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在看关汉卿的杂剧集,一共有14部杂剧可以确定是他写的,我刚看完6部,嘻嘻,不过实在忍不住写个随笔,我太崇拜关大才子了。高中的时候学过《窦娥冤》的选段,当时只是觉得很精彩而已;大学时候草草看过全剧却发现许多不解,现在读来已经是震撼了。杂剧一般四折,关汉卿好像是对此信守的。高中学的是第三折的部分“有日月朝暮悬”,很痛快的感觉,关大才子语感更是绝对一流,干净利落,不染纤尘,后来又读剧本,看到“从今日远践洛阳尘,又不知归期定准,则落的无语暗消魂”,深为叹服。可是在《窦娥冤》中,窦娥的话是有些奇怪的“那里有奔丧处哭倒长城?那里有浣纱时甘投大水?那里有上山来便化顽石?可悲!可耻!妇人家直恁的无仁义,多淫奔,少志气!亏杀前人在那里,更休说本性难移”,“我一马难将两鞍备,想男儿在日曾两年匹配,却教我改嫁别人,其实做不得”,让人看了超级郁闷的。现在再读到第三折里面“若没些灵圣儿与世人传,也不见得湛湛青天。我不要半星热血红尘洒,都只在八尺旗枪素练悬”,这哪里是窦娥,这凛凛风骨自是一代诗人。再往下“你道是天公不可期,人心不可怜,不知皇天也肯从人愿”,看了超级郁闷,皇天未肯从人愿!《窦娥冤》的悲剧就在于此吧,在当时的道德上,她是那么的完美无暇,却没有人能救她,热血怎能不洒红尘,六月又何来冰花,三年不见甘霖怎么和小小妇人相干,最后的结尾平反昭雪就更是梦想了。《窦娥冤》里面凡是不好的几乎都是真的,好的都是梦想。甚至可以说窦娥的完美反而促成了杀身之祸,但是她不完美便能幸免吗?所以关大才子的文字在《窦娥冤》中当真是气贯霄汉,喷薄而出,有梦想但是见不到现实的希望的原因吧,压抑得大了,终于爆发的感觉。这个也可以解释《谢天香》,为什么把柳永写得那么春风得意,钱塘才子柳耆卿,一举高中抱得美人归。呵呵,关大才子应该很了解柳永的,甚至杂剧中能见到许多柳永的影响。柳永也曾经长安古道,马踏西风,星夜兼程;好与花为主却只能替人家打广告;未知生年,未有葬地。他是在帮柳永写一个风流才子的梦吧,尽管明知道不可能,因为那又何尝不是作者的梦想。其实我很欣赏《单刀会》哈,一扫阴霾,是那样的洒脱,“我则见紫袍银带公人列,晚天凉风冷芦花谢,我心中喜悦”,牛啊,超级狂。自是诗家狂妄。人道昆曲近乎于狂,那确实是近乎于,《长生殿》都不敢写杨贵妃的真实来历。关大才子就是真的狂了,没看过他真是不知道什么叫牛——那是说不出的。只能说关大才子的作品拼的就是才华,揽月摘星。元曲很讲究典故对仗的,可关大才子不用典故对仗时,反而可以显尽凌云的奇绝之姿。太崇拜他了,上帝啊,让我今晚梦见他吧,阿门。关大才子的自负绝对超级一流,“则明朝你索绮窗晓日闻鸡唱,我索立马西风数雁行”,“休想我为翠屏红烛流苏帐,撇了你这黄卷青灯映雪窗”,酷,笑。还有一句更牛的,“你把遥天指定,指定那淡月疏星”,当真有九天仙子降凡尘的气度哈,用“帝子降兮北渚”赞一下,其才可惊天地。大才子啊,就是看着很平常的词语,他们写就是不一样。像什么“湛湛江水兮,上有枫”,什么“咏新诗、手捻江梅,故人赠我春色”,单从文字就是超级的帅了。关大才子是不平,但是没什么太盛的牢骚、怨气、戾气,诗道还是很中正醇和的,尽管那个《南吕-一枝花-不伏老》写得很搞笑,“花攀红蕊嫩,柳折翠条柔,浪子风流”,但实在没什么恶意在其中,他郁闷是真的,但真的敢这么直写,也很算光风霁月了,力道又柔和。有风骨但是没什么凌厉锋芒,关大才子看得开哈。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5、论文正文:(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a.提出-论点;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d.结论。论文提纲也可以用最简单的格式和分类,简单明了地说明论文的目的、依据和意义,甚至是两句话。这种提纲往往是用于科学论文,而且在对于各种概念有相互联系而不是孤立的出来讨论的情况下。如果总要分出1、2、3......点来写的话,往往会变成“八股文”的模式,这样的论文往往是应付式的论文,其真正的科学价值会大打折扣。
关汉卿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最伟大的戏剧作家。他的很多作品都反映了社会底层劳动妇女的命运,表达了对生活在社会底层劳动妇女的深切同情。《窦娥冤》是中国古典四大悲剧之一,作者关汉卿塑造了窦娥这一平民妇女的典型形象。窦娥这个人物在世界文学历史上是一个典型的悲剧代表。他笔下的窦娥是一个很丰满的形象,不甘屈辱,不畏强暴,善良又质朴对亲人细致体贴;原本是封建社会中一个安分守己的普通妇女,她把自己的不幸遭遇归之于命运,她希望能洗清她的清白,支持她对地痞无赖的抗争。窦娥出身于书香门第,接受儒家的思想和教育,她的父亲窦天章把“三从四德”当作教条来约束窦娥,窦娥善良、温和、守礼节、懂孝道、明事理,就是这样一个人,她却遭受了人世间的诸多不幸,直到最终被残暴的恶势所迫害。窦娥在张驴儿的淫威面前窦娥强烈反抗,誓死不从,张驴儿见要挟窦娥不成功,便转儿诬告窦娥害死张老头。公堂上,张驴儿用银子疏通贪官,要窦娥用命来偿还父亲的命。窦娥受尽贪官的拷打,但善良的窦娥,看到一边战战栗栗、不停发抖的蔡婆婆,不由得想到父亲窦天章进京赶考缺银两,把自己买给蔡婆婆为儿媳,想到自己的先夫,想到和蔡婆婆相依为命,形影不离,由婆婆一手把她拉扯大以及儿时与婆婆玩闹的情景,不由浮现在眼前。已近六十岁的老人,又如何经受得起这群如狼似虎衙役的拷打?如果,让婆婆受到这般酷刑,我又怎么能对得起我那死去的丈夫!善良的窦娥,自己虽然正在倍受酷刑的折磨,心里还在考虑着她面前唯一的亲人——蔡婆婆。为了使蔡婆婆免受拷打,窦娥牙根一咬把毒杀张老头的罪刑揽了下来……。窦娥表现出了善良、无畏的精神,做为一名普通劳动者的品性进一步得到展现。窦娥的命运如此悲苦,她遭受了丧母、离父、亡夫的一系列不幸,但她没有任何怨言,认为自己厄运都是因为“前世烧香不到头,今生甘愿受苦罹难”,劝自己,也劝别人“早将来世修”,但是窦娥的思想还有另外一个方面,就是不甘于命运的摆布,即对多舛命运的抗争,当张驴儿父子闯进窦娥家时,她表示了对他们和婆婆的不满,即使婆婆已经允许了,已成了不能改的事实了,但窦娥并不甘心受这种命运的摆布,对蔡婆婆进行了大胆地批判,对张驴儿予以了强烈的怒斥。窦娥的反叛精神也在对话中表现的淋漓尽至,窦娥不甘屈辱,勇于反抗。窦娥丈夫死后,她只有“侍婆守孝”,是个言词应口的孝顺媳妇。但她不是一个任人捏合,逆来顺受的弱女子。她身上充满一种“力”,充满一股对正义追求的“力”,当张驴儿闯进她家并拉她堂结亲时,她断然拒绝,推张驴儿一跤,在张驴儿你子面前,窦娥像一位凛然不可侵犯的女神,这都是受到了封建礼教的影响。窦娥性格中既有温柔贤慧的一面,又有刚烈坚毅 的一面。贤慧媳妇的苦难令人回肠荡气,悲从中来;刚烈性格的抗争,叫人义愤填膺,怒火中烧。窦娥的刚烈性格满足了悲剧在这方面的要求,从而使《窦娥冤》的悲剧冲突具有不可调和的尖锐性。窦娥在临死前,怨天责地,并发下三桩誓愿:一要刀过处头落,一腔热血飞溅悬挂在旗枪上的丈二白练上;二要在三伏天,降下三尺瑞雪,以证其冤;三要楚州亢旱三年,窦娥死后,这三个誓言都应验了,死后窦娥千方百计寻找父亲申冤等等这些情节都反映了她对命运的抗争。在窦娥身上,既有封建思想的烙印,又有反抗性格的影子,这种既任命又不任命的矛盾性格,才使窦娥这个人物形象更真实可信。
文选中的精典之作大多是名著,像莎翁的《哈》,曹禺的《雷》和关汉卿的《窦》都算得上是古往今来的上乘之作了。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撕毁给人看!因之最能抓住读者,并在灵魂深处引起共鸣!就比如哈姆雷特,在赶回宫里得知父王被叔父所害之际,为了复仇,装疯,借此躲过叔父的迫害,最后得知真像并复仇成功……窦娥最初也是民间流传多年的故事,被斩前许下若冤枉致死我窦娥,六月将降下大雪!作者用悲剧造成冤案,致使观众在心灵深处悲切呼唤正义呼喊鸣冤召雪!
