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毕业论文

首页 毕业论文 问题

中法外交的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

中法外交的毕业论文

写作思路:根据中国的近海国际关系,和世界强权国家之间的国际关系来探讨中国的外交政策。

正文:

在我国周边安全诸多的挑战中,最近一段时变现得最为突出的无疑是我国与南亚五国(越南、文莱、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南海主权之争和中日钓鱼岛之争等。

菲律宾驱逐我国在黄岩岛作业的渔民、越南挑衅我国台湾驻太平岛士兵、日本无理扣押我国在钓鱼岛附近作业的渔民等。事实,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南海之争,不仅存在岛屿之争,还有海域划界和资源开发之争。

中国和日本除了钓鱼岛的主权归属之争外,还有专属经济区和东海大陆架划界问题,中国和朝韩在东海域划界问题上也有分歧,这些问题都是关于资源和地缘优势争端,而这些海洋权益一旦丧失,将危害中国国土安全。

我国与南亚五国、日本、韩国、朝鲜等国的海权之争,实质是这些国家我国海洋资源的窥视、无理占有欲掠夺。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随着能源资源短缺的问题日益严重,人们渐渐地把更多的目光转到海上资源。因为南海蕴藏着大量丰富的石油、鱼类等资源,所以我国周边各国都想来捞一手。

目前,美国全球战略重心正在由大西洋向太平洋转移,其军事部署的重点也在随之调整,大量先进的海空力量逐步部署到东亚地区。

同时,为了控制中亚地区的能源资源,美国也加快了谋势中亚的步伐,既和俄罗斯争夺势力范围,也对中国形成钳制。中美之间尽管在经济合作领域日益密切,政治对话也不断加强,但作为当今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美国决不会改变对中国的防范立场。

美国的战略非常注重前瞻性,不是考虑三五年的事情,而是预谋一二十年甚至二三十年的事情,他们不可能对快速发展的中国完全放心,军事上的未雨绸缪是应有之义。

在此情况下,中美之间在东北亚、东海和南海以及中亚地区的“战略相撞”难以避免,这些问题如果处理失当,不仅会造成中美双方的摩擦甚至冲突,也会影响中国周边地区的稳定。

综合实力的增强,使我国营造有利周边环境的能力也相应增强。我国虽然在周边地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但与我国综合实力相比,两者之间并不相称。

现在,我国与很多周边国家的关系中,最重要的支柱还处于经济合作的层面,如何加强我国与一些周边国家在政治、战略层面的合作,建立起高度稳定的、经得起国际环境变化考验的战略关系,还是一个需要努力加以实现的目标。

此外,针对外界对南海问题的炒作与曲解,宜适时明确界定中国在南海的维权“底线”放眼未来,周边是中国崛起必须经历的“大考”,也是一道必须迈过去的“坎”,谋划中国对外“大战略”,务必优先“经营”与“料理”好“大周边”。

这个你可以去上百度搜索,百度上那些论文模板都会有很多的可以借鉴一下。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5、论文正文:(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a.提出-论点;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d.结论。论文提纲也可以用最简单的格式和分类,简单明了地说明论文的目的、依据和意义,甚至是两句话。这种提纲往往是用于科学论文,而且在对于各种概念有相互联系而不是孤立的出来讨论的情况下。如果总要分出1、2、3......点来写的话,往往会变成“八股文”的模式,这样的论文往往是应付式的论文,其真正的科学价值会大打折扣。

论文为了做到层次分明、脉络清晰,常常将正文部分分成几个大的段落。这些段落即所谓逻辑段,一个逻辑段可包含几个小逻辑段,一个小逻辑段可包含一个或几个自然段,使正文形成若干层次。论文的层次不宜过多,一般不超过五级,具体如下:

随着全球化发展和中国融入世界程度的加深,中国面对的国际安全压力和和国内发展压力都呈现了急剧上升的态势,对中国外交长期坚持的一系列战略原则和思维形成了严峻挑战,使的中国政府推动外交转型。

在更宽视野和更高平台上把握中国和平发展的方向,中共十八大对中国外交进行了重新规划,中国外交在心态、姿态、理念及行为上,正从“被动面对内外挑战”的压力型外交向“主动进行布局谋势”的动力型外交转变。

十八大以后的中国外交将呈现为不同于改革开放前的革命外交,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外交的新版外交,正式步入负责任大国外交的新时代。外交是内政的延伸。作为治国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外交战略必须始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始终服从和服务于中国总体发展战略目标的需要。

十八大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在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努力实现新的要求,明确提出了“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任务目标。“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决定了中国在较长一段时期内的战略是“内政优先”,其重心是推进国内现代化建设。

当今世界已经成为一个“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发展是全球发展的一部分,不能脱离全球发展整体而“关起门来搞建设”。

“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味着中国必须“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必须要“坚持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共赢的发展,通过争取和平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以自身发展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扩大同各方利益汇合点,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因此,对内求发展、求和谐,对外求和平、求合作,将是中国较长一段时期内外战略的核心。并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经成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诉求,是一切工作必须紧紧围绕的中心和大局。

在这一大局中,党的建设、国家建设和民族发展已经成为新时期中国大战略的三个支柱,也是中国对外战略紧紧围绕和服务的中心任务。

扩展资料

论文要求:

1、题名规范

题名应简明、具体、确切,能概括论文的特定内容,有助于选定关键词,符合编制题录、索引和检索的有关原则。

2、作者署名的规范

作者署名置于题名下方,团体作者的执笔人,也可标注于篇首页地脚位置。有时,作者姓名亦可标注于正文末尾。

史学毕业论文中国外交

高考历史近代中国的屈辱外交1. 清政府的屈辱外交。清政府实行妥协投降的卖国政策,无论军事上是失败了,还是取得了胜利,都以签订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而结束。1901年的《辛丑条约》表明清政府完全成了帝国主义的走狗。2. 孙中山的外交思想。三民主义缺乏明确的反帝主张。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发布《告各友邦书》,承认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在1924年国民党“一大”上,孙中山提出新三民主义,增加了反帝内容。1924年发表北上宣言,主张废除不平等条约。3. 北洋军阀政府的卖国外交。前期是袁世凯政府接受日本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后期是段祺瑞政府向日本出卖中国主权比前政府有过之而无不及。4.南京国民政府的外交(1)蒋介石南京国民政府总的来说对外依附,投靠英美帝国主义。统治前期提出“改订新约运动”,抗日战争时期取消了英美帝国主义在华的治外法权。抗战胜利后与美国签订了《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全面出卖国家主权。(2)蒋介石南京国民政府面对日本不断扩大的侵华战争,经过了“绝对不抵抗”——“攘外必先安内”——自卫抵抗——消极抗日等四个阶段。新中国的外交一、新中国的外交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四个阶段:1.第一阶段:50年代开拓外交新局面时期。形势:①美国确立霸权地位,拒绝承认新中国,中国实行封锁、禁运、包围;②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先后承认新中国并与之建立了外交关系;③战后世界分裂成两大阵营,出现冷战对峙局面。方针政策: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一边倒”、“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团结世界各国人民。特点:一边倒外交成就:①第一年和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③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日内瓦会议;④积极参加并推动亚非会议圆满成功,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影响:使新中国的外交逐步走向成熟;冲破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封锁;有利于新中国政权的巩固和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2.第二阶段:60年代外交环境恶化时期。形势:①中苏关系恶化,甚至发生武装冲突;②美国继续执行排华政策,并侵略越南威胁中国安全;③亚洲、非洲、拉丁美洲许多国家赢得了民族独立。方针政策:“两个拳头回击”、“一大片”。.之特点:一大片外交成就:与二十多个第三世界国家建交。影响:使中国外交环境恶化,影响到国内的政治斗争和经济建设;大力发展与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国家的友好关系,改善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处境,扩大了中国在世界的影响。3.第三阶段:70年代外交重大发展时期。形势:①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守势,谋求改善对华关系;②苏联继续威胁中国安全;③为改善自己的外交处境,中国也需要改善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关系;④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方针政策:“一条线”、“一大片”。重大成就:①尼克松访华;中美结束对抗;70年代末中美建立外交关系;②中日建交;③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④毛泽东提出“三个世界”的战略思想。影响:推动中国外交出现重大突破,国际上出现了同中国建交的浪潮;有利于中国改革开放的展开;使中国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推动了第三世界的崛起。4.第四阶段:80—90年代开展全方位外交时期政策(重要调整)。形势:①美苏争霸互有攻守,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终结;②第三世界的力量进一步壮大,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两大主题;③国内改革开放的需要,中国的外交政策作出了重要调整。方针政策:①坚持独立自主,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②不结盟政策③重视和第三世界国家发展关系④积极开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⑤长期坚持改革开放特点:“无敌国外交”。重大成就:同苏联及周边的其他国家实现了关系正常化;积极参与重大的国际活动。影响:有利于中国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在国际舞台上,中国已成为举足轻重的力量,正在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论文为了做到层次分明、脉络清晰,常常将正文部分分成几个大的段落。这些段落即所谓逻辑段,一个逻辑段可包含几个小逻辑段,一个小逻辑段可包含一个或几个自然段,使正文形成若干层次。论文的层次不宜过多,一般不超过五级,具体如下:

随着全球化发展和中国融入世界程度的加深,中国面对的国际安全压力和和国内发展压力都呈现了急剧上升的态势,对中国外交长期坚持的一系列战略原则和思维形成了严峻挑战,使的中国政府推动外交转型。

在更宽视野和更高平台上把握中国和平发展的方向,中共十八大对中国外交进行了重新规划,中国外交在心态、姿态、理念及行为上,正从“被动面对内外挑战”的压力型外交向“主动进行布局谋势”的动力型外交转变。

十八大以后的中国外交将呈现为不同于改革开放前的革命外交,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外交的新版外交,正式步入负责任大国外交的新时代。外交是内政的延伸。作为治国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外交战略必须始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始终服从和服务于中国总体发展战略目标的需要。

十八大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在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努力实现新的要求,明确提出了“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任务目标。“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决定了中国在较长一段时期内的战略是“内政优先”,其重心是推进国内现代化建设。

当今世界已经成为一个“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发展是全球发展的一部分,不能脱离全球发展整体而“关起门来搞建设”。

“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味着中国必须“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必须要“坚持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共赢的发展,通过争取和平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以自身发展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扩大同各方利益汇合点,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因此,对内求发展、求和谐,对外求和平、求合作,将是中国较长一段时期内外战略的核心。并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经成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诉求,是一切工作必须紧紧围绕的中心和大局。

在这一大局中,党的建设、国家建设和民族发展已经成为新时期中国大战略的三个支柱,也是中国对外战略紧紧围绕和服务的中心任务。

扩展资料

论文要求:

1、题名规范

题名应简明、具体、确切,能概括论文的特定内容,有助于选定关键词,符合编制题录、索引和检索的有关原则。

2、作者署名的规范

作者署名置于题名下方,团体作者的执笔人,也可标注于篇首页地脚位置。有时,作者姓名亦可标注于正文末尾。

给你一个大纲,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我国逐步的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南京条约,一直到最近的21条等,是一个逐渐的出卖国家主权的过程,可以说是秉持着丧权辱国的原则,到民国之后,在对外政策中,也是比较软弱的,如亲美,亲日,共和国成立以后的一边倒,稍后的一大片,主要是倾向与社会主义国家交往,与资本主义国家对立,1972年的破冰之旅,一直到改革开放,是国际关系正常化的过程,大概就是这样了,希望可以帮助你

曾经的那头雄狮已经苏醒了。我国在不是那种弱国无外交的年代了。也不是那种落后就挨打的年代了,我们已经屹立在世界之巅。

中国文化外交毕业论文

写作思路:根据中国的近海国际关系,和世界强权国家之间的国际关系来探讨中国的外交政策。

正文:

在我国周边安全诸多的挑战中,最近一段时变现得最为突出的无疑是我国与南亚五国(越南、文莱、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南海主权之争和中日钓鱼岛之争等。

菲律宾驱逐我国在黄岩岛作业的渔民、越南挑衅我国台湾驻太平岛士兵、日本无理扣押我国在钓鱼岛附近作业的渔民等。事实,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南海之争,不仅存在岛屿之争,还有海域划界和资源开发之争。

中国和日本除了钓鱼岛的主权归属之争外,还有专属经济区和东海大陆架划界问题,中国和朝韩在东海域划界问题上也有分歧,这些问题都是关于资源和地缘优势争端,而这些海洋权益一旦丧失,将危害中国国土安全。

我国与南亚五国、日本、韩国、朝鲜等国的海权之争,实质是这些国家我国海洋资源的窥视、无理占有欲掠夺。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随着能源资源短缺的问题日益严重,人们渐渐地把更多的目光转到海上资源。因为南海蕴藏着大量丰富的石油、鱼类等资源,所以我国周边各国都想来捞一手。

