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健康乃至生命,关系到我国经济的良性发展和政治的稳定,在认识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的同时,我国正从各个方面采取能够保障食品安全的 措施 。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食品 毕业 论文,供大家参考。
一、食品安全问题对国际贸易的冲击
古往今来,恃强凌弱的国家主权竞争环境从来没有改变过。技术壁垒在各国之间的愈演愈烈也是伴随随着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技术水平的悬殊态势而产生的。后进国家须小心谨慎的防御越来越多的动植物疾病的卫生检疫措施与名目繁多甚至怪异的检验检测项目,如此不合理的国际贸易妨碍措施必将在发达国家的商圈当中被一步步的演变为合理且带光环的非关税贸易壁垒。
二、《SPS协定》食品安全规则
(一)“以科学为依据”实施相关措施
《SPS协定》中第5条第7款规定,各成员国采用临时卫生检疫措施需满足四个条件:临时措施是在成员方有关科学依据不充分的情况下采取的;根据有关信息包括国际组织以及其他成员方实施的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的信息而临时采取某种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各成员方应寻求获得必要的补充信息以便更加客观地评估风险;各成员方应相应在合理期限内评价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四个条件环环相扣、相互联系,缺一不可。
(二)WTO体制下《TBT协定》食品安全规则
WTO体制下《TBT协定》是为防止成员国利用技术水平行使不公平技术贸易壁垒,协议理所当然包括食物质量要求方面的标准。《TBT协议》规定无论标准、技术法规或者合格评定程序制定,都以国际标准化机构制定的相应标准、原则或建议为基础,三种规范的实施不应对国际贸易造成不必要的障碍;其次通过建立咨询点制度、通报制度,相互事先通报,大大提高了技术法规和认证程序的透明度,使出口商更加容易适应进口国要求来组织生产,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技术壁垒对国际贸易的阻碍。
三、对策
(一)建立食品法律体系
自我国在1991与1997年分别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实施条例》两项食品安全法律以后,截止到2010年食品安全法规基本未做任何修改与完善。时代日新月异,环境变幻莫测,旧的法律已经不太适应新形势下的社会关系,与现存的法律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矛盾。加强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的修订是我国二十一世纪初食品立法的首要工作,时至今日我国总算通过《食品安全法》,此法律在食品安全的整体和细节方面建设完善结束我国食品安全法律体系始终处于“群龙无首”状态,整体法律体系统由此建立。
(二)完善技术法规与合格评定程序
有力的技术支撑在食品出口检验与安全质量保证工作中是必不可少的。当下缩减高消耗、低产出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与加快技术进步步伐势在必行。科技兴国,管理创新乃治国良策,高科技、质量与强势产品必然是集约型经济增长模式不可缺少的推动力。在法律与规则日益完善的环境下,企业应坚持“以质取胜”的战略,优化商品的出口结构,引进并有效吸收发达国家的先进管理系统与高端技术以修炼内功。努力学习与适应学习产业商品出口的国际标准,在系统推行ISO家族与欧盟系列标准出口产品的认证管理前提下,势必将合乎规矩的出口程序凝练在企业的出口工作当中,一步步推动企业良性运行,保证出口产品质量以突破别国贸易壁垒基本条件。
(三)灵活运用争端解决机制
灵活运用WTO争端解决机制已经成为发展中国家日渐需要学习的课程。实践证明充分利用WTO相关法律维护主权利益是有效参与争端解决机制的智慧做法与唯一途径。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在争端解决机制法律中地位相等,成员各方要学会用合法的法律保护自身权益;值得称颂的是发展中国家印度是向争端解决机制提出申诉最多的国家,同时也是胜诉与获利最多的国家。印度利用争端解决机制击败美国、欧盟等对其大米、海产品等的不当限制,为其农产品出口赢得巨大市场空间。
食品毕业论文范文二:铁路站区食堂食品安全论文
1资料与 方法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管内站区领取卫生许可证满1年以上的57个食堂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供应200人以上规模就餐的大型食堂6个、都在城市内,供应50~200人就餐规模的中型食堂19个,其余32个供应50人以下的小型食堂均在边远车站。
方法
遵照《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规范》,我们采取卫生许可和每季度一个轮回的卫生监督方式对管内站区分散的食堂分别进行量化分级管理,采用《餐饮单位量化分级管理等级核定评分表》进行调查、评分,将食堂分为A、B、C不同高低等级。调查内容包括从业人员个人卫生状况及体检情况、餐饮具及消毒的卫生状况、原料采购和储存的卫生状况、加工过程的卫生状况及环境卫生状况等。
2结果
管内站区57个食堂,仅有的食堂(为城市内大型食堂1个)信誉度和风险分级综合评为A级,的食堂评为B级,的食堂评为C级。管内站区57个食堂,仅1个大型食堂评为A级,有5个大型食堂和12个中型评为B级,39个食堂评为C级。
3讨论
在食品安全日常监督量化分级管理的14项关键监督检查项目中,从业人员无有效的健康合格证明,场所设置、布局、分隔和面积不合理,餐用具清洗消毒保洁设施不齐全,原料、半成品和成品分开存放、有明显区分标识的库房和食品贮存场及厕所设置、设施不规范等问题突出;另外,管理制度不落实、从业人员卫生习惯差、台账资料不齐全、监管难以落实等问题为餐饮安全埋下很大的隐患。2013年管内站区食堂量化分级管理评分总体食品安全水平较低,C级食堂39个最多、占,B级食堂17个占,A级食堂仅1个占。以上三类食堂中以城市内大型食堂较好,其次中型食堂,最差的是边远车站小型食堂。理想状态应是消灭C级,减低B级,提高A级[1],加强C级、B级食堂食品安全管理迫在眉睫。目前,本监督站肩负着辖区内近100个站区食堂的日常卫生监督管理工作。由于站区食堂分散,除城市及近郊站区统一配送食材外,大多数边远站区只能自行就近采购食材,质量难以保障。同时,由于专业监督人员少、停车不便,分散的站区食堂日常卫生监督管理工作任务全面落实起来非常棘手。我们的初步思路是,随着铁路系统信息网络的不断完善、互联网信息共享体系不断形成,铁路物流业务的可视化系统将得到广泛开发和应用[2];铁路系统现有的计算机网络和办公微机可利用,在所有管内站区食堂重点部位设置监控探头,实现远程监控,可大大减轻专业监督人员日常巡视的工作量,便于及时发现餐饮安全隐患,保障站区食堂饮食安全。
可以模仿写 但最好改变一下内容 不然撞车就难看了
那你应该自己去看下(食品与营养科学),一般论文都是需要自己写的~~~
还是要自己动手写的
