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一个给你参考一下:软件测试从零开始引言 几年前,从学校毕业后,第一份工作就是软件测试。那时候,国内的软件企业大多对软件测试还没有什么概念,书店里除了郑人杰编写的《计算机软件测试技术》之外,几乎没有其它的软件测试相关书籍,软件测试仅仅在软件工程的教材中作为一个章节列出来,因此,我对软件测试一无所知。不过,在正式走上工作岗位之前,公司提供了为期两周的系统的软件测试技术专题培训,对接下来的软件测试工作有很大的指导意义。现在,我继续从事软件测试的培训与咨询服务,在这个过程中,亲眼目睹了很多软件测试新手面对的困惑,他们初涉软件测试行业,没有接受系统的培训,对软件测试一无所知,既不知道该测试什么,也不知道如何开始测试。下面针对上述情况,给出若干解决办法。 • 测试准备工作 在测试工作伊始,软件测试工程师应该搞清楚软件测试工作的目的是什么。如果你把这个问题提给项目经理,他往往会这样回答: “ 发现我们产品里面的所有 BUG ,这就是你的工作目的 ” 。作为一名软件测试新手,如何才能发现所有的 BUG ?如何开始测试工作?即便面对的是一个很小的软件项目,测试需要考虑的问题也是方方面面的,包括硬件环境、操作系统、产品的软件配置环境、产品相关的业务流程、用户的并发容量等等。该从何处下手呢?• 向有经验的测试人员学习 如果你进入的是一家运作规范的软件公司,有独立的软件测试部门、规范的软件测试流程、软件测试技术有一定的积累,那么,恭喜你!你可以请求测试经理委派有经验的测试人员作为你工作上的业务导师,由他列出软件测试技术相关书籍目录、软件测试流程相关文档目录、产品业务相关的文档目录,在业务导师的指导下逐步熟悉软件测试的相关工作。其实,在很多运作规范的软件公司,已经把上述的师父带徒弟的方式固化到流程中。 如果你进入的是一个软件测试一片空白的软件企业,那么,也恭喜你!你可以在这里开创一片自己的软件测试事业,当然,前提是老板确实认识到软件测试的重要性,实实在在需要提高产品的质量。这时候,可以到国内的软件测试论坛和相关网站上寻找软件测试资源,这种情况下,自学能力和对技术的悟性就至关重要了。 • 阅读软件测试的相关书籍 现在,中文版的软件测试书籍越来越多,有的是国人自己写的,有的是翻译国外经典之作。可以到 或者 等网络购书的站点查找软件测试相关的书籍。目前,从国外引入的软件测试书籍有很多经典之作,但是,翻译成中文后,翻译质量对阅读效果有很大的影响。 • 走读缺陷跟踪库中的问题报告单 如果您所在的公司已经有软件缺陷跟踪库了,无论采用的是商用工具,如 ClearQuest 、 TestDirecter 等工具,还是采用的 Bugzilla 、 Mantis 等开源工具,这都无关紧要,缺陷跟踪库中的缺陷报告单才是有价值的。缺陷跟踪库中的问题报告单是软件测试工程师工作绩效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软件产品问题的集中体现。一般来说,缺陷报告单中最关键的几个部分包括:第一部分是发现缺陷的环境,包括软件环境、硬件环境等;第二部分是缺陷的基本描述;第三部分是开发人员对缺陷的解决方法。通过对上述缺陷报告单的三个部分作仔细分析,不知不觉你已经吸收了其他软件测试人员的工作经验,并掌握了软件产品常见的基本问题。这是迅速提高软件测试经验的好方法。 • 走读相关产品的历史测试用例 如果你所在的公司有测试用例管理系统,那么,走读相关产品的软件测试用例是迅速提高测试用例设计水平的一条捷径。走读测试用例也是有技巧的。测试用例写作一般会包括测试用例项和根据测试用例项细化的测试用例,下面举例说明。 “ 测试用户登录的功能 ” 是一个测试项,该测试项的目的是测试用户登录功能是否正确,是否能够完成正常的登录功能,是否能够对非法用户名和密码做异常处理等等。因此,根据该用例项,可以设计出若干个测试用例,大多数情况下,测试用例项和测试用例是一对多的关系。 通过走读测试用例项目,你可以掌握应该从哪些功能点着手未来的测试工作;通过走读软件测试用例,你可以了解如何根据被测试的功能点开展软件测试用例的设计工作,包括如何确定测试用例的输入、测试用例的操作步骤和测试用例的输出结果等。 总之,走读其他软件测试人员设计的优秀软件测试用例,是提高自身用例设计水平的好方法。 • 学习产品相关的业务知识 软件测试人员不仅要掌握软件测试技术相关知识,对产品相关的业务知识也要学习。这很好理解,如果从事财务软件的测试工作,一定要学习财务知识;如果从事通讯产品测试工作,那么相关的通讯理论知识也是必须的;如果从事银行软件的测试,银行的业务流程也是不可或缺的知识点。 因此,在学习软件测试技术的同时,千万不要忽略产品相关业务知识的学习。如果你是一个软件测试技术专家,但是对产品业务知识一无所知,那么也只能测试出来纯粹的软件缺陷,而面对眼前出现的产品业务相关的缺陷,很可能是视而不见,如此这般,软件测试的效果会大打折扣。 • 识别测试需求 识别测试需求是软件测试的第一步。如果开发人员能够提供完整的需求文档和接口文档,那固然好。可以根据需求文档中描述的每个功能项目的输入、处理过程和输出,来设计测试用例。如果开发人员没有提供软件需求文档,那该如何是好?下面给出几个有效的方法: • 主动获取需求 开发人员通常不会更好地考虑软件测试,如果没有开发流程的强制规定,他们通常是不愿意提供任何开发文档,即便有强制规定,需求文档也未必能够真正指导软件系统测试工作。因此,需要测试人员发挥主观能动性,与相关的软件开发项目经理和软件开发人员保持沟通,了解软件实现的主要功能是什么,并记录得收集到的信息。一般来说,开发人员即便没有提供相关需求文档,也会保存一些简单的过程文档,主动向开发人员索要这些文档,可以作为测试的参考。此外,可以与公司的技术支持人员交流,技术支持人员是最贴近用户的人,因此,通过交流可以获取第一手的用户使用感受,在测试的过程中会更加贴近用户。 当拿到相关的资料后,从哪些方面分析需求?如何与开发人员交流需求?其实,只要把握需求分析的几个关键的点就可以解决问题:输入、处理过程、输出、性能要求、运行环境,下面针对每一个项目逐一分析: 软件输入: 与该需求相关的一切可能输入,可以从这几方面考虑,输入来源、输入参数的数量、输入参数的度量单位、输入参数的时间要求、输入参数的精度和输入参数的有效输入范围。在测试用例设计中,这部分内容作为测试用例输入的依据。 处理过程: 描述对输入数据所执行的所有操作和如何获得输出的过程。测试人员了解处理过程即可,在测试过程中发现 BUG 时候,如果对处理过程了解的深入,对定位问题根源有很大的帮助。 软件输出: 描述每个需求的输出结果,包括输出的位置(如计算机显示器、打印机,文件),输出参数的数量、输出参数的度量单位、输出参数的时序、输出参数精确度、输出参数的有效输出范围、错误消息。在测试用例设计中,这部分内容作为测试用例的预期输出。 性能要求: 与该需求相关的性能要求,比如 “ 插入 ATM 取款卡后, 3 秒钟内弹出提示用户取款的图形界面 ” 。 3 秒钟这一限制,就是对需求的基本性能要求。 运行环境: 软件的运行所需的环境,包括硬件平台的要求、操作系统的要求、数据库的要求,以及其它相关支撑软件的要求。 • 确认需求的优先级 确认需求的优先级是很必要的,如果在产品进度比较紧的情况下,测试人员可以考虑优先测试优先级高的需求项,如果进度允许,那么在测试优先级低的需求项,如果进度不允许,那么就放弃测试优先级低的需求项。如果软件公司有规范的流程支撑,开发人员在提供软件需求文档的时候,应该在文档中确定需求的优先级。但是,如果开发人员连基本的软件需求文档都没有提供,又怎能指望他们确定软件需求的优先级?如果是这样,需求的优先级只能由测试人员完成了。 • 加入开发小组的邮件群组 测试人员需要通晓被测试产品,但是,产品在开发的过程中往往是不断变化的。如果软件开发团队有一套变更控制流程,测试人员会对产品的变更了如指掌。如果没有变更控制,那就要采用其他的土方法了。如果公司里面有自动化办公系统,也许采用的是 Lotus Notes 系统,也许使用的是 E-mail 系统,测试人员应该加入到开发人员的邮件群组中。当开发人员通过邮件讨论问题、通知召开技术会议的时候,测试人员可以及时知晓,如果必要,可以参加开发人员的技术会议。即便公司里面有了软件变更控制流程,加入到开发邮件群组也是一个很好的习惯。 • 与开发人员为邻 建议测试人员与开发人员为邻。我所在的测试组曾经与开发组是在相邻的写字间里,开发人员与测试人员的关系非常融洽,抛去同事关系,大家还是不错的朋友。不管开发人员有什么样的活动,测试人员都能第一时间获得信息。无论从事软件测试工作,还是从事其它的工作,与工作中上下游环节的同事保持良好的个人关系对工作有很大便利。一般的公司内部都存在部门墙,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打通部门墙的手段之一。向领导建议测试人员与开发人员为邻,这很必要。 • 测试用例设计 测试需求收集完毕后,开始测试设计。测试用例是什么?测试用例就是一个文档,描述输入、动作、或者时间和一个期望的结果,其目的是确定应用程序的某个特性是否正常的工作。设计测试用例需要考虑以下问题: • 重用同类型项目的测试用例 如果我看得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 --牛顿。 一般来说,每个软件公司的项目可以分为固定的几大类。可以按业务类型划分,比如 ERP 软件、产品数据管理软件、通信软件、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等等;可以按软件结构来划分,比如 B/S 架构的软件、 C/S 架构的软件、嵌入式软件等等。参考同类别软件的测试用例,会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如果,公司中有同类别的软件系统,千万别忘记把相关的测试用例拿来参考。如果,系统非常接近,甚至经过对测试用例简单修改就可以应用到当前被测试的软件。 “ 拿来主义 ” 可以极大的开阔测试用例设计思路,也可以节省大量的测试用例设计时间。 • 测试用例执行 测试用例设计完毕后,接下来的工作是测试执行,测试执行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 搭建软件测试环境,执行测试用例 测试用例执行过程中,搭建测试环境是第一步。一般来说,软件产品提交测试后,开发人员应该提交一份产品安装指导书,在指导书中详细指明软件产品运行的软硬件环境,比如要求操作系统系统是 Windows 2000 pack4 版本,数据库是 Sql Server 2000 等等,此外,应该给出被测试软件产品的详细安装指导书,包括安装的操作步骤、相关配置文件的配置方法等等。对于复杂的软件产品,尤其是软件项目,如果没有安装指导书作为参考,在搭建测试环境过程中会遇到种种问题。 如果开发人员拒绝提供相关的安装指导书,搭建测试中遇到问题的时候,测试人员可以要求开发人员协助,这时候,一定要把开发人员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下来,避免同样的问题再次请教开发人员,这样会招致开发人员的反感,也降低了开发人员对测试人员的认可程度。 • 测试执行过程应注意的问题 测试环境搭建之后,根据定义的测试用例执行顺序,逐个执行测试用例。在测试执行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全方位的观察测试用例执行结果: 测试执行过程中,当测试的实际输出结果与测试用例中的预期输出结果一致的时候,是否可以认为测试用例执行成功了?答案是否定的,即便实际测试结果与测试的预期结果一致,也要查看软件产品的操作日志、系统运行日志和系统资源使用情况,来判断测试用例是否执行成功了。全方位观察软件产品的输出可以发现很多隐蔽的问题。