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毕业论文

首页 毕业论文 问题

土木工程毕业论文课题内容

发布时间:

土木工程毕业论文课题内容

土木工程本科的毕业论文范文:题目:土工合成材料在加筋土中的应用关键词: 土工合成材料;加筋土技术;工程应用;作用机理;承载力计算摘要: 土工合成材料作为一种新型的岩土工程材料,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交通、水利、建筑等工程领域,在工程实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随着加筋土技术开始发展起来,土工合成材料在加筋土结构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介绍土工合成材料的发展、分类、工程特性实验研究的主要方法,以及加筋土技术的发展历程、加筋作用发挥效应的原理,分析了土工合成材料在加筋土中的应用情况,重点对加筋土挡土墙、加筋土边坡以及加筋土地基的布设方式、作用机理、设计计算方法、变形和承载力计算以及破坏方式等方面进行总结归纳,并指出目前本行业研究所欠缺的方向,对以后的研究方向做好规划。文章引用:刘明, 李豪杰, 钱重昌. 土工合成材料在加筋土中的应用[J]. 土木工程, 2020, 9(12): 1329-1336.

一、毕业设计(论文)课题来源、类型 本课题来源于工程实践,设计为高层商业住宅楼,用途为居住。课题类型是工程设计类。 二、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目的: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来到城市里工作、生活,甚至长期居住,造成城市人口集中,住房用地面积受农业发展需要受限制,以及商业竞争的激烈化,使人们对住宅楼的需求越来越大,要求也越来越高,小高层,甚至是高层已然成为现代开发商与消费者选择的主流。设计这栋住宅楼的目的是解决普通老百姓的住房问题,从根本上解决普通老百姓的住房问题,为老百姓创造更好的居住条件,同时也能加快城市建设的脚步。 意义:通过本工程的设计,培养我们综合应用所学基础课、技术基础课及专业课知识和相关技能,解决具体问题的土木工程设计问题所需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这对我们以后走向工作岗位是一个极宝贵的经验。我们在老师的指导下,独立系统的完成一项工程设计,解决与之有关的所有问题,熟悉相关设计规范、手册、标准图以及工程实践中常用的方法,具有实践性、综合性强的显著特点。 通过这次毕业设计 1)获取施工组织设计、预算等具体的专业应用能力 2)培养自己综合应用能力 3) 培养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本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状况及发展趋势 研究状况:在高层建筑中,结构除了承受竖向荷载,还要承受水平荷载。因此常用的结构类型有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其中框架结构不利于结构抗震,而高层建筑中剪力墙结构也有明显的缺点,一是剪力墙间距不能太大,平面布置不灵活,不能满足公共建筑的使用要求;二是结构自重往往较大,造成建材用量增加,地震力增大,使上部结构和基础设计困难。由框架和剪力墙共同承受竖向和水平荷载的结构体系称为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框剪结构是在框架结构中布置一定数量的剪力墙,将框架与剪力墙结合起来共同工作,竖向荷载由框架和剪力墙共同承担,水平荷载由框架承受20%--30%,剪力墙承受70%--80%。剪力墙负担决大部分的水平荷载,框架以负担竖向荷载为主,分工合理,物尽其用,从而构成灵活自由的使用空间,以满足建筑功能的要求。 框剪结构的变形是剪弯型。众所周知,框架结构的变形是剪切型,上部层间相对变形小,下部层间相对变形大。剪力墙结构的变形为弯曲型,上部层间相对变形大,下部层间相对变形小。对于框剪结构,由于两种结构协同工作变形协调,形成了弯剪变形,从而减小了结构的层间相对位移比和顶点位移比,使结构的侧向刚度得到了提高。剪力墙克服了框架抗侧刚度低的缺点,框架弥补了剪力墙结构布置不灵活的不足。 发展趋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小区这一城市居民的主要居住场所也在发生不短的变化。从七八十年代的筒子楼到现今的高层小区住宅。人们对小区的要求在不断提高。综合分析高层住宅的优劣势,可以看出高层住宅的发展优势明显,与我国现阶段基本符合,并与国家提倡节约资源、实现集约化发展的政策相一致。通过发展高层住宅解决现有城市存在的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现阶段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建设实践中,发展高层住宅也越来越多地被各地认同,建设发展势头迅猛。随着高层住宅的普及,城市管理者和居民对高层住宅的建设要求日益提高,建筑设计者和开发商也在改变观念、更新设计手法,以配合城市的发展要求和住宅的市场需求,将一些新的设计理念和发展思路融入到高层住宅的设计之中,高层住宅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增强高层住宅功能的弹性和复合性高层住宅的开发往往位于城市中心区或者重要的城市功能节点周边,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对市中心区的高层住宅有多元化、复合化的功能需求。因此,高层住宅的设计中应考虑居住、商业、办公等功能的适度复合使用,并预留日后功能置换的可能性。 2.增加公共活动空间 住宅设计应以人为本。高层住宅中普遍缺乏交往的条件和必要的空间,造成邻里关系疏远。目前新开发的高层住宅,都努力尝试采用多种方法增加高层公共活动空间,提供人性化的社区环境……目前流行在高层住宅建筑内部通过挖洞,设置半公共空间的手法,将绿色引入建筑内部,营造空中庭院。 3.新材料、新技术的运用 高层住宅是现代技术的产物,电梯和现代建筑材料等是其发展的重要动因。目前高层住宅仍然是住宅建造中新技术、新材料运用最多的领域。建筑采用框架结构、框剪结构、可极大地提高高层住宅的得房率;运用中空玻璃、断桥塑钢窗等新型建筑材料及空中花园、智能家居系统等先进技术,可在生态、隔音防噪、家居管理等方面为高层居民塑造良好的生活空间。随着国家对节能和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许多的生态技术也广泛应用于高层住宅,如太阳能技术、废物回收处理等技术在许多绿色高层住宅区得到推广。在建筑建造的过程中也多采用绿色环保型建筑材料,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4.增强与城市发展的协调性 高层住宅目前发展趋势强劲,开发强度和开发规模日益提高,对城市整体环境和未来发展影响较大,因而需要注重与城市总体规划和发展政策的协调,诸如在交通、市政基础设施、原有城市格局、城市文化特性、城市自然环境等方面进行细致考虑。此外,高层住宅的寿命周期长于多层住宅,拆除重建的难度较大,因此高层住宅在设计应当注重其使用的长周期特征,与城市不同时期的发展特征一致,为未来高层住宅的功能置换、更新改造,提供应变的可能性和对未来的适应性。 5.增加住宅设计的地域特色 一个具有生命力的高层住宅应当是具有地域特色的建筑,照搬南方的住宅设计到北方,很难满足北方居民对日照采光的要求;照搬欧式风格的住宅坐落于民族风情浓郁的西南城市,也会显的不伦不类。因此,高层住宅的设计应当与城市地理环境、气候特征、人文风俗结合起来,创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建筑作品。 四、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一)查阅文献资料和调研:参观同类型的典型建筑;认真阅读与毕业设计相关的专业文献资料,包括3篇以上的外文原文,并翻译一篇外文文献,理清毕业设计的思路;调查研究住宅楼的功能要求;写出开题报告。 (二)建筑设计部分:在调研的基础上进行功能分析和建筑设计,主要内容包括 1.初步设计:根据使用功能及条件,确定建筑方案,进行初步设计,绘出平、立、剖面草图,要求达到初步设计的深度。 2.建筑施工图设计:在初步设计基础上,绘制建筑施工图。内容包括:总平面图、平面图、剖面图、立面图、屋顶平面图、变形缝设计、建筑构造详图、门窗明细表、建筑用料说明表和总说明。设计深度应满足施工、安装及预算要求,图面应详尽表现建筑物的各有关部分。 3.写建筑设计说明书:包括建筑设计提纲;总平面设计、平面设计、交通部分设计、立面设计、剖面设计和构造设计等的设计意图及方案说明;建筑规模及经济技术指标等。 (三)结构设计部分:在建筑设计的基础上,进行结构设计,主要内容包括 1.具体确定结构设计方案,根据建筑平面布置图,进行结构构件的布置,确定主要结构构件的截面尺寸和材料强度等级。 2.结构设计:内容包括确定结构的计算简图,确定设计参数,计算竖向荷载和一个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手算一榀横向或纵向框架和一片横向或纵向剪力墙的内力,进行内力组合及配筋计算;运用专业软件对建筑结构进行分析,计算内力及配筋。 3.楼梯设计:选取一部楼梯,确定承重形式、计算内力并配筋。 4.绘制结构施工图:包括机绘图和手绘图;内容为结构设计总说明,结构平面布置图、按手算结果绘制的一榀框架模板配筋图、一片剪力墙配筋图、一部楼梯配筋图。设计深度应满足施工、安装及预算要求。 5.设计说明书和计算书:结构设计提纲,内容包括工程概况、设计依据、结构计算任务、荷载取值、上部结构、地基基础及其它;选用结构方案的理由和设计依据;全部结构计算书。 五、完成论文的条件和拟采用的研究手段(途径) 本设计分为两个阶段: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在不同的设计阶段研究方法也不同。 建筑设计过程中,主要运用房屋建筑学、人性化的理念以及规划方面的有关知识及研究方法主要进行平面设计、剖面设计、立面设计,及绘制平面、剖面图。其中在平面设计中,要根据设计要求确定建筑物的位置、朝向和房间的形状面积及位置;根据防火要求、通风要求等确立门厅、走廊、楼梯、电梯等的位置和数量及门窗大小和位置。在剖面图设计中,根据建筑功能确定各层层;根据采光通风的工艺要求确定部分剖面高度及尺寸(如楼梯)。在立面设计中,根据平面、剖面设计、体型组合,进行立面处理,使建筑物各部分完整均衡,具有一定美感,同时选择装修材料进行色彩配置。 结构设计的基本任务,是在结构的可靠与经济之间选择一种合理的平衡,力求以最低的代价,使所建造的结构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使用期限内,能满足预定的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等功能要求。在框架剪力墙结构的设计过程中,应避免采用平面、竖向或者空间不规则的结构形式,遵照“建筑设计应符合抗震概念设计,不应采用严重不规则的设计方案”的原则;通过对结构的合理布置和精确计算,能够使我们的建筑更加经济合理,有效地抵抗外部力量的破坏,以达到我们所要求的设计功能。为达到这个目的,人主要采用概率设计法。 结构计算主要包括结构内力计算和变形计算,其方法有很多,大都采用连梁连续化假定。由剪力墙与框架水平位移或转角相等的位移协调条件,可以建立位移与外荷载之间关系的微分方程来求解。由于采用的未知量和考虑因素的不同,各种方法解答的具体形式亦不相同。框架-剪力墙的机算方法,通常是将结构转化为等效壁式框架,采用杆系结构矩阵位移法求解。一般较常用的计算软件有PKPM、SAP2000等。同时要注意“强柱弱梁”思想和抗震概念设计,进行竖向荷载、风荷载、地震作用、结构内力组合、结构配筋的计算。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T 50001—2001)。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结构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2004)。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1)(2006年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年版)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结构制图标准(GB/T 50105-2001)。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制图标准(GB/T 50104-2001)。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范(JGJ 3-2002)。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12] 刘晓晖、杨振宇。商业建筑。武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9 [13] 方鄂华、钱稼茹、叶列平。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14] 史庆轩、梁兴文。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15] 赵西平。房屋建筑学。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16] 王社良。抗震结构设计。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17] 龚思礼。建筑抗震设计手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18] 梁兴文、王社良。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19] 梁兴文、史庆轩。混凝土结构设计。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20] 霍达。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1] 丰定国、王社良。抗震结构设计。武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2001 [22] 包世华。新编高层建筑结构 (第二版)。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知识产权版社,2005 [23] 梁兴文。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上、下册)。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24] 李廉锟。结构力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5] 梁启智。高层建筑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实例。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992 [26] Charles R. Farrar、 John W. Reed 、Michael W. Modes of Low-Rise Shear Walls,1993 [27] Xu Nan、Zheng and pain:High-rises in Week,2006 [28] S. C. Chakrabarti、G. C. Nayak、D. K. Behavior of Prefabricated Shear Walls,1988 [29] Keun-Hyeok Yang、Hee-Chang Eun、Heon-Soo influence of web openings on the structural behavior of reinforced high-stength contrete deep Structures,2006 六、本课题进度安排、各阶段预期达到的目标: 第一阶段:熟悉研究课题,查阅相关资料,外文资料的翻译,开题报告的书写 第二阶段:建筑设计方案及结构设计方案的确定 第三阶段:建模及数据采集,使用软件进行数据的计算 第四阶段:根据计算结果对基础、楼梯等进行设计 第五阶段:结构施工图、建筑施工图的绘制,整理、装订计算书 第六阶段:施工组织设计 第七阶段:完成设计最终审核,并准备答辩 七、指导教师意见 对本课题的深度、广度及工作量的意见和对设计(论文)结果的预测: 指导教师: 八、所在专业审查意见 负责人: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课题背景

