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代: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译文
巴山楚水凄凉之地,二十三年默默谪居。
回来物是人非,我像烂柯之人,只能吹笛赋诗,空自惆怅不已。
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逢春。
今日听你高歌一曲,暂借杯酒振作精神。
注释
1.酬:答谢,酬答,这里是指以诗相答的意思。用诗歌赠答。
2.乐天:指白居易,字乐天。
3.见赠:送给(我)。
4.巴山楚水:指四川、湖南、湖北一带。古时四川东部属于巴国,湖南北部和湖北等地属于楚国。刘禹锡被贬后,迁徙于朗州、连州、夔州、和州等边远地区,这里用“巴山楚水”泛指这些地方。
5.二十三年:从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刘禹锡被贬为连州刺史,至宝历二年(826)冬应召,约22年。因贬地离京遥远,实际上到第二年才能回到京城,所以说23年。
6.弃置身:指遭受贬谪的诗人自己。置:放置。弃置:贬谪(zhé)。
7.怀旧:怀念故友。
8.吟:吟唱。
9.闻笛赋:指西晋向秀的《思旧赋》。三国曹魏末年,向秀的朋友嵇康、吕安因不满司马氏篡权而被杀害。后来,向秀经过嵇康、吕安的旧居,听到邻人吹笛,不禁悲从中来,于是作《思旧赋》。序文中说:自己经过嵇康旧居,因写此赋追念他。刘禹锡借用这个典故怀念已死去的王叔文、柳宗元等人。
10.到:到达。
11.翻似:倒好像。翻:副词,反而。
12.烂柯人:指晋人王质。相传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等棋局终了,手中的斧柄(柯)已经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同代人都已经亡故。作者以此典故表达自己遭贬23年的感慨。刘禹锡也借这个故事表达世事沧桑,人事全非,暮年返乡恍如隔世的心情。
13.沉舟:这是诗人以沉舟、病树自比。
14.侧畔:旁边。
15.歌一曲:指白居易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16.长(zhǎng)精神:振作精神。长:增长,振作。
创作背景
唐代诗人刘禹锡从小爱下围棋。与专教唐德宗太子下棋的棋待诏王叔文很要好。太子当上皇帝后,他的教师王叔文组阁执政,就提拔棋友刘禹锡当监察御史。
后来王叔文集团政治改革失败后,刘禹锡被贬到外地做官,二十三年(实则二十二年)后应召回京。途经扬州,与同样被贬的白居易相遇。同是天涯沦落人,惺惺相惜。
白居易在筵席上写了一首诗《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相赠:“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在诗中,白居易对刘禹锡被贬谪的遭遇,表示了同情和不平。于是刘禹锡写了这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回赠白居易。
鉴赏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显示自己对世事变迁和仕宦升沉的豁达襟怀,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同时又暗含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刘禹锡这首酬答诗,接过白居易诗的话头,着重抒写这特定环境中自己的感情。白的赠诗中,白居易对刘禹锡的遭遇无限感慨,最后两句说:“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一方面感叹刘禹锡的不幸命运,另一方面又称赞了刘禹锡的才气与名望。这两句诗,在同情之中又包含着赞美,显得十分委婉。因为白居易在诗的末尾说到二十三年,所以刘禹锡在诗的开头就接着说:“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自己谪居在巴山楚水这荒凉的地区,算来已经二十三年了。一来一往,显出朋友之间推心置腹的亲切关系。
接着,诗人很自然地发出感慨道:“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说自己在外二十三年,如今回来,许多老朋友都已去世,只能徒然地吟诵“闻笛赋”表示悼念而已。此番回来恍如隔世,觉得人事全非,不再是旧日的光景了。后一句用王质烂柯的典故,既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的长久,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涵义十分丰富。
白居易的赠诗中有“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这样两句,意思是说同辈的人都升迁了,只有你在荒凉的地方寂寞地虚度了年华,颇为刘禹锡抱不平。对此,刘禹锡在酬诗中写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他从白诗中翻出这二句,反而劝慰白居易不必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忧伤,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这两句诗意又和白诗“命压人头不奈何”、“亦知合被才名折”相呼应,但其思想境界要比白诗高,意义也深刻得多了。二十三年的贬谪生活,并没有使他消沉颓唐。正像他在另外的诗里所写的:“莫道桑榆晚,为霞犹满天。”他这棵病树仍然要重添精神,迎上春光。因为这两句诗形象生动,至今仍常常被人引用,并赋予它以新的意义,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正因为“沉舟”这一联诗突然振起,一变前面伤感低沉的情调,尾联便顺势而下,写道:“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点明了酬答白居易的题意。诗人也没有一味消沉下去,他笔锋一转,又相互劝慰,相互鼓励了。他对生活并未完全丧失信心。诗中虽然感慨很深,但读来给人的感受并不是消沉,相反却是振奋。
总体来说,诗的首联以伤感低沉的情调,回顾了诗人的贬谪生活。颔联,借用典故暗示诗人被贬时间之长,表达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以后人事生疏而怅惘的心情。颈联是全诗感情升华之处,也是传诵千古的警句。诗人把自己比作“沉舟”和“病树”,意思是自己虽屡遭贬低,新人辈出,却也令人欣慰,表现出他豁达的胸襟。尾联顺势点明了酬答的题意,表达了诗人重新投入生活的意愿及坚韧不拔的意志。
