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毕业论文

首页 毕业论文 问题

毕业论文中mla是什么

发布时间:

毕业论文中mla是什么

APA是文科参考文献的格式MLA是理科参考文献的格式

朋友写英文论文时,需要用MLA格式写作。MLA格式有什么要求?特地找到关于MLA格式的规定,希望对朋友有帮助。 MLA(Modern Language Association)为美国现代语言协会制定的论文指导格式,在一般书写英语论文时应当使用MLA格式来保证学术著作的完整。 一、MLA简明论文格式(以下word格式可参用附加档已设定完成,套用即可) 1. 内容分封面、正文、注释。 2. 规格:A4纸,计算机打字,横打,上下左右空,标题与内文字距离;字大小:照相打字15- 16级(Windows 文书软件10- 11pt),内文字请用细明或新细明体,标准行距(Windows 文书软件 ),25pp以内。 3. 横式(由左至右)写作。 4. 关键詷4-6个。 5. 提要300-500字。 6. 请用新式标点符号。「」用于平常引号,《 》用于书名,〈 〉用于论文及篇名。古籍之书名与篇名连用时,可省略篇名符号,如《史记‧刺客列传》。 7. 中文正文用细明体,注脚用楷书。 8. 英文正文用Times New Roman; 章节用Arial。 9. 英文书名用Italic; 论文名用“ ”。 10. 独立引文每行低三格(楷书)。 11. 注释号码请用阿拉伯字数码之上标字(右上方),如9、25。 12. 标题编码层次:一、 (一) 1. (1) 13. 征引书目编写方式: (1)中日文部分依作者姓名笔划排列 A.专书 B.期刊论文 C.博、硕士论文 (2)西文部分依作者姓名字母排列 A.专书 B.期刊论文 C.博、硕士论文 14. 不可使用“同上”、“同前引书”、“同前书”、“同前揭书”、“同注几引书”等。 15. 引用专书或论文,请依序注明作者、书名(或篇名)、出版项。 A.中日文专书:作者—书名—出版地点—出版公司—出版年分。 注文: 彭明辉,《历史地理学与现代中国史学》(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95),38-45。 再引: 彭明辉,《历史地理学与现代中国史学》,38-45。 书目: 彭明辉,《历史地理学与现代中国史学》,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95。 B.中日文论文:作者—篇名—期刊卷期—出版项—年月—页码。 注文: 彭明辉,〈由神明配置图看台湾民间信仰——以中和地区八座寺庙为中心〉,《新史学》,6. 4(台北,1995. 12): 45-87。 再引: 彭明辉,〈由神明配置图看台湾民间信仰——以中和地区八座寺庙为中心〉,《新史学》,6. 4: 45-53。 书目: 彭明辉,〈由神明配置图看台湾民间信仰——以中和地区八座寺庙为中心〉,《新史学》,6. 4 (台北,1995. 12): 45-87。 C.西文专书:作者—书名—出版地点—出版公司—出版年分。例: 注文: Samuel P. Huntington, Political Order in Changing Societies (New Havens: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68), 102-103. 再引: Samuel P. Huntington, Political Order in Changing Societies, 102-103. 书目: Huntington, Samuel P. Political Order in Changing Societies. New Havens: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68. D.西文论文:作者—篇名—期刊卷期—出版项—年月—页码。例: 注文: Hoyt Tillman, “A New Direction in Confucian Scholarship: Approaches to Examining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Neo-Confucianism and Tao-hseh,” Philosophy East and West, 42. 3 (New York, July, 1992): 455-474. 再引: Hoyt Tillman, “A New Direction in Confucian Scholarship: Approaches to Examining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Neo-Confucianism and Tao-hseh,” Philosophy East and West, 42. 3: 455- 474. 书目: Tillman, Hoyt. “A New Direction in Confucian Scholarship: Approaches to Examining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Neo-Confucianism and Tao-hseh,” Philosophy East and West, 42. 3 (New York, July, 1992): 455-474. 附注及引用文献 第一类型 历史 引用一本书 一位作者/两位作者/三位作者 3.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香港:南国出版社,1954),11。 范文澜, 《中国通史简编》,香港:南国出版社,1954。 4.戴国辉、叶芸芸,《爱憎228—神话与史实》(台北:远流出版社,1992),11-20。 戴国辉、叶芸芸,《爱憎228—神话与史实》,台北:远流出版社,1992。 5.冉光荣、李绍明、周锡银,《羌族史》(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 冉光荣、李绍明、周锡银,《羌族史》,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 6. David Lowenthal, The Past is a Foreign Country (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5), 23-25. Lowenthal, David. The Past is a Foreign Country. 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5. 7. James Fentress & Chris Wickham, Social Memory (Oxford: Blackwell Publishers, 1992), 24-26. Fentress, James & Chris Wickham. Social Memory. Oxford: Blackwell Publishers, 1992. 多于三位作者/编者 8.周大城等,《台湾自然地理》(台北:立人出版社,1994),21-40。 周大城等,《台湾自然地理》,台北:立人出版社,1994。 9. Elizabeth Tonkin et al, History and Ethnicity (London: Routledge, 1989), 30-40. Tonkin, Elizabeth et al. History and Ethnicity. London: Routledge, 1989.作者为一机构/多机构 1.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口述历史—二二八事件专号》,3 (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2),11-15。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口述历史—二二八事件专号》,3,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2。 2.吉林省文物工作队、榆树县博物馆,《吉林榆树县老河深鲜卑墓群》(北京:文物出版社,1990),11-20。 吉林省文物工作队、榆树县博物馆,《吉林榆树县老河深鲜卑墓群》,北京:文物出版社,1990。 作者为编者 3.赵松侨编,《中国自然地理》(台北:地图出版社,1984),21-30。 赵松侨编,《中国自然地理》,台北:地图出版社,1984。 4. Eric Hobsbawm and Terence Ranger eds., The Invention of Tradition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3), 11-15. Hobsbawm, Eric and Terence Ranger eds. The Invention of Tradition.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3. 被翻译著作 5.韦伯(Max Weber),《宗教社会学》,康乐、简惠美译(台北:远流出版公司,1991),131-32。 韦伯(Max Weber),《宗教社会学》,康乐、简惠美译,台北:远流出版公司,1991。 6. Maurice Halbwachs, On Collective Memory, ed. & trans. by Lewis A. Coser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92), 101-22. Halbwachs, Maurice. On Collective Memory. Ed. & trans. by Lewis A. Coser.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92. 多作者丛书中的一本 3.黄清连,《黑金与黄金:基隆河上游地区矿业的发展与聚落的变迁》,「北县乡土与社会大系」之一(板桥:台北县立文化中心,1995),21-25。 黄清连,《黑金与黄金:基隆河上游地区矿业的发展与聚落的变迁》,「北县乡土与社会大系」之一,板桥:台北县立文化中心,1995。 单一作者丛书中的一本 4.王国维,《观堂别集》,《海宁王忠悫公遗书》,第九册(无出版处,1927),23-25。 王国维,《观堂别集》,《海宁王忠悫公遗书》,第九册,无出版处,1927。 不同的版本 罗振玉,《殷虚书契考释》,重印增订殷虚书契考释本(台北:艺文印书馆,1969),23-25。 罗振玉,《殷虚书契考释》,重印增订殷虚书契考释本,台北:艺文印书馆,1969。 7. Benedict Anderson, Imagined Communities, rev. edition (London: Verso Press, 1991), 121-25. Anderson, Benedict. Imagined Communities. Rev. edition. London: Verso Press, 1991. 老书重印 5.刘师培,《中国民族志》(台北:中国民族学会,1962),25-28。 刘师培,《中国民族志》,台北:中国民族学会,1962(1934)。 6. Owen Lattimore, Inner Asian Frontiers of China (The American Geographical Society, 1940; repr.,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8), 9. Lattimore, Owen. Inner Asian Frontiers of China. The American Geographical Society, 1940. Repr.,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8. 转引自其它的书 5.拉克伯里,《支那太古文明公元论》(Western Origin the Early Chinese Civilization,1894)。转引自蒋智由,《中国人种考》(上海:华通书局,1929),26-33。 拉克伯里,《支那太古文明公元论》(Western Origin the Early Chinese Civilization,1894)。转引自蒋智由,《中国人种考》,上海:华通书局,1929。 6. Thomas Torrance, China’s First Missionaires (London, 1937), 21; queted in David Crockett Graham, The Customs and Religion of the Ch’iang, 96-101 (City of Washington: Smithsonian Institute, 1958), 25-27. Torrance, Thomas. China’s First Missionaires. London, 1937. Queted in David Crockett Graham. The Customs and Religion of the Ch’iang, 96-101. City of Washington: Smithsonian Institute, 1958. 论文与文章 期刊中论文 1 张永年,〈关于湖熟文化的若干问题〉,《考古》 1 (1962):35。 2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新中国的考古发现和研究》,(北京:文物出版社,1984),149-53。 3 曾昭谲、尹焕章,〈试论湖熟文化〉,《考古学报》 4 (1959):47-50。 4 镇江市博物馆、丹徒县文物管理委员会,〈江苏丹阳出土的西周青铜 器〉,《文物》 8(1980):3-6。 已出版会议论文 王明珂,〈汉代中国的边疆民族意象与民族政策〉,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历史研究所、蒙藏委员会编,《中国边疆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北,1995),23-25。 未出版会议论文 多作者论文集中论文 3. David Middleton and Derek Edwards, “Introduction,” in Collective Remembering, ed. by David Middleton and Derek Edwards (Londen: Sage Publications, 1990), 1-22. Middleton, David and Derek Edwards. Introduction. In Collective Remembering, ed. by David Middleton and Derek Edwards. Londen: Sage Publications, 1990. 单一作者论文集中论文 多作者论文集中论文 5.许倬云,〈周人的兴起及周文化的基础〉,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中国上古史编辑委员会编,《中国上古史待定稿第三本.两周篇之一.史实与演变》(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85),9-10。 许倬云,〈周人的兴起及周文化的基础〉,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中国上古史编辑委员会编,《中国上古史待定稿第三本.两周篇之一.史实与演变》,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85。 期刊中的书评 学位论文 5. Ming-ke Wang, “The Ch’iang of Ancient China through the Han Dynasty: Ecological Frontiers and Ethnic Boundaries” (Ph. D. dissertation. Harvard University, 1992), 106. Wang, Ming-ke. “The Ch’iang of Ancient China through the Han Dynasty: Ecological Frontiers and Ethnic Boundaries”. Ph. D. dissertation. Harvard University, 1992. 报纸文章 转引自他处的论文 5.张筱衡,〈散盘考释〉,《人文杂志》2-4(1958);转引自,刘启益,〈西周大国铜器的新发现与有关的历史地理问题〉,《考古与文物》 2 (1982),43-44。 张筱衡,〈散盘考释〉,《人文杂志》2-4(1958);转引自,刘启益,〈西周大国铜器的新发现与有关的历史地理问题〉,43-44。