内容摘要:
本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业余文化生活也越来越丰富多彩,而戏曲也渐渐重新得到了人们的青睐,学者、专家对其的研究也逐渐提上了日程。
关键词:
元曲四大家、戏剧经典人物形象、研究述评
正文:
关汉卿的《窦娥冤》,感天动地,使闻者伤心,听者流泪;白朴的《梧桐雨》,向我们讲述了一位帝王与妃子的真挚情感;马致远的《汉宫秋》,写尽了一代明君为了国家的兴盛痛失所爱的心酸;王实甫的《西厢记》表达了“祝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美好愿望。走近他们,觉得这些人物仿佛成了一个个活灵活现的形象出现在我们眼前,引得我们不住的去探究、思索。
一、 感天动地窦娥冤
关汉卿,号已斋叟,汉卿是他的字,前半生坎坷,在夹缝中求生存,后半生积极创作,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剧作,如带有喜剧色彩的《救风尘》和悲剧《窦娥冤》,体现了他对人民的同情和对黑暗腐朽社会的不满。但相比较而言,我更欣赏窦娥,以下是对她的形象研究分析。
简单地说,窦娥的一生充满悲剧色彩,幼年时父亲为了能有盘缠上京赶考,把她卖给蔡婆婆家当童养媳,成年后又经历了丧父之痛,不过这一切对于从小在苦日子中“浸淫”过的窦娥来说,都算不了什么。但是从这时起,才是她悲剧命运的开始及生命的终结。在要不要改嫁的问题上,窦娥和蔡婆婆产生了意见分歧,蔡婆婆是年长寂寞,本无可厚非,但她最不该的是不顾窦娥的意愿逼她改嫁,这倒也就罢了,蔡婆婆毕竟是她的长辈,“尊老爱幼”的孝道不允许她忤逆婆婆。当然,如果放在现代,我绝对支持窦娥的做法——拒婚不从,但是那个时代这样的做法是不明智的,更何况她并不是完完全全的不尊重蔡婆婆,至少她的死因是帮蔡婆婆顶罪。窦娥不畏强权、敢于抗争的'精神值得人称道,但她的死往往会让人产生“生不逢时”的惋惜。
在窦娥死前,她曾经发了三个誓言,即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三年大旱,我个人觉得,这三个誓言,除了六月飞雪,都是有可能发生的,而“无巧不成书”,这样的际遇也恰恰证明了窦娥遭受的不平,所以可以说,她是一个骨子里倔强但却有着自己为人处事的原则的人。
二、秋雨梧桐夜落时
白朴,字仁甫,号兰谷。他自幼颠沛流离,作品的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浓重的沧桑感。而他所传至今的《梧桐雨》和《墙头马上》,却偏偏是爱情题材的戏剧,而我这里所要说的是及爱情、政治为一体的历史剧《梧桐雨》,题名来自白居易的同题材诗作《长恨歌》中“秋雨梧桐夜落时”一句。这一句给人一种暗示李隆基和杨玉环的结局的意味,因而我很喜欢,这是一种凄楚之美。
李、杨的爱情故事,有点俗套于传统的“才子佳人”小说,但因为男女主角身份尊贵,再加上当时的政治动荡,而使得这样的爱情有了一抹不一样的色彩。“自古帝王多薄情”,所以李对杨的情,成了杨“红颜祸水”的佐证,这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作为一名帝王,“要江山更要美人”其实有时候是一种遥不可及的梦想,现实情况是“为江山弃美人”,四大美女之一杨玉环的悲剧命运其实与她所处的时代密不可分的。
三、破幽梦孤雁汉宫秋
马致远,号东篱,他的《天净沙 秋思》被称为“秋思之祖”,他本人也有“曲状元”的美誉。同时,马致远也写过一系列杂剧,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汉宫秋》。
《汉宫秋》是围绕历史上出名的“昭君出塞”的故事而创作的,关于这一历史事件一直以来都是众说非云,而我比较欣赏的“事实”是前几年拍的由李彩桦主演的电视剧《昭君出塞》,毛延寿对昭君一见钟情,因而私藏昭君真实画像,昭君与呼韩邪在成婚前巧遇,两情相悦,而汉元帝则成了彻彻底底的“跑龙套”。这个版本降低了昭君在边塞生活的艰难困苦的生活,将呼韩邪与昭君之间由美色产生的欲望上升到由情爱产生的欲望,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昭君由为国牺牲变成了为爱奉献,削弱了她的形象对后人的启发影响作用。不过说到底,她也只是个小女人罢了。但是,即便如此,我仍然很佩服她的远嫁他乡的勇气。毕竟,就现代的观念来看,远距离恋爱都难保劳燕凤飞,何况是为了爱人嫁到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呢,也或许,你勇敢了一回,做了选择,但当激情退去,你还能用什么来支撑你的婚姻?因而我认为,“有情人终成眷属”并不难,难的是之后你该怎么做。
所以说,昭君是果决的,亦是幸福的,因为她一直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并愿意为此付出努力。
四、天长地久西厢记
王实甫,名德信,代表作《西厢记》,简言之,讲的是丞相之女崔莺莺与赴考考生张君瑞一见钟情,私定终身后终成眷属的故事。
《西厢记》不同于一般的“才子佳人”类的小说,它有一个完美的大结局,但这并不表示我对崔莺莺的做法是赞同的。身为一名大家闺秀,私会男子并以身相许是绝对不明智的,不然现代也不会有“先上车后补票”的事件的发生了,其实追溯起来,古来有之。记得曾经有人说过,年轻人要爱惜自己的羽毛,而我要说,女孩子要懂得保护自己,嫁给一个爱自己而自己不爱的人并不可怕,糟糕的是,当一切尘埃落定,“不贞”却成为了夺走你幸福的侩子手。
结论:
“情”之一字,其实是世上最难解的题,当友情、亲情、爱情产生冲突时,该如何取舍?我记得《昭君出塞》中昭君决定虽呼韩邪离开时,呼韩邪问过她选择的原因,昭君说“离开父母我会心痛,而离开你我会心碎,所以我情愿心痛也不愿日后心碎”。这句话曾一度感动了我,至今记忆犹新。誓言往往是美好的,可当它冲撞了现实,选择便成了最为艰难的事,有些事我们没经历过所以不能带有偏见,综观现实才能做出最为恰当的选择。
参考文献
1、《对传统伦理和全贞全孝的推崇与彰显——对关汉卿<窦娥冤>窦娥形象的重新认识》,高进旗,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年07期
2、《试论杨玉环形象在文人作品中的嬗变》,邓光泉,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2006年01期
3、《对“元曲四大家”源于周德清之说的批驳》,杜瑶瑶,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4、《“元曲四大家”之说探源——元人评元曲》,杜瑶瑶,牡丹江大学学报,2014年01期
5、《<汉宫秋>:从史卷到舞台解读王昭君》,丁国祥,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6、《异曲同工 同中见异——<梧桐雨>与<汉宫秋>之比较》,刘爱琳,艺术百家,2007年03期
7、《论莺莺之美——<西厢记>崔莺莺形象再解读》,岳上铧,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8、《论“李杨爱情”张力性品格》,张勇敢,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9、《元曲四大家中“郑”之归属研究综述》,吴庆晏,四川戏剧,2007年05期
10、《白仁甫杂剧人物形象塑造深探》,田景丽,芒种,2012年08期
