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毕业论文

首页 毕业论文 问题

中南大学扬琴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

中南大学扬琴毕业论文

1. 试论莫扎特《g 小调弦乐五重奏》第一乐章中对中提琴地位与作用的提升 2. 优雅的男高音——论大提琴在乐队中的作用 3. 大提琴演奏中国民族音乐的几点探索 4. 大提琴演奏发音问题探讨 5. 论二胡演奏的内心感觉与艺术修养的提高 6. 古筝演奏与心理音色 7. 浅谈想像力与心理调控力在小提琴演奏中的作用 8. 长笛演奏的基本技巧分析与实践 9. 关于借鉴西方作品分析法分析传统古琴曲的几点思考 10. 小议视唱练耳在乐器演奏中的重要性 11. 谈儿童学习乐器演奏的意义 12. 探析铜管乐器演奏的音准问题 13. 浅谈中小学铜管乐队的训练 14. 如何组织开展中小学小乐队的活动 15. (某器乐)演奏中的准确读谱与正确理解 16. 论(某器乐)作品的音乐风格与演奏 17. (某器乐)演奏右手技术问题之我见 18. 如何处理好(某器乐)教学中音乐表现与弹奏技术的关系 19. 浅谈(某器乐)考试、比赛前的心理的准备 20. 《二泉映月》的创作分析与演奏实践 21. 中国民族器乐的历史与现状之研究 22. 论杨琴演奏的思维 23. 浅析关于(某器乐)演奏的发音问题 24. 如何演奏好《莫扎特C大调长笛与竖琴协奏曲》K299 25. 小提琴的左手技巧 26. 浅析现代杨琴的演奏技巧及表现力 27. 简述萨克斯的气息 28. 浅谈琵琶演奏与教学心得 29. 论扬琴演奏中手臂运动与力度控制 30. 少年儿童古筝考级教学浅谈 31. 长笛演奏中的呼吸气息运用 32. 浅析二胡曲《洪湖人民的心愿》 33. 女子十二乐坊现象分析 钢琴 1. 怎样提高钢琴伴奏的演奏水平 2. 论钢琴演奏情和理的统一 3. 临场演奏中的心理因素 4. 浅谈钢琴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演奏能力 5. 论钢琴演奏艺术中的想像力 6. 浅谈钢琴演奏的基本技巧 7. 浅谈中国风格钢琴作品的演奏 8. 试论钢琴表演艺术中的共性与个性关系 9. 试论钢琴表演艺术中的二度创作与实践 10. 论钢琴教育的教学原则与方法 11. 论钢琴教师的职业素养 12. 即兴伴奏与音乐表现 13. 论钢琴演奏中音乐表现与弹奏技术的关系 14. 论钢琴踏板的重要性及运用 15. 试论儿童钢琴教学的特殊性 16. 论钢琴教学中弱指的训练 17. 论钢琴演奏中的放松问题 18. 论巴赫钢琴作品的演奏风格 19. 论钢琴的指法艺术 20. 对钢琴演奏心理问题的研究 声乐 1. 当前适应中小学音乐新课程的高师声乐教学改革刍论 2. 民族声乐演唱中字正腔圆探究 3. 舒伯特艺术歌曲的演唱风格 4. 透过声乐套曲《冬之旅》浅谈舒伯特艺术歌曲的演唱 5. 演唱中国作品的发声与吐字 6. 歌唱心理素质在演唱中的影响 7. 花腔技巧在古典歌剧演唱中的运用与表现 8. 论赵元任声乐作品的民族性与演唱表达 9. 浅析黄自艺术歌曲的音乐特征与演唱表达 10. 试论多媒体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 11. 释析巴罗克(古典/浪漫)时期声乐作品的风格特征 12. 试论声乐教育的评价体系 13. 怎样运用歌声传达情感 14. 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演唱通俗歌曲 15. 歌唱艺术中的情感体验与表现 16. 论学校声乐人才培养方案如何适应社会要求 17. 中国古代声乐美学发展初探 18. 童声训练的原则与方法 19. 高师音乐专业声乐课改革之我见 20. 声乐教学中应注意民族问题 21. 歌唱心理调控在人声训练中的作用 22. 民族声乐歌唱方法探析 23. 通俗演唱方法探析 舞蹈 1. 浅谈舞蹈教学中表演意识的培养和训练 2. 论舞蹈的教育功能 3. 浅谈音乐与舞蹈的关系 4. 文化对舞者的重要性——浅谈舞蹈理论对舞蹈实践的指导作用 5. 儿童舞蹈教学中的寓教于乐原则 6. 舞蹈对幼儿成长的作用 7. 论舞蹈教育与素质教育 8. 中小学音乐舞蹈教育的现状及创新发展探讨 9. 论普及性舞蹈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性 10. 论节奏在民间舞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 11. 加强高师民间舞教学中“民俗”的渗透 12. 论中小学舞蹈教育 13. 浅谈中小学舞蹈课程设置 14. 浅谈幼儿师范学校的舞蹈教学 15. 谈儿童舞蹈教学的制作 16. 浅谈中国民间舞的表演 17. “鼓”在民间舞中的运用和发展 18. “道具”在中国民间舞教学与创作中的运用和发展 19. 论舞蹈作品与社会生活 20. 浅谈舞蹈表演形式的创新 21. 浅析现代舞动作的发展 22. 浅谈中国古典舞对戏曲舞蹈的借鉴 23. 新时期大学生校园舞蹈教育的思考 24. 浅谈中等师范学校的民间舞教学 25. 浅谈地域文化对中国民间舞蹈文化的影响 音乐教育 1.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形势下的高师音乐教育 2. 从普通高校学生音乐素质教育现状所引发的思考 3. 浅议对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4. 音乐素质的培养对幼儿身心发展的作用 5. 二十世纪中国学校音乐教育发展研究 6. 音乐新课程标准下的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 7. 合唱在中小学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8. 论音乐教师钢琴即兴伴奏能力的培养 9. 论中学音乐课堂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10. 美育与音乐教育 11. 试论童声合唱的训练方法 12. 音乐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方法研究 13. 中小学音乐教育与合唱活动 14.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如何体现师范性的要求 作品分析 1. 析理查·施特劳斯交响诗《唐·吉诃德》中的引子的主题内涵 2. 浅析普罗科菲耶夫《第二钢琴奏鸣曲——Scherzo》的写作特征 3. 浅析莫扎特钢琴作品的和声曲式结构特征 4. 现代音乐作品中的情感因素 5. 对某某作曲技法的分析 6. 简述车尔尼练习曲 7. 论肖邦夜曲 8. 肖邦第一叙事曲解析 其他 1. 关于现代大众审美的思考 2. 浅论音乐音调与基本情绪运动状态的关系 3. 胶片上流淌着的音乐篇章——有关电影音乐的综述 4. “文化融合”视野下的探戈音乐 5. 17世纪古式风格与新式风格 6. 试论前古典时期的情感风格对古典主义音乐的影响

