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毕业论文

首页 毕业论文 问题

写实性油画毕业论文题目

发布时间:

写实性油画毕业论文题目

那要看你对哪类油画感兴趣了啊,还有要跟你的毕业创作联系在一起最好.题目最好是结合你最感兴趣的流派或大师和你自己或当代生活.可以有两个标题.比如说<变化的旅程-----浅谈毕加索的艺术> <美丽的幻像----论欧普艺术与当代生活>这样几个关键词就都可以表达你论文的内容了.或者最好的是和你自己的创作紧密联系的比如你的创作是以技法为噱头,那么就论个技法创新什么的.以精神指向为噱头的话就搞个哲一点的名字,或者像散文一样的,都可以.根据你自己的情况吧

可以写《民族油画的研究》

江南水乡在油画中的可变现性尽量不要再毕业论文题目中出现小议浅析之类的词因为你这是学术论文不是随笔的小文章题目不应该太大不好写研究人多了也没有学术价值

写实性油画毕业论文

网上有类似的论文,你可以看看的。创作过程可以写的。关于格式,你们应该有论文指导老师吧

江南水乡在油画中的可变现性尽量不要再毕业论文题目中出现小议浅析之类的词因为你这是学术论文不是随笔的小文章题目不应该太大不好写研究人多了也没有学术价值

这种论文还是自己写比较好,请别人写体现不出自己的特色!

我们置身于绘画艺术的历史长廊,欣赏艺术大师的作品,在折服于他们精湛的技艺同时更惊叹艺术长河的博大,为我们呈现出精彩的艺术瑰宝。不同时代的艺术都以他独特的审美情趣展现在世人面前。油画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外来画种,诞生在重科学、重自然、以写实为主要表现手法的欧洲,一开始就给其带上了写实的神秘面纱。让后人为之不断探索,如三度空间的立体观念、明暗的造型体系与条件色的色彩关系。正因为这种写实油画手法的运用,使油画比中国画更具有真实性。几百年来油画大师林立、放出耀眼的光辉,不能不说这与油画本身有很大的关系,从而使其成为屹立于世界艺术,无论从时间或空间上来说都是广泛传播的大画种。纵观历史可知油画是在欧洲起源发展的。“油画”这个名称以清楚的告诉我们,他是采用油性物质作为黏着颜料的媒介,在布、纸、木板等材料上塑造艺术形象的绘画。油画是从15世纪以前蜡画法、蛋胶画法上逐渐地发展起来的。15世纪初期的尼德兰(荷兰)画家凡•爱克兄弟是油画的奠基人。凡•爱克兄弟完成了以胶为介质向油为介质的转换。他们在前人尝试用油溶解颜料的基础上,用亚麻油和核桃油作为调和剂作画,作画时运笔流畅并能反复覆盖修改,干透后的颜料附着力强,色泽鲜艳,不易剥落和退色。新材料和新技法的运用很快流传全欧洲。因此这是油画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在我们所欣赏到的油画最初起源是服务于宗教,是宗教的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欧洲中世纪文化中,基督教影响着社会的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绘画艺术也因此成为奴婢不可避免地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成为“图画的圣经”为基督教服务。这时期比较有名的是非写实性的宗教题材。15世纪的欧洲伴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文艺复兴运动的出现是人类思想的一次大解放,它促进了文化艺术的繁荣和近代科学的飞跃,人文主义思想出于对宗教的批判,有着关注社会现实的积极要求,新兴的社会崇尚自然、科学,于是艺术也就由一种形态转化为另一种形态,从自然出发体现出了艺术的世俗化,许多著名画家为逐渐摆脱单一的以基督教经典为题材的创作,开始对当时生活中的人物、风景、物品进行观察和直接描绘,使宗教题材的作品含带明显的现实世俗因素,有的画家完全描绘现实生活的实景。文艺复兴时代的画家继承了希腊、罗马的艺术观念,即不仅注重作品要描述某一事件或事实,还要揭示出事件或事实的前因后果,于是形成了注重构思典型情节和塑造典型形象的艺术手法。与此同时,画家还分别探索解剖学、透视学在绘画中的运用、画面明暗分布的作用等,形成了造型的科学原理。人体解剖学的运用使绘画中的人物造型有了如同真实般 准确的比例、形体、结构关系;焦点透视法的建立使绘 画通过构图形成幻觉的深度空间,画中的景物与现实中 定向的瞬间视觉感受相同;明暗法使画中的物象统一在一个主要光源发出的光线下,形成由近及远的清晰层次。人文主义的艺术主题与追求写实的造型观念在其他画种中所以不能完善,是因为工具材料的限制,而油画工具材料性能正适于将二者充分体现出来。因而,古典油画 成为经长期制作的、高度写实的面貌。文艺复兴三杰他们结合了科学研究的成果,把解剖学、透视学和光学的原理应用于绘画中,他们的作品具有坚实的素描基础,准确的线条透视,严谨的形体结构,丰富的明暗层次,使作品中的人物具有立体感和空间感17世纪是欧洲古典油画迅速发展的时期,不同地区、 国家的画家依据自己生活的社会背景、民族气质,在油 画语言上进行了不同的深向探索,油画的种类按题材划 分为历史画、宗教故事画、团体肖像、个人肖像、风景 画、静物画、风俗画等。油画技法也日臻丰富,并形成 了各国、各地区的学派。17世纪的一部分油画强调了油画的光感,运用色彩冷暖对比、明暗强度对比、厚薄层次对比进行光感的创造,形成画面戏剧性气氛。意大利画家卡拉瓦乔打破了他之前油画中有序和谐的光感效果,他强化画面上明暗的对比,往往用画面背景平面的大片暗部衬托前景明亮的人物,令人感到画中光线耀眼。西班牙画家格列柯将景物处理成处在斑驳的光影之下,他不是从明暗两大体面,而是从间断错落的明暗分布进行造型,色彩的冷暖也形成间断的连续变化,用笔凝重,色彩层面在挤压中互相渗化,画面给人扑朔迷离的效果,有的甚至充盈着神秘与不安的气氛。荷兰画家伦勃朗也把画中的光感作为表现人的精神状态的一种手段,他所作大量的人物肖像中,人物都处在大块暗部的笼罩中,唯表现神情的脸、手等重要部分显出鲜明的亮度。他运用沉着的颜色在暗部多层薄涂,使暗部显得深邃,画亮部则用厚涂和画刀堆色法,造成厚重的体量感。同时期,笔触的运用也被许多画家侧重探索。笔触是带有颜料的油画笔在画布上运动的痕迹,早期油画全幅各部分颜料层厚薄比较一致,运笔力度均匀,几乎不显露出笔触。17世纪的画家注意到笔触的运动受创作时心境和情感律动的驱使,画家在作画时能产生控制笔触动势的情感,笔触的轻、重、缓、急和运动方向不仅使被塑造的形象显出生动感,笔触自身也具有艺术表现力。佛兰德斯画家鲁本斯在众多的巨幅作品中运用饱蘸稀薄明亮颜色的大笔涂绘,依照人物的形体运笔,留下自由奔放、多呈曲线的笔触,造成了体态的强烈动势和故事情节的戏剧性冲突。荷兰画家哈尔斯则运用轻快、灵活的笔触描绘肖像,使肖像具有人物神采未消的生动感,与他偏于表现豪迈、乐观的人物相辅相成。另一个荷兰画家维米尔善于用珍珠般细碎的、圆润的笔触描绘处在室内的人物,使画面产生宁静、温暖的气氛。从18世纪开始,油画艺术也同样在社会、文化、科技等多元因素的冲击下,有了翻天覆地、摧枯拉朽的变化。更多的流派、更多的思维、更丰富的创作、更深刻且影响更广的理论,激扬、解构、反叛,争奇斗艳、百花齐放。19世纪法国是欧洲美术的中心,作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摇篮,在意识形态方面也表现得十分活跃。随着革命形势的变化,法国的美术也在大的文艺思潮中,不断出现新的风格和流派,如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写实主义、象征主义,印象主义直至后印象主义。油画的发展在19世纪有了新的趋向,主要是油画色彩的变革。英国画家康斯特布尔最早直接用油画在室外写生,获得丰富的色彩感受,他在局部用细小笔触并置颜色,使之混合成较鲜明的色块,画面较古典的褐色调子明亮得多。色彩的补色——色轮两极的颜色在并置时能互相提高明度和强度的原理,是在后来被科学认识的,但康斯特布尔凭借对自然的观察感性地获得了补色原理,并在实践中部分地运用。他的作品启发了法国画家德拉克洛瓦。德拉克洛瓦以浪漫主义思想支配创作,根据当时的历史事件创作大幅主题画。他将补色关系更多地运用于创作的色彩表现,运用活跃的笔触,在画面的许多部位形成色彩的对比,增强了色彩的明亮度和华丽感,形成了震动当时画坛的风格。法国巴比松画派的许多画家在不同的自然气候条件下进行风景写生,认识到景物光源色、固有色和环境色之间的关系,认识到色调对于体现时间、环境、气氛,烘托艺术主题,构成画面意境与情调的重大意义。他们大量的风景创作画出了大自然风、雨、晨、暮等特定的色彩气氛。在此基础上,19世纪70年代的法国印象主义是欧洲油画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自文艺复兴时期逐步形成的再现自然的写实手法到印象主义画派,可以说是发展到了高峰。印象主义画家在色彩运用方面作出了具有创新意义的贡献。他们吸收了光学和染色化学的成果,以光色混合原理解决油画的色彩问题。莫奈、西斯莱等画家捕捉外光景物表面光线变化给人的色彩瞬间印象,用细碎笔触的厚涂法将对比色并置,他们认识到暗部或阴影并非黑色的浓淡变化,改变了用调和过的单一色彩画暗部的传统作法,在暗部和阴影部位也用色点并置。由于视觉生理的作用,并置的色点在一定距离外看去是透明的、有冷暖倾向的色块,并形成微妙的过渡。印象主义淡化了景物的体积感,强化了色彩因素,不再依靠明暗和线条形成空间距离感,而依据色光反射原理,用色彩的冷暖形成空间。印象主义的作品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鲜明与生动,也表明色彩既有综合的、也有纯粹的表现力。19世纪的欧洲油画出现了有明确艺术主张的流派,虽主要体现在艺术主题和内容上,但油画技法也相应各具面貌。如新古典主义注重油画中物象造型的严谨与坚实感,符合古典传统的造型法则;浪漫主义围绕悲剧的主题,力求以色彩、笔触因素和构图中运动式线条创造画中情节的紧张感;拉斐尔前派注重对画中人物心理情绪的表达,较多画面以青、紫、绿调子构成感伤的、静寂的意境……。虽然近代油画的面貌已经比较丰富,但都具有写实的整体特征,它们共同表现为:一幅油画是艺术形式的统一体,色彩的主调统一着画面各局部的颜色,局部色彩在过渡的渐变中互相形成和谐的关系,不存在孤立的色块;笔触基本上是为塑造形象而运用,显露的程度有限,并统一在或曲长、或短促的某种有序倾向中;被描绘的物象统一在中心焦点的构图中,形成与真实视域同构的效果。从19世纪末叶开始,西方油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传统油画比较狭窄的艺术功能和一体化的写实手法已经达到自身体系的高度饱和,因而在哲学观念、艺术观念的变革中趋于解体。油画不再以模仿自然、再现自然为艺术创造原则,艺术家自由构造的油画艺术形象被视为新的真实。艺术家不再通过油画形式如实描绘自然,而将油画形式作为表现自己精神与情感世界的媒介,以想象、幻想等方法构造作品。印象派之后的三位画家率先离弃了传统油画模式。塞尚探研用几何形构成艺术形象,创造出画面是一个富有自身秩序的世界。他们的作品成为油画面貌剧变的标志。在20世纪是西方现代美术思潮和流派纷呈的时代。这些新思潮和流派主张与传统美术彻底决裂,强调艺术家个人的主观表现、独创性,主张为艺术而艺术。由不同的艺术观念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并制约艺术形式呈现多种倾向,传统油画技法中的某方面因素往往作为艺术观念的形式体现被强化,甚至被推向极端,油画形式语言受到高度重视。现代主义风格首先在野兽主义绘画中出现,例如:忽视色彩而主要作形体自由构造的立体主义;注重色彩强烈状态中均衡效果;随后出现的风格包括:通过色彩和笔触的无序使用表现扭曲心理的表现主义;纯粹以色彩的点、线、面构成画面的抽象主义;以及将颜料随意甩、泼、垂滴于画布上的抽象表现主义等。近百年来西方现代油画流派纷繁,相继更替,只要以油画工具材料为造型媒介,艺术家可以创造任意的油画面貌。20世纪50年代以后,被称为后现代主义的美术又登上了美术的舞台。它即是现代主义美术的延续,又形成了一些与之不同的特点。此外,在整个20世纪,现实主义美术一直保持着不衰的活力。