葡萄酒鉴赏1在我们品尝到一杯令人惬意葡萄酒时,总会产生和对此同样感兴趣的朋友分享这种兴趣的兴奋之情,然后试图将自己的感受与他们交流,于是我们已经步入到了葡萄酒的鉴赏当中了。鉴赏葡萄酒并不仅仅是属于品酒师的专利,只要你愿意,随时随地都可以!品酒的经历是极其个人化的,饱满、丰润、悠长和柔和,更多的与之相对的纵横驰骋的想象抑或是干涩、紧绷、坚硬和粗糙只有品味中的你才会深切的体会到。 如何品酒呢,测量的仪器就是人的眼睛、鼻子和嘴,有三个环节等着你。品酒的第一步骤是观察,看葡萄酒的澄清透明程度,酒应当是明亮清澈的。如果它看上去不鲜亮甚至有些浑浊,就应该提高警惕了;第二步是让酒在玻璃杯中回荡,使它的芳香释放出来,轻柔地但深深地去闻它的香气。他闻起来应当是诱人的,任何发霉的迹象都可能是软木塞不能很好地密封瓶子造成的。如果酒闻起来平淡无奇,则说明酒就发生了轻微的氧化;第三步的味觉可以进一步证实鼻子获得的香气信息,揭示出酒的构成情况,包括它的甜度、酸度及浓度。将鼻子探入杯中,轻轻的嗅其香气,是品酒的关键。 鉴赏葡萄酒,有几个关键的过程,当然,不同的人感受不同,但是还是需要我们了解其中的相关知识,有助于我们发挥品鉴的主观能动性。感受协调性 在我们品鉴的酒里,混合了四种主要的成分,丹宁酸、酸、酒精和糖,其中,丹宁酸和酸是葡萄酒中的硬性成分,它们使酒的味道更强,更烈;而酒精和糖(如果有的话)则是软性成分,葡萄酒的协调性就是硬成分和软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也即四种成分之间的关系。从品味来说,如果没有一种味道特别突出,比如涩口的丹宁酸或太多的甜味,那么这种葡萄酒就具有协调性。品味长度 长度是用来描述葡萄酒在味觉经过过程的词,也就是你的舌头可以从头到尾地品尝到,而不是在它滑过的时候半途而止。具有长度的葡萄酒会触碰到舌头上分管各种味觉道的不同部分。现在有些葡萄酒在味觉上很靠前,在刚品尝的时候会留下很深的印象,但却很短,长度无疑是衡量品质的重要因素。还有深度 这是另一个比较主观的,无法测量的修饰词,如果酒的味道不单一,那么在口中的感觉也不会单一的,而是具有潜在的层次感,那么就会说这种酒具有深度。深度是与长度具有紧密联系的描述语,层次感分明的葡萄酒更像是令人绝妙的南国佳人、浣纱西子,令人留连。重要的味道层次感 好的葡萄酒能够展示出不同的侧面,让人在细味的同时有着发现的却又难以描述的喜悦,一些专家用“味道层次感”来表示葡萄酒的芳香,也有人用它来表示更整体的感觉,是葡萄酒给你的整体印象。余味飘逸 在咽下之后,葡萄酒在口腔和咽喉处留下的感觉就是余味或余韵,好的葡萄酒在下咽之后仍然能够让人感觉到它的香气,而平衡不好的葡萄酒,比如可能留下的是酒精的辣味或者丹宁酸的苦味,又或者根本没有留下什么余味。 当然我们在品鉴葡萄酒的同时,会获得一种更高的感受和经历,而最终给你的问题是:你喜欢它么?和你喜欢的绝妙的葡萄酒做伴,就如同和你爱的恋人共同度过一个浪漫的夜晚,个中滋味只有你自己最清楚。一瓶好的红葡萄酒,宛如一种工艺品,是有收藏价值的。而且它的价值随着时间的延长而提高。1996年10月2日,在巴黎艾非尔铁塔举行一场拍卖会,一瓶1846年的拉非特—罗特希尔德庄园(Chǎteau Lafite—Rothschild)红葡萄酒,拍卖出52000法郎的高价。证明一瓶名酒像一幅名画一样,是可以永远收藏的艺术品。 鉴赏红葡萄酒,首先观赏红葡萄酒的颜色。红葡萄酒的颜色,丰富多采,具有多样性和变化性。不同的红葡萄品种酿成的红葡萄酒,颜色有所差异。赤霞珠、蛇龙珠、品丽珠等葡萄酿成的红葡萄酒,是鲜艳的红宝石色,北醇、公酿一号和山葡萄酿成的葡萄酒是紫红色。红葡萄酒的颜色,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颜色也不断变化。新酿成的红葡萄酒,颜色通常为鲜红色和紫红色。成熟的红葡萄酒,具有红宝石色或深宝石红色。多年贮藏的红葡萄酒具有棕红色或暗红色。 在红葡萄酒贮藏过程中,红葡萄酒中的丹宁和花色素苷缩合反应,形成丹宁—花色素的复合物,颜色比较稳定,使红葡萄酒带有黄色色调,是决定红葡萄酒颜色的主体。 红葡萄酒的颜色,能传达出有关葡萄酒质量的诸多信息。有经验的品酒者,从观察红葡萄酒的颜色,对其内在质量就有大致的了解。 描述法国AOC级红葡萄酒的颜色,常用的术语是:呈深红宝石色,颜色至美;有红宝石的光泽;颜色浑厚,风韵迷人,给人美妙的感觉。 一种好的红葡萄酒,在饮用前鉴赏它多姿多彩,灿若红宝石的颜色,会使人进入一种奇丽的意境。饮酒本身,就是要追求一种精神上的愉悦,红葡萄酒最具此功能。 最令人欣赏的是红葡萄酒的香气。葡萄酒的化学成分有600多种,其中呈香物质,至小也有二、三百种。这二、三百种呈香物质,有的相互加强,有的相互协调,有的相互抑制。长短不齐,抑扬顿挫,构成一篇优美的乐章。人们的味觉器官,只能感受酸、甜、苦、咸四种基本味道;人们的嗅觉器官可以感受200多种以上的气味。 怎样鉴别红葡萄酒的香气呢?在标准地品尝葡萄酒的高脚玻璃杯里,倒入1/4~1/3杯容量的红葡萄酒。首先举杯齐眉,观察鉴赏红葡萄酒美丽的颜色和光泽。然后把杯送到鼻下,鉴赏享受红葡萄酒的香气。红葡萄酒的香气比较细腻,比较优雅,缓缓地、轻柔地弥漫着,好像在欣赏轻音乐。葡萄酒的闻香一般分两步进行。第一步是在杯中的酒面静止状态下,把鼻子探到杯内,闻到的香气比较幽雅清淡,是葡萄酒中扩散最强的那一部分香气。第二步是手捏玻璃杯柱,不停地摇晃品酒杯,使葡萄酒在杯里做园周旋转,酒液挂在玻璃杯壁上。这时,葡萄酒中的芳香物质,大都能挥发出来。停止摇晃后,第二次闻香,这时闻到的香气更饱满、更充沛、更浓郁,能够比较真实、比较准确地反应葡萄酒的内在质量。按香气来源不同,可把优质葡萄酒的香气分为三类: 来源于不同葡萄品种的浆果香气,称为葡萄品种香,或叫果香。 发酵过程产生的香气,叫做酒香,或叫发酵香。 来源于橡木桶陈酿的香气,叫陈酿香或橡木香。 红葡萄酒的果香,来源于原料红葡萄的浆果。众所周知,葡萄的芳香物质,主要存在于成熟葡萄的果皮里。红葡萄酒是带皮发酵的,由于发酵时的浸渍作用,葡萄皮中的芳香物质,浸溶到红葡萄酒里。再说酒精发酵过程,也能加强芳香物质的溶解过程。所以红葡萄酒的果香,比酿酒葡萄原料的果香浓烈的多。 葡萄酒的果香,是葡萄酒的灵魂,也是葡萄酒区别于其他饮料酒的特征。不同的红葡萄品种,具有不同的果香成分,因而酿成的红葡萄酒,果香也就不同。有经验的品尝者,通过闻香,就能判定酿造葡萄酒的葡萄品种和葡萄原料的质量。 描述优质红葡萄酒的果香,通常词汇是:果香较重,果香浓郁,果香饱满,有青草的气味,青椒的气味,有紫罗兰的气味,草莓的气味等等。 红葡萄酒在完成酒精发酵的过程中,酵母菌除了把糖分解成乙醇和CO2以外,还伴随着产生一些副产物,如高级醇,高级脂肪酸,各种的醛类、酯类等。这些副产物中,有许多成分是呈香物质。葡萄酒发酵过程产生的香气,叫葡萄酒的酒香。酒香主要取决于葡萄浆果里的含糖量,葡萄的糖度越高,产生的酒香越浓。红葡萄酒发酵时,必须选择使用生香好的酵母菌种,这样才能使发酵的酒香幽雅,使葡萄酒的酒香和果香相协调。对于葡萄酒来说,果香和酒香相比,果香为主,酒香为副,果香要浓于酒香,否则就失去葡萄酒的典型性了。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全世界对葡萄酒的消费潮流有所改变。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喝新鲜的、果香浓郁的葡萄酒,特别是果香浓郁的干白葡萄酒,更是风靡世界,这也说明葡萄酒果香的重要性。 葡萄酒在贮藏的过程中,特别是红葡萄酒长期在橡木桶里贮藏,使葡萄酒的香气也会发生变化。这其中主要有两个变化过程,一个是葡萄酒内各种成分之间,相互发生反应,如氧化反应,还原反应,酯化反应,水解反应等,改变了葡萄酒的香气,使葡萄酒有了老酒香,也叫陈酿香。另一个过程是葡萄酒对橡木成分的萃取作用,橡木的丹宁、香草醛、香兰素等成分,溶浸到葡萄酒里,赋予葡萄酒橡木香。 法国.级葡萄酒,一般要在全新的橡木桶里贮藏二年左右的时间,以获得橡木的香味和口味。对一个优质的红葡萄酒来说,诸香要协调,橡木香应处于次要的地位。