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毕业论文

首页 毕业论文 问题

毕业论文利率变化图

发布时间:

毕业论文利率变化图

想写成蝴蝶效应形式?您是本科吗,,

广东消费需求扩大的制约因素和路径选择论文字数:8896,页数:15内容摘要本文首先参照国内外学者对消费需求不足问题的研究,并结合广东省的数据,研究广东省消费需求不足的原因。本文运用回归分析法,分析总收入与收入差距对消费需求的影响,发现后者对消费的影响远远大于前者,提出扩大消费需求应缩小收入差距的主张。本文运用因果联系识别法,分析创新成果增长率对消费增长率的影响,发现前一期的创新成果增长率与当期的消费增长率有相同的趋势,当期消费增长率是前一期创新成果增长率的结果,得出广东省消费需求不足的另一重要原因是创新的缓慢发展,提出鼓励企业创新、淘汰落后生产的主张。此外,还找出不确定性等因素也制约着广东消费需求的扩大,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关键词:消费需求 收入差距 创新AbstractAccording to domestic and foreign study about insufficiency in consumption ,this paper try to find out what leads to insufficiency in consumption in Guangdong province,then give some advices to solve the mainly study the influence on consumption by the enlargement of income gap between townsmen and farmers, by innovation as I make contract between total income and income gap ,I find that income gap is by far important to consumption than total income,so I propose to shrink the income I analyse innovation’s effect on consumption ,I find that the previos innovation is close related to current consumption and find out that the low growth rate of previos innovation leads to the low growth rate of current consumption,so I suggest that govenment should encourage enterprises to creat more and eliminate backward addition, there are other reasons contributing to low consumption rate,such as uncertainty. According to different reasons,I propose my different words: Consumption Demand Income Gap Innovation目 录一、引言 …………………………………………………………………… 1(一)合理的消费需求对经济发展的意义 ……………………………… 1(二)广东消费状况分析 ………………………………………………… 11.占总收入的比重偏低 …………………………………………………… 12.消费对总产值的贡献率偏低 …………………………………………… 23.消费增长率低于经济增长率 …………………………………………… 2二、广东消费需求不足的成因分析 ……………………………………… 2(一)国内外学者对消费需求不足问题的主要观点 …………………… 21.国外学者对消费需求不足问题的主要研究 …………………………… 22.国内学者有关消费需求不足成因的代表性观点 ……………………… 3(二)制约广东消费需求扩大的因素 …………………………………… 41.收入差距扩大 …………………………………………………………… 42.创新停滞 ………………………………………………………………… 53.不确定性问题 …………………………………………………………… 74.其他因素 ………………………………………………………………… 8三、扩大广东消费需求的路径选择 ……………………………………… 9(一)缩小收入差距 ……………………………………………………… 9(二)激发企业创新能力,淘汰落后生产 …………………………… 10(三)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 ………………………… …………… 10(四)发展现代信贷 …………………………………………………… 10(五)建设诚信的商业环境 …………………………………………… 10(六)增加高收入群体的消费 ………………………………………… 11注释 ……………………………………………………………………… 12参考文献 ………………………………………………………………… 13附录 ……………………………………………………………………… 14致谢1. 论转轨时期如何建立个人信用体系2. 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型酒店的负面影响及对策分析3. 关于助学贷款的财政政策研究4. 陕西省装备制造业竞争力及影响因素研究5. 陕西第三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分析6. 基于城市竞争力分析的城市定位研究——以西安市为例7. 浅谈我国上市公司增发新股的股价效8. 我国商业银行电子银行业务安全问题浅析9.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拓展问题浅析10. 股指期货对我国股票市场的影响分析11. 关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思考12. 国有商业银行金融创新提高竞争力的研究13. 农村信用社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信贷投入策略14. 农户小额贷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15. 简析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的风险管理16. 浅谈信用社信贷管理中存在的风险问题及对策17. 人身保险营销问题研究18. 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管理研究19.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度量模型在我国的适用性研究20. 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信用风险管理研究21. 我国工商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对策22.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研究23. 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对策研究24. 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定价的问题及对策分析25. 我国商业银行的市场营销策略分析26.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策略研究27. 我国商业银行汇率风险管理研究28. 商业银行会计风险及防范措施29. 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策略探讨30. 我国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研究31. 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风险管理研究32.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33. 我国商业银行引进战略投资者的效用和对策分析34. 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竞争力分析35. 我国商业银行资本结构研究36. 广东房地产市场研究--金融专业37. 我国汽车金融的现状与对策38. 试析我国的网上证券交易39. 对中国创业板市场建设的探讨40. 对中国股市的宏观调控状况的研究41. 农村信用社中间业务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42. 农村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初步探讨43. 米德冲突下人民币均衡汇率分析44. 认沽权证及其对我国推出金融衍生品的指导意义45. 玩具市场分析及奥迪公司营销策略研究46. 我国证券市场的IPO热发行47. 不同学历水平的教育投资成本与收益48. 论我国个人理财与外汇相关的理财研究49. 中国通货膨胀的货币性分析50. 通货膨胀的成因及应对措施51. 关于在农村居民中开展个人理财的研究52. 我国化妆品品牌营销管理53. 论中国信用卡市场的创新54. 风险导向下的商业银行资本管理研究55. 中国汇率制度改革:选择有管理的浮动56. 对我国保险公估业发展的探讨57. 我国开发环境责任保险的初步探究58. 中国网上银行发展现状及对策59. 国际资本流动对我国市场体系的影响60. 解读UCP600及应对之策61. 信用卡的风险控制与管理62. 农村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研究63. 关于我国银行资产证券化研究64. 探索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模式65. 中国资信评级业发展现状66. 我国商业银行综合竞争力分析67.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研究68. 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问题的探析69. 中美两国股市相关性研究70. 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的税收模式71. 浅谈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在中国的发展72. 探讨祢合农村资金供求缺口的对策73. 中国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关系初探74. 浅析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发展现状及对策75.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现状及对策76. 论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的改革和创新77. 外资的引进对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影响以及对策研究78. 中国证券投资的基金投资行为79. 外汇保证金交易在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分析80. “返券促销”对企业和国家的影响81. 中国蔬菜出口贸易发展的政策82. 我国现状信用卡发展方向研究83. 新股发行制度改革84. 国有商业银行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85. 中国个人投资理财的初步研究86.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销售方针分析87. 探讨我国利率市场化的问题88. 谈论商业系统成长企业市场(宝石)89. 如何扩大农业利用外资规模、提高利用外资效率的对策90. 浅析怎样提高中国IPO发行效率91. 浅谈我国企业债券发展的必要性92. 浅谈独生子女时代的理财规划93. 广东省农业保险情况分析和研究94. 广东农业风险的实证研究--金融论文95. 广东外商直接投资的区位分布以及广东的区位优势因素

