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毕业论文

首页 毕业论文 问题

毕业论文幼儿园环境创设

发布时间:

毕业论文幼儿园环境创设

可以划分五大领域进行各个领域的解说和教育目的

幼儿教育环境创设思考论文

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大家都接触过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提高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你知道论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幼儿教育环境创设思考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摘要:

幼儿阶段是人生中较为重要的阶段,思维意识以及独立人格在逐渐养成,任何外来环境的干预,对人的性格取向都会产生较为深远的影响。幼儿园主要是为幼儿提供舒适、健康的生长环境,幼儿教育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环境是其中最具影响的因素之一,同时也是重要的教育资源,通过教育环境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的性格发展,有助于促进幼儿综合素质全面成长。由此看来,环境因素在幼儿教育中有着较为突出的作用,本文主要针对环境创设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进行分析,以求进一步推动环境创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提升我国幼儿教育水平。

关键词:

环境创设;幼儿教育;行为方式

幼儿园是我国开展幼儿教育的场所,主要是为幼儿提供一个舒适的成长环境,环境作为一种教育资源,同样也是一种隐形的教育手段,在全面开发幼儿智力、心智以及个性方面,有着较为突出的作用,随着教育事业改革脚步的推进,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幼儿接受教育的班级环境,是教育课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创设环境,首先需要明晰环境的教育性,以及有效性,环境创设应该同幼儿园的教育目标一致,服务于教育目标。所以说,班级环境创设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占有重要作用,一方面影响着幼儿自身健康成长,另一方面通过环境创设能够加强幼儿之间的互动效应。环境创设充分体现了当代幼儿培养的教育性、实用性以及全方位性,从多种角度为幼儿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1、加强幼儿同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方法

创设环境作为幼儿学习的过程

为了进一步提升幼儿在环境创设中主动学习和发展,首先应对幼儿进行充分了解,明晰幼儿自身兴趣和需求,全面为幼儿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材料和设置环境。在调动幼儿整体积极性后,共同讨论如何设计布置班级墙饰,为幼儿提供相应的布置材料,做出设计方案。在这个过程中,营造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是一方面原因,另一方面原因是能够提升幼儿的动手实践性,加强思维的开拓,并且使其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勇敢地去表达自身的看法,敢于将想法应用于实际,来获得想要的东西。

①幼儿园通过已有的知识经验,结合其他途径来获取更多的信息和资源,从而去解决未知的问题。

幼儿自主选择的权利

在幼儿园的教育环境中,对于初入学的幼儿而言,周围的环境是陌生的,部分性格较为乖僻的幼儿会产生恐惧和逃避的心理,而大多数幼儿会对幼儿园这个环境产生好奇心,觉得一切事物格外新鲜。给予幼儿自主选择的权利,一方面能够提升幼儿参加活动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体现了对幼儿的尊重,且给予幼儿一种强烈的信任,增加幼儿的自信心。从以往的幼儿教育经验来看,幼儿能否拥有自主选择以及材料使用的权利,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幼儿对环境墙饰布置和设计等的积极性,以及思维的开拓,加强幼儿同环境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以便最大程度地发挥环境因素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

引导幼儿改正错误

幼儿由于自身年龄较小,思维意识仍处在开拓过程中,对待外来事物往往缺乏足够的认知,容易出现错误行为。当发生这样的现象时,教师应明确自身职责,通过环境材料、环境与幼儿相互作用的学习探究活动,引导幼儿明晰自身的错误,帮助幼儿改正错误,明晰正确的观点。

②幼儿犯错后,教师不应盲目地进行指责,应选择合理的方法探索幼儿的真正意图,了解幼儿群体的认知水平,避免在教学过程中伤害到幼儿的心灵。

加强幼儿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教师所准备的相应创设的环境材料,或是根据教学目标提供的环境材料,应能引导幼儿去积极地参与其中,鼓励幼儿去深入探究和实际操作,并对幼儿的实际操作进行指导。幼儿教师应学会转变自身角色定位,摒弃以往严肃的检查形象,将关注点从幼儿玩具是否弄坏等问题转移到如何引导幼儿的学习兴趣上来,客观判断幼儿自身的兴趣和个性化需求,促进幼儿朝着更积极的方向发展。

③国家的兴旺、富强,离不开人才的支持,幼儿教育阶段是人才成长最基础的阶段,同时也是一些行为习惯以及心性品格养成的阶段,应充分认识到环境创设在幼儿教育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利用环境教育资源来达到教学目的。

2、环境创设在幼儿教育中的具体作用

智慧的启迪

幼儿的成长,在一定程度上易受到周围环境因素的影响,一切生命活动都是在同环境互动中发展的。环境创设之所以对幼儿成长和发展有着较为突出的影响,一方面是由于对幼儿思维方式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幼儿通过在环境中的积极探索,获得了实际应对环境变化的能力,并对周边环境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和改造。幼儿园在幼儿初入学时,会对幼儿的基本情况,包括年龄、性格、认知水平以及行为能力进行充分的了解,为后续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奠定基础。

④多数幼儿园会根据幼儿自身的一般特征以及兴趣习惯,创设周边环境,在墙面上布置主题栏,主要内容有各种节日主体,四季特征主体以及动物主体等,诸如:《水》、《我和鸟儿做朋友》以及一系列的礼仪主题墙饰等,内容较为丰富。通过一系列缤纷多彩、内容丰富的主体来调动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不仅帮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增长见闻,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幼儿的语言能力、认知能力以及实际操作能力,幼儿在环境和教学材料的相互作用中进行探索学习,极大地激励了幼儿学习兴趣,拓宽了思维空间。

情感的渲染

幼儿的教育环境,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培养幼儿发现美、感受美以及欣赏美的能力,在学习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对于幼儿自身的审美能力,应保持充分尊重,不进行人为干预,保证幼儿最真实的美感欣赏,以此为依据,开展教育任务。对于幼儿园周围的教育环境主题,除了采用更加丰富多彩的主题以外,应注重营造具有艺术美感以及童趣美的环境,促使幼儿时刻受到熏陶,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培养艺术美的感知能力。班级内,教师通过和幼儿之间的沟通,对班级墙面进行精心设计和装饰,使每一面墙都具有各自的特色,富有意义,每一面墙上的主题设计,均体现着孩子们对美感的表现,在合作交流中分享成功的喜悦。班级环境创设能够加强幼儿对周边环境的理解,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喜爱,丰富保护环境的情感。诸如在班级的窗台上,可以根据幼儿对大自然的喜爱,开设自然角以及动物饲养区,丰富幼儿情感之间的交流。此外,在班级角落中设立活动区域,可以放置一些植物,由幼儿轮流照顾,在这个过程中,幼儿能够学习到更多关于植物的知识,养成良好的心性和品格。

⑤在班级中制定值日生制度,从小培养幼儿的劳动能力,强化幼儿动手能力,在教师的带领下对班级内的植物和动物进行照顾,打扫卫生,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教师可以提供一系列材料,诸如橘子皮、开心果等,带领幼儿共同动手创造,粘贴各种各样的动物形象,或一个人物形象。班级内有幼儿生日,教师可以带领幼儿们为其过生日,送贺卡或代表心意的小礼物,分享欢乐的时光。班级环境创设,不仅对于幼儿园内部环境创设有着较为深远的影响,与此同时,更能够加强幼儿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培养爱心情感,促使班级内的幼儿之间主动相互关爱,营造良好的班级气氛。

行为的激励

班级内部环境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幼儿能否保持上进的学习态度及积极的心态,对于幼儿行为的激励有着较为深远的影响。日常的幼儿教育活动中,主要是通过带领幼儿做游戏,幼儿绘画以及唱歌等,幼儿的绘画作品中充满了童年的天真无邪,从画中的内容能够感觉到幼儿心中所悟所感,是一种丰富的情感交流。激发幼儿想象力的发挥,诸如利用周边常见的材料,来制作出更多精美的主题内容,诸如将废旧的纸盒、木棍以及水果皮,做成粘贴画、剪纸以及小发明,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开拓思维。幼儿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通过设计主题和收集材料,能够从一系列教育体验活动中收获更好的教育体会,完善自身生活经验和阅历,完成自己的作品。幼儿的作品完成后,教师可以将幼儿的众多作品进行展示,并对每一个作品进行评价和鼓励,激发幼儿继续创作的信心和兴趣,表达对幼儿自身的尊重。由于幼儿自身的生长环境和认知能力存在差异,通过环境创设能够使每一个幼儿在努力过后有所收获,树立良好的自信心和品性。此外,在班级外面的走廊上,可以将幼儿的作品进行展示,为幼儿带来更大的喜悦。

活动的创造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改革脚步的推进,人们更加注重教育环境的好坏,为幼儿提供良好的学习成长环境,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幼儿良好涵养和性格的养成。为了进一步提升幼儿教育成效,可以设计一系列活动纳入到日常教学内容中,结合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开设区域活动环境。区域活动环境是一种隐形教育资源,对于幼儿的智慧开发,个性养成有着较为深远的影响。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部分幼儿园加强了内部硬件设施建设力度,铺设塑胶跑道,建造种植园以及饲养园等,为幼儿的成长和学习营造良好的环境,甚至部分幼儿园配备了相应的电子音乐器材和运动器械,来丰富幼儿的日常学习内容,从小开始培养幼儿的音乐美感和健康的体魄。

3、结论

幼儿教育是人才成长的基础阶段,同时也是最重要的阶段,环境教育作为一种隐形教育资源,是幼儿教育的主要方法之一,幼儿的行为习惯以及思维方式,都会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而逐渐发生改变。总而言之,环境创设要根据幼儿自身的兴趣变化而进行,同时需要紧跟时代步伐,明确幼儿的实际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教育目标,以幼儿为主体,全面提升幼儿教育水平,为我国教育事业健康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注释

①张瑞生.浅谈环境创设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J].科技视界,2012(29):243.

②刘琦.充分发挥环境创设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5(6):13.

③吉田蓉子.活动室创设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J].科技视界,2013(7):119.

④陈军霞.环境创设在幼儿交往礼仪中的'作用分析[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4(2):134.

⑤唐海艳.环境创设在幼儿活动中的作用[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3(3):181.

拓展相关: 创设问题情境有效性的几点思考教育论文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为了使学生经历应用数学的过程,教学应沿着“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步骤进行。可见创设一个好的教学情境,对于学生学好数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事实上,大量的数学课堂由于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情境,学生兴趣得到了提高,学习更加主动了。但是,不得不承认,教学情境的创设还存在一些偏颇的现象,需引起教师的注意和思考。笔者结合有关教学片段,对情境创设的有效性做几点思考。

一、创设的问题情境要不要具有针对性

片段1:某教师讲授“年、月、日”新知识时,一开始就创设了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小华今年12岁,她只过了3个生日,这是为什么呢?”同学们对这个问题非常感兴趣,纷纷动脑思考。但多数学生紧皱眉头,抓耳挠腮,不能找到合理的原因。于是教师让学生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大家七嘴八舌,你指我看,你说我听,你讲我评,似乎研究氛围异常浓厚。学生虽然知道了小强的生日是2月29日,但还是不清楚究竟是什么原因。

教师创设情境往往是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或提出某个数学问题,或为解决某个知识的重难点作认知上的铺垫。然而有些问题情境创设往往会脱离学生实际,不自觉地拔高要求,片段1的问题情境虽然富有挑战性,但是新课伊始,学生没有对年历的观察作为基础,没有大月、小月、平年、闰年概念的积累,怎么能一下子就回答为什么呢?学生个个紧缩眉头,苦苦思考,挖空心思的想出一些问题来配合教师的教学。而这些问题并不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己产生的问题,学生没有经历过程的体验,哪来值得讨论的问题?在进行这部分内容教学时,首先应让学生说出自己是在哪月哪日出生的,并在年历卡上找到自己的生日,然后观察年历说说发现了什么。这样充分考虑了学生的认知规律。把“小华今年12岁,她只过了3个生日”这样的问题放到“生日快乐”的实践活动中教学,既让学生回忆已掌握的年、月、日知识,又启发他们思考判断,显然这样安排是合理的、有效的。

二、创设的问题情境要不要讲究实效性

片段2:某教师讲授“10的分与合”时,设计了一个找朋友的数学情境。教师请了10名学生戴上标有不同数(1~10)的动物头像帽,然后部分学生发了一些数字卡片,要求卡片上的数与动物头像帽上的数合起来是10。

教师应针对不同年龄的学生以及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片段2创设的数学情境只是少数人参与,问题的教学容量小,虽调动了部分学生的积极性,但总的作用不大。各种不同类型的情境,应该考虑对象和效果。

第一,游戏性情境适合低年级学生特点,它的活动性、趣味性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在游戏的氛围中建构知识,但不能只为了新奇。 第二,故事情境是学生喜欢的,将枯燥的数学知识演绎成生动的故事情境,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应用过程,寓教于趣,寓学于乐,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但是,教师应注意不要喧宾夺主,不能只注意故事情节,淡化了其中的“数学味”。

第三,活动化情境要有体验性。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必须由学生在现实的数学活动中理解和掌握,而不是单纯地依赖教师的讲解去获得。把问题情境活动化,就是让学生投身到问题情境中去活动,使学生在口说、手做、耳听、眼看、脑想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增长智慧,提高能力。

三、创设问题情境要不要注重科学性

片段3:某教师讲授“倒数”时,创设了某人进行体育锻炼时倒立的情境。教师指出:生活中人可以倒立,杯子可以倒立,你也能举一些这样的例子吗?于是学生说出了生活中很多物体可以倒立的现象(受教师例子的暗示直接迁移)。随后教师又问:倒数是什么?猜猜看。学生齐答:将数倒过来。怎么倒过来?学生说:1倒过来还是1,8倒过来还是8,9倒过来是6,6倒过来是9。

把问题情境生活化,让学生亲自体验问题情境中的问题,有利于学生理解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是,有些教师却把“生活原型”的引入当作是一种时髦,如此引入新课,可以说与数学内容格格不入,教师只在“倒”字上下工夫,情境运用只是解决了“倒”,而忽略了“倒数”的本质含义,这样的生活原型只能对学生起到误导作用,干扰了正确知识的建立。

生活化的情境不能喧宾夺主,一定要具有典型性,讲究科学性。情境创设一定要优选素材,进行数学加工,为解决更多的数学问题服务。

教材总是滞后于时代的,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能弥补教材的不足,但要与学生的生活联系得更紧密,才能引起学生学习上的共鸣。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的同时,还应让学生更多地关注情境中的数学问题。

在对幼儿进行 教育 活动中,幼儿园教育环境是指幼儿园教育赖以进行的一切条件的总和,幼儿园教育环境的创设有着重要的作用。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3000字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 幼儿园环境作为一种“隐性教育课程”,在幼儿园日常教学中具有独特的功能和作用。通过创设动态的、多元的幼儿园教育环境,不仅可以充分顺应幼儿不同的发展潜智、学习方式以及学习需要,而且能够让 儿童 在与环境、材料的有效互动中大胆地探索、充分地表达,获取各种有益的 经验 ,最终促进幼儿多元智能的发展。

[关键词] 动态环境;多元性;参与性;渗透性

幼儿园环境作为一种“隐性教育课程”,在开发幼儿的多元智能、促进幼儿个性和谐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独特的功能和作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就明确提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良好的幼儿园环境就像一个“会运动的生命体”,会随着幼儿的身心发展变化而改变,孩子们可以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不断地促进自身的发展。因此,如何创设一个动态的幼儿园教育环境,让孩子与环境实现真正的“对话”,并在“对话”中得到全面发展应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

一、“以动制动”——幼儿园动态环境创设的基本指导思想

儿童是有着无限发展潜能的个体,但儿童的潜能开发不是一次性完成的,儿童的发展成长是动态的,他们的潜能也就需要不断地激发,这就意味着各种教育元素只有不断地更新、变化并适应儿童发展的需要,“以动制动”才可以最大程度的发挥其教育功能。就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来讲,就是要保持环境的动态性。

动态的幼儿园教育环境首先意味着环境创设在形式上要体现变化性、流动性,意味着环境创设要依据不同的环境特点而布置,突出环境本身的教育属性。户外环境和室内环境的布置本身就存在非常大的不同,适合室内环境布置的形式本质上并不适合户外环境,如室内环境中的各种主题区角(如游戏区、手工制作区等)就不适合置于户外,而空阔、开放的户外环境本身决定了儿童在与环境互动时进行的更多是大的肢体活动,不考虑这种环境布置的差别性就容易造成不同环境功能的相互干扰和冲突。

其次,动态的幼儿园教育环境意味着环境创设在内容上要富于变化,并且这种变化不仅要符合儿童认知发展的规律特点,要凸显、传达特定的教育信息,还要能让儿童与之不断地互动,才能让环境“会说话”,这就离不开教师提供相应的支持。目前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普遍存在过于注重环境创设本身的丰富性而忽视儿童的真实需要、环境创设与课程相互脱节等误区。[1]环境被认为不需要教师介入就能自行发挥其教育功能。为此,在实践中要注意环境的创设在内容上不断变化的同时,既要考虑与儿童发展的适应性,还要融入教师的课程计划,才能真正实现儿童在与环境的对话中成长。

总之,动态的幼儿园教育环境从总体上讲要能体现出一种“空灵性”,不仅在形式上能够促进儿童与环境发生多元的互动,而且能够在内容上激发儿童不断地想像、思考与操作,促进儿童自主学习的同时,辅以教师适时的教育支持,最终使幼儿园环境发挥“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教育效果。[2]

二、幼儿园动态教育环境创设应体现的特点

(一)幼儿园动态环境创设应体现多元性

建构主义认为,幼儿的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儿童往往通过亲身体验,运用自身已有经验来解释和分析自己所面对的各种现象和事物。[3]因此,儿童的学习和发展离不开一定的环境支持。幼儿园环境是个大概念,它不仅包括与幼儿接触最频繁的课堂环境,也包括课堂之外的园所环境。首先就外部环境而言,动态的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可以延伸到课堂之外的各个角落。如在幼儿园大门入口处,我们根据幼儿园门厅弧形的墙面结构,量身定制了一个直通二楼的多功能玩具区,孩子们可以通过钻、爬、攀、滑等多种方式来上下楼梯。理想的游戏场所不仅为孩子灵动的思维插上了想像的翅膀,同时也发展了孩子的运动智能。在楼梯拐角处我们安放了多面镜子,孩子们无论站在楼梯拐角的哪个位置,都能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自己,以此激发孩子们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其次就班室环境而言,它作为幼儿园日常环境创设中最主要的部分,本身要与班室内部所要发生的既定教育活动相对应。很多教育元素要在班室有限的空间格局内很好的整合在一起,体现了班室教育环境本身所要求的集约性和整合性。因此班室环境的布置需要教师能在小地方做大 文章 。班室内部整个三维的立体空间都可以纳入到动态教育环的境创设中来,而不仅指墙面环境创设,也包括区角环境整体格局的安排和布置等。班室内每一方面的环境布置又有着它特定的规律。