MLA是现代语言协会的缩写。它是美国现代语言协会制定的论文指导格式,也是北美大学英语论文写作最常用的参考格式。目前,它已在第8版中发布。与APA,CMS和其他格式相比,MLA纸张格式更加严格且更常用。MLA格式通常用于文学论文中。 MLA引用与哈佛文献和APA文献完全不同,MLA格式使用的是“作者姓+页码”的组合,举例来说: Wordsworth said that romantic poetry is characterized by"spontaneous spillover of strong emotions".”(263). 或者 Romantic poetry is characterized by"the natural manifestation of strong emotions”(Wordsworth 263) (一)如果引用的材料有多个作者(超过三个),MLA格式需要使用“et al.”的缩略写法: (1)引用作者人数超过三人: According to Eric et al,“Current agricultural policies in the contributing to the poor health of Americans”(327). 或者 The authors claim that one cause of obesity in the United States is government-funded farm subsidies(Franck et ). (2)引用作者人数未超过三人:The authors claim that surface reading looks at what is“evident,perceptible,apprehensible in texts”(Best and Marcus 9). 或者 Best and Marcus argue that one should read a text for what it says on its surface,rather than looking for some hidden meaning(9). MLA Cition格式 (二)如果引用同一个作者的不同文献,则在文内引用中需要加上文献的名称。 (1)同一作者的两篇文章: Lightinor believes that computers are not a useful tool for young children("too early"38),although he also acknowledges elsewhere that early exposure to computer games does give children little motor skills in their second and third years Better development(“Hand-Eye Development”17). (2)同一作者的两本书: Murray said that writing is a"process that changes with our way of thinking"(writing is to learn 6).In addition,Murray believes that the purpose of writing is"to bring thoughts and information from one person's head to another's head."(A Writer Teaches Writing 3). 在MLA参考格式中,主要有两种类型的文档:印刷(书籍和期刊)和Web(网页参考),必须在本文结尾引用的作品中进行标记。此外,每个参考条目都需要缩进两次。 (三)书籍引用 Last Name,First of Date. 姓,名.书名:出版城市.出版者,出版日期. 范例: Gleick, a New . Wysocki,Anne Frances,et New Media:Theory and Applications for Expanding the Teaching of State UP,2004. 注意:MLA版本8在引用书籍时省略了发布城市。仅当在不同国家/地区发行的版本不同时,才应在报价单中注明发行城市。 MLA 8th引用书籍 Jacobs, Pleasures of Reading in an Age of UP,2011. MLA 7th引用书籍 Jacobs, Pleasures of Reading in an Age of UP, writing service on repor et (四)期刊引用 引用期刊时,需要加上vol.和no.来表示期刊的期刊数和卷号。 Author(s).“Title of Article.”Title of Journal,Volume,Issue,Year,pages. MLA 8th引用期刊 Kincaid,Jamaica.“In History.”Callaloo, 2001,. MLA 7th引用期刊 Kinkaid,Jamaica.“In History.”Callaloo (Spring 2001):. 范例: Bagchi,Alaknanda.“Conflicting Nationalisms:The Voice of the Subaltern in Mahasweta Devi’s Bashai Tudu.”Tulsa Studies in Women’s Literature,. (五)网页引用 Editor,author,or compiler name(if available).Name of number,Name of institution/organization affiliated with the site(sponsor or publisher),date of resource creation(if available),URL,DOI or of access(if applicable). 编辑者,作者或编译器名称(如果有)。网站名称。版本号,与站点关联的机构/组织的名称(赞助者或发布者),资源创建日期(如果有),URL,DOI或永久链接。访问日期(如果适用)。 范例: Felluga, to Literary and Critical U,28 , 10 May 2006. Lundman,Susan.“How to Make Vegetarian Chili.”eHow, 6 July 2015. 最后我再提出两点注意事项哦: 1.现在MLA不再在书名下用下划线,而是用斜体字; 2.现在MLA要求用print标记公开出版的纸质刊物的出版特征,包括书,杂志,报纸。