四川扬琴中国四川曲种。约形成于清乾隆年间。流传于成都、重庆等大中城市。至光绪时已有艺人100多名,并分为南会、北会两派。南派行腔华丽,细腻柔美;北派工稳豪放,长于叙事。1925年,扬琴科社慈惠堂招收盲人学唱,称为堂派。唱腔优美,韵味浓郁。它与川剧关系密切,川剧将扬琴唱腔作为练习唱功的基础课。扬琴为主奏乐器,与京胡、三弦合称三大件,又与碗碗琴、鼓板合称五方。传统演出形式一般为数人坐唱,分生、旦、净、末、丑、杂等各行脚色。传统曲目丰富,清末戏曲作家黄吉安写本尤为人称道。

浅谈扬琴初学者应怎样打好基础

在各领域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论文吧,论文是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一种说理文章。一篇什么样的论文才能称为优秀论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浅谈扬琴初学者应怎样打好基础,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论文关键词: 扬琴基本常识基本方法

论文摘要: 本文概括论述了扬琴的基本常识、正确的演奏方法以及初学者应选择的练习曲目和练琴的时间。学习扬琴应该规范、系统、科学。

一、关于扬琴的基本常识

(一)主要部件及其作用

扬琴的外形是一个上窄下宽的梯形木箱。琴体里设有音梁;音梁侧立,上与面板,下与底板、两端与箱框连结成为扬琴的共鸣箱。每台琴都有五六条音梁,每条音梁上的四五个圆孔为音孔。

(二)如何挑选新琴与琴竹

1、好的扬琴的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看外观:看面板上面的木纹疏密是否均匀,走向是否平直;琴体做工是否精细。琴框应油漆均匀、色泽纯正、光洁度高、且无裂纹、无掉漆、无破损。查部件:查看左右两边的盖板与琴体是否的吻合;挂弦钉和弦轴是否排列的整齐均匀;滚珠、小桥码是否的齐全。听声音:高音区要清脆、明亮、纯净、富有“颗粒感”,中音区要柔和、圆润;低音区要浑厚、结实。

2、挑选琴竹应注意以下几点:材料:有较大的弹性和韧性,手感要光滑。色泽:颜色要偏粉黄,并富有光泽为佳。形状:把琴竹仰放在桌面上,看看琴竹是否的平展,竹头与竹尾是否在一条直线上。

二、扬琴演奏的基本方法

(一)演奏姿势

演奏扬琴以坐姿为主,演奏时要放松的坐在琴凳的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处,身体应距离琴20—25公分左右,两腿自然的分开与肩同宽,左腿稍前一些,右腿稍后一些。大臂自然下垂,平稳的抬起小臂。全身要自然的放松,随意而舒适,上身的前后、左右活动应轻松自如。

(二)持竹方法

首先将琴竹全长的五分之一处放在食指的第一指关节,要靠在指尖一些,再将大指自然的压在上面,轻捏住竹柄。通过三指将琴竹握稳,四、五指自然的弯曲、收拢。然后检查整个手的手形是否自然的收拢,手的各个指关节是否僵硬。

(三)击弦的方法与要领

1、击弦的动作

大臂要自然的下垂,然后将小臂平稳的抬起,左右手持琴竹稍呈内八字形。右手手腕抬起,使琴竹的竹头呈高位欲落击弦之势。然后琴竹从高位落下击弦,这时要通过臂、腕和指的力量传递到琴竹的竹头上,然后在落下琴竹击弦的一刹那,将手腕和手指相结合,以手腕为主产生的力量集中、有力、并富有弹性的击在琴弦上,同时立即的放松,并顺势利用琴竹反弹的力量,回到下一次击弦的高度,进行第二次击弦。

2、击弦的部位

在击弦的时候每个音都应该是受力平衡、集中和均匀的,所以应该用琴竹头的中部来击弦。理想的击弦位置是距离左琴码左右两侧约为公分处;而中码、右码、低音码约为2公分处。

(四)扬琴弹奏中的平衡

1、身体的平衡。在扬琴弹奏的过程当中,我们经常要持着琴竹弹奏扬琴的高音区或者是低音区,这时候随着身体的晃动重心也就偏移到了另外的一端。此时为了保证身体的平衡,两腿必须自然的分开,且一前一后,这时两腿的'功能就相当于身体的一种平衡器。

2、左右手的平衡。无论演奏什么样的曲目,只要能注意左手和右手的协调、放松、和有机的配合,再难演奏的曲目也是能迎刃而解的。

三、扬琴初学者应练习的练习曲

(一)对于初学扬琴的人而言,首先要注重演奏时的姿势,击弦的动作、和基本的竹法。然后通过练习一些基本的练习曲和部分的乐曲教材,掌握扬琴发音的技术动作和规范,从而掌握“持竹点、击弦点、触槌点、支撑点、发力点”五个要点的综合技能。

(二)在熟悉了基本的音位后,初学者可以练习一些简单的小歌曲,如:《小星星》、《我是一只粉刷匠》,《采茶扑蝶》等。

四、练琴的时间

初学者每天练琴的时间多少,取决于自己的精力和体力。练习的效果和时间要成正比,须知“勤能补拙,熟能生巧”,“勤”与“熟”是练习量的增加,“补拙”与“生巧”则是质的飞跃。

总而言之,对于初学扬琴的人来说,掌握正确、扎实的的基本功以及科学、有效的练习方法是至关重要的。遇到一些比较难弹奏的片段就去拼命的狠练,手和腕子不舒服了也不肯去休息一下。这样做,肌肉会长期的处于拉长的状态,慢慢的就会失去弹性,收缩不了,严重的还会出现肌肉酸痛的现象,从而导致不能弹琴的后果。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希望广大的扬琴爱好者能够持之以恒、刻苦钻研,勇攀艺术的高峰。

参考文献:

[1]陈照华、陈方丈、扬琴实用教程[M]、广州外语音像出版社,1999.

