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毕业论文

首页 毕业论文 问题

贫血鉴别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

贫血鉴别毕业论文

贫血症状的有无或轻重,取决于贫血的程度、贫血发生的速度、循环血量有无改变、病人的年龄以及心血管系统的代偿能力等。贫血发生缓慢,机体能逐渐适应,即使贫血较重,尚可维持生理功能;反之,如短期内发生贫血,即使贫血程度不重,也可出现明显症状。年老体弱或心、肺功能减退者,症状较明显。 1..应全面提高营养水平,供给足够造血原料。在平衡膳食原则基础上,尤以丰富蛋白质、高维生素、高铜铁等微量元素为要。宜适量多食瘦肉、肝脏、肾脏、动物血、骨髓、蛋类、乳类、芝麻、桂圆、红枣、苹果等。2. 宜据不同种类贫血选食有益食品。如缺铁性贫血可选含铁量较高的食品,如猪血、猪肝、淡菜、黄豆、菠菜等;恶性贫血可选用高维生素食品,如肝、蛋、鸡肉、豆制品、番茄、黄瓜、橘子等。3. 饮食配备当种类广泛,形色多样,宜时常变换品种。4. 饮食烹调需精工细作,以软烂易消化为主,宜适量多餐。5.经常喝点 九味草堂雪盈茶,口感好吸收利用率高,快速补充人体缺失的铁、蛋白质等元素,提高人体血液活性改善贫血症状

5 抗菌药物与其他药物合用时可引发或加重不良反应〔8〕 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多数情况下是需要联合用药的,如一些慢性病(糖尿病、肿瘤等)合并感染,手术预防用药,严重感染时,伴器官反应症状,需要对症治疗等。由于药物的相互作用,可能引发或加重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 与心血管药物合用 红霉素和四环素能抑制地高辛的代谢,合用时可引起后者血药浓度明显升高,发生地高辛中毒。 与抗凝药合用 头孢菌素类、氯霉素可抑制香豆素抗凝药在肝脏的代谢,使后者半衰期延长,作用增强,凝血时间延长。红霉素可使华法林作用增强,凝血时间延长。四环素类可影响肠道菌群合成维生素K,从而增强抗凝药的作用。 与茶碱类药物合用 大环内酯类药物也可以抑制肝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使茶碱血药浓度增加。红霉素与茶碱合用时,茶碱血药浓度可增加约40%,而茶碱可影响红霉素的吸收,使红霉素的峰浓度降低。 与降糖药合用 氯霉素与甲苯磺丁脲及氯磺丙脲合用时,可抑制后者的代谢,使其半衰期延长,血药浓度增加,作用增强,可导致急性低血糖。 与利尿剂合用 氨基糖苷类药物庆大霉素与呋喃苯胺酸类合用时,有引起耳毒性增加的报道。头孢噻啶与呋噻米合用时可增加肾毒性,原因可能是合用时前者的清除率降低。环孢菌素与甘露醇合用时,可引起严重的肾坏死性改变,停用甘露醇后,移植肾的功能可得到恢复。 与其他药物合用 红霉素、四环素与制酸剂合用时,可使抗生素的吸收降低。大环内酯类红霉素与卡马西平合用时,可引起卡马西平中毒症状。 综上所述,合理使用抗生素,重视患者用药过程中的临床监护对于临床医生安全用药,保证患者生命健康,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有重要的意义。 正确诊断分清是否为细菌感染,如利用标本的培养判断认为是细菌感染,才是应用抗菌药物的适应证。熟悉抗生素的药理作用及不良反应特点,掌握药物的临床药理作用、抗菌谱、适应证、禁忌证、不良反应以及制剂、剂量、给药途径与方法等,做到了解病人用药过敏史,使用药有的放矢,避免不良反应发生。在医、护、药三方加强ADR监测〔9~11〕。 同时对药物监测、临床血液及生化指标检验监测、护理监护等〔12〕。特别是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药物进行血药浓度监测的同时也应监测肾功能和听力;合并用药时对受影响药物的血药浓度进行监测,如红霉素或四环素与地高辛合用时,对地高辛药物浓度进行监测或避免合用;口服抗凝剂与氯霉素、四环素、红霉素合用时,应监测患者的凝血时间,或避免合用;必须合用时,须调整口服抗凝剂的剂量。 护理人员与患者接触较多,认真细致的护理工作,特别是对儿童及老年患者的周到护理,是对药物不良反应及时发现和处理的重要环节。对护理人员进行临床药理知识的培训,增加他们这方面的知识,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和处理。 一旦发现不良反应应采取果断措施,如停药或换药。若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采取抢救措施。这些做法对抗生素不良反应的预防和补救都是行之有效的。 参考文献 1 张克义,赵乃才.临床药物不良反应大典.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96. 2 杨利平.再谈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医学理论与实践,2004,17(2):229. 3 王正春,李秋,王珊.药物不良反应803例分析.医药导报,2004,23(9):695-696. 4 张立新,王秀美.抗生素应用中的问题与探讨.实用医技杂志,2004,11(8):1498-1499. 5 张紫洞,熊方武.药物导致的变态反应、过敏反应.抗感染药学,2004,1(2):49-52. 6 吴文臻,刘建慧.药疹220例临床分析.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13):1739. 7 刘斌,彭红军.药物性肝炎136例分析.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04,13(5):251-253. 8 程悦.联合用药致变态反应探析.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13):1793-1794. 9 马冬梅,李净,舒丽伟.如何合理使用抗生素.黑龙江医学,2004,28(12):925. 10 吴安华.临床医师处方抗菌药物前需思考的几个问题.中国医院,2004,8(8):19-22. 11 高素华.抗生素滥用的危害.内蒙古医学杂志,2005,37(11):1056-1057. 12 魏健,郦柏平,赵永根,等.抗生素合理应用自动监控系统的构建.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4,20(8):479-481.

