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毕业论文

首页 毕业论文 问题

有关正泰话题的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

有关正泰话题的毕业论文

电气技术可以写系统控制、电力电子方面的。之前也是不会弄,还是学长给的文方网,写的《桥式起重机起升机构控制改造与应用研究》,非常靠谱先进飞机电气系统汇流条控制器的设计与研制基于模糊理论的数控车床可靠性分配加工中心可信性影响度分析及增长技术研究飞机电源系统配电技术研究大型潮流能发电场的电气系统经济性分析与测试评价海上油气平台电气系统继电保护方案研究吉化化肥厂电气系统成本管理研究混合动力重型汽车电路设计及其可靠性研究基于APROS的发电厂电气仿真系统面向并行工程的数控车床可靠性研究海浪发电实验装置设计与研究高速电梯电气系统的改进核电站电气监控系统组网研究基于多智能体的8G型电力机车故障诊断系统的研制水机电耦合系统建模及其相互影响研究多组舱段质量质心测量设备关键技术研究面向可靠性概率设计的数控机床载荷谱建立方法研究中低速磁浮列车关键电气系统研究基于建设方的商业地产建筑电气设计与管理研究新型收配碴整形车的研制和改进悬臂式掘进机电液控制系统研究与仿真GKD3B型内燃机车电气系统研究配电自动化系统仿真与调试软件研究基于FMEA和重要度分析的数控车床可靠性改进设计炼油化工企业的电气管理应用研究42V汽车用永磁发电机设计与研究株洲南车时代电气城轨关键装备业务发展战略研究连续闪光锚链对焊机电气系统研究与设计碟形飞行器系统设计及其动力学模型和控制方法研究混合动力汽车42V电源系统研究

你好,我全程协助r

与我同行 共访校友足迹”暑期社会实践论文 摘要:高校不断扩军、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就业压力大,整个就业市场需求岗位的总体状况相对趋紧已经成为了现状,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应届大学生现在面临着进退两难的局面:是回到学校继续深造,还是在社会中继续寻求自己的一席之地呢?为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大学生就业形势,也为了帮助我们这些在校大学生能更多地了解就业信息与今后的在校规划,我们一行13人组建了温州大学“与我同行共访校友足迹”暑期社会实践考察队,走进温州乐清,以温州民营企业为立足点,调查了以温州大学毕业生为主体的历届毕业生就业状况和职业发展状况,从点—线—面角度寻求相关信息。 关键词:历届大学生 就业状况 温州大学 温州乐清民营企业 “阳光总在风雨后,请相信有彩虹……” 短暂而又艰苦的15天暑期社会实践随着晚会幕布的缓缓落下而告了一个段落。在这段日子里,我们13人有过沮丧、有过流泪;但是我们相信,正如歌词中唱的一样只要我们一起努力共同渡过那段黑暗的日子后,阳光会以最灿烂的姿态来迎接我们…… 大家都知道现在的就业形势是十分严峻的,而应届大学生就业问题更是牵动着党和国家的心。“2007年,全国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在前不久举行的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国家劳动保障部副部长张小建在面对2007年的就业状况进行分析时给出了这样的判断:高校毕业生增量多、压力大,整个就业市场需求岗位的总体状况相对趋紧已经成为了现状。据相关官方数据显示2006年全国应届大学毕业生人数激增至413万,比去年增加75万人,增幅达22%,但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未签约的应届大学毕业生仅占总人数的。 为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大学生就业形势,也为了帮助我们这些在校大学生能更多地了解就业信息与今后的在校规划,我们实践队决定走进温州民营企业的发展源地——温州乐清,走进当地的大小民营企业,采访企业中的历届大学毕业生与企业老总,向他们收集更多更全面的第一手资料。 在15天的实践时间里我们走访了大量的企业,以温州民营企业为立足点,调查了以温州大学毕业生为主体的历届毕业生就业状况和职业发展状况;并且我们走访的企业基本包括了各个行业(制造、销售和服务等)以及各种规模(有正泰、德力西等大型企业,也有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小型企业),共收回了大约3000份有效问卷。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次得到的调查结果是具有相当的可信度的。 我们的问卷主要涉及了以下几个方面: 1.针对现在工作情况设问 2.针对工作满意度的设问 3.是针对自我效能感即工作胜任状况的设问 4.针对自我期许和对企业的期许设问 5.针对就业信息和就业途径设问 6.大学期间的活动锻炼对就业的影响 7.企业的用人标准和学校教育的优劣势 8.在校的职业生涯规划对就业具有多少程度的影响 经过我们的统计初步得到了以下结果: 一.工作情况 目前大学生选择工作日渐趋于理性,能够从实际情况出发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例如:对工作方向的选择、对工作岗位的选择等。现在已经逐渐渐形成了为自己选工作的良好态势,而不是以前的为专业选工作。至目前我们统计所得出的结果显示,约有34%的毕业生现在从事的工作与自己所学专业没有什么联系,只有38%的毕业生现在从事的工作与自己所学专业联系比较密切。而且从现在的社会发展观察,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在毕业后选择先找一份工作,找到自己立足社会的经济来源,再找最适合自己的工作。据我们从3000份调查统计得出:没换过工作的毕业生大约只占38%,而大约有42%的在职大学毕业生换过2份以上工作。 二.工作满意程度 半数以上的毕业生表示对自己现在的工作满意,只有约5%表示对自己现在的工作不满意。 其中,在对现在工作最满意的方面选择中被调查者大都选择了与同事的和睦相处这一项,而对现在工作最不满意的方面中我们预先设计选项较高的薪水一项则出乎我们的意料。 从中我们不难发现现在对薪金的要求大学毕业生也趋于理智,能够对自己做出较为理智的判断,不是一味的偏低,也没有过度的追求高工资。在我们进行调查的过程中,有一位学姐曾经这样说:最开始的时候希望自己的月薪有1500就满足了,500寄家里,500自己用,500存起来。经过这几年在社会的摸索,对工资已经没有太大的要求,只要证明自己的价值就行了。 三.自我效能感即工作胜任状况和自我期许以及对企业的期许 约97%的毕业生表示能够胜任现在的工作,但是实践能力差和缺乏一定的专业技能成为了毕业生工作压力大的主要原因,相应的超过半数的毕业生表示在企业中最希望能得到专业技能的提高,而希望得到晋升和出国深造总共只占了21%。由以上可以看出,被调查的毕业生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更注重是自身素质于专业技能的提高,而不是简单的只是为了暂时的利益。 从中我们深深体会道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必须重视实践能力的提高,多参加社会实践和做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兼职工作,不能再只局限于书本和课堂,而是要做到专业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争取日后能早日适应社会。 但在重视实践能力培养的同时在大学里我们应该积极学好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是为自己创造好的就业条件的重要条件。 四.就业信息和就业途径 通过调查毕业生在毕业时最关心的信息分别是自己所学专业的就业形势以及用人单位的用人标准,分别达到了36%和20%,这说明大学毕业生希望与招聘单位能有一个沟通的机会。另外求职技巧也成为了一个关注的热点,这说明在学校里开设就业指导课和就业指导讲座的确是很有必要性。他们表示,通过专门的就业讲座、就业指导网站和校园招聘大会的形式能比较容易获得当时的就业信息。但他们同时表示校园招聘大会实际效用不大(与招聘单位反映的情况一样),渐渐兴起的网络求职和传统的人才招聘市场是毕业生的主要就业途径,而效仿国际的通过熟人介绍的方式就业亦占有一定的比重(这可能我们在温州做调查的局限性:在温州部分的民营企业是家族企业,可能导致了通过熟人介绍的方式比重过高)。 五. 大学期间的活动锻炼对就业的影响 从问卷结果显示,约67%的毕业生在大学期间曾担任学生干部,而表达能力(凸显于人际交往与业务洽谈),实践能力(凸显于实际业务操作),交际能力(凸显于与领导同事交往及业务洽谈)的锻炼成为日后工作收益最多的部分。由此可见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类活动,锻炼自己的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担任学生干部则,可以让自己得到各方面的能力锻炼,累积到日后工作所需要的经验。 六.企业的用人标准和学校教育的优劣势 58%的毕业生认为企业在招聘人员最看重的是个人的综合素质,另外还有20%的人认为是专业知识。而实践能力的创新和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被认为是学校现在最缺乏的方面(与上面可以互相印证),学校名气已不在是影响就业的主要因素,“唯文凭论”已向“用文凭论”转变,而“唯人才论”则逐渐兴起。相应的实践能力的创新、专业知识被认为是与他人竞争同一岗位的优势所在,同时吃苦耐劳精神这个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成为了一个优势因素。如今在职场上,个人的素质已成为影响求职的主导因素,只有在学校打好基础,努力提升自己的内涵与修养,才有可能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命运其实一直掌握在自己手中)。 七.职业生涯规划对就业的影响 通过问卷结果的统计,我们看到半数左右的毕业生表示在大二、三开始考虑就业问题,大概10%的人大一就开始考虑,剩下的人则在大四或毕业时才开始考虑。 在高校职业规划选项中,只有约11%的人知道职业规划并知道怎样规划,而59%的人则不了解职业规划。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至少在最近几届大学毕业生中,绝大部分的人在大学里职业规划意识淡薄。而且,绝大部分人表示学校提供的职业生涯发展课程没有太大的帮助。只有9%的毕业生对学校提供的职业生涯发展指导相关的讲座表示满意,但同时有25%的人表示当时学校根本无此项服务。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在各高校还未普及,而且课程质量普遍不高,不能达到学生的需求。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及相关讲座,以及提高提供就业指导质量应该成为各高校的重要任务。 经过了这次的暑期社会实践考察我从中体会到现在的大学生最缺乏的是实践,但是在各高校中的实践机会却是少之又少,而这恰恰说明了我国内地高校与国外高校的差距所在了。在现实高校教育体制不可能有太大的改革现状下,我们在校大学生应该多多利用大学生活的空闲时间走进社会多多实践,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在培养实践能力的同时我们应该扎实自己的专业基础与其他相关知识,为在踏入社会与自己的职业生涯前多做准备。求采纳

18. 浙江华成聚合纤有限公司自动化立体仓库设计方案的探讨(字数:14923,页数:34 ) 19. 生产物流计划与流程的优化设计(字数:16211,页数:33 ) 20. 杭州诺贝尔集团有限公司内部物流体系优化(字数:21456,页数:39 ) 21. 外向型服装企业的生产物流计划优化探讨(字数:38457,页数:53 ) 22. 快递企业配送网络的分析与设计(字数:15579,页数:30 ) 23. 汽车电子企业阿尔派的VMI研究(字数:20519,页数:39 ) 24. 中小型生产企业库存管理研究(字数:13154,页数:34 ) 25. 企业运输管理研究(字数:22330,页数:47 ) 26. 浙江正泰集团物流系统设施分析规划与设计(字数:19327,页数:46 ) 27. 生产物流系统分析与研究——造船业管子加工生产物流系统研究(字数:13853,页数:32 )