写实性油画毕业论文范文

思路一 写油画风景教学类的 比如 油画风景的构图 油画风景绘画手法思路二 对风景大师绘画的分析 比如 列维坦 希施金 柯罗

我们置身于绘画艺术的历史长廊,欣赏艺术大师的作品,在折服于他们精湛的技艺同时更惊叹艺术长河的博大,为我们呈现出精彩的艺术瑰宝。不同时代的艺术都以他独特的审美情趣展现在世人面前。油画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外来画种,诞生在重科学、重自然、以写实为主要表现手法的欧洲,一开始就给其带上了写实的神秘面纱。让后人为之不断探索,如三度空间的立体观念、明暗的造型体系与条件色的色彩关系。正因为这种写实油画手法的运用,使油画比中国画更具有真实性。几百年来油画大师林立、放出耀眼的光辉,不能不说这与油画本身有很大的关系,从而使其成为屹立于世界艺术,无论从时间或空间上来说都是广泛传播的大画种。纵观历史可知油画是在欧洲起源发展的。“油画”这个名称以清楚的告诉我们,他是采用油性物质作为黏着颜料的媒介,在布、纸、木板等材料上塑造艺术形象的绘画。油画是从15世纪以前蜡画法、蛋胶画法上逐渐地发展起来的。15世纪初期的尼德兰(荷兰)画家凡•爱克兄弟是油画的奠基人。凡•爱克兄弟完成了以胶为介质向油为介质的转换。他们在前人尝试用油溶解颜料的基础上,用亚麻油和核桃油作为调和剂作画,作画时运笔流畅并能反复覆盖修改,干透后的颜料附着力强,色泽鲜艳,不易剥落和退色。新材料和新技法的运用很快流传全欧洲。因此这是油画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在我们所欣赏到的油画最初起源是服务于宗教,是宗教的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欧洲中世纪文化中,基督教影响着社会的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绘画艺术也因此成为奴婢不可避免地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成为“图画的圣经”为基督教服务。这时期比较有名的是非写实性的宗教题材。15世纪的欧洲伴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文艺复兴运动的出现是人类思想的一次大解放,它促进了文化艺术的繁荣和近代科学的飞跃,人文主义思想出于对宗教的批判,有着关注社会现实的积极要求,新兴的社会崇尚自然、科学,于是艺术也就由一种形态转化为另一种形态,从自然出发体现出了艺术的世俗化,许多著名画家为逐渐摆脱单一的以基督教经典为题材的创作,开始对当时生活中的人物、风景、物品进行观察和直接描绘,使宗教题材的作品含带明显的现实世俗因素,有的画家完全描绘现实生活的实景。文艺复兴时代的画家继承了希腊、罗马的艺术观念,即不仅注重作品要描述某一事件或事实,还要揭示出事件或事实的前因后果,于是形成了注重构思典型情节和塑造典型形象的艺术手法。与此同时,画家还分别探索解剖学、透视学在绘画中的运用、画面明暗分布的作用等,形成了造型的科学原理。人体解剖学的运用使绘画中的人物造型有了如同真实般 准确的比例、形体、结构关系;焦点透视法的建立使绘 画通过构图形成幻觉的深度空间,画中的景物与现实中 定向的瞬间视觉感受相同;明暗法使画中的物象统一在一个主要光源发出的光线下,形成由近及远的清晰层次。人文主义的艺术主题与追求写实的造型观念在其他画种中所以不能完善,是因为工具材料的限制,而油画工具材料性能正适于将二者充分体现出来。因而,古典油画 成为经长期制作的、高度写实的面貌。文艺复兴三杰他们结合了科学研究的成果,把解剖学、透视学和光学的原理应用于绘画中,他们的作品具有坚实的素描基础,准确的线条透视,严谨的形体结构,丰富的明暗层次,使作品中的人物具有立体感和空间感17世纪是欧洲古典油画迅速发展的时期,不同地区、 国家的画家依据自己生活的社会背景、民族气质,在油 画语言上进行了不同的深向探索,油画的种类按题材划 分为历史画、宗教故事画、团体肖像、个人肖像、风景 画、静物画、风俗画等。油画技法也日臻丰富,并形成 了各国、各地区的学派。17世纪的一部分油画强调了油画的光感,运用色彩冷暖对比、明暗强度对比、厚薄层次对比进行光感的创造,形成画面戏剧性气氛。意大利画家卡拉瓦乔打破了他之前油画中有序和谐的光感效果,他强化画面上明暗的对比,往往用画面背景平面的大片暗部衬托前景明亮的人物,令人感到画中光线耀眼。西班牙画家格列柯将景物处理成处在斑驳的光影之下,他不是从明暗两大体面,而是从间断错落的明暗分布进行造型,色彩的冷暖也形成间断的连续变化,用笔凝重,色彩层面在挤压中互相渗化,画面给人扑朔迷离的效果,有的甚至充盈着神秘与不安的气氛。荷兰画家伦勃朗也把画中的光感作为表现人的精神状态的一种手段,他所作大量的人物肖像中,人物都处在大块暗部的笼罩中,唯表现神情的脸、手等重要部分显出鲜明的亮度。他运用沉着的颜色在暗部多层薄涂,使暗部显得深邃,画亮部则用厚涂和画刀堆色法,造成厚重的体量感。同时期,笔触的运用也被许多画家侧重探索。笔触是带有颜料的油画笔在画布上运动的痕迹,早期油画全幅各部分颜料层厚薄比较一致,运笔力度均匀,几乎不显露出笔触。17世纪的画家注意到笔触的运动受创作时心境和情感律动的驱使,画家在作画时能产生控制笔触动势的情感,笔触的轻、重、缓、急和运动方向不仅使被塑造的形象显出生动感,笔触自身也具有艺术表现力。佛兰德斯画家鲁本斯在众多的巨幅作品中运用饱蘸稀薄明亮颜色的大笔涂绘,依照人物的形体运笔,留下自由奔放、多呈曲线的笔触,造成了体态的强烈动势和故事情节的戏剧性冲突。荷兰画家哈尔斯则运用轻快、灵活的笔触描绘肖像,使肖像具有人物神采未消的生动感,与他偏于表现豪迈、乐观的人物相辅相成。另一个荷兰画家维米尔善于用珍珠般细碎的、圆润的笔触描绘处在室内的人物,使画面产生宁静、温暖的气氛。从18世纪开始,油画艺术也同样在社会、文化、科技等多元因素的冲击下,有了翻天覆地、摧枯拉朽的变化。更多的流派、更多的思维、更丰富的创作、更深刻且影响更广的理论,激扬、解构、反叛,争奇斗艳、百花齐放。19世纪法国是欧洲美术的中心,作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摇篮,在意识形态方面也表现得十分活跃。随着革命形势的变化,法国的美术也在大的文艺思潮中,不断出现新的风格和流派,如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写实主义、象征主义,印象主义直至后印象主义。油画的发展在19世纪有了新的趋向,主要是油画色彩的变革。英国画家康斯特布尔最早直接用油画在室外写生,获得丰富的色彩感受,他在局部用细小笔触并置颜色,使之混合成较鲜明的色块,画面较古典的褐色调子明亮得多。色彩的补色——色轮两极的颜色在并置时能互相提高明度和强度的原理,是在后来被科学认识的,但康斯特布尔凭借对自然的观察感性地获得了补色原理,并在实践中部分地运用。他的作品启发了法国画家德拉克洛瓦。德拉克洛瓦以浪漫主义思想支配创作,根据当时的历史事件创作大幅主题画。