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两个:1,可以探讨一下郭靖为什么能功成名就且抱得美人归。2,将郭靖母李萍与杨康母包惜弱对比,可以讨论娶妻当娶何样妻(郭李萍)。
觉得可以写对于人物的分析,因为金庸笔下的每个人物,例如,射雕英雄传中的郭靖、黄蓉、洪七公、黄药师、欧阳锋、欧阳克、穆念慈等等等等,个人的经历以及他们的脾性,性格武功,都可以值得写一写
事实上我认为黄蓉爱情观没有转变。她不认同龙杨之恋,正是因为她认为那不是一种正统的恋爱,譬如她与郭靖的感情就是这种正统爱情的代表,是互补的,美满的,完美的。如果坚持要说是角色改变使黄蓉转变爱情观的话,可能有点道理,但应该不是全部的。其实神雕中黄蓉的自私,对子女的溺爱,对杨过的偏见,是可以从射雕中找到隐含线索的。这首先是他自己性格的原因,角色的转变只是一种外部因素而已,比如对杨过的偏见,首先是她看见杨过就想起杨康,但杨康是被她害死的,恨之入骨是一个因素,亲手杀了杨过父亲这种潜意识的畏惧恐怕还是作怪的。神雕中也不断对这种心理进行了描写,LZ还是参考一些金学研究者的文章,看看找个合适的切入点吧。这个,有点浅,写正式论文不合适,不太好深挖的
对于金庸的《射雕英雄传》可以写这些议论文:1 笨鸟先飞,从郭靖成为一代大侠,论低智商人士的成才之路;2 从黄蓉武功进步缓慢,论东方女性事业心的缺失;3 从郭靖和黄蓉多桀的爱情,看金庸浪漫的爱情观;4 从降龙十八掌沦为二流武功,论洪七公和郭靖要付的主要责任;5 丐帮堕落,论洪七公和黄蓉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6 为什么说欧阳锋是一位医药天才和一位优秀的化学家?7 论黄药师和缥缈峰的关系;8 为什么说杨康是被丘处机毁掉的;……
《羊蹄甲》读后感 初读《羊蹄甲》时,有种莫名的感觉在心中徘徊,欲言无语。可就在合上书的刹那,一滴泪水划过我微笑的嘴角,我懂啦!在文中,席慕容依旧保持着她惯有的风格:淡抹的朦胧。她说:羊蹄甲是一种很难画好的花。乍一听,很像李苦禅谈书法时的一句话:人是最难写的一个字。两位大师,都深谙其中的奥秘:难写难画的是它们所隐含的人生哲理。人生是一段不以生为始,不已死为终的路。于是,在庄子的鼓盆声中,我开始懂得:我出生时亲人笑了,我哭了;我死时,我希望亲人们哭了,我笑了。泰翁以夏花喻生命,人生却也真似花。有时绽放烂漫,有时凋谢凄零。多情的黛玉享受不了秋天,于是低吟:花谢花飞花满天,红绡香断有谁怜?其实,她不懂:坠落是美丽的,正如飞行是美丽的。只有明白了落红不是无情物后,我们才能以春泥的态度,直面生命的终极。往事如烟似物,可堪回首?回忆往事,就像看快进中的电影,似乎经历了一切,可无法记起细节。无论面对美好还是悲凉,我们最好保持一段距离。正是靠这种合适的距离,把生活的弹簧拉长,让生命充满韧性。既然往事不是那浸在水中千年的青铜器——锈迹斑驳,那我们没有必要在一个地方彳亍太久。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我们不能为绿阴重复单调的歌曲。对着镜子,看自己的脸,你会发现一个秘密:眉毛、鼻子、眼睛既能合成一个“苦”字,也能组成一个“笑”字。为生活的咖啡加点糖,化苦为乐,用微笑加热生活中的冷水,将人生的铁块淬炼成精钢,学会坚强。别让岁月褪去火红的生命色彩,让羊蹄甲看见你暮年悔恨的浊泪!《透明的哀伤》读后感年轻的时候心中的阴影来自那对前路的茫然无知一切都没有启示和征兆是的,在这样美丽的夜晚里生命是可以包含月光…...席慕蓉是一代人的青春记忆,她构建的世界唯美、曼妙、深情,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她的诗集在内地风靡一时,影响了一代人的成长和爱情观。 《透明的哀伤》讲述了在写作的时候,一无所求。在写作的时候,只想把深藏在心中的感觉牵引出来,只希望把生命中极为所珍惜的这一部分,认真地整理好。也就是这样而已。距离企图心的远近,和创作的品质并不一定有关联。而且无论有何等样的作品,完成之后,只能留待时间和观赏者来做拣选,任何话语都属多余。对作品本身保持永远的沉默,是一个创作者应该有的权利和美德。年轻的时候,心中的阴影来自那对前路的茫然无知,一切都没有启示与征兆,是的,在这样美丽的夜晚里,生命是可以包含着月光,却不得不在同时也包含了一层透明的误伤。这就是席慕容的诗,现代却不得不透着淡淡的哀伤。第一次真正接触慕容诗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春季,透明的哀伤——硬是赚够了我的眼球。一直在应试教育下的我,早已习惯了淡淡的哀伤。只听说过淡淡的哀思,哪还知道——哀伤可以是透明的。既然淡淡的,那又怎能言明。不是应该只能意会吗?那么透明的哀伤是什么了?还是我所知道的哀伤吗?