材料与构件受荷载和腐蚀环境作用研究

材料与构件受荷载和腐蚀环境作用研究内容

材料与构件受荷载和腐蚀环境作用理论研究

材料与构件受荷载和腐蚀环境作用试验研究

钢筋混凝土构件疲劳性能研究

混凝土构件疲劳断裂基础研究

疲劳损伤累积理论研究

钢筋混凝土梁腐蚀疲劳问题研究

钢筋混凝土梁疲劳腐蚀断裂机理

腐蚀和疲劳耦合作用研究意义

论文研究工作

第二章 试验设计

引言

试验梁设计和材料试验

钢筋混凝土试验梁设计

材料试验

试验梁制作

试验梁荷载与腐蚀试验设计

承载力试验

恒定荷载和氯盐环境耦合作用试验

交变荷载和氯盐环境耦合作用试验

测点布置和数据采集方法

试验梁氯离子浓度测试方法

混凝土粉末取样方法

氯离子含量测试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恒定荷载和腐蚀环境耦合作用下混凝土梁试验研究

引言

承载力试验

恒定荷载和腐蚀环境耦合作用梁性能试验研究

试验加载过程

试验梁挠度结果分析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交变荷载和腐蚀环境耦合作用下混凝土梁试验研究

引言

试验概述

试验结果与分析

试验过程和破坏形态

疲劳梁荷载挠度曲线分析

相同荷载幅值不同环境梁混凝土应变分析

相同荷载幅值不同环境梁混凝土裂缝分析

相同荷载幅值不同环境梁固有频率分析

腐蚀试验梁钢筋锈蚀电位分析

腐蚀环境下混凝土梁氯离子扩散规律分析

腐蚀疲劳梁氯离子含量

恒载和交变试验梁氯离子含量对比

腐蚀疲劳特征分析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引言

基本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申请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以上就是土木工程毕业论文提纲模板的全部内容,更多论文提纲请关注大学生就业栏目。

土木工程毕业论文ppt内容

土木工程施工论文结课范文篇3 浅谈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教学问题及解决对策 土木工程是建筑学科中非常具有基础性的和代表性的学科,其涉及到的方面是非常广的,其中包含土木施工的技术和土木工程施工等基础性的问题及学科。通过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的学习和研究,学生不仅仅掌握的是关于土木建设的基础知识,更加训练的是工程师的基本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但是,为了能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其实还是需要有很多的问题去改革和总结土木教育的问题。教学工作者需要及时对这些问题进行归纳,总结经验,提高自身的专业教学水平。本文主要针对土木工程施工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归纳及经验进行阐述。并且对土木施工技术的教学中所涉及到的一些问题提出一些笔者自己的建议,希望能够给高校土木建设的课程带来一定的帮助。 土木工程实施技术教学的现状 土木建设施工中的实施教程是每个学习者都要参与的,这是一项基础而又重要的课程,每个人都要参与其中。对于土木工程的学习者来说,这既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但是有起着至关重要的学习内容,另一方面,该项课程的难点就是在于要将所学的基础和课本知识相互结合,并应用实践当中,,只有面对每一个实际性的问题有所解决,才能使得这门课程的学习更加深入,我国现阶段对于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的教育其实已经在理论上有所深入,但是很多时候,对于施工技术还有施工安全,或者是施工的管理等一系列问题还是存在很多需要更加深入研究的文图,所以,我们还是需要对现阶段的土木施工技术的教学情况进行一定的完善或者是补充。 土木工程实施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原有的教材其实已经不能很好的与现有技术结合,很多的技术都是没有完全认真的覆盖的有很多已经不需要的内容还是留存在教材当中,不仅仅是加重学生和老师的负担,又学习了一些已经淘汰了的知识。尽管在教材的改革和教师的交流中已经对某些新的技术与新的内容有所更替,但是,对于不断发展和进步的土木建设施工设计来说,这样的更新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学习的内容不能适应真正的要求,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所以为了能够适应现阶段的社会发展,那就一定要改革现有的学科知识要求和学科教学的体系,这样才能够使得在日常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实践基础,而不是为了去迎合教师的教学内容或者是仅仅为了得到一些学位证明。一个土木建筑者一定要具备应有的素质和知识储备。另外一点,现阶段课程的时间设计和教师的内容设计都是有一些不合理的问题的,教师不能在设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教学内容,或者是因为教学的内容比较繁杂,导致学生在接受到内容后不能完全接纳吸收,这样就使得课程的学习受到一定的阻碍。 教学目标是很难的实现的,很容易对这门课程产生一定厌恶心理,这是会出现一定教学问题的。对于土木工程的教学是要贯穿很多东西,而且许多学科都是在其中交错的,所以实习和实践内容都要包含在一起的。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对于教学过程中,是否真的能够将教学所学到的东西和在实践中需要的东西相互结合的。如果实践是没有效果的,并且忽略学习的综合性和有效性,那么将会给以后知识的运用带来很大的麻烦,所以需要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和日常教学时都对这些方面有所重视,在学习中就要给学生一定的启发和提示,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日后的工作中有所帮助。 土木工程实施技术教学中问题的解决建议 优化现有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实践及教学规划,将新的设计和新的内容根据专业的需要迅速融入到当下的教学任务来进行,另外重要的就是要根据土木工程下属的其他学科进行合理的配制和规划,改善现在术业无专攻的状况,让各位学生能更好的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去。尽管学科的知识不需要的每一个方面都会覆盖的,要精选的关于不同学科有关土木专业中比较精华的部分,其中应该涵盖到知识的各个方面,包括土木工程细节性的学科。也要讨论到施工中具体出现的各种问题。另外,随着互联网和其他一些教学形式的出现,其实,很多时候土工施工教学的课堂也可以变得生动有趣,凭借着一些新式的教学和授课手段,都可以改善现在课堂只有老师一人讲,学生参与互差的状况,这样将会使学生对于这门基础课程的学习更加有兴趣和 爱好 。并且很多新的设备可以准确模拟出施工的现场状况,这样就可以有更加直观的教学环境和教学影响。通过融合课程内容的设置和时间的要求。 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授课内容和习惯将这些现代化的内容直接融入进去,用现代化的手段将课程内容顺利的融入课堂,通过图文以及教师授课同时进行的方式,不但可以加快学生的理解,这样的教学环境可以让学生的理解能力达到最好的一个效果。同时可以将学术论文或者其他 渠道 刊载的最新的内容覆盖到平时的授课中去,这样学生了解到的就是最新的知识和内容。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课堂状况,实时的改善自己的教学进度和教学目标,让学生更好的适应课堂和接受授课内容。但是现在使用先进的教学设备还会存在一些问题,就是没有比较成功或者已经形成体系的教学材料或者教学的应用工具,所以还需要一线的学生和老师共同努力,去交流,并且要摄取更多真实的施工场景,将这些最贴近学生和实际操作的经验与教学的新手段紧密的结合起来,这样不仅仅规避了以前照本宣科的劣势,还让学生和老师有了一个更加深入的交流和探讨。这样新做出的课件相信能够更加的有效和合理的。 也希望土木施工的教育者能够积极的参与到这项工作当中。学生通过观摩活动,能够将学科知识与实际操作相互结合,并且提出自己的理念和观点,并且能够最直接的在现场接受经验教训,为今后的实际工作提供一个良好的开端和积累。为培养合格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及学生 毕业 后从事工程实践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施工方案设计, 通过对具体的施工目标设计施工技术方案使学生熟悉和掌握施工过程中施工方案的编制原则、 依据、 方法和步骤; 要加深学生对于土木施工这一课程的合理科学有效性的理解,并且更为深入的去掌握这门学科在日常实践中所能带来的重要益处和重要的作用。 在很多教学中,有些有经验的老师会将自己的学生带到真正的施工现场,这样就能让学生更加了解实际的施工情况到底是怎样的。但是这其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的,学生和老师在出入工地时,不论是安全还是传授知识的有效性都是受到影响的,学生需要和老师进行长时间的具体性的沟通,这样得到的反馈才能让老师更为容易知道学生的具体情况并且将讲授的内容给布置下去。这样才能让实践活动起到其应有的效果。 结语 我国的土木建设团队还需要进一步的充沛,很多情况下土木建设的团队还是缺乏很多的技术支持,所以教师如果能够在教学中更加符合学生的要求,教授的内容能够更加贴近实际,并且能够将实际的知识要点覆盖其中,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合现代化建设的团队,因此,改革教育团队的能力,这个教育中的各项资源,将土木建设教育中的各项问题有机的结合起来并给出科学合理的解决办法,这样才能真正的建设一支符合市场需求土木施工的团队。也希望本文能对土木施工的教学给予一些有利的帮助。 猜你喜欢: 1. 土木工程施工论文结课范文 2.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论文范文 3. 土木工程施工论文范例 4. 关于土木工程施工毕业论文 5. 土木工程施工论文范文 6. 土木工程施工实习报告范文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土木工程对整个经济发展和建筑行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土木工程本科的毕业论文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论土木工程建筑结构设计