他将补色关系更多地运用于创作的色彩表现,运用活跃的笔触,在画面的许多部位形成色彩的对比,增强了色彩的明亮度和华丽感,形成了震动当时画坛的风格。法国巴比松画派的许多画家在不同的自然气候条件下进行风景写生,认识到景物光源色、固有色和环境色之间的关系,认识到色调对于体现时间、环境、气氛,烘托艺术主题,构成画面意境与情调的重大意义。他们大量的风景创作画出了大自然风、雨、晨、暮等特定的色彩气氛。在此基础上,19世纪70年代的法国印象主义是欧洲油画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自文艺复兴时期逐步形成的再现自然的写实手法到印象主义画派,可以说是发展到了高峰。印象主义画家在色彩运用方面作出了具有创新意义的贡献。他们吸收了光学和染色化学的成果,以光色混合原理解决油画的色彩问题。莫奈、西斯莱等画家捕捉外光景物表面光线变化给人的色彩瞬间印象,用细碎笔触的厚涂法将对比色并置,他们认识到暗部或阴影并非黑色的浓淡变化,改变了用调和过的单一色彩画暗部的传统作法,在暗部和阴影部位也用色点并置。由于视觉生理的作用,并置的色点在一定距离外看去是透明的、有冷暖倾向的色块,并形成微妙的过渡。印象主义淡化了景物的体积感,强化了色彩因素,不再依靠明暗和线条形成空间距离感,而依据色光反射原理,用色彩的冷暖形成空间。印象主义的作品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鲜明与生动,也表明色彩既有综合的、也有纯粹的表现力。19世纪的欧洲油画出现了有明确艺术主张的流派,虽主要体现在艺术主题和内容上,但油画技法也相应各具面貌。如新古典主义注重油画中物象造型的严谨与坚实感,符合古典传统的造型法则;浪漫主义围绕悲剧的主题,力求以色彩、笔触因素和构图中运动式线条创造画中情节的紧张感;拉斐尔前派注重对画中人物心理情绪的表达,较多画面以青、紫、绿调子构成感伤的、静寂的意境……。虽然近代油画的面貌已经比较丰富,但都具有写实的整体特征,它们共同表现为:一幅油画是艺术形式的统一体,色彩的主调统一着画面各局部的颜色,局部色彩在过渡的渐变中互相形成和谐的关系,不存在孤立的色块;笔触基本上是为塑造形象而运用,显露的程度有限,并统一在或曲长、或短促的某种有序倾向中;被描绘的物象统一在中心焦点的构图中,形成与真实视域同构的效果。从19世纪末叶开始,西方油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传统油画比较狭窄的艺术功能和一体化的写实手法已经达到自身体系的高度饱和,因而在哲学观念、艺术观念的变革中趋于解体。油画不再以模仿自然、再现自然为艺术创造原则,艺术家自由构造的油画艺术形象被视为新的真实。艺术家不再通过油画形式如实描绘自然,而将油画形式作为表现自己精神与情感世界的媒介,以想象、幻想等方法构造作品。印象派之后的三位画家率先离弃了传统油画模式。塞尚探研用几何形构成艺术形象,创造出画面是一个富有自身秩序的世界。他们的作品成为油画面貌剧变的标志。在20世纪是西方现代美术思潮和流派纷呈的时代。这些新思潮和流派主张与传统美术彻底决裂,强调艺术家个人的主观表现、独创性,主张为艺术而艺术。由不同的艺术观念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并制约艺术形式呈现多种倾向,传统油画技法中的某方面因素往往作为艺术观念的形式体现被强化,甚至被推向极端,油画形式语言受到高度重视。现代主义风格首先在野兽主义绘画中出现,例如:忽视色彩而主要作形体自由构造的立体主义;注重色彩强烈状态中均衡效果;随后出现的风格包括:通过色彩和笔触的无序使用表现扭曲心理的表现主义;纯粹以色彩的点、线、面构成画面的抽象主义;以及将颜料随意甩、泼、垂滴于画布上的抽象表现主义等。近百年来西方现代油画流派纷繁,相继更替,只要以油画工具材料为造型媒介,艺术家可以创造任意的油画面貌。20世纪50年代以后,被称为后现代主义的美术又登上了美术的舞台。它即是现代主义美术的延续,又形成了一些与之不同的特点。此外,在整个20世纪,现实主义美术一直保持着不衰的活力。

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论文吧,论文是讨论某种问题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你知道论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油画议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论文关键词】当代;油画;教学;改革

【论文摘要】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我国引入了苏联契斯恰科夫体制的绘画教学模式。毋庸置疑,这种教学模式的引进在当时对我国的油画艺术教育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然而,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之后,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弊端也逐渐显露出来,我们的当代油画艺术教育也不应该是工具主义式、技术主义式的培养艺术匠人,而是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的知识分子。

20世纪50年代,我国引入了苏联契斯恰科夫体制的绘画教学模式。毋庸置疑,这种教学模式的引进在当时对我国的油画艺术教育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然而,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之后,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弊端也逐渐显露出来,比如,过分着眼于学生的技能训练,偏重于科学、理性地观察和描绘对象。

这种日趋于保守化和程式化的教学模式,似乎使艺术日渐演变成为一门追求技术和理性的学科,从而变成了一种机械化的劳作。当然,对于油画艺术来说,科学、理性的观察表现能力和精湛的造型能力固然重要,但是艺术毕竟是一门强调形象思维的学科。而从艺术匠人到知识分子的蜕变必然要有几个因素的保证。也就是说,当代油画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训练学生的造型能力之外,更加要注重对学生的理论素养,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个性化的艺术语言的培养。15世纪,意大利雕塑家季培尔底曾提到,希腊人是绘画、雕刻的研究家,这表现在他们的素描理论上,没有这种理论,就不可能是个优秀的雕刻家或画家。可见,一个艺术家之所以优秀,并不仅仅是因为他所拥有的精湛的技能。