就是在这样的疑惑与好奇下,非常荣幸的在人生的第21个年头——那个包含月光,却也不得不同时也包含一层淡淡哀伤的岁月——静静地,淡淡地,轻轻地欣赏了一本这样青春灿烂却不得不哀伤的诗选。我常常对朋友,自我辩解地说到:“年轻的我,害怕是来源于对过去——即成事实的——遗憾,无法改变(即使你拿出吃奶的力气也是于是无补);恐惧是来源于对于未来——即将来临的——未知,无法预知(即使你是掌管玄学的最高学者也是无能无力)。”也许真的是年轻时,面对现实的一种自我回避——与其说是带着点中年的无奈,不如说是带着那么一点,我们都能懂得点淡淡的、透明的哀伤……经常都会听到大人们责备的话语:“少年不知愁之味”。只是你们这些自标为大人的人啊!哪还记得年轻时,那淡淡的忧愁和哀伤曾也让你们倍感迷茫。现在的我也只想也自标为小孩的不屑的语气说:“不身处年轻时,哪知其中味”。至少这淡淡的、透明的哀伤,还有慕容一人能了啊!要不年轻而害羞的我们,如何找到迷茫的下一个出口。人生总是有太多的无奈,在选择中,总有两面,亦无选对选错之分。既是选择,又何来对错?只是或许最后努力的结果并不一定会如你所愿而已。人生并不可能一帆风顺,正是太多的挫折让我们逐渐失去信心,逐渐变得自卑,畏缩不前,让原本一些可以,并且有能力做的事,成为自己的一个包袱,不敢放手去做,构成一种心理障碍。人生不能纯粹的活着,或许就是这种种的无奈才让我们有了不同的人生。
对不起,我只有《贝壳》的,不过也是席慕容写的。贝壳是那么地坚硬、精致,那回旋的花纹中间有着色泽。那的确实在是一件艺术品,是舍不得拿去和别人交换的宝贝。 看完了这篇文章,我不免想到了贝壳里那曾经的小小柔软的生命,想到为了这样一个短暂、细小、脆弱、卑微的生命,上苍是那样用心地营造了它的居所——精致的贝壳。不然而然,我不免又想拿自己的生命来对比,虽然也有限,但总比贝壳里的生命要长一点,空间要多一点,那我们岂不是更应该好好面对它,创造它,让它显得像贝壳一样美丽、令人珍惜、惊叹呢? 是啊!正是因为爱美,所以她加倍珍惜生命;正是因为热爱生命,她加倍喜欢美.这生活中的美不正是和生命的感激紧密相连的吗?所以她才会联想要把自己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仔细、一丝不苟!看完了这篇文章,我变得更加热爱生命,更加热爱那上苍给予我的那一点点小而精湛的生命! 一枚小小的贝壳,却“非常坚硬和精致”,是“艺术品”,是“舍不得拿去和人交换的宝贝”,极言其珍贵。接着自然而然发出感慨:“为了这样一个短暂和细小的生命,为了这样一个脆弱和卑微的生命,上苍给它制作出来的居所却有多精致、多仔细、多么地一丝不苟。”这正是后文“言志”的一个触点。由此引发出作者对生命、对人生的哲思:人在世上停留的时间和空间比贝壳里的生命更长更多,我们也应该用自己的能力把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一丝不苟”,从而“也能留下一些令人珍惜、令人惊叹的东西”。
在忘记与铭记的两岸 席慕容说:“生命是一条奔流不息的河,我们都是那个过河的人。”在生命之河的左岸是忘记,在生命之河的右岸是铭记。我们乘坐着各自独有的船在左岸与右岸穿梭,才知道——忘记该忘记的,铭记该铭记的。 (诗意而有哲理的开篇,在引用和比喻中巧妙地点明主旨) 行走在人生路上,我们笑看窗外花开花落、叶枯叶落,静观天外云卷云舒、风停风起。在路上,我们经历着太多太多悲喜交集的事,在生命之河的航行过程之中,我们学会了忘记该忘记的悲欢之事,学会了铭记该铭记的点点滴滴。 东坡披发仰天大呼“大江东去”,他面临的那些烦心琐事顷刻之间沉入滚滚波涛之中,消失得无影无踪。壮阔的滔滔江水让东坡选择忘记,忘记那些失意、悲伤,忘记那些仕途的不得意。陶潜伴着“庄生晓梦迷蝴蝶”中的翩翩起舞的蝴蝶在东篱之下悠然采菊。面对南山,渊明选择忘记,忘记那些官场的丑恶,忘记自己遇到的所有不快,这是心灵的选择,这是过河人在“河”的两岸所做出的明智的选择,这更是明智的“摆渡”。(以东坡、陶潜为例,诠释“忘记”悲欢之事的“明智”。流畅的文字中蕴蓄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人们在河的左岸停留着,在这之外,同样又有在右岸快乐生活着的人们。 坐在池边亭下泪流满面的独酌的易安居士,用她的文字告诉我她永远铭记着这一生之中所经历的点点滴滴,那是她在“争渡”途中所做出的选择。海子用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告诉我“从明天起”他将记住所有的人生之“水”,因为那是他用于“浇灌”他的“花儿”的“玉露”。三毛用她的文字永远地记住了撒哈拉的灵魂。凡·高用《向日葵》永远记住了他的“船”……(排比举例,证明“铭记”的永恒。