唐宪宗元和十年,我被贬为九江郡司马。第二年秋季的一天,送客到湓浦口,夜里听到船上有人弹琵琶。听那声音,铮铮铿铿有京都流行的声韵。探问这个人,原来是长安的歌女,曾经向穆、曹两位琵琶大师学艺。后来年纪大了,红颜退尽,嫁给商人为妻。于是命人摆酒叫她畅快地弹几曲。她弹完后,有些闷闷不乐的样子,自己说起了少年时欢乐之事,而今漂泊沉沦,形容憔悴,在江湖之间辗转流浪。我离京调外任职两年来,随遇而安,自得其乐,而今被这个人的话所感触,这天夜里才有被降职的感觉。于是撰写一首长赠送给她,共六百一十六字,题为《琵琶行》。秋夜我到浔阳江头送一位归客,冷风吹着枫叶和芦花秋声瑟瑟。我和客人下马在船上饯别设宴,举起酒杯要饮却无助兴的音乐。酒喝得不痛快更伤心将要分别,临别时夜茫茫江水倒映着明月。忽听得江面上传来琵琶清脆声;我忘却了回归客人也不想动身。寻着声源探问弹琵琶的是何人?琵琶停了许久却迟迟没有动静。我们移船靠近邀请她出来相见;叫下人添酒回灯重新摆起酒宴。千呼万唤她才缓缓地走出来,怀里还抱着琵琶半遮着脸面。转紧琴轴拨动琴弦试弹了几声;尚未成曲调那形态就非常有情。弦弦凄楚悲切声音隐含着沉思;似乎在诉说着她平生的不得志;她低着头随手连续地弹个不停;用琴声把心中无限的往事说尽。轻轻地拢,慢慢地捻,一会儿抹,一会儿挑。初弹《霓裳羽衣曲》接着再弹《六幺》。大弦浑宏悠长嘈嘈如暴风骤雨;小弦和缓幽细切切如有人私语。嘈嘈声切切声互为交错地弹奏;就像大珠小珠一串串掉落玉盘。琵琶声一会儿像花底下宛转流畅的鸟鸣声,一会儿又像水在冰下流动受阻艰涩低沉、呜咽断续的声音。好像水泉冷涩琵琶声开始凝结,凝结而不通畅声音渐渐地中断。像另有一种愁思幽恨暗暗滋生;此时闷闷无声却比有声更动人。突然间好像银瓶撞破水浆四溅;又好像铁甲骑兵厮杀刀枪齐鸣。一曲终了她对准琴弦中心划拨;四弦一声轰鸣好像撕裂了布帛。东船西舫人们都静悄悄地聆听;只见江心之中映着白白秋月影。她沉吟着收起拨片插在琴弦中;整顿衣裳依然显出庄重的颜容。她说我原是京城负有盛名的歌女;老家住在长安城东南的虾蟆陵。弹奏琵琶技艺十三岁就已学成;教坊乐团第一队中列有我姓名。每曲弹罢都令艺术大师们叹服;每次妆成都被同行歌妓们嫉妒。京都豪富子弟争先恐后来献彩;弹完一曲收来的红绡不知其数。钿头银篦打节拍常常断裂粉碎;红色罗裙被酒渍染污也不后悔。年复一年都在欢笑打闹中度过;秋去春来美好的时光白白消磨。兄弟从军姊妹死家道已经破败;暮去朝来我也渐渐地年老色衰。门前车马减少光顾者落落稀稀;青春已逝我只得嫁给商人为妻。商人重利不重情常常轻易别离;上个月他去浮梁做茶叶的生意。他去了留下我在江口孤守空船;秋月与我作伴绕舱的秋水凄寒。更深夜阑常梦少年时作乐狂欢;梦中哭醒涕泪纵横污损了粉颜。我听琵琶的悲泣早已摇头叹息;又听到她这番诉说更叫我悲凄。我们俩同是天涯沦落的可悲人;今日相逢何必问是否曾经相识!自从去年我离开繁华长安京城;被贬居住在浔阳江畔常常卧病。浔阳这地方荒凉偏僻没有音乐;一年到头听不到管弦的乐器声。住在湓江这个低洼潮湿的地方;第宅周围黄芦和苦竹缭绕丛生。在这里早晚能听到的是什么呢?尽是杜鹃猿猴那些悲凄的哀鸣。春江花朝秋江月夜那样好光景;也无可奈何常常取酒独酌独饮。难道这里就没有山歌和村笛吗?只是那音调嘶哑粗涩实在难听。今晚我听你弹奏琵琶诉说衷情,就像听到仙乐眼也亮来耳也明。请你不要推辞坐下来再弹一曲;我要为你创作一首新诗《琵琶行》。被我的话所感动她站立了好久;回身坐下再转紧琴弦拨出急声。凄凄切切不再像刚才那种声音;在座的人重听都掩面哭泣不停。要问在座之中谁流的眼泪最多?我江州司马泪水湿透青衫衣襟!注释〔1〕左迁:贬官,降职。古以左为卑,故称“左迁”。〔2〕明年:第二年。(3)铮铮:形容金属、玉器等相击声。〔4〕京都声:指唐代京城流行的乐曲声调。〔5〕倡女:歌女。倡,古时歌舞艺人。〔6〕善才:当时对琵琶师或曲师的通称。是“能手”的意思。〔7〕委身:托身,这里指嫁的意思。〔8〕为:做。〔9〕贾(gǔ)人:商人。〔10〕命酒:叫(手下人)摆酒。〔11〕快:畅快。〔12〕悯然:忧郁的样子。〔13〕漂沦:漂泊沦落。〔14〕出官:(京官)外调。〔15〕恬然:淡泊宁静的样子。(16)迁谪:贬官降职或流放。〔17〕为:创作。〔18〕长句:指七言诗。〔19〕歌:作歌。〔20〕凡:总共。〔21〕言:字。〔22〕命:命名,题名。〔23〕浔阳江:据考究,为流经浔阳城中的湓水,即今九江市中的龙开河(97年被人工填埋),经湓浦口注入长江。瑟瑟:形容枫树、 芦荻被秋风吹动的声音。〔24〕瑟瑟:形容枫树、芦荻被秋风吹动的声音。(25)主人:诗人自指。〔26〕回灯:重新拨亮灯光。回:再。〔27〕转轴拔弦:将琵琶上缠绕丝弦的轴,以调音定调。〔28〕掩抑:掩蔽,遏抑。〔29〕思:悲,伤。(30〕信手:随手。〔31〕续续弹:连续弹奏。〔32〕拢:左手手指按弦向里(琵琶的中部)推。〔33〕捻:揉弦的动作。〔34〕抹:向左拔弦,也称为“弹”。〔35〕挑:反手回拨的动作。〔36〕《霓裳》:即《霓裳羽衣曲》,本为西域乐舞,唐开元年间西凉节度使杨敬述依曲创声后流入中原。〔37〕《六幺》:大曲名,又叫《乐世》《绿腰》《录要》,为歌舞曲。〔38〕大弦:指最粗的弦。〔39〕嘈嘈:声音沉重抑扬。〔40〕小弦:指最细的弦。〔41〕切切:细促轻幽,急切细碎。〔42〕间关:莺语流滑叫“间关”。鸟鸣声。〔43〕幽咽:遏塞不畅状。〔44〕冰下难:泉流冰下阻塞难通,形容乐声由流畅变为冷涩。〔45〕凝绝:凝滞。〔46〕迸:溅射。〔47〕曲终:乐曲结束。〔48〕拔:弹奏弦乐时所用的拔工具。〔49〕当心画:用拔子在琵琶的中部划过四弦,是一曲结束时经常用到的右手手法。〔50〕舫:船。〔51〕敛容:收敛(深思时悲愤深怨的)面部表情。〔52〕虾(há)蟆陵:在长安城东南,曲江附近,是当时有名的游乐地区。〔53〕教坊:唐代官办管领音乐杂技、教练歌舞的机关。〔54〕秋娘:唐时歌舞妓常用的名字。〔56〕五陵:在长安城外,汉代五个皇帝的陵墓。〔57〕缠头:用锦帛之类的财物送给歌舞妓女。〔58〕绡:精细轻美的丝织品。〔59〕钿(diàn)头银篦(bì):此指镶嵌着花钿的篦形发饰。〔60〕击节:打拍子。〔61〕颜色故:容貌衰老。〔62〕浮梁:古县名,唐属饶州。在今江西省景德镇市,盛产茶叶。〔63〕去来:走了以后。〔64〕梦啼妆泪:梦中啼哭,匀过脂粉的脸上带着泪痕。〔65〕阑干:纵横散乱的样子。〔66〕重:重新,重又之意。〔67〕唧唧:叹声。〔68〕呕哑嘲哳:形容声音噪杂。〔69〕琵琶语:琵琶声,琵琶所弹奏的乐曲。〔70〕暂:突然。〔71〕却坐:退回到原处。〔72〕促弦:把弦拧得更紧。〔73〕向前声:刚才奏过的单调。〔74〕掩泣:掩面哭泣。〔75〕青衫:唐朝八品、九品文官的服色。白居易当时的官阶是将侍郎,从九品,所以服青衫。
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宋代的苏轼也一生屡遭贬斥,他因为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被贬到黄州。在他谪居黄州时,写下了他的代表作品《念奴娇---赤壁怀古》,借怀古抒发自己政途失意的悲伤,和渴望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词中写周公瑾的英雄形象,曾羡煞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如此的一代英雄周公瑾,是因为深得明主孙权的信任,怀才得遇,一展身手。可如今自己呢?屡早贬斥,一生浮沉。“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功业未成,头发已白,岂不令人悲叹。 2、白居易《琵琶行》白居易被贬江州,送客湓浦口,听琵琶女的演奏及她的自叙身世,始觉有贬谪意。遂写成长篇叙事诗《琵琶行》表面写琵琶女,但重点落在“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一句上。琵琶女生活的不幸正好与作者宦途失意相和相合,社会的动荡,世态的炎凉,不幸者悲惨命运的倾诉,失意者宦海沉浮的感慨。这一切借描写琵琶女的演奏,全部倾泻无余。同是琵琶女的演奏,为什么“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呢?那是因为琵琶声使白居易深感自己被贬,谪居偏僻之地的痛楚。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 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 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奏岭家何在? 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 好收吾骨瘴江边
韩愈一生,以辟佛为己任,晚年上《论佛骨表》,力谏宪宗“迎佛骨人大内”,触犯“人主之怒”,几被定为死罪,经裴度等人说情,才由刑部侍郎贬为潮州刺史。