与考研有关的毕业论文话题

考研与就业 考验与就业对于大学生来讲,虽然并不是一个去此即彼的二选一,两者可以同时进行,但人的时间、物力、财力和精力都是有限的。 一般而言,与人生关联度越紧密的事情越容易成为两难,因为存在着这样一个铁定的前提:人生是有限的,不能复制,不能重来。于是,任何有关于人生的选择就显得尤其重要。就个人而言,谁都愿意使自己的人生活出质量来。在有限的生命历程中,谁的人生质量高,谁的人生价值就大。人生的最初阶段的选择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今后的人生发展。那么,作为在校大学生,考研与就业,应该是我们人生路上最重要的选择。其选择结果的正确性,在某种情况下决定着人生的质量。因此,它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了令我们头疼的两难选择。所以,面对考验与就业,我们应该在当前的社会大背景下根据个人实际情况作出理性的选择。我们应该加强对社会的了解和对自我的认识,选择正确的人生发展之路。 就业与考研,在八十年代被称为“红道”与“白道”,即毕业后在国家机关就业的就算是走“红道”,而考研则是走学问之道,故称“白道”。由于当时大学生就业是由国家包办,所以不存在考研与就业之间的交叉现象。于是大路朝天,一人半边。而进入本世纪以来,尤其是2003年以来,上世纪末第一批扩招的本科生已经毕业,而就业的市场有限,于是就促使一大批本科生往考研的路上转移,这可是人生的战略转移。于是,考研便不再仅仅具有学术意义,或者说学术意义正在淡化。为了规避艰难的就业形势,为了学历升级以提升自己就业的价码,为了考博,等等,不一而足。  就业的艰难,难就难在预期的就业目标与残酷的就业现实之间的矛盾上。由于中国高等教育的不发达,大学生曾经是天之骄子,作为国家未来的栋梁,他们有理由获得最好的就业机会。于是,上大学可以获得好工作已成为社会共识。同时,上大学也成了身份和地位的象征。然而,随着高等教育的扩展,尤其是扩大招生,上大学只能获得进入社会入场券,并不能保证获得以前的东西。再则,由于市场经济的逐渐成熟,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不再仅仅依据文凭,更看实践能力,即从学历本位走向能力本位。在这种情况下,大学毕业生要相获得好的工作,除了学习优秀外,还得看实践的能力。这是就业难的内在原因。  就外在原因看,当今严峻的就业形势也加剧了大学生就业难。据调查统计,2000年以来,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分为、、和,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同时,政府对下一年失业率的调控目标,也一再相应放宽,即分别为、、和。许多权威专家认为,这些指标虽然明显低于发达国家的同期水平,但是如果考虑到统计口径等问题,我国目前的失业率要远远高于上述指标,即可能达到10%左右的较高水平。在这种情况下,将有很多人去竞争一个职位,尤其是理想的职位。归纳起来,大学生就业难在于这样的因素:第一,高失业率带来的严峻的就业形势,第二,毕业生数量的迅猛增长导致理想职位的竞争度增大。  其实,如果仅仅从大学生所占从业人口比例来说,我们不存在什么就业难的问题。据统计,目前,我国从业人口中具有各类大专以上学历的仅占5%,而1998年工业发达国家为26%。因此,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不能说我国的大学毕业生饱和或供大于求。所谓就业难,主要难在大城市、机关、国营的企事业单位、外企等;而在大城市之外,以及许多发展迅速的民营经济领域和广大的西部地区,人才匮乏的现象仍很明显。为什么不去人才匮乏的地区呢?其实道理同样简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人力资源,人才也离不开市场的配置,这种配置是在价格信号的引导下进行的。人才匮乏不等于价格就高,换言之,不等于人才的待遇高。而且,作为人才的大学毕业生,不仅要看到工作的待遇,更要预测自己在这个岗位上的发展空间,而现在人才匮乏的单位和地区,同样待遇比较匮乏,发展前景也难以预测。这样就造成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现象。  考研的变味,主要在于两个方面:一是人才市场对学历的要求水涨船高。很多地方,尤其是经济发达地区,动辄就要硕士以上文凭。二是研究生扩招比率逐年提高,大大超过本科的增长率。第一点是压力,不得不考研,因为理想的工作需要理想的文凭。第二点是条件,即大量的扩招使考研的成功率大大提升。这样一来,考研便成了获得理想工作的一块敲门砖。但实质上,学问之道应该建立在兴趣上,即把做学问视为游戏一般,这样,他才能以全部的精力投入其中。而有这样兴趣的人不是很多,而且也不需要太多,大部分则是把考研视为工具,这是正常的。所以,在这个意义,考研的变味其实也体现了时代的发展,人们对研究生的定位发生了变化。这是不是时代进步呢?   逻辑地看,任何选择都是以一定的利益取向为参照的。因此,考研与就业自然也是以个人的利益取向为选择依据的。从心理学的角度,所要选择的事物在不能确定的情况下,常常会产生焦虑。其两难就难在两者基本上同时进行,都有一定的风险。  首先说考研吧,虽然扩招,但招考和人数也在增长,其录取的比例并不因此而有多大的提高。最头疼的是,复习考研差不多需要一年的时间,而这一年中又是找工作的黄金时间。如果两线作战,既找工作又准备考研,这很难兼顾。对一部分同学来说,如果能找到理想的工作,当然就不用考研了。道理很明确,既然考研是为了理想的工作,那么如果已经找到理想的工作了,当然就不用考研了。但是,有些同学也会有这样的忧虑,现在社会上对文凭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个本科文凭可能会限制自己的发展空间。那这很简单,工作后再考研。  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机会对于本科生将越来越少,因此,考研就成了当下的一种现实的选择。看来,这个所谓的两难,归根结底还是考研上。这里起码包括这样几个问题:一是考上了要学三年,三年以后的就业形势如何?二是有的同学没考研却找到了理想的工作,我三年后出来如果找不到比他好的工作,我会怎么样?三是如果考不上怎么办?一直考下去,还是找工作?一直考下去,如果还考不上怎么办?如果找不到工作或者工作不好怎么办?不论如何,这都令人烦恼。 如果我们放开来想,就觉得这也不是什么难事。只要你有需要,你就得面对困难。人生的选择其实就是一场搏弈,个人跟自己的命运搏弈。所以,当二者不可兼得的时候,我们必须有所取舍。而且,人生的道路并不是我们今天就能规划好,这还有许多不可预见的因素。我时常在想,如果人的一生在他出生的时候就规划很精确,那么,他的一生还有意义吗?如果一个人什么都能预见到,那么他的奋斗过程还有什么乐趣可言。因此,在这个意义上,人生的不可知反倒使我们对自己的人生充满了好奇心,充满了幻想。 考研与就业,看似两难,其实不难。关键在于你的人生目标定位,如果过于追求完美,不允许自己出错,则势必在面临选择时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则易导致两难境地;如果你不过于追求完美,而是追求过程的乐趣,则面临选择时,你会果断地作出决定,不会过多考虑这种选择的得失,因为人生本来就是不可知的,一切要在实践中检验。 无处安放的青春,也注定会找到本属于我们自己的那个“萝卜坑”。只要我们不虚度自己的年华,无论是工作,还是读研;只要我们对得起自己的良知,无论是为人做事,还是为了自己学术理想,我们都会一往无前,承担起本属于我们这代人的历史责任。

第一,那就是你为什么要选择这个题目——选题。选题问题可能涉及到你的研究兴趣以及以后的研究方向,所以你要好好回答,如果你已经有了明确的研究方向并且之前已经认真了解过的话其实可以大胆告诉导师,如果还没有确定研究方向也不要紧,可以和老师说说你的选题来源以及之前搜集过的资料。第二,你的这个论文的价值是什么——价值。论文价值问题可能是老师想考察你对于现实的关注以及思考问题的能力,这一部分可以回答一些论文的现实意义之类的。第三,你的论文的理论基础是什么——理论基础。理论基础考查的就是你的专业能力以及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了,所以一定要提前准备好,不能理论部分还犯一些错误,一定要扎扎实实地回答好老师的问题,老师们都喜欢踏实的学生。第四,你是如何查找相关文献,形成你的文献综述的——文献综述。文献综述是写论文前必做的功课,只有大量地阅读之前的研究论文才能对自己的研究有一个更好的把握,文献综述可以看出你的研究能力以及搜集资料的能力。可以多积累一些查找学术论文的网站,如果有阅读过外文文献会更加分哦。第五、你的毕业论文进行的研究方法是什么——研究方法。一些专业在初试中可能不会重点考察研究方法问题,但是在研究实践中研究方法却是基础,所以基础研究方法还没掌握的同学可要好好补补课了,不然没有研究方法怎么做毕业论文的研究啊。第六,我们进行毕业论文的研究思路,或者你的毕业论文的整体思路是怎样的——思路。这就是考察你的语言表达能力了,毕竟毕业论文动辄几千字,而你要将你的思路清晰地传达给面试老师,所以一定要简练明确,有什么就说什么就好。最后一个,那就是你认为你的这篇毕业论文优点和缺点是什么。关于毕业论文的优缺点,优点你可以大胆说,只要不过分夸张就好,缺点部分可以说“研究不太深入,但在研究生阶段会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向老师展现你的研究热情和决心。

