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社会对旅游人才的需求规格越来越高,不仅要求人才的数量,更要求人才的质量,对旅游专业本科 毕业 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也要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旅游管理本科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旅游管理本科毕业论文 范文 一:本科院校旅游管理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摘要:实践教学在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文章 以地方本科院校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其实践教学体系现状的基础上,找到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基于协同创新理念,构建新的实践教学体系,旨在为培养具有较高实践能力的创新型复合人才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实践教学体系;协同创新理念;旅游管理专业
一、导论
旅游业在快速、多元发展的同时,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这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更要有较强的实操能力。旅游高等 教育 需与时俱进,不断探索和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社会的需求。然而,目前地方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大多尚未形成真正意义上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其毕业生的就业现状也并不乐观,不少处于“高不成、低不就”的堪忧境地。究其因,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存在一系列的问题。笔者基于协同创新理念,探讨如何从人才培养目标、师资力量等方面着手构建新的实践教学体系,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地方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现状
作为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多地方本科院校的实践教学以景区景点实践考察、室内模拟训练及旅游企事业单位的实习为主。然而,由于经费、师资、重视程度等现实问题,其实践教学体系往往只停留在表面,却未真正落到实处。
(一)人才培养方向不够清晰
这是地方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普遍存在的问题。旅游行业因产业链较长,涉及多方面,而不同行业分支所需的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差别较大。目前我国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的培养目标主要可划分为饭店、会展、旅行社和景点景区四部分,而从高校的课程安排上来看,但凡涉及旅游、管理的课程都位列其中。四大部分皆属学习内容,学生不仅要修公共课,还包括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如此一来,易导致学生缺乏明确的目标,有一种越学越糊涂的感觉。加上在我国高等院校专业设置中,将旅游管理专业设立在工商管理学科门类中,使得课程设置中过分注重管理课程,而忽视对管理对象操作的学习和掌握。
(二)学校认知重视程度不够
作为一个新兴的专业,旅游管理专业发展时间较短,在学校的教学地位不是很高,也很难得到与老牌专业同等的重视程度。地方本科院校旅游教育滞后于旅游产业发展需求,通常没有像高职院那样设立专门的实训酒店,对一些基础的服务技能培训也只是通过简单的课堂教学来实现。当学生真正在岗位上的时候,现实与教学的严重脱节,让本科学校的学生远低于社会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要求。这些都与学校对旅游管理专业的认知与重视程度紧密相关。实践教学是对旅游管理专业的新要求,如何把握实践教学体系与专业目标培养、学科理论建设、课程要求、产业需求之间的关系,是亟待解决的重要议题。
(三)相关教学设施设备欠缺
地方本科院校在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中,多以理论教学为主,虽在课程设置中加入实践教学,但基本流于形式。室内实践教学环节较薄弱,现有的实训教学设施、设备及相关视听资料缺乏。有些院校虽然建立了专业模拟实训室,但由于其仿真程度太低,布局欠合理,难以营造真实的服务氛围。实训室内相关配套设备的缺乏,导致部分项目不能顺利开展,更谈不上进行一些项目的研究和设计。同时伴随在线旅游产业的不断发展,如何加强线上营销及服务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学校应加大相关资金投入,给学生更多实操机会。
(四)“双师”与校企合作不足
双师型教师的兴起顺应了旅游管理专业发展的要求,是实践教学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双师型教师不仅要具有非常强的专业理论知识,同时也要有相关从业经历。然而目前地方本科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多无酒店或旅游行业的从业 经验 。大部分是研究生或博士一毕业就直接从事教学工作,缺乏行业工作经历或业务背景;还有一部分是由相邻学科转过来的,比如地理、历史、外语等,专业功底不深,在短期内难以胜任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与此同时,旅游管理专业校内实践基地建设存在与校外相关旅游企业的合作机制不足等问题。现在的校企合作主要是在学生临近毕业的时候,去企业实习几个月,但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去酒店见习的机会较少,缺乏系统的将实习与培训相结合的教学机制。而邀请旅游企业经理人做兼职教师的情况更加少见,师资来源单一,不利于校内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三、基于“协同创新”的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作为一种新的大学办学理念,“协同创新”是基于集成、合作、融合与共享的价值准则形成的教育理念。它突破了传统的创新机制和创新模式,强调以协同创新的方式使各创新主体在整体发展中相互连接并共同创新协作,以推动创新活动的开展。它既是大学办学内生的需要,又是社会发展对大学提出的新要求;既是大学创新由割裂走向融合、由分散走向集成的客观要求,又是大学自身突破传统创新的必然结果。协同创新理念虽提出时间不长,但经过实践的检验已初见成效,成为大学共同的办学理念并被贯彻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
(一)明确培养目标,打造复合型人才
“重理论、轻实践”是地方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易出现的现象,故在人才培养上应本着“深理论、强实践、重能力”的总体思路,在打好理论基础的同时,以市场和就业为导向,确立“能力本位”的培养观。教学中应明确教学目标,根据自身教学资源和区位优势,重点培养具有较高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让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与行业的需求。通过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增加旅游管理专业相关选修课程,为学生提供多元化发展空间,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同时,在人才培养上应建立人才专项培养机制,让每位学生了解自己专业的学习目标和就业方向,并结合自身特长理性选择、确定从事旅游行业不同的专业方向。针对每个方向,学校应设置相应的课程及实践教学内容。
(二)提高重视程度,促进专业发展
目前,旅游业发展态势良好。2015年一季度旅游经济运行基本面总体稳定,预计上半年实现旅游收入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未来20至35年将是中国旅游业发展的黄金期。旅游管理专业应得到地方本科院校的充分认可与重视。学校应建立、健全产学研合作教育机制,与地方政府、旅游管理专业的相关部门和行业企业实行联合培养。比方定期组织学生到相关企业进行岗位职业体验,邀请酒店、旅游景区、旅行社、会展行业等旅游企业专家座谈等。
(三)加大资金投入,改善设施设备
专业模拟实训室的设立不可或缺。实训室在锻炼学生专业能力、综合能力的同时,有利于毕业后能更好地胜任旅游行业各岗位的工作。地方本科院校应加大对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资金投入,完善实训教学设施、设备及相关视听资料等硬件设施;打破传统的实验室,构建融教学、实践、职业技能鉴定等于一体的综合实验室。现在信息网络遍及全球,在线旅游产业迅速发展,学校要结合这种旅游时代潮流,加大对学生在线上旅游和线下旅游实训的投入,加强进一步学习,才能提高学生的线上营销和线上服务能力,也有效提升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四)加强“双师”建设,加深校企合作
为培养“双师”,地方本科院校应积极鼓励教师“走出去”,多给予教师去企业学习的机会,让他们及时了解市场信息和行业发展趋势。同时,学校应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培训,鼓励教师获取各种与专业发展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高级职称的教师在教学之余,还应全面指导和培训青年教师,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校企合作方面,学校应加强与对口企业的联系,实现校企双赢。学校方可邀请企事业单位的专家、技术能手到学校开展讲座、培训或兼职任课;可将学生带入企事业单位进行考察,了解整个企业的操作过程、岗位划分及晋升空间,进一步了解自己的就业方向。企业方可为学生提供兼职及实习岗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最大程度的赢得高素质人才。
四、结论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的历史阶段,需要大量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地方本科院校应抓住历史机遇,顺应社会发展,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应具备较强的实操能力。但大多地方本科院校“重理论、轻实践”,导致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到社会后很难适应社会的需求。文章基于协同创新的教育理念,探讨了地方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只有在充分考虑自身特点和实力水平的基础上,明确办学定位,完善教育方案,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
参考文献:
[1]杨慧,毛金凤.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协同创新研究[J].北方经贸,2014(3):175-176.
[2]别敦荣,胡颖.论大学协同创新理念[J].中国高教研究,2012(10):4-8.
[3]吴淑琴.加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基本思路[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7(3):46-49.
[4]杨音南,袁尧清.地方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问题探讨[J].商业经济,2009(03):98-100.
旅游管理本科毕业论文范文二:旅游管理本科教学质量维度研究
[摘要]旅游管理本科专业教学质量研究,可以在借鉴Parasuraman等人的服务质量模型(SERVQUAL)和Cronin等人的绩效感知质量评价模型(SERVPERF)的基础上,结合旅游管理本科专业自身的特性以及我国当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设计用于分析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质量维度的调查问卷,并以南京林业大学旅游管理专业三年级和四年级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运用因子分析法对评价变量提取公共因子, 总结 出评价旅游管理本科专业教学质量的维度体现在趣味性、实践性、准确性、可靠性、有形性和保证性共6个方面。基于此,提出提升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质量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旅游管理;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因子分析;实践性
一、高校教学服务质量
高校教学活动的主要对象是学生,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其中,本科教学占据着高校教学工作的基础地位。高校教学活动可以看成是一种服务活动,其主要目的是满足学生在获取知识和掌握技能方面的需求。2012年教育部专门印发《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强调全面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并力求推动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可以看出,如何提高高校教学服务质量已经是当今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大课题之一。探析从哪些方面来衡量高等教育服务质量则是提高教学服务的基础。我国高校旅游管理本科专业的开设时间不长,与其他传统学科相比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服务规范尚未完全建立。2014年国家旅游局颁布了三个关于旅游专业实践教学方面的规范,即《旅游类专业学生景区实习规范》《旅游类专业学生旅行社实习规范》《旅游类专业学生饭店实习规范》,但对旅游管理专业的综合教学质量暂没有专门服务规范或者评价标准。本文在借鉴一般服务质量评价模型的基础上,设计出符合旅游管理本科专业特点的用于分析该专业本科教学质量的调查问卷,并以南京林业大学旅游管理本科专业为例进行实证分析,运用因子分析法来探讨旅游管理本科专业教学质量评价的主要维度,以期为我国旅游管理本科专业教学质量评价方面的研究打下基础。
二、相关研究回顾
自20世纪80年代起,管理学界一直都在关注服务质量方面研究的问题。美国 市场营销 学家Parasuraman、Zeithaml和Berry(1985)在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服务行业的特点提出了著名的服务质量模型(简称SERVQUAL)。[1]SERVQUAL模型将服务质量分成五个方面,即有形性、反应性、保证性、移情性和可靠性,通过测量顾客所期望得到的服务质量与实际感知的服务质量之间的差距来评价服务质量。在实际的应用中人们发现分别测量顾客期望的服务质量和实际感知的服务质量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Cronin和Taylor(1994)在SERVQUAL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可以直接测量顾客感知服务质量的绩效感知质量评价模型(简称SERVPERF)。[2]管理学界关于服务质量评价的研究为高等教育服务质量的研究提供了启示。早在1995年,学者Anderson(1995)就曾借鉴服务质量模型对高等教育服务质量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高等服务质量的移情性较低,而可靠性和反应性则较高。[3]随着全球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旅游相关专业的高等教学质量研究越来越引起相关学者的关注,近年来亦产生了一些研究成果。例如,Cooper和Westlake(1998)从利益相关者的视角研究了旅游相关专业的课程设置问题。[4]Leal(2010)从学生和教师两个角度研究了巴西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活动如何根据学生的反馈来进行动态的调整。[5]国内目前有430多所高校开设旅游管理专业,每年毕业生在20万人左右,旅游管理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往往实践能力不如专科、职高等其他层次的旅游专业毕业生,因此,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的实践能力的提高问题备受关注。对旅游高等教育服务质量的研究也大多围绕实践教学环节展开。例如,张培茵、孙琦和石长波(2006)提出了包括知识培养体系、实践能力训练体系和创新教育质量管理体系的旅游高等教育创新教育教学体系。[6]汪清蓉(2006)则从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实施原则、教学环境建设、教学内容、 教学 方法 和教学组织5个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探讨,并且构建了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体验式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7]徐岸峰和韩忠春(2009)以及王忠君(2010)分别从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问题[7]以及如何评价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实习教学质量[8]进行了探讨。综上所述,国外研究偏重于定量化的实证研究,而国内研究则偏向运用定性分析。本研究将通过借鉴服务质量评价模型,结合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的特点,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来探讨评价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服务质量的维度。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尽管在是否需要测量顾客对产品和服务的期望值这个问题上,服务质量模型和绩效感知质量评价模型存在着争议,但两者都将服务质量分为5个方面22个题项。第一,本研究先基于这22个基本题项,结合高等教育和旅游管理专业本身的特性并通过专家访谈的方式,罗列出31项来测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服务质量(如表1所示)。所有题项均采用李克特5级量表来测量学生对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质量的评价。其中,1分代表非常不满意,5分代表非常满意。第二,依托以上题项设计调查问卷,在旅游管理专业高年级学生中发放,收集样本数据。第三,根据样本数据进行因子分析,提取变量中的公共因子,并给公共因子命名以得到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服务质量的主要维度。