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粤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方。
柳宗元曾积极参加王叔文集团革新政治的。唐顺宗时,任礼部员外郎。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后迁为柳州刺史。
秦观·《踏莎行》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绍圣四年的三月,苏门四学士之一的秦观因党争被贬谪,在郴州写下了这首词。
苏东坡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这是是苏轼被贬到黄州期间所写,表达了词人对古代英雄的赞美和壮志未酬的感慨。
仅作参考,希望有帮到你:)
苏东坡的幽独孤高之情逐渐演化为坦然超旷之态。《定风波》是这种旷达心态的代表作: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东坡作《定风波序》
王定国歌童曰柔奴,姓宇文氏。
定国南迁归,予问柔:南国风土,应是不好。
柔奴对曰:此心安处便是吾乡。
予因用其语缀词云: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还有:
食荔枝二首·之二 ·苏东坡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这些都表现出了东坡从容坦然旷达超脱心态的本质。心安,则随遇而安,无处为家处处家,摆脱漂泊失落的无归属感,找到精神之家园,获得精神的畅适自足。
再看李白的: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这首诗可见他的性格与李白的傲岸不羁有着相似之处。
韩愈 左迁至蓝关示孙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闻王昌龄左迁 龙标遥有此寄 李 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 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 暂凭杯酒长精神。 题大庾岭北驿 宋之问 阳月(阳月:阴历十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已:停止),何日复归来?江静潮初落,林昏瘴(瘴:山川湿热蒸郁之气)不开,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陇头:田中高处)梅。
词:柳宗元《小石谭记》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好像是李商隐的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语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代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惊风乱觇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苈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秋词 (其一)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其二) 山明水净夜来霜, 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 岂如春色嗾人狂。
题大庾岭北驿①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②。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③。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阴历十月的时候,大雁就开始南飞, 据说飞到大庾岭,它们就全部折回。 鸟儿不进,我却行程未止远涉岭南, 真不知何日何时,我才能遇赦归来? 潮水退落了,江面静静地泛着涟漪, 深山老林昏暗暗,瘴气浓重散不开。 来日我登上高山顶,向北遥望故乡, 抑或能看到:那山头上初放的红梅
苏轼韩愈柳宗元等都有,去看一下吧。
韩愈 左迁至蓝关示孙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闻王昌龄左迁 龙标遥有此寄 李 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 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 暂凭杯酒长精神。 题大庾岭北驿 宋之问 阳月(阳月:阴历十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已:停止),何日复归来?江静潮初落,林昏瘴(瘴:山川湿热蒸郁之气)不开,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陇头:田中高处)梅。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 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 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奏岭家何在? 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 好收吾骨瘴江边 韩愈一生,以辟佛为己任,晚年上《论佛骨表》,力谏宪宗“迎佛骨人大内”,触犯“人主之怒”,几被定为死罪,经裴度等人说情,才由刑部侍郎贬为潮州刺史。
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粤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方。
柳宗元曾积极参加王叔文集团革新政治的。唐顺宗时,任礼部员外郎。
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后迁为柳州刺史。 秦观·《踏莎行》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绍圣四年的三月,苏门四学士之一的秦观因党争被贬谪,在郴州写下了这首词。 苏东坡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这是是苏轼被贬到黄州期间所写,表达了词人对古代英雄的赞美和壮志未酬的感慨。 仅作参考,希望有帮到你:)。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 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 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奏岭家何在? 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 好收吾骨瘴江边 韩愈一生,以辟佛为己任,晚年上《论佛骨表》,力谏宪宗“迎佛骨人大内”,触犯“人主之怒”,几被定为死罪,经裴度等人说情,才由刑部侍郎贬为潮州刺史. 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粤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方. 柳宗元曾积极参加王叔文集团革新政治的.唐顺宗时,任礼部员外郎.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后迁为柳州刺史. 秦观·《踏莎行》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绍圣四年的三月,苏门四学士之一的秦观因党争被贬谪,在郴州写下了这首词. 苏东坡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这是是苏轼被贬到黄州期间所写,表达了词人对古代英雄的赞美和壮志未酬的感慨. 仅作参考,希望有帮到你:)。
