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写机械专业论文时,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题目如何拟定?题目的选择,关系着论文的成败,因此决定论文题目时,必须经过审慎的考虑。下面我给大家带来2021机械专业论文题目_机械论文题目选题,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机械论文题目
1、自主导航农业机械避障路径规划
2、煤矿机械电气设备自动化调试技术研究
3、机械加工中加工精度的影响因素与控制
4、三自由度机械臂式升降平台运动学建模及仿真
5、基于并联交错的起重机械节能装置设计研究
6、CNN和RNN融合法在旋转机械故障诊断中的应用
7、机械剪切剥离法制备石墨烯研究进展
8、机械压力机滚滑复合导轨结构设计研究
9、机械压力机曲轴、轴瓦温升自动控制设计技术
10、基于无线传感的机械冲压机振动监测分析
11、基于GNSS的农业机械定位与姿态获取系统
12、一种冗余机械臂多目标轨迹优化 方法
13、基于湍流模型的高速螺旋槽机械密封稳态性能研究
14、基于多楔现象的微孔端面机械密封泄漏率分析及孔形设计
15、牵引变电站直流断路器机械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研究
16、方钢管混凝土柱卡扣机械连接试验及有限元分析
17、机械电子工程与人工智能的关系
18、机械法与机械-酶消化法制备大鼠膈肌组织单细胞悬液的比较
19、机械制造工艺及精密加工技术研究
20、腐蚀减薄对X80钢管机械损伤凹陷过程中应力应变的影响
21、基于驻极体材料的机械天线式低频通信系统仿真研究
22、基于"J型锁芯"的机械锁芯结构创新分析
23、浅析我国烟草机械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24、液滴分析仪的机械结构设计
25、化工机械密封件损伤数值模拟及维修对策探讨
26、一种镍基单晶高温合金的反相热机械疲劳行为
27、浅谈机械数控技术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
28、数控机械加工进刀工艺优化 措施 分析
29、基于STM32六自由度机械臂发展前景
30、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31、机械设计制造的智能化发展趋势综述
32、RFID在机械加工中的应用探究
33、试论船舶机械设备维修保养中的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
34、探讨港口流动机械预防性维护保养
35、关于端盖零件机械加工工艺的设计要点分析
36、关于机械加工工艺对零件加工精度的影响研究
37、现代机械制造及加工技术分析
38、论机械设计加工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39、基于机械设计制造中零件毛坯选择的研究与应用
40、机械零件加工精度影响因素探析
41、机械制造加工设备的安全管理与维修探讨
42、机械设备的环保性能分析
43、探究机电一体化系统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
44、机械制造过程的绿色制造技术应用研究
45、浅析机械设计制造中机电一体化的应用
46、机械工程的可靠性优化设计分析
47、浅析机械设备焊接制作中注意事项与探讨
48、浅谈山西省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发展现状
49、浅谈信息化教学在机械制图课程中的应用策略
50、基于OBE的机械原理课程设计项目式教学改革研究
机械专业 毕业 论文题目
1、新型机械设计方法研究
2、钢铁冶炼机械设备的故障诊断及处理措施研究
3、机械制造工艺的可靠性分析
4、浅谈影响机械加工表面质量的因素与应对措施
5、抛光介质对镁合金化学机械抛光的影响
6、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发展方向的研究
7、试论物流机械设备使用管理
8、起重机械节能技术的应用研究
9、机械传动系统扭转振动模式的有限元分析
10、齿轮加工技术发展动态
11、机电产品设计与腐蚀防护设计的关系
12、机械制造中数控技术应用分析
13、铜冶炼设备机械液压系统的污染与控制
14、柴油机齿轮室总成异响分析与改进
15、一种用于图书自动存取装置的设计
16、机械加工零件表面纹理缺陷检测技术与实践
17、圆柱齿轮的加工原理及误差分析
18、机械设计基础课程 教学方法 与手段的探讨
19、基于OBE工程 教育 理念的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改革
20、基于复杂工程问题的机械产品设计制造综合实践研究
21、现代机械制造工艺的特点及发展趋势分析
22、浅谈大直径渐开线斜齿轮的修整加工
23、机械加工工艺对加工精度的影响分析
24、机械构建的自动控制阀门探究
25、浅谈绿色制造技术在机械制造领域的应用
26、试析高职“机械制图与CAD”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27、某减速机齿轮崩齿失效分析
28、往复式压缩机能效优化分析
29、大型薄壁件多点定位的初始布局优化算法研究
30、轴向拉紧的圆弧端齿轴段扭转特性研究
31、平行轴渐开线变厚齿轮传动的几何设计与啮合特性分析
32、化工生产用减速机的常见问题与处理
33、强化工程能力培养的地方高校机械设计系列课程改革
34、机械优化设计理论方法研究综述
35、我国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发展方向研究
36、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发展方向
37、基于小波包和样本熵的齿轮故障特征提取
38、LDP型电动单梁起重机双向防坠落安全钩设计
39、自平衡自定位节能型多段水泵的研究
40、往复运动机构的能耗特点及加入空气弹簧后的节能控制方法
41、考虑粗糙度和固体颗粒效应的直齿轮跑合瞬态热弹流润滑分析
42、超大型起重机桥架整体加工工艺及装备
43、数控车间供电质量缺陷及对策
44、浅谈机械加工工艺对零件加工精度的影响
45、基于弹流理论的深槽密封机制分析
46、管线球阀产品及监造质量控制概述
47、往复式压缩机组管线振动分析及改造
48、精制柴油泵机封泄漏原因浅析和改进措施
49、基于漂流提升区输送带优化改进
50、离心泵径向力预测方法研究
机械工程硕士论文题目
1、车载液压机械臂动态设计与研究
2、基于网络模型的复杂机电系统可靠性评估
3、螺纹联接自动装配系统的研究
4、轴承压装仿真与试验以及液力变矩器导轮的热装配变形分析研究
5、硫系自润滑钢中原位自生金属硫化物自润滑相的形成机制与控制方法
6、基于电动气旋流的吸附器的开发和特性研究
7、动圈式比例电磁铁关键技术研究
8、箱式风机管道法兰的柔性制造系统
9、六自由度运动平台优化设计及动态仿真研究
10、面向恶劣服役环境的工件抗缺陷结构优化设计方法及其应用
11、基于数字液压缸组的多浮力摆波能装置压力平衡研究
12、具有运动控制功能的电液比例阀控制器研究
13、微型轴承内圆磨削加工的质量监控系统研究
14、抗负载波动回转控制阀优化设计研究
15、气浮式无摩擦气缸静动态特性研究
16、模拟风力机载荷的电液加载装置的设计研究
17、用于扩散吸收式热变换器的气泡泵性能实验研究
18、脂肪醇聚氧乙烯醚与三乙醇胺硼酸酯水溶液的摩擦学性能研究
19、表面织构化固体润滑膜设计与制备技术研究
20、双压力角非对称齿轮承载能力的影响因素研究及参数优化
21、全电液式多路阀自动测试系统设计与实现
22、开关液压源系统研究分析及其试验系统的设计与搭建
23、飞轮储能系统电机与轴系设计
24、面向不完全数据的疲劳可靠性分析方法研究
25、树木移植机液压系统的设计研究
26、新型双输出摆线减速器的设计与分析
27、基于ARM9架构的工业喷码机研究与实现
28、超高压水射流破拆机器人液压系统设计与研究
29、考虑轴承影响的摆线针轮传动动力学研究
30、车辆传动装置供油系统设计方法研究
31、润滑油复合纳米粒子添加剂摩擦学性能的研究
32、高速气缸的缓冲结构研究
33、大长径比柔性对象自动送料关键技术研究
34、空间索杆铰接式伸展臂根部锁紧机构运动功能可靠性研究
35、基于能量梯度理论的离心压缩机固定元件性能改进研究
36、并联RCM机构构型综合及典型机构运动学分析
37、多自由度气动人工肌肉机械手指结构设计及控制
38、闸板位置对闸阀内部气固两相流及磨损的影响
39、电液伺服阀试验台测控系统的设计
40、多盘制动器加压装置典型结构设计及试验研究
41、重型多级离心泵穿杠螺母拧紧装置的设计
42、气动增压阀动态特性的仿真研究
43、小间隙下狭缝节流止推轴承特性研究
44、离心通风机的性能预测与叶片设计研究
45、基于有限元法的齿面修形设计
46、离心泵输送大颗粒时固液两相流场的数值计算
47、小流量工况下离心泵内部流动特性分析
48、双粗糙齿面接触时的弹流润滑数值分析
49、工程专用自卸车车架疲劳寿命分析
50、倾斜式带式输送机断带抓捕装置的研究
2021机械专业论文题目相关 文章 :
★ 优秀论文题目大全2021
★ 2021毕业论文题目怎么定
★ 机械制造毕业论文范文参考
★ 机械类学术论文题目
★ 大学生论文题目大全2021
★ 优秀论文题目2021
★ 大学生论文题目参考2021
★ 2021机械毕业实习报告例文5篇
★ 机械类科技论文范文(2)
★ 2021建筑类专业论文题目
控制工程论文选题参考
控制工程是处理自动控制系统各种工程实现问题的综合性工程技术。下面,我为大家分享控制工程论文选题,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DC-DC开关变换器建模、仿真与补偿网络设计研究
2、Delta并联机器人的运动规划研究
3、GIS环境下的动态交通最优路径算法研究
4、GPS/SINS组合导航系统应用研究
5、GPS/SINS组合导航系统中误差及精度研究
6、3×20KW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设计
7、3G移动通信系统的无线网络优化
8、Android系统数据 护关键技术研究
9、LED车灯功能控制研究
10、LNG接收站安全系统的设计
11、PLC工控系统设计及其在自来水控制中的应用
12、PLC及变频器控制的多电机驱动带式输送机的研究
13、RS232/PROFIBUS-DP从站接口设计与实现
14、ZigBee技术在智能家居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15、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定位解算算法的研究
16、变电站巡检机器人磁导航系统设计与实现
17、变频器用高性能开关电源的设计
18、便携式心电监护仪的采集电路和底层驱动程序开发
19、并联型混合动力汽车再生制动控制策略研究
20、布袋式脉冲除尘器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21、步进电机快速定位方法研究
22、超临界600MW机组协调控制系统的研究
23、超长航时无人机持久组合导航系统设计
24、城市自来水厂自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25、程序化交易算法模型的研究
26、船用起重机和波浪补偿控制系统设计研究
27、纯电动汽车锂电池组充电均衡技术的研究
28、大型飞机项目风险管理研究
29、单相光伏并网逆变器的研究
30、单相光伏离网逆变器研究
31、倒立摆系统的稳定控制研究
32、低功耗嵌入式实时人脸识别系统
33、地面移动机器人安全路径规划研究
34、地源热泵空调自动控制系统设计
35、电厂烟气脱硫脱硝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36、电除尘电气控制设计与实施
37、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管理系统的开发
38、电梯制造企业中供应链合理库存问题研究
39、电子鼻/舌系统设计及气-味信息融合技术应用
40、电子鼻与电子舌融合技术及其应用
41、动力电池主动均衡策略和SOC估计方法研究
42、动力锂电池组管理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43、对舰船设备冲击振动试验的分析
44、多功能智能家居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45、多媒体教学设备管理系统设计
46、多通道脑电信号采集系统设计及开发
47、房地产市场的多方博弈分析
48、分布式光纤温度传感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49、粉尘浓度测量技术研究
50、风电机组状态监测与故障智能诊断系统研究
51、风力发电机整机性能评估与载荷计算的研究
52、风力发电机组模拟实验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53、改进遗传算法和蚁群算法在电力系统问题中的应用研究
54、高动态下GPS矢量接收机跟踪算法与实现研究
55、高精度温箱温度控制系统设计
56、高速PCB电源完整性设计与分析
57、高校贫困生认定方法与资助体系的研究
58、高校实验室综合管理系统研究与设计
59、高校图书馆火灾自动报警与消防联动系统的设计
60、高校远程教育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实现研究
61、高压高频变压器的研究与设计
62、工业控制系统脆弱性分析与建模研究
63、工业用六轴机械臂的建模与仿真
64、故障电弧的识别及防护方法的研究
65、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MATLAB仿真研究
66、光伏并网逆变器的滤波与控制技术研究
67、光伏发电系统建模及功率控制方法研究
68、光伏发电系统效率提升的研究
69、光纤光栅温度传感器信号解调及其自动标定系统设计
70、锅炉控制及PLC应用
71、海外投资项目的风险评价及控制研究
72、焊接机器人伺服控制系统设计
73、换流变压器阀侧套管的电场分布及绝缘特性研究
74、换热器性能测试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75、火电厂输煤电气控制系统研究与设计