四、案例研究
(一)样本特征
2010年11月在南京林业大学旅游管理本科专业三年级和四年级的学生中发放了用于测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服务质量的调查问卷,共发出调查问卷91份,100%回收。在这91份问卷中,女生的比例高达。这一结果反映出近年来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性别比例失衡的现象,即女生人数远远高于男生人数。31个用于测量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服务质量的变量的均值和标准差如表1所示。
(二)因子分析结果
将回收的问卷数据输入SPSS统计分析软件,首先运用方差最大旋转法对原始数据进行初步的因子分析,从变量相关矩阵中提取公共因子,以使每个因子上具有最高载荷量的变量数量达到最少,而每个因子涵盖关系最密切的变量。初步因子分析的结果显示,部分变量的共同度(Communalities)偏低。因此,将共同性低于的6个变量删除后第二次进行因子分析。因子分析的结果显示,剩余的25个变量集中在6个因子中,变量总方差达,KMO值为,而且每个变量在其所属因子上的载荷量都接近或超过了,而在别的因子上的载荷量则低于。因此,再次进行的因子分析效果较好,可以用于进一步的分析。
(三)公共因子命名及解释
根据载荷量的高低将变量分成6个公共因子,各公共因子命名如表2所示。表2中第一个公共因子在变量Q3、Q6、Q7、Q12、Q13、Q15、Q19、Q26上有较大的载荷,这8个变量均是有关教师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方面的内容,因此称之为趣味性因子。第二个公共因子在变量Q24、Q27、Q28、Q29、Q30、Q31有较大载荷,这6个变量是关于旅游教学实践环节或者教学内容的实用性的,故称之为实践性。第三个公共因子在变量Q17、Q18、Q20上有较大载荷,这3个变量分别是关于教师上课内容的正确性、易于理解和遵守诺言方面的,称之为准确性。第四个公共因子在变量Q21、Q22、Q23上有较大载荷,这3个变量都是和良好的师生交往关系相关的,第五个公共因子在变量Q8和Q9上有较大载荷,这2个变量是关于教学设施设备的,而第六个公共因子在变量Q1、Q5、Q14上有较大载荷,这3个变量则是保证旅游专业教学正常进行的基本内容,因此借鉴SERVQUAL模型分别将第四、第五和第六个公共因子命名为可靠性、有形性和保证性。因此,通过样本数据发现,评价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质量的维度除了一般服务质量SERVQUAL模型中关注的可靠性、有形性和保证性外,还包括趣味性、实践性和准确性三个方面。
(四)因子评分
用SPSS计算各因子的变量均值,并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如表3所示。从中可以看出被调查的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认为目前的旅游专业教学中不满意的是教学的实践性。该现象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我国高校的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分散在语言类、地理类、管理类、历史类等系科中,专业教师“科班”出身的较少,大都从原先的母学科转来教授旅游专业。这样的专业教师往往研究能力强,而一线旅游企业的实践经历有限,但旅游行业近年来的变革又非常快,导致课堂教学往往偏重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环节有限,且效果欠佳。其次,趣味性和有形性的因子变量均分也偏低,这也反映出当代大学生和旅游管理专业本身的特点。一般认为,“旅游”总是一件有趣的事情。尽管“旅游管理”并非教如何“旅游”,但是很多学生反映他们报考此专业就是冲着旅游的有趣性来的。因此,从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师的角度而言,需要特别关注教学的趣味性,要运用各项多媒体技术手段,使教学形式生动有趣,根据业内动态不断更新授课内容,使教学内容丰富多彩。另外三个公共因子,可靠性、保证性和准确性的均值较其他三个因子要高,这说明这三方面学生相对满意,尤其是教学的准确性方面。可靠性、保证性和准确性应该是一般服务质量包括教学质量评价中最为基础的方面,尽管评价较好,但在改善其他方面的同时不能放松对这些方面的维持。
五、结论
在服务质量模式和绩效感知质量评价模型的基础上,设计了符合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自身特点的教学质量评价调查问卷,并以南京林业大学旅游管理专业为例,对该校旅游管理专业的三年级和四年级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工作收集样本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法来探讨评价旅游管理本科专业教学质量的主要维度,并用各因子的均值来分析学生对该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质量各方面的满意程度。研究表明:
(1)评价旅游管理本科专业教学质量的维度与一般服务质量SERVQUAL模型有一致的方面,即可靠性、有形性和保证性,但也有其独特性,具体包括趣味性、实践性和准确性三个方面。因此,今后对旅游管理本科专业教学质量的评价可以围绕趣味性、实践性、准确性、可靠性、有形性和保证性六个方面来进行。
(2)学生对于旅游管理本科专业教学中的实践教学环节认同度不高,实践环节不能令学生们满意,因此结合校内校外的资源有效多元的安排实践教学是提高旅游管理本科专业教学质量的关键。
中国的旅游资源无比丰厚,具有雄厚的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旅游管理类硕士毕业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议我国旅游管理教育体系创新构想
一、引言
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而言,我国的旅游管理学科教育历史相对较短。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的旅游专业在起步较晚的基础上,以“后发优势”的发展理念开始与发达国家旅游管理教育机构进行接轨,借鉴其科学的教育模式和组织方式。其中,旅游管理专业教育评估体系的建立、教育制度的逐步完善、国际交流合作与竞赛日益频繁、旅游市场不断拓展等等,这些因素对当前以及今后的旅游管理教育都将具有深远指导性的影响。
二、我国目前旅游管理专业教育的现状
20世纪80年代以来,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后我国高等旅游教育一直采取外延式扩张的发展模式,其突出特点是许多普通高等院校或从积极的角度为满足旅游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而在相关系科的基础上新建或组建旅游系(专业)或从消极的角度为某些学科(专业)寻求出路甚至活路而在这些学科的基础上强行改建旅游系(专业)。这种外延扩张型发展的结果是:虽然在全国范围内高等旅游院校的数量多,但因为教育经费的限制和新成立的旅游学科的稚嫩性,致使整个高等旅游教育质量只能在低水平徘徊,只能遵循传统的教学模式,而无暇顾及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
当前,在我国的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着些许问题。
很多院校培养目标定位不够准确,并且存在着功利化的教育思想,专业划分过细,教学内容过窄,从而导致实践教学的效果不理想。[1]在专业建设的投入上,一般认为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的是服务性管理人才,不需要多少投入,造成我国高等院校在很短的时间内都办起了该专业,教学设施、设备条件不足,对自身的未来发展方向缺乏清醒的认识。
旅游高校与旅游行业的联系、合作不紧密,合作缺乏长期性和经常性,造成学不致用的局面。理论和实践脱节,这给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理论与专业的结合增加了难度。“学不致用”成为相当一部分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面对市场就业时面临的最大困难。[2]
学科理论体系不够完善,与相关专业的联系也不够紧密。这就造成我国目前培养的大多数旅游人才出现了知识体系简单,而较单一的局面,综合能力较差。
三、国外高等旅游教育体系的现状
1.几个实例
西方发达国家开展旅游高等教育的历史较长,已形成比较成熟的旅游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在专业设置和课程安排上显得较为自由和宽松,基本上能按照市场需求来培养人才,美国的旅游高等教育就充分地反映了这种特点。从不同的角度来看,美国大学在旅游、游憩、体闲研究方面的专业设置上,种类十分多样化,如表1所示。
在课程设置上,美国的旅游高等教育也比较自由,如美国普渡大学(Purdue U.)和德州大学( Texas)同样是旅游专业,两所学校的课程地各有特色,如表2所示。
英国牛津布鲁克斯大学(Oxford Brookes University)的酒店餐馆管理学院(School of Hotel & Restaurant Management)久负盛名。该校每年向全球招收(主要为欧洲)酒店管理的研究生。核心要求有两条,一是须有5年以上的酒店工作经验,二是现在必须在大型酒店中工作、担任重要职务。学生不脱产,一年两次往返英伦该校集中学习。学习期间,不是满堂灌的上课,而是重点放在图书馆翻阅资料和学员间的讨论交流,由于学员来自世界各地,交流中相互大开眼界,触类旁通,取长补短,极富成效。在教学中有三个明显的特点:一是不死扣现成的专业教材。二是案例教学。三是毕业论文。
2.国际上旅游管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典型模式
一是以加拿大、美国为代表的CBE人才培养模式。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以能力为基础,它的核心是从职业岗位的需要出发,确定能力目标。通过有代表性的企业专家组成的课程开发委员会,制定能力分解表(课程开发表),以这些能力为目标,设置课程,组织教学内容,最后考核是否达到这些能力要求。
二是以澳大利亚为代表的TAFE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国家框架体系以下产业为推动力量的,政府、行业与学校相结合,以学生为中心进行灵活办学的、与中学和大学进行有效衔接的,相对独立的、多层次的综合性人才培养模式。
三是以德国为代表的“双轨制”人才培养模式。即由企业和学校共同担负培养人才的任务,按照企业对人才的要求组织教学和岗位培训。这样,学生能较熟练地掌握岗位所需的技术,毕业就能很快地顶岗工作,普遍受到企业的欢迎,曾被誉为德国经济振兴的“秘密武器”。
四是以能力为基础的CBET模式。这种教育模式关键是组织专家确定能力标准,成立国家资格委员会,建立一种以能力为本位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四、旅游发展新趋势与形势分析
1.旅游发展的新趋势
从欧美等旅游发达国家过去几十年走过的历程分析,可以大体上预测我国未来几十年的旅游发展趋势。专业教育是为明天的旅游管理培养人才的,所以,我们的教育改革目标必须具有超前性。旅游管理当前总的发展趋势可以概括为:首先,发展旅游的指导思想逐渐转向在兼顾公平和效率的基础上,实现环境、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其次,旅游管理的知识体系日益复杂化,综合化。再次,应用范围日益扩大化、多元化。此外,策略和手段更加科学化、现代化。
2.相关形势分析
政治、经济、社会形势的变化是改革我国旅游管理及其教育体系的重要动力和依据,真正影响旅游发展的是深刻的政治和经济的转变。我国目前正处于政治经济体制的转型期,特别是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转到市场经济,这样一个巨大的变革必将同时带来旅游行业的深刻变革。
“知识经济”“信息社会”“终生学习”“学习化社会”“全球化”“创新素质教育”等一系列新理念的提出,为旅游管理教育改革的思路拓展了很好的素材。当今的社会形势下,学校教育的职能将发生很大的改变,学校传授的知识从数量和时效上都远远不能满足职业的需要。如今,高等教育在西方被称为职业“初始教育”(Initial Education)的开始,也是“学习化社会”的基本内涵。在这种背景下,知识传授在学校教学过程中已不再像以前那么重要,而应偏向于对学生的指导,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和习惯,加强技能和素质训练,培养创新意识和职业精神。
五、新形势下我国旅游管理专业教育体系改革的创新点
1.尽快完善学科理论体系,处理好与相关学科之间的关系
旅游管理学科历史较短,又是依托于多学科发展起来的,加之知识构成日益综合化、多元化,使得其学科特点越来越模糊。这就要求我们更加明晰其庞大知识群的硬核所在,只有抓住这一本源的东西,以此为基础,营建特色鲜明的学科理论体系,提高其科学性,确定其独立的职业地位和独立的学科地位,才能维护和提高其专业竞争力,巩固其专业地位,使核心的课程加以确认,这样,专业的设置就可以围绕它,根据社会变化及时、稳妥地做出调整,毕业生也就有了多元化、个性化的就业市场,从长远看,专业才会更具后续竞争力。
2.积极调整专业教育结构,使其从宏观到微观更趋于合理
层次结构上,大力发展研究生和职业技术教育;地区结构上,根据我国区域经济与旅游发展的现状进行合理调配,进一步完善从专业重点大学到地方院校的区域合理布局,针对当前形势,应重点加强我国西部地区的专业教育;形式结构上,进一步强化非学历教育、职业再教育、决策层的培训以及普及型教育等。
3.旅游管理人才的培养应与国际旅游业发展相接轨
目前,国际旅游的重心开始东移,亚太地区成为世界旅游业发展最快的地区,将产生世界旅游的“亚太世纪”,这一总体变化,形成了中国旅游业发展的黄金时机。与此同时,在国内,旅游业支持国家对外开放,带动局部区域和城市起飞,影响国民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关联产业,“其地位日渐显著”。在这种国际国内的双重背景与机遇下,我国国际旅游业发展必然对旅游管理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首先,要树立大旅游人才培养观念。旅游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旅游人才的规划、培养、使用与管理各个方面。它不仅需要造就一大批知识面广、勇于进取、开拓的高水平经营管理人员,还需要一大批训练有素、服务意识很强的服务人员,并且还应有良好的人才使用与管理机制,使旅游人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
其次,我国旅游人才培养必须学习旅游业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旅游业是一个国际性产业,要达到国际水准,必须建立一支熟练掌握现代管理技巧和操作技能,适合国际化大生产,政治业务素质高的队伍,对于起步较晚的我国旅游业来说,要在短时间内赶上国际先进水平,旅游管理人才培养必须超前,要广泛借鉴别国在这方面的先进经验。
第三,旅游人才培养要结合我国国情。我国现代旅游业是1978年后开始的,至今只有二十几年历史,对这点也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旅游管理人才培养在广泛学习别国经验的同时,一定要结合我国的国情,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旅游管理人才培养道路[4]。
4.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毕业生与职业需求之间的接轨
真正做到人才培养的“厚基础、宽口径、多元化”。要走多渠道培养人才的道路。我国旅游管理人才由于整体素质不高,需要通过多层次多渠道多方面的长期努力才能使其逐步提高水平。旅游管理人才培养不仅要注重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培训,还要注重整体文化素质,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旅游教育与培训除重视正规旅游院校的人才培养外,也要重视大量成人教育、职业再教育等业余教育方式,在这方面应进一步系统化、规范化、标准化。
参考文献:
[1] 刘继红.面对21世纪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北京高等教育,1999(2).