因为,精细的模仿能力只是艺术活动的基础,但却不是决定艺术成就的最主要的因素。个性化的艺术语言,以及作品中所呈现出来的艺术家的学识修养和深刻的思维建构才是决定性的因素。这也就对当代油画艺术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挑战。在教学过程中,当代油画艺术教育工作者在强调学生的技能训练的同时,也要重视对他们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对学生的大胆创造给予鼓励,在培养学生兴趣的同时,发掘学生的创造性热情,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另一个层面上说,这也对当代油画艺术教育工作者自身的素质提出了很大的要求。

在过去几十年的油画教学理论中,曾出现过油画教师应该首先作为一个艺术家还是一个教育家的争论,但我国现阶段的教学来看,时代对油画教师又有了新的.要求。就笔者看来,一个好的艺术家未必能成为一个好的教师,好的油画教师不仅应该是一位优秀的艺术家,更应该是一位优秀的教育家。但是,针对中国当代艺术的教育现状,油画教学要想适应当代艺术的发展,油画教师不仅应该是一位成功的艺术家、教育家,更应该是一位了解当代艺术发展现状的“半个理论家”。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当代油画艺术教育工作者对当代艺术的目前成果的接受、梳理和转化。当代艺术的前卫性、实验性和批判性都是值得年轻学生学习和借鉴的。甚至,美术院校可以开设融会当代艺术成果和经验的新课程,通过对学生传授当代艺术成果,使学生能够得益于多元的当代油画艺术教学资源。

相比而言,传统的学院派写实教学体系的课程设置较为单调,教学内容也相对过时、守旧。在以往的油画教育中,各大美术院校多贯彻培养学生全面发展能力的方针,而忽视了对学生的个性发展的培养。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年轻学生没有过多的自我判断和辨别意识,在创作过程中普遍缺乏自信,过分的依赖于教师的判断。因为现有的艺术教育体制多引进苏联契斯恰科夫体制的教育模式,在强调技能训练的同时,并没有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论素养和批判意识。

当然,现在中国目前的学院体系里面,除了传统学科之外,另外还增加了许多新的课程设置,比如中国美术学院成立的新媒体艺术系、四川美术学院的油画第三工作室以及天津美术学院的现代艺术学院等,都开始注重实验教学。中国美术学院新媒体艺术系拥有很长的办学历史,虽然被称为新媒体艺术系,但是他们的学科带头人张培力却是油画专业出身,由于对油画专业本身的了解,在指定教学方针政策时便更为自由灵活,可以吸收油画的一些技能用在多媒体创作中,所以,中国美院的影像艺术在中国当代艺术领域一直出于遥遥领先的地位。四川美术学院第三工作室也是油画艺术的延伸。就体制上来说,第三工作室就是油画系的一部分。在这种体制之下,第三工作室的教学对扩宽油画系的视野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从总体上来说,当代油画艺术教育的改革要把握住一个要点,即要与当代艺术产生良好的互动。油画教育要与当代艺术产生良好的互动,就是要让油画与油画教育真正的具有当代性。但如果依照陈默先生对艺术教育当代性的四点定义,我们油画教育并没有真正体现出其当代性。其中第一个标准即对当代艺术教育的反思必须落实到第二条当代艺术教育转型的实践过程之中,不然,当代艺术教育反思就没有任何说服力。同样,无论艺术教育与当代艺术融合到何种程度,以及当代艺术教育具有何等的前瞻性,它们的最终决定性因素还是要归为艺术教育的转型。

当代艺术专业杂志上也不乏对当代艺术教育进行反思的文章,网络上也时常看到呼吁艺术教育改革的口号,但是我们却没有看到当代艺术教育转型的实际行动。中国当代的主流艺术教育体制一直延续了50年代中期以来的以画种为界线的分科方法。在具体教学实践中,中国当代的主流艺术教育也没有从本质上超越50年代苏联的教学模式。其实本文反复强调的是第三点,即当代艺术教育与当代的融合,也即当代油画教育与当代艺术的融合。既然我们还称之为油画,我们就要保持油画的基本属性。我们必须认识到,当代艺术发展今天,已经没有语言上的差别,油画和雕塑、装置等语言已经不再有前卫和后卫之分。基于这一点,在教学过程中,油画应该吸收其他艺术语言,而又不放弃自己的语言模式,这才可能称之为油画教育转型。

参考文献

1陈默。艺术与艺术教育的当代性[J]。

贝特勉特曾说过"时间抹掉一切记忆,碍眼的东西更须拭去,擦掉干干净净,不留痕迹,然而拭去后的痕迹,颜色却更鲜艳。"油画正如那拭去后的痕迹,经过时间的磨练,愈加得珍贵。而这个短暂的假期又如同传世油画一样,在以后的生活里珍贵无比。这个假期或许是开心的,但是高考气息无时无刻的压抑这自己;或许是轻松的,但是辅导班之间来回穿梭的身影证明了一切;或许是悲伤的,但是一时的勤奋一生的幸福一直提醒着自己;或许是痛苦的,但是父母精心的呵护温暖了心头。我很肯定这个假期是精彩的,是丰富的,是不悔的。

在我的心中向日葵的花神当之无愧的是文森特·梵高,一个以向日葵为画之精髓的年轻画家。他曾经说过"我想画上半打的《向日葵》来装饰我的画室,让纯净的或调和的铬黄,在各种不同的背景上,在各种程度的蓝色底子上,从最淡的维罗内塞的蓝色到最高级的蓝色,闪闪发光;我要给这些画配上最精致的涂成橙黄色的画框,就像哥特式教堂里的彩绘玻璃一样。"梵高确实做到了让阿尔八月阳光的色彩在画面上大放光芒,这些色彩炽热的阳光,发自内心虔诚的艺术情感。他怀着对艺术无比狂烈的热情,追逐着对艺术最高境界,这部流传万世的《向日葵》就在一个阳光灿烂的地方出世。这部由十四朵色彩对比强烈、寓意丰富的向日葵组成的油画,正如我这个时刻的心情,在外表貌似轻松的情况下,心情是狂烈的、激动的。

秋天的脚步渐渐靠近了身边,弗朗索瓦·米勒的《拾穗者》场景渐渐进入了人们的眼帘。画面的主体不过是三个弯腰拾麦穗的农妇而已,背景中是忙碌的人群和高高堆起的麦垛。这三人与远处的人群形成对比,她们穿着粗布衣衫和笨重的木鞋,体态健硕,谈不上美丽,更不好说优雅,只是谦卑地躬下身子,在大地里寻找零散、剩余的粮食。他精巧的画面设计让阳光照在她们身上,使她们显得愈发结实而有忍耐力。或许长时间的弯腰劳作已经使她们感到很累了,可她们仍在坚持。尽管脸部被隐去了,而她们的动作和躯体更加富于表情——忍耐、谦卑、忠诚。对呀,米勒表达的精神正是我们所需要的。枯燥的作业练习,让我们学会了忍耐;面对任何试题,或简单或复杂,我们都保持着谦卑的心态;我们必须对我们自己忠诚,每一道试题我们都要搞清楚搞明白。

生活依旧在进行,时间依旧在流逝。油画依旧在传承着它的精神。

油画时刻记录着人们的生活,描绘着人们的行为举止。它或是温馨,或是凄凉,或是狂烈,或是愉悦。假期的时光漏斗里的流沙愈渐愈少,每颗沙子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故事。

写实性油画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框架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1、介绍

简要地总结论文主题,说明为什么这个主题有价值,也许还可以概述一下你的主要结果。

2、背景信息(可选)

简短地介绍背景信息是必要的,特别是当你的论文涉及两个或多个传统领域时。

3、新技术回顾

这部分回顾了与论文相关的研究现状。

4、研究问题或问题陈述

工程论文倾向于提到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其他学科则是用一个需要回答的“问题”来表述。在这两种情况下,有三个主要部分:

5、描述你如何解决问题或回答问题

论文的这一部分形式更加自由,可以有一个或几个部分和子部分。

6、结论

结论部分通常涵盖三件事,并且每一件事都应该有一个单独的小节:

7、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的列表与第3部分中给出的技术现状综述紧密相关。所有的参考文献都必须在论文正文中提及。参考书目可能包括论文中没有直接引用的作品。

