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毕业论文

首页 毕业论文 问题

舞蹈生毕业论文故事情节

发布时间:

舞蹈生毕业论文故事情节

(一)《踏歌》的舞蹈形态和意象体会《舞蹈形态学》指出:"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古典舞曾呈现为不同的舞蹈文化类型,但在这些舞蹈文化类型历时态的线性演进中,往往有着可在共时态的聚合面上被加以归纳的共同性。这种深匿于不同舞蹈文化类型之表象下的'共同性',或许正是我们在对中国古典舞历史文化形态的研究中所要提示的文化精神。"。"踏歌"这种歌舞形式与中国五千年文明史并躯同行,它起源古老,历史悠久,流传广泛,在著名的青海大通县上孙家寨出土的新石器时代舞蹈纹彩陶盆上,三人为从,五人为伍,连臂投足,踏地为节的形象已向我们展示了古老踏歌的勃勃生机《吕氏春秋,古乐篇》中"葛天氏之乐,三从操牛尾,投足以歌入阕",更向我们详尽说明了春秋以前踏歌的具体表现形式。经汉、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踏歌"达到鼎盛终渐衰落。今天的"荷花奖""踏歌"以优美的轻歌曼舞,深深地蕴含了中国古典舞的历史文化形态。1.《踏歌》的舞蹈形态《踏歌》的编导孙颖积几十年潜心钻研,在中国舞蹈历史文化中挖掘和创作了这部作品,其舞蹈具有中国汉代女乐舞蹈的形态特征:一是"怀悫素驰杳冥的高蹈周游",以端诚的神态追寻旷远的境界促成了女乐舞蹈"高蹈周游"的形态特征;二是"动赴度顾应声机讯体轻",汉代女乐舞者以"纤腰"、"轻身"为美,舞蹈"机迅体轻"却又节奏感极强,如赋中所说"兀动赴度,指顾应声",舞者时而"绰约闲摩",时而"纷飙若绝",时而"翼尔悠往",时而"回翔竦峙";其三,是"轶态横出,瑰姿谲起",交长袖,手足并重,"委蛇姌袅,云转飘忽"。《踏歌》在静态舞姿上大量借鉴了古代遗存汉画砖的造型,在动态中大胆运用藏族牧区民间舞蹈动律,展示了汉魏舞风的奇妙瑰丽,再现了民间古补的踏歌风格。舞蹈动作运用了"一边动"的独特舞姿,180度运动弥补了动作的协调对称,基本是"一顺边"运动。如:顿步向后甩右手,再用肩带右臂向左前方扣盖、顿步;然后,向前行进,右手曲小臂向后、向前,由低到高前后收送、第八拍,斜前举臂的动作。这样典型的"一顺边"动作使舞蹈更显得新颖别致,别有一番韵味。舞蹈始终在运动,如行云流水;旁侧三道弯体态打破了以前一提汉风三道弯就塌腰撅臀的做作之态,静态中含着一种自然的动感,同时也颇居妖媚之美。《踏歌》在传统调度上虚实结合,动静结合,强弱结合,对比恰到好处,一顿、一流动更为中国古典舞的神韵,展现中国古典文化的风姿。2.《踏歌》的历史文化精神首先,《踏歌》的运动方式有逆向起动和圆孤轨迹,这里深积着我们民族的运动时空观就?以退为进","以起点为终点",空间上"以无为有","以弧线构球体"的观念。《踏歌》中舞者身体前俯后仰亦为阴阳配合,脚步有虚有实,欲左先右,欲扬先抑,欲进选退,婉转回旋,其规律与老子《道德经》"反复其道"相吻合,即宇宙运动的发生不必寻找外在的动力,其动力在自身内部的"反"与"复"。其次,《踏歌》的舞蹈形态中具有"得意忘形"的人体审美观。正如《舞蹈形态学》书中所言,"舞蹈不单纯是一种'运动'形态,更是一种'审美'形态,而这种运动的审美,一方面是基于人体的审美,一方面又是改造人体的审美。"我们注意到,中国古典舞在其漫长的历史演进中,不以人体线条的呈现为目的,而是通过对人体的文化限制来构?行云流水"的审美意象。用孙颖先生的话来说,叫"中国古典舞的一个特征是外观面软松驰,气、力内运以为骨梗,龙趋凤回、行云流水都隐于'韵'、'势'之中"。事实上,这种特征的形成,与我们文化传统中'得意忘形'的人体审美观相关联。所谓"得意忘形",是不重人的外观体态而重人的内在品性,因为"中人思想多从自身做起,从内在修养到外在行为,向外发展;退而独善,进而兼济,所谓'诚心、正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此一道德修养的程序。西人则是由外在的要求,渐次达到自身的道德修养。西方的道德观念多来自外在规定而非自身形成。中人对美的修养偏重人为之美,尤其对人体的观念更偏重于人为的服饰与内在的品德修养;西人趋向于自然美,尤其对人体美的欣赏有崇高的境界。"得意忘形"的人体审美观导致了服饰对人体某种程度上的文化限制并最终决定了舞蹈的运动形态。这种限制主要在袖手、束腰、隆髻和缠足4个方面。《踏歌》的袖手使舞蹈"若轻云之蔽月","踏歌"的"束腰"使舞蹈"斜拽裾时云欲生","踏歌"的"隆髻"使舞蹈"虹裳霞帔步摇冠","踏歌"舞者虽未缠足,但可想象缠足更加"回旋有凌云之态"。由于对人体在"形"上的限制,"踏?作为中国古典舞更注意内蕴之"意"的开拓,使其表现追求"意生象外"的境界。3.《踏歌》的意象体会《踏歌》舞蹈形态所创作出的"意象"很抽象,其"意"是意味深长的。有必要从历史时代对人的心理影响谈起,有必要理解特殊的时代产生的中国文化。中国的历史是"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历史,尤其是汉末,魏晋时代,中原大地成了群雄逐鹿的战场,各国彼此互相砍杀急夺,轮替着粉墨登场,统治者内部彼此猜忌,互相残杀,墙宇倾毁,荆棘成林,现实生活中既充满苦难和危险,又看不到前途和希望;知识分子为避祸,寄身远离,崇尚玄谈,信仰宗教,纷纷乱乱的时代无规矩定则,是中华盛衰强弱之大界。乱,使人生观念改变,生的艰难,死得突兀,生的自在,死得壮阔?纵使留得身后名,不如生前一杯酒"。故而人们传真于情,倍珍于生,无所谓桎梏而尽情咏歌为生。时代的艺术和人生更为相似,它身上容纳了越多的经历,它也就具有了越多的容量。于是出现了多姿多彩,令人叫绝,发于内心,直指人生真谛的魏晋艺术。《踏歌》历经这个时代,至盛唐达到极至。中国历史集荣辱贵贱于一身,造就了中国文化,造就了中国人对人生的彻悟。而今的社会同样处于转折期,人的观念在转变,社会机制在变革,历史是延续的,文化是一脉相承的。《踏歌》产生于中国动乱的朝代,走过繁荣。今天,又从这样时代里的深谙中国文化的编舞家心中咏出,它以舞蹈的形式,以写意的方式体现了一种"意象",使人迷醉。那一切的一切由心而发,随意而动,人性所致。长袖是我内心情怀的延伸,动态是我内心美感所引发;协调一致的人体自然律动,奠基于深厚的中国文化之上,让人赞叹人性本应如此美好,人生本应这样可爱。只有饱经沧桑的中国人才能发出这样的慨叹,只有五千年中国文化才能以如此又典雅、又妖媚、又含蓄、又洒脱、又自然律动、又修饰绮丽、又抑扬顿挫、又行云流水的《踏歌》来赞美生命的美丽。意象"是对人生的追求与赞美;是历经磨难后悟出的人生真谛;是深厚的中国文化 。《踏歌》所表现的是阳春三月,碧柳依依,翠裙垂曳,婀娜身资,一行踏青的少女,联袂歌舞,踏着春绿,唱这欢歌,溶入一派阳光明媚、草青花黄的江南秀色里。舞蹈充溢着浓浓的文化气息。纯净,洒满了春光。少女的神情欢愉畅然妩媚俏丽,娇羞无邪,情窦初开,心扉悄启,尽情尽兴,如醉如痴,乐而忘返,从舞姿造型上,她们舞姿古朴别致,韵律独具,袖子运用有别常规,似如古籍所载:"若来若往,若仰若俯"、"罗衣从风、长袖交横",重心微倾生新韵,节奏洒脱步均衡,舞姿流动绵延,透着一股难以言喻的美感。《踏歌》的编导孙颖积几十年潜心钻研,在中国舞蹈历史文化中挖掘和创作了这部作品,其舞蹈具有中国汉代女乐舞蹈的形态特征:汉代女乐舞者以"纤腰","轻身"为美,舞蹈"机迅体轻"却又节奏感极强,如赋中所说"兀动赴度,指顾应声",舞者时而"绰约闲摩",时而"纷飙若绝",时而"翼尔悠往",时而"回翔竦峙";"轶态横出,瑰姿谲起",交长袖,手足并重,"委蛇姌袅,云转飘忽"。《踏歌》在静态舞姿上大量借鉴了古代遗存汉画砖的造型,在动态中大胆运用藏族牧区民间舞蹈动律,展示了汉魏舞风的奇妙瑰丽,再现了民间古补的踏歌风格。舞蹈始终在运动,如行云流水;旁侧三道弯体态打破了以前一提汉风三道弯就塌腰撅臀的做作之态,静态中含着一种自然的动感,同时也颇居妖媚之美。《踏歌》在传统调度上虚实结合,动静结合,强弱结合,对比恰到好处,一顿一流动更为中国古典舞的神韵,展现中国古典文化的风韵。(二)《踏歌》---窗边的月亮《踏歌》以民间形态、古典形态交融共同诠释了从汉代起就有记载的歌舞相合的民间自娱舞蹈形式。“春江月出大堤平,堤上女郎连袂行。唱尽新词看不见,红霞影树鹧鸪鸣……新词宛转递相传,振袖倾鬟风露前。月落乌啼云雨散,游童陌上拾花钿。”连唐人刘禹锡也按捺不住自己的诗情,面对“带香偎半笑,争窈窕”的南国佳人赋上一首《踏歌行》。踏歌,这一古老的舞蹈形式源自民间,远在两千多年前的汉代就已兴起,到了唐代更是风靡盛行。所谓“丰年人乐业,陇上踏歌行”,它的母题是民间的“达欢”意识,而古典舞《踏歌》虽准确无误地承袭了“民间”的风情,但其偏守仍为“古典”之气韵,那样一群“口动樱桃破,鬟低翡翠垂”的女子又如何于“陇上乐业”呢?《踏歌》旨在向观众勾描一幅古代俪人携手游春的踏青图,以久违的美景佳人意象体恤纷纷扰扰的现代众生。踏歌,从民间到宫廷、从宫廷再踱回到民间,其舞蹈形式一直是踏地为节,边歌边舞,这也是自娱舞蹈的一个主要特征。舞蹈《踏歌》除了以各种踏足为主流步伐之外,还发展了一部分流动性极强的步伐。于整体的“顿”中呈现一瞬间的“流”,通过流与顿的对比,形成视觉上的反差。例如,有一组起承转合较为复杂的动作小节,分别出现在第二遍唱词后的间律和第四遍唱词中,舞者拧腰向左,抛袖投足,笔直的袖锋呈“离弦箭”之势,就在“欲左”的当口,突发转体右行,待到袖子经上弧线往右坠时,身体又忽而至左,袖子横拉及左侧,“欲右”之势已不可挡,躯干连同双袖向右抛撒出去。就这样左右往返,若行云流水,似天马行空,而所有的动作又在一句“但愿与君长相守”的唱词中一气呵成,让观众于踏足的清新、俏丽中又品味出些许的温存、婉约,仿若“我”便是那君愿随这翩翩翠袖尔来尔往。敛肩、含颏、掩臂、摆背、松膝、拧腰、倾胯是《踏歌》所要求的基本体态。舞者在动作的流动中,通过左右摆和拧腰、松胯形成二维或三维空间上的“三道弯”体态,尽显少女之婀娜。松膝、倾胯的体态必然会使重心下降,加之顺拐蹉步的特定步伐,使得整个躯干呈现出“亲地”的势态来。这是剖析后的结论,但舞蹈《踏歌》从视觉感上讲并未曾见丝毫的“坠”感,此中缘由在于那非长非短、恰到好处的水袖。《踏歌》中的水袖对整体动作起到了“抑扬兼用、缓急相容”的作用,编导将汉代的“翘袖”,唐代的“抛袖”,宋代的“打袖”和清代的“搭袖”兼融并用,这种不拘一格、他为己用的创作观念,无疑成就了古典舞《踏歌》古拙、典雅而又活络、现代的双重性。诗、乐、舞三位一体的美学观念,处处充盈于作品的举手投足间。汉魏之风浓郁的《踏歌》从舞台构图上尽显“诗化”的一面。如12位女子举袖搭肩斜排踏舞的场面,正是“舞婆娑,歌婉转,仿佛莺娇燕姹”。更为诗意的还在于作品处处渗透、蔓延出的情思,词曰:“君若天上云,侬似云中鸟,相随相依,映日浴风。君若湖中水,侬似水心花,相亲相怜,浴月弄影。人间缘何聚散,人间何有悲欢,但愿与君长相守,莫作昙花一现”(《踏歌》词)。在这声声柔媚万千的吴侬软语中,款款而至的才子佳人,不就是“踏青”最亮丽的一道景致吗?情,息息相通;诗,朗朗上口。《踏歌》所呈现给我们的史学和美学价值远远超乎作品本身的艺术成就,它将会在中国古典舞坛上占有一席重要的位置,它可能预示着另一种古典舞学派的诞生。(三)论舞蹈——《踏歌》《踏歌》以民间形态、古典形态交融共同诠释了从汉代起就有记载的歌舞相合的民间自娱舞蹈形式。“春江月出大堤平,堤上女郎连袂行。唱尽新词看不见,红霞影树鹧鸪鸣……新词宛转递相传,振袖倾鬟风露前。月落乌啼云雨散,游童陌上拾花钿。”连唐人刘禹锡也按捺不住自己的诗情,面对“带香偎半笑,争窈窕”的南国佳人赋上一首《踏歌行》。踏歌,这一古老的舞蹈形式源自民间,远在两千多年前的汉代就已兴起,到了唐代更是风靡盛行。所谓“丰年人乐业,陇上踏歌行”,它的母题是民间的“达欢”意识,而古典舞《踏歌》虽准确无误地承袭了“民间”的风情,但其偏守仍为“古典”之气韵,那样一群“口动樱桃破,鬟低翡翠垂”的女子又如何于“陇上乐业”呢?《踏歌》旨在向观众勾描一幅古代俪人携手游春的踏青图,以久违的美景佳人意象体恤纷纷扰扰的现代众生。踏歌,从民间到宫廷、从宫廷再踱回到民间,其舞蹈形式一直是踏地为节,边歌边舞,这也是自娱舞蹈的一个主要特征。舞蹈《踏歌》除了以各种踏足为主流步伐之外,还发展了一部分流动性极强的步伐。于整体的“顿”中呈现一瞬间的“流”,通过流与顿的对比,形成视觉上的反差。例如,有一组起承转合较为复杂的动作小节,分别出现在第二遍唱词后的间律和第四遍唱词中,舞者拧腰向左,抛袖投足,笔直的袖锋呈“离弦箭”之势,就在“欲左”的当口,突发转体右行,待到袖子经上弧线往右坠时,身体又忽而至左,袖子横拉及左侧,“欲右”之势已不可挡,躯干连同双袖向右抛撒出去。就这样左右往返,若行云流水,似天马行空,而所有的动作又在一句“但愿与君长相守”的唱词中一气呵成,让观众于踏足的清新、俏丽中又品味出些许的温存、婉约,仿若“我”便是那君愿随这翩翩翠袖尔来尔往。敛肩、含颏、掩臂、摆背、松膝、拧腰、倾胯是《踏歌》所要求的基本体态。舞者在动作的流动中,通过左右摆和拧腰、松胯形成二维或三维空间上的“三道弯”体态,尽显少女之婀娜。松膝、倾胯的体态必然会使重心下降,加之顺拐蹉步的特定步伐,使得整个躯干呈现出“亲地”的势态来。这是剖析后的结论,但舞蹈《踏歌》从视觉感上讲并未曾见丝毫的“坠”感,此中缘由在于那非长非短、恰到好处的水袖。《踏歌》中的水袖对整体动作起到了“抑扬兼用、缓急相容”的作用,编导将汉代的“翘袖”,唐代的“抛袖”,宋代的“打袖”和清代的“搭袖”兼融并用,这种不拘一格、他为己用的创作观念,无疑成就了古典舞《踏歌》古拙、典雅而又活络、现代的双重性。诗、乐、舞三位一体的美学观念,处处充盈于作品的举手投足间。汉魏之风浓郁的《踏歌》从舞台构图上尽显“诗化”的一面。如12位女子举袖搭肩斜排踏舞的场面,正是“舞婆娑,歌婉转,仿佛莺娇燕姹”。更为诗意的还在于作品处处渗透、蔓延出的情思,词曰:“君若天上云,侬似云中鸟,相随相依,映日浴风。君若湖中水,侬似水心花,相亲相怜,浴月弄影。人间缘何聚散,人间何有悲欢,但愿与君长相守,莫作昙花一现”(《踏歌》词)。在这声声柔媚万千的吴侬软语中,款款而至的才子佳人,不就是“踏青”最亮丽的一道景致吗?情,息息相通;诗,朗朗上口。《踏歌》所呈现给我们的史学和美学价值远远超乎作品本身的艺术成就,它将会在中国古典舞坛上占有一席重要的位置,它可能预示着另一种古典舞学派的诞生。

你好的! ① 中国知网也好、万方数据也好都有例子! ② 并且大部分的院校都有免费的接口! ③ 如果真没有免费的接口,那就百度知道悬赏求助下载吧! ④ 要是要外文的论文准备翻译的话,最好的办法就是【谷歌学术】 ⑤ 需要什么语言的论文直接就用相应的语言搜索!100% 能找到类似的! ⑥ 至于翻译,可以直接谷歌翻一下,弄完在自己缕缕就可以了! ⑦ 要是计算机类的代码什么的到CSDN或者51CTO下载!【友情提示】==================论文写作方法=========================== {首先就不要有马上毕业,最后一次花点钱就得了的想法} ① 其实,原创的论文网上没有免费为你代谢的!谁愿意花时间给你写这个呢?难道你在空闲的时间原以为别人提供这种毫无意义的服务么?所以:还不如自己写。主要是网上的不可靠因素太多,万一碰到骗人的,就不上算了。 ② 写作论文的简单方法,首先大概确定自己的选题【这个很可能老师已经给你确定了】,然后在网上查找几份类似的文章。 ③ 通读一些相关资料,对这方面的内容有个大概的了解!看看别人都从哪些方面写这个东西! ④ 参照你们学校的论文的格式,列出提纲,接着要将提纲给你们老师看看,再修改。等老师同意你这个提纲之后,你就可以补充内容! ⑤ 也可以把这几份论文综合一下,从每篇论文上复制一部分,组成一篇新的文章!然后把按自己的语言把每一部分换下句式或词,经过换词不换意的办法处理后,网上就查不到了! ⑥ 最后,到万方等数据库进行检测【这里便宜啊,每一万字才1块钱】,将扫红部分进行再次修改! ⑦ 祝你顺利完成论文!【WARNING】========================================================= [Ⅰ] 如果确认找人代笔,交押金的要慎重考虑! [Ⅱ] 淘宝交易的话,一定看好他的打款时间,有的设定为【3天】,到期之后人家自然收到钱! [Ⅲ] 希望用我的回答能让童鞋们多个心眼!