笔触所及,涵盖古今中外,丰富的材料增添了文章的人文内涵,厚重而灵动) 这些是生命之河两岸的人生,这是忘记与记忆的选择。风吹起花瓣如同阵阵破碎的童年,决荒的古乐诠释灵魂的落差,躲在梦与记忆的深处,听花与黑夜唱尽梦魇,唱尽繁华,唱断所有记忆的来路,由分明的笑和谁也不知道的不分明的泪来忘记该忘记的不快和琐碎,来铭记该铭记的深刻与永恒。 茕茕白兔,东走西顾,衣不如新,人不如故。航行于“生命之河”中,坐在自己独有的船上,知道——忘记在左,铭记在右,中间是无尽穿梭! (回扣开篇,以人生之船“无尽穿梭”这一意象蕴蓄深沉的哲理,诗意而耐人寻味) 点评:这是一篇诗意而富于哲理的美文。其高明处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材料丰富。从席慕容到凡·高,作者的笔触纵横古今中外,有诗有文,有点有面,有详有略,有“忘记”有“铭记”。由此及彼的联想,不同角度的挖掘,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二是意境深远,有浓烈的诗意和深沉的哲理。文章开头和结尾都提到席慕蓉的诗句,以“河”喻“生命”,表现出人生就是在“左岸与右岸”穿梭的哲理意味;而文中涉及的典型人物及其典型作品,无不有丰富的人文内涵,材料的厚重增添了文章的厚重,再辅以充满意蕴和诗意的语言,自然就诗情画意而含蓄隽永了。本文能得高分,内蕴深刻、材料丰富、文采斐然是重要因素。席慕容 - 参考文献1、《席慕容诗集》2、《论席慕容诗歌的爱情主题》3、《论席慕容诗歌创作中的现代女性意识》4、《论席慕容乡愁诗的普遍性》5、《诗人席慕容释放内蒙情结》(《新民周刊》)席慕容,女,台湾著名诗人,散文家,画家。蒙古族,全名穆伦席连勃,蒙文意为浩荡大江河。祖籍内蒙古,1943年生于四川,幼年在香港度过,成长于台湾。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系毕业后,赴欧深造。1996年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曾在多次举办个人艺术展,曾获比利时皇家金牌奖、布鲁塞尔市政府金牌奖、欧洲美协两项铜牌奖、金鼎奖最佳作词及中兴文艺奖章新诗奖等。曾任台湾新竹师范学院教授多年,现为专业画家。代表作有《一个开花的树》、《七里香》。2002年受聘为内蒙古大学名誉教授。由其作词的《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因其浓厚的思乡之情,让留在家乡和漂泊在外的蒙古族儿女广为传唱。席慕容 - 作品特色席慕蓉的作品用语浅白,但写情深细浓郁。刻划精美的写作笔法擅长运用重覆的句型,使她的文章呈现舒缓的音乐风格而充满了田园式的牧歌情调,在句法的经营上,除了着重整体的效果外,也追求词藻的华美。席慕容的文章都以人物作中心,在浅白的诉说里,很容易看出作者的真诚。也许是因为席慕蓉身为艺术系毕业的专业画家,故常常融入画意,使读者于欣赏其著作的同时,如同翻阅画本似的,沉浸在鲜明的画面中,此写作方式即为席氏之作甚具特色之因。身为蒙古族的席幕蓉,在创作初期虽从未踏过她的故乡领土,但她的诗、散文中却藏不了蒙古民族的意识,像是表现蒙古草原和历史文化相系的乡愁和具有蒙古民族哲学宗教特征的佛禅观念,这是迥异于其它民族的作家的。席慕容 - 作品影响 《无边的回忆》 在台湾现代诗史中,席慕蓉是个非常特殊的案例。一出现便成了台湾诗坛的“暴发户”,创造了“软性诗”的“席慕蓉现象”。席慕容的诗集成为畅销书排行榜上的显位;作品成为大、中学校女生手中的瑰宝;名字成为报刊、电台的热门话题;席慕容本人甚至被看成是台湾“诗中的琼瑶”。这一切都成为台湾诗坛从未有过的新鲜事。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席慕容又越过海峡,在中国大陆掀起一股“席慕蓉旋风”,成为许多青年诗爱好者心目中的偶像。以一现代诗写作者而能跃为当代评论家笔下的“某某现象”,席慕蓉也堪称第一——虽然这群评论人在使用“席慕蓉现象”一词时,多少都带有几分批判检讨的味道。席慕容 - 散文评析席慕蓉散文作品中最大的特色有两大方面,一是对花卉的描述,二是颜色的词汇使用。在于“花”的描述上,各种花都能入文,其中又以荷花与她的关系最为密切。因为席慕蓉本身具有是画家的身份,在颜色的运用上,自然比较于其他作家贴切,形成她的一种特色。(一)花的描述在席慕蓉的散文之中,除了人之外,多以花作为对象,或将花朵穿插在字句之中隐含某种象征意义。如“整棵大树上满了白花,又厚又绿的深色叶子把白花衬得特别耀,老远就看到了……好大的一棵树,深植在海边的山崖上,在几十年之前,当那些渡海而来的人刚刚开始在这个小岛上栖身之时,这处山崖之上,一定曾经长满这一类的海岸植物吧?我想当那一群人刚刚开始在这树木底下搭建他们时小木屋时,一定以为这只是暂时的停留,以为不久就可以离开,所以才会盖得这窘迫和杂乱无章的吧?”