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 1月3日至1月7日 讨论在撰写论文之前,我们小组进行了八次深刻地讨论,大家各抒己见,把自己对论文写作的种种看法都进行了分享。指导老师总结我们的思路,并分别对各自的意见进行点评,而且给我们分析了论文应该注意的事项,讲述了相关论文的格式和一些有代表性的论题以及阅读资料的重要性,大体包括选题,收集资料,以及撰写论文时应注意的一些问题。同时,指导老师还打印了一些材料让我们回去看,以便下次讨论时能够有自己新的发现和看法,寻找写作的灵感和思路。第二次 1月8日至1月13日 选题经过几次的讨论和指导老师的指导,我开始思考我的论文题目。由于我的专业是语言学类的,并且研究方向是中国文化史,所以在论文设计上必须与语言文化有关。细细看了指导老师给的一些论文材料,像酒文化、吃文化之类的都是有研究意义与价值的,后来在网上看到了关于流行语的新闻,我开始思考我是否写有关流行语的论文。灵感一来,我上网搜索了近年来的流行语并对其进行筛选,看哪些具有研究的价值,于是我选择了“山寨”这个词。第三次 1月14至1月17日 撰写提纲、开题报告和任务书去网上参考了一些有关“山寨”一词的论文,我拟出了论文的初步提纲,主要包括:一、什么是山寨,它的定义。2008年流行的词汇山寨的新定义,从手机领域迅速蔓延到其他领域。二、从语义角度看,山寨到山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从语用角度看,新义的山寨可以充当什么句子成分。三、从语言特性方面看,山寨体现了怎样的一种民族文化。(打算像杨琳的那本华夏文化的书上的形式,找些例证)。四、从语言学学角度看山寨的未来。根据提纲,确定主要内容,完成论文的主要任务和目标,本论文的主要创新点和意义,确定研究方法。第四次 1月20日至2月28日 收集整理资料指导老师对我的提纲和开题报告以及任务书做了详细的注释,并且提出了很多见解,大大提高了我对论文的思想认识。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我在图书馆借阅了许多语言学的资料书,包括《现代语法教程》、《现代汉语》、《古代汉语》等等参考书,并且上网参考了其他学者写的有关山寨的论文,还有一些新闻,并且搜集有关“山寨”这个词的句子。针对搜集到的材料,进行悉心整理,根据自己拟定的提纲对收集到的有关“山寨”的句子进行分类归纳,以便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比较容易找到,运用到论文中去。在搜集材料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但都得到了指导老师的悉心帮助。第五次 3月1日至3月10日 完成初稿就一些关于毕业论文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以及过程方面,老师通过电话对我进行了相关方面的指导,从而让我对毕业论文有了更深入全面的了解。同时对我的论文提纲的提出修改意见,并在构思论文的框架、行文及思想表达上给于补充.让我能够比较清晰地理出自己的思路,在整理上完成论文初稿。审阅初稿,老师对初稿作出修改,提示论文观点存在的问题,调整文章布局,在行文、语言表达等提出观点。格式方面作出要求并提出修改的具体意见或建议。从而为我下一步的继续增加了信心。第六次 3月13日至3月16日 修改二稿在二稿中,老师肯定了我的进步,同时也给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针对老师对我初稿提出的问题,我在修改二稿的过程中有了更明确的目标。例如,题目《从语言文化角度分析“山寨”到“山寨”的变化》这样的概括显得含糊不清,老师建议我改成《“山寨”一词的新用情况及其流行原因的考察和分析》;将“山寨”的语法功能和语用功能合并起来写,更加清晰明确。另外,针对山寨流行原因阐述得不够具体深入,并且有些重复,针对这些我做了修改。第七次 3月18日至4月2日 修改三稿在二稿的基础上,对每个句子甚至每个词语进行推敲,看使用的是否恰当,并且将题目最终确定为《旧词“山寨”的新用情况及其流行原因的考察分析》。新用“山寨”在语法功能上的变化这个点,我进行了细致地修改整理,将它的组合功能、造句功能和词性的转变综合起来分成三个小点写,并且给出了例子解释,让整个论文看起来更有说服力。在解释流行原因上也进行了细致地修改,力求做到完整,使整篇文章看起来更加具体,读起来也通顺易懂。通过几次修改最终定稿,并做好注释、参考文献、还有论文格式修改等扫尾工作。第八次 4月3日至4月17日 定稿、论文答辩经过几次的修改,终于定稿,写文献综述。由于毕业论文不同于平常的作业,我们都很重视,但是也由于是第一次写这么正式的论文,所以遇到了很多的问题,但是指导老师不厌其烦地为我解答,这让我十分感动。正因为多次的修改和阅读,让我对我的论文有了十分深入的了解,所以最后的论文答辩进行得十分顺利,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我都能很好地回答。同时其他老师也对我的论文提出了一些很有用的意见,在论文答辩完后,我又一次进行了修改,最后终于一切都完成了。我语言学的 ,你看看自己修改一下啊
毕业论文写作日志(通用5篇)
充实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大学毕业前都要通过最后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有计划的、比较正规的检验大学学习成果的形式,怎样写毕业论文才更能吸引眼球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毕业论文写作日志(通用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论文选题(20xx年1月至20xx年3月初)
得知要写毕业论文,当时没有什么想法,可以说有点茫然,毕竟之前都没有过类似的经验。然而,学校要求我们先确定论文题目上报。于是,我在指导老师提供的几个题目里选择了《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开展物理教学》,之后此事也没在意了。可是这个学期来到学校后,真的要着手论文写作时,才发觉对这个题目力不从心,因为个人对于认知结构这个概念根本就是门外汉,所以马上就想到换题。最终经过一周艰辛深思,终于将论文内容确定下来了。虽然关于物理实验教学这个话题无疑是陈腔滥调,不过我觉得这个论题理我比较近,自己有所体验。而且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离不开实验,同样物理实验教学也离不开实验。作为一个物理教师,不可避免实验教学这个问题。那么我就写一番,不要求达到什么学术要求,仅作为一番学术体验吧。
二、资料收集与整理(20xx年3月至4月)
既然论题已经确定,不管对论文的要求如何,接下来的就是资料的收集与整理。首先是整理一下手上原有的相关资料,当然那册《物理教学论》关于实验教学方面的介绍太少了。于是很自然地求助于学校图书馆,在书库里淘出了几册关于实验教学和论文写作指导的书籍,回来仔细翻阅才发现只有两册对论文写作有帮助。虽然实物文献收集得不是很多,不过借助丰富的网络资源,我在网上找到了很多相关的资料。当然网上资料很多,不过还是需要一番认真筛选,沙里淘金。通过一轮资料的粗浅参阅,对实验教学这个论题有更多的认识了,不过也只是在心底有个轮廓,更说不上胸有成竹。对于论文真正的写作,还是许多茫然,不过也放开心态,反正现在是资料筹备阶段,多多参阅,慢慢酝酿。
三、论文撰写(2009年4月20至5月18日)
万事开头难,这话说得不假。从无到有,绝不是一蹴而就的。而迈出第一步,无疑是需要决心的,却是很关键的。而我为了迈出这第一步,花了差不多四天时间。虽然有开始写这个念头,但是头脑却一片空白,力不从心的感觉让我很苦恼。所以接下来的几天,我根本不去想论文这烦恼的事,事实上我也是那样做了。逼着自己做一件不擅长的事,心里的抵触是很强烈的。然而此事却又不得不做,最后还是逼着自己去做了。
首先参照了几篇正式的论文,熟悉了一下论文的格式和结构。然后思考了一下论文要写的内容,论文摘要就慢慢形成了。看了看写好的摘要,还像模像样的,感觉还不错。结果那一天,我就写了个摘要,不过总算走出了论文撰写的第一步了。
在继续论文前,有个提纲是有必要的,于是我先构思了论文的框架,想好论文分几个方面展开。具体内容还有待慢慢完善,不过框架已形成。有了个方向,就可以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了。我知道论文不可能一两天就完成,所以也不着急,反正还有时间可以慢慢摸索。我的想法是每天写一点,不急不躁。于是所有的工作都按部就班地进行,每天花上四五个小时,根据确定的论文框架,就其中的某个方面撰写。就这样总共花了九天,终于完成了论文初稿。其中外文资料的翻译的环节是个很痛苦的过程,每一句翻译都很艰辛,差点就崩溃了。
论文初稿完成后又自己检查了一天,然后让指导老师帮忙审查。根据指导老师的意见,又修改了一番,论文基本定型了。
回过头看,整个论文创作过程的确挺艰辛曲折的,这毕竟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挑战。有一点庆幸的是,终于完成了论文,虽然质量不高。不过通过一番努力,有个结果,很是有点高兴的。这感觉如同克服艰难困苦,攀爬上了高峰,站在顶峰,尽管山峰不高,多少还是有点成就感。
20xx年3月开始实际上我们已经开始了论文的前期准备工作,最初自然是初步的构想,想写哪一方面,然后就是确定各自的指导老师,最初,我并非想到写这一题目,相反对近代史的熟悉程度要更深入一些,而最终选择写关于北魏孝文帝迁都原因的题目则很偶然的事,此后不久院上要给我们安排的论文指导老师,因我写的是关于魏晋史方面的,而我们院上研究范围包含这一领域的老师,也有好几人,正好李椿浩老师也是研究魏晋史的,我是上过他开的《魏晋南北朝史》课的,他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且相比其他研究这一领域的老师,对李老师我是更为熟悉的,所以我毅然决定选择李椿浩老师作为我的毕业论文指导老师。
20xx年3月——6月这段时间我们的主要工作是进一步的确定论文题目,同时完成论文开题报告的写作。这也是我和李老师在我的论文上合作的开始。起先,我想:难道一个皇帝在作出重大决策时完全是客观原因的影响吗?他自己就没有一点想法吗?当我在无意中看到钱穆先生《国史大纲》的北魏孝文帝迁都原因的论述时,他说,“孝文帝迁都的原因之一是,为了改变已经暮气沉沉的北魏政权,保持北魏政权的活力。”给了我启发,我开始琢磨孝文帝在迁都中到底起了什么作用?正是循者这个想念,我开始了自己对这一论题的初步构想。于是我想从另外的角度(不同传统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角度)写来关于北魏孝文帝迁都原因,但具体怎样入手却显得很茫然,甚至异想天开的想用自己一无所知的心理学的原理来探。现在想来真是可笑,但正式定题、开题报告还是要认真完成的,最终的艰难完成多亏了李老师的帮忙,我记得当时是关于我的论文问题的第一次面谈,他不仅从现今的研究概况、题目的可操作性等等方面对我进行了细心的指导,令我受益非浅。我在李老师细心指导下,初步完成了论文的开题报告。题目定为:“北魏孝文帝迁都的主观原因解析”。
20xx年7月—20xx年3月这段时间是非常长的,有很长一段时间论文的工作被迫放在次要了。但这段时间的毕业论文的主要工作——搜集资料却没有放松,我先从与此相关最紧密的《魏书》着手,重点是《高祖纪》并依此为出发点,结合前人的论述,逐渐形成自己对此问题的看法,便集中在孝文帝对待文明太后、北方保守派势力、庞大腐朽的官僚机构的态度以及孝文帝自己的政治理想四个方面上,接下来再次结合相关方面的资料,例如:李凭先生的《北魏平城时代》、杜士铎《北魏史》等书中关于孝文帝和文明太后关系的论述等等;周建江《太和十五年》、逯耀东先生《从平城到洛阳》中关于孝文帝同北方保守派的关系;同时,对于一些问题,诸如:孝文帝极力想摆脱庞大的官僚机构的束缚,是迁都的一个原因,在周建江的《太和十五年》有唯一的明确论述,我觉得很有道理,便以此为基础,扩充材料并将可见到的一些零碎材料结合在一起,构成了论文重要一部分;而对于我所提到的孝文帝的个人的理想抱负的论述中,我个人的创见相对于其他几部分就要多一些,所说前人多有对孝文帝雄才大略的理想抱负进行研究探讨的,尤其是在孝文帝个人的传记或思想评传中,此种论述就更加的多,但就他与迁都的关系的认识上,所大都显得不那么让人信服,至少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相反,从万绳楠整理的《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法国学者谢和耐《中国社会史》等书中的零星记载认为:孝文帝迁都的初衷还是想巩固北魏政权的统治,尽量使鲜卑贵族在获得政治地位的同时获得和汉族使人一样的社会地位。我便进一步认为,他迁都也并非完全的摒弃鲜卑民族原有的生活习惯和文化,实际上,它是希望通过迁都的方式使汉族和鲜卑的文化相融合,对于文化来说,可能经过这样的融合,鲜卑文化的精华才能保存下来,而且史书记载:孝文帝自己十分乐意保持鲜卑族的饮食的。
通过这段时间的查阅资料和对一些新观点的分析综合,我对此问题有了一定的了解,并记下了许多相关的与有用的资料。到20xx年3月初,我的初稿基本上就已经完成。
20xx年4月—20xx年5月中旬论文出高的修改和定稿时期。初稿交上去时我是十分担心的,害怕自己的一番辛苦被老师否定掉,看着别的同学的初稿已经反馈回来,我挺着急的,4月中旬左右我的初稿也反馈了回来,看着自己的辛苦写的文章被改了许多,并且老师写了许多意见和建议,当时我的心中却是挺难受的,我的自信心受到了很大的打击,可后来想想,老师也是一番苦心,而且它所提的意见正是我的论文应该改进的地方,老师审阅的是十分仔细的,他从字词的斟酌、语句的通顺、原文引用的对错、摘要的写法、文章结构的安排、论文观点的修正等方面进行了提议,我举个例子:我初稿的论文题目“北魏迁都洛阳与孝文帝心理变化的关系”(已经从开题报告的“北魏孝文帝迁都的主观原因解析”中改了过来),我认为我的论文探讨的就是孝文帝的在迁都前和迁都中心理变化对迁都决定的影响,而在文中多次提到的主观原因和孝文帝的心理原因相混合而用,对此我的看法是“无所谓”,但李老师都将此细细的斟酌,建议我是否能将“心理原因”去掉而换成“主观原因”,过后,自己仔细的品味,老师的这番建议绝非吹毛求疵,事实上我的文章中对心理的描写是很少的,所以换成了“主观原因”文章主题倒显得更加的突出了。这足见李老师的细心和高度的责任感。之后的几天,我努力的按照老师的建议将初稿进行了修改,将题目改成“我对孝文帝迁都
洛阳的一些看法”,并将李老师反复强调的语气态度问题重新纠正一下(我常有个毛病,总喜欢用“我怎么?我怎么?”的语气或是假如怎样,便怎样?的来写历史论文),对我其中的许多问题逐一进行了修改、修正,同时采纳了李老师的一些观点如:孝文帝迁都可以看成是孝文帝为首的改革派与保守派之间的一次妥协,很有创见!