76、火灾报警系统的应用与集成
77、基于51单片机的电子汽车衡设计
78、基于AIS的船舶实时监控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79、基于Android的移动VoIP高清视频通话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80、基于Android的智能家居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81、基于ARM的物流包裹分拣机控制系统的设计
82、基于ARM和ZigBee的智能家居无线终端控制系统的设计
83、基于ARM与Zigbee技术的嵌入式智能家居系统设计
84、基于BP神经网络的销售预测研究
85、基于C8051F单片机的'USB数据采集卡设计
86、基于CAN总线的汽车仪表研究
87、基于CCD摄像头的智能小车系统研制
88、基于DCS的造纸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89、基于DM365的智能视频监控系统研究
90、基于DSP+FPGA的视频图像处理
91、基于DSP大功率全数字开关电源系统研究
92、基于DSP的SVPWM逆变器的研究与实现
93、基于DSP的高频开关电源设计与实现
94、基于DSP的数字化舵机系统设计与实现
95、基于DSP的太阳跟踪控制系统研究
96、基于DSP的无人机飞控系统的设计
97、基于DSP和CPLD的伺服控制器设计
98、基于EtherCAT总线的焊接机器人控制系统研究
99、基于GPRS的电梯远程监控系统的设计
100、基于GPRS的智能充电桩数据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论文选题有意义,写出来的 文章 才有学术价值,如果选定的题目毫无意义或过于偏狭,也毫无价值可言。关于工科方面的论文题目有哪些?下面我给大家带来工科方面的 毕业 论文题目选题方向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电气自动化专业论文题目参考
1、130吨小型冷库设计与控制
2、专用可编程控制器的研制
3、基于VPVT控制算法的变风量空调系统的研究
4、基于四卷筒电气差动的抓斗卸船机控制系统研究
5、高速全伺服热收缩膜包装机的电气自动化设计
6、发电厂电气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研究
7、成套电气控制柜总装课程实训课题设计研究
8、醋酸乙烯项目供配电系统继电保护的设计与实现
9、发电厂电气综合自动化管理系统的研究
10、火电厂厂用电监控系统及纳入DCS应用的研究
11、火电厂电气监控中主控单元的研究
12、现场总线应用于发电厂电气控制系统的研究
13、110kV变电所继电保护自动化设计分析
14、综合机械化在煤矿开采中的应用探讨
15、电控及自动化设备可靠性试验 方法 研究
16、发电厂电气监控系统发展的探讨
17、建筑电气工程自动化设计及实现分析
18、巷道堆垛机控制系统的设计
19、分析电气的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融合运用
20、厚板厂冷矫直机区域全自动控制功能失效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21、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存在的问题及解决 措施
22、酰氯尾气吸收项目的仪电自动化设计
23、浅谈综合机械化在煤矿开采上的应用
24、电厂电气监控系统发展问题探讨
25、基于课程群及项目驱动的教学新模式探索
26、浅谈综合机械化在煤矿开采上的应用
27、电气工程自动化的智能化技术应用分析
28、火电厂厂用电监控系统的应用
29、发电厂电气监控管理系统应用方式研究
30、探析电气设备自动化控制中PLC技术的应用
31、基于低压电器的电气工程继电器自动化应用研究
32、电气工程自动化专业特点及其发展前景
33、浅谈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34、水电站自动化控制与应用
35、发电厂电气综合自动化应用分析
36、沈海电厂200MW机组励磁系统及自动化装置改造分析
37、电厂电气监控系统初探
38、楼宇自动化在生活中的应用分析
39、高职自动化类专业的PLC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40、电器自动化调试系统探究
41、应用型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讨
42、浅谈电力自动化节能设计技术
43、大型设备或构件高空从室外向室内吊装工艺
44、高职电气专业岗位化课程体系改革实践
45、提高自动化设备可靠性的智能控制系统的研究
46、探讨电气的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融合运用
47、发电厂电气综合自动化系统浅析
48、水电厂电气工程自动化监控 系统安全 防护探讨
49、提高中职PLC课程教学效果的策略
50、火车站警戒线监控系统设计
焊接技术及自动化论文题目
1、基于振镜扫描的激光微焊接技术研究
2、摩擦叠焊试验装置及焊接工艺研究
3、核电厂检修局部干法自动水下焊接技术研究
4、汽车白车身零部件激光三维切割与搭接焊研究
5、基于Agent及FEA的焊接加工过程协同设计系统研究
6、大厚板高强钢双面双弧焊新工艺及机器人自动化焊接技术
7、海底管道铺设焊接机器人系统研究
8、轨道客车用SUS301L奥氏体不锈钢激光叠焊技术研究
9、机器人双丝共熔池脉冲MAG高速焊及协同控制模式熔滴过渡行为研究
10、基于视觉及电弧传感技术的机器人GTAW三维焊缝实时跟踪控制技术研究
11、中厚板复杂轨迹焊缝跟踪的关键技术研究
12、送置焊剂片链超窄间隙电弧焊接方法研究
13、镍直缝管焊接成型设备与工艺
14、飞机油箱搅拌摩擦焊缝超声特征成像方法研究
15、基于激光加工技术的激光熔锡焊机理分析及实验研究
16、管道窄焊缝摆动电弧跟踪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17、基于磁控传感器的窄间隙CO_2气体保护焊跟踪方法的研究
18、铝合金中厚板窄间隙激光焊接技术研究
19、管道闪光对焊在线监测系统及焊接工艺研究
20、机器人管板自动焊接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21、重大装备结构模块螺柱焊焊接工艺的优化
22、专业集群视角下的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研究
23、机器人焊接自动跟踪及FPGA控制器的研究
24、钢/铝异种金属激光深熔焊接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
25、激光焊缝视觉测量系统研究
26、船舶船体建造中焊接质量控制的研究
27、管桩端板多工位机器人自动化焊接系统设计
28、环盘类零件机器人自动化焊接系统设计与仿真
29、马鞍型焊缝焊接机器人机构设计与仿真
30、工艺管道自动焊工作站研发及工艺推广应用
31、45钢-40Cr钢传动轴激光焊接工艺研究
32、基于移动及Windows平台的焊接技术研究所OA系统研发
33、金属网带机器人等离子弧焊自动化生产线及工艺参数研究
34、膜式壁焊机的设计与相关技术研究
35、四轴激光焊接控制的关键技术研究
36、汽车减震器活塞杆激光焊接专用设备的设计与研制
37、小型压力容器MAG单面焊双面成形技术研究
38、基于线结构光的管体直焊缝焊接质量控制算法研究
39、基于汽车座椅调角器激光远程焊接系统设计及工艺研究
40、光纤激光柔性焊接装备研发及TA15钛合金焊接工艺研究
机械论文题目
1、自主导航农业机械避障路径规划
2、煤矿机械电气设备自动化调试技术研究
3、机械加工中加工精度的影响因素与控制
4、三自由度机械臂式升降平台运动学建模及仿真
5、基于并联交错的起重机械节能装置设计研究
6、CNN和RNN融合法在旋转机械故障诊断中的应用
7、机械剪切剥离法制备石墨烯研究进展
8、机械压力机滚滑复合导轨结构设计研究
9、机械压力机曲轴、轴瓦温升自动控制设计技术
10、基于无线传感的机械冲压机振动监测分析
11、基于GNSS的农业机械定位与姿态获取系统
12、一种冗余机械臂多目标轨迹优化方法
13、基于湍流模型的高速螺旋槽机械密封稳态性能研究
14、基于多楔现象的微孔端面机械密封泄漏率分析及孔形设计
15、牵引变电站直流断路器机械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研究
16、方钢管混凝土柱卡扣机械连接试验及有限元分析
17、机械电子工程与人工智能的关系
18、机械法与机械-酶消化法制备大鼠膈肌组织单细胞悬液的比较
19、机械制造工艺及精密加工技术研究
20、腐蚀减薄对X80钢管机械损伤凹陷过程中应力应变的影响
21、基于驻极体材料的机械天线式低频通信系统仿真研究
22、基于"J型锁芯"的机械锁芯结构创新分析
23、浅析我国烟草机械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24、液滴分析仪的机械结构设计
25、化工机械密封件损伤数值模拟及维修对策探讨
26、一种镍基单晶高温合金的反相热机械疲劳行为
27、浅谈机械数控技术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
28、数控机械加工进刀工艺优化措施分析
29、基于STM32六自由度机械臂发展前景
30、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31、机械设计制造的智能化发展趋势综述
32、RFID在机械加工中的应用探究
33、试论船舶机械设备维修保养中的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
34、探讨港口流动机械预防性维护保养
35、关于端盖零件机械加工工艺的设计要点分析
36、关于机械加工工艺对零件加工精度的影响研究
37、现代机械制造及加工技术分析
38、论机械设计加工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39、基于机械设计制造中零件毛坯选择的研究与应用
40、机械零件加工精度影响因素探析
工科方面的毕业论文题目选题方向相关文章:
★ 工科开题报告范文(2)
★ 工科毕业论文范文
★ 工科开题报告范文
★ 大学生论文题目大全2021
★ 毕业设计论文怎么写(2)
★ 工科硕士开题报告范文
★ 大学毕业论文格式及字体
★ 本科毕业论文格式规范
★ 对论文的总结和展望
题目:基于压电陶瓷的机器人抑振系统设计 一、本课题的研究意义、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课题的来源和意义 机器人抑震系统的产生是为了解决因机器人在运动时产生有害震动的问题,为了满足设计师把机械臂设计得更加灵巧,减小机械臂的重量的要求,导致机械臂的刚度减小,挠性增大,机械臂在高速运动时候产生有害而强烈的震动。压电分流阻尼技术可以很好解决这个问题。 基于压电陶瓷的机器人抑震系统设计的核心部分就是压电分流阻尼技术,这个技术的主要元器件包括压电陶瓷、电阻、电感,电阻和电感我们都很熟悉,这里我们着重了解一下压电陶瓷这一电子元器件。 1880年皮埃尔•居里和雅克•居里兄弟发现电气石具有压电效应。1946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绝缘研究室发现,某些材料在机械应力作用下,引起内部正负电荷中心相对位移而发生极化,导致材料两端表面出现符号相反的束缚电荷的现象,称为压电效应。具有这种性能的陶瓷称为压电陶瓷。 设计一种成熟的机器人抑震系统对机器人高效、准确的实现功能具有很大帮助。不能很好地控制机器人的震动,将会给机器人带来很多危害,甚至无法实现功能。比如,空间站第一阶段的装配约需遥控机器人工作 47 小时,其中等待消除残余振动的时间约占总时间的 20%-30%,高速激光切割机器人在运行过程中末段操作器加速度可达 3-5g,而轨迹精度却要求在±范围内,航天器的柔性附件在展开过程中诱发的振动可使航天器的姿态失稳,一些系统的展开过程竟达 6-8 小时,需要如此长时间的原因是避免造成大的振动,因此,机器人抑震系统的研究对如何在提高速度,减小机械臂重量的同时保证精度、效率和可靠性十分必要。 2、 课题的研究现状 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机器人在生活、生产以及航空航天领域的广泛使用,使得对机器人抑震系统的研究显得十分必要和有意义,机器人抑震系统的核心技术就是压电分流阻尼技术20世纪90年代以来,压电分流阻尼(shuntpiezoelectricdamping)技术在结构振动与噪声控制中的应用越来越引起专业研究者们关注。Hagood等首先提出了压电分流阻尼的概念。该方法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压电式作动器把振动结构的机械能转换为电能,然后通过分流电路中的电阻把电能消耗掉。 基于压电陶瓷的机器人抑震系统设计之所以被广泛应用于机器人抑震系统中,是因为它有众多其它机器人抑震系统无法比拟的优势,其优点主要集中于以下几点: 1、原理简单明了,易于理解 基于压电陶瓷的机器人抑震系统的核心技术是压电分流阻尼原理,就是利用震动引起压电陶瓷的变形,从而产生电动势,在分流阻尼电路中形成电流而发热,实现了将机械能以热能的形式消耗掉,达到抑震的作用。 2、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无复杂电路 基于压电陶瓷的机器人抑震系统有压电陶瓷和分流阻尼电路两部分组成,压电陶瓷体积非常小,分流阻尼回路主要由导线、电阻和电感三部分组成,电感和电阻主要有串联和并联两种,所以说,整个压电陶瓷分流阻尼系统结构非常紧凑,占用空间也十分小,电路也很简单。 3、自动化程度高 基于压电陶瓷的机器人抑震系统只要设计无误,正确安装在需要抑震的机器上,即可实现抑制震动的功能,在实现抑震的过程中无需人工操作。 4、节能,不需要外接电源 基于压电陶瓷的机器人抑震系统不需要外接电路驱动整个系统,十分节能,其只是将机器震动的机械能转化成热能,以达到抑制震动的目的。 5、工作稳定,反应快 基于压电陶瓷的机器人抑震系统无复杂的电路,而且不需要复杂的软件处理传感器采集的信号,抑制震动是将机械能通过电能转化成热能从而达到抑制震动的目的,这个速度十分迅速。 