席慕蓉喜欢将某种花的特性和某种类型的故事相结合。虽然,花在故事之中,可能只是扮演物的静的角色,却占有全文重要的地位。如在《有一首歌·花的极短篇》,席慕蓉写下一对男女的故事,因昙花的绽放而开始,随着昙花的凋落而结束。“好多年以后,每次闻到相同花香,女孩都会想起那个在月亮底下把昙花摘下的少年,他们从那夜以后就没有再见面。他不应该送她一朵昙花。听人说,那是一种不幸的征兆。”以故事形态表达出席慕蓉对花的感觉。花同时也扮演着触媒的角色,对于读者而言,即使不曾经历类似或相同的情境,也可藉着席慕蓉笔下所营造的气氛,有了更深的感觉,有着身历其境的感觉,或许这也是席慕蓉作品始终被喜爱的因素之一。每一位作家都有其最钟爱的事物,席慕蓉特别钟情于荷花。她画荷花,也写荷花。不过,她很少单独的赞美荷花,她总是把荷跟人相连,或者藉由某件事情带出荷花。在文学的批评上有所谓的‘文如其人’的说法,特别强调作家的生活环境与作品的文风表现之间的关系。探讨此现象与席慕蓉的关系,可以从席慕蓉的生活环境及成长过程之中寻得解答。席慕蓉出版了一本完全以写荷,咏荷为内容的书,名之为《信物》。这本书的内容是用以席慕蓉的文章和针笔画来交叉营造全书的气氛,显出对荷花的赞颂与热爱。不仅客观仔细的写景,也主观的写情,使整个作品呈现情景交融的感觉,物我合一的情境。(二)搭配颜色的运用同时作为画家的席慕容,在文中形容花的色彩,也较一般作家更为敏锐细腻,使得作品有更鲜活的感觉。其意象的建构有大半是建筑在颜色的使用上,呈现给读者的文章,不再只是死板平面的文字,而是一幅幅立体画面。慕蓉利用颜色搭配花卉的描写,将所要传达的抽象意念,明确且清晰的意象化。使得读者在阅读作品时,非常容易进入席慕容所要表达的情绪之中。编辑本段 回目录 席慕容 - 内蒙情结 《席慕容和她的内蒙古》 席慕容的蒙古族名字全称为穆伦席连勃,意为浩荡大江河。她是蒙古族王族之后。虽然并没有在内蒙古草原生长,但她却是在一个传统的蒙古族家庭中成长的,5岁以前的席慕容还会讲一口蒙古语。生于重庆的席慕容,少时由于处在动荡不安的战乱年代,一直随父母辗转重庆、上海、南京,最后到了台湾。 《古诗十九首》是席慕容接触到的第一本诗歌读物,里面有许多寄托乡愁的诗句,如“思乡令人老,岁月忽已晚”。从此,淡淡的乡愁与思念故乡的情绪与席慕容结缘。席慕容便在日记上,通过写诗来平衡内心世界,乡愁成了她内心世界的一个深深的烙印与情结。作为一位画家、诗人,席慕容把自己的乡愁写在了诗里,画在了画上。 在她的许多作品里都包含着对家乡的思念之情,甚至在作品底色上都能看到草原大漠的影子。一片沙漠上,一棵树留下它长长的影子,那是在故乡才能看到的场景,而席慕容在从未去过家乡时就画下了这样的油画。一位旅居台湾的蒙古族老人看了她的画,用不流利的汉语说:“这好像是我的老家。” 1989年8月22日,席慕容首次回到内蒙古。此后,席慕容身居台湾却以每年一至四次不等的频率回到内蒙古草原,足迹踏遍内蒙古草原。 1989年的故乡之行,可以说是席慕容创作生涯上的分水岭,那个带点忧郁、孤独的、写《七里香》的席慕容,再也回不去了。回到台湾,她闭门创作,三天两夜写出一篇五六千字的散文,这种生活整整过了一年。一年中,她推迟了所有的画展,取消所有其他的计划,专注写她前往内蒙古的感受。席慕容说,在踏上草原的最初十年里,她伤心,害怕。草原被破坏、沙化严重,移民太多,草原文化渐渐消失。然而,在最近的三五年里,她变得乐观起来。“万物有灵,众生平等”是席慕容一再重复的话。“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我们没有理由不尊重他人的文化。每个人应该尽可能地保存自己族群的文化特点,不要忘记自己的根。” 参考资料:《诗人席慕容释放内蒙情结》(《新民周刊》)席慕容 - 代表作品著作有诗集、散文集、画册及选本等50余种,读者遍及海内外。近年来,潜心探索蒙古文化,以原乡为创作主题。散文和诗歌作品有:《贝壳》、《无怨的青春》、《七里香》、《时光九篇》、《在那遥远的地方》、《河流之歌》、《有一首歌》、《三弦》、《写给幸福》、《我的家在高原上》、《山月》、《禅意》、《如歌的行板》、《如果》、《一个春日的下午》、《历史博物馆》等等。《一棵开花的树》为这 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求佛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佛於是把我化做一棵树 长在你必经的路旁 一棵开花的树 席慕容 阳光下 慎重地开满了花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当你走近 请你细听 那颤抖的叶 是我等待的热情 而当你终於无视地走过 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 朋友啊 那不是花瓣 那是我凋零的心 (参考资料:《席慕容诗集》)《七里香 》溪水急著要流向海洋 浪潮却渴望重回土地 在绿树白花的篱前 曾那样轻易地挥手道别 而沧桑了二十年后 我们的魂魄却夜夜归来 微风拂过时 便化作满园的郁香 (参考资料《席慕容诗集》)席慕容 - 他人评价评论家沈齐认为,对“席慕蓉诗歌现象”的重新解读,旨在对整个常态诗歌写作的重新正名与定位。