出生于音乐家庭。幼年时接受父亲吴国宣的音乐教育,9岁起随舅父杨玉成先生及李英武先生学习扬琴演奏,1972年参加工作。现任新疆兵团音乐家协会第三、四届主席、中国音乐家协会第五、六届理事、新疆艺术学院客座教授、中国文联授予“全国优秀百名青年文艺家”称号、国家文化部授予“文化部优秀专家称号、新疆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先进工作者” 称号、新疆青联委员、省级“德艺双馨”会员称号。1972年至1973年在新疆兵团第三师文工团任学员及独奏演 员。曾上演《快乐的女战士》《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等曲目数百场。1974年至今在新疆兵团杂技团担任独奏演员。曾在大、小型音乐会、综艺晚会中上演《我是人民的小骑兵》《游击队员之歌》《土耳其进行曲》《霍拉舞曲》《春到沂河》《卡门序曲》《美丽的天山》等曲目百余场。1975年参加本团去农六师演出百余场。1976年代表新疆参加全国杂技调演。在此期间接识郭敏清老师并得到其专业指导。1977年参加自治区人民政府慰问团去西藏阿里慰问演出百余场。1978年在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进修,师从扬琴教育家:洪圣茂、郭敏清先生。1981年至2002年所教授扬琴专业学生:张梦婷、赵新芝、王庆梅、田宇、徐潇、赵文婷、吴文英、黄莉、付娅璐等分别考取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西安音乐学院、四川音乐学院等音乐艺术院校。1982年首次编创的维吾尔族扬琴独奏曲《美丽的天山》(配器:鸿谦)荣获自治区首届民族器乐大赛优秀作品奖。1983年出任新疆文工团独奏演员,上演《土耳其进行曲》《云雀》《游击队员之歌》等6首作品百余场并在乌为国家领导人演出。1983年9月至1985年7月考取并就读西安音乐学院民乐系大专毕业。师从著名扬琴教育家王沂甫教授及刘达章等先生。1985年至2002年所编创的数十首新疆扬琴作品,部分先后被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西安音乐学院、四川音乐学院、广州星海音乐学院、沈阳音乐学院、天津音乐学院等音乐艺术院校选用为专业教材。1986年与人合作创作的塔吉克扬琴组曲《鹰笛恋》获得自治区第三届“天山之声”音乐会创作二等奖、演奏三等奖、乐队集体演奏奖。此作品多次在新疆人民广播电台、新疆音乐台、电视台播放。首篇论文《扬琴技巧在新疆民族音乐中的运用》由《新疆艺术》(86--2期)发表。1987年中央音乐学院首届硕士研究生黄河,在其毕业论文《从扬琴音乐创作看扬琴艺术的发展》中对“新疆扬琴”首次进行专节研究,与论文配套编辑的《扬琴作品创作目录索引619首》中,吴军新疆扬琴作品条目50余首。1987年至2003年先后在《乐器》《天山音乐》《文学艺术志》《中华音乐文化教育》(台)《中国民乐》《新疆艺术》《中国音乐》等报刊杂志及学术研讨会上,发表、出版的音乐艺术类论文有:“扬琴毡头琴竹”“扬琴演奏与琴竹放置架”“扬琴持竹法与手的动态”“新疆少数民族乐器”“锵(新疆扬琴)简介及源流”“扬琴音色问题探微”“扬琴调音与杂音”“扬琴艺术的继承、发展与创新---兼论新疆扬琴的地方民族特色”等50余篇,其中多篇论文获全国二、三等奖。1987—1989受聘于乌鲁木齐市业余艺术学校,共教授爵士鼓学员百余名,编写《爵士鼓基础教程》一套。1988年创作(合作)扬琴二重奏《瀚海绿魂》、哈萨克族扬琴曲《天鹅》获新疆民族器乐作品大赛创作二等奖、优秀奖、优秀演奏奖。《瀚海绿魂》同年获文化部全国笫六届音乐作品大赛奖。4月当选《新疆扬琴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7月在首次评定艺术职称中被破格一次晋升为国家二级演奏员。12月新疆人民广播电台“我说这十年”专题采访兵团杂技团青年扬琴演奏家吴军。1989年《谢谢你,可爱的小鸟》获新疆第二届艺术节暨第三届新疆歌曲创作大赛二等奖。同年当选第二届新疆兵团音乐舞蹈家协会副秘书长。《中国音乐报》特约记者。《扬琴界》(内部学术理论刊物)任主编。1990年2月《北京音乐周报》发表了题为“眷恋与追求—记青年扬琴演奏家吴军”的文章。5月乌鲁木齐广播电台文艺部录制了由吴军等人创作,并由吴军演奏的《牧歌声声甜》《草原小骑士》《天山雪莲花》《花园一样的新疆亚克西》《我和小白杨一起成长》《会唱歌的小百灵》《剪羊毛》一组扬琴、木琴独奏曲。1991年出访前苏联四省演出,由吴军任队长的16位演奏家荣获吉尔吉斯斯坦文化部、文艺工作者协会授予的“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吉尔吉斯斯坦之间的文艺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艺术团音乐艺术工作者荣誉证书”。1992年起任新疆兵团艺术系列专业职务任职条件中级、高级评审委员会委员。同年出任新疆戏剧家协会培训中心教员。1993年出版专著《新疆扬琴曲选》。塔吉克扬琴组曲《鹰笛恋》被中央音乐学院出版为教材。作品《牧歌声声甜》获全国《中音杯》音乐作品大赛三等奖。木琴二重奏《排山倒海、乘胜追击》《到敌人后方去》获省级音乐会演奏二等奖。“论民族性在杂技艺术创作中的感情显现---兼论与其他艺术的比较”获全国第二届杂技理论研讨优秀论文评比二等奖并收入杂技论文集中。1994年出版专著《维吾尔古典音乐十二木卡姆扬琴曲45首》。木琴独奏与钢琴《春的使者》获全国《聂耳杯》音乐作品大赛二等奖。同年当选为新疆青联第五届委员。5月出任《乐器》特约撰稿人。7月新疆电视台专题片《新疆扬琴之子----吴军》播出。1995年6月新疆音乐台播放《吴军新疆扬琴独奏音乐会》。7月吴军当选为第三届新疆兵团音乐家协会主席、兵团文联委员。10月被新疆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先进工作者”称号。12月被新疆自治区艺术专业高级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审批通过,晋升为国家一级演奏员。论文《杂技批评是杂技事业发展不可忽视的动力》《论杂技艺术的生命契机》《略论杂技教学与杂技教师的现代素质》均获得全国杂技艺术理论研讨优秀论文评比三等奖。1996年2月乌鲁木齐人民广播电台播放《吴军木琴独奏音乐会》。《论杂技表演中的艺术个性》等获得全国杂技艺术理论研讨优秀论文评比三等奖。吴军的事迹被收入《中华劳模大典》。1997年《正确对待少儿杂技教学中出现的三种矛盾》《如何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杂技人才》均获得全国杂技艺术理论研讨优秀论文评比三等奖。同年出任中国杂技艺术家协会音乐专业委员会委员及理论研究委员会委员。9月创作扬琴协奏曲《马嵬随想》。10月新疆大学出版社出版歌曲集《小百灵的歌》(主编:吴军)。吴军的艺术简历被收入《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1998年授国家文化部委派赴乌兹别克斯坦参加国际现代交响乐和室内乐音乐节。木琴独奏与钢琴《春的使者》由乌兹别克斯坦音乐学院上演受到好评。《天鹅》 (C D配书)、《葵巴斯》(C D配书)被中央音乐学院出版为教材。同年吴军辞条被收入《中国音乐家辞典》《东方之子》(第二卷)。8月新疆音乐卫视台音乐大学堂播出《吴军----谈中国扬琴四大流派》。1999年5月中国文联授予“全国百名优秀青年文艺家”称号,事迹被收入《向祖国汇报》一书。同年当选第五届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策划出版《艾比湖之声歌曲集》并作序题为《艾比湖之声可喜可贺!》。《牡丹汗》《在那遥远的地方》等七首双声部练习曲被中央音乐学院出版为教材。《拉克木卡姆—第四达斯坦间奏曲》被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为教材。12月赴京参加中国音乐家协会第五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并当选担任第五届理事。2000年国家文化部授予“文化部优秀专家”称号。同年出任新疆艺术学院音乐学院常任客座教授。2005年5月兵团电视台《名人访谈》播出《扬琴----生命的追求》----访德艺双馨会员吴军。12月完成新疆艺术学院音乐学院扬琴专业教学大纲的制定。2001年随新疆兵团代表团参加中国文联笫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同年4月当选为中国扬琴学会常务理事。7月再次当选第四届新疆兵团音乐家协会主席。8月当选为第三届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常务理事。2002年编写吴军新疆扬琴系列教材《哈萨克族扬琴谱70首》。《沂蒙山歌》(五级)、《速度练习》(四级)被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在《全国扬琴考级训练问答》∕赵艳芳编著一书中。同年任《新春音乐会》导演组成员,并上演木琴独奏与管弦乐队“游击队员之歌”。2003年编创《天山晚会》《月儿》《马儿》《潇女欢歌》《额尔齐斯河的春天》《维吾尔族扬琴谱60首》《中外名曲扬琴谱70首》《新疆扬琴练习曲100首》(上下册)。《梦乡云》获得兵团“中华情”征歌大赛一等奖。“杂谈陈磊歌曲创作”“论吴军新疆扬琴艺术的演奏技巧与民族特色”(作者:方媛)发表在明星时代丛书之一《研究与探索》一书中。2004年新疆人民广播电台6月27日播出题为《扬琴演奏家吴军的人生故事和艺术体悟》的专访。《举杯祝贺》(安静作词歌选)∕主编:云涛、吴军∕新疆电子出版社出版。9月赴北京参加中国音乐家协会第五届理事会议。是月,由同心出版社出版《娃哈哈变奏曲》《雪海欢歌》《草原晨曲》《帕米尔的春天》《辽河水天山流》等作品为沈阳音乐学院教材。11月18日参加厦门全国第四届扬琴创作研讨会。12月13至16日参加中国音乐家协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并再次当选为理事。2005年1月6日《吴军新疆扬琴艺术网站》在杭州贺晓华先生为音乐总监的“中国民族音乐在线(华音)网站中正式开通。27日任“全国电视希望之星大赛(新疆赛区)”评委,同月为陈磊歌曲选《花开花落别样红》出版作序。2月编著《吴军新疆扬琴作品60首》《吴军新疆扬琴室内乐作品21首》,汇编《全国音乐艺术院校出版吴军作品46首》。