3、发展趋势 柔性机械臂在震动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产生弹性震动,对机器人柔性臂的振动抑制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基于压电陶瓷的机器人抑震的方法也在不断地发展和优化,有关发展趋势主要有以下几种: 1、对压电陶瓷布置位置进行优化设计,让压电陶瓷位于柔性臂的不同位置,进行抑制震动实验,分析压电陶瓷在不同位置时候的抑震时间和效果,选取最合理的位置。 2、采用先进的控制器,工程领域广泛使用的PID控制器就是对误差信号进行比例、积分、微分等运算,并将其运算结果作用于受控对象,将压电分流回路与PID控制器相结合,组成抑震效果更好的抑震系统。 3、为了更好地抑制低频震动,采用主动控制方法,主动控制是将作动器和传感器黏结或嵌入柔性机械臂中,并与控制器相连组成智能结构机械臂,在一定的控制规律下,有作动器产生的作用力来抵消机械臂的震动能量。 4、震动控制更加智能,随着科学技术,一种所谓的智能梁被提出,它指内嵌或外贴有分布传感器和分布作动器的柔性机械臂,通过这些材料产生的做动应变来实施震动控制。 二、研究方案及工作计划 在机器人逐渐普及的今天,国内外对机器人的研究投入也在迅速增加,对机器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新一代机器人具有高速、重载、高精度、高的灵活性以及结构简单轻便的特点,尤其在机械臂重量方面,为了减轻机械臂的质量和体积,如今在很多场合的机械臂都使用柔性机械臂,相对于刚性机械臂,柔性机械臂的刚度大大减小,这就给机器人在运动过程中带来了振动,为了解决机器人在工作中的的振动问题,国内外都有比较深入地研究,但是,机器人抑振系统的研究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直到机器人发展到如今地步,关于机器人由于高速运动而带来的振动问题依然值得研究人员去深入研究。 本课题将采用压电分流阻尼技术,把振动的机械能转化成电能,然后通过压电分流阻尼回路以热能的形式消耗掉,已达到抑振的效果,为了更好地达到抑振的效果,我们将把机械臂的结构简化成悬臂梁的模型,采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模型的固有频率进行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对分流阻尼回路的电路进行优化设计,使分流阻尼回路能够在不同模态下对机械臂都能有很好的抑制振动的效果。为了更好的设计分流阻尼回路,本文设计了测试系统,该系统测试了基于压电陶瓷的机器人抑振系统在不同频率和激励强度下抑振系统的输出参数。课题难点是对柔性机械臂建模并用ANSYS软件对其进行模态分析,分流阻尼回路的优化设计也是一个难点。对于这两个难点首先ANSYS分析将采用简化模型的方式解决;分流阻尼回路的优化设计将采用加一个负阻抗变换器的方法,使其达到频率自适应的功能。 三、工作计划 第一 二周 完成开题报告 第三周 查找资料。选择方案 第四周 完成方案的选择 第五周 完成前言部分 第六周 进行框架设计,大体计算结果 第七周 选择参考文献,共十五篇,其中英文五篇,并选择一篇翻译 第八周 完成说明书的前半部分(草稿) 第九周 完成说明书的正文部分,并准备中期检查报告 第十周 准备计算及软件分析 第十一周 完成计算 第十二周 熟悉软件 第十三周 完成软件 第十四周 对设计进行完善 第十五周 完成说明书 第十六周 完成后期检查,并进行修缮 第十七周 修改设计中的不足之处,准备答辩 第十八周 进行答辩 三、阅读的主要参考文献 [1] Vladímir Villaverde Huertasa*, Boris Roha-Ilkiv. Vibration Suppression of a Flexible Structure. Procedia Engineering. Slovak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in Bratisava. 48 ( 2012 ) 233 – 241 [2] Zhang Jianying*, Liu Tun, Zhao Zhiping. Study on Component Synthesis Active Vibration Suppression Method Using Zero-placement Technique. 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 . Received 14 August 2007; accepted 12 December 2007 [3] Yuvaraja Ma, Senthilkumar Mb. Comparative study on Vibr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a Flexible GFRP Composite beam using SMA and PZT Actuators. Procedia Engineering 64 ( 2013 ) 571 – 581 [4] M. Schwankla*, M. Rübnera, . Singera, C. Körnera. Integration of PZT-ceramic modules using hybrid structures in high pressure die casting. aChair of Metal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 of .Erlangen-Nuremberg, Martensstr. 5, 91058 Erlangen, Germany. Procedia Materials Science 2 ( 2013 ) 166 – 172 [5] Qiu Lei, Yuan Shenfang*, Wang Qiang, Sun Yajie, Yang Weiwei. Design and Experiment of PZT Network-based Structural Health Monitoring Scanning System. Received 7 October 2008; accepted 23 April 2009 [6] Timothy N. Chang, Member, Roger Kwadzogah, and Reggie J. Caudill Vibration Control of Linear Robots Using a Piezoelectric Actuator. IEEE/ASME TRANSACTIONS ON MECHATRONICS, VOL. 8, NO. 4, DECEMBER 2003 [7] Kah How Koha, Chengkuo Leea*, Takeshi Kobayashib. A 3-D MEMS VOA using translational attenuation mechanism based on piezoelectric PZT thin film actuators. Procedia Engineering 5 (2010) 613–616 [8] 董春兵. 基于压电驱动器的柔性臂扭振控制研究`[J].浙江大学工学硕士学位论文. [9] 孙立宁,王洪福,曲东升.柔性臂动力学建模及比较研究[J].压电与声光 [10] 褚 明, 空间柔性机械臂的动力学特性与主动控制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博士论文 [11] 詹训慧.分布式压电智能结构的建模与振动控制[D]中国科技大学博士论文,2007. [12] 单业涛. 基于模糊控制的 2R 柔性臂压电陶瓷抑振跟踪实验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工学硕士学位论文 [13] 王洪福. 基于双重驱动的两连杆机器人柔性手臂控制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论文. [14] 曹青松. 周继惠. 黎林. 叶兰. 基于模糊自整定PID算法的压电柔性机械臂振动控制研究[J] 华东交通大学载运工具与装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昌 [17] 周四新,和青芳. 《Pro/E Wildfire 》[M].电子工业出版社 [18] 韩建海. 《工业机器人》[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19] 孔祥东.王益群. 《控制工程基础》[M]. 机械工业出版社
控制工程论文选题参考
控制工程是处理自动控制系统各种工程实现问题的综合性工程技术。下面,我为大家分享控制工程论文选题,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DC-DC开关变换器建模、仿真与补偿网络设计研究
2、Delta并联机器人的运动规划研究
3、GIS环境下的动态交通最优路径算法研究
4、GPS/SINS组合导航系统应用研究
5、GPS/SINS组合导航系统中误差及精度研究
6、3×20KW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设计
7、3G移动通信系统的无线网络优化
8、Android系统数据 护关键技术研究
9、LED车灯功能控制研究
10、LNG接收站安全系统的设计
11、PLC工控系统设计及其在自来水控制中的应用
12、PLC及变频器控制的多电机驱动带式输送机的研究
13、RS232/PROFIBUS-DP从站接口设计与实现
14、ZigBee技术在智能家居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15、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定位解算算法的研究
16、变电站巡检机器人磁导航系统设计与实现
17、变频器用高性能开关电源的设计
18、便携式心电监护仪的采集电路和底层驱动程序开发
19、并联型混合动力汽车再生制动控制策略研究
20、布袋式脉冲除尘器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21、步进电机快速定位方法研究
22、超临界600MW机组协调控制系统的研究
23、超长航时无人机持久组合导航系统设计
24、城市自来水厂自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25、程序化交易算法模型的研究
26、船用起重机和波浪补偿控制系统设计研究
27、纯电动汽车锂电池组充电均衡技术的研究
28、大型飞机项目风险管理研究
29、单相光伏并网逆变器的研究
30、单相光伏离网逆变器研究
31、倒立摆系统的稳定控制研究
32、低功耗嵌入式实时人脸识别系统
33、地面移动机器人安全路径规划研究
34、地源热泵空调自动控制系统设计
35、电厂烟气脱硫脱硝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36、电除尘电气控制设计与实施
37、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管理系统的开发
38、电梯制造企业中供应链合理库存问题研究
39、电子鼻/舌系统设计及气-味信息融合技术应用
40、电子鼻与电子舌融合技术及其应用
41、动力电池主动均衡策略和SOC估计方法研究
42、动力锂电池组管理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43、对舰船设备冲击振动试验的分析
44、多功能智能家居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45、多媒体教学设备管理系统设计
46、多通道脑电信号采集系统设计及开发
47、房地产市场的多方博弈分析
48、分布式光纤温度传感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49、粉尘浓度测量技术研究
50、风电机组状态监测与故障智能诊断系统研究
51、风力发电机整机性能评估与载荷计算的研究
52、风力发电机组模拟实验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53、改进遗传算法和蚁群算法在电力系统问题中的应用研究
54、高动态下GPS矢量接收机跟踪算法与实现研究
55、高精度温箱温度控制系统设计
56、高速PCB电源完整性设计与分析
57、高校贫困生认定方法与资助体系的研究
58、高校实验室综合管理系统研究与设计
59、高校图书馆火灾自动报警与消防联动系统的设计
60、高校远程教育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实现研究
61、高压高频变压器的研究与设计
62、工业控制系统脆弱性分析与建模研究
63、工业用六轴机械臂的建模与仿真
64、故障电弧的识别及防护方法的研究
65、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MATLAB仿真研究
66、光伏并网逆变器的滤波与控制技术研究
67、光伏发电系统建模及功率控制方法研究
68、光伏发电系统效率提升的研究
69、光纤光栅温度传感器信号解调及其自动标定系统设计
70、锅炉控制及PLC应用
71、海外投资项目的风险评价及控制研究
72、焊接机器人伺服控制系统设计
73、换流变压器阀侧套管的电场分布及绝缘特性研究
74、换热器性能测试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75、火电厂输煤电气控制系统研究与设计
76、火灾报警系统的应用与集成
77、基于51单片机的电子汽车衡设计
78、基于AIS的船舶实时监控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79、基于Android的移动VoIP高清视频通话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80、基于Android的智能家居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81、基于ARM的物流包裹分拣机控制系统的设计
82、基于ARM和ZigBee的智能家居无线终端控制系统的设计