[2] 马勇,唐娟.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质量保证体系研究[J].旅游学刊—旅游人才与教育教学特刊,2003.
[3] 罗明春,钟永德,袁建琼.论特色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求索,2004(12).
[4] 田里.论旅游管理人才的培养[J].云南高教研究,1997(2).
基于社区的生态旅游管理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以及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我国的社区生态旅游也正逐步发展起来,市场规模得到了空前的扩大,同时也带来了很高的经济效益。本文主要从社区生态旅游的含义、社区生态旅游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如何采取科学的管理模式这三个方面对本课题进行阐述。希望给社区生态旅游管理提供一些借鉴意义。
社区参与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部分,它把生态保护与发展旅游以及社区参与有机地统一起来。但是在社区发展生态旅游或多或少会损失社区居民使用当地资源的权利,如果处理不合理则有可能引起与当地居民的冲突。因此,社区生态旅游的发展既要关注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还要关注社区的和谐发展。探析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一、社区生态旅游的含义
所谓社区生态旅游,就是指建立在社区基础上的生态旅游。它是生态旅游的一种高级模式,也是一种更加人文化的生态旅游。是以充分展现当地的人文、自然特色为目的,在重视对自然环境和当地风俗、文化的保护和开发的基础上,并且要兼顾当地居民的利益而发展起来的旅游。它所强调的是社区在生态旅游中的主导地位。这样的生态旅游活动中,社区和居民是开发的主体,也是旅游发展的主要收益者。因此,对于社区生态旅游的管理非常重要,它对社区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社区生态旅游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新的形势下,缺乏人文精神
社区生态旅游的管理缺乏人文精神以及人文关怀主要体现在:游客与居民之间的矛盾时有发生。很多地方在未开发社区旅游之前,居民的生活往往是以传统的经济、社区活动为主,而在旅游业蓬勃发展之后,居民由于利益的吸引纷纷开始涉足这个领域,但是却不可避免出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一般以文化冲突的形式表现出来,给当地的文化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但是对于旅游景区而言,人文往往是社区旅游的重要标志,因此人文精神的缺乏是社区生态旅游管理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
(二)社区居民参与生态旅游管理的力度十分有限
就目前而言,社区生态旅游管理是以政府管理或者旅游企业管理为主,而社区居民作为社区生态旅游的主体,在旅游规划、决策中往往没有多少决策权,可见社区居民参与生态管理的力度十分有限。同时,这极易引起与社区居民的矛盾,不利于其稳定的发展。因此未来的发展中,如何让社区居民也参与到生态旅游管理中,是亟待解决的最主要问题之一。
(三)存在诸多运作的弊端
旅游业本就是一个投资大、回收期较长的产业,要其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把经济、社会以及环境等效益综合起来考量[1]。但是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一些企业或着个人受短期利益的驱使,往往违背了社区生态旅游本身的理念,只关注经济效益,这非常不利于社区生态旅游的健康发展。就时下而言,很多地方宰客的现象越来越严重,笔者相信,这样下去是会影响景区的长期发展的。
三、基于社区的生态旅游管理的要素
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有很多,但具有代表性的几种观点认为社区生态旅游管理的要素包括:①自然资源的利用(土地、水、能源);②保护生态系统以及动植物的多样性;③减少废弃物的排放(固体、液体废弃物和大气排放);④重视当地文化的完整,要避免给当地文化带来负面影响;⑤保护自然、人文遗产;⑥使用当地的技术和产品;⑦处理旅游开发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事件;⑧社区与政府、企业之间的合作。
四、科学管理社区生态旅游的方法
(一)建立科学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
利益分配是社区生态旅游能否健康、顺利发展的关键,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建立完善、科学以及多元化的补偿机制。比如,把门票以及其他收入按照一定的比例反馈给当地居民,政府作出努力保障居民的利益等。同时也可以鼓励居民直接从事生产经营,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来获得好的经济收益。笔者就曾去过这样的景区,景区内部随处可见居民在社区内为游客提供餐饮和住宿,通常价格合理公道,既体现了人文关怀也体现了当地的特色,这样的景区人们愿意前往。另一方面,政府还可以与企业联手,给居民提供一些贷款来开发旅游项目,当然项目的开发要运用当地的产品和技术。
(二)引导社区居民参与到社区旅游的管理当中
社区居民作为社区生态旅游的主体,是绝对有权利参与到社区旅游的管理当中的。笔者为了切实保障居民参与决策的权利,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在景区旅游发展的方向、方式上充分听取居民的意见,听他们对于开发旅游有什么想法和要求,把他们的要求都综合考虑起来;其次为了保证居民的知情权,可在社区建立一个交流平台,来通知一
些重大事宜或者相关制度等等。最后,对于在景区出现的一些问题,比如居民与游客的矛盾,居民与企业的矛盾,要建立完善的协调机构,定期与居民进行沟通,虚心听取居民合理的诉求,并及时解决。
(三)加强社区居民的旅游知识
一般开发社区生态旅游的地方,都是老人孩子多,青壮年劳动力很多都在外面 工作,而这些居民由于自身 文化水平有限,对于旅游知识比较匮乏。针对这种情况,政府和相关部门要积极配合,定期对居民进行旅游知识的培训,使居民对旅游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同时,还可以对居民的环保意识和导游服务等技能进行培训,当游客进入到某栋老宅子后,居民能详细为游客讲解房子的历史。
五、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当前社区生态旅游 管理还是存在一定的不和谐因素,这对于生态旅游的可持续 发展是非常不利的。长此以往,会影响很多地方的 经济的发展。因此,解决相关问题刻不容缓。我们要加强对社区生态旅游的探索,切实地提出一些可行的措施,为社区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贡献一份力量,也等于为一些旅游城市的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中国旅游产业发展十分迅速,而且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旅游管理系 毕业 论文 范文 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旅游管理系毕业论文范文 浅析森林生态旅游业的开展 摘 要:当前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物质 文化 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对自然的渴望逐渐强烈,在这种情况下,森林旅游得以快速的发展起来,不仅成为游客喜欢的一种时尚旅游方式,同时也有效的带动了林业的发展。 关键词:森林;生态旅游;生态环境保护 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使人们更向往大自然,这就使森林生态旅游得以发展起来。森林旅游是一项新兴的产业,但在林业的发展过程中,在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实现森林生态环境的保护,这就使森林旅游和生态环境保护成为当前林业管理工作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1 林业保护与森林生态旅游的关系 森林资源是我国陆地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的主体,是动植物赖以生存和繁衍的重要场所。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的根本,所以保护生态环境也就是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而加强对森林资源的保护,不仅会使林业的生态环境得到快速的发展,同时也是实现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近些年来,在保护森林资源的基础上,开展生态旅游,使在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前提下,在不消耗森林资源的情况下实现林业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旅游给林业带来的效益是远远高于生产木材的效益,而且还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推动地方经济的增长。森林具有发展生态旅游得天独厚的优势,不仅给林业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使当地的居民受益,所以随着各项关于生态环境旅游活动的不断开展,有效的推动了生态旅游业的发展。生态旅游具有不可替代性,其自身也具有一些显著的特征。如生态旅游活动具有原始性和自然性,其管理上更加生态化,旅游的内涵更加科学性,通过生态旅游可以使森林资源得以永续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同时生态旅游还具有较好的 教育 性和高知识性,可以使多方利益主体有效的参于进来。 2 森林旅游的重要地位 据一项统计分析表明,当前全球旅游人数对于森林旅游的向往开始不断上升,估计到2020年,森林旅游的人数将占全球旅游总人数的一倍以上,这是一个巨大的消费群体,森林旅游的市场具有较大的潜力。我国对森林旅游的发展起步较晚,森林旅游在我国还属于新兴的行业,具有较强的生机和活力,所以在未来的市场中,森林旅游具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必将成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 具备森林旅游业发展的社会环境 当前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旅游的创造性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同时随着我国在国际上的知名度不断的增加,吸引了大量的外国游客,所以为发展森林旅游局提供了潜在的客户群,而林区旅游其前景较好,森林生态旅游能吸引更多的人群来到森林中,与大自然进行充分的接触。 在林区经济发展中具有战略地位 通过发展森林旅游业,使森林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得到充分的发挥,同时也使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得以有效和协调,有效带动了林区经济的发展。森林旅游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是十分可观的,而且其投资少,见效快,不仅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同时也会带来较高的回报率。而且森林旅游具有较为广泛的辐射性,其关联性也较强,可以直接拉动地区各行业经济的增长,充分带动了地区相关行业的发展,也吸收了地方剩余劳动力,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使社会更加稳定。 3 开展生态旅游的条件 加快旅游资源的整合 一是整合景点资源,充分的挖掘景区的旅游资源,形成各具特色的景区景点,同时加强零星资源和个性景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增加景区的整体感,使景点之间实现相互补充,激发旅游可连续浏览的热情,同时在景区内还要设置一些景点群,充分显示出景区的文化底蕴,使其具有较强的吸引力;二是整合季节旅游资源,让四季都有丰富优化的景点、景区,使游人来到大森林四季都是享受;三是整合旅游消费资源,按照不同消费群体的经济状况,可进入度、旅游市场辐射人口和消费能力,确定不同的旅游线路和消费层次。 搞好“三个统筹” 一是统筹城乡和区域的发展。在景区内应该根据季节的不同,而使景区的景点具有明显的季节特点,在一年四季都各有不同,从而给旅游一种全新的感觉。同时还可以根据旅游的个性化需求,制定会议游、工业游、科技游、烹饪游、渡假游,采摘游,考察游,采风游等。 二是统筹经济社会发展。要两手抓:一手抓旅游的经济产业功能的增强,迅速发展森林旅游产业,提高效益的最大化;一手抓林业绿化覆盖面积的发展。 三是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旅游业发展带动了人流、信息流、物流,旅游业的发展是基于旅游资源的丰厚,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又源于环境保护和生态保护。 抓好生态旅游的管理 生态旅游的管理需做到如下几方面:(1)对于生态旅游的开发要切实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2)做好生态环境影响评估及规划工作;(3)严格控制旅游区内设施的建设量(满足游客基本需求即可,切忌泛滥)和 机动车的进入量;(4)建立健全生态旅游的科学管理机制,细化生态旅游的管理工作;(5)科学确定旅游区内的游客容量,并严格控制游客规模;(6)建立旅游区社会、文化、环境的跟踪监测系统;(7)加强生态保护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生态旅游意识;(8)大力倡导社区参与,实现生态旅游的群策群力。 4 加快推动森林旅游业的发展 措施 解放思想,变资源为资本 对于一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在地方林业中是最丰富的,森林旅游资源也是最具有潜力的。