一定不适合,可是没人解答你的问题,这个来凑数哦。少儿民族舞蹈教学的改进内容摘要:我在毕业实习单位进行了“民族舞蹈教学尝试”,民族民间舞蹈以其丰富的内涵和富有特色的音乐旋律,为幼儿舞蹈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教材。但是,传统的幼儿民族舞蹈教育活动,往往只重发展幼儿的动作,单纯要求幼儿模仿,有时还用口令来训练幼儿动作,等幼儿学会了动作后,再配上音乐。这样的教学过程既忽视了培养幼儿对舞蹈的感受力,又忽视了幼儿创造性表现能力的培养和思想感情的熏陶。根据大学所学的艺术教育理论,在幼儿园艺术教育中,我结合幼儿教育实际,现在进一步总结理论和实践,将之归结为毕业论文,旨在探索如何通过丰富多彩的民族舞蹈教育,让幼儿了解各民族灿烂的舞蹈文化,初步学习和掌握各民族舞蹈的基本动作、舞蹈风格和特点,培养幼儿的民族自豪感以及初步的感受美、发现美和创造性的表现美的能力。关键词:幼儿 民族舞蹈 教学尝试长期以来,流行音乐影响着幼儿园。幼儿在日常活动中经常哼着:“对面的女孩看过来”周杰伦的“双截棍”等流行歌曲,随着音乐扭动的也是迪斯科,健身舞,街舞等,传统的民族舞蹈逐步受冷落。幼儿园的舞蹈的教学是对幼儿进行音乐启蒙教育的一个重要形式,它能丰富幼儿的生活,发展幼儿的动作,培养幼儿的审美力,发展幼儿的思维和想象力,它既是对幼儿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萌发幼儿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和技能”目标的重要途径。因此幼儿园开展幼儿舞蹈教育活动必须以发展幼儿素质为根本目标。作为蕴含了民族文化背景、风土人情、生活习惯、民族精神等丰富的内涵而最终表现为与浓郁的民族音乐旋律相和谐的民族民间舞蹈,自然是幼儿园舞蹈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教材。幼儿园大班的孩子,经过在园两年的学习,对部分少数民族有了一定的了解。幼儿民族舞蹈活泼的曲调,鲜明的节奏,欢快的情绪,新颖多样的体裁,符合幼儿好动、好模仿的性格以及直观、形象、生动、活泼的感知特点,为幼儿民族舞蹈的学习奠定了初步的基础。幼儿民族舞蹈教学的改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尝试。1 视听结合,充分激发对民族舞蹈的兴趣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内驱力,要使幼儿对民族音乐舞蹈感兴趣,就必须培养幼儿民族音乐舞蹈的感受力。因为,良好的音乐舞蹈感受力是学习幼儿舞蹈的基础,也是审美素质发展的基础。而培养音乐舞蹈的感受力,必须通过对音乐作品的欣赏,让幼儿直接感受音乐旋律美,舞蹈动作美,以引起幼儿对音乐舞蹈的注意和兴趣。而音乐作品的欣赏必须多感官感知,“多通道”欣赏才有效果。同样,幼儿在欣赏民族舞蹈活动中,调动更多的感觉器官就能更深刻、更细致地感知民族舞蹈所表达的内容和情感。民族舞蹈内容丰富多彩,教师应根据题材风格特点,寻找恰当的切入口,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幼儿对学习民族舞蹈的兴趣,从而获得一些舞蹈技能。如:我常在音乐活动和日常生活中通过朗诵歌词、弹奏优美的曲调,用悦耳的声音常有而能理解的歌曲,跳一些简单优美的舞蹈,配上自然表情,引导幼儿欣赏,吸引他们的注意,并启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欲望,让幼儿不知不觉地感受音乐舞蹈美,喜欢音乐舞蹈美,在这个基础上指导幼儿学习舞蹈有利于培养有感受美,表现美的素质。例如:教授大班舞蹈《骑上我的小毛驴》,这是一个维吾尔族族舞蹈,动作韵味相对难领会,还有特定的诙谐的感觉。在指导这一舞蹈时,我先讲述《阿凡提的故事》,让孩子从心里喜欢阿凡提的聪明勇敢,幽默诙谐,同时播放新疆民族音乐,让幼儿欣赏欢快活泼的新疆乐曲旋律,感受新疆民族乐曲的优美动听,使幼儿产生兴趣,然后我穿上民族服装,戴上花边小帽,贴上两撇小胡子,把自己打扮成风趣、滑稽的阿凡提形象,以自己优美的舞姿,充分展现新疆民族的刚劲、豪爽、活泼、风趣,热情的动作美,孩子们看了以后情绪高涨,兴趣极浓,个个跃跃欲试,很快进入学习角色,成功地掌握舞蹈基本动作。我们在教幼儿欣赏新疆舞蹈同时还通过欣赏VCD等多种手段来激发幼儿学习舞蹈的兴趣。有的幼儿在欣赏的同时会不由自主地合着音乐节拍手舞足蹈起来,幼儿在听听、看看、唱唱、跳跳的过程中,让大家分享他们对民族舞蹈的感受。然后我们再请幼儿继续欣赏幼儿非常熟悉的新疆维吾尔族歌舞《小弟弟早早起》,幼儿就会根据已掌握的几个基本动作自编自舞起来,我们真为孩子们潜能感到惊喜。2 创设环境,充分营造民族舞蹈的氛围环境对幼儿的印象是深刻的、隐性的、潜移默化的。《纲要》指出:“要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在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与幼儿共同创造一个良好的民族音乐舞蹈环境和氛围,增加幼儿倾听,感受,表达交流的机会,让幼儿主动与环境发生作用,引导幼儿在音乐舞蹈的感染下陶冶性情,促进幼儿对民族舞蹈的了解,从而激发幼儿热爱生活中美好事物的情感。在一日生活中营造民族舞蹈气氛由于音乐具有弥漫性的特点,我利用晨间接待、进餐、午睡前、起床后以及自由活动的时间,为幼儿播放优秀的民族乐曲,如:蒙古族民歌《吉祥三宝》、新疆民歌《半个月亮爬上来》,江苏民歌《小茉莉》,柯尔克孜族民歌《幸福花儿开心上》,撒尼民歌《我和祖国亲又亲》等,让民族音乐时时萦绕孩子身边。同时,随时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音乐舞蹈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随即的组织深化幼儿进行自发性的舞蹈活动。在区域活动中渗透民族舞蹈文化音乐区:投放也了解的各民族服饰道具、音乐等,鼓励幼儿穿上民族服装,大胆自由随意的表演欢乐的民族舞蹈,给幼儿自己展示的机会,满足幼儿自我表现的需求,同时孩子们之间自发的音乐行为多了也会吸引同伴积极参与,互相促进,为幼儿提供一个自娱自乐的舞台。认知区:投放各种民族的风土人情,生活习惯的图片,vcd、画报等,如:藏族身穿长袍,斜开衣襟,腰间系长带,一只衣袖挂在身边,女孩腰间系七彩围裙,爱喝酥油茶,对人表示敬意时常献哈达等。蒙古族人们喜欢骑马,射箭弹马头琴,住在辽阔的草原上,造就了他们像神鹰一样勇敢,心胸像草原一样宽广------通过了解各民族的民俗风情,帮助幼儿更好的理解民族舞蹈的特点,更好的表现各民族舞蹈的风格,如:藏族的雄健有力,蒙古的豪迈奔放。手工区:教师和幼儿共同收集各民族歌舞,建筑物、乐器及其它照片,并提供许多废旧物品,让幼儿根据相应的民族音乐或背景,制作相应的民族服装道具,如:播放傣族舞蹈《孔雀舞》时,引导幼儿做一个孔雀的皇冠,用废旧塑料袋子作美丽的纱裙,套上亮晶晶的指环,就可以像孔雀翩翩起舞。又如可以用纸盒子作新疆的花边小帽,用棉花做成可爱的小胡子,贴在鼻子下,用旧报纸裁剪并装饰做成花边马甲,这样就可展开丰富的想象力,在美丽的新疆《摘葡萄》。在家园互动中分享民族舞蹈的乐趣“家长是幼儿教师重要的合作伙伴”,幼儿的成长需要家园共育。家庭中蕴藏的丰富的教育资源是我们所不能忽视的。在幼儿园民族舞蹈教学尝试中,我能人交战经常地参与到舞蹈中来,让幼儿园教育与同庭教育优势互补。首先,我们通过每月一次的家园互动开放日活动,让家长带着自己和孩子共同创设的民族舞蹈,带上自己设计的不同的民族服饰,来到孩子们中间进行亲子互动,也可与其他幼儿互换服装,让家长与孩子共同游戏,同台舞蹈,在良好的气氛中,家长与幼儿愉快的交流,增强幼儿感受民族舞蹈的信心和乐趣。其二,通过在文化馆,文庙、县瓷都艺术团工作的家长为我们介绍有关民族的音乐舞蹈、风情、文化等知识,还进行《采茶舞》《放风筝》等民族舞蹈的表演,让幼儿加深对民族舞蹈的认识。其三,通过家长会帮助家长理解我能开展幼儿民族舞蹈教学的意义,指导家长尽力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民族文化氛围,共同收集民族资料,帮助孩子顺利学习民族舞蹈。通过家园互动,我们真正做到让孩子感受到生活处处有民族音乐舞蹈艺术。3 精心选材,充分感知民族舞蹈的风格和魅力(充分扩大民族舞蹈的视野)每一种地域文化都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和传承性,每一种民族文化都有它自身存在的价值和内涵,都是不可多得的教育资源,但要作为幼儿民族舞蹈的教学内容,还要根据幼儿思维具体形象的特点和兴趣爱好,来精心选择。必须是贴近幼儿的生活的民族音乐幼儿民族舞蹈教育应从感受入手,让幼儿先感受所表现的内容和情感,在加深理解,因此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民族舞蹈,有幼儿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就容易学会。如:蒙古族舞蹈《吉祥三宝》歌词简单明了,曲调生动活泼,节奏自由流畅,很浅显的表达了爸爸、妈妈、孩子就是家里的吉祥三宝,抒发全家人幸福生活的美好情感。必须是幼儿感兴趣的民族音乐在一次秋游活动的时候,经过农家小院,看见一个老伯正在清洗奶牛,孩子们十分好奇,叽叽喳喳的询问着。原来老人真要为奶牛挤奶,看着老人挤奶的动作以及牛奶哗哗喷射到桶里的情景,孩子们欣喜的笑者,叫着。抓住回园谈话的契机,我顺势提出学习蒙古舞蹈《挤奶》,孩子们兴趣高涨,还根据感受的经验维妙维肖地创编了许多形象的动作。选择多种体裁,特点鲜明的民族音乐民族音乐舞蹈异彩纷呈。如:瑶族舞曲《铜鼓舞》节奏深远悠扬,汉族舞蹈《采茶舞》、傣族舞蹈《孔雀舞》活泼欢快,彝族舞蹈《阿哩哩》、高山族舞蹈《高山青》风趣开朗,朝鲜族舞蹈《桔梗谣》凝重端庄,蒙古族舞蹈《赛马》自由舒展豪迈奔放。让幼儿感受各种性质的音乐,体验不同情绪的舞蹈,以此丰富孩子的情感,幼儿就能更生动,更自然的表现各民族舞蹈的特性。4 有效组织,充分理解、创造、表现民族舞蹈美有意启发思维,感受表现作品音乐舞蹈美。有意,就是在幼儿的舞蹈教学中,教师要有培养幼儿感受力的强烈意识,以感受活动和感受能力的培养为起点,随时强化。例如:幼儿舞蹈教学的起始阶段,我先要有意识的创设音乐情境,通过听录音,听教师范唱,让幼儿感受曲子,理解歌词,产生兴趣,然后启发幼儿自己用动作表达出来,这种自由表达是幼儿在感受基础上的表现,也是一种创造力。这就改变了以往舞蹈学习中,单纯要求幼儿模范老师,步步跟的被动现象,幼儿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发挥。如在教柯尔克孜族民歌《幸福花儿开心上》中,我首先有些意识的引导幼儿观察自然环境,观察小树、小花的成长变化过程,引导幼儿联想自己和小树、小花一样天天快乐的成长,使孩子有丰富的实际感受,从中产生相应的形象思维,他们的脑海里会出现一排排身穿绿衣的小树苗和一群五彩斑斓的花仙子,在阳光下一起长大的形象,这样的形象思维越多,就越能感受舞蹈作品的内涵,就越能主动发挥创造性去表现舞蹈的动作,使幼儿表现美,创造美的素质得到潜移默化的提高。有序组织引导,化难为易,理解表现作品音乐舞蹈美有序指循序渐进的进行指导,让幼儿由易到难,在玩中学、游戏中学,从中理解和表现作品的音乐舞蹈美。如在教福建民间舞蹈《采茶扑蝶》老师制作一只彩蝶,用一根长棍牵着,先让幼儿伴着音乐玩捉蝴蝶的游戏,并有意识的在游戏中渗入舞蹈基本动作,使幼儿在兴致勃勃地追逐中,自然的学习了舞蹈动作,解决了难点,熟悉后学习《采茶扑蝶》就十分容易了。又如,在学习舞蹈《北京亚克西》中,虽然动作很简单由于幼儿年龄小、动作的协调性较差,先让幼儿熟悉乐曲,感受火车轰隆隆的节奏和氛气,然后老师当火车头,让幼儿做车箱,一个个幼儿跟在老师后面学习“火车头”的动作,就像车厢一节一节的组合,很容易就完成了弹簧步等舞蹈动作,使幼儿很快的理解并形象的表现作品的音乐舞蹈美。有机引导感受,创造动作,表现作品舞蹈美。动作是幼儿感受与表现音乐美的一个好方法,幼儿动的过程是倾听、感受和表现的过程。幼儿对音乐作品感受了,理解了,就不会依样画葫芦作简单的复制,而是有了新意,在表演是有脑中有了意境,有了联想,新旧表象的重新组合才能有再造想象,才能有创造力。如在播放《小格桑》乐曲是,孩子们都神气活现地做踏步、敬礼、摆抢、远望、吹号、骑马等动作,都活象一个小小解放军,这些都是音乐旋律在幼儿情感上的反映,说明幼儿有潜能的感受音乐美和体现音乐美的能力。有机是指把握机会,随即教育,我常带幼儿走进大自然,指导幼儿观察、感知现实的生活,或者让幼儿欣赏录像节目、优美的图画等,然后启发幼儿用动作表现自己所见、所闻。如幼儿从录像节目中欣赏到节假日,人们扭着秧歌,摇着彩扇拆借的景象,在指导《秧歌舞》时,幼儿就能回忆欣赏过的情景,自编动作,生动表现音乐舞蹈美。