目前,美国全球战略重心正在由大西洋向太平洋转移,其军事部署的重点也在随之调整,大量先进的海空力量逐步部署到东亚地区。

同时,为了控制中亚地区的能源资源,美国也加快了谋势中亚的步伐,既和俄罗斯争夺势力范围,也对中国形成钳制。中美之间尽管在经济合作领域日益密切,政治对话也不断加强,但作为当今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美国决不会改变对中国的防范立场。

美国的战略非常注重前瞻性,不是考虑三五年的事情,而是预谋一二十年甚至二三十年的事情,他们不可能对快速发展的中国完全放心,军事上的未雨绸缪是应有之义。

在此情况下,中美之间在东北亚、东海和南海以及中亚地区的“战略相撞”难以避免,这些问题如果处理失当,不仅会造成中美双方的摩擦甚至冲突,也会影响中国周边地区的稳定。

综合实力的增强,使我国营造有利周边环境的能力也相应增强。我国虽然在周边地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但与我国综合实力相比,两者之间并不相称。

现在,我国与很多周边国家的关系中,最重要的支柱还处于经济合作的层面,如何加强我国与一些周边国家在政治、战略层面的合作,建立起高度稳定的、经得起国际环境变化考验的战略关系,还是一个需要努力加以实现的目标。

此外,针对外界对南海问题的炒作与曲解,宜适时明确界定中国在南海的维权“底线”放眼未来,周边是中国崛起必须经历的“大考”,也是一道必须迈过去的“坎”,谋划中国对外“大战略”,务必优先“经营”与“料理”好“大周边”。

曾经的那头雄狮已经苏醒了。我国在不是那种弱国无外交的年代了。也不是那种落后就挨打的年代了,我们已经屹立在世界之巅。

我看中国外交文化——以“和谐世界”为例【内容摘要】本文以“和谐世界”的分析为重点,论述了中国外交文化的民族风格,阐述了中国外交文化中体现的中华传统文化特征。【关键词】中国外交 外交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 和谐世界 “和”文化【正文】外交文化外交文化是最近几年出现的词汇,如何对它进行定义?严格的说,要先考察什么是文化,然后可能对外交文化就能比较清楚了。然而文化概念很难界定,其内涵宽泛而模糊,在此仅采取他人的研究成果“文化是人类改变环境、适应生存的能力和方式,是人类精神风貌的集中反映”① 。由此文化的定义出发,笔者认为“外交文化指在外交实践过程中的精神生产能力和精神财富”② 这一狭义的外交文化定义是比较恰当的。从以上定义可见,一国的外交文化的特征从根本上说来源于其民族文化,确切地说来源于独特的民族文化与外交实践的结合。正是由于各国在外交实践中均自觉或不自觉地带有民族文化的影响或印迹,因此尽管外交实践与外交理论在各国都大同小异,但仍然呈现出不同的民族风格。例如俄罗斯的外交文化就因其独特的文明而具有西方化和东方情结,不安全感和扩张主义等特征③ ;又如美国的外交文化因 “美国例外论”等独特文化则具有普世主义、道德主义等特征④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蕴藏着丰富的外交文化资源。中国外交文化体现在中国外交理论和中国外交实践两个方面,如“和平共处”、“和平发展”、“和平崛起”等理论,又如中国不附带政治条件的对外经济援助等实践。中国外交文化内容庞大,涉及面广,笔者因能力与时间所限不可能一一涉及。本文仅取中国外交理论的最新成果即“和谐世界”作为重点,探讨中国外交文化的特征,着重于探讨中国外交文化与中华民族文化的联系与渊源。和谐世界和谐世界的理念是“和谐社会”在外交领域的延伸,是中国提出的具有创造性的外交理论,它区别于任何西方的外交理论,体现了中国外交文化的民族风格,它的思想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和”文化、“天下”文化等,是中华传统文化在外交领域的硕果,也是对世界外交理论的贡献。和谐世界最早见于2005年4月22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亚非峰会上的讲话,其中提到“文化上,我们亚非国家要成为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的合作伙伴。要发扬亚非会议求同存异的优良传统,倡导开放包容精神,尊重文明、宗教、价值观的多样性,尊重各国选择社会制 任 火.(1991).什么是文化——兼谈文化与文明的关系.渤海学刊,(2),76-79.张宏喜.(2006).打造外交文化.世界知识,(16),54-57.③ 赵淑芳.(2004).俄罗斯外交文化的特点及影响.东北亚论坛,13(4),50-54.④ 刘丽云&张惟英&李庆四.(2004).美国政治经济与外交概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①②1/4度和发展模式的自主权,推动不同文明友好相处、平等对话、发展繁荣,共同构建一个和谐世界。”⑤ 可见当时提及的和谐世界仅应用于文化领域,相对于“文明的冲突”而言,主张各国文化的和谐共存和发展。时隔不久,2005年9月15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的讲话“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中丰富了和谐世界的内涵。此时的和谐世界不再局限于文化领域,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安全等多个方面。它的具体内涵则包括:坚持多边主义,实现共同安全;坚持互利合作,实现共同繁荣;坚持包容精神,共建和谐世界。⑥ 此后,和谐世界不断发展完善,成为中国外交场合频繁使用的标志性词汇,它作为中国外交新理念的地位得以确立。作为中国外交的最新理念,又时值中国迅速崛起之时,和谐世界理念受到学界的热议和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据笔者调查,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搜索“和谐世界”得到的论文总数多达万余篇,在百度新闻中搜索“和谐世界”得到的新闻多达百万余条。和谐世界理念获得世人的认可,并且被认为极具中华传统文化特色。和谐世界与“和”文化中华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和”文化,追求和谐是中华文明重要的价值观。《周易·乾卦·彖》即有“保贞大和,乃利贞”,《尚书·皋陶谟》中也有“同寅协恭,和衷哉!”。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关于“和”的词语诸如“和衷共济”、“和和美美”、“家和万事兴”等都包含着美好的愿望。⑦ “和”是中华文化最具代表性的文化之一,“和”被张艺谋导演选为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向世界展现中华传统文化的唯一汉字。“和”文化内涵丰富,它既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也就是地球甚至于宇宙的整体和谐;又包括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和谐;还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和谐。⑧ 其中前两者是和谐世界理念的直接来源和基础。人与自然的和谐可以说是“和”文化的最高层次,也是最高目标,包括了“天下”、“天人合一”等思想。在西方视野中,以人类中心主义为代表,强调人的主体性,自然成为人索取资源和财富的对象,这在一定程度上曾经促进了现

论文为了做到层次分明、脉络清晰,常常将正文部分分成几个大的段落。这些段落即所谓逻辑段,一个逻辑段可包含几个小逻辑段,一个小逻辑段可包含一个或几个自然段,使正文形成若干层次。论文的层次不宜过多,一般不超过五级,具体如下:

随着全球化发展和中国融入世界程度的加深,中国面对的国际安全压力和和国内发展压力都呈现了急剧上升的态势,对中国外交长期坚持的一系列战略原则和思维形成了严峻挑战,使的中国政府推动外交转型。

在更宽视野和更高平台上把握中国和平发展的方向,中共十八大对中国外交进行了重新规划,中国外交在心态、姿态、理念及行为上,正从“被动面对内外挑战”的压力型外交向“主动进行布局谋势”的动力型外交转变。

十八大以后的中国外交将呈现为不同于改革开放前的革命外交,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外交的新版外交,正式步入负责任大国外交的新时代。外交是内政的延伸。作为治国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外交战略必须始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始终服从和服务于中国总体发展战略目标的需要。

十八大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在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努力实现新的要求,明确提出了“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任务目标。“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决定了中国在较长一段时期内的战略是“内政优先”,其重心是推进国内现代化建设。

当今世界已经成为一个“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发展是全球发展的一部分,不能脱离全球发展整体而“关起门来搞建设”。

“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味着中国必须“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必须要“坚持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共赢的发展,通过争取和平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以自身发展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扩大同各方利益汇合点,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因此,对内求发展、求和谐,对外求和平、求合作,将是中国较长一段时期内外战略的核心。并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经成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诉求,是一切工作必须紧紧围绕的中心和大局。

在这一大局中,党的建设、国家建设和民族发展已经成为新时期中国大战略的三个支柱,也是中国对外战略紧紧围绕和服务的中心任务。

扩展资料

论文要求:

1、题名规范

题名应简明、具体、确切,能概括论文的特定内容,有助于选定关键词,符合编制题录、索引和检索的有关原则。

2、作者署名的规范

作者署名置于题名下方,团体作者的执笔人,也可标注于篇首页地脚位置。有时,作者姓名亦可标注于正文末尾。

毕业论文写新中国外交

论文为了做到层次分明、脉络清晰,常常将正文部分分成几个大的段落。这些段落即所谓逻辑段,一个逻辑段可包含几个小逻辑段,一个小逻辑段可包含一个或几个自然段,使正文形成若干层次。论文的层次不宜过多,一般不超过五级,具体如下:

随着全球化发展和中国融入世界程度的加深,中国面对的国际安全压力和和国内发展压力都呈现了急剧上升的态势,对中国外交长期坚持的一系列战略原则和思维形成了严峻挑战,使的中国政府推动外交转型。

在更宽视野和更高平台上把握中国和平发展的方向,中共十八大对中国外交进行了重新规划,中国外交在心态、姿态、理念及行为上,正从“被动面对内外挑战”的压力型外交向“主动进行布局谋势”的动力型外交转变。

十八大以后的中国外交将呈现为不同于改革开放前的革命外交,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外交的新版外交,正式步入负责任大国外交的新时代。外交是内政的延伸。作为治国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外交战略必须始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始终服从和服务于中国总体发展战略目标的需要。

十八大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在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努力实现新的要求,明确提出了“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任务目标。“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决定了中国在较长一段时期内的战略是“内政优先”,其重心是推进国内现代化建设。

当今世界已经成为一个“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发展是全球发展的一部分,不能脱离全球发展整体而“关起门来搞建设”。

“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味着中国必须“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必须要“坚持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共赢的发展,通过争取和平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以自身发展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扩大同各方利益汇合点,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因此,对内求发展、求和谐,对外求和平、求合作,将是中国较长一段时期内外战略的核心。并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经成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诉求,是一切工作必须紧紧围绕的中心和大局。

在这一大局中,党的建设、国家建设和民族发展已经成为新时期中国大战略的三个支柱,也是中国对外战略紧紧围绕和服务的中心任务。

扩展资料

论文要求:

1、题名规范

题名应简明、具体、确切,能概括论文的特定内容,有助于选定关键词,符合编制题录、索引和检索的有关原则。

2、作者署名的规范

作者署名置于题名下方,团体作者的执笔人,也可标注于篇首页地脚位置。有时,作者姓名亦可标注于正文末尾。

写作思路:首先明确阐述一下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是什么,比如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是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有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新战略。再详细叙述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求国民怎么样的共同努力等等。

正文: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是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有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新战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要求我们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对外工作理念,使我国对外工作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求我们继续要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发展安全两件大事,牢牢把握坚持和平发展、促进民族复兴这条主线,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为和平发展营造更加有利的国际环境,维护和延长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保障。2018年,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取得新成就。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是新中国一贯的外交政策与思想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发展。中国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反对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反对以强凌弱。

中国决不会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来发展自己,也决不放弃自己的正当权益,任何人不要幻想让中国吞下损害自身利益的苦果。中国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中国发展不对任何国家构成威胁。中国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的核心价值观,是蕴含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天下为公”的思想情怀的,是符合人类文明中崇尚和平友善的普遍诉求的。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的价值观基础是带有鲜明中国特色的义利观,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优良品格。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是要坚持这种正确的义利观,做到义利兼顾,讲信义、重情义、扬正义、树道义。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的政策主张是多边主义。中国将继续坚持合作共赢,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

一方面,我国对外工作将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增强全国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维护国家长治久安。

另一方面,我国将在不结盟原则下广交朋友、深化合作,形成全球伙伴关系网络,争取世界各国对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中国梦的理解与支持。

当前,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的政策框架包括构建新型国际伙伴关系、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倡议、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观等组成部分。

通过践行与发展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我国在外交实践中积极发展中俄、中美、中欧、中非等国际伙伴关系,进一步深化区域合作,推动“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与治理体系改革,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当前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深刻变化,我国与世界的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相互依靠不断加深。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的提出,是我国着眼于新形势新任务,积极推动对外工作理论和实践创新的重要成果。

在经济外交方面,中国入世后全面参与全球贸易和投资谈判,中国外交推动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框架下走向国际市场,推动贸易争端的化解。

在金融和货币外交方面,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中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投票权上升。

在环境和气候外交方面,中国参加了人类环境会议,积极参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活动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的谈判,尊重相关国际协议,履行国际气候减排义务。

在文化外交方面,中国在全球150多个国家设立了500多所孔子学院,中国文化周、中国文化月和中国文化年活动在多国成功举办,“汉语热”已蔚然成风。

中国外交为中国的经济增长、政治稳定和文化繁荣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为世界和平和发展注入了强劲的“中国力量”。