浅析抗生素的不良反应 摘要:帮助临床医生了解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药物,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合理。方法 复习文献资料,从过敏反应、毒性反应、特异性反应、二重感染、联合用药引起或加重不良反应等几个方面,综述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及临床危害。结果 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可以预防和控制,应重视患者用药过程中的临床监护。结论 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 关键词:抗生素;不良反应 药物的不良反应是临床用药中的常见现象。它不仅指药物的副作用,还包括药物的毒性、特异性反应、过敏反应、继发性反应等〔1〕。抗菌药物是临床上最常用的一类用药,包括抗生素类、抗真菌类、抗结核类及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药制剂类。其中以抗生素类在临床使用的品种和数量最多。目前临床常用抗生素品种有100多种。抗生素挽救了无数生命,但其在临床应用也引发了一些不良反应〔2〕。抗生素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危害后果是严重的。在用药后数秒钟至数小时乃至停药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均可发生不良反应。常见的有过敏性休克、固定型药疹、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等过敏性反应、胃肠道反应、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严重的甚至会引起患者死亡〔3〕。因此,加强临床用药过程中的监督和合理使用抗生素对减少临床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4〕。 1 过敏反应 抗生素引起的过敏反应最为常见〔5〕,主要原因是药品中可能存在的杂质以及氧化、分解、聚合、降解产物在体内的作用,或患者自身的个体差异。发生过敏反应的患者多有变态反应性疾病,少数为特异高敏体质。 过敏性休克 此类反应属Ⅰ型变态反应,所有的给药途径均可引起。如:青霉素类、氨基糖苷类、头孢菌素类等可引起此类反应,头孢菌素类与青霉素类之间还可发生交叉过敏反应。因此,在使用此类药物前一定要先做皮试。 溶血性贫血 属于Ⅱ型变态反应,其表现为各种血细胞减少。如:头孢噻吩和氯霉素可引起血小板减少,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可引起溶血性贫血。 血清病、药物热 属于Ⅲ型变态反应,症状为给药第7~14天出现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关节痛伴关节周围水肿及发热、胃肠道黏膜溃疡和肠局部坏死。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林可霉素和链霉素均可引起以上反应。头孢菌素类、氯霉素等抗菌药物还可引起药物热。 过敏反应 这是一类属于Ⅳ型变态反应的过敏反应。如:经常接触链霉素或青霉素,常在3~12个月内发生。 