舞蹈作为一种艺术,它主要是通过形态和肢体的表演,塑造出可被人感知的生动的舞蹈形象,来展示主题和演绎情节,表达人们内在的精神世界,表达舞蹈创作者的审美意识、审美理想。 道具的应用在舞蹈创作中不仅仅是角色身份的标志,也是特殊环境的说明,舞蹈创作者的巧妙安排和演员使用道具的娴熟技巧,可能完成单一人体达不到的艺术效果,古今中外的编舞者都广泛运用道具来表达单一肢体语言表达不了的情绪和思想。 在舞蹈创作中要巧妙恰当的使用道具,充分发挥道具寓情于物与借物抒情这两层艺术效果,使道具避免沦为游离于主题思想以外的“物品”,使其在作品中起到丰富表现手法、营造舞台氛围、突出表现主题的作用“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显然,舞蹈作为一种艺术,它主要是通过形态和肢体的表演,塑造出可被人感知的生动的舞蹈形象,来展示主题和演绎情节,表达人们内在的精神世界,表达舞蹈编导的审美意识、审美理想。然而,舞蹈创作者在舞蹈的不断发展和总结中,日渐意识到当某种情感单凭肢体难以完全表达的时候,有时必须借助道具的功效才能帮助舞者增强舞蹈的表现力,使舞蹈作品塑造的形象更丰富、更生动。 我在学习过程中,也不时发现:如果不借助道具,会觉得舞蹈会略显单薄,难以拓展表演的空间。 因此,我们需要借助道具。道具的应用在舞蹈创作中不仅仅是角色身份的标志,也是一种特殊环境的说明。舞蹈创作者的巧妙安排,加上演员使用道具的娴熟技巧,就可能完成单一人体达不到的艺术效果。我们也可以看到,古今中外的编舞者们,都广泛运用道具来表达单一肢体语言表达不了的情绪和思想。 然而,道具的使用也是具有两面性的,恰当的使用会使作品更充实、丰满,但如果使用不当则会弄巧成拙,反而变成累赘破坏舞蹈美感。我对此产生浓厚的兴趣,因而浅谈一些自己的认识和观点。所谓道具,就是表演中所借助的工具和物品。在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中,它有着不同的特点。舞蹈道具不同于其他戏剧、舞台道具,不能单纯地作为舞台摆设,舞蹈这种艺术表演形式的特点决定它只能是小型、多样、轻巧、灵活的,是肢体与物体相配合的物品,是需要与肢体产生舞蹈关系的,也就是说一切都是应该为“舞”这个字而服务的舞蹈道具作为人体以外的部分,使得舞蹈艺术语言更为丰富,因此也被越来越多的舞蹈创作者重视与运用。道具如果运用得当,它可以最大程度地反映舞蹈创作作品所处的特定时代、地域和特点,并且增强了艺术表现力及感染力,使舞蹈创作所要揭示的主题与内容更加集中、形象。正因为这样,无论是舞蹈的创作者还是舞蹈表演者,要想塑造好舞蹈形象、充分体现作品的主题,在道具的使用上一定要根据舞蹈和剧情的需要,注意因人、因时、因地而异,一切都要围绕主题的需要与剧情的需要。例如,首届CCTV电视舞蹈大赛中《一个扭秧歌的人》中的红绸带,鲜明地表述了老艺人的身份。绸带成为联系美好记忆的纽带,绸带帖附老艺人的脸颊,轻抖、甩动,就是这样一条红绸带,细腻地再现了一个深爱舞蹈的艺人形象。 再如林怀民很久以前的经典舞剧《薪传》。该舞剧是以台湾历史为背景,讲述开台先民渡海拓荒建设自己家园的开拓史。之中有一出精彩的段落,叫做“渡海”,在这个片断里,林怀民设计使用了一块大绸子,四边有人用力地抖动,形成大海波涛汹涌的视觉效果,非常逼真。这个舞蹈场面在中国舞剧艺术的创作历史上是经典性的,它最成功之处是用简单的道具,却极大地改变了舞台空间。编者正是以这样的场景设置,突出而集中的展现了人与海、人与命运的搏斗,极好表现出了舞剧剧情的重要部分。我们不得不感慨,这块大绸的使用成为了该舞剧的点睛之笔舞蹈道具在舞蹈中不仅仅标志出角色的身份、对典型环境加以说明,同时还包含了高超的技艺性,体现出了舞蹈与技艺的高度统一。这就要求舞蹈道具的使用要做到收放自如,既不能喧宾夺主,又要做到人与舞蹈是人们在自然活动的基础上对人类活动、生产劳动、娱乐等动作的加工提炼,是通过人体的动作姿态、造型来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是反映现实、再现生活的艺术。所以,舞蹈道具作为舞蹈的辅助手段,也就成为了舞蹈表演者身体的一部分,是情绪倾泄的需要。需要注意的是,舞蹈道具的使用必须与所要渲染的环境、塑造的人物以及舞者的角色和身份相协调,不管是道具的大小还是色彩等,在选择上都应与舞蹈作品的主题和剧情相协调。除此之外,我们在舞蹈创作进行过程中还应该注意不同舞种中道具的协调性与人们的欣赏习惯不能相悖离。道具的和谐统一,这样才能通过道具的准确运用表达内在的精神、情感舞蹈创作者要准确而形象地创作其舞蹈作品,有时必须借助道具才能完成角色的定位与环境的提示,但舞蹈道具在舞蹈创作中的使用并不是原物自然形态的照搬,必须经过符合编导塑造艺术形象的夸张与艺术改造。 道具的象征性和寓意性决定了它在舞蹈中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虚拟的手法。艺术创作来源于生活,从劳动产生了舞蹈的那一刻起 ,道具也就和舞蹈联系在了一起,于是 ,舞蹈中就有了道具的运用,正如人们用石器或木器击节而舞,所以,我们在舞蹈创作时选择的道具也往往是生活中客观存在的自然物、器具。这样,舞蹈的编排者需要就道具的作用的要求将其物化与虚拟化,围绕作品的主题需要,合理地、有效地运用道具。编导从选择某一物品作为舞蹈道具开始,这个物品就已经不再是原有意义上的物品,经过舞蹈编导的巧妙编排,舞蹈创作已经将其用途改变,它已超越生活原型 例如,第二届CCTV电视舞蹈大赛中的舞蹈《咱爸咱妈》就以一条扁担为道具,塑造了一对饱经生活沧桑依旧能相互鼓励相互依存的夫妻的形象,这里所运用的扁担已不再是生活中普通工具那样简单,而是由其引申出的象征着夫妻肩上所背负的重担以及两人之间情感的纽带。寄情于物,借物抒情让人久久不能忘怀舞蹈是以舞蹈动作作为主要艺术表现手段,创造出可被人感知的生动的舞蹈形象,表达人们内在的精神世界,表达舞蹈编导的审美意识、审美理想。道具如果运用得当,它可以最大程度地反映舞蹈创作作品所处的特定时代、地域和特点,并且增强了艺术表现力及感染力,使舞蹈创作所要揭示的主题与内容更加集中、形象。舞蹈道具和舞蹈主题的关系十分密切 舞蹈作为一门综合性艺术,虽然有音乐、服装、灯光、等手段的辅助,但是创作者和舞者如果要准确而形象地表现其舞蹈作品,有时必须借助道具才能准确地完成角色的定位与环境的提示。一个斗笠、一把扇子、一条丝巾等等都反映了编创者增强作品效果的意图,也提示了舞蹈者的角色身份以及所处的时代和环境,显示了此时此刻舞者所要表现的意境和心情,烘托出编者所要表现的主题。 例如在舞蹈《咱爸咱妈》中,编者巧妙灵活地运用了一条普通的扁担,通过扁担的举、扛、立、牵等动作贯穿于整个舞蹈作品当中,成为一种情感的概括。细腻地再现这对夫妻相互扶持、不畏艰辛的生活经历,舞蹈中的扁担承载着两人风雨同舟、荣辱与共的命运重担。这种既抽象又具象的运用为主题的烘托起到了画龙点睛之神韵在强调舞蹈动作是舞蹈创作基础的同时,道具则是舞蹈动作辐射面的扩展,是舞蹈作品思想内涵的暗示,是舞蹈形象的强化,舞蹈常常需要借助道具来表现作品丰富的内涵。舞蹈中道具往往作为身体的一部分延长了人体的线条,加强运动人体的动态、拓展身体的动态表现内心世界以完成感情的表达。在道具的辅助作用下,舞者以自己的形体为基础来表现对作品的理解,塑造美的形象,进而完成艺术的创造。编者在创作过程中善于结合情节需要充分利用道具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在创作中,如果将塑造舞蹈形象的代表性动作与舞蹈道具相结合,通过主题动作的发展变化出新的动作,挖掘出新鲜的舞蹈动作,为舞蹈动作的产生创造条件,能大大丰富舞蹈的艺术语汇。