第二稿交上去的时间已经到了4月20日左右,“五一”假期间,老师将第二稿反馈回来,相对于初稿改的要少一些,但却更加的细化,主要是将述论和正文中以及正文与摘要中的相重复的内容指出来;摘要把握文章主题的简练性和准确性,各级标题的概括的准确性等等,对我来说,这一关显然也不容易,但我还是努力的完成。
5月10日左右,我已经按院系和学校的有关的论文规范修改好了我的轮文,我们戏谑地称之为“终结版”,但我知道只要心里还有修改完善的想法,他就永远不是什么终结版。对自己的责任感和对论文推迟答辩的担忧我还是将这所谓的“终结版论文”于13日左右发给了我的论文指导老师——李椿浩老师,他也于15日下午将之反馈了回来,庆幸的是这次我需要改的并不多,只是偶尔的几个语法习惯上的错误,以及由于粗心造成的引用史料上的错别字现象,李老师再次说了一些勉励的话,他也给我打气,并相信我一定能写好这篇文章,这次改过以后,我的论文也基本上也就可以定稿了。即使如此,我还是会努力的完善我的论文,以迎接5月28日开始的论文答辩。这几天的主要工作不是论文本身,而是在于英文摘要、一篇外文文献(主要是英文)这是最麻烦的,因为中国古代史的英文原文文献几乎找不到,真是烦人,而且找到了,翻译工作也还是需要花好几天时间的。没辙!只能这样干着急!
20xx年11月28日
终于收场了为期三个月的教导实习,实习的收场,意味着毕业论文写作的开始,毕业论文的开始同样意味着大学生活的收场。想想这四年的时光过得可真快。
20xx年12月
学院里公布要开始选导师了,并且自己要初步拟定论文的选择,一下子认为毕业在即。选题是个对比艰苦的事,因为当初自己也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到底要选择一个什么样的题目,但在选择导师的时候,我忽然想到大三有一门课程是《现代远程教导》,我对远程教导这方面的知识挺感兴趣的,所以我断定了论文的领导老师是马红亮老师,相应的论文选题在自己心里也有了大概。但是,马老师当时正在英国留学,所以只能等到来年3月份才干与到时见面,再做进一步的领导。
20xx年2月17日~2月28日
这段光阴,刚过完年回到学校不久,身边的大多数同学都已经与导师见面,并且进一步的断定了论文题目,而我的导师还远在大洋彼岸留学,三月份才干回来,所以我就先自己搜集了一些资料,不过这些资料都是与远程教导有关的,没有导师的领导,我就像盲人一样瞎摸索,不知道重点,不也知道钻研的关键,只是下载了一堆紊乱无章的资料。
20xx年3月
这是三月的第一个周末,晚点名的时候,我听身边的同学说马红亮老师出国回来了,于是我准备第二天就和导师联系,想尽快把论文的题目断定下来。
星期一的'中午,我去找导师,一年多没见,老师看着比原来更帅、更有学问了。导师问我,自己有没有想做的课题,我说我想写与远程教导有关的论文,当老师问我具体是关于那个方面的,我自己却又答不上来,老师说这个范围太广了,我写不出来有价值的东西。不过老师说的确凿也是实情,本科期间,专业知识我只是学了一点皮毛,甚至连领会都称不上,还想写那么有深度的文章,这不是难为自己么。于是,关于论文选题,不得不重新思考,正当我和导师思考的时候,马老师带的钻研生学姐给了一个建议说:“现在手机微信很火,而且这个软件是新发展起来的,你可以想一下要是把这个软件引用到移动学习中怎么样?”学姐的一句话提醒了我和导师,所以论文的选题就这样定下来了,写微信在移动学习中的使用。
20xx年4月
3月,写完了开题报告,紧接着便是收集整理资料,之前手机的那些资料一点儿都用不上,现在又得重新开始,这一历程是漫长而枯燥的, 翻阅各种文献。
资料,查找与自己论文有关的信息,渐渐地,与微信有关的资料我都熟识了,对于自己的论文我也有了一个大概的提纲,并初步完成了开题报告,经过马红亮老师的知道、改动、签字,最终完成了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4月,主要完成了论文的初稿,在马老师的领导下,通过参考相关的书籍和文献资料,根据论文的写作提纲,经过一个月左右的光阴,初步完成了论文的初稿,完成以后,我和导师联系,我把初稿拿给老师看,里面有很多问题,而且一些理论阐述得也不是很完善,于是我又重新对论文进行改动,第二次、第三次去找导师,虽然论文还有一些不足之处,但相比于第一次已经好了很多。
20xx年5月
在导师的领导下,我反复对论文进行了改动了,最终遵照导师和学院的要求,完成了毕业论文的写作。5月16—18号遵照论文答辩的要求准备毕业论文答辩前的材料,包括一篇英文文献的翻译,论文写作日志,填写并提交毕业论文答辩申请表。
在论文写作及改动历程中锻炼了自己的耐力,培植了自己的耐心,同时进一步受到马老师严谨、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的影响。他在论文写作上对我的启蒙和教诲将使我受益终生。
实习回来以后,学校开始公布选题和定题。机缘巧合实习之时在太原火车站旧书摊搜到了《茶花女》王振孙的三译本,喜欢的不得了。一时兴起就将论文选题定为了有关《茶花女》在中国的译介方面。
一周的时间,学校根据各个同学所定的论文方向划分了导师。辅导员又千叮咛万嘱咐:要主动找导师不要等着导师来找你。由于我的论文涉及到中外文学的交叉所以我的导师是位研究比较文学的教授。
经过一周的上网搜索查阅,资料很泛很广,反而自己不知道从哪里入手了。于是将所有的有关译本、译介时间、时代背景及凡是可以搜到的阅读过她的名人随笔口录等等全都打印了出来。自己一看,头大的要命,盲于不知所措…
昨晚预约时间后,我直接就去老区找导师。李老师的第一感觉给我很温和,瘦瘦高高。估计导师和我看的资料差不多,因为第一次见面我们聊的范围都是我从网上看来的,所以并没有觉着艰难。但导师给我很好的建议:可以涉及的有:中西比较文学类中“富公子与歌妓的爱情”“富姐与穷书生的爱情”比如中国的《李娃传》之类;玛格丽特形象在不同民族文化背景下的接受史;东西方地域文化宗教信仰的差异等等。
等我回到新区宿舍,心里却有些茫然了,这切入点也太多了,于是决定好好再整理整理思绪。
这五天来就开始狂看资料,给各个译本排时间,各个评论排时间,各个阶层阅读者反响接受找资料,各个中西相关对比论文做资料的筛选。终于将提纲明确了上交给导师。
结果导师不是很满意,于是给我一个关键的建议:从年代上断代来写《茶花女》的译介,因为到现在为止期刊网上虽有很多的(茶花女与杜十娘)形象分析对比或者中西文化分析,却没有一个来写译介史的,可以从1897到1949年中节选二十年、三十年、五十年来做文章。拨云见日啊,马上回去重新改过。然而时间年限心里有了底,可这相当于把论题又改了,由中西文学的对比转而成为一个外文译介史。导师说:本科生最重要学会的应该是如何整理材料,这是以后工作了都必须用到的,要好好写好好锻炼。
终于开学了,休息的一个多月里整天都在想这事儿。心里有了一些头绪。开始在图书馆找有关林纾、刘半农的译本,两人生平介绍,尤其是清末明初风云突变的社会背景和文化革新思潮。感慨颇多!(此两人都在1897—1927的30年间翻译过)
一个月的时间把图书馆凡是可以用的都看过了,然后开始在网上深度搜查有关《茶花女》译介资料,居然让我找到了意外的惊喜:《茶花女》不光是在中国清末明初的小说界轰动一时,在话剧界也开拓了先锋旗帜。不仅在当时的国内,在国外的中国人中也是反响巨大并由此成就了中国许多艺术界的元老级人物,林纾自不必说,连李叔同、曾孝谷、欧阳予倩等都是她的直接受益者。
半个月来又将凡是能收集到的资料都收集了。论文思路逐渐的明晰起来。资料的广度和深度直接决定了论文的走向和文字。之外期刊网更多的是关于西方以茶花女为代表中方以杜十娘为代表的人物对比分析,进而深层到文化,人性,地域,宗教,悲剧原因等等的研究中。收获也颇丰!