未分型的过敏反应 有皮疹(常见为荨麻疹)〔6〕、血管神经性水肿、日光性皮炎、红皮病、固定性红斑、多形性渗出性红斑、重症大疱型红斑、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多见于青霉素类、四环素类、链霉素、林可霉素等;内脏病变,包括急慢性间质性肺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肝炎、弥漫性过敏性肾炎,常见于青霉素类、链霉素等。复方新诺明还可引起严重的剥脱性皮炎。 2 毒性反应 抗生素药物的毒性反应是药物对人体各器官或组织的直接损害,造成机体生理及生化机能的病理变化,通常与给药剂量及持续时间相关。 对神经系统的毒性 如:青霉素G、氨苄西林等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反应,严重者可出现癫痫样发作。青霉素和四环素可引起精神障碍。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多粘菌素类和四环素可引起耳和前庭神经的毒性。链霉素、多粘霉素类、氯霉素、利福平、红霉素可造成眼部的调节适应功能障碍,发生视神经炎甚至视神经萎缩。 新的大环内酯类药物克拉霉素可引起精神系统不良反应。另有报道,大环内酯类药物克拉霉素和阿奇霉素可能减少突触前乙酰胆碱释放或加强了突触后受体抑制作用,可诱导肌无力危象。 肾脏毒性 许多抗生素均可引起肾脏的损害,如:氨基糖苷类、多粘菌素类、万古霉素。氨基糖苷类的最主要不良反应是耳肾毒性。在肾功能不全患者中,第3代头孢菌素的半衰期均有不同程度延长,应引起临床医生用药时的高度重视。 肝脏毒性〔7〕 如:两性霉素B和林可霉素可引起中毒性肝炎,大剂量四环素可引起浸润性重症肝炎,大环内酯类和苯唑青霉素引起胆汁淤滞性肝炎,头孢菌素中的头孢噻吩和头孢噻啶及青霉素中的苯唑西林、羧苄西林、氨苄西林等偶可引起转氨酶升高,链霉素、四环素和两性霉素B可引起肝细胞型黄疸。 对血液系统毒性 如:氯霉素可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和中毒性粒细胞缺乏症,大剂量使用青霉素时偶可致凝血机制异常,第3代头孢菌素类如头孢哌酮、羟羧氧酰胺菌素等由于影响肠道菌群正常合成维生素K可引起出血反应。 免疫系统的毒性 如:两性霉素B、头孢噻吩、氯霉素、克林霉素和四环素〔6〕。对机体免疫系统和机制具有毒性作用。 胃肠道毒性 胃肠道的不良反应较常见。可引起胃肠道反应的药物如:口服四环素类、青霉素类等,其中大环内酯类、氯霉素类等药物即使注射给药,也可引起胃肠道反应。 心脏毒性 大剂量青霉素、氯霉素和链霉素可引起心脏毒性作用,两性霉素B对心肌有损害作用,林可霉素偶见致心律失常。 3 特异性反应 特异性反应是少数患者使用药物后发生与药物作用完全不同的反应。其反应与患者的遗传性酶系统的缺乏有关。氯霉素和两性霉素B进入体内后,可经红细胞膜进入红细胞,使血红蛋白转变为变性血红蛋白,对于该酶系统正常者,使用上述药物时无影响;但对于具有遗传性变性血红蛋白血症者,机体对上述药物的敏感性增强,即使使用小剂量药物,也可导致变性血红蛋白症。 4 二重感染 在正常情况下,人体表面和腔道黏膜表面有许多细菌及真菌寄生。由于它们的存在,使机体微生态系统在相互制约下保持平衡状态。当大剂量或长期使用抗菌药物后,正常寄生敏感菌被杀死,不敏感菌和耐药菌增殖成为优势菌,外来菌也可乘机侵入,当这类菌为致病菌时,即可引起二重感染。常见二重感染的临床症状有消化道感染、肠炎、肺炎、尿路感染和败血症。