南开大学李扬硕士毕业论文

南开大学。李扬的高等代数写的不错,对高考生很有帮助,他是南开大学基础数学研究生毕业,现已编写《北京大学高等代数重难点指导与习题解答》,《高等代数强化讲义》。考研数学李杨是高顿考研机构的,有丰富的数学分析高等代数教学经验。

李扬数学重点题目汇总有用。根据查询相关资料信息显示,李扬,南开大学基础数学研究生毕业,现已编写北京大学高等代数重难点指导与习题解答,高等代数强化讲义,数学分析强化讲义,数学分析每日一题等。

扬琴凤凰于飞毕业论文

拉萨行落花夜古道行圈圆春

这首曲子,源自于贵州布依族的一首民歌《好花红》,是歌唱女儿出嫁,祝福出嫁的女儿能够夫妻和睦,幸福长久的。所以作者就以这个民间组歌为蓝本,也因为古代比喻美满的夫妻家庭为“凤凰”,所以命名为《凤凰于飞》像引子里面的鼓声就像是迎亲,第一段细腻的音乐感觉就是表达少女出嫁时候对家庭的惜别留念,后面第二段欢快起来就是歌舞、表达出嫁时候的盛世,最后结尾是一种曲终人散意犹未尽的感觉

刚特意查了中国扬琴曲集,(成海华编)凤凰于飞和林冲夜奔都是十级的曲子

<伽蓝>(扬琴与管弦乐团协奏曲)作曲:何谐(四川音乐学院作曲系双专业文学学士)配器:何谐扬琴独奏:顾雨蕾协奏:中国.四川交响乐团指挥:肖超地点:四川音乐学院大音乐厅三天以后在网上搜“伽蓝 顾雨蕾” 就可以了