8、附录

一般来说,太过具体的材料不适合在论文主体中出现,但可供考官仔细阅读,以充分说服他们。

油画创作心得 (川音绵阳艺术学院美术系 刘勃 2007年12月7日) 在艺术创作的道路上,探索适合于自己特点的风格是不言而喻的事。我常常想,对于我自己专业方面创作一个大胆的尝试充满兴趣,不时的思考着一些问题,在精心准备之余,却发现还被自己否定,然后在不断的调整,不断的修改,再去探索,这样反复进行着,回头看看自己的仅有的几幅创作,题材大多取自陕北农村中常见的场景,在我的记忆里面,我常常是带着浓厚的兴趣和激情来画完我的构思,其实在我画的过程中也有很多情况是边画边想,根据一个形体,或者一块颜色,启发我创造另外一块色彩或者一个更有意思的形体,不断的充实画面和丰富画面。这种尝试在创作中我不是经常用,当然一般情况是先想好了基本的方案,然后形体搭配基本上符合我的构思,就开始动笔了。一幅作品其实过程比结果更为重要,过程是强调感受,没有感受,画面打动不了观者,笔者认为作为创作,首先要打动自己。 去年冬天,我回到了陕北,回到了生我养我的老家。通常认为这里没有现代文明更多的体现,没有所谓的高楼大厦,有的全是黄土和窑洞,生活是朴实而单调的,然而,正是在这些并不先进的生活中,普遍存在着的形象和它们呈现出的色彩,构成了陕北黄土上特有的美。空旷的高原黄土,多变的景象,质朴憨厚的陕北汉子,富有个性的陕北民歌,让人不得不发出感慨,我怀着由衷的兴趣和激动心情,画出了一批作品。每年回家都在变,我所记录的这些也在不断的消失,人变富有了,地方发生着很大的变化。 当前的议题是创作,在创作中,生活中的美往往是具有很强的吸引力的,每个画家对生活都会有一定的偏爱,形成这种偏爱是有多种原因的。除了客观条件提供的可能性外,画家的情感和各种修养形成的感受能力也是重要因素。喜好和表现方式也因人而异。从毕业走上工作岗位时起,我就开始在艺术创作中有意识地从我们民族文化中吸收营养。外来的本土化和本土的现代化,要成为中国的油画,这个问题是一个由来已久的议题了。其实,争论远不如实践更实际些。 我曾经想从国外艺术中吸取点东西。色彩更纯一点,运用了许多装饰性的表现手法。色彩上用了较淡的、弱的对比,强调画面构成感,后来又在中国画大写意中,看到了创作动机,中国画写意的韵致和对形的认识与处理方法,很有意思,打动了我,这种写意山水写意画的作画过程,觉得他们对所描绘对象的形与神是吃透了的,下笔的时候,不是表面上看到的从无到有的过程,而是胸有成竹,然后落笔成形,以形写神。每个局部之间都是有机地联系着的,都服从一个总的神韵和节奏的要求。在这总的要求下,画了一些国画山水,然后在来创作油画,每放一笔,是笔墨,也是形的一部分。油画如能吸收这种技艺,并结合油画的色彩造型,也许会出现新的面貌,如此而已。 大量地连续地作画,对我的实践很有好处。不断地画,不断地思考,随时调整自己的想法,随时补充一些新的设想,随时试验。首先,很认真地推敲素描的小草图,把画面的构图安排,黑白、色彩构成都考虑成熟,这一切都做到心中有数后,动油画刷子就大胆了,也主动了。这次的风景油画《房前屋后》、《山吟泽唱》、《塬上人家》,就是这种尝试性的作品。 为了使画的对象更朴实、更粗犷一些,我用大笔表现留有一些有节奏的笔触,用色在统一中求变化,表现对象大多是农村中常见的生活场面,和陕北特有的黄土高原,来表现这种乡土气息。 这些尝试是在教学之余的油画创作的心得,是我大学毕业至今油画探索学习的继续,我愿意继续从生活中汲取灵感和不断地进行探索。油画是从西方传来的画种,传入中国以后已发展有自己的民族特色和文化传统。油画创作需要极强的专业性及学术含量,尤其具象写实绘画,包括严格的形、体积塑造、色彩调配、边缘线处理、质感透视、解剖、层次问题、韵律、节奏等等,在这个过程中不再仅仅是简单的再现大自然,而且要经过主观提炼、酿造、让灰色具有浑厚、宁静、优雅、高贵的品相,有透明的色彩效果,把一切都融进清沁而温馨的色调中,在绘制过程中力求将人物的情感表达出来,而让人体会到一种潜在的诗意以及来自东方的艺术修养,以呼之欲出的真实感过滤掉我们意识里的杂质而成为一种纯粹的静观,追求整体风格呈现出“精神性”的审美意蕴。绘画语言是根据自己的世界观和审美观反应到生活和作者对生活的见解和态度,作者就要提高自己的绘画专业的修养。各个艺术门类都有自己的艺术语言和组织结构。绘画的艺术语言就是色彩、线条、面、明暗等。在油画创作中首先涉及的是构图问题,所谓构图就是“经营位置”,野兽派画家马蒂斯是这样谈论构图的:构图就是画家为了表达自己的感受把各种不同的因素用装饰的方法按照画家的意图安排的艺术。不论画的是肖像还是景物,都有构图问题。西方现代艺术