83、基于ARM与Zigbee技术的嵌入式智能家居系统设计
84、基于BP神经网络的销售预测研究
85、基于C8051F单片机的'USB数据采集卡设计
86、基于CAN总线的汽车仪表研究
87、基于CCD摄像头的智能小车系统研制
88、基于DCS的造纸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89、基于DM365的智能视频监控系统研究
90、基于DSP+FPGA的视频图像处理
91、基于DSP大功率全数字开关电源系统研究
92、基于DSP的SVPWM逆变器的研究与实现
93、基于DSP的高频开关电源设计与实现
94、基于DSP的数字化舵机系统设计与实现
95、基于DSP的太阳跟踪控制系统研究
96、基于DSP的无人机飞控系统的设计
97、基于DSP和CPLD的伺服控制器设计
98、基于EtherCAT总线的焊接机器人控制系统研究
99、基于GPRS的电梯远程监控系统的设计
100、基于GPRS的智能充电桩数据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在写机械专业论文时,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题目如何拟定?题目的选择,关系着论文的成败,因此决定论文题目时,必须经过审慎的考虑。下面我给大家带来2021机械专业论文题目_机械论文题目选题,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机械论文题目
1、自主导航农业机械避障路径规划
2、煤矿机械电气设备自动化调试技术研究
3、机械加工中加工精度的影响因素与控制
4、三自由度机械臂式升降平台运动学建模及仿真
5、基于并联交错的起重机械节能装置设计研究
6、CNN和RNN融合法在旋转机械故障诊断中的应用
7、机械剪切剥离法制备石墨烯研究进展
8、机械压力机滚滑复合导轨结构设计研究
9、机械压力机曲轴、轴瓦温升自动控制设计技术
10、基于无线传感的机械冲压机振动监测分析
11、基于GNSS的农业机械定位与姿态获取系统
12、一种冗余机械臂多目标轨迹优化 方法
13、基于湍流模型的高速螺旋槽机械密封稳态性能研究
14、基于多楔现象的微孔端面机械密封泄漏率分析及孔形设计
15、牵引变电站直流断路器机械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研究
16、方钢管混凝土柱卡扣机械连接试验及有限元分析
17、机械电子工程与人工智能的关系
18、机械法与机械-酶消化法制备大鼠膈肌组织单细胞悬液的比较
19、机械制造工艺及精密加工技术研究
20、腐蚀减薄对X80钢管机械损伤凹陷过程中应力应变的影响
21、基于驻极体材料的机械天线式低频通信系统仿真研究
22、基于"J型锁芯"的机械锁芯结构创新分析
23、浅析我国烟草机械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24、液滴分析仪的机械结构设计
25、化工机械密封件损伤数值模拟及维修对策探讨
26、一种镍基单晶高温合金的反相热机械疲劳行为
27、浅谈机械数控技术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
28、数控机械加工进刀工艺优化 措施 分析
29、基于STM32六自由度机械臂发展前景
30、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31、机械设计制造的智能化发展趋势综述
32、RFID在机械加工中的应用探究
33、试论船舶机械设备维修保养中的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
34、探讨港口流动机械预防性维护保养
35、关于端盖零件机械加工工艺的设计要点分析
36、关于机械加工工艺对零件加工精度的影响研究
37、现代机械制造及加工技术分析
38、论机械设计加工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39、基于机械设计制造中零件毛坯选择的研究与应用
40、机械零件加工精度影响因素探析
41、机械制造加工设备的安全管理与维修探讨
42、机械设备的环保性能分析
43、探究机电一体化系统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
44、机械制造过程的绿色制造技术应用研究
45、浅析机械设计制造中机电一体化的应用
46、机械工程的可靠性优化设计分析
47、浅析机械设备焊接制作中注意事项与探讨
48、浅谈山西省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发展现状
49、浅谈信息化教学在机械制图课程中的应用策略
50、基于OBE的机械原理课程设计项目式教学改革研究
机械专业 毕业 论文题目
1、新型机械设计方法研究
2、钢铁冶炼机械设备的故障诊断及处理措施研究
3、机械制造工艺的可靠性分析
4、浅谈影响机械加工表面质量的因素与应对措施
5、抛光介质对镁合金化学机械抛光的影响
6、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发展方向的研究
7、试论物流机械设备使用管理
8、起重机械节能技术的应用研究
9、机械传动系统扭转振动模式的有限元分析
10、齿轮加工技术发展动态
11、机电产品设计与腐蚀防护设计的关系
12、机械制造中数控技术应用分析
13、铜冶炼设备机械液压系统的污染与控制
14、柴油机齿轮室总成异响分析与改进
15、一种用于图书自动存取装置的设计
16、机械加工零件表面纹理缺陷检测技术与实践
17、圆柱齿轮的加工原理及误差分析
18、机械设计基础课程 教学方法 与手段的探讨
19、基于OBE工程 教育 理念的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改革
20、基于复杂工程问题的机械产品设计制造综合实践研究
21、现代机械制造工艺的特点及发展趋势分析
22、浅谈大直径渐开线斜齿轮的修整加工
23、机械加工工艺对加工精度的影响分析
24、机械构建的自动控制阀门探究
25、浅谈绿色制造技术在机械制造领域的应用
26、试析高职“机械制图与CAD”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27、某减速机齿轮崩齿失效分析
28、往复式压缩机能效优化分析
29、大型薄壁件多点定位的初始布局优化算法研究
30、轴向拉紧的圆弧端齿轴段扭转特性研究
31、平行轴渐开线变厚齿轮传动的几何设计与啮合特性分析
32、化工生产用减速机的常见问题与处理
33、强化工程能力培养的地方高校机械设计系列课程改革
34、机械优化设计理论方法研究综述
35、我国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发展方向研究
36、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发展方向
37、基于小波包和样本熵的齿轮故障特征提取
38、LDP型电动单梁起重机双向防坠落安全钩设计
39、自平衡自定位节能型多段水泵的研究
40、往复运动机构的能耗特点及加入空气弹簧后的节能控制方法
41、考虑粗糙度和固体颗粒效应的直齿轮跑合瞬态热弹流润滑分析
42、超大型起重机桥架整体加工工艺及装备
43、数控车间供电质量缺陷及对策
44、浅谈机械加工工艺对零件加工精度的影响
45、基于弹流理论的深槽密封机制分析
46、管线球阀产品及监造质量控制概述
47、往复式压缩机组管线振动分析及改造
48、精制柴油泵机封泄漏原因浅析和改进措施
49、基于漂流提升区输送带优化改进
50、离心泵径向力预测方法研究
机械工程硕士论文题目
1、车载液压机械臂动态设计与研究
2、基于网络模型的复杂机电系统可靠性评估
3、螺纹联接自动装配系统的研究
4、轴承压装仿真与试验以及液力变矩器导轮的热装配变形分析研究
5、硫系自润滑钢中原位自生金属硫化物自润滑相的形成机制与控制方法
6、基于电动气旋流的吸附器的开发和特性研究
7、动圈式比例电磁铁关键技术研究
8、箱式风机管道法兰的柔性制造系统
9、六自由度运动平台优化设计及动态仿真研究
10、面向恶劣服役环境的工件抗缺陷结构优化设计方法及其应用
11、基于数字液压缸组的多浮力摆波能装置压力平衡研究
12、具有运动控制功能的电液比例阀控制器研究
13、微型轴承内圆磨削加工的质量监控系统研究
14、抗负载波动回转控制阀优化设计研究
15、气浮式无摩擦气缸静动态特性研究
16、模拟风力机载荷的电液加载装置的设计研究
17、用于扩散吸收式热变换器的气泡泵性能实验研究
18、脂肪醇聚氧乙烯醚与三乙醇胺硼酸酯水溶液的摩擦学性能研究
19、表面织构化固体润滑膜设计与制备技术研究
20、双压力角非对称齿轮承载能力的影响因素研究及参数优化
21、全电液式多路阀自动测试系统设计与实现
22、开关液压源系统研究分析及其试验系统的设计与搭建
23、飞轮储能系统电机与轴系设计
24、面向不完全数据的疲劳可靠性分析方法研究
25、树木移植机液压系统的设计研究
26、新型双输出摆线减速器的设计与分析
27、基于ARM9架构的工业喷码机研究与实现
28、超高压水射流破拆机器人液压系统设计与研究
29、考虑轴承影响的摆线针轮传动动力学研究
30、车辆传动装置供油系统设计方法研究
31、润滑油复合纳米粒子添加剂摩擦学性能的研究
32、高速气缸的缓冲结构研究
33、大长径比柔性对象自动送料关键技术研究
34、空间索杆铰接式伸展臂根部锁紧机构运动功能可靠性研究
35、基于能量梯度理论的离心压缩机固定元件性能改进研究
36、并联RCM机构构型综合及典型机构运动学分析
37、多自由度气动人工肌肉机械手指结构设计及控制
38、闸板位置对闸阀内部气固两相流及磨损的影响
39、电液伺服阀试验台测控系统的设计
40、多盘制动器加压装置典型结构设计及试验研究
41、重型多级离心泵穿杠螺母拧紧装置的设计
42、气动增压阀动态特性的仿真研究
43、小间隙下狭缝节流止推轴承特性研究
44、离心通风机的性能预测与叶片设计研究
45、基于有限元法的齿面修形设计
46、离心泵输送大颗粒时固液两相流场的数值计算
47、小流量工况下离心泵内部流动特性分析
48、双粗糙齿面接触时的弹流润滑数值分析
49、工程专用自卸车车架疲劳寿命分析
50、倾斜式带式输送机断带抓捕装置的研究
2021机械专业论文题目相关 文章 :
★ 优秀论文题目大全2021
★ 2021毕业论文题目怎么定
★ 机械制造毕业论文范文参考
★ 机械类学术论文题目
★ 大学生论文题目大全2021
★ 优秀论文题目2021
★ 大学生论文题目参考2021
★ 2021机械毕业实习报告例文5篇
★ 机械类科技论文范文(2)
★ 2021建筑类专业论文题目
题目:基于压电陶瓷的机器人抑振系统设计 一、本课题的研究意义、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课题的来源和意义 机器人抑震系统的产生是为了解决因机器人在运动时产生有害震动的问题,为了满足设计师把机械臂设计得更加灵巧,减小机械臂的重量的要求,导致机械臂的刚度减小,挠性增大,机械臂在高速运动时候产生有害而强烈的震动。压电分流阻尼技术可以很好解决这个问题。 基于压电陶瓷的机器人抑震系统设计的核心部分就是压电分流阻尼技术,这个技术的主要元器件包括压电陶瓷、电阻、电感,电阻和电感我们都很熟悉,这里我们着重了解一下压电陶瓷这一电子元器件。 1880年皮埃尔•居里和雅克•居里兄弟发现电气石具有压电效应。1946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绝缘研究室发现,某些材料在机械应力作用下,引起内部正负电荷中心相对位移而发生极化,导致材料两端表面出现符号相反的束缚电荷的现象,称为压电效应。具有这种性能的陶瓷称为压电陶瓷。 设计一种成熟的机器人抑震系统对机器人高效、准确的实现功能具有很大帮助。不能很好地控制机器人的震动,将会给机器人带来很多危害,甚至无法实现功能。比如,空间站第一阶段的装配约需遥控机器人工作 47 小时,其中等待消除残余振动的时间约占总时间的 20%-30%,高速激光切割机器人在运行过程中末段操作器加速度可达 3-5g,而轨迹精度却要求在±范围内,航天器的柔性附件在展开过程中诱发的振动可使航天器的姿态失稳,一些系统的展开过程竟达 6-8 小时,需要如此长时间的原因是避免造成大的振动,因此,机器人抑震系统的研究对如何在提高速度,减小机械臂重量的同时保证精度、效率和可靠性十分必要。 2、 课题的研究现状 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机器人在生活、生产以及航空航天领域的广泛使用,使得对机器人抑震系统的研究显得十分必要和有意义,机器人抑震系统的核心技术就是压电分流阻尼技术20世纪90年代以来,压电分流阻尼(shuntpiezoelectricdamping)技术在结构振动与噪声控制中的应用越来越引起专业研究者们关注。Hagood等首先提出了压电分流阻尼的概念。该方法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压电式作动器把振动结构的机械能转换为电能,然后通过分流电路中的电阻把电能消耗掉。 基于压电陶瓷的机器人抑震系统设计之所以被广泛应用于机器人抑震系统中,是因为它有众多其它机器人抑震系统无法比拟的优势,其优点主要集中于以下几点: 1、原理简单明了,易于理解 基于压电陶瓷的机器人抑震系统的核心技术是压电分流阻尼原理,就是利用震动引起压电陶瓷的变形,从而产生电动势,在分流阻尼电路中形成电流而发热,实现了将机械能以热能的形式消耗掉,达到抑震的作用。 2、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无复杂电路 基于压电陶瓷的机器人抑震系统有压电陶瓷和分流阻尼电路两部分组成,压电陶瓷体积非常小,分流阻尼回路主要由导线、电阻和电感三部分组成,电感和电阻主要有串联和并联两种,所以说,整个压电陶瓷分流阻尼系统结构非常紧凑,占用空间也十分小,电路也很简单。 3、自动化程度高 基于压电陶瓷的机器人抑震系统只要设计无误,正确安装在需要抑震的机器上,即可实现抑制震动的功能,在实现抑震的过程中无需人工操作。 4、节能,不需要外接电源 基于压电陶瓷的机器人抑震系统不需要外接电路驱动整个系统,十分节能,其只是将机器震动的机械能转化成热能,以达到抑制震动的目的。 5、工作稳定,反应快 基于压电陶瓷的机器人抑震系统无复杂的电路,而且不需要复杂的软件处理传感器采集的信号,抑制震动是将机械能通过电能转化成热能从而达到抑制震动的目的,这个速度十分迅速。 