人民币浮动汇率对中小企业出口的影响分析[摘要]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对我国长久以来适应了固定汇率制度的中小企业来说,造成了不小的冲击。首先是基于人民币对美元相对价值的变化,对进出口商品价格竞争力造成的影响;其次,浮动汇率制度给中小企业的对外贸易带来了更多的风险,这就要求中小企业在进出口贸易过程中不断提高抵御汇率风险的能力、完善出口交易的方式。为此,本文从以上两方面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及建议。[关键词]浮动汇率制度价格竞争力汇率风险中小企业出口影响一、概述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人民币汇率不再单一盯住美元,而是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自此,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呈现出不断地走强趋势(见图)。这对我国长久以来适应了相对固定汇率制度的中小出口企业来说,造成了不小的冲击。首先,是基于人民币对美元相对价值的变化,由替代效应、互补效应等综合作用引起的,进出口商品价格竞争力的变化对企业出口本身造成的影响;其次,浮动汇率制度对中小企业在进行外贸交易的过程中,不断提高抵御汇率风险能力、完善出口交易方式的要求越来越高。二、汇率对中小企业出口商品价格竞争力的影响汇率是用一国货币所表示的另一国货币的价格,当一定单位的外币折合本币的数额增多,表示外币汇率上升;一定单位的本币折合外币的数额增多,表示本币汇率上升。通常情况下,影响汇率的主要因素有:货币流通状况、国际收支差额、实际经济增长、资金市场供求与利率、政府干预、心理预期等。在这些因素作用于汇率的同时,汇率的变动也反作用于经济增长,其最直接表现是:汇率上升会鼓励进口,促使国内物价下降,抑制出口,使大量商品由出口转为内销,增加国内市场商品供应,从而压低国内物价,具有减少国内生产和国民收入并加大失业率。2005年底,我国经工商部门注册的中小企业数量已占全国企业总数的,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吸纳了75%左右的城镇就业人员,生产的商品占社会销售额的,货物出口额占左右,上缴税收占,其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市场繁荣和就业扩大的生力军。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出口产品以初级加工产品为主,自主定价权小,主要涉足市场准入壁垒较低的传统制造业、手工业和服务业,生产的大多是居民日用消费品、纺织工艺品、小五金、小家电等劳动密集型产品。这些产品技术含量低、生产简单,国内企业基本上都借助于传统的薄利多销、低价竞争的营销策略进军国际市场,近年来,这些产品的出口出现了趋向单纯数量扩张、出口额增幅大大低于出口量增幅、出口效益下降的现象。人民币升值后这些产品的价格优势会进一步得到削弱,在替代效应和互补效应的作用下,其出口必将受阻,这会对我国的整体进出口局势乃至经济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因为我国处在国际分工的下游,出口产品大都是发达国家产业转移的标准化了的产品,市场需求弹性较大,替代品较多。从中小企业出口竞争战略看,似乎形成这样一种路径依赖,依靠廉价的劳动力,发挥传统产业的比较优势,通过降低价格,占领市场。但应看到,这种价格竞争的路径依赖,不仅会使出口方形成一味强调价格和成本竞争的惯性思维,还会使进口方也形成中国的出口商品可以不断压价的预期,使得出口企业的价格越压越低,利润十分微薄,很多企业依靠出口退税和有关优惠政策才能维持出口。如果单纯依靠价格竞争,汇率风险的影响是很大的,因此,我国中小企业必须从依靠成本价格优势的出口竞争战略向依靠产品差异竞争优势的战略调整。构建差异性优势的关键在于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产品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较强的不可替代性,努力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比重,使商品从低档次、低价位向中高档、中高价位提升,这样在面对汇率风险时,可以采取降价让利等手段从容应对,又可以凭借较强的产品品牌、品种等非价格竞争力,有效避免或减少汇率波动的负面影响。中小企业必须转换思路,加大结构调整,使商品竞争从传统的价格竞争向以品牌为中心的非价格竞争转变,靠品牌、靠质量来争夺市场。通过对企业自身特点和企业所处产业价值链的分析,确定企业的定位和发展战略,明确企业的竞争力,在技术、产品、组织管理、营销渠道和网络、品牌、资源等方面着力塑造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构筑企业在全球化的经营和竞争中持续发展壮大的基础和动力。在生产方式上坚持最低成本,最快反应,走信息化之路;在创新上,要千方百计加强培训与交流,共享公共技能。另外还要特别注重利用国际互联网提供信息和交流信息,在进口产品中加大高科技产品的进口比例,依靠科技优势增强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并且人民币升值有利于企业进口原材料和设备,特别是产能扩张要求高的企业,要充分利用人民币升值的空间,进口国外先进的加工设备,加快技术改造步伐,优化产业结构,生产高品质的产品,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三、汇率风险对中小企业外贸交易形式的要求近十年来,人民币汇率一直盯住美元基本不动,我国中小企业为了便于计算成本、核算收益,在国际贸易结算中一直主要以美元进行结算,而不愿用汇率变化频繁的欧元、日元结算,一些出口市场主要在欧洲的中小企业也争取用美元进行结算,这致使企业在国际贸易结算中过分依赖美元。2005年上半年贸易收入中,中小企业以美元结算的笔数和金额均占到98%以上。因此,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后,我国中小企业必然要面对人民币升值的风险和损失,导致出口产品的人民币收入相应下降。此外,我国中小企业习惯于在固定汇率制下经营,在汇率相对固定的环境下进行商业谈判和成本测算,对汇率变化和风险缺乏考虑和关注,尽管各外汇指定银行近年来积极宣传远期结售汇、货币掉期等金融工具,但大多数企业并未广泛使用,在定价时只计算利率成本,根本没有考虑到汇率风险,规避汇率风险的意识和能力较为缺乏。经过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我国人民币汇率将更加具有灵活性,人民币汇率水平的变动方向和幅度将更有弹性。我国中小企业将不得不面临汇率风险,为了减少汇率风险对中小企业出口的不利影响,对企业的短期业务和长期业务可分别采取以下措施加以防范:1.针对企业的短期业务(1)早日收汇。人民币升值是近一年的趋势,出口企业早日收汇就意味着日后损失的减少。出口企业应尽量将收汇期限定得短些,以减少由于人民币升值给出口企业造成收益的下降。如企业可以采用现金折扣的方法,对提前付款的客户给予一定比例的现金折扣,以吸引对价格比较敏感的客户提前付款,这样不仅可以减少人民币升值带来的损失,而且还可以防范商业风险,还可以减少应收账款的损失。(2)加强企业与外商联系,减少中间环节。中小企业很多出口业绩突出的企业,其产品都是经外贸公司代理出口,出口过程的中间环节较多,企业出口成本较高,人民币升值对这部分企业的影响最大。人民币升值后,虽然出口产品成本提高,但海外并购和扩张的成本却降低了不少。如果企业能够直接与外商联系或在国外设立销售公司,通过减少中间环节来提高企业利润,将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人民币升值的影响。(3)采用灵活的出口报价策略。为减轻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影响,中小企业可以采用渐进式报价策略,即每月将报价做适应性调整,逐步提高价格,这样人民币升值时,结汇的损失就可以减至最小。如企业可以在报价中加入这样一项条款:报价有效期一个月,10日内接受报价价格为8美元,以后每隔10天,价格增加1%。这不仅使企业达到减轻人民币持续升值的损失,还可以促使外商尽快接受报价,达成交易。(4)正确选择计价货币。由于人民币实行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管理调节,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并不代表人民币对篮子内其他货币也必然升值。因此,在出口贸易中,企业应尽量采取不同货币进行结算。如对欧出口中采用欧元,对日出口则采用日元,以减轻人民币对美元升值的影响。(5)采用“福费庭”交易方式。即出口企业将经过进口方承兑过的远期汇票,向出口企业所在地的金融机构贴现,提前取得人民币。由于此种票据是无追索权的,故出口企业一旦将手中的远期票据卖断给金融机构,同时也就卖断了一切风险,免除了人民币升值的后顾之忧。通过“福费庭”方式,还可以为国外买方提供延期付款的条件,提高出口商品的竞争力。出口企业只需支付一定的贴现费用就可将延期付款变成现金交易,变远期票据为即期收汇,提高资金的使用率,避免由于人民币币值的不确定性给自己带来的损失。此外,我国中小企业还可以采取打包贷款、出口押汇等方式规避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影响。2.针对企业长期业务(1)人民币远期结售汇业务。远期结售汇业务,是指银行与客户协商签订远期结售汇合同,约定将来办理结汇或售汇的外币币种、金额、汇率和期限;到外汇收入或支出发生时,按照该远期结售汇合同订明的币种、金额、期限汇率办理结汇或售汇。(2)外汇期权。外汇期权,是一种选择性契约,期权购买方享有在契约届期或之前,以规定的汇率买入或出售一定数量的某种货币的权利;而期权卖方收取期权费,银行作为期权的卖方有义务在买方要求执行时,卖出(或买进)期权买方买进(或卖出)的该种货币。利用外汇期权进行保值,买方可根据汇率的实际变化情况,灵活地决定是否执行该合约,即在期权合约到期日之前或到期日,届时外汇市场的即时汇率和约定的远期汇率比较,如果和买方的市场预期相反,则可选择放弃执行合约,损失期权费,所需的货币可在外汇市场按即时汇率价购买。但若汇率变动,正如买方所预期的结果,就按契约所约定的货币汇率和数量进行货币交换,在这种情况下,采用外汇期权不仅使企业可以避免较大的汇率风险损失,而且还可以获得汇率有利变化所带来的较大收益机会。(3)掉期业务。掉期业务即客户委托银行买入A货币,卖出B货币,确定将来另一工作日反向操作,卖出同等金额A货币,买入B货币。客户需做远期外汇买卖后,因故需要提前交割,或者由于资金不到位或其他原因,不能按期交割,需要展期时,都可以通过叙做外汇掉期买卖对原交易的交割时间进行调整。在掉期外汇买卖中,客户和银行按约定的汇率水平将一种货币转换为另一种货币,在第一个起息日进行资金的交割,并按另一项约定的汇率将上述两种货币进行方向相反的转换,在第二个起息日进行资金的交割。最常见的掉期交易是把一笔即期交易与一笔远期交易合在一起,等同于在即期卖出甲货币买进乙货币的同时,反方向地买进远期甲货币、卖出远期乙货币的外汇买卖交易。(4)加强人才储备和培养。防范汇率风险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业务,准确的预测汇率变化趋势是避免外汇风险的前提条件。经济的全球化,投资自由化的发展,汇率波动的复杂性增加,对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精通会计、审计的理论与方法,还应通晓国际金融知识,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开放性思维和创新意识。为了更好地运用金融工具规避汇率风险,企业必须拥有精通金融工程理论与实践操作的专业金融人才,然而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不仅缺乏精通会计、审计、金融的综合性人才,更缺乏国际金融方面的专业人才,对企业防范汇率风险极为不利。所以有条件的企业要加强人才的储备和培养,不断充实外汇风险管理方面的人员,安排专职人员从事汇率的预测和防范汇率风险的研究工作,从而能够熟练使用外汇期权、远期、掉期等金融衍生工具为企业避险套利。四、结论本文认为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对我国长久以来适应了相对固定汇率制度的中小出口企业来说,主要造成了两方面的影响:一是基于人民币对美元相对价值的变化,由替代效应、互补效应等综合作用引起的,进出口商品价格竞争力的变化对企业出口本身造成的影响;二是浮动汇率制度对企业不断提高抵御汇率风险能力、完善出口交易方式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为了使企业进出口尽可能小的受到以上冲击,企业自身除了需要转换思路,加大结构调整,使商品竞争从传统的价格竞争向以品牌为中心的非价格竞争转变,靠品牌、靠质量来争夺市场外,还需要不断关注汇率变化,积极运用远期结售汇、货币掉期等金融工具,改善外汇支付方式,从而提高规避汇率风险的能力。参考文献:[1]中小企业简报:2005年中国成长型中小企业发展报告[J],2006(14)[2]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企业规避汇率风险情况调查[J].2006-03[3]赵建设:国际结算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4]中国工商银行网站[5][美]约翰.丁.斯蒂芬斯著徐杰译:金融衍生工具管理货币风险[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6]龙江李桂芳:企业运用外汇掉期问题分析.金融经济发展研究[J][7]中国国际商务网站