在保护好生态环境自然景观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利用得天独厚森林旅游资源,已成为林业职工群众的共识,在发展森林旅游、变森林资源为森林资本同时,树立森林资源开发建设的新观念,充分利用丰富的森林资源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品牌优势做好森林资源开发。 合理资源配置 一是搞好森林景区之间的横向联系,弥补单一林区自然景观单调的不足,实行优势互补,充分发挥森林资源的整体优势。 二是加强森林景区与 其它 自然景区之间的纵向联系,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相结合,弥补森林旅游内容欠丰富的不足。如文化美食节、峡谷探险、漂流等,丰富森林旅游的内容和内涵,并向更广泛的生态旅游扩展延伸。 三是探索森林旅游与林区农户相结合,弥补森林景区吃住条件不足。观森林景,林区吃农家饭,憩林区农家园,悦游客心。 保护森林资源合理开发利用 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森林旅游业对环境造成的近期和远期的危害,森林旅游面临着森林旅游资源的粗放开发和盲目利用、森林旅游区生态环境系统失调、森林旅游区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因此,我们应对森林旅游的真正内涵加以调研,结合林业管理局实际制订出森林旅游管理措施。把握适度的开发速度,增强环保意识,使森林生态旅游业成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产业。 5 结束语 近年来我国森林生态旅游得以较快的发展,这是一种特殊的旅游行为,游客在旅游中充分的享受了大自然并了解了自然景观、野生生物及当地的人文特征,同时森林生态系统的循环和自然与人为生态资源都得到有效的保护,而当地的居民和管理机构在这种特殊的旅游行为中享受到经济效益。所以生态旅游的开展有效的推动了林业经济的发展,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当前生态旅游发展过程中,森林成为其发展的重要基地,但任何旅游活动都会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生态旅游也不例外,在生态旅游开展过程中,对于森林资源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这就需要政府及相关管理部门正确处理生态旅游与生态保护的关系,找到二者的平衡点。充分发挥生态旅游在森林资源环境管理中的积极作用,扼制其消极作用,从而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目标。 参考文献 [1]杨根辉.论我国现代林业的发展方向林业调查规划.(5)6. [2]侯艳伟.生态旅游在自然保护区管理中的作用.管理观察.2010(13). [3]王慧玲.浅析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旅游发展中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吉林地质.2008,27(2).
1( 《分时度假在中国的发展前景分析》 2( 《论工业旅游的发展模式及其趋势》 3( 《论杭州节庆旅游现状及其发展》 4( 《中外连锁饭店经营比较》5( 《浅议我国导游薪酬制度改革》
旅游管理毕业论文题目由学术堂整理提供:1.浅谈形体语言在旅游服务中的运用2.小城镇的旅游开发初探--以某镇为例3.关于大学生旅游(乡村旅游、中老年旅游)产品开发的研究4.论古镇旅游开发中的保护问题--以某省某镇为例5.关于某省影视旅游的分析与思考6.井冈山导游薪酬体制创新研究7.旅游度假区的开发模式探讨8.主题公园高效益的成因探究9.旅游景区淡季营销现状与对策研究--以某景区为例10.某省市自驾车旅游产品开发研究11.庐陵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探讨12.粉丝经济时代旅游目的地营销13.城市公益文化塑造14.吉安旅游精准扶贫发展探析15.青原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探讨16.吉安市夜间休闲旅游产品开发17.吉安低空旅游发展探析18.乡村旅游创客基地发展探讨19.吉安旅游商品开发探讨20.乡村旅游合作社发展探讨
旅游开题报告题目
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选题目较好的有: 1.旅游产业:产业发展、假日经济、乡村旅游促进新农村建设、中西部旅游发展、西部大开发、旅游信息化、电子商务、区域旅游合作、京津冀都市圈、河北省休闲产业带,产业结构优化、网络经济、旅游扶贫、银色旅游、自驾车、高尔夫、探险旅游等。 2.酒店及餐饮企业:产权酒店、分时度假、经济型酒店、酒店集团、管理艺术与方法、员工技能、团队精神、企业文化、人才培养、员工流失、餐饮服务、会议旅游、酒店康乐设施等。 3.旅行社与导游:导游管理、旅行社管理、网络化、规模化、产业结构、职业素质等。4.旅游资源与文化: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宗教文化、生态旅游、文物古迹、景区开发与建设、民俗旅游、湿地旅游、沙漠旅游、沿海度假旅游、皇家陵寝资源、森林公园等。
《现代营销》(理论版)省级 综合性学术期刊 主要栏目:企业文化、经营与管理、改革与创新、政策与法规、市场调研、工程技术、商业科学、电子商务、经济纵横、财务天地、实践与探索等。对期刊满意的话 追问
这个我可以先帮你拟题,题目满意了我再帮你继续做,4000字一天的时间就差不多了
物流管理毕业论文范文
学习啦【其它论文范文】编辑:斯娃发布时间:2016-06-01
目前,我国的物流业已从起步期逐渐进入了全面、快速发展的新阶段,这也就意味着社会需要更多的物流专业人才,而高职作为为我国培养高素质物流专业人才的基地,其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必须要进一步创新和加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物流管理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物流管理毕业论文范文一:高校物流管理类教材建设思考
1引言
“物流”一词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走热,现在在我国几乎无人不知。近年来,政府对物流发展和建设的关注和热情更是推动了这一热潮。为了培养相关的物流人才,从物流建设热潮中分一杯羹,全国的高校———从本科院校到专科院校,从硕士教育到博士教育,都全面开花,几乎是有条件的办物流专业,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开办物流专业。在这种急功近利的追求下,物流人才的培养质量让人担忧。本文主要从物流管理类专业教材建设的方面进行几点思考。教材结构和内容的合理性不仅影响学生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影响到学生对相关理论的掌握和解决问能力的培养,还影响到学生对国内外物流发展现状和实际情况的认知。
2我国物流管理类专业教材建设现状及问题
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物流管理类的教材有400多种。由于物流管理类专业学生总数庞大,又是热门专业,加上教师个人利益驱动、相关院校的利益驱动、各大教材出版社的利益驱动,会有更多的物流管理类教材出现。但绝大部分教材的出版都是利益驱动。高校使用什么教材,由各院系专业选定,里面掺杂多种因素,所以好教材不一定好销售,这也就导致了好教材没有好的认可度的局面,某种程度上扼杀了优秀教材的出现和成长。在这个新生的物流管理类教材体系里,好的本土教材的出现需要时间或者大师级学者的出现。总的来说,我国现行的物流教材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课程体系不明朗
首先体现在物流类专业对现代物流认识的不足,在课程开设方面存在较大的缺陷。主要体现在:一是课程条块分割严重,注重理论,但忽略了知识的应用性,违背了现在物流的整体系统性观点;二是课程体系没有及时更新,大多沿用计划经济时代的物资管理的课程,不利于学生了解掌握现代物流的发展动态;三是不同专业的课程重复性大,没有根据现代物流的发展特点延伸出新的分支。给人的感觉就是物流各专业没有自己特色,导致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学到的几乎是同样的知识。课程体系的不明朗直接导致了相关教材的低质量和新理论教材的缺乏。这样的教育结果就是:学生毕业后除了了解运输、仓储、配送、货代这些知识外,对物流发展前沿的特种物流、危险品物流、会展物流、冷链物流、第四方物流、特种物流装备、物流金融、物联网等发展动向一无所知。这将直接导致我国高素质物流人才教育形成瓶颈。
课程知识内容陈旧
部分教材知识陈旧,很多是沿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知识内容,物流设备图片也是老古董,教材的内容已经反映不了现代物流国内外的发展现状。这种教材的危害性极大,会误导部分学生对现在物流的认知和学习。
课程之间知识重复程度大
不同课程之间的知识内容重复程度大。物流专业教材与基础课程教材相同或者相近内容,如《物流统计学》与《统计学》,《物流市场营销》与《市场营销》;物流专业教材之间,如EOQ模型在《仓储管理》、《库存管理》、《采购管理》课程中都有详细讲解,这种重复性内容浪费了资源,没有必要。
缺乏本土案例素材
目前较好的物流教材要么是外文原著,要么是外文翻译过来的,里面大部分是国外物流企业的案例。中国本土教材要么是缺乏案例,要么就是从外文资料中摘选过来的外文案例,所以,教材中很缺乏物流管理相关的本土案例,这对学生了解我国物流发展的现状是一个很大的阻碍。政府、物流管理部门、物流企业协会、高校、相关学者等相关机构应该一起参与解决这个问题。
教材内容抄袭严重
教材内容雷同在我国教材出版界中比较多见。在物流管理类教材中也是比较普遍的。虽然政府和教育部都通过行政力量推出国家精品课程教材、教育部“十五”、“十一五”规划教材,但是教材质量还是不理想,很多内容是雷同的。其背后各个利益群体对利益的追求推动了这种现象的发生。应该严格要求教材的出版和发行,保护知识产权,吸引优秀的学者来编写教材。
缺乏经典教材
有没有那么几本物流教材,学生在毕业的时候把它们视为珍宝,带在身边,温故知新,在工作遇到难题的时候在上面寻找解决方法?到目前为止,国内鲜有这样的物流教材。大多教材内容缺乏深度,很难揭示深层次的本质,难以引导学生思考。
3几点建议
根据以上的问题分析,提出以下几点意见。
(1)加大物流专业的建设力度和创新力度,建设满足市场需求的相关物流专业,打造合理的课程体系,为课程开发和教材的开发提供保障平台。如我们可以开发特种物流专业、建筑行业物流、冷链物流、钢材物流等新的专业,在新的专业领域中,会有更多的有特色的物流教材出现。
(2)推行学校、企业、行业和政府的合作,建设国内物流案例资源库,并且定期更新。这样教材编者就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选择合适的物流案例,就可以弥补国内教材缺乏相关国内的物流案例的弊端,从而提升教材的质量。
(3)改革高校管理体制,鼓励教师到物流企业实践、兼职。推进高校管理体制的改进,鼓励教师参与物流企业科研和经营活动,鼓励教师到物流企业进行调研、兼职、项目合作等,为教师积累企业工作经验,在编写教材时,可提升教材的实用性和真实性。
(4)改革教材的出版和采购机制。应建立相关的审查制度,加强教材出版前的审查力度,对教材的原创性、实用性、时效性进行审查。杜绝非原创教材、质量差的教材的出版。同时要加大高校教材采购反腐败力度,打击腐败行为,打击出版社的行贿和高校采购部门的受贿,恢复教供求材市场的正常运作,通过市场运作提升教材的质量。
(5)系统规划教材内容,避免出现知识内容“撞车”现象。物流学术指导委员会应界定各科课程的知识内容,在知识内容安排上,要具有系统性、层次性。同时处理专科、本科、研究生等不同层次的知识衔接问题。
物流管理毕业论文范文二:民族高校物流管理本科人才培养思路
一、引言
民族高校是指设立在民族地区辖区内的高等学校和设在其他地区的民族院校,目前我国有200多所。[1]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转型对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在数量上、素质上有了新的要求,这需要民族高校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主动适应“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和“互联网+”新常态下的物流人才需求,并为民族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服务。
二、传统物流管理本科教育存在的问题
《全国高校物流管理与工程类专业建设及学科战略发展》明确指出物流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以往的同种课程知识结构过时
所安排的课程与本行业、地方经济发展水平不一致,实践内容有所不足(仅占调研高校的);所教授课程也无法反映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课程并无明显特色、同质化现象很严重。
(二)传统的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较为单一
目前,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师资紧张与教学实践经验缺乏,尤其是专业建设时间相对较短的院校,优秀师资缺乏的问题尤为凸显。同时教学偏重理论,手段停留在单一的课堂教学上,科研与产业结合度不高,教师往往缺乏从业经验或企业实践经历。
(三)传统课程资源不能共享
2013年全国本科院校开设物流管理与工程类专业总计为475个,其中开设物流管理专业的学校最多,由2000年的2个提高到2013年的393个。的学校没有建立实验室或实验实训室占地面积都在500平米以下。这些问题也普遍存在于我国民族高等教育中[2]。
(四)民族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建设起步晚,人才培养仍处于探索阶段
据调查,截至2014年底全国普通高等学校2246所,其中专科以上民族类普通高校32所,本科院校24所,开设物流管理本科专业有4所。从2006年到2014年,广西民族大学、北方民族大学和西南民族大学相继设置了物流管理本科专业。形成了一定的学科建设特色。但是,民族高校学生普遍存在着工科基础薄弱、知识面狭窄、创造力不足等问题,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也有待提高[3]。
三、新形势下物流业发展趋势以及对人才能力需求分析
由“互联网+”推动各产业的互联网化,倒逼出对各行业背景下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需求细分。互联网时代的物流人才应该首先拥有这样的三大思维和十大物流技能类型(图1):第一,需要有开放的思维,而且随时拥抱行业前沿信息,并结合企业内部管理、外部市场、行业趋势,敢于推动技术变革和管理创新;第二,需要有拥抱思维,能够随时抓住标杆企业的最新动态,结合企业自身现状,主动适应变化;第三,要有跨界的思维,将其他领域的商业模式,结合本行业的特性,具备较强探索精神。