高考历史近代中国的屈辱外交1. 清政府的屈辱外交。清政府实行妥协投降的卖国政策,无论军事上是失败了,还是取得了胜利,都以签订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而结束。1901年的《辛丑条约》表明清政府完全成了帝国主义的走狗。2. 孙中山的外交思想。三民主义缺乏明确的反帝主张。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发布《告各友邦书》,承认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在1924年国民党“一大”上,孙中山提出新三民主义,增加了反帝内容。1924年发表北上宣言,主张废除不平等条约。3. 北洋军阀政府的卖国外交。前期是袁世凯政府接受日本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后期是段祺瑞政府向日本出卖中国主权比前政府有过之而无不及。4.南京国民政府的外交(1)蒋介石南京国民政府总的来说对外依附,投靠英美帝国主义。统治前期提出“改订新约运动”,抗日战争时期取消了英美帝国主义在华的治外法权。抗战胜利后与美国签订了《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全面出卖国家主权。(2)蒋介石南京国民政府面对日本不断扩大的侵华战争,经过了“绝对不抵抗”——“攘外必先安内”——自卫抵抗——消极抗日等四个阶段。新中国的外交一、新中国的外交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四个阶段:1.第一阶段:50年代开拓外交新局面时期。形势:①美国确立霸权地位,拒绝承认新中国,中国实行封锁、禁运、包围;②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先后承认新中国并与之建立了外交关系;③战后世界分裂成两大阵营,出现冷战对峙局面。方针政策: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一边倒”、“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团结世界各国人民。特点:一边倒外交成就:①第一年和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③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日内瓦会议;④积极参加并推动亚非会议圆满成功,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影响:使新中国的外交逐步走向成熟;冲破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封锁;有利于新中国政权的巩固和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2.第二阶段:60年代外交环境恶化时期。形势:①中苏关系恶化,甚至发生武装冲突;②美国继续执行排华政策,并侵略越南威胁中国安全;③亚洲、非洲、拉丁美洲许多国家赢得了民族独立。方针政策:“两个拳头回击”、“一大片”。.之特点:一大片外交成就:与二十多个第三世界国家建交。影响:使中国外交环境恶化,影响到国内的政治斗争和经济建设;大力发展与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国家的友好关系,改善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处境,扩大了中国在世界的影响。3.第三阶段:70年代外交重大发展时期。形势:①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守势,谋求改善对华关系;②苏联继续威胁中国安全;③为改善自己的外交处境,中国也需要改善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关系;④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方针政策:“一条线”、“一大片”。重大成就:①尼克松访华;中美结束对抗;70年代末中美建立外交关系;②中日建交;③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④毛泽东提出“三个世界”的战略思想。影响:推动中国外交出现重大突破,国际上出现了同中国建交的浪潮;有利于中国改革开放的展开;使中国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推动了第三世界的崛起。4.第四阶段:80—90年代开展全方位外交时期政策(重要调整)。形势:①美苏争霸互有攻守,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终结;②第三世界的力量进一步壮大,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两大主题;③国内改革开放的需要,中国的外交政策作出了重要调整。方针政策:①坚持独立自主,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②不结盟政策③重视和第三世界国家发展关系④积极开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⑤长期坚持改革开放特点:“无敌国外交”。重大成就:同苏联及周边的其他国家实现了关系正常化;积极参与重大的国际活动。影响:有利于中国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在国际舞台上,中国已成为举足轻重的力量,正在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这个你可以去上百度搜索,百度上那些论文模板都会有很多的可以借鉴一下。