舞蹈生疫情毕业论文

论文摘要:舞蹈学专业作为一个舞蹈理论专业,具有不同于技术专业的教学规律,其“引进”型的舞蹈技术课教材,目前已不能适应舞蹈学人才培养的需要,必须重新打造,“量身定做”。 才民据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舞蹈学专业的舞蹈技术课应该以风格性与审美性训练为核心,使实践性与理论性相统一,将“练功”功能降至更恰当的位置。 本文从教学目的、教学任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结果的考查等七个方面提出了对舞蹈学专业舞蹈技术课进行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的建议,供关心舞蹈学专业教学改革的专家和同行参考。 一、舞蹈学专业特色与人才培养定位 北京舞蹈学院舞蹈学系前身是1985年成立的舞蹈史论系在学院1996年的系、部调整中舞蹈史论系更名为舞蹈学系,下设舞蹈史论专业。经过2002年北京舞蹈学院教学方案改革舞蹈学系舞蹈史论专业的内涵进一步拓展正式更名为舞蹈学专业目前开设舞蹈史论专业方向。自85年学院开办舞蹈史论系至今已经培养出了85级、92级,95级、97级、99级等5届毕业生。 舞蹈学系在学院众多的院系中属于理论系舞蹈学专业本科教育以理论教学为主强调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和文化水准开设的舞蹈技术课程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舞蹈技术课课程设置具有广而浅的特点。因而.对招生对象文化基础的要求高于对舞蹈基础的要求.生源多为普通高中出来的舞蹈专业特长生个别者为舞蹈中专生。舞蹈学专业学生毕业以后多从事舞蹈史论、舞蹈教育、艺术传媒和艺术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在2002年北京舞蹈学院教学改革方案中,将舞蹈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为:“能够从事舞蹈基础理论研究、应用理论研究、传媒编辑工作以及推展全民舞蹈教育的高等专业人才。要求学生必须掌握舞蹈发展的历史和基础理论;具备良好的文化基础以及较强的文字应用能力和写作能力:达到四级英语水平:系统地掌握中外艺术史论、美学、心理学人体运动科学等社会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同时也强调学生必须掌握舞蹈训练、表演、创作的基本规律和技能等等。这一人才培养目标对人才培养计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调整课程结构增加教学内容,使学生具备了更为广泛、全面的基础和素质。目前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的必修课程为34门选修课20余门其中有5门必修的舞蹈技术课。由于人才培养目标的重新定位使学生具有了较宽的文化艺术视野和较全面的知识结构和人才结构,从而也就进一步拓宽了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口这些毕业生可以从事舞蹈研究、舞蹈教学、艺术管理、策划、编辑秘书等。到目前为止,走上教育岗位的毕业生也为数不少有一部分教育行业的用人单位,由于进人指标有限,希望进来一个人要一专多能既能担负舞蹈理论课教学又能教舞蹈技术课程所以目前舞蹈学专业有一定数量的毕业生在艺校或普通大学中不但从事舞蹈史论教学,同时还从事着舞蹈专业技术课教学包括中国古典舞课中国民族民间舞课、芭蕾舞课现代舞课、实习剧目课等。 二、舞蹈技术课的现状与问题 从最初的舞蹈史论专业到目前的舞蹈学专业在其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中除了开设大量的专业理论课之外同时开设了众多的专业技术课并且这些技术课程的选定呈现出一种全方位的布局突破了专业的局限,几乎涉及到各个舞蹈技术系的各门专业技术课包括中国古典舞课、中国民族民间舞课‘芭蕾舞课外国民间舞(近几届已取消)、现代舞课、编导课、实习剧目课等为学生广泛接触和掌握各种风格的舞蹈文化和舞蹈表演技能创造了条件。 但是长期以来该专业舞蹈技术课的课程建设却始终处于一种边缘化状态,目的和做法都不够明确教学与人才培养的需要不相适应影响了实际教学效果。目前呈现出来的矛盾主要来自教材、课时和生源这三个方面。 首先在教材方面由于历史条件的局限当初这些舞蹈技术课的开设属于“拿来主义”的“直接引进“型教材均源自于各舞蹈技术系表演专业的技术课经过逐渐调整和不断压缩而形成今天的结果口这期间虽经历任教师的不懈努力已经向舞蹈学专业的需要有所靠拢但一直未能脱胎换骨始终处于一种似是而非的状态未能彻底脱离舞蹈技术专业的特征未能真正与舞蹈理论专业的特殊需要相接轨其教学内容以及由此决定的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未能实现由培养舞蹈表演人才向培养舞蹈理论人才的方向转换.出现了教材内容与教学需要两张皮的局面。 其次在课时方面,如果说在开办舞蹈史论专业之初,“引进“型的舞蹈技术课教材还行得通那是因为与之相配套的课时量给予了时间上的保证。由于当时学院正处于由中专改制成大学的初期舞蹈史论专业的舞蹈技术课课时量和课程设置基本处于中专状态并开始逐步向大学状态靠拢那时的特点是课时总量多、相对于现在来讲舞蹈技术课比例大而理论课比例较小。以85年课表为例:中国古典舞课课时最多时曾达到432节(4节*18周*6个学期)而芭蕾舞课则为360节【(4节*18周*4个学期)+(2节*18周*2个学期)】在这样多课时量的情况下,学生们的确从这些课中学到了很多东西,也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以中国古典舞课为例,虽然学生所接触的教材与中国古典舞系表演专业相比较为有限但在好的班级中,学生们所掌握的教材也都达到了较好的水平,在他们身上同样可以看见地道的中国古典舞身韵的表演和完整的中国古典舞技术技巧的完成。这些对于他们充实所学的舞蹈理论知识增加对舞蹈的感性认识甚至对拓宽就业门路等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自2002年北京舞蹈学院教学方案改革以来根据舞蹈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新定位,为了使舞蹈学人才培养能更好地与社会需求接轨,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加全面合理舞蹈学系在此后几年间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对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进行了不断地调整使之进一步脱离中专状态而更加符合大学本科和舞蹈学专业的教学规律。这一过程表现为课时总量逐渐减少,理论课的比例逐渐上升,技术课的比例逐渐下降,中国古典舞课、中国民族民间舞课、芭蕾舞课、现代舞课、实习剧目课的课时都不断地被缩减,以中国古典舞课为例其课时目前减到,44节(4节*18周*2学期),而芭蕾舞课则为180节【(6节*18周)+(4节*18周)】与85年相比中国古典舞课课时减少72/3(288节)芭蕾舞课课时减少了1/2(180节)。 在生源方面,由于该专业本身具有的理论专业的属性,决定了对教学对象文化基础的要求高于对舞蹈专业基础的要求。因而,其生源绝大多数都来自于普通高中理想一点的考生会有一点舞蹈特长和基础,而一点基础都没有的或者说声称有舞蹈基础而实际上等于没有的考生也为数不少这一原因使生源的舞蹈基础在整体上水平不高,也使舞蹈技术课的训练必须从较低的起点开始。另外,有个别考生来自于舞蹈中等专业学校,经过考试文化课达到了分数线而被录取这一因素又使生源的舞蹈基础呈现出高低极不整齐的情况给以班级为建制的教学和训练带来难度。而由于课时的大量减少,又使由于生源问题造成的这两方面的困难进一步加剧。 由于上述种种原因,舞蹈学专业各门舞蹈技术舞课呈现出来的困难越来越多问题越来越明显所面临的矛盾更加突出。归纳起来在这些矛盾包括舞蹈技术课课程本身固有的实践性与学生学习专业理论性的矛盾、教学内容与人才培养目标之间的矛盾:包括由于课时不断减少而引发出来的教学形式和性质所需要的训练周期长与实际教学周期短的矛盾、教材容量大与课时少的矛盾;包括由生源问题而引发的课程难度高与学生基础条件差的矛盾、班级授课制与学生基础程度极不整齐的矛盾等等而其中教学内容与人才培养目标之间的矛盾是一系列矛盾中根本性矛盾。对舞蹈学专业各门舞蹈技术舞课进行多方面改革有效地解决上述各种矛盾化不利为有利,使教学更加适应舞蹈学专业的特点与规律显得日益迫切。这就是本文撰写的目的,也是下一节所要探讨的问题。 三、对舞蹈技术课课程建设的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认识到对舞蹈学专业各门舞蹈技术课进行全面、深入的改革势在必行。笔者通过对舞蹈学专业舞蹈技术课课程建设的思考围绕舞蹈学专业“开设舞蹈技术课程的目的是什么、应该上什么内容、应该怎么上这几门课”的问题.在本节当中着重从以下七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舞蹈学专业开设舞蹈技术课十分必要。根据国家“培养素质全面、并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质量人才”的教育方针根据舞蹈学专业“培养出能够从事舞蹈基础理论研究、应用理论研究、传媒编辑工作以及推展全民舞蹈教育的高等专业人才”和“学生必须掌握舞蹈训练,表演、创作的基本规律和技能”的培养目标根据人才市场对“一专多能”人才的实际需求以及舞蹈学系历届和未来的毕业生多样化的就业去向舞蹈学专业有必要开设中国古典舞、中国民族民间舞、芭蕾舞、现代舞、编导和实习剧目等舞蹈技术课程。开设这些舞蹈技术课的意义是为了使学生通过学习这些课的内容在掌握舞蹈训练表演、创作的基本规律和技能的同时增加他们的舞蹈理论知识和舞蹈专业素质.获得对舞蹈的感性认识和体验进而提升其理论认识,为其日后所将要从事的舞蹈研究、教学、管理等工作做好准备。 (二)教学目的的明确是核心问题。 首先要从培养目标出发这是舞蹈学专业如何进行舞蹈技术课课程建设的核心问题。舞蹈学专业开设舞蹈技术课是为了培养舞蹈理论人才而非培养舞蹈表演人才.是为了培养理论工作者而非演员这是与其他专业开设舞蹈技术课在教学目的上的本质区别。具体而言,各个舞蹈表演专业舞蹈技术课的教学目的是要通过对身体能力和技术技巧的训练培养学生舞台表演能力口舞蹈学专业开设这些舞蹈技术课的目的首先是通过以风格性和审美性为主的教材的训练使学生在掌握一定舞蹈表演能力的同时通过切身的训练体验加深了解各舞种之间的区别认识各舞种的传统渊源、文化底蕴和审美规范。 另外考虑到“要求学生掌握舞蹈训练的基本规律和技能”的培养目标考虑到毕业生有可能走上教学岗位所以这些课的另一部分目的就是在训练的同时,也要使学生掌握相应的教学法获得相应的教学能力,让那些有志于毕业后从事这些舞蹈技术课教学的学生通过对教材的学习和教学法的初步掌握将来可以满怀信心地走上工作岗位。 (三)教学任务的选择是解决各种矛盾的关键。在教学任务的选择方面,应考虑到两个问题。一是教学目的的要求二是客观条件的可能性。首走是根据教学目的的要求应使学生在对动作教材完成掌握与对教材内涵的认识理解之间达到一定的平衡既重视它的实践性也要重视这些课的理论性,避免把舞蹈学专业的舞蹈技术课上成纯技术课而忽略了教学目的完整性。二是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已经使这些课程不可能保证在教学功能上的完整性。以中国古典舞课为例,学生身体条件差、专业基础弱、年龄偏大、水平不整齐以及这些限制条件与本课的教学周期短、课时少这一现实之间形成的突出矛盾使得该专业的中国古典舞课不可能具备通常意义上的基训(基本功腿功、技巧)加身韵的教学功能以前的基训、身韵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是行不通的。 鉴于以上分析要求我们在教学任务的选择方面必须明确目标抓住重点、取舍得当。要根据教学目的的要求r把教学方向调整到体现各门舞蹈技术课精华的风格、特点的训练上来,紧紧抓住代表风格特点这一核心内容作为重点,舍弃那些矛盾突出和不切实际的纯功能性的身体条件训练任务。以中国古典舞课为例,由于中国古典舞身韵部分集中体现了中国古典舞的精髓只要学生把身韵教材掌握好就可以达到从根本上认识和了解中国古典舞这一舞种的目的。 因此概括起来说舞蹈学专业的舞蹈技术课教学任务总的指导思想应该是以风格性和审美性训练为核心,使实践性与理论性相统一根据需要配合以密切相关的能力和技术训练将这些课的“练功”功能降至更恰当的位置。这既是教学目的要求之必须也是客观条件限制之必须这样才能做到从需要和条件出发、使教学安排目的明确经济有效。 (四)教学目的与教学任务决定教材内容的选定。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规定教材的选定和组织,舞蹈学专业的技术课教材的选定和组织应该是围绕具有风格性和审美性训练意义的教材而展开。以中国古典舞课为例从总体上讲,教材的选定应围绕身韵内容展开教材可划分为以下三个方面:(一)基本能力,指围绕身韵内容训练身体各部位的活动幅度和控制能力包括指、腕、肩、腰、髓、踩、趾的柔韧性和灵活性、身体重心的稳定性和各种舞姿的控制能力。(二)基本技术,指围绕身韵内容训练身体各部位的准确位置和身体各部位的单一运用技术,包括基本的手型脚型、基本的头眼手脚位置、动律元素、单一手臂动作及单一头眼步法的运用。(三)综合运用指围绕身韵内容训练各种单一技术的复合运用和综合运用,包括复合手臂动作、复合步法和各类型的综合性组合。 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舞蹈作为一种艺术,它主要是通过形态和肢体的表演,塑造出可被人感知的生动的舞蹈形象,来展示主题和演绎情节,表达人们内在的精神世界,表达舞蹈创作者的审美意识、审美理想。 道具的应用在舞蹈创作中不仅仅是角色身份的标志,也是特殊环境的说明,舞蹈创作者的巧妙安排和演员使用道具的娴熟技巧,可能完成单一人体达不到的艺术效果,古今中外的编舞者都广泛运用道具来表达单一肢体语言表达不了的情绪和思想。 在舞蹈创作中要巧妙恰当的使用道具,充分发挥道具寓情于物与借物抒情这两层艺术效果,使道具避免沦为游离于主题思想以外的“物品”,使其在作品中起到丰富表现手法、营造舞台氛围、突出表现主题的作用“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显然,舞蹈作为一种艺术,它主要是通过形态和肢体的表演,塑造出可被人感知的生动的舞蹈形象,来展示主题和演绎情节,表达人们内在的精神世界,表达舞蹈编导的审美意识、审美理想。然而,舞蹈创作者在舞蹈的不断发展和总结中,日渐意识到当某种情感单凭肢体难以完全表达的时候,有时必须借助道具的功效才能帮助舞者增强舞蹈的表现力,使舞蹈作品塑造的形象更丰富、更生动。 我在学习过程中,也不时发现:如果不借助道具,会觉得舞蹈会略显单薄,难以拓展表演的空间。 因此,我们需要借助道具。道具的应用在舞蹈创作中不仅仅是角色身份的标志,也是一种特殊环境的说明。舞蹈创作者的巧妙安排,加上演员使用道具的娴熟技巧,就可能完成单一人体达不到的艺术效果。我们也可以看到,古今中外的编舞者们,都广泛运用道具来表达单一肢体语言表达不了的情绪和思想。 然而,道具的使用也是具有两面性的,恰当的使用会使作品更充实、丰满,但如果使用不当则会弄巧成拙,反而变成累赘破坏舞蹈美感。我对此产生浓厚的兴趣,因而浅谈一些自己的认识和观点。所谓道具,就是表演中所借助的工具和物品。在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中,它有着不同的特点。舞蹈道具不同于其他戏剧、舞台道具,不能单纯地作为舞台摆设,舞蹈这种艺术表演形式的特点决定它只能是小型、多样、轻巧、灵活的,是肢体与物体相配合的物品,是需要与肢体产生舞蹈关系的,也就是说一切都是应该为“舞”这个字而服务的舞蹈道具作为人体以外的部分,使得舞蹈艺术语言更为丰富,因此也被越来越多的舞蹈创作者重视与运用。道具如果运用得当,它可以最大程度地反映舞蹈创作作品所处的特定时代、地域和特点,并且增强了艺术表现力及感染力,使舞蹈创作所要揭示的主题与内容更加集中、形象。正因为这样,无论是舞蹈的创作者还是舞蹈表演者,要想塑造好舞蹈形象、充分体现作品的主题,在道具的使用上一定要根据舞蹈和剧情的需要,注意因人、因时、因地而异,一切都要围绕主题的需要与剧情的需要。例如,首届CCTV电视舞蹈大赛中《一个扭秧歌的人》中的红绸带,鲜明地表述了老艺人的身份。绸带成为联系美好记忆的纽带,绸带帖附老艺人的脸颊,轻抖、甩动,就是这样一条红绸带,细腻地再现了一个深爱舞蹈的艺人形象。 再如林怀民很久以前的经典舞剧《薪传》。该舞剧是以台湾历史为背景,讲述开台先民渡海拓荒建设自己家园的开拓史。之中有一出精彩的段落,叫做“渡海”,在这个片断里,林怀民设计使用了一块大绸子,四边有人用力地抖动,形成大海波涛汹涌的视觉效果,非常逼真。这个舞蹈场面在中国舞剧艺术的创作历史上是经典性的,它最成功之处是用简单的道具,却极大地改变了舞台空间。编者正是以这样的场景设置,突出而集中的展现了人与海、人与命运的搏斗,极好表现出了舞剧剧情的重要部分。我们不得不感慨,这块大绸的使用成为了该舞剧的点睛之笔舞蹈道具在舞蹈中不仅仅标志出角色的身份、对典型环境加以说明,同时还包含了高超的技艺性,体现出了舞蹈与技艺的高度统一。这就要求舞蹈道具的使用要做到收放自如,既不能喧宾夺主,又要做到人与舞蹈是人们在自然活动的基础上对人类活动、生产劳动、娱乐等动作的加工提炼,是通过人体的动作姿态、造型来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是反映现实、再现生活的艺术。所以,舞蹈道具作为舞蹈的辅助手段,也就成为了舞蹈表演者身体的一部分,是情绪倾泄的需要。需要注意的是,舞蹈道具的使用必须与所要渲染的环境、塑造的人物以及舞者的角色和身份相协调,不管是道具的大小还是色彩等,在选择上都应与舞蹈作品的主题和剧情相协调。除此之外,我们在舞蹈创作进行过程中还应该注意不同舞种中道具的协调性与人们的欣赏习惯不能相悖离。道具的和谐统一,这样才能通过道具的准确运用表达内在的精神、情感舞蹈创作者要准确而形象地创作其舞蹈作品,有时必须借助道具才能完成角色的定位与环境的提示,但舞蹈道具在舞蹈创作中的使用并不是原物自然形态的照搬,必须经过符合编导塑造艺术形象的夸张与艺术改造。 道具的象征性和寓意性决定了它在舞蹈中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虚拟的手法。艺术创作来源于生活,从劳动产生了舞蹈的那一刻起 ,道具也就和舞蹈联系在了一起,于是 ,舞蹈中就有了道具的运用,正如人们用石器或木器击节而舞,所以,我们在舞蹈创作时选择的道具也往往是生活中客观存在的自然物、器具。这样,舞蹈的编排者需要就道具的作用的要求将其物化与虚拟化,围绕作品的主题需要,合理地、有效地运用道具。编导从选择某一物品作为舞蹈道具开始,这个物品就已经不再是原有意义上的物品,经过舞蹈编导的巧妙编排,舞蹈创作已经将其用途改变,它已超越生活原型 例如,第二届CCTV电视舞蹈大赛中的舞蹈《咱爸咱妈》就以一条扁担为道具,塑造了一对饱经生活沧桑依旧能相互鼓励相互依存的夫妻的形象,这里所运用的扁担已不再是生活中普通工具那样简单,而是由其引申出的象征着夫妻肩上所背负的重担以及两人之间情感的纽带。寄情于物,借物抒情让人久久不能忘怀舞蹈是以舞蹈动作作为主要艺术表现手段,创造出可被人感知的生动的舞蹈形象,表达人们内在的精神世界,表达舞蹈编导的审美意识、审美理想。道具如果运用得当,它可以最大程度地反映舞蹈创作作品所处的特定时代、地域和特点,并且增强了艺术表现力及感染力,使舞蹈创作所要揭示的主题与内容更加集中、形象。舞蹈道具和舞蹈主题的关系十分密切 舞蹈作为一门综合性艺术,虽然有音乐、服装、灯光、等手段的辅助,但是创作者和舞者如果要准确而形象地表现其舞蹈作品,有时必须借助道具才能准确地完成角色的定位与环境的提示。一个斗笠、一把扇子、一条丝巾等等都反映了编创者增强作品效果的意图,也提示了舞蹈者的角色身份以及所处的时代和环境,显示了此时此刻舞者所要表现的意境和心情,烘托出编者所要表现的主题。 例如在舞蹈《咱爸咱妈》中,编者巧妙灵活地运用了一条普通的扁担,通过扁担的举、扛、立、牵等动作贯穿于整个舞蹈作品当中,成为一种情感的概括。细腻地再现这对夫妻相互扶持、不畏艰辛的生活经历,舞蹈中的扁担承载着两人风雨同舟、荣辱与共的命运重担。这种既抽象又具象的运用为主题的烘托起到了画龙点睛之神韵在强调舞蹈动作是舞蹈创作基础的同时,道具则是舞蹈动作辐射面的扩展,是舞蹈作品思想内涵的暗示,是舞蹈形象的强化,舞蹈常常需要借助道具来表现作品丰富的内涵。舞蹈中道具往往作为身体的一部分延长了人体的线条,加强运动人体的动态、拓展身体的动态表现内心世界以完成感情的表达。在道具的辅助作用下,舞者以自己的形体为基础来表现对作品的理解,塑造美的形象,进而完成艺术的创造。编者在创作过程中善于结合情节需要充分利用道具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在创作中,如果将塑造舞蹈形象的代表性动作与舞蹈道具相结合,通过主题动作的发展变化出新的动作,挖掘出新鲜的舞蹈动作,为舞蹈动作的产生创造条件,能大大丰富舞蹈的艺术语汇。