实践中,为保证环境创设的质量,在班室环境创设上我们首先是从美化墙面开始的,然后逐渐过渡到其他方面的环境布置,如利用悬吊的方式将班室的上部空间开辟成展示儿童作品的平台等。通过这种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渐提高对教师的要求,同时也不断完善和加深教师对教育的理解。

(二)幼儿园动态环境创设应体现参与性

在幼儿园日常教育环境的创设过程中,很多情况下儿童是被排除在外的,这实际上并不利于环境教育功能的发挥。首先,要保证幼儿园环境的内容和形式的动态性。仅仅依靠教师,不仅工作量非常大,而且环境创设仅由教师一手包办,必定难以避免教师以成人的价值标准思考问题,最终还会影响环境本身的教育功能的发挥;其次,儿童同样是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本身又是具有主动发展能力的独立个体,他们具有参与创设同自身发展密切相关的教育环境的能力和需要,这种需要理应得到满足和尊重。儿童的学习不仅包括直接的感知,更主要的还是亲自参与的过程。在参与的过程中,孩子们不仅能体会到主人翁的角色意识,而且通过亲身参与可以锻炼自身的操作能力,激发想像力。此外,通过感知自身劳动成果在环境创设中的体现,孩子们会形成对班级、幼儿园和教师的热爱,以及一定的自我效能感,最终促进儿童自身的全面发展。

(三)幼儿园动态环境创设应体现渗透性

幼儿园动态环境创设的渗透性一方面是指环境本身所包含的教育元素要多元、综合,另一方面指环境创设要能增强儿童的积极体验。首先,许多幼儿园环境创设中包含的教育元素往往过于单调、僵化,虽然环境内容和形式处于不断的变化中,但彼此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和联系,教师习惯于将幼儿园环境分门别类地进行创设,而较多的忽视不同环境功能之间的综合和交叉。生态环境教育的相关研究则认为,环境教育一方面要注重通过“多领域综合”的方式具体实施,另一方面可以采取主题活动的形式来整合各种教育元素。[4]因此,我们在实践中针对幼儿园学期教育工作重点,确立每月的活动主题,并紧紧围绕主题创设出适宜的教育环境,如我们利用 教师节 、 国庆节 、新年等重大节日,和孩子们一起进行主题创设活动,使孩子们在动态的教育环境中各种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

另外,班级环境创设要以丰富、增强儿童真实的生活体验为目标,才能最大程度地体现环境的教育功能。目前许多幼儿园环境创设存在唯美的误区,环境建设注重美感和审美价值本无可厚非,但过分追求色彩的艳丽和刺激以及精致的装饰效果都是不可取的。[5]忽略儿童真实体验的环境创设没能从儿童真实的生活情景出发,仅能短暂地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却无法引导儿童对周围环境进行更为深入的实践和思考。因此,我们在进行班级环境创设时十分重视联系儿童已有经验,潜移默化地对儿童施加教育影响。如在教学活动“超市理货员”中,教师就为孩子们创设了一个浓缩的真实超市环境,孩子们扮演着营业员的角色,教师则一改过去统领课堂的角色,通过选用具有区域特点的货架,让孩子们自主思考和探索超市不同区域的划分,促进孩子在开放的环境中积极的思考,主动的探索,在真实的情景中体验着角色的责任,练习通过协商解决问题,从而增进他们交往的能力,使得适宜的教学环境为教育目标的达成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三、幼儿园动态教育环境创设的要点

第一,教师在孩子与环境互动的过程中要扮演合作者、支持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动态的幼儿园环境本身直接传递给儿童的教育信息是有限的,特别是当环境本身包含有教育者明确的教育意图和丰富的教育元素时,儿童仅仅依靠自身的力量很难自动地吸收和转化其中隐含的教育信息,反而有可能由于环境本身的复杂性使儿童变得无所适从。因此,环境要能真正“会说话”,同儿童发生深刻的互动,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支持。环境中的教育元素只有通过教师才能“流动”到儿童感知和体验的过程中,最终内化为儿童自身的经验和理解。

第二,要对幼儿园环境进行持续、科学的评估。虽然我们明确了幼儿园动态环境创设要体现多元性、渗透性和参与性等特点,但作为一种“动态”的教育环境客观上要能很好地体现这些特点,还需要对之进行不断的评价与评估,才能保证幼儿园环境创设不偏离教育目标。此外,评价本身也为教师深入 反思 环境创设过程中的各种教育理念、提升教师对教育教学的理解提供了契机。因此,确立一系列相对科学、合理的评价形式、标准和体系至关重要。

第三,以多种方式提高幼儿教师关于环境创设的专业素养。幼儿园环境作为一种“隐性课程”,同显性课程一样也面临着课程转化的问题。按照古德莱德的说法,课程有五个层面的存在形态,从理想的文本到形成儿童的 学习经验 ,必须经过教师的领会和实施才能真正实现。因此,要充分发挥幼儿园环境的教育功能,必然对教师有关“环境课程”的专业素养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而且由于环境课程本身的内隐性,教师形成关于环境创设的专业素养不仅仅是简单的理论学习所能实现的,还需要幼儿园灵活采取多种形式给予充分的支持,如建立一定的学习型组织、形成常规化的教育研讨氛围等,以促进教师对环境教育与环境课程的理解和掌握。

参考文献:

[1]费萍.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几个问题.早期教育,2003,(6)

[2]刘小青.浅谈幼儿园“空灵型”环境的创设.教育导刊,2008,(9)

[3]郭丽.建构主义理论对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启示.教育导刊,2004,(2—3)

[4]彭蝶飞.幼儿园生态环境教育探析.学前教育研究,2007,(7—8)

[5]李俐.幼儿园班级环境建设.学前教育

引言

幼儿园环境创设是指幼儿园教育工作者在实际教育工作中,充分结合幼儿自身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充分挖掘幼儿周围环境中的可利用因素,把这些因素通过合适的情景活动转变为教育因素。幼儿剪纸可以高度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培养他们敏锐的观察力和洞察力,还可以提高他们的 记忆力 。剪纸艺术可以在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中得到充分展示和传播。

一、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幼儿园教育环境大多是由幼儿园内的教师设计的,主要以追求美观、美化环境为目的,忽视了环境对幼儿的教育作用。在教育过程中,给幼儿提供的动手操作机会较少,可供操作的材料和资源比较匮乏,师生互动少,内容比较枯燥,不利于对幼儿学习兴趣的培养。教育工作者应该利用科学的 方法 为幼儿创设有益的教育环境。幼儿剪纸艺术,可以培养幼儿肢体协调能力,自己动手制作的剪纸艺术品,有利于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二、剪纸艺术在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中的运用价值

(一)剪纸艺术的作用

剪纸艺术在我国已经有很悠久的历史,是一门可操作性比较强的艺术。剪纸艺术品给人视觉上带来透空的感受和艺术享受,如 春节 的窗花就增加了春节喜庆的氛围。剪纸具有剪不断的完整性和趣味性,并且可以达到一定的装饰效果,具有一定程度的适用性,深受广大群众喜爱。同时,剪纸操作简单,工具简单,造型不受拘泥。把剪纸艺术应用到幼儿园教育环境的创设中,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二)剪纸对幼儿美术教育的作用

幼儿园是对幼儿进行正确指导和教育的重要场所,这就要求幼儿园教育重视对幼儿德、智、体、美等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幼儿教育的内容极其广泛,具有启蒙性。其中,美术教育是幼儿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通过美术活动,加深幼儿对事物的理解,引导他们发现身边事物的美好。剪纸是幼儿园美术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剪纸活动可以有效提高幼儿动作的灵活性与精确性,培养他们敏锐的观察力,勤动手也有助于培养幼儿敏捷的思维。剪纸活动是幼儿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给幼儿创造美的学习环境,让幼儿接受美的熏陶,有助于发展幼儿的创造力,对传承优秀的 传统 文化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美化幼儿园环境

研究表明,教育和环境是儿童身心发展的重要决定因素。所谓环境,就是包括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在内的所有个体生活所需要的外部条件综合。幼儿园的环境是教育工作者结合幼儿自身发展特点,精心创设的适合幼儿发展的教育条件。幼儿园环境包括幼儿喜闻乐见的专用场所、设施和玩具等。对于幼儿园的建设,要以对幼儿有教育价值为出发点,以有益于幼儿身心发展为建设目的,充分发挥幼儿在幼儿教育中的主体作用。幼儿教育环境的创设与布置,需要师生共同参与,是师生活动相互依赖、协同合作的过程。

幼儿教育环境的创设强调幼儿的参与性,要加强环境与幼儿的互动,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忽视幼儿,即便创设的环境再精美,对于幼儿教育也是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环境创设要能够对幼儿有足够的吸引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还要让幼儿简单、方便、主动地融入到环境中。加强教师与幼儿的合作,教师要时刻引导幼儿以小主人翁的身份参与到活动过程中,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和参与意识。

幼儿园环境创设是一项复杂的工程,要做好幼儿教育环境创设工作,幼儿教育工作者就必须对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有足够的了解,充分挖掘环境材料中蕴含的对幼儿教育有利的价值,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实现以上目标,必须加强幼儿的参与,让他们成为周围环境的小设计师。在环境创设中,通过亲身体验,有利于引发幼儿自主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剪纸作品可以用来装饰环境,美化环境,在手工剪纸活动中,激发幼儿的剪纸创作兴趣,布置幼儿亲手设计的剪纸作品,有效提高幼儿的自信心。在剪纸活动中,幼儿可以尽情展现自我,充分享受“小主人”的感觉,在自信满满的同时,激发对剪纸的浓厚兴趣,培养对美的享受,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在选择幼儿园环境装饰材料时,需要根据幼儿自身特点,在考虑材料的安全性、可操作性、趣味性和多样性的同时,还要考虑经济性的因素。剪纸是使用普通的纸成型,既可以达到点缀装饰的目的,又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节约成本。剪纸艺术活动具有基础性、趣味性和多样性。在幼儿剪纸的活动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引导幼儿正确使用剪刀,保证活动过程中幼儿的安全,还要训练他们的剪纸技能和熟练操作程度,培养他们的手眼协调能力,再指导他们叠纸,剪出一幅幅艺术作品。从易到难地教授,让幼儿更快接受,从中受到美的熏陶。这样不断进行折叠、剪纸,会给幼儿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幼儿在感受剪纸活动趣味性的同时,达到幼儿教育目的。

结语

近年来,幼儿教育事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幼儿教育专家曾指出,最大限度地实现对幼儿的教育目标,必须重视幼儿园教育环境的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创设在幼儿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幼儿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利用剪纸艺术在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中的应用价值,为幼儿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他们体验主人翁的感觉,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创造力,让幼儿参与到环境创设中。

幼儿园班级环境创设毕业论文目录

可以划分五大领域进行各个领域的解说和教育目的

在对幼儿进行 教育 活动中,幼儿园教育环境是指幼儿园教育赖以进行的一切条件的总和,幼儿园教育环境的创设有着重要的作用。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3000字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 幼儿园环境作为一种“隐性教育课程”,在幼儿园日常教学中具有独特的功能和作用。通过创设动态的、多元的幼儿园教育环境,不仅可以充分顺应幼儿不同的发展潜智、学习方式以及学习需要,而且能够让 儿童 在与环境、材料的有效互动中大胆地探索、充分地表达,获取各种有益的 经验 ,最终促进幼儿多元智能的发展。

[关键词] 动态环境;多元性;参与性;渗透性

幼儿园环境作为一种“隐性教育课程”,在开发幼儿的多元智能、促进幼儿个性和谐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独特的功能和作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就明确提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良好的幼儿园环境就像一个“会运动的生命体”,会随着幼儿的身心发展变化而改变,孩子们可以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不断地促进自身的发展。因此,如何创设一个动态的幼儿园教育环境,让孩子与环境实现真正的“对话”,并在“对话”中得到全面发展应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

一、“以动制动”——幼儿园动态环境创设的基本指导思想

儿童是有着无限发展潜能的个体,但儿童的潜能开发不是一次性完成的,儿童的发展成长是动态的,他们的潜能也就需要不断地激发,这就意味着各种教育元素只有不断地更新、变化并适应儿童发展的需要,“以动制动”才可以最大程度的发挥其教育功能。就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来讲,就是要保持环境的动态性。

动态的幼儿园教育环境首先意味着环境创设在形式上要体现变化性、流动性,意味着环境创设要依据不同的环境特点而布置,突出环境本身的教育属性。户外环境和室内环境的布置本身就存在非常大的不同,适合室内环境布置的形式本质上并不适合户外环境,如室内环境中的各种主题区角(如游戏区、手工制作区等)就不适合置于户外,而空阔、开放的户外环境本身决定了儿童在与环境互动时进行的更多是大的肢体活动,不考虑这种环境布置的差别性就容易造成不同环境功能的相互干扰和冲突。

其次,动态的幼儿园教育环境意味着环境创设在内容上要富于变化,并且这种变化不仅要符合儿童认知发展的规律特点,要凸显、传达特定的教育信息,还要能让儿童与之不断地互动,才能让环境“会说话”,这就离不开教师提供相应的支持。目前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普遍存在过于注重环境创设本身的丰富性而忽视儿童的真实需要、环境创设与课程相互脱节等误区。[1]环境被认为不需要教师介入就能自行发挥其教育功能。为此,在实践中要注意环境的创设在内容上不断变化的同时,既要考虑与儿童发展的适应性,还要融入教师的课程计划,才能真正实现儿童在与环境的对话中成长。

总之,动态的幼儿园教育环境从总体上讲要能体现出一种“空灵性”,不仅在形式上能够促进儿童与环境发生多元的互动,而且能够在内容上激发儿童不断地想像、思考与操作,促进儿童自主学习的同时,辅以教师适时的教育支持,最终使幼儿园环境发挥“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教育效果。[2]

二、幼儿园动态教育环境创设应体现的特点

(一)幼儿园动态环境创设应体现多元性

建构主义认为,幼儿的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儿童往往通过亲身体验,运用自身已有经验来解释和分析自己所面对的各种现象和事物。[3]因此,儿童的学习和发展离不开一定的环境支持。幼儿园环境是个大概念,它不仅包括与幼儿接触最频繁的课堂环境,也包括课堂之外的园所环境。首先就外部环境而言,动态的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可以延伸到课堂之外的各个角落。如在幼儿园大门入口处,我们根据幼儿园门厅弧形的墙面结构,量身定制了一个直通二楼的多功能玩具区,孩子们可以通过钻、爬、攀、滑等多种方式来上下楼梯。理想的游戏场所不仅为孩子灵动的思维插上了想像的翅膀,同时也发展了孩子的运动智能。在楼梯拐角处我们安放了多面镜子,孩子们无论站在楼梯拐角的哪个位置,都能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自己,以此激发孩子们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其次就班室环境而言,它作为幼儿园日常环境创设中最主要的部分,本身要与班室内部所要发生的既定教育活动相对应。很多教育元素要在班室有限的空间格局内很好的整合在一起,体现了班室教育环境本身所要求的集约性和整合性。因此班室环境的布置需要教师能在小地方做大 文章 。班室内部整个三维的立体空间都可以纳入到动态教育环的境创设中来,而不仅指墙面环境创设,也包括区角环境整体格局的安排和布置等。班室内每一方面的环境布置又有着它特定的规律。

实践中,为保证环境创设的质量,在班室环境创设上我们首先是从美化墙面开始的,然后逐渐过渡到其他方面的环境布置,如利用悬吊的方式将班室的上部空间开辟成展示儿童作品的平台等。通过这种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渐提高对教师的要求,同时也不断完善和加深教师对教育的理解。

(二)幼儿园动态环境创设应体现参与性

在幼儿园日常教育环境的创设过程中,很多情况下儿童是被排除在外的,这实际上并不利于环境教育功能的发挥。首先,要保证幼儿园环境的内容和形式的动态性。仅仅依靠教师,不仅工作量非常大,而且环境创设仅由教师一手包办,必定难以避免教师以成人的价值标准思考问题,最终还会影响环境本身的教育功能的发挥;其次,儿童同样是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本身又是具有主动发展能力的独立个体,他们具有参与创设同自身发展密切相关的教育环境的能力和需要,这种需要理应得到满足和尊重。儿童的学习不仅包括直接的感知,更主要的还是亲自参与的过程。在参与的过程中,孩子们不仅能体会到主人翁的角色意识,而且通过亲身参与可以锻炼自身的操作能力,激发想像力。此外,通过感知自身劳动成果在环境创设中的体现,孩子们会形成对班级、幼儿园和教师的热爱,以及一定的自我效能感,最终促进儿童自身的全面发展。

(三)幼儿园动态环境创设应体现渗透性

幼儿园动态环境创设的渗透性一方面是指环境本身所包含的教育元素要多元、综合,另一方面指环境创设要能增强儿童的积极体验。首先,许多幼儿园环境创设中包含的教育元素往往过于单调、僵化,虽然环境内容和形式处于不断的变化中,但彼此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和联系,教师习惯于将幼儿园环境分门别类地进行创设,而较多的忽视不同环境功能之间的综合和交叉。生态环境教育的相关研究则认为,环境教育一方面要注重通过“多领域综合”的方式具体实施,另一方面可以采取主题活动的形式来整合各种教育元素。[4]因此,我们在实践中针对幼儿园学期教育工作重点,确立每月的活动主题,并紧紧围绕主题创设出适宜的教育环境,如我们利用 教师节 、 国庆节 、新年等重大节日,和孩子们一起进行主题创设活动,使孩子们在动态的教育环境中各种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

另外,班级环境创设要以丰富、增强儿童真实的生活体验为目标,才能最大程度地体现环境的教育功能。目前许多幼儿园环境创设存在唯美的误区,环境建设注重美感和审美价值本无可厚非,但过分追求色彩的艳丽和刺激以及精致的装饰效果都是不可取的。[5]忽略儿童真实体验的环境创设没能从儿童真实的生活情景出发,仅能短暂地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却无法引导儿童对周围环境进行更为深入的实践和思考。因此,我们在进行班级环境创设时十分重视联系儿童已有经验,潜移默化地对儿童施加教育影响。如在教学活动“超市理货员”中,教师就为孩子们创设了一个浓缩的真实超市环境,孩子们扮演着营业员的角色,教师则一改过去统领课堂的角色,通过选用具有区域特点的货架,让孩子们自主思考和探索超市不同区域的划分,促进孩子在开放的环境中积极的思考,主动的探索,在真实的情景中体验着角色的责任,练习通过协商解决问题,从而增进他们交往的能力,使得适宜的教学环境为教育目标的达成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三、幼儿园动态教育环境创设的要点