长期任运不拘、一味移步换形的中国新诗,正在逐渐清醒中认领一个守常求变的良性发展时期,而常态写作的重要性,也正日渐凸显。从这一观点重读席慕蓉,便可读出一点尴尬中的启示——市场将前卫姿态由主流推向边缘,时代又将一抹“边缘光影”推为市场的热点;市场无罪,时代无常,席慕蓉只是被动充当了大众诗歌选民们的“最爱”,并无意中开启了人们对常态诗歌写作价值的重新认识——而在这一价值领域中,席慕蓉诗歌无疑占有重要的一席,并非错爱与误会。
今天,我读了一篇短文叫贝壳。这篇短文的作者叫席慕容。她的作品让我知道了如何面对人生,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启发。所以我不能独自来分享这种感悟。 “作者建起的贝壳里面的肉体早已死去,在海浪的冲刷下生命的痕迹完全消失。为了这样一个短暂、微小的生命,为了遮阳一个脆弱、卑微的生命,上苍给他制作起据所时是多精致、多仔细、多么的一丝不苟啊!”这句话给了我爱的启示,即使是上苍不会它很短暂的生命,而给朴实很好的居所。 “比起贝壳的生命来,我在这时间能停留的时间和空间是不是更长更多一点呢?是不是也应该用我的能力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一丝不苟呢?”人生的价值是可贵的。生命虽然短暂而渺小,但人们应该给后人和社会留下一些玩味,有价值的东西。 “这是一颗怎样固执又简单的心啊!”这句话开始我没有深刻的明白,后来知道这是一个非常深刻的哲理。自强不息,矢志不渝是一颗固执的人,对社会、对人类就是一个简单的人生,要做出贡献。 我们对待人生需要坚持不懈,对任何事都应该细致、仔细、一丝不苟的精神,不要让自己有任何遗憾。当我们来到时间时,就应该知道自己面对的人生是如何的。我们面对以下人生应该走怎样的路,都要我们自己去实践。 在现实生活中,就有一些人不敢面对事实。比如说:“今年有各种考生因感到自己没考好,跳楼自杀。虽然我没参加中考,但我知道这种压力特别大,但不会因为没考好而自杀,不值得,那有比自己生命更重要的东西。” 当我们遇到困难或挫折的时候,不要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应该面对人生。
建议你去看看七侠五义
郭靖一生真诚正直,善良勇敢,虽说天生愚笨,反应迟钝,却是个不折不扣的实诚人。郭靖天资平庸,四岁才会说话,可就是这样的一个笨小子,最后成为一代武学大家,着实让人羡慕。从江南七怪教他武功路数,到马钰传他内功心法,再到洪七公授他降龙十八掌,周伯通让他习九阴真经和双手互博术,他无不扎实用功,勤学苦练。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刘鹏:总之,郭靖对爱情比较专一,虽然愚笨,但比较勤奋,他忠厚老实,言出必践,重义气,有骨气,做事光明正大,有强烈的爱国情怀,是个不择不扣的大英雄。他是中国男性形象的典型代表,是男人们学习的榜样。郭靖形象的成功塑造,使得《射雕英雄传》充满光彩,深受广大读者喜爱 !仲浩群:天下为怀,苍生为念是侠的最高理想,在民族冲突极其尖锐时,郭靖把人民的苦难放在第一位,/他的仁心义胆是以天下百姓的生死存亡与民族国家的安危祸福为念,从而大义凛然,大气磅礴。而且这一位大英雄令人钦佩之处不仅在于他战胜了自己天生资质愚钝,以博大胸怀与坚强意志练成了绝世的武功,而且在于他超越了一己的私家恩怨,成为了一个奋不顾身甚至-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挽救民族危亡的大英雄。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民族精神的支撑,就会失去动力,根本谈不上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民族精神不仅体现在中国人民的奋斗历程和奋斗业绩中,也体现在像金庸武侠小说人物郭靖这样的侠义英雄身上 。刘帅池:如果说金庸对哪个人物着墨最多,描绘最完善,时间跨度最长,恐怕非郭靖莫属。在郭靖的身上,金庸体现给我们的是一个侠客成长的历程,生于豪迈,长于动荡,成于家国。金庸在《射雕英雄传》中初次塑造的郭靖是一个忠厚而又豪迈的性情中人,他吻合了大部分读者对于初入江湖的毛头小子在侠客进程中的经历与选择的大部分幻想——坚强,正直,国仇家恨,忠孝节义。