有关童话剧的毕业论文

东晋文士的生活方式与文学研究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关于文士与唐前文士的生活方式一、基本概念的内涵 1“文士”的内涵 2“生活方式”的内涵 二、中国古代文士生活方式及成因初探(政治、文化氛围、文化思维、个人经历) 1正统“文士”的生活方式及成因 2非正统“文士”的生活方式及成因第二节 东晋文士生活方式的研究概况 第三节 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一、 研究意义 二、 研究方法 第二章 东晋文士的生活方式总括形成原因【1政治原因 2、社会风气 3、文化影响 4、个人喜好 5、团体活动】 第一节 淡泊明志,辞官归隐一、东晋文士淡泊明志、辞官归隐的整体概况 二、淡泊明志、辞官归隐的特点1、淡泊明志、辞官归隐的动机目的淡泊明志,寄情自然2、淡泊明志、辞官归隐的形式方式 3、 淡泊明志、辞官归隐的归宿 辞官归隐,另辟世外桃源 第二节 寄情自然的山水游处一、东晋文士山水游处的整体概况二、山水游处的特点1、 山水游处的动机目的独特的服饰与形象(游山玩水时,服饰及其形象已成为一种文化)2、 山水游处形式方式山水成为文士情感寄托之所3、 山水游处的归宿情寄自然而超脱物外的精神气韵 第三节 超脱现实的谈玄论佛一、东晋文士谈玄论佛的整体情况二、谈玄论佛的特点1、谈玄论佛的动机目的 2、谈玄论佛的形式方式 3、谈玄论佛的归宿 清谈阔论对名教和自然富有创见.2 东晋文士论佛的特点儒释道的融合 深化、细化佛教之意蕴 第四节 现实生活中食药饮酒的寄托一、东晋文士食药饮酒的整体概况 二、食药饮酒的特点1、谈玄论佛的动机目的东晋之前,不能说没有文士辞官归隐、淡泊明志,但很少有像东晋文士这般形成潮流。夏、商、周时代,在史册明文记载中,对名誉对官位脱门而逃,能够称得上“文士”的,商末的伯夷和叔齐兄弟是代表之一: 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 《史记·伯夷列传》后人对伯夷和叔齐的看法几乎都持肯定的姿态,但不乏持相异看法的。比如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先生,于1902年曾写过《杂感》组诗,其中有诗句言:“夷齐两饿鬼,明理认不真。只愿干戈起,不思涂炭臻。心中有商纣,目中无商民。”对伯夷和叔齐阻止周武王伐商纣,只知坚守无谓的道义,置处于水火之中的百姓于不顾的行径进行了批判。跳出传统的思维方式,伯夷、叔齐的做法确实与历史前进方向是相背的,做法并不可取。这与东晋文士淡泊名利、追逐自由的初衷是不同的。况且,当初归隐并不为人们所重视,难以形成规模。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文士争相奔走于各诸侯国,宣传政治思想,以图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与抱负,几乎不存在归隐潮流的可能。秦王朝统一全国,秦始皇实施焚书坑儒的高雅文化政策,文士避祸而归隐者有之,但与东晋文士追求自由而归隐仍然有别。西汉盛世, 2、 谈玄论佛的形式方式 3、 谈玄论佛的归宿 饮酒的诗化气息(“酒”成为文士的忠实伴侣,成为一种文化)食药的养生功能与“道士”气韵(食药包涵的道家思想) 第五节 闲适生活中的艺文往返一、东晋文士艺文往返的整体概况 二、艺文往返的特点1、艺文往返的动机目的 2、艺文往返的形式方式 3、艺文往返的归宿 别具一格的审美方式独特的集会与游戏形式艺术大融合的舞台第三章 东晋文士的生活方式对文学创作之影响第一节 生活方式对文学创作的影响一、生活方式影响文学的面貌1、生活方式作用于文学表现的客体文学表现的客体是人类社会活动,具体而言,是人类社会各个领域各种关系与各类活动的总和。作为文学表现客体的人类社会活动,必然包含大自然、社会与人类本身,内涵相当广泛,诸如政治、经济、地理、历史、战争乃至大自然的安静美好,人类喜怒哀乐的情绪等,几乎都可以纳入文学表现的客体范畴之中。人类不同的生活方式会对自然、社会和人产生不同的影响。比如,“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东坡,曾于中秋夜对月饮酒,寄托怀人之情,写下了流传千古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正是因为诗人富有诗情画意的生活方式,将观月、饮酒与念人之情、人生哲理巧妙的勾连在一起,改变了原来各自独立的明月、情感与饮酒,使得这些文学客体仿佛都随着诗人的心流走,具有了与诗人一般的情感。苏东坡满含诗意的生活方式,客观上并没有改变文学表现的客体的外貌形态,但诗人在不自觉中赋予了这些客体以情感。当诗人以不同的生活方式,把自身的所思所想寄托在文学表现客体之上,那此时的客体就不只是客观世界中的一员,而是带上了诗人感情色彩的文学客体了。这就是作者的生活方式会作用于文学表现客体的表现,它突出了作者对客观世界能动的创造作用。2、生活方式影响文学创作的主体生活方式除了会作用于文学创造的客体,对文学创造的主体亦有影响。文学创造的主体即作者本身,主体与客体之间是作用与被作用的关系,两者不能割裂理解。相对于文学创造的客体,主体更具有主观性与能动性,他们是处于艺术生产过程之中特殊的艺术创造者。谈文学如果不谈文学创造的主体,就不能“知人论世”,容易陷入形而上的不着重点的局面。(1)生活方式影响文学创作主体情感的表现 有人说,文学是一门人学,是一门只属于创作者自己的人学。不同的行为方式,会导致不同情感的产生;不同的生活方式,也会对文学创造主体的情感产生不同的影响。文学创造的主体不是简单的生活着的每一个人,他必须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既能较好的感受审美,品味审美,还能对审美做出一番独到的评价。归根结底,文学活动是一个审美意识形态的活动,相比普通大众,文学创造的主体对于情感的感受力度和把握力度相对较强,至少在某一领域须更强。比如,唐代著名的边塞诗派代表之一——高适——是唐代仅有的几个做了高官的文人代表,常年艰苦的边塞征战生活磨砺了诗人的气质,时不时透出不畏艰难、满腔豪情的情感,表现在诗中就是一股迎面而来的豪迈气息。唐代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之一——孟浩然——则非如此。孟浩然几乎不曾于官场中叱咤风云过,平平淡淡地在山水田园中度过了一生。孟浩然的山水田园式的生活方式与高适出任朝廷高官、驰骋沙场的生活方式不同,导致两人情感不同,不同情感指导下的文学创造也是千差万别的:人们很难将高适的诗歌与孟浩然的诗歌相提并论。文学主体采取不同的生活方式,必然收获不同的人生经历与人生情感,体现在文学中,其差异也就显而易见了。(2)生活方式影响文学创作主体表达的方式文学主体的生活方式会导致不同情感的形成与表现,情感不同,表现形式不一而足。陆机《文赋》曰:“体有万殊,物无一量。”指的就是文章的样式多种多样(往大了说有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往小了说,每一种体裁还可以细分),文学创作主体要根据实际情感表达的需要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正如前文所说高适与孟浩然,一个是征战边塞的将军,一个是山水田园的“垂钓人”,经历与心境几乎没有重合之处,他们采取的表达方式(一个边塞诗、一个山水田园诗)差异颇大。这是因为作为文学创造主体的高适也好,孟浩然也罢,他们的生活方式大相径庭,属于完全不同的两个领域、两种人生阅历,倘若采用同样的文学表达方式,或许就难以达到“诗言志”的目的了。这是为什么历代文学史上,人们很喜欢将有相同经历的艺术家的创作归纳为一种经典的表达范式,比如,当代文学中“伤痕文学”、“知青文学”,即是如此。当然,我们说生活方式会影响文学创造主体的表达方式,并不意味着生活方式决定表达方式,因表达方式的采用也是因时因人制宜的。3、生活方式促成文学艺术的大融合文学创作主体的不同生活方式,还能促成文学艺术的大融合:将各种文学艺术、文学思想聚集一起,交相辉映,碰撞出新的火花。比如,我国学术史上第一个高峰期的春秋战国时代,各种学派思想纷呈。思想家、文学家们为了传播自己的思想,游走各个诸侯国,游说的生活方式扩大了本派文学思想的影响,同时也有助于了解了其他学派思想的主要观点,从而反思、完善并提升本派思想。又如,我国古代文人十分热衷的交游、集会生活方式,琴棋书画各类艺术家、艺术形式汇聚一堂,很能促进文学的发展。三国之际的“西园之会”是有史料记载的我国最早的文人集会,就很好地促成了建安文学的发展。第二节 东晋文士生活方式对文学创作影响一、 淡泊明志、辞官归隐对文学创作的影响东晋主要代表文士有孙绰和许询、陶渊明、王羲之、王献之、谢安、顾恺之、袁弘、卢谌、温峤、庾阐、曹毗、袁弘、孙盛、习凿齿、苏蕙和王珣等。其中,文学以陶渊明为杰出代表,书法、绘画分别以王羲之父子、顾恺之为典范。自古以来,文学和书法、绘画难以分割,擅长书法、绘画的文士经常也会进行文学创作。要想准确了解东晋文士生活方式对文学产生的具体影响,既要紧紧依靠擅长文学的文士及其创作,也无法脱离书法和绘画领域的文士。这样,才能得出一个较为公允而令人信服的结论。本文选取各类生活方式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士及其创作,以阐释东晋文士不同的生活方式对文学创作所产生的影响。1、淡泊明志、辞官归隐的代表文士及其创作谈起辞官归隐,必然绕不过东晋最为杰出的文学家、田园诗歌的代表——陶渊明,正如前文所说,辞官归隐作为当时一种常见的文士生活方式,并非陶渊明所独有,很多有名的人物,比如王羲之、孙绰、许询等都曾有过归隐的生活。这里不妨以陶渊明为例谈一谈。(1)陶渊明其人陶渊明,亦称陶潜(晚年更名为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今江西省九江(东晋时称浔阳柴桑)人。关于陶渊明的生卒年,学术界历来存有异议。有学者根据《宋书·隐逸传》(南朝·沈约著作),认为陶渊明生于公元三百六十五年;也有学者从陶渊明诗歌中寻求论据,得出陶翁生于公元三百五十二年。陶渊明的曾祖父是东晋有名的战将陶侃,文武双全而人格高尚;陶渊明小时丧父,寄居于外祖父孟嘉家里,孟嘉是当时的名仕,尤爱喝酒,藏书颇丰,对陶渊明的成长产生很大影响。陶渊明作为我国著名的田园诗人、隐士,也是东晋乃至整个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典范。陶渊明一生的大致经历,大概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二十九岁以前,主要是读书生涯;二十九岁到四十一岁,入世为官生涯;四十一岁之后,躬耕田园生涯。《五柳先生传》较好地概括了陶渊明主要的生活境况与人生追求,成为诗人自己的人生写照之一。在国人眼中,提起陶渊明,总绕不过“菊花”、“酒”、“孤云”一类词,这些词几乎成为他的代名词。一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就把“菊花”吟成了自身的写照,谱写出一曲隐士永恒的诗;“性嗜酒”、“少饮辄醉”、“曾不恋情去留”,酒是陶渊明永恒的朋友,也是陶渊明鲜明性格的描绘;“万物各有托,孤云独无依”,独身一人、遨游高空的孤云,既是诗人一生孤独无助、无人解怀的悲歌吟唱,也是陶翁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精神的高贵书写。我们基本很难从陶渊明的一生找出辉煌腾达的时刻,“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独立人格,促使诗人几度辞官,终归田园。陶渊明去世之后,曾数次拜访过他的颜延之为他做了《陶征士诔》,其中,“畏荣好古,薄身厚志”当为陶翁一生的真实写照与高度概括。(2)陶渊明归隐之作有宋一代文豪苏东坡曾在《追和陶渊明诗引》一文中,盛赞陶渊明:“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虽说李白、杜甫比不上陶渊明这一论点有待商榷,但总体上较为公允地评价了陶诗的大致风貌。前代不乏有人喜爱陶翁、倡导陶诗,但影响皆不及苏东坡。自苏轼公开倡导陶诗,使陶诗渐渐进入世人的眼球,经历时间的洗练之后,终于获得应有的文史地位。那么,陶渊明作为东晋有名的隐士与中国首位成就很大的田园诗人,他的文士生活方式是怎样的,对他田园诗歌的创作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这是我们须探讨的一大命题。纵观陶渊明一生所作,既有四言、五言诗,也有辞赋、记传赞述和祭文,其中四言诗和五言诗篇目较多,辞赋和记传赞述类的文章也不乏名篇。较为有名的诗歌有《归园田居》(5首),《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饮酒二十首》,《责子》,《拟古九首》和《杂诗十二首》等;辞赋有《感士不遇赋》,《闲情赋并序》和《归去来兮辞并序》;记传赞述类文章有《桃花源记并诗》和《五柳先生传》等。陶渊明的这些作品,与陶渊明一生的写照紧密相连,比如《五柳先生传》就很好的将自身“闲静少言,不慕荣利”,“性嗜酒”,“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宁静致远的品格很好地展现在读者眼前。通过读这一篇辞赋,读者仿佛看到了一个贫困但风骨依然的东晋文士之精、气、神在闪闪发光。我们既能感受到诗人“不为五斗米折腰折腰”的铮铮傲骨,与享受归隐生活的恬淡自然,同时也无法避免地认识到归隐生活的艰辛。正是因为归隐生活没有想象中那么惬意,少不了为日常生活的柴米油盐而奔波,因此,诗人热衷于归隐的淡泊名利的心境才越发令人敬仰。 2、淡泊明志、辞官归隐对文学创作影响的具体体现东晋文士所采取的的这种淡泊明志、辞官归隐的生活方式,必然会对当时乃至后代的文学创作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在中国五千年文化中是长久存在的,后代文人每每在困境之中,就会不自觉地想起以陶渊明为代表的辞官之隐士,效仿之,并以此标榜自我。东晋文士的淡泊名利、辞官归隐的生活方式对文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文士独到的精、气、神影响着文学的风骨东晋文士淡泊明志、辞官归隐的生活方式,首先表现出来的是一种与世无争,将关注的焦点转向“人”本身,而非外在名与誉的追求,其深层次展现出来的是文士独到的精神、气质与神韵,这必然会在他们的文学创作中反映出来。正如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所说:“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气”就是文学创作主体的精神血气,精神血气的阳刚或是柔弱都会在文章之中表现出来,并且这种精神血气并不会由于后天的改变而改变(具有相对稳定性)。这就是说,东晋文士采取辞官归隐的做法,很多不是一时之冲动做出来的秀,而应该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真心想静心远世的追求;这种淡泊明志本身的真实性,导致他们在文中的情感也是几乎真实的(不乏少数文学作品虚构的可能)。因此,东晋文士辞官归隐对文学带来的第一个影响就是,文士本身的精神血气给文学创作的风骨注入了一股新的血液,一种让人肃然起敬的淡薄无争的气质与神韵。比如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节选):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扶孤松而盘垣。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诗人将回归田园、远离官场的喜悦,用朗朗上口的诗文表现出来,堪称是我国文学史上表达辞官归隐思想的典范之作。诗人在第一段表明辞官归隐,回到阔别已久的田园才是心的向往,旅途似乎因此显得格外的顺人心意,小船顺流而下,诗人衣袂飘扬。在晨光到来的那一刻,诗人满怀愉悦地向路人询问前路为何方,恨不能眨眼间就回到家中。第二、三段写归家后的自由自在的生活与人生感悟。整篇辞赋以和谐的韵律谱写了一篇一气呵成的归隐之歌,不难品味出陶渊明藏在这些唯美的语句之下的独特的精、气、神:那是一种生活方式与态度的抉择,一种中华文化孕育下的文人风骨的生动体现。这样的精神血气并非仅此一篇而已,在很多著作中都或隐或现的存在着,陶渊明的《饮酒》组诗二十首便是明证之一。(2)为文学创作添加了一种冲淡自然的文风文风即文学的风格,是指从诸多文学作品中提炼出来的具有共性特征的文学风貌。东晋文士淡泊名利、辞官归隐的生活方式还对文学风格产生影响。这一点与文士归隐所体现之精、气、神影响文学风骨,是一脉相承的。东晋时期,归隐不是二三人特立独行的行为,而是形成了一股潮流,这股潮流表现在文学内部,即影响其风骨;表现在文学外部,即形成一种恬淡的文风。刘师培《中国中国文学史讲义》提到: 晋人文学,其特长处,非为析理已也。大抵南朝之文,其佳者必含隐秀,然开其端者,实为晋文。又出语必隽,恒在自然,此晋文所特擅。东晋之诗,其清俊之篇……自陶渊明起,乃合嵇、阮之长。 明确指出了东晋文风中存在的自然清俊的特点。以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三》为例:归园田居(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诗歌以亲近自然的姿态,将诗人劳作的画面与途中所见所感展现出来,使人读之仿佛亲临南山之下,与诗人一起劳作,一起经历了一个普通农民的耕种生活。整首诗歌自然平淡,看似无奇,读来却令人于平淡之中见真理。二、山水游处对文学创作的影响1、山水游处的代表文士及其创作东晋时期,山水游处是文士热衷活动之一,放纵于山水从山水中获得心灵的洗涤,是文士游山玩水的主要目的。谈到山水游处,必然绕不过历史上有名的兰亭集会的主要人物——王羲之。(1) 王羲之其人据《晋书·王羲之本传》记载,王羲之出生在东晋时期赫赫有名的琅琊王氏这江左第一大族的家庭里。年幼时沉默木讷,未引起大人的注意,到了青少年时期,才开始展露锋芒,成为王氏家族的佼佼者。王羲之在年仅十三岁时就得到周顗的慧眼赏识,使王羲之受人关注。后王羲之深受其两位伯父——王敦、王导——的器重。据《晋书·王羲之本传》记载,王羲之年轻时,担任王敦主薄的阮裕深负盛名,而王敦对王羲之说:“汝是吾家佳子弟,当不减阮主簿。”王导几次三番要授予王羲之官职,为他的仕途热心安排。《世说新语》中赏誉七十二、八十、一百,品藻三十、四十七、八十五,容止三十等篇都是时人对其赞誉的记载,他的书法在其年轻时已备受赞誉。王羲之出众的才华及其备受当时名士赏识器重,已为他的仕途的辉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王羲之被授予的第一个官职是秘书郎。这只是一个六品的闲官,是晋宋时期门阀士族青年初选之职,也可以选著作郎一职。一般只须任职十来天便可升迁到其他岗位。秘书郎主要任务是负责整理、校对宫中的图书,兼管宫中禁书,工作十分轻松简单。王羲之当完十多天的秘书郎后,便升迁为会稽王友。而这也是个六品的清闲官职,主要是与年幼的会稽王作伴为友并陪同学习,并在王府里接待宾客,安排游宴等事宜。之后王羲之转任临川太守(位于今江西省临川县西),因此被称为“王临川”。这可谓是王羲之一生官场上担任的第一个较为正式的职位。临川在当时属于偏远之地,远离北方战乱,可谓是一处世外桃源之地。王羲之担任的便是这样的一地方小官。不久,王羲之又由临川太守改任吴兴太守(位于今浙江湖州市),亦是地方小官,可谓同级调动罢了。到了而立之年时,王羲之应征西将军庾亮的邀请,任征西参军,累迁长史,在武昌。当时同在征西幕下的还有王羲之的从弟王胡之、王兴之,好友范汪、孙盛、孙绰、庾翼、孟嘉、殷浩等人。据《世说新语·容止》记载,王羲之在这段日子里曾与殷浩、王胡之以及庾亮等人登上南楼理咏,众人相聚在一起工作、生活,日子可谓过得其乐融融,相处愉快。此时,王导升任丞相,有意安排王羲之进京为官,然而王羲之拒绝。《晋书·王羲之传》亦有记载,王羲之在回复殷浩的书信中说道:“吾素自无廊庙志,直王丞相时果欲内吾,誓不许之,手迹犹存,由来尚矣,不于足下参政而方进退。”后王羲之辞官,据《晋书·王羲之传》记载,他与东土士人一道游山玩水,服食采药,“游遍东中诸郡,穷诸名山泛沧海”,四处游历,欣然叹曰:“我卒当以乐死。”游玩归来,还可以修植桑果,游观品尝。教育子孙,尽享天伦之乐。时而还与好友亲朋共欢宴畅饮。在写给谢万的书信中,向好友谢万叙说辞官归隐后的生活情形,字里行间充满着无限的轻松、惬意之情。还在书信中感叹道:“古之辞世者或被发阳狂,或污身秽迹,可谓艰矣。今仆坐而获逸,遂其宿心,其为庆幸,岂非天赐!违天不祥。”[3]王羲之虔诚信奉五斗米道,所以更增强了辞世遁隐的急切之心。(2)王羲之山水游处之作。 2、山水游处对文学创作影响的具体体现(1)促成山水审美意识的崛兴 (2)为我国文学添加了山水题材 三、谈玄论佛对文学创作的影响1、谈玄论佛的代表文士及其创作郭璞、孙绰、许询、卢谌、庾亮、孙盛2、谈玄论佛对文学创作影响的具体体现 四、饮酒食药对文学创作的影响1、饮酒食药寄托的代表文士及其创作何晏、陶渊明《饮酒》组诗、王羲之、2、饮酒食药对文学创作影响的具体体现 五、艺文往返对文学创作的影响1艺文往返的代表文士及其创作王羲之《兰亭集序》、2艺文往返对文学创作影响的具体体现有宋一代文豪苏东坡曾在《追和陶渊明诗引》一文中,盛赞陶渊明:“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虽说李白、杜甫比不上陶渊明这一论点有待商榷,但总体上较为公允地评价了陶诗的大致风貌。前代不乏有人喜爱陶翁、倡导陶诗,但影响皆不及苏东坡。自苏轼公开倡导陶诗,使陶诗渐渐进入世人的眼球,经历时间的洗练之后,终于获得应有的文史地位。那么,陶渊明作为东晋有名的隐士与中国首位成就很大的田园诗人,他的文士生活方式是怎样的,对他田园诗歌的创作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这是我们须探讨的一大命题。陶渊明其人陶渊明,亦称陶潜(晚年更名为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今江西省九江(东晋时称浔阳柴桑)人。关于陶渊明的生卒年,学术界历来存有异议。有学者根据《宋书·隐逸传》(南朝·沈约著作),认为陶渊明生于公元三百六十五年;也有学者从陶渊明诗歌中寻求论据,得出陶翁生于公元三百五十二年。陶渊明的曾祖父是东晋有名的战将陶侃,文武双全而人格高尚;陶渊明小时丧父,寄居于外祖父孟嘉家里,孟嘉是当时的名仕,尤爱喝酒,藏书颇丰,对陶渊明的成长产生很大影响。陶渊明作为我国著名的田园诗人、隐士,也是东晋乃至整个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典范。陶渊明一生的大致经历,大概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二十九岁以前,主要是读书生涯;二十九岁到四十一岁,入世为官生涯;四十一岁之后,躬耕田园生涯。《五柳先生传》较好地概括了陶渊明主要的生活境况与人生追求,成为诗人自己的人生写照之一。在国人眼中,提起陶渊明,总绕不过“菊花”、“酒”、“孤云”一类词,这些词几乎成为他的代名词。一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就把“菊花”吟成了自身的写照,谱写出一曲隐士永恒的诗;“性嗜酒”、“少饮辄醉”、“曾不恋情去留”,酒是陶渊明永恒的朋友,也是陶渊明鲜明性格的描绘;“万物各有托,孤云独无依”,独身一人、遨游高空的孤云,既是诗人一生孤独无助、无人解怀的悲歌吟唱,也是陶翁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精神的高贵书写。我们基本很难从陶渊明的一生找出辉煌腾达的时刻,“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独立人格,促使诗人几度辞官,终归田园。陶渊明去世之后,曾数次拜访过他的颜延之为他做了《陶征士诔》,其中,“畏荣好古,薄身厚志”当为陶翁一生的真实写照与高度概括。陶渊明作为东晋有名的文士,他的生活方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饮酒寄托;其二,辞官归隐,淡泊明志;其三,田园生活中的艺文往返。结语(约500字)致谢