MLA是Modern Language Association英文词语的缩写。MLA是美国现代语言协会制定的论文指导格式,是一种常用的引用格式,由于在外国文章中即使是一小句也不可以随便不加任何注释的引用,所以MLA 格式很严谨。MLA引用格式注意事项:1、双倍行距。2、第二行行首缩进5个字符(或半英寸)。3、如果没有作者,从文章名开始4、缩写全部月份名称,除了May June和July。5、如果百科全书未按字母顺序排列文章,将其视为一般书籍文章。5、网站:包括网页名称,网站全名及其建立者(此往往与网站名称相同)。此外,还包括文章创建及存在的日期(日、月、年)及你见到此文的日期。6、互联网杂志文章:包括提供数据库服务的公司极其网址;文章的完整日期(日、月、年)及见到的日期;还有提供网络服务的图书馆或组织机构。如果引用的是期刊而不是杂志的话,还应有期刊的日期、卷册等。

毕业论文中文献mla还是apa

APA是文科参考文献的格式MLA是理科参考文献的格式

APA=the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一般自然科学用;MLA=the Modern Language Association,一般人文学科用。其实看了两者的全称也就不能抉择了。

在毕业论文中,参考文献的标注通常遵循国际通用的APA格式或MLA格式。以下是两种格式的标注方法:

1. APA格式:在正文中引用参考文献时,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式:

- 直接引用:将直接引用的内容放在引号内,并在引号后注明作者、出版年份和页码,如(Smith, 2010, p. 20)。

- 间接引用:将间接引用的内容放在自己的语言中,并在句末注明作者和出版年份,如(Smith, 2010)。

在参考文献列表中,需要按照作者姓氏的字母顺序列出所有引用过的文献,格式为:

作者姓氏, 名字首字母. (出版年份). 文章题目. 期刊名称, 卷号(期号), 起始页码-结束页码.

例如:

Smith, J. (2010). The impact of social media on consumer behavior. Journal of Marketing, 74(2), 1-15.

2. MLA格式:在正文中引用参考文献时,应该使用作者的姓氏和页码,如(Smith 20)。如果引用的是整篇文章,则只需注明作者的姓氏即可。

在参考文献列表中,需要按照作者的姓名字母顺序列出所有引用过的文献,格式为:

作者姓氏, 名字. 文章题目. 期刊名称 卷号.期号 (出版年份): 起始页码-结束页码.

例如:

Smith, John. "The Impact of Social Media on Consumer Behavior." Journal of Marketing (2010): 1-15.

需要注意的是,在标注参考文献时,应该严格按照格式要求进行,以确保论文的规范和可读性。

另外,无论是APA格式还是MLA格式,在参考文献列表中,如果同一作者的多篇文章被引用,那么需要按照出版年份的先后顺序排列,而且每篇文章的引用格式应该相同。如果有多个作者,则需要按照第一作者的姓氏字母顺序进行排列。

此外,如果参考文献是来自于书籍、报纸、杂志、网站等不同类型的文献,那么在标注时需要按照不同类型的文献的要求进行标注,以确保符合标准。

最后,建议在写毕业论文之前,先了解和掌握所采用的标注格式,以免在写作过程中出现错误。同时,为了避免抄袭和侵权问题,也要注意对所有参考文献进行准确的标注和引用。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mla什么意思

区别如下:

一、MLA偏重偏重自然学科,APA格式是一个为广泛接受的研究论文撰写格式,特别针对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规范学术文献的引用和参考文献的撰写方法,以及表格、图表、注脚和附录的编排方式。MLA(Modern Language Association)偏重人文学科,是一种常用的引用格式,为美国现代语言协会制定的论文指导格式,在一般书写英语论文时应当使用MLA格式来保证学术著作的完整。

MLA格式(The MLA Style Manual),主要被应用在人文学科,如文学、比较文学、文学批评和文化研究等。

二、MLA和APA参考资料引用上不同,MLA偏重偏重自然学科,中APA偏重人文学科。对参考书目的称呼是不同的,在MIA中吧它叫做引用书目(works-sited),而在APA中叫做参考书(reference),但在中国习惯叫做参考书目。

扩展资料

写作格式

1. Directory to APA in-text citation models(文中的资源引用格式)。即在文中至少要在引用资源的同时写出资源的作者及时间。对于直接引用或者概括性的资源,标明页码也是需要的。称作in-text APA

2. Directory to APA references(文后的索引格式)。在整个文章之后,需要按字母顺序将所引用的资源列出称为:reference list

你将面临三大挑战:1),引用资源能有效支撑论点;2),在不被认为抄袭的基础上引用资源;(只讲此点)3),使引用的资源完整

具体讲解文中及文后资源书写规则问题(如何避免文章被判定有若干抄袭率)

说明:你的研究型论文是由你和你所找的资源合成的。从公正和道德的角度,你在引用其他人的资料时,必须让其知道或注明。如果你没有这样做,你将被认为是抄袭。有三种形式将被认为是抄袭:1,没有使用引用语就引用;2,没有用引号将直接引用的话语括起来;3,没有用自己的话去概括或者总结而直接引用。(注意:关键点:使用引用语or引号or自己的话)

原因:你必须指出(指明)所使用到的所有的直接引用,除非:一些你的读者可以很轻易就获得的数据或者资料。例如一些常识性的知识,在这种情况下,你可以不指出引用。但是当涉及到比较精确的专业的问题,或者有争议的问题,你必须指出你的引用。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MLA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APA格式

引文的格式可采用文中夹注、脚注和尾注的形式,MLA和APA格式中一般不采用脚注或尾注,而使用文中夹注的形式。本文HotEssay为大家解析两者引文的区别。

1.文中夹注(Parenthetical Citation)

注释要包括作者姓名、书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时间及页码。引文较短时,要用双引号括起来,引文与正文融为一体。如果作者已在文中出现,注释中就不再列作者的名字;当引文较长时(四行或超过四行),引文要另起一段,缩进五个空格,不用引号;多个作者在第二次被提到时可用第一个作者的姓加et al.;引文是翻译材料时要注明最初出版时间和翻译时间。MLA格式要求标明作者的姓和页数,它们之间没有逗号。APA格式要求括号里标明作者姓名、出版日期,引文的其他信息可在参考文献中找到。

2.脚注( Footnotes)与尾注(Endnotes)的使用

脚注写在该页最后一行下面数四行的位置。如果该页有两个以上的脚注,脚注之间需要隔行。在正文中的引语(直接或间接)处的上方标上阿拉伯数字,脚注也标上相应的数字。脚注的字体必须与正文一样,可使用单倍行距,但相邻脚注之间应空 行。在MLA的规范里,脚注只应在下列两种情况中考虑使用: (1)提供有一定重要性、但写入正文将有损文本条理和逻辑的解释性信息; (2) 提供因篇幅过大不宜使用括号夹注注明的文献出处信息。在APA的规范里脚注仅仅在上述第一种情况下可以使用。

尾注要另起一页,放在该章的最后一页,标上Notes,隔行打印。引语处的上方要标上阿拉伯数字,尾注也同样标出相应的数字。

例子:E. Nwezeh, “The Comparative Approach To Modern African Literature,”Yearbook of General and Comparative Literature, no. 28(1979):22.