无论是对于事业还是对于自身,他都是一个积极主动的人,他是儒侠的典范,会犯错,会困扰,会不知所措,甚至会被蒙蔽,但却始终有所坚持,始终一往无前相对于早期的郭靖,早期的辛弃疾则相对更加成熟稳重得多,可能正像他自己在诗作中说过的”壮岁旌旗拥万夫,锦儋突骑渡江初,少年壮志,忠义双全。以弱冠之年召失地义士,可谓侠气; 以数十轻骑犯万人中军,可谓豪勇; 帅万余之众南渡回返,可谓卓异这样一位儒侠的典范,长成于那样一个动荡的时空再回首,都是人到中年,都是适逢乱世,小说给了英雄一个永恒的归宿,现实却没有给义士一个满意的结局。《神雕侠侣》中的郭靖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侠客的典范长成后的情怀与肝胆。一句“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正是对这种侠客形象的最好诠释。在前面论证过的宗师级侠客的传承之下,这是一个更近于庙堂,更执着于天下的侠客典型 。赵斌:一个人一生要做出多样选择,一个道德完人更是如此。郭靖在成长为一个传统伦理道德的完美范型的过程中,内心的纠结也是很多的。但喝着传统民间伦理的乳汁长大的郭靖,虽然愚笨,却能够始终固守着传统伦理道德原则,致使金庸先生对郭靖这个人物形象的塑造获得很大成功 。祝一勇:郭靖从头到尾给人最深刻的印象就是”愚“,但内涵却逐渐发生变化。在性格方面由表面的有些呆、傻、蠢、木讷、不善机变逐渐演变到以不变应万变,实则是以”仁“为核心的质朴厚道,以致人见人爱,许多武学大师都愿意教他武功,这是他习武的内在基础和优势。在武学方面,由表面上的记忆差,反应慢,接受愚钝,学不会精巧招式,逐渐转变到择其能学而学,用心专一而不贪多,持之以恒而能循序渐进,以勤为径而终能从渐悟到顿悟的大智若愚的武学境界 。倪匡:郭靖是金庸小说中最出名的人物,这个四岁才会说话的蠢小子,浓眉大眼,就凭他的傻劲,不但练成了一身卓绝的武功,而且还和古灵精怪至于极点的黄蓉,一见钟情,金庸刻意安排,简直已到了极点。郭靖的一生,是毫无缺点的,极度完美。他对父母孝,对国家忠,对爱情贞,对朋友义,对子女爱,连杨康这样的坏蛋死了,他也耿耿于怀,将杨康的儿子,赐名“过”,字“改之”,希望杨过和他一样。郭靖是大侠,不但在江湖上称侠,而且为国为民,侠之大者,万民称颂。郭靖对敌时,虽死不屈,一生之中,未曾玩过半点花样,说过半句假话,行过半点诡诈。郭靖不但维护江湖法统,而且也维护社会法统。杨过和小龙女要结为夫妻时,郭靖就差一点动手,要将杨、龙两人打死,因为杨、龙两人的行为,触犯了他的完美。郭靖是一个完人,但是太完美了,变成了一个伪人。因为世上不可能有这样的一个完人,那是金庸塑造出来的一个伪人 。
看来对郭靖的评价都不太好呢,虽然都认为他是大侠。不过我认为,在当时那种情况下,郭靖能做到那样已经是很难了。他,确实是个好人,尽管有些迂腐。
郭靖是一个大侠
1、郭靖生性单纯刚直,重孝义、勤奋、爱国,具备一切金庸笔下最模范的侠义精神。他用一生来彻底实现了"为国为民"这一"侠之大者"的目标,他巨大的人格力量也感染了他身边的人,包括他的家人及《神雕侠侣》的男主角杨过,无形中带领他们走向正面的人生路、改邪归正的康庄大道。
2、侠之大者而为国为民,抵抗强虏之汉家砥柱,洒一腔热血只为神州百姓,而不是独善其身隐世不出,这就是郭靖,金庸小说最伟大的大侠,没有之一。
3、郭靖一生,其实并非真正高大全的道德完人,一样有许多缺陷。比如面对黄蓉,长期选择性遗忘了和华筝的婚约,因为误会师仇,对岳父黄老邪喊打喊杀;可后来面对真正杀师仇人欧阳锋,却因为性格上的惺惺相惜,礼敬又加。
4、此外郭靖生平最大一桩缺陷,就是对杨过近乎无原则的迁就,反害得包括黄蓉在内的家人,长期担心受怕。甚至可以说,郭大侠这一生,肯定对不起华筝,也有许多地方对不起黄蓉,对不起自己儿女,唯独最对得起杨过,对他的好,那真是远远胜过了郭破虏这个毫无存在感的亲儿子。
5、一个人的人生事业顺不顺利,既要看历史的进程,很大程度也是自己的个人奋斗。而一个人的心胸、气度、格局,就决定了他一生可能达到的最终成就,真正教育杨过成为一代名侠的,正是郭靖的身体力行。郭靖的心胸气度现摆在那里,从一开始就比洪七公高得多,他的终身成就自然也比洪七公大得多,不论洪七公教不教他降龙掌法;杨过最终会被郭靖的伟大人格感召,抛开杀父断臂之仇,其实一点也不稀奇。
扩展资料
郭靖融合“降龙十八掌”、“九阴真经”和“左右互搏”三大盖世武功为一体,遂翩然翱翔,武林尊为“天下第一侠士”,黑白二道俯首称臣,号令武林群雄,率领群雄守护着南宋襄阳城的前线边境。第三次华山论剑时获得称号“北侠"新五绝之一。