摘要:土木工程结构设计是一个全面的建筑体系设计工作,需要通过扎实的理论基础,之后加入灵活的创新思维,以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完成整个设计过程。土木工程设计过程中要保证设计的合理性、安全性。根据平时工作中的设计、建设经验来完成整个设计过程。我国目前的土木工程建筑结构设计在设计策略和设计安全性考量上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本文根据现阶段存在的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意见,使土木工程设计在合理性和安全性上更好的适应我国现代化发展的需求。

关键词:土木工程;结构设计;安全性

1土木工程结构设计概述

土木工程的结构设计在设计过程上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即结构方案阶段、结构测算阶段、施工图设计阶段。在结构方案阶段中,主要是根据要施工的地区的地质勘测报告设计相应的工程公安,包括抗震防裂程度、工程高度、工程结构形式等等。当工程设计方案相对确认下来狗,就根据方案的具体要求进行下一步的布置和测算工作。在结构测算过程中,主要是对工程负载的情况进行计算。包括外部负载和内部负载的计算。负载的计算主要根据负载的要求确定相应工程配件的使用,根据组合值系数和标准值系数的测定来确定施工参数,构造施工措施要求。对于内力的测算,来完成构件截面参数的确定。内力的测算要根据构件截面、负载值确定。这包括弯矩、剪力、扭矩等等。

最后,根据构建的计算、要根据之前确定的内力计算的要求,保证测算构件是否达到了相关要求。这时也可针对需求对构件截面参数加以调整。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就是根据前两步的结构方案设计阶段、结构测算阶段,进行施工图的设计。在此过程中要将设计者的要求和设计意图通过图纸表达出来,施工图是施工的依据,施工图中要包括建设项目各部分工程的详图以及零件使用、、结构部件明细表、验收标准方法等。民用的工程施工图应具备设计图纸、包括图纸目录必要的设备、材料表、工程预算书。施工图设计文件,应满足设备材料采购,非标准设备制作和施工的需要。

2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专业角度的问题、另一方面是安全角度的问题,下面将分别从这两个方面进行阐述。从专业角度来说在土木工程设计中,箱、筏基础底板挑板的设计过程、梁、板的跨度计算、摩擦角区域的处理、抗震缝距离的设计、基础板厚度的确定都需要进行测算考量。

对于箱、筏基础底板挑板的设计,首先要假设出挑板可以将边跨底板钢筋进行调整,出挑板后,能降低基底附加应力,当基础形式处在天然地基和其他人工地基的坎上时,加挑板就可能采用天然地基。从土木工程建设角度来说,如果取消挑板,能够方便柔性防水的处理,在建设多层建筑时,结构设计中可兼顾到下层建筑。梁、板的跨度计算中,梁、板的跨度计算计算跨度,又叫计算长度,应当根据计算时要求、构件的组成形式、支承端约束刚度、支承反力等因素综合考虑,摩擦角区域的处理,内摩擦角,是土的抗剪强度指标,是工程设计的重要参数。

基层开挖时,会应用到摩擦角区域处理的问题,如果魔草叫区域中边基地的土会受到影响较小,不会反弹。但中心部位,基土反弹情况较为明显,回弹部分需要人工进行清除。抗震缝距离的设计中,主要通过增加抗震缝的距离来对地震时产生的结构碰撞的风险降低。基础板厚度的确定要根据房间设计的不同大小来选定相应的基础板厚度。如果基础板的厚度都按照大房间的标准进行设计、势必会造成浪费。如果都按照小房间的标准进行设计则会造成安全问题。所以实际的应用中,通常是在大房间中垫聚苯,小房间设定基础板的厚度。

从安全角度来说,目前土木工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有:(1)工程设计规范的安全水平比较低,与国际同类作业相比,由于没有设定规范的视屏问题,会造成工程施工的进行难度的加大,最终导致了施工质量较低;(2)工程设计规范的整体牢固性差;(3)土建结构工程的耐久安全性差、正确使用与维护意识相对较差。

3加强土木工程建设的建议和对策

从具体而言可以从两方面进行考虑:从设计的安全性上,应从管理首要保证设计的安全性,尽量选择资质等级较高、管理先进、实力雄厚的设计单位进行设计、这样就可以掌握先进的设计方法和设计理念,设计设备也会较好、设计人员的素质和专业能力强、设计经验丰富,设计出的建筑安全性较高。再设计时也要加强理论学习,使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对于设计理论和设计标准能够很好的掌握。对于设计过程中,涉及到工程造价、工程量的统计、计算、所以在此类工程量计算过程中,要严谨、认真,对于每一笔数据都要认真核对。设计图纸要详细,以便施工者能够根据设计图纸准确掌握设计意图,从而进行施工,这样能够降低因图纸问题造成的施工不明确的现象,避免了事故的产生。

在施工过程中,要注意过程监管,设计单位与施工单位要保持联系,对于设计图纸中不明确的问题,要进行及时的沟通和设计核对,以便发现错误。设计人员对于施工人员提出的建议,要给予足够的重视。从土木工程行业标准角度来说,要根据全面性因素来对土木工程结构设计的方案进行评估。因为土木工程的方案是工程实施的基础,对设计方案的评估要满足安全性、经济型合理性。等等。可通过对设计方案屏蔽、论证的方法,提高设计的水平。设计过程中,不一味的追求标准图,虽然采用标准图能够减轻工作量,加快设计进度,但为了保证设计的安全性,设计人员应该认真的对设计方案进行审核,对于可能存在压缩费用的过程进行仔细的成本核算,在保证基础、满足行业标准的前提下,保证设计的合理性、高效性、创新性。

4总结

本文首先对土木工程设计的基本情况进行了概要阐述,根据工程设计的几个阶段展示了土木工程的工作范围和工作要求。之后提出了现阶段我国土木工程设计中还存在的问题,从具体设计过程和安全性两个角度提出了相关的问题。最后在此基础上,根据存在的具体问题对土木工程的建设提出了建议和相应的对策。本文的研究对我国土木工程结构设计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高宇.我国土建结构工程的安全性与耐久性分析[J].吉林大学学报,2005.

[2]张林.土建结构工程的安全性与耐久性[J].高新技术,2006.

[3]侯力更主编.砌体结构设计[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6.