这个简单。需要的私聊也可以

别人写的东西,你可以学习学习哈~我们所说的“群众舞蹈”,是指由非职业舞者创作和表演的舞蹈作品。一般来说,这类舞蹈作品大多以群舞的体裁出现;而舞蹈的形象,又直接观照着群众的日常生活,特别是劳动生活。与职业舞蹈相比,群众舞蹈的动作技术难度不高而动态特色比较鲜明,它的构图层次比较单薄而动机展开复沓有序,它的叙述拒绝抽象理念而采纳生动细节……事实上,群众舞蹈创作的某些共同特征已暗示出其基本法则的存在,我们在此摭论二三。 一、从生活中提炼一个“走起来”的动态 看比较优秀的群众舞蹈作品,首先扑入眼帘而又过后经久难忘的,就是作品从其反映的生活中所提炼出的典型动态。比如《担鲜藕》中“担筐迈步”加“上步掖腿”的动态,比如《簸谷》中“边簸边行”加“回身轻扬”的动态,比如《踩咸菜》中“浅跳微蹲”加“扭摆踩挤”的动态……还有《上梁》、《老锅靓汤》等也都有特征鲜明、韵味浓郁的生活状态。提炼一个特征鲜明、韵味浓郁的生活动态作为作品的“主题动机”,是群众舞蹈创作的起始之点。这一生活动态除造型的美化、节奏的韵化、形象的特化、情思的物化外,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它要“走起来”;也就是说,它是可以让舞者在走动中加以表现的生活动态,这是群众舞蹈以队列移动和队形变换见长的构图特征所决定的。 二、以“三步加”为基本的动态展开原则 我们注意到,以典型生活动态见长的群众舞蹈作品,其动态展开的方式比较单纯,这使得其作品的构成形态也比较单纯。在我看来,构成形态的单纯比较符合群众舞蹈创作的心理状态;同时,也正是这种单纯的构成状态或日展开方式,使得作为作品“主题动机”的生活动态更加鲜明起来。通过对群众舞蹈作品中动态展开方式的分析,我们能看到这一动态展开方式的基本原则是:“主题动机”在双腿行进中重复三次,然后加上一个略加变化的动态。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三步加”。仍以上述作品为例,比如《担鲜藕》就是在3次“担筐迈步”后加1次“上步掖腿”;又比如《簸谷》就是在3次“边簸边行”后加1次“回身轻扬”……实际上,这种“三步加”的动态展开方式普遍存在于群众自发参与、自由发挥的民俗舞蹈活动中,维吾尔族“刀朗”的三步一抬、藏族“弦子”的三步一撩、土家族“摆手”的三步一甩身等都是如此。也就是说,作为群众舞蹈作品动态展开基本原则的“三步加”,其实,也是群众生活中游艺民俗在其创作活动中的自然流露和传承。当然,除了“三步加”之外,群众舞蹈作品中比较常见的动态还有“裂变式”和“模进式”。“裂变式”主要表现为“主题动机”的节奏变化,并且主要是一而二、二而四、四而八的几何级数的变化;也即在同等的时值中,有完成一个“主题动机”到完成若干个“主题动机”,单个“主题动作”的速率成倍增长。“模进式”其实是“主题动机”在不同条件下的重复再现,条件的变化促成了“主题动机”的发展。因此,“模进式”的展开主要体现为“主题动机”的空间变化(方位或区位)、体量变化(增量或减量)以及“织体”变化。 三、寓“主题叙述”于“线性流动”之中群众舞蹈作品构成形态的单纯性,一方面在于其动态展开方式的单纯性,另一方面还在于其主题叙述方式的单纯性。按照通常的说法,群众舞蹈作品主要是“情绪舞”而并非“情节舞”。与“情节舞”依情节的起承转合来推进不同,“情绪舞”所表现的“情绪”饱和度的变化,决定着作品“主题叙述”的样态;而“主题叙述”样态的体现,正是舞队的“线性流动”。或者可以说,作品的“主题叙述”是寓于“线性流动”之中的。认识到“线性流动”是群众舞蹈的主要构图方式,就要认真思考“线性流动”所可能产生的视觉效应:比如横线的宽阔、竖线的深远、波状线的流动;又比如弧线的柔和、折线的刚健、长线条的舒展和细碎线段的活泼;还比如“龙摆舞”给人以川流不息之感,而“满天星”则让人感到花树缤纷……也就是说,“线性流动”作为群众舞蹈的“主题叙述”方式,对其“线性”的运用,要考虑其视觉效应与作品情绪变化的一致性。这是“线性流动”的内在逻辑。 四、要精心设计生动细节和灵动意向指出群众舞蹈作品在动态展开方式和主题叙述方式上的单纯性,并非说这类作品只能凸显经过“三步加”原则展开的某种典型生活动态。我们知道,即使是在主题叙述比较单纯的“情绪舞”中,典型的生活动态也必须置身于典型的生活场景和显现于典型的生活细节之中,群众舞蹈的优秀工作,除成功地提炼出具有浓郁生活气息的典型动态外,往往还由于对生活细节和灵动意向的精心设计。在这里我特别要提到《担鲜藕》与《山野小曲》。《担鲜藕》以细节的生动见长,突出表现为舞者肩担的两只藕筐中,拟人化的莲藕渴水而焦灼的情态,在舞者以水滋润莲藕的同时,其在炎夏之生活场景中赶路送“鲜”的主题叙述得到了充分呈现。与之有别,《山野小曲》以意向的灵动见长,它突出表现为山野“村姑”与山野“清溪”在意象呈现中的“两重性”,也可以说是“双重意象”通过“比兴”手法实现了意象的转换从而也实现了意蕴的再生;当舞者柔曼的臂膀模拟“清溪”的流淌之时,比溪流更清纯的“村姑”也呼之欲出了。一般说来,生动的细节是描龙绘凤的点“睛”之笔,灵动的意向则是呼风唤雨的“神”来之笔。在对二者加以精心设计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防止出现“哑剧性”的细节和“风马牛”的意象,它们会干扰群众舞蹈作品的艺术呈现。 五、“舞群织体”与“等重平衡”在实践中的应用 “织体”是舞蹈创作从作曲技法中借用的概念,原指“声部与声部之间的关系”。我校(深圳大学)兼职教授于平先生来院授课时讲到,作为编舞技法一个重要概念的“织体”,应当是指“舞群与舞群之间的关系”;他提出了“舞群”这一概念,并将其界定为“舞蹈设计中相对独立的视觉单位”。以“线性流动”来体现“主题叙述”的群众舞蹈创作,不可避免地会遭遇点与线、线段与线段、短线与长线乃至线与形的时空关系,这里就有个“舞群与舞群之间的关系”,也即我们所说的作为编舞技法的“织体”问题。面对“舞群织体”我们关注的是“复调舞群织体”,其关系主要有矛盾关系、消长关系、模进关系和共鸣关系等,这在于平先生的专著《舞蹈文化与审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于2004年出版)一书中有进一步的阐述。与“舞群织体”相关,“等重平衡”也是在群众舞蹈创作实践中应当引起重视的问题。既往谈舞台构图的平衡,多延续“对称平衡”与“自然平衡”的说法。“自然平衡”作为“非对称”的平衡,在理论表述和实践操作中难免语焉不详和词不达意。于平先生为此提出了“等重”的概念。所谓“等重平衡”是将舞台中线(特别是两个对角线的交点)假设为天平的支点,通过影响接受者视知觉、平衡觉、运动觉的种种舞台要素的调节来实现“平衡”。由于这种调节是对接受者感官“轻重”感知觉的调节并实现“等重”,所以称为“等重平衡”。正如于平先生所指出的,舞者的空间方位、区位及其运动幅度、方式对于接受者而言都有“轻重”之分:如空间方位的面向观众重于背向观众,空间区位的前区重于后区,远离“支点”重于近靠“支点”;又如运动幅度大重于运动幅度小,舞姿旋律性运动重于节律复性运动,舞者的位移运动重于定点运动;此外,舞台照明的亮度、舞台事件的聚焦、舞台布景的设置都会对“等重”要素产生影响。我们在实践中如能自觉地思考“舞群织体”的关系和应用“等重平衡”的理念,我们的群众舞蹈创作就会有更大的进展。 回答者:jellygu - 助理 二级 1-14 11:04--------------------------------------------------------------------------------群众舞蹈,顾名思议,就是以群众为主体的,在群众中进行的、并以群众自我娱乐为主要目的的舞蹈活动。群众自己掌握和应用舞蹈的手段,通过舞蹈艺术的创造和传播来表现群众自己的思想、情感和生活。根据目前我国社会舞蹈活动的现状,群众舞蹈大致可分为民间舞蹈、社交舞蹈、校园舞蹈、儿童舞蹈等主要门类。 我们知道,群众舞蹈和其他群众文化一样起源于劳动和人类特有的精神生活需求。我们的祖先,为表达捕鱼、狩猎和采集收获物的欢乐心情,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起来,以自我娱乐。倘若群众舞蹈没有了“自娱性”,也就不能成为群众舞蹈了。随着社会的发展,群众舞蹈在内容上日益丰富,形式上多姿多彩、多方面地反映表现人民群众的生活、思想、情感及审美需求。因此,群众性的舞蹈活动日新月异、蒸蒸日上,它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群众舞蹈的现状。 大凡国力昌盛,经济繁荣之帮,群众舞蹈呈兴旺发达之势,这是历史的规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促进了我国生产力的较快发展,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了。“民以食为天”,人们在解决温饱之后,注意力就逐步转移到文化需求方面。因此,人们对文化艺术的审美心理和审美要求也随之发生了急剧的变化。改革的浪潮,给群众舞蹈的原有传统观念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人们再也不能满足于四、五十年代的“秧歌腰鼓”等一类民间舞蹈了,观念发生了由单一走向多元,从封闭步进开放,由外界转入自身的深刻变化。重要的在于参与,从自身的投入中展示生命的韵律,从中获得自我审美价值和生活情趣。因此,人们为消除疲劳,陶冶情操,焕发精神,常常会自觉地步入自我娱乐的天地,在舞场中、在家庭里翩翩起舞,并从舞蹈活动中得到愉悦、知识、友谊、爱情……。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政通人和局面的出现,自娱性群众舞蹈以前所未有的姿态在群众中自发地普及、并相应地得到提高。 ⑴自娱性的群众舞蹈,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同时,写下了自己悠久的历史。从古代极其丰富的民族民间舞,到今天的集体舞、儿童舞、交谊舞、迪斯科以及近年来蓬勃兴起的国际标准交谊舞等,无不反映当时的时代风貌和人们的精神生活。就拿集体舞和交谊舞来说,在解放初期,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年们所钟爱。既丰富了人们的业余文化生活,又增进了相互之间的了解和友谊。前几年,由于开放,迪斯科、霹雳舞传入我国,顿时,从大都市到小县城、从舞厅到家庭、从街头到巷尾、从老人到玩童,都在合着强劲的节拍,忘情地学着,跳着迪斯科,他们把它视作既能得到自我娱乐,又可锻炼身体的极好活动,极大地丰富了群众舞蹈的内涵。 ⑵民间舞蹈作为“在人民群众中广泛流传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的传统舞蹈形式,历史悠久,形式多样,大多载歌载舞,它具有歌舞结合、善用道具的特点”。(见《文化小百科、民间舞蹈条目》)例如:江苏的浒浦花鼓、渔篮花鼓、涟湘,山东的海洋秧歌、胶州秧歌,以及安徽花鼓灯和云南花鼓灯等等就是自娱性极强的群众舞蹈。它来自生活,具有直接反映生活,表现劳动者的理想、情感和爱情。热情奔放,充满浓厚的乡土气息,纯朴的情感流露方式等舞蹈的个性特征。象这种古老的民间舞蹈真正是人民的艺术。人民创造、人民欣赏、人民保存、人民发展,它永远生根在人民中间,充分反映出民间舞蹈的特征和它的群众性。 ⑶校园舞蹈在沉寂了十几年以后,于八十年代中期在高等院校复苏了,集体舞和交谊舞相继在学校的校园里,在悠扬的乐曲声中普及开来。有些大学相继成立了舞蹈团、文工队等,创作和排练学生们自己喜爱的舞蹈。在一天的紧张学习后,到团委或学生会举办的舞会里放松一下自己。青年学生在自娱性的舞蹈过程中,得到多种精神需要,如能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增进友谊。在悠扬的舞曲中舒展舞姿,满足审美的需要。发现自我、认识自我、展示自我、突出自我。使自己光彩照人,增强吸引力,得到社会的认同,使感情得到满足。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爱美是人的一种需要,人人都爱美,渴望美的享受,自娱舞的场合,就是人们最好的去处了。 二、当前开展群众舞蹈活动所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近年来,群众舞蹈活动出现了可喜的局面,但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现综述如下: 1.衡量群众舞蹈工作开展得好不好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出作品、出人才”的问题。群众舞蹈中的表演性舞蹈是以自娱为主要目的,它与专业舞蹈在性质上是大相径庭的。一九八六年全国民间音乐舞蹈比赛以来,《元宵夜》、《担鲜藕》、《安塞腰鼓》、《欢腾的鼓乡》等一批优秀作品的出现,开创了群众舞蹈创作的新局面。近几年来,我市相继出现了一些优秀作品,如《绣》、《碧水红菱》、《情系沙家浜》、《耕绿》、《织》等等。但这些好作品仅出自牛小艾一人之手。因此,培养一些年轻的创作骨干是当务之急。深入基层抓创作,举办各种类型的舞蹈创作讲习班、培训班,定期或不定期地举行舞蹈会演、调演。让年轻人有更多的实践机会,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促进和繁荣群众舞蹈创作。 2.作为专业的群众舞蹈干部,除了搞好现有的辅导任务和组织任务外,还要加强自己的业务技能的学习。不断地吸取新鲜营养,多学习、多实践。各种风格、各种种类的舞蹈力求多掌握,提高业务素质,以适应不断发展的形势需要。各级领导要为他们的业务学习提供便利条件。 3.专职舞蹈干部的配备与否,是衡量对群众舞蹈重视程度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没有专职干部,便不能开展这方面的业务工作,我市的群众舞蹈事业的发展将会受到挫折,请有关领导给予必要的关注和重视。 4.广大农村是开展群众舞蹈活动的广阔天地。长期以来,农村群众对舞蹈艺术缺乏多方面的知识,甚至是舞音。现在,改革开放了,物质生活提高了,青年们想跳就跳,但又不知道怎样才能跳得好、跳得美。苦于得不到老师的辅导和指导。目前,农村都建立了文化中心、文化站,但我们这些文化站干部本身不一定会跳,更不用说对其他人的辅导了。所以我认为要使群众舞蹈活动均衡地发展,首先要对广大的文化站干部进行舞蹈艺术的培训工作,对他们先进行群众舞蹈的普及工作,把他们作为种子,撒到农村去开花结果。但目前的困难是很多的,诸如师资、经费、场地的不足等等,这些不利因素,应该采取相应的有力措施来加以改变。 三、群众舞蹈活动的发展趋势。 舞蹈艺术具有自身独特的艺术魅力,它包含着别的艺术所不可替代的社会功能和作用。它不仅具有赏心悦目的直观形体美,而且已经从反映表象走向表现更深刻的内涵,使人们从中获得极大的审美情趣和美感享受。因此,在人们心目中的审美价值也越来越高。正如有的评论家说:“它将是现在和未来社会中极有前途的艺术门类。”群众舞蹈又以群众为主体,更具有广泛性。它的基本群众是充满朝气和青春活力的年轻人,随着人们的不断需求,又把中老年人扩大了进来,少年儿童也不例外。群众舞蹈这个艺术门类同时容纳各种年龄层次的人们,这样的吸引力是其他门类可望不可及的。因为他们似乎寻找到一种艺术形式来寄托和表达他们的喜怒哀乐的思想情感。他们不仅是舞蹈艺术的观赏者,而且是群众舞蹈的积极参与者、表演者和创造者,事实已经证明,群众舞蹈是人民群众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综上所述,既然群众舞蹈是舞蹈艺术事业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又具有美好的发展前景。我们群众舞蹈工作者大有用武之地,对于广大群众的各种舞蹈活动给予大力扶植,积极组织、热情服务、善于引导。要广开门路,除了举办各种类型的舞蹈讲习班、培训班、组织调演、文艺晚会等外,还要提倡企业、单位举办各种比赛,以至举办家庭的自娱性舞蹈比赛,多渠道地开展舞蹈活动。为了群众舞蹈的明天,必须重视普及舞蹈文化的教育,向群众讲授舞蹈基础知识,启发群众自觉的舞蹈意识,提高艺术修养、舞蹈素质及审美能力等等。为了群众舞蹈的明天,更不能忽视对中小学生进行舞蹈文化教育。目前我市这方面的工作已经有了起色,每年都有中小学生文艺汇演,但还不够重视,建议教育部门从现在起,在有条件的学校着手配备师资、增加设施,象重视体育那样,尽快在中小学增设舞蹈课,让学生接受形体训练来提高舞蹈基础。学习舞蹈艺术作为美育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学生的音乐修养、艺术修养、审美意识,陶冶高尚情操,增进德智体的全面发展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国庆节的故事毕业论文

国庆节高中优秀作文800字(10篇)精选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还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国庆节高中优秀作文800字(10篇)精选,以供大家参考!

国庆,一个国家解放或者是建国的日子,是一个值得全国人民纪念的日子,是一个举国上下欢腾的日子。我感到今年的国庆节过的很没有意思。若让我来用两个词总结今年国庆的感受,那就是“郁闷,外加一点点的高兴”。

我把想法告诉妈妈,她点了一下我的脑门:“郁闷什么?我看你是吃饱了撑的。”是吗?也许郁闷就是这个意思。

走在热闹的市府广场,看着快乐的人群,我突然感到自己是个局外人,与欢乐的人群是那么格格不入。没有什么,因为他们都带着甜美的笑容,愉快地说笑着,而我却是一脸的焦急,想着大堆的作业;他们都提着小巧的包,而我却驮着沉重的大书包;他们都悠闲地在广场上漫步,而我却低着头,想尽一切办法冲出热闹的人群,想着怎么赶快到家。看到他们快乐,我有点难过。哦,这大概就是学生的命运吧。也是啊,都初二了,不小了。

“哼,讨厌的大书包,那么重,讨厌!”

“妈妈!看啊!喷泉!多漂亮的喷泉!”一个小孩大声喊到。他旁边的小孩也想学他的话,可是说不好,只是呀呀地叫着。“Noodle!叫什么叫!噪音污染!”心情不佳的我厌恶地说到。“宝宝,看!多漂亮的喷泉啊,看看吧!”一阵嗲声嗲气的话语传过来,我恶心的直想吐。若不是我亲眼所见,鬼才相信是一个三十几岁的妇女发出来的。

好不容易挨到了车站,却发现晚来一步。我不顾形象地大喊大叫,换来的却是汽车一声潇洒地长鸣:拜拜!正当我捶胸顿足之际,另一辆车悄悄到来,并且有很多座位!呵呵,看来生活就是有这么多的不可思议啊!我的心情好转,看见什么都顺心多了,特别是这个大书包,让我显得更加与众不同。

接下来的几天,就是写作业,练跑步,练广播体操。一提到作业,练广播体操,我又有些郁闷了:作业怎么会那么多呢?而且还要放弃休息时间去锻炼,为学校争光。但是妈妈的一句“这是你的福气,有人想去还去不了”,让我的心里好受多了。因为作业,我又提出一条新的名言:“写作业是学生的天职。”不过,谁让我们是学生呢?是学生就应该服从老师的命令,是学生就不应该怕苦怕累,是学生就应该学会挤时间。呵呵,我又要欢呼了:我又变得成熟些了?

没有张灯结彩,有点郁闷、有点快乐的国庆,就这样的,被度过了。

国庆长假的第一天,我就回到了乡下的老家。老家还是那个样儿,安安静静的没什么变化。略略令我感到惊奇的是,田地里的谷子都收割完了,剩下一片片整齐的禾楂。以前我们都是趁国庆节来收割的,难道是因为气温高,今年的谷子早熟?

因为我回了家,全家都很高兴。中午妈妈特地弄了一桌子的好菜。哎,回家的感觉真好。

完饭,我就到村里几家相熟的人家转悠去了。黄昏的时候我才回家。妈妈一见到我就说;“你爸爸刚才找你去晒场收谷子呢。”“哦,我知道了。”回家可不光是吃好吃的来的,咱也要干活的。

晒场离我家不过几百步的距离,一下子就到。收谷子是个简单活,很快,几个箩筐就装满了谷子,晒垫也叠好了。我习惯性地走过去抗晒垫,但奇怪的是,爸爸这一次很没有默契地站着没动。我有些诧异地看着爸爸,爸爸没说什么,只是露出一个意味深长的微笑。以往收完谷子,总是我扛晒垫,爸爸挑谷子的。为什么……哦,我猛的意识到了,爸爸是在暗示我,我长大了,到了该挑谷子的时候了!是的,我还真没有注意我的身材比爸爸更高大,肩膀比爸爸更宽阔,我已经是一个大人,而不再是抗个晒垫屁颠屁颠跟在爸爸后头的毛小伙。

我也笑了,用目光告诉爸爸我理解了他的意思。

拿起扁担,一担谷子有一百多斤,不过还压不倒我。随着扁担发出“咯吱“的响声,谷子被我挑起了。哈哈,咱中午的几碗米饭也不是白吃的啊。

尽管谷子压得我有些喘不过气来,但我还是装出一副轻松的样子,偷眼看一下爸爸,他正把晒垫往肩上扛。

回家的路上,碰到了几个人。当他们看到我在挑谷子而爸爸在扛晒垫时,一个个都露出惊奇的神气。“啊呀呀,这个书生也能干农活啊”,“李家小二也能挑谷了,不错不错,长大罗”“老李啊,你好福气啊,细伢子也能挑重担子了,哈哈哈”爸爸只是笑着,跟他们点点头,“长大了,就得挑担子。”

到家后,把谷子倒进仓,又去挑第二担。

晚上,因为肩膀有些疼,我早早地躺到床上。想起白天的事,有点兴奋的睡不着。因为今天,我经历了一个成长的仪式,并得到了别人的认可。

我是一个农村的孩子,无论我走到那里,我的根始终在农村。农村里一个孩子长大的标志就是肩能挑,手能提。今天,父亲并没有多说什么,可是其中的意味,我们都清楚。

我想,我可能永远也忘不了今天,父亲那意味深长的微笑,还有“长大了,就得挑担子”这句话。这是一个农村的父亲给予孩子的信任与要求,也是成长仪式的全部。

国庆节到了,名胜古迹成了人们的热门话题。在这次国庆节里我没去什么豪华的地方大吃大喝,却去了古镇—磁器口。

国庆节的下午,我、爸爸、妈妈和外公外婆迈着轻快而又矫健的步伐乘车来到了瓷、磁器口。磁器口建于996~1008年,是一个天子想过平凡人的生活隐居过的地方,就在宝轮寺,所以也叫“龙隐镇”。到了大门,展现在我眼前的是来来往往的人群;约一仗高的门,这可不是普通的门,面有一块金光闪闪的匾,写着磁器口三个大字。左边是上联“一条石板路”,右边是“千年磁器口”,像一座南天门。

我们跨入大门,仿佛来到了千年以前。左右两边的楼房像一座座别有风味的别墅。我们随着游人步入了一个小胡同里,“咦!这不是北京的四合院吗?”我怀着疑问的目光看着爸爸说道。“这哪是四合院啊!”爸爸含笑着说,“虽然也有正房、厢房、东南西北间,也不见得是四合院啊!”“哦!”我恍然大悟。

我们又走啊走啊,来到一个叫巴人详说的地方。我东瞧瞧,西望望,怎么一个人也没有呢?我皱着眉头,边往里走边想:不可能,这里成千上万的人难道只有我一人喜欢巴人的故事吗?正当我万分焦急的时候,我终于看到了人,还是很多人呢!我挤呀挤呀,原来是一口井把大家的注意力吸引了过去,许多人在这儿打水洗手。原来这口井还流传着一个民间故事:这里以前交战时,诸葛亮和巴人用武力决定胜负,诸葛亮不敌巴人,落荒而逃。就采用火攻,巴人血流成河,男女老少的血聚集在一起,就成了这么一口井?