3、发展趋势 柔性机械臂在震动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产生弹性震动,对机器人柔性臂的振动抑制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基于压电陶瓷的机器人抑震的方法也在不断地发展和优化,有关发展趋势主要有以下几种: 1、对压电陶瓷布置位置进行优化设计,让压电陶瓷位于柔性臂的不同位置,进行抑制震动实验,分析压电陶瓷在不同位置时候的抑震时间和效果,选取最合理的位置。 2、采用先进的控制器,工程领域广泛使用的PID控制器就是对误差信号进行比例、积分、微分等运算,并将其运算结果作用于受控对象,将压电分流回路与PID控制器相结合,组成抑震效果更好的抑震系统。 3、为了更好地抑制低频震动,采用主动控制方法,主动控制是将作动器和传感器黏结或嵌入柔性机械臂中,并与控制器相连组成智能结构机械臂,在一定的控制规律下,有作动器产生的作用力来抵消机械臂的震动能量。 4、震动控制更加智能,随着科学技术,一种所谓的智能梁被提出,它指内嵌或外贴有分布传感器和分布作动器的柔性机械臂,通过这些材料产生的做动应变来实施震动控制。 二、研究方案及工作计划 在机器人逐渐普及的今天,国内外对机器人的研究投入也在迅速增加,对机器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新一代机器人具有高速、重载、高精度、高的灵活性以及结构简单轻便的特点,尤其在机械臂重量方面,为了减轻机械臂的质量和体积,如今在很多场合的机械臂都使用柔性机械臂,相对于刚性机械臂,柔性机械臂的刚度大大减小,这就给机器人在运动过程中带来了振动,为了解决机器人在工作中的的振动问题,国内外都有比较深入地研究,但是,机器人抑振系统的研究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直到机器人发展到如今地步,关于机器人由于高速运动而带来的振动问题依然值得研究人员去深入研究。 本课题将采用压电分流阻尼技术,把振动的机械能转化成电能,然后通过压电分流阻尼回路以热能的形式消耗掉,已达到抑振的效果,为了更好地达到抑振的效果,我们将把机械臂的结构简化成悬臂梁的模型,采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模型的固有频率进行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对分流阻尼回路的电路进行优化设计,使分流阻尼回路能够在不同模态下对机械臂都能有很好的抑制振动的效果。为了更好的设计分流阻尼回路,本文设计了测试系统,该系统测试了基于压电陶瓷的机器人抑振系统在不同频率和激励强度下抑振系统的输出参数。课题难点是对柔性机械臂建模并用ANSYS软件对其进行模态分析,分流阻尼回路的优化设计也是一个难点。对于这两个难点首先ANSYS分析将采用简化模型的方式解决;分流阻尼回路的优化设计将采用加一个负阻抗变换器的方法,使其达到频率自适应的功能。 三、工作计划 第一 二周 完成开题报告 第三周 查找资料。选择方案 第四周 完成方案的选择 第五周 完成前言部分 第六周 进行框架设计,大体计算结果 第七周 选择参考文献,共十五篇,其中英文五篇,并选择一篇翻译 第八周 完成说明书的前半部分(草稿) 第九周 完成说明书的正文部分,并准备中期检查报告 第十周 准备计算及软件分析 第十一周 完成计算 第十二周 熟悉软件 第十三周 完成软件 第十四周 对设计进行完善 第十五周 完成说明书 第十六周 完成后期检查,并进行修缮 第十七周 修改设计中的不足之处,准备答辩 第十八周 进行答辩 三、阅读的主要参考文献 [1] Vladímir Villaverde Huertasa*, Boris Roha-Ilkiv. Vibration Suppression of a Flexible Structure. Procedia Engineering. Slovak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in Bratisava. 48 ( 2012 ) 233 – 241 [2] Zhang Jianying*, Liu Tun, Zhao Zhiping. Study on Component Synthesis Active Vibration Suppression Method Using Zero-placement Technique. 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 . Received 14 August 2007; accepted 12 December 2007 [3] Yuvaraja Ma, Senthilkumar Mb. Comparative study on Vibr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a Flexible GFRP Composite beam using SMA and PZT Actuators. Procedia Engineering 64 ( 2013 ) 571 – 581 [4] M. Schwankla*, M. Rübnera, . Singera, C. Körnera. Integration of PZT-ceramic modules using hybrid structures in high pressure die casting. aChair of Metal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 of .Erlangen-Nuremberg, Martensstr. 5, 91058 Erlangen, Germany. Procedia Materials Science 2 ( 2013 ) 166 – 172 [5] Qiu Lei, Yuan Shenfang*, Wang Qiang, Sun Yajie, Yang Weiwei. Design and Experiment of PZT Network-based Structural Health Monitoring Scanning System. Received 7 October 2008; accepted 23 April 2009 [6] Timothy N. Chang, Member, Roger Kwadzogah, and Reggie J. Caudill Vibration Control of Linear Robots Using a Piezoelectric Actuator. IEEE/ASME TRANSACTIONS ON MECHATRONICS, VOL. 8, NO. 4, DECEMBER 2003 [7] Kah How Koha, Chengkuo Leea*, Takeshi Kobayashib. A 3-D MEMS VOA using translational attenuation mechanism based on piezoelectric PZT thin film actuators. Procedia Engineering 5 (2010) 613–616 [8] 董春兵. 基于压电驱动器的柔性臂扭振控制研究`[J].浙江大学工学硕士学位论文. [9] 孙立宁,王洪福,曲东升.柔性臂动力学建模及比较研究[J].压电与声光 [10] 褚 明, 空间柔性机械臂的动力学特性与主动控制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博士论文 [11] 詹训慧.分布式压电智能结构的建模与振动控制[D]中国科技大学博士论文,2007. [12] 单业涛. 基于模糊控制的 2R 柔性臂压电陶瓷抑振跟踪实验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工学硕士学位论文 [13] 王洪福. 基于双重驱动的两连杆机器人柔性手臂控制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论文. [14] 曹青松. 周继惠. 黎林. 叶兰. 基于模糊自整定PID算法的压电柔性机械臂振动控制研究[J] 华东交通大学载运工具与装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昌 [17] 周四新,和青芳. 《Pro/E Wildfire 》[M].电子工业出版社 [18] 韩建海. 《工业机器人》[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19] 孔祥东.王益群. 《控制工程基础》[M]. 机械工业出版社
随着社会的进步,工业的发展,我国机械制造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机械设计方面毕业论文例文参考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析大型机械驾驶室减振设计
摘要:本文概述了工程机械减振技术的发展概况,并以大型机械的驾驶室减振设计为背景,探讨了发动机悬置设计的基本原则,并对发动机减振的布置的力学特性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了以驾驶室模态试验为基础来检验现有类型的驾驶室的结构弱点检验和构件加强的方法。
关键词:机械 驾驶室 减振设计
1、概述
工程机械在水利工程、道路施工、矿山等场合得到大量的使用,其性能的可靠性直接影响到工程建设的正常开展。这类机械的设计时通常采用静态设计,设计理念上更多的是考虑机械的强度、耐久性等和机械的工作性质直接相关因素。但从实际使用情况来看,国产的大型工程机械普遍存在着施工过程中振动过大的问题,这将间接影响设备的抗疲劳特性和操作人员的舒适性和操作的稳定性。
由于工程机械的工作环境恶劣,车体结构的振动问题更加明显,直接影响到驾驶员的舒适性和驾驶的安全性。因此对于大型工程机械而言,控制车体振动尤其是驾驶室的振动,寻求有效的减震设计方法,对于提高驾驶员的舒适度和车体驾驶室构件的疲劳寿命都是有重要意义的。大型工程机械的振动控制问题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本文将这一问题缩小到驾驶室的减振设计上,主要通过发动机悬置位置的优化设计,以及基于模态分析和被动隔振理论来降低驾驶室的振动效应。
早期的汽车发动机减振方法是利用硫化橡胶,但硫化橡胶在耐油和耐高温方面表现不够理想。20世纪40年代设计出了液压悬置装置来降低发动机的振幅,并取得了较好的使用效果。但液压悬置减振装置在高频激励下会出现动态硬化的问题,已经逐渐不适应汽车发动机减振的要求。
上述几类减振方式都属于被动减振技术,在此基础上,随着发动机减振技术的进步,半主动减振技术开始应用到发动机减振中,这类减振技术的代表作是半主动控制式液压悬置装置,这类减振技术的应用最为广泛。尽管后来又出现了由被动减振器、激振器等所构成的主动减振技术,这一技术能够较好的实现降噪性能,但结构非常复杂,在恶劣工作环境下的工程车辆较少使用。
在工程车辆驾驶室的舒适度设计方面,主要所依据的是动态舒适性理论,用以评价驾驶人员在驾驶室振动的条件下对主观舒适程度。从驾驶员所承受的振动来源来看,主要是受发动机的周期性振动和来自于路面的随机激励。其传递机理较为复杂,跟发动机、驾驶室、座椅等的减振都有关系。因此为便于分析,本文中只针对驾驶室的减振问题展开研究。
2、大型工程机械驾驶室的减振设计
如前文所述,驾驶室的振源激励主要来自于路面和发动机及其传动机构。来自于路面的振源激励具有很大的随机性,要进行理论分析非常困难。加之在需要使用大型工程机械的场合机械的运动速度一般都较慢,随之产生的路面激振频率较低。因此相比之下,大型机械的发动机在运行时一直都处在高速运转状态,由此产生的激振频率很高,也更容易导致构件的疲劳损坏,实践证明发动机及其附件的疲劳损坏主要是由发动机周期激振力产生的交变应力引起的。从物理背景来看,工程机械的驾驶室所受到的振动激励主要来从车架传递到台架,驾驶室的振动行为属于被动响应。为了便于分析,将驾驶室的隔振系统进行简化,以单自由度弹簧阻尼系统来对驾驶室受到振动激励过程进行分析。
发动机的悬置设计
发动机在工作过程中的振动原因主要是不平衡力和力矩,这类振动不仅会引起车架的的振动,也会形成较强烈的噪声,不仅会影响到构件的使用寿命也会影响驾驶员的舒适度。要缓解发动机振动所造成的负面影响,采用悬置的设计方式是比较有效的途径,其实现方式是在动力总成和车架之间加入弹性支承元件。悬置设计方式的理论基础是发动机解耦理论,通过解除发动机六个自由度解耦,改变发动机的支撑位置,从而实现发动机自由度间振动耦合的解除。
此外,需要配合使用解除耦合后的各自由度方向的刚度与相应的阻尼系数,但应注意在解耦之后振动最强的自由度方向的共振控制,可应用主动隔振理论来确定减震器的刚度和阻尼系数。采用合适的刚度和阻尼系数的目的在于控制发动机悬置系统的减振区域。
具体到悬置设计的细节方面,主要是确定发动机支撑的数目和相应的布置位置。在考虑发动机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支撑数目时,考虑的因素包括承重量和激振力两大类。在设计时通常都会依据车辆类型的不同选择三点或者四点支撑方式。对于大型机械而言,在实践中一般都会采用四点支撑的方式,本文中作为算例的发动机属于某型重型挖掘机的发动机。因此采用经典的四点支撑。其支撑位置选择在飞轮端和风扇端,上述两个位置分别设置两个对称的支撑点,采用支撑对称的目的在于后期解耦方便。从布置的方式上看,主要有平置、汇聚和斜置三种典型布置方式,具体采用哪种方式取决于发动机周围附属配件的布局方式以及车架所能提供的空间有关。本文中不重点讨论减振支撑的布置方式,因此仍然采用平置式的减振布置方式。
悬置系统的动力学分析
为减少研究成本,在支撑的材料上选用橡胶减振器。由前节所述,由于采用的是四个平置式的橡胶减震器,因此可以在进行力学分析时将其简化为三个互相垂直的弹簧阻尼系统,从而可以构建一个发动机主动隔振的力学模型。
驾驶室模态试验
在上述基本力学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驾驶室模态试验的方法来检验整个驾驶室的减振效果,其目的在于掌握驾驶室的动态特性和找出驾驶室结构上的薄弱部位,同时以试验为基础还可以调整驾驶室减震器的系数匹配,减小驾驶室的整体振动响应。在试验时以快速傅里叶变换为以及,测量激振力和振动响应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到二者之间的传递函数,而模态分析的目的是通过实现来实现传递函数的曲线拟合和确定结构的模态参数。本试验中采用LMS模态测试分析软件,驾驶室所受的激振用力锤激振器来模拟。