毕业论文的流程图是指用图表形式表示毕业论文的研究过程、方法和步骤,包括问题定义、文献综述、研究设计、数据采集和分析等环节。下面是画毕业论文流程图的步骤:

1.确定所需软件:可以使用Microsoft PowerPoint、Visio、MindManager等软件,推荐使用Microsoft Office Visio,它可以绘制基本流程图,不需要编程知识。

2.整理论文思路:了解论文的结构和主题,确定需要在流程图中展示哪些内容,使图表呈现有序,准确、简洁明了的框架。

毕业论文利率市场化

1、中小企业融资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许多人研究过这个问题。一般会从银行信贷、上市融资、债券三个方面入手分析原因、优劣、改善。但是这个问题被研究了好多年,并且至今由于客观经济原因,不会被解决。所以做这个的话可能难度大,出结果比较辛苦。2、利率市场化,是前一阵子经常提出的问题,但是由于经济危机和人民币的升值等内忧外患,被搁置了。显然,在中国,利率市场化是不具备现实条件的。利率调控是货币政策的三大工具之一,存款准备进率最近不就上调了。加上中国商业银行本身质量、技术水平一般,大都靠巨大的存贷款利差获利,利率市场化,会受到很大冲击。这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风险,尤其是在现在这种情况下。3、所以感觉楼主这两个选题都不是特别好入手。有一个建议,既然楼主是国际金融专业,何不考虑“人民币汇率的合理价值”这个论题。首先,这是一个社会热点,最近人民币升值很大,但是美国还是要求人民币进一步升值,这个本身就有研究意义。然后达沃斯论坛,应该有最新的研究报告,可以参考。不过如果楼主是本科生,毕业论文建议以理论综述为主。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迅速蔓延,我国现有的管制利率在经济金融领域内所表现出的种种弊端日益突出,放松利率管制,实行利率市场化的迫切性日益增强。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利率市场化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论文关键词:利率市场化 市场基准利率 货币政策

论文内容摘要:1996年以来我国的利率市场化程序不断加快,利率在经济执行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不过,我国现在利率体系的市场化程度还比较低,依然存在着不少问题,本文指出了这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我国利率管理体制经过20多年的改革,在放松利率管制、推动利率市场化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特别是1996年以来,利率市场化程序不断加快,利率体系的市场化程度逐渐提高,利率在经济执行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但是,我们还应该看到,我国整个利率体系的市场化程度是比较低的,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利率管制程度高,调整的灵活度不够,金融机构自主确定利率水平和计结息规则的许可权较小,不能完全根据经济形势和金融市场变化而灵活变动,决策程式复杂,利率杠杆的调节作用发挥时滞较长,难以适应今后金融机构成本管理、金融创新和市场竞争的需要。

缺乏有效的市场基准利率。基准利率是在整个利率体系中起核心作用并能制约其他利率的基本利率。从某种意义上说,基准利率的选择和确定是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核心步骤。一般来说,基准利率应当具备以下特征:首先,市场参与程度高,能客观反映市场供求关系,市场影响力大,与其他利率有较强的关联性;其次,可控性好,要便于中央银行调节以体现其政策意图;第三,稳定性好,风险较小。结合我国目前实际情况来看,同业拆借利率、国债利率发行利率和收益率、再贴现率和再贷款率等都不完全具备条件承担基准利率的责任。

市场缺乏防范利率风险的机制和手段,利率监管的方式急需改革。近几年来,随着利率市场化程度的加快,利率风险累计增加,但金融机构缺乏有效的风险防范手段,市场尚不能提供适合的风险对冲工具,利率监管的重点尚未从检查处罚利率违规转移到防范利率风险上来。

从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目标来说,就是要建立一个以货币市场利率为基准,市场供求发挥基础性作用,中央银行通过各种市场化政策工具调控货币市场利率,并通过它来对利率水平和结构以有效影响的体系。鉴于当前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进一步加强货币市场建设,进一步拓展货币市场的深度和广度,充分发挥货币市场功能,建立起我国以场外市场为主体、场内市场为补充的统一、高效、开放的货币市场,并以此提高金融机构流动性管理水平和市场化方式筹资能力。

进一步健全金融机构内部定价机制、成本约束机制和风险防范机制,引导并督促商业银行加大投入,重视并充分利用新的电子资讯装置,采集、分析各种资料资讯,建立科学的成本定价、内部授权、利率风险预警等先进管理制度。

提高市场利率的透明度,有效降低利率风险。建立公正、透明的资讯披露制度,保证金融机构资讯披露的真实性;加强利率调控和监管,规范金融机构利率行为,提高市场利率的透明度,正确引导金融机构和其他社会公众对市场利率的理性判断;出台利率风险指引,强化金融机构利率风险意识,提高利率风险管理水平。

进一步增强监管能力和调控能力。放开利率管制,银行必须具备自我约束能力,同时有关部门要能够适应新的商业银行定价机制,进行审慎性监管。否则,利率市场化改革出现风险的可能性会增大。在稳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同时,要加强对金融机构法人的利率监管。各金融机构一级法人统一管理本系统利率,负责制定有关规章制度、日常利率管理和调整等。人民银行要运用货币政策工具积极进行调控,加强对行业自律组织的指导,对已经放开的存贷款利率建立行业自律约束机制。