后来,一位老人在这里洗了脸,不久,他全身的皱纹完全消失了,变成了一个年轻漂亮的女子。我急忙掏出一元钱交给了管理员。他把桶递给了我,我把它举放在胸前,闭着眼,嘴里小声念道:“祝我好运吧巴人。”我把桶向井里使劲一扔,“噗通”一声,桶子沉了下去,管理员说:“你的运气真不错。”“谢谢你的夸奖!”我骄傲地说道,眼睛眯成了一条缝。我一把一把地把桶拉了上来,真是重啊,我豆大的汗珠滴了下来。我在桶里洗手。哇!水真是清,凉丝丝的,真是舒服极了。

“一条石板路,千年磁器口。”这千古绝句真美。这个难忘的国庆节,酸甜苦辣的过庆节真使人高兴。

又是一个金秋十月,秋风送爽,硕果累累;在这神州大地上,桂花飘香,层林尽染。我们享受着这份幸福,在祖国的这片热土上和谐美满地生活着,在祖国温暖的怀抱中与家人团圆,欢度国庆。

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中秋与国庆一起到来了。我怀着愉悦的心情回到家乡与家人团圆,共同度过这两个可喜可贺的节日。

在家乡的第一个早晨,我随着鸟声醒来,经过简单的洗漱后,独自一人到恬静的山丘上散步。说是乡村,楼房井然,水泥道路洁净,实有城市的风情。走着走着,我放慢了脚步,只见眼底下肥沃的稻田已养育出了金灿灿的水稻,远处大树下的小溪潺潺地流着,屋舍俨然,鸡犬相闻,小鸟正在蔚蓝的天空中自由飞翔。乡亲们正忙着农事,脸上挂着淳朴的笑容,怡然自乐,与山间田野融成一幅美丽的画卷。世间万物都相处得那么的和谐,好一幅世外桃源图,我不禁感叹。忽然,我心生感恩,啊,祖国!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当前的幸福生活,可都是先人为了保卫祖国浴血奋战换来的。我们也不能忘记国耻,不能忘记那些列强对我们一次又一次的侵略,一条又一条不平等条约,还有那些无辜的生命,勇敢的英雄。那空中飘扬的五星红旗,那鲜艳的红领巾,可都是英雄们在生死攸关时用鲜血换来的!

-年前的今天,中华民族推翻了三座大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饱经战争沧桑与落后苦难的中国人民终于站起来了;-年的征程,中华民族改革开放富起来了;-年的征程,中华民族初步建成小康社会强起来了,以崭新的雄姿屹立于民族之林。从铁路到高铁,从卫星到载人航天,无论是经济上的发展,还是科技上的进步,都体现了祖国的强盛。所有炎黄子孙都欢呼雀跃,为之自豪。

放眼望去,我深深知道,不管是那高楼大厦,还是田里的稻穗,都离不开国家的发展与强盛,都离不开无数劳动人民的努力。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应该心存感恩地享受这份幸福,铭记这段历史,同时要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因为在中国,我们才得以安心地在月亮下与家人团聚。中国,一个令十几亿人民自豪的国家;中国,一个充满奇迹的国家,我爱您!

“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祖国清晨我放飞一群白鸽……”老歌新唱突然不经意间又增添了些许伤感些许自豪。

为祖国母亲那-年的沧桑经历而伤感同时也为祖国母亲越来越健康越来越美丽而自豪而骄傲是的作为母亲最最宠爱的子女的我们谁能不为这60年的艰苦奋斗谁能不为这60年的辉煌业绩而热血沸腾心潮澎湃呢?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往者已逝然而依稀地我们仍能想起母亲呱呱坠地的那一刻。那一刻国人欢呼雀跃;那一刻国人放声歌唱;就在那一刻伟大的领袖毛泽东站在天安门城楼上振臂高呼: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国人将永远记得那一刻;历史将永远记载那一刻。似乎那一刻石破天惊时间为之停滞日月为之黯淡。一切的一切都因为有您——我伟大的中国母亲的诞生而屏息驻目等待着您那第一声震惊世界的啼哭。

“人生是充满荆棘的。”是的母亲您是否记得就在您 出生后不久您的那些同母异父的异“性”兄弟姐妹们就开始排挤您欺负您。就因为您是“社性”而他们是“资性”。于是他们就都称呼您为怪胎更可恨者他们立下“宏志”:不惜一切代价将您扼杀在初生的`摇篮之中。母亲您可记得当时您的儿女们费尽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终于帮助您突破了他们那密不透风的包围圈。于是您向他们展示出了您那顽强的生命力以及战胜一切的决心。母亲您是否又记得就在您突破成功的那几年里他们是多么地惊讶多么地叹服尤其是那作为大哥的美利坚更是很快地派来议和使者。那一刻作为您的子女的我们是多么骄傲多么自豪就像那个伟人所说的我们真的“站”了起来。

转瞬间60年过去了母亲今天又是您的生日了。回望这60个春秋您是一刻都没有懈怠。您带着我们走社会主义道路您鼓舞我们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现在60岁的您再次将我们带进了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帮助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于是我们的生活一天天地好了起来我们的城市一天天地多了起来我们的家园一天天地美了起来。

母亲祝贺您:生日快乐。儿女们在此恭祝您越活越年轻越活越美丽快快乐乐每一年!

“今天是您的生日……”老歌新唱更增添了我们一份豪情一份期待。

长江、黄河,奔腾万里,哺育了一个何等辉煌的民族!

五千年的辉煌汗青,饮誉四海的中原文明,足以让人蔚为大观。哦,祖国,涓涓流贯的河川是你俊逸的长发,绵亘久长长的山峰是你硬朗的脊梁。你有满山遍野的宝藏,你有美丽多姿的山水,你有金碧辉煌的故宫,你有蜿蜓伸展的万里长城,纵有千古,横有八荒。你还有很多很多……在你广阔的土地上,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用本身的双手发明了辉煌光耀的西方文明。

但是,我们不会忘记,中华民族也曾几经沧桑、几经痛楚,我们的祖国母亲也曾倍受欺凌与污辱。我们忘不了园明园的火光,忘不了扣在每其中国人头上的“东亚病夫”的帽子,忘不了公园门口“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忘不了南京三十万同胞的鲜血染红了长江。大地在嗟叹,黄河在哭泣,然而中国人民永远也不会被压垮。

虎门销烟揭开了中华后代反侵略的序幕。平静天国的旗帜、戊戌变法的惊雷,义和团兵士的大刀、辛亥反动的枪声,无一不向全天下表明:中华民族不行辱,中国人民不行欺。五四运动的叫嚣,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更似惊雷划破夜空。从南昌到井冈山、从延安到西柏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国人民硬是用小米加步枪打出了一个辉煌光耀的新中国,我们这个西方巨人终于又站起来了!

走过几十年的风风雨雨,励精图治,我们的祖国巍然屹立于天下的西方。中国人民正享受着从未有过的平静盛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航船正劈波斩浪,抬头前行!

朋友们,我们中国已经很强大,但是不能忘记,我们的同一大业还没有完成,国际反华权势亡我之心不死,日本对我国的垂纶岛垂涎三尺,更不能忘记,1999年我国使馆的被炸,同胞的鲜血报告我们:我们还不够强大。

前进中的艰巨险阻,激发着我们的豪情斗志新的千年,新的世纪,新的起点,-大给我们吹响了进军的新军号,亿万中国人民正向着新的目标奋进。

朋友们,我们是祖国和民族的将来,我们生在一个伟大的期间。高兴吧,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将在我们手中实现。

祖国啊,母亲!请信赖,我们肯定不会孤负汗青的重托,新的《中华交响曲》将在我们手中演奏出更精美更辉煌的乐章!就象李大钊期望的那样:“让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正气在芳华的火焰中再现!让中原神州五千年的雄健国魂在芳华的火焰中再生!”

1949年10月1日,是新中国成立的纪念日,从此,10月1日就成为我国的国庆节。10月1日这天,我来到了刚刚修整好的植物园游玩。

刚下出租车,一抬头看到的就是18根圆柱形灯柱,它们像战士一样排列在植物园门口,烁烁生辉。在灯柱后面是一个心形花坛,花坛中花儿五颜六色。黄的、白的、紫的、红的、粉的……在花坛里矗立着一面飘扬的五星红旗,表达了人们对国庆节到来的喜悦、兴奋之情。

走进正门第一眼我就看到了壮观的“水帘洞”——人工瀑布。水帘仿佛从天而降,像是一匹银色的丝绸,挂在空中。孩子们在池边嬉水游玩,好不热闹。水花溅在大人孩子的身上,没有一个人脸上有丝毫的不愿意,全部都是乐呵呵的。园中,穿梭着身着白衣的游园车,招手即停,五元一位。司机不厌其烦的一遍一遍的开,给那些外地的游客带来了不少方便。从水帘洞往西走,穿过丛林小道,来到了感应池。在这个池中有两个用汉白玉做的金童玉女,一边一个。它们的手中拉着一条绳子,绳子上挂着一个大铜钱,铜钱的正中央有一个钟,两个娃娃的后面有一个喷水池。人们在栏杆外向钟砸硬币,当砸中钟时喷水池就会喷出水来,所以叫感应池。人们跃跃欲试,争先恐后,当有人砸中时就会迎来阵阵叫好声。接着往南走,来到了植物园的“科普教育基地”,里面有荷兰风车、人造园林、观景天桥等各色各样的景物。我们来到观景天桥,只见它的台阶、栏杆、扶手都是用木头制成的,十分富有中国气息。走上天桥,可以一览无余千佛山、省体育中心、电视塔、跳伞塔等周围的高楼大厦,桥边还有鱼、天鹅、鹤等形状各异的路灯,别具一番风味,到了晚上肯定是灿烂辉煌。桥上来来往往的游人,个个喜气洋洋,赞不绝口。从人们的表情上,周围的景色上可以看出城市日益进步,人们生活祥和愉快。从桥的这边望向桥的那边,仿佛望不见头,看不见边,蜿蜒长远。在桥上一直走啊走,不知什么时候开始,两边的路灯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茂盛的树木。它们参差不齐的在你的两边,有的刚刚过你的头顶,有的高不可及,但大部分还是与你的脚同齐。

植物园在国庆节这天,让人们看到了它最美丽的一面。在举国欢庆的这一天,它向祖国送上了最珍贵的礼物。对祖国衷心地说了一声:“生日快乐!”

又是一个如诗如画的春天,放眼望去968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鸟语花香,繁华似锦,高楼矗立,煤海流金,大海扬波,长城起舞。春天,总给人们带来喜庆,带来诗意,带来遐想,带来憧憬,更带来希望,而今年的春天,非同一般,更不同寻常!是啊,当2009年的新年终身响起时,也意味着这个不同寻常的春天的来临——我们伟大祖国的六十大寿即将到来!68年,这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只是弹指一舜间,然而,伟大的祖国却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刚建国时,人们是什么都吃的管他粗粮细粮,能咽得下的几乎都吃!

听妈妈说六七十年代物资极度匮乏,一块红糖或豆腐乳,甚至是加了点食盐的辣椒面都曾经是分享的零食,而在当时津津有味的吃相一点不逊于现在孩子们吃到最新上市食品时的兴奋程度,被辣椒麻木过后的畅快也不亚于现在吃火锅后的能吃。当时,人们一般都是吃红薯片,面糊,麦子皮馍馍,这对以我们来说也许是难以入口,但告诉你当时能吃上用油炒饭,加点蛋那就很好了。吃上红烧肉是奢侈极品!

现在吃的多了,一去超市就是买一大堆好吃的!当年的奢侈品白米饭是说吃就吃!各种饮料随意挑选好不自在!遥想当年许多家庭的住房都只有一间,七八个人挤在一起,以前这房子可不是我们现在的水泥房,只是简单的用草和竹子搭起来的,下面也没有我们现在的瓷砖、大理石,只是普通的泥地,上面可能还长着草呢!这房子还没有窗,夏天,又闷又热!这还算好的,一道梅雨季节那才叫惨:俗话说得好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下面的泥地也会又潮又湿还长满青苔!走着走着一不小心就会滑一跤!然而,现在条件好了,我们住上了三室一厅的大房子,它不但外形设计好,光照效极佳,而且设计别出心裁——冬暖夏凉,抗地震!妈妈一直说我幸福有自己的“独立王国”,她小时候做梦都想要!建国六十周年中国一步步走向繁荣昌盛,华夏儿女们安居乐业。建国六十周年我们的祖国日新月异!建国六十周年华夏儿女创造了无数奇迹,让世界人民对我们中国人民刮目相看!我相信,我们中国只是一头刚醒的雄狮,他前程似锦,一定能创造一个又一个辉煌的68年!

早上我真惺忪的的睡眼,照着生物钟的规律,醒了过来,阳光普照,倾洒满屋灿烂。这几天都在下雨,天终于晴了呢,也给心情增了几分愉快。我穿上衣服,洗漱完了之后,就在思考今天该干什么。可以做的事情是在太多了,我准备写一个计划清单的时候,妈妈突然从背后拍了拍我。

我转过身去,电影上了妈妈那温柔的目光。她笑着说:“今天晚上我叫上你弟弟和姨姨去公园玩儿吧。”公园?听说鬼屋最近更新了呢,想到公园我的精神立马就提上来了。连忙答应了妈妈。妈妈打电话给姨姨说:“__,今天我们和你儿子带上我女儿一起去公园玩。他们最近学习压力很大,让他们去放松一下。”那头的姨姨同意了。

我和爸妈在楼下等他们,不久,姨姨来接我们了,弟弟一见到我就很开心,我们在车上玩pu-ke牌,打小游戏,聊着在生活中发生的新鲜事,20分钟左右我们就到了,这个地方是闹市,人来人往,人们都摩肩接踵,我们过了一条很长的马路,到了公园门口。我和弟弟都买了票,记得曾经,我们再来去的时候是不用买票的,因为我们身高不足一米二,想一想都是回忆,那时候的我们很开心。我们到了公园,就去鬼屋玩了,一个人50块,15分钟,其实不是很实惠。但是我们四个人都去了,只是坐在一列火车上,围着房子跑着,身边不时传来奇怪的声音,让我映像最深的是我正在看有什么东西的时候,突然一个类似猛鬼的东西蹿到我面前,离我还特别近,吓得我直接叫了出来,他们三个人在旁边笑的停不下来了,我也就得很羞耻。

我们又去玩了旋转木马,虽然有点无聊,一些老土的歌在耳边回荡,不过令人享受的,是感受到跟家人一起随时间流逝感觉,觉得自己很幸福。不久我们也都玩够了。

我卸下一身的疲惫回到了家里,脱了鞋子直接倒在沙发上,长长的叹了一口气,瞬间觉得更轻松了,生活真美好!这是我国庆假期第四天,又是开心的一天。

又一个国庆节到了,我们学校也放了假,我的爸爸妈妈也可以休息七天。这七天的假期小朋友们打算怎么过呢?是去外地旅游,还是在家里看电视、玩电脑?是整天陶醉在书林之中,还是在家帮父母干活?我想,每位小朋友大概都要去逛逛街,买点东西吧。可是你们注意到了吗,在这个举国欢庆的节日里,有那么多的人还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辛勤地工作着。

大街上每一家商店里的营业员和老板都在辛勤地工作,他们都热情地对待顾客,从不对顾客们翻白眼、说脏话。不管是什么节假日,这些商店里的营业员和老板从不休息。他们不仅仅是为了赚钱,还为了使我们得到更好的服务。

不仅各个商店、超市里的营业员在国庆节辛勤地工作,在大街上还有一群不知劳累的工作者——环卫工人。环卫工人每天都起早贪黑地劳动,就算在国庆节也从不休息。环卫工人每天都在为我们的城市做出贡献。大家试想一下,如果没有环卫工人,我们的生活会怎么样:到处是垃圾,臭气难闻……我们一天也离不开他们,而他们每天都在工作,都在环保,都在劳累。他们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让我们有一个清洁的生活环境,让我们能过一个舒适的国庆。

医院里的医生、护士在国庆节里也何时休息过?他们也在坚守工作岗位。他们对待病人都非常热情,就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好。他们不会因为自己的亲人或朋友邀约自己去玩而不到医院给病人治病。他们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让我们能得到及时的医疗保障,过一个健康的国庆。

在国庆节里,旅_业的人们更是在辛勤地劳动,祖国大江南北各个景点的工作人员都在忙碌着。10月1—7日之所以被称为“十一黄金周”,就是因为许多行业10月1—7日放假,大家都想借此机会去各地旅游,旅游人数大幅攀升。但是不论旅游人数再怎么多,各个旅游景点的工作人员都是一刻不停地工作着,让我们能度过一个开心的、高兴的、快乐的国庆节。

除了这些,还有许许多多的行业的工作者在祖国诞生的日子——国庆节得不到休息,如航空、铁路、公路运输和电视参的工作人员等等,目的就是为了让我们能够度过一个快乐的国庆节,一个开心的“十一黄金周”。

我与国庆节的故事600字作文5篇

国庆节准备到了,在大街上,很多公司门口都贴上了“国庆节快乐”,“欢度国庆”的字样,还挂上红通通的灯笼,这喜庆的氛围特别浓。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我与国庆节的故事600字作文例文,希望你喜欢。

十一长假,我跟着爸爸妈妈去新昌玩了几天,让我最最难忘的,是去大佛寺。

那天下午,我们八个人穿过几座寺庙,来到了一个特大号的公园。走过一条长长的林荫道,来到了一大块空地上。空地前方是悬崖,中间是石头,左右两边都是路,后边有片小树林。如果只是这样,那这片空地也没啥特别的了。但是,你抬头向上看,便可以看到那悬崖上有个大大的“佛”字。我们便一起在中间的石头上,以悬崖为背景,留影二十张有余,咔嚓个不停。

接下来,我们又走过一条林荫道,来到了恐龙的世界。在这里,我们顺着小路,见到了十多座恐龙模型,还有一个恐龙骨架子在石壁上,也不知是真是假。

大佛寺里最吸引我的,要数那瀑布了。第一次见到那么多连环的瀑布,我说:“如果在那个最大的瀑布后边打个洞,放些石桌石凳进去,再抓些猴子,让它们去洞里住着,岂不成了花果山水帘洞?”惹得大家一阵狂笑。走进这座山,顺着石阶提心吊胆地吃力地爬了上去,竟发现瀑布边有两个平台,中间有一独木桥相连。我靠近了独木桥,被瀑布溅出来的水花淋了个湿。我三步并作两步,跑过了独木桥,害得爸爸没来得及摁下快门。接着,我们顺着另一条路走下去,竟发现了六七个瀑布顺山势而下。在最后一个小瀑布边,爸爸给我拍了一张特别好的照片。

看过瀑布,我们向外走去,又看到了一个喷泉。泉水向上喷着,喷泉池里的水不断向外流着,可水却永远喷不完。我把手伸进了水里,感受水流过指尖的清凉与柔和。

哎,本来还想多玩会儿的,可是一眨眼就到了傍晚,大家都要走了,我一步三回头,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大佛寺。游大佛寺,给这个十一长假增添了乐趣。

在这秋风送爽的十月,在这喜悦收获的季节,在这二十一世纪的第十个秋天,我们又一次迎来了一个盛大的节日——建国62周年国庆,中国大地普天同庆,华夏神洲欢呼雀跃。

而在这个美满的国庆节,我去了千奇百怪的沙雕馆。游览了集世界名建筑为一体的世界之窗;观看了奇形怪状的奇石……可让我最回味无穷的是看沙雕展。

沙雕是一项集雕塑、绘画、体育、娱乐于一体的边缘艺术,其真正魅力在于以纯粹的沙和水为材料,通过艺术家的创作呈现迷人的视觉奇观,体现自然美与艺术美的和谐统一。所以又被人俗称为“大地艺术”;平时,我只在电视上、书刊上看到有关沙雕的一些小知识和图片,可这次国庆节,我能有机会亲眼目睹沙雕的风采,真是十分兴奋与幸运呀!