我们置身于绘画艺术的历史长廊,欣赏艺术大师的作品,在折服于他们精湛的技艺同时更惊叹艺术长河的博大,为我们呈现出精彩的艺术瑰宝。不同时代的艺术都以他独特的审美情趣展现在世人面前。油画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外来画种,诞生在重科学、重自然、以写实为主要表现手法的欧洲,一开始就给其带上了写实的神秘面纱。让后人为之不断探索,如三度空间的立体观念、明暗的造型体系与条件色的色彩关系。正因为这种写实油画手法的运用,使油画比中国画更具有真实性。几百年来油画大师林立、放出耀眼的光辉,不能不说这与油画本身有很大的关系,从而使其成为屹立于世界艺术,无论从时间或空间上来说都是广泛传播的大画种。纵观历史可知油画是在欧洲起源发展的。“油画”这个名称以清楚的告诉我们,他是采用油性物质作为黏着颜料的媒介,在布、纸、木板等材料上塑造艺术形象的绘画。油画是从15世纪以前蜡画法、蛋胶画法上逐渐地发展起来的。15世纪初期的尼德兰(荷兰)画家凡•爱克兄弟是油画的奠基人。凡•爱克兄弟完成了以胶为介质向油为介质的转换。他们在前人尝试用油溶解颜料的基础上,用亚麻油和核桃油作为调和剂作画,作画时运笔流畅并能反复覆盖修改,干透后的颜料附着力强,色泽鲜艳,不易剥落和退色。新材料和新技法的运用很快流传全欧洲。因此这是油画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在我们所欣赏到的油画最初起源是服务于宗教,是宗教的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欧洲中世纪文化中,基督教影响着社会的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绘画艺术也因此成为奴婢不可避免地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成为“图画的圣经”为基督教服务。这时期比较有名的是非写实性的宗教题材。15世纪的欧洲伴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文艺复兴运动的出现是人类思想的一次大解放,它促进了文化艺术的繁荣和近代科学的飞跃,人文主义思想出于对宗教的批判,有着关注社会现实的积极要求,新兴的社会崇尚自然、科学,于是艺术也就由一种形态转化为另一种形态,从自然出发体现出了艺术的世俗化,许多著名画家为逐渐摆脱单一的以基督教经典为题材的创作,开始对当时生活中的人物、风景、物品进行观察和直接描绘,使宗教题材的作品含带明显的现实世俗因素,有的画家完全描绘现实生活的实景。文艺复兴时代的画家继承了希腊、罗马的艺术观念,即不仅注重作品要描述某一事件或事实,还要揭示出事件或事实的前因后果,于是形成了注重构思典型情节和塑造典型形象的艺术手法。与此同时,画家还分别探索解剖学、透视学在绘画中的运用、画面明暗分布的作用等,形成了造型的科学原理。人体解剖学的运用使绘画中的人物造型有了如同真实般 准确的比例、形体、结构关系;焦点透视法的建立使绘 画通过构图形成幻觉的深度空间,画中的景物与现实中 定向的瞬间视觉感受相同;明暗法使画中的物象统一在一个主要光源发出的光线下,形成由近及远的清晰层次。人文主义的艺术主题与追求写实的造型观念在其他画种中所以不能完善,是因为工具材料的限制,而油画工具材料性能正适于将二者充分体现出来。因而,古典油画 成为经长期制作的、高度写实的面貌。文艺复兴三杰他们结合了科学研究的成果,把解剖学、透视学和光学的原理应用于绘画中,他们的作品具有坚实的素描基础,准确的线条透视,严谨的形体结构,丰富的明暗层次,使作品中的人物具有立体感和空间感17世纪是欧洲古典油画迅速发展的时期,不同地区、 国家的画家依据自己生活的社会背景、民族气质,在油 画语言上进行了不同的深向探索,油画的种类按题材划 分为历史画、宗教故事画、团体肖像、个人肖像、风景 画、静物画、风俗画等。油画技法也日臻丰富,并形成 了各国、各地区的学派。17世纪的一部分油画强调了油画的光感,运用色彩冷暖对比、明暗强度对比、厚薄层次对比进行光感的创造,形成画面戏剧性气氛。意大利画家卡拉瓦乔打破了他之前油画中有序和谐的光感效果,他强化画面上明暗的对比,往往用画面背景平面的大片暗部衬托前景明亮的人物,令人感到画中光线耀眼。西班牙画家格列柯将景物处理成处在斑驳的光影之下,他不是从明暗两大体面,而是从间断错落的明暗分布进行造型,色彩的冷暖也形成间断的连续变化,用笔凝重,色彩层面在挤压中互相渗化,画面给人扑朔迷离的效果,有的甚至充盈着神秘与不安的气氛。荷兰画家伦勃朗也把画中的光感作为表现人的精神状态的一种手段,他所作大量的人物肖像中,人物都处在大块暗部的笼罩中,唯表现神情的脸、手等重要部分显出鲜明的亮度。他运用沉着的颜色在暗部多层薄涂,使暗部显得深邃,画亮部则用厚涂和画刀堆色法,造成厚重的体量感。同时期,笔触的运用也被许多画家侧重探索。笔触是带有颜料的油画笔在画布上运动的痕迹,早期油画全幅各部分颜料层厚薄比较一致,运笔力度均匀,几乎不显露出笔触。17世纪的画家注意到笔触的运动受创作时心境和情感律动的驱使,画家在作画时能产生控制笔触动势的情感,笔触的轻、重、缓、急和运动方向不仅使被塑造的形象显出生动感,笔触自身也具有艺术表现力。佛兰德斯画家鲁本斯在众多的巨幅作品中运用饱蘸稀薄明亮颜色的大笔涂绘,依照人物的形体运笔,留下自由奔放、多呈曲线的笔触,造成了体态的强烈动势和故事情节的戏剧性冲突。荷兰画家哈尔斯则运用轻快、灵活的笔触描绘肖像,使肖像具有人物神采未消的生动感,与他偏于表现豪迈、乐观的人物相辅相成。另一个荷兰画家维米尔善于用珍珠般细碎的、圆润的笔触描绘处在室内的人物,使画面产生宁静、温暖的气氛。从18世纪开始,油画艺术也同样在社会、文化、科技等多元因素的冲击下,有了翻天覆地、摧枯拉朽的变化。更多的流派、更多的思维、更丰富的创作、更深刻且影响更广的理论,激扬、解构、反叛,争奇斗艳、百花齐放。19世纪法国是欧洲美术的中心,作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摇篮,在意识形态方面也表现得十分活跃。随着革命形势的变化,法国的美术也在大的文艺思潮中,不断出现新的风格和流派,如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写实主义、象征主义,印象主义直至后印象主义。油画的发展在19世纪有了新的趋向,主要是油画色彩的变革。英国画家康斯特布尔最早直接用油画在室外写生,获得丰富的色彩感受,他在局部用细小笔触并置颜色,使之混合成较鲜明的色块,画面较古典的褐色调子明亮得多。色彩的补色——色轮两极的颜色在并置时能互相提高明度和强度的原理,是在后来被科学认识的,但康斯特布尔凭借对自然的观察感性地获得了补色原理,并在实践中部分地运用。他的作品启发了法国画家德拉克洛瓦。德拉克洛瓦以浪漫主义思想支配创作,根据当时的历史事件创作大幅主题画。他将补色关系更多地运用于创作的色彩表现,运用活跃的笔触,在画面的许多部位形成色彩的对比,增强了色彩的明亮度和华丽感,形成了震动当时画坛的风格。法国巴比松画派的许多画家在不同的自然气候条件下进行风景写生,认识到景物光源色、固有色和环境色之间的关系,认识到色调对于体现时间、环境、气氛,烘托艺术主题,构成画面意境与情调的重大意义。他们大量的风景创作画出了大自然风、雨、晨、暮等特定的色彩气氛。在此基础上,19世纪70年代的法国印象主义是欧洲油画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自文艺复兴时期逐步形成的再现自然的写实手法到印象主义画派,可以说是发展到了高峰。印象主义画家在色彩运用方面作出了具有创新意义的贡献。他们吸收了光学和染色化学的成果,以光色混合原理解决油画的色彩问题。莫奈、西斯莱等画家捕捉外光景物表面光线变化给人的色彩瞬间印象,用细碎笔触的厚涂法将对比色并置,他们认识到暗部或阴影并非黑色的浓淡变化,改变了用调和过的单一色彩画暗部的传统作法,在暗部和阴影部位也用色点并置。由于视觉生理的作用,并置的色点在一定距离外看去是透明的、有冷暖倾向的色块,并形成微妙的过渡。印象主义淡化了景物的体积感,强化了色彩因素,不再依靠明暗和线条形成空间距离感,而依据色光反射原理,用色彩的冷暖形成空间。印象主义的作品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鲜明与生动,也表明色彩既有综合的、也有纯粹的表现力。19世纪的欧洲油画出现了有明确艺术主张的流派,虽主要体现在艺术主题和内容上,但油画技法也相应各具面貌。如新古典主义注重油画中物象造型的严谨与坚实感,符合古典传统的造型法则;浪漫主义围绕悲剧的主题,力求以色彩、笔触因素和构图中运动式线条创造画中情节的紧张感;拉斐尔前派注重对画中人物心理情绪的表达,较多画面以青、紫、绿调子构成感伤的、静寂的意境……。虽然近代油画的面貌已经比较丰富,但都具有写实的整体特征,它们共同表现为:一幅油画是艺术形式的统一体,色彩的主调统一着画面各局部的颜色,局部色彩在过渡的渐变中互相形成和谐的关系,不存在孤立的色块;笔触基本上是为塑造形象而运用,显露的程度有限,并统一在或曲长、或短促的某种有序倾向中;被描绘的物象统一在中心焦点的构图中,形成与真实视域同构的效果。从19世纪末叶开始,西方油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传统油画比较狭窄的艺术功能和一体化的写实手法已经达到自身体系的高度饱和,因而在哲学观念、艺术观念的变革中趋于解体。油画不再以模仿自然、再现自然为艺术创造原则,艺术家自由构造的油画艺术形象被视为新的真实。艺术家不再通过油画形式如实描绘自然,而将油画形式作为表现自己精神与情感世界的媒介,以想象、幻想等方法构造作品。印象派之后的三位画家率先离弃了传统油画模式。塞尚探研用几何形构成艺术形象,创造出画面是一个富有自身秩序的世界。他们的作品成为油画面貌剧变的标志。在20世纪是西方现代美术思潮和流派纷呈的时代。这些新思潮和流派主张与传统美术彻底决裂,强调艺术家个人的主观表现、独创性,主张为艺术而艺术。由不同的艺术观念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并制约艺术形式呈现多种倾向,传统油画技法中的某方面因素往往作为艺术观念的形式体现被强化,甚至被推向极端,油画形式语言受到高度重视。现代主义风格首先在野兽主义绘画中出现,例如:忽视色彩而主要作形体自由构造的立体主义;注重色彩强烈状态中均衡效果;随后出现的风格包括:通过色彩和笔触的无序使用表现扭曲心理的表现主义;纯粹以色彩的点、线、面构成画面的抽象主义;以及将颜料随意甩、泼、垂滴于画布上的抽象表现主义等。近百年来西方现代油画流派纷繁,相继更替,只要以油画工具材料为造型媒介,艺术家可以创造任意的油画面貌。20世纪50年代以后,被称为后现代主义的美术又登上了美术的舞台。它即是现代主义美术的延续,又形成了一些与之不同的特点。此外,在整个20世纪,现实主义美术一直保持着不衰的活力。