毕业论文中俄经济外交

有关中俄关系的形式与政策的论文是怎样写的,写形式与政策论文有哪些相关的信息值得关注的地方。我给大家整理了关于2017中俄关系形势与政策论文,希望你们喜欢! 2017中俄关系形势与政策论文篇1 浅谈中俄关系 如今中国周边的国际形势十分严峻,中国所面临的国际关系也日趋复杂,每天打开电视,各种新闻节目总是将目光聚焦到中国与周边国家的摩擦上。台海问题,中日关系,钓岛局势,南海问题,中印边界,让我们这些平民百姓听了都头皮发麻。当然,不能让我们忽视的,还有与中国远隔万里的美国与中国的关系。然而,我们有一个重要的邻居,他曾经辉煌,然后衰落,如今再度崛起,他与我们有着长达数千公里的边境线内,在历史上,我们与他亦敌亦友。而我们与他们的关系,却时常被民众所忽视。他就是俄罗斯。 中俄关系实际上是中苏关系的继续和发展。俄罗斯独立以后,由于中俄两国领导人和政府在两国关系上都采取冷静、郑重和从国家利益出发的原则,中俄关系不但没有停滞和倒退,而且在政治、经济、 文化 技术和军事合作等方面都取得了顺利和健康的展,两国关系呈现良好发展势头。两国经济关系落后于政治关系、边界勘界中遇到的一些困难、两国边境人员进出交往中的某些无序现象等问题有可能影响中俄关系的发展,必须引起重视,加以解决。中俄两国平等信任、睦邻友好关系形成和发展是由历史教训、国家利益、时代要求和人民愿望等主导因素决定的。这些主导因素是客观存在的和有深厚基础的,它们将对两国关系产生长远的影响。 中俄两国在亚洲互为两个最大的邻国,中国和俄罗斯亚洲部分的国土加在一起几乎占亚洲陆地面积的一半以上,两国之间有4300多公里漫长的边界线,两国又都是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和世界上5个核国家中的成员,中俄两国关系的性质和状况,对亚洲和世界的局势有着密切的关系和重要的影响。在世纪之交和下个世纪,中俄关系的前景如何,对亚洲和世界会有什么影响,这是每个国人都应该关注的话题。 俄罗斯所拥有的中西伯利亚及东西伯利亚地区在历史上曾是中 国的领土。古代时,我们便与这片土地产生了诸多的联系。而中俄关系密切起来则是从近代开始的。俄罗斯的前身苏联曾是共产主义的老大哥,是中国在革命时期重要的盟友,二者又是国际反法西斯战线的同盟。在那几十年中,中俄关系(当时称中苏关系)度过了一段蜜月期。建国后,中国面临着美苏争霸的格局,作为共产主义国家,中国当然义无反顾的站在苏联这边。而苏联也很照顾中国,为中国援建了许多工厂和设施。在中国研制原子弹的初期,苏联专家也提供了很多帮助。 然而好景不长。在赫鲁晓夫上台后,他全盘批判斯大林,中苏关系开始紧张。政治上,苏联试图在中国建立电台,了解干涉中国政治,毛泽东极力反对。军事上,苏联反对中国的核弹研究。经济上,苏联进行社会主义改革,要求中国按照苏联模式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中国方面不赞成,毛泽东批判苏联的是修正的社会主义。1961年,中俄 珍宝岛战役爆发,中俄关系降至冰点。苏联方面撤走了留在中国的专家。在经济方面,苏联也停止了对中国的援助。 苏联解体后,作为苏联最大的加盟共和国的俄罗斯继承了苏联的衣钵,中苏关系开始慢慢恢复。尤其是近些年来,在很多国际问题上,中俄两国有着相同的立场。中俄两国目前有着共同的敌人,那就是美国。所以按照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这一原则,两国关系也理应越走越近。 中俄关系越来越密切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结果。从实力上来看,俄罗斯是一个合格的盟友。俄罗斯拥有大量的资源和强大的军事实力,经济实力也在慢慢复苏。而中国则是目前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一个是全球土地面积最大的国家,一个是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二者联手,可以与美国相抗衡。 近年来,上海合作组织的发展又给中俄交往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中俄也在近海区域频繁进行军事演习,其用意不言而喻。2005年,两军成功举行“和平使命——2005”联合军事演习;2007年,我军赴俄罗斯参加上合组织成员国武装力量“和平使命——2007”联合反恐军事演习;2009年,中俄在沈阳军区洮南合同训练基地举行“和平使命——2009”中俄联合反恐军事演习。中俄的军事演习已经常态化。我们且不想将来爆发战争,俄罗斯会与中国联手出击。假设台海终有一战,那么一个稳定的大后方对于中国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 中俄关系表面看起来风平浪静,因为两国的有着共同的利益。但内部其实暗流汹涌。事实上,中俄两国都在打着自己的小算盘。中俄国防关系最明显的变化是近几年俄罗斯出售给中国的武器在大幅减少。中国国防武器的增加和改良也使得俄罗斯官方面临了一个很难的抉择。直至现在,俄罗斯都拒绝将其最先进的武器,譬如远程弹道导弹、战略轰炸机、防空和导弹防御系统出售给中国,他们害怕中国获得这样的武器后会打破东亚的军力平衡。 俄罗斯政府也不愿将其最好的核能技术和其他知识产品传授给 中国,因为那将使低价的中国制造取代俄国成为第三方市场的出口方。双方的能源合作仍存在问题。双方不断地对外宣称两国签订了巨额石油和天然气合同,但直到最近都没有实现。俄罗斯能源公司试图引进欧洲和亚洲客户来抬高竞买。尽管这个 方法 提高了俄罗斯的议价权,但却使中国更加怀疑俄罗斯是否是个可靠的长期能源合作伙伴。 两国政府还对彼此在中亚的活动有所怀疑,在东亚中俄国企再为石油和天然气进行着竞争。中国拒绝同意俄罗斯认定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是独立国家的决定。这两个地方是2008年8月,在战争中,俄罗斯从格鲁吉亚抢来的。在社会层面,中国民间交流也很有限。 综上所述,我们与俄罗斯既要合作,又要有所防备。历史的 经验 告诉我们,俄罗斯这个国家是有虎狼野心的。与中国合作也不过是权 宜之计,未来也不是不存在反咬一口的可能。正所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我们对俄罗斯的动作,也该要有些防范。 参考文献:新华网2012年04月23日 07:58 新京报(北京) 2012-04-29 02:13:01 《东欧中亚研究》1996年第6期 2017中俄关系形势与政策论文篇2 【摘要】5月7日,普京宣誓就任新一届俄罗斯总统。随着普京第三度入主克里姆林宫执掌俄罗斯政权,“新普京时代”的大幕也随之正式拉开。普京此次其再度当选俄国最高领导人,一方面对于俄罗斯乃至世界来说都将是一次变革,然而另一方面对我国来说其间将包含众多的“利弊得失”,中俄关系将得到新的发展。 【关键词】普京 中俄关系 近来世界局势变化多端,国家间博弈风云变幻,其中最令人瞩目的当属普京再度入主克林姆林宫,成为俄新一任总统。其“硬汉”形象吸引着世人之目光,在其之前领导俄罗斯十数年中,俄罗斯逐步走出苏联解体之创伤,不断迈向世界大国之路,但其执政之强硬 措施 ,亦是使得世界望而生畏。俄罗斯作为一个真正的资源超级大国和国际上唯一可以与美国抗衡的军事大国,始终吸引着世界的目光。在“新普京时代”中俄关系将会有怎样新的发展、存在怎样的机遇与挑战这是我们最为关心的问题。 首先:俄罗斯之于中国具有资源、安全、政治以及技术方面的重要意义。 安全方面,近两年来,中国周边环境并不和平,南边是东盟国家领土领海争端,西边中亚国家动乱,东边面临日本、韩国的压力。这种形势下,北边和俄罗斯关系的和睦就显得非常重要。 从政治角度看,在国际上中俄这两个大国之间的互相支撑尤其重要,在地缘关系上会影响到欧亚政治与军事力量的平衡。反之,如果没有中俄的互相支撑,不仅中国在国际上会孤立,俄罗斯也真的孤立了。 从能源角度看,尽管目前中国从俄罗斯获取能源占比不大,但是未来亟须思考就近获取能源的问题。俄罗斯是一个真正的资源大国,仅就中国急需的能源来源,截至2010年底,俄罗斯天然气储量世界第一,石油储量跃居世界第七,仅次于海湾国家和委内瑞拉。俄罗斯也是全球最大的天然气出口国和石油输 出国 组织(OPEC)以外最大的原油输出国。而现在中国主要的能源来源地不但距离远,而且政治环境不稳定。 技术方面,尤其是军事技术方面,虽然中国国防现代化进展很快,但很多技术来源于俄罗斯。因此,在直到2050年今后的30多年内,与俄罗斯的良好关系将始终是中国健康成长的一根国际支柱。 中俄在其他领域的合作正在呈现出制度化走向。例如对重大国际问题的立场协调及广受瞩目的军事合作。在伊核及朝核问题上,中俄两国配合得非常密切。双方都主张通过外交途径解决问题,都是多边会谈的积极参与者。两国的合作为把问题控制在政治、外交框架之内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其次,中俄关系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达到前所未有的高水平。 两国建立了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签署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双方高层交往密切并已实现机制化,各领域互利合作发展迅速不断深化,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保持密切沟通与配合。胡锦涛同志指出,中俄两国都面临着维护和平稳定、加快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两国互利合作有着巨大潜力和广阔前景。中方高度重视中俄关系,愿同俄方一道,把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断提高到新的水平。胡锦涛还说,中俄双方都重视两国立法机构的友好往来,希望中国全国人大和俄罗斯联邦会议及国家杜马充分发挥已有的对口合作关系和相关机制的作用,积极促进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全面发展。 与历史上的两国关系不同,目前的中俄关系既没有强烈的针对性,也没有沉重的历史包袱;既有现实的互利考量,也有缔造长久和平的长远打算。两国共同创造了一种新型的理性国家关系,因此有理由相信,这种关系将得到长久的发展.。中俄应共同努力打造理性国家关系,中俄战略协作关系对于一级世界造成的重心倾斜具有重要的平衡作用,对于中俄两国来说,也具有巨大的安全和经济价值。