以前,我在测试嵌入式系统软件的时候,执行某测试用例后,测试用例的实际输出与预期输出完全一致,不过在查询 CPU 占用率地时候,发现 CPU 占用率高达 90 %,后来经过分析,软件运行的时候启动了若干个 1ms 的定时器,大量的消耗的 CPU 资源,后来通过把定时器调整到 10ms , CPU 的占用率降为 7 %。如果观察点单一,这个严重消耗资源的问题就无从发现了。 加强测试过程记录: 测试执行过程中,一定要加强测试过程记录。如果测试执行步骤与测试用例中描述的有差异,一定要记录下来,作为日后更新测试用例的依据;如果软件产品提供了日志功能,比如有软件运行日志、用户操作日志,一定在每个测试用例执行后记录相关的日志文件,作为测试过程记录,一旦日后发现问题,开发人员可以通过这些测试记录方便的定位问题。而不用测试人员重新搭建测试环境,为开发人员重现问题。 及时确认发现的问题: 测试执行过程中,如果确认发现了软件的缺陷,那么可以毫不犹豫的提交问题报告单。如果发现了可疑问题,又无法定位是否为软件缺陷,那么一定要保留现场,然后知会相关开发人员到现场定位问题。如果开发人员在短时间内可以确认是否为软件缺陷,测试人员给予配合;如果开发人员定位问题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测试人员千万不要因此耽误自己宝贵的测试执行时间,可以让开发人员记录重新问题的测试环境配置,然后,回到自己的开发环境上重现问题,继续定位问题。 与开发人员良好的沟通: 测试执行过程中,当你提交了问题报告单,可能被开发人员无情驳回,拒绝修改。这时候,只能对开发人员晓之以理,做到有理、有据,有说服力。首先,要定义软件缺陷的标准原则,这个原则应该是开发人员和测试人员都认可的,如果没有共同认可的原则,那么开发人员与测试人员对问题的争执就不可避免了。此外,测试人员打算说服开发人员之前,考虑是否能够先说服自己,在保证可以说服自己的前提下,再开始与开发人员交流。 • 及时更新测试用例 测试执行过程中,应该注意及时更新测试用例。往往在测试执行过程中,才发现遗漏了一些测试用例,这时候应该及时的补充;往往也会发现有些测试用例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根本无法操作,这时候应该删除这部分用例;也会发现若干个冗余的测试用例完全可以由某一个测试用例替代,那么删除冗余的测试用例。 总之,测试执行的过程中及时地更新测试用例是很好的习惯。不要打算在测试执行结束后,统一更新测试用例,如果这样,往往会遗漏很多本应该更新的测试用例。 • 提交一份优秀的问题报告单 软件测试提交的问题报告单和测试日报一样,都是软件测试人员的工作输出,是测试人员绩效的集中体现。因此,提交一份优秀的问题报告单是很重要的。软件测试报告单最关键的域就是 “ 问题描述 ” ,这是开发人员重现问题,定位问题的依据。问题描述应该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软件配置、硬件配置、测试用例输入、操作步骤、输出、当时输出设备的相关输出信息和相关的日志等。 软件配置: 包括操作系统类型版本和补丁版本、当前被测试软件的版本和补丁版本、相关支撑软件,比如数据库软件的版本和补丁版本等。 硬件配置: 计算机的配置情况,主要包括 CPU 、内存和硬盘的相关参数,其它硬件参数根据测试用例的实际情况添加。如果测试中使用网络,那么网络的组网情况,网络的容量、流量等情况。硬件配置情况与被测试产品类型密切相关,需要根据当时的情况,准确翔实的记录硬件配置情况。 测试用例输入 \ 操作步骤 \ 输出: 这部分内容可以根据测试用例的描述和测试用例的实际执行情况如实填写。 输出设备的相关输出信息: 输出设备包括计算机显示器、打印机、磁带等等输出设备,如果是显示器可以采用抓屏的方式获取当时的截图,其他的输出设备可以采用其它方法获取相关的输出,在问题报告单中提供描述。 日志信息: 规范的软件产品都会提供软件的运行日志和用户、管理员的操作日志,测试人员应该把测试用例执行后的软件产品运行日志和操作日志作为附件,提交到问题报告单中。根据被测试软件产品的不同,需要在 “ 问题描述 ” 中增加相应的描述内容,这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测试结果分析软件测试执行结束后,测试活动还没有结束。测试结果分析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 编筐编篓,全在收口 ” ,测试结果的分析对下一轮测试工作的开展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前面的 “ 测试准备工作 ” 中,建议测试人员走读缺陷跟踪库,查阅其他测试人员发现的软件缺陷。测试结束后,也应该分析自己发现的软件缺陷,对发现的缺陷分类,你会发现自己提交的问题只有固定的几个类别;然后,再把一起完成测试执行工作的其他测试人员发现的问题也汇总起来,你会发现,你所提交问题的类别与他们有差异。这很正常,人的思维是有局限性,在测试的过程中,每个测试人员都有自己思考问题的盲区和测试执行的盲区,有效的自我分析和分析其他测试人员,你会发现自己的盲区,有针对性的分析盲区,必定会在下一轮测试用避免盲区。总结:限于文章的篇幅,本文不可能给出一个类似于 checklist 的指导性的软件测试新手入门。无论从事软件测试还是从事其它的工作,技术上的和技巧上的问题都可以通过查询相关的软件测试技术书籍获取,掌握一套基本的方法论是最重要的。以上文字,都是作者从事软件测试工作积累的经验之谈,如发现谬误之处请不吝指出。
去领测国际问问吧 他们挺专业的
这些问题可以登陆ltesting中国软件测试培训网查看,希望对你有帮助!
我毕业论文就写的测试方面的分给我我传给你
搜一个给你参考一下:软件测试从零开始引言 几年前,从学校毕业后,第一份工作就是软件测试。那时候,国内的软件企业大多对软件测试还没有什么概念,书店里除了郑人杰编写的《计算机软件测试技术》之外,几乎没有其它的软件测试相关书籍,软件测试仅仅在软件工程的教材中作为一个章节列出来,因此,我对软件测试一无所知。不过,在正式走上工作岗位之前,公司提供了为期两周的系统的软件测试技术专题培训,对接下来的软件测试工作有很大的指导意义。现在,我继续从事软件测试的培训与咨询服务,在这个过程中,亲眼目睹了很多软件测试新手面对的困惑,他们初涉软件测试行业,没有接受系统的培训,对软件测试一无所知,既不知道该测试什么,也不知道如何开始测试。下面针对上述情况,给出若干解决办法。 • 测试准备工作 在测试工作伊始,软件测试工程师应该搞清楚软件测试工作的目的是什么。如果你把这个问题提给项目经理,他往往会这样回答: “ 发现我们产品里面的所有 BUG ,这就是你的工作目的 ” 。作为一名软件测试新手,如何才能发现所有的 BUG ?如何开始测试工作?即便面对的是一个很小的软件项目,测试需要考虑的问题也是方方面面的,包括硬件环境、操作系统、产品的软件配置环境、产品相关的业务流程、用户的并发容量等等。该从何处下手呢?• 向有经验的测试人员学习 如果你进入的是一家运作规范的软件公司,有独立的软件测试部门、规范的软件测试流程、软件测试技术有一定的积累,那么,恭喜你!你可以请求测试经理委派有经验的测试人员作为你工作上的业务导师,由他列出软件测试技术相关书籍目录、软件测试流程相关文档目录、产品业务相关的文档目录,在业务导师的指导下逐步熟悉软件测试的相关工作。其实,在很多运作规范的软件公司,已经把上述的师父带徒弟的方式固化到流程中。 如果你进入的是一个软件测试一片空白的软件企业,那么,也恭喜你!你可以在这里开创一片自己的软件测试事业,当然,前提是老板确实认识到软件测试的重要性,实实在在需要提高产品的质量。这时候,可以到国内的软件测试论坛和相关网站上寻找软件测试资源,这种情况下,自学能力和对技术的悟性就至关重要了。 • 阅读软件测试的相关书籍 现在,中文版的软件测试书籍越来越多,有的是国人自己写的,有的是翻译国外经典之作。可以到 或者 等网络购书的站点查找软件测试相关的书籍。目前,从国外引入的软件测试书籍有很多经典之作,但是,翻译成中文后,翻译质量对阅读效果有很大的影响。 • 走读缺陷跟踪库中的问题报告单 如果您所在的公司已经有软件缺陷跟踪库了,无论采用的是商用工具,如 ClearQuest 、 TestDirecter 等工具,还是采用的 Bugzilla 、 Mantis 等开源工具,这都无关紧要,缺陷跟踪库中的缺陷报告单才是有价值的。缺陷跟踪库中的问题报告单是软件测试工程师工作绩效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软件产品问题的集中体现。一般来说,缺陷报告单中最关键的几个部分包括:第一部分是发现缺陷的环境,包括软件环境、硬件环境等;第二部分是缺陷的基本描述;第三部分是开发人员对缺陷的解决方法。通过对上述缺陷报告单的三个部分作仔细分析,不知不觉你已经吸收了其他软件测试人员的工作经验,并掌握了软件产品常见的基本问题。这是迅速提高软件测试经验的好方法。 • 走读相关产品的历史测试用例 如果你所在的公司有测试用例管理系统,那么,走读相关产品的软件测试用例是迅速提高测试用例设计水平的一条捷径。走读测试用例也是有技巧的。测试用例写作一般会包括测试用例项和根据测试用例项细化的测试用例,下面举例说明。 “ 测试用户登录的功能 ” 是一个测试项,该测试项的目的是测试用户登录功能是否正确,是否能够完成正常的登录功能,是否能够对非法用户名和密码做异常处理等等。因此,根据该用例项,可以设计出若干个测试用例,大多数情况下,测试用例项和测试用例是一对多的关系。 通过走读测试用例项目,你可以掌握应该从哪些功能点着手未来的测试工作;通过走读软件测试用例,你可以了解如何根据被测试的功能点开展软件测试用例的设计工作,包括如何确定测试用例的输入、测试用例的操作步骤和测试用例的输出结果等。 总之,走读其他软件测试人员设计的优秀软件测试用例,是提高自身用例设计水平的好方法。 • 学习产品相关的业务知识 软件测试人员不仅要掌握软件测试技术相关知识,对产品相关的业务知识也要学习。这很好理解,如果从事财务软件的测试工作,一定要学习财务知识;如果从事通讯产品测试工作,那么相关的通讯理论知识也是必须的;如果从事银行软件的测试,银行的业务流程也是不可或缺的知识点。 因此,在学习软件测试技术的同时,千万不要忽略产品相关业务知识的学习。如果你是一个软件测试技术专家,但是对产品业务知识一无所知,那么也只能测试出来纯粹的软件缺陷,而面对眼前出现的产品业务相关的缺陷,很可能是视而不见,如此这般,软件测试的效果会大打折扣。 • 识别测试需求 识别测试需求是软件测试的第一步。如果开发人员能够提供完整的需求文档和接口文档,那固然好。可以根据需求文档中描述的每个功能项目的输入、处理过程和输出,来设计测试用例。如果开发人员没有提供软件需求文档,那该如何是好?下面给出几个有效的方法: • 主动获取需求 开发人员通常不会更好地考虑软件测试,如果没有开发流程的强制规定,他们通常是不愿意提供任何开发文档,即便有强制规定,需求文档也未必能够真正指导软件系统测试工作。因此,需要测试人员发挥主观能动性,与相关的软件开发项目经理和软件开发人员保持沟通,了解软件实现的主要功能是什么,并记录得收集到的信息。一般来说,开发人员即便没有提供相关需求文档,也会保存一些简单的过程文档,主动向开发人员索要这些文档,可以作为测试的参考。此外,可以与公司的技术支持人员交流,技术支持人员是最贴近用户的人,因此,通过交流可以获取第一手的用户使用感受,在测试的过程中会更加贴近用户。 当拿到相关的资料后,从哪些方面分析需求?如何与开发人员交流需求?其实,只要把握需求分析的几个关键的点就可以解决问题:输入、处理过程、输出、性能要求、运行环境,下面针对每一个项目逐一分析: 软件输入: 与该需求相关的一切可能输入,可以从这几方面考虑,输入来源、输入参数的数量、输入参数的度量单位、输入参数的时间要求、输入参数的精度和输入参数的有效输入范围。在测试用例设计中,这部分内容作为测试用例输入的依据。 