终于可以动笔了。我将凡是我找到的有用的资料复印或者打印出来都放到手边,开始着手初稿。中间还跑了一趟古籍阅览室将1901年昌言报馆的隐印本拍了张照片存下。
并将写稿时间也做了一个大体的安排:五天初稿,第六天整理格式并校正,第七天交由导师进行一审。二审时间也是相隔一周。
终于按时间安排写完了,记得导师第一次便提了要求:论文字数在一万字左右,注释必须在15个以上,格式一定要按照,文件规定的要求去写。
可是在写的过程中发生了这样的事情:写着写着就停不下笔了。本来译介部分都写完了,可是总觉着在茶花女与杜十娘之间我有好多好多话说,也许是这方面的资料积累到一定程度的原因吧。洋洋洒洒居然整整多出了八千字。这下论文成了两部分的合体。可是联系却不大,我却难舍其一。
约定时间到导师家,导师看了说这个题目定的不太好,既然是译介就应该有两个译本的对比,可是你的内容不是这样的。我就给老师解释了原因:很多作品都是转译过来的。茶花女是法文本,好多人还是那英语转译做来,我不会法文,只好避开了这一块。老师表示了理解。至于两部分导师说必须舍一,可以将后边的对比单独成篇。讨论了一下午,对导师的帮助表示感谢。
又是一周时间,我把改过的论文打印出来交给老师,方便老师随时能浏览。老师说差不多可以了。我问及答辩时,导师叫我不要紧张,其实没有什么的,就是对论文的相关内容做些讨论而已。
导师又约定时间集体给我们在教室做了专门指导。让论文更加规范学术有含量。感谢老师的帮助,才能这么顺利完成论文。下一步就开始准备论文答辩。
20xx年12月14日
今天学校举行了毕业论文动员大会,听到这个消息时,我才意识到毕业就要来临了,一丝紧迫感油然而生。
大会主要给我们每个人分配了论文小组,还为我们指派了论文的领导老师。然后,大会向我们公布了,论文写作的主要日程,从二月开始,到六月中旬止。光阴上还算宽裕,从下一年二月就要开始选题了,我要充沛利用这几个光阴,先去领会一下往届的论文写作经验,然后去学习一下学长们的选题技术,争取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题目,为写好论文做好准备。
说道毕业论文,对我们来说,如此首要的任务还是第一次,虽然毕业论文没有笔试,但是它比单纯的应试更难,因为毕业论文是对我们综合能力的一个全方位考量,我们要去认真的应对它。
20xx年2月12日
大学毕业终要来临,在可贵的大四下半学期,我们迎来了四年中最后的时刻,就是完成我们的毕业论文。
下个星期就要开始毕业论文的选题了,我个人觉得题目的选择是自己论文书写历程成功的开始,最终选择的题目要符合我心中以下的几个要求;
首先,是自己感兴趣的,要让自己在课外也能不由自主的去领会其内在的题目。
其次,是自己所长于的,如果自己在这个题目上没有一点根基那还不如不选,因为那样不仅写不出优秀的论文更像是在黑暗中没有头绪的摸索。
最后,是主流的钻研课题,因为如果选择了一个主流的钻研的课题,在写作的历程中会有很多国际与国内的先进钻研经验供我钻研,使我写出优秀的毕业论文。
论文是我们大学中最首要的事情之一,我们要在认真、求是与创新的根基上书写我们大学生活最后的篇章。
20xx年2月17日
本周我们专业完成了毕业论文的选题,看到那么多的题目好多人都不知道选择什么好了,因为看到的都是陌生的,不过换个角度讲,如果毕业论文的题目都是平常见过的,那么我们也不需要毕业论文了。
同样的,我也在很多的论文题目中看花了眼,不知所措,感到大部分都是略知一二,但是直观上却是含混的,但还好我有自己制定的选题三原则,针对这三条原则,我在还没有被选走的题目中一个个筛选,最终在几个心仪的题目中选择了《会计电算化对现代审计工作的影响及对策》。
题目选好了,接下来的一周就应该进行中外论文材料的搜集,由于要求至少一篇外文文献,这应该是写作历程中最大的问题了,虽然认为外文文献没什么用,但转念一想也是我们与时俱进的表现。
20xx年2月25日
一个星期又过去了,在这一个星期里我完成了外文文献的查找并将其翻译成中文,说到外文文献的查找,离不开学校图书馆为我们购买的各种数据库,里面应有尽有,可以查找各种中外文期刊,为我校师生写作论文供给了一个快捷、高效与低成本的写作平台。
本次我查找的外文文献自EBSCO数据库,在这个数据库里有一万余种外文期刊包孕了各种学科,在上面搜索外文期刊相当的省时省力。
工作日志很简单,记录你每天的论文进度,如果是理科,会有实验,从实验方法选择开始,到实验实施,实验过程,校验等,到数据处理,就是记录你论文完成的一个过程;文科的可能就是你资料查询,考证,最后修改整合等的过程;我是理科,所以对理科的更清楚点
会计实习日志2010年 3月5日 星期一 会计作为一门应用性的学科,是一项重要的经济管理工作,是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经济管理离不开会计,经济越发展会计工作就显得越重要。今天本来是实习的第一天,对于这个实习从刚刚放假到现在都一直很期待,对于各种各样的情形不知道在脑子了幻想了多少遍。在学校里也进行过一些会计的帐务处理,但是只是对其中的部分程序进行模拟,不能实际进入企业直接参与,与现实多少还是有些差距的。由于由于今天是正月十六,人们可能还沉浸在过年的喜悦气氛中,领导也还没有回来,虽然工人在干活,但是由于是过年各种款项的收付和帐务结算都还没有办法进行,公司的财务部门的业务算是还没有正常开始。因此实习的第一天实际上就这样泡汤了。一整天都呆在家里,上个学期我报了会计从业资格证的考试,不希望这个考试有差错和发挥不好的情况发生,算算时间,还有不到二十天的时间,因此我把空闲时间都安排在看考试参考书上了,尽管和实习没有太大联系,但我还是希望多看看书,让自己学得更扎实,才能更好的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月6日 星期二对于实习的地点,多少有些兴奋,就是****公司第一工程公司****公司,从小就在这个单位的院子里长大,看着它一点一点地随着时间而发生的改变,而且我父亲还在这里工作了二十几多年,因此我对于它的情况再熟悉不过了。****公司靠近铁路货站,可能是因为地理位置的优越型,涉及的业务几乎都是把从外地运进来的火车车皮进行装卸,再运输到客户所需的地点。业务很简单,会计业务流程不像工程局所投标的项目上的复杂。总的来说,****公司就以此为主营业务并经营至今。 3月7日 星期三公司的财务部门只有一名专职会计,是一位姓林的年轻女会计,因为她也是从*****大学毕业的,出来工作也才几年,因此我们很快便聊得很熟了。我就是跟着她进行实习的。因为产假不是很长,便挺着大肚子一直工作到现在。虽然我对于公司的情况已经不陌生了,但是他还是很负责任的利用了整个上午的宝贵时间,向我详尽讲述了公司的发展历程、业务范围、部门分工等情况,可能是公司经营规模小,财务部的出纳和其他人员都是其他部门人员兼任的,只有在有工作需要的时候才会出现,因此办公室里固定人员很少。 3月8日 星期四今天是实习的第四天了,实习并没我想象的难。或许是我刚去吧,这几天一直都没有做什么很重要的事情,只是帮着林姐粘贴票据等原始凭证、整理些原始凭证之类。这与在学校里练习时粘贴凭证的方法和情况不太一样。在学校里练习时,都是将所得到的原始凭证直接粘贴到自己所作的会计凭证的背面;而在这里,都是先将原始凭证按日期摆放在一起,将它们按顺序用固体胶棒粘贴到一张大概有A4大小的原始凭证汇总表上,林姐还告诉我怎样贴才能使这些原始凭证粘的整齐又好看,而且使得汇总表的整张纸都被均匀贴满。在此之前,我一直都以为会计的实际操作会与学校里老师所教的、我们所见到的一模一样,我们所学的知识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许多东西并不是所想得那样一成不变,实际上,书本上的知识只是其中的一种,现实中所需要的会随着实际情况的变化而变化。3月9日 星期五按照上班时间来说这是这个星期的最后一天了,虽然一直在按时上班实习,但是会计工作本身就很轻松,加之又是实习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了解、熟悉和学习的阶段,这些天也就很快过去了。感觉学习了好多东西,是从书本上学不到的,理论和实践还真是有些不同,还是很高兴很有成就感的。快下班时和林姐聊了一会儿有关实习的事情,不少人都在会计师事务所实习过一段时间,有些人自认为学到很多东西,也有些人觉得浪费时间的,其实不光是实习,学习、上班等许多方面的事情都有两面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其实关键还是在于自己如何把握!今天有些累了,要养精蓄锐,下个星期再接再厉。3月12日 星期一这星期的新的一天,新的开始。跟着林姐实习已经有一个星期了,上周作的都是些最简单的事情,主要是看、观察。今天,林姐告诉我说这个星期要教我电算化,就是在电脑上进行记帐,虽然公司的经营规模不大,但毕竟是****公司的下属单位,它的账务处理都是通过网络进行的。她先打开****公司的用于会计记账的专用网页,先让我在电脑上输入一些公司的相关文件。输完之后,就拿来了一些原始单据凭证,根据原始凭证记录登记记帐凭证。虽然不是自己登记,但是林姐每作一次都向我讲清楚,慢慢的看得多了,我也就觉得不是那么糊涂不清了。3月13日 星期二经过上周的了解,我大概知道了公司的基本运作。我在学校里也学过一些与会计电算化相关的软件知识,还考了用友的财务软件-U8证书。因此,学习在网上进行帐务处理并不是很困难,而且觉得它们之间有很多的相似性,只是一个是单机操作,而另一个是通过网络保存。由于刚过完年不久,公司的业务也不是很多,林姐也不是很忙,就很耐心的教我,如:三大凭证: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帐凭证的科目如何在网上进行输入和保存,登记凭证的增加、删除和修改,如何将已经录入的凭证从网上调出来并察看其相关内容等等。3月14日 星期三公司主要涉及到的会计科目有应收帐款、现金、银行存款、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固定资产、原材料、应付帐款、应付工资、短期借款、应付福利费、应交税金、管理费用、制造费用、营业费用、财务费用、生产成本、实收资本、本年利润,利润分配、所得税等。我一直都觉得很奇怪,公司登记的好多账款都直接记入其它应收款和其他应付款,而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却基本没有见到,为什么要这样设置呢?我后来好好的仔细想想,觉得可能是因为公司的业务少,科目简单,就将这两种账户合二为一,虽然是这样想过,但还不是很明白,会计工作本来就存在很多差异,根据会计本人的个人喜好,也许这就是所谓的偏差吧!3月15日 星期四这个星期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会计电算化。因为我在学校里的学习期间,我的专业知识学得还可以,最起码的基本知识还都记得,而且在校期间也经历了学年实习,因此这些编制、登记凭证并不是很难应付。因为有些基础,所以学习的也很快。我的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时间也快要到了,所以这几天我都有些着急了,一有空就看那两本书,听说考试出的题很细,有些行政法规的处罚连罚多少钱都要记住,我就更害怕了,林姐说她那时候不用考试,拿着毕业证、学位证和初级电算化证可以三证换一证,没有经历过这种考试,它叫我也不要太紧张这件事,只是一个从业资格的考试应该不会很难,只要好好看书就可以了。3月16日 星期五 又一个星期就要过去了,林姐说我的电算化学得很快,听到她这个专业人士的夸奖,我觉得很高兴,这一天的心情都跟着好了起来。