窦娥自幼丧母,结婚后不久,丈夫病故,两代孀居,婆媳两人相依为命,生活十分贫苦。一天,蔡婆去找赛芦医索债,赛芦医谋财害命,蔡婆被当地恶棍张驴儿所救。’从此,张驴儿仗着自、己救了蔡婆一家人,持恩逼婚,要蔡家婆媳坐堂招婚。蔡家婆媳不肯,张驴儿便想毒死蔡婆,好霸占美貌弱小的窦娥。不料,他准备的毒药误被其父饮下身亡。蔡婆为了免除灾祸,给了张驴儿十两纹银,让他买棺葬父。张驴儿却以这十两纹银为证据,讹诈蔡婆害死了自己的父亲,他买通当地县令,对蔡婆横施酷刑。窦娥怕婆婆年老体弱,经不起折磨,只得含冤忍痛自己承担,被判处死刑。窦娥死后,应其誓言,血溅素练,三伏时节瑞雪纷飞,楚州地面干旱三年。六年后,窦娥的父亲窦天章金榜提名,考取了状元,路过山阳。当日深夜,他正在审阅案卷,忽然见到女儿窦娥前来,求父亲代女儿伸冤昭雪。第二天,窦天章开堂审案,终于使冤案大白。结果,张驴儿和县令被判处死刑,赛芦医被发配充军,窦娥的冤案终于得以昭雪。
深刻的反映了元蒙统治下中国社会极端黑暗、极端残酷、极端混乱的悲剧时代,表现了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和争取独立生存的强烈要求。它成功地塑造了“窦娥”这个悲剧主人公形象,使其成为元代被压迫、被剥削、被损害的妇女的代表,成为元代社会底层善良、坚强而走向反抗的妇女的典型。 惊心动魄的人间惨剧 极度恶化的生存空间 维护自身的人格尊严 满腔怒火喷薄而出人间正义的最终胜利 关汉卿对社会现实有清醒的认识,他的喜剧已包涵着悲剧意蕴。至于他的悲剧创作,更是酣畅淋淳地揭示出元代惊心动魄的人间惨象。 在关汉卿笔下,《窦娥冤》中女主人公的悲剧命运,是最具有震撼力和典型意义的。 窦娥是一位善良而多难的女性。她出生在书香之家,父亲是“幼习儒业,饱有文章”的书生。窦娥家境贫寒,三岁丧母,幼小的年纪过早地遭受失恃之痛和穷困之苦,从小养成了孝顺的品格。父亲为了抵债,忍心将她出卖,让她成了债主蔡婆婆的童养媳,这加重了她幼小心灵的创伤。她在蔡家平淡地度过了一段相当长的时期。岂料至17岁,即婚后不久,丈夫因病去世,窦娥随即变为寡妇。世事的多变、接踵而来的苦难,不仅使窦娥磨炼出应付灾变的心理承受能力,同时,也使她对“恒定不变”的天理产生怀疑。她出场时,便满怀忧怨地唱道:“满腹闲愁,数年禁受,天知否?天若是知我情由,怕不待和天瘦。”然而,饱受折磨的窦娥万万没有想到,她一生中最大的苦难还在后头。 在剧中,窦娥的婆婆蔡氏以放债来收取“羊羔儿利”,无力偿还其债务的赛卢医起了杀蔡婆婆之心,蔡氏在危难之际意外地被张驴儿父子救出。可是,张氏父子不怀好意,乘机要将蔡氏婆媳占为己有。窦娥坚意不从。张驴儿怀恨在心,趁蔡氏生病,暗中备下毒药,伺机害死蔡氏,逼窦娥改嫁;可是,阴差阳错,张的父亲误喝有毒的汤水,倒地身亡;张驴儿见状,当即心生歹念,嫁祸于窦娥,以“官休”相威胁,实则强行逼窦娥“私休”。窦娥一身清白,不怕与张驴儿对簿公堂,本以为官府能判个一清二楚;岂料贪官桃杌是非不分,偏听偏信,胡乱判案,屈斩窦娥,造成千古奇冤。 在元代,社会秩序失范,官吏贪墨,阶级冲突和民族矛盾激化,导致冤狱重重,悲愤屡屡发生。《窦娥冤》戏剧情境的形成,与此有着密切关系。像张驴儿这类无恶不作、横行乡里的社会渣滓,其无法无天的罪恶图谋,竟然有官吏为之撑腰,衙门成了罪犯逍遥法外的场所。世事的荒谬乖错,可见一斑。在这里,《窦娥冤》情节发展的偶然性,反映出社会生活的必然性,具有深刻的典型意义。 窦娥是一位具有悲剧性格的人物。她的性格是孝顺与抗争的对立统一。她的悲剧,是张驴儿的横蛮行径与官府的颠倒黑白所造成的;她的悲剧性格,则是在与张驴儿等恶势力的斗争中呈现出来的。 经历过许多灾难的窦娥,本来很珍惜与蔡婆婆相依为命、相对平稳的家庭生活。她对早年守寡、晚年丧子的婆婆孝顺有加,也深信一女不嫁二夫的教条。如果生活没有波澜,她会恪守孝道与妇道,做一个贤惠的媳妇的。但蔡氏被张驴儿父子救出后,竟半推半就地应承了张氏父子横蛮无理的“入赘”要求。于是,摆在窦娥面前的是一种痛苦的选择:要么惟婆婆的意志是从,改嫁张驴儿;要么不依从婆婆,更不屈服于张驴儿的淫威。窦娥选择了后者。这一来,她首先和自己的婆婆发生冲突。她谴责婆婆“怕没的贞心儿自守”,“你岂不知羞”,当面顶撞,据理力争。而面对张驴儿的强暴行为,窦娥没有惊慌失措,她镇静、坚定,绝不示弱,以蔑视鄙弃的态度与张驴儿针锋相对。在这里,她的抗争,不仅仅是恪守妇道,更是一种维护自身人格尊严的行动。尤其是当张驴儿借张老头暴死事件作为霸占窦娥的筹码时,她相信官府不会容许这灭绝人性的衣冠禽兽的胡作非为,所以,她要与张驴儿“官了”,以为官吏会主持公道,会维护她的清白与名声。然而,窦娥没有想到,她所处的生存空间已经恶化到无以复加的程度。她所寄与希望的官府,竟是一团漆黑。楚州太守桃杌残民以逞,滥用酷刑,将无辜的窦娥打得“一杖下,一道血,一层皮”!为了使蔡婆婆免受毒打,窦娥忍受着剧痛、屈辱和不公,不得不含冤招认,无辜受罪。这就是窦娥的悲剧性格。她的遭遇,典型地显示出善良的百姓被推向深渊的过程。 窦娥本来不想和现实生活作对,可是黑暗的现实却逼得她爆发出反抗的火花。人间的不公,更使她怀疑天理的存在。她被刽子手捆绑得不能动弹,满腔的怒火和怨气,喷薄而出,她骂天骂地:“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并且发出三桩奇异的誓愿:血飞白练、六月降雪、亢旱三年;她声明:“不是我窦娥罚下这等无头愿,委实的冤情不浅;若没些儿灵圣与世人传,也不见得湛湛青天。”(第三折〔耍孩儿〕)她要苍天证实她的清白无辜,她要借异常的事象向人间发出强有力的警示。关汉卿写窦娥发誓后,浮云蔽日,阴风怒号,白雪纷飞,这一片浓重的悲剧气氛,把窦娥含冤负屈悲愤莫名的情绪推到极限。很明显,通过这惊天动地的描写,关汉卿希望唤醒世人的良知,激发世人对不平世道的愤慨,催促世人为争取公平合理的社会而抗争。因此,《窦娥冤》所表现的反抗性,是时代的最强音。 剧本的第四折写窦娥的三桩誓愿相断应验。耐人寻味的是,窦娥的冤案,最终却是由她的已任“两淮提刑肃政廉访使”的父亲出来平反。窦天章当然不属贪官墨吏,可是,窦娥的冤魂一而再、再而三地在他书案前“弄灯”、“翻文卷”,好不容易才引起了他的注意。这一细节表明,即便是奉命“随处审囚刷卷,体察滥官污吏”的窦天章,要不是窦娥鬼魂的再三警示,他也会糊里糊涂地将一份冤狱案卷,“压在底下”,不予追究。最后,冤狱总算平反了,但起关键作用的是审判者与被审判者的特殊关系。换言之,窦娥得还清白,靠的是父亲手中的权力。这样的处理,固然反映出关汉卿崇尚权力的思想局限;但也体现出他让受害者亲属惩治恶人报仇雪恨的强烈愿望,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寄寓着对元代吏治沉重的疑虑。因此,《窦娥冤》的结局,是有着比较复杂而深刻的涵义的。 《窦娥冤》的故事框架,与汉代以来一直流传民间的“东海孝妇”故事颇为相似,但剧本反映的时代生活与人物遭遇,却以元代冤狱繁多的社会现实为依据。至于关汉卿的其他悲剧作品,也和《窦娥冤》一样,取材于前代的故事传说,而在飘荡着的历史烟尘中,融汇了剧作家对当代现实与人生的痛切感受,均具批判社会的价值和震撼人心的力度。 关汉卿根据民间传说创作的《哭存孝》,写的是阴险小人轻而易举地害死一位盖世英雄的悲剧。五代的李存孝品性纯良,战功显赫;而李存信与康君立却嫉贤妒能,恶意陷害,欲置李存孝于死地。主帅李克用偏信谗言,不辩好歹,助长了李存信等人的嚣张气焰。身经百战、磊落光明的李存孝,无法逃脱小人设下的重重圈套和陷阱,惨死于自己人的手下。在作品中,关汉卿入木三分地刻划了李存信等人阴狠毒辣的性格,说明在混浊的政治环境中,欺压良善、滥杀无辜的凶邪力量往往得逞。作者以此警醒世人,对小人的所作所为不可掉以轻心。此外,《蝴蝶梦》、《鲁斋郎》、《五侯宴》等剧,也从不同的侧面,写出权豪势要与乡间劣绅有恃无恐、伤天害理的罪行,反映出普通民众性命难保的处境。 在揭露人间罪恶的同时,高扬正义的旗帜是关汉卿悲剧作品共同的主旨。在他的笔下,悲剧主人公大多具有顽强、坚定的意志,敢于与邪恶势力作不妥协的较量,在较量中充分显示出善良的人们捍卫世间正义的壮烈情怀与崇高精神。显而易见,在关汉卿的悲剧创作中,总是贯串着这样的脉络:情绪从悲愤走向悲壮,剧情亦从恶势力的暂时得逞,转为人间正义的最终胜利。由于关汉卿向往法正民安的社会环境,因此,其悲剧作品的末尾,往往出现执法严明的“清官”。这固然是善恶各得其报观念的体现。但最令人难忘的,依然是他战胜邪恶势力的信念,是悲剧主人公敢于抗争的刚烈品性。可以说,关汉卿是元代最善于以抗争激情感染大众的戏剧家。