处理过程: 描述对输入数据所执行的所有操作和如何获得输出的过程。测试人员了解处理过程即可,在测试过程中发现 BUG 时候,如果对处理过程了解的深入,对定位问题根源有很大的帮助。 软件输出: 描述每个需求的输出结果,包括输出的位置(如计算机显示器、打印机,文件),输出参数的数量、输出参数的度量单位、输出参数的时序、输出参数精确度、输出参数的有效输出范围、错误消息。在测试用例设计中,这部分内容作为测试用例的预期输出。 性能要求: 与该需求相关的性能要求,比如 “ 插入 ATM 取款卡后, 3 秒钟内弹出提示用户取款的图形界面 ” 。 3 秒钟这一限制,就是对需求的基本性能要求。 运行环境: 软件的运行所需的环境,包括硬件平台的要求、操作系统的要求、数据库的要求,以及其它相关支撑软件的要求。 • 确认需求的优先级 确认需求的优先级是很必要的,如果在产品进度比较紧的情况下,测试人员可以考虑优先测试优先级高的需求项,如果进度允许,那么在测试优先级低的需求项,如果进度不允许,那么就放弃测试优先级低的需求项。如果软件公司有规范的流程支撑,开发人员在提供软件需求文档的时候,应该在文档中确定需求的优先级。但是,如果开发人员连基本的软件需求文档都没有提供,又怎能指望他们确定软件需求的优先级?如果是这样,需求的优先级只能由测试人员完成了。 • 加入开发小组的邮件群组 测试人员需要通晓被测试产品,但是,产品在开发的过程中往往是不断变化的。如果软件开发团队有一套变更控制流程,测试人员会对产品的变更了如指掌。如果没有变更控制,那就要采用其他的土方法了。如果公司里面有自动化办公系统,也许采用的是 Lotus Notes 系统,也许使用的是 E-mail 系统,测试人员应该加入到开发人员的邮件群组中。当开发人员通过邮件讨论问题、通知召开技术会议的时候,测试人员可以及时知晓,如果必要,可以参加开发人员的技术会议。即便公司里面有了软件变更控制流程,加入到开发邮件群组也是一个很好的习惯。 • 与开发人员为邻 建议测试人员与开发人员为邻。我所在的测试组曾经与开发组是在相邻的写字间里,开发人员与测试人员的关系非常融洽,抛去同事关系,大家还是不错的朋友。不管开发人员有什么样的活动,测试人员都能第一时间获得信息。无论从事软件测试工作,还是从事其它的工作,与工作中上下游环节的同事保持良好的个人关系对工作有很大便利。一般的公司内部都存在部门墙,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打通部门墙的手段之一。向领导建议测试人员与开发人员为邻,这很必要。 • 测试用例设计 测试需求收集完毕后,开始测试设计。测试用例是什么?测试用例就是一个文档,描述输入、动作、或者时间和一个期望的结果,其目的是确定应用程序的某个特性是否正常的工作。设计测试用例需要考虑以下问题: • 重用同类型项目的测试用例 如果我看得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 --牛顿。 一般来说,每个软件公司的项目可以分为固定的几大类。可以按业务类型划分,比如 ERP 软件、产品数据管理软件、通信软件、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等等;可以按软件结构来划分,比如 B/S 架构的软件、 C/S 架构的软件、嵌入式软件等等。参考同类别软件的测试用例,会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如果,公司中有同类别的软件系统,千万别忘记把相关的测试用例拿来参考。如果,系统非常接近,甚至经过对测试用例简单修改就可以应用到当前被测试的软件。 “ 拿来主义 ” 可以极大的开阔测试用例设计思路,也可以节省大量的测试用例设计时间。 • 测试用例执行 测试用例设计完毕后,接下来的工作是测试执行,测试执行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 搭建软件测试环境,执行测试用例 测试用例执行过程中,搭建测试环境是第一步。一般来说,软件产品提交测试后,开发人员应该提交一份产品安装指导书,在指导书中详细指明软件产品运行的软硬件环境,比如要求操作系统系统是 Windows 2000 pack4 版本,数据库是 Sql Server 2000 等等,此外,应该给出被测试软件产品的详细安装指导书,包括安装的操作步骤、相关配置文件的配置方法等等。对于复杂的软件产品,尤其是软件项目,如果没有安装指导书作为参考,在搭建测试环境过程中会遇到种种问题。 如果开发人员拒绝提供相关的安装指导书,搭建测试中遇到问题的时候,测试人员可以要求开发人员协助,这时候,一定要把开发人员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下来,避免同样的问题再次请教开发人员,这样会招致开发人员的反感,也降低了开发人员对测试人员的认可程度。 • 测试执行过程应注意的问题 测试环境搭建之后,根据定义的测试用例执行顺序,逐个执行测试用例。在测试执行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全方位的观察测试用例执行结果: 测试执行过程中,当测试的实际输出结果与测试用例中的预期输出结果一致的时候,是否可以认为测试用例执行成功了?答案是否定的,即便实际测试结果与测试的预期结果一致,也要查看软件产品的操作日志、系统运行日志和系统资源使用情况,来判断测试用例是否执行成功了。全方位观察软件产品的输出可以发现很多隐蔽的问题。以前,我在测试嵌入式系统软件的时候,执行某测试用例后,测试用例的实际输出与预期输出完全一致,不过在查询 CPU 占用率地时候,发现 CPU 占用率高达 90 %,后来经过分析,软件运行的时候启动了若干个 1ms 的定时器,大量的消耗的 CPU 资源,后来通过把定时器调整到 10ms , CPU 的占用率降为 7 %。如果观察点单一,这个严重消耗资源的问题就无从发现了。 加强测试过程记录: 测试执行过程中,一定要加强测试过程记录。如果测试执行步骤与测试用例中描述的有差异,一定要记录下来,作为日后更新测试用例的依据;如果软件产品提供了日志功能,比如有软件运行日志、用户操作日志,一定在每个测试用例执行后记录相关的日志文件,作为测试过程记录,一旦日后发现问题,开发人员可以通过这些测试记录方便的定位问题。而不用测试人员重新搭建测试环境,为开发人员重现问题。 及时确认发现的问题: 测试执行过程中,如果确认发现了软件的缺陷,那么可以毫不犹豫的提交问题报告单。如果发现了可疑问题,又无法定位是否为软件缺陷,那么一定要保留现场,然后知会相关开发人员到现场定位问题。如果开发人员在短时间内可以确认是否为软件缺陷,测试人员给予配合;如果开发人员定位问题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测试人员千万不要因此耽误自己宝贵的测试执行时间,可以让开发人员记录重新问题的测试环境配置,然后,回到自己的开发环境上重现问题,继续定位问题。 与开发人员良好的沟通: 测试执行过程中,当你提交了问题报告单,可能被开发人员无情驳回,拒绝修改。这时候,只能对开发人员晓之以理,做到有理、有据,有说服力。首先,要定义软件缺陷的标准原则,这个原则应该是开发人员和测试人员都认可的,如果没有共同认可的原则,那么开发人员与测试人员对问题的争执就不可避免了。此外,测试人员打算说服开发人员之前,考虑是否能够先说服自己,在保证可以说服自己的前提下,再开始与开发人员交流。 • 及时更新测试用例 测试执行过程中,应该注意及时更新测试用例。往往在测试执行过程中,才发现遗漏了一些测试用例,这时候应该及时的补充;往往也会发现有些测试用例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根本无法操作,这时候应该删除这部分用例;也会发现若干个冗余的测试用例完全可以由某一个测试用例替代,那么删除冗余的测试用例。 总之,测试执行的过程中及时地更新测试用例是很好的习惯。不要打算在测试执行结束后,统一更新测试用例,如果这样,往往会遗漏很多本应该更新的测试用例。 • 提交一份优秀的问题报告单 软件测试提交的问题报告单和测试日报一样,都是软件测试人员的工作输出,是测试人员绩效的集中体现。因此,提交一份优秀的问题报告单是很重要的。软件测试报告单最关键的域就是 “ 问题描述 ” ,这是开发人员重现问题,定位问题的依据。问题描述应该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软件配置、硬件配置、测试用例输入、操作步骤、输出、当时输出设备的相关输出信息和相关的日志等。 软件配置: 包括操作系统类型版本和补丁版本、当前被测试软件的版本和补丁版本、相关支撑软件,比如数据库软件的版本和补丁版本等。 硬件配置: 计算机的配置情况,主要包括 CPU 、内存和硬盘的相关参数,其它硬件参数根据测试用例的实际情况添加。如果测试中使用网络,那么网络的组网情况,网络的容量、流量等情况。硬件配置情况与被测试产品类型密切相关,需要根据当时的情况,准确翔实的记录硬件配置情况。 测试用例输入 \ 操作步骤 \ 输出: 这部分内容可以根据测试用例的描述和测试用例的实际执行情况如实填写。 输出设备的相关输出信息: 输出设备包括计算机显示器、打印机、磁带等等输出设备,如果是显示器可以采用抓屏的方式获取当时的截图,其他的输出设备可以采用其它方法获取相关的输出,在问题报告单中提供描述。 日志信息: 规范的软件产品都会提供软件的运行日志和用户、管理员的操作日志,测试人员应该把测试用例执行后的软件产品运行日志和操作日志作为附件,提交到问题报告单中。根据被测试软件产品的不同,需要在 “ 问题描述 ” 中增加相应的描述内容,这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测试结果分析软件测试执行结束后,测试活动还没有结束。测试结果分析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 编筐编篓,全在收口 ” ,测试结果的分析对下一轮测试工作的开展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前面的 “ 测试准备工作 ” 中,建议测试人员走读缺陷跟踪库,查阅其他测试人员发现的软件缺陷。测试结束后,也应该分析自己发现的软件缺陷,对发现的缺陷分类,你会发现自己提交的问题只有固定的几个类别;然后,再把一起完成测试执行工作的其他测试人员发现的问题也汇总起来,你会发现,你所提交问题的类别与他们有差异。这很正常,人的思维是有局限性,在测试的过程中,每个测试人员都有自己思考问题的盲区和测试执行的盲区,有效的自我分析和分析其他测试人员,你会发现自己的盲区,有针对性的分析盲区,必定会在下一轮测试用避免盲区。总结:限于文章的篇幅,本文不可能给出一个类似于 checklist 的指导性的软件测试新手入门。无论从事软件测试还是从事其它的工作,技术上的和技巧上的问题都可以通过查询相关的软件测试技术书籍获取,掌握一套基本的方法论是最重要的。以上文字,都是作者从事软件测试工作积累的经验之谈,如发现谬误之处请不吝指出。
我毕业论文就写的测试方面的分给我我传给你
1、论文首先得讲你做了什么,开宗明义2、背景,这里就是你测试的产品,大体介绍一下,就是copy,注明出处3、这里需要根据产品的需求文档,逐一列出需要测试的各个功能,注明出处4、对各个功能一一设计测试用例,这个需要自己来写,对应的代码工作是编写测试的子程序(如果需要)5、确认对各个功能测试的结果,做了哪些测试,测试正确性如何,产品质量如何6、总结7、致谢8、原创性说明就这些了,一般的院校都会有自己的格式要求,但大多数不会差得太多,照着套就行了,呵呵
如何写好测试计划,测试用例,测试策略;如果进行自动化测试,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如何通过测试提高软件质量;某某项目测试如何开展等等可细化到某一方向,任选一个,也可全流程覆盖