如果长期觉得头昏就会考虑是贫血啦,如果症状不太严重,就可以从平时的食物中补充,猪肝,花生都是可以补血的食物。

缺铁性贫血护理毕业论文

简述对缺铁性贫血患者口服铁剂的药物护理。 正确答案: (1)向患者解释口服铁剂易引起胃肠道反应,该类药物宜在饭后服用,嘱患者按时服药,若有不适及时告诉医护人员,便于调整药量或更换制剂; (2)口服液体铁剂时,如枸橼酸铁铵,患者要使用吸管,避免染黑牙齿; (3)服铁剂同时忌饮茶;钙盐镁盐也可抑制铁吸收,应避免同时服用; (4)服铁剂期间大便会变成黑色,(由于铁剂在肠道细菌作用下变成硫化铁所致),向患者说明以消除顾虑; (5)铁剂治疗至血红蛋白正常后,患者仍需继续服用铁剂4~6个月,目的是补足体内贮存铁。

缺铁性贫血的预防主要是注意小儿喂养,及时添加适当的辅助食品,纠正偏食习惯,积极治疗造成贫血的各种原发病。

要加强宣传和切实贯彻计划生育,妊娠后期和哺乳期,每日口服硫酸亚铁。加强孕妇及乳母的保健,多吃含铁丰富的新鲜蔬菜。

对献血员要注意补充铁剂。在钩虫流行区要大力开展消灭寄生虫的卫生防疫工作,防止患者重复感染,同时需给予口服铁剂,以预防和治疗贫血。对胃切除或次全切除的患者也需要及时补充铁剂。

贫血 是指单位容积血液内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含量低于正常。正常成人血红蛋白量男性为12—16克/100毫升,女性为11—15克/100毫升;红细胞数男性为400一550万/立方毫米,女性为350—500万/立方毫米。凡低于以上指标的即是贫血。临床表现为面色苍白,伴有头昏、乏力、心悸、气急等症状。 造成贫血的原因有多种:缺铁、出血、溶血、造血功能障碍等。缺铁而影响血红蛋白合成所引起的贫血称“缺铁性贫血”,见于营养不良、大量成长期小量出血和钩虫病;急性大量出血(如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病、食管静脉曲张破裂或外伤等)所引起的叫“出血性贫血”;红细胞过度破坏所引起的贫血称“溶血性贫血”,但较少见;常伴有黄疸,称为“溶血性黄疸”;缺乏红细胞成熟因素而引起的贫血称为“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缺乏叶酸或维生素B12引起的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多见于婴儿和孕妇长期营养不良;缺乏内因子的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称为“恶性贫血”,伴有胃酸缺乏和脊髓侧柱、后柱萎缩,病程缓慢;造血功能障碍引起的贫血称“再生障碍性贫血”。 贫血症状有轻有重,取决于疾病性质、失血量为人体代偿能力。 护理要点 ◆ 给病人富于营养和高热量、高蛋白、多维生素、含丰富无机盐和饮食,以助于恢复造血功能。 ◆ 缺铁性贫血可多吃动物的内脏,如心、肝、肾以及牛肉、鸡蛋黄、大豆、菠菜、红枣、黑木耳等。 ◆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在疗程后期可能出现相对缺铁现象,要注意及时补充铁剂。 ◆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要注意防止交叉感染,尽量不要去公共场所。住房要通风。忌服合霉素、氯霉素、磺胺类、退热止痛片等抑制骨髓的药物。采纳哦