在试验时用力锤敲击驾驶室从而制造出1-200HZ脉冲信号。通过记录下在不同激振频率下驾驶室结构的反应来确定驾驶室各个构件的强度,以及应该避免的激振频率。在得到这些基础数据后可为后续的驾驶室减振设计的选择悬置系统的减振区域的临界值,使得驾驶室所有构件的固有频率都能够位于减振器的减振区域内,从而起到抑制驾驶室结构的振动响应。
参考文献
[1]司爱国.轮式装载机行驶稳定系统开发与研究[D].北京:北京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王敏.轻卡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隔振性能[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浅谈机械的可靠性设计
【摘要】本文主要叙述机械可靠性设计的一些基本内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的分析了机械可靠性的优化设计,以及重点的分析了机械可靠性设计的稳健设计,希望能够对我国的机械可靠性设计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机械可靠性设计;发展沿革;优化设计;稳健设计
引言:20世纪40年代的时候出现了可靠性设计思想,这种思想主要是将安全度作为主题所研究的可靠性理论,这项技术出现后在理论学术界以及实际工程界都有了很大的关注度,相关的理论以及方式也是不断的出现。比如:M onte C arlo 模拟法 、矩方法和以矩方法为基础的可靠性理论、响应面法、支持向量机法 、最大熵方法、随机有限元法和非概率分析方法等这些理论设计到了静强设计、疲劳强度设计、有限寿命设计的各个方面,对于结构系统、机构系统、震动系统等有这可靠性的研究。
1.机械可靠性设计的概述
在产品质量中可靠性是其最为主要的指标以及最重要的技术指标,工程界对于这一点也是越来越重视。在产品的设计、研制、装配、调试等各个环节中可靠性都有着一定的关联性,所以说在概率统计理论的基础上要加大其的推广认识,这样对于原本传统的相关问题能够很好的解决点,同时将产品质量提升上去而且使得产品成本有所降低。经过多年的发展,可靠性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机械可靠性以及设计方式出现了很好的种类,但是就具体的实质来说,大致的分为数学模型法以及物流原因方式两种。
数学模型法就是通过某种实验数据所得概率统计为基础,逐渐的划分为两点,第一点为时间范畴中所涉及的量是可靠性质的,也是就是说因为依据某种规律在时间变动下,疲劳寿命以及耗损失都是在一定的范围之内的;第二种为,将某种偶然因素所发生结果所表现的可靠性,主要是因为不定期所出现的偶然因素所波动的,都是通过概率可靠性对于随机事件计算的,也会发展为两个方面:第一种是对模型法或者相关扩展方式,这样的方式主要是对于产品实效原因产生与产品上应力大于产品本身的强度,所以说应力概率是低于可靠度强度的,第二种为随即过程中或者是随机场不超出规定水准的概率。
2.可靠性优化设计
可靠性优化设计的基本理论
无论是什么样的机械产品,在最开始的方案构建到后期的生产制造实施,都是需要经过一个设计过程的,但是现在计算不断发展,新的知识、新的材料、新的手工艺、新的会计不断的出现,使得机械产品日益在完善,这就是所谓的知识成就了技术、技术成就了产品时间。使得研究的时间越来越短,但是结构确实越来越复杂,这样的情况下顾客对于产品功能、性能、质量、或者是相关服务都有着很大的要求。
这样的趋势下,对于设计整个过程要加大进度,设计周期要缩短。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对于设计是不是能够完善来说,产品的力学性能或者是使用价值、制造成本都是有着一定行的影响的,但是对于产品企业的工作质量或者是仅仅效果也是有着相对影响的,所以说,如何将设计质量提升上去,设计理论怎么发展下去,设计技术怎么做到更好,设计过程怎么才能加快嫉妒,都是现在机械设计中所研究的重要问题。
60年代的时候是机械优化设计发展最为迅速的时候,将数学规划以及计算机技术这两种结合在一起。所谓的数学规划理念在现在已经是不断的成熟起来,计算机技术也是高速的发展和广泛的使用中,在工程设计中为最普遍使用优化设计提供相关理论以及方式。
国家能源以及相关资源的是否被合理使用都受到了产品最佳、最可靠性的问题影响,通过使用最佳或者是最可靠性设计能够得到小体积、轻质量、节能材料的产品,同时这样产品有着一定的可靠性,机械产品所进行优化设计的主要目标就是根据一定的预期点或者是安全需要,通过一种最优化的形式将产品展示处理,在进行设计的同时需要将各种载荷随机性考虑到位,同时不能忽略的是结构参数的随机性,这两点对于产品都有着一定性能的影响。
所谓的可靠性优化设计是指质量、成本、可靠度这三方面的,将产品的总体可靠度进行一定的性能约束优化,将所出现的问题合理安全性的相结合,这样也是在结构布局或者是产品质量有保证情况,使得产品有了最大化的可靠度。
近年来可靠性优化设计发展
最近的30年内,机械设计领域中,因为科技的融入使得现代化设计方式以及相关的科学方式不断的出现,在可靠性设计或者是优化设计方面一定有着很高的水准,但是就单方面来说,无论是可靠性设计或者是优化设计,都不能很好的将其所具备的巨大潜力展示出来。一点是因为可靠性设计和优化设计是不相同的,在机械产品经过可靠性设计之后,不能将其工作性能或者是参数达到最为优秀的一点,还有一点是因为优化设计所包含的不是可靠性设计,机械产品要是在不可靠性情况下所进行的优化设计,不能保证产品在一定的条件下或者是时间内,能够将所规定的功能很好的完成,有的时候也许会出现一定的事故,这样直接都有着经济损失。
除此之外,因为机械产品有着很多的设计参数,要是对于多个设计参数进行确定的时候,单纯的可靠性设计就不是这样有地位了,所以在进行可靠性优化设计研究的前提下,要将机械产品可靠性要求先保证,同时保证所运行的环境是最佳的工作性能以及参数,将可靠性或者是优化性设计很好的结合在一起,然后在发展研究设计,才能得出最为优秀的设计方式。
关于可靠性的稳健设计
产品质量是企业赢得用户的关键因素 。任何一种产品,它的总体质量一般可分为用户质量if't-部质量)和技术质量(内部质量)。前者是指用户所能感受到、见到、触到或听到的体现产品优劣的一些质量特性 ;后者是指产品在优良的设计和制造质量下达到理想功能 的稳健性。稳健设计作为一种低成本和高质量的设计思想和方法,对产 品性能、质量和成本综合考虑,选择出最佳设计,不仅可以提高产品的质量,而且可以降低成本。在机械产 品设计中,正确地应用稳健设计的理论与方法可以使产品在制造和使用中,或是在规定的寿命期 问内当设计因素发生微小变化时都能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 。
结束语:总而言之,对于机械的可靠性设计而言,设计人员应该根据实际,做出最优的设计,只有这样的设计才能将可靠性或者是优化设计巨大潜力发挥出来,将两点所具有的优势已近特长全部发挥出来,才能达到产品最佳以及最可靠点,这样的设计有着最为先进和最实用的设计特点,才能最好的达到预定的目标,和保证在设计中的机械产品的质量以及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杨为民,盛~兴.系统可靠性数字仿真[M ].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0.
[2]谢里阳,何雪法,李佳.机电系统可靠性与安全性设计[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
[3]阎楚良,杨方飞.机械数字化设计新技术[M ].北京:机械工业 出版.2007.
[4]张义民,刘巧伶.多随机参数结构可靠性分析的随机有限元法[J] 东北工学院学报,2012,13(增刊):
[5] 金雅娟,张义民,张艳林,等.任意分布参数的涡轮盘裂纹扩展寿命可靠性分析[J].工程设计学报,2009,l6(3):196-199 .
振动控制在现代工程中应用十分广泛,很多工程因为没有考虑共振效应而失败,造成经济上的损失和人员上的伤亡。因此,其研究价值不言而喻。工业和运输业中广泛采用机器作原动力,机械振动的危害越发严重,振动控制要求日益迫切。汽轮机、水轮机和电机等动力机械,汽车、火车、船舶和飞机等交通运输工具,以及工作母机、矿山机械和工程机械等,都沿着高速重载方向发展,其振动也日益强烈。精密机床和精密加工技术的发展中,如果离开严格隔振的平静环境,工作就不正常,无法达到预期的精度目标。材料工业和建筑工业的发展中,广泛采用高强度的建筑材料,建筑高度不断攀升使得建筑受风载激励后振幅达几米之大,难以满足舒适和安全要求,倘不能减振,此类高楼就无法继续发展下去。飞机、导弹、坦克、战车通常在最为恶劣的环境中工作。因此,军工部门对减振环节的要求也日渐增多。尤其是如今的精确打击方向的研究,更需要减振理论的支持。无论是民用工业还是军事工业,其产品性能都与减振技术密切相关。产品性能又决定了企业的利润效益。因此,关于振动控制的研究永不过时。
发动机抖有以下几种可能1.“空气滤清器脏,堵塞,并且未及时更换,或是高压线断路影响点火以引起发动机的抖动。2.火花塞未及时更换或是燃油压力低导致的发动机抖动。3.节气门脏、喷油嘴堵塞,或是缸压低都可能会导致发动机抖动。
发动机机械故障导致的气门关闭不严、各气缸缸压不同等;空气供给系统中的节气门脏污或节气门损坏;燃油供给系统压力过低或波动较大,喷油器积碳严重等。一般来说,发动机的缸数越多,发动机怠速抖动越轻微,而直列六缸发动机由于结构上能自动的平衡振动,所以它的平顺性最好;而现在使用日渐广泛的三缸发动机,自身的平顺性是极差的,需要设计平衡机构才能维持正常运转。如果坐在车里能明显的感觉到汽车在振动,手扶方向盘感觉振手,转速表指针上下跳动,或者打开发动机舱盖能明显的看到发动机在抖动,就说明发动机怠速抖动过大了。此时用发动机故障诊断仪查看发动机数据流,可以看到发动机转速值是忽高忽低的,正常情况下发动机转速上下跳动不会超过30转/分钟,如果这个数值超过了50转/分钟,就可以判断为发动机怠速抖动过大。
电控发动机疑难故障分析九(怠速运转不良故障)发动机怠速运转不良故障主要分为下面三种情况:一是怠速不稳;二是怠速偏高;三是怠速偏低或无怠速。. B9 A' @, R. h/ B) m4 ~(一)故障的一般原因0 W: {4 s' |; A4 Y! X; p* h9 N) O1.怠速不稳; s( U" j1 a8 @% d6 t, c% n* d
(1)节气门装置调整不当。
# V' c& g8 U7 w6 P1 W$ D$ S(2)怠速阀调节不当。怠速调节阀有故障。如被污物积炭粘结。: R9 J7 k* O! q% b/ M1 {3 k6 X
(3)常规点火电路有故障。如火花塞损坏,烧蚀开裂;高压线有缺陷、破损或电阻太大;分电器漏电;点火线圈工作不良等。! V- q- M: @ P% S. C# l9 z4 k# f/ e9 o
(4)进气及真空系统有漏气现象。3 r' d4 N- k+ n2 ]( D
(5)喷油器因脏物堵塞而工作不良,喷油器漏气。. q/ W* ^& g7 Y4 S) p: t! H9 b" I/ E
(6)活性炭罐堵塞,电磁阀损坏。/ }0 i6 S r! [(7)废气再循环阀因卡住而常开,不能关闭。4 w' R! F/ v& y7 n5 }& ]2 _(8)曲轴通风阀(PCV)有故障或堵塞。5 S; h& E1 \( Q(9)怠速混合气空燃比不当。6 }. E0 `; n1 v ]. ? P: t+ _" ?) v. a(10)气门漏气,液压挺柱工作状态不良。# n: l% s2 a- m' f6 L5 A2 u(11)各缸压力相差过大。! p5 ?1 W2 _: {(12)点火正时失准。/ V$ d5 ~* q( ]0 ~- @7 D2.怠速偏高& U3 |) ]7 ?. ?$ Q* F/ P(1)真空泄漏。5 ~) q9 G) @! X& q5 a6 [(2)节气门位置调整不当(人为调整)。" P$ R6 |% Y; C3 ^2 o8 _+ M(3)怠速控制阀变形或卡死。$ [! {. [7 A+ Z, k: h5 ?( t5 ~(4)温控阀水道不畅。发动机升温后,阀体温度不升高,阀内石腊感温体不动作,致使怠速处于高怠速状态不下降。* j; z q& l4 u, R5 k2 H; G(5)P/N(驻车/空档)开关和快怠速阀有故障。& P) s+ ~7 P; F! B L1 w3.怠速偏低或无怠速, d8 ~3 o4 X1 @(1)节气门或怠速开关调节不当。4 k `/ c- K# e1 `$ o0 l(2)怠速控制阀有故障。8 e4 A! r- Z5 }$ Q8 j. y8 y(3)正时不准。! e" N& Q* ]& G- j. ](二)电控方面的原因(二)电控方面的原因$ V" Y8 I6 C! l3 z; H7 ] L1.怠速不稳+ r5 [* T9 I5 }9 g I7 y. a(1)节气门积炭有脏物或怠速执行器(怠速步进电动机)有故障(堵塞)。9 b8 @5 S1 i+ ~" k. m& {6 z
(2)传感器线路或接头有故障,引起喷油误调节。这些传感器主要有:氧传感器(导热不良、电源接触不良、头部积炭发黑),进气温度传感器、进气压力传感器(胶管堵塞、挤扁或漏气),节气门位置传感器,空气流量传感器等。