窦娥家居山阳县,知书达礼,孝顺父母。她的父亲窦天章,自幼饱读诗书,满腹才学,时运不济,屡试不中,不幸又死去妻子,留下年幼的女儿窦娥,父女相依为命,饥一顿饱一顿艰难度日。邻舍有位蔡婆,年轻守寡,有个独子叫蔡昌宗,母子俩有丈夫留下的产业,靠放债取息过日子。窦天章手头拮据,常向蔡婆借贷,到期无力偿还,蔡婆并不深究,因为她很喜欢窦娥聪明伶俐,小小年纪便能善解人意,看着她常与昌宗一起玩耍,两小无猜,青梅竹马,蔡婆早已有意聘她为媳。 又逢春试大比之年,窦天章有心进京应试,赚个好前程,却又无处安置女儿,蔡婆赶过来劝慰窦天章放心进京,自己想收养窦娥为媳,从此窦天章所欠债息一笔勾销。窦天章虽然舍不得女儿,但这也是最好的安排了,蔡家是世代书香,为人本分忠厚,女儿住在她家有吃有穿,有人疼爱,日后长大又有了好女婿,当然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也就答应下来。蔡婆立即取过他的债据送还,又赠他银两一路花用,窦天章接过债据收下银两,心如刀割,从此就要与女儿长别,为了前途,他也顾不了许多了。 窦天章离开楚州后,杳无音讯,小窦娥在蔡家帮助佣妇洗衣扫地,烧饭做菜,每日做过细活做粗活,勤劳能干,深得蔡婆喜欢。十年寒暑过去,窦娥出落成一位美丽端庄的少女,蔡婆择吉日为一双儿女完婚。 婚后,蔡昌宗每日寒窗苦读,窦娥操持家务,一家人日子过得平静和顺。 又逢京城大比之年,蔡昌宗要去京城应试,蔡婆不放心儿子独去,请帮佣张妈的儿子张驴儿护送蔡公子进京应考。 张驴儿自小不知长进,不务正业,吃喝嫖赌,无所不为。张妈原也是奸刁之妇,对儿子纵容娇宠,不加约束。乎日张驴儿常去蔡家做些闲工,因为声名狼藉,早已到了成家的年龄,无人敢把女儿许他为妻,他对女色更加垂涎。因他去蔡家可以随便出入内宅,常有机会看见窦娥,每逢见到这位美丽善良的少奶奶,两眼直勾勾的六神无主,百爪挠心,恨不能让蔡昌宗暴病身亡,将窦娥变成自家媳妇。 这日张妈将护送蔡公子进京的差事告诉给张驴儿,张驴儿喜出望外,蔡公子自幼文弱,人情世故,诸事不懂,这次离家赴京,一切还不听任他的摆布?若在半路上,神不知、鬼不觉地将他害死,回来急报凶信儿将蔡婆急死,只剩下一个既无娘家又无婆家的窦娥,还不是由着他娘儿俩任意摆布?他将这害人的诡计说给妈听,张妈不加阻拦,反而十分赞同,这下子儿子的媳妇总算有了着落,外带还有一份不少的家业,心中甚喜,悄声叮嘱儿子,事情一定要办得严密。 蔡婆送儿子启程离家,备吃、备穿,忙了几日,上路时候,婆媳二人千叮咛万嘱咐张驴儿仔细小心伺候公子,不得有丝毫马虎大意。张驴儿诺诺连声,一路上殷勤伺候公子,公子住店,吃饭都不用操心。晓行夜宿,不觉主仆已来到淮河岸边,赤日炎炎,两人走得汗流浃背,河面上凉风习习,顿觉十分凉爽,张驴儿挑着行李连嚷又热又累歇歇再走。只见淮河两岸花红柳绿,河里游鱼悠游自在,张驴儿伺候公子下马,蔡公子毫不留意,走在河边悠然自在,欣赏乡野景致。张驴儿看看周围静悄悄无一人影儿,正是时机,他挥拳朝公子头部击去,公子站立不稳,乘势又将公子推入河里,水势湍急,公子未及喊叫,早被河水冲卷而走。 天上红日高照,淮河岸边依旧凉风习习,这样神鬼不知,张驴儿将一个大活人生生害死。一切顺利,他愈发从容大胆,将驮人的牲口卖掉,得了银钱,又将盘缠据为己有,得意洋洋,转回山阳报告凶信儿。 自丈夫走后,窦娥常常坐立不安,心神不宁,张驴儿为人不善,丈夫又是不曾出过门的书生,两人同行,似有不吉。果然这一天,张妈带着神色慌张的儿子跑来报凶:“蔡相公赴考途中,贪恋游逛淮河景色,不小心自己失足掉入河中淹死了!” 窦娥听罢如五雷轰顶,不能自持,失声痛哭。哭声惊动了婆婆,蔡婆一辈子的希望都在儿子身上,不想他才离开家门便意外身亡,急火攻心,口吐鲜血,从此卧病不起。雪上加霜的窦娥,强忍悲痛,经心调治婆母病体,日夜不离左右。 这日蔡婆精神略好,想吃一碗新鲜羊肚儿汤,张妈命儿子速去集市上买来,服侍病人,张驴儿又是一阵高兴,老天爷再赐良机!他在热腾腾的羊肚儿汤中,撒了一包耗子药,递给他妈,嘱咐她赶紧催促蔡老太太趁热喝下。 蔡婆端起羊肚儿汤,猛觉腥膻难闻,连连作呕,挥挥手要张妈快快端走喝掉,张妈闻着羊汤香喷喷的,汤面上飘浮着几片鲜嫩的香菜叶儿,口咽馋涎,心想:“这么新鲜的美味,都难进口,看来是病人膏盲,离死不远啦!”张妈想入非非地就将羊汤喝个净光,顿时腹内疼痛如绞,天旋地转地倒地身亡,只见她五官扭曲;七窍流血。对这意外的事故,蔡婆与窦娥惊吓得不知所措,家门不幸又遭祸事,窦娥忙把张驴儿唤进,张驴儿根本没走远,听见屋内乱成一团,赶来观看,意外的是母亲喝了毒汤,替蔡婆丢了性命!这个无赖本无人性,也只是干嚎两下,转脸就揪着蔡婆索命赔命,蔡婆胆小怕事,又遇上这个人命关天的塌天大祸,早已惊吓得魂魄出窍,不知所措。张驴儿有意张扬,不依不饶地嚷给街坊四邻知晓:“你们为什么下毒药害死我娘?她伺候你们家多年,何以下毒手将她害死?你们太没良心啦!” 蔡婆急忙求他不要张扬,眼见蔡婆已经就范,张驴儿提出要挟条件,问蔡婆愿意私了,还是愿意公了,蔡婆不知何意,张驴儿说:“您要是愿意公了,我就告到官府,说您投毒害死我妈,您起码是个砍头的罪过!” 蔡婆吓得连连摆手。 “私了,就好办了!咱们草草埋掉就得!” “当然是这私了好哇!” “那您得答应我三个条件。” “你慢慢讲来。” “我要做您的亲生儿子!” 蔡婆答应。 “您要为我娶个好媳妇!” “你已老大不小的了,早该成家!” “别人我都看不中,我既是您儿子,那窦娥就得给我当老婆!” 说着,张驴儿就对窦娥动起手脚。窦娥平时是个不多言不多语的驯良之人,但是绝不甘心受人欺凌,对张驴儿的无赖下流,她早已厌恶并有所警惕,此时无赖竟要娶她为妻,她抬手狠狠地扇了他一个耳光,蔡婆也胆壮起来:“大胆的奴才,你这是借尸图诈啊!” 张驴儿既撕破了脸,越发嚣张无赖:“明告诉你吧!这个家里不但窦娥是我的!所有的家当儿也都是我的,你不答应也行,咱们就去衙门打官司!”说着,拖起重病的蔡婆,往县衙赶去。 张驴儿的险恶用心,窦娥已是明镜般地清楚,婆母病弱之躯,前去公堂,胆小怕事愈发令她放心不下,她拜托四边邻居照应门户,随后也跟去公堂。 山阳县县令是个贪赃枉法的赃官、昏官,办事糊涂,作风武断,认钱不讲理。他的做官诀窍也很简单:“我做官来胜别人,告状来的要金银,若是上司来清查,在家装病不出门!” 张驴儿是个三天两头上衙门打官司的泼皮,熟悉县官,也熟悉打官司的套路,他谎话连篇地编造了一番蔡婆如何谋害他母亲的经过,竟将县官说动。那县官既不细致询问,也不做调查研究,只认一个理儿,死了人就要有人偿命,命左右衙役动大刑逼供蔡婆招认。危急中,窦娥一路喊冤赶来,恳请县太爷手下留情。张驴儿看见窦娥出面打官司,越发来了精神儿,索性大闹公堂:“诸位哥儿们,给我照死里打啊!青天大老爷,您要是不逼不供,我妈算是白死啦!” 