毕业论文借鉴别人

毕业论文框架可以借鉴别人的吗?可以的,只要是不要抄别人的就可以借鉴一下别人的论据也可以用

不会。因为适当的参考资料是被允许的,只要内容不一样就行了,所以不会被认定抄袭。

参考了他人的论文,不会被认定抄袭,只要相似的内容不超过论文的20%就行。

如果只是参考了一小部分是不算抄袭的,他只是参考了某些论文,如果是那种大幅度参考就属于抄袭了。

鱼类鉴别的毕业论文

有不少人对鱼类的概念存有误解,看到在水中生活而外形像鱼,或者名字中有个“鱼”字的动物,便以为属于鱼类。比如“鲸鱼”(属于哺乳动物)、墨鱼(属于软体动物)、鲍鱼(属于软体动物)、甲鱼(属于爬行动物)、娃娃鱼(两栖动物)、鳄鱼(爬行动物)等等,便常遭此身份被误解之委屈。一般而言,一种动物必须符合四点才能算是鱼:一、必须是终生生活在水中的脊椎动物;少部份鱼能短时间待在陆地上。二、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运动)。三、呼吸主要依靠鳃,少部分也可用肺呼吸,如:肺鱼。四、体表常有鳞片覆盖。

鱼类一直以来都是家庭中最为常见的一种食材,鱼类不仅味道鲜美,里面还蕴含着丰富的营养物质,但是随着水体的污染程度越发的严重,如何选购没受污染的新鲜活鱼成为日常生活中必须要掌握的生活技巧。

一、看鱼的体型,购买活鱼或者冰鲜鱼的时候首先要观察一下鱼的体形是否正常,一般受到污染严重的鱼类都会与一般正常的同类型的鱼类会有一些异样,如:体型更大、眼睛发黑、生长发育不正常等情况。

二、看鱼鳃,鱼鳃是反应活鱼生长环境是否干净的重要依据,因为一般鱼类身上的毒素都是痛鱼鳃排出体外的,如果遇到鱼鳃发黑,暗淡,很粗糙的话,这样的鱼类就一定不能购买了,一般鱼鳃呈现鲜红色才是最好的。

三、闻一下鱼类的味道,一般受污染比较严重的鱼类鱼身上会发出某一种物质的气味,如:受油漆污染的鱼身上会有油漆的气味,受印刷品污水污染的鱼身上会有油墨的味道等。

鱼类以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广受人们喜爱。但是,由于环境的恶化,鱼类也因容易受到污染的影响,给人们的健康带来可能的威胁。

那么,应该如何区分正常新鲜的鱼与受到污染的鱼呢?下面几招可以一试。

观看鱼的形状、颜色。正常的鱼体型匀称自然,比例谐调,颜色光亮、分明。而受到污染的鱼或者明显的畸形,如脊椎弯曲、鱼鳍缺失等,或者比例失调,鱼的颜色灰暗、杂乱,有不正常的斑点。

嗅鱼的气味。正常新鲜的鱼有纯正的鱼腥味儿,新鲜不刺鼻。而受到污染的鱼,则会因为生长环境的不同、污染源及污染物不同而散发出各种异味儿,如氨气味儿、大蒜气味儿等,特别刺鼻儿。

