分毕业生被全省职业院校录用为实习指导教师,一部分毕业生自主创业,成为企业家,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和好评。 办学30年,我校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努力更新教育观念,大胆进行职业教育创新,艰苦奋斗,拼搏创业,实现了从“普通技校——省重点技校——国家级重点技校——职业技能学院——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的跨越。新起点,新蓝图,我校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勇于改革,开拓创新,与时俱进,不断攀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技能人才。办学特色1、龙岩技师学院是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首批四所技师学院之一,是以培养高级工、预备技师、技师等高技能人才为主的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2008年5月全国首批百所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2、学院实行高级工、预备技师+大专、本科的教学模式,学生入校后可在本院报名参加天津工程师范学院、福州大学等院校大专或本科自学考试;毕业生在取得高级工或预备技师、技师职业资格和技师学院毕业证书的同时,经自学考试成绩合格可取得国家教育部承认的大专、本科学历证书。 3、在校一、二年级学生,每年享受1500元的国家助学金。 4、在我院学习的学生取得高级工职业资格,可直接报读本院相关预备技师专业。 5、高考成绩达省高职、高专线的“五老”后代及家庭生活特别贫困的考生,可报名“富民班”(限50人),由市扶贫协会资助每生每年1000元(资助3年)。 劳动预备制培训(免学费、免代办费、免住宿费) 专业:钳工、冷作、普通车工、普通铣工、电子装配、汽车装潢、电脑文秘、烹饪、旅游管理、电脑服装、化学检验;学制:一年;招生认输:每个专业50人;招生对象:农村应往届初中毕业生;发等级证书,由学校推荐就业。远景规划龙岩技师学院2006-2010年发展规划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根据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关于“抓紧培养专业化高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的精神,为推进我市“10+3”重点产业的发展,使闽西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重要增长极、集聚极、辐射极提供技能人才,结合龙岩市“十一五”发展规划,制定龙岩技师学院2006-2010年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树立科学发展观,促进学校快速、健康、协调和可持续发展。面向市场,紧紧围绕高技能人才培养,结合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坚持体制创新,制度创新,坚持以人为本,以教学为中心,改革为动力,就业为导向,技能为关键,全面提升办学综合实力,做大做强做优做特龙岩技师学院,为龙岩市及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提供技能人才支持,到2010年成为福建省培养技师规模最大的职业院校,成为辐射闽、粤、赣三省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东南沿海示范性的技师学院。 二、发展目标 通过5年的努力把我校建成规模适宜、结构合理、特色鲜明、适应社会的技师学院,在师资建设、专业设置、教学改革、招生就业创出自己的品牌,成为福建省技师培训的“领头羊”。根据福建省、龙岩市“十一五”规划及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学校近五年发展目标在校学生6000人,年招生2000人,其中年培养技师120人,高级技工1000人。 三、发展可行性 1、“十一五”期间是龙岩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市政府确立了烟草、机械、钢铁、铜、建材、纺织、电力、电子信息、旅游等重点发展产业,重点产业的发展急需大量的高技能人才,经调查,我市技术工人需求矛盾十分突出,我市现有高级技术工人仅占技术工人的,而且大部分集中在烹饪等传统产业,远远低于全国5%的平均水平,目前缺少大批熟练技工,随着大批项目的生成落地,技术工人需求矛盾越显突出。根据我校的抽样调查统计,“十一五”期间前两年龙工福建机械有限公司等10家企业,需要中高级技工2035人。 2、“十一五”期间,我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有增无减,每年需培训农村劳动力10万人,其中:职业技能培训2万人,劳动转移引导培训4万人,农业科技培训4万人。 3、“十一五”期间,全市初中生源4-7万元,高中毕业生2-3万人,加之有大量的在岗培训,因此办学目标确定为6000人,年招生2000人是有充分的依据和充足的生源基础。 四、发展措施 (一)调整校园规划,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为保证6000人的办学规模,将原驾训所外迁,在原驾训所投资2100万元基建学生宿舍、学生食堂和实习车间,投资800万元拆除原旧教学楼,新建教学综合大楼,完善基础设施。 (二)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充实完善实训设施 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加强实训基地建设,2005-2010年计划投入1500万元,年投入300万元添置技能教学实习设备,数控、模具、电气技能设备数量、质量名列全省职业院校前茅,确保实训先进性。 (三)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师资水平 为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构建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近5年理论教师学历90%本科以上,实习指导教师学历90%大专以上学历,学历全部达标;专业教师全部取得教师资格;选派在职优秀教师攻读研究生,引进硕士研究生,2010年研究生学历教师达到在职教师5%;加强教师业务考核聘任,2010年,高级职称教师达35%,中级职称教师55%,一体化教师达35%。 (四)重视教学改革,突出技能训练,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深化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坚持以够用为度、以适用为原则,在教学改革中以培养学生关键能力为中心,加大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运用,加快专业结构调整,根据市场需要开设专业,优化专业设置,优化课程设置,贴近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数控、模具、电气三个骨干专业成为省级示范专业建设的“领头羊”。加强专业建设和学科带头人队伍建设,培养一批全省具有知名度的专业学科带头人,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各类毕业生毕业率在95%以上,技师专业毕业生取得技师资格70%以上,高级技工专业毕业生取得高级职业资格证90%以上。 (五)搞好招生、就业推荐工作,服务社会 加强招生工作的领导,改革招生制度,加大招生宣传力度,创新招生工作机制,千方百计多招生,招好生,初中生源逐年提高录取分数,高中生源在2008年后争取确定录取线录取,提高生源质量。加大毕业生推荐就业力度,巩固老基地,开辟新基地,进一步开展与企业合作的“订单式”办学,提高就业服务水平,完善就业跟踪制度,加强学生就业指导,确保毕业生就业率每年达到98%以上。编辑本段>>教学园地专业设置一、技师专业简介: 1.机械制造与维修 本专业培养具有机床设备的安装、调试、精度检测、故障排除及维修保养能力,能较好的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机械制造与维修的实际问题的预备技师。开设机械制图、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机械设计基础、液压与气压传动、模具制造工艺及设备、冷冲压模具设计、塑料模具设计、模具磨损与维修、钳工工艺、金属材料及热处理、CAD、Master Cam、Pro/E、数控编程技术、机床夹具、金属切削机床概论、高精度测量仪器及应用等课程。 毕业生 可获取钳工技师、中级数控铣工、计算机辅助设计中级等国家职业资格证书;通过自学考试成绩合格可获取大专毕业证书。 钳工高级工起点,学制二年。 2.数控技术应用 本专业培养熟练掌握数控技术岗位必备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能独立完成复杂工件的编程、加工和检测,具有较强的分析、解决生产实际问题能力的预备技师。开设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CAD、Pro/E、MasterCAM等软件课程)、高精度测量仪器及应用,数控加工中心的加工工艺及编程(含宏程序应用),车工技师、数控机床的故障排除和维修等课程。 毕业生获取数控车(铣)床技师国家职业资格证书;通过自学考试成绩合格可获取大专毕业证书。数车(铣)高级工起点,学制二年。 3.工业电气自动化 本专业培养掌握电气设备、系统运行维护、供配电技术、电气工程技术、自动化技术和工业计算机应用技术等方面基本理论和技能,具备电气工程初步设计、工业自动化系统及数控设备电气安装、调试维护、技术管理等工作能力的维修电工预备技师。开设工程制图、电子技术、电路基础、自动控制原理、电器测量、微机原理及应用、工厂电气设备控制技术、维修电工技师综合技能训练等课程。 毕业生获取维修电工预备技师国家职业资格证书;通过自学考试成绩合格可获取大专毕业证书。维修电工高级工起点,学制二年。 二、高级工专业简介: 1.模具制造与维修 本专业培养适应现代模具制造与维修,具有较强的机械设计与制造及模具加工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的高级技术工人。