[4]张吉人.土木工程结构设计施工质量控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5]沈蒲生.楼盖结构设计原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下页带来更多的土木工程本科的毕业论文范文

土木工程本科的毕业论文范文:题目:土工合成材料在加筋土中的应用关键词: 土工合成材料;加筋土技术;工程应用;作用机理;承载力计算摘要: 土工合成材料作为一种新型的岩土工程材料,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交通、水利、建筑等工程领域,在工程实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随着加筋土技术开始发展起来,土工合成材料在加筋土结构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介绍土工合成材料的发展、分类、工程特性实验研究的主要方法,以及加筋土技术的发展历程、加筋作用发挥效应的原理,分析了土工合成材料在加筋土中的应用情况,重点对加筋土挡土墙、加筋土边坡以及加筋土地基的布设方式、作用机理、设计计算方法、变形和承载力计算以及破坏方式等方面进行总结归纳,并指出目前本行业研究所欠缺的方向,对以后的研究方向做好规划。文章引用:刘明, 李豪杰, 钱重昌. 土工合成材料在加筋土中的应用[J]. 土木工程, 2020, 9(12): 1329-1336.

土木工程毕业论文指导内容

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快速发展,特别是近些年来,土木工程的建设发展十分迅速。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土木工程大学本科毕业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析土木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技术的运用

摘要:混凝土技术是目前国内、外建筑领域工程项目施工建设过程中常用的一种技术手段,同时也是建筑行业快速发展的技术保障。实践中可以看到,混凝土是确保土木工程项目整体施工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混凝土技术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整个工程项目施工建设质量和应用安全可靠性。因此,在当前的形势下,加强对混凝土技术及其在土木施工过程中的应用问题研究,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将对土木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用到的几种混凝土技术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建设性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土木工程施工建设混凝土技术

1土木施工中的混凝土浇筑技术

土木工程项目施工建设过程中,对混凝土质量有标准和要求,土木工程施工建设中用到的混凝土,其强度一般在C20至C40之间,该范围内的土木工程项目施工建设用料(混凝土)选择过程中,还应当根据建筑构造要求、性能等,对混凝土进行合理的配筋作业;比如,针对土木工程项目中的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比例方法,对钢筋数量适当增加,而且钢筋可承受混凝土浇筑时中的温度应力,可以有效对混凝土裂缝等病害进行控制。土木工程项目施工建设过程中,尤其是混凝土浇筑前,应当对混凝土温度、产生的温度应力等进行全面预算,并且合理确定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温度指标、混凝土温度变化情况。

在此基础上,还要制定温度变化管控措施,并且对土木工程项目施工建设过程中的各种混凝土裂缝病害问题进行预防,以此来确保土木工程项目整体施工质量。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浇筑施工是一项比较难操作的的工程,主要是因为混凝土的成分是水、砂石,并且还有加入适量的外加剂。在混凝土施工过程在,通常因上述组成材料的比例控制不好,而容易出现施工质量问题。比如,因混凝土灌水量不足,而形成收缩性裂缝,该种情况容易发生在混凝土施工时地基受到限制的情况下。在具体的土木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因内部拉应力比混凝土抗拉强度大,所以可能会产生内部裂缝病害。之所以会出现拉应力超标现象,主要原因在于水分、温度等参数不合理。

比如,温度性病害,主要是因为热胀冷缩,混凝土膨胀、收缩过程中,形成挤压应力、拉伸应力,进而导致混凝土结构内部产生裂缝。基于以上分析可知,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应当把握好混凝土浇筑技术,具体分析如下:第一,全面分层技术。在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结构施工时常用分层技术进行浇筑,首层浇筑后、初凝前,对第二层进行浇筑,然后以此类推,逐层进行浇筑施工操作,直到最终完成施工任务。同时,利用该技术手段,可以有效确保施工质量,而且建筑结构平面一定要避免过大,施工时从短边依次向长边进行施工操作。第二,分段分层技术。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采用分层技术手段进行浇筑,其强度一般都非常的大,若现场施工机械难以有效满足施工质量要求,则建议采用分段分层技术进行浇筑施工作业。具体操作过程中,应当从底层开始,完成一段距离后,再对第二层进行浇筑,如此往复至浇筑完毕为止。第三,斜面分层技术。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该技术适用于结构相对较长,超过厚度本身大约3倍的工况,将混凝土一次性浇筑到顶,混凝土可形成自然斜面坡1∶3,振捣时应当确保从浇筑层最底端开始施工,然后逐层上移。

2土木施工中的混凝土振捣技术

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振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混凝土自吊斗口下落过程中,自由降落的有效高度应当控制在2米范围之内。实践中,若浇筑高度在3米以上,则需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比如利用溜管、入串桶等。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当本着分段分层、不间断的原则进行施工作业,根据建筑结构的特点、钢筋材料的疏密程度等,合理确定浇筑层的有效高度。通常情况下,浇筑层有效高度为振捣器作用范围的倍时,最大高度也不能超过50厘米。实际振捣施工过程中,若所选用的是插入式振捣器设备,则应当保持快插、慢播。其中,插点的排列一定要均匀,而且依点移动,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顺序进行施工作业,不可出现遗漏,确保振实均匀性。在振捣过程中,对移动间距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移动间距不能超过振捣半径的倍,一般在30至40厘米之间。在上层振捣过程中,建议插入下层大约5厘米位置,以此来有效避免两层间产生接缝问题。在布设表面振动器移动间距时,每一次移动间距均需确保底板完全覆盖已振捣的区域边缘,在结构衔接位置的混凝土可达到标准密实度要求。

3土木工程施工中的箍筋施工技术

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各个梁柱节点位置的箍筋施工非常重要,箍筋施工时,钢筋分布比较密集,操作人员需高空作业,尤其是纵横交错处,箍筋绑扎操作难度比较大。在此过程中,若采用的是整体沉梁施工方式,则节点位置的下部箍筋绑扎难度非常的大,甚至会导致梁柱节点位置无法准确放置柱箍筋,产生安全隐患。在具体施工过程中,建议采用两个开口箍筋拼台方式,即在节点位置采用开口箍筋施工技术手段,通过规范箍筋封闭、箍筋末端弯钩构造,可确保箍筋对混凝土核心的有效约束作用。

然而,分层下箍施工方法的实际应用难度非常的大,建议拆除节点处的模板,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节点箍筋间距、绑扎安全可靠性。梁板模板施工安装完毕后,方可对梁板钢筋进行安装,进而对整体沉梁进行施工作业。从施工效果来看,该种施工方法,钢筋堆放、运输以及绑扎,整体施工非常的安全,交叉工序也比较多。在施工过程中,应当避免支模与绑钢筋不发生冲突,施工效率高。在此过程中,针对节点箍筋少放、难以确保箍筋间距等问题,笔者建议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行处理。首先,下料施工时,每个节点位置均应当适当增加纵向短筋;其次,柱节点位置箍筋焊接过程中,在纵向短筋上构建骨架;同时,还要将整体骨架套入柱纵筋,并且将其布设在楼板模板面之上,用穿粱钢筋对其进行牢固绑扎。

4土木工程施工中的混凝土养护技术

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国内建筑行业发展过程中的应用非常的广泛,实际操作过程中多采用的是泵送混凝土施工模式。采用泵送混凝土施工技术,可有效缩短施工工期,改善混凝土性能。在土木工程项目施工建设过程中,应当做好原材料购置、配比以及振捣等环节的质量管控,以免混凝土强度不达标。土木工程施工中的混凝土养护过程中,主要的养护技术手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墙板混凝土完成浇筑振捣以后,需带模养护7天以上。拆模以后,挂上两层麻袋将其严密的覆盖好,继续对其进行保温。在此过程中,需洒水养护到两周的时间;第二,顶板混凝土浇捣施工完成、终凝以后,6小时内不能浇水,以免出现起灰、起皮等问题;8至12小时内,用薄膜可将其严密覆盖,而且面层加盖两层麻袋进行保温和养护,确保7天内混凝土足够的湿润。3~4天以后,确认混凝土核心温度高峰期过去,再正常洒水养护至14d(满足UEA防水混凝土养护要求)。

5结语

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非常的广泛,而且涉及到诸多方面的影响因素,因此实践中应当加强重视和技术创新,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我国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毅,马士良,王涛,等.混凝土温升抑制抗裂技术在镇江西津湾地下停车场工程中的应用[J].混凝土,2015(8):143-145.

[2]张永存,李青宁.薄壁混凝土渡槽结构施工过程中的温度应力分析[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015(10).

[3]胡伟华,彭刚,黄仕超,等.基于声发射技术的混凝土动态损伤特性研究[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5(02):123-127.