第一,教师在孩子与环境互动的过程中要扮演合作者、支持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动态的幼儿园环境本身直接传递给儿童的教育信息是有限的,特别是当环境本身包含有教育者明确的教育意图和丰富的教育元素时,儿童仅仅依靠自身的力量很难自动地吸收和转化其中隐含的教育信息,反而有可能由于环境本身的复杂性使儿童变得无所适从。因此,环境要能真正“会说话”,同儿童发生深刻的互动,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支持。环境中的教育元素只有通过教师才能“流动”到儿童感知和体验的过程中,最终内化为儿童自身的经验和理解。

第二,要对幼儿园环境进行持续、科学的评估。虽然我们明确了幼儿园动态环境创设要体现多元性、渗透性和参与性等特点,但作为一种“动态”的教育环境客观上要能很好地体现这些特点,还需要对之进行不断的评价与评估,才能保证幼儿园环境创设不偏离教育目标。此外,评价本身也为教师深入 反思 环境创设过程中的各种教育理念、提升教师对教育教学的理解提供了契机。因此,确立一系列相对科学、合理的评价形式、标准和体系至关重要。

第三,以多种方式提高幼儿教师关于环境创设的专业素养。幼儿园环境作为一种“隐性课程”,同显性课程一样也面临着课程转化的问题。按照古德莱德的说法,课程有五个层面的存在形态,从理想的文本到形成儿童的 学习经验 ,必须经过教师的领会和实施才能真正实现。因此,要充分发挥幼儿园环境的教育功能,必然对教师有关“环境课程”的专业素养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而且由于环境课程本身的内隐性,教师形成关于环境创设的专业素养不仅仅是简单的理论学习所能实现的,还需要幼儿园灵活采取多种形式给予充分的支持,如建立一定的学习型组织、形成常规化的教育研讨氛围等,以促进教师对环境教育与环境课程的理解和掌握。

参考文献:

[1]费萍.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几个问题.早期教育,2003,(6)

[2]刘小青.浅谈幼儿园“空灵型”环境的创设.教育导刊,2008,(9)

[3]郭丽.建构主义理论对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启示.教育导刊,2004,(2—3)

[4]彭蝶飞.幼儿园生态环境教育探析.学前教育研究,2007,(7—8)

[5]李俐.幼儿园班级环境建设.学前教育

引言

幼儿园环境创设是指幼儿园教育工作者在实际教育工作中,充分结合幼儿自身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充分挖掘幼儿周围环境中的可利用因素,把这些因素通过合适的情景活动转变为教育因素。幼儿剪纸可以高度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培养他们敏锐的观察力和洞察力,还可以提高他们的 记忆力 。剪纸艺术可以在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中得到充分展示和传播。

一、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幼儿园教育环境大多是由幼儿园内的教师设计的,主要以追求美观、美化环境为目的,忽视了环境对幼儿的教育作用。在教育过程中,给幼儿提供的动手操作机会较少,可供操作的材料和资源比较匮乏,师生互动少,内容比较枯燥,不利于对幼儿学习兴趣的培养。教育工作者应该利用科学的 方法 为幼儿创设有益的教育环境。幼儿剪纸艺术,可以培养幼儿肢体协调能力,自己动手制作的剪纸艺术品,有利于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二、剪纸艺术在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中的运用价值

(一)剪纸艺术的作用

剪纸艺术在我国已经有很悠久的历史,是一门可操作性比较强的艺术。剪纸艺术品给人视觉上带来透空的感受和艺术享受,如 春节 的窗花就增加了春节喜庆的氛围。剪纸具有剪不断的完整性和趣味性,并且可以达到一定的装饰效果,具有一定程度的适用性,深受广大群众喜爱。同时,剪纸操作简单,工具简单,造型不受拘泥。把剪纸艺术应用到幼儿园教育环境的创设中,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二)剪纸对幼儿美术教育的作用

幼儿园是对幼儿进行正确指导和教育的重要场所,这就要求幼儿园教育重视对幼儿德、智、体、美等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幼儿教育的内容极其广泛,具有启蒙性。其中,美术教育是幼儿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通过美术活动,加深幼儿对事物的理解,引导他们发现身边事物的美好。剪纸是幼儿园美术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剪纸活动可以有效提高幼儿动作的灵活性与精确性,培养他们敏锐的观察力,勤动手也有助于培养幼儿敏捷的思维。剪纸活动是幼儿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给幼儿创造美的学习环境,让幼儿接受美的熏陶,有助于发展幼儿的创造力,对传承优秀的 传统 文化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美化幼儿园环境

研究表明,教育和环境是儿童身心发展的重要决定因素。所谓环境,就是包括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在内的所有个体生活所需要的外部条件综合。幼儿园的环境是教育工作者结合幼儿自身发展特点,精心创设的适合幼儿发展的教育条件。幼儿园环境包括幼儿喜闻乐见的专用场所、设施和玩具等。对于幼儿园的建设,要以对幼儿有教育价值为出发点,以有益于幼儿身心发展为建设目的,充分发挥幼儿在幼儿教育中的主体作用。幼儿教育环境的创设与布置,需要师生共同参与,是师生活动相互依赖、协同合作的过程。

幼儿教育环境的创设强调幼儿的参与性,要加强环境与幼儿的互动,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忽视幼儿,即便创设的环境再精美,对于幼儿教育也是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环境创设要能够对幼儿有足够的吸引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还要让幼儿简单、方便、主动地融入到环境中。加强教师与幼儿的合作,教师要时刻引导幼儿以小主人翁的身份参与到活动过程中,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和参与意识。

幼儿园环境创设是一项复杂的工程,要做好幼儿教育环境创设工作,幼儿教育工作者就必须对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有足够的了解,充分挖掘环境材料中蕴含的对幼儿教育有利的价值,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实现以上目标,必须加强幼儿的参与,让他们成为周围环境的小设计师。在环境创设中,通过亲身体验,有利于引发幼儿自主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剪纸作品可以用来装饰环境,美化环境,在手工剪纸活动中,激发幼儿的剪纸创作兴趣,布置幼儿亲手设计的剪纸作品,有效提高幼儿的自信心。在剪纸活动中,幼儿可以尽情展现自我,充分享受“小主人”的感觉,在自信满满的同时,激发对剪纸的浓厚兴趣,培养对美的享受,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在选择幼儿园环境装饰材料时,需要根据幼儿自身特点,在考虑材料的安全性、可操作性、趣味性和多样性的同时,还要考虑经济性的因素。剪纸是使用普通的纸成型,既可以达到点缀装饰的目的,又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节约成本。剪纸艺术活动具有基础性、趣味性和多样性。在幼儿剪纸的活动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引导幼儿正确使用剪刀,保证活动过程中幼儿的安全,还要训练他们的剪纸技能和熟练操作程度,培养他们的手眼协调能力,再指导他们叠纸,剪出一幅幅艺术作品。从易到难地教授,让幼儿更快接受,从中受到美的熏陶。这样不断进行折叠、剪纸,会给幼儿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幼儿在感受剪纸活动趣味性的同时,达到幼儿教育目的。

结语

近年来,幼儿教育事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幼儿教育专家曾指出,最大限度地实现对幼儿的教育目标,必须重视幼儿园教育环境的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创设在幼儿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幼儿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利用剪纸艺术在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中的应用价值,为幼儿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他们体验主人翁的感觉,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创造力,让幼儿参与到环境创设中。

幼儿教育环境创设思考论文

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大家都接触过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提高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你知道论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幼儿教育环境创设思考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摘要:

幼儿阶段是人生中较为重要的阶段,思维意识以及独立人格在逐渐养成,任何外来环境的干预,对人的性格取向都会产生较为深远的影响。幼儿园主要是为幼儿提供舒适、健康的生长环境,幼儿教育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环境是其中最具影响的因素之一,同时也是重要的教育资源,通过教育环境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的性格发展,有助于促进幼儿综合素质全面成长。由此看来,环境因素在幼儿教育中有着较为突出的作用,本文主要针对环境创设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进行分析,以求进一步推动环境创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提升我国幼儿教育水平。

关键词:

环境创设;幼儿教育;行为方式

幼儿园是我国开展幼儿教育的场所,主要是为幼儿提供一个舒适的成长环境,环境作为一种教育资源,同样也是一种隐形的教育手段,在全面开发幼儿智力、心智以及个性方面,有着较为突出的作用,随着教育事业改革脚步的推进,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幼儿接受教育的班级环境,是教育课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创设环境,首先需要明晰环境的教育性,以及有效性,环境创设应该同幼儿园的教育目标一致,服务于教育目标。所以说,班级环境创设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占有重要作用,一方面影响着幼儿自身健康成长,另一方面通过环境创设能够加强幼儿之间的互动效应。环境创设充分体现了当代幼儿培养的教育性、实用性以及全方位性,从多种角度为幼儿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1、加强幼儿同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方法

创设环境作为幼儿学习的过程

为了进一步提升幼儿在环境创设中主动学习和发展,首先应对幼儿进行充分了解,明晰幼儿自身兴趣和需求,全面为幼儿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材料和设置环境。在调动幼儿整体积极性后,共同讨论如何设计布置班级墙饰,为幼儿提供相应的布置材料,做出设计方案。在这个过程中,营造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是一方面原因,另一方面原因是能够提升幼儿的动手实践性,加强思维的开拓,并且使其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勇敢地去表达自身的看法,敢于将想法应用于实际,来获得想要的东西。

①幼儿园通过已有的知识经验,结合其他途径来获取更多的信息和资源,从而去解决未知的问题。

幼儿自主选择的权利

在幼儿园的教育环境中,对于初入学的幼儿而言,周围的环境是陌生的,部分性格较为乖僻的幼儿会产生恐惧和逃避的心理,而大多数幼儿会对幼儿园这个环境产生好奇心,觉得一切事物格外新鲜。给予幼儿自主选择的权利,一方面能够提升幼儿参加活动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体现了对幼儿的尊重,且给予幼儿一种强烈的信任,增加幼儿的自信心。从以往的幼儿教育经验来看,幼儿能否拥有自主选择以及材料使用的权利,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幼儿对环境墙饰布置和设计等的积极性,以及思维的开拓,加强幼儿同环境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以便最大程度地发挥环境因素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

引导幼儿改正错误

幼儿由于自身年龄较小,思维意识仍处在开拓过程中,对待外来事物往往缺乏足够的认知,容易出现错误行为。当发生这样的现象时,教师应明确自身职责,通过环境材料、环境与幼儿相互作用的学习探究活动,引导幼儿明晰自身的错误,帮助幼儿改正错误,明晰正确的观点。

②幼儿犯错后,教师不应盲目地进行指责,应选择合理的方法探索幼儿的真正意图,了解幼儿群体的认知水平,避免在教学过程中伤害到幼儿的心灵。

加强幼儿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教师所准备的相应创设的环境材料,或是根据教学目标提供的环境材料,应能引导幼儿去积极地参与其中,鼓励幼儿去深入探究和实际操作,并对幼儿的实际操作进行指导。幼儿教师应学会转变自身角色定位,摒弃以往严肃的检查形象,将关注点从幼儿玩具是否弄坏等问题转移到如何引导幼儿的学习兴趣上来,客观判断幼儿自身的兴趣和个性化需求,促进幼儿朝着更积极的方向发展。

③国家的兴旺、富强,离不开人才的支持,幼儿教育阶段是人才成长最基础的阶段,同时也是一些行为习惯以及心性品格养成的阶段,应充分认识到环境创设在幼儿教育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利用环境教育资源来达到教学目的。

2、环境创设在幼儿教育中的具体作用

智慧的启迪

幼儿的成长,在一定程度上易受到周围环境因素的影响,一切生命活动都是在同环境互动中发展的。环境创设之所以对幼儿成长和发展有着较为突出的影响,一方面是由于对幼儿思维方式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幼儿通过在环境中的积极探索,获得了实际应对环境变化的能力,并对周边环境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和改造。幼儿园在幼儿初入学时,会对幼儿的基本情况,包括年龄、性格、认知水平以及行为能力进行充分的了解,为后续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奠定基础。

④多数幼儿园会根据幼儿自身的一般特征以及兴趣习惯,创设周边环境,在墙面上布置主题栏,主要内容有各种节日主体,四季特征主体以及动物主体等,诸如:《水》、《我和鸟儿做朋友》以及一系列的礼仪主题墙饰等,内容较为丰富。通过一系列缤纷多彩、内容丰富的主体来调动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不仅帮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增长见闻,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幼儿的语言能力、认知能力以及实际操作能力,幼儿在环境和教学材料的相互作用中进行探索学习,极大地激励了幼儿学习兴趣,拓宽了思维空间。

情感的渲染

幼儿的教育环境,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培养幼儿发现美、感受美以及欣赏美的能力,在学习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对于幼儿自身的审美能力,应保持充分尊重,不进行人为干预,保证幼儿最真实的美感欣赏,以此为依据,开展教育任务。对于幼儿园周围的教育环境主题,除了采用更加丰富多彩的主题以外,应注重营造具有艺术美感以及童趣美的环境,促使幼儿时刻受到熏陶,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培养艺术美的感知能力。班级内,教师通过和幼儿之间的沟通,对班级墙面进行精心设计和装饰,使每一面墙都具有各自的特色,富有意义,每一面墙上的主题设计,均体现着孩子们对美感的表现,在合作交流中分享成功的喜悦。班级环境创设能够加强幼儿对周边环境的理解,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喜爱,丰富保护环境的情感。诸如在班级的窗台上,可以根据幼儿对大自然的喜爱,开设自然角以及动物饲养区,丰富幼儿情感之间的交流。此外,在班级角落中设立活动区域,可以放置一些植物,由幼儿轮流照顾,在这个过程中,幼儿能够学习到更多关于植物的知识,养成良好的心性和品格。

⑤在班级中制定值日生制度,从小培养幼儿的劳动能力,强化幼儿动手能力,在教师的带领下对班级内的植物和动物进行照顾,打扫卫生,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教师可以提供一系列材料,诸如橘子皮、开心果等,带领幼儿共同动手创造,粘贴各种各样的动物形象,或一个人物形象。班级内有幼儿生日,教师可以带领幼儿们为其过生日,送贺卡或代表心意的小礼物,分享欢乐的时光。班级环境创设,不仅对于幼儿园内部环境创设有着较为深远的影响,与此同时,更能够加强幼儿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培养爱心情感,促使班级内的幼儿之间主动相互关爱,营造良好的班级气氛。

行为的激励

班级内部环境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幼儿能否保持上进的学习态度及积极的心态,对于幼儿行为的激励有着较为深远的影响。日常的幼儿教育活动中,主要是通过带领幼儿做游戏,幼儿绘画以及唱歌等,幼儿的绘画作品中充满了童年的天真无邪,从画中的内容能够感觉到幼儿心中所悟所感,是一种丰富的情感交流。激发幼儿想象力的发挥,诸如利用周边常见的材料,来制作出更多精美的主题内容,诸如将废旧的纸盒、木棍以及水果皮,做成粘贴画、剪纸以及小发明,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开拓思维。幼儿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通过设计主题和收集材料,能够从一系列教育体验活动中收获更好的教育体会,完善自身生活经验和阅历,完成自己的作品。幼儿的作品完成后,教师可以将幼儿的众多作品进行展示,并对每一个作品进行评价和鼓励,激发幼儿继续创作的信心和兴趣,表达对幼儿自身的尊重。由于幼儿自身的生长环境和认知能力存在差异,通过环境创设能够使每一个幼儿在努力过后有所收获,树立良好的自信心和品性。此外,在班级外面的走廊上,可以将幼儿的作品进行展示,为幼儿带来更大的喜悦。

活动的创造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改革脚步的推进,人们更加注重教育环境的好坏,为幼儿提供良好的学习成长环境,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幼儿良好涵养和性格的养成。为了进一步提升幼儿教育成效,可以设计一系列活动纳入到日常教学内容中,结合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开设区域活动环境。区域活动环境是一种隐形教育资源,对于幼儿的智慧开发,个性养成有着较为深远的影响。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部分幼儿园加强了内部硬件设施建设力度,铺设塑胶跑道,建造种植园以及饲养园等,为幼儿的成长和学习营造良好的环境,甚至部分幼儿园配备了相应的电子音乐器材和运动器械,来丰富幼儿的日常学习内容,从小开始培养幼儿的音乐美感和健康的体魄。

3、结论

幼儿教育是人才成长的基础阶段,同时也是最重要的阶段,环境教育作为一种隐形教育资源,是幼儿教育的主要方法之一,幼儿的行为习惯以及思维方式,都会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而逐渐发生改变。总而言之,环境创设要根据幼儿自身的兴趣变化而进行,同时需要紧跟时代步伐,明确幼儿的实际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教育目标,以幼儿为主体,全面提升幼儿教育水平,为我国教育事业健康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注释

①张瑞生.浅谈环境创设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J].科技视界,2012(29):243.

②刘琦.充分发挥环境创设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5(6):13.

③吉田蓉子.活动室创设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J].科技视界,2013(7):119.

④陈军霞.环境创设在幼儿交往礼仪中的'作用分析[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4(2):134.

⑤唐海艳.环境创设在幼儿活动中的作用[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3(3):181.