既有橡木香,又不引人注意。不同工艺酿造的红葡萄酒,具有不同的闻香标准。按新工艺酿造的果香型红葡萄酒,生产周期很短,不要求木桶贮藏,产品要求果香浓郁、新鲜、怡悦。按传统工艺酿造的红葡萄酒,需要在橡木桶里贮藏二、三年的时间,然后经过几年的瓶贮,葡萄酒的果香转变成醇香或陈酿香,对这样的红葡萄酒,要求诸香平衡、馥郁、优雅、有个性、有特点。好的红葡萄酒香气应该浓馥、舒适,孤芳别致。 对多年陈酿的高质量干红葡萄酒,香气的描述是:具有多层次的气味变化;香气丰满而细腻;浓郁的果香与陈酿的橡木香并至,香气丰富而变化多端;具有高傲、高贵、孤芳自赏的气质等等。 最耐人寻味的是红葡萄酒的口味。对红葡萄酒来说,看起来好看,闻起来好闻,当然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要好尝好喝,因为红葡萄酒是做给人喝的,只要好喝才能给人带来喝酒的享受。 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必须亲口吃一吃;要知道红葡萄酒的滋味,就应该亲口尝一尝。红葡萄酒在观色闻香以后,就开始品尝阶段,也是鉴赏红葡萄酒最重要的阶段。 把品酒杯送到唇边,轻轻吸饮一口红葡萄酒,量控制在6~10毫升之间。人的味觉细胞,主要分布在舌尖、舌的两侧、舌的根部及咽的周围。使吸入的红葡萄酒,均匀地在口腔内分布,让口腔内的味觉细胞,都能接触到红葡萄酒,这样才能发挥所有味觉细胞的功能,对红葡萄酒的质量做出准确地评定。红葡萄酒在口腔内停留5~8秒钟,然后把酒咽下。仔细分析红葡萄酒在口腔里的各种感受,并用语言或文字把感受表达出来。 人的味觉器官,能感受甜、酸、咸、苦四种基本味觉。所有其他的味道,都是这四种基本味觉合成的。人的味觉对甜味感觉得快,消失得也快。对苦味涩味感觉得慢,消失得也慢。 红葡萄酒中甜酸咸苦四种呈味物质都有。呈甜味的物质有各种残存的糖类、甘油、乙醇及其他多元醇。呈酸味的物质主要是各种有机酸,如酒石酸、柠檬酸、苹果酸、乳酸等。每升葡萄酒中含有2~4克咸味物质,它们主要是无机盐和少量有机盐。红葡萄酒中呈苦味的物质,主要是酚类和多酚类化合物。 葡萄酒中的呈味物质也有几百种,所以品尝红葡萄酒的滋味,也是千变万化,千差万别的。但是优质红葡萄酒,口感应该是均衡的、和谐的、厚实的、刚健的,就像一部优美的乐章,如果失去均衡、和谐,还有什么优美可言。 有经验的品酒师,品尝葡萄酒获得的感觉,可用三维立体形状来描述。好的红葡萄酒口感应该是丰满的、厚实的,有骨架、有结构感,像一个球形体。 红葡萄酒喝到嘴里应该有醇厚感和圆润感。醇厚感是葡萄酒丰满、平衡、和谐的感觉。圆润感是甜引起的舒适怡悦的感觉。在口味上红葡萄酒与白葡萄酒的最大区别,是红葡萄酒丹宁、色素等多酚类化合物的含量高,涩味重。 酒下咽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舌根及咽部周围有收敛性感觉,这是白葡萄酒所没有的。红葡萄酒中的丹宁要恰倒好处,好象做菜用咸盐一样。再好的菜不加盐或加盐少了,都提不起味来。同样,加盐多了,再好的菜也无法吃。 把口腔中的葡萄酒咽下以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口腔里还有葡萄酒的余味。余味的长短和舒适程度,也是鉴别葡萄酒质量的重要指标。 葡萄酒在口腔内的综合感觉,即它的醇厚性,丰满性,是否有筋骨,是否有结构感等,称为葡萄酒的酒体。一种好的红葡萄酒,酒体应该十分丰满,十分成熟,质地细腻,舒顺流畅,清雅隽永。 对红葡萄酒色、香、味、体仔细地分析、观察鉴赏后,要对所品尝的红葡萄酒给予综合评价,或发表品评意见,或写出综合评语。 对专业的葡萄酒品评师来说,葡萄酒品评是一门学问。品尝是葡萄酒质量分级、产品定价的依据。
相信请看参考资料,一定能找到你想要的葡萄酒品尝,对于葡萄爱好者来说是一件神秘的事情,尤其是那些刚刚对葡萄酒产生兴趣的消费者,看到“摇头晃脑”的专家们对着酒杯,滔滔不绝地谈论着似曾相识又很陌生的“洋词儿”,更是一头雾水,多半还没来得及仔细了解就已经被吓跑了。慢慢地,爱好者积累了一些对葡萄酒的认知,才开始试图揭破那层神秘。很多爱好者为不能练就这样的功夫、把握不了那些神秘而晦涩的词汇而苦恼。葡萄酒品尝真的那么神秘吗?葡萄酒品尝只能是属干部分“专家”的特权吗?当然不是!当葡萄酒含在你的口中,你就是在品评它,当你表达了你的感受,这就是你的评价,葡萄酒品尝是一个个性化的体验过程。显然,对于一瓶酒的评价,由于受到不同的品评者口味取向以及品评的阅历不同影晌,他们能够感受到的结果往往是不同的,但是对于具体的某个消费者而言,自己的感受当然永远是正确的。如果消费者是为了自己而品尝,大可不必在乎别人说什么。但是,如果你想在品尝之后与别人进行交流,那么就需要一些规则、规范,否则可能会是自说自话的局面。葡萄酒品尝的基本规范品尝过程的一些基本规律可以适用于不同的品尝个体,以下是品尝的基本方面,对于初学者会有帮助,起码你在品尝的时候知道调动自己的部分感觉器官来感受葡萄酒。首先说,葡萄酒的品尝,动用了人的4部分神经系统来感受与评价葡萄酒。 (以静止葡萄酒品尝为例)视觉/外观种类色调说明白葡萄酒柠檬黄/麦秆黄 -> 金黄年轻的酒,通常会有微微的青绿色桃红葡萄酒粉红-> 橙色红葡萄酒紫色-> 宝石红-> 棕红年轻的酒,通常是鲜亮的紫红色假如非要对一款酒进行评价,通常在外观方面进行描述就足够了,现代酿造设备与技术足以在葡萄酒外观方面做到无可挑剔(没有缺陷),当然,假如在外观上有缺陷的葡萄酒(失光、混浊等),正气味以及口感方面肯定也会有察觉,外观的评价不用费过多心思。嗅觉/气味在香气识别方面,假如能够识别那些“异常”气味,对正常的葡萄酒,能够建立起来区分香气的浓郁度、复杂度,并能识别自己是否喜欢,可能就足够了,毕竟葡萄酒不仅仅是用来让我们闻的,更重要的是入口喝的,所以口感才是最重要的。口感/滋味类型描述说明异常不干净嗅觉上首先感觉是不是干净的,是否具有:霉味、醋味、臭鸡蛋、刺鼻的二氧化硫味道。香气浓郁度弱->强指香气的强烈程度,闻香的第一感觉,不一定要关注香气的类型。香气发展指香气的变化香气特征具体描述香气的类型初级香气类似各种果实、花、植物、香辛料等气味次级香气发酵过程中产生的,如类似奶油、面包等。陈酿香气酒陈年以后发生的,类似蘑菇、皮草、动物、甘草等。入口:葡萄酒刚入口的感觉,通常用“强烈与否”以及“是否令人舒服”来描述。甜感:尽管干型酒通常糖分含量很低,但是,有些酒仍然可以感受到甜的感觉,并且是在口腔前部的感觉(所以,寻找甜感,要在入口初始时)。酸感:甜之后,是舌头两侧的酸感,任何葡萄酒都会给你酸的感觉,这时候,要感受的是酸的偷悦与平衡程度。单宁感/结构感:葡萄酒在口腔中感觉不同于水,是立体的,单宁起到重要作用。平衡感:甜、酸与单宁给予的收敛感觉之间的平衡。口腔中的果味:葡萄酒是葡萄果实酿制的,在口腔中仍然可以感受到果实的味道,可以用浓郁度以及果昧特征来描述(就是“像什么”)。酒精感:好的葡萄酒、温度适宜的葡萄酒通常没有明显的酒精感,这时,酒精给你的感觉都在初入口的甜感中。但是,有时候,由于酒精过于突出或者酒的温度不合适,在口腔中也会有酒精的感觉。长度:正品尝时,所谓酒的长度从两个方面进行描述:一个是,酒入口时在口腔中整体感觉的持续牲(从舌尖到舌根是连续的),再者就是当酒被吞咽或者吐掉之后,先前那种美好感觉的持续时间(有时可达绕梁三日的效果),也成“回味”。收尾:酒到达舌根时会产生特定的感觉,苦、涩、咸等味道过重,肯定是没有多少人喜欢的感觉。以上是按照葡萄酒在口腔中的感受过程来描述的,在进行交流时,也常常会用味道、酒体以及质感进行评价。味道就是葡萄酒在口腔中被感受到的酸甜苦咸以及香气,酒体通常用大小或者轻重表达,就是一款酒在口腔中饱满、或者厚重程度的感受,而质感主要是单宁以及酒精对口腔壁的刺激造成的感觉,粗糙、细腻、丝滑等等词汇就是表述这种感觉。综合辨祈完成前面的那些体验之后,将获得的感觉,在大脑中进行汇总加工(加工不是修改!),获得的初步印象是:自己是否喜欢;或者,调动大脑记忆中的信息,与以前的品评进行比较就可以对酒进行评价了;最终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交流。专业品评与业余欣赏一个人对于确定的一款酒的喜好与评价,与他品评的背景阅历具有密切关系,或者说,一瓶酒在不同的场合或者不同背景的人品评所获得结果会截然不同。但是,另一方面,葡萄酒又是一种商品,或者说是艺术品,那么也就必然存在着葡萄酒“品质”的标淮,对于特定群体的消费者,也会存在着一种“标准”的口味。“酒商”、“酿酒师”、“酒评家”应当具有一种“专业”的水准,在品评之时,除了获得一些个人的感受,应当能去除那种纯粹的个人喜好,而建立起一种“标准”的感觉,在选酒、酿酒之时,为更多的消费者服务。当你听到有人说“我喜欢这款酒”或者“我不喜欢那款酒”,你又何必在乎他的个人感受呢?这种表达与你自己的表述又有什么区分呢?除非在其他领城你是他的粉丝。