另外,人工喂养的鱼个头肥大,但是往往含有过多的激素,虽然算不上是污染,但是过多食用对人体健康也是有不利影响的。因此建议多食用野生海鱼为佳。

麻类的鉴别毕业论文

以下信息来自《服装材料学》2010年3月第四版:棉、麻 属于植物纤维;丝、羊毛 属于动物纤维;涤纶、锦纶、维纶、腈纶 属于合成纤维;第一步:观察 光泽如果面料的表面无光泽,我们可以初步判定该面料的成分属于植物纤维;如果面料的表面有光泽,则可以判定为动物纤维或合成纤维; 颜色[植物纤维]麻纤维不易漂白染色,所以通常情况呈现象牙白,棕黄或灰色;棉纤维易于染色,没有染色时为白色或乳白色;[动物纤维]用颜色不好分辨丝和毛[合成纤维]用颜色不好分辨合成纤维 纤维长度[植物纤维]棉:我国最主要的棉花为细绒棉,亦称陆地棉,其纤维长度在25-31mm麻:我国最主要使用的麻是亚麻和苎麻。苎麻比较容易通过纤维长度与棉区分,因为它的纤维长度为120-250mm,但是亚麻和棉纤维长度差不多,不便区分。[动物纤维]丝:丝的纤维非常长,通常为500000-1000000mm毛:世界上最长的毛是土耳其安哥拉地区的山羊毛,亦称马海毛。其纤维长度为200-250mm,与丝成鲜明对比。[合成纤维]合成纤维的长度可以根据产品需要来决定,所以不便用纤维长度来区别。第二步:感觉 棉:相对于其他纤维棉手感粗、硬; 麻:麻被誉为凉爽和高贵的纤维,吸湿性好,放湿也快,热传导性比其他纤维大很多,所以穿着凉爽; 丝:光滑,非常光滑,柔软,非常柔软; 毛:光滑,但不及丝光滑,柔软,但不及丝柔软,很保暖。它与植物纤维有明显区别,但和合成纤维在感觉上区别不大。 合成纤维:都很光滑,都很保暖。第三步:听音蚕丝在摩擦时会产生独有的“丝鸣”现象,即“沙沙”声。第四步:静电丝和毛不易起静电,但是所有的合成纤维都容易产生静电和气球。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来判断是否带静电:与塑料材料摩擦然后靠近小纸片,如果被吸起则有静电,反之则没有。第五步:合成纤维的特性下面只剩下合成纤维的判定了,我们可以通过合成纤维的特性来进行区别: 涤纶:综合能力最强;弹性好,耐磨性好,耐日光性好,耐干热性好。 锦纶:耐磨性最强,耐光性最差,在阳光下易泛黄。 维纶:热缩率较高,熨烫时如果喷一点水,它会收缩比较严重。 腈纶:轻便,比重接近水,耐光性和耐气候性是所有合成纤维中最好的。如果有条件和进行耐酸和耐碱性测试,这样可以更准确的判断是哪种纤维。

亚麻属于麻,不知道你说的是区分什么。麻类面料都是以某种麻纤维制成的面料,比如最常用的亚麻,其次还有苎麻等。亚麻面料的特点是手感爽,透气性强,但比较粗糙,风格粗旷,容易起皱。适合做夏天宽大的的服装面料,穿着感觉很凉快,也能做凉席。当然也有手感更细腻的,那一般是麻棉混纺面料或经过特殊后整理的面料。最适合穿着的麻类面料就是亚麻。苎麻面料更粗糙。

天然纤维中,棉、麻、毛属于短纤维,他们的纤维长短差异很大,长度整齐度差。与苎麻纤维和其他麻类的工艺纤维和毛纤维比较,棉纤维短而细,常附有各种杂质和疵点,麻纤维手感较粗硬。羊毛纤维卷曲而富有弹性。蚕丝是长丝,长而纤细,具有特殊光泽。因此,对散纤维状态的棉,麻,丝,毛很容易区分。化学纤维中粘胶的干、湿态强力差异很大;氨纶丝具有非常突出的弹性,室温下它的长度能拉伸至5倍以上。而其他化学纤维,因其外观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可人为控制,所以无法用感官鉴别法来鉴别

亚麻是麻类的其中一种;

再者,亚麻的一些性质如下:

1、微细结构:

亚麻纤维在显微镜下显示不少的隙缝,每隔一定距离有 X 状节痕 (Node) ,此节痕与棉之天然捻曲相同,可使纤维抱合成纱‧亚麻由数个有胶质单细胞纤维胶合在一起而构成纤维,若精练过度,胶质溶解,会变成细小之织维‧单细胞纤维呈透明管状,由下端至尖端,次第缩小成圆锥状‧管壁极厚,中为中空,叫做内腔(Lumen ),极为细小,横断面可能为多角形,椭圆形成不规则之形状。