3.引用整篇文献观点

引用整篇文献观点时有两种情况:

①作者的姓氏在正文中没有出现:

MLA:Charlotte and Emily Bronte were polar opposites, not only in their personalities but in their sources of inspiration for writing.(Taylor)

APA:Charlotte and Emily Bronte were polar opposites, not only in their personalities but in their sources of inspiration for writing.(Taylor, 1990)

②.作者的姓氏在正文同一句中已经出现:

MLA:不需要使用括号夹注

APA:不需要在括号夹注中重复作者的姓,如姓氏和文献出版年份均已出现,则不需要使用夹注。

在英文撰写的论文中引用中文著作或者期刊,括号夹注中只需用汉语拼音标明作者的姓氏,不得使用汉字,如:MLA:(Zhu 12) APA:(Zhang, 2005)

4.引用文献中具体观点或文字

引用文献中某一引用文献中具体观点或文字具体观点或文字时必须注明该观点或者该段文字出现的页码,没有页码是文献引用不规范的表现。例如:

MLA: Monasteries in medieval Europe were not short of speculations about Greek inventions (Marcuse190-203).

APA:Newmark (1988, pp. 39-40) notes three characteristically expressive text-types: (a) seriousimaginative literature (. lyrical poetry); (b) authoritative statements (political speeches anddocuments, statutes and legal documents, philosophical and academic works by acknowledgedauthorities); (C) autobiography, essays, personal correspondence (when these are personaleffusions).

注意在这些例子中引文超过一页时的页码标记方法: MLA的规范是(Marcuse 190-203), 而APA的规范是(1988, pp. 39-40)。

区别:

一、MLA偏重偏重自然学科,APA格式是一个为广泛接受的研究论文撰写格式,特别针对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规范学术文献的引用和参考文献的撰写方法,以及表格、图表、注脚和附录的编排方式。

MLA(Modern Language Association)偏重人文学科,是一种常用的引用格式,为美国现代语言协会制定的论文指导格式,在一般书写英语论文时应当使用MLA格式来保证学术著作的完整。

MLA格式(The MLA Style Manual),主要被应用在人文学科,如文学、比较文学、文学批评和文化研究等。

二、MLA和APA参考资料引用上不同,MLA偏重偏重自然学科,中APA偏重人文学科。对参考书目的称呼是不同的,在MIA中吧它叫做引用书目(works-sited),而在APA中叫做参考书(reference),但在中国习惯叫做参考书目。

APA格式是一个为广泛接受的研究论文撰写格式,特别针对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规范学术文献的引用和参考文献的撰写方法,以及表格、图表、注脚和附录的编排方式。

APA格式因采用哈佛大学文章引用的格式而广为人知,其“作者和日期”的引用方式和“括号内引用法”相当著名。

正式来说,APA格式指的就是美国心理学会(AmericanPsychologicalAssociation)出版的《美国心理协会刊物准则》,目已出版至第五版、总页数超过400页,而此协会是在美国具有权威性的心理学学者组织。

MLA引用格式

MLA.《研究论文作者手册》(MLA Handbook for Writers of Research Papers),第4版

书Okuda, Michael, and Denise Okuda. Star Trek Chronology: The Historyof the Future. New York: Pocket Books, 1993.

期刊文章

Wilcox, Rhonda V. "Shifting Roles and Synthetic Women in StarTrek: The Next Generation." Studies in Popular Culture (1991):53-65.

报纸与杂志文章

Di Rado, Alicia. "Trekking through College: Classes Explore ModernSociety Using the World of Star Trek." Los Angeles Times 15 : A3.

百科全书文章Sturgeon, Theodore. "Science Fiction." The Encyclopedia . Patricia Bayer, et al. Danbury, CT: Grolier Incorporated, 1995.

书中的文章与章节

James, Nancy E. "Two Sides of Paradise: The Eden Myth According toKirk and Spock." Spectrum of the Fantastic. Ed. Donald , CT: Greenwood, 1988. 219-223.

EKIC 文件

Fuss-Reineck, Marilyn. Sibling Communication in Star Trek: The NextGeneration: Conflicts between Brothers. Miami.

网站 (see MLA's official site for more details)Lynch, Tim. "DSN Trials and Tribble-ations Review." Psi Phi: Bradley'sScience Fiction Club. 1996. Bradley University. 8 Oct. 1997.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APA格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MLA