从以下几个角度品尝好坏:
1、看酒:从酒杯正上方看,酒水清澈的就是好酒,浑浊的就是劣质酒。摇动酒杯,看红酒的流动速度来判断,流动慢且粘稠的,列为好酒。
2、闻酒:将鼻子贴近酒杯口,闻到的酒香有果味的是嫩酒,有复合的香味的是藏酿。
3、品酒:抿一小口酒,在口中打转,如果酒中单宁含量高,就会有干涩的感觉。因为单宁有收敛作用,这说明葡萄酒还没有完全成熟。最好是口感酸-甜-苦-咸达到平衡。
扩展资料:
葡萄酒中的糖分大多是发酵时残留下来的。如果发酵还没进行完全就人为地终止发酵,就会有部分糖分没有被酵母转化而残留下来。有些酿酒师也会往葡萄酒中加入葡萄汁或者浓缩葡萄汁来提高葡萄酒的糖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红酒
你爱怎么来怎么来。。。
一、我国绿色食品发展现状: 1.管理机构及产品标准。 中国于1989年提出绿色食品的概念,1990年5月15日正式宣布开始发展绿色食品,设立了绿色食品管理机构——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逐步开展了绿色食品基地建设、标准的制定以及对外出口等工作。1993年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加入了有机农业运动国际联盟(IFOAM),开始与国际相关行业交流与接触。1996年在参照有机食品国际标准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制定与颁布了《绿色食品标志管理办法》,对绿色食品的生产和开发进行规范管理,逐步建立了涵盖产地环境、生产过程、产品质量、包装储运、专用生产资料等环节的质量标准体系框架,制定了49项绿色食品标准,注册了我国第一例证明商标——绿色食品标志商标,该标志在日本和我国香港地区也成功注册。 2.产品生产和开发现状。 经过10余年的发展,绿色食品产品数目从1990年底的127种发展到2000年底的1831种,占中国农产品分类标准中的7大类,29个分类,包括粮油、果品、蔬菜、畜禽蛋奶、水产品、酒类、饮料类等。共中初级产品占30%,加工产品占70%。绿色食品实物生产总量达1000多万t,使用的农田、草场和水面达到333万公顷,贸易额达到400亿元人民币。从全国来看,产品开发已经覆盖了绝大部分省区,东北几省区及江苏、山东等由于开发较早,产品数量也较多。 全国参与绿色食品生产和开发的省区和企业也越来越多,到2000年底参与绿色食品开始的企业共有964个,企业年生产总值达到402亿元人民币,年销售额为285亿元人民币,税后利润17亿元人民币。国内一些著名的大企业也开始积极申报绿色产品,从事绿色食品的开发和经营,如内蒙古伊利集团、中国蓝田集团、山东鲁花集团等。目前从事绿色食品开发和经营的国内上市公司达到20家,绿色食品产值达亿元的企业达到35家,在全国确定的151家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中有12家为绿色食品生产企业,绿色食品“生产基地——龙头企业——品牌——市场”的产业链条正在形成。 二、绿色食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绿色食品管理体系还不完善。 (1) 绿色食品的标准和规范未能与国际接轨。(2)组织管理体系未能协调统一。 2.绿色食品开发力度明显不足生产和加工还没有形成规模。 3.绿色食品市场体系还不健全。 4.宣传力度不足。 三、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优势: 1.自然资源优势。 中国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国土辽阔,各地气候条件、地理环境条件都不尽相同,生态类型多样,动植物种类繁多,为绿色食品的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 2.劳动力资源优势。 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成本较低,为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开发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3.良好的生态农业基础。 10多年以来,中国的生态农业已经成为发展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成功模式。截至1997年,全国已有51个县建立了2000多个生态农业基地,面积达万公顷,约占总耕地面积的7%,这些生态农业基地为安全、优质、无污染的绿色食品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四、我国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策略: 1.强化管理机制健全管理体系。 2.通过政策宏观调控加大绿色食品开发与发展。 3.尽快建立健全绿色食品市场流通体系。 4.加大宣传力度。 5.技术研究开发与培训。 绿色食品产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在生产中需要大量的技术投入,如优良品种的选育、专用农药和肥料研制开发、作物病虫害的生物防治、产品的贮藏与保鲜技术,以及符合环保和食品要求的包装材料的开发生产等,这些实际问题的解决需要国家加大技术研究与开发。同时由于我国农民普遍文化水平不高,要进行绿色农产品的生产也需要接受技术培训,才能掌握绿色食品生产的相关技术。绿 色 食 品 作者:吴荟敏 Return 在环保日益重要的今天,许多食品商家都说自己的产品是绿色环保食品,但是到底什么才是绿色食品?绿色食品与普通食品有什么不同之处?人们应该如何对待和鉴别绿色食品呢?在中国绿色食品的发展状况和前景又如何呢?这都需要我们调查研究和思考。 所谓绿色食品并非指"绿颜色"的食品,而是特指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是食品生产的基本条件, 由于与生命、资源、环境相关的事物通常冠之以 “绿色”, 为了突出这类食品出自良好的生态环境,并能给人们带来旺盛的生命活力,因此将其定名为 “绿色食品”。 国际上与绿色食品相类似的食品在英语国家多称有机食品,在芬兰、瑞典等非英语国家称生态食品,在日本称自然食品。虽然叫法不同,但基本上都是指,限制产品生产过程中化学肥料、农药和其它化学物质使用而生产的食品。 在中国,绿色食品必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产品或产品原料产地必须符合绿色食品生态环境质量标准。 