2、物理性质:

(1)色泽:品质优良者常带如丝的光泽,以黄白色为上品‧亚麻因其表面光滑不易沾污,细菌不能生长故宜做卫生材料。

(2)长度:一般在30-80公分之间,平均为50公分,粗麻则在30公分以下。

(3)强伸度:强力常受精练方法之影响而减退,惟一般较棉花、羊毛及黄麻均强,但较蚕丝及大麻为弱,延伸力则优于黄麻而亚于棉‧在标准状况(70 ℃ , RH=65%) 时伸长率为,潮湿状态下为。亚麻之强度高于棉,标准状态下为,潮湿时为,耐久性亦佳。

(4)弹性:亚麻之弹性,在天然织维中,属于最差的,所以折痕处容易破裂,熨烫时需喷湿以防止之。

(5)遮覆性:比棉优良。

(6)光效应:不似棉花易受紫外光线所损,但长期曝于日光之下亦会受损。

(7)热效应:能耐高温,可加热至300 ℃而不受损‧至392 ℃时开始分解,475 ℃时变棕色而燃烧,由于亚麻能将人体之热散发出去,故为夏布之理想材料。

(8)吸湿性:吸水速度较棉花迅速,但吸量则较少,而干燥时间,亦较棉为迅速,故适宜做毛巾和手帕,其最大吸水量为20%,法定含湿量为12%。

扩展资料

麻织物具有调温、抗过敏、防静电、抗菌的功能,由于亚麻的吸湿性好,能吸收相当于自身重量 20倍的水分,所以亚麻织物手感干爽,如今,防皱、免烫亚麻制品的诞生和混纺产品的出现,使亚麻产品的市场进一步拓展了。

在国际上,亚麻的织造多为片梭织机和剑杆织机,产品包括细致优雅的亚麻手帕、衬衫衣料、绉绸、花式色纱产品、运动装以及麻毛混纺产品。家用产品则包括:窗帘、墙布、桌布、床上用品等。产业用产品则包括:画布、行李帐篷、绝缘布、滤布以及航空用产品。

亚麻可与毛、聚酯等纤维进行交织或混纺,形成风格独具、物美价廉的纺织产品。

毛麻交织凉爽织物:亚麻纤维用与毛纺织是实现毛织物的轻薄化、凉爽化的新途径。

由于羊毛纤维和亚麻纤维在细度、弹性、伸长、卷曲等方面性质差异较大,混纺时工艺较难控制,如飞毛和绕皮辊严重、断头、落麻多,生产效率低、消耗大、纺纱支数低等,现在往往采用羊毛与亚麻进行交织,形成毛经麻纬的平纹产品,由于双经单纬的结构,布面轻薄滑爽,并且平整坚牢。

这种毛麻产品采用的经向密度往往比硬挺的亚麻纱形成的纬纱密度大,呢面显现的大都是毛纤维,所以后整理重点针对毛纤维进行。毛麻交织凉爽织物兼具羊毛与亚麻的优点,再服用领域拥有良好的市场。

亚麻纤维非织造布复合材料:通过真空辅助树脂传递模压法(RTM)可以制作亚麻纤维非织造布/ 不饱和聚酯复合材料,由于亚麻价格较为低廉,密度比所有的无机纤维都小,而弹性模量和拉伸强度与无机纤维相近,在复合材料中可部分取代玻璃纤维等作为增强材料;

亚麻纤维与玻璃纤维及碳纤维等相比,纤维柔软,通过对其进行适当的脱胶处理,选择合理的梳理工艺,用针刺加工方法可以生产定量、蓬松度符合要求的非织造布增强纤维毡,同时纤维损伤小,且增厚效果好,作为增强材料,其具有生产流程短、无需织造、加工成本低等优点,有利于节约能源,且环保。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亚麻面料

百度百科-麻料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