有关扬琴毕业论文题目

1. 试论莫扎特《g 小调弦乐五重奏》第一乐章中对中提琴地位与作用的提升 2. 优雅的男高音——论大提琴在乐队中的作用 3. 大提琴演奏中国民族音乐的几点探索 4. 大提琴演奏发音问题探讨 5. 论二胡演奏的内心感觉与艺术修养的提高 6. 古筝演奏与心理音色 7. 浅谈想像力与心理调控力在小提琴演奏中的作用 8. 长笛演奏的基本技巧分析与实践 9. 关于借鉴西方作品分析法分析传统古琴曲的几点思考 10. 小议视唱练耳在乐器演奏中的重要性 11. 谈儿童学习乐器演奏的意义 12. 探析铜管乐器演奏的音准问题 13. 浅谈中小学铜管乐队的训练 14. 如何组织开展中小学小乐队的活动 15. (某器乐)演奏中的准确读谱与正确理解 16. 论(某器乐)作品的音乐风格与演奏 17. (某器乐)演奏右手技术问题之我见 18. 如何处理好(某器乐)教学中音乐表现与弹奏技术的关系 19. 浅谈(某器乐)考试、比赛前的心理的准备 20. 《二泉映月》的创作分析与演奏实践 21. 中国民族器乐的历史与现状之研究 22. 论杨琴演奏的思维 23. 浅析关于(某器乐)演奏的发音问题 24. 如何演奏好《莫扎特C大调长笛与竖琴协奏曲》K299 25. 小提琴的左手技巧 26. 浅析现代杨琴的演奏技巧及表现力 27. 简述萨克斯的气息 28. 浅谈琵琶演奏与教学心得 29. 论扬琴演奏中手臂运动与力度控制 30. 少年儿童古筝考级教学浅谈 31. 长笛演奏中的呼吸气息运用 32. 浅析二胡曲《洪湖人民的心愿》 33. 女子十二乐坊现象分析 钢琴 1. 怎样提高钢琴伴奏的演奏水平 2. 论钢琴演奏情和理的统一 3. 临场演奏中的心理因素 4. 浅谈钢琴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演奏能力 5. 论钢琴演奏艺术中的想像力 6. 浅谈钢琴演奏的基本技巧 7. 浅谈中国风格钢琴作品的演奏 8. 试论钢琴表演艺术中的共性与个性关系 9. 试论钢琴表演艺术中的二度创作与实践 10. 论钢琴教育的教学原则与方法 11. 论钢琴教师的职业素养 12. 即兴伴奏与音乐表现 13. 论钢琴演奏中音乐表现与弹奏技术的关系 14. 论钢琴踏板的重要性及运用 15. 试论儿童钢琴教学的特殊性 16. 论钢琴教学中弱指的训练 17. 论钢琴演奏中的放松问题 18. 论巴赫钢琴作品的演奏风格 19. 论钢琴的指法艺术 20. 对钢琴演奏心理问题的研究 声乐 1. 当前适应中小学音乐新课程的高师声乐教学改革刍论 2. 民族声乐演唱中字正腔圆探究 3. 舒伯特艺术歌曲的演唱风格 4. 透过声乐套曲《冬之旅》浅谈舒伯特艺术歌曲的演唱 5. 演唱中国作品的发声与吐字 6. 歌唱心理素质在演唱中的影响 7. 花腔技巧在古典歌剧演唱中的运用与表现 8. 论赵元任声乐作品的民族性与演唱表达 9. 浅析黄自艺术歌曲的音乐特征与演唱表达 10. 试论多媒体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 11. 释析巴罗克(古典/浪漫)时期声乐作品的风格特征 12. 试论声乐教育的评价体系 13. 怎样运用歌声传达情感 14. 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演唱通俗歌曲 15. 歌唱艺术中的情感体验与表现 16. 论学校声乐人才培养方案如何适应社会要求 17. 中国古代声乐美学发展初探 18. 童声训练的原则与方法 19. 高师音乐专业声乐课改革之我见 20. 声乐教学中应注意民族问题 21. 歌唱心理调控在人声训练中的作用 22. 民族声乐歌唱方法探析 23. 通俗演唱方法探析 舞蹈 1. 浅谈舞蹈教学中表演意识的培养和训练 2. 论舞蹈的教育功能 3. 浅谈音乐与舞蹈的关系 4. 文化对舞者的重要性——浅谈舞蹈理论对舞蹈实践的指导作用 5. 儿童舞蹈教学中的寓教于乐原则 6. 舞蹈对幼儿成长的作用 7. 论舞蹈教育与素质教育 8. 中小学音乐舞蹈教育的现状及创新发展探讨 9. 论普及性舞蹈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性 10. 论节奏在民间舞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 11. 加强高师民间舞教学中“民俗”的渗透 12. 论中小学舞蹈教育 13. 浅谈中小学舞蹈课程设置 14. 浅谈幼儿师范学校的舞蹈教学 15. 谈儿童舞蹈教学的制作 16. 浅谈中国民间舞的表演 17. “鼓”在民间舞中的运用和发展 18. “道具”在中国民间舞教学与创作中的运用和发展 19. 论舞蹈作品与社会生活 20. 浅谈舞蹈表演形式的创新 21. 浅析现代舞动作的发展 22. 浅谈中国古典舞对戏曲舞蹈的借鉴 23. 新时期大学生校园舞蹈教育的思考 24. 浅谈中等师范学校的民间舞教学 25. 浅谈地域文化对中国民间舞蹈文化的影响 音乐教育 1.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形势下的高师音乐教育 2. 从普通高校学生音乐素质教育现状所引发的思考 3. 浅议对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4. 音乐素质的培养对幼儿身心发展的作用 5. 二十世纪中国学校音乐教育发展研究 6. 音乐新课程标准下的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 7. 合唱在中小学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8. 论音乐教师钢琴即兴伴奏能力的培养 9. 论中学音乐课堂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10. 美育与音乐教育 11. 试论童声合唱的训练方法 12. 音乐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方法研究 13. 中小学音乐教育与合唱活动 14.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如何体现师范性的要求 作品分析 1. 析理查·施特劳斯交响诗《唐·吉诃德》中的引子的主题内涵 2. 浅析普罗科菲耶夫《第二钢琴奏鸣曲——Scherzo》的写作特征 3. 浅析莫扎特钢琴作品的和声曲式结构特征 4. 现代音乐作品中的情感因素 5. 对某某作曲技法的分析 6. 简述车尔尼练习曲 7. 论肖邦夜曲 8. 肖邦第一叙事曲解析 其他 1. 关于现代大众审美的思考 2. 浅论音乐音调与基本情绪运动状态的关系 3. 胶片上流淌着的音乐篇章——有关电影音乐的综述 4. “文化融合”视野下的探戈音乐 5. 17世纪古式风格与新式风格 6. 试论前古典时期的情感风格对古典主义音乐的影响