林姐还告诉我会计工作有其自己的连通性、逻辑性和规范性:每一笔业务的发生,都要根据其原始凭证,一一登记入记账,如:凭证、明细账、日记账、三栏式账、多栏式账、总账等等可能连通起来的账户;会计的每一笔账务都有依有据,而且是逐一按时间顺序登记下来的;在会计的实践中,漏账、错账的更正,都不允许随意添改,不容弄虚作假。每一个程序、步骤都得以会计的法律法规、制度为前提、为基础。3月19日 星期一这是实习的第三周了,今天林姐拿出了公司的支票,我看到上面还没有任何字迹,她告诉我这就是银行支票,拿着这个可以直接到银行兑换现金,她还说支票和其他票据一样,出票日期必须使用中文大写,为了防止变造票据的出票日期,还有一些具体的写法。以前虽然也学过,但当时没有真实的票据摆在眼前,还真是不容易记住。不过这次我确定我记住了,而且还记得很牢,想要在忘了也很难的。现在我就能举例今天所学的,今天是3月19号,支票上就应该写成:贰零零柒年零叁月壹拾玖日。这样应该不会错了吧?3月20日 星期二今天干的活明显少了很多,我知道这是林姐的特殊照顾。从业资格证考试的时间一天天临近,二十四号考试,仅剩下不到一周时间了。我还是在学校里报的名,这个星期末就要回到学校,算上路上的座车时间,看书的时间就更少了,林姐见我忙着考试,就让我在办公室里看书,而且也把分派的任务减少了很多,她告诉我会计从业资格证是会计人员应该取得的最基本的证书,只有取得了证书,才具有上岗的可能性,应该好好准备考试。会计实习日志(续)2007年06月16日 星期六 13:413月21日 星期三实习的第三周,新鲜感已经荡然无存。已经请了假了,明天准备回河北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证的考试,前一段时间还曾经紧张、担心过,现在没有一丝的紧张,书都已经看完了,每一张后面的题目也都已经做过了,现在有点自我感觉良好,感觉虽不至于考个九十、一百的,但是“过”应该不是什么大问题。今天还是没有学新的内容,依然是整理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等等。我知道,大多数时候,会计都是每天做着重复的事情,虽然每天做重复的事情,但我们也应该认真负责,不能敷衍了事。3月22日 星期四家里的行李已经准备好了,虽然只是出门几天,但是妈妈还是不放心,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的叮嘱着已经听了几十遍的话,我将乘坐今晚十点半的火车离开去河北,所以下午就再补觉了,没去财务部实习。3月23日 星期五 这个考试有两门笔试,一门是会计基础,与我以前学的一门课几乎一模一样,大概内容也是:会计核算、会计科目和帐户、复式记账、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帐务处理程序、财产清查、财务会计报告、以及会计档案等等,书看的很快。另一门是财经法规和会计职业道德,这门我没有学过,所以需要更仔细的阅读和作题。虽然平时上学的时候也知道一些有关会计的法律、法规,但那只是皮毛,而且没有条理,也不是很具体,这次考试使我认真的学习了专业方面的法律,系统而且完整。最重要的是,虽然还没有开始真正的从是会计工作,但是通过学习,我已经对其内容有所了解,对以后有防范作用。 3月26日 星期一由于公司的经营规模小,人员设置简单,因此业务也少,没有什么特别的了,我在****公司实习也快一个月了,每天的工作内容都大致相同。今天,我准时到了办公室,林姐已经到了那里了,她说我们今天就学习使用打印机吧。虽说以前也见过一些,但打印机分许多种,原理都差不多,我见办公室里的打印机是一台针式打印机,因为公司小,而且资金也不是很宽裕,所以就只有这一台打印机。打印机很小,就放在电脑旁边的桌子上,林姐说我们就把这个月已经做好的凭证打印出来吧,于是她打开公司的网站,把以前保存好的凭证调出来,她说,第一次一定要把所需的数据设好,否则以后会很麻烦的,她还告诉我,她就是没有设置好凭证打印时的边距,虽然不是什么大问题,但是就是这么一个小问题,我们两个人没打印一张凭证都要输入一次边距。3月27日 星期二今天所做的事还是和昨天一样,因为那个打印边距问题,我们打印的速度并不快,没办法,只能今天继续。将已经审核并经出纳签字的凭证打印出来以后,林姐还告诉我,在公司的这个网站上,每个财会人员都只有一定的权限,她还向我演示了出纳进入软件程序所规定的权限内容,我一看才知道,出纳人员只有签字和察看凭证的权限。这和林姐以会计身份进入软件程序是上面所列的权限有很大的不同,因为会计可以填制凭证,修改凭证等当然也可以查看,只是没有签字这一项,另外还有很多出纳没有的权限。3月28日 星期三今天我的主要任务是翻看公司以前的帐目,因为之前我们做的都是与凭证有关的事情,所以今天林姐拿出来的都是账簿。我知道,填制与审核会计凭证,可以如实、正确地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但是凭证的数量太多,信息也比较分散而且缺乏系统性,所以会计账簿的设置可以使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全面、系统、连续地进行,还可以通过设置会计账簿,记载储存会计信息、分类汇总会计信息、检查校正会计信息以及编报输出会计信息。设置和等级账簿,是编制会计报表的基础,是连接会计凭证和会计报表的中间环节,在会计核算中具有重要意义。3月29日 星期四在翻看会计账簿的过程中,我发现帐簿中如果出现书写错误,就会有红现在错误的数字或文字上划上一笔,在红线的上方填写正确的文字或数字,并且还发现在更正处都有盖章,这个我知道是为了明确责任,这是一种更正错误的方法,我在课本上也都有学过,可是已经记不清了,下班回家翻书才知道,更正错误的方法不只是有着一种,而是有三种,分别是上面说到的划线更正法、用于更正凭证上出现的错误的红字更正法、还有专门用于凭证上金额登记出现问题时所使用的补充登记法。这三种更正错误的方法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而定。3月30日 星期五日子过的可真是快啊,第四个星期也就是我在这里实习马上就要一个月了。以前,我总以为自己的会计理论知识扎实较强,正如所有工作一样,掌握了规律,照芦葫画瓢准没错,那么,当一名出色的会计人员,应该没问题了。现在才发现,会计其实更讲究的是它的实际操作性和实践性。离开操作和实践,其它一切都为零!会计就是做账。下面是我通过这次会计实习中领悟到的很多书本上所不能学到的会计的特点和积累,以及题外的很多道理。4月2日 星期一 六周的实习已经过去了一大半了,现在基本的情况我差不多都已经弄清楚了,而且今天上午林姐说要出去要账,我就可以不用跟着去了,挺高兴的,可以偷懒一天。回到家里也没什么事可干,就拿起了我那本《施工企业会计》来看,因为我毕业以后也要到工程局来工作,有些具体的情况与其他行业不太一样,因此我每次闲着没事的时候都拿出书来看。希望对以后的工作会有些帮助。4月3日 星期二今天上午林姐说还要出去,我有没事了,本来还以为可以在家看看电视休息一下,可妈妈说反正也没事,就跟着我去东站吧,看看他们是怎么做账的,好好学习一下,反正没有坏处,去了以后,我跟着一位姓吴的阿姨,阿姨特别谦虚,一直说不知道有什么可以教我,于是就她做工作,我先在旁边看,我发现这里的会计和****公司确实有好多不同,因为阿姨只是在对账,而不是做账。东站没有自己独立的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致使每天都把已经填制的数据用计算机和算一下,看看有没有登记时的错误和漏记,将这些数据填在一张特制的表上交到站,就算工作完成了,真正的核算都是由站的专门人员来做的。4月4日 星期三直到今天,我还在想昨天在东站看到的情形。以前也听过有些企业没有自己的财务机构,不能进行独立核算,现在才真正看到,原来就是这个样子的。每天都还是做些帐,我现在已经不会出现错误了,当把一些事情都掌握了就觉得没有意思了、无聊了,但是干活的速度也快了许多,于是就在办公室里闲下来时和林姐聊聊天。4月5日 星期四我的毕业论文题目是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我一直都在找着资料,于是聊天时就聊到了有关的处罚,我前一段时间因为要靠会计从业资格证,所以这些处罚就难不到我了。违反税务管理行为、违反那随申报、拒绝阻挠税务机关进行检查、偷税行为、逃避税务机关追缴欠税行为、骗取出口退税行为、抗税行为、拖欠税款行为、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发票行为、非法出售增值税专用发票以及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不履行税收法规的规定指责等等这些都有其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处罚,轻的只是罚款,重的还要判刑。4月6日 星期五今天我看账查账。林姐这样跟我说,凭证虽然容易做,但是很容易出错,就算是那些做了十几年的会计师,做了不审核,也是会有错误的,所以做会计一定要认真细心,不能太过于相信自己,稍微掉以轻心就会出错。听完这些之后,我觉得真得挺有理的。4月9日 星期一一转眼就到最后一周了,六周实习原本以为会过的很慢,却没想到就快要结束了。我知道实习是每一个大学毕业生必须拥有的一段经历,它使我们在实践中了解社会、在实践中巩固知识;实习又是对每一位大学毕业生专业知识的一种检验,它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既开阔了视野,又增长了见识,为我们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也是我们走向工作岗位的第一步。机关知道这个实习只有六周,但在这里呆了一个半月,真想到要离开还是会舍不得。4月10日 星期二 今天装订记账凭证,把打印好的记账凭证和原始凭证汇总表按照时间顺序放好,每一天的记账凭证下面都放一张当天的原始凭证汇总表,因为记账凭证式打印出来的,两张纸刚好一般大,所以放在一起也非常整齐。装订记账凭证时,可以先用打眼机打三个眼,然后用棉线穿起来。这穿线也是有学问的,用曲别针扭一个穿线针,把线双着从中间带过去,再分别从两边的眼中穿出来,与中间预留的双线汇合,打成结,正好可以把结压入中间的眼中,从外观上看,平平的,根本看不出打结的痕迹。再贴上凭证封面,非常整齐好看。这些都是做会计的基本功,只有亲自作了以后才会知道其中的奥妙。4月11日 星期三今天的实习和往常一样,没有什么特别的事。而整个为期六周的实习也接近尾声了,林姐说这是个小企业,没有什么复杂的业务,甚至还不能和项目上的会计比,以后如果到了项目上,会有很多现在****公司根本不会涉及的会计科目和业务,到时候就得靠自己了。4月12日 星期四我在这六周的时间内在老师的要求下差不多完成了学校规定的实习工作。明天才是实习的最后一天,因为路途比较远,明天就要起身回学校了,实际上说起来,今天就是最后一天。通过此次实习,将学校所学的会计理论知识与实际想结合起来,对整个会计核算流程有了详细的认识,熟悉了会计核算工作对象,利用真实的会计凭证、对一定期的经济业务进行了会计核算,认识并掌握了会计账簿登记的基本原理。并且认识到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同时也了解到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工作的影响。4月13日 星期五我在这六周的实习中,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受益非浅,是这生中最重要的经历。作为学习了差不多三年财务管理的我们,可以说对会计已经是耳目能熟了。所有的有关会计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结构体系,我们都基本掌握。如:会计人员填制记帐凭证要严格按照规定的格式和内容进行,除必须做到记录真实,内容完整,填制及时,书写清楚之外,还必须符合下列要求:“摘要”栏是对经济业务内容的简要说明,要求文字说明要简炼,概括,以满足登记帐簿的要求,应当根据经济业务的内容,按照会计制度的规定,确定应借应贷的科目。但这些似乎只是纸上谈兵。倘若将这些理论性极强的东西搬上实际上应用,那我们也会是无从下手,一窍不通。