2 、农作物种植、畜禽饲养、水产养殖及食品加工必须符合绿色食品的生产操作规程; 3、产品必须符合绿色食品质量和卫生标准; 4、产品外包装必须符合国家食品标签通用标准,符合绿色食品特定的包装、装潢和标签规定。 严格地讲,绿色食品是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商标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 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是绿色食品的特征。无污染是指在绿色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通过严密监测、控制,防范农药残留、放射性物质、重金属、有害细菌等对食品生产各个环节的污染,以确保绿色食品产品的洁净。绿色食品的优质特性不仅包括产品的外表包装水平高,而且还包括内在质量水准高;产品的内在质量又包括两方面:一是内在品质优良,二是营养价值和卫生安全指标高。为了一般的普通食品区别开,绿色食品由统一的标志来标识。绿色食品标志由特定的图形来表示。绿色食品标志图形由三部分构成:上方的太阳、下方的叶片和蓓蕾。标志图形为正圆形,意为保护、安全。整个图形描绘了一幅明媚阳光照耀下的和谐生机,告诉人们绿色食品是出自纯净、良好生态环境的安全、无污染食品,能给人们带来蓬勃的生命力。绿色食品标志还提醒人们要保护环境和防止污染,通过改善人与环境的关系,创造自然界新的和谐。 很显然的绿色食品与普通食品有着不小的差别,其中,绿色食品与普通食品 相比有三个显著特征: (一) 强调产品出自最佳生态环境。绿色食品生产从原料产地的生态环境入手,通过对原料产地及其周围的生态环境因子严格监测,判定其是否具备生产绿色食品的基础条件。 (二) 对产品实行全程质量控制 。绿色食品生产实施从土地到餐桌全程质量 控制。通过产前环节的环境监测和原料检测,产中环节具体生产、加工操作规程的落实, 以及产后环节产 品质量、卫生指标、包装、保鲜、运输、储藏、销售控制 ,确保绿色食品的整体产品质量,并提高整个生产过程的技术含量。 (三)对产品依法实行标志管理。绿色食品标志是一个质量证明商标属知识产权范畴,受《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保护。 知道了什么是绿色食品并不代表我们就能鉴别绿色食品,现在有些商贩把“绿色”当箩筐,什么食品都往里装,乱贴绿色商标,让消费者上当受骗。所以我们要了解绿色食品的特点,它的标志是一个很重要的鉴别点,另外它的编号也十分重要,是鉴别真假的又一重要标志,它一般都由12位数组成,最前面的“LB”为“绿色标志”的汉语拼音缩写,接下来的两位数字是按食品类别的分类编号,如粮油类为“18”,它后面的10位数字都代表不同含义。以LB—18—9901053711为例,“99”是该产品经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的年份,“01”代表中国,“05”代表内蒙古自治区,“371”是该产品被认定时的序号,最后一位“1”则指该绿色食品为“A”级,“AA”级国内很少,代表数字为“2”。 而且,凡绿色食品产品的包装上都同时印有绿色食品商标标志、文字和批准号,其中标志和绿色食品四个字为绿色衬托的白色图案。除包装标签上的印制内容外,尚贴有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的统一防伪标签,该标签上的编号应与产品包装标签上一致。 绿色食品的概念是1989年提出来的,而正式启动这项工作则是1990年。起初提出发展绿色食品的目的,简单地说有两个,一个是生产绿色食品,保护生态环境,一个是通过消费绿色食品,保障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中心就是 “以人为本”,落脚点就是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绿色食品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绿色食品的开发,其效果最终要通过市场来检验,其进一步发展也需要市场的力量来推动,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消费领域出现了两个积极变化,一是对生态环境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近几年来我国一些地区的城市市区陆续建立了生态农业区、绿色农庄、观光农场等类型的示范基地,这说明人们崇尚自然、追求健康的意识越来越强。二是对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性要求越来越高。近年来,在我国一些大中城市的超市、食品店,绿色食品产品以其过硬的质量、鲜明的特色深受广大市民的欢迎,部分绿色食品产品还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现象。 90年代初期,在绿色食品推出不久,我们就曾预言:21世纪的主导农业是生态农业,21世纪的主导食品是绿色食品。在世纪交替的时候看来,我们当初的判断是正确的,绿色食品事业10年发展取得的成效和产生的影响已印证了这一点,而且通过这10年的实践探索,我们不仅进一步认识到了发展绿色食品事业的重要意义和积极作用,而且看到了这项事业美好的发展前景。 2001年是“绿色消费”年,要大力提倡绿色食品。又有一些报道说,有机食品也是有益于人体健康的绿色食品,两者到底有什么关系呢?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追求安全、环保、健康的食品成了一种持续的需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就应运而生了。实际上,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都是以环保、安全、健康为目标的食品,代表着未来食品发展的方向。但是,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又有一定的区别。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区别就是有机食品的标准比绿色食品高,被人称为 “纯而又纯”的食品。它从基地到生产,从加工到上市都有着严格的要求。首先,有机食品在其生产和加工过程中绝对禁止使用农药、化肥、激素、转基因等人工合成物质,而绿色食品则允许有限制地使用这些物质。第二,有机食品的生产和加工要比绿色食品严格得多。第三,有机食品在整个生产加工和消费过程中更强调环境的安全性,突出人类、自然与社会的持续和协调发展。 绿色食品事业在国内外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其所倡导的生产和消费观念、食品安全意识、质量标准、商标品牌已被广大的农户,生产加工企业和消费者接受。在中国,绿色食品已成为优质安全食品的代名词,市场覆盖面日益扩大,市场占有率越来越高,中国绿色食品事业在国际社会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联合国粮农组织、联合国亚太经社会、有机农业运动国际联盟、世界持续农业协会等国际组织充分肯定了中国的绿色食品事业,”中国绿色食品工程”被誉为全球可持续农业发展20个最成功的模式之一。 当我们消除了污染因素,才能放心的食用绿色食品,保证我们的身体健康,保证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保证全人类的稳定与发展! 参考资料: ok!!!