开设机械制图、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机械设计基础、液压与气压传动、模具制造工艺及设备、冷冲压模具设计、塑料模具设计、模具磨损与维修、钳工工艺、金属材料及热处理、CAD、Master Cam、Pro/E、数控编程技术等课程。 毕业生 可获取高级钳工、中级数控铣工、计算机辅助设计中级等国家职业资格证书;通过自学考试成绩合格可获取大专毕业证书。高中、中职毕业,学制三年。 2.模具制造与软件应用 本专业培养掌握模具制造业所必备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能熟练应用先进的数控技术进行模具制造程序编制与加工,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级技术工人,能适应企业模具开发程序员岗位。开设机械制图、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机械设计基础、液压与气压传动、计算机应用基础、金属切削机床概论、模具制造工艺及设备、冷冲压模具设计、塑料模具设计、CAD、MasterCAM、Pro/E、数控设备与编程等课程。毕业生 可获取高级程序员、PDC专业认证、加工中心高级、计算机辅助设计中级。 计等国家职业资格证书;通过自学考试成绩合格可获取大专毕业证书。高中、中职毕业,学制三年。 3.数控机床检测与维修 本专业培养掌握数控机床检测与维修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能熟练应用各种设备和技术对数控机床的故障进行检测和排除的高级技术工人,能够适应企业数控设备维修员岗位。开设钳工、车工、铣工、线切割、电火花、数控加工中心、数控铣床、精密雕刻等技能训练、数控机床拆装、检测、调试、高精度测量仪器的使用、电工与电子实训、电力拖动及PLC实训等课程。 毕业生 可获取高级钳工、数控维修中级、计算机辅助设计中级等国家职业资格证书;通过自学考试成绩合格可获取大专毕业证书。高中、中职毕业,学制三年。 4.数控车床加工 本专业培养掌握数控技术岗位必备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能应用先进的数控技术知识进行数控加工和数控设备管理,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级技术工人。 开设普通车床、数控车床操作技能训练、高精度测量仪器的使用、普通车床、数控机床的维护、保养、检修等综合操作训练等课程。 毕业生 可获取普通车床操作中级工、数控车床加工中、高级工等国家职业资格证书;通过自学考试成绩合格可获取大专毕业证书。高中、中职毕业,学制三年。 5.数控铣床(加工中心)加工 本专业培养掌握数控铣床加工必备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级技术工人。 开设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CAD、Mastercam、Pro/E)、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数控机床故障与维修、铣工工艺学、机械制造工艺基础、数控工艺与编程、液压与气压技术、数控铣工技术等课程。毕业生 可获取普通铣床操作中级工、数控铣床加工中、高级工等国家职业资格证书;通过自学考试成绩合格可获取大专毕业证书。高中、中职毕业,学制三年。 6.数控车床加工 本专业培养掌握数控车床加工必备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能应用先进的数控技术知识进行数控加工和设备管理,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级技术工人。开设机械制图,CAD、Master cam、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车工工艺学、数控加工工艺学、数控机床编程及应用、液压与气压传动、专业英语等课程。毕业生 可获取普通车床操作中级工、数控车床操作中、高级工 等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应届初中毕业生,学制四年。 7.工业电气自动化 本专业培养从事生产设备电气安装、调试、维护的高级技术工人。 开设工程制图、电子技术、电路基础、自动控制原理、电器测量、微机原理及应用、工厂电气设备控制技术、电工工艺学、电机与变压器、可编程序控制技术、变频技术等课程。毕业生 可获取高级维修电工国家职业资格证书;通过自学考试成绩合格可获取大专毕业证书。高中、中职毕业,学制三年。 8.应用电子技术 本专业培养掌握电子产品和家用电器产品的装配、调试、检测及维护的高级技术工人。毕业生能掌握两种以上服装CAD软件的运用,适应各种服装企业的要求。开设电工基础、模拟电子线路、数字电子线路、电子测量技术、通讯原理、单片机原理与应用、SMT技术基础与设备、SMT组装质量检测与控制、电子整机装配工艺、家用电器原理与维修技能训练、计算机绘图(电子CAD)等课程。毕业生 可获取高级无线电调试工国家职业资格证书;通过自学考试成绩合格可获取大专毕业证书。高中、中职毕业,学制三年。 9.汽车检测与维修 本专业培养熟悉现代汽车的结构原理,熟练掌握汽车发动机、汽车底盘、汽车电气设备的拆装维修技能,掌握电控发动机的检测维修方法,并能熟练地使用常用仪器进行故障分析、诊断与排除的高级技术工人。开设计算机绘图(CAD)、机械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机械制造工艺基础、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汽车电器设备构造与维修、汽车故障诊断与综合检测、汽车检测设备使用与维修、汽车专业英语等课程。毕业生 可获取高级汽车维修工国家职业资格证书;通过自学考试成绩合格可获取大专毕业证书。高中、中职毕业,学制三年。 10.财务会计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质,掌握会计核算和财务分析技能,能熟练运用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和会计信息处理的高技能人才,毕业生适合在各类企业、行政事业单位从事财务会计工作。开设计算机应用基础、基础会计、中小企业会计实务、税收实务、统计实务、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商品流通企业会计、财务软件应用、会计电算化、企业纳税会计、中小企业管理、审计学原理等课程。毕业生 可获取财务软件应用高级和财会人员专业资格证书;通过小自考试成绩合格可获取大专毕业证书。高中、中职毕业,学制三年。 11.电脑装潢设计 本专业培养掌握美术学科、装潢艺术设计基本知识及其专业技能,能熟练运用计算机完成室内外装饰装潢艺术设计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毕业生适合在各类装饰装潢、广告、图文设计等公司工作。 开设素描、色彩、构成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室内设计、环境艺术设计、表现图技法、广告设计与制作、矢量绘图与图文排版、图像处理、计算机辅助设计、三维设计、展示设计、装饰材料与构造 等课程。毕业生 可获取美术设计师、计算机辅助设计中级或二维、三维图形设计高级职业资格证书。高中、中职毕业,学制三年。 12.计算机动漫设计 本专业培养掌握美术、动漫艺术设计基本知识及其专业技能,能熟练地运用计算机完成图像处理、动漫设计及影视合成的复合型高技能人才。毕业生适合在电视台、动漫创作基地、游戏开发公司、广告/图文设计公司及文化传媒公司等单位工作。 开设素描、色彩、动漫艺术概论、线描造型、计算机应用基础、动漫造型设计、矢量绘图与图文排版、图像处理、网页动画设计、三维动画软件、动画短片设计、漫画创作技法、影视制作等课程。毕业生 可获取图像处理、动画设计高级职业资格证书;通过小自考试成绩合格可获取大专毕业证书。高中、中职毕业,学制三年。 13.电脑广告设计与制作 本专业培养掌握美术、广告艺术设计与制作的基本知识和专业技能,能熟练运用计算机进行各类广告、会展、包装印刷等设计的复合型高技能人才,毕业生适合在广告/图文公司、报业杂志社、包装印刷业、文化传媒公司和各企事业单位的宣传/策划部门工作。 开设素描、色彩、图案、构成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广告设计与制作、图像处理、计算机辅助设计、矢量绘图与图文排版、三维软件应用、网页设计、展示设计、VI策划、视频编辑等课程。毕业生 可获取计算机辅助设计、图文排版中级或图形图像处理高级职业资格证书。 初中毕业生,学制四年。 14. 电脑财会 本专业培养掌握财经法规和会计专业知识,能熟练地运用计算机进行各种财务活动工作的复合型高技能人才,毕业生适合从事各企事单位、个体业的出纳、会计、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等方面的工作。 开设计算机应用基础、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税收实务、会计电算化、审计基础、电子商务、收银实务、出纳、市场营销、商品流通会计、统计学、数据库应用、专业财会软件应用等课程。毕业生 可获取办公软件应用、专业财务软件应用高级职业资格证书;财会人员专业资格证书;通过小自考试成绩合格可获取大专毕业证书。 初中毕业生,学制四年。 15.计算机网络及应用 本专业培养掌握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专业知识与技术,能熟练进行计算机应用操作、微机组装与维护、网络管理与维护及网络工程建设的高技能人才,毕业生适合在IT行业工作及在各企事单位从事计算机应用及网络管理与维护工作。 开设计算机应用基础、电工电子基础、VB程序设计、微机组装与维护、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基础、图形图像处理、网页设计、网络管理、网络安全路由配置、网络工程、计算机辅助设计等课程。毕业生 可获取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网络管理员及计算机辅助设计的中、高级职业资格证书。 初中毕业生,学制四年。 16.化工仪表及自动化 本专业培养掌握化工仪表、单片机、可编程基本原理和操作技能,从事化工仪表及自动化的生产技术、开发和研究,掌握化工企业的生产工艺过程的高级技术人才。 开设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电子基础、电工基础、单片机、可编程、化工原理、化工仪表及自动化、CAD、化工工艺学、化工合成技术、化工仿真、化工环保等课程。毕业生 可获取中级、高级化学检验工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高中、中职毕业生,学制三年。 17.