四、物流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北方民族大学为例
物流管理专业是在经济学与管理学的理论基础上、以定性和定量为研究分析方法,以系统工程为技术依托,以培养应用型、创新创业型、复合型人才为目标的新兴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民族高校是以少数民族为主要教育对象。不同的少数民族高校教育对象其民族,语言、心理、文化特征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所以不同的少数民族高校应根据自己学校内的少数民族情况设置适合的课程,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法,不能完全照搬普通高校的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对于民族高校及我国民族地区物流人才的培养路径与模式改革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为了应对行业对人才需求的层次性和动态性变化,北方民族大学商学院物流管理本科专业从2011年招生以来,将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分为三个层次,包括应用型物流人才、复合型物流人才和创新创业型物流人才。
(一)分层培养模式
第一,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目标是具备第三方物流企业运营管理、物联网与智能物流、物流金融和采购管理等方面综合理论和应用能力的应用型物流管理人才。第二,复合型物流人才。培养目标是既具有物流管理专业知识与技能,也具有相关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复合型物流管理人才。第三,创新型物流人才。培养目标是具有丰富学术课题和企业创新创业项目经验,同时具备追踪行业前沿趋势,能够解决企业问题能力的高级物流管理人才。
(二)基本思路与实施措施
1.及时修订并更新对学生的培养计划与方案,建立并完善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完整体系。在2014的培养方案修订过程中,科学合理地安排各类实践、实训和跨专业实践操作环节,确定合理的实验与实习内容、时间及学时数,保证与理论教学的衔接配合;同时充分考虑和利用第二课堂,设置几类与本专业直接相关的课外实践活动[4]。
2.设置人格养成通识教育平台。作为民族本科高校,要想吸引更好的生源,培养更具竞争优势的学生,只有走教育改革之路,夯实通识教育,在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上走出一条富有民族院校特色的通识教育之路,才能赢得更大竞争力。
3.购置实践教学平台。2014年学院大力投入购置软硬件设备,建立了1200平米的现代物流中心,购买了各种物流仿真实验软硬件设施,增加物流软件的仿真实验课程,增强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设计意识及能力。通过加强和物流企业的联系,在校外建设实习基地,给学生提供真实的演练场景与环境,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物流规划、物流项目管理以及对企业物流供应链的解决方案能力。
4.开展课外科技创新创业实践和职业规划活动。实施“走出去,请进来”策略,积极开展“企业家进校园”和教师“双师型”培养活动,拓展创新创业实践和职业规划平台建设。充分利用并借鉴各种大学生活动,如课外竞赛、创新实验活动和创业大赛活动,积极筹备并组织开展院、校内的多种特色课外竞赛活动,从而挖掘学生创新、创业的潜能、增强学生素质及团队合作意识。
5.重点体现教师在指导学生方面的重要性。教师在众多教学环节中都扮演着执行者的角色、同时还是培养学生的主力军。只有不断增强教师的专业技能、提高企业实践能力与科研能力,同时倡导教师积极参与并指导学生的各项课外活动,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加入到相关课外活动中,才能保证教师培养目标的成功实现[5]。
五、结语
“一带一路”战略背景和“互联网+”时代下,要求民族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出理论基础扎实,具有应用性型、复合型和创新能力强的现代物流人才,能为“互联网+物流”企业提供专业的“智慧型”物流管理服务。
物流企业如何规避管理中的风险 物流企业的优势服务既可满足企业复杂多变的物流服务要求,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降低企业成本,同时又促进了第三方物流的蓬勃发展,从而推进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然而,与其它的业务一样,由于合作双方在企业管理理念、企业文化等方面的差异,以及委托— —代理关系中信息不对称和信息不完全等因素的存在,物流服务合作中也存在一定的风险。正确认识和评估物流企业的管理风险并予以规避是保证物流管理能长期、高效、成功实施的关键。 一、 物流企业管理的风险 物流企业管理的风险来自多方面,既有自然灾害不可抗力的因素,也有人为因素,在这里主要谈一下人为因素: 1、独家供应商问题:供应链上出现独家物流供应商,由于供应商服务地域和管理能力的有限性,独家物流供应商政策可能给某些地区的服务带来风险。 2、委托——代理机制所固有的信息风险:选择合适的第三方物流供应商作为供应链物流服务的合作伙伴,是加强企业供应链物流管理中最重要的一个基础。如果由于信息不对称和信息不完全,企业合作伙伴选择不当,不仅会减少企业的利润,还会使企业失去其他的机会,从而无形中抑制了企业竞争力的提高,增加了整条供应链的运行成本。 3、企业文化方面的问题:不同的企业一般具有自己的企业文化,就可能导致对相同问题的不同看法,从而存在分歧,影响物流供应链的稳定。 4、IT技术的缺陷会制约供应链物流作用的发挥:如网络传输速度,服务器的稳定性和运行速度,软件设计中的缺陷,病毒等。 5、信息传递方面的问题:当供应链物流规模和服务范围日益扩大,结构日趋复杂时,供应链上发生信息错误的机会也随之增多,此外,信息传递延迟会增加企业供应链物流管理的风险。 6、经济波动的风险:经济高速增长容易导致市场物流供应出现短缺,影响企业的正常物流服务进行,而经济萧条,也将使产品库存成本上升,另外还有其他不可预见的因素,小的如交通事故,海关堵塞,停水停电等等,大的如政治因素、战争等等也都影响着供应链物流的正常运作。 7、合作管理中的问题:例如:不现实的希望和服务要求;缺乏双方共同的利益和目标;缺乏高层的支持;双方权利上的不平等;成本与定价不合理;缺乏信任,沟通不良;对市场变化不能做出相应的改变,服务水准不确定,承诺高,而实施低等等都是导致第三方合作风险与合作失败的原因之一。 二、合作失败的原因 1、物流服务供应方不能获得预期利润。在物流服务供应方不能获得预期利润时,物流服务水平会降低。这时,物流服务供应方往往要求增加服务费用,而物流服务需求方则对供应方不能按要求完成任务产生不满,如果这种状况不能通过主动协商及时得以解决,最后会导致合作关系的破裂。 2、物流服务供应方承诺过高而无法履行。由于物流服务供应方不能履行承诺,而使需求方的企业形象和市场份额受损,这样就会出现一损俱损的局面。 3、物流服务需求方管理人员隐藏抵触情绪。物流合作将对物流服务需求方内部的经营管理方式产生重大的影响。公司内部诸如生产、营销、财务、人力资源等部门的运作方式和工作内容必须进行相应变革、调整,这可能直接影响到某些部门、人员的直接利益。因而,这些部门的管理人员可能从合作之初就产生抵触情绪,这种抵触情绪将对物流管理合作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 4、物流服务不能满足最终客户需求。物流合作中,由于物流服务供应方所提供的物流服务不能满足最终客户需求,或物流服务购买方虽然认识到物流服务对自身发展和客户关系管理的重要性,但对第三方物流服务绩效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约束机制,不能直接和适时控制物流服务质量,在这种矛盾状况下就会产生物流服务不能满足最终客户需求的合作陷阱。 5、协议导致利益损失,缺乏终止条款。物流合作协议中缺乏终止条款也常常导致合作陷阱。由于管理上的变动或外部环境的变化,即使成功的第三方物流合作最终也会终止或进行很大程度的变更。如果协议中缺乏终止条款,双方合作关系在应该终止或变更时,无疑会为终止合作关系产生一系列的纠纷。 三、防范风险的措施 1、考虑组合供应商形式:针对企业物流管理业务的需求,物流服务可考虑分片区选择不同的第三方物流合作伙伴,避免独家合作伙伴无法应对不同地区的业务导致的物流风险。 2、建立信息交换平台:建立基于Internet、面向电子商务的第三方物流管理信息交换平台,加强对第三方物流服务过程中有关产品库存、物流指令的执行情况及物流费用等信息的实时跟踪管理,提高信息的共享度和透明度,从而对风险进行有效的管理控制。 3、树立正确的合作观念:第三方物流合作是战略合作伙伴,而非交易关系。对物流服务购买方而言,第三方物流合作不仅能降低库存持有成本和物流服务管理成本等企业物流综合成本,还能使企业获取集中于核心竞争力、增强客户满意度、提高企业灵活性等诸多利益。同时,物流企业也获益,实现合作共赢(win-win)的目标。 4、明确分工责任,加强绩效评价管理:第三方物流合作是基于分工基础上的合作,因而要求物流服务供应方和需求方在磋商合作协议时,必须对合作中各自的责任进行明确分工。从总的责任分工来说,物流服务需求方在流程和系统的设计方面起领导作用,而物流服务供应方则在执行这些活动时起领导作用。 5、建立开放式交流机制:合作双方在一种制度化而又比较轻松的环境下坦诚交流,并能及时、有效的解决合作中出现的问题是非常重要的。开放式交流的方式有很多,例如,作业层每天的电话交谈、双方客户服务代表或管理人员的电话会议、相互拜访、定期的绩效评估交流等等。 6、制定处理突发事件的应急措施:在供应链物流管理中,对突发事件的发生要有充分的准备。要预先制订应辨措施,制定应对突发事件的工作流程。成立应变事件的处理小组(合作双方或单方)。 7、合作协议中明确终止条款:一方面,当终止条款中规定的某些情况出现预兆时,双方可以根据情况进行理性的协商,及时采取措施改进合作,避免当合作双方利益受到很大损失之后,以终止协议来结束合作;另一方面,协议终止条款将有效约束双方合作行为,使合作双方为了获得长远利益,保持长期合作关系,避免损失的出现。 加强对物流合作的风险管理是保证物流管理能长期、高效、成功实施的关键。第三方物流合作风险管理的核心是加强物流合作中激励与约束机制、风险防范机制、信任机制、协商机制的建设。
长三角投资发展长三角发展特点
(一)发展现状“十五”期间,我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为科技发展注入了活力。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省科技厅和科技部的关心支持下,科技事业有了长足发展,科技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坚持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科技创新、高新技术产业化、新材料成果产业化基地建设、产学研结合、民营科技企业、专利保护等各项工作有了新的突破,跃上了新台阶。2001-2002年度获得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市科技局在省科技厅考核中连续多年获得综合考评二等奖。到2003年底止,全市拥有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3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8家,省级高新技术产品21个。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亿元,技工贸总收入亿元,实现利税亿元,与“九五”末相比,分别增长276%、316%和332%,高新技术产业工业增加值亿元,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分别比2000年增长304%和个百分点。为加快科技及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市委、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一是不断提高对科技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重要性的认识。市委、市政府将科技工作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每年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切实解决科技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召开全市技术创新大会和农业科技大会,动员部署科技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工作。推行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对县、区和市直有关部门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实施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进行全市通报。市委、市政府和各级领导形成了一把手抓科技进步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共识。二是制定、落实加快发展科技及高新技术产业的政策措施。“十五”以来制定了《马鞍山市鼓励和吸引外来投资的若干意见》、《关于马鞍山市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的意见》、《关于推进农业技术承包的实施意见》、《关于贯彻省政府农业科技发展纲要实施意见》、《关于实施农业产业化、农产品品牌和流通三项工程建设的通知》、《关于进一步整合我市科技资源,推进科技产业化工作的若干意见》、《马鞍山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马鞍山市专利申请资助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积极落实已制定的政策措施和上级有关科技及高新技术产业扶持政策。三是将科技及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纳入市国民经济发展规划。《马鞍山市“十五”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规划(纲要)》是《马鞍山市“十五”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的子规划,主要内容纳入总体规划。市科技部门和企业将规划与年度计划相衔接,积极组织规划项目的实施。规划项目库所列重点项目83项,到2004年10月止,已有65项已实施或正在实施中,其中液压锤、高速重载车轮等14个产品已产业化,有的已具有一定规模。