题目 李清照诗词中的豪情与柔情 中文摘要宋代的女词人李清照,她的作品记录着自己和周围的世界,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认为李清照的词风婉约兼豪情,一追求爱情 体现女人真挚缠绵的柔情 ;二南渡及丧夫之痛,孤苦飘零的切身感受反映出国恨家仇的悲痛。关键词: 柔情 豪情在中国历史上李清照是个奇迹,她以一部《漱玉词》跻身于群星璀璨的宋代词坛。对于李清照的艺术才华,词的艺术风格和卓越成就。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是一道靓丽的风景。词分为两种:一种是婉约,一种是豪放。我读诗词喜欢先了解作者,有人写东西追求华丽的词句,比之我更喜欢那些不拘形式、表达内心思想、情溢语出的诗人。李清照就是这样的一个性情诗人,诗词中有女人特有的柔情与豪情。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山东人,嫁于官宦之家。在这一个安逸舒适的环境下生活的李清照闺中少女和初为人妇,是李清照一生中最幸福的生活阶段。此段时期李清照的词风大多向往追求美好爱情和婚后幸福生活的。“靖康之难”改变了宋朝的历史,同时也改变了文人的命运。此时的李清照也经历了国破、家亡、丧夫的命运,词风也为之一变,多为抑郁低沉的。一 少女时期,聪明活泼向往爱情李清照父亲乃北宋“后四学士”之一,母亲也善长诗文。在这一个环境长大的李清照,从小就表现出对诗词极大的兴趣,还是攀坐在父亲膝头的年龄的她,上百首古诗就已能琅琅上口,到了少女时期,闲来没事吟诗作画,与好朋友把酒欢歌。与人共享欢乐,像是说与别人听,也为自己以后再度品位,便用笔记下了这闲逸的趣事: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这是情浓时,唱出的一首欢快之歌,卧舟河塘,畅饮溪边凉亭,后醉迷归路,情景交融。隐约听到在这首词里,李清照那爽朗的笑声,飘荡了千年。什么有趣的事,这么好笑呢?听她在回忆:在溪边凉亭里与人饮酒,一直到傍晚,迷迷的醉了,是酒醉人?还是景醉人?还是人自醉?可笑到最后连回家的路都找不到了。既然找不到路,那一定是走错了路。果然是,兴尽时已经很晚了,于是乘船归去。但因荷花开的正弄,越走越深,迷了出路。赶紧划船抢渡,不料早已栖息的鸥鹭,被划船声惊醒,叫着飞起一片。每读到此处,似乎总能听到她对鸥鹭抱歉的笑。李清照那活泼的天性跃然纸上。不过试想在那个年代的女人是被封建社会的礼数束缚的,像李清照那样大家闺秀的千金,竟然能泛舟于外,兴尽才归,而且还与人把酒欢歌。可见李清照对当时社会无言的抗拒,对追求自由的向往。(一)追求爱情 展示女人独有的丰富细腻的柔情在那个封建社会中,女人受传统思想的束缚,心理和行为深受压抑,他们都不敢展示自己的生命追求。但李清照却描写了对爱情的憧憬:“和羞走,依们回首,却把青梅嗅。”[1]《点绛唇》)她写爱情矜持羞涩:“锈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相思,眼波才动被人猜。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2]《浣溪纱》她写伉俪小别的相思离愁:“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确上心头。”[3](《一剪梅》)这些词,慢怀至情,自然率真,体现出女性纯真细腻的灵光。通过咏花来赞美自我形象和人格精神 纵观李清照的所有咏花词可以发现,她吟颂最多的是梅花、银杏、桂花、和菊花,委婉含蓄的表达出女人感情的细腻。 中国人历来喜欢傲霜斗雪、凌寒怒放的梅花,称它为“花魁”,名在“岁寒三友”“花中四君子”之列。绝俗的精神气质,李清照不仅突出它们与众不同的颜色、姿态,更注重挖掘它们的精神意蕴。桂花正是因为具有平和淡泊,隐迹留香的精神气质,赢得了李清照的青睐,不仅如此,李清照还在它身上看到了魏晋名士的风流气度。梅更是词人最爱《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满庭·小阁藏春》等都是泳梅杰作。“莫恨香消雪减,须信道、扫迹情留。难言处,良宵淡月,疏影尚风流。“(《满庭芳》)梅花这种淡雅高洁、冷峻清幽的风韵正是词人芳洁自爱的精神品质。在这些作品中,李清照以花自喻,表现出她对超俗逸尘、高洁自恃、孤芳自赏的人格追求,使其突破了一般闺阁女子的卑弱性格具有了名人雅士的千古风流。李清照的词在某程度上就是她自己的心路历程的记录,对自我形象的描写是其重要的内容,更多时侯是通过咏花委婉含蓄的表达出来的。“容华淡伫,绰约俱见天真。待得群花过后,一番风露晓妆新。娇娆艳态,妒风笑月,长歹带东君。”这首《庆清朝慢》通过对菊花的颜色、形态、和品质的赞美,来表现词人对自我超群绝伦的芳姿的欣赏。在《减字木兰花》中更可以看出词人对自己美好面貌的赞美,“卖花担上。买的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狠”。这是多么美丽的花啊!含苞待放。词的下句却又写出“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原来写花是为了烘托,突出自己的容颜之美,如果不是对自己的容貌有充分的自信,如果不是对自己的容貌充满珍爱,谁敢让郎“比并看”呢?二 初为人妇,袒露自己爱情体验和真挚缠绵的柔情李清照的婚姻在古代是少有的幸福婚姻,甚至可以用有情人终成眷属来概括。不过她的爱情有很大的局限性,她只爱她的丈夫,而没有像现当代的女性主义者一样超越一切去爱。然而,在李清照这里已经足够了。女词人毕竟是从小生长在诗书礼仪的氛围中,又嫁与高官显贵之家。(一)、与夫谈诗鉴石 李清照的丈夫曾做了一个梦,梦中说:“言与司合,安上已脱,芝芙草拔。”⑦他的父亲认为他要娶词女为妇。婚后二人果然情深意切,志趣相投,作诗、斗茶、猜书的生活细节,传为一时佳话。李清照的《金石录后序》中描写了那段幸福生活:“李清照说自己记性强,每当饭后,坐在书房归来堂,泡上茶,指这图书史料说:,某件事记在某一本书,第几卷、第几页、第几行,以说的对错决胜负,胜了先饮茶。每当说对了就举杯大笑,以至与茶水倾倒在怀中里。有时夫妻俩也谈论诗文。赵明诚说道:“我就喜欢你那些‘惊起一滩鸥鸳’,‘夹衫乍著心情好’,‘梨花犹谢恐难禁’一类句子。这样的夫妻生活估计连现代人都要羡慕了。赵明诚特别喜欢金石,在攻读经史之外,对于彝器、书帖、字画,每件都刻意搜求。婚后李清照对于金石学也有了浓厚的兴趣,帮助丈夫考证、鉴别。夫妻之间的感情也愈来愈深,赵明诚在大学读书,每月才请假回来两次,尽管同在一个城中,李清照仍觉得如隔千里,半月一次的相逢,也当做一年一度的七夕。这天是上元佳节,正好也是赵明诚回家的日子,赵明诚刚在书房中坐定,丫环来报,有一位大学来的青年公子求见。当那公子走进书房,但见他头戴绣花儒巾,身着湖色棉袍,眉清目秀,风度翩翩。赵明诚连忙来问尊姓大名。那书生举止潇洒,说道:“小生与兄素有同窗之谊。半月不见,吾兄为何如此健忘?”赵明诚醒过神来,不觉哈哈大笑,一把扯过女扮男装的妻子。吃过午饭后,男装的李清照带着丫环,随着赵明诚穿街过巷,游大相国寺,在小吃铺里,赵明诚专拣而李清照见也没有见过的小吃,让李清照都尝一点,然后又在流浪艺人的担子上买了些小泥人之类的玩物。大家闺秀出身的李清照第一次走上街头,自然是格外新奇,格外快活。