拓展相关: 创设问题情境有效性的几点思考教育论文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为了使学生经历应用数学的过程,教学应沿着“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步骤进行。可见创设一个好的教学情境,对于学生学好数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事实上,大量的数学课堂由于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情境,学生兴趣得到了提高,学习更加主动了。但是,不得不承认,教学情境的创设还存在一些偏颇的现象,需引起教师的注意和思考。笔者结合有关教学片段,对情境创设的有效性做几点思考。

一、创设的问题情境要不要具有针对性

片段1:某教师讲授“年、月、日”新知识时,一开始就创设了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小华今年12岁,她只过了3个生日,这是为什么呢?”同学们对这个问题非常感兴趣,纷纷动脑思考。但多数学生紧皱眉头,抓耳挠腮,不能找到合理的原因。于是教师让学生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大家七嘴八舌,你指我看,你说我听,你讲我评,似乎研究氛围异常浓厚。学生虽然知道了小强的生日是2月29日,但还是不清楚究竟是什么原因。

教师创设情境往往是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或提出某个数学问题,或为解决某个知识的重难点作认知上的铺垫。然而有些问题情境创设往往会脱离学生实际,不自觉地拔高要求,片段1的问题情境虽然富有挑战性,但是新课伊始,学生没有对年历的观察作为基础,没有大月、小月、平年、闰年概念的积累,怎么能一下子就回答为什么呢?学生个个紧缩眉头,苦苦思考,挖空心思的想出一些问题来配合教师的教学。而这些问题并不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己产生的问题,学生没有经历过程的体验,哪来值得讨论的问题?在进行这部分内容教学时,首先应让学生说出自己是在哪月哪日出生的,并在年历卡上找到自己的生日,然后观察年历说说发现了什么。这样充分考虑了学生的认知规律。把“小华今年12岁,她只过了3个生日”这样的问题放到“生日快乐”的实践活动中教学,既让学生回忆已掌握的年、月、日知识,又启发他们思考判断,显然这样安排是合理的、有效的。

二、创设的问题情境要不要讲究实效性

片段2:某教师讲授“10的分与合”时,设计了一个找朋友的数学情境。教师请了10名学生戴上标有不同数(1~10)的动物头像帽,然后部分学生发了一些数字卡片,要求卡片上的数与动物头像帽上的数合起来是10。

教师应针对不同年龄的学生以及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片段2创设的数学情境只是少数人参与,问题的教学容量小,虽调动了部分学生的积极性,但总的作用不大。各种不同类型的情境,应该考虑对象和效果。

第一,游戏性情境适合低年级学生特点,它的活动性、趣味性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在游戏的氛围中建构知识,但不能只为了新奇。 第二,故事情境是学生喜欢的,将枯燥的数学知识演绎成生动的故事情境,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应用过程,寓教于趣,寓学于乐,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但是,教师应注意不要喧宾夺主,不能只注意故事情节,淡化了其中的“数学味”。

第三,活动化情境要有体验性。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必须由学生在现实的数学活动中理解和掌握,而不是单纯地依赖教师的讲解去获得。把问题情境活动化,就是让学生投身到问题情境中去活动,使学生在口说、手做、耳听、眼看、脑想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增长智慧,提高能力。

三、创设问题情境要不要注重科学性

片段3:某教师讲授“倒数”时,创设了某人进行体育锻炼时倒立的情境。教师指出:生活中人可以倒立,杯子可以倒立,你也能举一些这样的例子吗?于是学生说出了生活中很多物体可以倒立的现象(受教师例子的暗示直接迁移)。随后教师又问:倒数是什么?猜猜看。学生齐答:将数倒过来。怎么倒过来?学生说:1倒过来还是1,8倒过来还是8,9倒过来是6,6倒过来是9。

把问题情境生活化,让学生亲自体验问题情境中的问题,有利于学生理解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是,有些教师却把“生活原型”的引入当作是一种时髦,如此引入新课,可以说与数学内容格格不入,教师只在“倒”字上下工夫,情境运用只是解决了“倒”,而忽略了“倒数”的本质含义,这样的生活原型只能对学生起到误导作用,干扰了正确知识的建立。

生活化的情境不能喧宾夺主,一定要具有典型性,讲究科学性。情境创设一定要优选素材,进行数学加工,为解决更多的数学问题服务。

教材总是滞后于时代的,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能弥补教材的不足,但要与学生的生活联系得更紧密,才能引起学生学习上的共鸣。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的同时,还应让学生更多地关注情境中的数学问题。

幼师毕业论文幼儿园环境

可以划分五大领域进行各个领域的解说和教育目的

幼儿园环境 教育 在开发幼儿智能、促进幼儿个性和谐发展方面发挥着独特的功能与作用,它已经成为当今幼儿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趋向。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幼儿园环境教育的重要性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浅谈幼儿园环境教育的重要性

谈到“环境”,谁都很熟悉,因为我们无时无刻都身处在一个环境中,环境可谓无所不在,有大有小,幼儿园环境则是我们所熟悉的一个环境。幼儿园是幼儿快乐成长的地方,幼儿园的一切都会影响幼儿的身心发展。《孟母三迁》的 故事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流传话语无不让我们深刻体会到环境的重要性。

《幼儿园工作规程与条例》中明确指出:“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要有计划的绿化园地,重视幼儿的环境布置,要使幼儿生活在明朗的、愉快地、富有教育意义的环境里。”在《幼儿园教育纲要》中也明确要求:“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 经验 。”综上所述,在新《纲要》的学习及实施过程中,我们越来越深刻领悟到环境在幼儿教育中所起到的作用。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活动环境是教师教育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必不可少的教育手段。

我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而在今天,人们把一直所重视的幼儿园环境的创设提高到了一个重要的位置,被誉为“孩子的第三任老师”!一个好的幼儿园环境就应该是一本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无声教科书。

近年来,我们广大幼儿教师在幼儿园环境创设过程中,以独具匠心的创意和巧妙绝伦的构思及高超非凡的技巧走出了一条“边学习、边实践、边完善”的成功之路。然而多次外出参观学习便发现,有些幼儿园在具体创设过程中,普遍存在着许多问题:

其一、只求美观,强调环境装饰性摆设。有的幼儿园在墙壁上挂着一幅幅精美高档的壁画,这些“高高在上”,缺乏童趣和童真,过于成人化的“精品”,不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和兴趣,试问这种毫无意义的墙饰怎能为环境教育主体的幼儿服务呢?显然,这与身高仅有一米左右的幼儿是完全不合理的搭配,这将使我们的教育主体白白失去一次受教育的机会,再漂亮的墙饰也只能是孩子们眼界以外的摆设。

其二、形式单一,忽视幼儿的参与性。幼儿园的环境布置应当营造一种美好和快乐的氛围,以此激发了幼儿的情绪,使幼儿喜欢与其中的人、事、物交往,而有些老师所创设的环境一味追求形式的美观,为了不让幼儿加以“破坏”,有的老师还硬性规定只能看不能动,成了一种华而不实的点辍。这样,严重缺乏可让幼儿参与的活动变化的内容与机会。

其三、一成不变,轻视环境创设的教育性。有些老师为省时省力,节约装饰开支,一学期甚至一年才搞一次环境布置,不管自己布置得是否有教育意义,是否失去时效性,也不管它是否已“黯然失色”,让它成为“永久的装饰”,还把这视为节约材料的好 方法 。其实不然,正由于它缺乏可变性,不能及时为幼儿传递一种新鲜的教育信息,久而久之,孩子们就会对它失去原有的兴趣,对它“视而不见”。

那么,我们又怎么去发挥环境创设活动的教育作用,努力营造与主题活动相适宜的环境氛围,让环境创设成为幼儿的第三任老师呢?我园对环境创设尤为重视,经常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全体教师积极开展环境创设比赛活动,在不断的探索、学习中,我也摸索出了一些创设心得:

1让幼儿及其作品融入环境,使环境科学化、艺术化

幼儿每次的作品,都是他们智慧的结晶。为此,根据幼儿每次活动的作品类型,我会提前设计出不同风格的版面。当幼儿的作品完成后,我会指导幼儿自己动手把已贴上标志的作品粘贴在合适的位置,当全部的作品张贴完成后,就会形成一幅别具风格的作品版面。如:中班幼儿作品“太阳花”,我先用纸板制作了一棵大树的树杆,再用彩色卡纸做出两三只漂亮的蝴蝶,然后指导每个孩子的花儿错落有致地粘贴在树干的周围,一幅凝聚全体幼儿智慧的版面制作完成了。幼儿看到自己的作品变成一棵“太阳花树”,兴奋不已,他们不停地互相欣赏着、议论着,在不知不觉中将个人融入了集体,既分工又合作,不仅展示自己,也看到他人的成功。

当家长接送幼儿时,幼儿会很兴奋地告诉爸爸妈妈,这是我的作品,这是某某的,这是谁谁的……家长看到孩子的点滴进步感到无比自豪。这样创设的版面环境在无意中成为家园联系的桥梁。应注意的是,教师在布置以幼儿为主的版面时应以幼儿作品为主,教师创意为辅,教师的创意应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丰富的环境对3~6岁的幼儿而言,是会说话的。孩子不仅受环境的刺激而丰富积累直接经验,而且还与环境互动,丰富环境,变化环境,孩子们的作品布满墙面和教室,使孩子感受到“这是我们的教室”的温馨和亲切!

2让环境随季节、时令变换

不同的季节、时令,周围环境事物都会在不断的变化。通过变换不同的环境让幼儿感知季节时令的转化和更改。如:春天来了,先通过户外活动让幼儿观察感知春天,再进行制作活动,幼儿会根据自己所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进行绘画、剪贴出相关的作品。“黑黝黝的小蝌蚪,带剪刀的小燕子,嫩嫩的小草,黄黄的迎春花,冰雪融化后潺潺流淌的小河”……大家的作品融合在一起,形成一幅春来了的美丽图画。同样,夏季的粉荷盛开,绿树红花,秋季的硕果累累,黄叶飘飘,冬季的白雪皑皑,大地苍茫,都是环境布置的重点,这些突出的带有明显季节特征的作品让幼儿一目了然,并由于亲身的制作体验而记忆深刻。

3让区域环境生活化

在区域活动中,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半成品和成品材料,并投放与主题相关的丰富的材料。选择幼儿在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感兴趣的内容,将他们蕴含在区域、自然角等环境中,以满足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如:科学区内收集许多好玩的感应玩具、汽车玩具和发条玩具。幼儿对科学的概念是抽象的,当自己亲手播种科学的时候,教师毋庸多说,幼儿就会收获良多。在图书区投放大量的科技图书,投放名人、伟人的图书、图片及资料照片。图文并茂,深深感染着幼儿。在角色区投放若干生活用品——酸奶瓶、卫生筷、果冻盒,易拉罐、小玩具……丰富认识社会的经验,实际交流体验生活的乐趣。在音乐区投放世界名曲,优美儿歌、VCD等,耳染目儒。在操作区投放各类纸张、彩笔、油画棒、铅笔、剪刀、胶水、 广告 色等,手脑并用。幼儿自愿选择区域进行活动,完成与主题相符的内容,教师抓住机会引导被激发好奇心的幼儿,一起研究,共享发现的快乐,而不要让他们盲目探索,更不能给幼儿错误的概念。幼儿在和同伴的合作交流中提高认识,积累经验,学学做做,达到玩中学,学中玩目的。

当区域环境生活化时,孩子周围就形成了一个自主宽松的认知环境,他们在交流中思想进步,在合作中动作迅速发展,而且非常有利于培养幼儿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4让环境动静交替

所谓环境动静交替,就是把版面布置与实际生活结合在一起。如在版面上已布置了春天来了的画面,再结合主题知识,引导幼儿学习 种植 “小豆豆发芽了”,教师每天带领幼儿观察记录豆豆的生长情况,豆豆发芽了,豆豆长叶了,豆豆长大了……在自然角让幼儿主动观察会变的小蝌蚪,是先长后腿还是长前腿,尾巴在长出前腿后还有没有等等。这样的环境动静交替,幼儿充分感知万物始于春,春是万物复苏的季节。蒙台梭利曾说过:“在教育上,环境扮演的角色相当重要,因为孩子从环境中吸取所有的东西,并将其融入自己的生命之中。”在与环境,材料交互作用的过程中,孩子们逐步产生认识周围世界的能力,掌握通过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怎样思考、表达和主动建构经验,体验了探究过程的乐趣与艰辛,培养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生活观。

全国特级幼儿教师应彩云在《孩子是天,我是云》一书中写道:“一个有启发性和支持性的丰富环境吸引着幼儿,激发着孩子的构思、想象和创造,使孩子们成为环境的主人。幼儿园环境是幼儿显性教育和隐性表达的重要因素,是幼儿园教育不可缺少的要素。”环境伴随着幼儿的成长,同时也展示着他们的点滴进步。环境虽小,却展示着智慧,滋润着心灵,探索者成长。孩子们在自己的作品前体验着快乐,炫耀着成果,欣赏着自己的美满世界。

总之,幼儿的世界应该是美丽的,在幼儿园,他们眼睛所触及的每一处风景、每一个角落都应该是美的。一种经过精心修饰又不露痕迹、源于自然又超于自然的美,让他们的眼睛在经过纯美色彩的无数次浸染之后,变得懂美爱美起来,让他们的双手在制作美创造美的过程中,变得灵巧起来,让他们的心灵在无数次欣赏之后,变得纯净美好起来。我们应该合理地综合组织各方面的教育内容,并渗透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项活动中,充分发挥环境教育手段的交互作用。,让有限的活动环境成为幼儿无限成长的阶梯。

参考文献

1成功教育,2008(08)

2早期教育,2010(01)

3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

浅谈幼儿园 安全教育 的重要性

摘 要:在幼儿园的安全教育过程中,其教育的内容应该要从每个年龄段的不同来进行因材施教,同时安全教育的途径必须要对社区的资源以及家长的资源进行有效的利用,以此来保证幼儿的安全,本文主要是对幼儿安全教育的重要性进行分析。

关键词:幼儿园 安全教育 重要性

引言:

安全是人们生存的重要内容,幼儿也使我们祖国的希望,所以,对于幼儿园的安全教育十分重要,我国目前也十分重视幼儿园的安全教育工作,同时也要求每个幼儿都能够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理念做好安全工作,以此来保证幼儿的安全。

1.内容

因为幼儿的年龄段不同,进而使每个幼儿的智力发展也不同,同时对其教育的内容也并不相同,所以,安全教育的内容必须要对年龄段不同的幼儿开展因材施教。

对于托班的幼儿

幼儿在三岁之前的生活是需要大人进行照顾的,同时这个阶段也是处在运动智慧的阶段,对于幼儿的安全教育内容应该有遇到危险的时候要大声求救、对于陌生人员的礼物不可以接受以及不能够将一些纽扣、硬币等放入口中。

对于小班的幼儿

这个阶段的幼儿是自我为中心的表现过程,并且幼儿的识别能力也提高很多,教师人员可以根据演示从而使幼儿能够记住一些电话号码,例如家长电话、报警电话等,在外出的过程中要牵好大人的手,不可以私自的乱跑,这样从而使幼儿的安全意识能够逐渐的巩固。

对于中班的幼儿

这个阶段的幼儿在直观的思维具体形象性的逐渐发展,并且其行为的目的性和方向性都提高很多,幼儿也能够独自的进行活动,这时教师需要引导幼儿认识一些安全标示以及掌握对于一些外伤的处理等,进而使幼儿能够建立起防范的意识。

对于大班的幼儿

这个阶段的幼儿思维方面出现了明显的抽象,不仅仅能够对事物进行理解,同时也能够做出一些复杂的分析推理,这个时候他们也愿意学习一些 安全知识 。这个时候教师不仅仅要交给幼儿们应急的知识,同时也要交给他们学会避开危险的场地等,从而使他们的安全意识能够再提高一个层次。

2.关于安全教育的有效途径

环境设施是安全教育的前提内容

根据美国以及日本的有关统计表明,幼儿出现的伤主要是由骨折、挫伤以及擦伤等,并且出现安全事故的地点也主要是由于户外的活动以及游戏设施位置。因此必须要对这些事故经常发生的地点采取了相应的 措施 ,同时也要保证有着足够的场地以及运动设施能够为幼儿们进行使用,教师人员要对于器材的使用方法教育给幼儿,以此来尽量降低幼儿活动场地以及游戏过程中的危险性。

教师是幼儿安全教育的实施人员

在幼儿安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是直接的安全责任人,同时教师也是安全教育的主要是实施者。但是,不是为了能够保护幼儿的安全就不去户外进行活动,教师应该要允许幼儿尝试不同的游戏设施,进而培养幼儿的冒险性,同时教师对于一些幼儿自己发明的玩法不要轻易的对其进行制止,要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幼儿的活动当中,进而成为幼儿的玩伴,在玩的过程中教育给幼儿一些经验和方法,同时也能够在出现危险的时候提醒幼儿。

家长和社区是幼儿安全教育的支持人员

在幼儿园的安全工作以及安全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对幼儿的安全进行保障,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关于家长的参与也是必不可少的。同时家长也应该要注意到,幼儿在日常活动过程中出现磕磕碰碰的事情也是难免的,不要因为一点小伤就出现大惊小怪的,并且幼儿园也要时常的和家长保持沟通。除此之外,幼儿园所在的社区也要为幼儿的安全教育提供一些免费的安全教育资源,比如能够让幼儿参观一些警察局以及消防局等,以此来增加幼儿的安全知识。

3.幼儿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在幼儿园中,其根本目的就是安全,只有在安全这个基础之上才能够谈到教育以及多模式,只有幼儿园安全孩子们才能够开心快乐的成长。因此,幼儿必须要重视对幼儿的安全教育,由于幼儿园当中的幼儿年龄都比较小,并且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也比较差,十分容易出现意外伤害。怎样减少幼儿出现意外伤害以及提高幼儿的生存质量,这已经是成为了每个家庭以及幼儿园都在关注的问题,所以,让幼儿能够更好的学会自我保护十分重要,这是因为不管怎么看护以及爱护,都不如幼儿学会自我保护好,因此,对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

在幼儿园当中,其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要保护幼儿的健康以及采取如何方式来帮助幼儿能够掌握安全的知识,第一就是要全体教师人员能够具有着高度的安全意识以及丰富的安全知识,同时教师人员必须要时刻的注意幼儿的安全。第二就是对于一些专题活动以及宣传讲座等活动进行充分的利用,教师人员在对幼儿进行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应该耐心的向幼儿讲解在遇到问题怎么办,例如鼻子出现怎么办,摔倒了怎么办等等,同时也要不断的去引导幼儿自己改怎么做,从而能够真正使幼儿能够了解自我保护的方法,并且也能够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第三可以根据家园的配合,进而形成教育能够合理,同时也要向家长介绍一些安全和自救的知识,以此来提高家长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最终共同的实现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

总结 :

总而言之,必须要通过更多的途径来对幼儿的安全知识进行掌握,并且要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这点也是关系到幼儿能否健康成长,同时也对每个家庭的幸福有着直接的关系。所以,教师人员必须要提高自己的责任心,并且对幼儿要交到更多的安全知识,以此来避免幼儿出现危险,从而使幼儿能够健康的成长。

参考文献:

[1]郭琴梅.幼儿园安全教育的现状与对策分析――以泉港区幼儿园为例[J]. 儿童 发展研究.2013,12(24):102-105

[2]刘馨,李淑芳.我国部分地区幼儿园安全状况与安全教育调查[J].学前教育研究.2005,12(24):123-125

[3]郭静静.浅谈幼儿园安全教育[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2(24):114-116