县官也只有逼、供、信一条妙招儿,不理窦娥跪求,行刑的打手个个膀大腰圆,凶神恶煞般的就要动手,婆母危在旦夕,情势紧急中,窦娥跪地开脱婆母,将一切罪过都揽在自己身上: “害死张妈妈一事,我婆母连日病重卧床岂会知情!所有一切乃是犯妇一人所为!” 窦娥招供,张驴儿傻了眼,着急地喊道:“青天大老爷,您别听她的,她有疯病!” 县官也说:“窦娥!人命关天的大事,你要是画供认罪,可就再也不能更改啦!” “实是犯妇所为,情甘认罪,万死不辞!” 有人认罪画供结案,命案有了人命顶替,县官自然不再深究,命左右伺候犯妇画供,窦娥提出先给婆婆松绑放回家去,她才能伏法认罪,蔡婆哭倒在地,死去了儿子,只剩下一个贤孝的儿媳,如今又被冤枉治罪,叫她今后依靠何人?她哀哀哭诉,媳妇仁义本分,怎么会有杀人的罪过!她们婆媳都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良善妇道,请大人明镜高悬,查出真正凶手……县官早已不耐烦了,两个不谙世事的妇道喊冤叫屈,搅扰公堂,再说小小的草民冤死几个,对他前程有何妨害?命人速将蔡婆拖出公堂,犯妇窦娥收监待命,本案结束,宣告退堂。 窦娥一案震动了山阳县。蔡氏一家,儿子意外身亡,佣妇无故被毒,窦娥冤屈招供,使左右邻舍认为其中必有隐情作祟。就在这时,山阳县轰动传开,京城皇帝亲派八府巡按到楚州地方体察民情,众人长途跋涉拦轿喊冤。 这位钦命八府巡按不是别人,正是窦娥的父亲窦天章,那年离开女儿赴京赶考,一举及第,随后便留在京城为官。他曾派人去山阳县寻找女儿,蔡氏一家搬迁另住,失去联系,始终没有找到女儿下落,十几年过去,终日愁怅,小小的女儿给人家做的是童养媳,在人家过得可还安好?夫妻是否和顺?他日夜悬念在心。窦天章做官勤恳公正,廉明忠顺,颇得皇帝信任,赐他上方宝剑,命他到江南巡查,严惩贪官污吏,安抚地方民众。这次衣锦还乡,窦天章也是意在寻找女儿。当官轿进人楚州地界,轿前尘埃中跪了一片百姓高喊冤枉,窦天章命住轿,众人呈上状纸,状纸上写着蔡氏窦娥一家遇到冤屈,窦天章吃惊不小,带状纸回府细细审阅,又好言抚慰众人散去,三日后他必然会赶到山阳县。 窦娥屈打成招收监听候发落,家中只剩孤寡病重的婆婆,令她十分挂念。她身无分文,无法贿赂监中禁婆、禁卒,受尽欺凌侮辱。老天啊!老天!你既给了人间光明和温暖,为何不给人间公正和清明!可叹丈夫新亡,婆婆病重,自己又犯人命官司。爹,啊,爹爹!您在哪里?如果您健在人世,高官得做,您可知女儿有着天大的冤屈,就要命赴黄泉! 只听门外禁婆高呼窦娥的名姓,上司回文已到,明晨五鼓就要将她游街问斩。窦娥一夜无眠。天色微明,三通催命鼓声轰隆隆响起,两个手执大刀的彪形大汉将窦娥押赴刑场。 街市上拥挤着成千上万的百姓为窦娥送行,窦娥收住脚步向两位刽子手拜求:“请二位行个方便,千万不要过大街行走,免得重的婆婆看见我伤心落泪。” 刽子手被孝心所感,依她绕小道而行。 蔡婆去街市上未等到媳妇,跌跌撞撞赶到行刑法场,婆媳俩生离死别,哀情感天,媳妇说:“婆婆啊!我死后,再也无人照顾您了,您自己要多加保重!” 婆婆泣不成声。 “天啊!地啊!想我一家人被张驴儿害得好苦,天地神灵何时降我公正,将奸人处死!” 婆婆说:“儿啊!要是你爹爹回来,问起女儿何故身死,我何以答对?” “您就说媳妇暴病而亡,无药救治。” 街市围观百姓,唏嘘悲哭,感天动地。 处斩时辰已到。县官喝退蔡婆,问窦娥还有何留言,窦娥仰天大声呼喊:“天啊天!想我窦娥遭此不白之冤,难道我今日就屈死刀下么?” 她要一领干净芦席铺置地下,一丈二尺白布悬挂于旗杆。 “你们斩了我的头,我的满腔热血将一齐喷在白布上,不让一滴流在地面,以证明我的冤枉!” “我窦娥今日冤屈死去,不要任何人收尸掩埋,我要让六月天,天降三尺厚雪掩盖我的尸首,以证明我的清白;我还要山阳地方干旱三年,颗粒无收,证明你们这些贪官没有公正王法,叫百姓有口难言!天地神灵啊!请让我窦娥的三桩誓言,一齐实现!” 窦娥悲愤地呼号于天地鬼神,突然山阳县天空阴云密布,天色骤暗,一阵冷风袭向人间,六月骄阳隐去,天空中抖抖擞擞飘落下片片鹅毛大雪。县官被这无常的变化吓得心惊胆寒,命人立即行刑,刀过之处,人头落地,窦娥一腔热血,果真直直喷上高高悬起的白布,没有半滴落地。落雪三尺静静掩埋了窦娥尸首。 群众惊呼天地异常。 县官惊恐慌张,匆忙离开刑场。 三天后,窦天章赶来山阳县,窦娥已冤死刀下。八府巡按悲痛万分,高悬明镜,差人带来张驴儿、蔡婆、山阳县县令及众位邻舍,一审,再审,调查研究,取证口供,终于将羊肚儿汤一案审理清楚。 害死窦娥、蔡昌宗和张妈的张驴儿处以剐刑,立即执行。山阳县县令杖责百棍,永远不得录用。年老无助的蔡婆由窦天章收留抚养。 感天动地窦娥冤一案,终于真相大白。 三年之中,山阳县境内果然大旱无雨。
命运,她希望能洗清她的清白,支持她对地痞无赖的抗争。窦娥出身于书香门第,接受儒家的思想和教育,她的父亲窦天章把“三从四德”当作教条来约束窦娥,窦娥善良、温和、守礼节、懂孝道、明事理,就是这样一个人,她却遭受了人世间的诸多不幸,直到最终被残暴的恶势所迫害。窦娥在张驴儿的淫威面前窦娥强烈反抗,誓死不从,张驴儿见要挟窦娥不成功,便转儿诬告窦娥害死张老头。公堂上,张驴儿用银子疏通贪官,要窦娥用命来偿还父亲的命。窦娥受尽贪官的拷打,但善良的窦娥,看到一边战战栗栗、不停发抖的蔡婆婆,不由得想到父亲窦天章进京赶考缺银两,把自己买给蔡婆婆为儿媳,想到自己的先夫,想到和蔡婆婆相依为命,形影不离,由婆婆一手把她拉扯大以及儿时与婆婆玩闹的情景,不由浮现在眼前。已近六十岁的老人,又如何经受得起这群如狼似虎衙役的拷打?如果,让婆婆受到这般酷刑,我又怎么能对得起我那死去的丈夫!善良的窦娥,自己虽然正在倍受酷刑的折磨,心里还在考虑着她面前唯一的亲人——蔡婆婆。为了使蔡婆婆免受拷打,窦娥牙根一咬把毒杀张老头的罪刑揽了下来……。窦娥表现出了善良、无畏的精神,做为一名普通劳动者的品性进一步得到展现。窦娥的命运如此悲苦,她遭受了丧母、离父、亡夫的一系列不幸,但她没有任何怨言,认为自己厄运都是因为“前世烧香不到头,今生甘愿受苦罹难”,劝自己,也劝别人“早将来世修”,但是窦娥的思想还有另外一个方面,就是不甘于命运的摆布,即对多舛命运的抗争,当张驴儿父子闯进窦娥家时,她表示了对他们和婆婆的不满,即使婆婆已经允许了,已成了不能改的事实了,但窦娥并不甘心受这种命运的摆布,对蔡婆婆进行了大胆地批判,对张驴儿予以了强烈的怒斥。窦娥的反叛精神也在对话中表现的淋漓尽至,窦娥不甘屈辱,勇于反抗。窦娥丈夫死后,她只有“侍婆守孝”,是个言词应口的孝顺媳妇。但她不是一个任人捏合,逆来顺受的弱女子。她身上充满一种“力”,充满一股对正义追求的“力”,当张驴儿闯进她家并拉她堂结亲时,她断然拒绝,推张驴儿一跤,在张驴儿你子面前,窦娥像一位凛然不可侵犯的女神,这都是受到了封建礼教的影响。窦娥性格中既有温柔贤慧的一面,又有刚烈坚毅 的一面。贤慧媳妇的苦难令人回肠荡气,悲从中来;刚烈性格的抗争,叫人义愤填膺,怒火中烧。窦娥的刚烈性格满足了悲剧在这方面的要求,从而使《窦娥冤》的悲剧冲突具有不可调和的尖锐性。窦娥在临死前,怨天责地,并发下三桩誓愿:一要刀过处头落,一腔热血飞溅悬挂在旗枪上的丈二白练上;二要在三伏天,降下三尺瑞雪,以证其冤;三要楚州亢旱三年,窦娥死后,这三个誓言都应验了,死后窦娥千方百计寻找父亲申冤等等这些情节都反映了她对命运的抗争。在窦娥身上,既有封建思想的烙印,又有反抗性格的影子,这种既任命又不任命的矛盾性格,才使窦娥这个人物形象更真实可信。