一进展览大门,那一座宏大的沙雕吸引着我。我们来到第一座沙雕展区,这座沙雕叫“法老雄风”;只见一座古代埃及法老的沙雕人头像,左右两边立着两座小沙雕,一座是狮身人面,法老头像做头,身躯是威严的雄狮,蹲在那里;雕刻得栩栩如生,看着,想着,我仿佛来到埃及金字塔的身旁,领略它雄伟的风采。

我们来到第二座展区,沙雕名叫“玛雅遗魂”。又是一座高大的玛雅建筑,它立在我面前就像一个巨人。整个沙雕展现着玛雅人的头像,特别让我感到新奇的是玛雅人的头饰,那片片羽毛饰物插满了头,有的挂在耳垂;有的饰物从鼻孔中穿过;还有的甚至穿过下嘴唇,真是五花八门。玛雅人民用自己的奇异的双手和独特的构思妆扮出自己的雄姿。这使我由衷地想到古老而文明的玛雅文化,都被艺术家用沙雕刻画得有声有色,让我增长了许多知识。

参观结束了,我依依不舍的走出大门,依依不舍的告别了国庆。

今天是十月四日,我们刚从玩的地方回家,休息了一个下午后,妈妈说:“明天去外婆家玩。”我跟姐姐听了可高兴了。

今天早上我早早的起了床就等爸爸妈妈了,我们走路到村口打算乘公交车去。

从我们这里到我外婆家坐车两个小时左右就到了,第一部车是到外婆家的那边的车站,第二部车是从那边的车站到某一个村庄的。我们从第一部车下车后我们便在市场里买了一些东西,准备带过去给外婆外公吃。

接下来,我们乘上另一部车子十几分钟就可以到外婆家了。一下车,我就看到了一栋大楼的房子前站着一位老人家,在靠近大楼前我看到了是外婆在等我们,我叫了一声外婆,就去楼上了看电视了,我坐在沙发上跟表弟边看电视边玩玩具,没过一会儿,我就觉得没意思就下楼了,看见外婆和妈妈在那边烧午饭,我一看就跑过去帮他们干活,可是她们嫌我妨碍她们,就把我给赶了出去。我看到姐姐在那边看漫画书,我就一个人在那边玩沙子,玩了一会儿,我又回到楼上看电视。“吃饭了。”外婆说。我下了楼吃饭,吃完饭以后爸爸说带我们去小溪边去钓鱼,我又想昨天去游泳今天去钓鱼,怎么都去有水的地方。

吃完饭,爸爸带我们来到了小溪边,爸爸把带来的凳子打开,坐在那边钓鱼,我跟姐姐经过爸爸的同意我们两个来到小溪里在那边玩水。时间过得很快马上就该回家了爸爸也真是的说来钓鱼却一直在跟妈妈说话,现在害的一条鱼也没钓到,在回外婆家的路上,我们什么话都没有说。

吃完晚饭后,我们就回到楼上洗完澡后看看电视就去睡觉了。

在最后的这几天我们玩的都非常开心,真恨不得住在外婆家一辈子。

天亮了。咦?爸爸妈妈怎么没上班?是不是跟什么国庆节有关?“咚咚咚”!有人敲门,来客人了。

有一个姐姐,拿着相机进来了,她肯定是来给我照相的我别提有多高兴了。“哎呦,这个小可爱呦······""小姐姐好像很喜欢我,我得装乖点,给她留个好印象。“这个小东西,真乖。”嘻嘻,姐姐夸我了。“什么呀,也就是现在乖。”妈妈呀,你怎么可以揭自己孩子的老底呀!吃完午饭,小姐姐准备给我照相。别急别急,我还得摆个造型呢。哎,咋都站不稳,怎么办呢?

对了,扶着床头就可以站起来了。看我这姿势,帅吧?不好!要摔倒了!没关系,从哪跌倒就从哪爬起来嘛。一二三,哎呦!啊,我多伟大呀,我又站起来啦!可把我累的呀……妈妈说要带我下楼去玩。妈妈太好了,亲亲妈妈。楼下有很多健身器,还有我最爱的滑梯。全民健身有我一份。爸爸扶着我从上面“哧溜”一声滑到下面,这感觉,爽!晚上还有美味的大餐,哎呀,口水都要流下来了。

没等他们过来,我已经下手了。姐姐要拍我?没门!哼!

一年一度的国兴节到来了,大街小巷处处洋溢着欢乐的气氛,到处张灯结彩,每家每户都装扮得漂漂亮亮的。10月1日有一个晴朗的天气,我们一家人去街上闲逛。

在街上,每家店门上都插上了一面崭新的五星红旗,微风吹拂,一面面国旗迎风招展,像是在为了迎接国庆而欢笑似的。一家家商店都趁着国庆的到来,举行了许许多多的优惠活动。在哪里都能听到家家户户的欢笑。“一定都聚在一起吃饭,庆祝国庆呢!”我心想。

当人们都在庆祝国庆节的时候,又说谁能想起当年那些为了成立新中国而献身的英雄好汉们呢?当人们都在欢度国庆的时候,有的人却比我们更高兴,他们就是为了今天而流血牺牲的爱国人士,是真正的英雄!国庆节是我们敬爱的祖国母亲的生日。历史的奔腾河水冲刷不掉我们中国的耻辱,更无法冲淡我们对爱国英雄的敬仰,虽然他们死了,可他们却虽死犹生,他们的英雄事迹永远值得我们自豪。

今天我很开心,是为我们的民族英雄们开心,更是为了我们中国而开心。

时间过的真快,你看!国庆节来临了。

今天,我和妈妈、妹妹和爸爸一起来到了绍兴旅游。我们看到这里真是人山人海。忽然,让我看见了一件惊奇的事。一个小男孩在街边卖香包,我好奇地走过去问了价钱。小男孩说:“五角一个。”我妈妈问怎么这么便宜,因为这个香皂是我自己亲手缝的,缝得也不好看,所以就便宜了。我向妈妈问:“那你也应该放七天假。”他突然低下头去,红着脸说:“我没有上学。”我急忙问:“你怎么没读书。”他回答:“因为家里穷,没钱上学所以就缝香包在这里卖,自己挣钱给妹妹看病买药。”我听了很感动,妈妈立刻抛出10元钱买了一个香包,小男孩一看,忙说:“我找不开钱啊!”妈妈一边拉着我跑,一边说:“没关系,这钱全都给你。”啊!小男孩,我喜欢你这种不怕困难的精神,小男孩,你在我心中是一个非常坚强的孩子。

秋雨,就像滋润万物的法术。秋雨,你在夜里悄悄地来到人间,你滋润了小草,滋润了庄稼,滋润了花朵,滋润了大地。花朵喝了雨水,变得非常鲜艳;果树喝了水,成熟了。只要一下秋雨,万物就可以长得好。秋雨帮助了植物,小草摇着头,好像正在感谢它。小花落下了花瓣,正在表扬秋雨,果树落下了果子,在和秋雨玩游戏呢!秋天!你是我喜欢的季节!你是一个美好的季节!

秋别五峰山庄浙江省诸暨市天马实验学校小马驹文学社张轶秋姑娘像变魔法似的来到大地,大地变得生机勃勃,令人陶醉。五峰小山脚,小草换上了金黄的新衣服,变得得意洋洋。咦!一片金黄,梧桐叶翩翩起舞,从大树间纷纷扬扬地落下,这不是大树爷爷在给小动物发电报吗?沿着可爱的小石头小路,向小山前进。枫树林像被画家染过似的,像风筝一样翩翩起舞,像可爱的小精灵从树上蹦下来,像红小手的枫叶从树上落下来。活泼可爱的小松鼠灵活地在树间跳跃,忙着准备过冬的食物。树林间,菊花五颜六色的,白的似雪,黄的似的金,红的似火。

瞧去,一大片一大片的,令人心旷神怡。爬到山顶,眺望大地,农民伯伯田间干活,大雁一会儿变“一”字形,一会儿变“人”字形。啊!秋天,是农民喜欢的季节;秋天,是小孩子的乐园;秋天,是四季最美好的季节,我喜欢你。

以前,在我还不懂事时,每年的国庆节也会让我很高兴,那是因为国庆节要放长假,我可以和伙伴们痛痛快快地玩,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旅游。现在我长大了,我知道了1949年的十月一日,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我还知道了为了这一天,无数先辈付出了鲜血和生命,也正是无数的鲜血和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和平与美好生活。今年的“十?一”是祖国55岁生日,此时,我的心里充满了感激、敬佩,也为祖国的美丽、强大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我曾经在课外书中看到过一些介绍旧中国的文章,旧中国是一个被外国瞧不起的国家,处处受人欺辱,中国人还被称为“东亚病夫”。旧中国也曾经派运动员参加过奥运会,可是连半决赛都没进入,更别说拿奖牌了。那时各国的报纸都嘲笑中国人,给中国运动员画了一幅手捧鸭蛋的漫画……然而,一百年后的今天,有谁还会说我们是“东亚病夫”?有谁还会嘲笑我们?中国的健儿在奥运赛场上向全世界展现了他们的力量和风采,创造了一个个辉煌。尤其是今年奥运会赛场上,田径运动员刘翔的那一枚沉甸甸的金牌,更是让我们骄傲、自豪,他不仅仅是中国的骄傲,更是整个亚洲的骄傲。“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这雄壮的国歌在今年奥运赛场上32次响起,我们庄严的五星红旗伴着它的旋律一次次升起。每当这时我的心情也特别激动,我想这是国庆节前,奥运健儿送给祖国的一份最好的生日礼物。我要在奥运精神的鼓舞下,好好学习,为祖国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舞蹈生毕业论文舞蹈内容

这个简单。需要的私聊也可以

民间舞蹈文化发展态势论文一、文化人类学视野中的民间舞蹈文化结构1.民间舞蹈是人体动态文化民间舞蹈是一种文化现象,它用人类自身的形体动作和思想情感表现社会生活,体现民族历史,传情达意,抒发情怀。民间舞蹈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紧密相连,早在史前时期,我们的祖先就用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来表达他们最激动的感情,舞蹈活动几乎渗透到劳动、狩猎、争战、祭祀和性爱等一切领域。人类进入阶级社会后原始舞蹈也随之发展分化,一部分成为为奴隶主表演的舞蹈,以后发展为宫廷舞蹈;另一部分是奴隶们的舞蹈,从祭祀性或其他功能的舞蹈逐渐发展成为民间舞蹈。由于各民族历史发展不平衡,许多少数民族没有本民族的文字,因此很少在史书中留下它们的踪迹。然而极为宝贵的是植根于人民生活沃土中的民间舞蹈,经过数百上千年的传承演变,至今仍流传于各民族群众生活中,尤其是地处边疆交通不便的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直至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仍较多地保留着原形态的舞蹈特征,具有舞蹈史前史的性质。它们的表演形式、风格特色及其内容所折射出的文化内涵,涉及到民族历史、宗教信仰、生产方式、风土民情、道德伦理、审美情趣等各个方面,可以说民间舞蹈是社会文化交织融合的总汇演。2.民间舞蹈的文化结构历史悠久的民间舞蹈,在长期的创造、传承和演变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文化结构。从文化人类学和民俗学的视角,通过文化层次分析法来剖析研究,以便使我们更为准确地揭示其全貌和特质。任何文化的产生、发展、演化都离不开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民间舞蹈的时间性,即民舞文化的纵向面,展现民舞产生、发展、变迁的过程,可称之为“时间文化层”,即其历史层面。从时间文化层来分析民间舞蹈的形态,可分解为“原生形态”和“变异形态”二种形式。二种形态的生成都具有一定的条件和背景,主要是自然生态环境、社会历史背景、民舞群体的民族心理和审美心理等方面的综合互动作用。原生和变异二种形态的演变,不是简单的更替,而是累积和融合,它表现为原生形态舞蹈的基本节奏、步伐、动律和体态的基因及其功能、文化内涵,有选择的保存和新形态的重新整合。民间舞蹈的空间性,即民舞文化的横断面,展示民间舞蹈的结构、表演环境、表演形式和程式,可称之为“空间文化层”。从空间文化层来分析民舞结构,可分解为“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二种构架。表层结构是指民舞表演中可见的物质性、动态性等符号,符号象征物具有指称、意味和记忆等功能。深层结构是指民舞主体即特定民族群体的宗教信仰、民族心理、审美情趣等无形的意识形态,它是蕴藏在民族群体头脑中的宗教观念、价值观念、生死观念等。二、民间舞蹈与当代社会转型1.“社会转型”简说世界上的一切文化现象总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其变异性是永恒的,稳定性是相对的,在社会转型期尤其如此。1978年以来,我国社会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进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生产力为首要任务的社会主义新时期,我国社会进入了从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型的加速期。何为社会转型?社会学家认为:“‘社会转型’意指社会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或者说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说详细一点,就是从农业的、乡村的、封闭的半封闭的传统型社会,向工业的、城镇的、开放的、现代型社会的转型。当我们说社会转型时,着重强调的是社会结构的转型。在这个意义上,‘社会转型’和‘社会现代化’是重合的,几乎是同义的。”〔1〕社会转型期不是一切都变, 也不可能一切都不变,哪些该变,哪些不该变,都有一个向度的问题。本篇论文无意去探讨“社会转型”这一社会学术语,而是想通过吸收社会学家的科研成果,在当代我国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从人文学科透视、分析传统的民间舞蹈生存与发展的现状,剖析其变异原由,使我们能较为全面、客观、理性地看待这些现象。2.民舞生存空间的变化我们知道,历史上由于我国各民族地区社会结构、经济类型、生产方式等方面的制约,千百年来民间舞蹈是在特定时空、特定群体中传承的,这个“特定时空”大多包括宗教仪式、祭祖祈神、年节聚会、生产劳动、婚丧嫁娶、谈情说爱等各种民俗事象;这个“特定群体”是指各民族的广大民众。尤其是地处边疆的少数民族人民,他们总是喜爱用本民族的民间歌舞表达自己喜怒哀乐的情感,就是在劳动小憩或亲朋相聚的日常生活中,他们也要唱唱跳跳歌舞一番,民间歌舞是他们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生产的快速发展,通讯、交通的大力改善,各民族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都有了空前的提高。特别是在一些交通较为便利,自然和文化资源丰厚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他们在发展富有民族特色的旅游业、民族贸易等地方经济中,接触了外界,开阔了视野,他们还通过电视、电影、广播、报刊、电脑网络等现代化传媒方式,认识世界,了解经济文化的最新信息。当代色彩纷呈的科学文化知识丰富了少数民族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并正在改变着他们的思维方式、生产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西方的迪斯科、现代舞、卡拉OK等娱乐方式迅速传播,尤为青年人所青睐,传统的民间舞蹈不再是群众唯一的娱乐形式。在社会转型加速期,由于传统文化因素和现代文化因素的摩擦,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的撞击,文化娱乐形式的多样性和普及性,特别是价值观念的转变等诸多因素,使古老的民间舞蹈文化正在发生着程度不同的变化,这一变化呈多元、多样、复杂性的发展态势。三、民间舞蹈的时空移位与新包装1.民舞资源的开发与利用90年代,我国加快了改革开放的步伐,市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民族地区经济和文化的对外联系,为该地区的社会进步和文化变迁创造了条件。许多少数民族地区大多奇山异水风景秀丽,文物古迹多有保存,奇特的民族风情,深厚的文化底蕴,因而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成为这些民族地区发展的首选项目,旅游业的发展使该地区走出封闭的山寨,逐渐摆脱贫困,走上致富的道路。与此同时,在一些大中城市,也掀起了兴建民俗村、民族园、风情园的热潮,这些旅游景点规模不等,他们将各民族风格独特的建筑荟萃一起,并配上身着盛装的本民族群众载歌载舞,动静结合,交相辉映,使游客在一天或半天之内饱览民族风光。这一时期利用传统的民俗节日,采取文化搭台,经贸唱戏的现象十分普遍,甚至根据商品流通的需要生造出各种五花八门的节日,民族歌舞自然是其中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此间的民间舞蹈在旅游景点或节日活动中,展现风土民情,渲染节日氛围,增加活力和参与性,加强与商客游客的感情交流,创造宽松和谐的气氛等,都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2.民舞文化时空的移位民间舞蹈多与信仰民俗、岁时节日民俗、人生仪礼民俗紧密相连,其表演的时间性和空间性无不受到民俗活动时空的制约。长期以来各民族各地区都形成了独特的节日、祭日,并从常日中突出出来,且以年为周期,循环往返,周而复始,不同的节日、祭日还形成了程式化、仪式化以及禁忌等约定俗成的风习。然而旅游景点的民族节日和歌舞表演,打破了原时节性和空间性的局限,反复再现节日民俗事象和民间歌舞等场景,使民间舞蹈赖以依存的民俗文化时空发生了变化,其内容逐渐脱离了原有的含义,成为旅游观赏文化的组成部分。以贵州雷山郎德村为例:这一带风俗约定,农历六七月间吃新节后才开始吹芦笙,到正月十五以后禁止吹奏,据说是春天后吹芦笙惊动谷神会造成粮食歉收。过去对违者处罚很重,要本人宰牛扫寨发誓不再违犯。作为旅游点开发后,现在只要游客一到,不论春夏秋冬哪一天,村民们照常吹芦笙跳《芦笙舞》迎接。过去只有在十二年一次的“鼓社节”(吃牯脏)才敲击的铜鼓,也照例每日向游客敲响。〔2〕滇东南彝族地区也有此风俗, 每年四月初八“跳宫节”后不能再敲击铜鼓,理由也是铜鼓声会惊动谷神而使庄稼歉收,如今也已改变。云南石林是著名的旅游胜地,石林周围居住着彝族支系撒尼人和阿细人,边弹大三弦边跳《阿细跳乐》,是他们的代表性舞种。改革开放前,彝族人民基本按照传统习俗过火把节,没有表演成分,没有商业性质。节日期间或花好月圆之际,撒尼、阿细青年男女总要会聚一起,围着篝火跳乐(月),他们以舞蹈的方式自娱自乐,表达彼此之间的爱慕之情。近十多年来,节日活动产生了质的变化,节日期间国内外、省内外游客和商人大量涌来,其人数无数倍于当地彝族人。昔日彝家老少高举火把游弋田间驱瘟逐疫的火崇拜仪式,变成了广场的象征性篝火;昔日围着篝火自娱自乐、谈情说爱的《跳乐》,变成商业性的歌舞表演;昔日以血缘群体和地缘群体为节日的主体,变成数倍于本族人的外来者。3.民舞形态的新包装民间舞蹈在新的时空环境内,展示给游人的舞蹈形态大多是经过加工后的新包装,在“原汁原味”的基础上,经改编更加光彩夺目,显示出民间舞蹈无穷的魅力,此种民舞具有“新民舞”的意义。旅游景点的民间舞面对的是广大游客,经过加工改编后的民间舞突出了表演性和观赏性,强化了原民舞的风格韵律,动作变化更为丰富优美,既保持了民间舞蹈的“土风”味,又适应旅游文化的艺术欣赏品味。云南德宏州的《新嘎光》就是生动的一例。傣族人民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傣家人说“没有歌声和舞蹈的日子,就像吃菜没放盐巴一样”,“看不见孔雀跳舞,就得不到幸福和吉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德宏地区成为国内外旅游和经贸的热点,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精神食粮的需求越加迫切,旧的民舞形式已不能满足现实生活的需要。80年代中,州歌舞团和群艺馆的舞蹈家们,在原民间舞的基础上,从中加以精选、提炼,整理改编出《新嘎光》,既保留了抒情典雅、韧性起伏的动律特点,又规范发展了动作组合,很快得到傣族群众的认可,特别受到广大青年的欢迎。全国民舞集成工作的大力开展,有力地促进民间舞蹈的收集、整理与改编,使一些濒于失传的民间舞蹈获得了新生,也使一些基础较好的民间舞更加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藏族《龙鼓舞》是青海省黄南州新挖掘的原始祭祀舞蹈,每年于六月跳神会时祭祀神灵、禳灾驱邪、保佑村民人寿年丰,青壮年男子手持单面鼓在神师的引领下边击鼓边跳。经整理加工,将流传下来的13段(套)动作,更趋完整规范,以雄健粗犷的跳跃击鼓动作,表现了请神、敬神、送神、降魔以及模仿雄鹰、骏马、海螺、太极等形象,无论从动作的发展、队形的变化或情绪的渲染,使这古老的舞种得以新生。陕西的《安塞腰鼓》、安徽的《花鼓灯》、山东的《鼓子秧歌》、青海玉树的藏族《卓舞》等一大批民间舞蹈,都在保留原基本节奏、步伐、动律、体态的基础上,进行了不伤筋骨强化精华的加工,在服饰、道具、音乐伴奏上突出了民族色彩,加强了表演性和观赏性,适应了当代审美的要求。加工后的民间舞又回到民间,从而带动了民间舞蹈形态从原生或半原生形态向变异形态的发展演变。