发展绿色食品是发展绿色农业和实现农村经济发展战略的有效途径。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可以保护生态平衡,促进人类健康,推动绿色农业、农业标准化和社会向前发展。在绿色食品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问题,本文针对绿色食品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发展对策。 一、绿色食品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绿色食品产品成本和效益的矛盾 目前看,生产绿色食品的成本较普通食品高,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绿色食品的生产技术标准高,对土壤、温度、水、大气以及品种等的要求严格,产品要求一品一号、单独包装、统一配送,因此,要投入更多劳动时间和现代化技术;二是在生产过程中,要符合绿色食品生产技术要求而不用或少用化肥、农药,一定程度上影响产品产量;三是申报绿色食品必须由有资质的省级检测机构对产地的水、土、气以及产品的品质、加工工艺、包装、运输等过程进行全程质量检测,合格后才能获得认证,因此,一个绿色食品产品标志从申报到认证要花费一定的费用。以上因素决定了绿色食品的生产成本相对比普通产品要高。 在国外,有机食品或生态食品的价格一般比普通产品价格高50%~200%,生产者的利益能得到保证,因而具有极大的生产积极性。 在我省,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许多绿色食品不可能获得如此高的价格,致使绿色食品的经济效益与普通产品没有明显的差异。这样,绿色食品生产在收益上没有明显优势,成本却要远高于普通产品,从而没有提高绿色食品生产者和绿色食品生产企业的经济效益,必然影响到生产者的积极性,最终将影响绿色食品产业的健康发展。 2.高科技需求与低科技投入的矛盾 生产绿色食品要求禁用或限用农药和化肥等化学合成物质。因而要求有先进适用的技术,如土壤生态培肥与地力维持技术、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环境污染控制与综合治理技术、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技术以及绿色食品加工、包装、运输与贮藏保鲜技术等与之配套。同时还要有高效无毒副作用的生产资料,如化肥、农药、饲料添加剂等以及食品加工过程中的保鲜剂、人工色素等。然而,目前我国这方面的绿色技术还非常缺乏,绿色生产资料为数不多,且价格较高。 作为从事绿色技术和绿色生产资料研制和推广的科研部门,许多正在或已经进行体制改革,开始走向市场,因而出现了一些过于追求效益而急功近利的现象。个别不成熟的技术和产品也推向市场,农民用后没效果,只能退而使用传统技术以及高效但也高残留的生产资料,从而影响绿色食品品质和生产环境。 3.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意识的矛盾 (1)生产者方面由于化肥、农药等对农作物产量的提高有显著作用,在生产过程中,以产量目标为主的农业生产对其依赖程度越来越高。现阶段,虽然大家都充分意识到可持续发展和绿色生产的重要性,但作为生产主体的农民对发展绿色食品缺乏应有的认识,当发展绿色食品生产与施用化肥、农药发生冲突时,农民选择了提高产量而施用化肥、农药,却放弃绿色食品应遵循的生产技术规程。这种现象不仅在大田生产中表现相当突出,在一些大棚生产中,甚至在一些绿色食品挂牌生产基地也有不同程度的表现。近年来,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还出现了一些新的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如滥用生长调节剂和生长激素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已经成为影响食物安全的新隐患。 (2)消费者方面当前,不少消费者对绿色食品还不认识、不了解,认为地里生长的绿色庄稼和蔬菜都是绿色食品。还有的认为凡是天然或野生的就是绿色的,如野菜等。其实,绿色食品是指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的食品。无污染既指生产过程中的无污染,也包括产地环境的无污染,如果产地环境很恶劣,即便生长在野外,从不施用化肥和农药的野菜,也不是绿色食品,甚至还有可能因毒物聚集而无法食用。 4.创品牌与保品牌的矛盾“创业容易守业难”。在绿色食品发展过程中,同样也会遇到这样的问题。目前,由于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各地都在积极申报绿色食品标志,绿色食品管理部门也将主要集中精力用于前期的考察与标志审批,相对来说对后期的跟踪管理(特别是生产过程的有效管理)有所松懈,从而出现原料生产符合标准、加工过程出现污染,或加工产品符合标准、市场流通出现污染等现象,最后到消费者餐桌上的真正绿色食品却很少。对已经获得绿色食品标志的生产基地,没有及时进行跟踪监测、检查与后续管理;有少数绿色食品生产企业为获取眼前的利润而在绿色食品认证过期后(一般有效期3年),不重新申报认证却继续使用过期标志。因而造成了绿色产品市场的混乱局面,消费者真假难辨,进而损害了真正绿色食品生产者的利益,也将从根本上制约绿色食品的健康发展。 5.重目标和轻规划的矛盾目标的制定不难,说要建立多少个绿色食品生产基地或发展多少个绿色食品很简单,但要实现这些目标就需要科学规划。规划不等于计划,规划是一项系统工程,首先要考虑宏观的社会发展背景和项目区微观的社会经济条件;其次要分析预测产品的市场前景和当地的资源条件,不能盲目计划把什么都发展成绿色食品,也不能只发展单一产业而破坏生态平衡;在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才能提出发展绿色食品的目标和规划发展的内容,同时还要提出实现目标的配套措施和实施步骤等。 发展绿色食品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在良好资源的基础上,还需要许多行业和部门的密切配合和分工合作,因此需要有科学的规划。但目前许多地方在发展绿色食品时,不管当地是否有资源,不管产品是否有市场,也不管是否符合当地的产业发展政策,就大力发展绿色食品,盲目地多方筹集资金和劳力等投入建设和生产,却往往因缺乏科学的规划设计而不了了之。浪费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和人力,不但没有发挥绿色食品的产业带动作用,反而造成人们对发展绿色食品的偏见和误解。 另外,在绿色食品标志的管理与监督方面还存在不足:一是绿色食品标识缺乏应有宣传和推广,没能在市民心中留下深刻印象,许多市民对标识的真假难以判别,使不法商家有机可乘;二是市场监控力度远远不能适应发展需要,农产品质量监测体系还很不完善;三是绿色食品管理机制不健全,缺乏对绿色食品品牌的良好维护。 一个地方拥有良好的资源和生态环境后,只要严格按照绿色食品的生产技术规程进行生产、加工和运输,就可以申报并获得绿色食品标志认证。因此,创立一个绿色食品品牌并不是很难,但要长久的保持这个品牌并始终达到品牌要求的标准就很难。目前,在开创绿色食品产业的基础上,如何维护和保持绿色食品的声誉,规范绿色食品市场,杜绝假冒伪劣产品的出现,确保绿色食品在公众心目中的健康、营养形象,保持绿色食品产业的良性健康发展,是我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面临的最重要课题。 二、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对策 1.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 (1)指导思想以科技创新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保障消费安全为基本目标,以强化标志管理为突破口,全面推进农业标准化,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加快发展绿色食品,因地制宜发展有机农产品,进一步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确保安全优质农产品的供给,提升农业综合竞争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物质基础。 (2)发展方向坚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三位一体、整体推进”的发展思路,加快发展进程,树立品牌形象。无公害农产品作为市场准入的基本条件,应坚持政府推动为主导,在加快产地认定和强化产品认证的基础上,依法实施标志管理,逐步推进从阶段性认证向强制性认证转变,全面实现农产品的无公害生产和安全消费。绿色食品作为安全优质精品品牌,应坚持证明商标与质量认证管理并举、政府推动与市场引导并行,以满足高层次消费需求为目标,带动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全面提升。有机农产品是扩大农产品出口的有效手段,应坚持以国际市场需求为导向,按照国际通行做法,逐步实现从产品认证向基地认证为主体的全程管理转变,立足国情,发挥农业资源优势和特色,因地制宜地发展有机农产品。 (3)发展重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要迅速扩大总量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有机农产品要突出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提升质量和效益。无公害农产品发展重点是“菜篮子”和“米袋子”产品;绿色食品发展重点是优势农产品、加工农产品和出口农产品;有机农产品重点发展有国际市场需求的农产品。 2.政府推动是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根本保证开发和发展绿色食品是提升和确保产品质量安全的必然选择。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部门要高度重视绿色食品生产,并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从项目支持、资金倾斜、科技投入、价格保护等方面扶植绿色食品发展;应建立政策激励机制,对绿色食品生产企业给予政策倾斜,让绿色食品生产企业真正得到实惠,重点扶持有实力和科技含量高的生产企业,加快生产和开发高、精、尖的绿色食品,通过规模效应带动绿色食品发展,使绿色食品生产者的利益得到保障,从而解决绿色食品生产者的成本和收益不对等的矛盾,提高企业生产和发展绿色食品的积极性。具体则可以通过设立绿色食品申报成功奖,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示范项目奖等形式来促进绿色食品发展。