儿童文学童话的衰退和儿童小说的兴起浅析儿童文学现状批判

浅析陶渊明田园诗中的亲农意识 陶渊明的田园诗,是以自己的农村隐居生活体验为基础,直接描写农村田园风物和农事生活。他的诗表现出浓厚的亲农意识及躬耕陇亩的劳作实践,主要表现在:大量描写田园风光,表现对农村、对土地的深深热爱之情;歌唱农民,赞美劳动与农民建立深挚的友谊;亲身参加农耕劳作、自力更生、咏叹自己的劳作经历和感受。而这些诗表现出的亲农意识与他的隐逸情怀不无关系。一、 优美的田园风光从诗歌的历史上看,在陶渊明之前,只有少量的以民歌形式出现,以田园为背景,表达某种情感的农事诗。如《诗经》中的《十亩之间》、《七月》,《十亩之间》:“十亩之间兮,桑者闲之兮,行与子还兮。十亩之外兮,桑者泄之兮,行与子逝兮”。《七月》的第二章:“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春日载阳,有鸣仓庚。女执懿筐,遵彼微行,耜求柔桑。春日迟迟,采蘩祁祁。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它们所描写的农村风光很简洁、单纯。自然景色描写,只是陪衬的作用,只是人物活动的一种背景。作者的意图不在于表现出它们的自然美。而陶渊明的田园诗主要内容就是描绘平淡的田园风光,农村的日常生活,并且通过朴素的语言,直率自然地抒写出来,使人感到诗人对农村、对土地的热爱,真好像是从“胸中自然流出”,没有一点斧凿痕迹。如《归园田居》其一:“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这是典型的农村风光,房前屋后栽满榆树、柳树,美丽的桃花、李花飘来阵阵清香,炊烟袅袅,创造出一幅静谧、安适的画图。这从笔端自然流露出的文字,是只有那怀着对土地、对农村环境的真切热爱之情的人才可为的。再如《读山海经》其一: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欢然酌春酒,摘我园中蔬。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这里诗人采用白描手法,平淡无奇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农村风光图,让人读来毫不费力,但我们却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诗人热爱田园的感情。初夏时节,房子周围树木茂盛、恬静幽美、鸟飞到此搭窝筑巢,树上虽无艳丽的桃花李花,也不见飘拂的榆钱柳絮,但茂密的绿树却隐藏着惬意的清阳,鸟儿欢叫更衬托农村环境的清幽恬静。诗人所写的树、鸟、风、雨、房屋等等,无不蕴含着诗人亲近农村、喜爱土地的真诚之意。二、 与农民的深厚友谊常年的劳动生活使陶渊明和农民结下了深厚的情感,与农民的关系越来越融洽,这种交往反映在诗歌中显得极为真挚和情趣盎然。如《归园田居》其二: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后日掩荆扉,对酒绝尘想。时复墟里人,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农闲时节,与诗人共相来往的,不是那些骑马驾车的达官贵人,而是“披草”的农夫,他与农民随意交往,亲密无间,他没有封建土大夫的架子,是那样平易近人,而农民也把他当作知己,热诚相待,“时复墟里人,披草共来往,”与农民随意攀谈交往的情状呼之欲出,“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他们所关心的也是桑麻的长势,收成的好坏。他的思想感情还与庄稼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为庄稼的茁壮成长,耕地面积的日益扩大而兴奋、喜悦,又为庄稼遭霜霰侵袭凋零而担心、忧虑。所以他说“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他这种关心农事,亲近农民,与农家通声息的行为,在东晋门阀等级森严的时代是特别难能可贵的。因为在当时的贵族大夫阶层价值观念中,始终存在着对农业和农民的鄙视。《移居》二首也写了他与农民邻居间的友好往来。与邻居们同劳作,共游乐,建立了亲密无间的友谊。其二云: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谈无厌时。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力耕不欺吾。这里,诗人与农人之间率真融洽的关系被表现得如鱼儿与水一般,亲密无间。“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朋友过门,互相招呼,相聚在一起,如果有酒,大家一起斟酌品尝。我们仿佛听到了那亲切的招呼声,仿佛看到了他们喝酒时那悠然自得的样子。斟酒品尝,躬耕田野,披衣相访,这些与农人之间和谐惬意的生活,是诗人对劳动生活的认识,对田务、农人的深切的体认。也是自己永远躬耕田亩的决心。这种亲近农民的意识,与“田夫野老”共同的“躬耕自资”的生活,正是维系他们感情的纽带,是他们欢乐的根源。这也正是他的田园诗突破了前代的一般农事诗的田园风光描绘,同时又超越其后代的以旁观者姿态出现在诗歌中的对农民的同情与关注的角色,而形成了自己在田园诗中独有的风格。三、 自己的辛勤劳作亲近农民,与农人为邻,赞美劳动,是他亲农意识的表现,作为自然生活的一部分,他更写了自己亲自耕作的感受和体验。而这种农业劳作的实践意义,也体现了陶渊明的一种信念。如《归园田居》之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这首诗真切地描绘了晨出晚归的劳动生活和自己的感触,尽管“草盛豆苗稀”,但他还是“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实实在在地道出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辛劳,归耕后垦荒工作的艰难。种豆在田亩之中,但由于农业技艺不高,豆苗稀少,而草则长得旺盛,虽是如此,诗人仍是起早摸黑,披星戴月,早晨出去一身露水,晚归也是一身露水,白天自然是一身汗水。劳动虽然十分艰苦,但陶渊明却对这感到舒心惬意,充满了自得的情绪,他不把劳动当作“下贱”的事,而认为这很符合他的心愿。正因为诗人有亲自参加劳作的体验,他把自己的全部生命与情感都融入到浔阳江畔的那片土地,承受着农耕劳作的全部艰辛,才能对农民田园劳苦的生活的认同,也才能把劳动描绘得如此细致入微。这种真实感的产生,亲自事农桑后所再现的田园风物及体力劳动后的畅快,理想获得实现的愉快,都是后代田园诗人所无法达到的境界。无论是唐代孟浩然在襄阳鹿门的吟唱,还是王维在辋川别墅的幽歌,他们的田园诗虽然都不乏诗情画意,但他们并无躬耕田亩的切身体验,作者没有或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执着和真诚于土地,对土地的那份特殊情感。始终缺少的是陶渊明作为一个农民劳作后所拥有的艰辛和快乐的情感。因此读这些诗,就觉得有些做作。所以我们说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山之祖,但同时他又把这一诗歌形式发展到无人企及的高度。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他有长期躬耕生活的深切体验。再如,《庚戌岁九月于西田获早稻》: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孰是都不营,而以求自安?开春理常业,岁功聊可观。晨出肆微勒,日入负耒还。山中饶霜露,风气亦先寒。田家岂不苦,弗获辞此难。四体诚及疲,庶无异患干。盥濯息檐下,斗酒散襟颜。遥遥沮溺心,千载及相关。但愿长如此,躬耕非所叹。这首诗一开头就是:“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孰是都不营,而以求自安?”自耕自食,是农业社会理想的社会生活方式和个人生活方式。人类生计,衣食二字极为重,物质生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创造物质财富,每个人都有不可推诿的责任。这个道理出自陶渊明之口,尤为可贵。诗人认为,人生应该把谋求衣食放在首位,要想求得身安,就必须亲自经营衣食。这里用反问句,暗示出当时的统治阶级鄙视农桑劳作,而陶渊明却抛弃官场,勉励自己坚持躬耕,不能不说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开春理常业,岁功聊可观。晨出肆微勤,日入负耒还。山中饶霜露,风气亦先寒。田家岂不苦,弗获辞此难。”诗人在此先叙述自己从春天起就从事农田劳作,从未间断,看来今年的收成还不错,字里行间流露出丰收的喜悦。因为这收获是辛勤劳动所得,“晨出肆微勤,日入负耒还”早上带露出去从事田间劳动,晚上背着劳动工具回来,天天如此,月月如此,尽自己的微薄的努力。虽然自己所作有限,然而也是傍晚才回家,可见劳动是辛苦的,那么要做到“岁功聊可观”就更不容易了。“山中饶霜露,风气亦先寒。田家岂不苦,弗获辞此难。”本来劳作很苦,而山中霜露既多,又风气先寒,当然会影响作物的产量,对诗人来说,就尤其要付出更多艰辛,前文我们已说过,诗人在归田的第二年,曾“种豆南山下”,而“草盛豆苗稀”。时隔数年,现在山中种稻,却能做到“岁功聊可观”,他对“田家岂不苦”已有切切实实的体验。而这却是他维持生存的唯一手段。诗人躬耕自食,心安理得,劳动虽苦,但他以苦为乐,这种志愿长期参加农业劳作的可贵情操,是他浓厚的亲农意识的有力佐证。四、 陶渊明的亲农意识与隐逸情怀陶渊明的田园诗,具有浓厚的亲农意识,这与他的隐逸情怀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的。正是他的遁隐山林,使他有了真正接触自然、农民以及亲身劳作的机会。陶渊明自幼受儒家传统教育,有积极处世之心,曾期望在仕途中有所进取,在政治上有所作为。他在《荣木》中说:“先师遗训,余岂云坠!四十无闻,斯不足畏?脂我名车,策我名骥。千里虽遥,孰敢不至!”他想驱车策马,出去发挥自己的才能,施展自己抱负,希望自己能够实现“大济于苍生”②的理想。他还说:“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③可见他的胸怀。但是,到了陶渊明青壮年时期,东晋政治完全陷入混乱,使他空有一腔壮志,却无由施展。因而诗文里感叹不遇的话很不少。他曾经出仕,那虽然也许是对政治还抱着希望和聊且一试的想法,但更多的却是不得已,由于政治形势的裹挟,由于生活的逼迫。他与世俗那样格格不入,却不得不混迹官场,所以精神十分痛苦,充满了悔恨负疚的心情。几度悔恨之后,他毅然下定决心,与官场永诀,以躬耕终老。《饮酒》第十二首说:“长公曾一仕,壮士忽失时,杜门不复出,终身与世辞。”官场的权力争夺,政治阴谋的血腥,使秉性真淳的陶渊明再也难以忍受。因而“杜门不复出,终身与世辞”,再也没有出仕。陶渊明是从恶浊的官场来到宁静的田园的。“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他是彻底地否定了自己的前半生的。他把仕途官场称之为“尘网”“樊笼”,恨不得尽快脱离开这种险恶的环境,立即回到他那十分熟悉而又亲切的农村去。“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说自己就像被关在笼子里的鸟,无时不想着原来自由飞翔的森林,就像被圈在池塘里的鱼无时不想着原来自由浮游的河海,过那种“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生活。这种心情在他的《归去来兮辞》里表露得更明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非昨非”带着一种悔恨的心情彻底地否定了过去的自己,一旦摆脱了岐途、险境,他便欣喜若狂了。“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哪怕是早一刻看到自己的家门,也成为一种极大的快乐与安慰。用这种情绪与感情去描写农村,去抒写田园风光,当然是对官场、仕途的一种彻底否定。在与劳动农民交往中,陶渊明感受到了他们的真诚质朴,并与劳动农民建立了真挚而深厚的友谊,这使从污浊的官场归来,看多了尔虞我诈、追名逐利的世人的陶渊明发现了真善美,心灵得以涤荡。因此他由衷地歌唱农民,赞美与他们建立的纯真友情。陶渊明归隐躬耕,是真正对仕途的厌弃,对自由的追求,而不是身在江湖而心在官场,不是家有良田万顷而回乡过地主生活。他来到田园,拼命地呼吸着自由的空气,他的心一时被陶醉了。他欣赏田园,真可谓是一往情深,如痴如醉。他经常叨念的是“静念园林好”、“园田入梦想”,比起恶浊的官场来,田园的一切都是美好的。诗人的心灵,触着田园的秀美景物,便立即与自然融为一体。他以开阔的胸襟,超尘脱俗,全身心地拥抱着秀美纯洁的自然,领悟着人生的真谛。在这里,诗人追求的不是物质生活的享受,而是精神上的解脱,人格的真正自由。综上所述,陶渊明的田园诗,是以自己的田园生活体验为基础,在田野这一空间里,直接描写田园风物和田园生活,又含有隐逸情怀的诗歌。他的伟大和独特之处,在于他的亲农意识及躬耕陇亩的劳作实践。可以说,正是这一点使得陶渊明有别于古代一切失意的士大夫文人,使他成为封建时代唯一真正有资格称得上“乡村诗人”的作家。而他的田园诗表现出的浓厚亲农意识,正体现了他的隐逸情怀。他又借这些诗,表现了他隐居不仕的高致,从而成为“古今隐逸之宗”。参考文献:[1]《陶渊明的仕隐》 李华著 《首都师范大学报》 [2]《陶渊明诗文赏析集》 李华 巴蜀书社 1988年版[3]《湖南教育学院学报》刘济远 [4]《 陶渊明和他的田园诗》 孙静著《神州学人》