在网上找个模版,然后修改一下,主要就是要突出你实习了什么就可以了。
毕业论文写作日志(通用5篇)
充实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大学毕业前都要通过最后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有计划的、比较正规的检验大学学习成果的形式,怎样写毕业论文才更能吸引眼球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毕业论文写作日志(通用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论文选题(20xx年1月至20xx年3月初)
得知要写毕业论文,当时没有什么想法,可以说有点茫然,毕竟之前都没有过类似的经验。然而,学校要求我们先确定论文题目上报。于是,我在指导老师提供的几个题目里选择了《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开展物理教学》,之后此事也没在意了。可是这个学期来到学校后,真的要着手论文写作时,才发觉对这个题目力不从心,因为个人对于认知结构这个概念根本就是门外汉,所以马上就想到换题。最终经过一周艰辛深思,终于将论文内容确定下来了。虽然关于物理实验教学这个话题无疑是陈腔滥调,不过我觉得这个论题理我比较近,自己有所体验。而且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离不开实验,同样物理实验教学也离不开实验。作为一个物理教师,不可避免实验教学这个问题。那么我就写一番,不要求达到什么学术要求,仅作为一番学术体验吧。
二、资料收集与整理(20xx年3月至4月)
既然论题已经确定,不管对论文的要求如何,接下来的就是资料的收集与整理。首先是整理一下手上原有的相关资料,当然那册《物理教学论》关于实验教学方面的介绍太少了。于是很自然地求助于学校图书馆,在书库里淘出了几册关于实验教学和论文写作指导的书籍,回来仔细翻阅才发现只有两册对论文写作有帮助。虽然实物文献收集得不是很多,不过借助丰富的网络资源,我在网上找到了很多相关的资料。当然网上资料很多,不过还是需要一番认真筛选,沙里淘金。通过一轮资料的粗浅参阅,对实验教学这个论题有更多的认识了,不过也只是在心底有个轮廓,更说不上胸有成竹。对于论文真正的写作,还是许多茫然,不过也放开心态,反正现在是资料筹备阶段,多多参阅,慢慢酝酿。
三、论文撰写(2009年4月20至5月18日)
万事开头难,这话说得不假。从无到有,绝不是一蹴而就的。而迈出第一步,无疑是需要决心的,却是很关键的。而我为了迈出这第一步,花了差不多四天时间。虽然有开始写这个念头,但是头脑却一片空白,力不从心的感觉让我很苦恼。所以接下来的几天,我根本不去想论文这烦恼的事,事实上我也是那样做了。逼着自己做一件不擅长的事,心里的抵触是很强烈的。然而此事却又不得不做,最后还是逼着自己去做了。
首先参照了几篇正式的论文,熟悉了一下论文的格式和结构。然后思考了一下论文要写的内容,论文摘要就慢慢形成了。看了看写好的摘要,还像模像样的,感觉还不错。结果那一天,我就写了个摘要,不过总算走出了论文撰写的第一步了。
在继续论文前,有个提纲是有必要的,于是我先构思了论文的框架,想好论文分几个方面展开。具体内容还有待慢慢完善,不过框架已形成。有了个方向,就可以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了。我知道论文不可能一两天就完成,所以也不着急,反正还有时间可以慢慢摸索。我的想法是每天写一点,不急不躁。于是所有的工作都按部就班地进行,每天花上四五个小时,根据确定的论文框架,就其中的某个方面撰写。就这样总共花了九天,终于完成了论文初稿。其中外文资料的翻译的环节是个很痛苦的过程,每一句翻译都很艰辛,差点就崩溃了。
论文初稿完成后又自己检查了一天,然后让指导老师帮忙审查。根据指导老师的意见,又修改了一番,论文基本定型了。
回过头看,整个论文创作过程的确挺艰辛曲折的,这毕竟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挑战。有一点庆幸的是,终于完成了论文,虽然质量不高。不过通过一番努力,有个结果,很是有点高兴的。这感觉如同克服艰难困苦,攀爬上了高峰,站在顶峰,尽管山峰不高,多少还是有点成就感。
20xx年3月开始实际上我们已经开始了论文的前期准备工作,最初自然是初步的构想,想写哪一方面,然后就是确定各自的指导老师,最初,我并非想到写这一题目,相反对近代史的熟悉程度要更深入一些,而最终选择写关于北魏孝文帝迁都原因的题目则很偶然的事,此后不久院上要给我们安排的论文指导老师,因我写的是关于魏晋史方面的,而我们院上研究范围包含这一领域的老师,也有好几人,正好李椿浩老师也是研究魏晋史的,我是上过他开的《魏晋南北朝史》课的,他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且相比其他研究这一领域的老师,对李老师我是更为熟悉的,所以我毅然决定选择李椿浩老师作为我的毕业论文指导老师。
20xx年3月——6月这段时间我们的主要工作是进一步的确定论文题目,同时完成论文开题报告的写作。这也是我和李老师在我的论文上合作的开始。起先,我想:难道一个皇帝在作出重大决策时完全是客观原因的影响吗?他自己就没有一点想法吗?当我在无意中看到钱穆先生《国史大纲》的北魏孝文帝迁都原因的论述时,他说,“孝文帝迁都的原因之一是,为了改变已经暮气沉沉的北魏政权,保持北魏政权的活力。”给了我启发,我开始琢磨孝文帝在迁都中到底起了什么作用?正是循者这个想念,我开始了自己对这一论题的初步构想。于是我想从另外的角度(不同传统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角度)写来关于北魏孝文帝迁都原因,但具体怎样入手却显得很茫然,甚至异想天开的想用自己一无所知的心理学的原理来探。现在想来真是可笑,但正式定题、开题报告还是要认真完成的,最终的艰难完成多亏了李老师的帮忙,我记得当时是关于我的论文问题的第一次面谈,他不仅从现今的研究概况、题目的可操作性等等方面对我进行了细心的指导,令我受益非浅。我在李老师细心指导下,初步完成了论文的开题报告。题目定为:“北魏孝文帝迁都的主观原因解析”。
20xx年7月—20xx年3月这段时间是非常长的,有很长一段时间论文的工作被迫放在次要了。但这段时间的毕业论文的主要工作——搜集资料却没有放松,我先从与此相关最紧密的《魏书》着手,重点是《高祖纪》并依此为出发点,结合前人的论述,逐渐形成自己对此问题的看法,便集中在孝文帝对待文明太后、北方保守派势力、庞大腐朽的官僚机构的态度以及孝文帝自己的政治理想四个方面上,接下来再次结合相关方面的资料,例如:李凭先生的《北魏平城时代》、杜士铎《北魏史》等书中关于孝文帝和文明太后关系的论述等等;周建江《太和十五年》、逯耀东先生《从平城到洛阳》中关于孝文帝同北方保守派的关系;同时,对于一些问题,诸如:孝文帝极力想摆脱庞大的官僚机构的束缚,是迁都的一个原因,在周建江的《太和十五年》有唯一的明确论述,我觉得很有道理,便以此为基础,扩充材料并将可见到的一些零碎材料结合在一起,构成了论文重要一部分;而对于我所提到的孝文帝的个人的理想抱负的论述中,我个人的创见相对于其他几部分就要多一些,所说前人多有对孝文帝雄才大略的理想抱负进行研究探讨的,尤其是在孝文帝个人的传记或思想评传中,此种论述就更加的多,但就他与迁都的关系的认识上,所大都显得不那么让人信服,至少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相反,从万绳楠整理的《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法国学者谢和耐《中国社会史》等书中的零星记载认为:孝文帝迁都的初衷还是想巩固北魏政权的统治,尽量使鲜卑贵族在获得政治地位的同时获得和汉族使人一样的社会地位。我便进一步认为,他迁都也并非完全的摒弃鲜卑民族原有的生活习惯和文化,实际上,它是希望通过迁都的方式使汉族和鲜卑的文化相融合,对于文化来说,可能经过这样的融合,鲜卑文化的精华才能保存下来,而且史书记载:孝文帝自己十分乐意保持鲜卑族的饮食的。
通过这段时间的查阅资料和对一些新观点的分析综合,我对此问题有了一定的了解,并记下了许多相关的与有用的资料。到20xx年3月初,我的初稿基本上就已经完成。
20xx年4月—20xx年5月中旬论文出高的修改和定稿时期。初稿交上去时我是十分担心的,害怕自己的一番辛苦被老师否定掉,看着别的同学的初稿已经反馈回来,我挺着急的,4月中旬左右我的初稿也反馈了回来,看着自己的辛苦写的文章被改了许多,并且老师写了许多意见和建议,当时我的心中却是挺难受的,我的自信心受到了很大的打击,可后来想想,老师也是一番苦心,而且它所提的意见正是我的论文应该改进的地方,老师审阅的是十分仔细的,他从字词的斟酌、语句的通顺、原文引用的对错、摘要的写法、文章结构的安排、论文观点的修正等方面进行了提议,我举个例子:我初稿的论文题目“北魏迁都洛阳与孝文帝心理变化的关系”(已经从开题报告的“北魏孝文帝迁都的主观原因解析”中改了过来),我认为我的论文探讨的就是孝文帝的在迁都前和迁都中心理变化对迁都决定的影响,而在文中多次提到的主观原因和孝文帝的心理原因相混合而用,对此我的看法是“无所谓”,但李老师都将此细细的斟酌,建议我是否能将“心理原因”去掉而换成“主观原因”,过后,自己仔细的品味,老师的这番建议绝非吹毛求疵,事实上我的文章中对心理的描写是很少的,所以换成了“主观原因”文章主题倒显得更加的突出了。这足见李老师的细心和高度的责任感。之后的几天,我努力的按照老师的建议将初稿进行了修改,将题目改成“我对孝文帝迁都
洛阳的一些看法”,并将李老师反复强调的语气态度问题重新纠正一下(我常有个毛病,总喜欢用“我怎么?我怎么?”的语气或是假如怎样,便怎样?的来写历史论文),对我其中的许多问题逐一进行了修改、修正,同时采纳了李老师的一些观点如:孝文帝迁都可以看成是孝文帝为首的改革派与保守派之间的一次妥协,很有创见!
第二稿交上去的时间已经到了4月20日左右,“五一”假期间,老师将第二稿反馈回来,相对于初稿改的要少一些,但却更加的细化,主要是将述论和正文中以及正文与摘要中的相重复的内容指出来;摘要把握文章主题的简练性和准确性,各级标题的概括的准确性等等,对我来说,这一关显然也不容易,但我还是努力的完成。
5月10日左右,我已经按院系和学校的有关的论文规范修改好了我的轮文,我们戏谑地称之为“终结版”,但我知道只要心里还有修改完善的想法,他就永远不是什么终结版。对自己的责任感和对论文推迟答辩的担忧我还是将这所谓的“终结版论文”于13日左右发给了我的论文指导老师——李椿浩老师,他也于15日下午将之反馈了回来,庆幸的是这次我需要改的并不多,只是偶尔的几个语法习惯上的错误,以及由于粗心造成的引用史料上的错别字现象,李老师再次说了一些勉励的话,他也给我打气,并相信我一定能写好这篇文章,这次改过以后,我的论文也基本上也就可以定稿了。即使如此,我还是会努力的完善我的论文,以迎接5月28日开始的论文答辩。这几天的主要工作不是论文本身,而是在于英文摘要、一篇外文文献(主要是英文)这是最麻烦的,因为中国古代史的英文原文文献几乎找不到,真是烦人,而且找到了,翻译工作也还是需要花好几天时间的。没辙!只能这样干着急!