我这里可以写,空间有我的联系方式

浅谈扬琴初学者应怎样打好基础

在各领域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论文吧,论文是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一种说理文章。一篇什么样的论文才能称为优秀论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浅谈扬琴初学者应怎样打好基础,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论文关键词: 扬琴基本常识基本方法

论文摘要: 本文概括论述了扬琴的基本常识、正确的演奏方法以及初学者应选择的练习曲目和练琴的时间。学习扬琴应该规范、系统、科学。

一、关于扬琴的基本常识

(一)主要部件及其作用

扬琴的外形是一个上窄下宽的梯形木箱。琴体里设有音梁;音梁侧立,上与面板,下与底板、两端与箱框连结成为扬琴的共鸣箱。每台琴都有五六条音梁,每条音梁上的四五个圆孔为音孔。

(二)如何挑选新琴与琴竹

1、好的扬琴的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看外观:看面板上面的木纹疏密是否均匀,走向是否平直;琴体做工是否精细。琴框应油漆均匀、色泽纯正、光洁度高、且无裂纹、无掉漆、无破损。查部件:查看左右两边的盖板与琴体是否的吻合;挂弦钉和弦轴是否排列的整齐均匀;滚珠、小桥码是否的齐全。听声音:高音区要清脆、明亮、纯净、富有“颗粒感”,中音区要柔和、圆润;低音区要浑厚、结实。

2、挑选琴竹应注意以下几点:材料:有较大的弹性和韧性,手感要光滑。色泽:颜色要偏粉黄,并富有光泽为佳。形状:把琴竹仰放在桌面上,看看琴竹是否的平展,竹头与竹尾是否在一条直线上。

二、扬琴演奏的基本方法

(一)演奏姿势

演奏扬琴以坐姿为主,演奏时要放松的坐在琴凳的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处,身体应距离琴20—25公分左右,两腿自然的分开与肩同宽,左腿稍前一些,右腿稍后一些。大臂自然下垂,平稳的抬起小臂。全身要自然的放松,随意而舒适,上身的前后、左右活动应轻松自如。

(二)持竹方法

首先将琴竹全长的五分之一处放在食指的第一指关节,要靠在指尖一些,再将大指自然的压在上面,轻捏住竹柄。通过三指将琴竹握稳,四、五指自然的弯曲、收拢。然后检查整个手的手形是否自然的收拢,手的各个指关节是否僵硬。

(三)击弦的方法与要领

1、击弦的动作

大臂要自然的下垂,然后将小臂平稳的抬起,左右手持琴竹稍呈内八字形。右手手腕抬起,使琴竹的竹头呈高位欲落击弦之势。然后琴竹从高位落下击弦,这时要通过臂、腕和指的力量传递到琴竹的竹头上,然后在落下琴竹击弦的一刹那,将手腕和手指相结合,以手腕为主产生的力量集中、有力、并富有弹性的击在琴弦上,同时立即的放松,并顺势利用琴竹反弹的力量,回到下一次击弦的高度,进行第二次击弦。

2、击弦的部位

在击弦的时候每个音都应该是受力平衡、集中和均匀的,所以应该用琴竹头的中部来击弦。理想的击弦位置是距离左琴码左右两侧约为公分处;而中码、右码、低音码约为2公分处。

(四)扬琴弹奏中的平衡

1、身体的平衡。在扬琴弹奏的过程当中,我们经常要持着琴竹弹奏扬琴的高音区或者是低音区,这时候随着身体的晃动重心也就偏移到了另外的一端。此时为了保证身体的平衡,两腿必须自然的分开,且一前一后,这时两腿的'功能就相当于身体的一种平衡器。

2、左右手的平衡。无论演奏什么样的曲目,只要能注意左手和右手的协调、放松、和有机的配合,再难演奏的曲目也是能迎刃而解的。

三、扬琴初学者应练习的练习曲

(一)对于初学扬琴的人而言,首先要注重演奏时的姿势,击弦的动作、和基本的竹法。然后通过练习一些基本的练习曲和部分的乐曲教材,掌握扬琴发音的技术动作和规范,从而掌握“持竹点、击弦点、触槌点、支撑点、发力点”五个要点的综合技能。

(二)在熟悉了基本的音位后,初学者可以练习一些简单的小歌曲,如:《小星星》、《我是一只粉刷匠》,《采茶扑蝶》等。

四、练琴的时间

初学者每天练琴的时间多少,取决于自己的精力和体力。练习的效果和时间要成正比,须知“勤能补拙,熟能生巧”,“勤”与“熟”是练习量的增加,“补拙”与“生巧”则是质的飞跃。

总而言之,对于初学扬琴的人来说,掌握正确、扎实的的基本功以及科学、有效的练习方法是至关重要的。遇到一些比较难弹奏的片段就去拼命的狠练,手和腕子不舒服了也不肯去休息一下。这样做,肌肉会长期的处于拉长的状态,慢慢的就会失去弹性,收缩不了,严重的还会出现肌肉酸痛的现象,从而导致不能弹琴的后果。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希望广大的扬琴爱好者能够持之以恒、刻苦钻研,勇攀艺术的高峰。

参考文献:

[1]陈照华、陈方丈、扬琴实用教程[M]、广州外语音像出版社,1999.