改变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存贷款业务的垄断化局面,改变商业银行所有制结构,对四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实行股份制改造,同时,加快民营金融机构的建立,提高市场竞争的充分程度,适应经济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解决利率市场化改革与财政政策、产业政策、汇率政策和国际收支政策等巨集观经济政策的协调配合问题。利率市场化改革会提高利率与汇率变动的联动性,对国际收支的影响加大,必须加强利率与汇率政策的协调,维护人民币汇率的稳定。此外,我国已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巨集观环境发生很大变化,利率改革程序还要考虑与国际收支政策,特别是经常专案和资本专案可兑换政策的协调,应按照先实现经常专案可兑换,然后实现利率市场化,最后是资本专案可兑换的次序进行,以有利于我国掌握经济金融发展的主导权,执行独立的货币政策。

参考资料:

1.黄达,货币银行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2.左科华,关于利率市场化的思考,国际金融报,2004

3.易宪容,中国利率市场化路还有多长,中国经济时报,2003

4.王萌,积极推进中国市场化改革,中国金融,2003

5.李扬,利率汇率市场化过程需5-10年才能完成,中国证券报,2003

6.邵伏军,中国利率市场化问题、经验与展望,经济观察报,2004

论文关键词:利率市场化 改革 影响 分析

论文摘要:利率市场化是经济市场化的必然要求,利率市场化的程序将给我国国民经济带来巨大的、深远的影响。本文分析了利率市场化给我国国民经济带来的机遇和影响,提出了在利率市场化程序中,针对其消极影响所应采取的措施。最后得出了我们一定要坚定利率市场化的道路,加快利率市场化的步伐。

利率市场化,是指将利率的决定权交给市场,由市场资金供求状况决定市场利率,市场主体可以在市场利率的基础上,根据不同金融交易各自的特点,自主决定利率,包括利率的传导,利率结构和利率管理的市场变化。利率市场化改革,是指实行利率管制的国家,为适应巨集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和巨集观调控需要,更好的发挥利率作为资金价格引导和调节资金配置的作用,通过建立市场机制,规范金融机构行为等措施,逐步或完全放弃对利率的直接管制,转向由市场决定利率水平的过程。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水平的利率形成机制,中央银行通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调整和引导市场利率,使市场机制在金融资源配置中发挥积极作用。

一、利率市场化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1.利率市场化强化了我国货币传导机制的作用。市场化利率对整个货币传导机制起到润滑作用。利率作为资金的价格,它的变化可以真实的反应资金供求关系,一方面,各个经济主体对利率的敏感程度能得以提高,每个商业银行根据市场的资金供求状况以及自身的资产负债情况在基础利率的基础上自主制定存贷利率;各企业也可以根据利率的变化判断央行的政策和资金供求的现状,及时地调整发展战略;从居民方面看,由于以往管制下的利率并不能反映资金供求的状况,所以居民对利率的变化反应很小,而利率市场化以后,居民在选择储蓄和投资时有了一个选择的标准。另一方面,央行对金融市场的控制力加大,利率政策的效果更为显著。中央银行将成为利率调节的主体,调节利率的责任有所加强,中央银行利用利率手段调控金融市场也将更加有效。

2.利率市场化推动了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利率市场化有利于社会资金向上市公司流动,有利于中国上市企业的快速发展。对于资产雄厚,信誉好的上市公司可以在货币市场上,或从银行获得大量低成本的资金,资本的更加充裕将提升公司的利润,从而使强者更强;而另一方面那些资产薄弱,信誉较差的公司必须提高借贷成本才能在货币市场上筹集资金,这将促使他们努力完善自身的治理结构,提高信誉,并充分利用现有资源。

利率市场化有利于证券市场的运作更加规范化,合理化。市场化的利率真正代表了资金的供求关系,利率的变化对证券市场中的资金流动有一定的导向性作用。若利率提高,股票的收益不变,就会出现处于股票市场中的资金转而投向实体经济领域的现象。所以,利率市场化以后,证券市场的金融机构和投资者都会更加注重利率的导向性作用,从而使证券市场的执行更加规范。

3.利率市场化提供了良好的外部资金环境。利率市场化有利于中国经济的良好执行,央行对经济调控的货币政策将更为有效,真正建立起以市场为基础的利率体制,可以如实地反映国内资金供求状况,中国的金融市场和投资环境都将得到改善。当国内资金市场资金不足时,资金价格上涨,外部资金注入,资金的增多使利率下降。反之,国内资金过剩,利率下降,国际资金撤出中国。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减小资金市场的各种利率的变化幅度,减小利率风险,有利于国际资金的进出,有利于润滑中国的资金流动。

4.利率市场化加快了各经济主体的发展。利率市场化加快了商业银行的市场化步伐,为银行业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外部环境。利率市场化以后,每个金融机构都必须加快自身的发展,尽快的适应市场化利率的变动规律;利率市场化促进了金融市场的深化发展和金融机构之间的公平竞争,为银行业快速发展和多元化经营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能够使商业银行走上差异化发展的道路,对促进我国银行业的改革和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同时,利率市场化使企业努力提高信誉,加速自身发展。利率市场化使企业与银行间的关系表现为双向的选择与被选择的关系。银行在贷款时会考虑贷款风险,各企业在利用贷款方面也会更加谨慎,尽量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利用贷款创造最大利润。这一方面可以增加企业自身的资本,使企业的竞争力得以提高;另一方面,有利于企业按时偿还贷款,逐步提高企业信誉,这样才能使企业以后有机会可以以更低的利率,更宽松的条件从银行取得贷款。

二、利率市场化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消极影响

1.利率市场化增大了人民币的升值压力。 目前,利率还低于市场真正形成的利率水平。利率市场化以后,利率还将继续升高。在金融全球化的条件下,利率与汇率之间的互相影响,利率的升高将给人民币升值带来更大的压力。利率与汇率之间的影响主要通过国际资金流向和经常专案两种途径实现。在通过国际资金流向的途径方面,当我国的利率上升,就会吸引外国资金的流入,对人民币的需求增大,从而使人民币的汇率上升。在通过经常专案方面,人民币的利率上升将会使更多的资金由投资领域和消费领域转向储蓄,投资和消费减少导致物价的下降,抑制进口对外汇需求减少,促进出口,外汇供给增加,对人民币的需求增加。

2.利率市场化加大了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我国目前东部的投资环境及金融市场都比西部地区发达。全国的证券交易所和商品交易所都位于东部地区,这些金融产品市场的发展壮大促进了该地区的繁荣,带动了周围地区的经济发展,从而创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在利率市场化以后,资金资源必定会流向东部金融投资环境较好的地区,西部地区将会出现资金状况,金融市场和投资环境进一步恶化的现象,东西部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将继续增大。

3.利率市场化带来了商业银行更大的挑战。利率市场化以后,商业银行因存贷利差所获得的利润将会大大减少。银行确定存贷利率的自 *** 有所扩大,银行间的竞争也将由此而展开。一方面,在存款人与银行之间,存款人的选择范围扩大,他们可以从利率高低,服务质量,银行信誉等诸多方面对银行进行选择,而站在单个银行的角度,能否吸收到足够的存款是银行能否继续生存下去的关键,银行间也必将采取各种有效的手段以争取存款。

存款市场上的激烈竞争使存款利率上升,资金成本加大。另一方面,银行与贷款人之间也面临双向选择的问题,银行在贷款市场上的激烈竞争也会导致对优质客户的贷款利率趋于下降,存贷利差逐步缩小将成为必然的趋势。同时,利率市场化后,银行面临更大的倒闭风险。利率市场化与银行商业化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利率风险变大,商业银行将逐渐面向市场,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

商业银行也只有走上商业化的道路,尽快的面向市场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去。从国际经验来看,一些国家在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银行倒闭事件,其中美国的情况最为典型,从1982年到1986年美国的利率市场化的过程大约经历了5年,而就在这几年当中,美国遇到了历史上最严重的银行倒闭问题,平均每年都有一百多家银行倒闭。

这也给我们的利率市场化敲响了警钟,目前我国的商业银行法人治理机构不健全,缺乏经验,可以说并没有充分做好迎接利率市场化的准备,而且在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影响利率水平的因素较多,把握和预测利率的难度更大。所以,如不能抓紧完善银行的经营管理水平,建立合理的竞争秩序,那么商业银行尤其是中小商业银行亏损倒闭的风险将会增加。