本科论文还是硕士论文? 我估计是本科论文可能性比较大,硕士论文作这个就太那个了。测试的目标说白了,不过是确认产品功能是否正确,进一步还可以确认性能等。1、论文首先得讲你做了什么,开宗明义2、背景,这里就是你测试的产品,大体介绍一下,就是copy,注明出处3、这里需要根据产品的需求文档,逐一列出需要测试的各个功能,注明出处4、对各个功能一一设计测试用例,这个需要自己来写,对应的代码工作是编写测试的子程序(如果需要)5、确认对各个功能测试的结果,做了哪些测试,测试正确性如何,产品质量如何6、总结7、致谢8、原创性说明就这些了,一般的院校都会有自己的格式要求,但大多数不会差得太多,照着套就行了,呵呵
搜一个给你参考一下:软件测试从零开始引言 几年前,从学校毕业后,第一份工作就是软件测试。那时候,国内的软件企业大多对软件测试还没有什么概念,书店里除了郑人杰编写的《计算机软件测试技术》之外,几乎没有其它的软件测试相关书籍,软件测试仅仅在软件工程的教材中作为一个章节列出来,因此,我对软件测试一无所知。不过,在正式走上工作岗位之前,公司提供了为期两周的系统的软件测试技术专题培训,对接下来的软件测试工作有很大的指导意义。现在,我继续从事软件测试的培训与咨询服务,在这个过程中,亲眼目睹了很多软件测试新手面对的困惑,他们初涉软件测试行业,没有接受系统的培训,对软件测试一无所知,既不知道该测试什么,也不知道如何开始测试。下面针对上述情况,给出若干解决办法。 • 测试准备工作 在测试工作伊始,软件测试工程师应该搞清楚软件测试工作的目的是什么。如果你把这个问题提给项目经理,他往往会这样回答: “ 发现我们产品里面的所有 BUG ,这就是你的工作目的 ” 。作为一名软件测试新手,如何才能发现所有的 BUG ?如何开始测试工作?即便面对的是一个很小的软件项目,测试需要考虑的问题也是方方面面的,包括硬件环境、操作系统、产品的软件配置环境、产品相关的业务流程、用户的并发容量等等。该从何处下手呢?• 向有经验的测试人员学习 如果你进入的是一家运作规范的软件公司,有独立的软件测试部门、规范的软件测试流程、软件测试技术有一定的积累,那么,恭喜你!你可以请求测试经理委派有经验的测试人员作为你工作上的业务导师,由他列出软件测试技术相关书籍目录、软件测试流程相关文档目录、产品业务相关的文档目录,在业务导师的指导下逐步熟悉软件测试的相关工作。其实,在很多运作规范的软件公司,已经把上述的师父带徒弟的方式固化到流程中。 如果你进入的是一个软件测试一片空白的软件企业,那么,也恭喜你!你可以在这里开创一片自己的软件测试事业,当然,前提是老板确实认识到软件测试的重要性,实实在在需要提高产品的质量。这时候,可以到国内的软件测试论坛和相关网站上寻找软件测试资源,这种情况下,自学能力和对技术的悟性就至关重要了。 • 阅读软件测试的相关书籍 现在,中文版的软件测试书籍越来越多,有的是国人自己写的,有的是翻译国外经典之作。可以到 或者 等网络购书的站点查找软件测试相关的书籍。目前,从国外引入的软件测试书籍有很多经典之作,但是,翻译成中文后,翻译质量对阅读效果有很大的影响。 • 走读缺陷跟踪库中的问题报告单 如果您所在的公司已经有软件缺陷跟踪库了,无论采用的是商用工具,如 ClearQuest 、 TestDirecter 等工具,还是采用的 Bugzilla 、 Mantis 等开源工具,这都无关紧要,缺陷跟踪库中的缺陷报告单才是有价值的。缺陷跟踪库中的问题报告单是软件测试工程师工作绩效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软件产品问题的集中体现。一般来说,缺陷报告单中最关键的几个部分包括:第一部分是发现缺陷的环境,包括软件环境、硬件环境等;第二部分是缺陷的基本描述;第三部分是开发人员对缺陷的解决方法。通过对上述缺陷报告单的三个部分作仔细分析,不知不觉你已经吸收了其他软件测试人员的工作经验,并掌握了软件产品常见的基本问题。这是迅速提高软件测试经验的好方法。 • 走读相关产品的历史测试用例 如果你所在的公司有测试用例管理系统,那么,走读相关产品的软件测试用例是迅速提高测试用例设计水平的一条捷径。走读测试用例也是有技巧的。测试用例写作一般会包括测试用例项和根据测试用例项细化的测试用例,下面举例说明。 “ 测试用户登录的功能 ” 是一个测试项,该测试项的目的是测试用户登录功能是否正确,是否能够完成正常的登录功能,是否能够对非法用户名和密码做异常处理等等。因此,根据该用例项,可以设计出若干个测试用例,大多数情况下,测试用例项和测试用例是一对多的关系。 通过走读测试用例项目,你可以掌握应该从哪些功能点着手未来的测试工作;通过走读软件测试用例,你可以了解如何根据被测试的功能点开展软件测试用例的设计工作,包括如何确定测试用例的输入、测试用例的操作步骤和测试用例的输出结果等。 总之,走读其他软件测试人员设计的优秀软件测试用例,是提高自身用例设计水平的好方法。 • 学习产品相关的业务知识 软件测试人员不仅要掌握软件测试技术相关知识,对产品相关的业务知识也要学习。这很好理解,如果从事财务软件的测试工作,一定要学习财务知识;如果从事通讯产品测试工作,那么相关的通讯理论知识也是必须的;如果从事银行软件的测试,银行的业务流程也是不可或缺的知识点。 因此,在学习软件测试技术的同时,千万不要忽略产品相关业务知识的学习。如果你是一个软件测试技术专家,但是对产品业务知识一无所知,那么也只能测试出来纯粹的软件缺陷,而面对眼前出现的产品业务相关的缺陷,很可能是视而不见,如此这般,软件测试的效果会大打折扣。 • 识别测试需求 识别测试需求是软件测试的第一步。如果开发人员能够提供完整的需求文档和接口文档,那固然好。可以根据需求文档中描述的每个功能项目的输入、处理过程和输出,来设计测试用例。如果开发人员没有提供软件需求文档,那该如何是好?下面给出几个有效的方法: • 主动获取需求 开发人员通常不会更好地考虑软件测试,如果没有开发流程的强制规定,他们通常是不愿意提供任何开发文档,即便有强制规定,需求文档也未必能够真正指导软件系统测试工作。因此,需要测试人员发挥主观能动性,与相关的软件开发项目经理和软件开发人员保持沟通,了解软件实现的主要功能是什么,并记录得收集到的信息。一般来说,开发人员即便没有提供相关需求文档,也会保存一些简单的过程文档,主动向开发人员索要这些文档,可以作为测试的参考。此外,可以与公司的技术支持人员交流,技术支持人员是最贴近用户的人,因此,通过交流可以获取第一手的用户使用感受,在测试的过程中会更加贴近用户。 当拿到相关的资料后,从哪些方面分析需求?如何与开发人员交流需求?其实,只要把握需求分析的几个关键的点就可以解决问题:输入、处理过程、输出、性能要求、运行环境,下面针对每一个项目逐一分析: 软件输入: 与该需求相关的一切可能输入,可以从这几方面考虑,输入来源、输入参数的数量、输入参数的度量单位、输入参数的时间要求、输入参数的精度和输入参数的有效输入范围。在测试用例设计中,这部分内容作为测试用例输入的依据。 处理过程: 描述对输入数据所执行的所有操作和如何获得输出的过程。测试人员了解处理过程即可,在测试过程中发现 BUG 时候,如果对处理过程了解的深入,对定位问题根源有很大的帮助。 软件输出: 描述每个需求的输出结果,包括输出的位置(如计算机显示器、打印机,文件),输出参数的数量、输出参数的度量单位、输出参数的时序、输出参数精确度、输出参数的有效输出范围、错误消息。在测试用例设计中,这部分内容作为测试用例的预期输出。 性能要求: 与该需求相关的性能要求,比如 “ 插入 ATM 取款卡后, 3 秒钟内弹出提示用户取款的图形界面 ” 。 3 秒钟这一限制,就是对需求的基本性能要求。 运行环境: 软件的运行所需的环境,包括硬件平台的要求、操作系统的要求、数据库的要求,以及其它相关支撑软件的要求。 • 确认需求的优先级 确认需求的优先级是很必要的,如果在产品进度比较紧的情况下,测试人员可以考虑优先测试优先级高的需求项,如果进度允许,那么在测试优先级低的需求项,如果进度不允许,那么就放弃测试优先级低的需求项。如果软件公司有规范的流程支撑,开发人员在提供软件需求文档的时候,应该在文档中确定需求的优先级。但是,如果开发人员连基本的软件需求文档都没有提供,又怎能指望他们确定软件需求的优先级?如果是这样,需求的优先级只能由测试人员完成了。 • 加入开发小组的邮件群组 测试人员需要通晓被测试产品,但是,产品在开发的过程中往往是不断变化的。如果软件开发团队有一套变更控制流程,测试人员会对产品的变更了如指掌。如果没有变更控制,那就要采用其他的土方法了。如果公司里面有自动化办公系统,也许采用的是 Lotus Notes 系统,也许使用的是 E-mail 系统,测试人员应该加入到开发人员的邮件群组中。当开发人员通过邮件讨论问题、通知召开技术会议的时候,测试人员可以及时知晓,如果必要,可以参加开发人员的技术会议。即便公司里面有了软件变更控制流程,加入到开发邮件群组也是一个很好的习惯。 • 与开发人员为邻 建议测试人员与开发人员为邻。我所在的测试组曾经与开发组是在相邻的写字间里,开发人员与测试人员的关系非常融洽,抛去同事关系,大家还是不错的朋友。不管开发人员有什么样的活动,测试人员都能第一时间获得信息。无论从事软件测试工作,还是从事其它的工作,与工作中上下游环节的同事保持良好的个人关系对工作有很大便利。一般的公司内部都存在部门墙,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打通部门墙的手段之一。向领导建议测试人员与开发人员为邻,这很必要。 • 测试用例设计 测试需求收集完毕后,开始测试设计。测试用例是什么?测试用例就是一个文档,描述输入、动作、或者时间和一个期望的结果,其目的是确定应用程序的某个特性是否正常的工作。设计测试用例需要考虑以下问题: • 重用同类型项目的测试用例 如果我看得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 --牛顿。 一般来说,每个软件公司的项目可以分为固定的几大类。可以按业务类型划分,比如 ERP 软件、产品数据管理软件、通信软件、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等等;可以按软件结构来划分,比如 B/S 架构的软件、 C/S 架构的软件、嵌入式软件等等。参考同类别软件的测试用例,会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如果,公司中有同类别的软件系统,千万别忘记把相关的测试用例拿来参考。如果,系统非常接近,甚至经过对测试用例简单修改就可以应用到当前被测试的软件。 “ 拿来主义 ” 可以极大的开阔测试用例设计思路,也可以节省大量的测试用例设计时间。 • 测试用例执行 测试用例设计完毕后,接下来的工作是测试执行,测试执行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 搭建软件测试环境,执行测试用例 测试用例执行过程中,搭建测试环境是第一步。一般来说,软件产品提交测试后,开发人员应该提交一份产品安装指导书,在指导书中详细指明软件产品运行的软硬件环境,比如要求操作系统系统是 Windows 2000 pack4 版本,数据库是 Sql Server 2000 等等,此外,应该给出被测试软件产品的详细安装指导书,包括安装的操作步骤、相关配置文件的配置方法等等。对于复杂的软件产品,尤其是软件项目,如果没有安装指导书作为参考,在搭建测试环境过程中会遇到种种问题。 如果开发人员拒绝提供相关的安装指导书,搭建测试中遇到问题的时候,测试人员可以要求开发人员协助,这时候,一定要把开发人员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下来,避免同样的问题再次请教开发人员,这样会招致开发人员的反感,也降低了开发人员对测试人员的认可程度。 • 测试执行过程应注意的问题 测试环境搭建之后,根据定义的测试用例执行顺序,逐个执行测试用例。在测试执行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全方位的观察测试用例执行结果: 测试执行过程中,当测试的实际输出结果与测试用例中的预期输出结果一致的时候,是否可以认为测试用例执行成功了?答案是否定的,即便实际测试结果与测试的预期结果一致,也要查看软件产品的操作日志、系统运行日志和系统资源使用情况,来判断测试用例是否执行成功了。全方位观察软件产品的输出可以发现很多隐蔽的问题。以前,我在测试嵌入式系统软件的时候,执行某测试用例后,测试用例的实际输出与预期输出完全一致,不过在查询 CPU 占用率地时候,发现 CPU 占用率高达 90 %,后来经过分析,软件运行的时候启动了若干个 1ms 的定时器,大量的消耗的 CPU 资源,后来通过把定时器调整到 10ms , CPU 的占用率降为 7 %。如果观察点单一,这个严重消耗资源的问题就无从发现了。 加强测试过程记录: 测试执行过程中,一定要加强测试过程记录。如果测试执行步骤与测试用例中描述的有差异,一定要记录下来,作为日后更新测试用例的依据;如果软件产品提供了日志功能,比如有软件运行日志、用户操作日志,一定在每个测试用例执行后记录相关的日志文件,作为测试过程记录,一旦日后发现问题,开发人员可以通过这些测试记录方便的定位问题。而不用测试人员重新搭建测试环境,为开发人员重现问题。 及时确认发现的问题: 测试执行过程中,如果确认发现了软件的缺陷,那么可以毫不犹豫的提交问题报告单。如果发现了可疑问题,又无法定位是否为软件缺陷,那么一定要保留现场,然后知会相关开发人员到现场定位问题。如果开发人员在短时间内可以确认是否为软件缺陷,测试人员给予配合;如果开发人员定位问题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测试人员千万不要因此耽误自己宝贵的测试执行时间,可以让开发人员记录重新问题的测试环境配置,然后,回到自己的开发环境上重现问题,继续定位问题。 与开发人员良好的沟通: 测试执行过程中,当你提交了问题报告单,可能被开发人员无情驳回,拒绝修改。这时候,只能对开发人员晓之以理,做到有理、有据,有说服力。首先,要定义软件缺陷的标准原则,这个原则应该是开发人员和测试人员都认可的,如果没有共同认可的原则,那么开发人员与测试人员对问题的争执就不可避免了。此外,测试人员打算说服开发人员之前,考虑是否能够先说服自己,在保证可以说服自己的前提下,再开始与开发人员交流。 • 及时更新测试用例 测试执行过程中,应该注意及时更新测试用例。往往在测试执行过程中,才发现遗漏了一些测试用例,这时候应该及时的补充;往往也会发现有些测试用例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根本无法操作,这时候应该删除这部分用例;也会发现若干个冗余的测试用例完全可以由某一个测试用例替代,那么删除冗余的测试用例。 总之,测试执行的过程中及时地更新测试用例是很好的习惯。不要打算在测试执行结束后,统一更新测试用例,如果这样,往往会遗漏很多本应该更新的测试用例。 • 提交一份优秀的问题报告单 软件测试提交的问题报告单和测试日报一样,都是软件测试人员的工作输出,是测试人员绩效的集中体现。因此,提交一份优秀的问题报告单是很重要的。软件测试报告单最关键的域就是 “ 问题描述 ” ,这是开发人员重现问题,定位问题的依据。问题描述应该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软件配置、硬件配置、测试用例输入、操作步骤、输出、当时输出设备的相关输出信息和相关的日志等。 软件配置: 包括操作系统类型版本和补丁版本、当前被测试软件的版本和补丁版本、相关支撑软件,比如数据库软件的版本和补丁版本等。 硬件配置: 计算机的配置情况,主要包括 CPU 、内存和硬盘的相关参数,其它硬件参数根据测试用例的实际情况添加。如果测试中使用网络,那么网络的组网情况,网络的容量、流量等情况。硬件配置情况与被测试产品类型密切相关,需要根据当时的情况,准确翔实的记录硬件配置情况。 测试用例输入 \ 操作步骤 \ 输出: 这部分内容可以根据测试用例的描述和测试用例的实际执行情况如实填写。 输出设备的相关输出信息: 输出设备包括计算机显示器、打印机、磁带等等输出设备,如果是显示器可以采用抓屏的方式获取当时的截图,其他的输出设备可以采用其它方法获取相关的输出,在问题报告单中提供描述。 日志信息: 规范的软件产品都会提供软件的运行日志和用户、管理员的操作日志,测试人员应该把测试用例执行后的软件产品运行日志和操作日志作为附件,提交到问题报告单中。根据被测试软件产品的不同,需要在 “ 问题描述 ” 中增加相应的描述内容,这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测试结果分析软件测试执行结束后,测试活动还没有结束。测试结果分析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 编筐编篓,全在收口 ” ,测试结果的分析对下一轮测试工作的开展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前面的 “ 测试准备工作 ” 中,建议测试人员走读缺陷跟踪库,查阅其他测试人员发现的软件缺陷。测试结束后,也应该分析自己发现的软件缺陷,对发现的缺陷分类,你会发现自己提交的问题只有固定的几个类别;然后,再把一起完成测试执行工作的其他测试人员发现的问题也汇总起来,你会发现,你所提交问题的类别与他们有差异。这很正常,人的思维是有局限性,在测试的过程中,每个测试人员都有自己思考问题的盲区和测试执行的盲区,有效的自我分析和分析其他测试人员,你会发现自己的盲区,有针对性的分析盲区,必定会在下一轮测试用避免盲区。总结:限于文章的篇幅,本文不可能给出一个类似于 checklist 的指导性的软件测试新手入门。无论从事软件测试还是从事其它的工作,技术上的和技巧上的问题都可以通过查询相关的软件测试技术书籍获取,掌握一套基本的方法论是最重要的。以上文字,都是作者从事软件测试工作积累的经验之谈,如发现谬误之处请不吝指出。
毕业设计的流程:
1、学院根据专业培养计划下达毕业设计安排文件。
2、学院组织“如何进行毕业设计讲座”指导学生选题。
3、学生在网上下载“毕业设计任务书”表格并按要求选题、聘请指导教师、填写任务书。
4、学院组织“如何编写任务书”网上答疑。
5、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向所在总站、学习中心提交任务书。
6、总站、学习中心初审任务书后寄交网院。
7、网院审毕业设计任务,网上公布审核结果通过 不通过再审一次。
8、学生在指导教师指导下撰写毕业设计论文。
9、学院组织“如何编写论文”网上答疑。
10、学生带着论文初稿参加毕业设计中期检查。
11、根据中期检查教师意见修改、定稿、装订论文。
12、在规定的时间内向所在总站、学习中心提交论文。
13、总站、学习中心初审论文寄交网院。
14、学院组织“如何参加毕业设计答辩”网上答疑。
15、学生按总站、学习中心通知的答辩时间参加答辩。
16、拟申请学位的同学如认为本人毕业答辩不理想,可申请放弃及格成绩,跟随下届重做毕业设计。
17、答辩委员会给出成绩、按规定程序通知、下发成绩。
毕业设计(graduation project)是指工、农、林科高等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学生毕业前夕总结性的独立作业。是实践性教学最后一个环节。
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就选定的课题进行工程设计和研究,包括设计、计算、绘图、工艺技术、经济论证以及合理化建议等,最后提交一份报告。
高等学校技术科学专业及其他需培养设计能力的专业或学科应届毕业生的总结性独立作业。要求学生针对某一课题,综合运用本专业有关课程的理论和技术,作出解决实际问题的设计。毕业设计是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之一。相当于一般高等学校的毕业论文。
目的要求
目的
1、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结合实际独立完成课题的工作能力。
2、对学生的知识面,掌握知识的深度,运用理论结合实际去处理问题的能力,实验能力,外语水平,计算机运用水平,书面及口头表达能力进行考核。
要求
1、要求一定要有结合实际的某项具体项目的设计或对某具体课题进行有独立见解的论证,并要求技术含量较高。
2、设计或论文应该在教学计划所规定的时限内完成。
3、书面材料:框架及字数应符合规定。
扩展资料:
毕业设计相关要点
1、要注重课题的实用性、教学性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应用。与实际结合的课程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产生强烈的学习爱好。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拿到实用性强的课题的学生积极性明显高于其他学生。
因此,课题应尽可能地贴近生产实际、生活实际。而注重课题的教学性能使知识承上启下,一方面强化原有知识,另一方面保证了知识的前后连贯性,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消化原有知识,提高自己。
2、要考虑学生实际能力的差异
学生不可避免地在理论基础和动手能力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课题的预备应有层次性。否则,太简单的课题将使部分能力较强的学生产生轻视的态度,草草了事,或过早地完成设计而影响其他学生。
而太难的课题使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感到无从下手,产生畏惧感,最后得由教师手把手地教,甚至由教师一手包办,使毕业设计流于形式,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因此在分组的时候就应该合理安排,而在布置课题时,基础好的学生和基础差的学生的设计课题应有所不同,尽可能符合每一位学生的实际能力,使每一位学生都能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解决问题的迫切心理要求。
3、指导教师应具备较强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毕业设计既涉及理论知识又涉及实际操作技能。因此指导教师既要能从理论上指导,又能给予实践上的帮助。学校应配备足够的指导教师以满足设计的需要。学校也可考虑聘请有经验的技术人员参与这一过程,以提高设计的质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毕业设计
三七毕业论文网有这方面的材料,给你看一些软件测试网站系统说明 软件测试网站系统需求1.软件测试课程教学资源和信息发布;2.学生作业提交和答疑及教师解答;3.软件企业测试人员信息交流,活动组织;4.软件测试服务,包括咨询,培训等;5.具备灵活的配置的功能,以满足信息类型的扩展和变化。栏目应该能够在后台管理中灵活调整,包括:(1) 多层次栏目结构支持;(2) 栏目的新增、编辑、删除、移动功能;(3) 栏目编辑应该能够设定栏目的标题,设定栏目内容的类型;(4) 栏目信息能够以多种形式展现,如图片新闻列表等。 软件测试网站系统设计具体的还是去三七毕业设计论文网官方看看!应该能给你提供帮助的~!