人真是多变,有时凌云壮志在我胸,似乎天下没有干不了的事;但没过一天,情绪一落千丈,把自己关闭起来,思想一切事情。人真的除了平常的机械活动外就没有了人生的意义,是一片空白的天地吗? 不,当学习繁重,压得我透不过气时,我会选择一本文学书去浏览众文;当做事不顺心时,听着轻音乐,徘徊在文学的殿堂,了解文学的真谛;当心情愉快时,拿起笔抒写一切文学的句子。 在文学的世界里,我比较喜欢小说。小说的情节令人意想不到或者深思,虽然小说没有散文和诗歌的词藻华丽,意象丰富;没有话剧的结构独特,场面精彩;没有议论作品的语气铿锵,思想突出;但它有自己的独特:塑造的形象真实,文笔平实,具有幽默感,主题突出,感情丰富,令人易懂。 在平常的日子里,有一本好的小说在手,身边的琐事都会变成音乐,犹如甜蜜的约会在等着你,但是,好的小说不容易得到,一般掏钱包去买或到图书馆借。最可惜的是,有时有钱也买不到自己心爱的或买了一些里面有许多错别字的书。 看小说给了我丰富的课余生活。它让我懂得人生的意义,人与人之间感情,办事的技巧等,都是在其他书刊号上难以得到的真理。它让我对文学增添了爱好,平时静下心来,写一些精致的文章,给自己的人生缀笔色彩。 没有文学的心灵,是一片干涸的沙漠,没有文学的世界,是一片荒凉的墓地;没有文学的人生,是一段寂寞而漫长的苦旅。文学,是沙漠里的一片绿洲;文学,是墓地里一簇鲜艳的玫瑰;文学,是寂寞而漫长的苦旅中的一个美丽而耐人寻味的童话。人,不能没有文学和翅膀。 如今,我时刻有小说陪伴在身边,它会在我劳累之余给我惬意,亦会在我困惑之时为我指点迷津。我感谢文学,因为它陶怡我的性情,给我的人生带来了欢乐与希望!我与文学人真是多变,有时候凌云壮志在我胸,似乎天下之大.可没有什么事情是我干不了的。可是一天不到,情绪却一落千丈,连去做任何事的勇气都没有了。人,真的除了平常的机械活动外,生活就是一片空白,没有任何意义吗?不,当然不是。当学习繁重,压得我喘不过气来的时候,我会选择去图书馆,在文学的世界里徜徉;当心情不佳,烦躁不安时,我会选择听着音乐,静静地看书,用文字来平静我的心灵;当心情愉悦,文思如泉涌时,我会选择拿起笔,写下一切想写的东西,用文字来品味生活。文学的种类有很多种。有人钟情于那优美的散文,有人热爱着寓意深刻的小说故事,有人喜爱那结构独特的话剧,有人热衷于那词藻华丽的诗歌……而我,却深深迷恋那唯美的童话故事。童话,也许在众多的文学作品中是毫不起眼的,她没有散文的意想丰富,没有话剧的场面精彩,没有议论文的思想突出,没有小说的幽默感……她所具有的,只是那完美的结局。可以说,几乎每个童话故事的结局都是完美的。白雪公主虽然被赶出了家,可她最终得到了她的爱,与王子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灰姑娘虽然从小就受继母和两个姐姐的虐待,可她坚强,于是她得到了一个幸福而美好的婚姻;丑小鸭尽管至始至终都遭遇别人的冷眼,母亲和兄弟姐妹的排斥,可他最后却蜕变成了美丽的白天鹅……而在所有我读过的童话中,我最爱的,还是那《小美人鱼》,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在我小的时候,当我初次读到这篇文章时,我哭了,我不明白,小美人鱼她为什么要选择自杀。她明明有一个更好的选择,她可以杀了王子,然后回到大海,继续无忧无虑地做她的最最骄傲的公主,继续跟她的姐姐们一起唱歌,继续跟她的父王和母后撒娇……她为什么不这么做呢?她为什么要选择把匕首扔掉呢? 我不明白。上了小学后,再次读到这个童话故事,我似乎有点明白了,小美人鱼之所以选择牺牲掉自己,是因为她觉得,人不可以这么自私,为了自己的幸福,自己的利益,就去伤害别人,甚至是去杀害别人,这不是她想要做的,于是,她选择了牺牲自己。当我踏入初中的大门,想起这篇文章时,我知道了,原来,成全别人对自己来说,也是一种幸福。也许你要说,现实是残酷的,根本不可能像童话故事那样美好。是的,现实是残酷的,他不可能如童话一样美好,任何事情都像你所想象的那样 ,没有悲伤,没有痛苦。可是,正是由于这残酷的现实,才有了我们对如童话一般美好的生活的向往。只有有了向往,才能向着所向往的东西努力,奋斗,真正的能够让生活如童话一般,没有痛苦和悲伤,充满的,只是无尽的欢乐和美丽。我喜欢童话,喜欢她的美丽,喜欢她的完美,喜欢她带给我们的向往。

关于泰国的毕业论文题目

....I donot no

提供些泰语专业的论题给你参考下:社会1. 泰国人妖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2. 中泰两国社会对人妖的看法比较3. 中泰互派留学生深造学习对两国教育合作的前景展望4. 泰国农村发展现状对中国“三农”改革的启示5. 泰语导游在中国旅游业的需求现状分析6. 泰国社会居高不下的性犯罪率探究政治1. 年事已高的九世王与泰国——重新审视泰国皇室的地位2. 泰国——柬埔寨关系的恶化根源3. 泰国现任政府与红衫军的斗争根源经济1. 泰铢升值的根本原因2. 从中泰两国间互相出口的货物看两国贸易发展3. 泰国来华旅游团对中国旅游业的影响4. 泰国橡胶制品出口对中国汽车轮胎产业的影响5. 泰国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地位和作用6. 中国——东盟博览会对泰国经济的影响7. 中国通讯事业在泰国市场的发展现状8. 从泰国的交通事业来浅析泰国的经济发展9. 金融危机对泰国出口业的影响10. 金融危机对泰国旅游业的影响11. 中泰经贸合作在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发展前景12. 泰国水上市场的发展前景分析13. 泰国旅游业对广西旅游业的启示文化1. 泰国佛教文化对泰国建筑业的影响2. 泰国饮食文化对中国饮食文化的影响和启示3. 北京奥运会对泰国体育事业的影响4. 中国古代诗词在泰语中的运用5. 泰国书法与中国书法的对比6. 浅析泰国庙会与中国庙会的异同7. 浅谈泰拳的发展历程8. 试析孔子庙在泰国的文化影响9. 试析泰文版《三国演义》电视剧对中国文化传播的积极意义10. 从泰国的民族服装来浅析泰国民族风情 教育1. 论泰国华文教育对中国文化传播的影响2. 试析中国俗语与泰国俗语的对比3. 论广西学习泰语的区位优势和语言优势4. 论泰国人学习汉语发音的障碍探讨及解决办法5. 论泰国人学习汉语对话的障碍探讨及解决办法6. 论泰国人学习汉语写作的障碍探讨及解决办法7. 从泰国的道德教育来看待中国的道德教育8. 如何借鉴泰国家庭教育来发展中国家庭教育9. 中泰应用文写作对比10. 泰语称谓与汉语称谓对比11. 探讨影响壮族学生学习泰语的障碍及其解决对策12. 探讨如何利用泰语语言环境提高泰语水平13. 从泰国拜师节中浅析泰国学生的尊师之道14. 探讨汉泰互译的技巧 艺术1. 浅析中国古代建筑与泰国古代建筑的异同2. 泰国大皇宫与中国紫禁城的历史地位对比3. 泰国民族舞蹈与中国民族舞蹈的对比4. 中国“龙”文化对泰国文化的影响5. 中国寺庙在泰国的发展现状

写什么我觉得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你能找到系统的资料和你想要通过这些资料表达什么?你写这个题目的目的和你假设能够得到的结论是什么?然后就是你的报告最后证明了你的观点和结论了吗?创新的地方在哪里?结论是不是能够通过你得到的资料来证明!这些搞好了以后不管什么题目应该都能过的!

作为泰语专业的论文,这个不太合适。首先立意,使说明泰语的文化传播渠道,及其内容。层次太浅。基本是一个资料汇集整理。体现不出泰语作为一种文化交流的工具所应有特点和内涵。论文题目的立意:首先要体现出泰语的特点,建议你选一个角度写泰语与汉语的一些比较,比如词源、语法之类的。

有关童话教学的毕业论文

儿童 文学在世界各地广泛存在,其早期的表现形式往往为寓言和民间 传说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浅谈儿童文学研究 毕业 论文 范文 ,供大家参考。

《 儿童文学作品的幽默艺术 教育 价值研究 》

摘要:我国儿童文学作品起步晚,由于时代背景的特殊性及社会环境的影响,很长一段时期内,儿童文学作品都同我国政治命脉密切相关,具有十分浓重的时代特色,因而这也导致我国儿童文学作品的幽默艺术发展缓慢。但在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张天翼所提出的“真实即幽默”理念的影响之下,我国儿童文学创作者开始赋予作品更多的幽默艺术与教育意义。本文从儿童文学作品出发,解读了其中所蕴涵的幽默艺术,并就其所具有的深刻教育价值进行了探析。

关键词:儿童文学作品;幽默艺术;教育价值

幽默可以定义在美学范围内,它是文学作品应当兼具的美学品质之一。儿童文学属于中国文学的有机构成部分之一,其中不可缺乏幽默的审美价值观。真实是幽默最宝贵的品格,典型代表作有张天翼的小说和童话,它们是中国儿童文学作品的幽默样本,幽默之中夹带苦涩与讽刺。相对其他文学作品而言,儿童文学作品的幽默基础为现实的儿童校园生活,幽默依据为儿童特有的生命感受和真实的内心世界。既保证了儿童快乐成长的幽默,又满足了儿童最基本的欲求,同时还存在更深层次的幽默内涵,即作者对儿童教育的思索与探究,充分体现了教育家的深远智慧。真正具有高级幽默的儿童文学作品,就形式而言,必须是不虚伪、不造作的幽默,是无修饰、不刻意的幽默。“能够使你在一段中,指不出究竟哪句惹你发笑,只是继续读下去,启发心灵,抒发胸怀而已”,这才是一种浑然天成的幽默。之所以借助于文本向孩子们传达此种幽默,作家的本意在于展现自我幽默的气质与未泯的童心,树立其儿童观及其文学观,同时,发挥作品应用的幽默艺术与教育价值。