内容提要:环境创设已成为当前幼儿教育不可忽视的内容。班级环境创设尤其在幼儿发展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因为它不仅影响幼儿发展的条件,更是因为环境创设的过程中,通过幼儿的积极参与而产生了互动效应。关键词:环境创设、互动性正文:一、班级环境创设对幼儿的作用性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要求:“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利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因此,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已成为幼儿教育的重要课题。我园班级环境创设的指导思想是紧紧围绕教育目标和教学内容,促进幼儿主动发展,充分体现教育性、时代性、实用性、参与性与趣味性,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我们着重与环境创设对幼儿的作用性来创设班级环境,具体的作用在于:1、智能的启发性环境创设应着眼于丰富幼儿的知识,增长能力,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我园各班结合教育目标和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认知发展水平创设于墙面的主题栏,内容丰富,有庆祝各种节日的主题,有爱祖国、爱家乡的主题,有反映四季特征的主题,也有孩子们所喜爱的绿色环保主题如:《我们的国宝熊猫》、《我和鸟儿做朋友》、《水》、《多彩的树》、《我和动物做朋友》等。丰富的主题内容深深吸引着幼儿,他们不但潜移默化地受到了教育,而且通过他们的参与布置和看看讲讲,也很大程度地获得了认知上的发展和语言的能力、动手能力的提高。孩子们在环境和材料的相互作用中学习、探究、从而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2、情感的感染性首先,环境的美化,可以培养幼儿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我们力求从尊重幼儿的审美兴趣,满足他们的审美需要出发进行环境的创设。对于每一个教育主题的环境布置,我们除了用它丰富的主题内容来教育幼儿外,也努力营造出具有造型美,色彩美,艺术美和富有童趣的美的氛围来感染幼儿。挂在班级外走廊上的网面装饰画,如:《水果乐园》、《糖果世界》和我们教师精心制作的手工艺作品,如《娃娃乐》、《花之恋》等,使孩子们受到了美的熏陶。而在我们班级内,由师生共同制作完成的组合粘贴画作品,让孩子们体现了表现美,创造美的乐趣,也感受到了合作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其次,班级环境创设可以增强幼儿对环境的了解,培养幼儿的了解,培养幼儿热爱自然,美化环境,保护环境的情感。如在我们班级的向阳处,开辟了自然角和动物角,放了许多适合室内生长的动物与植物,如萝卜、洋葱、大蒜、马铃薯、芋艿、小鱼、乌龟、泥鳅、蝌蚪、龙虾等,并对一些养殖的瓶子进行了点点装饰,并且采用值日生制度,让幼儿轮流照顾、观察,孩子们因此掌握了许多植物的知识,大班的孩子对动植物的生长尤其感兴趣,他们会自己动手画观察日记,记录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他们还在老师的带领下,学习播种,并参与浇水、除草、松土等劳动,在亲手种植的活动中,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种植和饲养的活动不仅培养了幼儿的动手能力,也培养了幼儿从小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而利用自然材料组织幼儿进行了手工制作来装扮我们的班级,更让幼儿进一步感受到了大自然的丰富多彩,如用玉米粒、西瓜籽,开心果壳粘贴成各种小动物的形象,采集秋天的落叶加工成标本,或拼剪成各种图案,用橘子皮来做菊花,把各种蔬菜和水果进行造型,或变成一个有趣的动物,或变成一个可爱的宝宝。我们的班级环境因此变得更有意义,从而培养了幼儿关心环境,保护环境的情感。此外,班级环境创设还能培养幼儿关心他人,爱同伴,爱集体的情感。如,我们布置的生日栏,就营造了班级内温馨友爱的氛围。生日栏内,孩子们把自己的相片或自画像贴在自己生日的相应月份内,平均孩子们会经常去关心生日栏,互相告诉这个月谁过生日的消息。在每月下旬的时候,我们会为当月的小寿星过一次愉快而有意义的集体生日。小朋友们轮流向小寿星们祝贺,提出希望,并送上自己制作的小礼物,大家一起吃着蛋糕,唱着生日快乐歌,一起分享这快乐时光。

幼儿园幼师环创毕业论文

内容摘要: 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幼儿教育对于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发展,普及义务教育,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 先从家庭中的幼儿心理素质教育谈起,家庭是启蒙教育的第一站。个体社会化的第一步,是在家庭里通过父母来实现的。作为家长,应从哪些方面对幼儿进行全面的素质教育呢?普遍认为,幼儿家庭素质教育有以下目标: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智能素质、品德素质、劳动素质、审美素质。其中,“体、智、德、美、劳”早已作为全面发展的标准被提出来,而心理素质则是一个较新的、反映时代需要的课题,它包括情感、意志、个性、健全人格等方面。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心理素质各方面能否和谐发展将比智能水平的高低更能影响一个人的成功。那么在幼儿的心理素质教育方面应该做到哪几点呢?

一、选择开放的教学方法 1、讨论学习法 在当代信息化的社会里,一个人的知识是需要经常更新的,从这个角度看,学习的过程比学习的结果更为重要,教学中应多采用讨论学习法,这种开放式教学能使学生成为自由发展的主体,自主地学习,把教与学融合在一起,师与生之间相互启发,知识互补,达到教学相长。如:"我们的教材中应增加哪些教育内容?这堂课你认为应该怎样上?"这样的讨论题目它没有固定的、单一的答案,这样可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往往效果较好。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等得到很大提高。 2、尝试教学法 经过我们长期的教学实践,觉得邱学华的尝试教学法非常适合幼师教学,它的思想与现代职业教育提倡的"先动手后理论,边动手边理论"相吻合。特别是在音乐、美术、舞蹈、教法等课程的教学中应用效果明显。比如教法课,传统教法是教师先讲授教学法的基本概念知识、再结合案例讲解,学生听得迷迷糊糊,充其量背过相关概念、模式,但一到实习还是懵懵懂懂,效果并不理想。如果先让学生去尝试教学某一课,然后再让学生观看该课的优质课录像,在看录像的同时,再讲解涉及到的教法概念,如"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以及如何根据教学目标设计课堂教学过程,采取什么措施解决教学重点、难点,如何完成教学目标等等。学生的收获是多方面的,教法课再也不是苦闷、抽象教学,而是鲜活的、不断生成新目标的教学。 3、幼儿园情景模拟法 幼师学生是未来的幼儿园教师,她们除了掌握专业技能以外,还必须掌握幼教专业基本理论,具备各种从教的能力,才能适应今后的工作。常设计一些情景,在课堂上开展模拟幼儿园教育教学等活动非常必要,如:在诗歌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头饰,扮演小熊,掌握一定的表演技巧,帮助学生理解诗歌教学中的这种情景教育方法,并能在今后的幼儿园教学中创造性地加以运用。又如在教学中让学生反复实践来体验教师的角色。由一部分同学扮幼儿园老师,另一部分同学扮幼儿。再如在美术课上,让学生把教室当作幼儿园活动室,当春天来临时,请小老师采用各种方式来布置活动室,引导孩子认识春季。夏天到来时,则认识夏季。秋季、冬季来临时则认识秋季、冬季。 4、分类施教法 分类教法是指根据学生知识结构、兴趣爱好加以分类,提出不同教学目标及要求,使每类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 进入幼师班的学生一般分为四类,以艺术课教学为例:第一类,文化成绩一般或偏下,在音乐舞蹈、美术等方面有一点基础,曾受过短时间的训练,自身条件较好。 对于此类学生重点需要其了解专业理论知识,巩固并规范其基本技能,利用自身条件的优势,向较专业的方向培养。第二类,文化成绩较好,对艺术课程有一定的爱好,自身条件较差,此类学生重在培养其欣赏水平及教学能力,学习幼师舞蹈为今后进入幼儿园做准备,打基础。第三类,文化成绩差,对艺术既不喜欢也不讨厌,自身条件好。此类学生首先得培养她对艺术的兴趣,利用其良好的自身条件,要求深入学习,同时还须与第二类学生一样,为其进入幼儿园,并成为幼师的中坚力量打好基础。第四类,文化成绩差,对艺术不感兴趣,自身条件差。此类学生培养其兴趣,要求认真上好每节艺术课,但对要求不高,对音乐绘画都要了解,最重要是培养爱心,对幼儿的一颗爱心,这是幼儿教师最基本的要求。这种教法还能激发不同类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比如在书法教学中,根据学生的不同笔性帮助学生选择字帖,会很快解决初学书法畏难浮躁的心理,使学生快速进入书法的深入学习。二、设计开放性的课程内容结构 1、开放性审议课程内容结构 我们在认真执行国家关于幼师专业课程标准的同时,结合教学实际,不断加强课程建设,因为课程自身要求在时间、空间和内容上进行开放和动态更新,表现在教学内容的动态及开放性组织。为此,我院多次到县直实习基地、乡镇部分幼儿园发放各种表格进行人才需求的调研,本校教师多次填列所任课程的能力标准和考核标准,学校汇总后统一进行筛选和分析并倾听专家和各方面意见,共同审议课程体系整体结构,以确定课程内容和可行程度。比如根据幼儿园反映意见,增设了《幼儿文学》课程。在舞蹈课程内容设计上,采纳了任课教师的意见,对现有教材进行适当删减和补充, 选择"基本功训练、不同民族舞蹈、幼儿舞蹈、舞蹈创编、综合活动"5个模块的舞蹈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机构更趋向循序渐进。 2、按照课程内容结构科学分工 参照有关学校的教学经验,结合我院目前实际情况,改革艺术课教学"跟班制"为"专项教学制",本着竖不断线,横不缺项的原则,对教材选择、内容设置、课时、教法等进行调整。比如根据舞蹈课程内容结构即舞蹈基训课,民间舞课,幼儿舞蹈课,理论创编课,古典舞课,现代舞课,拉丁舞课,岗位责任落实到人。哪一部分出现问题就可找到任课教师,避免过去那种挂一漏万的局面,对强化教学的科学管理,将起到督促作用。这样还有利于合理使用人才,有利于教师一技之长发挥,使教师有更多的精力从事某一专项研究,教学质量明显提高,比如音乐课善于器乐的教师可以单独教学器乐;声乐教师单独教学视唱;用理论水平较高、经验较为丰富的教师任音乐理论课教师。 三、构建开放性的教学空间 学前教育专业的许多教师由于长期,甚至从没到幼儿园亲自上过课,许多刚毕业的学前教育专业教师,一线实践锻炼的经验也不多,因此,应该让他们到幼儿园与幼儿亲密接触,体验幼儿园的教学与管理,了解幼儿的身体和心理发展特点,避免幼师专业教学的空洞、教条和不切实际。为此,我们充分利用学院幼儿园这一实习基地,积极倡导广大教师"与幼儿园零距离接触"。具体措施有两种:一是学前教育系专业教师轮流到幼儿园上课,形成切身体验,增强对幼师学生教育教学的针对性。二是把课堂搬到幼儿园,让学生面对幼儿正式上课,教师则组织其她学生听课并评议,这样,教法课上形成了"创设情景------给出问题-------讲台试教-------教学实习"的新型模式。使教师从"前台的演员"退居到"后台的导演"位置,学生从"台下的观众"上升为"台上的演员",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越好,学生的收获就越大。这种方法是开放的民主的。我们还轮流安排学生到学院幼儿园进行幼儿保育实习,并对家庭困难的学生给与实习补助,极大的激发了幼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在社会上也赢得了良好口碑,拉动了招生。 四、建设开放性的教学实习基地 教学实习基地是实践教学的重要载体,是为专业实习搭建的可行性平台。我院幼师专业,在组织学生完成实践教学任务的基础上,与实习单位建立了业务协作联系,求得社会相关行业对我校教学的帮助和支持。我院在县直各幼儿园建立了实践教学基地。这些基地已经发挥了指导实践教学的功能,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指导了专业技能,搭建好通往社会的实践之桥,得到学生的好评和珍惜。我们还在本院建设了一处设施齐全,管理到位的幼儿园作为学前教育系学生见习、实习的基地。逐步形成了实践教学的新体系。基本能够以专业培养目标为前提,以考核标准为落脚点,形成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整体,真正从教学体系的定位中体现出实践教学的独立地位。在教学安排上实践教学服从专业培养目标、专业职业能力、职业素质以及从学生整个职业生涯出发,实现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紧密联系,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培养全过程。定期轮流下园实习,熟悉教法及教学特点,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时数比例为1:1左右。使每年学生毕业后,即可迅速适应工作需要。 关注幼儿心理健康,促进幼儿身心发展一、制定周详的计划,作为实施集体健康教育的有利前提条件。首先在幼儿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必须丰富幼儿的健康知识,教给幼儿促进和保持健康的方法行为,从而使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体育锻炼习惯。可以用丰富的知识、动作和行为练习、讲解示范、体育游戏,训练行为,培养习惯等方式进行。在幼儿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要发挥健康教育的各种功能。例如:结合日常生活进行并与其他学科结合进行;在培养幼儿健康行为过程中,要集体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先针对群体进行教育,改变整个群体的行为卫生习惯,来影响个体行为的形成,“大家都这样,我也要这样”。再针对个别特殊幼儿多提醒、多关心、多指导,使整体幼儿获得较全面的健康教育。二、设计多样化的健康教育形式与途径,使幼儿养成了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在身体发展方面:通过户外体育区域活动、远足活动、户外体育游戏促进幼儿大肌肉发展达到肌体的有效锻炼:幼儿能较协调地走,跑、跳,学会了一个跟着一个走成圆圈,学会了做模仿操等。由于我班是小班年龄的孩子,小肌肉动作方面,多数幼儿小肌肉发展不够灵活,表现为有的幼儿不会系纽扣,还有的幼儿串珠、撕纸等不够灵活自如等。本学期我们也将多制定些自我服务方面的要求,让幼儿发展各方面的能力。 幼儿园健康教育应与日常生活中的健康教育相结合,集体教育、小组活动与个别交谈相结合。目前,幼儿健康教育实践中存在着一些误区,有人认为幼儿健康教育就仅仅是日常生活中的卫生习惯培养,对于这些片面的认识我们应该加以注意和防范。我们尽量多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同时还重视到幼儿园课程的潜在影响,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但更重要的是,幼儿健康教育实施中,不仅应重视幼儿园物质环境的创设,而且应重视幼儿园心理环境的创设。这是健康教育的重要手段。科学有效调节幼儿园体育课的密度三、提高幼儿自我保护意识,实施适宜的教育方法。从而使幼儿适应外界变化和抵御疾病能力的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季节变化,不懂得自行增减衣。在生活能力方面,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普遍较低。穿衣、整理床上用品较为困难,饭后漱口、擦嘴的常规有时仍需老师不断地提醒。在心理健康方面,通过创设宽松和谐平等民主的班级氛围,开设各种游戏区域活动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增强自信心,促进交往能力的发展,使幼儿形成良好的个性。由于季节的变化,我们也增强了户外体育运动量,提醒幼儿及时增减衣物,小班幼儿身体各个器官的生理机能尚未发育成熟,各个组织都柔嫩,其身体素质还相当薄弱;同时,他们又处于生长发育十分迅速的时期,这也有利于幼儿培养发展良好的身体素质。 健康既是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结果,也是幼儿身心充分发展的前提;健康是幼儿的幸福之源;离开健康,幼儿就不可能近尽情游戏,也不能专心学习,甚至无法正常生活;幼儿时代的健康不仅能够提供幼儿期的生命质量,而且为一生的健康赢得了时间。自信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是使人向上奋进的内部动力。自信的人更能获得成功,更容易得到幸福。然而在现代教育中,由于过去只注重智力开展,轻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的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现代的孩子尤其是中小班的幼儿较胆小、懦弱,缺乏主动性,更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就拿我班汪晓秋幼儿来说吧,她胆小害羞,依赖性强,每次老师让作画和数学课做一些练习题时,她就会哭泣:“老师,教教我,我不会。”“老师,我肚子痛。”及至父母送她来园时她就产生不愿上学的情绪,追其原因,是怕作业不会做。新纲要中明显指出:“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理、自立的尝试”。为了培养幼儿的自信心,让幼儿快乐地上学,在平时的谈话、观察和探索中,我找出了一些有效措施。1、鼓励幼儿施展才能,培养自信心鼓励是孩子获得自信的主要途径,是孩子心灵健康成长不可或缺的“维生素”。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爱好,他们在自己喜欢的领域活动时是非常投入非常自信的。在一日活动中我首先给幼儿提供充足的材料和宽广的活动区域,保证活动时间,让幼儿按意愿自由选择活动内容,使他们在自由宽松的氛围中挖掘自己,展示自己的才能。其次,设计的活动应是幼儿接受、力所能及的活动,且对活动的指导恰如其分,让幼儿在活动中积累成功的经验,一有进步,给予表扬,碰到困难,给予鼓励,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如汪晓秋幼儿画不好时,我鼓励说:“你能画好的,再画一遍怎样?”有时还会手把手地帮她,让她有一些作品的成功感。一段时间下来,她畏难的情绪逐渐减少了。2、正确评价自己,树立自信心新纲要指出:评价是促进每一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是教师、幼儿、家长共同参与相互合作与支持的过程。正确的自我评价是幼儿树立自信心的前提。在每次美术作业后,我总让幼儿进行相互欣赏、自我评价。如:我会说:“你觉得谁的画最好,你的画进步了吗?”幼儿会说:“我觉得我的画很棒。”“今天我很聪明,数学作业难不倒我。”同时幼儿对教师的意见特别重视,往往老师的看法会成为幼儿对自己的看法,所以我在评价时会因人而异去爱每一个孩子,肯定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尽可能多地在集体面前去积极评价幼儿,使其产生自豪感、荣誉感。3、开展系列活动,建立自信心积极参与各种活动,是幼儿产生自信心的重要源泉。为此,我班设计了“夸一夸”“帮一帮”的活动。利用每天谈话活动,让幼儿讨论,夸夸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优点,采用教师夸、同伴夸、自己夸的形式对幼儿进行积极的评价,许多幼儿能在同伴的夸奖声中露出自信的微笑。对一些自信较弱的、性格内向的、遇到困难就退缩的幼儿给予帮助和引导。如在操作活动时,有的幼儿拿着操作工具说:“……我不会。”我就会不厌其烦地向他重复操作方法,并把着他的手操作第一步,增强了他重试新活动、向自我挑战的信心。科学有效调节幼儿园体育课的密度幼儿园体育课的密度又称为课的一般密度,它是指体育课中各种活动合理运用的时间与总时间的比例。各 种活动合理运用的时间是指教师的指导(如讲解、示范、纠正幼儿错误等)、幼儿的练习和相互观摩、合理的 组织措施(如整队、调动队伍等)和合理的休息等。上述各种活动中某种活动所用的时间与课的总时间的比例 就称为该种活动的密度,如讲解密度、示范密度、练习密度、组织措施密度、休息密度等等。其中,练习密度 尤为重要,它是指幼儿在课中做练习的时间与课的总时间的比例。因为体育课的最大特点是有机体直接参与各 种运动,练习密度最能体现体育课的特点,对完成体育教学任务影响很大,加之,测验幼儿练习密度相对较容 易,因此,目前幼儿园的体育课普遍运用测定练习密度来衡量一节体育课幼儿的活动情况。 既然体育课的密度指的是体育课中各种活动合理运用的时间与课的总时间的比例,因此,不难看出,课的 密度直接关系到一节体育课的时间是否合理而充分地被教师和幼儿所利用,进而也直接关系到一节体育课的教 学效果。一节好的体育课的重要标志是教师能最大限度地充分而又合理地利用一节课的时间,尽量减少浪费的 时间,以提高体育课的效率,达到增强幼儿体质,促进幼儿更快更好地掌握动作技能和发展身体素质的目的。 那么,教师应怎样合理安排和调节课的密度呢?这是一个较复杂的问题,是教师在体育教学中的一个难点。笔 者认为要合理安排和调节课的密度,必须首先了解制约体育课的密度的几个因素,然后找出科学的调节策略。 一、影响幼儿园体育课密度的因素 1.运动强度。运动强度指人体单位时间的生理负荷量,一般用心跳频率来表示。如幼儿20米速跑,跑后即 刻心率可达180次/分,慢跑一分钟做徒手操一套,心率在140次/分左右,显然,前者大,后者小。运动强度 直接影响到幼儿的练习密度,两者在很大程度上是呈反比的关系,即运动强度越大,幼儿的练习密度则应越小 ,反之,运动强度越小,幼儿的练习密度则可适当提高。这就提醒教师,绝不能让幼儿长时间连续从事大强度 的运动,否则,幼儿将承受大大的运动负荷,易造成其身体的伤害。例如,幼儿在做迫逐躲闪跑或连续立定跳 远等大强度练习时,其练习密度可适当减小,而且练习中应增加休息的次数,一般幼儿练习一至两分到后应作 适当的休息,而后再继续练习,教师应严格控制大强度练习的总时间。在幼儿园体育教学内容中,强度较大的 运动项目有跑、跳跃、攀登、下蹲走、仰卧起坐、传接球等;强度较小的运动项目有走、钻、爬、投掷、走平 衡木或窄道等。 2.教材的难易程度。教材的难易程度直接关系到教师的示范、讲解密度、幼儿的练习密度。幼儿学习新教 材和较难的教材(如投远、投准、立定跳远、抛接球、夹包跳、夹包掷远或掷准等)时,教师的示范和讲解的 密度都应加大,每个幼儿的练习密度也应提高,要使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和充分的时间进行动作和身体素质的练 习。相反,幼儿复习旧教材或学习较容易的教材时,教师则应减小讲解和示范的密度,让幼儿有更多的时间去 复习巩固。 3.组织措施。组织措施合理,教学的节奏则会紧凑,且环环相加,上课的时间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 排队、变换队形迅速可大大减少浪费时间。幼儿队形的设计应符合教学的需要,分组轮流练习或竞赛性游戏时 ,幼儿的分组太少,都会导致幼儿轮番等待的时间太长,进而易使幼儿产生厌烦,甚至注意力的分散。 4.准备工作。准各工作充分,可大大减少浪费时间,提高上课时间的利用率。有的教师课前准备工作不充 分,上课时才临时布置场地,摆放器械,结果无端地浪费了许多本该用于教学的宝贵时间。 5.幼儿的年龄差异。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教师的讲解、示范的密度也应不同,对年龄越小的幼儿(如 小班),教师的示范密度应越大,对年龄越大的幼儿(如大班),教师的示范密度应适当减小(较难的教材除 外),而讲解密度应提高。 6.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和兴趣性。教学内容难易适中,具有兴趣性,幼儿练习的积极性则高,就愿意参加 各种练习,因而可提高幼儿的练习密度;相反,幼儿则不愿意练习,这又会影响教师的情绪和态度,易使教学 过程显得松散,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科学调节幼儿园体育课密度的策略 针对以上影响幼儿园体育课密度的诸因素,特提出以下的调节策略: 1.周密计划和科学安排各项活动的时间和分量。 教师在准备体育课时计划时,应根据教学任务、教材特点和幼儿身体发展的特征及实际情况,科学地安排 各项活动的时间和分量,做到计划周密,心中有数。例如,教师在什么时候讲解,什么时候示范?各几次?大 约用多少时间?幼儿分别要做哪些练习?各几次?各用多长时间?幼儿排队和调动队伍约用多长时间?幼儿什 么时候休息和以什么方式休息(即采用全体幼儿停止任何活动的休息还是分组轮流体息)?休息多长时间?等 等一系列问题,教师课前备课时都应周密计划。 教师必须坚持精讲多练的原则,要清楚地认识到在任何一节体育课里,幼儿的练习密度都应是最大的。据 研究,幼儿在体育课中合理的练习密度的范围是35——55%,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教材和幼儿的年龄段在这个范 围内确定具体的练习密度,但必须注意动静结合,严禁让幼儿连续长时间做大强度的练习。如果幼儿是学习新 教材,教师应首先详细示范讲解1——3次,紧接着就该马上安排每个幼儿及时进行练习,教师再巡回指导,观 察幼儿练习的情况,及时纠正幼儿的错误,如发现幼儿普遍犯有某种错误,教师应再次示范讲解。教师在教授 新教材时,示范、讲解应适当增加次数和时间,但讲解要准确、精练,抓住动作要领,切忌冗长、繁琐;示范 应正确、规范、舒展,讲解与示范应紧密结合。对小班幼儿的示范应多于讲解;对中、大班,尤其是大班,讲 解的密度可稍大些,可适当减少示范的次数,但学习较难的教材除外。对强度大的教材,可多增加幼儿休息的 时间。排队和变换队形应尽量迅速,而且要符合教学的需要。 2.改进和提高课的组织措施。 教师应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探索出最佳的组织措施。前面已谈到幼儿体育课的练习密度应是各种密度中最 大的,尤其是学习新教材和较难的教材时更应做到这一点。那么,在选择幼儿的练习方式时,就应充分考虑其 科学性。教师可根据具体的教材和幼儿园场地、器械,以及幼儿的实际,选择以下练习方式:(1)个人分散式 练习。如练习立定跳远、从原地往上跳、跨跳、自抛自接高低球、拍球、夹球(或夹包)掷远或掷准等项目就 可采用此方式。(2)两人合作式练习。如两人配合练习滚接、抛接大小皮球时可采用。(3)多人合作式练习 。如5、6个幼儿为一组练习“蜈蚣竞走”(后面的幼儿抱住前面幼儿的腰,下蹲,步调一致地向前走)。(4) 集体集中式练习。如追逐躲闪跑、小组竞赛游戏、原地纵跳触物等。(5)分组轮流式练习。指各组轮流做几种 不同的练习。(6)循环式练习。指幼儿循环做几个不同的动作练习。(7)鱼贯式练习。指全体幼儿按一定的 次序依次做几个不同的动作练习。(8)分组轮换观摩式练习。指一组或两组幼儿练习,其余各组观摩,之后, 再交换。 在幼儿做集体练习时,教师必须考虑幼儿的队形,使队形符合教学的需要。例如,大班“学习投远的动作 技能”,结合投掷教材的特点,个人分散式的练习虽可提高练习密度,但不安全,因而并不适合在此使用,可 把幼儿分成两组,相距1米背对背方向站立;每人两个沙包分两次分别向场地两端(距幼儿各队3——4米左右) 的投掷区投远,这种方式显然比个人分散式安全,又比把幼儿分成四路纵队每四人一组投掷的练习密度大。又 如,在教幼儿练习活动目标投准时,可把幼儿分成二至四组(视幼儿实际人数而定),让幼儿轮流充当活动靶 标和投掷者,这样也可提高幼儿的练习密度。 3.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教师备好课后,在实际教学时不能死板僵化地照搬教案,而应根据上课时的具体情况作适当灵活的处理。 例如,发现幼儿在练习强度较大的教材时已显出中度疲劳状,教师则应立即调整课的节奏,改个人分散式练习 或集体集中式练习为分组轮换观摩式练习,让幼儿可得到轮流休息,或直接让全体幼儿休息1——2分钟,教师 可利用这一时间讲解、示范或简评,以纠正幼儿练习中出现的种种错误。相反,如果幼儿积极性很高,玩兴正 浓,又无疲劳感,教师就可让幼儿再练习一会儿或再做一遍体育游戏。教师还应及时调整自己的讲解和示范, 如幼儿动作掌握不好,就应抓住要领增加讲解和示范的密度,相反,则可减小示范、讲解的密度。如发现幼儿 分组少,轮番等待的时间太长,则应马上调整队形(如变两队为四队),以增加幼儿练习的机会。 4.课前做好准备工作。 为了充分利用上课的时间,保证体育课的顺利进行,教师必须在课前做好各种准备,包括备好课和做好物 质准备。如准备好幼儿所用的沙包、头饰、球、腾圈、拱型门、垫子、小旗、记分牌、绳、皮筋、木桩等玩具 和器械,提前画好场地,器械也应事先摆放到位,如条件许可,应把做准备活动的场地和摆放好器械的场地分 开,如需音乐伴奏,还应准备好录音带。 5.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幼儿情绪高涨,他们参加活动的主动性就会提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练习密度,改善课的质量。为此 ,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课的类型、教学方法上都应充分考虑到兴趣性原则。例如,幼儿园体育课的类型主要 应以游戏型为主,利用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形象的玩具和道具(如头饰、动物和水果图片、彩带、花环、拱 型门、平衡木、动物玩具、房屋树木模型、木桩等),中、大班还应多采用竞赛性游戏等方式来调动幼儿的兴 趣。此外,教师的讲解和示范也很重要,在体育教学中适当地运用节奏鲜明的乐曲,也可极大地提高幼儿练习 的兴趣。 总之,教师应通过以上调节策略,充分而合理地利用宝贵的上课时间,最大限度地提高体育课的密度和效率。