刘帅池:如果说金庸对哪个人物着墨最多,描绘最完善,时间跨度最长,恐怕非郭靖莫属。在郭靖的身上,金庸体现给我们的是一个侠客成长的历程,生于豪迈,长于动荡,成于家国。金庸在《射雕英雄传》中初次塑造的郭靖是一个忠厚而又豪迈的性情中人,他吻合了大部分读者对于初入江湖的毛头小子在侠客进程中的经历与选择的大部分幻想——坚强,正直,国仇家恨,忠孝节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郭靖 (金庸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男主角)
这已经不知是我第多少次打开与合上《射雕英雄传》了,郭靖的形象在我的脑海中愈发清晰起来。 在金庸小说的众多高手里,郭靖无疑是成就最大,影响力最大的一个。郭靖的成长轨迹十分清晰:在草原,随神箭手哲别射箭,学到了行军打仗的本领;随江南七怪练功,也算入门武学;拜师洪七公,使得他有了在江湖扬名立万的潜力与资本。郭大侠资质如何,地球人都知道。他的成功经验,无疑有很大的借鉴意义。郭靖性格中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待人友善、诚真朴实,愿意为朋友两肋插刀。正是这样,他才俘获了女友黄蓉的芳心,并凭此认识了北丐洪七公,用自己的憨厚勤奋、任劳任怨 打动了他,学到了至刚至猛、世间罕有敌手的降龙十八掌,迅速成长为一流高手。也是因为性格使然,他成功打入丐帮,交了一帮过命的朋友,助他守襄阳,对抗蒙古铁骑,最终名满天下。从郭靖的一系列成功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性格对一个人有着决定一生的影响,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学会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行为,培养好的习惯,最终铸就良好性格,为自己的人生之路助上一臂之力,同时要学会与人交流,广结朋友,为自己打造一张人力资源网,因为这是一个人一生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古人说:“治水必躬亲。”一个人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经过实践的历练与检验,而郭靖则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与杨康、欧阳克相比,郭靖的成功之处就在于他不是如前者那样,在大院内看看秘籍、找找陪练、玩玩弓马,而是始终在江湖中闯荡搏杀。一场又一场实战,让他具备了敏锐的反应能力、强大的抗击打能力,练就了他过人的胆识和过硬的心理素质。这些,是在长辈庇护下长大的杨康和欧阳克永远不能比拟的。社会就是江湖,在我们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千万不能两耳不闻天下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将自己的眼光与志向局限在象牙塔内,而应深入社会这所大学,在里面潜心修炼,将自己的所学与实践结合起来,这样才能真正凸显知识的力量与实现我们的人生价值。梁启超先生说过:“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在小说的结局,聪明的杨康、欧阳克没有成功,但愚直的郭靖却最终登顶,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郭靖不怕难、不怕险,吃苦耐劳并且肯下本功夫。亢龙有悔一次练不成,就练千百次,这使得他的武学境界更上一层楼。所以,钱钟书先生才说:“越是聪明的人,越要下笨功夫。”这样,我们才能在学习或工作中取得成绩,为实现自己的理想打下扎实的基础,这样才能换来质的飞跃。顽强的毅力与较强的自学能力,是一个人不断进步的最重要的条件。如果郭靖只修炼降龙十八掌,人们只会说,他是九指神丐的弟子。最终让他完成超越,成为北侠的,是和黄蓉一起找到并修炼了的九阴真经。在日常的学习与工作中,我们要想脱颖而出,成为真正的人才,我们就要像郭靖那样,坚持不懈地展开自学,努力汲取知识,扩大自己的视野,做人先人一步,优人一步,练就有别于别人,彰显个性的专长或技能。这样,当我们在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中搏杀时,就会显得游刃有余,获得更多更适合自己的机会,一展抱负。《射雕英雄传》是一篇有关成功学的长篇寓言,其中的主人公郭靖更是凭借其待人友善、诚实憨厚、任劳任怨、敢于磨炼、坚韧不拔、毅力顽强、善于自学激励了无数的读者。让我们像郭靖那样,保持一颗执着而淡定的心,为了自己心中的目标,努力去下笨功夫吧。