三、针对利率市场化的消极影响所采取的措施

1.加快商业银行的市场化改革,尽快适应利率的市场化。首先,利率市场化为商业银行搭建了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资金按照风险收益对等的原则在各金融机构和市场间流动,由此必然导致商业银行竞争扩充套件到更广的范围和更深的层次。其次,商业银行应建立利率预测机制。利率市场化后,商业银行没有了以往政策的保护,被置于公平的竞争平台上。这种情况下,建立科学合理的利率预测机制,并充分考虑国家其他巨集观政策的影响,尽可能准确的预测利率的变动,可以使商业银行提早的对市场执行有充分的把握,采取相应措施以便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再次,建立科学的定价机制。随着利率市场化程序的不断推进,银行间的竞争转化为各种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价格战,建立一种合理的科学定价机制在决定商业银行未来竞争力上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商业银行要根据自身的发展目标,以基准利率为基础,充分考虑资金成本,存贷款费用等自身因素,同时兼顾同业情况,地域环境等因素确定自身利率水平。最后,利率的市场化也要求商业银行建立完整的利率风险管理体制。在利率市场化的程序中,商业银行应从我国金融市场的客观条件出发,充分考虑现有技术,资源状况,尽早建立起利率风险管理体制,避免在利率市场化初期因自身准备不足而陷入被动局面。

2.在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程序中,协调好区域经济的发展。利率市场化以后,由于的资金趋利性,必定会出现大量资金涌向东部,造成西部经济发展的更加缓慢。所以在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程序中,央行在贷款方面应给予西部金融机构适当的优惠利率,适当保护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调动西部居民和企业的积极性,逐步完善西部的金融市场。利率市场化以后,金融机构的执行更趋于自由化和市场化,金融风险更加集中,使投资于西部的银行和投资者担负了更大的风险。西部地区银行管理体制落后,投资者的风险意识差等一系列问题,要求西部地区尽快建立起完善的金融稳定机制,以确保利率市场化后西部地区金融市场的稳定。统一货币政策下,实行区域利率优惠政策。

3.在利率市场化的程序中,要大力发展我国的信用机制。市场经济核心的制度之一是信用制度,由于其历史沉积性,信用制度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较为漫长和渐进的过程。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市场经济发展起步较晚,社会整体信用意识薄弱,信用活动极不规范,信用约束机制弱化等。信用制度对我国的利率市场化的推进造成了障碍。因此,建立和健全符合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信用制度,是避免信用危机,规范市场秩序的关键之举,是利率市场化的必然要求,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建立一个功能完善的信用机制对中国经济的执行可以起到润滑作用。

利率市场化是经济市场化的必然要求,它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我们一定要坚定利率市场化的道路。在中国推进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一方面充分发挥利率市场化对中国国民经济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我们要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努力减小利率市场化的消极影响,加快利率市场化的步伐。

参考文献:

[1]戴相龙,黄达.中华金融辞库[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2]李扬.中国利率市场化:做了什么,要做什么[J].国际金融研究,2003,9:7-18.

[3]罗纳德•麦金农.经济自由化秩 中译本 [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可以考虑写关于汇率与各国之间的货币战争问题或国际直接投资(从中国角度)问题一是与专业相关性较强;二是相关内容较多

本科毕业论文查重率变化

不一样,一些学校是30%以下,我们是15%以下。至于多少,你就按照你们学校要求呢

1.重量率 ≤ 30%:如果复试通过,学生可以参加系统组织的毕业论文答辩,具体情况是否需要修改由导师分析判断。 <检查率 <50%:如果复检测试失败,教师将根据测试结果指导学生修改论文。修改时间至少为一周。如果修改后的毕业论文的复核率低至30%,则视为通过测试并参加了答辩或第二次答辩; 如果没有通过,学生的毕业论文 (设计) 答辩资格将被取消。3.如果重量检查率大于或等于50%:如果复检失败,部门将组织同行专家再次确认。如果论文被认为有严重的剽窃,学生的毕业论文答辩资格 (设计) 将被取消。4.体重检查率低于15% 的人:可参与优秀毕业论文 (设计) 的评价。

查重率每个学校是不一样的,一般都在百分之三十以内

对于大多数本科毕业生来说,论文的查重检测至少需要两次。第一次是对论文初稿的查重检测,第二次是对论文定稿的查重检测。虽然一些高校会为毕业生论文的提供一到两次检测机会,但对于许多本科生来说,高校提供的论文查重机会太少,一般用于定稿论文的查重,那么大学本科论文查重率是多少?paperfree小编给大家讲解。 大学本科论文的查重率需要低于30%。教育部以30%的本科学术重复检查作为最低通过标准。然而,目前,大多数高校要求本科论文的重复率为20%,甚至优秀专业也要求论文的重复率低于15%。在整个论文查重检测阶段,论文初稿是论文重复率最高的部分。一般来说,他们选择性价比高的系统进行查重检测,并通过获得详细的论文检测报告来修改后续的格式和内容。 本科毕业生在进行论文定稿查重时,首先要选择与高校一致的论文查重系统,因为不同的论文查重系统由于论文数据不同,论文查重结果会有一点偏差,因此,在进行论文查重时,首先要选择与高校要求一致的论文查重系统。 社会上95%以上的查重用户会选择高校pmlc论文查重系统进行论文检测。高校pmlc论文查重以大学生论文联合对比数据库为论文数据对比数据库,包含大量本科论文。论文查重效果准确,非常适合作为论文定稿查重系统。

本科毕业论文土地利用变化

土地利用的问题比较复杂,需要用到遥感数据和软件处理、提取、判读等,甚至还需要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做空间分析、统计,期间需要跨学科如土壤、地质、植物、生态、经济知识的支援,具体流程因时因地而异,可查阅相关文献以作参考:图像处理及信息提取1预处理工作在ERDAS IMAGINGE专业遥感图像处理软件的支持下进行.首先以1∶50000的地形图为基准对两个时相的影像进行校正,经RMS检验,误差小于1个像元,满足研究要求.再在1∶200000行政区划图上提取出研究区,对影像进行AOI裁减,得到研究区范围.然后进行最佳波段选择,用OIF指数法结合各波段间的信息量和相关性分析得:对于本文所研究的两个时相的遥感影像,TM345和TM145是两种最佳的组合方式.2土地利用信息提取按国家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统一分类标准,并结合TM影像的实际分辩能力和土地利用现状特点,将研究区土地划分为耕地、林草地、园地、建设用地、水域、未利用地等6种利用类型.遥感图像信息提取过程实质上就是遥感影像的分类过程.常用的遥感影像分类方法人工目视解译法和计算机自动分类法两种类型,前者分类精确度较高,后者分类效率较高.由于遥感数据是海量数据,所以实际应用中多用计算机分类法.而提高计算机分类精度一直是遥感领域中一个主要的研究方向.不少学者在这方面做了大量有益的探索,提出了许多提高分类精度的方法,归纳起来有:利用GIS数据为辅助数据提高遥感分类精度,利用空间纹理结构信息,多元、多维遥感信息融合技术,专家系统,人工神经网络技术等.但是,这些方法中的大多数都只重在分类前通过选择一定的波段组合对遥图像单步骤一次性分类来获取分类图像,而忽视对多光谱数据有效的重组利用.多波段性是TM数据的显著特点,在进行遥感图像信息提取的波段选择时,会出现某一波段组合很好的突出这一些地物,而另外一种波段组合又更适合区分另外一些地物情况.因此,很自然就想到能否利用三种波段的多种组合进行多次分类将各地类信息准确提取的出来.从波段组合分析出,对于研究区内的两个时相的影像,TM345和TM145两种是最佳的波段组合方式.但在提取城区的过程中发现, 1992年的TM345影像上城市用地和大片耕地,色调非常相似都呈浅紫色,很难区分;而在TM145影像上,城市用地呈蓝色调,那几处大片耕地呈浅褐色调,可明显区分,所以本文选择在TM145波段合成影像上提取建设用地.又因为不同地物的波谱特征是不同的,在不同波段上被反映的灵敏度也不同,从TM的光谱波段及主要用途中可看出,TM3是绿色植物强吸收的可见光红光波段,可测量植物绿色素吸收率,并依次进行植物分类;而TM4是对叶绿素高反射的近红外波段.所以在提取耕地、林地和草地、园地和未利用土地时,TM345是最佳的波段组合方式;而TM1对水体透射能力强,适用于海岸制图.所以在本次分类中提取水域时,选用TM145的组合方式.因此,本文使用分层分类法,通过两种波段组合方式分别对不同地物进行分类,即在TM145波段组合的影像上提取出建设用地和水域,然后用已经提取出的建设用地和水域在TM345波段合成的影像进行腌膜,再对腌膜剩余影像进行剩余地类的提取,最后将分类结果叠加.采用监督分类法对掩膜去除建设用地和水域的1992年TM345影像分类时,经过建立模板、评价模板、确定初步分类结果、执行分类、分类后处理等步骤,计算机随机选取200个点检验分类结果,分类精度达到83. 1%.对于掩膜后的2005年TM345影像分类,起初同样采用监督分类法,可分类过程中发现,尽管不断的修改训练区,但分类结果总是不能让人满意,各类别之间相互影响很大,提高了这类地物的分类精度,却又降低了那个类别的分类精度.这种情况下,本文采用基于监督分类的分层提取法提取各土地类型,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手动目视修正完成分类.使用这种方法的优点是不会出现分类时土地类型的重复.此方法同所有监督分类一样,首先要定义分类模板,但每一次只需定义两种土地类型.以林草地为例,在定义模板时,只需选择林草地与非林草地;在完成分类后,保存林草地这一层,并用其对TM345波段合成图作MASK(掩膜),将林草地从影像上去除;然后再对去除林草地的影像进行分类.以此类推,直到完成所有的土地类型分类,即所有的影像全部被腌膜掉.然后将各土地类型在ERDAS中实现叠加,以实现土地分类.最后,同样进行聚类统计和去除分析,并对照已获得的非遥感信息、配合实地调查进行目视修改.通过计算机选取的200个随机点对其验证,得分类精度达到84. 3%,分类结果令人满意.