一、儿童文学作品中所蕴涵的幽默艺术

下文以张天翼儿童文学作品为例,就我国儿童文学作品中所蕴涵的幽默艺术加以深刻挖掘。

(一)批判性的幽默

作为20世纪中期的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张天翼所著作品都带有浓重而独特的幽默艺术特点,即批判性的幽默。张天翼站在成人的角度,“要将世界上一些鬼脸子揭露”,他认为幽默是较讽刺而言,更讽刺的一种东西。正是这种批判性的存在,使得很多小读者阅读过程中,既被其诙谐而幽默的语言所逗笑,又被其中所描绘的黑暗社会所刺痛。例如,在其发表的童话作品《大林和小林》中,所展现出的奇幻色彩与夸张描述一时掀起了巨大反响,其涵盖了张天翼几乎所有作品的精华,他采用夸张得惹人发笑的语言,一反传统儿童文学作品的创作模式,结合现实生活,打造了两款具有不同思想、性格的角色———大林、小林。对于大林而言,他好吃懒做,呆滞而愚蠢;而小林却勤劳、勇敢、机智、聪明。在两大人物的对比之下,为主人公创设了截然不同的两个世界,同时,将其同国王、四四格等角色相联系,将这两大截然不同的世界奇幻地联系起来,利用夸张的笔调描述了由于好吃懒做,最终不幸饿死在富翁岛的大林,并以大林为对比,赞扬了勤劳而勇敢的小林。

(二)温暖的幽默

在张天翼的儿童文学作品中,并非只有批判性的幽默艺术,也有亲切、温暖的幽默艺术。作者从儿童视角出发,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创作了大批优秀的作品,饱含对孩子们的关爱。如《罗文应的 故事 》虽然同样受到“真实即幽默”理念的指导,但是,与其前期所著作品存在很大差别。一方面,张天翼将叙事的角度由成人成功地转向了儿童,开始站在孩子的视野对其童趣、情怀加以抒发,语言也更亲切、活泼,就像春光温柔地浮在每个孩子的头上,温暖着孩子的心灵。另一方面,其更关注 编织 不同的情节利用生动的情节彰显人物性格的个性化发展,打造加以丰富性格特点的人物群。

在作品《罗文应的故事》中,张天翼试图从一系列极具生活气息的情节出发,采用活泼、诙谐的语言,描述了六年级学生罗文应一系列惹人发笑的表现。若非生动的情节和幽默的艺术特点,很难将罗文应的性格真实而形象地呈现在小读者面前,孩子在阅读时会感到乏味、无趣,更不会带来亲切之感。而《罗文应的故事》一经刊登,在小读者领域迅速掀起了一阵阅读热潮,这无疑离不开作者对现实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也离不开其极具表现力的温暖幽默情结。例如,在小主人公准备应同学之邀前去温习功课之时,接到了爸爸所邮寄的画报,他难以克制自己的好奇心,一而再、再而三地翻看,最终耽误了时间。一个简单而真实的情节,即塑造了小主人公贪玩、富有好奇心、约束力有限的性格特点,虽然描述的是虚拟的人物,却也像是我们身边一个活生生的孩子形象。

不仅如此,在张天翼作品中,幽默的语言艺术处处显露,不仅反映了儿童真实的特点,还蕴涵着滑稽、幽默元素,极具童真和趣味性。作者善于采用儿童语言,从儿童思维出发,采用直观、具体的文学创作语言,赋予作品真实的生活气息与趣味性。依然是亲切、自然、通俗的幽默,却真实而不失活泼,传达了人物的心理、性格,使读者有如闻其声、见其人。如《宝葫芦的秘密》中的主人公土葆,他虽然是个好孩子,但却总是幻想不劳而获,当其获得宝葫芦后,张天翼采用细腻、通俗、幽默的语言,描述了他的内心、言谈及所表现的惊喜:“什么!”我将钓竿一扔,跳了起来:“宝葫芦?”,我跳了跳、捏了捏鼻子。在自己腮巴上使劲拧了一把,嗯,真疼!“这么看来,这不是在做梦。”当他知道自己真的获得了一个宝葫芦之后,就开始满地打滚,恨不得告诉奶奶、妈妈、爸爸,还说自己就像“得到了幸福”,这些诙谐语言突出了土葆得到宝葫芦之后的狂喜心态。当孩子读到此时,也不由拍手欣喜。

二、儿童文学作品幽默艺术中所流露的教育价值

建国以来,中国儿童文学逐渐成为肩比成人文学的重要教学之一,目的在于培养新一代的儿童,进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儿童文学逐渐步入“工具”时代,成为理论家评论作品好坏的主要标准之一,也是儿童文学作家最基本的创作指导思想,过于放大了儿童文学的功能与作用。与建国以前相比,中国儿童文学的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所处的环境和时代也发生了巨大改变。儿童真实的幽默与情趣正随着时代发展进入作家们的视野范围。“当其和谐地融入故事之中,就会展现出独特的力量,让孩子们不自禁沉浸其中,心悦诚服地接受作品所流露出的教育思想。”对于儿童文学作品而言,其必须具备足够的趣味性,但趣味性必须健康向上,是有益的。幽默并非一种目的,而是一种手段,严重吸引孩子充分发挥自我 想象力 ,到达教育目的的途径。

猪八戒新传系列作品《猪八戒吃西瓜》《猪八戒回家》《猪八戒学本领》以及《猪八戒探山》是儿童文学作家包蕾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创作的短篇童话,成功地将教育意义融合在幽默文学中,起到了传达的作用。在上述系列作品中,主人公选择的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中的猪八戒,儿童们个个都十分熟悉的角色,题材借鉴原著的相关情节,增添了许多新颖事件,糅合了现代化的知识理念,使作品既保持原著的幻想特色,又不缺乏现代的儿童幽默生活,在众多的儿童文学作品中脱颖而出,具有非常高的幽默艺术教育价值,对儿童的吸引力也很强。

懒惰、贪吃、自以为是以及爱吹嘘等是作品里猪八戒典型的人物性格,这些性格特征与儿童的某些特点相一致,作者从猪八戒不爱劳动、贪吃西瓜和懒惰不学艺的角度入手,着重描写生活细节,紧扣儿童的思维和想法。整个作品都充满了喜剧成分,题材的选择也非常贴近儿童的日常生活。

细致的心理描写是作者擅长的手法,例如在《猪八戒吃西瓜》的故事里,他手中有四块西瓜,将自己那块吃掉以后,又将其他三块陆续吃掉,过程中心理矛盾和内心想法被作者描述得十分精彩,先是因为仍然口渴吃掉了猴哥的那块西瓜,打算把剩下的两块西瓜留给师父与沙僧,有个交代;后来忍不住诱惑把沙僧那块西瓜也吃掉了,只给师父留下了一块,不怕猴哥再说自己;最后又说:“师父,不是俺老猪不给你留西瓜,实在是口渴难忍,反正已经多吃了两块西瓜,没有办法交代,最后一块俺也替你吃了吧”。剧中简洁的台词就将猪八戒贪吃、怕被猴哥骂、担心吃了西瓜对不起师父的心理展现得淋漓尽致。

作者在对猪八戒心理活动加以描写之时,采取的是自言自语的方式,生动表现出了孩子生活中明知不该做却忍不住做时内心的挣扎与对我对话,不仅生动地传达了猪八戒师徒的性格特点,还赋予了夸张的情节和诙谐的语言。但读过《猪八戒新传》的人几乎都可以看出,包蕾生动地塑造了老猪的形象,但也将孙悟空这一形象写活了,却是站在猪八戒对立面所塑造的,正如洞察儿童一举一动的成人。例如,为了揭穿八戒好吃、懒做、假学的嘴脸,孙悟空一次次“站在暗处”,看着八戒出各种洋相,在每个故事结尾,总有诸如“凡事多向他人请教,多查、多问、多思、多想,总是好的”等谆谆教导,如此兼具幽默艺术与教育价值方为作品的宗旨。

三、结语

正如贺宜在其所著的一篇 文章 中所提到的那样:“丰富的想象力、优美的文字、高尚的情操、惊险而夸张的故事、会使人发出会心一笑的幽默、生动而活泼的语言、脱离俗套的结尾,如此种种都是吸引小读者沉浸在文字中的魅力。”对于儿童文学作品而言,单纯的儿童情趣、幽默并不存在,其注定只能同教育意旨相结合。

[参考文献]

[1]王泉根.高扬儿童文学幽默精神的美学旗帜———兼评《中国幽默儿童文学创作丛书》[J].文艺评论,2010(03).

[2]钱进,张燕.冷峭、睿智的笑———浅谈张天翼童话的幽默特色[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03).

[3]陈道林.童话中的扁形和圆形人物———论张天翼的童话[J].华中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2).

《 小学 语文教材 儿童文学化的价值意义 》

【摘要】语文是一门基础教育科目,语言 文化 是它教学的内容。学习语文,可以使自己成为有文化教养的人,因此,将语文称之为吸收文明结晶的工具一点都不为过。教育学习,要从小抓起,在所有学习阶段当中,筑基的小学是特别重要的,此阶段的语文教育是尤为关键的,作为小学语文教育的载体,小学语文教材内容的选择与编排就必须要适应教育对象的特征,而小学阶段的教育对象是小学生,他们最大的特征,就是他们所属的群体——儿童。由此,儿童文学化可以说是小学语文教材不可回避的一个话题。

【关键词】语文;教材;儿童文学;价值意义

语文,无论在何时何地,都是一门基础和必修的学科,因为,语文是人类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甚至说它是学习一切的基础,也丝毫不算夸张。人类的交流,生存的技能,乃至文明的传承,完成这些全都是离不开语文的。小学教育是人们接受正规教育的最初阶段,也是基础教育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小学语文就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文学作品是语文教材的极大组成部分,其内容涵盖的语言、文字、思想等都是具有教学意义的,小学语文教材也大部分是由文学作品编排而成的。文学作品很多,但不是所有的都适合作为教材,更不要说作为小学教材。文学作品都是面向一定受众的,男性文学、女性文学、成人文学、儿童文学,这些分类的依据就是受众,“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就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这一点。在我国,一般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都是6-12岁的适龄儿童,人生在各个阶段,都会具有与其对应的思想特点和心理需求,儿童阶段也不例外。更加符合儿童受众的文学作品,自然就是儿童文学了。

一、小学语文教材儿童文学化的价值意义

顾名思义,儿童文学,就是专为少年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从根本的创作角度来说,儿童文学作品相较于其他任何类型的作品,都会更加符合儿童的特点和需求,因为这些作品创作时的出发点就早已确定,无论是主题精神、视角定位,甚至语言文字,都是为儿童这个特定人群量身打造,如此的“先天优势”,对于儿童的文字理解、语言学习、思维开拓、想象激发、精神愉悦等各方面,都具有其他作品无法相比的重要价值。既然有这般重要的意义,那么在最为基础和重要的小学教育处于基础地位语文教育,儿童文学化必须被重视起来。

1.儿童文学的道德观念价值。黑白善恶分明,对就是对,错就是错,不像成年文学那样思辨性太强,是非难断,惩恶扬善,培养美德对于处于明净单纯的儿童阶段的小学生来说,正是塑造确立道德是非观念的启蒙阶段,很大程度的培养需要外界环境的激发和引导,而儿童文学当中,这一点往往是非常鲜明的,在结构简单的故事中,将深刻的人生哲理与美好的品德全部呈现具体,美好与丑陋,善良与邪恶,黑与白,好与坏,这些从来都是分的清清楚楚,对就是对,错就是错,赞美和唾弃,可取不可取,简单明了,这些对于儿童心理和品德培养方面的积极作用是极其突出的。

2.开阔眼界,拓展思维。在教授学生文化知识的同时,也要培养提高其能力素质,儿童文学也是符合这一要求的。首先,儿童文学作品中,往往是具备许多基础常识的,受众在享受其带来的愉悦乐趣之外,也很容易被带入到作品的特定环境中,感受不同人物的人生经历,进而产生一些生活 经验 感悟;其次,儿童文学通常是会涵盖许多想象成分的,如童话、 寓言故事 等,这些能够激发受众的想象力,随之拓展儿童的思维模式,对于他们的创造力会有很大的提升意义。

二、小学语文教材儿童文学化的注意问题

由于创作背景的不同,或者创作者能力水平的差异等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不同的儿童文学对于儿童的影响也是存在差异的,再加上教材容量的限制,如何对儿童文学作品进行选择和编排,也是需要慎重对待的。

1.符合现阶段的儿童需求。在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一切都在时刻发生着变化,社会生活越加的丰富多姿,学前教育的不断发展完善,这些影响作用到儿童身上,就表现在其智力的发展速度提高,儿童越来越早熟,接触了解的东西也越来越多,相应的心理需求也自然会发生变化,因此,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儿童文学作品的选择上,应该与时俱进,不能以旧的固有眼光一成不变地对待他们,不要低估了儿童的思维学习能力发展速度,在教材的选编上一定要符合时代的特征需求,才能发挥恰当的作用。

2.选材多样性,采编多方面。教材的编纂和修订,并不是简单的工作,而是一项庞大冗杂的工程,是需要许多方面共同努力才可以做好的。现阶段,在我国,参与教材编修的人员主要是一些教育专家和研究工作者,恰缺少一些一线教育工作者的参与,而这些一线教育工作者的教学经验也应当是非常重要的参考方面,而所有的事物,都是需要经过全方位多角度补充糅合,才可能真正做到完善。

三、结语

当然,儿童文学有其本身的优势和特点,但也不能否认其他体裁、作品的重要性,“兼容并蓄”教育理念的提出,是非常睿智和伟大的。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之中,要以人为本,通过教育,让更多的人受到更好的文化熏陶和精神修养,是极其重要的。自从产生教育以来,教材的选用和编排就是一个从未停止过被讨论的话题,众口难调,尽善尽美的事情几乎是不可能达到的追求,但是,要做到符合时代和社会需求的选择,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

参考文献:

[1]朱自强.小学语文教材七人谈[M].长春出版社,2012.