20xx年11月28日
终于收场了为期三个月的教导实习,实习的收场,意味着毕业论文写作的开始,毕业论文的开始同样意味着大学生活的收场。想想这四年的时光过得可真快。
20xx年12月
学院里公布要开始选导师了,并且自己要初步拟定论文的选择,一下子认为毕业在即。选题是个对比艰苦的事,因为当初自己也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到底要选择一个什么样的题目,但在选择导师的时候,我忽然想到大三有一门课程是《现代远程教导》,我对远程教导这方面的知识挺感兴趣的,所以我断定了论文的领导老师是马红亮老师,相应的论文选题在自己心里也有了大概。但是,马老师当时正在英国留学,所以只能等到来年3月份才干与到时见面,再做进一步的领导。
20xx年2月17日~2月28日
这段光阴,刚过完年回到学校不久,身边的大多数同学都已经与导师见面,并且进一步的断定了论文题目,而我的导师还远在大洋彼岸留学,三月份才干回来,所以我就先自己搜集了一些资料,不过这些资料都是与远程教导有关的,没有导师的领导,我就像盲人一样瞎摸索,不知道重点,不也知道钻研的关键,只是下载了一堆紊乱无章的资料。
20xx年3月
这是三月的第一个周末,晚点名的时候,我听身边的同学说马红亮老师出国回来了,于是我准备第二天就和导师联系,想尽快把论文的题目断定下来。
星期一的'中午,我去找导师,一年多没见,老师看着比原来更帅、更有学问了。导师问我,自己有没有想做的课题,我说我想写与远程教导有关的论文,当老师问我具体是关于那个方面的,我自己却又答不上来,老师说这个范围太广了,我写不出来有价值的东西。不过老师说的确凿也是实情,本科期间,专业知识我只是学了一点皮毛,甚至连领会都称不上,还想写那么有深度的文章,这不是难为自己么。于是,关于论文选题,不得不重新思考,正当我和导师思考的时候,马老师带的钻研生学姐给了一个建议说:“现在手机微信很火,而且这个软件是新发展起来的,你可以想一下要是把这个软件引用到移动学习中怎么样?”学姐的一句话提醒了我和导师,所以论文的选题就这样定下来了,写微信在移动学习中的使用。
20xx年4月
3月,写完了开题报告,紧接着便是收集整理资料,之前手机的那些资料一点儿都用不上,现在又得重新开始,这一历程是漫长而枯燥的, 翻阅各种文献。
资料,查找与自己论文有关的信息,渐渐地,与微信有关的资料我都熟识了,对于自己的论文我也有了一个大概的提纲,并初步完成了开题报告,经过马红亮老师的知道、改动、签字,最终完成了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4月,主要完成了论文的初稿,在马老师的领导下,通过参考相关的书籍和文献资料,根据论文的写作提纲,经过一个月左右的光阴,初步完成了论文的初稿,完成以后,我和导师联系,我把初稿拿给老师看,里面有很多问题,而且一些理论阐述得也不是很完善,于是我又重新对论文进行改动,第二次、第三次去找导师,虽然论文还有一些不足之处,但相比于第一次已经好了很多。
20xx年5月
在导师的领导下,我反复对论文进行了改动了,最终遵照导师和学院的要求,完成了毕业论文的写作。5月16—18号遵照论文答辩的要求准备毕业论文答辩前的材料,包括一篇英文文献的翻译,论文写作日志,填写并提交毕业论文答辩申请表。
在论文写作及改动历程中锻炼了自己的耐力,培植了自己的耐心,同时进一步受到马老师严谨、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的影响。他在论文写作上对我的启蒙和教诲将使我受益终生。
实习回来以后,学校开始公布选题和定题。机缘巧合实习之时在太原火车站旧书摊搜到了《茶花女》王振孙的三译本,喜欢的不得了。一时兴起就将论文选题定为了有关《茶花女》在中国的译介方面。
一周的时间,学校根据各个同学所定的论文方向划分了导师。辅导员又千叮咛万嘱咐:要主动找导师不要等着导师来找你。由于我的论文涉及到中外文学的交叉所以我的导师是位研究比较文学的教授。
经过一周的上网搜索查阅,资料很泛很广,反而自己不知道从哪里入手了。于是将所有的有关译本、译介时间、时代背景及凡是可以搜到的阅读过她的名人随笔口录等等全都打印了出来。自己一看,头大的要命,盲于不知所措…
昨晚预约时间后,我直接就去老区找导师。李老师的第一感觉给我很温和,瘦瘦高高。估计导师和我看的资料差不多,因为第一次见面我们聊的范围都是我从网上看来的,所以并没有觉着艰难。但导师给我很好的建议:可以涉及的有:中西比较文学类中“富公子与歌妓的爱情”“富姐与穷书生的爱情”比如中国的《李娃传》之类;玛格丽特形象在不同民族文化背景下的接受史;东西方地域文化宗教信仰的差异等等。
等我回到新区宿舍,心里却有些茫然了,这切入点也太多了,于是决定好好再整理整理思绪。
这五天来就开始狂看资料,给各个译本排时间,各个评论排时间,各个阶层阅读者反响接受找资料,各个中西相关对比论文做资料的筛选。终于将提纲明确了上交给导师。
结果导师不是很满意,于是给我一个关键的建议:从年代上断代来写《茶花女》的译介,因为到现在为止期刊网上虽有很多的(茶花女与杜十娘)形象分析对比或者中西文化分析,却没有一个来写译介史的,可以从1897到1949年中节选二十年、三十年、五十年来做文章。拨云见日啊,马上回去重新改过。然而时间年限心里有了底,可这相当于把论题又改了,由中西文学的对比转而成为一个外文译介史。导师说:本科生最重要学会的应该是如何整理材料,这是以后工作了都必须用到的,要好好写好好锻炼。
终于开学了,休息的一个多月里整天都在想这事儿。心里有了一些头绪。开始在图书馆找有关林纾、刘半农的译本,两人生平介绍,尤其是清末明初风云突变的社会背景和文化革新思潮。感慨颇多!(此两人都在1897—1927的30年间翻译过)
一个月的时间把图书馆凡是可以用的都看过了,然后开始在网上深度搜查有关《茶花女》译介资料,居然让我找到了意外的惊喜:《茶花女》不光是在中国清末明初的小说界轰动一时,在话剧界也开拓了先锋旗帜。不仅在当时的国内,在国外的中国人中也是反响巨大并由此成就了中国许多艺术界的元老级人物,林纾自不必说,连李叔同、曾孝谷、欧阳予倩等都是她的直接受益者。
半个月来又将凡是能收集到的资料都收集了。论文思路逐渐的明晰起来。资料的广度和深度直接决定了论文的走向和文字。之外期刊网更多的是关于西方以茶花女为代表中方以杜十娘为代表的人物对比分析,进而深层到文化,人性,地域,宗教,悲剧原因等等的研究中。收获也颇丰!
终于可以动笔了。我将凡是我找到的有用的资料复印或者打印出来都放到手边,开始着手初稿。中间还跑了一趟古籍阅览室将1901年昌言报馆的隐印本拍了张照片存下。
并将写稿时间也做了一个大体的安排:五天初稿,第六天整理格式并校正,第七天交由导师进行一审。二审时间也是相隔一周。
终于按时间安排写完了,记得导师第一次便提了要求:论文字数在一万字左右,注释必须在15个以上,格式一定要按照,文件规定的要求去写。
可是在写的过程中发生了这样的事情:写着写着就停不下笔了。本来译介部分都写完了,可是总觉着在茶花女与杜十娘之间我有好多好多话说,也许是这方面的资料积累到一定程度的原因吧。洋洋洒洒居然整整多出了八千字。这下论文成了两部分的合体。可是联系却不大,我却难舍其一。
约定时间到导师家,导师看了说这个题目定的不太好,既然是译介就应该有两个译本的对比,可是你的内容不是这样的。我就给老师解释了原因:很多作品都是转译过来的。茶花女是法文本,好多人还是那英语转译做来,我不会法文,只好避开了这一块。老师表示了理解。至于两部分导师说必须舍一,可以将后边的对比单独成篇。讨论了一下午,对导师的帮助表示感谢。
又是一周时间,我把改过的论文打印出来交给老师,方便老师随时能浏览。老师说差不多可以了。我问及答辩时,导师叫我不要紧张,其实没有什么的,就是对论文的相关内容做些讨论而已。
导师又约定时间集体给我们在教室做了专门指导。让论文更加规范学术有含量。感谢老师的帮助,才能这么顺利完成论文。下一步就开始准备论文答辩。
20xx年12月14日
今天学校举行了毕业论文动员大会,听到这个消息时,我才意识到毕业就要来临了,一丝紧迫感油然而生。
大会主要给我们每个人分配了论文小组,还为我们指派了论文的领导老师。然后,大会向我们公布了,论文写作的主要日程,从二月开始,到六月中旬止。光阴上还算宽裕,从下一年二月就要开始选题了,我要充沛利用这几个光阴,先去领会一下往届的论文写作经验,然后去学习一下学长们的选题技术,争取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题目,为写好论文做好准备。
说道毕业论文,对我们来说,如此首要的任务还是第一次,虽然毕业论文没有笔试,但是它比单纯的应试更难,因为毕业论文是对我们综合能力的一个全方位考量,我们要去认真的应对它。
20xx年2月12日
大学毕业终要来临,在可贵的大四下半学期,我们迎来了四年中最后的时刻,就是完成我们的毕业论文。
下个星期就要开始毕业论文的选题了,我个人觉得题目的选择是自己论文书写历程成功的开始,最终选择的题目要符合我心中以下的几个要求;
首先,是自己感兴趣的,要让自己在课外也能不由自主的去领会其内在的题目。
其次,是自己所长于的,如果自己在这个题目上没有一点根基那还不如不选,因为那样不仅写不出优秀的论文更像是在黑暗中没有头绪的摸索。
最后,是主流的钻研课题,因为如果选择了一个主流的钻研的课题,在写作的历程中会有很多国际与国内的先进钻研经验供我钻研,使我写出优秀的毕业论文。
论文是我们大学中最首要的事情之一,我们要在认真、求是与创新的根基上书写我们大学生活最后的篇章。
20xx年2月17日
本周我们专业完成了毕业论文的选题,看到那么多的题目好多人都不知道选择什么好了,因为看到的都是陌生的,不过换个角度讲,如果毕业论文的题目都是平常见过的,那么我们也不需要毕业论文了。
同样的,我也在很多的论文题目中看花了眼,不知所措,感到大部分都是略知一二,但是直观上却是含混的,但还好我有自己制定的选题三原则,针对这三条原则,我在还没有被选走的题目中一个个筛选,最终在几个心仪的题目中选择了《会计电算化对现代审计工作的影响及对策》。
题目选好了,接下来的一周就应该进行中外论文材料的搜集,由于要求至少一篇外文文献,这应该是写作历程中最大的问题了,虽然认为外文文献没什么用,但转念一想也是我们与时俱进的表现。
20xx年2月25日
一个星期又过去了,在这一个星期里我完成了外文文献的查找并将其翻译成中文,说到外文文献的查找,离不开学校图书馆为我们购买的各种数据库,里面应有尽有,可以查找各种中外文期刊,为我校师生写作论文供给了一个快捷、高效与低成本的写作平台。
本次我查找的外文文献自EBSCO数据库,在这个数据库里有一万余种外文期刊包孕了各种学科,在上面搜索外文期刊相当的省时省力。
1995年出生的徐志胜研究生毕业,以他的长相和发型,确实很难让人相信这是一个95年出生的人,与美丑相比,他好像更在意自己显老的问题。徐志胜曾在脱口秀中说道:“这个年纪,我这个长相,还有什么能失去的呢?直到我开始脱发。”
在《五十公里桃花坞》中熬夜写文案假发片都熬掉了 ,徐志胜因为没有头发了,才戴的假发片,现在好了,因为熬夜就连假发片也掉了,真的是又好笑又心疼了。
徐志胜他有多搞笑?徐志胜在2021年8月10日,参与录制的脱口秀节目《脱口秀大会第四季》在腾讯视频播出。第一次看徐志胜,我是抗拒的,徐志胜的相貌,用他自己的话描述最贴切:我说这个长相,还有什么可失去的呢,直到我开始脱发。
看了脱口秀节目之后,我被徐志胜深深圈粉了,这种喜剧反差不仅足够好笑,而且非常高级。徐志胜将遭遇做成了一把刀,劈开刻板印象为大家套上的枷锁。每个人一出生就面临许多问题:比如美丑,优秀和平庸。他这种长相的男人,在舞台上调侃自己既没有容貌焦虑,也不自卑,更不凄惨,每天过着快乐的生活,比如他在脱口秀中说的话,真的简直不要太搞笑。1、大家好,我是徐志胜,就我没有容貌焦虑。
2、志胜啊,你要长得帅点该多好啊~
3、经常会有人看着看着我,说:志胜,没事~没事~你自己呀想开点~
4、他说高中时期,她们班的女生她们很喜欢和他相处,但不喜欢跟他单独相处。
5、就我这个长相,你让我卖面和卖膜都行,但卖面膜是不是太冒险了呀!