提供一个写作思路和参考。你写的时候,要查一下长春市的土地资源利用现状了(一般他们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书上有)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和保护对策(一)现状1.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我国土地幅员辽阔,土地类型多样。国土面积在世界上居第三位,地处北半球中纬度地带,除一部分处于寒温带(约占%)和青藏高原的高寒地区(约占%)外,其余土地的水热条件尚比较好。但是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多、平地少且分布不均匀,山地、丘陵、高原的面积约为633·7万平方千米,占国土面积的66%,平地为万平方千米,占34%。以海拔高度计,超过1000米的土地占国土面积的58%;超过500米的占国土面积的75%。全球陆地平均海拔高度约800米,而中国大陆的平均海拔高度约为1525米。山地面积如此之大,成为扩展农业用地的巨大障碍。我国的人均耕地少,人均耕地面积直接关系到主要农产品的占有量。据统计,我国现有人均耕地和主要农产品,不仅低于发达国家,而且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从历史发展上看,中国人口过多和耕地资源不足,始终是传统社会生产力矛盾的焦点,这个矛盾突出地表现在人口与耕地的比例关系上。在战国时期,在当时生产力的水平之下,人均亩耕地是维持生计的临界点;到了唐代中国人均耕地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点为亩;而后一直下降,到了清代“康乾”盛世时期,人均耕地已下降至1774年的亩;到1850年人均耕地又降至亩。1949年,我国人均耕地仅为亩。50年代中期,我国耕地面积扩大到亿亩,达到历史上的新高峰,而后又下降,与此同时,总人口却迅速增长,人均耕地呈下降趋势,到1987年为1.33亩,为历史上的最低点。我国土地资源的地力差异较大。由于气候条件的差别,东南部地区受季风气候的影响,属于湿润半湿润地区,其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一半,而生物生产量却占全国的90%,拥有全国95%以上的人口,并且集中了我国90%以上的耕地、林地和产肉量。而西北部地区受大陆性气候的影响,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干旱缺水,水资源总量仅占全国的,年生物生产量还不到全国生物量的10%,生产能力低。这是由于我国水热时间分配和水平分布的不协调,形成了土地生产力的明显差异。2.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的主要问题长期以来,我国的农业生产和土地开发利用的科学管理不够,表现在生产布局不合理;土地利用率低,浪费严重;局部地区对土地资源实行破坏性开发,重用轻养,造成土地的生态失调。此外,由于多种原因造成我国土地质量的下降,植被的破坏造成水土流失加剧,土壤的有机质与养分大量流失;土壤沙化和侵蚀在不断发展,土地次生盐渍化在扩大。同时由于工业生产的发展和农业大量使用化肥与农药,使土地遭受污染。我国人口的增长和耕地减少的矛盾非常突出,据土地管理部门分析,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有:①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占用耕地过多。不适当地调整农业内部结构,大量耕地改种果树、养鱼或退耕还林、还牧等。因而影响了粮食生产。②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增多。生产建设占用耕地,1981~1985年期间平均每年为万亩,年占地递增率为21%。有些建设项目在用地上宽打宽用,少用多征,征而不用,以及乱占滥用的现象比较严重。乡村集体建设占用耕地相当多,农民建房占用耕地也很突出。③耕地自然损毁面积严重。长期以来,由于盲目开荒、滥垦山林、过牧草原等,破坏了生态平衡,导致耕地的大量毁坏。(二)保护土地资源的对策1.必须开展土地资源的调查研究和科学评价对不同地区的土地组成、利用现状及社会经济条件进行全面的、综合的考察,同时对不同利用目的的土地资源质量作出鉴定,为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制定农业区划,建立健全的耕作制度,调整农业布局和农业结构,充分、合理地利用农业资源,促进农林牧副渔的全面发展。耕作制度是合理利用土地,充分发挥土地生产潜力的重要措施,必须用养结合,促进持续生产。2.有计划有限制地开发土地资源,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据初步调查,全国有大片荒地5亿亩,能够开发为耕地的,约亿多亩;零星闲散荒地约1亿由,可开发为耕地的约亿亩。如果对上述荒地进行综合开发,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加以合理利用,将开发的耕地,以弥补建设占用的耕地,保持现有的耕地数量,是完全可能的。3.应重视对土地资源的改造与治理。首先是搞好水土保持,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进行综合治理,讲求实效。加强盐碱土的改良,土地侵蚀和沙化的治理,更要加强土地污染的监测和综合防治,控制和治理污染源。改善土地的质量,以提高生物生产力。4.控制人口,以缓解人地矛盾。同时要尽快立法,保护现有的耕地面积。我国耕地人口承载力的潜在危机,是长期困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最大障碍因素。必须长期坚持控制人口,节省资源,适度消费的指导方针,认真贯彻“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要尽快制定耕地保护法,明确规定人均耕地的绝对保护数,制订土地利用的总体规划,根据规划划定农田保护区,做到依法管地用地。(选自孙儒泳等编《普通生态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10月第1版)

徐秋晓1 于明洋2

(1.山东省地矿工程勘察院,济南250014;2.山东建筑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济南250101)

作者简介:徐秋晓(1979—),女,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遥感、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勘查工作。

摘要:遥感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发展,为研究全球变化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信息源和技术手段。而土地利用作为地球表层系统最突出的景观标志,其变化是近年来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领域。本文以山东省龙口市作为研究区,应用基于遥感影像综合理解模型的龙口市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分类方法,建立地学规律知识库,提取不同时期的土地利用类型。最后利用地学信息图谱监测与分析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

关键词:土地利用;遥感影像;地学辅助信息;信息图谱

遥感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发展,为研究全球变化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信息源和技术手段。而土地利用作为地球表层系统最突出的景观标志,其变化是近年来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领域。只有对土地利用时空变化进行监测与分析,更好地了解土地利用变化的过程和机制,并且通过调整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促使土地利用更趋合理,保证国家宏观战略决策的针对性、有效性,才能达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的。龙口市作为我国沿海对外开放较早的城市,其土地利用变化具有代表性。