之前也是为论文苦恼了半天,网上的范文和能搜到的资料,大都不全面,一般能有个正文就不错了,而且抄袭的东西肯定不行的,关键是没有数据和分析部分,我好不容易搞出来一篇,结果还过不了审。 还好后来找到文方网,直接让专业人士帮忙,效率很高,核心的部分帮我搞定了,也给了很多参考文献资料。哎,专业的事还是要找专业的人来做啊,建议有问题参考下文方网吧 下面是之前文方网王老师发给我的题目,分享给大家: 埃尔文·舒尔霍夫《长笛与钢琴奏鸣曲》演奏分析 李斯特钢琴改编曲——圣桑《死之舞》音乐特征及演奏探析 《小河淌水》《槐花几时开》的演唱特点与艺术分析 吉纳斯特拉《阿根廷舞曲》的演奏分析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曲式分析与演奏 肖邦《F大调第二叙事曲》()曲式分析与演奏研究 格里格《培尔·金特》组曲的多声部研究 巴托克《小宇宙》曲式分析与教学研究 普罗科菲耶夫钢琴奏鸣曲式结构研究——以九首钢琴奏鸣曲为例 万哈尔《D大调低音提琴协奏曲》曲式分析及演奏诠释 乔治·利盖蒂钢琴组曲《利切卡尔》分析研究 从曲式分析到风格分析——音乐分析课程的发展现状与改革设想 中国民歌《茉莉花》之研究——以江苏、河北两地《茉莉花》为例 对我国现行常用曲式学教材的比较研究 拉赫玛尼诺夫《音乐瞬间》Op16教学与演奏分析 王立平与《红楼梦》声乐作品研究 贝多芬中期钢琴奏鸣曲创作特点——以贝多芬奏鸣曲《热情》为例 古典隽永,情融浪漫—勃拉姆斯三首钢琴三重奏创作技法研究 论奏鸣曲式在胡梅尔钢琴奏鸣曲的运用 钢琴基础教材的音乐性与技术性的阐释与展望——以《布格缪勒钢琴进阶25曲》(作品100)为例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演奏技巧剖析 论肖邦E大调第四首谐谑曲 谈王建民的二胡狂想曲 勃拉姆斯三首钢琴奏鸣曲的演奏与教学研究 穆索尔斯基钢琴组曲《图画展览会》音乐分析研究 《第二二胡协奏曲—追梦京华》之创作与演奏风格探究 基于微信平台的高校音乐理论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以《曲式分析》课程为例 勋伯格,《在茂密绿叶的遮掩下》-声部连接、和声和谐度、歌词、曲式分析 舒曼《C大调幻想曲》演奏中技术与情感的统一 罗德里戈早期吉他协奏曲研究 一曲壮丽的革命诗篇——柯达伊交响变奏曲《孔雀飞》的曲式分析与内容初探 格拉祖诺夫钢琴奏鸣曲的结构思维研究 李斯特《塔兰泰拉》音乐特征与演奏分析 刘文金二胡作品研究 黎英海钢琴作品《夕阳箫鼓》民族化元素及演奏研究 歌剧《野火春风斗古城》中杨晓冬的咏叹调研究——以杨晓冬的两首咏叹调为例 偏而不离——认知诗学视角下《裂缝》的解读 合唱准备练习探究 巴赫《意大利协奏曲》创作风格与钢琴演奏分析 勃拉姆斯e小调大提琴奏鸣曲演奏技法分析 黄虎威长笛独奏《阳光灿烂照天山》结构分析及演奏难点 莫扎特歌剧《牧人王》中咏叹调《我爱你,这爱情坚贞》的演唱分析 徐景新创作歌曲的演唱探微——以《飞天》、《春江花月夜》、《卜算子 咏梅》为例 维奥蒂《a小调第二十二小提琴协奏曲》研究 歌剧咏叹调《你也知道他,妈妈》的艺术特征研究 试论民族歌曲创作与演唱中的风格性与兼容性——结合朝鲜族民歌《阿里郎》的演唱体会 马思聪四首小提琴作品解析 探究小夜曲的艺术特征及演唱分析——以舒伯特、托斯蒂《小夜曲》为例 浅谈绛州鼓乐<滚核桃>的演奏技法应用及艺术表现 申克音乐分析体系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乔治·格什温歌剧《波吉与贝丝》中二首唱段分析研究 由《我爱这土地》分析陆在易艺术歌曲创作特点及演唱处理 浅析约翰·约阿希姆·匡茨《c小调三重奏奏鸣曲》创作背景和演奏特点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第20号第二乐章的双排键电子琴编配与演奏解析 探究小夜曲的艺术特征及演唱分析——以舒伯特、托斯蒂《小夜曲》为例 伊萨伊《第六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作品及演奏分析 筝曲《醉·舞倾城》的创作特点与演奏分析 德彪西《萨克斯管与乐队狂想曲》的音乐学分析 琵琶独奏曲《狼牙山五壮士》探微 艺术歌曲《梁祝新歌》的演唱诠释与研究 歌曲《淋湿的梦》的艺术特点及演唱探析 歌曲《我怎样去爱你》的演唱分析 歌剧咏叹调《前天夜里,我的孩子》演唱分析 民族声乐作品《土家撒叶儿嗬》的演唱分析 格拉纳多斯钢琴组曲《戈雅之画》之研究 论陆在易艺术歌曲《我爱这土地》的艺术分析和演唱处理 艺术歌曲《湘累》的音乐特点与演唱分析 四川大竹盘歌的音乐特征及演唱风格研究 交响音乐史诗《成吉思汗》创作技法 希曼诺夫斯基《第三钢琴奏鸣曲》的分析与研究 论米夏克低音提琴第一奏鸣曲的创作风格与演奏技巧 贝多芬早期变奏曲的艺术特征——以变奏曲WoO 71为例 怀揣思乡情 盼望归故乡——探究《望乡词》的艺术情感及分析 交响组曲《五行》之创作体会与技法分析 库夏科夫《冬季素描组曲》音乐创作及演奏分析 特奥巴尔德·波姆《大波兰舞曲》作品与演奏分析 歌曲《孟姜女》的艺术风格及演唱分析 套曲《夏夜》中浪漫主义风格与演唱元素的呈现——以《在滨海湖上》和《离别》为例 论歌剧《茶花女》中咏叹调《永别了,过去的美梦》的演唱分析 歌剧咏叹调《你也知道他,妈妈》的艺术特征研究 舒伯特《a小调奏鸣曲第一乐章》()的音乐特征与演奏分析 肖邦《降B大调华丽变奏曲》的音乐特征与演奏分析 舒曼钢琴组曲《森林情景》音乐与演奏分析 古筝协奏曲《红高粱叙事曲》的音乐与演奏分析 许学东扬琴作品《瑶山夜画》的演奏分析 路易斯·斯波尔单簧管协奏曲的音乐分析与演奏技法——以为例 二胡作品《曾侯乙传奇》的二度创作探索和实践 巴拉基列夫“回教风幻想曲”《伊斯拉美》演奏技巧研究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演奏技巧剖析 舒伯特钢琴奏鸣曲演奏分析——以《A大调钢琴奏鸣曲》为例 巴赫《创意曲集》在钢琴教学中的应用 裕固族民歌《木拉呗哩》的演唱探析 豫剧风格在叙事歌曲《木兰从军》创作与演唱中的呈现 塔克塔谢维利《C大调长笛与钢琴奏鸣曲》的音乐与演奏技巧分析 Max Reger三首中提琴无伴奏组曲音乐演奏分析 何占豪古筝三重奏《姐妹歌》的演奏分析 宋词新曲的演唱分析——以音乐会中两首曲目为例 肖邦《波兰舞曲》结构特征研究 舒伯特《即兴曲》的音响版本比较 莫扎特F大调第十九钢琴协奏曲音响版本研究