四是建立多元化科技投入机制。市财政用于科技发展的科技三项费用逐年增加,从2001年的1240万元,增加到2004年的1853万元,占市级财政预算的2%,其中60%用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十五”前4年科技三项费比“九五”增长。引导企业增加科技投入,大中型企业2003年技术开发费内部支出达到亿元,占销售收入比重,比2000年上升个百分点。2003年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开发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为,民营科技企业技术开发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为。信托投资公司、经贸发展公司、经济技术开发区积极探索风险投资,几年来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星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改制上市注入资金800万元。五是加快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产业化平台建设。市委、市政府于2001年决定在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一期工程万平方米综合楼于2002年底投入使用。运营近2年来,在吸纳入驻企业、项目申报、强化服务方面狠下功夫,入驻企业已达38家,注册资金达8276万元,入驻项目的孵化面积5682平方米。大华机械、菲利特、星辰等企业开发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组建了“马鞍山高新技术创业发展有限公司”,构建了“多元化投入、企业化管理、市场化动作”的新体制。集综合孵化园、留学生创业园和软件园、新材料孵化园、环保科技园等专业孵化园于一体的10万平方米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后续工程已启动建设,朝着国家级创业中心迈进。发展战略规划的编制工作。“十五”期间市生产力促进中心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级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并得到科技部资金支持。建立了国家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磁性材料、专用汽车2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冶金与资源综合利用省级重点实验室,5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6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为提升材料产业发展水平,加快材料主导产业发展,以新材料产业及相关制造业的发展,带动全市经济发展。在科技部和省科技厅支持和帮助下,获准建设国家863计划新材料成果产业化基地,搭建了高新技术产业平台,并完成了六是加快民营科技企业发展。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对我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为此,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意见》;加大了对民营科技企业的扶持力度,每年为民营科技企业安排一批科技三项费用支持项目;加强了民营科技企业的统计、认定、职称评审工作。到2003年底,全市有民营科技企业87家,资产总额47645万元,职工总数3822人,技工贸总收54676万元,实现利税5189万元,技工贸总收入100万元以上企业42家,1000万元以上企业11家。民营科技企业中有9家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占全市高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的一半。七是加大招才引智力度和产学研合作深度。科技创新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人才是关键,为解决我市高新技术人才短缺的矛盾,实现高层次人才资源的共享,外聘7名专家担任市政府决策咨询委委员,聘请10位专家、教授担任市政府顾问,聘请13位院士担任市政府高级顾问,建立了我市与全国一流高层人才联系网,先后有几十位专家、教授来我市考察、指导科技创新及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工作。与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清华大学、北科大、上海交大等全国几十所知名高校、科研单位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和合作关系,与南京市科技局和上海市杨浦区科委签订了科技合作协议。积极组织企业参加深圳高交会、合肥高新技术项目-资本对接会、马鞍山863新材料项目对接会等,签订了上百项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合作意向。(二)存在的主要问题虽然我市科技及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较快,但与国家和省里的要求,与先进城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存在以下主要问题。一是高新技术创新能力较弱。我市黑色金属采选、冶炼及加工领域有较强的科研基础和技术创新能力,技术依托力较强,但其他领域的技术创新能力较弱。二是区域创新体系不够健全、完善,高新技术研发、产业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滞后,服务还不到位。三是科技投入体系不够健全,尽管科技三项费用占市财政预算比重居安徽省前列,但风险资金、创新资金均未建立。中小企业、民营科技企业贷款难成为制约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瓶颈。四是高科技人才缺乏。科技创新及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离不开高科技人才。由于历史原因,造成我市人才结构畸偏,高新技术人才、复合型人才、科技创业和经营型人才缺乏。现有人才激励机制尚未健全,造成人才流失严重,科技人员的创新能力没有充分发挥出来,高层次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引不进来。 五是高新技术企业“中小企业多,规模企业少”。全市18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中销售收入亿元以上企业只有3家,最多的只有17亿元。 六是高新技术产品附加值不高,缺乏竞争力。我市高新技术产品多为中间产品、原材料、配套产品,终端产品少,因而附加值低下,市场竞争力弱。延长产业链和提高产品附加值,不断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是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二、“十一五”科技发展及高新技术产业化思路与目标(一)发展思路在实施“双百”和“两个率先”发展战略的总体框架内,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方针,以国家863计划新材料成果产业化基地建设为契机,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建立有利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区域创新体系与创新机制,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龙头企业,吸引国内外高新技术成果和优秀人才,形成新材料为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持续快速发展格局;主动对接,加速融入长三角经济圈,用高新技术提升改造传统产业,形成以新材料为基础的现代加工制造业基地,使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我市经济新的增长点和主导产业。(二)发展原则1、统筹规划、分步实施、讲求实效原则在新材料产业基地建设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过程中,坚持一步规划到位,再量力而行,分步实施,避免重复建设与无序调整。既要注重规划的实施,又要及时调整发展对策,抓住发展机遇,既要量力而行,又要开拓进取。2、市场导向与政策导向相结合原则将市场需求作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着力抓好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需求大、经济效益好的高新技术项目的研发与产业化工作;同时要充分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突出重点、加强集成,在政策上给予倾斜和扶持,引导和推动企业做大做强。3、突出重点与重点突破原则根据我市基础条件,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有限目标、重点突出”的原则,整合现有科技资源,选择有限目标形成马鞍山的发展特色,不片面追求产业规模的扩大,应注重一定规模上的质的提高;着力抓好一批重大技术创新、高新技术产业化和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项目,尽快形成产业规模和企业集群,在特色及优势行业培育几家企业成为国内同行业的“单打冠军”。4、可持续发展原则马鞍山的高新技术产业,特别是新材料是与资源及环保密切相关的产业,必须坚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并行”的方针,形成“经济发展中保护环境、以环境保护促进经济发展”的良性机制;加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才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5、以人为本原则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树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风尚,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为他们的创新创业营造良好环境。(三)发展目标--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到2010年,建立起较完善的以市场为导向产业化为目的,企业为主体,人才为核心,公共研发体系为平台,产学研结合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全面提升我市高新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转移的持续吸纳能力。--建设863新材料基地。在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建成一个具有技术创新功能、创新创业服务功能、孵化功能、示范功能、辐射功能的新材料主体园区,同时在马钢工业区、慈湖工业园、金家庄工业园、雨山工业园、当涂工业园分别建立相对集中的新材料产业园区,形成一园五区格局;建成6大行业新材料生产基地(新型钢铁材料及深加工、高性能磁性材料、新型化工材料、新型耐火材料、新型环保材料、新材料刃模具);形成中国最大的新型钢铁材料及深加工的研发与生产基地之一,中国最具特色的高性能磁性材料、新型环保材料、新型化工材料、新型耐火材料、新材料刃模具等5个研发与生产基地之一。--2010年,高新技术产业技工贸总收入350亿元以上,其中新材料产业产值达30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35%,高新技术产业成为马鞍山市的支柱产业。--2015年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工贸总收入达到600亿元,其中新材料产业达55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比加值比重提高到45%。2020年,高新技术产业技工贸总收入达到900亿元,其中新材料产值达到80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增加值比重提高到55%,高新技术产业成为马鞍山市最大的支柱产业。三、主要任务与重点项目(一)主要任务“十一五”期间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按照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863计划新材料成果产业化基地、培育新兴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和民营科技企业、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现代农业和社会发展高新技术应用等六个层面来展开。1、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加快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后续工程建设,建立高新技术产业公共创新、研发、服务平台。规划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包括综合孵化园、留学生创业园、软件园、环保科技园、新材料孵化园及配套服务建筑。建设好国家级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高性能磁性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专用汽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冶金与资源综合利用省级重点实验室。新建国家级车轮轮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级电力设备绝缘在线监测系统试验室、国家级矿山植被复垦实验室、省级钢铁深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新型环保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新型耐火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激光加工及表面处理技术中心、省级电力电子运动控制重点实验室。