工业分析 本专业培养掌握分析化学、仪器分析、工业分析、环境生化检验基本原理和操作技能,从事工业生产过程的质量分析和产品分析的高级技术人才。 开设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仪器分析、工业分析、有机分析、药物分析、食品分析、环境生化检验、化验室组织与管理等课程。毕业生 可获取中级、高级化学检验工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高中、中职毕业生,学制三年。 18.服装艺术设计 本专业培养掌握服装设计的基础理论、基本专业技能,理解设计的概念和掌握设计方法,具备服装艺术设计及经营管理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级技术人才。 开设中外服装史、设计素描、服装色彩、构成(平面、色彩、立体)、服装基础图案及配饰、服装材料学、时装与服装效果设计、服装缝制工艺、服装结构设计、服装纸样放缩、计算机辅助服装设计、服装市场与营销、服装CAD等课程。毕业生 可获取中、高级服装设计定制工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高中、中职毕业生,学制三年。 19.精细化工 本专业培养掌握精细化工基本原理和操作技能,从事精细化工产品的生产新产品的研究与开发技术,掌握化工企业的生产工艺过程的高级技术人才。 开设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仪表及自动化、化工原理、化工环保、分析化学、化工工艺学、化工合成技术、化工英语、化工仿真等课程。毕业生 可获取中级、高级化学检验工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初中毕业生,学制四年。 20.制药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备制药工程方面的知识,能在医药、农药、精细化工和生物化工等部门从事医药产品的生产、科技开发应用研究和经营管理等方面的高级技术人才。 开设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分子生物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药物合成反应、药物化学、药物分析、生物制药、制药工程、天然药物化学、制药技术与设备、制药工艺学等课程。 毕业生 可获取中级、高级化学检验工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初中毕业生,学制四年。 21.电脑服装设计与工艺 本专业培养掌握服装技术设计的基本原理,熟练运用服装设计软件在计算机上进行款式设计、打板、推板、排料等技术设计工作,具有一定的服装生产线技术管理能力,并具备一定的服装产品开发能力的高级技术人才。 开设服装结构制图、服装结构设计、立体裁剪、服装纸样放缩、服装缝制工艺、服装材料、服装与服装效果设计、服装色彩、服装基础图案及配饰、服装市场与营销、服装CAD、Photoshop、Coreldraw等课程。 毕业生 可获取中级、高级服装设计制作工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初中毕业生,学制四年。 三、初、中级工专业简介: 1.数控雕刻 本专业培养掌握数控雕铣行业所具备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能熟练应用数控雕铣技术进行产品的造型和加工的中级技术工人,能够适应企业小模具设计制造岗位。开设机械制图及CAD、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模具制造工艺及设备、冷冲压模具设计、塑料模具设计、电工学、数控编程技术、JDPaint、特种加工工艺(电加工)等课程。 毕业生 可获取数控雕刻中级工、计算机辅助设计中级等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初中毕业生,学制三年。 2.钳工 本专业培养掌握钳工各种基本操作技能,能较熟练操作车床、铣床、刨床、磨床、钻床等设备,能完成模具装配、调整、故障检修的中级技术工人。开设机械制图及CAD、钳工工艺、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机械基础、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机械制造工艺基础等、电工学、数控编程技术等课程。 毕业生获取钳工中级、计算机辅助设计中级等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初中毕业生,学制三年。
不怎么样,感觉很垃圾
25至35分钟。通过查询龙岩学院官网信息显示,龙岩学院对毕业论文答辩时间要求是25至35分钟。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
校长是 :李泽彧,男,1962年1月生。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学博士学位,博士生导师、教授,福建省龙岩学院校长。编辑本段教育背景1983年 获厦门大学历史学学士学位 1985-1987年 攻读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后获硕士学位) 2000年 获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学博士学位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第31期高校领导研修班编辑本段工作经历— 任教于厦门大学德育教研室 — 任教于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晋升讲师 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晋升副教授 1994—1998 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所长、直属支部书记 1998— 厦门大学办公室副主任、政策研究室主任 厦门大学办公室副主任兼任厦门大学机关第一党总支书记 — 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晋升教授 当选厦门大学纪委委员 — 厦门大学漳州校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 — 龙岩学院院长 — 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博士生导师编辑本段出国出境经历2000年11月 赴台湾东海大学、淡江大学、成功大学、中山大学进行校际学术交流 2002年5-6月 赴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浸会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科技大学、澳门大学作学术访问 2004年1-2月 到澳大利亚在职培训。 2004年7-8月 访问韩国荷仁大学、梨花女子大学。 2004年10-11月 赴台参加两岸学术研讨会,并访问淡江大学、嘉义大学、世新大学、辅仁大学、朝阳科技大学、慈济大学、吴凤技术学院、育达商业技术学院、开南管理学院等。 2007年8月 访马来西亚大学编辑本段学术兼职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博导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教管理分会 常务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 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专家组 成员 中国高等学校公共关系专业委员会 理事 福建省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会 副会长 福建省教育国际交流协会 常务理事 福建高教研究会副会长 福建省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委员 龙岩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龙岩学院学报编委会主任编辑本段主要研究方向高等教育政策与管理编辑本段主要科研成果专著《民办高等教育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1991年11月出版。(副主编) "台湾高等教育的发展进程及借鉴意义";,"闽南三角区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研究报告";,《闽南厦漳泉三角地区教育发展战略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1992年5月出版。(合作者) "高等文、理、法科教育结构",《福建高等教育结构研究》,福建教育出版社1993年2月出版。(合作者) “林砺儒”,“马君武”,“萨本栋”,《百年之功---中国近代大学校长的教育家精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4年4月出版。(合作者) "在社会思潮影响下的民国时高教之演进","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特点的历史透视"《高等教育论文集(2)》,厦门大学出版社1994年9月出版。(合作者) "陈嘉庚","王亚南",《中外著名教育家事典》,辽宁教育出版社1995年7月出版 "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与改革",《高等教育学》,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年9月出版。(合作者) "关于我国高等教育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对高等教育法总则的探讨",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所课题成员,《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理论研究》兰州大学出版社,1995年9月出版。(合作者) Justifications for Economic Activity of Colleges and Changing Role of Universities in National & Regional Development,6-8 November 1995, Hong Kong[香港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浸会大学出版,ISBN 962-8027-8] "高等教育部分"《厦门教育之城规划及其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1995年12月出版。