[2]毛蓓蕾.小学生心理辅导札记[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3](瑞士)皮亚杰著.傅统先译.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M].文化教育出版社,1981.

[4](法)安妮•夏莱-德布雷.儿童心理学[M].中央编译出版社,2013.

《 儿童文学促进语文教育有效教学提升 》

一、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掘儿童文学的魅力

首先,教师可以创新阅读课的形式和 方法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积极注重儿童阅读的渗透,实现“读———唱、读———思、读———疑、读———写”相结合,使儿童文学的魅力展现在学生面前,引发学生阅读的动机。在读唱结合法中,教师要创设丰富多彩的情境,充分发挥歌唱的作用,把儿歌、 绕口令 、经典歌曲、情境对话等引进课堂,不断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在读思结合法中,指导学生一边阅读一边思考,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大脑思维,让学生在阅读与思考中主动进行知识的意义建构。在读疑结合法中,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对已有材料提出问题,并加以解决,引导学生个性化的表达、自主的表达、真实表达、创意表达。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通过“以读促写”、“读写互动”,将学生的写作与阅读融为一体,同时,通过营造适合学生进行儿童文学阅读的最佳教育环境,通过“教育生态”的改变,来形成一个自由、民主、交流的教学氛围,充分对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挖掘,摒弃传统灌输式教学带来的“花盆效应”,积极优化教育生态价值链条,最大限度地使学生的阅读需求获得“解放”。例如:在指导学生阅读过程中,可对传统的“秧田式”学生座位分布,变为“双翼式”和“半圆式”,即将课桌椅排成二行,像一只鸟飞行的翅膀,或以教室的讲台为中心,学生的桌椅摆成一个半圆形,使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自由互动,为学生的合作探究搭建平台。

教师可将儿童文学作为素材,组织课堂游戏深化学生对 语文知识 和语言艺术的理解。也可通过召开和举行“读书汇报大会”,“故事大奖赛”;通过举行“角色游戏扮演”、“ 辩论 会”等形式,为学生提供交流的平台。其次,改善对学生阅读的评价。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传统的阅读评价片面性较强,较多的定性评价,一切以学生的分数为纲,指导学生进行儿童文学阅读也是以“摘抄 名言 警句、完成老师布置的 读后感 任务”为主,严重打消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从而失去了指导学生阅读的宗旨,使得学生的信心受到很大的打击。而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必须注重学生的成功体验,要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感受成功、感受喜悦,从而增强学生进行阅读的动机。

要通过儿童文学的阅读来提高小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就必须对传统的单一教学评价方式进行改革,改变传统的“以分为本”为“以生为本”。要由“目标性”转变为“体验性”评价。教师在评价过程中,不再以“ 总结 段意”、“写读后感”为重要的评价方式,而要能够使学生在阅读中主动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促使学生主动的应用各种工具去搜集、整理信息,想方设法解决自己在阅读中的疑问。

要由“数量评价法”转变为“质量评价法”。在对学生的评价过程中,应将学生的阅读的情感体验、心理发展、价值观的形成作为评价的目标,最终促使学生养成“终身阅读”的习惯。“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体验成功,才能更好的激发自己阅读的积极性。学生在阅读中受到了教师的表扬时,就会从情感上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从而引导学生主动地涉猎知识,最终使学生把儿童文学的阅读作为课余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二、科学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儿童文学

首先,教师要帮助学生选择课外儿童文学读物。一般来说,指导低年级的学生进行儿童文学读物的阅读时,必须以拼音课外读物为基础;指导小学中年级和高年级的学生阅读时,要循序渐进的选择纯文字读物。选择读物内容要健康、符合儿童各方面特点。课外读物要能符合学生的兴趣,要选择与学生兴趣相符合的书。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很强,对感兴趣的事物会愉快地去探究,对于不感兴趣的事物就会视而不见。因此,帮助小学生选择感兴趣的课外读物就特别重要,学生只有对教师所选的读物感兴趣,才会主动去阅读,主动去思考。

大多数儿童喜欢读一些探险和科幻的书籍,就是因为其好奇心的驱使。可向学生推荐《海底两万里》、《吹牛大王历险记》等书籍。如低年级学生适宜读一些图文并茂的儿童读物等;中高年级的小学生知识面较广,阅历也较丰富,教师可引导他们读一些游记、传记、 散文 、探险、科幻类的儿童文学读物。其次,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要通过指导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使学生形成阅读的“元认知”,授学生以“渔”,为学生的自主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根据学生特点、阅读习惯的不同,为学生进行“量身定做”的指导。在实践中,可以指导学生以下几种方法:一是选读法。根据学生的心理需要,有选择地阅读儿童文学。

大多男生喜欢看科幻、笑话类的儿童文学,女生喜欢看校园类的作品,这时可以为男生推荐校园类的作品,使其增加对生活的情感感悟,为女生选择科普类的书,扩大知识面,从而达到调整知识结构的作用。二是精读法。精读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重要的手段。教师可以利用一些经典儿童文学读物,指导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进行阅读和思考。

三是速读法。教师可采用限时的方法,为学生指定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阅读内容。通过速度的训练,则能够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涉猎更多的知识,有利于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处理更多的信息。四是摘录法。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儿童文学阅读过程中将文章中精彩词语、段落摘抄下来,摘录到自己的书本上,利用摘录增强学生的记忆和理解,为以后的 作文 准备丰富的语言积累。摘录后教师及时检查,并向学生提问,如:“你选择这句话进行摘录的理由是什么?”、“这句话(或这个词语)有哪些特点?”等,通过这种方式加深学生对 好词好句 的理解。

总之,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育密切联系,儿童文学始终贯穿于学生课内、课外 语文学习 过程中,教师应从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育互相依存的关系中,寻找如何通过儿童文学促进语文教育有效教学的有效途径,充分发挥儿童文学对语文有效教学的作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有关浅谈儿童文学研究毕业论文范文推荐:

1. 关于儿童文学论文

2. 浅谈人文素养研究毕业论文范文

3. 人文素养培养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4. 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5. 探讨初等教育毕业论文范文

6.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儿童 文学,是一个重要的文学类别。它是指由成年人创作的,以未成年人为受众的文学作品。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儿童文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儿童文学论文 范文 一:儿童文学课程教学加强策略

摘要:从高校小学 教育 专业课程教学的角度来看,目前儿童文学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在儿童文学课程教学中,需要加强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儿童文学创作实践和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儿童文学教学实践;挖掘地方与民族儿童文学教学资源,建立专门的儿童文学创作内部报刊,为儿童文学创作、欣赏、研究与交流搭建一个平台。

关键词:儿童文学;教学;创作

儿童文学是儿童成长的精神食粮。随着社会经济 文化 的发展与对教育的日益重视,儿童文学越来越受到重视,这从《儿童文学》等刊物的发行量之大就可以看出来。但目前,儿童文学还没有成为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下面的二级学科[1],儿童文学课程主要是纳入小学教育专业。也就是说,现在的小学教育(语文教育方向)专业的学生将要承担起一线的儿童文学教学。从高校小学教育专业课程教学的角度来看,目前儿童文学教学存在着如下一些问题:一是创作实践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二是相关高校教师对大学“儿童文学”课程教学关注多,而对自己的学生以后走向小学教育岗位后如何进行儿童文学教学则关注不够;三是民族资源与地方资源发掘不够;四是缺乏儿童文学作品的刊发阵地。 文章 针对这些问题,结合儿童文学课程教学中的实践,提出几点思考。

一、加强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儿童文学创作实践

目前,“儿童文学”课程教学的重心落在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上,主要包括儿童文学的基本原理、历史发展轨迹与各种文体介绍三方面上,以传授知识为主,而对于儿童文学创作这一块则相对忽视。事实上,如果不深入了解儿童并尝试进行儿童文学创作,儿童文学教育就很难摆脱成人思维模式,难以根除“成人幻想”的痕迹。别林斯基《新年礼物:霍夫曼的两篇童话和伊利涅依爷爷的童话》说:“童年时期幻想乃是儿童心灵的主要本领和力量,乃是心灵的杠杆,是儿童的精神世界和存在于他们自身之外的现实世界之间的首要媒介。孩子们不需要什么辩证法的结论和证据,不需要逻辑上的首尾一致,他需要的是形象、色彩和声响。儿童不喜爱抽象的概念……他们是多么强烈地追求一切富有幻想性的东西,他们是何等贪婪入迷地听取关于死人、鬼魂和妖魔的 故事 。这一切说明什么呢?说明对无穷事物的需求,说明对生活奥秘的预感,说明开始具有审美感;而所有这一切暂时都还只能在一种思想模糊而色彩鲜艳为特点的特殊事物中为自己求得满足。”[2]儿童的思维与成人思维存在很大的差异,切实进行儿童文学创作的尝试,可以促使小学教育专业学生设身处地地以儿童的视角来观察自然与社会,以儿童的思维来认识自然与社会,以儿童的感情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思考,使自己以“童心”来进行儿童文学创作。这样走向小学教育岗位,进行儿童文学教育,就会更加贴近孩子们。如河池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小学教育专业的儿童文学教学,通过日常见习与集中实习,切实的了解到孩子们在想什么,想干什么。在此基础上,进行的儿童文学创作更接近儿童的心理。如河池学院韦梦玲的童话《水晶球》、陆晓婷的童话《“小尾巴”小小》、莫雪鸿的童话《智慧的小公主》等原创儿童文学作品①,不仅强化了对大学课堂所学儿童文学、小学教育心理学等课程知识,还增进了未来小学教师与儿童心智的“磨合”,为以后高效从事儿童文学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加强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儿童文学教学实践

目前,高校教师对大学的儿童文学课程教学关注多,而对自己的学生以后走向小学教育岗位后如何进行儿童文学教学则关注不够。师范生总是要走向讲台的,要想提高儿童文学教学效果,就要加强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学实践,解决“如何教”的问题,提前积累 经验 ,进入角色。其实这个问题应该是高校小学教育专业教师与学生共同面对的问题,要一起成长。学生的日常见习与集中实习可以为教师与学生的儿童文学教学实践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学生通过实习,加强儿童文学教学实践,教师通过带队指导、巡视指导等方式,加强对一线儿童文学教学实践的了解与对学生的指导,同时将先进的儿童文学理念与具体的教学相结合,使得儿童文学教学在实践中得到提升。就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儿童文学教学实践而言,我们在一线的儿童文学教学中,通过师生共同努力,做了许多思考与尝试。比如有针对性地展开儿童文学教学,有的孩子比较胆小,我们的学生就有选择性地找一些主人公比较勇敢地 童话故事 来讲给他们。正好有学生创作童话《“小尾巴”小小》,讲述了一只名叫小小的可爱的小猴子,从胆子小到变得机智勇敢的过程。这类故事能够有针对性地对孩子进行心灵的启发。又如进行开放式的儿童文学教育,让小学生也“参与”到儿童文学故事、童话的教学,对同一个故事、童话,让小学生“定制”自己喜欢的结尾,或者联系自己展开想象,学生及时地根据具体情况加以点评与引导,培养小学生的 想象力 ,加强审美教育。如我们的实习生在讲授洪汛涛《神笔马良》时,将《假如》这一诗歌结合起来,并进行开放式的结尾创作,让每一位孩子通过这个 句子 来写自己的愿望。这样在近乎游戏的教学中,既丰富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又锻炼了他们的认知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在老师的诱导下培养了审美能力。又如在教学实践中,贴近小学生的情感与生活,选取他们生活中的真人真事,以 黑板报 、 手抄报 等形式发表原创性的儿童文学创作,这种“身边的故事”在小学生中的德育教育与审美教育中效果很好。如黎茵茵同学根据其在宜州市第一小学中的见闻创作的儿童小说《回答专业户》,就选取课堂上的真实一幕,进行生动细致的描绘,得到这个班级小学生的喜爱。另外,对于孩子接受儿童文学的梯度也要有所考虑。低年级的孩子可能更喜欢简单些的、认知性的歌谣,如儿歌《数角》:“一头牛,两只角,两头牛,四只角,三头牛,几只角?别急,别急,请数好,要是牛犊没长角!一张桌,四只角,两张桌,八只角,三张桌,几只角?别急,别急,请数好,要是圆桌没有角!”而高年级的孩子更重乐趣性,故事情节上也要求更加复杂些。对此,我们可以适当的扩充阅读,如曹文轩《草房子》、郑渊洁《皮皮鲁和鲁西西》、任溶溶《“没头脑”和“不高兴”》、杨红缨《淘气包马小跳》等作品,高年级的孩子们可以在阅读中感受到游戏的乐趣与成长的动力,找到纯真愿望的寄托。