岁月就这样无忧无虑地过去了。(二)、赠诗与夫 盼君早归光阴荏苒,在一个秋风萧瑟,桂子飘香的时节,赵明诚得到友人的书信,约他到泰山,李清照无法随他一起去泰山,就帮招抚打点行囊,为丈夫饯行。李清照为赵明诚写了一首送别诗《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占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⑧ 如果不是一个十分钟情与丈夫的女子,她怎么有一会皱眉头,一会儿伤心,放不下,丢不掉的感情呢?没有这样的感情,也难以写出这样质朴儿动人的文字。诚然,赵明诚读了此词,就无心登泰山、访古碑了,游玩的心思减去一半;人虽离家愈来愈远,心却愈来愈近,身还未到泰山,心却早已在计算归期了。夫妻之情跃然纸上。(三)对红颜易逝的伤感越是美好的东西越容易失去,花的凋零何其神速.人们在花上看到了自己的青春美貌,也感悟到了青春美貌的短暂和脆弱.李清照虽是个才女,青春美貌仍然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诗中有意无意的透露出对容颜易失的伤怀。这里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⑤表现出女词人对花的怜惜,对青春的悼惜。青春,还有爱情都像花一样美好,也像花一样难经风雨的无情摧残。那无限凄凉的叹息:“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⑥可看出此时花 的香消玉殉,是怎样深切地触动了女词人内心深处的。把女人的那种心底的柔情挥洒的淋漓尽致。 三 南渡逃难,感世伤怀以及俊爽开朗的豪迈赵明诚与李清照结婚二十六年来,政局一直处在急剧的变化和动荡之中。丈夫赵明诚途中又病逝,只剩李清照孤身一人,后又经历再婚又离婚,晚景格外的凄凉。因此,李清照不仅经历了国破家亡之痛,颠沛流离之苦,更有永失爱侣之悲。其词风也为之一转,尽显沧桑。 “靖康之变”结束了北宋王朝,同时也改变了李清照平静幸福的贵妇生活。李清照虽然有比同时代女性较为宽松的生活环境,甚至身上带有一些士大夫气,却无法完全超越自己的角色。她的个人生活毕竟和那个苦难时代紧密联接在一起,此时的情况已不可避免地渗透了国破家亡的沉重悲哀,渗透了忧国怀乡的痛苦思绪。她以自己细腻敏感的视角,深刻地感知和记录了离乱中的人们的情感波动和心灵创伤,间接反映了时代苦难。《武陵春》一词:“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是啊,在李清照的人生舴艋舟上,曾经载过多少忧愁。没有李清照的身世,就没有李清照的作品,《武陵春》如此,《声声慢》也不例外:“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宇了得。我们读这首词,仿佛看到一个哀怜无告的老妇人,在暗淡的屋子里,若有所失地寻觅什么东西,又恍恍然地隔窗怅望。她看到南去的雁字、枯萎的黄花,更引起了伤心事:早年思妇的感伤曾使她像“西风”中的黄花般的消瘦,如今国破家亡生离死别的种种折磨,更使得她像堆积满地的黄花一样,憔悴不堪了。窗外的秋雨落在梧桐上,点点滴滴下个不停。这种凄凉的境况叫她怎么禁受得了呢?如此层层递进,写出了作者的“推愁不去还相觅”(《老学庵笔记》卷八)的悲戚心境和恍惚神情。这就是连下十四叠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真正艺术效果。李清照之所以能够写出这个“黑”字,除了出类拔萃的文笔外,主要地还是她有深切的生活感受。从少妇起,她就常常与丈夫分离,以至46岁上死了丈夫,自己成了老妇。三四十年来,她不知孤独地渡过了多少个黄昏和黑夜。她对“黑”字有自己独特的感受。这个字含蓄而准确地表达出作者大半生所受的煎熬。同时,“黑”字还很自然地领出了下面的“愁”字。“怎一个愁字了得”,概括了我国这一中世纪女词人颠沛流离的一生。又是上元佳节,隔壁邻家的院子里传来阵阵的笛声,夹杂着江南水乡的莲歌渔唱,李清照掀帘走进屋内,只见条几上的古瓶里,斜插着几枝梅花,地上的火盆里炭火正旺。这些使李清照豁然想到三十几年前的新婚之夜,也是通红的炭火,也是清香的梅花。邻家的笛声停了,传来几个少女的说笑,李清照来到窗前向那边望去,只见三四个十六七岁的少女插着满头珠饰儿,戴着铺翠小冠儿,红妆艳裹,立在残雪的院子里,准备去看上元的花灯。三十多年前,中州盛日,汴京街头,在她们这样年龄,她也曾换了男装,和丈夫一道去观灯夜游的,李清照想得呆了。李清照转过身来,默默地从书架上取了赵明诚的手稿,放在书案上,恋恋地抚摸着那经自己补充誊录的赵明诚手稿,闭上眼睛,流下两行清泪。物事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在丈夫去世后的日子里,李清照的爱情与希望跟着死去,她多么渴望在九泉之下追到赵明诚,然而她还必须活着。她把哀怨而失神的目光投射在床头一卷卷书册上,一个意念愈来愈鲜明地在心头升起,为赵明诚整理他所写的有关为金石彝器考证文章,因为这些金石彝器是“夫妇”两人二十九年来共同欢乐的源泉。“生当作人杰,死已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⑨《思项羽》表现出李清照对不屈不挠的英雄气节的热情讴歌。风格刚健,格调豪壮。“南渡衣冠思王导,北来消息少刘馄。”的诗句反映出她忧国忧民的情怀。当然李清照在宋朝特定的历史条件和环境下的观察人生和社会的方式,必然具有时代和历史的局限性。但是在她身上我们看到了传统女性的自身和所处环境的审视,以女性特有的细腻敏感,深刻地感知和记录离乱中的人们特别是女性的情感波动和心灵创伤,间接反映了时代苦难。参考文献1、 古代文学家的艺术特质 中国文联出版社2、 刘艺《论李清照及其作品》中华书局3、 王秀思《漫谈李清照的词》中华书局4、 徐培钧《李清照》上海古籍出版社5、 胡国瑞《诗词赋散论》上海古籍出版社6、 褚斌杰《论李清照及其创作》中华书局文章摘自:
1.英语论文-约翰·多斯·帕索斯《曼哈顿中转站》的互文性解读 [Admin|][2010年6月22日][20]本文主要运用互文性理论来分析美国三十年代著名小说家约翰·多斯·帕索斯的小说《曼哈顿中转站》与多个互文本之间的指涉关系,揭示出互文性理论对丰富小说内涵,加深小说意义方面起到的重要作用。 [详情……]2.英语论文-异化与自我实现:伯纳德.马拉默德《杜宾的生活》的主题研究 [Admin|][2010年6月22日][12]摘要:伯纳德.马拉默德是美国二十世纪与索尔·贝娄、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菲利普。罗斯齐名的著名犹太作家之一。自二战以来马拉默德就一直活跃在美国文坛上,在长达半个世纪的创作生涯当中,他共出版了七部长篇小说以及四部短篇小说集。 [详情……]3.英语论文-现代主义小说风格维度个案研究 [Admin|][2010年6月22日][16]文学翻译译什么、怎么译、以什么为翻译标准,一直以来是中外翻译界争论的焦点。过去翻译家大多倾向于译文学作品的“意”,而忽略其“形’,。当代翻译理论表明文学翻译须做到“形神兼备”,即译出原作的风格。因为风格决定了其文学水准。风格是其之所以为文学作品的根本原因。近些年外国小说翻译已经呈现出越来越重视风格的趋势,但是仍然有很多翻译作品不令人满意。 [详情……]4.英语论文-论《爱娃》中黑人女性的母爱 [Admin|][2010年6月22日][14]美国当代著名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是迄今为止美国文学史上唯一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黑人女性。她在小说创作和文学评论上取得的巨大成就深刻地影响着美国乃至整个世界文坛。她的小说由于其意义深远的主题和独特的艺术造诣而在世界上广为流传并赢得了高度的评价。 [详情……]5.英语论文-安.