你的关于油画的论文准备往什么方向写,选题老师审核通过了没,有没有列个大纲让老师看一下写作方向? 老师有没有和你说论文往哪个方向写比较好?写论文之前,一定要写个大纲,这样老师,好确定了框架,避免以后论文修改过程中出现大改的情况!!学校的格式要求、写作规范要注意,否则很可能发回来重新改,你要还有什么不明白或不懂可以问我,希望你能够顺利毕业,迈向新的人生。毕业论文怎么写?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是本科生培养方案中的重要环节。学生通过毕业论文,综合性地运用几年内所学知识去分析、解决一个问题,在作毕业论文的过程中,所学知识得到疏理和运用,它既是一次检阅,又是一次锻炼。不少学生在作完毕业设计后,感到自己的实践动手、动笔能力得到锻炼,增强了即将跨入社会去竞争,去创造的自信心。这里仅将我们教研室老师近年指导本科毕业生论文中的体会整理出来,希望能对学生毕业论文有所帮助。选择一个相关的题目,应该是你感兴趣并且和你所学的专业相关的。进行文献检索,查找有关这个主题的所有研究成果,并且进行深入的研究。在广泛的吸收别人的成果的同时,思考自己在这个问题上的观点和看法,这是你能做的最重要的一步。参考科技论文的写作规范,先写出大纲,再增加内容形成草稿,反复修改,最后定稿。需要注意地问题: 标题是文章的眉目。各类文章的标题,样式繁多,但无论是何种形式,总要以全部或不同的侧面体现作者的写作意图、文章的主旨。毕业论文的标题一般分为总标题、副标题、分标题几种。一般说来,篇幅较长的毕业论文,都没有分标题。设置分标题的论文,因其内容的层次较多,整个理论体系较庞大、复杂,故通常设目录。参考文献又叫参考书目,它是指作者在撰写毕业论文过程中所查阅参考过的著作和报刊杂志,它应列在毕业论文的末尾。列出参考文献有三个好处:一是当作者本人发现引文有差错时,便于查找校正。二是可以使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的教师了解学生阅读资料的广度,作为审查毕业论文的一种参考依据。三是便于研究同类问题的读者查阅相关的观点和材料。

油画毕业论文写实

写意油画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油画作为外来艺术形式,在中国百余年的历程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中国油画始于写实,至上世纪五十年代学习苏俄油画,接受的也是现实主义的写实画风。多年来,中国由于美术教育格局以及政治因素的影响,写实具象一直占据着中国美术教育与绘画艺术的主流。作品风格、观念和形式的陈旧与单一令人触目惊心,误使人们以为油画只是一种表现形式。油画家们只是在特定模式的写实技巧上比试高低,却没有在风格与个体面貌上进行探索和发挥。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中国政局发生的巨变,外国各种流派与形式的美术作品不再受到封堵和批判,中国油画家接触和了解西方艺术的机会越来越多。西方现代绘画成为中国艺术家更新观念、改变艺术风格借鉴的对象。在全国一片 “ 解放思想 ” 的大背景下,中国油画家经历了从历史反思到艺术反思的过程,提出 “ 要多样,不要统一 ” 和 “ 追求艺术个性 ” 等口号,成为新时期油画创作的新起点。特别是近年来中国油画界提出的油画本土化与民族化,促使中国油画更趋多元与个性化。中国油画家一方面学习和借鉴西方现代艺术的同时,另一方面也对本土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于是,表现、抽象和象征成为新的艺术取向,并成为当代中国油画的一大特色。中国传统绘画原本就具有表现意味的写意性,使中国油画家在理念与趣味上与西方表现主义产生了某种共鸣。由此,中国油画开始从写实走向写意,画家以个性化形式表现自己的心灵印记与某种感情经验,写意与表现成为油画家整体性的文化诉求。写意,是中国传统文化独具特色的美学因素。它基于中国人对待宇宙中形与色的基本观点,通过特定的内容描绘和特定的笔墨意趣表现,追寻心灵与精神的共鸣和满足。所谓写意,就是借物抒情,是艺术家对客观世界的描绘和内心主观情感表现的有机结合,是心与物交融的产物,这是中国悠久的历史与深厚文化底蕴所形成的不同于西方的思维方式和审美意味。究其内涵而论,中国文化上的写意与现代西方强调艺术家的自我表现,在本质上是有差异的,这源自两者完全不同的精神文化模式。西方文化很早就把物质与精神区别开来,形成二元论的世界观。而中国文化则长期受老庄哲学及《周易》美学思想的影响与渗透,强调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阴阳相互,有无相生。老子认为宇宙天道之妙用全在于阴阳动静,宇宙万物都包含着 “ 阴 ” 和 “ 阳 ” 这两种对立的方面或倾向,万物的变化都是由于阴和阳的相互转化,它们最后都在 “ 气 ” 中得到统一。 “ 气 ” 就是宇宙万物的本体和生命,是万物生命产生的根源,没有“气”就没有万物的生机与造化。“气”是中国古代哲学中重要的范畴,影响十分广泛。老庄哲学理论中很多关于 “ 气 ” 的论述,对后来产生了很大影响。汉代王充认为: “ 万物之生,皆禀元气 ” 。在此基础上,南齐谢赫提出了 “ 气韵生动 ” 的观点,并成为历代绘画艺术的要求和作品评论的重要因素之一。这里的 “ 气 ” ,包含有宇宙万物本体和生命与艺术家自身元气的综合, “ 韵 ” 则指的是物象的风姿神貌。 “ 气 ” 和 “ 韵 ” 构成了物象表现的生命力,也是构成画面耐人寻味的重要因素。中国画追求空灵,讲究“虚”和“空”的处理,其理论也是由阴阳观演化而来的。虚空是画面产生 “ 气 ” 的重要元素,这 “ 气 ” 不单指具体物象,也指表现物象之虚空。没有虚空,就不会有灵气流动的迹象,更不可能产生 “ 气韵生动 ” 的生命力。关于虚空,老子也有精妙的论述。老子说: “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呼?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 。橐龠即风箱。他认为天地之间充满了虚空,就象风箱一样。这种虚空,并不是绝对的虚无。虚空中充满了 “ 气 ” 。正因为有这种虚空,才有万物的流动、运化,才有不竭的生命。老子的这种思想,对中国古典美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体现在中国绘画中就诸如 “ 虚实 ” 、 “ 疏密 ” 、 “ 空白 ” 、 “ 通灵 ” 、 “ 动静 ” 等美学原则。空白处是虚,也是实,亦可以是其它的物象,如天空、地面、河水等,观赏者自然会产生联想。由此可见,中国绘画最重空白。空白处并非真空,乃灵气往来生命流动之处。以虚带实,以实带虚,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结合,这正是中国美学思想中的核心所在。“ 味 ” 作为审美范畴的提出,也来自老子的道家思想。老子说: “ ‘ 道 ’ 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 ” 。老子在这里说的 “ 淡呼其无味 ” ,提倡的是一种 “ 恬淡 ” 的人生境界和特殊的审美标准。淡味并非无味,而恰恰体现了老子崇尚自然 “ 无为而无所不为 ” 的崇高境界。这些思想,对后来中国艺术家人生与品格追求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而西方表现主义所强调的 “ 自我 ” ,是与外在世界对立的、割裂的自我,是一个 “ 自由 ” 、 “ 纯粹 ” 的自我,它的基本特征是个体意识对于群体制约的敌视与抗争,其 “ 自我表现 ” 具有极端个人主义的倾向。因此,在西方现代艺术中时常出现的诸如发泄、梦幻、怪诞等形形色色的艺术表现都源于这种思想观念上。这一切,都和我们传统文化中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体系相去甚远。自然,其情感的表达方式也不同。西方表现主义的表达方式倾向于激情、冲动和呐喊,而中国艺术则含蓄、委婉,倾向于性灵与心象的流淌。相对于西洋绘画的 “ 焦点透视 ” ,中国画家有更大的表现自由,其神思可以浮游在宇宙乾坤之中,飞来飞去,飞上飞下,而无所不在无所不见。于是,东西南北,天上地下和万里河山皆可尽收画中。画家以有限的画面,表达无限的空间,真正超乎自然真实的约束。就作品的造型而言,中国绘画无意于物象造型精确的研究与描绘,而重视形象意趣的考究,以抒情达意为目的,这正是中国画艺术的特点。写意之妙,全在于画家心灵深处与宇宙万物精神的交融。早在先秦时期《周易》就已提出: “ 圣人立象以尽意 ” 、 “ 象生于意,故可寻象以观意 ” 。中国文化中的意象,既不是单纯客观世界的再现,也不是纯主观的表现,而是主客互渗,物我相融的 “ 意象 ” ,这是中国绘画的最高境界。中国画不说 “ 画 ” 而说 “ 写 ” 。 “ 写 ” 是一份心情、一种态度、一片坦然,是心灵深处的自然流淌。 “ 写 ” 更是一种功夫、一番感受并经由一个 “ 写 ” 字,把画家的性情感怀淋漓尽致地表白。 “ 写 ” 还是一种充满着 “ 道 ” 的意识,伴随艺术家主观精神的 “ 意 ” ,使内心情思得于表达。这正是中国传统 “ 写意精神 ” 的实质内涵。除此,则很难称为真正意义上的 “ 写意 ” 。中国油画的改革,必须根植于中国文化精深广博的沃土上,汲取丰富的滋养,使之真正在主流风格与总体倾向上坚持本民族文化根基和内在精神发扬光大并赋予新的精神和新的生命。它将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早在1957年,著名油画家董希文在《从中国绘画的表现方法谈到中国油画风》一文中就明确指出: “ 油画中国风从绘画风格方面讲,应该是我们油画家的最高目标。要使我们的油画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在世界艺术舞台上发出光辉,决不是仅仅把我们油画画得跟西洋的油画一模一样。即使将来我们的油画形式、技法能够达到欧洲一样的水平,我们也不能以此为满足。我们有我们民族自己的艺术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展。中国画家应该有中国画家的气质,自己对生活的想法、看法和表现法 ” 。由此可见,老一辈油画家也早已意识到 “ 油画中国风 ” 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可喜的是,经过一段迷茫与困惑之后,中国油画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可谓风格各异、百花齐放。其中,最能体现 “ 油画中国风 ” 实质内涵的 “ 意象油画 ” ,经过油画家们多年努力的探索与尝试,已经展现了可喜的成果,而且正处于新的发展势头。意象写意油画的出现,在艺术语言、表达样式逐渐模糊的今天,是必然的发展趋势。确切地说,真正实现 “ 油画中国风 ” 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首先,在发挥油画原有艺术语言与表现力的同时,如何融入中国的写意精神和笔墨意趣,需要进一步探索与尝试。尤其是中国绘画特有的 “ 笔墨 ” 韵味,在油画表现中如何体现,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其次,应加强对传统文化精髓的研究与理解,深刻领悟意象写意的深层内涵,这是实现油画这一外来绘画形式与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建立血脉联系的关键。中国的 “ 写意 ” 概念并非以工具材料来界定,也不是以作画速度的快慢去体现,更不是简单的样式模仿,它是由 “ 写意性 ” 精神的内涵决定的。内在精神才具有实质性价值和意义,才是真正体现民族文化精神的真实含义。所有的这一切,都需要我们克服困难,勇于去探索。以 “ 写意 ” 或 “ 意象 ” 作为中国油画本土化的切入点,使油画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相契合,开创一条油画民族化道路,是切实可行的。首先,由中国传统文化所形成的审美观念,使 “ 写意 ” 或 “ 意象 ” 成为中国文化艺术领域独具风貌的特征。在中国漫长的艺术长河中,中国人早已经习惯并接受中国绘画特有的表现样式和审美趣味。把 “ 笔不到而意到 ” 、 “ 妙在似于不似之间 ” 等审美意味作为绘画的最高境界。因此,写意油画在中国的出现并非偶然,不但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而且还是站在传统文化的高起点上。我们有丰厚的传统文化遗产和特定的精神文化模式,将引领我们能够站在本民族文化立场上,自觉去吸取和融化 “ 他民族之文化滋养料 ” (蔡元培语),使之化生为中国文化语境的样式。从此,中国油画将更加丰富多彩,走向世界。