深刻的反映了元蒙统治下中国社会极端黑暗、极端残酷、极端混乱的悲剧时代,表现了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和争取独立生存的强烈要求。它成功地塑造了“窦娥”这个悲剧主人公形象,使其成为元代被压迫、被剥削、被损害的妇女的代表,成为元代社会底层善良、坚强而走向反抗的妇女的典型。 惊心动魄的人间惨剧 极度恶化的生存空间 维护自身的人格尊严 满腔怒火喷薄而出人间正义的最终胜利 关汉卿对社会现实有清醒的认识,他的喜剧已包涵着悲剧意蕴。至于他的悲剧创作,更是酣畅淋淳地揭示出元代惊心动魄的人间惨象。 在关汉卿笔下,《窦娥冤》中女主人公的悲剧命运,是最具有震撼力和典型意义的。 窦娥是一位善良而多难的女性。她出生在书香之家,父亲是“幼习儒业,饱有文章”的书生。窦娥家境贫寒,三岁丧母,幼小的年纪过早地遭受失恃之痛和穷困之苦,从小养成了孝顺的品格。父亲为了抵债,忍心将她出卖,让她成了债主蔡婆婆的童养媳,这加重了她幼小心灵的创伤。她在蔡家平淡地度过了一段相当长的时期。岂料至17岁,即婚后不久,丈夫因病去世,窦娥随即变为寡妇。世事的多变、接踵而来的苦难,不仅使窦娥磨炼出应付灾变的心理承受能力,同时,也使她对“恒定不变”的天理产生怀疑。她出场时,便满怀忧怨地唱道:“满腹闲愁,数年禁受,天知否?天若是知我情由,怕不待和天瘦。”然而,饱受折磨的窦娥万万没有想到,她一生中最大的苦难还在后头。 在剧中,窦娥的婆婆蔡氏以放债来收取“羊羔儿利”,无力偿还其债务的赛卢医起了杀蔡婆婆之心,蔡氏在危难之际意外地被张驴儿父子救出。可是,张氏父子不怀好意,乘机要将蔡氏婆媳占为己有。窦娥坚意不从。张驴儿怀恨在心,趁蔡氏生病,暗中备下毒药,伺机害死蔡氏,逼窦娥改嫁;可是,阴差阳错,张的父亲误喝有毒的汤水,倒地身亡;张驴儿见状,当即心生歹念,嫁祸于窦娥,以“官休”相威胁,实则强行逼窦娥“私休”。窦娥一身清白,不怕与张驴儿对簿公堂,本以为官府能判个一清二楚;岂料贪官桃杌是非不分,偏听偏信,胡乱判案,屈斩窦娥,造成千古奇冤。 在元代,社会秩序失范,官吏贪墨,阶级冲突和民族矛盾激化,导致冤狱重重,悲愤屡屡发生。《窦娥冤》戏剧情境的形成,与此有着密切关系。像张驴儿这类无恶不作、横行乡里的社会渣滓,其无法无天的罪恶图谋,竟然有官吏为之撑腰,衙门成了罪犯逍遥法外的场所。世事的荒谬乖错,可见一斑。在这里,《窦娥冤》情节发展的偶然性,反映出社会生活的必然性,具有深刻的典型意义。 窦娥是一位具有悲剧性格的人物。她的性格是孝顺与抗争的对立统一。她的悲剧,是张驴儿的横蛮行径与官府的颠倒黑白所造成的;她的悲剧性格,则是在与张驴儿等恶势力的斗争中呈现出来的。 经历过许多灾难的窦娥,本来很珍惜与蔡婆婆相依为命、相对平稳的家庭生活。她对早年守寡、晚年丧子的婆婆孝顺有加,也深信一女不嫁二夫的教条。如果生活没有波澜,她会恪守孝道与妇道,做一个贤惠的媳妇的。但蔡氏被张驴儿父子救出后,竟半推半就地应承了张氏父子横蛮无理的“入赘”要求。于是,摆在窦娥面前的是一种痛苦的选择:要么惟婆婆的意志是从,改嫁张驴儿;要么不依从婆婆,更不屈服于张驴儿的淫威。窦娥选择了后者。这一来,她首先和自己的婆婆发生冲突。她谴责婆婆“怕没的贞心儿自守”,“你岂不知羞”,当面顶撞,据理力争。而面对张驴儿的强暴行为,窦娥没有惊慌失措,她镇静、坚定,绝不示弱,以蔑视鄙弃的态度与张驴儿针锋相对。在这里,她的抗争,不仅仅是恪守妇道,更是一种维护自身人格尊严的行动。尤其是当张驴儿借张老头暴死事件作为霸占窦娥的筹码时,她相信官府不会容许这灭绝人性的衣冠禽兽的胡作非为,所以,她要与张驴儿“官了”,以为官吏会主持公道,会维护她的清白与名声。然而,窦娥没有想到,她所处的生存空间已经恶化到无以复加的程度。她所寄与希望的官府,竟是一团漆黑。楚州太守桃杌残民以逞,滥用酷刑,将无辜的窦娥打得“一杖下,一道血,一层皮”!为了使蔡婆婆免受毒打,窦娥忍受着剧痛、屈辱和不公,不得不含冤招认,无辜受罪。这就是窦娥的悲剧性格。她的遭遇,典型地显示出善良的百姓被推向深渊的过程。 窦娥本来不想和现实生活作对,可是黑暗的现实却逼得她爆发出反抗的火花。人间的不公,更使她怀疑天理的存在。她被刽子手捆绑得不能动弹,满腔的怒火和怨气,喷薄而出,她骂天骂地:“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并且发出三桩奇异的誓愿:血飞白练、六月降雪、亢旱三年;她声明:“不是我窦娥罚下这等无头愿,委实的冤情不浅;若没些儿灵圣与世人传,也不见得湛湛青天。”(第三折〔耍孩儿〕)她要苍天证实她的清白无辜,她要借异常的事象向人间发出强有力的警示。关汉卿写窦娥发誓后,浮云蔽日,阴风怒号,白雪纷飞,这一片浓重的悲剧气氛,把窦娥含冤负屈悲愤莫名的情绪推到极限。很明显,通过这惊天动地的描写,关汉卿希望唤醒世人的良知,激发世人对不平世道的愤慨,催促世人为争取公平合理的社会而抗争。因此,《窦娥冤》所表现的反抗性,是时代的最强音。 剧本的第四折写窦娥的三桩誓愿相断应验。耐人寻味的是,窦娥的冤案,最终却是由她的已任“两淮提刑肃政廉访使”的父亲出来平反。窦天章当然不属贪官墨吏,可是,窦娥的冤魂一而再、再而三地在他书案前“弄灯”、“翻文卷”,好不容易才引起了他的注意。这一细节表明,即便是奉命“随处审囚刷卷,体察滥官污吏”的窦天章,要不是窦娥鬼魂的再三警示,他也会糊里糊涂地将一份冤狱案卷,“压在底下”,不予追究。最后,冤狱总算平反了,但起关键作用的是审判者与被审判者的特殊关系。换言之,窦娥得还清白,靠的是父亲手中的权力。这样的处理,固然反映出关汉卿崇尚权力的思想局限;但也体现出他让受害者亲属惩治恶人报仇雪恨的强烈愿望,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寄寓着对元代吏治沉重的疑虑。因此,《窦娥冤》的结局,是有着比较复杂而深刻的涵义的。 《窦娥冤》的故事框架,与汉代以来一直流传民间的“东海孝妇”故事颇为相似,但剧本反映的时代生活与人物遭遇,却以元代冤狱繁多的社会现实为依据。至于关汉卿的其他悲剧作品,也和《窦娥冤》一样,取材于前代的故事传说,而在飘荡着的历史烟尘中,融汇了剧作家对当代现实与人生的痛切感受,均具批判社会的价值和震撼人心的力度。 关汉卿根据民间传说创作的《哭存孝》,写的是阴险小人轻而易举地害死一位盖世英雄的悲剧。五代的李存孝品性纯良,战功显赫;而李存信与康君立却嫉贤妒能,恶意陷害,欲置李存孝于死地。主帅李克用偏信谗言,不辩好歹,助长了李存信等人的嚣张气焰。身经百战、磊落光明的李存孝,无法逃脱小人设下的重重圈套和陷阱,惨死于自己人的手下。在作品中,关汉卿入木三分地刻划了李存信等人阴狠毒辣的性格,说明在混浊的政治环境中,欺压良善、滥杀无辜的凶邪力量往往得逞。作者以此警醒世人,对小人的所作所为不可掉以轻心。此外,《蝴蝶梦》、《鲁斋郎》、《五侯宴》等剧,也从不同的侧面,写出权豪势要与乡间劣绅有恃无恐、伤天害理的罪行,反映出普通民众性命难保的处境。 在揭露人间罪恶的同时,高扬正义的旗帜是关汉卿悲剧作品共同的主旨。在他的笔下,悲剧主人公大多具有顽强、坚定的意志,敢于与邪恶势力作不妥协的较量,在较量中充分显示出善良的人们捍卫世间正义的壮烈情怀与崇高精神。显而易见,在关汉卿的悲剧创作中,总是贯串着这样的脉络:情绪从悲愤走向悲壮,剧情亦从恶势力的暂时得逞,转为人间正义的最终胜利。由于关汉卿向往法正民安的社会环境,因此,其悲剧作品的末尾,往往出现执法严明的“清官”。这固然是善恶各得其报观念的体现。但最令人难忘的,依然是他战胜邪恶势力的信念,是悲剧主人公敢于抗争的刚烈品性。可以说,关汉卿是元代最善于以抗争激情感染大众的戏剧家。
文选中的精典之作大多是名著,像莎翁的《哈》,曹禺的《雷》和关汉卿的《窦》都算得上是古往今来的上乘之作了。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撕毁给人看!因之最能抓住读者,并在灵魂深处引起共鸣!就比如哈姆雷特,在赶回宫里得知父王被叔父所害之际,为了复仇,装疯,借此躲过叔父的迫害,最后得知真像并复仇成功……窦娥最初也是民间流传多年的故事,被斩前许下若冤枉致死我窦娥,六月将降下大雪!作者用悲剧造成冤案,致使观众在心灵深处悲切呼唤正义呼喊鸣冤召雪!……