朋友写英文论文时,需要用MLA格式写作。MLA格式有什么要求?特地找到关于MLA格式的规定,希望对朋友有帮助。 MLA(Modern Language Association)为美国现代语言协会制定的论文指导格式,在一般书写英语论文时应当使用MLA格式来保证学术著作的完整。 一、MLA简明论文格式(以下word格式可参用附加档已设定完成,套用即可) 1. 内容分封面、正文、注释。 2. 规格:A4纸,计算机打字,横打,上下左右空,标题与内文字距离;字大小:照相打字15- 16级(Windows 文书软件10- 11pt),内文字请用细明或新细明体,标准行距(Windows 文书软件 ),25pp以内。 3. 横式(由左至右)写作。 4. 关键詷4-6个。 5. 提要300-500字。 6. 请用新式标点符号。「」用于平常引号,《 》用于书名,〈 〉用于论文及篇名。古籍之书名与篇名连用时,可省略篇名符号,如《史记‧刺客列传》。 7. 中文正文用细明体,注脚用楷书。 8. 英文正文用Times New Roman; 章节用Arial。 9. 英文书名用Italic; 论文名用“ ”。 10. 独立引文每行低三格(楷书)。 11. 注释号码请用阿拉伯字数码之上标字(右上方),如9、25。 12. 标题编码层次:一、 (一) 1. (1) 13. 征引书目编写方式: (1)中日文部分依作者姓名笔划排列 A.专书 B.期刊论文 C.博、硕士论文 (2)西文部分依作者姓名字母排列 A.专书 B.期刊论文 C.博、硕士论文 14. 不可使用“同上”、“同前引书”、“同前书”、“同前揭书”、“同注几引书”等。 15. 引用专书或论文,请依序注明作者、书名(或篇名)、出版项。 A.中日文专书:作者—书名—出版地点—出版公司—出版年分。 注文: 彭明辉,《历史地理学与现代中国史学》(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95),38-45。 再引: 彭明辉,《历史地理学与现代中国史学》,38-45。 书目: 彭明辉,《历史地理学与现代中国史学》,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95。 B.中日文论文:作者—篇名—期刊卷期—出版项—年月—页码。 注文: 彭明辉,〈由神明配置图看台湾民间信仰——以中和地区八座寺庙为中心〉,《新史学》,6. 4(台北,1995. 12): 45-87。 再引: 彭明辉,〈由神明配置图看台湾民间信仰——以中和地区八座寺庙为中心〉,《新史学》,6. 4: 45-53。 书目: 彭明辉,〈由神明配置图看台湾民间信仰——以中和地区八座寺庙为中心〉,《新史学》,6. 4 (台北,1995. 12): 45-87。 C.西文专书:作者—书名—出版地点—出版公司—出版年分。例: 注文: Samuel P. Huntington, Political Order in Changing Societies (New Havens: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68), 102-103. 再引: Samuel P. Huntington, Political Order in Changing Societies, 102-103. 书目: Huntington, Samuel P. Political Order in Changing Societies. New Havens: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68. D.西文论文:作者—篇名—期刊卷期—出版项—年月—页码。例: 注文: Hoyt Tillman, “A New Direction in Confucian Scholarship: Approaches to Examining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Neo-Confucianism and Tao-hseh,” Philosophy East and West, 42. 3 (New York, July, 1992): 455-474. 再引: Hoyt Tillman, “A New Direction in Confucian Scholarship: Approaches to Examining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Neo-Confucianism and Tao-hseh,” Philosophy East and West, 42. 3: 455- 474. 书目: Tillman, Hoyt. “A New Direction in Confucian Scholarship: Approaches to Examining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Neo-Confucianism and Tao-hseh,” Philosophy East and West, 42. 3 (New York, July, 1992): 455-474. 附注及引用文献 第一类型 历史 引用一本书 一位作者/两位作者/三位作者 3.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香港:南国出版社,1954),11。 范文澜, 《中国通史简编》,香港:南国出版社,1954。 4.戴国辉、叶芸芸,《爱憎228—神话与史实》(台北:远流出版社,1992),11-20。 戴国辉、叶芸芸,《爱憎228—神话与史实》,台北:远流出版社,1992。 5.冉光荣、李绍明、周锡银,《羌族史》(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 冉光荣、李绍明、周锡银,《羌族史》,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 6. David Lowenthal, The Past is a Foreign Country (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5), 23-25. Lowenthal, David. The Past is a Foreign Country. 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5. 7. James Fentress & Chris Wickham, Social Memory (Oxford: Blackwell Publishers, 1992), 24-26. Fentress, James & Chris Wickham. Social Memory. Oxford: Blackwell Publishers, 1992. 多于三位作者/编者 8.周大城等,《台湾自然地理》(台北:立人出版社,1994),21-40。 周大城等,《台湾自然地理》,台北:立人出版社,1994。 9. Elizabeth Tonkin et al, History and Ethnicity (London: Routledge, 1989), 30-40. Tonkin, Elizabeth et al. History and Ethnicity. London: Routledge, 1989.作者为一机构/多机构 1.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口述历史—二二八事件专号》,3 (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2),11-15。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口述历史—二二八事件专号》,3,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2。 2.吉林省文物工作队、榆树县博物馆,《吉林榆树县老河深鲜卑墓群》(北京:文物出版社,1990),11-20。 吉林省文物工作队、榆树县博物馆,《吉林榆树县老河深鲜卑墓群》,北京:文物出版社,1990。 作者为编者 3.赵松侨编,《中国自然地理》(台北:地图出版社,1984),21-30。 赵松侨编,《中国自然地理》,台北:地图出版社,1984。 4. Eric Hobsbawm and Terence Ranger eds., The Invention of Tradition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3), 11-15. Hobsbawm, Eric and Terence Ranger eds. The Invention of Tradition.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3. 被翻译著作 5.韦伯(Max Weber),《宗教社会学》,康乐、简惠美译(台北:远流出版公司,1991),131-32。 韦伯(Max Weber),《宗教社会学》,康乐、简惠美译,台北:远流出版公司,1991。 6. Maurice Halbwachs, On Collective Memory, ed. & trans. by Lewis A. Coser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92), 101-22. Halbwachs, Maurice. On Collective Memory. Ed. & trans. by Lewis A. Coser.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92. 多作者丛书中的一本 3.黄清连,《黑金与黄金:基隆河上游地区矿业的发展与聚落的变迁》,「北县乡土与社会大系」之一(板桥:台北县立文化中心,1995),21-25。 黄清连,《黑金与黄金:基隆河上游地区矿业的发展与聚落的变迁》,「北县乡土与社会大系」之一,板桥:台北县立文化中心,1995。 单一作者丛书中的一本 4.王国维,《观堂别集》,《海宁王忠悫公遗书》,第九册(无出版处,1927),23-25。 王国维,《观堂别集》,《海宁王忠悫公遗书》,第九册,无出版处,1927。 不同的版本 罗振玉,《殷虚书契考释》,重印增订殷虚书契考释本(台北:艺文印书馆,1969),23-25。 罗振玉,《殷虚书契考释》,重印增订殷虚书契考释本,台北:艺文印书馆,1969。 7. Benedict Anderson, Imagined Communities, rev. edition (London: Verso Press, 1991), 121-25. Anderson, Benedict. Imagined Communities. Rev. edition. London: Verso Press, 1991. 老书重印 5.刘师培,《中国民族志》(台北:中国民族学会,1962),25-28。 刘师培,《中国民族志》,台北:中国民族学会,1962(1934)。 6. Owen Lattimore, Inner Asian Frontiers of China (The American Geographical Society, 1940; repr.,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8), 9. Lattimore, Owen. Inner Asian Frontiers of China. The American Geographical Society, 1940. Repr.,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8. 转引自其它的书 5.拉克伯里,《支那太古文明公元论》(Western Origin the Early Chinese Civilization,1894)。转引自蒋智由,《中国人种考》(上海:华通书局,1929),26-33。 拉克伯里,《支那太古文明公元论》(Western Origin the Early Chinese Civilization,1894)。转引自蒋智由,《中国人种考》,上海:华通书局,1929。 6. Thomas Torrance, China’s First Missionaires (London, 1937), 21; queted in David Crockett Graham, The Customs and Religion of the Ch’iang, 96-101 (City of Washington: Smithsonian Institute, 1958), 25-27. Torrance, Thomas. China’s First Missionaires. London, 1937. Queted in David Crockett Graham. The Customs and Religion of the Ch’iang, 96-101. City of Washington: Smithsonian Institute, 1958. 论文与文章 期刊中论文 1 张永年,〈关于湖熟文化的若干问题〉,《考古》 1 (1962):35。 2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新中国的考古发现和研究》,(北京:文物出版社,1984),149-53。 3 曾昭谲、尹焕章,〈试论湖熟文化〉,《考古学报》 4 (1959):47-50。 4 镇江市博物馆、丹徒县文物管理委员会,〈江苏丹阳出土的西周青铜 器〉,《文物》 8(1980):3-6。 已出版会议论文 王明珂,〈汉代中国的边疆民族意象与民族政策〉,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历史研究所、蒙藏委员会编,《中国边疆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北,1995),23-25。 未出版会议论文 多作者论文集中论文 3. David Middleton and Derek Edwards, “Introduction,” in Collective Remembering, ed. by David Middleton and Derek Edwards (Londen: Sage Publications, 1990), 1-22. Middleton, David and Derek Edwards. Introduction. In Collective Remembering, ed. by David Middleton and Derek Edwards. Londen: Sage Publications, 1990. 单一作者论文集中论文 多作者论文集中论文 5.许倬云,〈周人的兴起及周文化的基础〉,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中国上古史编辑委员会编,《中国上古史待定稿第三本.两周篇之一.史实与演变》(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85),9-10。 许倬云,〈周人的兴起及周文化的基础〉,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中国上古史编辑委员会编,《中国上古史待定稿第三本.两周篇之一.史实与演变》,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85。 期刊中的书评 学位论文 5. Ming-ke Wang, “The Ch’iang of Ancient China through the Han Dynasty: Ecological Frontiers and Ethnic Boundaries” (Ph. D. dissertation. Harvard University, 1992), 106. Wang, Ming-ke. “The Ch’iang of Ancient China through the Han Dynasty: Ecological Frontiers and Ethnic Boundaries”. Ph. D. dissertation. Harvard University, 1992. 报纸文章 转引自他处的论文 5.张筱衡,〈散盘考释〉,《人文杂志》2-4(1958);转引自,刘启益,〈西周大国铜器的新发现与有关的历史地理问题〉,《考古与文物》 2 (1982),43-44。 张筱衡,〈散盘考释〉,《人文杂志》2-4(1958);转引自,刘启益,〈西周大国铜器的新发现与有关的历史地理问题〉,43-44。

毕业论文中检是什么

毕业论文分 初 中 后期!初是自己的老师检查字数方面,中期是交换别的老师进行内容的核查,后期就是一个封存备案,实际是只要中期你的论文没有被退回来的话,那你的论文就代表通过了!毕业论文分 初 中 后期!初是自己的老师检查字数方面,中期是交换别的老师进行内容的核查,后期就是一个封存备案,实际是只要中期你的论文没有被退回来的话,那你的论文就代表通过了!