(参与) 《战后台湾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厦门大学出版社1996年12月出版。(第一作者) 《21世纪初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战略及结构布局》,辽宁大学出版社1997年8月出版。(主持人之一) " 第十二章:高等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中第一、二、三节,《福建高等教育发展研究》,福建教育出版社1997年8月出版。(合作者) "教育管理"《公共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3月出版(合作者) " 邓小平'三个面向'教育思想与可持续发展",《邓小平理论学习与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1999年5月出版。(第一作者) 《港澳台高教法规与政策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 2000年9月出版。(第一作者) " 关于大学办学特色的一点探讨",《2001中国高等教育管理:现实与理想》东北大学出版社2002年7月出版。(合作者) "教育事业管理",《公共事业管理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5月出版。(合作者) "回顾、成就、问题-我国大陆民办高等教育政策与法规要论"《台海两岸私立高等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湾淡江大学出版社2004年10月正式出版。(合作者) “浅析国外巨型大学管理与组织模式的特征”《2005中国高等教育管理:现实与理想》,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出版。(合作者) 《我国巨型大学的管理与组织模式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2005年10月出版(第一作者) 《新编素质教育概论》,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年5月出版 《台港澳私立大专院校比较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年7月出版(合作者)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策略》,厦门大学出版社2007年10月(主编) 《高等学校转型:我国新建本科院校视角》(主编),陕西师大出版社2008年11 月出版 (第一作者) 主编:《科学与民主:高等学校内部管理的多视角研究》2010年9月 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36万字)论文"论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广西高教研究》 "亚洲学生留日状况(译)",《外国高等教育资料》 "中国高等教育近代化进程及其发展迟缓原因分析",《福建学刊》 "浅谈近代中国留学教育",《山东教育科研》 "辛亥革命前的外债与中国海关",《长沙水电师院学报》。(第一作者) "辅导员、班主任如何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调查报告",《教育文汇》 "简析台湾高等教育质量下降原因",《中外高等教育》。 "台湾高等教育的发展道路",《高教研究与探索》。 "台湾高等教育若干问题研究",《福建高教研究》。 "试论台湾高等教育三大关系问题",《高等工程教育》。 "台湾高等教育的发展研究",《高教与人才》。 "评析台湾私立高等教育的几个主要问题",《泉州师专学报》。 “近代赔款与中国海关”,《史学月刊》,(第二作者) "福建省高等教育文理政法科类发展的战略思考",《华侨高等教育研究》1991年第19期。 "马君武与大学教育",《高教与人才》。 "对于一种研究的研究",《高教研究与探索》。 "高校人员下海扫描",《大学教育论坛》。 "简论近代中国高等学校的历史地位",《江苏高教》。 "通幽洞微,钩深致远",《教育评论》。 "台湾小学教育面面观",《小学语文教学》。 "融合·冲突·驳杂-民国高教思想探微",《大学教育论坛》。 "一部从教育学角度对科学进行把握与阐释的力作",《教育评论》。 "台湾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初探",《高教研究与探索》。 "跨世纪的厦门教育最佳发展道路",《厦门教育》。 "关于我国高等教育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机械工业高教研究》 《西北教育管理研究》(第二作者) "高校从事产业活动的合理性新探",《建材高教理论与实践》。 "两岸学位制度比较研究",《有色金属高教研究》。(合作者) "略论高等学校与公共关系",《辽宁教育学院学报》。 "台湾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教育与经济》。(第一作者) "健全民办高等教育的运行机制综论",《中国电力教育》。(第一作者) "台湾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关系综论",《高教研究与探索》。(第一作者) "教育基本规律--争论与结论",《高教研究与探索》合刊。 "我国高教改革与发展的成就及投资问题探讨",《建材高教研究与实践》。 "面向21世纪转变高教人才观的方向性与策略性问题",《高教探索》。 "论我国私立高等教育必将进一步发展",《辽宁高等教育研究》。 "简论我国高教投资体制的问题与对策",《江苏高教》。 "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特点及其实施之我见",《高等教育研究》。 "不变与应变及其为何变----我国高等教育思想若干问题探要",《有色金属高教研究》;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高等教育》。 "我国高教管理体制若干问题探析",《高教研究与探索》合刊。 "试论学院制的实行与内涵",《吉林教育科学》。(合作者) “我国高教管理体制若干问题探析”,《国家高级教育行政学院学报》高等教育管理研究99专刊 "试论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趋势",《高教研究与探索》(社科版专辑)。(第一作者) "高校与政府关系的两个问题",《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人大复印资料《高等教育》。 "论高等教育应以学生为上和以教师为主体",《有色金属高教研究》。 "校友:大学公共关系的重要资源",《高教研究与探索》,2001.3。(合作者) "关于我国高教扩招与教育质量若干问题的探讨",《国家高级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1.5;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高等教育》。(第一作者) "关于我国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的探讨",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高等教育》2001.7。 "高校办学特色之我见",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高等教育》2001.11。(第一作者) "我国高校直面入世大考的五个问题",《中国地质大学学报》;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高等教育》; ‘Five issues that face China’s higher education as China joins the WTO,2004年美国SSCI全文收录,收录刊物为:JOURNAL: CHINESE EDUCATION AND SOCIETY, 2003, V36, V5 (SEP-OCT)。(第一作者) "关于我国学院制的若干思考",《江苏高教》。(第一作者) "世界一流大学内部管理科学化与民主化比较研究",《辽宁教育研究》。(合作者);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高等教育》。 "论巨型大学应有之义",《陕西师大学报》2003年专刊。(合作者) "论合并院校组织文化转型的内容与途径",《教育发展研究》。(合作者) "关于我国大学排名评价的几点质疑",《厦门大学学报》;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高等教育》。(第一作者) "简论中美多校区大学形成过程的特点",《高等理科教育》。(第一作者) "再论巨型大学应有之义",《黑龙江高教研究》。(合作者) "关于中国大陆民办高等教育政策与法规若干问题的探讨",《民办教育研究》,2005年第2期。(第一作者) “我国高校新校区办学定位的意义与类型”,《厦门大学学报》2005年第5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高等教育》2005年第11期(第一作者) “中国巨型大学缘起的动因分析”,第二作者,煤炭高等教育,2005/3 “浅析国外巨型大学组织与管理模式的特征”,第二作者,《中国高等教育管理现实与理想(科学发展观专辑)》,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8 “冲突与协调:现代大学管理的民主化与科层化”,《江苏高教》,(合作者) “论高校办学特色的若干关系问题”,《龙岩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高等教育》 “美、英、日三国巨型大学组织与管理模式及特征”,《煤炭高等教育》,2006/03(第一作者);人大复印资料《高等教育》 “关于新建本科院校办学特色形成的探讨——办学自主权的视角”,《高教研究与探索》,2006/03(第二作者) “新建本科院校定位的几个重要问题”,《辽宁教育研究》,2006/05(第二作者) “论新建本科院校发展的三个问题”, 《龙岩学院学报》,2007/02第一作者;人大复印资料《高等教育》 “试论大学校训的应有之义”,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7/02第一作者 “论我国高校“大学”、“学院”名称的由来、现状及走向”,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07第一作者 “论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亟需地方政府财政投入”, 嘉应学院学报2007/05。