油画创作心得 (川音绵阳艺术学院美术系 刘勃 2007年12月7日) 在艺术创作的道路上,探索适合于自己特点的风格是不言而喻的事。我常常想,对于我自己专业方面创作一个大胆的尝试充满兴趣,不时的思考着一些问题,在精心准备之余,却发现还被自己否定,然后在不断的调整,不断的修改,再去探索,这样反复进行着,回头看看自己的仅有的几幅创作,题材大多取自陕北农村中常见的场景,在我的记忆里面,我常常是带着浓厚的兴趣和激情来画完我的构思,其实在我画的过程中也有很多情况是边画边想,根据一个形体,或者一块颜色,启发我创造另外一块色彩或者一个更有意思的形体,不断的充实画面和丰富画面。这种尝试在创作中我不是经常用,当然一般情况是先想好了基本的方案,然后形体搭配基本上符合我的构思,就开始动笔了。一幅作品其实过程比结果更为重要,过程是强调感受,没有感受,画面打动不了观者,笔者认为作为创作,首先要打动自己。 去年冬天,我回到了陕北,回到了生我养我的老家。通常认为这里没有现代文明更多的体现,没有所谓的高楼大厦,有的全是黄土和窑洞,生活是朴实而单调的,然而,正是在这些并不先进的生活中,普遍存在着的形象和它们呈现出的色彩,构成了陕北黄土上特有的美。空旷的高原黄土,多变的景象,质朴憨厚的陕北汉子,富有个性的陕北民歌,让人不得不发出感慨,我怀着由衷的兴趣和激动心情,画出了一批作品。每年回家都在变,我所记录的这些也在不断的消失,人变富有了,地方发生着很大的变化。 当前的议题是创作,在创作中,生活中的美往往是具有很强的吸引力的,每个画家对生活都会有一定的偏爱,形成这种偏爱是有多种原因的。除了客观条件提供的可能性外,画家的情感和各种修养形成的感受能力也是重要因素。喜好和表现方式也因人而异。从毕业走上工作岗位时起,我就开始在艺术创作中有意识地从我们民族文化中吸收营养。外来的本土化和本土的现代化,要成为中国的油画,这个问题是一个由来已久的议题了。其实,争论远不如实践更实际些。 我曾经想从国外艺术中吸取点东西。色彩更纯一点,运用了许多装饰性的表现手法。色彩上用了较淡的、弱的对比,强调画面构成感,后来又在中国画大写意中,看到了创作动机,中国画写意的韵致和对形的认识与处理方法,很有意思,打动了我,这种写意山水写意画的作画过程,觉得他们对所描绘对象的形与神是吃透了的,下笔的时候,不是表面上看到的从无到有的过程,而是胸有成竹,然后落笔成形,以形写神。每个局部之间都是有机地联系着的,都服从一个总的神韵和节奏的要求。在这总的要求下,画了一些国画山水,然后在来创作油画,每放一笔,是笔墨,也是形的一部分。油画如能吸收这种技艺,并结合油画的色彩造型,也许会出现新的面貌,如此而已。 大量地连续地作画,对我的实践很有好处。不断地画,不断地思考,随时调整自己的想法,随时补充一些新的设想,随时试验。首先,很认真地推敲素描的小草图,把画面的构图安排,黑白、色彩构成都考虑成熟,这一切都做到心中有数后,动油画刷子就大胆了,也主动了。这次的风景油画《房前屋后》、《山吟泽唱》、《塬上人家》,就是这种尝试性的作品。 为了使画的对象更朴实、更粗犷一些,我用大笔表现留有一些有节奏的笔触,用色在统一中求变化,表现对象大多是农村中常见的生活场面,和陕北特有的黄土高原,来表现这种乡土气息。 这些尝试是在教学之余的油画创作的心得,是我大学毕业至今油画探索学习的继续,我愿意继续从生活中汲取灵感和不断地进行探索。油画是从西方传来的画种,传入中国以后已发展有自己的民族特色和文化传统。油画创作需要极强的专业性及学术含量,尤其具象写实绘画,包括严格的形、体积塑造、色彩调配、边缘线处理、质感透视、解剖、层次问题、韵律、节奏等等,在这个过程中不再仅仅是简单的再现大自然,而且要经过主观提炼、酿造、让灰色具有浑厚、宁静、优雅、高贵的品相,有透明的色彩效果,把一切都融进清沁而温馨的色调中,在绘制过程中力求将人物的情感表达出来,而让人体会到一种潜在的诗意以及来自东方的艺术修养,以呼之欲出的真实感过滤掉我们意识里的杂质而成为一种纯粹的静观,追求整体风格呈现出“精神性”的审美意蕴。绘画语言是根据自己的世界观和审美观反应到生活和作者对生活的见解和态度,作者就要提高自己的绘画专业的修养。各个艺术门类都有自己的艺术语言和组织结构。绘画的艺术语言就是色彩、线条、面、明暗等。在油画创作中首先涉及的是构图问题,所谓构图就是“经营位置”,野兽派画家马蒂斯是这样谈论构图的:构图就是画家为了表达自己的感受把各种不同的因素用装饰的方法按照画家的意图安排的艺术。不论画的是肖像还是景物,都有构图问题。西方现代艺术

思路一 写油画风景教学类的 比如 油画风景的构图 油画风景绘画手法思路二 对风景大师绘画的分析 比如 列维坦 希施金 柯罗

这种论文还是自己写比较好,请别人写体现不出自己的特色!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