三、挖掘地方与民族儿童文学教学资源

儿童文学与民间口头文学有天生的血缘关系。地方民间文学与少数民族文学中蕴含着丰富的儿童文学作品。河池学院所在的宜州是歌仙刘三姐的故乡,民间传唱的很多山歌本身就是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这些资源,形式活泼,内容丰富,通俗易懂,很多故事、歌谣包含着向善、求真的积极因素。对于小学生而言,浓郁的地方特色具有亲近感,鲜明的民族特色又容易产生认同感,是很好的儿童文学教学资源。对于这些资源应该予以充分的重视,大力挖掘与利用。在这方面,宜州市做了很好的尝试,多次举行“山歌传承进校园”活动。如宜州市第二小学,将原汁原味的山歌对唱融入教学,通过“山歌唱孝道”,如“父母恩德重于山,知恩报恩不忘本;做人饮水要思源,才不愧对父母恩”,“师恩母恩不可分,都是爱我一样深;老师教我为人道,父母教我报母恩”,将民间的、传统的山歌资源挖掘出来,既弘扬了地方山歌文化,又潜移默化地进行孝道感恩教育。作为小学教育专业的儿童文学教学团队,应该注重挖掘这些教学资源。对此,我们准备带领学生进行采风,在此基础上专门开设“桂西北山歌”,选取适合儿童心智的歌谣与民间 传说 、少数民族传说等,如宜州刘三姐歌谣、都安瑶族《密洛陀古歌》、罗城仫佬族《凤凰山》、《垦王山》、《鸳鸯石》等少数民族神话传说进入课堂教学。学生进入工作岗位以后,在教学中根据具体情况,可以因地制宜、因族制宜,拓展第二课堂,进行儿童文学教学。

四、建立专门的儿童文学创作的内部报刊

建立这一专门的“报刊”,可为儿童文学创作、欣赏、研究与交流搭建一个平台。没有一个这样的平台,一些学生的优秀儿童文学原创作品得不到交流。尽管一些高校有自己的文学社,创办了一些社团刊物,如河池学院的如“南楼丹霞”、“空谷”等,这些社团刊物偶尔也刊登一些儿童文学作品,目前尽管还不是专门的儿童文学交流阵地,将来可以加大在这方面的力度,以此为特色,打造品牌,为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和河池地区的孩子们提供交流平台,形成以高校为中心,以实习学生为纽带,以各个小学为辐射点的儿童文学创作、批评、交流机制。一方面将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和各小学孩子们优秀的原创儿童文学作品刊登起来,及时见报,这对学生与“小作者”们都将是极大地鼓舞;另一方面,积极吸纳孩子们的参与,真正地让孩子们成为儿童文学的主体,参与到创作、欣赏之中,这将有利于加强儿童文学在小学教育专业中的培养。

总之,在目前儿童文学还没有成为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下面的二级学科的前提下,我们尽可能地在课程教学的层面加强儿童文学在小学教育专业培养的力度,做了些初步的思考与尝试。

参考文献:

[1]邓琴•加强高校儿童文学学科建设的几点思考[J].文学界,2010(6).

[2]周忠和•俄苏作家论儿童文学[M].郑州:河南少年儿童出版社,1983.

儿童文学论文范文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儿童文学的作用

摘要:在小学教育阶段,语文是十分重要的科目,学生通过学习 语文知识 ,为培养其文学素质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在小学 语文教材 中,儿童文学占据较大的篇幅,学生学习丰富的 寓言故事 、儿歌等语文内容,能够有利于其对语文知识的全面理解,因而儿童文学深受人们的重视。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意识到儿童文学与语教学之间的联系,语文教师通过合理利用儿童文学资源,进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本文针对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展开了分析,从而为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借鉴。

关键词:儿童文学;小学语文;教学;作用

语文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非常重要的交际工具,所以通过语文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其个性发展。在小学语文教学期间,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应该从学生角度出发,对儿童文学予以高度重视,在语文教学时,教师应该发挥儿童文学的作用,然后让学生学习丰富的儿童文学,进而有助于其更深入地理解语文知识。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语文教师必须突显儿童文学的重要性,从而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一、儿童文学内涵

所谓儿童文学指的是专门为儿童所创作的,为儿童提供阅读的作品。儿童文学的种类有很多,包含寓言故事、科幻故事和童话、诗歌等,诸多的创作方式,都使得儿童文学具有通俗易懂的特点,与小学语文其他教育文章相比,其具有趣味性,所以儿童文学适合于各年龄段的儿童去学习。在儿童文学创作过程中,应该将儿童作为主体,向其提供优质的服务,儿童学习儿童文学能够陶冶其情操,为日后语文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1]。总之,儿童文学具有独特的内涵,对推动小学语文教育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学之间的联系

儿童文学是小学语文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教育的补充,对于我国现代儿童文学而言,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所以教育人员加大了对儿童文学的研究,将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进行深入讨论,进而为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创造有利的条件。自从产生儿童文学开始,其与小学语文教学紧密联系在一起,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同时,通过开展小学语文教学,对儿童文学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语文课程标准》的提出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教材通过多次改编,并推出了一系列儿童文学创作,目前,在新编小学语文教材中,儿童文学占据较大的比例,所以表明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得到空前发展[2]。同时,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学息息相关。总之,儿童文学的产生,能够积极地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开展,有利于学生学习到丰富的语文知识。

三、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一)儿童文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的重要资源

对于儿童文学而言,对小学语文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小学语文课程教材的重要资源。儿童文学是教师开展课外活动的主要材料,学生通过参与实践,能够培养其听、说、读、写的能力,所以儿童文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激发学生的潜能,为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由于儿童文学的题材和内容比较广泛,所以语文教师在课外活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运用儿童诗歌、 散文 等作品,学生通过学习儿童文学更有利于开展故事会和表演等活动。同时,学生在进行课外习作练习时,可以将儿童文学作为范本,所以儿童文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资源。例如,在“陶罐与铁罐”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为了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道理,通过讲述寓言故事,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品质。教师先向学生朗诵该文章,学生仔细分析故事,可以了解到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比较骄傲,对陶罐持有鄙视的态度,然后将二者埋在土里后,陶罐出土却成为了文物,而铁罐变成了泥土。教师正确引导学生理解该寓言故事,其实每个人都会有长处和短处,而我们一定要看到对方的长处,并正视自己的短处,只有这样才能互相尊重,并和睦相处。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儿童文学不仅仅是重要的教学资源,同时,学生通过学习儿童文学能够使其学会做人的道理,并学习到一定儿童文学知识[3]。总之,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儿童文学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向学生传授相关的儿童文学内容,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当前,在教育体制不断完善的条件下,提高思想能力已经成为培养儿童的核心,所以小学在语文教学期间,不仅应向学生传授相关知识,而且还要将提高想象力和思维能力作为教育的重点。对于儿童文学而言,其内容和题材都相对广泛,儿童文学中所描述的各种事物和现象以及相关矛盾冲突等都能够使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此外,儿童文学能够满足儿童心理特征需求,因而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需要发挥儿童文学的作用,从而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有利条件。比如,在讲解“小小竹排画中游”期间,学生通过诵读“小竹排,顺水流,鸟儿唱,鱼儿游。两岸树木密,禾苗绿油油。江南鱼米乡,小小竹排画中游。”这首诗歌,并在教师的指导下,了解到该诗歌讲述的是一个小男孩在江南水乡撑着小竹排,观察江南秀丽的风景,并感受到江南水乡物产丰富[4]。同时,鸟儿欢唱,鱼儿游动,从而表达了小男孩愉悦的心情。此外,借助于对两岸禾苗和树木的描写,呈现对大自然赞美的情感。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期间,儿童文学对提升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发挥了巨大作用,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四、结束语

儿童文学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其对语文教学的开展起到一定作用,学生通过学习儿童文学,有利于其文学素养的提升。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为了确保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需要发挥儿童文学的作用,结合不同题材的儿童文学作品展开语文教学,从而为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金松霖.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分析[J].课外语文(下),2014(12):21-21.

[2]李艳玲.论述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J].科技展望,2014(22):69-69.

[3]王艳.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4(10):227-227.

一、 童话阅读需要审美体验 传统的童话教学往往只注重儿童课堂上的收获,对教学内容的解读往往定格在某一阶段,或立足于成人的理解,或停留于儿童的感性认识,忽视了儿童认知发展的空间,忽视了童话在儿童生命过程中的特殊意义。因此,我认为用传统的“教”与“学”的方法来进行童话的阅读指导是不妥的,只有注重童话阅读过程中儿童独特的审美体验,才能在成人与儿童之间寻找支点,实现童话陪伴孩子一生,在其人生的各个阶段都能有不同启示的目的。 要实现童话的审美体验需要做到以下两方面: 1、 品味诗性语言 童话以其生动的语言从各个不同的侧面来反映自然、社会现实和人们的心理状态,创造了许多典型的形象,它优美、形象、生动的语言能给人以很强的审美感受。教学时,我们可紧紧抓住童话的优美语言,抓住重点词句,启发学生揣摩、品味语言美。 2、 激发情感体验 审美活动的基本特征是动情性,这是它能够对人的心灵塑造发挥。 作用的原因所在。在这个意义上,美育又被称为情感教育。童话故事中饱含着美的形象、美的情感,我们完全有可能而且有必要运用质疑、创设情境、感情朗读、拓展延伸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积极性,实现学生童话阅读的审美体验。 例如《丑小鸭》这篇课文有的同学读完之后突然问:“丑小鸭是从天鹅蛋里孵出来的,它本身就是一只天鹅,这里有什么值得欣喜呢?”面对这节外生枝,教师没有训斥学生胡思乱想,而是问学生:“你绝得丑小鸭比其他的天鹅美吗?为什么?如果丑小鸭还跟在鸭妈妈的身后,对鸭子的欺负逆来顺受,如果他仍和其他的鸭子一样在篱笆下寻找能填饱肚子的蚯蚓„„请大家在想象一下,这会是一只怎样的天鹅?”这一问,激起了学生重新阅读课文的欲望,他们再次思考丑小鸭的经历对于丑小鸭成长的作用,从而在思维的碰撞中体会丑小鸭的成长给他们的启示。 二、 童话教学需要引导想象 学生对童话情有独钟,他们一旦展开想像的翅膀,就如同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小学语文课本里有许多童话,都是用一个浅显动人的故事来说明一个道理。在童话世界里,牛羊会说话,木偶能旅行,人死能复生„„这些都符合儿童的幻想心理,孩子们也感到有趣、自然。面对这些童话,学生往往将童话故事和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情不自禁地走进童话,爱作者所爱,恨作者所恨。只要教师启发得当,学生就会受到真善美的熏陶。此外,童话语言简洁活泼、表现手法多样,特别适合儿童阅读。要不要告诉儿童童话的真假倒是次要的,而引导 儿童围绕这个问题去发现童话世界的真善美,揭露童话世界的假恶丑,把人性中最“闪亮”的部分温柔地藏在心灵的一角,滋养心根,让孩子们思维活跃起来,保持想象力才是重中之重。 首先,儿童在阅读童话故事时,往往会将童话故事中的人物与自身联系起来。例如,在阅读《七颗钻石》后,他们会想:假如我也像故事中的小女孩那样,会不会也能看到那耀眼的七颗钻石和涌出的清泉呢?在阅读《白雪公主》后,他们会想:我怎样才能成为(或见到)那么美丽、那么善良的白雪公主呢„„儿童提出这些问题时,他们已被童话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所感染,而这种感染有潜移默化的教育意义,此时,作为教师切不可认为那只是孩子式的幼稚。抓住这一契机,与孩子一起讨论故事中的人物,告诉孩子只要像故事中的人物那样坚持下去,一定会实现自己的梦想,帮助他们呵护这善良人性的萌芽,直至长成参天大树。 其次,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可以渗透童话在表达和语言方面的特点,告诉学生,童话世界之所以美丽,是因为作者将生活中美好的事物运用幻想、夸张、对比等手法形象地融进了生动曲折的故事之中。鼓励学生将我们身边那些美好的人、事、物及丑恶的现象用童话的方式表达出来,表现自己对真善美的赞颂和向往,对假恶丑的鞭挞和唾弃。这样就拉近了学生与童话的距离,自己身边的同学、老师、父母、伙伴、邻居都成了自己童话中的“人物”,既丰富了童话阅读的体验,又感受到了创作的乐趣。只有将童话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实现让童话滋养心根的目的。 三、 用童话的方式去解决问题 “童话是以儿童的眼睛看世界的,它给所有的东西赋予了生命,注入了思想感情,使它们人性化。因此,童话是感性的。”爱幻想、善想象是孩子的天性,孩子们阅读童话时,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随作者的想象沉浸于童话情境中,喜角色之所喜,忧角色之所忧,与其说他们在阅读,不如说在体验。沉浸于童话中的孩子,自然把童话形象当做身边的朋友,把童话故事当做自己的故事。在进行童话教学时,教师要避免理性的探究,应从感性的角度引导学生去感受童话中的人和事。 四、 童话教学应引导学生反思 童话,是文学宝库里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儿童来说,童话更是不可缺的精神营养。学生对童话情有独钟,教学后的反思对童话教学也很重要。例如:在完学《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童话时,要让学生体会小女孩恶劣的生活环境及不幸遭遇,进而对她连基本生活需要都得不到满足的身心饥渴产生同情,对她那充满幻想的美好心愿与残酷现实之间的落差产生同情,对她的悲惨命运产生同情。这样学生就会更深入理解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再让学生联系今天的生活环境,学生就会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五、 课后引导学生编写童话 在学生深入的理解了童话之后,课后可以引导学生编写童话故事,带有针对性的对学生展开思想品德教育。如针对部分学生不爱护花草树木这一现象,可以引导学生编写童话故事:可以让花草树木诉说自己的不幸遭遇,也可以让花草树木讲述自己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学生把自己置身于童话世界中,与童话中的人物一起成长,这样,童话在把学生引上作文之路的同时,也把他们引上了人生之路。这正是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体现。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