如资阳市政府设立了“绿色食品申报成功奖(每个申报企业奖励3万元)”、“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奖(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10万亩以上的申报单位奖励5万元、省级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奖励3万元)”和“有机食品申报成功奖(每个申报企业奖励10万元)”。乐至县、安岳县、雁江区政府也出台了相关奖励政策,支持和发展绿色食品与有机食品。 通过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资阳市绿色食品产业经过6年的发展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全市已有15家企业51个产品获得绿色食品产品证书;其中:简阳市4家企业15个产品,雁江区4个企业16个产品,安岳县2个企业4个产品,乐至县5个企业16个产品。获准实物生产总量为89 ;1家企业(简阳正东公司)1个产品(5 000只山羊)获得有机食品产品证书,乐至县砚山公司已通过了有机食品生产基地环境检测;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简阳国光公司)1个产品。还有16家企业通过了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环境检测。 资阳市现有绿色食品生产基地面积为万亩,其中:安岳县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水稻万亩、柠檬15万亩,全市绿色食品生产基地面积仅占耕地面积的;另外,安岳县创建全国绿色食品红苕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万亩已通过环境监测,正处于创建期。 另外,国家应加大对科研部门的支持力度,在项目立项和资金支持上给予适当倾斜,鼓励科研部门加快研制出更多的绿色技术和生产资料,满足绿色食品生产需要。同时,应加大对发展绿色食品的科技投入力度,加强对管理者、科技人员及生产者的技术培训;可以将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作为发展绿色食品的技术依托单位,以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解决我省绿色食品发展中的高科技需求与低科技投入的矛盾。 3.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绿色食品品牌知名度广泛开展宣传活动,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形式如广播、电台、电视、报刊、互联网络等各种媒体舆论工具,向社会进行宣传,强化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认识,加深社会对绿色食品开发工作的关注,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1)加强对绿色食品的宣传要引导消费者充分认识、了解绿色食品及其对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体健康、提高农业和食品加工业经济效益等方面的作用和意义,突出绿色消费不等于“贵族消费”,提高全民族绿色意识,倡导绿色食品消费新观念,从而促使消费主体自觉购买、使用绿色产品,增强绿色消费能力和活力,形成现实意义上的有效绿色需求。以有效需求促进绿色食品的规模发展,而规模发展又可降低成本和销售价格,从而让更多的人能接受绿色食品,形成良性循环。 (2)加强对绿色食品标识的宣传力度加强对绿色食品标识的宣传,使公众多掌握有关绿色食品及其标识的常识,充分认识绿色食品,辨别绿色食品真假。在新闻媒介刊登关于绿色食品标识的介绍,对公众认识并了解绿色食品很有必要,从而让最广大人群了解并接受绿色食品;还可以采取编码的形式,一个绿色产品一个代码,市民可在报刊、网络等媒体上查询到每个代码代表产品的信息如产品名称、生产单位、通过绿色食品认证的时间、期限等,使投机者无机可乘;还可设投诉或举报电话等,使不法分子无可逃遁,让最广大的消费者成为规范绿色食品市场的监督者和行动者。 4.科学规划,促进绿色食品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发展绿色食品产业不能简单地靠生态和资源优势买卖天然产品,而是要依托这些得天独厚的条件,改善生态环境,延长绿色食品的产业链,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最大化。因此,一个地方发展绿色食品需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作出详细的发展规划,即要在国家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长远规划的方针、政策的指导下,考虑本地区以及与周边环境地区的资源条件和市场趋势,根据本地区的特点、资源优势和制约因素,确定发展绿色食品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产业政策、结构变化、布局规模等,制订实施总体方案和指标,使绿色食品在国民经济中更好地作出贡献。如资阳市绿色食品发展规划是: (1)绿色种植业从资阳市情况看,目前粮食作物中水稻、小麦、玉米、水果和红苕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蔬菜等主要经济作物的比较优势明显。从产品质量来看,主要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质量远不如国际上同类产品。资阳市绿色种植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品种少、总量不足、单产水平不高、生产成本较高等问题。 资阳市绿色种植业的发展方向是: 第一,在现有基础上,大幅度扩大绿色种植业的生产规模,形成规模发展优势;第二,以农业生态系统建设为基础,采用绿色生产技术,建立绿色种植业生产基地,实现从传统农业向现代绿色农业种植模式的转变;第三,适当调整绿色种植业的结构,突出发展绿色水稻、小麦、蔬菜、水果、红苕、双低油菜等种植业品种;第四,加强农业基础工程建设和农业生态环境污染治理,为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奠定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 (2)绿色畜牧业资阳市畜牧业产品的优势均比较明显,但主要畜产品的质量达不到发达国家的要求,是资阳市绿色畜牧业生产中一个薄弱环节。今后绿色畜牧业的发展方向是:第一,建立以生猪、家禽、禽蛋为主的畜产品生产结构体系,比如发展规模化养猪场和养猪家园;第二,建立以舍饲圈养统一管理饲料方式为主的大型禽产品生产基地;第三,建立绿色饲料生产和供应体系,保证畜产品的绿色质量;第四,建立完善的卫生检疫制度,推广使用绿色生产、加大技术和副产品综合加工利用技术。 (3)绿色养殖业资阳市养殖业发达,拥有一定的名贵水产品,但由于周围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污染物的大量排放,养殖水体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使养殖品的数量和质量均有所下降,绿色水产品还是空白。今后资阳市绿色养殖业的发展方向是:第一,绿色养殖业的发展重点是形成以名、优、特品种为主体的高档次水产品结构;第二,在合理利用水资源的同时,适度扩大养殖规模;第三,加强周围地区污染的治理,提高养殖水体的质量。 5.加强和完善绿色食品管理机制 我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历程来之不易,如果对绿色食品质量下滑或不达标以及假冒产品泛滥等现象听之任之,将会使辛辛苦苦搞起来的绿色食品产业毁于一旦。因此,各级政府、各相关部门应该加强联合,采取有效措施保证绿色食品的高品质,规范绿色食品市场,严厉打击假冒产品,维护绿色食品的声誉。一是省级绿色食品管理部门要加强绿色食品的认证和监督管理机制,不要让企业认为申报成功后就可以一劳永逸,可以采取定期或不定期抽检的形式检查市场上流通的绿色食品以及生产或经营绿色食品的企业等,对查到非法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或企业要给予严厉的经济和法律制裁,以形成规范化管理;二是市、县级绿色食品管理部门要抓好绿色食品生产过程中的标准化生产技术、规范生产行为,为企业服好务。组织绿色食品有关政策法规、生产规程等的技术培训,提高和保证绿色食品的品质;三是要抓好以质量检测为核心的市场准入制度建设,实行定点生产、定点配货,定点销售。加强市场监控力度,把绿色食品的市场规范工作纳入工商、技术监督等部门的工作职责中,依法保护绿色食品的知识产权,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防止不正当竞争行为对绿色食品的冲击。 (通联:①四川省资阳市农业局641300②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小院镇农业服务中心)
六年级作文绿色食品600字本文作者:廖嘉怡常言道:民以食为天。由此可见我们的生活与食品有着多么密切的联系啊!说到食品,我昨天去参观了东莞科学馆,去参观的主题是《食品添加剂知多少》。到了科学馆,我们经讲解员姐姐的仔细介绍,认识了许多食品添加剂和食用色素。这才了解:平时我们吃的果冻是由卡拉胶、黄原胶和乳酸合制而成;火腿肠里面有十多种食品添加剂;连我们最爱吃的方便面中竟含二十多种食品添加剂!真是“不去不知道,一去吓一跳!”在们日常生活中,然有这么多添加食品添加剂和食用色素的食物!接着,我们还亲眼见工作人员用食品添加剂用食品添加剂和食用色素做成我们平时最爱喝的奶茶、可乐和果汁,我们看了后个个目瞪口呆!回家后,我在电脑中看到有关食品安全的新闻:南京“冠生园”事件,让人们望月饼而生畏;三亚的“毒咸鱼”,使我们谈“咸鱼”而色变;广东的“瘦肉精”事件,令我们望肉而怯步;号称生命杀手的“苏丹红”竟出现在我们最喜欢吃的辣味食品里;今年8月8日北京地区的福寿螺事件,使131人发病。面对这一件件让人触目惊心,不寒而栗的事件,我们不禁要问:究竟,我们还能吃什么?我们吃的安全吗?这越来越成为大家关心的问题,越来越渴望绿色食品进入千家万户。曾经,我是街头烧烤店前的常客,每次路过总要吃上两串来解解馋。有一天,我又路过烧烤店,那一阵阵的香味又吸引了我,忍不住又走上前去要了两串,看着红红的火苗,青青的烟,听着烧烤发出的兹兹声,闻着烤焦的香味,口水都要流下来了,恨不得把它马上吃到嘴里。就在此时,我看到一个服务员捡起了地上被人们丢弃的竹签,拿到一个水桶里随便洗了洗,又重新串起菜来。看到这一幕,我惊呆了,一下没了食欲,掉头就走,从此,再也不敢光顾这样的小吃摊。我们都知道:燕子去了,还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还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还有再开的时候。可是,我们一旦失去了健康和宝贵的生命,还有再来的时候吗?我想向全世界的人们呼吁:少用食品添加剂,促进健康生活!