中程扩展防空系统首次试验获得成功 2011年11月17日,在新墨西哥白沙导弹靶场,中程扩展防空系统(MEADS)成功完成首次飞行试验。试验中使用了爱国者-3 MSE型导弹,同时演示验证了MSE导弹在对付后方来袭的模拟目标时前所未有的过肩发射能力。导弹在成功对付模拟威胁后,在任务最后执行了预先设定的自毁序列。MEADS凭借其先进的雷达及360°全方位防御能力,使得防御覆盖面积达到了传统防空系统的8倍,降低了部署人员与设备的需求,也降低了空中运输的需求。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MEADS管理机构负责人表示,MEADS以更低的成本提供更多的能力,便士兵免遭不断增加的空中和导弹威胁。MEADS轻型发射器是目前最先进的移动发射器之一。 2011年11月14日在意大利进行的MEADS仿真试验中,表现了系统传感器、发射器及战术操作中心网络节点能力。MEADS战场管理器允许这些构件在无需重启情况下重新配置。该项目的主合同商是多国联合投资的MEADS国际公司,包括位于意大利的MBDA公司、位于德国的LFK公司及位于美国的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在MEADS合同中也包括了两次拦截试验。2012年底计划在白沙靶场开展第一次拦截测试,以对付空中飞行器;2013年底计划进行传感器特性测试。 (雨丝) 美国海军先进精确杀伤武器系统进入初始化小批量生产阶段 美国海军陆战队最近成功在UH-1Y直升机上进行了先进精确杀伤武器系统II(APKWS)首次试射,此次试射是为其2012的部署作准备。此次在海军中国湖空战中心武器分部进行的试射,不仅标志着APKWS在UH-1Y直升机上测试的开始,还标志着该项目初始化小批量生产阶段的开始。 APKWS由BAE系统公司为美国政府开发,由半主动激光制导部、直径为毫米的火箭发动机和战斗部组成,可在精确有效打击软目标和轻装甲目标的同时降低附带伤害。BAE系统公司负责系统激光制导和控制部件的设计。 试验中,陆战队飞行员在UH-Y直升机上对固定目标发射了6枚导弹,射程从千米~5千米不等。试射还标志着MK152型战斗部首次从飞机上发射,这种战斗部比先前的M151型战斗部操作起来更为安全。 APKWS系统可以带来3种好处,首先,BAE系统设计制导部件与目前毫米直径的火箭发动机、战斗部以及引信完全匹配,从而可以极大地提升目前库存的10万枚非制导火箭的作战能力;其次,系统可最大程度地降低精确打击的附带伤害,从而使军方可以灵活地打击敌人;最后、组件价格符合海军关于打击低价值目标的成本要求。 美国海军于2008年开始关注APKWS项目。除原先计划地用于直升机平台外,海军还加入了空军关于将APKWS用于固定翼飞行平台的联合概念技术演示项目。(雨丝) 欧洲防御局提交精确制导弹药发展路线图 2011年11月29日,欧洲防御局向成员国提交了精确制导弹药发展路线图及相关的实施计划研究报告。此报告是在充分研究欧洲未来精确打击需求及技术和工业能力需求基础上拟定的,内容涉及了如何保证欧洲精确制导弹药的实用性和竞争力。 研究建议涵盖了从有效方法到信息交换到潜在关键技术及工业技能。欧洲防御局的成员国及其他利益相关成员会在2012年上半年共同探讨所拟定的研究结果,随后确定如何开展随后的工作。 多家弹药公司开展了精确制导弹药研究,具体包括BAE系统公司、博福斯动力公司、迪尔BGT防务公司、Expal公司、MBDA公司、耐科斯特弹药公司、奥托梅莱拉公司、莱茵金属公司、萨基姆及泰勒斯公司。此外各成员国、高校、学术界及相关工业部门支持了本研究的顺利完成。 报告指出:在技术领域这样的活动是必需的,这样可保证精确制导弹药特殊部件的供应。报告也确定了其他需要引起注意的领域,如能力素质、用于测试与资质认证的方法及设备。报告中还提及了非欧洲国家和其他工业部门的附属问题,内容涵盖了技能、材料或出口控制法律等。 (雨丝) 美国国防部正式建立空海一体战办公室 为了满足不断变换的国家安全需求,美国国防部宣布建立空海一体站办公室,负责指导美军空中和海上作战能力的融合。 在2010年的《四年一度国防审查》报告中,提出了美国空军、海军和海军陆战队设计一种内容全面的作战概念,来应对正在出现的反介入和区域封锁(A2/AD)挑战。为此,这三大军种协作制定了空海一体战(ASB)作战理论。在先进军事技术全球扩散和其他国家的A2/AD能力不断发展的情况下,ASB作战理论将对前述的美军三大军种起到指导作用。该理论的基础是军事和技术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展现将反映出这三大军种空前水平的协同、合作、融合和资源投入。 2011年8月12日,这三大军种联合建立了ASB办公室,并正在为贯彻执行ASB作战理论建立某种框架。ASB办公室的主要职责是监督和管理ASB作战理论的贯彻执行,主要手段包括推动各军种之间的协调、影响各军种的军事演习、鼓励空中和海上能力的发展与融合、与各联合部队进行合作等。美国空军、海军和海军陆战队都将各自派出至少两名校级军官或等级相同的文职官员在ASB办公室就职。 贯彻执行ASB作战理论将促使各军种之间的制度化关系、采办策略平衡、作战概念融合发生积极的改变。ASB作战理论是美军为与正在出现的A2/AD威胁交战而作出的自然的、并且深思熟虑的回应,这类威胁包括各种常规弹道导弹、远程巡航导弹、先进的一体化防空反导系统、电子战和赛博战能力、潜艇、水面战舰和现代化的作战飞机等。它将使美军在捍卫美国及其盟友的利益时能够实施力量投送,并使美军能够维持全球各个公域的稳定和自由进入这些公域的能力。 (雨丝) 美国2011财年武器出口额达348亿美元 美国国防安全合作局公布数据显示,美国政府2011财年武器出口额达348亿美元,连续第四年超过300亿美元。 截至9月30日,美国正式对外军售项目达到283亿美元。其中,对阿富汗军售最高,为54亿美元,其次对台湾军售为49亿美元,对印度、澳大利亚和沙特阿拉伯的军售额分列三、四、五位,为45亿、39亿和35亿美元。美国国防安全合作局预测2012财年的对外军售为300亿美元。由国防安全合作局负责管理的非对外军售交易达到65亿美元。 今年6月,美国国防部发布对外军售项目合理化计划,在对外军售流程从上到下的审查中,为提高流程灵活性并提高军备的批准和交付速度,制定了11项目核心举措。除对外军售审查外,美国正重组其武器出口管制系统,来简化出口流程。美国还将实施同澳大利亚和英国的双边国防协议,提高敏感武器装备的转移速度。这三项改革旨在加速以国家安全为目标的对盟国和友邦的关键技术转移。(雨丝) 美国陆军首次订购卡尔・古斯塔夫单兵便携式武器系统 美国陆军与瑞典萨伯公司签订一份合同,订购84毫米卡尔・古斯塔夫单兵便携式武器系统,这是美国陆军首次订购该武器。美国陆军与特种作战司令部订购该武器系统的总价值达到3150万美元。 卡尔古斯塔夫反坦克武器系统历史悠久,目前仍然是具备较高的现代化水平和作战效能的地面支援武器。为了满足新的作战需求,该系统不断进行升级和改进。萨伯公司的M3式卡尔・古斯塔夫单兵便携式武器系统,未来将为高要求客户提供尖端技术和先进能力。(雨丝) 俄罗斯未来3年采购新型装备资金将增长 俄罗斯表示,未来3年计划用于新型装备的采购资金将本质增长,国防采购支出的60%将用于采购新型现代化装备,这个数额将达到约1276亿美元。 2012年计划划拨约531亿美元用于国防采购,2013年划拨约671亿美元,2014年约788亿美元。按照惯例投入资金中的大部分将用于装备武装部队、其它军队、军事机构,以及军用特种设备更新。2012年为此的投人数额为约333亿美元,比2011年增长17%。今年12月4日关于未来3年的政府确定的国防采购方案将获批。这意味着,方案获批之后所有的订购方将可以签署合同,而不用等到明年。 (雨丝) 马来西亚计划采购20枚响尾蛇导弹 美国国防安全合作局(DSCA)向国会通告,马来西亚政府计划向美国采购20枚AIM-9X-2 Block II响尾蛇导弹及相关设备、零件、训练和后勤保障,总计约5200万美元,该批导弹的引进将大大加强马来西亚空军在东南亚地区空中防御能力。 该批采购包括29枚AIM-9X-2 Block II响尾蛇导弹,8枚CATM-9X-2空中系留训练弹,4个CATM-9X-2 Block II制导单元,2个AIM-9X-2 Block II战术制导单元,2枚空中训练假弹,导弹包装箱,保障和测试设备,备件,维修件,人员培训和培训设备,出版物和技术文件,以及美国政府和承包商的技术援助和其他相关的后勤支持。 (雨丝) 欧洲面空中程地基防空系统成功进行飞行试验 2011年11月14日,法国空军面空中程地基防空系统(SAMP/T)在法国西南海法国武器装备总署(DGA)导弹试验靶场成功拦截了一枚10千米外的弹道导弹目标。 SAMP/T火控系统先由DGA的设备提供信号指示,后由阿拉贝尔多功能雷达跟踪目标。SAMP/T火控系统发射了紫菀-30导弹,并为其提供制导,之后导弹自主飞行,直接命中摧毁目标。 这是SAMP/T系统继2010年10月18日之后第二次成功进行反战术弹道导弹(ATBM)发射,SAMP/T首次显示了覆盖全欧洲的反弹道能力。这是首次由法国空军实施的ATBM拦截,也是SAMP/T系统2011年10月12日被法国空军正式宣布具备作战能力以来的首次发射。 目前,法国空军拥有7个SAMP/T系统,意大利陆军则拥有3个。SAMP/T是意大利和法国为北大西洋联盟提供战术弹道导弹防御能力的基石。两国通过欧洲武器采办机构――联合武器合作组织管辖的共同项目办公室购买SAMP/T。 (黄英) 印度成功试射烈火导弹 在2011年11月15日的试验中,印度具有携带核弹头能力的新型远程烈火-4导弹成功击中目标。印度国防官员表示,烈火-4导弹首次验证了多项新技术,代表了导弹技术的一次飞跃,该型导弹质量更轻,采用两级固体推进,战斗部配有再入热防护罩。首次使用的复合式火箭发动机展示了卓越的性能。 烈火-4是印度陆军烈火-2导弹的升级型号,射程超过3000千米,能携带1t的有效载荷。这枚两级导弹由固体燃料提供动力,能从移动发射架发射。导弹从奥里萨邦惠勒岛靶场发射,飞越孟加拉湾坠入印度洋。 此外,在2011年12月1日,印度成功试射了有核能力的烈火-I战略弹道导弹,其射程为700千米。烈火-I导弹是印度自主开发的地对地单级导弹,固体推进剂提供动力。这次试射是从机动发射架上发射的。烈火-I导弹有一个专门的导航系统,它保证导弹能以高准确度打击目标。该导弹在飞行过程中由精密雷达和位于海岸和打击点附近的舰船上的电可视遥测站跟踪。烈火-I导弹已经在印度海军服役。该导弹是先进系统实验室(ASL)开发的,该实验室的前身是印度国防组织的导弹开发实验室。 (于蓝) 雷锡恩公司完成三模导引头系列试验 雷锡恩公司近日表示,对GBU-53/B小直径炸弹II的三模导引头成功进行了一系列试验,验证了其硬件和软件性能。在试验期间,导引头安装在转台上,以红外和毫米波模式跟踪移动目标。试验证实,导引头软件可以在各模式之间无缝数据传输,使武器完成瞄准。 小直径炸弹II的三模导引头是一种先进的集成导引头,在一台万向架中融合了毫米波雷达、非制冷热红外传感器和半主动激光传感器,能够在各种模式之间无缝共享瞄准信息,可帮助武器在恶劣天气条件下对固定或运动目标进行全天候打击。2010年8月雷锡恩公司赢得了5年期的亿美元的固定价格研发合同。2011年4月,公司完成了关键设计评审,为挂飞试验铺平了道路。预计小直径炸弹2013年开始实施交付,2014年服役。 (雨丝) 俄印布拉莫斯导弹在波罗的海成功试射 近期,俄罗斯和印度联合研制的布拉莫斯超音速导弹于波罗的海成功的从11356型护卫舰上进行了发射。本次试验的目的是为了检测布拉莫斯导弹的性能,导弹在舰艏垂直发射后,按预定轨道飞行,并到达试验场的指定地点。遥测数据显示,所有的舰上导弹设备都状态良好。 从2007年开始俄罗斯琥珀造船厂为印度建造了第2批11356型护卫舰,分别是塔尔瓦尔号(F40)、特里苏尔号(F43)和塔巴尔号(F44),这3艘护卫舰计划在2013年~2014年交付,所有的舰艇部装备有8枚布拉莫斯导弹(采用3C-149垂直发射装置)。 (于蓝) 美国陆军首次实弹试射AIM-9X防空导弹 2011年11月14日,美国陆军在新墨西哥使用国家先进防空导弹系统(NASAMS)首次实弹试射了AIM-9X最新型响尾蛇近程空空导弹。此次试射属于陆军在McGregor靶场进行陆基防空演练的一部分。 两支国民警卫队部队测试了大量的武器,其中包括NASAMS系统(AIM-9X和AIM-120 C7先进中程空空导弹)、复仇者和毒刺便携式防空导弹系统。 据美国陆军透露,实弹发射演练的目的是测试系统在训练、战术、技术及程序上的有效性,尤其是验证了首府华盛顿周边防空体系的升级。(雨丝) 机敏号潜艇首次试射战斧导弹 英国皇家海军首艘新型驱逐舰机敏号在其首次导弹试射任务中成功发射了战斧弹道导弹。