随着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全面深化和发展,已显示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希望双方加倍努力,密切配合,推动中俄战略协作在今后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决定中俄关系今后走向的上述主导因素都是客观存在的和有深厚基础的,不会因为两国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它们将对两国关系产生长远的影响。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对21世纪中俄关系的前景及其对亚洲和世界的影响得出三点看法: (一)中俄两国在进入21世纪后将继续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睦邻友好、平等互利的双边关系,两国在经贸、科技等各方面的合作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二)从地区和世界范围来看,中俄两国都将各自奉行全方位的外交政策,在共同关心的地区性和世界性等国际问题上彼此会加强磋商和协作,但彼此 不结盟,也不针对任何第三国;(三)中俄睦邻友好、平等信任、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发展将会有利于亚洲的和平、稳定、发展和合作,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安全和发展。 回顾我们走过的历史,展望未来,中俄两国只有坚定不移的坚持睦邻友好合作,坚定不移的站在一起,才能在新的历史时期走上更好的发展道路。远亲不如近邻,当前的国际局势依旧很复杂,霸权主义仍然存在,强权政治依旧横行,我们两国既为邻邦,就应该互相合作,互相帮助,这是我们两国新的历史机遇,也是两国人民的殷切期望。只要中俄两国能携手共进,相信,这两个曾经在世界上无比辉煌的国家,必定会在未来的某一天,重新创造新的辉煌! 2017中俄关系形势与政策论文篇3 摘 要:上任后首次外访的第一站就是俄罗斯,而俄罗斯梅德韦杰夫也在第一时间电话祝贺了.这也是中俄高层频繁交流的缩影,进入21世纪以来,中俄不仅加强了在国际政治事务上的合作,同时还涉及到经济、军事、科技、文化等各领域.随着俄罗斯经济的继续复苏,中国的不断崛起,中俄在国际社会中地位的不断提高,今后的一段时期内,中俄合作仍然是趋势所在,我们应该把握这一趋势,使中俄关系保持在健康发展的轨道上. 关键词:中苏关系;现状;新时期;展望 中俄关系的渊源始于冷战时期的中苏关系,而分析当今局势必须以历史为依据,所以,我们从冷战中的中苏关系开始,分析中俄关系. 一、冷战时期的中苏关系 新中国建立初期,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全球对抗.美帝国主义支持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府,并且在中国共产党打败国民党掌握国家政权后,仍然对国民党进行支持,同时对中国进行封锁.因此,中国的外交政策“一边倒”,即全面倒向社会主义阵营,而苏联也派专家对新中国的建设进行指导,中苏关系发展迅速. 19世纪50年代,赫鲁晓夫上台.在1960年的布加勒斯特各党会议上,中苏发生争论,苏联不仅在会上组织围攻,而且在会后从中国撤退专家,撕毁合同,停止供应设备,对中国施加政治经济压力,迫使中国听从其指挥.而中国坚决反对苏联对我国内政的粗暴干涉,适时调整了对外政策,改为“两个拳头打人”,既反美也反苏,重点发展和亚非拉国家的关系,此时中苏关系开始转冷. 60年代末,中苏两党意识形态分歧逐渐演变为国家利益的冲突.1969年6月,勃列日涅夫扬言要对中国进行“坚决的反击”,公开发出了战争威胁,多次策划对中国实施核打击.不仅在中国边境陈兵百万,而且在世界上,大国沙文主义严重,随意干涉别国外交和内政.此时美国深陷泥潭,对中国的态度转变并逐步建交.中国面对严峻的军事威胁,开始联美反苏. 80年代末,苏联穷兵黩武的政策使其经济衰退,国内问题严重,被迫转为守势.而中美关系也再度恶化,中国的实力不断增强,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外交路线,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但“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① 二、冷战结束后中俄关系的初步恢复 冷战结束初期,中俄两国立即达成一些协议,其中有两点最为重要:第一,中国承认俄罗斯是苏联的继承国和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第二,中俄两国确认1989年和1991年中苏两国领导人所签署的两个《中苏联合公报》依然是中俄关系的指导文件,中俄两国将继续坚持上述两个《中苏联合公报》所确立的基本原则②.这是实现中苏关系平稳地转变为中俄关系的重要步骤,也是中俄未来加深友好交往的利好因素,这为以后中俄关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实际上,俄罗斯一直把自己看作是欧洲的俄罗斯,俄罗斯“大西洋主义”思想和“从渥太华到符拉迪沃斯托克”的政治安全体系理念都昭示了俄罗斯急切地加入美欧政治安全体系的心情,而中国受困于影响,这一时期在外交关系上遇冷受挫.也就是说,俄罗斯亲西方的外交政策限制了俄罗斯对华政策的推进程度,而中国不稳定的国内形势又影响了两国探究新型关系的深度.同时中俄双方刚刚修复的关系还比较脆弱,历史的消极因素仍然存在,当时俄罗斯对西方国家的态度明显要强于对中国的态度,中俄两国的“互视友好国家”的关系就显得有些“低洼”,两国只确认了“好”邻居的状态. 然而,虽然俄罗斯努力融入西方国家,中国在俄罗斯的对外政策中并未占据重要的位置.但是美国惧怕俄罗斯过于强大,西欧各国对俄罗斯的态度也由热转冷,都对俄罗斯的未来感到担心.此时中国在改革开放以后实力不断增强,加上俄罗斯和中国的地缘优势,中俄开始接近. 三、中俄关系的现状 中俄也对双方关系发展进行了研究,采取了新举措,吸取了过去极端化的教训,避免了不是结盟就是对抗的宿命,摸索出一条既符合两国国情,又适合两国利益需要、更顺应时代潮流的合作道路.1996年两国确立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2001年签署《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将这一关系性质以法律形式予以确定.普京认为该条约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在长期内调节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之间关系的文件”,是“世纪条约”但不是上个世纪的条约,这是未来世纪的条约,“因为它确定的是中国和俄罗斯作为友好国家在我们合作的基本方面彼此相互协作的原则”③.中俄这一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致力于战略上全面促进两国政治、经济、外交、安全和人文关系不断深化和拓宽,两国“世代友好,永不为敌”,永作“好邻居、好伙伴、好朋友”④.不仅在政治和安全领域相互支持和依重,在经贸领域加强合作互惠,人文领域的合作日益广泛而富有成果,而且在 教育 、文化、政党、司法等方面交流频繁. 对两国未来的展望应充分考虑两国现阶段的国情以及今后的发展任务.在国内,中俄担负着相同的历史任务:对俄罗斯来说,就是要重振俄罗斯,实现强国富民的战略目标;对中国来说,就是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而且,中俄两国在经济上互补性强,合作潜力巨大.在区域一体化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潮流的形势下,中俄需要加强合作,实现共同发展.在国际上,美国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而且对中国和俄罗斯的崛起感到忧虑,并以各种方法减缓中俄崛起的速度.中俄现阶段都没有与美国争霸的实力和意愿.中俄都致力于为自身的发展营造一个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维护众多发展中国家的利益,提高自身的国际地位.因此,为了突破西方在国际事务中的封锁,中俄必须走到一起,相互倚重. 四、中俄关系未来的展望 可以说,目前两国关系正处于历史最好时期,双边关系发展已经比较稳定和成熟,能够经受得住一些国际重大事件的考验.虽然影响双边关系进一步发展的因素依然很多,但是双方在考虑自身利益时,已经能够兼顾对方利益关切,而且随着两国国内政局的稳定,两国外交政策不断成熟,中俄关系仍会稳中有进.今后一段时期内,全球化会为两国合作提供更多的平台,而且两国在伊拉克问题,朝核问题等国际问题上也有了相互合作的经验.两国之间“要寻求共同利益的汇合点,扩大互利合作,共同对付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对彼此之间的分歧,要坚持对话,不搞对抗,从双方长远利益以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大局出发,妥善加以解决,反对动辄进行制裁或以制裁相威胁”⑤. 中俄毗邻而居,命运紧密相连,和则两利,不和则两害.两国和睦相处,加强合作不取决于愿意还是不愿意.因为两国除了难以割舍的深厚传统友谊,彼此还处于相似的战略环境,持有趋同的国际政治理念、拥有得天独厚的客观互补条件.深化中俄各领域合作符合两国的根本利益,它既是两国政府高层的共识,也得到两国广大民众的拥护和支持.中俄各领域合作已全面启动,两国关系又处在了新的历史起点,面临着又一次的重要发展机遇.尽管前进的道路上还会有所起伏,但中俄深化各领域合作的趋势已不可逆转.(作者单位:聊城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2] 《人民日报》1991年12月13日、12月29日. [3] 普京.普京文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4] 江泽民同志在莫斯科大学的演讲:共创中俄关系的美好未来.新华社莫斯科2001年7月17日电. 2017中俄关系形势与政策论文相关 文章 : 1. 2017论中俄关系形势与政策论文 2. 2017大国关系形势与政策论文 3. 2017国际形势与政策论文 4. 有关中国与俄罗斯的形势与政策论文 5. 2017年形势与政策论文