>>>下页带来更多的土木工程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我在别的地方看到的,好像是上学吧 论文查重,看看有用没。土木工程既指建设的对象,即建造在地上,地下,水中的工程设施,也指应用的材料设备和进行的勘测,设计施工,保养,维修等专业技术,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土木工程毕业论文写作指导,欢迎阅读参考。前言部分前言部分也常用“引论”、“概论”、“问题背景”等做标题,在这部分中,主要介绍论文的选题。首先要阐明选题的背景和选题的意义。选题需强调实际背景,说明在计算机研究中或部门信息化建设、企业管理现代化等工作中引发该问题的原因,问题出现的环境和条件,解决该问题后能起什么作用。结合问题背景的阐述,要使读者感受到此选题确有实用价值和学术价值,因而有研究和开发的必要性。前言部分常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选题实际又有新意,表明作者的研究方向正确,设计开发工作有价值。对一篇论文来说,前言写好了,就会吸引读者,使他们对作者的选题感兴趣,愿意进一步了解作者的工作成果。综述部分任何一个课题的研究或开发都是有学科基础或技术基础的。综述部分主要阐述选题在相应学科领域中的发展进程和研究方向,特别是近年来的发展趋势和最新成果。通过与中外研究成果的比较和评论,说明自己的选题是符合当前的研究方向并有所进展,或采用了当前的最新技术并有所改进,目的是使读者进一步了解选题的意义。综述部分能反映出毕业设计学生多方面的能力。首先是结合课题任务独立查阅中外文献资料的能力,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收集各种信息,了解同行的研究水平,在工作和论文中有效地运用文献,这不仅能避免简单的重复研究,而且也能使论文工作有一个高起点。其次,还能反映出综合分析的能力。从大量的文献中找到可以借鉴和参考的信息,这不仅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水平,还要有一定的综合能力。对同行研究成果是否能抓住要点,优缺点的评述是否符合实际,恰到好处,这和一个人的分析理解能力是有关的。值得注意的是,要做好一篇毕业论文,必须阅读一定量(2~3篇)的近期外文资料,这不仅反映自己的外文阅读能力,而且有助于体现论文的先进性。方案论证在明确了所要解决的问题和课题综述后,很自然地就要提出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案。在写作方法上,一是要通过比较,显示自己方案的价值,二是让读者了解方案的独到之处或有创新点的思路、算法和关键技术。在与文献资料中的方案进行比较时,首先要阐述自己的设计方案,说明为什么要选择或设计这样的方案,前面评述的优点在此方案中如何体现,不足之处又是如何得到了克服,最后完成的工作能达到什么性能水平,有什么创新之处(或有新意)。如果自己的题目是总方案的一部分,一定要明确说明自己承担的部分,以及对整个任务的贡献。论文主体在这部分中,要将整个研究开发工作的内容,包括理论分析、总体设计、模块划分、实现方法等进行详细的论述。论文主体部分要占4/5左右。主体部分的写法,视选题的不同可以多样,研究型论文和应用开发型论文的写法就有明显的不同。研究型的论文,主体部分一般应包括:理论基础,数学模型,算法推导,形式化描述,求解方法,软硬件系统的实现及调试,测试数据的分析及结论。要强调的是,研究型论文绝不是从推理到推理的空洞文章。研究型论文也应有实际背景,也应有到企业和实际部门调研的过程,并在实际调查研究中获取信息,发现问题,收集数据和资料。在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解决实际问题的、富有创建性的结论。应用开发型的论文,主体部分应包括:总体设计,模块划分,算法描述,编程模型,数据结构,实现技术,实例测试及性能分析。以上内容根据任务所处的阶段不同,可以有所侧重。在整个任务初期的论文,可侧重于研究与设计,在任务后期的论文可侧重于实现与应用。但作为一篇完整的论文应让读者从课题的原理设计,问题的解决方法,关键技术以及性能测试都有全面的了解,以便能准确地评判论文的质量。论文主体部分的内容一般要分成几个章节来描述。在写作上,除了用文字描述外,还要善于利用各种原理图、流程图、表格、曲线等来说明问题,一篇条理清晰,图文并茂的论文才是一篇好的论文。注意事项1)要严格按照规范编写,特别是外文文献,不要漏写、错写(2)论文内容和参考文献要前后对应,正文中凡引用参考文献的地方应加注(3)列出的文献资料应与论文课题相关,无关的文献只会使读者感到作者的研究目标很分散

土木工程类论文写作方法是:先结合案例具体的,根据案例来阐述自己提出的理论和方法,

然后根据正文来写摘要,再写结束语,最后写引言研究背景,

其实写作很讲求方法和技巧的,不懂的话可以随时来问我,这个我擅长的。

土木工程毕业论文研究内容

土木工程毕业设计摘要模板

毕业设计是教学过程的最后阶段采用的一种总结性的实践教学环节。以下是我收集的土木工程毕业设计摘要,欢迎查看!

以土木工程为主的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生产总值和劳动力的主要贡献者。从2003年至2012年,全国建筑安全形势在总体上呈现好转态势,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究其主要原因是建筑业安全文化的缺乏。安全文化,自上个世纪80年代被提出来以来,被证实是解决人因失误最有效的办法和手段。本文对安全文化理论进行深入剖析,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土木工程施工安全事故案例,建立了我国土木工程安全文化模型,将安全文化分为三个层次:人、组织及环境,人的层面包括安全行为、安全意识和专业知识/安全知识;组织层面包括安全信念、管理者的承诺、员工的参与、沟通交流、安全政策、规则和指导方针、安全培训;环境层面包括社会文化、经济、法律、技术、项目环境和利益相关者。根据此模型针对施工单位工人、管理人员和监理人员设计调查问卷,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安全文化调查。本文利用因子分析法对回收数据进行分析,提取主要的影响因子并计算其得分,根据此结果对我国土木工程安全文化现状进行分析,发现:

1)施工单位的安全文化整体水平不高,管理人员和工人的安全意识还不错,但还有待提高。施工单位内的安全管理水平一般,工程项目利益相关者对施工单位有一定的负面影响,管理人员和工人对自己工作的认识均不够清晰,并且工程项目上存在很多影响安全的因素,需要加以重视;

2)监理单位的安全文化整体水平较好,监理的安全意识较好,监理单位也很注重内部安全管理,履行自己的安全监督职责。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监理人员需要提高他们的专业/安全知识,同时,对业主与施工单位的负面影响应多加注意,因为这是影响安全监理的一个严重障碍。

针对调查分析结果提出改进我国土木工程安全文化的建议:

1)施工单位应健全项目安全管理组织,加强与各利益相关方的沟通交流,加强对管理人员及工人的培训,提高其技术水平、专业知识及安全知识;

2)监理单位应提高监理人员的安全管理业务素质,以增强监理人员的安全知识和专业知识,并加强与施工单位的沟通。并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本文从承包商角度,对国际大型土木承包工程项目投标过程中的风险评估方法进行深入系统地研究。针对国际大型土木工程的特点,建立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数学模型,同时力图尽可能考虑风险因素的相关性,以深刻描述客观事物。本论文的研究方法可供承包商在对投标项目进行风险评估时参考,对在工程咨询中介机构中工作的造价工程师、监理工程师等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第一章,介绍了课题研究背景和国内外的最新研究动态,提出了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第二章,对国际大型土木工程的投标程序、投标定价的模式以及投标理论研究状况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系统分析了国际大型土木工程承包项目投标风险的总体结构、特性、测度指标和影响因素,提出工程投标风险评估是由选标风险评估、成本预测风险评估、投标工期风险评估、施工方案风险评估四部分组成。

第三章,针对承包单位面对选标的两种情况,分别建立了基于改进的AHP方法的选标风险评估模型和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工程风险评估模型。

第四章,引入描述成本估算准确性的指标----成本估价风险的概念,分析了影响成本估价风险的影响因素;为准确地评价成本估算风险,对影响成本估价风险的风险因素之间的相关系数的求法进行研究;建立了基于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PLS)的工程费用估算模型;建立了因素相关和独立条件下基于MAT LAB/SIMULINK的成本风险仿真模型,通过案例研究,对比了两个模型的仿真效果;研究了成本风险的`敏感度问题。

第五章,对项目施工工期和费用之间的相关性进行深入研究;考虑施工工期风险与费用估计风险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关系的基础上,建立了非线形的多加性随机网络(GERT)模型,用于工期风险的估计预测;对多加性随机网络的工期-费用优化问题进行了探讨。

第六章,采用网络层次分析ANP(Analytic Network Process)方法来评价施工方案风险,结果表明是否考虑风险因素相关,往往会影响最终的评价结果。第七章,对全文所做的工作进行总结,对今后的工作进行了展望。

随着大跨度结构和超高层建筑的不断发展,大型土木工程结构健康监测的研究与应用越来越受到学术界和工程界的重视。本文系统地开展土木工程结构性能监测系统和损伤识别方法的理论与实验研究,建立一种可用于测试结构动态响应以及监测交通流的新型水泥基压电传感系统,提出一种基于结构动态响应统计特征的结构损伤识别人工神经网络方法,从而发展结构健康监测系统与方法。

主要研究工作与创新成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在水泥基压电复合材料的基础上,研制了一种新型水泥基压电传感器,实验检测了传感器的频率独立性、线性度等基本性能,并使用标定程序确定了传感器的测量范围、灵敏度、线性度、滞回度和灵敏度界限等使用参数。研究结果表明,所研制的水泥基压电传感器具有很好的频率独立性和高度的输入输出线性关系,适用于大型土木工程结构的性能监测。

(2)建立了包括水泥基压电传感器、专门开发的小型电荷放大器、多通道数据采集仪和监测软件的水泥基压电传感系统,并将其应用到短柱和框架结构的动态响应测试以及交通流的监测等方面。模型实验结果表明,水泥基压电传感系统不仅可以准确地测试结构或构件的动态应力响应,还可以准确地监测交通流(包括人流和车流),并可以通过计算水泥基压电传感器的脉冲响应幅值来区分交通流中车辆的种类。

(3)在结构随机振动理论的基础上推导出结构动态响应的统计特征与结构损伤位置和损伤程度之间的关系,通过敏感性分析确定了以结构动态位移响应方差作为结构损伤识别的损伤指标,分析了使用该损伤指标可以部分消除测试误差的原理。数值模拟了一三跨连续梁在白噪声激励下的动态响应,观察了在不同损伤位置和损伤程度下结构动态位移响应方差的变化,从而评估了选择结构动态位移响应方差作为损伤指标的可行性。