瓦尔德曼诗歌中声音的运用 [Admin|][2010年6月22日][9]安·瓦尔德曼(1945一)是美国当代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她的诗歌作品已达四十多部,而且她还编辑出版了许多其他作品。在诗歌生涯的初期,她主要与纽约派第二代诗人包括泰德·贝里根、罗恩·帕吉特、伯纳黛特·梅耶等诗人关系密切。同时她也受到其他流派和群体的影响。她与垮掉派诗人特别是艾伦·金斯堡一直保持着很亲密的关系。瓦尔德曼师从西藏佛教领袖及拿若葩创始人仲巴活佛和仁波切活佛。 [详情……]6.英语论文-文学弑父与黑人抗议文学传统 [Admin|][2010年6月22日][5]在二战后的美国黑人文学发展历程中,詹姆斯·鲍德温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他的首部小说《向苍天呼吁》与理查德·赖特的《土生子》和拉尔夫·艾利森的《看不见的人》被并列为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美国黑人文学的典范。他对其前辈黑人作家理查德·赖特矛盾的态度吸引了不少评论家的关注,人们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而他本人也成了美国非裔文学界最受争议的作家之一。 [详情……]7.英语论文-《棕色姑娘,棕色砖房》的棕色梦 [Admin|][2010年6月22日][9]波·马歇尔(1929一)是美国黑人文学中一位出色的女作家,然而她的作品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尤其是她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棕色姑娘,棕色砖房》。马歇尔的大部分作品集中于刻画黑人女性的形象,然而主题却具有世界性意义。她在美国黑人女性文学中独树一帜。 [详情……]8.英语论文-《紫颜色》的体裁研究 [Admin|][2010年6月22日][1]《紫颜色》(The Color Purple)是当代著名美国黑人女作家爱丽丝·沃克于1982年出版的第三部长篇小说,该书当年就成了人们竞相争读的畅销书,翌年又赢得美国文学界两项大奖------普利策奖和美国国家图书奖。小说成功地描述了一个14岁黑人女主人公西丽如何从一个天真顺从,倍受压迫而失去个体身份的小女孩成长为一个成熟,独立,自由完整的黑人女性的心路历程。《紫颜色》拓宽了黑人文学的主题和视野。可以说它是一部描写黑人女性成长力作。 [详情……]9.英语论文-从离散视浦解读《喜福会》 [Admin|][2010年6月22日][3]身份研究是华裔美国文学中一直颇受关注的主题。当去家离国的人们面对多种不同文化时,身份问题显得尤为复杂和严峻。在美国生活的华裔离散群体因其生活环境的特殊性,对其处境感到迷惑不解,迫切需要寻求一种新的身份属性和归属感。华裔美籍作家谭恩美的代表作《喜福会》真实感人,轰动了美国文坛,它使生活在美国的华人群体及其身后悠久的中国文化传统逐步凸现出来,把美国华裔文学推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详情……]10.英语论文-文学翻译中的杂合现象 [Admin|][2010年6月22日][2]杂合由英语中hybrid一词翻译而来,表示不同种类的两方事物结合而产生第三方新的事物。目前,在学术界,无论是社会科学、语言学还是文学,都对杂合赋予越来越浓厚的兴趣。 [详情……]11.英语论文-基于流浪一追寻母题之上的《赫索格》主题阐释 [Admin|][2010年6月22日][1]作为一名自觉的人文主义知识分子,索尔·贝娄一直致力于探索如何解决现代人的精神困境问题。作为继海明威、福克纳之后的又一位美国文学大师,其创作深刻地刻画了在异化、人性缺失的现代社会中,那些满怀梦想的小人物/“反英雄”试图确立个人身份的精神诉求;其六十多年的文学创作生涯就是“对更宽泛、更灵活、更完整、更清晰的对于人类是什么、我们是谁、此生何为的全面理解”。 [详情……]12.英语论文-《甘加丁之路》中男性的呐喊 [Admin|][2010年6月22日][2]虽然美籍华裔在美国已生活了一百五十多年,但他们仍处于美国社会的边缘。主流文化的强权统治和人们对美籍华裔的偏见仍以公式化人物的形式普遍存在。作为美国亚裔文学奠基人之一的赵建秀指出写作即战斗,因此他以笔为武器,回击种族主义和那些华裔主流文化代言人的错误观念,尤其是他们对美籍华裔男子形象的歪曲。 [详情……]13.英语论文-男性人物的生态意识研究 [Admin|][2010年6月21日][20]威拉·凯瑟是20世纪上半叶在美国文坛中出现的一位杰出女作家。她主要以其内布拉斯加小说著称。《啊,拓荒者!》和《我的安东尼亚》就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两部作品。阅读她的作品,读者可以领略到优美的西部草原风光,身临其境地感受浓郁的乡土气息,体会来自欧洲各国的开拓者们顽强的创业精神和坚忍不拔的刚毅性格,感叹于作者对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热切期盼。 [详情……]14.英语论文-威廉·福克纳《八月之光》中善与恶的抗衡 [Admin|][2010年6月21日][23]威廉·福克纳被誉为世界文学史上20世纪最杰出的美国小说家之一。《八光》这部被称为其里程碑式的杰作是福克纳创作的篇幅最长的一部小说,也最著名、最有争议的作品之一。19犯年小说一经问世便立即引起了广泛关注,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欧美文学评论家开始从各种角度解析这部作品,并取引人瞩目的成就。 [详情……]15.英语论文-《伙计》成长主题探析 [Admin|][2010年6月21日][14]伯纳德·马拉默德是美国著名的犹太裔小说家。犹太文学在美国文学领域占有重要地位,而在所有的犹太作家中,马拉默德是犹太性最强的一个。其作品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他生前两次获全国图书奖、一次普利策文学奖。其代表作《伙计》曾获美国全国文艺院颁发的罗森塔尔奖。 [详情……]16.英语论文-舍伍德·安德森的《小镇畸人》主题研究 [Admin|][2010年6月20日][6]作为美国现代小说的开创者之一,舍伍德·安德森在美国现代文学史上享有非常特殊的地位,由于对众多大家的影响而被称为“巨人们的导师”。其代表作《小镇畸人》更是美国文学史上的一支奇葩,栩栩如生地刻画在了美国社会工业化背景下,一群渴望爱与沟通却又疏于交流,为自我所隔离的的“畸人”群体,并以其独特的写作风格和深刻的主题而成为美国文学研究的热点。 [详情……]17.英语论文-解构视野下的《了不起的盖茨比》 [Admin|][2010年6月19日][19]菲茨杰拉德(1896-1940)作为美国爵士时代的“编年史家”和“桂冠诗人”,以他亲身经历的挫折与迷惘和对社会的冷静观察,通过《了不起的盖茨比》这部充满浓郁现实主义气息的作品,再现了美国二十世纪爵士乐时代的社会风貌和时代精神,深刻地反映了崇尚金钱的社会罪恶与美国梦想的破灭。 [详情……]18.英语论文-《布勒特.哈特最佳短篇小说》中的边疆幽默 [Admin|][2010年6月19日][4]本论文除绪论和结论部分外,正文由三章构成。论文第一章将探讨边疆幽默的三个重要元素,即牛皮故事、小骗术及让人忍俊不禁的形体幽默。它们为边疆幽默增添了无尽的活力和民间气息。论文第二章将研究边疆幽默的三个特色,即不和谐性、男子气和方言性。边疆人因其所处的特殊地域性,催生了诸多与传统的不和谐。 [详情……]19.英语论文-《白鲸》中悲剧英雄亚哈船长的原型解读 [Admin|][2010年6月19日][34]赫尔曼?麦尔维尔是美国浪漫主义时期最著名的作家之一。《白鲸》是他的代表作。这部小说的主人公是亚哈船长。由于亚哈船长是这部经典作品中的主要人物,且个性复杂,因此有很大的研究空间。尽管已经有很多人运用不同的文学批评方法从历史、宗教、哲学、地理、种族、资本主义的本质等方面对它进行了研究,但笔者认为原型批评是解读这个人物的绝佳视角,因为作品中存在大量原型引用和原型暗示。 [详情……]20.英语论文-华裔美国作家离散视角下的文化翻译-以三部华裔美国小说为例解析华裔作家的跨文化书写 [Admin|][2010年6月19日][11]华裔美国文学的研究热点通常集中在华裔美国人的文化身份以及与之相关的文化冲突方面,而对华裔作品本身的文化翻译属性论述不多,其中从离散视角切入的更寥寥无几。本文以三位华裔美国文学领军人物的代表作为例,通过将后殖民语境下的翻译理论与文化理论中的离散视角及叙事学理论相结合,对华裔美国作家及其作品的特质—“杂合性”进行跨学科深入探讨。 [详情……] 这里有很多,希望可以帮到你