2、加快国家863计划新材料成果产业化基地建设按照《马鞍山国家863计划新材料成果产业化基地发展战略规划》,加大实施力度,加快基地建设。重点发展4个产业(新型钢铁材料、高性能磁性材料、新型化工材料、新型环保材料),培育发展3个行业(新型耐火材料、刃模具、激光制造技术);建设功能齐全的新材料主体园区及5个相对集中的新材料产业园区。3、积极培育新兴高新技术产业实施电子信息、机电一体化和生物医药3个专项,重点发展软件产业、LED半导体发光材料、液压设备、智能仪表和微粉中药。4、加快科技型中小企业和民营科技企业发展步伐进一步明确科技型中小企业和民营科技企业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中的战略地位,加大扶持力度,加强服务,创造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重点扶持10家民营科技企业达到亿元以上,提升为高新技术企业。建设博望省级新材料刃模具民营科技园。5、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重点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和生物医药专项。大力推广应用CAD、CAM、CAE、CAPP、PDM、RPM、MRPⅡ、ERP技术,专用汽车制造实现企业数字化。6、现代农业和社会发展高新技术应用重点实施现代农业和环保专项,抓好农副产品加工(保鲜)技术、农作物(水产品)良种优质化培育技术、固体废弃物处理和综合利用技术、生态环境保护技术、矿山资源开发与综合利用技术、防灾减灾技术的推广应用。(二)重点项目1、研发项目(见附表)合计45项,其中新材料18项,电子信息8项,光机电一体化4项,环保8项,现代农业5项,生物医药1项,其他1项,总投资亿元。2、产业化项目(见附表)合计43项,其中新材料15项,电子信息2项,光机电一体化17项,环保3项,现代农业6项,总投资亿元,2010年销售收入269亿元,利税31亿元,出口创汇7450万美元。3、重大工程建设项目(见附表)实施重大工程建设项目16项,其中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后续工程总投资亿元,863新材料产业园总投资6亿元。建设国家级、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4个,新建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试验9个,省级民营科技园1个。四、保障措施1、加强组织领导各级领导要充分认识科技发展及高新科技产业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真正把科技创新作为科技发展及高新技术产业化的主要动力。重点抓好领导干部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的贯彻落实,加大督查力度。进一步理清科技发展及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思路,明确目标和任务。重视科技及高新技术产业化决策和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对科技及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加强统筹协调,各有关部门要加强联动,互相配合。2、建立有利于科技及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的机制体制创新是技术创新的保证,要以改革为动力,建立有利于技术创新的体制与机制。制定科技及高新技术产业持续快速发展的政策,构建科技及高新技术产业辅助决策、研发、孵化、信息服务平台,完善创新服务体系,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整合科技资源,推动科研院所和大型企业积极参与科技自主创新及高新技术的研发与产业化工作。3、加大对科技的投入市、县、区各级财政科技开发与研究资金应逐年增加,市级科技三项费用占市级财政预算的比例应达到以上,县、区科技三项费占县、区财政预算的比例应达到法定规定的的比例。各部门基本建设投资中,也应切出一定的比例用于科技投入,建立科技发展专项资金。市、县、区要建立相应的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专项资金或科技发展资金。企业要继续加大技术开发经费投入,全社会R&D投入中,企业投入不低于50%。实行积极的税收、金融扶持政策,落实现有政策,制定科技贷款、信用担保等方面的新的扶持政策。建立风险投资机构和风险投资资金,扶持一批高新技术企业上市筹集资金。4、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立足扩大总量、提高素质、内招外引、加大人才资源开发力度,培养和造就一批高素质人才。一是建立人才需求信息数据库,定期发布高新技术人才需求信息。二是鼓励企业与北京、上海、南京的强势科研机构共建实验室、孵化器或开展项目合作,提升本地人员的技术水平。三是建立灵活的多元化人才引进渠道,即通过技术创新平台吸引人才、实施国家863计划集聚人才、举办招才引智活动挖掘人才,建立留学生创业园吸引海外留学归国人员。四是继续加强人才环境建设,建立健全有效的人才管理和激励机制。5、加强科技管理一是加大科技及高新技术产业化计划项目和科技专项的管理力度,在立项、评审、管理的各个环节,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坚持公开、公正,合理配备科技资源。二是加强管理体制创新,建立新型的国家863计划新材料产业化基地管理模式。三是加强科技管理部门自身建设,进一步更新观念,转变职能,改善工作条件,培养一支高素质的科技管理队伍,切实发挥科技综合管理职能。
要是你现在还想找,去找国涛期刊,我在他们家写过,挺靠谱的 按议论的性质不同可以把毕业论文分为立论文和驳论文。立论性的毕业论文是指从正面阐述论证自己的观点和主张。 一篇论文侧重于以立论为主,就属于立论性论文。立论文要求论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严密,以理和事实服人。驳论性毕业论文是指通过反驳别人的论点来树立自己的论点和主张。如果毕业论文侧重于以驳论为主,批驳某些错误的观点、见解、理论,就属于驳论性毕业论文。驳论文除按立论文对论点、论据、论证的要求以外,还要求针锋相对,据理力争。
需要结合实际情况
这是一个不错的学校一、办学格局我校始建于1958年,为全国先进师范院校、全国语言文字工作先进单位、省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安徽省第五、第六、第七、第八届文明单位。历史上,我校几易校址。1971年到2003年间曾落址于马鞍山市湖东中路60号,2003年8月整体搬迁至现址——马鞍山市湖西南路369号,地处马鞍山市城南新区,占地300亩,另预留用地350亩。到目前为止,学校已为国家培养培训合格人才一万多人,已形成了师范专业与非师范专业共同发展,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融为一体,全日制教育与非全日制教育统筹兼顾,积极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实现综合发展的办学格局。目前,全日制在校生6100人,专业31个。二、基本建设我校园区自东向西分三大功能区建设,其中教学区占地面积150亩,体育运动区占地面积60亩,生活区占地面积90亩。校园建设分两期进行,一期工程已建有教学生活用房万平方米,有教学楼、图书馆、网络中心、实验中心、音乐楼、美术楼、男女生公寓、食堂、商务用房等。教学设施方面,建有微机室10个,语音室3个共162座,美术专用房32个,形体练功房4个,琴房114个,多媒体教室31个,实验室9间,微格教室3间。有微机671台,钢琴100架,数码钢琴45台。各类教学仪器设备及图书总值2300万元。图书馆藏书22万册,各类期刊杂志670种,电子读物折合图书30万册。建有400米标准跑道运动场1个,篮球场8个(含2个灯光篮球场),排球场6个,灯光网球场2个。三、专业建设学校以专业建设为龙头,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目前,学校31个专业当中有9个师范专业,22个非师范专业。生源地为2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总体上,学校按照贴近社会需求,不断巩固师范类专业,大力发展非师范专业,精心培育品牌专业,狠抓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路,全面加强专业建设,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同时加强对外交流合作,拓展办学内涵。2005年开始与安徽师范大学、安徽工程科技学院、合肥工业大学等高校合作举办8个“二学历”本科专业,与新西兰、菲律宾等国外高等教育机构合作开展联合培养的教育。四、师资队伍通过“培、引、聘”等途径,全面优化师资队伍。目前,有教职工256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35人,研究生及硕士在读教师84人,攻读博士学位教师4人,高校访问学者教师4人。此外,外聘兼职教授50人,外籍教师2人。2006年以来教师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公开发表论文200多篇,各级各类研究立项课题42项;论著及参编国家规划的高职高专教材13部。按照“事业留人、感情留人、适当的待遇留人”的原则,不断做好队伍稳定工作。通过明确教学工作规范和教学岗位职责分工,建立和实行岗位聘任制,实行目标管理,努力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五、发展规划“十一五”期间,我校计划从2006年起以每年2000人以上的招生规模,使2006年在校生达到5000人,2007年突破6100人,到2010年在校生稳定在7500人左右。专业建设上,着眼地方战略发展目标和产业布局结构调整规划,大力发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非师范专业,使2010年非师范专业数超过20个,各类专业总数达到35个。同时全面启动二期工程建设,使校园占地面积达到650亩,各类用房建筑面积达到16万平方米。同时处理好速度与效益、数量与质量、规模与结构之间的关系,加大建设力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寳,蕞後 2008-07-29 00:37 检举
特别不好,来过上一个学期你就后悔了,都是搞表面工作,只不过马鞍山这城市稍微好那么一点~
大学毕业生自荐书(通用10篇)
在不断进步的社会中,接触并使用自荐书的人越来越多,自荐书是向学校管理机构或用人单位自荐谋求职位的书信。写起自荐书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大学毕业生自荐书,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尊敬的领导:
您好!
首先,向您辛勤的工作致以深深的敬意!同时也真诚的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空垂阅我的自荐书。
回首昨天,曲折坎坷外,得失荣辱间,都是一个奋进勃发的身影,都是一份无悔无愧的心情。在学校期间,我不断积极进取,立足基础扎实,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成绩优异。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担任班干部职务使我的组织领导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得到了锻炼,同时也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作为20xx年的毕业生,在这样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里,不仅要掌握好专业知识,更加做到与社会与时代接轨。因此,学习之余,我注重知识与能力的平衡发展。
刚踏出校门的我谈不上十分的成熟和足够的经验,但我有过人的胆识和自信心,正所谓:“是龙,就应该去大海搏击,是鹰,就应该去长空翱翔。”面临人生的重大抉择之际,我希望能加盟于归单位,展示自己的才能,实现个人的理想与价值。
我的生活准则是:认认真真做人,踏踏实实工作。我的最大特点是:勇于拼搏,吃苦耐劳,不怕困难。在实际工作中,更重要的是牢固树立了强烈的事业心、高度的责任感和团队精神。朝夕耕耘,图春华秋实;十年寒窗,学有所用。相信在贵司的培养和自我的奋斗下,我定会胜任本职工作。
简单的几面纸,只是我的“包装”和“广告”,自身的“质量”和“能力”有待于您通过使用来证明。
此致
敬礼!
xxx
20xx年xx月xx日
尊敬的领导:
您好!
衷心的感谢您在百忙之中翻阅我的这份自荐材料,并祝愿贵单位事业欣欣向荣,蒸蒸日上!
通过三年多的学习,我的总成绩排在土建专业第三名的位置。各门功课尤其是专业课成绩一般都很优秀,我想这是三年来自己勤奋、好学并刻苦努力的结果。这种敬业精神我认为在今后的工作中对于尽好本职仍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我顺利通过大学英语四级和六级考试,并且六级取得xx分的好成绩,是我院唯一的六级成绩在80分以上者。本人具有计算机基础知识FORTRAN77、语言等高级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编制程序、上机调试及运用的能力,于20xx年通过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考试(CCT)并获得“优秀”证书,同年顺利通过国家二级考试。曾翻译过英文歌曲一首,获上海译文出版社奖《名车志》一本,这说明本人已有相当的翻译能力。此外,还学过一年的德语,具有初步会话的能力,并为进一步发展提供很大可能。
在实践方面,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军事训练,使我在组织性和纪律性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本专业安排的测量实习、道路勘测设计实习以及桥梁工程等各种实习,我都以认真严肃的态度对待,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并为今后的实际工作奠定了实践性基础。此外,在假期期间我还担任家教工作,把所学知识做到融会贯通,教学合一。
此致
敬礼!
xxx
20xx年xx月xx日
尊敬的领导:
您好!
很荣幸你能抽阅我的自荐材料。我叫罗青青,是大学商务日语专业的。作为一名即将步入社会的毕业生,我向往一份能展示自己才华,实现自我价值的职业,为此我向贵单位坦诚自荐。
我个性开朗活泼,兴趣广泛;思路开阔,办事沉稳;关心集体,责任心强;待人诚恳,工作主动认真,富有敬业精神. 在三年的学习生活中, 我很好的掌握了专业知识.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我阅读了大量专业和课外书籍,使我懂得也是我一直坚信的信念:只有努力去做,我一定会成功的.!