[提要] 美术是一种造型艺术,是以线条、色彩、结构塑造形象的视觉艺术。幼儿美术活动的价值在于它不仅培养了幼儿的审美能力,同时也赋予了幼儿主动学习和发展创造能力的机会,培养了幼儿的创新意识。 就儿童而言,每个幼儿都有创造的潜力,学前儿童美术创作中的创造力是指创造出对其个人来说是全新的前所未有的想法或作品的能力,这种能力不仅在作品中反映出来,还从其创作的过程中显示出来,孩子的偶发奇想常常孕育着创造的火花,在孩子美术活动的过程中,创造是永恒的主旋律。 那么如何有效地促进幼儿创造力的培养呢?笔者认为: 一、观察了解幼儿,满足幼儿的表现需要。 1、了解幼儿活动开始时的兴趣,满足幼儿的表现需要。 2、了解幼儿活动过程中的状况,给予幼儿适时的指导。 二、充分尊重幼儿,还给幼儿自由、自主的活动空间。 1、信任幼儿,坚持艺术表现无对错。 2、减少规定,还给幼儿自由、自主的活动空间。 3、尊重幼儿,给儿童的活动提供一段不受评价的时期,使其自由想像不受阻碍。 三、帮助幼儿成为美术活动的真正主人。 1、通过各种途径丰富幼儿的经验。 2、引导幼儿掌握美术基本技能。 3、帮助幼儿进行创造性的画面表达。 [正 文] 美术是一种造型艺术,是以线条、色彩、 结构塑造形象的视觉艺术。美术以它的直观性、可视性、 形象生动对幼儿有很大的感染力, 幼儿美术活动的价值在于它不仅培养了幼儿的审美能力, 同时也赋予了幼儿主动学习和发展创造能力的机会,培养了幼儿的创新意识。 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表现自我和与人交流的需要, 对孩子来说,美术首先是孩子自我表现的一种方式, 在幼儿尚不能自如地运用语言文字这种成人约定俗成的文字符号系统与人交流时,美术成了他们表达思想、 宣泄情境、想象和创造他们自己世界的一种有效途径。 就儿童而言,每个幼儿都有创造的潜力,儿童的创造力是指创造出对其个人来说是全新的、前所未有的想法或作品的能力,在学前儿童美术发展过程中,从涂鸦期开始的乱涂,逐渐画出什么东西,并给它命名,到象征期为事物象征性地创造一个多半是不完整的、粗略的轮廊的形象,再到图画期用画来表达多种概念都显示出他们独特的创造力,这种能力不仅在作品中反映出来,还从其创作的过程中显示出来。在幼儿美术作品中,他们可以打破成人美术的条条框框,出现一些在成人看来既可笑又非常可爱的现象。这种超常规独特的现象,正体现出幼儿大胆的想象和神奇的创造力。在幼儿美术创作过程中,他们先是通过感官对外部世界审美客体有情感的感知,伴随审美经验在记忆中的储存,再经过手的技能运作活动,创造性地用作品来传达内心的活动。这一过程带有明显的个人色彩,概括地说,幼儿美术活动中的创造包括两方面:一类创造是实在的可视形象的创造。这就是我们常看到的儿童的绘画作品,手工作品中那些不合逻辑的构思、不合比例的造型、主观想像的色彩、随意安排的空间构图等。另一类创造是幼儿审美心理意象的创造,这是幼儿基于自身的审美需要和审美能力在特定具体的审美理解活动中的一种创造。《纲要》中的艺术领域对两类艺术创造都做了说明,并且特别强调审美心理意象的创造。指导要点里第二条指出“幼儿创作过程和作品是他们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克服过分强调技巧和标准要求的偏向”。内容与要求第三条也强调“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 综上所述,创造是幼儿美术活动的核心,是永恒不变的主旋律,那在美术活动中如何有效地促进幼儿创造力的培养呢?笔者以为: 一、观察了解幼儿,满足幼儿的创作需要。 实施教育,观察先行。作为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教师只有通过观察才能判断幼儿学得是否主动、 积极,才能真正了解幼儿的兴趣和需要。 1、了解幼儿活动开始时的兴趣, 满足幼儿的表现需要。 在美术活动中, 教师应运用有效的手段去了解幼儿的创作兴趣,灵活实施活动方案, 以适应幼儿的创作需要。如结合“三八”妇女节, 我们开展了《我爱妈妈》的命题画创作活动。多多(系化名)小朋友的爸爸、 妈妈都在美国, 多多根本没有和妈妈在一起的生活体验,所以他对这次的命题画毫无兴趣。我通过和他交谈, 发现他对星期天和奶奶游儿童乐园的场景津津乐道, 我就建议多多把它画下来,多多欣然接受, 在我的辅导下,一幅《快乐的星期天》跃然纸上, 画面上的多多神采飞扬。由此可见, 当幼儿认为老师的命题妨碍了他的表达方式,或是幼儿近日的生活体验中有他更感兴趣的、 更愿意表达的内容时, 老师可以通过和幼儿交谈或个别辅导,临时改变活动内容,去顺应幼儿的表现需要, 调动幼儿创作的积极性, 尽可能为每个幼儿提供从自己的兴趣出发进行学习的机会。 因为“兴趣”往往是孩子主动创造学习的源动力。 2、了解幼儿活动过程中的状况, 给予幼儿适时的指导。 在美术活动过程中,幼儿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产生这样或那样的需要,有的需要具体的指导, 有的需要的只是鼓励和支持。例如绘画《马路上的汽车》, 有一位小朋友在宽阔的马路上画上了公共汽车、 大卡车,后来,他很想再画一辆洒水车,可尝试了几次都画不好,反而使画面更加凌乱,最后他决定放弃。这时, 我及时引导他把洒水车和其它汽车进行比较, 找出其共同点和不同点,鼓励他再试一试, 由于我的及时鼓励和指导,这位小朋友再一次有了创作热情,最后他成功了。 因此,教师只有仔细观察幼儿的创作过程, 才能了解幼儿何时需要何种支持、鼓励和帮助, 以避免幼儿产生畏难情绪,进而对美术创作失去兴趣, 影响幼儿的发展。 二、充分尊重幼儿,还给幼儿自由、 自主的活动空间。 心理学家罗杰期认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这就是说,宽松的心理环境是人们发挥创造性的前提。一些研究也表明,在心情良好的状态下人的思路开阔、思维敏捷,解决问题迅速,而心情低沉或郁闷时,则思路堵塞、操作迟缓,无创造性可言,对于幼儿来说,一个宽松的心理环境来自于教师的信任尊重。 1、信任幼儿,坚持艺术表现无对错。 幼儿在进行美术活动时,要把他们的所见、 所想、所感通过视觉媒介转化成为自己的作品, 他们不是按照事物的原型如实地复制, 而是创造出与他们想要表现的事物具有相同特征或结构的形象, 这其间有幼儿自己对事物的理解、经验,也有在经验之上的想象、 创造的参与。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艺术领域内容与要求第三条指出“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像,尊重每个幼儿的的想法和创造, 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 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 ”所以在美术活动中教师应鼓励幼儿毫无拘束地表现自己的内心情感, 尊重每个幼儿的个性表现及艺术创作,让每个幼儿都能享受成功的欢乐, 始终坚持艺术表现没有对错之分, 因为孩子绘画的表现方式本来就没有外在的标准,即使最简单的线条, 也能被用来表现很复杂的事物,例如:一次秋游结束, 我组织幼儿用笔把自己途中看到的美丽景色画下来, 有的小朋友画了秋天美丽的菊花,有的画了秋天丰收的水果, 有的画了秋天的公园、小朋友在拾落叶等等, 这些幼儿的绘画作品构图合理,色彩明快,线条运用得也较流畅, 基本上能反映秋天的特征,也符合活动的目标。 于是在布置画展时,我将这些作品挂在醒目的地方,并组织幼儿评价, 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岂料,这时, 贝贝(系化名)小朋友说:“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呢?”其实, 最初我已经考虑尽量把全班小朋友的画都展示出来, 只因为贝贝的画实在看不出内容,乱七八糟的线,有的红、有的黄、有的灰, 依稀可辨几片树叶。所以这次就没有把他的画拿出去。 听他这么一说,我把他的画拿出来。“贝贝, 没有展示你的画是老师的疏忽,不过你能不能跟小朋友讲一讲, 你画的是什么? ”贝贝拿着他的绘画作品大声地说:“我画的是秋天的风,秋天的风是金黄色的, 它把树叶吹黄了;秋天的风是灰色的,因为它吹在身上有点儿冷; 秋天的风还是红色的,因为它把苹果吹红了。 ”听了他的介绍,我瞠目结舌, 原来“乱七八糟”里面还有这么丰富的内容,秋天的风竟然也能画得这么精彩! 不拘一格的表现方式正是幼儿创造性的表现呀! 又如:一次写生活动《电视机》, 在引导幼儿观察了电视机的外形特征之后,幼儿开始作画,只见玲玲(系化名)小朋友画的电视机上还装上了两个轮子, 当我问她为什么给汽车装上轮子时, 玲玲回答说:“电视机太重了,奶奶想搬搬不动,装上轮子就省劲多了, 连我也能推动哩!”听了她的一番解释,我不禁咋舌, 孩子的想象真是我们大人无法企及呀! 我及时鼓励了她的大胆想象,而没有以成人的眼光去看待她的作品, 因为创造力正是萌芽于孩子天真浪漫的幻想之中, 他们的偶发奇想常常孕育着创造的火花, 对于孩子来说绘画最重要的价值是使孩子蕴藏的创造力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 说不定哪天电视机就真的给装上轮子哩! 2、减少规定 ,还给幼儿自由、自主的活动空间。 人人生而具有创造性,但不一定都能表现出来, 它需要自由的空气、激励的土壤。过多、过细、过于整齐划一的限制必会阻碍创造力的发挥。在美术活动中,教师应尽可能减少规定让 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决择并有创造的自由, 才能尽情地抒发自己的感受,进行大胆的创作。 譬如在以“金色的秋天”为主题的美术活动中,我先带领幼儿秋游, 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 然后引导幼儿想象秋天丰收的景色,最后与幼儿一起讨论创作计划, 如“你打算表现秋天的什么”、“你准备选择什么样的材料”、 “你想运用什么方法”等等,让幼儿自己设定创作内容, 自由选择创作材料,有的幼儿选择了多彩的橡皮泥, 说要用橡皮泥制作秋天的各种水果,有的对绘画情有独钟, 有的是多管齐下,又是折又是剪又是贴。在我们的鼓励下, 幼儿不断创新,一幅幅集画、折、剪、贴为一体的错落有致、生动活泼的秋天呈现在我们的面前。纵观整个创作过程,幼儿极其投入,注入了满腔热情。由此可知, 教师应帮助幼儿考虑自己的计划, 并让幼儿按自己的方式和意愿去尝试创作,并给予充分的创作时间, 这将对幼儿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有助于幼儿创新意识的形成。 3、尊重幼儿, 给儿童的活动提供一段不受评价的时期,使其自由想像不受阻碍。 即不轻易评价幼儿的创新成果,这样会给他们的创造心理带来安全感,消除其怕受评判的紧张情绪,以使他们无所顾忌地自由创造。在教育活动中常有这样一种做法:教师在巡回指导时,觉得某一位幼儿创作的作品不错,于是就将他的作品拿起给其他儿童看,其实这是一种不适宜的教育行为。它既打断了创作者的思路,又为其它的幼儿提供了模仿的对象,阻碍了幼儿创造力的发挥。因此,给幼儿提供一段不受评价的时期,这是儿童发挥创造力不可缺少的条件。在尊重、信任、容许、赞美的环境中,幼儿消除胆怯和依赖心理,从而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进行积极的探索,发挥出创造的潜能。 三、帮助幼儿真正成为美术活动的主人。 1、通过各种途径丰富幼儿的经验。 丰富的经验是从事艺术创作的原材料。美术心理学的研究表明 ,来自现实生活本身并且经过创作者亲身体验过的知觉材料远比间接的知觉刺激重要得多。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丰富幼儿的日常生活经验,扩大他们的知识面。教师可以经常带幼儿走出幼儿园,通过参观、散步、郊游等方式去亲近自然、了解社会,平时可以为幼儿选择一些适合他们年龄特点、有趣的、另被他们理解的美术作品,引导他们去欣赏,丰富幼儿的审美经验。 2、引导幼儿掌握美术基本技能。 美术是一种符号系统,幼儿在借助于这一符号系统进行情感表达时,必然受制于他们所使用的美术媒介。在美术活动中,有的孩子会因为美术技能的限制,不善于或是不能将自己想要描绘的事物表现出来,这时孩子可能因不会画而变得不愿画,他的创作欲望就会爱到压抑。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艺术领域内容与要求第四条提出“在支持鼓励幼儿积极参加各种艺术活动并大胆地表现的同时,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和能力”,指导要点第三条也提出“根据幼儿的发展状况和需要,对表现方式和技能技巧给予适时适当的指导。”所以帮助幼儿掌握美术基本技能,并创造性地运用于自己的创作中,显然是必须的。 教师在引导幼儿学习美术基本技能时要注意教学方法的使用。可多运用启发式教学,侧重运用观察、体验、联想、欣赏等方式进行,重在帮助幼儿掌握运用各种美术工具、材料的方法。 3、帮助幼儿进行创造性的画面表达。 画面表达是指儿童通过美术的工具和材料,把知觉和体验到的东西用造型、色彩和构图等艺术语言表达出来。教师应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引导幼儿从表现对象的整体结构出发,着重于事物的神韵。例如,创作“放风筝”,需要学习画动态的侧面人物,表现小朋友放风筝的快乐场景。我没有直接去说教怎样画,而是先带幼儿去放风筝,引导幼儿观察同伴放风筝时的神态、动作,并与静态的侧面人物作比较,找出其不同点。让幼儿体验放风筝的乐趣,在此基础上再指导他们创作“放风筝”,鼓励多样化、个性化的表现形式,发现幼儿新颖、独特、富有情趣的想法,随时加以肯定,促使他们进一步完善,这样有利于幼儿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艺术 2、《学前儿童音乐与美术教育》,苏州大学出版社,2001 3、《学前儿童艺术综合教育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4、《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06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采集或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来源:

疫情下幼儿环境创设毕业论文

内容提要:环境创设已成为当前幼儿教育不可忽视的内容。班级环境创设尤其在幼儿发展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因为它不仅影响幼儿发展的条件,更是因为环境创设的过程中,通过幼儿的积极参与而产生了互动效应。关键词:环境创设、互动性正文:一、班级环境创设对幼儿的作用性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要求:“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利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因此,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已成为幼儿教育的重要课题。我园班级环境创设的指导思想是紧紧围绕教育目标和教学内容,促进幼儿主动发展,充分体现教育性、时代性、实用性、参与性与趣味性,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我们着重与环境创设对幼儿的作用性来创设班级环境,具体的作用在于:1、智能的启发性环境创设应着眼于丰富幼儿的知识,增长能力,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我园各班结合教育目标和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认知发展水平创设于墙面的主题栏,内容丰富,有庆祝各种节日的主题,有爱祖国、爱家乡的主题,有反映四季特征的主题,也有孩子们所喜爱的绿色环保主题如:《我们的国宝熊猫》、《我和鸟儿做朋友》、《水》、《多彩的树》、《我和动物做朋友》等。丰富的主题内容深深吸引着幼儿,他们不但潜移默化地受到了教育,而且通过他们的参与布置和看看讲讲,也很大程度地获得了认知上的发展和语言的能力、动手能力的提高。孩子们在环境和材料的相互作用中学习、探究、从而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2、情感的感染性首先,环境的美化,可以培养幼儿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我们力求从尊重幼儿的审美兴趣,满足他们的审美需要出发进行环境的创设。对于每一个教育主题的环境布置,我们除了用它丰富的主题内容来教育幼儿外,也努力营造出具有造型美,色彩美,艺术美和富有童趣的美的氛围来感染幼儿。挂在班级外走廊上的网面装饰画,如:《水果乐园》、《糖果世界》和我们教师精心制作的手工艺作品,如《娃娃乐》、《花之恋》等,使孩子们受到了美的熏陶。而在我们班级内,由师生共同制作完成的组合粘贴画作品,让孩子们体现了表现美,创造美的乐趣,也感受到了合作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其次,班级环境创设可以增强幼儿对环境的了解,培养幼儿的了解,培养幼儿热爱自然,美化环境,保护环境的情感。如在我们班级的向阳处,开辟了自然角和动物角,放了许多适合室内生长的动物与植物,如萝卜、洋葱、大蒜、马铃薯、芋艿、小鱼、乌龟、泥鳅、蝌蚪、龙虾等,并对一些养殖的瓶子进行了点点装饰,并且采用值日生制度,让幼儿轮流照顾、观察,孩子们因此掌握了许多植物的知识,大班的孩子对动植物的生长尤其感兴趣,他们会自己动手画观察日记,记录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他们还在老师的带领下,学习播种,并参与浇水、除草、松土等劳动,在亲手种植的活动中,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种植和饲养的活动不仅培养了幼儿的动手能力,也培养了幼儿从小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而利用自然材料组织幼儿进行了手工制作来装扮我们的班级,更让幼儿进一步感受到了大自然的丰富多彩,如用玉米粒、西瓜籽,开心果壳粘贴成各种小动物的形象,采集秋天的落叶加工成标本,或拼剪成各种图案,用橘子皮来做菊花,把各种蔬菜和水果进行造型,或变成一个有趣的动物,或变成一个可爱的宝宝。我们的班级环境因此变得更有意义,从而培养了幼儿关心环境,保护环境的情感。此外,班级环境创设还能培养幼儿关心他人,爱同伴,爱集体的情感。如,我们布置的生日栏,就营造了班级内温馨友爱的氛围。生日栏内,孩子们把自己的相片或自画像贴在自己生日的相应月份内,平均孩子们会经常去关心生日栏,互相告诉这个月谁过生日的消息。在每月下旬的时候,我们会为当月的小寿星过一次愉快而有意义的集体生日。小朋友们轮流向小寿星们祝贺,提出希望,并送上自己制作的小礼物,大家一起吃着蛋糕,唱着生日快乐歌,一起分享这快乐时光。

幼儿园环境教育的重要性论文篇3 浅谈幼儿园环境教育的必要性 【摘要】环境教育在开发幼儿智力、促进幼儿个性发展方面有独特的功能与作用,它已经成为现在幼儿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局势。幼儿园要为儿童创造良好的物质环境与精神环境,让儿童感受愉快,在愉快中获得生活常识和技能;成为健康、活泼、 兴趣 爱好 广泛、具有良好行为习惯的儿童。 【关键词】环境 幼儿园环境 布置 谈到"环境",谁都很熟悉,因为我们无时无刻都身处在一个环境中,环境可谓无所不在,有大有小,幼儿园环境则是我们所熟悉的一个环境。幼儿园是幼儿快乐成长的地方,幼儿园的一切都会影响幼儿的身心发展。 我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而在今天,人们一直所重视的幼儿园环境的创设提高到了一个重要的位置,被誉为"孩子的第三任老师"!一个好的幼儿园环境就应该是一本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无声教科书。然而多次外出参观学习便发现,有些幼儿园在具体创设过程中,普遍存在着许多问题: 其一、只求美观,强调环境装饰性摆设。有的幼儿园在墙壁上挂着一幅幅精美高档的壁画,这些"高高在上",缺乏童趣和童真,过于成人化的"精品",不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和兴趣,试问这种毫无意义的墙饰怎能为环境教育主体的幼儿服务呢?显然,这与身高仅有一米左右的幼儿是完全不合理的搭配,这将使我们的教育主体白白失去一次受教育的机会,再漂亮的墙饰也只能是孩子们眼界以外的摆设。 其二、形式单一,忽视幼儿的参与性。幼儿园的环境布置应当营造一种美好和快乐的氛围,以此激发了幼儿的情绪,使幼儿喜欢与其中的人、事、物交往,而有些老师所创设的环境一味追求形式的美观,为了不让幼儿加以"破坏",有的老师还硬性规定只能看不能动,成了一种华而不实的点辍。这样,严重缺乏可让幼儿参与的活动变化的内容与机会。 其三、一成不变,轻视环境创设的教育性。有些老师为省时省力,节约装饰开支,一学期甚至一年才搞一次环境布置,不管自己布置得是否有教育意义,是否失去时效性,也不管它是否已"黯然失色",让它成为"永久的装饰",还把这视为节约材料的好方法。其实不然,正由于它缺乏可变性,不能及时为幼儿传递一种新鲜的教育信息,久而久之,孩子们就会对它失去原有的兴趣,对它"视而不见"。 那么,我们又怎么去发挥环境创设活动的教育作用,努力营造与主题活动相适宜的环境氛围,让环境创设成为幼儿的第三任老师呢?我园对环境创设尤为重视,经常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全体教师积极开展环境创设比赛活动,在不断的探索、学习中,我也摸索出了一些创设心得: 1、让幼儿及其作品融入环境,使环境科学化、艺术化。 幼儿每次的作品,都是他们智慧的结晶。为此,根据幼儿每次活动的作品类型,我会提前设计出不同风格的版面。当幼儿的作品完成后,我会指导幼儿自己动手把已贴上标志的作品粘贴在合适的位置,当全部的作品张贴完成后,就会形成一幅别具风格的作品版面。如:中班幼儿作品"太阳花",我先用纸板制作了一棵大树的树杆,再用彩色卡纸做出两三只漂亮的蝴蝶,然后指导每个孩子的花儿错落有致地粘贴在树干的周围,一幅凝聚全体幼儿智慧的版面制作完成了。幼儿看到自己的作品变成一棵"太阳花树",兴奋不已,他们不停地互相欣赏着、议论着,在不知不觉中将个人融入了集体,既分工又合作,不仅展示自己,也看到他人的成功。 2、让环境随季节、时令变换。 不同的季节、时令,周围环境事物都会在不断的变化。通过变换不同的环境让幼儿感知季节时令的转化和更改。如:春天来了,先通过户外活动让幼儿观察感知春天,再进行制作活动,幼儿会根据自己所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进行绘画、剪贴出相关的作品。"黑黝黝的小蝌蚪,带剪刀的小燕子,嫩嫩的小草,黄黄的迎春花,冰雪融化后潺潺流淌的小河"......大家的作品融合在一起,形成一幅春来了的美丽图画。同样,夏季的粉荷盛开,绿树红花,秋季的硕果累累,黄叶飘飘,冬季的白雪皑皑,大地苍茫,都是环境布置的重点,这些突出的带有明显季节特征的作品让幼儿一目了然,并由于亲身的制作体验而记忆深刻。 3、让区域环境生活化。 在区域活动中,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半成品和成品材料,并投放与主题相关的丰富的材料。选择幼儿在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感兴趣的内容,将他们蕴含在区域、自然角等环境中,以满足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如:科学区内收集许多好玩的感应玩具、汽车玩具和发条玩具。幼儿对科学的概念是抽象的,当自己亲手播种科学的时候,教师毋庸多说,幼儿就会收获良多。在图书区投放大量的科技图书,投放名人、伟人的图书、图片及资料照片。图文并茂,深深感染着幼儿。 当区域环境生活化时,孩子周围就形成了一个自主宽松的认知环境,他们在交流中思想进步,在合作中动作迅速发展,而且非常有利于培养幼儿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幼儿园环境是幼儿显性教育和隐性表达的重要因素,是幼儿园教育不可缺少的要素。环境伴随着幼儿的成长,同时也展示着他们的点滴进步。环境虽小,却展示着智慧,滋润着心灵,探索者成长。孩子们在自己的作品前体验着快乐,炫耀着成果,欣赏着自己的美满世界。 总之,幼儿的世界应该是美丽的,在幼儿园,他们眼睛所触及的每一处风景、每一个角落都应该是美的。一种经过精心修饰又不露痕迹、源于自然又超于自然的美,让他们的眼睛在经过纯美色彩的无数次浸染之后,变得懂美爱美起来,让他们的双手在制作美创造美的过程中,变得灵巧起来,让他们的心灵在无数次欣赏之后,变得纯净美好起来。我们应该合理地综合组织各方面的教育内容,并渗透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项活动中,充分发挥环境教育手段的交互作用。,让有限的活动环境成为幼儿无限成长的阶梯。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江苏教育出版社 [2]李晓娟.幼儿园环境的创设[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幼教研究) [3]吕曼.幼儿园环境创设与幼儿环保教育[J];成才之路 [4](苏)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杜殿坤编译,教育科学出版社 幼儿园环境教育的重要性论文篇4 浅谈对幼儿进行环境教育的重要性 【摘 要】幼儿园教育《纲要》中提出:幼儿园教育要让幼儿“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因此在幼儿园开展环境教育的活动是社会形势与教育改革的需要,更适合了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幼儿环境教育工作是环境教育的组成部分,本文作者结合多年的幼儿教学经验,从幼儿环境教育的各个角度幼儿园环境、游戏环境、家园环境、体验环境以及自然环境等,展开全面深入的阐述,对提高幼儿环境教育水平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幼儿教育;环境教育;精神环境;培养意识 幼儿环境教育工作是环境教育的组成部分,“绿色幼儿园”重在培养人的环境意识,是一项长远的系统工作,是提高未来公民素质的重要内容,是面向未来的事业,也是幼教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我们不仅要使幼儿认识环境,而且要培养其保护环境的态度和行动。 环境教育具有知识性、趣味性、主动性、探究性、综合性、多维性等特点,所以应从选择幼儿身边存在的环境问题人手,通过幼儿多种角度的探究活动,让幼儿从感性的认识和自身活动中积极、轻松、自然地接受教育。 为此,我园把环境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和有机组成部分,脚踏实地地、坚持不懈地对幼儿进行环境教育,在环境教育实践与研究中,使我们有更深层次的思考和探索。 一、营造满足幼儿心理需要物质和精神环境 幼儿对世界周围充满好奇,他们是具有一定身心发展特点的顾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积极发展的能动主体,我们应把创设环境作为教育过程的一部分,力求使园内每幅墙壁都会说话,每个角落都发挥环境教育的功能,注意把装饰性的东西变成幼儿学习的环境,把静态的环境变为动态的环境,通过师生共同创设和布置,激发起幼儿对环境的兴趣的探索欲望,积极活动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成为环境的主人。美丽整洁的充满生机的园舍环境激发了小朋友爱护环境之情。首先关注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年龄差异,注重安全、卫生的生活环境创设,这样幼儿才会有安全感,才会放开手脚活动。建立成人与幼儿之间平等、民主、宽容、支持的精神环境,会使幼儿在幼儿园这个环境中感受到心理上的安全和自由,感受到师生及同伴之间的关爱、重视、接纳和理解。 二、在观察和体验生活中渗透环境教育 观察也是扩展知识最有效的方法。作为幼儿环境教育的第一步,应当让幼儿通过大量的观察,让幼儿了解万事万物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要把环境教育纳入园和班的 工作计划 经常进行观察、记录、检查、评估。幼儿园的环境教育不宜独立设学科,应把丰富多彩的环境教育内容渗透到各科教学、各种活动及日常生活中,通过游戏及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进行。环保意识的培养也是养成习惯的过程,平时我们时常提醒孩子要保持室内外卫生,教育孩子爱护公物,懂得节约资源。 在户外活动时提醒幼儿爱护大型玩具,学认一些保护环境的 标语 牌,教育幼儿不攀登摘花,不随地吐痰,保持优美的环境。在进餐时,教育幼儿不挑食、不浪费,使幼儿懂得粮食对人体的益处及浪费会造成的危害,在公共场所看到他人乱扔果皮纸屑,建议孩子捡起来或提醒别人捡起来放入果壳箱,并让幼儿知道我们要少用或拒绝使用一次性物品,让他们懂得这是对资源的浪费、对地球的污染。 在炎夏烈日中,让幼儿体验一下在太阳暴晒中和在树木绿荫下的感受,进而向他们讲森林与我们人类的密切关系;等幼儿口渴时,让他们 说说 口渴的感受,再让他们在喝水后说说解渴后的感受,在此基础上,为幼儿讲水这一环境要素与人类的关系。让幼儿通过对各种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要素的体验,深切地感受到自己无时无刻都不能离开环境,逐步培养起幼儿对人类生存环境的情感,为保护和改造环境奠定良好的思想道德基础。 三、 在大自然中进行环境教育 观察也是扩展知识最有效的方法。作为幼儿环境教育的第一步,应当让幼儿通过大量的观察,让幼儿了解万事万物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因此,我们让幼儿走人大自然分享健康、清洁的环境,亲身体验环境污染对自己的影响;观察沙、石、土的属性及用途;观察风、雨、云天气变化的规律;观察光和电的现象……激发幼儿对自然现象的兴趣,培养幼儿对环境的探索和热爱。与大自然的联系是促进幼儿生态理解力的重要因素,获取环境知识的手段是:“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因此,我们积极带领幼儿走出活动室,走出园门,以大自然大社会为环境教育课堂。 我们有目的、有计划地带领幼儿认识大自然与周围的生活环境,让幼儿自由自主地接触环境、熟悉环境。组织幼儿到大自然中,让幼儿在与大自然的接触中,领略花、草、树木给人类、动物带来的好处,从而培养珍惜和爱护环境的情感。在整个观察活动中,充分体现了幼儿是学习的主人、体现了幼儿与环境“对话”,使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和“对话”中感觉到科学和技术就发生在其中。从这些和自然、生活经验紧密联系的活动中,幼儿对大自然的产生更浓厚的热爱之情。 四、家园同步、社区配合进行环境教育 家长是孩子最亲近的人,他们的 言行举止 、兴趣爱好都会对幼儿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长也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家庭环境与幼儿园达成教育一致,可以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环境知识,可以帮助幼儿发展和形成良好的环保行为,取得好的效果。家长的积极参与和配合是开展环境教育的有力保证。 在实践中我们深深地感受到:对幼儿进行环境教育,仅靠幼儿园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家长和社会的支持、配合。所以,在环境和科学教育中,我们始终注意利用家长资源,给家长们提供机会,让他们参与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利用幼儿园宣传栏、家园联系手册、家园之桥、墙壁布置等向家长宣传、沟通,让家长明确环境教育的重要,从而理解和支持我园的环境教育工作,共同承担教育的责任。 五、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幼儿工作者必须增强幼儿环境教育的责任感、紧迫感、自觉性。 (2)幼儿环境教育必须把幼儿园的小环境与社会、自然的大环境有机结合。 (3)幼儿环境教育,必须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注意教育对象的年龄特点,做到因人施教。 通过系列环境教育活动,幼儿不仅拓宽了知识面,创造能力也在动手动脑的环境教育中得到发展。环保活动中的许多游戏、实验和操作活动,把保与教、学习与锻炼有机结合起来,使幼儿们常常处在探求新知的激情中,良好的园中环境使幼儿全身心都得到良好的发展。环境工作是跨世纪的任务,我们的环保教育仅仅开了个头,以后我们将沿着目标不断努力,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吴少芬.对幼儿环境教育的再认识.[M] [2]林蓓蕾.幼儿环境教育的探索与实践.[M] [3]董小萍.幼儿学前环境教育的认识与实践.[M] 猜你喜欢: 1. 幼儿国学教育的重要意义 2. 关于幼儿园环保教育的论文 3. 幼儿园环境教育论文