1、北岛:原名赵振开,朦胧诗派代表人物之一,民间诗歌刊物《今天》的创办者。代表诗句: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2、顾城: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被称为当代的“唯灵浪漫主义”诗人。代表诗句:黑夜给了我一双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3、艾青:他对现代诗内容和形式审美标准的探讨,大大推动了中国新诗的规范化和现代化进程。4、舒婷: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她的诗歌充盈着浪漫主义和理想的色彩,对祖国、对人生、对爱情、对土地的爱。5、海子:海子创造了近200万字的诗歌、诗剧、小说、论文和札记。代表诗句:要么向现实妥协,而成为精神死去的普通人,要么永远不低头,仍成为肉体死去但精神不死的一柱光芒。
海子, 原名查海生, 1964年 5月出生在安徽省安庆城外的高河查湾。1979年15岁时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 1982年开始诗歌创作, 1983年毕业后在中国人民大学政治系哲学教研室任教。先后自印诗集<<河流>>、<<传说>>、<<但是水、水>>、<<麦地之翁>>(与西川合印)、<<太阳, 断头篇>>、<<太阳,天堂选幕>>, 另有长诗<<土地>>(已由春风文艺出版设出版)、<<太阳, 天堂和唱>>, 1988年写出仪式诗剧三部曲之一<<刹>>.。1989年 3月26日, 他在河北省山海关卧轨自杀。他杰出的, 天才的创造力在中国的诗坛留下了独特的光芒。海子曾获北京大学第一届艺术节五四文学大奖特别奖、第三届<<十月>>文学奖容誉奖。部分作品已收入近20种诗歌选集, 而他留下的大约200万字的诗作、剧本、小说和论文尚待整理出版朱湘,字子沅,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诗人,今年诞辰100周年,祖籍安徽太湖县弥陀镇,生于父亲朱延熙湖南沅陵任内。1919年朱湘入清华学校读书,在“水木清华”的校园里,由于受“五四”新文学的影响,于1920年参加梁实秋、闻一多组织的“清华文学社”,1921年开始写诗。在清华大学学习期间,与诗人饶孟侃(子离)、孙大雨(子潜)、杨兴恩(子惠)合称“清华四子”,享有诗名。朱湘在安徽大学的同事苏雪林女士对朱湘一直是以“诗人”相称。1933年12月朱湘投江自杀后被鲁迅先生称为“中国的济慈”。济慈是英国诗人,1795年出生于伦敦,自幼喜爱文学。济慈诗才横溢,与雪莱、拜伦齐名。他年仅25岁,可是他遗下的诗篇却一直誉满人间。济慈和朱湘虽相隔一个多世纪,除他们的生活经历和诗歌创作生涯很有相同之点外,两人的性情也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济慈具有旷世奇才,由于家境穷困,不满16岁就离校学医,后又弃医从文。朱湘虽然出生在官宦之家,但由于他三岁丧母,十岁丧父,家道中落,一生穷困潦倒,颠沛流离。朱湘外冷内热,性情狂傲、倔强、孤僻、狷介,但却胸怀一颗赤子之心,有着强烈的民族自尊感和崇高的爱国精神。他在美国留学期间,为中华民族倍受歧视、中国现实社会落后感到愤怒和羞惭,他慷慨激昂地声称“为中国鞠躬尽瘁是我早就选定了的。”并说:“我在外国住得越久,越爱祖国……”。在国外,他的矜持和狂放不羁显示出他铮铮铁骨的为人,回国后他的狂傲、乖僻的个性致使他长期失业,甚至最后走上绝境。朱湘“绝顶聪明”,曾受到清华大学校长曹云祥的器重。他和胡适、徐志摩、梁实秋、陈西滢等人是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新月派”诗人,是中国现代诗歌的重要奠基者。他极力从外国文学作品中吸收有益的东西,推进中国新文学运动。由于性格决定,他看不惯虚伪的世界,他要“寻遍天堂,从日生的时候寻到日死,还燃起白烛夜中去寻觅———你决不会寻到一种东西,假君子”。朱湘作为诗人,敏感、激愤、悲凉、压抑和绝望为常见的情绪状态,这种无常的情绪状态使得诗人产生一种独特的思维,于是乎也就产生了许多绝世之作,所以说“朱湘的诗是不死的”。对于诗人朱湘自杀的原因,一些资料上介绍诗人怀才不遇、愤世嫉俗,社会的打击,家庭的失衡,生活的艰难,对他产生轻生的念头是有很大影响的。但我不同意他是失去生活勇气的说法。这可从苏雪林先生的文章里得到证实。“他觉得有一种飘忽的玄妙的憧憬,永远在他眼前飘漾。好象美人的手招着,来呀……这就是那美丽魅人的诗神的声音。于是他将那足以戕害他生机的现实像敞屣一样抛掷了。饥饿,寒冷,耻辱,误解,还有足以使得敏感诗人感到彻骨痛伤的种种”。诗人自己对诗神说,“我的诗神,我弃了世界,世界也弃了我……给我诗,鼓我的气。替我消忧。我的诗神!这样你也是应该一看我的牺牲罢。为了你,我牺牲一切,牺牲我!全是自取的:我决不发怨声”,诗人是以生命殉艺术。其实诗人在1926年2月写成的长诗《王娇》中早就流露出这种绝望,“妻子去了,女儿也已归阴,我在人世上从此是孤零,这样生活着有什么滋味?等着罢,等我与你们同行!”从这些诗句中,我们可以看到朱湘和济慈,和许多早逝(或自杀)的大文豪一样,都是一种诗情的冲动使之达到忘我的境地。难怪诗人的好友罗念生说:“英国的济慈是不死的,中国的济慈也是不死的。”
1、北岛:原名赵振开,朦胧诗派代表人物之一,民间诗歌刊物《今天》的创办者。代表诗句: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2、顾城: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被称为当代的“唯灵浪漫主义”诗人。代表诗句:黑夜给了我一双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3、艾青:他对现代诗内容和形式审美标准的探讨,大大推动了中国新诗的规范化和现代化进程。4、舒婷: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她的诗歌充盈着浪漫主义和理想的色彩,对祖国、对人生、对爱情、对土地的爱。5、海子:海子创造了近200万字的诗歌、诗剧、小说、论文和札记。代表诗句:要么向现实妥协,而成为精神死去的普通人,要么永远不低头,仍成为肉体死去但精神不死的一柱光芒。
关于当代中国顶级诗人的问题,可能没有一个确定的答案,因为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标准和喜好。
当代中国的诗歌领域涌现出许多优秀的诗人,他们的作品在国内外都有较高的影响力。这里列举一些当代中国顶级诗人,但请注意这并非一个全面的名单,仅供参考:
常用名 原 名 常用名 原 名 艾 青 蒋海澄 矛 盾 沈德鸿 巴 金 李芾甘 秦 牧 林觉夫 白 桦 陈佑华 沙 汀 杨朝熙 冰 心 谢婉莹 田 汉 田寿昌 曹 禺 万家宝 夏 衍 沈端先 丁 玲 蒋冰之 杨 沫 杨成业 老 舍 舒舍予 周 扬 周起应 柳 青 刘蕴华 叶圣陶 叶绍钧 鲁 迅 周树人 郭沫若 郭开贞 柯 岩 冯 恺 周作人 周魁寿 杨 朔 杨毓晋 朱自清 朱自华