那你应该自己去看下(食品与营养科学),一般论文都是需要自己写的~~~
食品工程毕业论文题目
引导语:关于食品工程这一专业,有哪些论文题目可以选择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食品工程毕业论文题目,供各位阅读与借鉴。
一、《微生物学》研究小课题
1、灵芝的生产与加工技术的观察研究
2、天麻的生产与加工技术的观察研究
3、不同消毒剂的抑菌试验
4、苏云金杆菌的药效试验
5、紫外线杀菌试验
6、紫木耳的高产生产试验
7、平菇的高产生产试验
8、木本植物的扦插试验
9、无根豆芽菜的生产试验
10、食用菌病虫害防治试验
二、食品安全、食品营养方向
1、综述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2、保健品的发展前景
3、有关某一具体食品的营养素的分析和检测(比如,鱼,肉或红富士苹果等)
4、有关某一类人群的营养调查报告及营养监测
5、有关某一类食品的营养强化(比如,赖氨酸,锌等)
6、某一类人群的营养和健康现状及分析(比如,婴幼儿,女性,老年人,青少年等)
7、冠心病患者的饮食及防治
8、糖尿病患者的膳食原则及防治
9、如何科学饮食
10、如何正确的摄入某一类营养素(比如,钙,维生素A等)
11、改进生产某一食品的工艺流程(比如,浅谈改进啤酒泡沫质量的措施)
12、综述绿色食品
13、综述无公害食品
14、分析各国的膳食结构
15、综述膳食结构跟体质、性格等关系
三、分子生物学、现代生物技术方向
1、微生物制剂的.生产与应用
2、基因工程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3、生物菌肥对植物的影响与作用分析
4、质粒的构建和扩增
5、现代生物技术在作物品种改良上的应用
6、生物信息学的发展和应用
7、魔芋的生长特性及功用
8、植物DNA提取方法的探讨与改进
9、红曲霉的液体培养方法优化
10、大肠杆菌质粒DNA提取方法的优化
四、生物技术方向
1、生物技术经济学分析
2、生物技术在医药领域的应用
3、我国的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4、农业生物技术的发展与展望
5、基因重组技术研究现状
6、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价
7、如何免费利用网上资源--生物技术网络资源的利用
8、浅谈生物技术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
9、生物技术与环境治理
10、现代生物技术与食品工业
【食品与营养科学】说了这么一句话: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食品消费结构的变化,促进了我国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要求食品方便化,多样化,营养化,风味化和高级化,为了达到这些要求就离不开食品添加剂。论文这件事儿,是得你自己好好思考的~
食品营养与安全论文中国食品的强化与发展 我国为保证营养素的均衡、全面,提出了食品营养的强化的概念。食品营养的强化是在食品中添加营养素(这些营养素往往是在日常生活的食物食谱中缺少,或在某些人群食谱中搭配不合理),在食物中加以调整,以调整到合理营养的水平。加入到食品的营养物质。 一,钙的强化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和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人们更加注意饮食的健康和营养,因此更愿意选择富钙食物和强化钙质的食品,从而造就了一个广阔的钙强化食品市场。目前强化钙的食品种类繁多,已经设计我们日常饮食的大部分食品。 1 乳制品 牛奶、酸奶、冰激凌、奶酪、白软干酪和酸奶油等乳制品是理想的钙源食品,但是乳糖不适症及高脂制品使很多人不能通过饮用牛奶;来获得足够的钙质。在亚洲,由于牛奶消费量较少,在牛奶中加入矿质盐制成高钙牛奶,以便消费者能够饮用较少量的牛奶既能达到其摄取足量的钙质的要求,但是在美国是严禁在牛奶中添加牛奶矿质盐的。另外,在低脂乳制品中强化钙制的产品越来越多。如低脂酸奶、冰激凌、白软干酪、酸奶油等。对于要求无乳糖的产品,如用大豆、米等作为牛奶替代品的产品中,可使用只含有24%乳糖的牛奶矿物强化钙质,在终端产品中可以将其看作无乳糖产品。 2 果汁 在果汁中强化钙是另一种比较常见的做法。在选择钙源时要特别注意钙盐的溶解性、果汁中组分以及其对产品的风味和口感的影响问题。 澄汁因为是一种混浊的产品,通常会将可溶和不可溶的钙源一起使用,那些不可溶的钙能一微粒形式悬浮与果汁中,不会出现不可溶的钙带给人的一种砂的口感,而且成本较低,钙含量高。对于澄清的果汁里,则需要选择可溶的,并达到高钙含量的钙源。这种钙源又不影响果汁的风味、质感和外观等。乳酸钙就是一种非常稳定的可溶性钙源。它能提供与牛奶同样含量的钙质,可单独或与其他的钙源复合用与浓缩果汁中。 澄清果汁的钙强化所面临的困难比其他产品大的多。大多数果汁都呈酸性,这有利与钙的溶解。但是游离的钙离子会与果汁中的一些成分发生反应。例如,酸果蔓果汁是一种澄清的产品,它很容易与钙离子发生反应变色和变浊。使用一种经特别工艺处理的、由乳酸钙和葡萄糖酸钙复合的钙源,能使果汁的钙含量达到RDA的10%而不出现上述问题。这种复合钙源能在标准的状态下提供高达56g/L的可溶性钙质,而且这种果汁中含丰富的维生素A、维生素C和维生素E。 高溶解性钙盐有其自身的问题。在葡萄汁饮料中,天然色素如花青素会由于多价金属离子而变色,如钙离子;另外,葡萄糖酸钙浓度过高也会出现异味;钙离子能于饮料中的其他成分发生反应而产生沉淀;在果胶浓度较高时钙也是一种凝胶化的催化剂。大多数果汁饮料中蛋白质含量都不是很高的,但是也要考虑蛋白质与钙发生反映会产生沉淀或产生小微质感问题。 相对于果汁而言就容易得多,因为是固体产品。钙源的选择主要考虑消费者的喜好和成本问题,目前比较多的采用无机钙盐。在早餐类谷类食品中强化钙质是很普遍的而对其他一些淀粉类食品如面包、饼干、面条、大米等进行钙质强化也已经出现。 3 其他食品 可以进行强化钙质的食品还有很多,现在已经有强化了钙质的咖啡、咖啡伴侣、蜜饯、糖果,餐后甜品和饮料等。这些产品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摄取钙质的途径和选择。 4标签标示 美国对钙强化食品的标签有明确的规定,美国营养专家小组将钙列入营养目标,不过在含量少于RDA的2%时则不能标明,同在营养值标示中可以加上“没有有效的钙源”。FDA对三种钙含量水平食品在销售时的标签标示都做了规定。钙含量达到RDA的10%则可以在标签上标明“富含钙质”、“强化钙”、“更多的钙质”。对于钙质含量在RDA的10%知至19%之间的谷类食品,通常用“良好的钙质”。FDA对于钙含量达到20%以上的食品,建议用“高钙”。而美国各州对此标示各有不同,如“富钙”、“极好的钙源”和“如牛奶同样的钙”等各种称法。
以下是几个新型食品的论文题目建议:1. 基于植物蛋白的仿真肉研究:配料、制备、质量评价;2. 膳食纤维及其衍生物在功能性食品中的应用研究;3. 核酸营养素在婴幼儿辅食中的应用及其与生长发育的关系;4. 富含多酚的植物膳食对肥胖症的预防和治疗作用研究;5. 人工合成肉类的制备过程中环境污染问题探讨;6. 非乳制品替代品对不耐受性人群的适应性研究;7. 龙虾壳素的营养价值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8. 食用菌中β-葡聚糖的提取与应用研究;9. 绿色海藻类食品中的多糖营养价值及其开发利用;10. 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生产富含B族维生素食品的研究。
毕业论文的题目主要涉及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检验。保证市流通消费领域食品安全现状及对策的研究,第三消费者,食品安心安全指数的编制,第四呢,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原因及对策的分析,第5个是论警察全在食品安全管理中的运用,还可以写网络食品销售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和及时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