6 }, c+ `& n W(3)燃油压力调节器有故障。/ \- P' m. [6 i Q& C5 Z5 C(4)空气流量计有故障。例如热膜过脏。7 v! `4 @. h& X+ v. P. z(5)电控真空开关电磁阀有故障。) _" H, u1 ]: W% d4 i6 [ c(6)冷起动喷油器和相关元件有故障。) X* z# C# p! |; t1 {/ [) X(7)ECU有故障。例如内部线路接触不良、腐蚀、氧化等。; r _' h8 H3 { h1 K(8)装配错误。例如把进气温度传感器和怠速控制阀插头插反(本田雅阁轿车这两者的形状大小完全相同,而且距离很近)。) D) t! u0 y, F- K& g% f" z% ?2.怠速偏高; R; W8 Q7 P" r3 F5 c) Y) R C8 E ~(1)节气门位置传感器有故障。例如调整不当;或怠速触点不闭合,ECU收不到怠速信号;或传感器电阻值发生变化,输送给ECU的信号电压随之变化。ECU根据变化的信号(不是处于怠速工况,而是处于部分负荷工况),指令增加喷油时间,使其怠速转速升高。8 }# M/ s, ?$ G" _/ p) Z(2)冷却液温度传感器有故障。如传感器插头断路,ECU以事先设定的冷却液温度替代值为标准,以极冷工况控制喷油量,使其转速升高;或者是传感器显示冷却液温度信号错误,热车状态当作冷车状态,ECU以冷车状态为标准指令增加喷油脉冲,使转速升高。 S8 Q) c& Z+ W& |(3)ECU有故障。如ECU受潮。1 X; a. W4 T( s0 I. X(4)空调开关信号,转向油压信号(单点喷射发动机)有问题,向ECU发出需要升高怠速的信号,致使怠速升高。- O" l( M8 X, l7 g. G3.怠速偏低或无怠速7 `9 w2 u+ x8 a(1)节气门位置传感器及连接导线有故障。如传感器信号不良。! V3 D: |" }+ p4 |(2)冷却液温度传感器及连接导线有故障。6 p$ E3 H- s2 s# |% e- z: Z(3)怠速步进电动机有故障。例如卡滞。2 R/ ~% Z7 m$ c4 a) y) C X2 J(4)进气温度传感器有故障。6 \3 j: O1 L4 H# k(三)故障的排除; T6 i% P0 s3 C) o8 p0 Z8 E1.怠速不稳故障的排除% C9 S3 \* c5 ~7 N: d7 a' t电控发动机怠速不稳有多种原因造成。首先应区分发动机怠速是一直不稳,还是有节奏性的怠速不稳。若发动机故障为有节奏性的怠速不稳,一般是个别气缸不工作。若转速忽高忽低,多为喷油器漏气所引起。若发动机仅在热车或冷车时怠速不稳,多由于暖机调节器(有的车没有)或冷却液温度传感器有问题。8 b0 J# x! S* O; U$ K排除电控发动机怠速一直不稳的故障,先读取故障码,然后再按以下程序来检查。! `$ K+ Y& \7 p2 |(1)检查发动机各缸的工作情况,是否有的缸工作不好。" }$ s0 x* h, {; ]0 |: y# W(2)检查进气系统,喷油器是否漏气。把化油器清洗剂喷到进气管周围,观察发动机转速是否有变化,若有变化,说明进气管可能漏气。再检查喷油器固定螺栓紧固情况,密封如何,有无漏气现象,最常见的是喷油器与进气管的结合部密封不好,而使气缸里吸人过多的混合气,使混合气变稀。) P1 S# P& V' i) y `) Q2 _(3)检查节气门是否有积炭。" `. @" D4 _" T4 R( r1 e# s8 }: k3 [1 m(4)检查怠速执行元件是否有故障。这些元件主要有节气门位置传感器、冷却液温度传感器、氧传感器、空气流量计、怠速控制阀、进气温度传感器等。在检查这些元件之前,首先应检查与这些元件连接的线路与接头有无损伤、断裂及接头松动等问题。如果传感器与发动机ECU之间的线路电阻值大于Ω,而又小于10Ω,则要反复进行测量,以免引起故障误判断。1 G' a0 }- f' N" H' q0 F$ |; P节气门位置传感器的作用是向发动机ECU输入节气门位置方面信号的,它与发动机怠速关系最为密切。节气门位置传感器引发的怠速不稳故障约占20%。这种怠速稳定装置脏污较快。其原因是:节气门与节气门体之间形成的气路在发动机各种工况下都要供气,使脏物附着在节气门与节气门体上的速度加快,使发动机在怠速工况时的供气截面积减少,在同样的节气门开度下,可燃混合气变浓,随之就造成怠速不稳,排放升高,油耗增加等故障。解决办法就是清洗节气门体,再检查节气门位置传感器。- M; ?/ S; g) e) z4 e U0 R氧传感器安装在排气歧管内,它的作用是监测废气中的温度和氧含量,并使其变为电压信号传给ECU,ECU通过计算来改变空燃比。氧传感器的好坏与发动机怠速关系也较大。氧传感器通常输出的电压为100~800mV。如果氧传感器的电源接触不良、头部积炭、导热不良等,都会影响发动机的怠速运转,因此也要重点检查。" N7 a4 y V' X$ {" ?进气压力传感器与进气歧管相连。它输出的电压受进气歧管中的气压变化而变化。当ECU接到它的电压信号后,就可计算出发动机的进气量。进气压力传感器性能好坏,同样会影响发动机怠速的运转。如果胶管被油污堵塞或挤扁、漏气,都会改变胶管内的气压,从而影响空燃比的稳定性,也影响了发动机的怠速运转。* F! C3 ^0 o) q9 M" T! G5 y9 `怠速调节阀由步进电动机驱动,它的作用也是调节进气量的。如果调节阀被积炭、油污翟怀结,同样会影响发动机的怠速运转。! z. w1 t6 K/ C' L$ q* @ t( |3 f如果怀疑废气再循环系统有故障,可暂时堵住废气进入进气管通道的办法来检查废气再循环系统是否工作。如果怀疑空气流量计有故障,可用一本书逐渐盖住空气流量计前的空气入口(逐渐缩小空气入口的截面积)的方法来检查空气流量计有否故障。对于进气歧管绝对压力传感器的性能,可用拔去真空管的方法来检查。对于冷却液温度传感器的性能,可用调电阻的方法进行替代试验。如果没有可调电阻,可用普通电阻串联的方法进行替代试验。* g+ I1 l P- W* q! Z2.怠速过高或过低故障的排除1 O3 v: b+ c! w% P电控发动机的怠速控制与电脑ECU接受来自发动机冷却液温度、负载、节气门位置等的电信号来决定怠速状态。电脑ECU根据上述传感器的信号经运算后,指挥怠速调整装置进行自动调节。当怠速转速低于设定值时,电脑ECU会指令怠速调节装置打开空气旁通道,使进气量增加,从而提高怠速值。当怠速转速高于设定值时,电脑ECU则控制怠速调节装置关小空气旁通道,使进气量减少而降低转速。因此电控发动机怠速过高或过低故障的排除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7 O m9 b `; X(1)发动机检查。起动发动机,使发动机冷却液温度达到正常温度,关掉所有附加电气装置,将变速杆置于空档位置,然后从发动机仪表板上查看怠速情况,是否在正常的转速范围内,如不在规定范围,就应进行以下检查。7 L8 i& @7 } Q& l* b9 r& S: P- Z(2)检查顺序。检查进气歧管处是否有紧固螺栓松动或胶管垫破裂现象。! r% M& D% f4 J- q' X) K检查节气门位置传感器的输出电压值。可用万用表测量。正常电压值一般为~,如不符合要求,可通过清洁节气门体,并调节其开度,使输出电压恢复正常值。9 G! y* f7 c3 n% C2 }0 w8 }3 s6 K+ S检查怠速步进电动机工作情况。若怠速过低而其他部位均正常时,可通过清洁怠速步进电动机和空气孔上的结胶和积炭来排除。5 G/ U! J! @5 N' f& v Q2 J检查空气流量计信号。" _+ L' q& T! y- D: I" x: Q检查怠速控制阀的工作情况。% ?; _5 C$ [; {9 F; f; U8 u( V检查其他信号元件,冷却液温度传感器和氧传感器。8 s( w+ ~+ @2 t5 r1 w3.快速诊断怠速自动控制系统故障7 N% ~6 m# J: t2 g3 B+ R! u* y怠速不稳、怠速过高或过低,其原因多是电控线路或怠速控制阀有问题。一般情况下,可通过以下方法能很快找到故障部位。/ P: _8 I8 |( k X4 ~6 F(1)在冷车状态下起动发动机,快怠速系统能使发动机以比较高的转速运转(1500r/min),在发动机达到正常的工作温度后,怠速转速能恢复正常,750r/min左右。如果冷车起动后,怠速不能按照上述规律变化,说明怠速控制系统有故障。( O& I' y$ u$ ^1 w5 q& Q(2)发动机达到正常工作温度后,打开空调开关,发动机怠速应能上升到900r/min左右,若打开空调开关后,发动机转速下降,说明怠速控制系统有故障。+ z3 a9 [0 f( c4 G l$ i6 v(3)在发动机怠速运转中,对怠速调整螺钉作少量调整,发动机怠速转速应不会发生变化,若在调整中怠速转速有变化,说明控制系统不工作。$ r0 n! F0 u$ w' P7 F/ N(4)拆下怠速控制阀线束插头,用电压表测量。如发动机在运转中,怠速控制线束插头有脉冲电压输出,说明怠速控制系统不工作。若无脉冲电压输出,打开空调开关再测试,若仍无脉冲电压输出,则说明怠速控制系统不工作。
题目:基于压电陶瓷的机器人抑振系统设计 一、本课题的研究意义、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课题的来源和意义 机器人抑震系统的产生是为了解决因机器人在运动时产生有害震动的问题,为了满足设计师把机械臂设计得更加灵巧,减小机械臂的重量的要求,导致机械臂的刚度减小,挠性增大,机械臂在高速运动时候产生有害而强烈的震动。压电分流阻尼技术可以很好解决这个问题。 基于压电陶瓷的机器人抑震系统设计的核心部分就是压电分流阻尼技术,这个技术的主要元器件包括压电陶瓷、电阻、电感,电阻和电感我们都很熟悉,这里我们着重了解一下压电陶瓷这一电子元器件。 1880年皮埃尔•居里和雅克•居里兄弟发现电气石具有压电效应。1946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绝缘研究室发现,某些材料在机械应力作用下,引起内部正负电荷中心相对位移而发生极化,导致材料两端表面出现符号相反的束缚电荷的现象,称为压电效应。具有这种性能的陶瓷称为压电陶瓷。 设计一种成熟的机器人抑震系统对机器人高效、准确的实现功能具有很大帮助。不能很好地控制机器人的震动,将会给机器人带来很多危害,甚至无法实现功能。比如,空间站第一阶段的装配约需遥控机器人工作 47 小时,其中等待消除残余振动的时间约占总时间的 20%-30%,高速激光切割机器人在运行过程中末段操作器加速度可达 3-5g,而轨迹精度却要求在±范围内,航天器的柔性附件在展开过程中诱发的振动可使航天器的姿态失稳,一些系统的展开过程竟达 6-8 小时,需要如此长时间的原因是避免造成大的振动,因此,机器人抑震系统的研究对如何在提高速度,减小机械臂重量的同时保证精度、效率和可靠性十分必要。 2、 课题的研究现状 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机器人在生活、生产以及航空航天领域的广泛使用,使得对机器人抑震系统的研究显得十分必要和有意义,机器人抑震系统的核心技术就是压电分流阻尼技术20世纪90年代以来,压电分流阻尼(shuntpiezoelectricdamping)技术在结构振动与噪声控制中的应用越来越引起专业研究者们关注。Hagood等首先提出了压电分流阻尼的概念。该方法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压电式作动器把振动结构的机械能转换为电能,然后通过分流电路中的电阻把电能消耗掉。 基于压电陶瓷的机器人抑震系统设计之所以被广泛应用于机器人抑震系统中,是因为它有众多其它机器人抑震系统无法比拟的优势,其优点主要集中于以下几点: 1、原理简单明了,易于理解 基于压电陶瓷的机器人抑震系统的核心技术是压电分流阻尼原理,就是利用震动引起压电陶瓷的变形,从而产生电动势,在分流阻尼电路中形成电流而发热,实现了将机械能以热能的形式消耗掉,达到抑震的作用。 2、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无复杂电路 基于压电陶瓷的机器人抑震系统有压电陶瓷和分流阻尼电路两部分组成,压电陶瓷体积非常小,分流阻尼回路主要由导线、电阻和电感三部分组成,电感和电阻主要有串联和并联两种,所以说,整个压电陶瓷分流阻尼系统结构非常紧凑,占用空间也十分小,电路也很简单。 3、自动化程度高 基于压电陶瓷的机器人抑震系统只要设计无误,正确安装在需要抑震的机器上,即可实现抑制震动的功能,在实现抑震的过程中无需人工操作。 4、节能,不需要外接电源 基于压电陶瓷的机器人抑震系统不需要外接电路驱动整个系统,十分节能,其只是将机器震动的机械能转化成热能,以达到抑制震动的目的。 5、工作稳定,反应快 基于压电陶瓷的机器人抑震系统无复杂的电路,而且不需要复杂的软件处理传感器采集的信号,抑制震动是将机械能通过电能转化成热能从而达到抑制震动的目的,这个速度十分迅速。 3、发展趋势 柔性机械臂在震动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产生弹性震动,对机器人柔性臂的振动抑制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基于压电陶瓷的机器人抑震的方法也在不断地发展和优化,有关发展趋势主要有以下几种: 1、对压电陶瓷布置位置进行优化设计,让压电陶瓷位于柔性臂的不同位置,进行抑制震动实验,分析压电陶瓷在不同位置时候的抑震时间和效果,选取最合理的位置。 2、采用先进的控制器,工程领域广泛使用的PID控制器就是对误差信号进行比例、积分、微分等运算,并将其运算结果作用于受控对象,将压电分流回路与PID控制器相结合,组成抑震效果更好的抑震系统。 3、为了更好地抑制低频震动,采用主动控制方法,主动控制是将作动器和传感器黏结或嵌入柔性机械臂中,并与控制器相连组成智能结构机械臂,在一定的控制规律下,有作动器产生的作用力来抵消机械臂的震动能量。 4、震动控制更加智能,随着科学技术,一种所谓的智能梁被提出,它指内嵌或外贴有分布传感器和分布作动器的柔性机械臂,通过这些材料产生的做动应变来实施震动控制。 二、研究方案及工作计划 在机器人逐渐普及的今天,国内外对机器人的研究投入也在迅速增加,对机器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新一代机器人具有高速、重载、高精度、高的灵活性以及结构简单轻便的特点,尤其在机械臂重量方面,为了减轻机械臂的质量和体积,如今在很多场合的机械臂都使用柔性机械臂,相对于刚性机械臂,柔性机械臂的刚度大大减小,这就给机器人在运动过程中带来了振动,为了解决机器人在工作中的的振动问题,国内外都有比较深入地研究,但是,机器人抑振系统的研究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直到机器人发展到如今地步,关于机器人由于高速运动而带来的振动问题依然值得研究人员去深入研究。 本课题将采用压电分流阻尼技术,把振动的机械能转化成电能,然后通过压电分流阻尼回路以热能的形式消耗掉,已达到抑振的效果,为了更好地达到抑振的效果,我们将把机械臂的结构简化成悬臂梁的模型,采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模型的固有频率进行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对分流阻尼回路的电路进行优化设计,使分流阻尼回路能够在不同模态下对机械臂都能有很好的抑制振动的效果。为了更好的设计分流阻尼回路,本文设计了测试系统,该系统测试了基于压电陶瓷的机器人抑振系统在不同频率和激励强度下抑振系统的输出参数。课题难点是对柔性机械臂建模并用ANSYS软件对其进行模态分析,分流阻尼回路的优化设计也是一个难点。对于这两个难点首先ANSYS分析将采用简化模型的方式解决;分流阻尼回路的优化设计将采用加一个负阻抗变换器的方法,使其达到频率自适应的功能。 三、工作计划 第一 二周 完成开题报告 第三周 查找资料。