此外,徐志胜还说过,有一次我去演出,上去之后一句话没说,全场爆笑五分钟,就在那五分钟里,我就明白了什么是天生我材必有用。
今年的《脱口秀大会》已经是第四季了,这一季来了很多新人,有些人还是很有实力的,比如张浩哲、童漠男、徐志胜等等。
而徐志胜就是其中比较特殊的一位。
徐志胜的长相很有特点,长得既有些着急,还他来说脱口秀做喜剧,纯粹是祖师爷赏饭吃的那种。只要他一上台,可以什么都不讲,台下就能笑几分钟,徐志胜自己都不好意思,说“这个效果确实是很多人通过努力无法达到的”。
大张伟和罗永浩也都说过徐志胜的长相问题,认为徐志胜的长相来说脱口秀就跟那些颜值高的人做偶像是一个道理,都是加分项。
首先就是他的口音。虽然徐志胜研究生都毕业了,但他这个口音还是在普通话和方言之间摇摆不定,偏偏每个字又都能让人听明白。这个年代,已经很难在节目中见到出镜的人讲不好普通话了。
再者是徐志胜的内容。这一季节目,徐志胜目前只出场了三次,第一次讲自己的外貌焦虑,第二次讲他的红绿色盲,第三次讲同学和工作,虽然都离不开调侃自己的外貌和口音,但现场的效果还是不错的。
他从突围赛一路杀到上位区的1V1PK赛,每次都是4灯的水平,虽然第三次输给了何广智进入待定区,但是得票数也比庞博要高。李诞说徐志胜的长相只是锦上添花,绝不是雪中送炭,他的内容也很出彩,很明显,文本都是自己写的。
徐志胜是材料工程专业的研究生,文本上还是比较有深度的,就是第一次在线上进行这样的表演,可能经验还不是很成熟,对现场的把控没有那么好,相信以后会越来越好的。
徐志胜研究生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专业是材料科学与工程,徐志胜是脱口秀大会第四季一位特别有才华的选手。
很多人说他讲脱口秀的天赋是老天爷赏饭吃,他的长相和标志性的口音都适合说脱口秀。
2021年8月10日,徐志胜参与录制的脱口秀节目《脱口秀大会第四季》在腾讯视频播出;2021年8月15日,“笑果脱口秀”就在杭州剧院小剧场亮相。本次阵容由徐志胜参加。
徐志胜因参加《脱口秀大会第四季》受到不少网友关注,他最终以新人身份拿到了第四名,这是个很不错的成绩,大家都很好奇徐志胜是笑果文化的人吗?李诞是不是他的老板?
徐志胜是北京科技大学2021届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硕士毕业生,学历很高,有一定文化基础,他在2018年在单立人新人开放麦中第一次讲脱口秀,之后,徐志胜走上了脱口秀演员的道路。
2019年,徐志胜参加了第一届单立人原创喜剧大赛,并获得获得第三名的成绩,随后跟单立人签约,紧接着参加了《脱口秀大会第四季》。徐志胜是单立人旗下的,除了他,单立人签约的脱口秀演员还有周奇墨等人。
徐志胜跟随李诞参加了《哈哈哈哈哈第二季》,两人感觉是上下级关系,徐志胜表示想当笑果文化的继承人,导致大家都以为徐志胜是笑果文化的。王勉也是脱口秀演员,还在《脱口秀大会第三季》中拿到了冠军,按照不成文的规定,一般《脱口秀大会》的冠军都是笑果文化的,所以王勉是笑果文化的签约演员。
都知道李诞是笑果文化的老板,他手里有很多优秀的脱口秀演员,王勉只是其中一位,除了王勉还有王建国、庞博、王思文、江梓浩和张博洋等人,这些都参加过《脱口秀大会》,有的拿到很好的名次,有人一直挤不上去。
徐志胜自从参加了第四季《脱口秀大会》后,收获了不少粉丝,别看他外表长得很普通,实际上很有才华,他可是高学历脱口秀演员,写出来的东西通俗易懂还有梗,他和王勉属于两种风格,只要能够说出好段子的脱口秀演员就会受到更多的关注。
论文个人总结2000字
毕业论文,泛指专科毕业论文、本科毕业论文(学士学位毕业论文)、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硕士学位论文)、博士研究生毕业论文(博士学位论文)等。下面是论文个人总结2000字,请参考!
2010年3月,我开始了我的毕业论文工作,时至今日,论文基本完成。从最初的茫然,到慢慢的进入状态,再到对思路逐渐的清晰,整个写作过程难以用语言来表达。历经了几个月的奋战,紧张而又充实的毕业设计终于落下了帷幕。回想这段日子的经历和感受,我感慨万千,在这次毕业设计的过程中,我拥有了无数难忘的回忆和收获。
3月初,在与导师的交流讨论中我的题目定了下来,是:8031单片机控制LED显示屏设计。当选题报告,开题报告定下来的时候,我当时便立刻着手资料的收集工作中,当时面对浩瀚的书海真是有些茫然,不知如何下手。我将这一困难告诉了导师,在导师细心的指导下,终于使我对自己现在的工作方向和方法有了掌握。
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我认真准备了一个笔记本。我在学校图书馆,大工图书馆搜集资料,还在网上查找各类相关资料,将这些宝贵的资料全部记在笔记本上,尽量使我的资料完整、精确、数量多,这有利于论文的撰写。然后我将收集到的资料仔细整理分类,及时拿给导师进行沟通。
4月初,资料已经查找完毕了,我开始着手论文的写作。在写作过程中遇到困难我就及时和导师联系,并和同学互相交流,请教专业课老师。在大家的帮助下,困难一个一个解决掉,论文也慢慢成型。
4月底,论文的文字叙述已经完成。5月开始进行相关图形的绘制工作和电路的设计工作。为了画出自己满意的电路图,图表等,我仔细学习了Excel的绘图技术。在设计电路初期,由于没有设计经验,觉得无从下手,空有很多设计思想,却不知道应该选哪个,经过导师的指导,我的设计渐渐有了头绪,通过查阅资,逐渐确立系统方案。方案中LED显示屏行、列驱动电路的设计是个比较头疼的问题,在反复推敲,对比的过程中,最终定下了行驱动电路采用74LS154译码器,列驱动电路采用74HC595集成电路。
当我终于完成了所有打字、绘图、排版、校对的任务后整个人都很累,但同时看着电脑荧屏上的毕业设计稿件我的心里是甜的,我觉得这一切都值了。这次毕业论文的制作过程是我的一次再学习,再提高的过程。在论文中我充分地运用了大学期间所学到的知识。
我不会忘记这难忘的几个月的时间。毕业论文的制作给了我难忘的回忆。在我徜徉书海查找资料的日子里,面对无数书本的罗列,最难忘的是每次找到资料时的激动和兴奋;亲手设计电路图的时间里,记忆最深的是每一步小小思路实现时那幸福的心情;为了论文我曾赶稿到深夜,但看着亲手打出的一字一句,心里满满的只有喜悦毫无疲惫。这段旅程看似荆棘密布,实则蕴藏着无尽的宝藏。我从资料的收集中,掌握了很多单片机、LED显示屏的知识,让我对我所学过的知识有所巩固和提高,并且让我对当今单片机、LED显示屏的最新发展技术有所了解。在整个过程中,我学到了新知识,增长了见识。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仍然要不断地充实自己,争取在所学领域有所作为。
脚踏实地,认真严谨,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不怕困难、坚持不懈、吃苦耐劳的精神是我在这次设计中最大的收益。我想这是一次意志的磨练,是对我实际能力的一次提升,也会对我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在这次毕业设计中也使我们的同学关系更进一步了,同学之间互相帮助,有什么不懂的大家在一起商量,听听不同的看法对我们更好的理解知识,所以在这里非常感谢帮助我的同学。
在此更要感谢我的导师和专业老师,是你们的细心指导和关怀,使我能够顺利的完成毕业论文。在我的学业和论文的研究工作中无不倾注着老师们辛勤的汗水和心血。老师的严谨治学态度、渊博的知识、无私的奉献精神使我深受启迪。从尊敬的导师身上,我不仅学到了扎实、宽广的专业知识,也学到了做人的道理。在此我要向我的导师致以最衷心的感谢和深深的敬意。
2009年11月,我开始了我的毕业论文工作,经过长时间的写作到现在论文基本完成。论文的写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的进行精心的`修改,不断地去研究各方面的文献,认真总结。历经了这么久的努力,终于完成了毕业论文。在这次毕业论文的写作的过程中,我拥有了无数难忘的感动和收获。12月初,在与导师的交流讨论中我的题目定了下来,是:传播学视野下的青春文学现象——从80后作家谈起.当开题报告定下来之后,我便立刻在学校的图书馆着手资料的收集工作中,当时面对众多网络资料库的文章真是有些不知所措,不知如何下手。我将这一困难告诉了指导老师,在老师的细心的指导下,终于使我了解了应该怎么样利用学校的浩瀚的资源找到自己需要的青春文学方面的资源,找了大概100篇左右相关的论文,认真的阅读,总结笔记,为自己的论文打好基础。主要是为了发现过去那些论文之中的观点,然后避免有重复的观点出现,争取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研究青春文学。
在搜集资料后,我在电脑中都进行分类的整理,然后针对自己不同部分的写作内容进行归纳和总结。尽量使我的资料和论文的内容符合,这有利于论文的撰写。然后及时拿给老师进行沟通,听取老师的意见后再进行相关的修改。老师的意见总是很宝贵的,可以很好的指出我的资料收集的不足以及需要什么样的资料来完善文章。
1月初,资料已经查找完毕了,我开始着手论文初稿的写作。初稿的写作显得逻辑结构有点不清晰,总是想到什么相关的问题就去写,而没有很好的分出清晰的层次,让文章显得有点凌乱,这样的文章必然是不符合要求的,但毕竟是初稿,在老师的指导下还要进行反复的修改。
写作毕业论文是我们每个大学生必须经历的一段过程,也是我们毕业前的一段宝贵的回忆。当我们看到自己的努力有收获的时候,总是会有那么一点点自豪和激动。任何事情都是这样子,需要我们脚踏实地的去做,一步一个脚印的完成,认真严谨,有了好的态度才能做好一件事情,一开始都觉得毕业论文是一个很困难的任务,大家都难免会有一点畏惧之情,但是经过长时间的努力和积累,经过不断地查找资料后总结,我们都很好的按老师的要求完成了毕业论文的写作,这种收获的喜悦相信每个人都能够体会到。这是一次意志的磨练,是对我实际能力的一次提升,相信对我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在这次毕业论文中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共同商量相关专业问题,这种交流对于即将面临毕业的我们来说是一次很有意义的经历,大学四年都一起走过了,在最后我们可以聚在一起讨论学习,研究专业问题,进而更好的了解我们每个人的兴趣之所在,明确我们的人生理想,进而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更好的发挥自己的优势,学好自己的专业,成为一个对于社会有用的人。
在此更要感谢我的专业老师,是你们的细心指导和关怀,使我能够顺利的完成毕业论文。老师对于学生总是默默的付出,尽管很多时候我们自己并没有特别重视论文的写作,没有按时完成老师的任务,但是老师还是能够主动的和我们联系,告诉我们应该怎么样修改论文,怎么样按要求完成论文相关的工作。老师的检查总是很仔细的,可以认真的看论文的每一个细小的格式要求,认真的读每一个同学的论文,然后提出最中肯的意见,这是很难得的。
珍贵的两年半的大专生活已接近尾声,感觉非常有必要总结一下大专两年半的得失,从中继承做得好的方面改进不足的地方,使自己回顾走过的路,也更是为了看清将来要走的路。
学习成绩不是非常好,但我却在学习的过程中收获了很多。随着学习的进步,我不止是学到了公共基础学科知识和很多专业知识,我的心智也有了一个质的飞跃,能较快速的掌握一种新的技术知识,我认为这对于将来很重要。在学习知识这段时间里,我更与老师建立了浓厚的师生情谊。老师们的谆谆教导,使我体会了学习的乐趣。我与身边许多同学,也建立了良好的学习关系,互帮互助,克服难关。现在我已经接近毕业,正在做毕业设计,更锻炼了自我的动手和分析问题能力,受益匪浅。
通过两年半的大专生活,学到了很多知识,更重要的是有了较快掌握一种新事物的能力。思想变成熟了许多,性格更坚毅了。认识了许多同学和老师,建立起友谊,并在与他们的交往中提升了自身素质,认清了自身的一些短处并尽力改正。回顾两年半,本人在思想觉悟上始终对自己有较高的要求,能用科学发展观来认识世界认识社会,能清醒的意识到自己所担负的社会责任,对个人的人生理想和发展目标,有了相对成熟的认识和定位。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上,根据自身专业方向的要求,有针对性的认真研读了有关核心课程,为自己的学习工作打下扎实基础;并涉猎了一部分其他课程,开阔视野,对本专业方向的应用背景以及整个学科的结构有了宏观的认识。在学习工作上,根据导师的指导,研读了大量论著,逐步明确了发展方向,通过自身不断的努力,以及与师长同学间的探讨交流,取得了一些比较满意的成果。在这期间,综合分析等基本素质不断提高,书面表达的能力也得到了锤炼,尤其是独立思考判断和研究的能力,有了很大进步,这些对于未来的工作也都是大有裨益的。平时生活中,为人处世和善热情,和同学关系融洽。根据自身爱好和能力,业余参与了一些活动,为个人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打下基础。毕业在即,在工作实践中,除了提升适应工作要求的具体业务能力,还提高了和同学沟通交流的能力,团队协作的素质也得以培养,为走出校园融入社会做好了准备。本人在大专阶段所获颇丰,从学业、生活工作,到个人素质,都得到了充分的培养和锻炼,是充实且有意义的两年半。相信这些经历和积累都将成为我人生道路上的宝贵财富社会实践能力也有很大提高,为将来走向社会奠定基础。