试射中,战斧导弹的速度达到256米/秒。该导弹长米,重1300千克,射程超过1600千米。英国是唯一一个获得美国战斧导弹技术的国家。 据报道,机敏号目前正在墨西哥湾进行系统测试,该潜艇是英国皇家海军潜艇中武器携数带量最大的潜艇,能携带38枚战斧导弹和旗鱼鱼雷。机敏级核动力潜艇是英国皇家海军最先进的潜艇,将取代目前在役的特拉法尔加号级潜艇。其主要任务是执行反潜、反舰作战,以及收集情报保护英国的战略威慑和水面船只。同时还能使用战斧巡航导弹进行对陆打击。 该级潜艇的第一艘机敏号已经于2010年8月27日服役。目前该舰正在进行最后的海试工作,此后还将到美国继续海试,之后便返回英国进行训练,随后将会正式执行首次部署任务。 (黄英) 朝鲜在黄海海域试射反舰导弹 据来自韩国政府方面消息称,朝鲜近期在黄海海域进行了反舰导弹的试射活动。消息来源指出,在2011年10月和11月上旬,朝鲜利用其伊尔-28轰炸机在黄海海域进行了反舰导弹的试射。据称,试射的反舰导弹为改进型冥河地对舰导弹。对于朝鲜挑衅韩国军舰的做法,韩国方面正在积极加强本国地面和舰艇防空建设。 韩国军方应对伊尔-28轰炸机搭载的空对舰导弹的主要武器是天马防空导弹等。天马导弹可以探测和跟踪20千米高空以上的飞机,可以在10秒钟内拦截5千米上空飞来的各种飞机。专家指出,韩国的天马导弹可用于回击朝鲜的杀伤性武器。 2010年朝鲜轰炸延坪岛,导致2名海军陆战队员和2名平民死亡。这一事件后,韩国方面向延坪岛和白翎岛增加部署了天马防空导弹。 (雨丝) 俄罗斯启动反导雷达系统应对美国导弹防御系统 俄罗斯近期启动了一部最先进的反导雷达系统,以应对美国等西方国家在欧洲部署导弹防御系统的计划,该反导雷达位于波罗的海海岸,北约成员国波兰和立陶宛之间,监视范围达6000千米。 俄罗斯总统表示,他坚持要采取行动对抗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成员国部署导弹防御系统对莫斯科核威慑造成的威胁,这是俄罗斯发出的第一个信号,以表明他们足以应对欧洲导弹防御对他们战略核力量的威胁。整个2011年,沃罗涅日-DM雷达站一直在进行该雷达的测试。据俄罗斯文传通讯社报导,在此期间雷达没有出现技术故障。沃罗涅日-DM雷达站的有效监测范围为6000千米,能够和莫斯科的导弹防御系统协同工作。(于蓝)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成功测试联合空对地导弹导引头的制冷系统 最近,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与Marotta控制公司共同完成了联合空对地导弹(JAGM)发射器气动制冷系统(PCS)的测试。气动制冷系统是美国海军飞机所要配备的JAGM发射器上一个关键组成部件。 气动制冷系统含有一个小型压缩机及一套空气过滤系统,它能够为JAGM导弹的红外成像传感器提供冷却,使导弹在发射前,保证机组人员在安全距离上捕获并跟踪目标。据估计,该系统的可靠工作时间将超过10000小时。PCS设计基于Marotta公司的M-PACT(纯净空气压缩技术)系统,M-PACT系统现处于批量生产阶段,主要配备美国海军的制冷型AIM-9M响尾蛇导弹。位于新泽西州的Marotta工厂已经交付了1000多套该系统。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制冷导引头能够以被动方式锁定目标,其工作距离远高于非制冷导引头,并能提供很强的目标识别能力。这种制冷导引头尤其适用于美国海军及海军陆战队经常面临的高湿度海况环境。通过使用制冷导引头,也会节约JAGM导弹的全寿命周期成本,因为这种工作在中波的制冷型导引头可以选用更加耐磨的整流罩。 (黄英) 俄罗斯交付红宝石超音速舰载反舰导弹 根据2007年签署的合同,俄罗斯已经向叙利亚交付了装备有红宝石超音速舰载反舰导弹的堡垒岸基机动式导弹系统。这些武器能够确保叙利亚整个海岸线的安全,抵御任何来自海上的袭击。 2007年,俄罗斯与叙利亚签署了价值至少3亿美元的巡航导弹购买合同,俄方需向叙利亚提供72枚红宝石导弹。堡垒岸基机动式导弹系统装备红宝石超音速舰载反舰导弹,可用于打击水面舰艇、航母编队和地面目标。其最大射程可达300千米。 俄罗斯外长2011年11月29日表示,俄罗斯将履行与叙利亚签署的军售合同,俄方不认可对叙利亚实施全面武器禁运的做法。对于俄叙之间的武器交易,以色列也表示出强烈不满,他们担心这些武器可能会落人黎巴嫩真主党手中。(雨丝) 阿联酋研发用于无人机的轻型防区外制导弹药 在2011年11月13日~17日进行的迪拜航空展上,阿联酋Adcom公司首次披露了为联合40无人机研发的Namrod轻型防区外制导弹药,并称即将开始该弹的试射。 联合40无人机有1个腹下武器挂点和4个翼下挂点。Namrod是一种以涡喷发动机为动力的导弹,射程为60千米。Namrod共有Namrod I和Namrod II两种型号,其载荷的口径分别为100毫米和155毫米。Namrod I全重为27千克,最大直径为135毫米,设计用于无人机内部挂载。 Namrod从载机上发射后,其窄弦弹翼旋转展开,向前收缩的尾翼也展开,发动机点火,可为导弹提供447米/秒的最大速度和60千米的最大射程。 Namrod的中段制导采用卫星制导+惯性制导系统。其中,卫星制导系统目前可以使用GPS和格罗纳斯两种信号,将来还可和用“伽利略”系统的信号。其末制导采用红外和白光相机复合方式,导引头与载机有双路数据链,既可以将视频上传至载机,又可以接收操作人员的指令,具备人在回路控制能力。(雨丝) 雷锡恩公司探寻标准-3 Block 1B试验失败原因 雷锡恩公司已经开始对标准-3 Block 1B导弹进行陆地点火,以此作为调查2011年9月1日该型拦截器首次试飞即遭失败的原因的一部分。 发动机点火从2011年10月31日开始,旨在模拟使标准导弹-3 Block 1B未能命中靶标的故障。9月1日,Block 1B导弹从海军伊利湖号(CG-70)巡洋舰上成功发射,但未能击中目标,该型导弹是目前部署于美海军舰艇上的标准-3 Block 1A的升级型号。 标准-3 Block 1B拥有比标准-3 Block 1A更先进的目标辨识信号处理器,和完全不同的转向与姿态控制系统。Block 1B将部署于战舰和欧洲大陆,作为导弹防御局保卫欧洲免遭中东攻击的计划的一部分。 (于蓝) 俄在里海部署Bal-E岸基反舰导弹系统 俄罗斯宣布,Bal-E现代岸基导弹系统(CMC)开始在里海小型舰队服役。目前专家正在调试雷达设备,从而将整个系统用一个网络连接起来。2011年,导弹营的部分军官在导弹厂进行了相关课程培训。 Bal-E机动式岸基导弹系统装备有KH-35型反舰导弹,是应俄罗斯海军要求于上世纪90年代末研制的,并于2008年开始服役。系统由自行指挥控制和通信中心、自行发射器、运载和装弹机以及通信车等11台车辆组成。该岸基导弹系统可在任何时间任何气候条件下击中120千米范围以内的目标。系统行驶后部署展开时间为10m分钟,机动距离850千米,弹药量64枚,一次齐射量为32枚导弹。一个Bal-E导弹营的火力可遏制一个海军打击群、一个两栖战斗群或一个潜在的敌军护航舰队执行战斗任务。导弹营可在距离海岸10千米的隐蔽地点发射导弹。该发言人表示,里海小型舰队在2012年训练期间将至少进行三次对海目标试射。 Bal-E机动岸基导弹系统设计用于:控制海峡和领海;保护海军基地,以及其他海岸设备和设施;在可能的登陆地域保护海岸线。导弹系统可全天候,在敌方火力压制和电磁对抗条件下执行作战任务,导弹具备完全的发射后自动制导能力。该系统内的任何发射架都可进行单一发射和齐射,可实时接收来自其他指挥点和外部侦察/目标指示数据源的信息。(雨丝)
毕业论文网: 分类很细 栏目很多
从机械化到信息化,信息时代和科学技术是改变战争形态的两大推手 地雷战、地道战、游击战、攻歼战……这是我们常在战争片中看到的战斗场景。在那个烽火年代,我军英勇战斗的故事和经典镜头影响了一代又一代青年人。在我们的意识中,战场上,无外乎就是机枪大炮加飞机,为争夺阵地而冲杀。 近几年来,美国战争大片开始冲击我们的视野,不仅宏大的战斗场面吸引我们的眼球,其崭新的战争理念更是让我们大开眼界。尤其是2003年伊拉克战争开始后,美军围绕“斩首行动”实行联合作战,其综合集成、一体化作战模式让我们耳目一新。无论是虚幻的战争大片还是真实的伊拉克战争,显然这种作战模式跟我们意识中那些战争模式不一样。 这就是信息化战争。 信息化战争萌发于1980~1983年美国提出的以微电子技术为核心的新技术革命。直到1991年的海湾战争,信息化武器装备,比如卫星、GPS等,开始在战争中发挥重大作用,信息化战争初露端倪。这场战争可以被看作是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过渡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我国从上个世纪90年代就提出要打赢高科技战争,并提出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转变,从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就是说,我军已经开始进行信息化建设。1999年科索沃战争,可以被看作是全球第一场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战争。它的特点是,第一次完全使用空中力量进行作战,地面部队自始至终没有进入,信息化装备大量应用,最后实现战争零伤亡。其后是阿富汗战争,实现了网络化、互联互通,前方不再有大的部队,而是一个个小战斗分队,指挥官在后方通过网络监视大屏幕进行指挥。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是一场信息化水平非常高的战争,实现了战争直播,死伤人数很少,进展速度很快。这三场战争都是信息化战争的初期阶段。随着科学技术、武器装备的发展,军事变革处于不断的发展和变化中。当前我们指的这场新的军事变革,主要是以信息化为核心,以信息化战争为主要目标的一场新的军事变化,这场新军事变革究竟效果如何?可以通过实战验证。美国发动了四场战争: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这都是新军事变革创新成果的验证,所以战争验证也是推动军事变革的一大动因。 我个人认为,推动战争形态的变化,主要有这么几个大的因素。先是社会变革,社会变革对战争形态起到了很大的推动和催化作用,我们今天讲的信息化战争,是受信息时代推动。二是科学技术的推进。科学技术向来是推动战争样式、战争形态发展和变化的助推器,是原动力。我们都知道,没有核技术就没有核武器,没有核武器也就没有火箭部队和导弹部队,当然也就没有核作战理论。另外一个动因就是军事变革的孕育。科学技术进步推动了武器装备的发展,武器装备的变化要求编制体制进行相应的改革;编制体制的改变,也要求军事理论进行创新,进而要求整个军队进行变化,这样的一切变化我们叫做军事变革。 信息化战争就是要综合集成,技术融合,一体化作战,形成强大的战斗力信息化战争不是孤立于冷兵器、热兵器之外的,它主要是讲究综合集成和技术融合。我们说新军事变革的核心,就是信息化和智能化。新军事变革的本质是综合集成和技术融合,实现新军事变革的方法和措施,就是进行精确控制。什么是精确控制,精确控制就是像水龙头那样,一开哗哗的水流不断,一关就滴水不漏了。什么是综合集成呢?坦克、飞机、航空母舰、卫星、导弹这些都是相互分离的武器装备,它们之间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现在的新军事变革,就是要把互不关联的武器装备联成系统,只有形成系统才能综合集成,综合集成的目的就是集成为强大的战斗力。 人民战争思想是我军历次革命战争中克敌制胜的法宝,在未来战争中,随着战争形态的变化,“打一场人民战争”的可能性有多大?“人民”在战争中的作用会不会越来越小?“人民战争思想”是否过时?现在进入信息时代,我军在党的领导下依然按照人民战争的理论,与时俱进,建设信息化军队,准备和打赢未来的信息化战争,时代的变化可以赋予人民战争更多新的内涵。未来新的作战空间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海洋、外空和信息空间。未来信息化条件下依然将继续发挥人民战争的优势。比如信息战、网络战的基础是信息技术和信息设备,这些东西的优势在民间,民用信息技术领先于军用信息技术,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因特网的路由器和宽带技术、手机通信和短信技术、卫星通信和导航技术等等,都是民用技术领先于军用。