(4)提出了一种基于结构动态响应统计特征的结构损伤识别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在人工神经网络结构中,以结构动态响应方差和协方差的变化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以结构的损伤位置和损伤程度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出。数值模拟了一三跨连续梁的损伤识别过程,其中包含单损伤和多损伤两种损伤工况,每种损伤工况中又分为损伤位置识别和损伤程度识别。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训练好的神经网络可以准确识别出结构的损伤位置和损伤程度,从而验证了所提出的基于结构动态响应统计特征的结构损伤识别人工神经网络方法的有效性与可靠性。

(5)采用所提出的基于结构动态响应统计特征的结构损伤识别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对一组两端固结的模型梁进行了结构损伤识别的模型实验。模型梁由铝合金型材制作,模拟带翼缘的薄壁箱梁。在实验中,分别采用单损伤工况和多损伤工况对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经过训练的神经网络可以基本准确地识别出结构损伤位置和损伤程度,从而进一步验证了所提出的基于结构动态响应统计特征的结构损伤识别人工神经网络方法的有效性与可靠性。

一、毕业设计(论文)课题来源、类型 本课题来源于工程实践,设计为高层商业住宅楼,用途为居住。课题类型是工程设计类。 二、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目的: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来到城市里工作、生活,甚至长期居住,造成城市人口集中,住房用地面积受农业发展需要受限制,以及商业竞争的激烈化,使人们对住宅楼的需求越来越大,要求也越来越高,小高层,甚至是高层已然成为现代开发商与消费者选择的主流。设计这栋住宅楼的目的是解决普通老百姓的住房问题,从根本上解决普通老百姓的住房问题,为老百姓创造更好的居住条件,同时也能加快城市建设的脚步。 意义:通过本工程的设计,培养我们综合应用所学基础课、技术基础课及专业课知识和相关技能,解决具体问题的土木工程设计问题所需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这对我们以后走向工作岗位是一个极宝贵的经验。我们在老师的指导下,独立系统的完成一项工程设计,解决与之有关的所有问题,熟悉相关设计规范、手册、标准图以及工程实践中常用的方法,具有实践性、综合性强的显著特点。 通过这次毕业设计 1)获取施工组织设计、预算等具体的专业应用能力 2)培养自己综合应用能力 3) 培养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本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状况及发展趋势 研究状况:在高层建筑中,结构除了承受竖向荷载,还要承受水平荷载。因此常用的结构类型有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其中框架结构不利于结构抗震,而高层建筑中剪力墙结构也有明显的缺点,一是剪力墙间距不能太大,平面布置不灵活,不能满足公共建筑的使用要求;二是结构自重往往较大,造成建材用量增加,地震力增大,使上部结构和基础设计困难。由框架和剪力墙共同承受竖向和水平荷载的结构体系称为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框剪结构是在框架结构中布置一定数量的剪力墙,将框架与剪力墙结合起来共同工作,竖向荷载由框架和剪力墙共同承担,水平荷载由框架承受20%--30%,剪力墙承受70%--80%。剪力墙负担决大部分的水平荷载,框架以负担竖向荷载为主,分工合理,物尽其用,从而构成灵活自由的使用空间,以满足建筑功能的要求。 框剪结构的变形是剪弯型。众所周知,框架结构的变形是剪切型,上部层间相对变形小,下部层间相对变形大。剪力墙结构的变形为弯曲型,上部层间相对变形大,下部层间相对变形小。对于框剪结构,由于两种结构协同工作变形协调,形成了弯剪变形,从而减小了结构的层间相对位移比和顶点位移比,使结构的侧向刚度得到了提高。剪力墙克服了框架抗侧刚度低的缺点,框架弥补了剪力墙结构布置不灵活的不足。 发展趋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小区这一城市居民的主要居住场所也在发生不短的变化。从七八十年代的筒子楼到现今的高层小区住宅。人们对小区的要求在不断提高。综合分析高层住宅的优劣势,可以看出高层住宅的发展优势明显,与我国现阶段基本符合,并与国家提倡节约资源、实现集约化发展的政策相一致。通过发展高层住宅解决现有城市存在的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现阶段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建设实践中,发展高层住宅也越来越多地被各地认同,建设发展势头迅猛。随着高层住宅的普及,城市管理者和居民对高层住宅的建设要求日益提高,建筑设计者和开发商也在改变观念、更新设计手法,以配合城市的发展要求和住宅的市场需求,将一些新的设计理念和发展思路融入到高层住宅的设计之中,高层住宅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增强高层住宅功能的弹性和复合性高层住宅的开发往往位于城市中心区或者重要的城市功能节点周边,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对市中心区的高层住宅有多元化、复合化的功能需求。因此,高层住宅的设计中应考虑居住、商业、办公等功能的适度复合使用,并预留日后功能置换的可能性。 2.增加公共活动空间 住宅设计应以人为本。高层住宅中普遍缺乏交往的条件和必要的空间,造成邻里关系疏远。目前新开发的高层住宅,都努力尝试采用多种方法增加高层公共活动空间,提供人性化的社区环境……目前流行在高层住宅建筑内部通过挖洞,设置半公共空间的手法,将绿色引入建筑内部,营造空中庭院。 3.新材料、新技术的运用 高层住宅是现代技术的产物,电梯和现代建筑材料等是其发展的重要动因。目前高层住宅仍然是住宅建造中新技术、新材料运用最多的领域。建筑采用框架结构、框剪结构、可极大地提高高层住宅的得房率;运用中空玻璃、断桥塑钢窗等新型建筑材料及空中花园、智能家居系统等先进技术,可在生态、隔音防噪、家居管理等方面为高层居民塑造良好的生活空间。随着国家对节能和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许多的生态技术也广泛应用于高层住宅,如太阳能技术、废物回收处理等技术在许多绿色高层住宅区得到推广。在建筑建造的过程中也多采用绿色环保型建筑材料,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4.增强与城市发展的协调性 高层住宅目前发展趋势强劲,开发强度和开发规模日益提高,对城市整体环境和未来发展影响较大,因而需要注重与城市总体规划和发展政策的协调,诸如在交通、市政基础设施、原有城市格局、城市文化特性、城市自然环境等方面进行细致考虑。此外,高层住宅的寿命周期长于多层住宅,拆除重建的难度较大,因此高层住宅在设计应当注重其使用的长周期特征,与城市不同时期的发展特征一致,为未来高层住宅的功能置换、更新改造,提供应变的可能性和对未来的适应性。 5.增加住宅设计的地域特色 一个具有生命力的高层住宅应当是具有地域特色的建筑,照搬南方的住宅设计到北方,很难满足北方居民对日照采光的要求;照搬欧式风格的住宅坐落于民族风情浓郁的西南城市,也会显的不伦不类。因此,高层住宅的设计应当与城市地理环境、气候特征、人文风俗结合起来,创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建筑作品。 四、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一)查阅文献资料和调研:参观同类型的典型建筑;认真阅读与毕业设计相关的专业文献资料,包括3篇以上的外文原文,并翻译一篇外文文献,理清毕业设计的思路;调查研究住宅楼的功能要求;写出开题报告。 (二)建筑设计部分:在调研的基础上进行功能分析和建筑设计,主要内容包括 1.初步设计:根据使用功能及条件,确定建筑方案,进行初步设计,绘出平、立、剖面草图,要求达到初步设计的深度。 2.建筑施工图设计:在初步设计基础上,绘制建筑施工图。内容包括:总平面图、平面图、剖面图、立面图、屋顶平面图、变形缝设计、建筑构造详图、门窗明细表、建筑用料说明表和总说明。设计深度应满足施工、安装及预算要求,图面应详尽表现建筑物的各有关部分。 3.写建筑设计说明书:包括建筑设计提纲;总平面设计、平面设计、交通部分设计、立面设计、剖面设计和构造设计等的设计意图及方案说明;建筑规模及经济技术指标等。 (三)结构设计部分:在建筑设计的基础上,进行结构设计,主要内容包括 1.具体确定结构设计方案,根据建筑平面布置图,进行结构构件的布置,确定主要结构构件的截面尺寸和材料强度等级。 2.结构设计:内容包括确定结构的计算简图,确定设计参数,计算竖向荷载和一个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手算一榀横向或纵向框架和一片横向或纵向剪力墙的内力,进行内力组合及配筋计算;运用专业软件对建筑结构进行分析,计算内力及配筋。 3.楼梯设计:选取一部楼梯,确定承重形式、计算内力并配筋。 4.绘制结构施工图:包括机绘图和手绘图;内容为结构设计总说明,结构平面布置图、按手算结果绘制的一榀框架模板配筋图、一片剪力墙配筋图、一部楼梯配筋图。设计深度应满足施工、安装及预算要求。 5.设计说明书和计算书:结构设计提纲,内容包括工程概况、设计依据、结构计算任务、荷载取值、上部结构、地基基础及其它;选用结构方案的理由和设计依据;全部结构计算书。 五、完成论文的条件和拟采用的研究手段(途径) 本设计分为两个阶段: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在不同的设计阶段研究方法也不同。 建筑设计过程中,主要运用房屋建筑学、人性化的理念以及规划方面的有关知识及研究方法主要进行平面设计、剖面设计、立面设计,及绘制平面、剖面图。其中在平面设计中,要根据设计要求确定建筑物的位置、朝向和房间的形状面积及位置;根据防火要求、通风要求等确立门厅、走廊、楼梯、电梯等的位置和数量及门窗大小和位置。在剖面图设计中,根据建筑功能确定各层层;根据采光通风的工艺要求确定部分剖面高度及尺寸(如楼梯)。在立面设计中,根据平面、剖面设计、体型组合,进行立面处理,使建筑物各部分完整均衡,具有一定美感,同时选择装修材料进行色彩配置。 结构设计的基本任务,是在结构的可靠与经济之间选择一种合理的平衡,力求以最低的代价,使所建造的结构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使用期限内,能满足预定的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等功能要求。在框架剪力墙结构的设计过程中,应避免采用平面、竖向或者空间不规则的结构形式,遵照“建筑设计应符合抗震概念设计,不应采用严重不规则的设计方案”的原则;通过对结构的合理布置和精确计算,能够使我们的建筑更加经济合理,有效地抵抗外部力量的破坏,以达到我们所要求的设计功能。为达到这个目的,人主要采用概率设计法。 结构计算主要包括结构内力计算和变形计算,其方法有很多,大都采用连梁连续化假定。由剪力墙与框架水平位移或转角相等的位移协调条件,可以建立位移与外荷载之间关系的微分方程来求解。由于采用的未知量和考虑因素的不同,各种方法解答的具体形式亦不相同。框架-剪力墙的机算方法,通常是将结构转化为等效壁式框架,采用杆系结构矩阵位移法求解。一般较常用的计算软件有PKPM、SAP2000等。同时要注意“强柱弱梁”思想和抗震概念设计,进行竖向荷载、风荷载、地震作用、结构内力组合、结构配筋的计算。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T 50001—2001)。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结构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2004)。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1)(2006年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年版)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结构制图标准(GB/T 50105-2001)。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制图标准(GB/T 50104-2001)。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范(JGJ 3-2002)。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12] 刘晓晖、杨振宇。商业建筑。武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9 [13] 方鄂华、钱稼茹、叶列平。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14] 史庆轩、梁兴文。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15] 赵西平。房屋建筑学。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16] 王社良。抗震结构设计。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17] 龚思礼。建筑抗震设计手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18] 梁兴文、王社良。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19] 梁兴文、史庆轩。混凝土结构设计。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20] 霍达。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1] 丰定国、王社良。抗震结构设计。武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2001 [22] 包世华。新编高层建筑结构 (第二版)。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知识产权版社,2005 [23] 梁兴文。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上、下册)。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24] 李廉锟。结构力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5] 梁启智。高层建筑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实例。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992 [26] Charles R. Farrar、 John W. Reed 、Michael W. Modes of Low-Rise Shear Walls,1993 [27] Xu Nan、Zheng and pain:High-rises in Week,2006 [28] S. C. Chakrabarti、G. C. Nayak、D. K. Behavior of Prefabricated Shear Walls,1988 [29] Keun-Hyeok Yang、Hee-Chang Eun、Heon-Soo influence of web openings on the structural behavior of reinforced high-stength contrete deep Structures,2006 六、本课题进度安排、各阶段预期达到的目标: 第一阶段:熟悉研究课题,查阅相关资料,外文资料的翻译,开题报告的书写 第二阶段:建筑设计方案及结构设计方案的确定 第三阶段:建模及数据采集,使用软件进行数据的计算 第四阶段:根据计算结果对基础、楼梯等进行设计 第五阶段:结构施工图、建筑施工图的绘制,整理、装订计算书 第六阶段:施工组织设计 第七阶段:完成设计最终审核,并准备答辩 七、指导教师意见 对本课题的深度、广度及工作量的意见和对设计(论文)结果的预测: 指导教师: 八、所在专业审查意见 负责人: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土木工程对整个经济发展和建筑行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土木工程本科的毕业论文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论土木工程建筑结构设计