自从XX年xx月成为一名硕士研究生以来,这三年我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充实而有意义,收获很多,成长很快。
我在政治上、思想上一直积极要求进步。进入北大后,通过参加业余党校和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的学习,我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有了较深刻的认识,树立了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并于1996年1月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经过党组织1年预备期的考察,于1997年1月如期转为正式党员。我决心要做一名合格的、模范的共产党员,在学习、工作、思想上起带头作用,特别是在政治上起先锋模范作用。自入党以来,我时刻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拥护党的纲领,执行党的决议,履行党员的义务,遵守党的纪律,在群众中树立了一个共产党员的良好形象。我被评为xx大学1998年度优秀共产党员,我觉得这是党组织对我工作的承认,同时也是对我的鞭策,促使我不断完善自己,更加努力地工作,能为祖国和人民做出更大的贡献。
我参加了xx大学第二期研究生干部学校的培训,通过学习和讨论《x文逊》听取各种讲座以及其它丰富多彩的活动,我不但提高了理论水平,而且锻炼了各方面的能力,并应用所学到的知识,积极配合学校开展研究生工作,为学校的建设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作为学生我从不放松学习,在上研第一年,我修完了导师指定的各门研究生课程,总学分达到了研究生培养计划的要求,成绩优秀。另外我还参加了教学实习,带本专业本科生的遗传毒理学实验课,以及协助本科班的毕业生完成毕业论文。我从1998年初开始进入实验室工作,广泛查阅了国内外相关的文献资料,从准备实验材料、摸索实验方法到完成实验设计都投入了大量的劳动。上研期间整理的一篇文章被《xxxx技术学报》接收,最后还认真完成了毕业论文的写作,并顺利通过了硕士论文答辩。
在学习和科研工作之余,我还热心社会工作,积极为同学服务。上研究生后我主动承担起临时班长的职务,在新生入学的一系列工作中充分发挥自己“老生”的优势,热情周到地为同学服务。尽管学业和科研任务繁重,但为了配合院学生工作组老师做好学生工作,我服从组织安排,在团学联中担任学生工作助理。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促使我在工作中勇挑重担,坚决地执行党的教育方针,认真完成好每一项工作任务,并注意在实践中学习、提高。我与团学联成员精诚合作,完成了在生物楼大厅橱窗中进行97年度、99年度学生工作总结的宣传任务,组织举办了我院98年、99年元旦晚会、校史知识竞赛(我院获得优秀组织奖)、98年地球日的海洋知识宣传等活动,组织学生参加了98年、99年xx大学学生田径运动会以及“北大杯”蓝球赛和足球赛。我还帮助学工组的老师顺利完成98和99年度的奖、助学金发放工作。在迎接和庆祝xx大学百年校庆的各项活动中,我积极配合学校和学院,充分贡献自己的力量。校庆期间,我配合院里的老师圆满完成了生命科学学院院长联席会议的会务工作,还配合学工组的老师组织学生参加校庆的各项庆祝活动。98年年初,我应聘成为学校人事部的学生秘书,在那里我注意培养自己稳重、严谨的工作作风,受到人事部老师的好评。
上面主要是我在过去三年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收获和今后要继续发扬的优点。当然,我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有时工作还缺乏主动性和创新精神,这是我在以后的工作中要特别注意提高的地方。
首先写在完成论文过程中的遇到困难以及得到哪些人的帮助,再写对他们的感谢!最后写即将毕业了对母校的恋恋不舍,对同学、老师的美好祝愿!例如:2009年3月,我开始了我的毕业论文工作,时至今日,论文基本完成。从最初的茫然,到慢慢的进入状态,再到对思路逐渐的清晰,整个写作过程难以用语言来表达。历经了几个月的奋战,紧张而又充实的毕业设计终于落下了帷幕。回想这段日子的经历和感受,我感慨万千,在这次毕业设计的过程中,我拥有了无数难忘的回忆和收获。3月初,在与导师的交流讨论中我的题目定了下来,是:8031单片机控制LED显示屏设计。当选题报告,开题报告定下来的时候,我当时便立刻着手资料的收集工作中,当时面对浩瀚的书海真是有些茫然,不知如何下手。我将这一困难告诉了导师,在导师细心的指导下,终于使我对自己现在的工作方向和方法有了掌握。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我认真准备了一个笔记本。我在学校图书馆,大工图书馆搜集资料,还在网上查找各类相关资料,将这些宝贵的资料全部记在笔记本上,尽量使我的资料完整、精确、数量多,这有利于论文的撰写。然后我将收集到的资料仔细整理分类,及时拿给导师进行沟通。4月初,资料已经查找完毕了,我开始着手论文的写作。在写作过程中遇到困难我就及时和导师联系,并和同学互相交流,请教专业课老师。在大家的帮助下,困难一个一个解决掉,论文也慢慢成型。4月底,论文的文字叙述已经完成。5月开始进行相关图形的绘制工作和电路的设计工作。为了画出自己满意的电路图,图表等,我仔细学习了Excel的绘图技术。在设计电路初期,由于没有设计经验,觉得无从下手,空有很多设计思想,却不知道应该选哪个,经过导师的指导,我的设计渐渐有了头绪,通过查阅资料,逐渐确立系统方案。方案中LED显示屏行、列驱动电路的设计是个比较头疼的问题,在反复推敲,对比的过程中,最终定下了行驱动电路采用74LS154译码器,列驱动电路采用74HC595集成电路。当我终于完成了所有打字、绘图、排版、校对的任务后整个人都很累,但同时看着电脑荧屏上的毕业设计稿件我的心里是甜的,我觉得这一切都值了。这次毕业论文的制作过程是我的一次再学习,再提高的过程。在论文中我充分地运用了大学期间所学到的知识。我不会忘记这难忘的几个月的时间。毕业论文的制作给了我难忘的回忆。在我徜徉书海查找资料的日子里,面对无数书本的罗列,最难忘的是每次找到资料时的激动和兴奋;亲手设计电路图的时间里,记忆最深的是每一步小小思路实现时那幸福的心情;为了论文我曾赶稿到深夜,但看着亲手打出的一字一句,心里满满的只有喜悦毫无疲惫。这段旅程看似荆棘密布,实则蕴藏着无尽的宝藏。我从资料的收集中,掌握了很多单片机、LED显示屏的知识,让我对我所学过的知识有所巩固和提高,并且让我对当今单片机、LED显示屏的最新发展技术有所了解。在整个过程中,我学到了新知识,增长了见识。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仍然要不断地充实自己,争取在所学领域有所作为。脚踏实地,认真严谨,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不怕困难、坚持不懈、吃苦耐劳的精神是我在这次设计中最大的收益。我想这是一次意志的磨练,是对我实际能力的一次提升,也会对我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有很大的帮助。在这次毕业设计中也使我们的同学关系更进一步了,同学之间互相帮助,有什么不懂的大家在一起商量,听听不同的看法对我们更好的理解知识,所以在这里非常感谢帮助我的同学。在此更要感谢我的导师和专业老师,是你们的细心指导和关怀,使我能够顺利的完成毕业论文。在我的学业和论文的研究工作中无不倾注着老师们辛勤的汗水和心血。老师的严谨治学态度、渊博的知识、无私的奉献精神使我深受启迪。从尊敬的导师身上,我不仅学到了扎实、宽广的专业知识,也学到了做人的道理。在此我要向我的导师致以最衷心的感谢和深深的敬意。
对于本科生来说,毕业论文已经是家常便饭了,下面来说说写完毕业论文的心得体会吧!
徐志摩的诗康桥是徐志摩一生的情结。正是因为康桥,徐志摩的生命经受了甜蜜的洗礼。用徐志摩自己的话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拔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①康桥吸引徐志摩的不只是她那山山水水的自然风光,也不只是康桥大学那种自由的生活氛围和艺术氛围,更为重要的是康桥沉淀着徐志摩彩虹似的梦!这个梦即是徐志摩诗化人生的康桥理想:爱,自由,美。徐志摩一生的历史正是追寻“爱,自由,美”这样一个单纯信仰的过程。 一个作家作品的主要特色和代表性风格,总是受生长环境和个人性情的制约,并与之相一致的。无论是《雪花的快乐》、《婴儿》、《月下雷峰影片》、《翡冷翠的一夜》、《再休怪我的脸沉》,还是《生活》、《我不知道风在哪个方向吹》、《云游》,我们都可以深刻的感觉到“爱,自由,美”的康桥理想是那样强烈的伴随着诗人的创作。而《再别康桥》,无疑是对徐志摩“康桥是我永远的疼”的最全面最完美呈现。在真性情的徐志摩用他灵动的一生和空灵的笔为我们勾画的这样一幅“追寻理想”到“理想幻灭”的彩虹画中,我们也能清楚的看到以徐志摩为代表的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悲剧命运写照。那么,康桥情结是如何贯穿徐志摩一生的诗歌创作生涯的呢?为什么又说《再别康桥》表现了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悲剧命运呢?我此篇文章的探究重点就在于此。 一 徐志摩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知名度甚高而又很不寻常的杰出诗人。他的一生是短暂的,只活了36岁;文学生涯也是短暂的,只有十年。但是,从二十年代初到三十年代初的文坛上,他却是个活跃的人物。徐志摩的知名度,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康桥才得以成就的;徐志摩诗人的称号,也是与康桥息息相关的...... [摘要] 康桥,是徐志摩一生的情结。诗人说:“正是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起了久蛰在诗人心中的诗人的天命。”20年代徐志摩诗“缤纷花雨”固然有林徽音美丽投影,更是他康桥情结的勃发,表现出他诗化人生的康桥理想,即单纯的信仰。这里面只有三个大字:爱,自由,美。康桥情结贯穿在徐志摩一生的诗歌创作生涯中。《再别康桥》是徐志摩一生之中的不朽之作,是对徐志摩“诗化人生”的最好描述,也是中国现代知分子的悲剧命运写照。 [参考文献] [1]《猛虎集》序 徐志摩著 选自《徐志摩散文选集》王锦泉编 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 1989年10月第二版 [2]《中国现代文学史》朱栋霖 丁帆 朱晓进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1999年8月第一版 [3]《徐志摩作品精选》许祖华选编 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 2003年3月第一版 [4]《徐志摩新评》胡凌芝著 学林出版社出版 1989年2月第一版 卞之琳:《徐志摩诗重读志感》,见《人与诗·忆旧说新》,三联书店1984年版
徐志摩的情感之路
徐志摩的经典散文如下:
《文学经典系列:徐志摩散文经典全集》收录了徐志摩先生的经典散文作品,包括《浓得化不开》、《落叶》、《自剖》等。在这些如“烟花三月下扬州”般美丽的文字中,他的多情和秋思无不让人动容。
在文学的造诣上,徐志摩先生的散文丝毫不逊色于诗歌,他将哲理诗化,将情感音乐化,那种独特的韵味在中国诗坛独树一帜,《想飞》、《我所知道的康桥》、《浓得化不开》等作品更是成为了脍炙人口的名篇。在行云流水般的文字中感受到另一个让人一读倾心的徐志摩。
作者简介:
徐志摩(1897年—1931年),浙江人。原名章序,字桶森,留学美国时改名志摩。现代诗人、散文家。徐志摩是金庸的表兄、新月派代表诗人、新月诗社成员。1915年毕业于杭州一中。
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一九一八年赴美国学习银行学。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1931年11月19日南京北上时飞机失事,不幸遇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