毕业后论文抽检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选题、逻辑、研究方法、写作安排、格式规范等,最重要的是检查你有没有学术不端!!!

拓展资料:

1、毕业后论文的抽检是怎样的?

毕业后论文抽检是指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以随机抽样为主,重点抽样为辅,对各高校毕业生论文进行检查的一种措施。抽检论文覆盖全区所有普通高校以及本科专业,抽检比例原则上不低于2%。

2、毕业后论文抽检的内容是什么?

毕业后论文抽检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选题、逻辑、研究方法、写作安排、格式规范等。不同程度的主要检查内容不同。本科毕业论文的抽样检查主要考察学生的学术素养,而硕士论文和博士论文的抽样检查主要考察他们的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论文抽查包括初评和复评两个环节。初步评估由三名专家进行。如果三位专家一致认为学生的论文没有问题,初评就会顺利通过。否则,该论文将继续参与重新评估,并由另外两名专家进行审查。如果重新评估仍然失败,将被视为有问题的论文。一旦有问题的文章被查实有抄袭、代写、篡改等学术不端行为,论文作者的学位将被取消,学位证书也将被取消。所以,为了顺利毕业,写论文的时候一定要认真写,保证原创性,否则,即使有幸通过了学校的检查,没能通过毕业后论文抽检也是白搭。