1 研究区概况

龙口市位于胶东半岛西北部,东与蓬莱市接壤,南与栖霞、招远市毗连,西、北濒临渤海;全境东西最大横距,南北最大纵距;土地总面积(含桑岛、依岛)。

本次研究区范围以1∶10000 地形图矢量化生成的研究区边界对遥感影像进行裁剪所得,作为遥感数据信息,面积共(不含桑岛、依岛)。

2 基于遥感影像综合理解模型的龙口市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分类

影像理解是研究通过计算机系统来解释图像,从而实现类似人类视觉系统理解外部世界的一门学科。在影像理解系统中,存在两项基本的任务:从输入图像中提取出与模型相适应的图像结构或线索,而后完成输入图像中图像结构与模型中目标的正确影射(周成虎,1999)。影像理解不同于模式识别,模式识别通常按预先规定的测量集对对象作简单的分类,而影像理解则要对影像作出描述和解释,需要涉及不同处理层次实体间的相互作用(王润生,1994)。

针对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的分类特点,本文构筑了基于GIS信息的遥感影像综合理解模型。模型分为两个过程,即遥感影像理解过程和地理信息系统处理过程,两个过程的具体内容为:

(1)遥感影像理解过程,主要完成遥感影像的前期理解过程,包括以下几个过程:

1)遥感影像预处理:包括图像格式转换,图像纠正和图像增强变换等。图像格式转换完成遥感影像到REDAS软件系统处理格式的转换(﹡.img);图像纠正完成遥感影像的大气校正、几何纠正、辐射增强以及遥感影像的匹配、镶嵌等;遥感影像信息增强和变换处理可以突出相关的专题信息,本次使用方法主要有线性拉伸、K-T空间变换、边界增强等。

2)与地学辅助信息的配准:主要完成遥感影像与地学辅助信息(各类专题GIS数据主要是坡度和高度)的坐标、投影系统转换,使得遥感影像与所采用的辅助地学信息纳入到统一坐标与投影系统下。

3)“训练区”选择与计算:通过对遥感影像信息特征的初步理解,同时结合地学辅助信息以及实地考察,确定样本“训练区”。“训练区”要有典型性与可分性,确定“训练区”后,对“训练区”数据进行计算,确定样本的统计信息(均值、最大最小值、方差矩阵、协方差矩阵等)。

本次提取的土地利用类型为六大种类型,即建筑用地、耕地、水域、园地、林地和未利用地,采用AOI扩展方式进行训练区选择,运用此种方法进行训练区选择时,初始种子(seed pixel)和光谱距离的阈值非常重要,任一训练区初始种子和光谱距离的阈值经多次实验后才能确定。不同地类这两个参数是不一样的,一般在选取了2~3个训练区后,观看报警掩膜的情况,即时对这两个参数进行修改和调整。增加训练区时,及时将报警掩膜和以前的报警掩膜叠加,判断样本数据的质量变化情况,并做出调整,直至报警掩膜和实际地类比较符合时,即认为这一类的训练区选择完毕。一种地类训练完毕,需要对最终的训练区作一个整体的分析,保证光谱的纯度。

(2)地理信息系统处理过程,在GIS系统支持下,完成地学辅助信息的处理,主要包括以下过程:

1)专题信息导入与预处理:通过地面调查或专家知识经验,收集地学辅助信息(包括各类专题信息、统计资料等),导入到GIS系统中,完成辅助信息的前期预处理,包括各类矢量数据的数字化、编辑、拓扑关系的建立等,统计数据的整理与地学编码、统计数据的空间化等工作。

2)辅助数据的生成:利用前期处理好的辅助数据,进行各类数据的格式转换,如矢量数据的栅格化,点状统计数据插值(IDW/Kriging等方法)生成面状数据;最后统一坐标与投影系统,达到与遥感数据的配准。

3)建立各类地学辅助因子数据库:GIS软件支持下,基于前面生成的各类辅助数据,建立专题数据库,形成地学辅助因子数据库。

(3)知识库的生成过程,建立专家知识库,主要是地学规律知识库,包括以下过程:

1)知识获取:通过对照遥感影像,进行野外考察,针对各类有代表性的影像特征对该地区所有地貌条件下的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状况、植被分布、生态环境条件进行实地考察,获取各类实践知识。

2)知识库生成:对获取的知识进行整理,从总体上归纳出各类规律,形成知识规则,最后通过对“训练区”的数据不断训练,修改和调试知识规则,形成地学规律知识库。

土地覆盖/土地利用类型对高程有明显的依赖关系。对研究区已有的土地利用现状图分析,建筑用地、园地主要分布在海拔300m以下;耕地绝大部分分布在海拔150m以下;林地的分布范围较广,不同海拔都有分布,分布在10m以下的林地主要是沿海防护林和公路绿化林地。350m以上的海拔,只有林地分布,没有其他地类。

坡度数据可以用于区别某些土地覆盖/土地利用类型。根据实地考察结果和对地形图、已有土地利用现状图的分析,建筑用地、水浇地、园地主要分布在坡度小于20 °区域,坡度大于10 °时很少有水浇地。所以,遥感数据的光谱特征同样表现为绿色植被,难以判断是水浇地还是林地时,坡度数据是一个有价值的参数。以下是几种地类与高程和坡度的详细关系。

在本次的分类知识库,专家规则采用下面的基本形式来表达:

IF(条件)THEN(结论),Confidence(结论可信度)

其中可信度的值域为[0,1],值为0 时,完全排除当前像元为所给类别的可能性;当取值为1时,维持像元原始可信度,且表示当前结论永远成立。可信度可以根据地学经验或专家打分等方法来确定。

知识的表示与知识库的构造要结合地学问题的研究特点。通过不断修改和调试知识库,使影像解译结果基本达到人工目视解译的效果。当可信度的值为0时,则排除了当前像元为(结论)所给出的类别的可能性;而当取值为1 时,已有可信度值不该变。这种表示方法,不但考虑到了遥感影像解译的特点,而且明显地减少了知识库中规则的数量。这对于大数据量的遥感数据处理是极其重要的。下面给出规则库中的规则:

IF VALUE =1 DEM <300 AND SLOPE <20 THEN 建筑用地 CF =1

IF VALUE =2 DEM <50 AND SLOPE <10 THEN 水浇地 CF =1

I VALUE =3 THEN 水域 CF =1

IF VALUE =4 DEM <300 AND SLOPE <20 THEN 旱地 CF =1

IF VALUE =5 DEM <300 AND SLOPE <20 THEN 园地 CF =1

IF VALUE =6 THEN 林地 CF =1

ELSE IF DEM>=300 OR SLOPE>=20 THEN 林地 CF =1

ELSE IF 50=<DEM<=250 AND 10=<SLOPE<20 THEN 园地 CF=

ELSE 林地 CF =1

本次分类结果精度评价采用分层随机采样法,主要参考龙口市土地利用现状图,同时结合目视判读的结果以及现场验证,对两个时期的分类结果进行精度评价。各时期的遥感分类结果直接参照同年的土地利用现状图进行精度验证。由于遥感分类体系与土地利用现状的分类体系有一定差异,因此,在进行随机采样之前,将遥感分类图像的土地利用类型和土地利用现状的分类进行适当统一。然后分别对每期遥感分类结果选取300个样本点,并保证每类有10个以上的样点,用基于误差矩阵的精度评价方法,对龙口市1989年和2003年的分类结果进行评价。实用Kappa系数计算表明1989年和2003年龙口市土地利用TM遥感分类结果的总体精度和使用者精度都在75%以上,Kappa系数也都在以上,达到最低允许判别精度的要求。这些表明了龙口市两期图像的土地利用遥感分类结果均比较理想,各地类的分类精度也较高。

3 龙口市土地利用时空变化分析

随着地球信息科学的兴起与发展,人们可获取的资源的极大丰富以及信息处理技术的极大提高,尤其是动态可视化技术获得新的突破。在此需求与技术背景下,陈述彭先生倡导在传统地学图谱的基础上开展地学信息图谱的探讨与研究。地学信息图谱是地学图谱在地球信息科学基础上的自然延伸,是按照一定指标递变规律或分类体系排列的一组能够反映地学空间信息规律的数字地图、图表、曲线或图像。地学信息图谱是“图”与“谱”的结合,兼有图形与谱系的双重特征。

本文所采用土地利用图谱分析模型包括两部分内容:①转移矩阵,从中可以看出各个时序单元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类型以及各地类的补给来源。②不同时序单元内土地利用图谱分析,考察图谱单元的空间组合与时空位移。