幼儿教育环境创设思考论文

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大家都接触过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提高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你知道论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幼儿教育环境创设思考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摘要:

幼儿阶段是人生中较为重要的阶段,思维意识以及独立人格在逐渐养成,任何外来环境的干预,对人的性格取向都会产生较为深远的影响。幼儿园主要是为幼儿提供舒适、健康的生长环境,幼儿教育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环境是其中最具影响的因素之一,同时也是重要的教育资源,通过教育环境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的性格发展,有助于促进幼儿综合素质全面成长。由此看来,环境因素在幼儿教育中有着较为突出的作用,本文主要针对环境创设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进行分析,以求进一步推动环境创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提升我国幼儿教育水平。

关键词:

环境创设;幼儿教育;行为方式

幼儿园是我国开展幼儿教育的场所,主要是为幼儿提供一个舒适的成长环境,环境作为一种教育资源,同样也是一种隐形的教育手段,在全面开发幼儿智力、心智以及个性方面,有着较为突出的作用,随着教育事业改革脚步的推进,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幼儿接受教育的班级环境,是教育课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创设环境,首先需要明晰环境的教育性,以及有效性,环境创设应该同幼儿园的教育目标一致,服务于教育目标。所以说,班级环境创设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占有重要作用,一方面影响着幼儿自身健康成长,另一方面通过环境创设能够加强幼儿之间的互动效应。环境创设充分体现了当代幼儿培养的教育性、实用性以及全方位性,从多种角度为幼儿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1、加强幼儿同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方法

创设环境作为幼儿学习的过程

为了进一步提升幼儿在环境创设中主动学习和发展,首先应对幼儿进行充分了解,明晰幼儿自身兴趣和需求,全面为幼儿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材料和设置环境。在调动幼儿整体积极性后,共同讨论如何设计布置班级墙饰,为幼儿提供相应的布置材料,做出设计方案。在这个过程中,营造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是一方面原因,另一方面原因是能够提升幼儿的动手实践性,加强思维的开拓,并且使其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勇敢地去表达自身的看法,敢于将想法应用于实际,来获得想要的东西。

①幼儿园通过已有的知识经验,结合其他途径来获取更多的信息和资源,从而去解决未知的问题。

幼儿自主选择的权利

在幼儿园的教育环境中,对于初入学的幼儿而言,周围的环境是陌生的,部分性格较为乖僻的幼儿会产生恐惧和逃避的心理,而大多数幼儿会对幼儿园这个环境产生好奇心,觉得一切事物格外新鲜。给予幼儿自主选择的权利,一方面能够提升幼儿参加活动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体现了对幼儿的尊重,且给予幼儿一种强烈的信任,增加幼儿的自信心。从以往的幼儿教育经验来看,幼儿能否拥有自主选择以及材料使用的权利,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幼儿对环境墙饰布置和设计等的积极性,以及思维的开拓,加强幼儿同环境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以便最大程度地发挥环境因素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

引导幼儿改正错误

幼儿由于自身年龄较小,思维意识仍处在开拓过程中,对待外来事物往往缺乏足够的认知,容易出现错误行为。当发生这样的现象时,教师应明确自身职责,通过环境材料、环境与幼儿相互作用的学习探究活动,引导幼儿明晰自身的错误,帮助幼儿改正错误,明晰正确的观点。

②幼儿犯错后,教师不应盲目地进行指责,应选择合理的方法探索幼儿的真正意图,了解幼儿群体的认知水平,避免在教学过程中伤害到幼儿的心灵。

加强幼儿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教师所准备的相应创设的环境材料,或是根据教学目标提供的环境材料,应能引导幼儿去积极地参与其中,鼓励幼儿去深入探究和实际操作,并对幼儿的实际操作进行指导。幼儿教师应学会转变自身角色定位,摒弃以往严肃的检查形象,将关注点从幼儿玩具是否弄坏等问题转移到如何引导幼儿的学习兴趣上来,客观判断幼儿自身的兴趣和个性化需求,促进幼儿朝着更积极的方向发展。

③国家的兴旺、富强,离不开人才的支持,幼儿教育阶段是人才成长最基础的阶段,同时也是一些行为习惯以及心性品格养成的阶段,应充分认识到环境创设在幼儿教育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利用环境教育资源来达到教学目的。

2、环境创设在幼儿教育中的具体作用

智慧的启迪

幼儿的成长,在一定程度上易受到周围环境因素的影响,一切生命活动都是在同环境互动中发展的。环境创设之所以对幼儿成长和发展有着较为突出的影响,一方面是由于对幼儿思维方式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幼儿通过在环境中的积极探索,获得了实际应对环境变化的能力,并对周边环境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和改造。幼儿园在幼儿初入学时,会对幼儿的基本情况,包括年龄、性格、认知水平以及行为能力进行充分的了解,为后续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奠定基础。

④多数幼儿园会根据幼儿自身的一般特征以及兴趣习惯,创设周边环境,在墙面上布置主题栏,主要内容有各种节日主体,四季特征主体以及动物主体等,诸如:《水》、《我和鸟儿做朋友》以及一系列的礼仪主题墙饰等,内容较为丰富。通过一系列缤纷多彩、内容丰富的主体来调动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不仅帮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增长见闻,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幼儿的语言能力、认知能力以及实际操作能力,幼儿在环境和教学材料的相互作用中进行探索学习,极大地激励了幼儿学习兴趣,拓宽了思维空间。

情感的渲染

幼儿的教育环境,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培养幼儿发现美、感受美以及欣赏美的能力,在学习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对于幼儿自身的审美能力,应保持充分尊重,不进行人为干预,保证幼儿最真实的美感欣赏,以此为依据,开展教育任务。对于幼儿园周围的教育环境主题,除了采用更加丰富多彩的主题以外,应注重营造具有艺术美感以及童趣美的环境,促使幼儿时刻受到熏陶,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培养艺术美的感知能力。班级内,教师通过和幼儿之间的沟通,对班级墙面进行精心设计和装饰,使每一面墙都具有各自的特色,富有意义,每一面墙上的主题设计,均体现着孩子们对美感的表现,在合作交流中分享成功的喜悦。班级环境创设能够加强幼儿对周边环境的理解,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喜爱,丰富保护环境的情感。诸如在班级的窗台上,可以根据幼儿对大自然的喜爱,开设自然角以及动物饲养区,丰富幼儿情感之间的交流。此外,在班级角落中设立活动区域,可以放置一些植物,由幼儿轮流照顾,在这个过程中,幼儿能够学习到更多关于植物的知识,养成良好的心性和品格。

⑤在班级中制定值日生制度,从小培养幼儿的劳动能力,强化幼儿动手能力,在教师的带领下对班级内的植物和动物进行照顾,打扫卫生,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教师可以提供一系列材料,诸如橘子皮、开心果等,带领幼儿共同动手创造,粘贴各种各样的动物形象,或一个人物形象。班级内有幼儿生日,教师可以带领幼儿们为其过生日,送贺卡或代表心意的小礼物,分享欢乐的时光。班级环境创设,不仅对于幼儿园内部环境创设有着较为深远的影响,与此同时,更能够加强幼儿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培养爱心情感,促使班级内的幼儿之间主动相互关爱,营造良好的班级气氛。

行为的激励

班级内部环境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幼儿能否保持上进的学习态度及积极的心态,对于幼儿行为的激励有着较为深远的影响。日常的幼儿教育活动中,主要是通过带领幼儿做游戏,幼儿绘画以及唱歌等,幼儿的绘画作品中充满了童年的天真无邪,从画中的内容能够感觉到幼儿心中所悟所感,是一种丰富的情感交流。激发幼儿想象力的发挥,诸如利用周边常见的材料,来制作出更多精美的主题内容,诸如将废旧的纸盒、木棍以及水果皮,做成粘贴画、剪纸以及小发明,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开拓思维。幼儿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通过设计主题和收集材料,能够从一系列教育体验活动中收获更好的教育体会,完善自身生活经验和阅历,完成自己的作品。幼儿的作品完成后,教师可以将幼儿的众多作品进行展示,并对每一个作品进行评价和鼓励,激发幼儿继续创作的信心和兴趣,表达对幼儿自身的尊重。由于幼儿自身的生长环境和认知能力存在差异,通过环境创设能够使每一个幼儿在努力过后有所收获,树立良好的自信心和品性。此外,在班级外面的走廊上,可以将幼儿的作品进行展示,为幼儿带来更大的喜悦。

活动的创造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改革脚步的推进,人们更加注重教育环境的好坏,为幼儿提供良好的学习成长环境,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幼儿良好涵养和性格的养成。为了进一步提升幼儿教育成效,可以设计一系列活动纳入到日常教学内容中,结合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开设区域活动环境。区域活动环境是一种隐形教育资源,对于幼儿的智慧开发,个性养成有着较为深远的影响。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部分幼儿园加强了内部硬件设施建设力度,铺设塑胶跑道,建造种植园以及饲养园等,为幼儿的成长和学习营造良好的环境,甚至部分幼儿园配备了相应的电子音乐器材和运动器械,来丰富幼儿的日常学习内容,从小开始培养幼儿的音乐美感和健康的体魄。

3、结论

幼儿教育是人才成长的基础阶段,同时也是最重要的阶段,环境教育作为一种隐形教育资源,是幼儿教育的主要方法之一,幼儿的行为习惯以及思维方式,都会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而逐渐发生改变。总而言之,环境创设要根据幼儿自身的兴趣变化而进行,同时需要紧跟时代步伐,明确幼儿的实际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教育目标,以幼儿为主体,全面提升幼儿教育水平,为我国教育事业健康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注释

①张瑞生.浅谈环境创设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J].科技视界,2012(29):243.

②刘琦.充分发挥环境创设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5(6):13.

③吉田蓉子.活动室创设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J].科技视界,2013(7):119.

④陈军霞.环境创设在幼儿交往礼仪中的'作用分析[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4(2):134.

⑤唐海艳.环境创设在幼儿活动中的作用[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3(3):181.

拓展相关: 创设问题情境有效性的几点思考教育论文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为了使学生经历应用数学的过程,教学应沿着“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步骤进行。可见创设一个好的教学情境,对于学生学好数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事实上,大量的数学课堂由于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情境,学生兴趣得到了提高,学习更加主动了。但是,不得不承认,教学情境的创设还存在一些偏颇的现象,需引起教师的注意和思考。笔者结合有关教学片段,对情境创设的有效性做几点思考。

一、创设的问题情境要不要具有针对性

片段1:某教师讲授“年、月、日”新知识时,一开始就创设了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小华今年12岁,她只过了3个生日,这是为什么呢?”同学们对这个问题非常感兴趣,纷纷动脑思考。但多数学生紧皱眉头,抓耳挠腮,不能找到合理的原因。于是教师让学生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大家七嘴八舌,你指我看,你说我听,你讲我评,似乎研究氛围异常浓厚。学生虽然知道了小强的生日是2月29日,但还是不清楚究竟是什么原因。

教师创设情境往往是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或提出某个数学问题,或为解决某个知识的重难点作认知上的铺垫。然而有些问题情境创设往往会脱离学生实际,不自觉地拔高要求,片段1的问题情境虽然富有挑战性,但是新课伊始,学生没有对年历的观察作为基础,没有大月、小月、平年、闰年概念的积累,怎么能一下子就回答为什么呢?学生个个紧缩眉头,苦苦思考,挖空心思的想出一些问题来配合教师的教学。而这些问题并不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己产生的问题,学生没有经历过程的体验,哪来值得讨论的问题?在进行这部分内容教学时,首先应让学生说出自己是在哪月哪日出生的,并在年历卡上找到自己的生日,然后观察年历说说发现了什么。这样充分考虑了学生的认知规律。把“小华今年12岁,她只过了3个生日”这样的问题放到“生日快乐”的实践活动中教学,既让学生回忆已掌握的年、月、日知识,又启发他们思考判断,显然这样安排是合理的、有效的。

二、创设的问题情境要不要讲究实效性

片段2:某教师讲授“10的分与合”时,设计了一个找朋友的数学情境。教师请了10名学生戴上标有不同数(1~10)的动物头像帽,然后部分学生发了一些数字卡片,要求卡片上的数与动物头像帽上的数合起来是10。

教师应针对不同年龄的学生以及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片段2创设的数学情境只是少数人参与,问题的教学容量小,虽调动了部分学生的积极性,但总的作用不大。各种不同类型的情境,应该考虑对象和效果。

第一,游戏性情境适合低年级学生特点,它的活动性、趣味性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在游戏的氛围中建构知识,但不能只为了新奇。 第二,故事情境是学生喜欢的,将枯燥的数学知识演绎成生动的故事情境,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应用过程,寓教于趣,寓学于乐,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但是,教师应注意不要喧宾夺主,不能只注意故事情节,淡化了其中的“数学味”。

第三,活动化情境要有体验性。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必须由学生在现实的数学活动中理解和掌握,而不是单纯地依赖教师的讲解去获得。把问题情境活动化,就是让学生投身到问题情境中去活动,使学生在口说、手做、耳听、眼看、脑想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增长智慧,提高能力。

三、创设问题情境要不要注重科学性

片段3:某教师讲授“倒数”时,创设了某人进行体育锻炼时倒立的情境。教师指出:生活中人可以倒立,杯子可以倒立,你也能举一些这样的例子吗?于是学生说出了生活中很多物体可以倒立的现象(受教师例子的暗示直接迁移)。随后教师又问:倒数是什么?猜猜看。学生齐答:将数倒过来。怎么倒过来?学生说:1倒过来还是1,8倒过来还是8,9倒过来是6,6倒过来是9。

把问题情境生活化,让学生亲自体验问题情境中的问题,有利于学生理解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是,有些教师却把“生活原型”的引入当作是一种时髦,如此引入新课,可以说与数学内容格格不入,教师只在“倒”字上下工夫,情境运用只是解决了“倒”,而忽略了“倒数”的本质含义,这样的生活原型只能对学生起到误导作用,干扰了正确知识的建立。

生活化的情境不能喧宾夺主,一定要具有典型性,讲究科学性。情境创设一定要优选素材,进行数学加工,为解决更多的数学问题服务。

教材总是滞后于时代的,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能弥补教材的不足,但要与学生的生活联系得更紧密,才能引起学生学习上的共鸣。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的同时,还应让学生更多地关注情境中的数学问题。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