第二作者 “关于大学办学特色的一点探讨”,见《高等学校办学特色》一书,教育部高等教育评估中心编,2007,12,高等教育出版社 “规模与质量:新建本科院校发展策略的关键抉择”,《龙岩学院学报》2008/01(独立作者) “关于新建本科院校研究动态的探讨”,《教育研究》2008/03(第一作者) “大众化时期大学教学与科研关系之审视——学校、教师和学生的视角”,《高等教育研究》2008/03(第一作者) “高等教育视野中的五类关系”(第一作者),《高等教育研究》2009年第5期。 “知识观视野中的高等教育学术性与职业性”(第二作者),《厦门大学学报》 2009年第4期 。 “我的课堂教学观” (独立作者),《龙岩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改革质疑与反思”,《厦门大学学报》(第二作者), 2009年增刊(教学研究一辑) “高等教育质量影响因素新探——基于资源利益相关者及其诉求”,泉州师院学报2010年第1期(第一作者)。 “再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办学特色”,《龙岩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第一作者)。 “我国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基本轨迹及未来取向”,中国高教研究2010-第3期(第一作者),(又见《中国教育报》2010年5月4日第4版“期刊看点”对本文要点转载)。编辑本段承担课题台湾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研究,全国教育科学“八五”规划青年重点课题,1993年,课题负责人。 关于我国高等教育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教育部法规司课题,1995年,课题负责人。 港澳台高教法规建设与政策问题研究,全国教育科学规划“九五”青年基金课题,1996年,课题负责人。 世纪初我国高教发展战略和结构布局,教育部高教司课题,1996年,课题负责人。 我省校院管理体制的现状调研与发展走向研究,省社科课题,2001年,课题负责人。 我国巨型大学的管理与组织模式研究,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2001年,课题负责人; 两岸互认学历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教育部外港办课题,2002年,课题负责人。 高等学校内部管理的科学化与民主化研究,文科基地重大项目,2002年,课题负责人。 台港澳私立大学比较研究,教育部“十五”规划重点课题,2004年,课题组第二负责人。 中国巨型大学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研究,教育部“985”工程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课题,2005年,课题负责人。 高等院校转型—新建本科院校视角,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十一五”规划课题,2006年,课题负责人。 大学生就业: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作用差异性研究(课题批准号:FJI10-033),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主持负责.立项 龙岩市教育发展战略研究:2010~2020(课题批准号:JA10270S),2010年省教育厅A类(重点)人文社科研究项目,主持负责,立项编辑本段主要获奖情况专著《百年之功》江苏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合作者) 《战后台湾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福建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第一作者) 《福建高等教育结构研究》,福建省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合作者) 《福建高等教育发展研究》,福建省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 。(合作者) 《公共管理学》,福建省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合作者) 《港澳台高教法规与政策研究》,厦门市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第一作者) 《我国巨型大学的管理与组织模式研究》,2007年福建(第7届)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第一作者) 《我国巨型大学的管理与组织模式研究》,2007年厦门市社科优秀成果专著奖三等奖(第一作者) 《港澳台私立高等教育比较研究》,2007年福建(第7届)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第二作者) 2009年:《高等学校转型:我国新建本科院校视角》(主编) 获福建省社科优秀成果(第8届) 三等奖。论文"评析台湾私立高等教育几个主要问题",厦门市优秀社科成果三等奖 "健全民办高等教育的运行机制综论",厦门市社科二等奖 。 "大学生数质教育的特点及其实施之我见",厦门社科三等奖。 "不变与应变及其如何变----我国高等教育思想若干问题",福建省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 "高等学校与政府关系的两个问题",厦门市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 。 " 我国高等教育直面入世大考的五大问题",厦门市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2005。 "简论中、美多校区大学形成过程的特点",厦门市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2005。 "关于我国大学排行评价的几点质疑",福建省高等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2005。 “关于我国大学排行评价的几点质疑”,福建省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2005。 “我国高校新校区办学定位的意义与类型”, 厦门市社科优秀成果专著奖二等奖,2007。 2008年:“论高校办学特色若干关系问题”(独立作者)获“闽西文化奖”一等奖。编辑本段教研项目学习、研究、教学实践三结合的研究生教学方式,福建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合作者) 福建省优质硕士学位课程,2005年。 高等教育管理学 硕士生学位课程 高等教育管理专题研究 博士生学位课程
龙岩学院答辩都能过。毕业答辩只要准备充分都能过。答辩过程中答辩者要让导师对论文比较中意,自身能够在答辩上让评审老师感到言之有物、契合论点。只要你熟悉你论题的专业知识,没什么难的。
16级学长表示,谁来谁知道,毁前途的学校
校长是 :李泽彧,男,1962年1月生。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学博士学位,博士生导师、教授,福建省龙岩学院校长。编辑本段教育背景1983年 获厦门大学历史学学士学位 1985-1987年 攻读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后获硕士学位) 2000年 获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学博士学位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第31期高校领导研修班编辑本段工作经历— 任教于厦门大学德育教研室 — 任教于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晋升讲师 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晋升副教授 1994—1998 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所长、直属支部书记 1998— 厦门大学办公室副主任、政策研究室主任 厦门大学办公室副主任兼任厦门大学机关第一党总支书记 — 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晋升教授 当选厦门大学纪委委员 — 厦门大学漳州校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 — 龙岩学院院长 — 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博士生导师编辑本段出国出境经历2000年11月 赴台湾东海大学、淡江大学、成功大学、中山大学进行校际学术交流 2002年5-6月 赴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浸会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科技大学、澳门大学作学术访问 2004年1-2月 到澳大利亚在职培训。 2004年7-8月 访问韩国荷仁大学、梨花女子大学。 2004年10-11月 赴台参加两岸学术研讨会,并访问淡江大学、嘉义大学、世新大学、辅仁大学、朝阳科技大学、慈济大学、吴凤技术学院、育达商业技术学院、开南管理学院等。 