新华社莫斯科8月20日电(记者刘恺鲁金博)中俄经贸合作分委会第十三次会议20日在莫斯科召开,中国商务部部长陈德铭与俄罗斯经济发展部部长纳比乌琳娜共同主持会议。双方一致认为,中俄双边经贸关系已逐步克服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正重新步入稳步增长轨道。据中方统计,今年1至7月中俄双边贸易额达到307亿美元,同比增长49.6%,全年有望恢复到金融危机前的水平。双方贸易结构明显改善,俄罗斯关注的机电产品对华出口已连续3年实现恢复性增长,今年上半年高新技术产品对华出口同比增长高达174%。两国相互投资快速扩大,中国对俄直接投资继去年增长73.5%后,今年上半年又增长58.5%,俄来华直接投资同比增长了18.3%;双方在经济特区合作、知识产权保护、标准认证、木材深加工等领域合作取得显著进展。两国还在上海合作组织、亚太经合组织等多边领域开展了良好合作。中方重申坚定支持俄方早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俄方对此表示感谢,同时也感谢中方援助俄方抗击森林火灾。在本次会议中,双方就投资和经济技术合作、机电产品贸易、边境地方间经贸合作、木材深加工、经济特区合作、基础设施建设、规范贸易秩序、劳务合作、农产品检验检疫、节能和新能源产业合作、扩大本币合作等议题充分交换了意见,并达成广泛共识。陈德铭表示,中方将继续鼓励本国企业扩大对俄投资,参与俄方基础设施建设,也欢迎俄企业来华拓展业务,双方应共同致力于改善投资环境,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为项目实施创造便利。中方将继续采取积极措施,扩大对俄罗斯机电产品进口,提升双边贸易结构,也希望俄方为中国汽车等产品进入俄市场创造有利条件。陈德铭指出,中俄双方规范贸易秩序工作取得一定成效,应继续在加强管理的同时,推动贸易方式转变。中方支持俄方建立更加便利快捷的通关渠道,也将鼓励本国有实力的企业在俄设立贸易中心,开展批发物流业务,推动中国商品规范进入俄市场,希望俄方予以相应支持。纳比乌琳娜说,俄方非常欢迎中国企业来俄开展投资,特别是在加工业、高新技术、民用商品生产、矿物开采、基础设施建设等经济现代化的优先领域,参与俄经济特区的开发建设。俄方为此专门建立了跨部门小组来推动俄中投资合作。俄方愿与中方探讨更多具体合作项目,巩固双方机电产品贸易的上升势头,并相互为对方产品提供公平的市场准入环境。双方应进一步拓展海关合作,共同打击灰色清关,加强口岸建设,提高通关效率。双方商定对1992年签署的《中俄政府间经贸关系协议》进行修订,以积极推动本币结算从边境贸易扩大到两国间的一般贸易。会后,双方签署了会议纪要,两国商会和企业签署了多个合作协议。同日,陈德铭还会见了俄工业和贸易部长赫里斯坚科。双方就两国机电产品贸易、中国汽车对俄出口、木材深加工、新能源和节能领域合作、贸易救济合作等议题交换了意见。陈德铭于18日开始访问俄罗斯,在到访莫斯科前,他应邀访问了伊尔库茨克州,并与州长梅津采夫举行会谈。双方就认真落实《中国东北地区与俄远东和东西伯利亚地区合作规划纲要》,推动双方重点合作项目等问题深入交换了意见。访俄期间,陈德铭还参观了由中国企业投资兴建的莫斯科州格林伍德国际贸易中心,并与部分在俄中资企业举行座谈。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