摘要:土木工程结构设计是一个全面的建筑体系设计工作,需要通过扎实的理论基础,之后加入灵活的创新思维,以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完成整个设计过程。土木工程设计过程中要保证设计的合理性、安全性。根据平时工作中的设计、建设经验来完成整个设计过程。我国目前的土木工程建筑结构设计在设计策略和设计安全性考量上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本文根据现阶段存在的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意见,使土木工程设计在合理性和安全性上更好的适应我国现代化发展的需求。

关键词:土木工程;结构设计;安全性

1土木工程结构设计概述

土木工程的结构设计在设计过程上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即结构方案阶段、结构测算阶段、施工图设计阶段。在结构方案阶段中,主要是根据要施工的地区的地质勘测报告设计相应的工程公安,包括抗震防裂程度、工程高度、工程结构形式等等。当工程设计方案相对确认下来狗,就根据方案的具体要求进行下一步的布置和测算工作。在结构测算过程中,主要是对工程负载的情况进行计算。包括外部负载和内部负载的计算。负载的计算主要根据负载的要求确定相应工程配件的使用,根据组合值系数和标准值系数的测定来确定施工参数,构造施工措施要求。对于内力的测算,来完成构件截面参数的确定。内力的测算要根据构件截面、负载值确定。这包括弯矩、剪力、扭矩等等。

最后,根据构建的计算、要根据之前确定的内力计算的要求,保证测算构件是否达到了相关要求。这时也可针对需求对构件截面参数加以调整。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就是根据前两步的结构方案设计阶段、结构测算阶段,进行施工图的设计。在此过程中要将设计者的要求和设计意图通过图纸表达出来,施工图是施工的依据,施工图中要包括建设项目各部分工程的详图以及零件使用、、结构部件明细表、验收标准方法等。民用的工程施工图应具备设计图纸、包括图纸目录必要的设备、材料表、工程预算书。施工图设计文件,应满足设备材料采购,非标准设备制作和施工的需要。

2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专业角度的问题、另一方面是安全角度的问题,下面将分别从这两个方面进行阐述。从专业角度来说在土木工程设计中,箱、筏基础底板挑板的设计过程、梁、板的跨度计算、摩擦角区域的处理、抗震缝距离的设计、基础板厚度的确定都需要进行测算考量。

对于箱、筏基础底板挑板的设计,首先要假设出挑板可以将边跨底板钢筋进行调整,出挑板后,能降低基底附加应力,当基础形式处在天然地基和其他人工地基的坎上时,加挑板就可能采用天然地基。从土木工程建设角度来说,如果取消挑板,能够方便柔性防水的处理,在建设多层建筑时,结构设计中可兼顾到下层建筑。梁、板的跨度计算中,梁、板的跨度计算计算跨度,又叫计算长度,应当根据计算时要求、构件的组成形式、支承端约束刚度、支承反力等因素综合考虑,摩擦角区域的处理,内摩擦角,是土的抗剪强度指标,是工程设计的重要参数。

基层开挖时,会应用到摩擦角区域处理的问题,如果魔草叫区域中边基地的土会受到影响较小,不会反弹。但中心部位,基土反弹情况较为明显,回弹部分需要人工进行清除。抗震缝距离的设计中,主要通过增加抗震缝的距离来对地震时产生的结构碰撞的风险降低。基础板厚度的确定要根据房间设计的不同大小来选定相应的基础板厚度。如果基础板的厚度都按照大房间的标准进行设计、势必会造成浪费。如果都按照小房间的标准进行设计则会造成安全问题。所以实际的应用中,通常是在大房间中垫聚苯,小房间设定基础板的厚度。

从安全角度来说,目前土木工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有:(1)工程设计规范的安全水平比较低,与国际同类作业相比,由于没有设定规范的视屏问题,会造成工程施工的进行难度的加大,最终导致了施工质量较低;(2)工程设计规范的整体牢固性差;(3)土建结构工程的耐久安全性差、正确使用与维护意识相对较差。

3加强土木工程建设的建议和对策

从具体而言可以从两方面进行考虑:从设计的安全性上,应从管理首要保证设计的安全性,尽量选择资质等级较高、管理先进、实力雄厚的设计单位进行设计、这样就可以掌握先进的设计方法和设计理念,设计设备也会较好、设计人员的素质和专业能力强、设计经验丰富,设计出的建筑安全性较高。再设计时也要加强理论学习,使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对于设计理论和设计标准能够很好的掌握。对于设计过程中,涉及到工程造价、工程量的统计、计算、所以在此类工程量计算过程中,要严谨、认真,对于每一笔数据都要认真核对。设计图纸要详细,以便施工者能够根据设计图纸准确掌握设计意图,从而进行施工,这样能够降低因图纸问题造成的施工不明确的现象,避免了事故的产生。

在施工过程中,要注意过程监管,设计单位与施工单位要保持联系,对于设计图纸中不明确的问题,要进行及时的沟通和设计核对,以便发现错误。设计人员对于施工人员提出的建议,要给予足够的重视。从土木工程行业标准角度来说,要根据全面性因素来对土木工程结构设计的方案进行评估。因为土木工程的方案是工程实施的基础,对设计方案的评估要满足安全性、经济型合理性。等等。可通过对设计方案屏蔽、论证的方法,提高设计的水平。设计过程中,不一味的追求标准图,虽然采用标准图能够减轻工作量,加快设计进度,但为了保证设计的安全性,设计人员应该认真的对设计方案进行审核,对于可能存在压缩费用的过程进行仔细的成本核算,在保证基础、满足行业标准的前提下,保证设计的合理性、高效性、创新性。

4总结

本文首先对土木工程设计的基本情况进行了概要阐述,根据工程设计的几个阶段展示了土木工程的工作范围和工作要求。之后提出了现阶段我国土木工程设计中还存在的问题,从具体设计过程和安全性两个角度提出了相关的问题。最后在此基础上,根据存在的具体问题对土木工程的建设提出了建议和相应的对策。本文的研究对我国土木工程结构设计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高宇.我国土建结构工程的安全性与耐久性分析[J].吉林大学学报,2005.