2007年8月 访马来西亚大学编辑本段学术兼职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博导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教管理分会 常务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 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专家组 成员 中国高等学校公共关系专业委员会 理事 福建省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会 副会长 福建省教育国际交流协会 常务理事 福建高教研究会副会长 福建省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委员 龙岩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龙岩学院学报编委会主任编辑本段主要研究方向高等教育政策与管理编辑本段主要科研成果专著《民办高等教育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1991年11月出版。(副主编) "台湾高等教育的发展进程及借鉴意义";,"闽南三角区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研究报告";,《闽南厦漳泉三角地区教育发展战略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1992年5月出版。(合作者) "高等文、理、法科教育结构",《福建高等教育结构研究》,福建教育出版社1993年2月出版。(合作者) “林砺儒”,“马君武”,“萨本栋”,《百年之功---中国近代大学校长的教育家精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4年4月出版。(合作者) "在社会思潮影响下的民国时高教之演进","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特点的历史透视"《高等教育论文集(2)》,厦门大学出版社1994年9月出版。(合作者) "陈嘉庚","王亚南",《中外著名教育家事典》,辽宁教育出版社1995年7月出版 "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与改革",《高等教育学》,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年9月出版。(合作者) "关于我国高等教育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对高等教育法总则的探讨",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所课题成员,《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理论研究》兰州大学出版社,1995年9月出版。(合作者) Justifications for Economic Activity of Colleges and Changing Role of Universities in National & Regional Development,6-8 November 1995, Hong Kong[香港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浸会大学出版,ISBN 962-8027-8] "高等教育部分"《厦门教育之城规划及其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1995年12月出版。(参与) 《战后台湾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厦门大学出版社1996年12月出版。(第一作者) 《21世纪初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战略及结构布局》,辽宁大学出版社1997年8月出版。(主持人之一) " 第十二章:高等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中第一、二、三节,《福建高等教育发展研究》,福建教育出版社1997年8月出版。(合作者) "教育管理"《公共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3月出版(合作者) " 邓小平'三个面向'教育思想与可持续发展",《邓小平理论学习与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1999年5月出版。(第一作者) 《港澳台高教法规与政策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 2000年9月出版。(第一作者) " 关于大学办学特色的一点探讨",《2001中国高等教育管理:现实与理想》东北大学出版社2002年7月出版。(合作者) "教育事业管理",《公共事业管理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5月出版。(合作者) "回顾、成就、问题-我国大陆民办高等教育政策与法规要论"《台海两岸私立高等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湾淡江大学出版社2004年10月正式出版。(合作者) “浅析国外巨型大学管理与组织模式的特征”《2005中国高等教育管理:现实与理想》,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出版。(合作者) 《我国巨型大学的管理与组织模式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2005年10月出版(第一作者) 《新编素质教育概论》,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年5月出版 《台港澳私立大专院校比较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年7月出版(合作者)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策略》,厦门大学出版社2007年10月(主编) 《高等学校转型:我国新建本科院校视角》(主编),陕西师大出版社2008年11 月出版 (第一作者) 主编:《科学与民主:高等学校内部管理的多视角研究》2010年9月 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36万字)论文"论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广西高教研究》 "亚洲学生留日状况(译)",《外国高等教育资料》 "中国高等教育近代化进程及其发展迟缓原因分析",《福建学刊》 "浅谈近代中国留学教育",《山东教育科研》 "辛亥革命前的外债与中国海关",《长沙水电师院学报》。(第一作者) "辅导员、班主任如何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调查报告",《教育文汇》 "简析台湾高等教育质量下降原因",《中外高等教育》。 "台湾高等教育的发展道路",《高教研究与探索》。 "台湾高等教育若干问题研究",《福建高教研究》。 "试论台湾高等教育三大关系问题",《高等工程教育》。 "台湾高等教育的发展研究",《高教与人才》。 "评析台湾私立高等教育的几个主要问题",《泉州师专学报》。 “近代赔款与中国海关”,《史学月刊》,(第二作者) "福建省高等教育文理政法科类发展的战略思考",《华侨高等教育研究》1991年第19期。 "马君武与大学教育",《高教与人才》。 "对于一种研究的研究",《高教研究与探索》。 "高校人员下海扫描",《大学教育论坛》。 "简论近代中国高等学校的历史地位",《江苏高教》。 "通幽洞微,钩深致远",《教育评论》。 "台湾小学教育面面观",《小学语文教学》。 "融合·冲突·驳杂-民国高教思想探微",《大学教育论坛》。 "一部从教育学角度对科学进行把握与阐释的力作",《教育评论》。 "台湾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初探",《高教研究与探索》。 "跨世纪的厦门教育最佳发展道路",《厦门教育》。 "关于我国高等教育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机械工业高教研究》 《西北教育管理研究》(第二作者) "高校从事产业活动的合理性新探",《建材高教理论与实践》。 "两岸学位制度比较研究",《有色金属高教研究》。(合作者) "略论高等学校与公共关系",《辽宁教育学院学报》。 "台湾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教育与经济》。(第一作者) "健全民办高等教育的运行机制综论",《中国电力教育》。(第一作者) "台湾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关系综论",《高教研究与探索》。(第一作者) "教育基本规律--争论与结论",《高教研究与探索》合刊。 "我国高教改革与发展的成就及投资问题探讨",《建材高教研究与实践》。 "面向21世纪转变高教人才观的方向性与策略性问题",《高教探索》。 "论我国私立高等教育必将进一步发展",《辽宁高等教育研究》。 "简论我国高教投资体制的问题与对策",《江苏高教》。 "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特点及其实施之我见",《高等教育研究》。 "不变与应变及其为何变----我国高等教育思想若干问题探要",《有色金属高教研究》;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高等教育》。 "我国高教管理体制若干问题探析",《高教研究与探索》合刊。 "试论学院制的实行与内涵",《吉林教育科学》。(合作者) “我国高教管理体制若干问题探析”,《国家高级教育行政学院学报》高等教育管理研究99专刊 "试论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趋势",《高教研究与探索》(社科版专辑)。(第一作者) "高校与政府关系的两个问题",《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人大复印资料《高等教育》。 "论高等教育应以学生为上和以教师为主体",《有色金属高教研究》。 "校友:大学公共关系的重要资源",《高教研究与探索》,2001.3。(合作者) "关于我国高教扩招与教育质量若干问题的探讨",《国家高级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1.5;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高等教育》。(第一作者) "关于我国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的探讨",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高等教育》2001.7。 "高校办学特色之我见",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高等教育》2001.11。(第一作者) "我国高校直面入世大考的五个问题",《中国地质大学学报》;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高等教育》; ‘Five issues that face China’s higher education as China joins the WTO,2004年美国SSCI全文收录,收录刊物为:JOURNAL: CHINESE EDUCATION AND SOCIETY, 2003, V36, V5 (SEP-OCT)。(第一作者) "关于我国学院制的若干思考",《江苏高教》。(第一作者) "世界一流大学内部管理科学化与民主化比较研究",《辽宁教育研究》。(合作者);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高等教育》。 "论巨型大学应有之义",《陕西师大学报》2003年专刊。(合作者) "论合并院校组织文化转型的内容与途径",《教育发展研究》。(合作者) "关于我国大学排名评价的几点质疑",《厦门大学学报》;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高等教育》。(第一作者) "简论中美多校区大学形成过程的特点",《高等理科教育》。(第一作者) "再论巨型大学应有之义",《黑龙江高教研究》。(合作者) "关于中国大陆民办高等教育政策与法规若干问题的探讨",《民办教育研究》,2005年第2期。(第一作者) “我国高校新校区办学定位的意义与类型”,《厦门大学学报》2005年第5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高等教育》2005年第11期(第一作者) “中国巨型大学缘起的动因分析”,第二作者,煤炭高等教育,2005/3 “浅析国外巨型大学组织与管理模式的特征”,第二作者,《中国高等教育管理现实与理想(科学发展观专辑)》,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8 “冲突与协调:现代大学管理的民主化与科层化”,《江苏高教》,(合作者) “论高校办学特色的若干关系问题”,《龙岩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高等教育》 “美、英、日三国巨型大学组织与管理模式及特征”,《煤炭高等教育》,2006/03(第一作者);人大复印资料《高等教育》 “关于新建本科院校办学特色形成的探讨——办学自主权的视角”,《高教研究与探索》,2006/03(第二作者) “新建本科院校定位的几个重要问题”,《辽宁教育研究》,2006/05(第二作者) “论新建本科院校发展的三个问题”, 《龙岩学院学报》,2007/02第一作者;人大复印资料《高等教育》 “试论大学校训的应有之义”,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7/02第一作者 “论我国高校“大学”、“学院”名称的由来、现状及走向”,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07第一作者 “论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亟需地方政府财政投入”, 嘉应学院学报2007/05。第二作者 “关于大学办学特色的一点探讨”,见《高等学校办学特色》一书,教育部高等教育评估中心编,2007,12,高等教育出版社 “规模与质量:新建本科院校发展策略的关键抉择”,《龙岩学院学报》2008/01(独立作者) “关于新建本科院校研究动态的探讨”,《教育研究》2008/03(第一作者) “大众化时期大学教学与科研关系之审视——学校、教师和学生的视角”,《高等教育研究》2008/03(第一作者) “高等教育视野中的五类关系”(第一作者),《高等教育研究》2009年第5期。 “知识观视野中的高等教育学术性与职业性”(第二作者),《厦门大学学报》 2009年第4期 。 “我的课堂教学观” (独立作者),《龙岩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改革质疑与反思”,《厦门大学学报》(第二作者), 2009年增刊(教学研究一辑) “高等教育质量影响因素新探——基于资源利益相关者及其诉求”,泉州师院学报2010年第1期(第一作者)。 “再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办学特色”,《龙岩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第一作者)。 “我国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基本轨迹及未来取向”,中国高教研究2010-第3期(第一作者),(又见《中国教育报》2010年5月4日第4版“期刊看点”对本文要点转载)。编辑本段承担课题台湾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研究,全国教育科学“八五”规划青年重点课题,1993年,课题负责人。 关于我国高等教育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教育部法规司课题,1995年,课题负责人。 港澳台高教法规建设与政策问题研究,全国教育科学规划“九五”青年基金课题,1996年,课题负责人。 世纪初我国高教发展战略和结构布局,教育部高教司课题,1996年,课题负责人。 我省校院管理体制的现状调研与发展走向研究,省社科课题,2001年,课题负责人。 我国巨型大学的管理与组织模式研究,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2001年,课题负责人; 两岸互认学历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教育部外港办课题,2002年,课题负责人。 高等学校内部管理的科学化与民主化研究,文科基地重大项目,2002年,课题负责人。 台港澳私立大学比较研究,教育部“十五”规划重点课题,2004年,课题组第二负责人。 中国巨型大学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研究,教育部“985”工程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课题,2005年,课题负责人。 高等院校转型—新建本科院校视角,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十一五”规划课题,2006年,课题负责人。 大学生就业: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作用差异性研究(课题批准号:FJI10-033),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主持负责.立项 龙岩市教育发展战略研究:2010~2020(课题批准号:JA10270S),2010年省教育厅A类(重点)人文社科研究项目,主持负责,立项编辑本段主要获奖情况专著《百年之功》江苏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合作者) 《战后台湾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福建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第一作者) 《福建高等教育结构研究》,福建省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合作者) 《福建高等教育发展研究》,福建省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 。(合作者) 《公共管理学》,福建省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合作者) 《港澳台高教法规与政策研究》,厦门市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第一作者) 《我国巨型大学的管理与组织模式研究》,2007年福建(第7届)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第一作者) 《我国巨型大学的管理与组织模式研究》,2007年厦门市社科优秀成果专著奖三等奖(第一作者) 《港澳台私立高等教育比较研究》,2007年福建(第7届)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第二作者) 2009年:《高等学校转型:我国新建本科院校视角》(主编) 获福建省社科优秀成果(第8届) 三等奖。论文"评析台湾私立高等教育几个主要问题",厦门市优秀社科成果三等奖 "健全民办高等教育的运行机制综论",厦门市社科二等奖 。 "大学生数质教育的特点及其实施之我见",厦门社科三等奖。 "不变与应变及其如何变----我国高等教育思想若干问题",福建省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 "高等学校与政府关系的两个问题",厦门市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 。 " 我国高等教育直面入世大考的五大问题",厦门市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2005。 "简论中、美多校区大学形成过程的特点",厦门市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2005。 "关于我国大学排行评价的几点质疑",福建省高等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2005。 “关于我国大学排行评价的几点质疑”,福建省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2005。 “我国高校新校区办学定位的意义与类型”, 厦门市社科优秀成果专著奖二等奖,2007。 2008年:“论高校办学特色若干关系问题”(独立作者)获“闽西文化奖”一等奖。编辑本段教研项目学习、研究、教学实践三结合的研究生教学方式,福建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合作者) 福建省优质硕士学位课程,2005年。 高等教育管理学 硕士生学位课程 高等教育管理专题研究 博士生学位课程
本人是龙岩学院毕业的,龙岩学院比较好,国家重点支持海西发展,起点是北京,终点是龙岩,龙岩就经济和发展的前景以及交通方面,都是最佳的选择。龙岩学院的老师都是很负责的,毕业一年了,老师还经常关心,我们的工作情况。龙岩学员欢迎你!