扬州大学毕业论文中期报告

论文中期检查报告的写法:

论文中期检查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选题质量、开题报告完成情况、阶段性成果、存在主要问题以及老师评语。

1、选题质量:主要填写选题是否符合专业培养目标,能否体现综合训练要求;题目难易程度;题目工作量;题目与生产、科研、经济、社会、文化及实验室建设等实际的结合程度。

2、开题报告完成情况:根据自己在各方面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写明是否完成了这次设计的选题及开题报告。

3、阶段性成果:在写论文的各个过程中,取得的实际成果。

4、存在主要问题:在写论文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法。

5、老师评语:指导教师对学生在毕业实习中,劳动、学习纪律及毕业设计进展等方面的评语。

论文的发表:

1、发表论文的过程

投稿-审稿-用稿通知-办理相关费用-出刊-邮递样刊。

一般作者先了解期刊,选定期刊后,找到投稿方式,部分期刊要求书面形式投稿。大部分是采用电子稿件形式。

2、发表论文审核时间

一般普通刊物(省级、国家级)审核时间为一周,高质量的杂志,审核时间为14-20天。

核心期刊审核时间一般为4个月,须经过初审、复审、终审三道程序。

3、期刊的级别问题

国家没有对期刊进行级别划分。但各单位一般根据期刊的主管单位的级别来对期刊划为省级期刊和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主管单位是省级单位。国家级期刊主管单位是国家部门或直属部门。

毕业论文的中期报告怎么写内容如下:

一、目前已完成任务

1、收集整理资料,包括中日文的文献,对论文命题有了初步认识。

2、与指导教师进行商榷讨论,结合已有的研究资料,确定论文题目。

3、透过研究各项资料和与指导教师的探讨,对论文列出大致提纲,经指导教师改正指点,大致确定论文的基本思路。

4、透过文献研究和实践研究,对论文命题有了较为全面的理解后,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完成论文初稿的撰写。

二、尚须完成的任务

1、日文文献资料不够充实。

2、论文思路不够严谨清晰,需要调整。

3、初稿还没彻底修改正确。

4、在修改初稿的基础上,完成第二、三稿,并尽快完成终稿。

三、存在的问题

1、提纲有些凌乱,有些地方条理不够清晰。

2、有关该研究的日文资料比较少,较难找,图书馆内相关文献少。

3、用词不当,出现语法错误。

4、论文要求格式较复杂,格式出现错误。

四、拟采取的办法

1、结合指导教师意见,透过与同学进行讨论。

2、继续查阅相关资料,完善论文资料。

3、找出错词、语法不当之处,进行修改,并对论文语言进行润色。

4、找出格式错误,进行修改。

撰写论文实际上是一项大工程,要写论文前要有开题报告,开题报告是确定论文的主题。文章中期会有一份中期检查报告,中期检查报告主要是看学生的论文完成情况,最后是论文的最终答辩。那么下面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论文中期检查报告是怎么写的?论文要写到中期,就是要同学们去做一篇论文中期的检查报告,这种检查报告是用来检查学生论文完成情况的考察报告。在这个报告中大家要写清楚自己目前已经完成的一些工作任务,简单一点就是要把自己的一篇论文完成情况汇报。此外,中期报告中要写出您为什么选择这一研究课题,也要详细分析在研究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以及您现在想到的解决方案。在你的论文写作过程中,还有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就是要总结一下你在这段时间内所获得的成果,以及整个论文目前所取得的成果。您可以罗列论文写作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写到中期时如果您还有许多问题没有解决,也可以在中期报告中罗列给指导老师进行咨询解决。中期报告存在的意义是为了使指导老师能比较全面地了解每个学生论文的进度,也能让指导老师更好地安排自己的论文指导工作,对论文有较大困难的同学指导老师可以多给他们一些时间。

毕业设计中期报告的写法如下:

在这份报告中,需要写下一些已经完成的任务。简单地说,需要报告论文的完成情况。除此之外,在中期报告中,还应该具体说明为什么选择目前的研究课题,并详细分析研究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以及现在想到的一些解决方案。

中期报告的另一个重要任务是总结写论文期间的收获,以及目前整篇论文的完成程度。可以列举一些写论文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如果论文中间还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也可以在期中报告中列出来,咨询导师解决。

毕业论文中期报告范文

一、目前已完成任务

1、搜集整理了中外文文献资料,经过思考,对论文命题有了初步的认识。

2、经过与指导教师进行讨论,结合已有的研究资料和老师提供的资料,确定了论文题目。

3、通过研究各项资料以及与指导教师的探讨,列出了论文的大致提纲。经过论文指导教师改正和指点之后,大致确定了论文的基本思路。

4、通过文献研究和实践研究,对论文命题有了较为全面的理解后,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完成了论文初稿的撰写。

二、尚须完成的任务

1、外文文献资料不够充实,还需要查找一定的外文文献资料。

2、论文思路不够严谨清晰,需要进一步调整。

3、初稿还没彻底修改正确,需要进一步完善。

4、在修改初稿的基础上,完成第二、三稿,并尽快完成终稿。

三、存在的问题

1、提纲有些凌乱,有些地方条理不够清晰。

2、有关该研究的外文资料比较少,较难找,图书馆内相关文献少。

3、用词不当,出现语法错误。

4、论文要求格式较复杂,格式出现错误。

四、拟采取的措施

1、结合指导教师意见,通过与同学进行讨论,然后调整结构。

2、继续查阅外文文献等相关资料,完善论文资料。

3、找出错词、有语法错误的地方,进行修改。

4、找出格式错误,进行修改。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