浅谈气息在民族舞蹈中的应用摘要:在古老的舞蹈艺术中,气息成为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舞蹈者应该掌握和研究各个民族舞蹈中气息方法的共性与个性,针对不同的舞蹈个性进行发展创新,不断提高民族舞蹈的艺术表现力。关键词:气息;民族舞蹈;应用舞蹈从产生之日起,就和气息成了亲密无间的朋友。在古老的舞蹈艺术中,舞者就用气息表现出抑、扬、顿、挫的情节,可谓舞蹈离不开气息,气息在舞蹈中具有独特的魅力。一舞蹈与气息舞蹈是一种人体动作艺术,不单纯是一种娱乐。它是以舞蹈动作为主要艺术表现手段,着重表现语言文字或其他艺术表现手段所难以表现的人们内在深层的精神世界———细腻的情感、深刻的思想、鲜明的性格,和人与自然、

可以说说具体的写作要求么?

舞蹈毕业论文《傩情》

浅论民族民间舞蹈的发展趋势民族民间舞蹈是各族劳动人民群众劳动生活的写照,是人类历史上出现的最古老的表达人们喜怒哀乐内心世界和歌颂美好生活的重要文化艺术,所以有人把舞蹈称为艺术之母。不论如何表述,也不论从哪个角度审视,从舞蹈原始狭义的祭祀、婚丧嫁娶仪礼,发展到现今的民族民间艺术形式,都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息息相关。回顾历史,哪个朝代的鼎盛时期不是文化艺术的盛世呢?新中国成立以来,舞蹈艺术的发展同样符合波浪式前进的规律,盛世文化的大潮已经向我们涌来,文艺舞台表现出空前的活跃。今天汇演,明日比赛,到处莺歌燕舞,洋溢着一片繁荣景象,这是我们文艺工作者难得的幸事。作为一名舞蹈教育工作者,在兴奋之余,又不得不冷静下来———冷静审视舞台,冷静思考舞蹈。特别是看到一些内容平平、演技平平、动作拼砌,甚至张冠李戴,将历史篡改得面目皆非的作品进入舞台的时候,研究舞蹈、论证舞蹈的心情更加迫切,更加期待通过努力揭示出民族民间舞蹈的发展方向。尽管能力有所不及,责任感仍促使我做了粗浅的探索。下面从三个方面论述民族民间舞蹈的发展趋势。一、现代民族民间舞蹈中闪存着厚重的民族文化积淀,镶嵌着鲜活的现代审美观念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古老文明,56个民族为我们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基础,取之不竭用之不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全球经济概念与我们越来越近,西方文化随之蜂拥而入,中西文化交汇,民族文化大融合,成为不可逆转的事实。人们的生活节奏、思维理念、信仰爱好、审美需求、情感方式都发生了全然不同的变化,本民族的民俗特征也在悄然变化。如蒙古族不再是骑骏马穿长袍,除牧区外,大多数蒙古族群众远离了马背生活,融入了现代的社会文明,除了重大节日,很难在形式上从人群中指认出谁是何种民族。又如历史上以打猎为生的众多民族,由于国家对动物资源的保护措施逐步完善,人们赖以生存的生活方式也不得不发生变化,狩猎文化也逐步成为历史。但民族犹存,其本民族现代的生活方式、文化特征,能不说是本民族的特征吗?所以,历史文化要逐渐面对时代的审美变迁,传统价值观与现代思维的磨合与冲撞,也必然迫使民族民间舞改变传统的既成模式,创作思维、结构方式、舞蹈语言的表达,以一种新的审美原则和艺术原则展现出来。我们注意到,现代民族民间舞蹈在风格上不再沉迷于风格化、原始化,而是追求个性化、多样化;在造型上,不再以圆形线条和对称形为最美,而是喜欢错落有致的对比和不对称美;在肢体语言上,也打破了程式化的动作线条,追求棱角分明,充分利用时间、空间的变化,动作新颖而别致。如今在电视上看到民族民间舞蹈,舞蹈服饰与历史上民族舞蹈服饰相比,做工、面料、式样、质地、色彩等都更趋于现代人的服饰审美要求;音响灯光等现代技术的运用,使传统艺术更符合现代人的视听需求;代表民族舞蹈特征的某些符号也加载了现代人的审美视角。现代民族民间舞蹈都凝聚了厚重的民族文化积淀,镶嵌了鲜活的现代审美观念,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加令人喜闻摘要:面对外来文化的冲击以及人们审美观的渐变,具有民族瑰宝之称的民族民间舞蹈艺术如何发展,发展趋势怎样?本文从一名舞蹈教学工作者的角度,通过社会调研,分别以“现代民族民间舞蹈中闪存着厚重的民族文化积淀,镶嵌着鲜活的现代审美观念”“、朴素的原生态舞蹈融入多姿多彩的现代舞蹈技法”和“不朽的经典传承与现代民族民间舞并存”三个方面,论述了民族民间舞蹈的发展趋势。关键词:民族民间舞蹈;厚重;朴素;不朽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08)05B-0082-02

把自己的真实感受写出来。还有,可以把自己领悟到的一些关於民族舞的发现写下。

去论文网下啊

有着五千年漫长岁月的中华,积淀出了深厚的传统文化,在这一块孕育悠久历史文化的沃土上,孕育了袖舞这一朵奇葩。作为服饰道具的“袖”,作为表演形式的“袖舞”源远流长。袖舞是中国舞蹈文化精神与民族审美观的体现,经过历史各时代的艺术加以选择、创造,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赋予它们新的气韵、新的品格。袖舞成为了独立的舞蹈肢体语言,体现中国古典舞的精神与风貌。 一、水袖、袖舞 (一)水袖、袖舞的概念1.水袖的概念水袖是演员用来进行舞蹈表演的一种服饰文化的舞蹈道具,它既有服饰功能,又兼有道具的属性。水袖通过舞者身体的舞动来带动,就像道具一样具有可操纵性的特点。袖包括袖身和袖体两部分。袖身是指穿在身上的服饰部分,袖体是指接在衣服袖口处向外延长的长袖部分。2.袖舞的概念袖舞是以独具特色的袖作为道具的舞蹈,是一种能够代表中华传统审美特征的典型舞蹈样式之一。袖舞综合了观赏性、技艺性、表现性,其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气质精练地反映出中国舞蹈独具韵味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情趣,从而具有了独特的审美品格和艺术价值。 (二)水袖、袖舞的来源“袖”在舞中可以用简约的“长袖善舞”四个字说明。华夏民族的宽衣大袖是袖的源头,经过历史的沉淀,在追求美的同时加以延长与夸张,独具特色的“水袖”就形成了。我们都知道,中国古典舞中的袖是提炼中国戏曲的“水袖”而成的。那么,“水袖”名称是怎么来的呢?其实,水袖的最早的叫法是“水衣”,水衣的袖子随着发展逐渐变长变宽,便形成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水袖。因为袖舞动的形态像水波荡漾,所以叫“水袖”。袖舞在这块历史文化的沃土上,不断吸收和继承精华部分再加以创新,才得以发展成熟与完善。 二、水袖的历史发展及当代表演形式的演变 树有根才能生长繁茂,袖舞也有生长和流传的根,它深深地屹立在民间艺术的土壤中。袖舞在几千年的历史变迁中,袖的形态和舞的风格随着朝代的更迭和文化的演变发生着变化。它或虔诚与迷狂,或妩媚与婀娜,或纯熟与精美,或逍遥与飘逸,或华贵与端庄,或精练 (一)原始时期水袖的发展在舞蹈艺术起源的远古时期,原始宗教和舞蹈艺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舞蹈艺术是宗教仪式的一种手段和活动。中国远古时期的典型的例子就是巫舞,在中国古文中,“巫”和“舞”两者是相通的,“褎”字是古代“袖”字的写法,从这可以看出,“袖”最初是献祭的仪式舞蹈中一种手执的舞具。从“褎”字看出了以“手”摘“禾”的形象,体现了“禾熟拔其穗”的动态。原始“袖舞”中所执的稻穗是宗教活动中具有明确意义指向的器物,舞蹈的形态受到了影响,道具和服饰成为中国舞蹈的一大特色。 (二)汉代时期水袖的发展袖舞在汉代迎来了发展的高峰。史料里记载着戚夫人“善为翘袖折腰之舞”。在汉代,长袖的形状分为细长的舞袖和喇叭形状的宽大长袖这两种。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袖舞”的发展有两个方向,一个是长袖的纵向延伸,在袖口端接一长飘带;另一个是袖式稍短,是“水袖”演化的由来,后来成为中国古典戏曲不可缺少的艺术表演形式之一。也有手执巾而舞的形态,它的舞名被称为“巾舞”。从“罗衣从风,长袖交横”“表飞毅之长袖,舞细腰以抑扬”“君似飞鸾,袖如回雪”这些漂亮的词句中,我们可以看到汉代袖舞的动人之处。它一脉相承于细腰长袖的“楚舞”,经过进行加工创作,使它更纯熟更精美。在汉代的袖舞中就有了精湛的技艺,例如加长的巾袖舞在挥洒间自然会增加难度,巾越长,要求舞者的臂力、技巧越高;例如大幅度横向折腰的动态对身体的柔韧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注重的是腰功与袖式的变化;例如追求赵飞燕“掌上舞”那样“机迅体轻”等等。 (三)隋唐时期水袖的发展隋唐时期,封建社会上升至一个鼎盛时期,乐舞艺术尤其是宫廷乐舞也随之进入一个繁盛的阶段。袖舞成为了一种中原乐舞文化的传统,滋养着舞蹈的发展。袖舞在唐代有两个发展方向。一个方向是长袖的发展,“纤腰弄明月,长袖舞春风”说明了唐代对前代传统长袖舞的继承。另一个方向是广袖的发展,“翩翩舞广袖,似鸟海东来”说明了“广袖”的形态。从广袖中,我们看到了唐代袖舞的华贵与大气。运用舞巾、风带、长袖以及腰肢的软功,柔曼婉畅、具有浓厚的抒情性。时而长袖拂垂翻飞,时而慢舞双袖,时而扬袖、转袖,时而飞舞长袖,时而急翻双袖,各种舞袖的姿态和技法,是“细腰长袖”的舞风在唐代乐舞中的延续和发展变化,即使袖的形态有所改变,但是袖舞身体动作的韵律已经根深蒂固地流传下来。 (四)明清时期水袖的发展从宋元市民文化的潮流可以看到舞蹈发展重要的现象,戏曲艺术脱颖而出,创立了独立地位。明清时期,戏曲舞蹈已逐步发展成熟和流行起来。在这一进程中,袖舞不断适应戏曲的表演程式与要求,袖舞融入到了唱、念、做、打的戏曲艺术当中,成为一种高度凝练的表现手段,“水袖”也成为了一门独特的技巧。在前代袖舞的基础上,戏曲的水袖着重发展和丰富了袖技,将袖作为一种专门的技巧来发展,并服务于戏曲中人物和情节的表现。戏曲的水袖不仅在袖舞的传统审美上发生了改变,而且复杂和丰富了表现技巧和手段。也可以说,因为戏曲水袖技巧的集中发展,袖舞有了较强的“语言性”。 (五)当代水袖表演形式的演变在当代,袖舞的追求与发展需要超越历史传统,成为一种语言机制,一种能够营造中国古典文化意象、能够表现中国人感情、能够向现代审美趣味延伸的语言机制。这对于中国传统袖舞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起,“中国古典舞”正式确立后,在中国古典舞创新的同时,袖舞技术也得到了突破,尤其是古典舞身韵的产生,水袖发展为独立的道具身韵,借助舞蹈表演,才让我们体会到今天袖舞的魅力所在。盛培琪教授为袖舞注入了新元素,给予袖舞新的气息和温度。她还提出袖与腰、重心、步伐之间的“三节六合”的关系要贯穿于身法的要求中,让舞者身体和袖成为一个完整统一的结合体。袖舞的完善与成熟,是中国古典舞民族文化精神的当代延伸的体现,也是传统舞蹈风貌的当代建构。 结束语 浅析中国古典舞水袖的历史发展是在宏观上分析和概括水袖的发展,历史发展演变,水袖的技术技巧表现以及美的体现。丰富而绚丽的袖舞经过漫长的艺术长河的沉淀,吸取了许多优美的动态和静态舞姿,在圆转、回荡与流动的曼妙风韵中,展示奇崛雄肆、清婉柔丽的无穷魅力,创造出灿烂辉煌的东方艺术。袖舞就像一股清泉,清新,淡雅,婉丽。凝聚着中国特有的线的艺术追求,丰富的舞蹈语汇,折射出变化、演化、幻化的无穷意境。希望对你有帮助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