还有就是网络黑客技术、网络病毒技术等等,就更要依靠人民群众进行信息作战。 信息化战争,人民群众参与战争的机会更多了。今后军队发展的方向是继续大量减少正规军,增大战争动员的潜力,在国家需要的时候通过快速动员体系把战争潜力迅速转变为战争实力,支持和打赢战争。所以人民战争理论不是过时了,而是应该增加新的内涵,使之更加丰富和完整。 还有一点要注意,人民战争不是人海战争。未来战争没有前线后方,所以不存在上不上前线的问题;未来战争很难分清军人和民众,所以不存在直接参战和间接参战的问题。当然,这是一般战略意义上的划分,就直接作战部队而言,未来战争讲究非接触、非线式、非对称作战,这些则是在联合作战层面上的问题,联合作战层面要用联合作战的概念去解释,不要与人民战争相混淆,人民战争是指导联合作战的。我们要和平崛起,我们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我们的军队就是要忍,韬光养晦,永不称霸、不轻易言战。尤其是年轻人要保持冷静的头脑,不要被国外的一些有目的的说法和谣言蛊惑,人家说航母好,我们就跟着炒作航母;人家说你中国要称霸,我们就盲从。实际上,这全是别有用心的人在蛊惑和挑拨中国的国际关系。 纵观中国,我们经历了数千年的沉浮。今天,我们面临信息化战争的机遇,这次机遇我们必须要抓住,我们从1840年到1949年经历了百年的沦落史,从1949年建国之后到2050年我们又将经历百年建设史。未来的五十年,我们要实现强国梦。我们要有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当前的世界眼光就是新军事变革,战略思维就是信息化建设和信息化运用。把信息化应用到国家的建设,进行电子政务,进行广播电视的网络化,通讯的网络化,对军队来讲就是打赢信息化战争,把信息用在战争准备上。这样的情况下,我们通过网络系统,把它融为一体。一体化的核心是什么?综合集成,技术融合。我们武器装备的发展要集中在四个方面,就是C4ISR系统,信息战装备,精确制导武器和信息化平台。 我们有理由相信,信息化军事变革中的国防信息化是依托国家信息产业的强大支撑作为其发展动力的,并植根于整个国民经济和科技基础之中。我国信息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已积累了雄厚的自主创新和生产能力,这为我国国防信息化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随着我国信息产业的蓬勃发展,随着军民一体化的加速实施,中国的国防实力将更上一层楼。
软件工程论文题目
软件工程是一门研究用工程化方法构建和维护有效的、实用的和高质量的软件的学科,我们看看下面的软件工程论文题目吧!
1、基于手机APP的中医移动健康管理平台探索
2、基于案例驱动法的软件工程课程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3、基于LAN的农业科技信息管理系统的研发
4、基于平板电脑的森林资源信息外业采集APP设计关键技术研究
5、基于物料的生产管理系统设计
6、ICE在模拟训练系统消息中间件中的应用
7、指纹考勤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8、基于Android平台的通用Adapter适配器的设计与实现
9、基于TMap的软件测试模型的分析研究
10、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现状及应用实践探究
11、基于SOC的智能野外目标监视和记录系统设计与实现
12、分析机械传动装置模块化设计系统的开发
13、舰船平台管理网络技术研究
14、基于分支相关性分析的不可达路径检测方法
15、基于求解开销预测的符号执行搜索策略研究
16、数字化装配管理系统研究与实现
17、基于小波神经网络对软件可靠性模型的研究
18、基于藏语学习的Android平台的研究与开发
19、基于交互技术移动端个人形象管理的应用与研发
20、基于JAVA+STRUTS的科技计划项目评估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与安全设计
21、基于J2EE技术的计算机教研管理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22、采用COSMIC方法测量企业移动应用软件功能规模
23、基于Android平台的旅游系统的设计
24、基于SVG-JS技术的项目任务管理设计
25、基于凌一揆的中医药传承信息平台的构建
26、依托信息技术优化中药饮片发药流程
27、轨道交通工程Revit快速建模工具集开发
28、基于LabVIEW下嵌入式系统实验平台的设计与实现分析
29、多终端数字皮影交互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30、中小学食品配送质量管理及溯源系统开发与应用
31、CDIO理念下构建软件人才孵化中心
32、基于项目导向模式的软件技术专业教学方法探讨
33、基于Unity3D齿轮油泵交互式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实现
34、基于文本服务框架的拼音输入法研究与实现
35、医院消毒器械管理追踪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36、面向Android的电子商务移动客户端的设计与开发
37、面向数据的软件工程方法研究
38、层次分析法在飞行模拟训练评价体系设计中的应用
39、基于ExcelVBA的企业员工年假统计系统设计与实现
40、PHP技术在在线考试系统开发中的应用研究
41、检察院审讯系统中即时通讯工具研究与实现
42、浅析移动实习就业跟踪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43、轨道交通工程Revit族库系统设计与开发
44、基于SSH的教室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45、高校数字化校园中数据交换和共享平台的实现
46、软件算法相关技术探究
47、基于统计调查问卷的手机APP使用现状研究
48、关于对新形势下电子商务软件测试的`研究
49、软件项目管理中的进度管理
50、试析PLC和计算机间串行通讯方式及程序设计
51、浅析基于安卓系统的移动互联网集成平台开发设计
52、多线程技术在Android手机开发中的运用
53、JavaScript程序动态切片技术的研究
54、基于SmartAdmin的数据维护软件前台的快速构建
55、医院预授权结算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56、浅析计算机软件工程的管理和应用
57、生物计算下的分布式计算系统设计及实现
58、浅议广东省气象局科研管理系统管理技术
59、系统集成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的应用
60、JavaWeb开发中文件上传方法研究与实现
61、基于Web的Word文档管理系统设计
62、高校移动图书馆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63、基于移动互联网的考试平台设计与实现
64、智慧教室移动端管理平台开发
65、云计算环境下的软件测试服务分析
66、基于安卓系统的新能源电站移动数据库系统的设计
67、基于树型结构模型足球成绩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68、中小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设计
69、数据结构课程中栈和队列实验教学方案设计
70、基于需求模型的航天软件测试用例生成方法
71、酒店电能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72、基于VSTO技术的Office计时器插件的设计与实现
73、基于分布式结构的医学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设计
74、一种基于移动手机的大学生体质测试软件设计
75、移动APP在数字器检中的应用及意义
76、电子护理文书质控管理平台建设
77、基于手机客户端APP的移动学习资源开发研究
78、刍议软件无形性对计算机科学和软件工程教育的影响
79、电气技术人员提高PLC编程能力的思考
80、基于移动化、云化的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管理信息化架构设计
81、基于iOS的个人健康管理系统客户端的开发
82、预防性维护管理与设备管理系统的集成性分析
83、试论软件工程保护中软件防篡改技术
84、基于TCSP的实时并发系统测试方法
85、MapWindowGIS插件机制及应用
86、基于Android的手机助手设计的研究
87、档案自动化管理系统
88、基于LabVIEW技术的宏观观测动物信息管理系统研究
89、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动态管理系统设计
90、基于时间索引的0-N数据结构在序列模式挖掘算法中的应用
91、基于Linux的USB摄像头驱动程序的实现
92、基于Android系统的主变差动保护装置调试软件研究及应用
93、环境保障信息传输与控制中间件研制综述
94、三维模型与属性数据同步的批处理方法研究
95、权限管理在成绩管理系统中的设计与实现
96、基于移动物联的安全生产数据服务云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97、单链表辅助教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98、软件开发质量管理研究
99、影楼后期物件管理系统设计
100、一种基于三角形非结构化网格SIMPLE算法的程序设计
101、城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平台研究
102、河北省气象灾害预警应急服务系统
103、智能气象站气象要素数据测试软件设计
104、一种杀毒软件升级流程的安全性分析方法
105、基于IMS的气象信息传输智能语音通知系统设计与实现
106、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
107、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中计算思维的培养
108、基于Agent的微信平台自适应负载均衡算法
109、高等学校移动信息化建设的研究
110、软件构造课程设计及其课程群
我也要开题了,可是不知论文开题写什么
学术堂整理了十五个好写的计算机软件毕业论文题目,供大家进行参考:1、基于西门子S7-1200电梯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2、基于ArcGIS Engine工程施工自动规划系统设计与实现3、基于云平台的光伏监控系统设计与实现4、基于移动终端的变电站导航系统设计与实现5、人造板在线同步图像采集系统设计与实现6、基于LoRa的园区能耗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7、电厂机组一次调频参数在线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8、基于组件技术的船舶导航系统设计与实现9、智能家居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10、大型地面光伏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设计与实现11、无人驾驶喷雾机电控系统设计与试验12、国产重力输液过程智能监控系统设计与临床转化应用研究13、大型医院医技检查自动预约系统的设计与应用14、高校计算机教学综合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15、基于移动物联网的智慧教室设计与实现
学术论文还是毕业论文?毕业论文一般就是xxx项目测试实践,学术性的话就xx领域软件测试方法及用列设计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