谢朝霞谢朝霞,1986年毕业于福建师大外语系英语专业,获文学学士学位,2008年6月获上海外国语大学文学硕士学位。1986~1996年执教于三明学院外语系,其间有4年停薪留职在深圳某外企工作。1996年至今执教于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近年来担任的课程主要有:《英语听力》、《英语阅读》、《商务礼仪》、《综合英语》等。中文名:谢朝霞国籍:中国民族:汉出生日期:1966年6月职业:教师毕业院校:上海外国语大学代表作品:《涉外英语中客气度表达法的度》性别:女职称:副教授籍贯:福建省永定县科研成果1、教学之余,在CN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多次参加省级及以上外语教育教学研讨会,近年来的主要成果有:(1)论文《涉外英语中客气度表达法的度》(独撰)2001年9月发表于《闽西职业大学学报》2001第四期(2)论文《英语报刊经贸文章的阅读技巧》(独撰)2003年11月发表于《闽西职业大学学报》2003第四期(3)论文《教师在专科院校英语听力教学中的作用》(独撰)2006年12月发表于《黎明职业大学学报》2006年第四期(4)论文《中英文新闻标题的差异探微》(独撰)2006年12月发表于《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06年第四期(5)论文《中英文化中颜色词的象征意义比较》(第二作者)2007年12月发表于《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第四期(6)论文《从语用角度看模糊词在新闻英语中的应用》(独撰)2008年8月发表于《龙岩学院学报》2008年第四期2、自2001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以来,积极参政议政,撰写提案数篇,其中2003年独立撰写的提案《关于整治龙岩市区道路交通的建议》获龙岩市政协优秀提案,受到嘉奖。所获荣誉(1)2000年:闽西职业大学“三育人”先进工作者(2)2000年:独立撰写的论文《职业大学公共英语素质教育初探》获省高职教育教学年会优秀论文成果奖(3)2003年:独立撰写的提案《关于整治龙岩市区道路交通的建议》获龙岩市政协优秀提案奖,以及张满深优秀提案奖励基金奖。(4)2006年:论文《英语教师在听力教学中的作用》参加闽西职业技术学院第一届教师业务竞赛,获教研教改论文中级职称组三等奖(5)2006年:独立制作的课件《英语语法---定语从句》参加闽西职业技术学院第一届教师业务竞赛,获多媒体课件制作创意类三等奖和综合类优秀奖(6)2007年:中国民主同盟龙岩市委会2003-2006年度优秀盟员
李泽彧.哇~~原来校长那么厉害。。。。他是个很低调的人。
你找到龙岩学院,说明你综合考虑了一些因素,觉得龙岩学院还是比较适合你的。虽然龙岩学院的师资力量还不是很强大,但是今年刚通过了本科评估,未来的发展前景还是不错的。这几年龙岩的经济发展也不错,带动下龙岩学院的发展也是很有前景的。现在龙岩到厦门福州漳州的动车已开通,交通还是很方便的,至于说气候问题,他这就是比较干燥还有梅雨季节特别长,三月份几乎都是雨天,学校是在郊区没错,但是公交车还是很方便的,这里的消费水平还是相对比较低的,还有龙岩的各个县城都是旅游的好去处!其实上大学,重要的是你自己,有什么样的收获是你自己去争取的!环境也很重要,但是让自己更好的适应环境才是我们最应该要学习的。希望对你有帮助,我也是龙岩学院的一名学生!期待你的到来,到时候我就是你学姐啦
龙岩学院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设立的福建省属公办全日制本科高校。学校座落于福建省西部中心城市龙岩,交通便利,环境优美。 学校办学历史悠久,前身为龙岩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始建于1958年。2001年原福建资源工业学校并入龙岩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4年5月,教育部正式批准升格更名为龙岩学院,现成为闽西唯一一所全日制本科高校。 学校占地面积1058亩,有东肖和凤凰两个校区,校舍建筑总面积23万平方米,配备现代化教学仪器设备、多媒体教室和语言实验室等,图书馆馆藏图书100万册,是闽西最大的图书资料中心。 学校所设专业涵盖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教育学、农学等六大学科门类,现设有9个二级院(系),共有23个本科专业和10个专科专业。全日制在校生7500余人,成人继续教育学生5500余人。学校现有教职工600余人。学校还聘请了20多位“两院”院士、著名大学博士生导师等专家学者为兼职、客座教授。 学校十分重视教学科研工作,近三年来,承担国家、省、市各级各类科研课题171项,获得各级政府奖励30多项,多项专利获国家专利局批准;出版专著18部,编写和参编教材、教参12部,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931篇,被SCI、EI和SSCI收录学术论文64篇;学校主办的学术刊物《龙岩学院学报》是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学校拥有预防兽医学、民俗学、采矿工程等3个福建省新建本科高等学校重点学科。学校还建立了客家文化研究所等12个科研学术机构,其中古田会议精神研究、客家文化研究、区域经济研究、南方不稳定煤层研究、动物医学研究及闽西食品研究等具有一定的特色和优势,直接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在人才培养上,学校注重创新教育、素质教育,努力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学生参加各种大型竞赛屡获佳绩。学校毕业生专业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良好,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近三年,我校毕业生就业率位居全省同类院校前列。 学校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与巴西、美国等国家高等院校和教育机构建立校际友好合作关系,与国内许多重点院校、科研机构广泛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 建校50年来,学校已培养各类人才4万多名,校友遍布全国各地、各行业,其中大多数校友已成为当地基础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骨干力量。 学校秉承“厚于德、敏于学”的校训,准确把握“立足龙岩、服务全省、面向全国,以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及基础教育师资为主要目标,直接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服务的高质量、高水平、特色鲜明的省属全日制多科性教学型地方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大力实施质量立校、科学治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战略,全面推进内涵建设,为把龙岩学院建设成为规模适当、特色鲜明、校园和谐,走在同类本科院校前列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学校座落于福建省西部中心城市龙岩,交通便利,环境优美。学校总体规划用地2761亩,占地面积1058亩,有东肖和凤凰两个校区。学校真的比较漂亮
龙岩学院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实行“省市共建、以市为主”管理体制的全日制多科性本科院校。学校坐落于著名革命老区——福建省龙岩市。前身为创办于1958年的龙岩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1年原福建资源工业学校并入龙岩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4年5月,正式升格更名为龙岩学院。2007年,学校成为学士学位授权单位,2012年,学校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截止2014年9月,学校占地面积亩,校舍建筑总面积万平方米,现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9235万元。面向22个省(市、区)招收本专科学生以及少数民族预科生,全日制在校生11205人,其中本科生10110人。有12个二级学院(系)和1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35个本科专业,所设专业涵盖文学、理学、工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农学、艺术等八大学科门类。截至2014年9月,学校有教职工768人,专任教师564人,教师中具有副高以上职称220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454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省、市教学名师25人。教师其中博士生导师1名,硕士生导师20名;学校另聘有20多位知名大学博士生导师等专家学者为兼职、客座教授。截至2014年9月,学校设有12个二级学院(系)和1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有36个本科专业。
我们学校图书馆的数据库里 ,有免费的论文可以下载哦
福建龙岩只有一所二本大学:龙岩学院。没有一本大学。
龙岩学院,坐落于著名革命老区——福建省龙岩市,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
学校前身为创办于1958年的龙岩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1年原福建资源工业学校并入龙岩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4年5月,正式升格更名为龙岩学院。2018年1月,学校新增为福建省2018-2020年硕士学位授予培育单位立项建设名单。
扩展资料:
龙岩学院的学术研究:
截止2013年9月26日,学校设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2个,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1个,成立了闽台客家研究院、中央苏区研究院,设有动物医学研究所、闽西食品研究所、功能材料研究所等30个科研学术机构 。
省高校重点实验室:预防兽医学与生物技术福建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福建省人畜寄生与病毒性疫病防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龙岩学院客家学研究中心。
市级平台:原中央苏区发展研究中心、龙岩市先进机械设计制造公共服务平台、龙岩市采矿与安全工程研究中心、龙岩市生猪疫病防控技术创新服务平台。
2004年至2016年,学校共承担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等各级各类科研课题1263项;获各级政府奖多项,其中,获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获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青年佳作奖1项,多位教师获得龙岩市科学技术奖、专利奖和闽西文化奖。
截至2015年12月,龙岩学院龙工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万册。图书馆拥有清华同方全文期刊、维普中文科技期刊、万方硕博士学位论文、人大复印报刊、起点考试网和客家文献数据库等数据库,超星数字图书馆万种图书。
学校自建了龙岩政策研究、龙岩学院毕业生论文库等数据库,成规模完成了客家文化、红色文化等特色数据库的建设 。
参考资料:龙岩学院-百度百科
龙岩只有一所二本大学:龙岩学院目前福建的本一大学有1.厦门大学2.闽江学院3.福州大学4.福建师范大学5.华侨大学6.福建农林大学7.福建医科大学8.福建中医药大学9.集美大学目前福建的本二大学有:1.厦门理工学院2.泉州师范学院3.漳州师范学院4.福建工程学院5.莆田学院6.福建中医学院7.仰恩大学8.闽江学院9.龙岩学院10.三明学院11.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12.福州大学至诚学院13.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14.福州大学阳光学院15.厦门大学嘉庚学院16.集美大学诚毅学院17.福建江夏学院18.闽南理工大学注意:闽江学院同时招收本一批和本二批
25至35分钟。通过查询龙岩学院官网信息显示,龙岩学院对毕业论文答辩时间要求是25至35分钟。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