转移矩阵

转移矩阵对于分析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流向具有重要作用,它不仅可以定量说明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相互转化状况,而且可以揭示不同景观类型间的转移概率,从而可以更好地了解土地利用的时空演变过程。转移矩阵包括转移面积矩阵、概率矩阵。

表1 1989~2003年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单位:hm2)

注:R为各土地利用类型的转移比例(%)。

从表1可以看出,在1989年至2003年,建筑用地发生用途流转面积为,占初始建筑用地面积的比率为,不存在明显流向。耕地发生用途流转面积为,占初始耕地面积的比率为 ,主要流向是园地,该流向,占初始耕地面积的比率为,其次是建筑用地,该流向,占初始耕地面积的比率为。水域发生用途流转面积为,占初始水域面积的比率为,主要流向是园地和林地,共占初始水域面积的比率为。园地发生用途流转面积为,占初始园地面积的比率为,主要流向是建筑用地,该流向 ,占初始园地面积的比率为 。林地发生用途流转面积为,占初始林地面积的比率为 ,主要流向是建筑用地,该流向,占初始林地面积的比率为 。未利用地发生用途流转面积为,占初始未利用地面积的比率为 ,主要流向是园地,该流向,占初始未利用地面积的比率为,其次是流向林地和建筑用地,共占初始未利用地面积的比率为。

土地利用信息图谱

在图谱中,共有36类图谱单元,即土地利用变化类型,其中有30类显示为土地利用类型发生了变化,占研究区总面积的。为了更简单明了地读取土地利用类型流转的主要方向,认识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特征,将该30类变化的图谱单元按照面积大小进行排序,计算各类图谱单元的转换面积百分率和累计转换百分率,统计其中涵盖变化总面积的的10类图谱单元,得到1989~2003年土地利用主要图谱单元类型的面积排序表(表2)。

表2 1989~2003年土地利用主要图谱单元类型的面积排序表

从表2可以看出,龙口市在1989~2003年间土地利用变化最显著的结构特征是耕地向园地的转化,该流向的耕地面积共,占到整个变化面积的。其次是耕地向建筑用地的转化,面积为,占到整个变化面积的。再次是未利用地向园地的转化,面积为 hm2,占到整个变化面积的。可以看出,研究时段内龙口市的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是流向建筑用地和园地。

4 结论

(1)本研究利用陆地卫星资料ETM+对龙口市土地利用进行了时空监测与分析,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ETM+的影像分辨率较低,它主要是反映一些综合的地类信息,对于一些土地利用图斑较为破碎,用地类型交错复杂的地区,其地物提取就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土地利用变化的详细监测上就有所欠缺。在今后的研究中,应结合高分辨率卫星影像进行研究,积极探求新的动态监测方法以充分利用这些高分辨率的遥感数据来获得更可靠准确的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信息。

(2)如何充分地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空间数据库提供的丰富的地理辅助数据,进而自动发现知识,并融合多尺度、多时相的高分辨率的遥感数据,建立灵活高效的推理机制,从而完成遥感影像的专题信息自动提取,是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3)“地学信息图谱”是一新兴的学术思想,目前还处于认识阶段,对它的理解尚不很成熟,需要更多的学者和更多的研究工作来完善对其的认识。本文利用遥感技术开展土地利用演化与发展的信息图谱研究,来反演时空变化,进而认识客观世界,揭示和再现过去,是一先进可行的技术途径。

(4)研究结果表明龙口市在1998~2003年间,土地利用方式相互转化较为频繁,变化强度大,矛盾非常突出。主要表现为耕地的不断减少,园地和建筑用地持续增长;其主要流向是从耕地流向园地和建筑用地。这些变化造成了龙口市耕地质量下降和利用程度加强,给耕地保护带来了巨大压力。因此,土地管理部门应该从宏观决策上给予重视,处理好社会经济发展与土地后备资源储备的关系实施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陈述彭.2001.地学信息图谱探索研究.商务印书馆

李小英,彭望碌,曹彤.2002.土地利用演化信息图谱的研究——以北京市顺义县为例.地球信息科学,2:(58~63)

齐清文,池天河.2001.地学信息图谱的理论和方法.地理学报,56(增刊):8~18

术洪磊,毛赞猷.辅助下的基于知识的遥感影像分类方法研究——以土地覆盖土地利用类型为例.测绘学报,11(4)

叶庆华.2001.黄河三角洲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的时空复合模式研究.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博士学位论文

周成虎,骆剑承,杨存建,刘庆生.2001.遥感影像地学理解与分析.科学出版社,180~240

Lucas I F J,Frans J M,Wel V assessment of satellite derived land-cover data:a Engineering and Remote Sensing,60(4):410~432

利率市场化毕业论文好写吗

1、中小企业融资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许多人研究过这个问题。一般会从银行信贷、上市融资、债券三个方面入手分析原因、优劣、改善。但是这个问题被研究了好多年,并且至今由于客观经济原因,不会被解决。所以做这个的话可能难度大,出结果比较辛苦。2、利率市场化,是前一阵子经常提出的问题,但是由于经济危机和人民币的升值等内忧外患,被搁置了。显然,在中国,利率市场化是不具备现实条件的。利率调控是货币政策的三大工具之一,存款准备进率最近不就上调了。加上中国商业银行本身质量、技术水平一般,大都靠巨大的存贷款利差获利,利率市场化,会受到很大冲击。这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风险,尤其是在现在这种情况下。3、所以感觉楼主这两个选题都不是特别好入手。有一个建议,既然楼主是国际金融专业,何不考虑“人民币汇率的合理价值”这个论题。首先,这是一个社会热点,最近人民币升值很大,但是美国还是要求人民币进一步升值,这个本身就有研究意义。然后达沃斯论坛,应该有最新的研究报告,可以参考。不过如果楼主是本科生,毕业论文建议以理论综述为主。

金融专业的论文选题需要根据自己的兴趣、知识背景和研究方向进行选择,以下是几个可供参考的选题:1. 金融市场分析:可以从宏观经济形势、政策因素、市场环境等方面入手,分析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规律和风险。2. 银行业务分析:可以从银行的业务模式、产品创新、风险控制等方面入手,分析银行的经营状况、竞争优势和未来发展趋势。3. 投资策略研究:可以从不同类型的投资标的、投资风格、投资组合等方面入手,分析投资策略的优缺点、适用范围和实现方法。4. 金融科技创新:可以从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等方面入手,分析金融科技的应用领域、技术特点和发展趋势。以上仅仅是一些选题的示例,具体的选题需要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选择。在选择论文选题时,建议考虑以下几点:1. 兴趣和热点: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或者当前热点话题,可以提高写作的积极性和创新性。2. 数据可行性:选择话题时需要考虑数据的可获得性和可靠性,以避免后期数据缺失和分析错误等问题。3. 专业性和可行性:选择话题时需要考虑自己的专业背景和能力水平,以及所选话题的可行性和研究难度。总之,选择好的论文选题是完成一篇优秀论文的关键。建议您充分考虑自身情况和研究方向,选择合适的论文选题,并在导师的指导下,认真进行研究和写作。

可以考虑写关于汇率与各国之间的货币战争问题或国际直接投资(从中国角度)问题一是与专业相关性较强;二是相关内容较多

选择经济论文的主题非常重要,这是经济研究活动的起点,也是撰写论文的起点。选题原则如下:1、必要性原则。从社会的需要和经济纪律的建设本身出发,我们应该特别注意选择急需解决的问题作为课题。2.可能性原则。有必要仔细和准确地估计该专题预期完成的可能性,即主观和客观条件。主观的。条件是指学术知识、研究经验和研究人员的能力。客观条件主要涉及试验手段和资金的提供。3.创造力的原则。创造性是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选题的基本原则。或理论创新、方法创新或应用突破。4.科学原理。选题必须以事实和理论为基础它应当以辩证物质主义的基本原则为指导,并以客观的经济法律为基础。经济文件分为宏观和微观,选题的重点和要求也不同。起草宏观经济文件,要全面了解宏观经济的特点,熟悉党和国家的经济原则和政策以及相关的经济理论知识。为了编写微观经济文件,了解微观经济的观点和主题,我们必须了解公司管理的基本工作,其基础是了解信息、配额管理、衡量、规划、必要合理的规则和条例、问责制度和合同等情况。论文查重工具可以参考下Papertime。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