[2]张林.土建结构工程的安全性与耐久性[J].高新技术,2006.

[3]侯力更主编.砌体结构设计[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6.

[4]张吉人.土木工程结构设计施工质量控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5]沈蒲生.楼盖结构设计原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下页带来更多的土木工程本科的毕业论文范文

毕业论文土木工程课题简介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课题背景

材料与构件受荷载和腐蚀环境作用研究

材料与构件受荷载和腐蚀环境作用研究内容

材料与构件受荷载和腐蚀环境作用理论研究

材料与构件受荷载和腐蚀环境作用试验研究

钢筋混凝土构件疲劳性能研究

混凝土构件疲劳断裂基础研究

疲劳损伤累积理论研究

钢筋混凝土梁腐蚀疲劳问题研究

钢筋混凝土梁疲劳腐蚀断裂机理

腐蚀和疲劳耦合作用研究意义

论文研究工作

第二章 试验设计

引言

试验梁设计和材料试验

钢筋混凝土试验梁设计

材料试验

试验梁制作

试验梁荷载与腐蚀试验设计

承载力试验

恒定荷载和氯盐环境耦合作用试验

交变荷载和氯盐环境耦合作用试验

测点布置和数据采集方法

试验梁氯离子浓度测试方法

混凝土粉末取样方法

氯离子含量测试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恒定荷载和腐蚀环境耦合作用下混凝土梁试验研究

引言

承载力试验

恒定荷载和腐蚀环境耦合作用梁性能试验研究

试验加载过程

试验梁挠度结果分析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交变荷载和腐蚀环境耦合作用下混凝土梁试验研究

引言

试验概述

试验结果与分析

试验过程和破坏形态

疲劳梁荷载挠度曲线分析

相同荷载幅值不同环境梁混凝土应变分析

相同荷载幅值不同环境梁混凝土裂缝分析

相同荷载幅值不同环境梁固有频率分析

腐蚀试验梁钢筋锈蚀电位分析

腐蚀环境下混凝土梁氯离子扩散规律分析

腐蚀疲劳梁氯离子含量

恒载和交变试验梁氯离子含量对比

腐蚀疲劳特征分析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引言

基本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申请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以上就是土木工程毕业论文提纲模板的全部内容,更多论文提纲请关注大学生就业栏目。

土木工程毕业设计摘要模板

毕业设计是教学过程的最后阶段采用的一种总结性的实践教学环节。以下是我收集的土木工程毕业设计摘要,欢迎查看!

以土木工程为主的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生产总值和劳动力的主要贡献者。从2003年至2012年,全国建筑安全形势在总体上呈现好转态势,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究其主要原因是建筑业安全文化的缺乏。安全文化,自上个世纪80年代被提出来以来,被证实是解决人因失误最有效的办法和手段。本文对安全文化理论进行深入剖析,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土木工程施工安全事故案例,建立了我国土木工程安全文化模型,将安全文化分为三个层次:人、组织及环境,人的层面包括安全行为、安全意识和专业知识/安全知识;组织层面包括安全信念、管理者的承诺、员工的参与、沟通交流、安全政策、规则和指导方针、安全培训;环境层面包括社会文化、经济、法律、技术、项目环境和利益相关者。根据此模型针对施工单位工人、管理人员和监理人员设计调查问卷,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安全文化调查。本文利用因子分析法对回收数据进行分析,提取主要的影响因子并计算其得分,根据此结果对我国土木工程安全文化现状进行分析,发现:

1)施工单位的安全文化整体水平不高,管理人员和工人的安全意识还不错,但还有待提高。施工单位内的安全管理水平一般,工程项目利益相关者对施工单位有一定的负面影响,管理人员和工人对自己工作的认识均不够清晰,并且工程项目上存在很多影响安全的因素,需要加以重视;

2)监理单位的安全文化整体水平较好,监理的安全意识较好,监理单位也很注重内部安全管理,履行自己的安全监督职责。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监理人员需要提高他们的专业/安全知识,同时,对业主与施工单位的负面影响应多加注意,因为这是影响安全监理的一个严重障碍。

针对调查分析结果提出改进我国土木工程安全文化的建议:

1)施工单位应健全项目安全管理组织,加强与各利益相关方的沟通交流,加强对管理人员及工人的培训,提高其技术水平、专业知识及安全知识;

2)监理单位应提高监理人员的安全管理业务素质,以增强监理人员的安全知识和专业知识,并加强与施工单位的沟通。并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本文从承包商角度,对国际大型土木承包工程项目投标过程中的风险评估方法进行深入系统地研究。针对国际大型土木工程的特点,建立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数学模型,同时力图尽可能考虑风险因素的相关性,以深刻描述客观事物。本论文的研究方法可供承包商在对投标项目进行风险评估时参考,对在工程咨询中介机构中工作的造价工程师、监理工程师等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第一章,介绍了课题研究背景和国内外的最新研究动态,提出了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第二章,对国际大型土木工程的投标程序、投标定价的模式以及投标理论研究状况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系统分析了国际大型土木工程承包项目投标风险的总体结构、特性、测度指标和影响因素,提出工程投标风险评估是由选标风险评估、成本预测风险评估、投标工期风险评估、施工方案风险评估四部分组成。

第三章,针对承包单位面对选标的两种情况,分别建立了基于改进的AHP方法的选标风险评估模型和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工程风险评估模型。

第四章,引入描述成本估算准确性的指标----成本估价风险的概念,分析了影响成本估价风险的影响因素;为准确地评价成本估算风险,对影响成本估价风险的风险因素之间的相关系数的求法进行研究;建立了基于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PLS)的工程费用估算模型;建立了因素相关和独立条件下基于MAT LAB/SIMULINK的成本风险仿真模型,通过案例研究,对比了两个模型的仿真效果;研究了成本风险的`敏感度问题。

第五章,对项目施工工期和费用之间的相关性进行深入研究;考虑施工工期风险与费用估计风险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关系的基础上,建立了非线形的多加性随机网络(GERT)模型,用于工期风险的估计预测;对多加性随机网络的工期-费用优化问题进行了探讨。

第六章,采用网络层次分析ANP(Analytic Network Process)方法来评价施工方案风险,结果表明是否考虑风险因素相关,往往会影响最终的评价结果。第七章,对全文所做的工作进行总结,对今后的工作进行了展望。

随着大跨度结构和超高层建筑的不断发展,大型土木工程结构健康监测的研究与应用越来越受到学术界和工程界的重视。本文系统地开展土木工程结构性能监测系统和损伤识别方法的理论与实验研究,建立一种可用于测试结构动态响应以及监测交通流的新型水泥基压电传感系统,提出一种基于结构动态响应统计特征的结构损伤识别人工神经网络方法,从而发展结构健康监测系统与方法。

主要研究工作与创新成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在水泥基压电复合材料的基础上,研制了一种新型水泥基压电传感器,实验检测了传感器的频率独立性、线性度等基本性能,并使用标定程序确定了传感器的测量范围、灵敏度、线性度、滞回度和灵敏度界限等使用参数。研究结果表明,所研制的水泥基压电传感器具有很好的频率独立性和高度的输入输出线性关系,适用于大型土木工程结构的性能监测。

(2)建立了包括水泥基压电传感器、专门开发的小型电荷放大器、多通道数据采集仪和监测软件的水泥基压电传感系统,并将其应用到短柱和框架结构的动态响应测试以及交通流的监测等方面。模型实验结果表明,水泥基压电传感系统不仅可以准确地测试结构或构件的动态应力响应,还可以准确地监测交通流(包括人流和车流),并可以通过计算水泥基压电传感器的脉冲响应幅值来区分交通流中车辆的种类。

(3)在结构随机振动理论的基础上推导出结构动态响应的统计特征与结构损伤位置和损伤程度之间的关系,通过敏感性分析确定了以结构动态位移响应方差作为结构损伤识别的损伤指标,分析了使用该损伤指标可以部分消除测试误差的原理。数值模拟了一三跨连续梁在白噪声激励下的动态响应,观察了在不同损伤位置和损伤程度下结构动态位移响应方差的变化,从而评估了选择结构动态位移响应方差作为损伤指标的可行性。

(4)提出了一种基于结构动态响应统计特征的结构损伤识别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在人工神经网络结构中,以结构动态响应方差和协方差的变化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以结构的损伤位置和损伤程度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出。数值模拟了一三跨连续梁的损伤识别过程,其中包含单损伤和多损伤两种损伤工况,每种损伤工况中又分为损伤位置识别和损伤程度识别。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训练好的神经网络可以准确识别出结构的损伤位置和损伤程度,从而验证了所提出的基于结构动态响应统计特征的结构损伤识别人工神经网络方法的有效性与可靠性。

(5)采用所提出的基于结构动态响应统计特征的结构损伤识别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对一组两端固结的模型梁进行了结构损伤识别的模型实验。模型梁由铝合金型材制作,模拟带翼缘的薄壁箱梁。在实验中,分别采用单损伤工况和多损伤工况对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经过训练的神经网络可以基本准确地识别出结构损伤位置和损伤程度,从而进一步验证了所提出的基于结构动态响应统计特征的结构损伤识别人工神经网络方法的有效性与可靠性。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