关汉卿塑造的窦娥是一个平民妇女的典型形象,她不甘屈辱、不畏强暴,善良又质朴,对亲人细致体贴,是封建社会中一个安分守己的普通妇女,但她又不是一个任人捏合,逆来顺受的弱女子,她身上有着反抗恶霸的勇气和力量,既有封建思想的烙印,也有反抗性格的影子,这种既认命又不认命的矛盾性格,使得窦娥这个人物形象更真实可信。
窦娥3岁丧母,父亲窦天章是个穷秀才,为了筹借上京赶考的路费,把7岁的窦娥卖到蔡婆婆家当童养媳。窦娥17岁成亲,不久丈夫亡故,她就和婆婆过着清贫凄凉的痛苦生活。善良的窦娥想安份守己地与婆婆相依为命,度过一生。
但流氓恶棍张驴儿父子以救过蔡婆为借口,闯入她家,强迫窦娥婆媳嫁给他父子为妻。蔡婆婆面对强梁,准备屈服,但刚直的窦娥进行了坚决反抗,并对婆婆的糊涂行为加以嘲笑。
张驴儿为达到霸占窦娥的目的,买来毒药想毒死蔡婆,不料却把自己的父亲毒死了,于是他转而以“药死公公”的罪名要挟窦娥。窦娥为捍卫自已的贞洁和尊严,不肯“私休”——嫁给张驴儿,宁愿“官休”,因为她这时还对官府抱有“明如镜,清如水”的幻想。
然而楚州太守桃杌滥用大刑逼供,使她明白了“衙门自古向南开,就中无个不冤哉"的黑暗现实。善良的窦娥为使年迈体弱的婆婆免遭酷刑,毅然招承了罪名,未经复审,便被判斩刑。
在该剧第三折里,窦娥从个人的不幸遭遇出发,进而对世界的主宰——天地鬼神表示出深刻的怀疑和激愤的否定。
她在被绑赴法场时的路上唱道:天上有日月朝暮悬,地上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天地有灵就应该把清浊分辨,但它们怎么把大盗盗跖与品德高尚的颜渊混为一谈,使“为善的受贫穷命更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
在悲愤地述说了封建社会黑白颠倒、是非不分的现实之后,她对当时人们心目中至高无上的天地发出了指斥和咒骂:“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为了不使婆婆伤心,即使在自己临死的紧要关头,她还提出赴法场时不走前街走后街。临刑之前,窦娥发下三桩奇特的暂愿:一要自己的鲜血都飞在悬挂于旗杆上的丈二白练上;二要三伏天降下瑞雪,遮盖尸首:三要楚州大旱三年。窦娥的冤死,终于感动了天地,三桩誓愿一一实现了。
人物评价:
窦娥的悲剧在封建社会具有典型意义,正如剧中所说:“这正是官吏们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她的经历实质上是一般人民群众生活遭遇的集中反映,特别是封建社会中妇女悲剧命运的集中反映。
窦娥做为一个善良、勤劳,本想恪守封建礼教的普通劳动妇女,却被封建社会一步一步地吞噬掉,她被迫逐步走上反抗道路的性格发展过程是很有代表性的,她那正直、刚强的性格以及宁死不屈、死而不屈的顽强斗争精神,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也强烈地代表着人民群众的反抗情绪。
这使她在中国古代文学人物画廊中占据着引人注目的地位。窦娥这个形象也成为我国人民家喻户晓的正面人物形象,鼓舞着他们向黑暗、邪恶势力进行不屈的斗争。
《窦娥冤》,元代杂剧,关汉卿撰,也是元杂剧四大悲剧之一。它通过窦娥含冤而死的故事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剧中的穷秀才窦天章因借了蔡婆婆二十两银子,无力偿还,被迫把女儿卖做童养媳,反映了残酷的高利贷剥削。赛卢医在光天化日之下阴谋害命,张驴儿父子蛮横地强行霸占妇女,反映了强梁横行的动乱的社会现实。楚州太守贪赃枉法,草菅人命,使无辜的窦娥死于屠刀之下,则反映了官府的黑暗和政治的腐败。当然,作品最重要的成就还是通过窦娥形象的塑造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悲惨命运、善良品质、反抗精神和有冤必伸的愿望。窦娥是一个身兼孤女、童养媳,寡妇、死囚的人物。她三岁丧母,七岁被卖作童养媳,十七岁结婚,不到二年又夫死守寡。这个孤苦无依的女子,不但遭受着地痞无赖的欺侮而且最终被官府无端杀害。她的一生正是劳动人民悲惨遭遇的真实写照。窦娥是一个本分善良的普通妇女。丈夫死后,她忍受着精神的痛苦和折磨,用命运观念自我安慰,安分守己地遵循着当时的道德教条,尽孝守节。但即使如此,她在黑暗的社会中也无法容身。张驴儿父子闯进了她的生活,她不得不起而反抗,坚决地拒绝了张驴儿的无理要求。面对张驴儿的诬陷和见官的威胁,她毫无惧色,并且天真地相信官府是“明如镜,清如水”的。面对严刑拷打,她据理力争即使“捱千般打拷,万种凌逼,一杖下,一道血,一层皮”,昏死三次,但仍不肯屈服。只是在桃机要拷打她的婆婆时,她才含恨屈招。无情的板子打碎了她对桃杌的幻想,但她还幻想上级官吏会加以复勘,直到最后押赴刑场时,她才对统治阶级完全绝望了。但她并不低头。在第三折著名的[端正好]、 [滚绣球]二曲中,她叱天骂地,对黑暗的社会进行了猛烈抨击和愤怒的控诉,并把怨恨指向了封建社会的最高主宰,表现了对封建秩序的怀疑。她在临刑前发下了三桩誓愿:血溅白练、六月飞雪、楚州大旱三年。而这三桩誓愿都得到了实现。自然界顺应正义的呼唤,发生了反常的现象,这表现了窦娥的冤枉,也是对黑暗现实的强烈抗议。为了报仇伸冤,窦娥的鬼魂继续进行斗争。对她那恪守封建礼教并有点儿昏庸的父亲,她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并在复审时出堂作证,终于使冤案得以昭雪。冤案的平反,与其说是清官的功劳,还不如说是窦娥斗争的结果。窦娥由一个本分善良的妇女到成为一个坚强的斗士,被写得合情合理,真实可信。《窦娥冤》,全名为《感天动地窦娥冤》。
关汉卿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最伟大的戏剧作家。他的很多作品都反映了社会底层劳动妇女的命运,表达了对生活在社会底层劳动妇女的深切同情。《窦娥冤》是中国古典四大悲剧之一,作者关汉卿塑造了窦娥这一平民妇女的典型形象。窦娥这个人物在世界文学历史上是一个典型的悲剧代表。他笔下的窦娥是一个很丰满的形象,不甘屈辱,不畏强暴,善良又质朴对亲人细致体贴;原本是封建社会中一个安分守己的普通妇女,她把自己的不幸遭遇归之于命运,她希望能洗清她的清白,支持她对地痞无赖的抗争。窦娥出身于书香门第,接受儒家的思想和教育,她的父亲窦天章把“三从四德”当作教条来约束窦娥,窦娥善良、温和、守礼节、懂孝道、明事理,就是这样一个人,她却遭受了人世间的诸多不幸,直到最终被残暴的恶势所迫害。窦娥在张驴儿的淫威面前窦娥强烈反抗,誓死不从,张驴儿见要挟窦娥不成功,便转儿诬告窦娥害死张老头。公堂上,张驴儿用银子疏通贪官,要窦娥用命来偿还父亲的命。窦娥受尽贪官的拷打,但善良的窦娥,看到一边战战栗栗、不停发抖的蔡婆婆,不由得想到父亲窦天章进京赶考缺银两,把自己买给蔡婆婆为儿媳,想到自己的先夫,想到和蔡婆婆相依为命,形影不离,由婆婆一手把她拉扯大以及儿时与婆婆玩闹的情景,不由浮现在眼前。已近六十岁的老人,又如何经受得起这群如狼似虎衙役的拷打?如果,让婆婆受到这般酷刑,我又怎么能对得起我那死去的丈夫!善良的窦娥,自己虽然正在倍受酷刑的折磨,心里还在考虑着她面前唯一的亲人——蔡婆婆。为了使蔡婆婆免受拷打,窦娥牙根一咬把毒杀张老头的罪刑揽了下来……。窦娥表现出了善良、无畏的精神,做为一名普通劳动者的品性进一步得到展现。