什么是中专毕业论文

三年的中专生活似弹指一挥间,从刚跨入中专时的失落和迷茫,到现在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从容、坦然。我知道,这又是我们人生中的一大挑战,角色的转换。这除了有较强的适应力和乐观的生活态度外,更重要的是得益于中专三年的学习积累和技能的培养。 我自认为无愧于中专三年,刚入学时,我曾为身为中专生而懊丧过。但很快,我选择了坦然面对。因为我深信,是金子在任何地方都会发光。所以我确信,中专生的前途也会有光明、辉煌的一天。 通过这三年的学习使我懂得了很多,从那天真幼稚的我,经过那人生的挫折和坎坷,到现在成熟、稳重的我。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人生不可能存在一帆风顺的事,只有自己勇敢地面对人生中的每一个驿站。当然,三年中的我,曾也悲伤过、失落过、苦恼过,这缘由于我的不足和缺陷。但我反省了,这只是上天给予的一种考验,是不能跌倒的。中专生的我们应该善用于扬长避短的方法来促进自己,提高自己的综合水平能力。 这三年的锻炼,给我仅是初步的经验积累,对于迈向社会远远不够的。因此,面对过去,我无怨无悔,来到这里是一种明智的选择;面对现在,我努力拼搏;面对将来,我期待更多的挑战。战胜困难,抓住每一个机遇,相信自己一定会演绎出精彩的一幕。 [ [ [在日常生活上:以前我是一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半大孩子,而通第一学期开学前过7天军训生活和这几年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使我养成了独立性,不再娇生惯养,现在我已经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了。 在学习上:如果考上中专是我人生的一个新的转折点,那个阶段的冲刺。 过去的已经无法挽回了,唯一能够做的,而且作好的就是现在 学习的目的异乎寻常明确,就是学习门类繁多庞杂法律知识,学得一点知识技能为以后的人生道路上的选择多一些安身立命的本钱。我深深明白学习的重要性如何。面对二十一世纪这个信息知识爆炸的时代,面对知识就是力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我认为离开了知识将是一个一无是处的废人。以资本为最重要生产力的"资本家"的时代将要过去,以知识为特征的"知本家"的时代即将到来。而中专时代是学习现代科学知识的黄金时代,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又是世界一流的,我应该抓住这个有利的时机和机遇,用知识来武装彻底自己的头脑,知识是无价的宝藏。那时,合理安排时间,调整好作息时间,分配好学习、工作、娱乐的时间。时间是搞好学习的前提与基础,效率和方法更为重要。其次,要保质保量的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老师布置的作业一般是她多年教学经验的总结,具有很高的价值,应认真完成。认真对待考试,考前认真复习。另外,积极阅读有关书籍和资料,扩大自己的知识面;经常提出问题,与同学讨论,向老师请教;搞好师生关系,师生相处得融洽和睦;抓住点滴时间学习一些其它专业领域的知识,知识总是有用的。在这学期的期中考试中,尽管取得一些成绩,但离心中的目标还很远,仍需继续努力,抓紧自己的学习。知识无止境,探索无止境,人的发展亦无止境,我还有很多的知识需要学习。]]] 在一次电工实习中教会我们电子线路设计与制作的基本技能的课程,老师的谆谆教导,同学的融洽合作,以及这门课程自身所散发出的强大的实践性与趣味性一下子就深深的吸引住了我。第一颗圆滑漂亮的焊点,第一张自行设计的PCB版图,以及生平第一次作出了可以用于日常生活的充电器,好奇,兴奋,强烈的成就感,真的不知道该用什么来形容了。虽然说电工实习一搞就是一天,辛苦那是必然的,可是正所谓乐在其中,每一次的实习都像在玩游戏一样极具有挑战性,再苦也是值得的。当右手第一次挥舞起烙铁的时候,心情真是怎两个激动了得!虽然经过千辛万苦才找到那种感觉;虽然时常也不乏出现一些虚焊点或是东倒西歪的焊点,虽然对自己第一次的杰作说实话有些厌恶,但是我仍然对此由衷的感谢。如果没有那一天的练习哪里有我值得骄傲的充电器的诞生呢? 说起那个充电器,真的就是激动啊!!!记得小时侯我可是一个分裂份子,家里上上下下的电子器品没有什么能逃脱我的魔抓的,但可惜的是它们只能有分离而没有团聚的那一天。通过实习,我发现自己开始摸索到了一点门路。第一次如此清晰的了解组装一个电器的全部过程,对整个充电器内部又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原来无论哪都存有人类的汗水啊! 几周的电工实习,让我难忘的莫过于印刷板的手工设计,这东东如果没有一定的耐心还真是棘手。就一个简单的1:1图,大小不到200平方厘米。不仅要考虑元器件的位置,还要计算导线的设计,不能有平行,不能有锐角,不能是直角,不能飞来飞去。整个图片要求简洁明了,哎~~~不枉我画了四幅以上。“冲动是魔鬼!”试试画下这个图就知道,这就话真对啊!!! 总的来说,我对这门课是热情高涨的。第一,通过实践真正觉得自己可以做些什么了有点存在的小成就感;第二,通过电工实习,加强了我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设计创新精神,。作为信息时代的大学生基本的动手能力是一切工作和创造的基础和必要条件。第三,在电工实习的这些日子里,大家的团队精神得到了很大的加强。我们不再是单体而是一个整体。大家都深深的感受到军训时所唱的“团结就是力量”不再是一句空话,我们是实体,通过团结合作完成了任务! 因为电工实习,我们学到了知识; 因为电工实习,我们开始做事了; 因为电工实习,我们长大,成熟了………….. 七月二一日的天气晴朗,阳光适宜,空气四处弥漫迫切的氛围,终于可以出发了,经过多方的共同努力,我们带着行李和洋溢的笑容,在老师和同学的目送下,奔赴中山实行工作的使命了。 现在回想起实习期间,往事还历历在目,有酸的,有甜的,有苦的,有辣的,各自心中滋味也只有自己最清楚。但是不可否认的却是这些经历将会是我人生当中不可多得的财富和经验的累积。毕业实习是每个中专生拥有的一段经历,它使我们在实践中了解社会,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也打开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为我们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们所在工作单位是中山一家台资企业,主要生产加工音响制品,而实习的部门是制造部,即就是基层的流水加工线,虽然是最底层的生产线,工作最累最苦的工种,刚开始肯定一下子每人从心里上接受不了,但我们是来实习的,就要充分珍惜企业给的难得锻炼机会,向着吃苦耐劳努力。由于是台资企业,在开始上班后,以下几点看法让我感觉到企业管理和思想模式都让人难于适应。 首先,工作环境就没有的说了,每个工位的大小只能够容纳一张椅子,一旦工作起来就没有休息的时间,坐在椅子上一动不动,久了感觉全身腰酸背痛很难受,而且车间内噪音很大,环境嘈杂,空气污浊(车间为全封闭式的),那会儿能休息一下的就是上厕所,但是上厕所也要打报告,批准以后才能去。 其次,劳动强度不是很大,但劳动时间性很长,只要没有完成预订数量,不管有多累多苦,加班 是再所难免的,且是带有强制性的。这种加班的频率几乎每天都有,加班下来一天共在十二小时以上的工作量,当初真的很难适应这种压迫式环境。而身边的工友同事,大多数都是技校的学生,而且很大一部分都没有毕业就来上班,照样忍受着煎熬,有点类似现代般的包身工,赤裸裸的剥削,学校给这样的企业提供学生,由这些资本家来压榨这些十七、八岁甚至十五、六岁的孩子血汗,感到心有而力不足。 再有,在这样时间性很长的工作下,员工的饮食却很差,饭难吃到难以下咽,由于饭菜是没有油脂的,就算吃下去很快就会感觉到肚子空荡荡的饿,这点我感处颇深,因为平时在校都从来没有像这么饿过,也没饿得这么快。估计饭堂是厂里包的,每顿每个人的所谓三菜一汤的伙食标准很低,所以不可能自己损失,只能降低饭菜的质量来求得利润。工人即使不想吃食堂的饭也没有时间出去吃饭,因为平时根本就没有时间,一星期只放行三次,所以只能每天吃着一个味道的难吃的饭菜。 虽然在中,但从自身感觉上可以体会到学校安排这次工作见习是有必要的,也让我从中专学到了许多在课堂上无法领悟到的知识,对自身价值的体现有新的认知。在一个无奈的空间里,要想得到生存和适应,唯独改变自己,只能让自己的心态去适应环境,而环境不会为了你而变动。以下一些心得在工作过程中让我受益非浅: 一,吃苦耐劳的精神,在没有去工作之前就充分地想象吃苦到底是啥回事,概括性地在脑海中琢磨,而总是以一种轻率的心态去面对,总以为在企业中再苦再累也压不倒可以说是在农村长大的我。可事实上,台资企业生产任务都比较饱和,每天均要加3-4小时的班,而且工作中纪律要求严格。这些一下子打乱了我十几年的生活习惯和原有的期望值,感到适应不了而陷入不切实际的空想,心里失去平衡。每天下班后感觉,身体吃不消,又累又困又饿,这都是我从来都没体会到过的。但看到身边的工友,这些只有十多岁的中专生,我又有另一番感悟,同样是在一种环境下工作,同样是受苦受累,为何他们就能坚持,而我就不能呢?他们都能坦诚面对,为什么我不可以?问题出在于自身态度,没有端正态度面对,只是空想空谈吃苦耐劳精神,是不实际的,容易在挫折面前低头泄气,所以让我学会不管做什么事,首先自己的态度要明确要端正,才能承受客观存在和战胜自我的勇气。 二,团队合作的精神,在我们工作的每条生产线上,其实都是一个团队,不分你我个体,只有团结互帮才能做好其中每个细节。例如,我所在的流水线是加工读卡器的,一天加工的数量三千以上,从每件最初的零碎品配件,能够从头到尾拼装与安插其它配制,每一步骤到每一细节甚至一个小小的螺丝都离不开团队的协作,可以说明每一件测试成功的已成品流向市场,都凝聚着团队合作精神。 三,在短暂的一年时间里,生活上每一细节都离不开同学的互助关怀,进一步加深同学之间的感情,为人处事方面,其实我认为毕业实习另一个目的是在实践中初识社会,了解社会,即将走出校门的我们,往往对社会缺乏足够的认识,甚至感到迷茫,需要时间去积累。在工作中,我体会到为人处事的重要,学会了与人真诚沟通,平时与工友和领班交流互换工作上的意见,来彼此产生同事间的信任,对我来说是一笔财富,让我在进入社会后就学到了重要的一课,也经历了社会的残酷。 自己本身还是存在着很大的欠缺,我不能仅仅将自己定位为一名刚毕业的中专生,更应该定位为一名基层的工人阶级,这样才能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素质、素养,不断地改进自己的知识结构水平,让自己投入到理论学习中,好好积累基础理论知识,方能厚积薄发。 我在此给予学校一些个人微薄建议:在考查工作企业时,要充分考虑一些细节问题,不要单看表面形式,注重综合环境对同事是否有适应能力,就像这次工作有些落实在细节方面做得还不熟悉,尚待完善。付出努力和心血做到对好。

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是本科生培养方案中的重要环节。学生通过毕业论文,综合性地运用几年内所学知识去分析、解决一个问题,在作毕业论文的过程中,所学知识得到疏理和运用,它既是一次检阅,又是一次锻炼。不少学生在作完毕业设计后,感到自己的实践动手、动笔能力得到锻炼,增强了即将跨入社会去竞争,去创造的自信心。这里仅将我们教研室老师近年指导本科毕业生论文中的体会整理出来,希望能对学生毕业论文有所帮助。 1.选择一个相关的题目,应该是你感兴趣并且和你所学的专业相关的, 2.进行文献检索,查找有关这个主题的所有研究成果,并且进行深入的研究。 3.在广泛的吸收别人的成果的同时,思考自己在这个问题上的观点和看法,这是你能做的最重要的一步。 4.参考科技论文的写作规范,先写出大纲,再增加内容形成草稿,反复修改,最后定稿。