中国当代诗人孙德振,河南郸城人。笔名,林泉斋主。中学高级教师。当代诗人。个人业绩被《中国人才词典》第四卷、《中国教育界名人大辞典》收录。教育教学论文60多篇,多发表于《河南日报》、《河南教育》杂志等。现任中华诗词学会、中国楹联学会会员、河南诗词学会理事、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周口市作家协会会员、郸城作家协会理事、《河岳诗词》副主编、《郑州诗词》副主编。现存诗词作品2000多首,有1220首被《光明日报》、《中华诗词》、《诗刊 子曰》、《对联 民间对联故事》、《中州诗词》、美国《美佛慧讯》、美国《新世界时报》、洛杉矶中华诗会《丛刊》、【美国】《越柬寮周报》、《香港诗词》、《中华诗人》、《河南诗人》、《陕西诗词》、台湾《乾坤诗刊》、《中华诗词会员名鉴》、《中华诗词集成 河南卷》等180多家杂志书集发表。作品被百度百科词条收录62首。主要著作有《杏坛文絮》、《林泉风雅》等。多次诗词大赛评委。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苏东坡在仕途失意的密州时期,的确有以佛老思想自我排遣的情况,而且不是偶然的。这一点,苏东坡在《水调歌头》中借对月宫的幻想式的向往含蓄地表达出来了。苏东坡本来就有远大政治抱负,又感激皇恩浩荡,故此希望能回朝施展,但眼下险恶的政局又使他的这个愿望落空。又是感叹厌倦宦海仕途的沉浮,又是思恋朝君,入世与出世两种情思交织在苏东坡的身上,相反却相辅相成,展示了苏东坡当时矛盾的心理世界,这就是《水调歌头》的主题思想。
也谈苏东坡《水调歌头》的主题思想 苏东坡的《水调歌头》,以其奇逸的笔调,健朗的风格成为了文学史上的名篇,为历代所推崇。宋代文学评论家胡仔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评价甚高。这首词是他乞得外调,在密州任官时写的。关于词的主题思想,历来颇有争论。词中表达了苏东坡对人生的达观态度和怀念子由的思想,在这一点上似乎是没有争议的。争论的焦点是:词中是否表达了苏东坡渴望回朝的思想。有的认为词中没有表达渴望回朝的思想,表达的是欲超然物外的情怀,有的则持相反的观点。这两种观点的依据不是充分的。笔者翻阅诸多资料,发现:超然物外与回朝施展抱负两种思想看似是不可调和的,但恰恰正是调和在苏东坡的身上并在词中表现出来了,这是一种矛盾的心理状态。 苏东坡是有着远大的政治抱负的。宋仁宗赵祯时,他曾上书皇上,要求对当时的政治作一番改革。当时王安石推行新法以后,他站在保守派一边,上书反对王的变法。王安石的变法推行以后,朝中与王安石政见不合的都相继离开朝廷而另寻去处,而苏东坡几乎是最后一个离开朝廷的。他在朝中徘徊多时,是希望皇上能回心转意,不搞王安石那一套。我们姑且不论他是保守派还是改革派,我们知道了他是有着执着的政治信念的。他一直想施展才华,辅佐皇上治国安邦,这是他渴望回朝的思想基础。 1701年,因为所持的政见与王安石的不同,朝廷实在是不能呆下去了,所以他便机智地乞求外调。虽然外调任职杭州,但他并不忘记朝君。熙宁四年(1071年)七月,他携眷离京往富有湖山之美的杭州上任,路上曾与弟弟子由共住好长一段时间。苏东坡在开船出发的前夜,兄弟二人又在颖州的一条船上共度一夜。这一夜他们吟诗论政,彻夜不眠。他们两人论政的结论,后来他写在给子由的一首诗里。其中有两句:“眼看时事力难任,贪恋君恩退未能。”这是他思恋朝君的最好的佐证。 苏东坡在密州时依然思恋朝君,这一点我们还可以从他另一首诗里找到依据。在密州任知州时,他曾写过一首词《江城子�6�1密州出猎》。此词题为出猎,但真正的用意不是写打猎,而是借打猎抒发保家卫国之壮志。词的下阕是这样写的:“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会挽雕弓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他以冯唐的典故含蓄地表达了希望早日又再得到朝廷重用的强烈愿望。他真的是想回朝施展一番的。 《水调歌头》中“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归”意为朝中政局险恶,官场复杂,容不得他。苏东坡借对月宫的向往含蓄地表达了他想回朝廷但又无可奈何的矛盾心理。 词中表达了渴望回朝的思想,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宦海浮沉的沉思和对仕途某种程度的厌倦,表达了他欲超然物外的思想。这点我们可以从他的生平和一些诗句中找到充分的依据。 从朝廷乞求外调,这事情本身就不值得庆贺,他不得不离开朝廷,内心是有一定程度的失落的。他受到老庄思想的影响比较深,这也是事实。每当失意无聊的时候,常以佛老思想自我排遣,产生一种超然物外的思想,对人生采取一种躲避的消极态度,这是中国古代失意文人共有的一种心态。 苏东坡是有颇为浓厚的老庄思想的。在密州时期,是他最沮丧的一段时光。在此期间,他的愤怒与苛酷的火气似乎已不再锋芒毕露,而只有安详和平与顺时知命的心境,甚至对大自然之美的喜悦与生活中的乐事的享受,也比以前洒脱而不执着。显然和他在杭州时之富有火气大为不同了。他对陶渊明越来越爱好。在密州的时候,他曾写了一首诗叫《西齐》。此诗的风格与陶诗的风格极为相似,简直可以当作陶诗。在这首诗里,我们可以看到他真正的满足,还有与自然的浑然一体,对大自然本身的声音色彩显出的静谧的喜悦。原诗如下: 西齐深且明,中有六尺床。 病夫朝睡足,危坐觉日长。 昏昏既非醉,踽踽亦非狂。 寒衣竹风下,穆然中微凉。 起行西园中,草木含幽香。 榴花开一枝,桑叶沃也光。 鸣鸠的美阴,因立忘飞翔。 黄鸟亦自喜,新音变圆吭。 杖黎观物化,亦以观我生。 万物各得时,我生日皇皇。 在密州时,他又写了一首《史隐亭》,诗中有这样的句子:“纵横忧患满人间,颇怪先生日日闲。昨日清风眠北牖,朝来爽气在西山。”这样的诗句,诗人只有在达到了《西齐》里那种与自然深融为一体时,才有可能写出。此时他写的《望江楼》写到:“阴晴朝暮几回新,已向虚空付此身。出本无心旧亦好,白云还似望云人。”就他的诗句看来,他的确忘了官场的纷繁争斗,而沉浸在大自然的自由自在之中,精神上已得到了解脱,这种解脱正仿佛白云漂浮于山峰之间。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苏东坡在仕途失意的密州时期,的确有以佛老思想自我排遣的情况,而且不是偶然的。这一点,苏东坡在《水调歌头》中借对月宫的幻想式的向往含蓄地表达出来了。苏东坡本来就有远大政治抱负,又感激皇恩浩荡,故此希望能回朝施展,但眼下险恶的政局又使他的这个愿望落空。又是感叹厌倦宦海仕途的沉浮,又是思恋朝君,入世与出世两种情思交织在苏东坡的身上,相反却相辅相成,展示了苏东坡当时矛盾的心理世界,这就是《水调歌头》的主题思想。
1、北岛:原名赵振开,朦胧诗派代表人物之一,民间诗歌刊物《今天》的创办者。代表诗句: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2、顾城: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被称为当代的“唯灵浪漫主义”诗人。代表诗句:黑夜给了我一双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3、艾青:他对现代诗内容和形式审美标准的探讨,大大推动了中国新诗的规范化和现代化进程。4、舒婷: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她的诗歌充盈着浪漫主义和理想的色彩,对祖国、对人生、对爱情、对土地的爱。5、海子:海子创造了近200万字的诗歌、诗剧、小说、论文和札记。代表诗句:要么向现实妥协,而成为精神死去的普通人,要么永远不低头,仍成为肉体死去但精神不死的一柱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