选择方案 第四周 完成方案的选择 第五周 完成前言部分 第六周 进行框架设计,大体计算结果 第七周 选择参考文献,共十五篇,其中英文五篇,并选择一篇翻译 第八周 完成说明书的前半部分(草稿) 第九周 完成说明书的正文部分,并准备中期检查报告 第十周 准备计算及软件分析 第十一周 完成计算 第十二周 熟悉软件 第十三周 完成软件 第十四周 对设计进行完善 第十五周 完成说明书 第十六周 完成后期检查,并进行修缮 第十七周 修改设计中的不足之处,准备答辩 第十八周 进行答辩 三、阅读的主要参考文献 [1] Vladímir Villaverde Huertasa*, Boris Roha-Ilkiv. Vibration Suppression of a Flexible Structure. Procedia Engineering. Slovak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in Bratisava. 48 ( 2012 ) 233 – 241 [2] Zhang Jianying*, Liu Tun, Zhao Zhiping. Study on Component Synthesis Active Vibration Suppression Method Using Zero-placement Technique. 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 . Received 14 August 2007; accepted 12 December 2007 [3] Yuvaraja Ma, Senthilkumar Mb. Comparative study on Vibr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a Flexible GFRP Composite beam using SMA and PZT Actuators. Procedia Engineering 64 ( 2013 ) 571 – 581 [4] M. Schwankla*, M. Rübnera, . Singera, C. Körnera. Integration of PZT-ceramic modules using hybrid structures in high pressure die casting. aChair of Metal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 of .Erlangen-Nuremberg, Martensstr. 5, 91058 Erlangen, Germany. Procedia Materials Science 2 ( 2013 ) 166 – 172 [5] Qiu Lei, Yuan Shenfang*, Wang Qiang, Sun Yajie, Yang Weiwei. Design and Experiment of PZT Network-based Structural Health Monitoring Scanning System. Received 7 October 2008; accepted 23 April 2009 [6] Timothy N. Chang, Member, Roger Kwadzogah, and Reggie J. Caudill Vibration Control of Linear Robots Using a Piezoelectric Actuator. IEEE/ASME TRANSACTIONS ON MECHATRONICS, VOL. 8, NO. 4, DECEMBER 2003 [7] Kah How Koha, Chengkuo Leea*, Takeshi Kobayashib. A 3-D MEMS VOA using translational attenuation mechanism based on piezoelectric PZT thin film actuators. Procedia Engineering 5 (2010) 613–616 [8] 董春兵. 基于压电驱动器的柔性臂扭振控制研究`[J].浙江大学工学硕士学位论文. [9] 孙立宁,王洪福,曲东升.柔性臂动力学建模及比较研究[J].压电与声光 [10] 褚 明, 空间柔性机械臂的动力学特性与主动控制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博士论文 [11] 詹训慧.分布式压电智能结构的建模与振动控制[D]中国科技大学博士论文,2007. [12] 单业涛. 基于模糊控制的 2R 柔性臂压电陶瓷抑振跟踪实验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工学硕士学位论文 [13] 王洪福. 基于双重驱动的两连杆机器人柔性手臂控制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论文. [14] 曹青松. 周继惠. 黎林. 叶兰. 基于模糊自整定PID算法的压电柔性机械臂振动控制研究[J] 华东交通大学载运工具与装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昌 [17] 周四新,和青芳. 《Pro/E Wildfire 》[M].电子工业出版社 [18] 韩建海. 《工业机器人》[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19] 孔祥东.王益群. 《控制工程基础》[M]. 机械工业出版社
确定选题是撰写论文的首要工作,好比冲锋陷阵的先头部队,俗话说“题好一半文”,就是把选题看作论文写作成功的一半。下面我给大家带来电子机械专业 毕业 论文题目参考2021,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机械论文题目
1、自主导航农业机械避障路径规划
2、煤矿机械电气设备自动化调试技术研究
3、机械加工中加工精度的影响因素与控制
4、三自由度机械臂式升降平台运动学建模及仿真
5、基于并联交错的起重机械节能装置设计研究
6、CNN和RNN融合法在旋转机械故障诊断中的应用
7、机械剪切剥离法制备石墨烯研究进展
8、机械压力机滚滑复合导轨结构设计研究
9、机械压力机曲轴、轴瓦温升自动控制设计技术
10、基于无线传感的机械冲压机振动监测分析
11、基于GNSS的农业机械定位与姿态获取系统
12、一种冗余机械臂多目标轨迹优化 方法
13、基于湍流模型的高速螺旋槽机械密封稳态性能研究
14、基于多楔现象的微孔端面机械密封泄漏率分析及孔形设计
15、牵引变电站直流断路器机械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研究
16、方钢管混凝土柱卡扣机械连接试验及有限元分析
17、机械电子工程与人工智能的关系
18、机械法与机械-酶消化法制备大鼠膈肌组织单细胞悬液的比较
19、机械制造工艺及精密加工技术研究
20、腐蚀减薄对X80钢管机械损伤凹陷过程中应力应变的影响
21、基于驻极体材料的机械天线式低频通信系统仿真研究
22、基于"J型锁芯"的机械锁芯结构创新分析
23、浅析我国烟草机械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24、液滴分析仪的机械结构设计
25、化工机械密封件损伤数值模拟及维修对策探讨
26、一种镍基单晶高温合金的反相热机械疲劳行为
27、浅谈机械数控技术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
28、数控机械加工进刀工艺优化 措施 分析
29、基于STM32六自由度机械臂发展前景
30、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31、机械设计制造的智能化发展趋势综述
32、RFID在机械加工中的应用探究
33、试论船舶机械设备维修保养中的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
34、探讨港口流动机械预防性维护保养
35、关于端盖零件机械加工工艺的设计要点分析
36、关于机械加工工艺对零件加工精度的影响研究
37、现代机械制造及加工技术分析
38、论机械设计加工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39、基于机械设计制造中零件毛坯选择的研究与应用
40、机械零件加工精度影响因素探析
机械电子工程毕业论文题目
1、全纤维曲轴锻造液压机同步控制研究
2、电脑缝编机送经与断经检测系统研究
3、MEMS传感器三维引线键合系统研制
4、单作用双定子叶片马达的排量及排量比研究
5、基于流场分析的双喷嘴挡板电液伺服阀特性研究
6、齿轮型多泵多马达传动规律研究
7、液压泵的振动机理及评价研究
8、基于声发射的轴承滚动接触疲劳量化诊断技术研究
9、KDQ1300墙体砖压机液压控制系统的节能研究
10、保偏光通信中ATP系统及姿态获取技术研究
11、模具生产协同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2、机床进给系统的多源误差模型分析与研究
13、高性能电液伺服转台的控制问题及故障诊断研究
14、正交并联六自由度加载试验系统力控制及解耦研究
15、地方本科院校转型中的专业调整研究
16、典型粘弹性阻尼结构的振动特性分析与优化设计
17、杆状碳纤维零件缠绕成型技术研究
18、飞行模拟器运动平台洗出算法的优化研究
19、MKD-Delphi装备技术预测方法研究
20、中职学校第二课堂实践研究
21、气动软体机械手设计及实验研究
22、职教师资本科培养机械电子工程专业课程整合研究
23、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课堂教学评价素养研究
24、JD公司内部控制体系优化研究
25、关于交流变频异步电力测功机系统的仿真研究
26、一种新型的非圆轴数控加工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27、DY制冷发生器热源模拟试验装置自动控制系统的研究
28、U型砌块成型机设计及其自动控制系统的研究
29、基于神经网络的工时定额技术研究
30、机电产品计算机辅助设计平台的研究及应用
31、电容式微机械静电伺服加速度计系统分析
32、玻璃微细加工工艺的研究与磁流体推进式微型泵样机的研制
33、射流助推式ROV型开沟机喷射臂及其冲刷过程研究
34、基于动态特性分析的机床主轴箱装配故障诊断研究
35、基于外驱动内置臂的航天服上肢寿命试验系统
36、管路支撑参数对液压管路系统振动特性影响研究
37、基于声发射技术的轮轴疲劳裂纹扩展规律研究
38、基于STM32的车辆智能安全行车控制系统
39、超声功率和键合压力对金丝热超声键合质量的影响研究
40、外骨骼机器人下肢增力机构设计和仿真研究
自动化毕业论文题目
1、配网自动化相关技术的研究
2、数字化变电站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3、现场总线与工厂底层自动化及信息集成技术
4、电力自动化技术的新发展
5、冶金自动化发展的策略与思考
6、简述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研究
7、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应用分析与探讨
8、浅谈数字变电站自动化系统
9、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10、配电网自动化技术问题初探
11、配电自动化系统中配电终端配置数量规划
12、基于组态软件的综合自动化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13、生产线自动化及远程监控
14、地铁自动化控制相关系统的对比及应用
15、配电自动化试点工程技术特点及应用成效分析
16、大型自动化控制系统故障报警技术应用研究
17、变电站综合自动化通信系统运行维护分析
18、浅谈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结构形式
19、如何提高综合自动化变电站的抗电磁干扰能力
20、动力部一降压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改造及应用
21、智能变电站是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发展目标
22、中心城市大型配电自动化设计方案与应用
23、浅析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思想
24、建筑电气自动化系统安装的施工技术探讨
25、水电厂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可靠性探讨
26、铝工业电气自动化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27、配网自动化建设对供电可靠性的影响研究
28、浅谈电力自动化管理系统
29、铁路变电站自动化监控系统的研制
30、浅析集控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31、基于IEC 61850的变电站自动化 系统安全 风险评估
32、新型智能配电自动化终端自描述功能的实现
33、天津城市核心区配电自动化技术实施与进展
34、配电自动化若干问题的探讨
35、矿井主扇风机自动化与信息化改造
36、馈线自动化自适应快速保护控制方案
37、自动化系统运行中出现的操作失误、服务失败及补救措施
38、应用于拣选操作的自动化立体仓库作业优化调度
39、地质环境自动化远程监测项目社会评估--以山东省为例
40、矿井自动化项目技术管理模式浅论
41、自动化仓储系统优化方法的研究
42、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43、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44、国外配网自动化建设模式对我国配网建设的启示
45、煤矿自动化与信息化技术回顾与展望
46、基于调度策略的自动化仓库系统优化问题研究
47、配网自动化建设抵御呼伦贝尔寒冬
48、藁城新区水厂的自动化建设
49、综合自动化变电站电压量传输新方式
50、以先进自动化技术确保中线调水畅通
电子机械专业毕业论文题目参考相关 文章 :
★ 机械电子论文题目
★ 最新机械电子工程论文题目
★ 机械制造毕业论文范文参考
★ 机械类专业论文选题题目
★ 大专机械专业毕业论文免费参考(2)
★ 机械电子论文参考范文
★ 大专机械专业毕业论文免费参考
★ 机械类学术论文题目
★ 机械方面毕业论文参考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