三年大学生活,造就了我勇于开创进取的创新意识。课堂内外拓展的广博的社会实践、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开阔的视野,使我更了解社会;在不断的学习和工作中养成的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和团结协作的优秀品质,我相信我的能力和知识正是贵单位所需要的,我真诚渴望,我能为单位的明天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
此致
敬礼!
xxx
20xx年xx月xx日
尊敬的领导:
您好!
我是西京大学xx届专科毕业生。在完成学业,即将跨出象牙塔走出康乐园进入社会之际,我需要谋求一份适合自己发展的工作。现在有机会把我介绍给贵单位,我感到非常荣幸。 以下是我的个人自我介绍:
你好我主修专业是电子商务。主要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网站建设,操作系统的功能和使用。数据库维护和使用,网制作,电子商务相关课程等。以及具有在微机管理信息方面的能力。适合于政府行政机关、电信部门、计算机设计、销售公司、财税部门、金融机关及企事业单位,从事计算机应用与维护管理的工作,及网络公司的网站建设,网络维护等工作。
我有我有着很强的拼博意识,对自己充满信心。大学的三生活中,我学习努力,成绩优良,为以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专业基础。并且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在校内外都积极地进行专业实践,检验自己所学的知识,使自己具备了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动手能力。为适应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需要,我德智体全面发展。还积极地参加各种社交活动,参与了大量的活动策划、组织工作。经过长期的学习和锻炼,积累了丰富的社会工作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工作经验,为以后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为作为真正的跨世纪一代,怀着对前途对未来的信心和对施张华的渴望,我相信我较强的逻辑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将是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业绩的有力保证。
我记在此冒昧进行个人自我介绍,我期望着成为贵单位的一员,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此致
敬礼!
xxx
20xx年xx月xx日
尊敬的领导:
您好!
我是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理工系某某专业的一名应届毕业生,我叫戴某某,首先感谢您在百忙之中阅读我的自荐材料!
在校期间,我思想上积极要求进步,始终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作为一名某某专业的学生,几来我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从各门课程的基础知识出发,努力掌握专业基本技能,深钻细研,寻求其内在规律,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多次获得奖学金。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努力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此外,我还自学了电脑方面的一些知识。
作为班长,在协助班主任辅导员做好班级各项工作的同时,获得了大量的能力锻炼的机会,积累了大量的工作经验,也使自己具有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和极强的团队合作精神。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作为一名师范生,我努力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20xx年xx月在马鞍山市湖东路三小学实习,并且获得了“优秀实习生”荣誉称号。此外,20xx年暑期,我在马鞍山当代图书店做销售工作;与此同时还兼做家教。一个人只有把聪明才智应用到实际上工作中去,服务于社会,有利于社会,让效益和效率来证明自己,才能真正体现自己的自身价值!我坚信,路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只有脚踏实地,努力工作,才能做出更出色的成绩!
手捧菲薄求职之书,心怀自信诚挚之念,我期待着能成为贵单位的一员,我会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随信附个人简历表,最后,衷心祝愿贵单位广纳贤才,蒸蒸日上!
此致
敬礼!
xxx
20xx年xx月xx日
尊敬的领导:
您好!首先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出宝贵的时间来阅读这封自荐书。以下是我的个人简单介绍。
我是一名将从某院校会计专业毕业的学生,我很荣幸有机会向您呈上我的个人资料。在我投身社会之时,为了找到符合自己的专业和兴趣的工作,更好的发挥自己的才能,谨向各位领导作一次简单的个人自我介绍,权当自荐。
作为一名会计学专业的学生,我所学习的内容包括了从会计学的基础知识到运用的诸多方面.通过对这些知识的学习,我对这一领域的相关知识有了一定程度的理解和掌握,此专业是一种工具,而利用此工具的能力是最重要的,在与课程同步进行的各种相关时践和实习中,具有了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技术。
我知道现是计算机时代,虽我不是学此类专业,但我阅读过相关书籍.我希望能够加入你们的公司,我会努力做好我的本职工作,竭尽全力的在工作中取得好的成绩。
过去并不代表未来,勤奋才是真实的内涵。对于实际工作我相信,凭我的知识和能力、热情与毅力、诚恳与敬业,定能很快适应贵单位的环境,胜任自己的工我能很快的适应工作坏境,熟悉业务,并且在工作中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己,做好本职工作。期待您的反馈!
此致
敬礼!
xxx
20xx年xx月xx日
尊敬的校领导:
您好!
首先,真诚地感谢你从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看我的自荐材料!为一个即将毕业的学生打开了一扇通往成功的期望之路,我将会以我最大的努力来帮忙贵园,为贵园作出自己最大的工作业绩!
我是xx幼儿师范学校20xx届的一名毕业生,怀着对贵校的尊重与向往,我真挚地写了这封自荐信,向您展示一个完全真实的我,期望贵园能接纳我成为其中的一员。
我是一个性格开朗、极富耐心和职责心的师范学生。开朗的性格使我充满活力,而且从容自信的应对学习、工作与生活。我具有爱心和强烈的职业道德感,勇于超越自我是我的人生信条,具有远大的目标是我不断前进的动力,能在平凡的教育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是我的人生追求。
我来自农村,艰苦的条件磨练出我顽强拼搏、不怕吃苦的坚韧个性。我很平凡,但我不甘平庸。未来的道路上充满了机遇与挑战,我正激越豪情、满怀斗志准备迎接。我坚定地认为:天生我材必有用,付出总会有回报!
我深深地懂得:昨日的成绩已成为历史,在这个竞争激烈的这天,只有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获得明天的辉煌;只有不断培养潜力,提高素质,挖掘内在的潜能,才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本着检验自我、锻炼自我、展现自我的目的,我来了。也许我并不完美,但我很自信:给我一次机会,我会尽我最大的努力让你满意。
从小我就有当一名老师的愿望,如今愿望即将实现了,十分的开心,我怀着满腔的热情与信心去挑战第一份工作。我相信自己饱满的工作热情以及认真好学的态度完全能够使我更快的适应这份新工作。
期望透过我的这封自荐信,能使您对我有一个更全面深入的了解,我愿意以极大的热情与职责心投入到贵园的发展建设中去。您的选取是我的期望。给我一次机会还您一份惊喜。期盼您的回复!
最后衷心的期望能得到您的赏识与任用!谢谢!
此致
敬礼!
xxx
20xx年xx月xx日
敬爱的 领导 :
先衷心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浏览我的自荐信,为一位满腔热情的大学生开启一扇希望之门。
我叫xxx,是一名即将于200x年07月毕业于xx省xx学院,xxx专业的学生。借此择业之际,我怀着一颗赤诚的心和对事业的执著追求,真诚地推荐自己。
我热爱xxx专业,在校期间,系统学习了xxxx专业的理论与实践知识,还学习了有关xx管理和市场营销方面的知识,并且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向导,努力使自己向复合型人才方向发展,在课余时间,学习计算机知识,熟悉Windows 98操作系统,熟练使用 网 络,能够快速的在 网 上查找所需要的资料。在20xx12月通过了英语三级考试,并取得了优异成绩。
就个人来讲,在校参加舞蹈大赛获得三等奖,参加主持人大赛并取得好成绩,而且成功主持了联谊晚会。在校期间一直担任学生干部,在班内一直任班长一职,具有一定的工作能力及组织协调能力,具有较强的责任心,能够吃苦耐劳、诚实、自信、敬业。我有很强的动手能力,并且脚踏实地的努力的办好每一件事。
过去并不代表未来,勤奋才是真实的内涵,对于实际工作我相信,我能够很快适应工作环境,熟悉业务,并且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己,做好本职工作。
“惧怀逸兴思斗志,欲上青天揽日月。”
期待您的反馈!
此致
敬礼!
xxx
20xx年xx月xx日
尊敬的 领导 :
您好!
感谢你阅读我的自荐书。
我是一名于20xx年7月毕业的全日制本科大学生。
经过长期努力拼搏,今天我怀着满腔热血站在了人生的又一个起点。在这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强手如林,然而我坚信我自己不是弱者。竞争时代,实力为先,学历不等于能力,努力才会有成绩。
在大学期间,我以做一名新世纪的建设者为目标,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学习上我刻苦认真,成绩优异,所学主要基础课和专业课成绩在优良以上,除了专业课学习外,我还注意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适应时代人才要求,考取了计算机国家二级证书以及普通话等级证书。在英语学习方面,我在学习大学英语的基础上,具备了一定的翻译、阅读、口语及 写作 能力,现在正向更高目标努力。
同时我自学并掌握了计算机操作技能。此外,我还积极进行各种社会实践,提高了自己的综合素质,尤其是今年八、九月份教育实习中,我获得了宝贵的教学管理经验,这将使我受益终生!
诚然,我不具备最高的学力,但我有达到最高学力的好学勤奋与务实,渴望学成之后的大手施展,更急盼有伯乐的赏识与信任。我会用我的实际行动回报您对我的选择,用我的青春与才智为贵单位的快速发展作出贡献!
再次感谢您。期待您的回音!
此致
敬礼!
xxx
20xx年xx月xx日
尊敬的 领导 :
您好!
首先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给我一个写自荐信的机会。我是xxx学院的一名应届毕业生。通过大学本科四年的学习,我已具备了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功底。下面附上我的个人 自我介绍 ,我有信心接受贵单位各种形式的 面试 与考核。
在大学四年间,我以勤勉进取的积极态度,全方位地充实锻炼自己,系统地学习和掌握了较为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校期间,由于学习刻苦,成绩优异(获奖学金)。计算机水平除取得省计算机二级优秀水平外,还能熟练使用photoshop软件、flash软件、spss软件等软件的运用。此外,为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我还阅读了大量与管理、营销、会计、心理学有关的书籍,使自已在此领域有了更一进步的了解。
在能力方面,一直是生活中校园深处的我们所需要锻炼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在大学里,我积极参加文体和社会活动,如学生会,青年志愿者,文学社等。同时,为了理论和实际更好的联系起来,我也在暑假去实践调查,并多次担任高中数学 培训 班教师,在此过程大大丰富了我的大学生活和社会经历,一方面培养了我的组织协调能力和人际交往的能力,另一方面培养了我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处理各项事务的能力。
努力学习,不断上进是我心中的烙印,我相信通过我的努力一定会为贵单位做出贡献!请您给我一次机会!谢谢!
此致
敬礼!
xxx
20xx年xx月xx日
Hello!关于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科研成果有哪些的问题,相信宝子们想得到具体了解,今天学姐就给大家详细解读。一起来看看吧!
一、教学成果
截至2017年12月,学校共有省级规划教材4部,校级规划教材14部。2012-2017年,学校共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8项。
省级规划教材:《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训指导》《互联网信息编辑实务》《模拟导游实务枯腊》《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基础》
二、科研成果
学校共有部级研究项目1个,在研省级研究项目75个,市厅级研究项目16个,省级以上科研奖励1个,发表四类以上论文180篇;新立项省级人文社科重含尺点项目、自然科学重点项目各3项,省级哲学社科项目1项,师生获得实用新型专利16项。
2015年6月,学校评选了2014年度校内教科研成果奖,获奖成果包括专利4个,专著1本,学术论文164篇。
三、师资力量
学校有教职工311人,专任教师283人,其中正高级职称教师16人,副高级职称教师101人,中级职称教师120人;专任教师中具含尺有博士、硕士学位的218人,安徽省“双师型”教师139人。
有国家和省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没老滑员5人,省级教学名师6人,省级教学团队8个,省级专业带头人13人,省级教坛新秀15人,省枯腊级名师(大师)工作室没老滑2个。
以上就是学姐给大家整理的关于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科研成枯腊果有哪些的问题哦~主要罗列了以上几点,没老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当然关于该院校还有更多内容值得大家去了解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