刘鹏:总之,郭靖对爱情比较专一,虽然愚笨,但比较勤奋,他忠厚老实,言出必践,重义气,有骨气,做事光明正大,有强烈的爱国情怀,是个不择不扣的大英雄。他是中国男性形象的典型代表,是男人们学习的榜样。郭靖形象的成功塑造,使得《射雕英雄传》充满光彩,深受广大读者喜爱 !仲浩群:天下为怀,苍生为念是侠的最高理想,在民族冲突极其尖锐时,郭靖把人民的苦难放在第一位,/他的仁心义胆是以天下百姓的生死存亡与民族国家的安危祸福为念,从而大义凛然,大气磅礴。而且这一位大英雄令人钦佩之处不仅在于他战胜了自己天生资质愚钝,以博大胸怀与坚强意志练成了绝世的武功,而且在于他超越了一己的私家恩怨,成为了一个奋不顾身甚至-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挽救民族危亡的大英雄。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民族精神的支撑,就会失去动力,根本谈不上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民族精神不仅体现在中国人民的奋斗历程和奋斗业绩中,也体现在像金庸武侠小说人物郭靖这样的侠义英雄身上 。刘帅池:如果说金庸对哪个人物着墨最多,描绘最完善,时间跨度最长,恐怕非郭靖莫属。在郭靖的身上,金庸体现给我们的是一个侠客成长的历程,生于豪迈,长于动荡,成于家国。金庸在《射雕英雄传》中初次塑造的郭靖是一个忠厚而又豪迈的性情中人,他吻合了大部分读者对于初入江湖的毛头小子在侠客进程中的经历与选择的大部分幻想——坚强,正直,国仇家恨,忠孝节义。无论是对于事业还是对于自身,他都是一个积极主动的人,他是儒侠的典范,会犯错,会困扰,会不知所措,甚至会被蒙蔽,但却始终有所坚持,始终一往无前相对于早期的郭靖,早期的辛弃疾则相对更加成熟稳重得多,可能正像他自己在诗作中说过的”壮岁旌旗拥万夫,锦儋突骑渡江初,少年壮志,忠义双全。以弱冠之年召失地义士,可谓侠气; 以数十轻骑犯万人中军,可谓豪勇; 帅万余之众南渡回返,可谓卓异这样一位儒侠的典范,长成于那样一个动荡的时空再回首,都是人到中年,都是适逢乱世,小说给了英雄一个永恒的归宿,现实却没有给义士一个满意的结局。《神雕侠侣》中的郭靖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侠客的典范长成后的情怀与肝胆。一句“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正是对这种侠客形象的最好诠释。在前面论证过的宗师级侠客的传承之下,这是一个更近于庙堂,更执着于天下的侠客典型 。赵斌:一个人一生要做出多样选择,一个道德完人更是如此。郭靖在成长为一个传统伦理道德的完美范型的过程中,内心的纠结也是很多的。但喝着传统民间伦理的乳汁长大的郭靖,虽然愚笨,却能够始终固守着传统伦理道德原则,致使金庸先生对郭靖这个人物形象的塑造获得很大成功 。祝一勇:郭靖从头到尾给人最深刻的印象就是”愚“,但内涵却逐渐发生变化。在性格方面由表面的有些呆、傻、蠢、木讷、不善机变逐渐演变到以不变应万变,实则是以”仁“为核心的质朴厚道,以致人见人爱,许多武学大师都愿意教他武功,这是他习武的内在基础和优势。在武学方面,由表面上的记忆差,反应慢,接受愚钝,学不会精巧招式,逐渐转变到择其能学而学,用心专一而不贪多,持之以恒而能循序渐进,以勤为径而终能从渐悟到顿悟的大智若愚的武学境界 。倪匡:郭靖是金庸小说中最出名的人物,这个四岁才会说话的蠢小子,浓眉大眼,就凭他的傻劲,不但练成了一身卓绝的武功,而且还和古灵精怪至于极点的黄蓉,一见钟情,金庸刻意安排,简直已到了极点。郭靖的一生,是毫无缺点的,极度完美。他对父母孝,对国家忠,对爱情贞,对朋友义,对子女爱,连杨康这样的坏蛋死了,他也耿耿于怀,将杨康的儿子,赐名“过”,字“改之”,希望杨过和他一样。郭靖是大侠,不但在江湖上称侠,而且为国为民,侠之大者,万民称颂。郭靖对敌时,虽死不屈,一生之中,未曾玩过半点花样,说过半句假话,行过半点诡诈。郭靖不但维护江湖法统,而且也维护社会法统。杨过和小龙女要结为夫妻时,郭靖就差一点动手,要将杨、龙两人打死,因为杨、龙两人的行为,触犯了他的完美。郭靖是一个完人,但是太完美了,变成了一个伪人。因为世上不可能有这样的一个完人,那是金庸塑造出来的一个伪人 。
不必那么认真啦其实
亲情>=爱情+友情
那.......我认为,亲情作为重点比较好些,因为在我的感情里,亲情里包括爱情和友情,比如说,你对父母的爱啊,我认为那也是爱情的一种,和父母间关系的密切友好那是友情的一种。抱歉!我文笔差,只能给你提个建议,祝你早日找到满意的答案。
爱情似血,没有血液,人就似行尸走肉,友情似水,在不经意间为你解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