窦娥的命运如此悲苦,她遭受了丧母、离父、亡夫的一系列不幸,但她没有任何怨言,认为自己厄运都是因为“前世烧香不到头,今生甘愿受苦罹难”,劝自己,也劝别人“早将来世修”,但是窦娥的思想还有另外一个方面,就是不甘于命运的摆布,即对多舛命运的抗争,当张驴儿父子闯进窦娥家时,她表示了对他们和婆婆的不满,即使婆婆已经允许了,已成了不能改的事实了,但窦娥并不甘心受这种命运的摆布,对蔡婆婆进行了大胆地批判,对张驴儿予以了强烈的怒斥。窦娥的反叛精神也在对话中表现的淋漓尽至,窦娥不甘屈辱,勇于反抗。窦娥丈夫死后,她只有“侍婆守孝”,是个言词应口的孝顺媳妇。但她不是一个任人捏合,逆来顺受的弱女子。她身上充满一种“力”,充满一股对正义追求的“力”,当张驴儿闯进她家并拉她堂结亲时,她断然拒绝,推张驴儿一跤,在张驴儿你子面前,窦娥像一位凛然不可侵犯的女神,这都是受到了封建礼教的影响。窦娥性格中既有温柔贤慧的一面,又有刚烈坚毅 的一面。贤慧媳妇的苦难令人回肠荡气,悲从中来;刚烈性格的抗争,叫人义愤填膺,怒火中烧。窦娥的刚烈性格满足了悲剧在这方面的要求,从而使《窦娥冤》的悲剧冲突具有不可调和的尖锐性。窦娥在临死前,怨天责地,并发下三桩誓愿:一要刀过处头落,一腔热血飞溅悬挂在旗枪上的丈二白练上;二要在三伏天,降下三尺瑞雪,以证其冤;三要楚州亢旱三年,窦娥死后,这三个誓言都应验了,死后窦娥千方百计寻找父亲申冤等等这些情节都反映了她对命运的抗争。在窦娥身上,既有封建思想的烙印,又有反抗性格的影子,这种既任命又不任命的矛盾性格,才使窦娥这个人物形象更真实可信。
1 、无可避免的家庭悲剧,父亲欠债无法还清,又筹备路费赶考,只好将窦娥这个拖油瓶甩掉才是对他最有利的一个做法。可以说,窦娥是被遗弃的家庭出身。她是童养媳,被放高利贷的婆婆所养,显而易见是无法接受教育的。所以,她性格懦弱的一部分就是这个原因。
2、 相公的死,窦娥家庭失去顶梁柱,彻底破碎。男权社会,剩下两个处于弱势地位的女子。无疑是社会中难以立足的,当面对恶棍张父子的时候,无法对抗暴力,忍辱将恩人收容下来。妥协是悲剧的开始,但窦娥并未违背当时人看起来极为重要的妇德,可以说坚守了本心。
3 、自我的半瓶醋觉醒。窦娥的对簿公堂,陈述自己的遭遇,希望洗脱冤枉的罪名,她身为封建女性的清白性。但无疑,只能靠青天大老爷的法制并不总会给予她这样的机会。而她自己的认知又局限在三从四德与顺从权威里。
4 、窦娥形象的代表性,靠鬼魂洗刷屈辱,靠父亲的归来平凡冤案。当时社会,元朝铁骑下无数的冤假错案,关汉卿可能想抒发普罗大众的共同呼声。戏曲是人民对看现实缺陷与不公的短暂精神寄托,获取足够的精神慰藉,足矣。
邮箱多少?邮箱发你
这个题目不好写!你去查资料就知道了,有关国外的酒资料基本上是葡萄酒,白酒的资料是少之又少!我论文也是写的有关白酒的,初稿出来了!但是很多地方不尽人意,指导老师说了之后我都没心思写了!
酒店管理毕业论文:酒水的销售管理和控制 酒水的销售管理在饭店餐饮管理中有着重要的地位。酒水的销售管理不同于菜肴食品的销售管理,有其特殊性,因此,加强酒水的销售管理与控制,对有效地控制酒水成本,提高饭店经济效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酒水的销售控制历来是很多饭店的薄弱环节,因为,一方面管理人员缺乏应有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酒水销售成本相对较低,利润较高,少量的流失或管理的疏漏并没有引起管理者足够的重视。因此,加强酒水销售管理首先要求管理者更新观念,牢固树立成本控制意识,其次,不断钻研业务,了解酒水销售过程和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措施,使用正确的管理和控制方法,从而达到酒水销售管理和控制的目的。 在酒吧经营过程中,常见的酒水销售形式有三种,即零杯销售、整瓶销售和配制销售。这三种销售形式各有特点,管理和控制的方法也各不相同。 一、零杯销售 零杯销售是酒吧经营中常见的一种销售形式,销售量较大,它主要用于一些烈性酒如白兰地、威士忌等的销售,葡萄酒偶尔也会采用零杯销售的方式销售。销售时机一般在餐前或餐后,尤其是餐后,客人用完餐,喝杯白兰地或餐后甜酒,一方面消磨时间,相聚闲聊,一方面饮酒帮助消化。零杯销售的控制首先必须计算每瓶酒的销售份额,然后统计出每一段时期的总销售数,采用还原控制法进行酒水的成本控制。 由于各酒吧采用的标准计量不同,各种酒的容量不同,在计算酒水销售份额时首先必须确定酒水销售标准计量。目前酒吧常用的计量有每份30毫升、45毫升和60毫升三种,同一饭店的酒吧在确定标准计量时必须统一。标准计量确定以后,便可以计算出每瓶酒的销售份额。以人头马VSOP为例,每瓶的容量为700毫升,每份计量设定为1盎司(约30毫升),计算方法如下: 每瓶酒容量-溢损量 700-30 销售份额=─────────=──────=22·3(份) 每份计量 30 计算公式中溢损量是指酒水存放过程中自然蒸发损耗和服务过程中的&127;滴漏损耗,根据国际惯例,这部分损耗控制在每瓶酒1盎司左右被视为正常。根据计算结果可以得出每瓶人头马VSOP可销售22份,核算时可以分别算出每份或每瓶酒的理论成本,并将之与实际成本进行比较,从而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销售过程中的差错。 零杯销售关键在于日常控制,日常控制一般通过酒吧酒水盘存表(见表1)来完成,每个班次的当班调酒员必须按表中的要求对照酒水的实际盘存情况认真填写。求采纳
浓香型酒、例如泸州特曲,五粮液酒属此类之代表,它们的主要特征是:窖香浓郁,绵甜甘冽,香味协调,尾净余长。它以己酸乙酯为主体香。很受消费者喜爱,这种香型酒在市面上较多,贵阳大曲、习水大曲,鸭溪窖酒等都属于浓香型白酒。江苏地方的三沟一河也都是这种酒。浓香型白酒:窖香浓郁,口味丰满,入口绵甜干净,纯正。如以泸州特曲、五粮液、剑南春、全兴大曲、沱牌曲酒为代表的四川派,以洋河、双沟、古井、宋河粮液为代表的纯浓派。 浓香型白酒,香味浓郁,以四川泸州老窖酒为代表,所以又叫“泸香型”。这种香型的白酒具有窖香浓郁,绵甜爽净的特点。它的主体香源成分是己酸乙酯和丁酸乙酯。泸州窖酒的己酸乙酯比清香型酒高几十倍,比酱香型白酒高十倍左右。另外还含丙三醇,使酒绵甜甘冽。酒中含有机酸,起协调口味的作用。浓香型白酒的有机酸以乙酸为主,其次是乳酸和己酸,特别是己酸的含量比其它香型酒要高出几倍。白酒中还有醛类和高级醇。在醛类中,乙缩醛较高,是构成喷香的主要成分。除泸州老窖外,五粮液、古井贡酒、双沟大曲、洋河大曲、剑南春、全兴大曲等都属于浓香型,贵州的鸭溪窖酒、习水大曲、贵阳大曲、安酒、枫榕窖酒、九龙液酒、毕节大曲、贵冠窖酒、赤水头曲等也属于浓香型白酒。贵州浓香型名牌白酒品种较多。 表面上看,白酒的香型与其化学组分密切相关,这些化学组分都是发酵工艺的产物。因此,工艺不同,酒的化学组分不同,香型不同。反之,香型不同,工艺也不同,其化学组分也不同。影响酒的香型和化学组分的主要因素有:原料、制曲(糖化发酵剂)工艺、发酵酿酒工艺,操作、窖池结构、生产环境等,此外,还与贮存时间、贮存容器有关。化学组分前已介绍:浓香型酒则不同,原料虽然是高梁、小麦,制大曲则是中温(55~60℃),原料混蒸混烧,采用周而复始的万年糟发酵工艺,用曲量为20%左右。窖池是肥泥窖,为丁己酸菌等微生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并强调百年老窖。泸州特曲、五粮液都号称是数百年老窖酿成,贮存期为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