这里有很多的,你可以看看 参考资料: 一、标题 标题是文章的眉目。各类文章的标题,样式繁多,但无论是何种形式,总要以全部或不同的侧面体现作者的写作意图、文章的主旨。毕业论文的标题一般分为总标题、副标题、分标题几种。 (一)总标题 总标题是文章总体内容的体现。常见的写法有: ①揭示课题的实质。这种形式的标题,高度概括全文内容,往往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它具有高度的明确性,便于读者把握全文内容的核心。诸如此类的标题很多,也很普遍。如《关于经济体制的模式问题》、《经济中心论》、《县级行政机构改革之我见》等。 ②提问式。这类标题用设问句的方式,隐去要回答的内容,实际上作者的观点是十分明确的,只不过语意婉转,需要读者加以思考罢了。这种形式的标题因其观点含蓄,容易激起读者的注意。如《家庭联产承包制就是单干吗?》、《商品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经济吗?》等。 ②交代内容范围。这种形式的标题,从其本身的角度看,看不出作者所指的观点,只是对文章内容的范围做出限定。拟定这种标题,一方面是文章的主要论点难以用一句简短的话加以归纳;另一方面,交代文章内容的范围,可引起同仁读者的注意,以求引起共鸣。这种形式的标题也较普遍。如《试论我国农村的双层经营体制》、《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条条与块块的关系》、《战后西方贸易自由化剖析》等。 ④用判断句式。这种形式的标题给予全文内容的限定,可伸可缩,具有很大的灵活性。文章研究对象是具体的,面较小,但引申的思想又须有很强的概括性,面较宽。这种从小处着眼,大处着手的标题,有利于科学思维和科学研究的拓展。如《从乡镇企业的兴起看中国农村的希望之光》、《科技进步与农业经济》、《从“劳动创造了美”看美的本质》等。 ⑤用形象化的语句。如《激励人心的管理体制》、《科技史上的曙光》、《普照之光的理论》等。 标题的样式还有多种,作者可以在实践中大胆创新。 (二)副标题和分标题 为了点明论文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目的,对总标题加以补充、解说,有的论文还可以加副标题。特别是一些商榷性的论文,一般都有一个副标题,如在总标题下方,添上“与××商榷”之类的副标题。 另外,为了强调论文所研究的某个侧重面,也可以加副标题。如《如何看待现阶段劳动报酬的差别——也谈按劳分配中的资产阶级权利》、《开发蛋白质资源,提高蛋白质利用效率——探讨解决吃饭问题的一种发展战略》等。 设置分标题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清晰地显示文章的层次。有的用文字,一般都把本层次的中心内容昭然其上;也有的用数码,仅标明“一、二、三”等的顺序,起承上启下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无论采用哪种形式,都要紧扣所属层次的内容,以及上文与下文的联系紧密性。 对于标题的要求,概括起来有三点:一要明确。要能够揭示论题范围或论点,使人看了标题便知晓文章的大体轮廓、所论述的主要内容以及作者的写作意图,而不能似是而非,藏头露尾,与读者捉迷藏。二要简炼。.论文的标题不宜过长,过长了容易使人产生烦琐和累赘的感觉,得不到鲜明的印象,从而影响对文章的总体评价。标题也不能过于抽象、空洞,标题中不能采用非常用的或生造的词汇,以免使读者一见标题就如堕烟海,百思不得其解,待看完全文后才知标题的哗众取宠之意。三要新颖。标题和文章的内容、形式一样,应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做到既不标新立异,又不落案臼,使之引人入胜,赏心悦目,从而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二、目录 一般说来,篇幅较长的毕业论文,都没有分标题。设置分标题的论文,因其内容的层次较多,整个理论体系较庞大、复杂,故通常设目录。 设置目录的目的主要是: 1.使读者能够在阅读该论文之前对全文的内容、结构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以便读者决定是读还是不读,是精读还是略读等。 2.为读者选读论文中的某个分论点时提供方便。长篇论文,除中心论点外,还有许多分论点。当读者需要进一步了解某个分论点时,就可以依靠目录而节省时间。 目录一般放置在论文正文的前面,因而是论文的导读图。要使目录真正起到导读图的作用,必须注意: 1.准确。目录必须与全文的纲目相一致。也就是说,本文的标题、分标题与目录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2.清楚无误。目录应逐一标注该行目录在正文中的页码。标注页码必须清楚无误。 3.完整。目录既然是论文的导读图,因而必然要求具有完整性。也就是要求文章的各项内容,都应在目录中反映出来,不得遗漏。 目录有两种基本类型: 1.用文字表示的目录。 2.用数码表示的目录。这种目录较少见。但长篇大论,便于读者阅读,也有采用这种方式的。 三、内容提要 内容提要是全文内容的缩影。在这里,作者以极经济的笔墨,勾画出全文的整体面目;提出主要论点、揭示论文的研究成果、简要叙述全文的框架结构。 内容提要是正文的附属部分,一般放置在论文的篇首。 写作内容提要的目的在于: 1.为了使指导老师在未审阅论文全文时,先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大体上的了解,知道研究所取得的主要成果,研究的主要逻辑顺序。 2.为了使其他读者通过阅读内容提要,就能大略了解作者所研究的问题,如果产生共鸣,则再进一步阅读全文。在这里,内容提要成了把论文推荐给众多读者的“广告”。 因此,内容提要应把论文的主要观点提示出来,便于读者一看就能了解论文内容的要点。论文提要要求写得简明而又全面,不要罗哩罗嗦抓不住要点或者只是干巴巴的几条筋,缺乏说明观点的材料。 内容提要可分为报道性提要和指示性提要。 报道性提要,主要介绍研究的主要方法与成果以及成果分析等,对文章内容的提示较全面。 指示性提要,只简要地叙述研究的成果(数据、看法、意见、结论等),对研究手段、方法、过程等均不涉及。毕业论文一般使用指示性提要。举例如下: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固然应服从上级规划部署的全局,但主要的着眼点应放在对下负责,对本地的经济发展,对本地的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负责,这才是发展全局经济的前提,从而也自然在根本上符合对上负责。 ●变部门“齐抓共管”企业为共同服务于企业,应成为部门工作的主要重点。(摘自《政府在市场经济中 如何定位》一文的内容提要) 内容提要的写作要求可以概括为“全、精、简、实、活”。具体说来: 1.内容提要要求具有完整性。即不能把论文中所阐述的主要内容(或观点)遗漏。提要应写成一篇完整的短文,可以独立使用。 2.重点要突出。内容提要须突出论文的研究成果(或中心论点)和结论性意义的内容,其他各项可写得简明扼要。 3.文字要简炼。内容提要的写作必须字斟句酌,用精练、概括的语言表述,每项内容不宜展开论证说明。 4.陈述要客观。内容提要一般只写课题研究的客观情况,对工作过程、工作方法以及研究成果等,不宜作主观评价,也不宜与别人的研究作对比说明。一项研究成果的价值,自有公论,大可不必自我宣扬。因而,实事求是也是写作内容提要的基本原则。 5.语言要生动。提要既要写得简明扼要,又要生动活泼,引人入胜,在词语润色、表达方法和章法结构上要尽可能体现文彩,以求唤起读者阅读正文的欲望。 四、正文 正文包括绪论、本论、结论三部分。这是毕业论文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它章节有专门详细论述,这里不再重复。 五、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又叫参考书目,它是指作者在撰写毕业论文过程中所查阅参考过的著作和报刊杂志,它应列在毕业论文的末尾。列出参考文献有三个好处:一是当作者本人发现引文有差错时,便于查找校正。二是可以使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的教师了解学生阅读资料的广度,作为审查毕业论文的一种参考依据。三是便于研究同类问题的读者查阅相关的观点和材料。 当然,论文所列的参考文献必须是主要的,与本论文密切相关的,对自己写成毕业论文起过重要参考作用的专著、论文及其它资料。不要轻重不分,开列过多。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