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毕业论文

首页 毕业论文 问题

健康方向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

健康方向毕业论文

医学健康教育的论文最好写点创新的题目,我写的《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医学健康常识的研究》,当时也是学长介绍的雅文网,十分靠谱的说云南省医学院校护理本科生健康教育现状调查研究论城市社区运动医学健康服务体系构建HONcode认证与国内医学健康网站道德规范论健康城市化与社区运动医学健康服务体系的构建自我保健医学与健康教育建立我国城市社区运动医学健康服务体系的构想免费师范生健康教育性别差异探究循证医学和循证健康教育湖南省高校健康教育现状和展望国外网络医学健康信息资源利用行为综述我国古代医学健康价值实现的伦理基础探究浅谈高校开展医学健康教育的必要性看图对话健康教育工具在冠心病患者健康教育中应用效果的研究军医大学临床医学五年制本科健康教育课程设置的研究现代医学模式下医院健康教育问题

心理健康教育毕业论文

紧张而又充实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毕业论文是大学生都必须通过的,毕业论文是一种有准备、有计划、比较正规的、比较重要的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形式,毕业论文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心理健康教育毕业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全球化到来的时代,网络以其迅猛的发展姿态在社会上占据重要地位,网络是把双刃剑,如何更好的趋利避害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问题。网络心理健康的研究不仅有助于完善心理学的学术领域,也可以更好的发挥网络的作用。

一.加强高职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一)加强高职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要求

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既优化了学科结构,又充实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是指学生的政治水平和思想品德的教育,同时也包含心理品德的培养。对于思想道德理论体系而言,一般包括思想、政治、道德、心理教育四个方面,只有这四者之间协调发展,学生的思想道德才能建设的更加健康。因此为了构建完整的思想道德体系必须要注重调整四者之间的结构,只有这样才能增强高职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二)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的塑造有利于和谐社会建设

和谐社会的表现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六方面包括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人与社会或者人与自然最根本的是人的和谐,人是和谐社会的主体,个人的心理健康是人和谐的重要因素,个人心理健康表现为情感丰富,处理事情处于乐观的态度等等,个人心理因素构建的好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早日完成。

二.高职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针对高职学生网络心理健康的教育工作,必须要结合各方各面的影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进而在寻找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影响因素的同时,引导学生科学、合理地使用网络,营造一个良好、和谐的网络环境。那么如何更好地进行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呢?以下将从五个方面进行具体阐述。

(一)高职院校可以有效寻找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塑造的因素,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网络的参与可以增加教育的方面,使教育不再仅仅局限于书本上,可以拓宽研究领域,网络的参与可以使学生在享受科技带来的快乐时可以改变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比如有的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比较内向,但是在网络上他们可以侃侃而谈,他们在网络上变得热情开朗,这不能不说是网络促进了学生健康的心理。

(二)高职院校可以引导学生更科学的使用网络。近年来学生是网络人数增长最为明显的人群,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使用不当会对学生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开展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例如,近年来“网恋”愈演愈烈,这种现象会对学生的学习、成长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对学生健康心理的塑造也是没有任何好处的,因此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有利于学生更科学的使用网络,避免学生为网络的匕刃所伤。

(三)努力塑造积极的环境。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巨大的,和谐环境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在进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时要构建健康文明的校园环境,与此同时,网络上也要构建积极向上的表现方法,在环境的塑造上争取做到学术、科学、文化、娱乐共同发展,使学生在健康、欢快的情境下提高思想道德,在良好的环境熏陶下形成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协调发展的关系,促进学生身心共同发展。

(四)有效沟通与交流是高职院校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针对当前高职院校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通常都是采用“计算机答题”的方式来进行,这种死板的方式难以从根本上对学生进行很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并且通过计算机答题来普及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方式,其见效是微乎其微的。代答、乱答的现象普遍存在。因而,只有通过有效教师或者班干部与学生进行有效地沟通与交流,才能够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当中所遇到的心理问题,进而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五)就当前各大高职院校来讲,一般都设置有心理咨询室供学生咨询心理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会使得学生产生一种抗拒心理,觉得去咨询的一般心理都是有问题的,因而对于在学习过程当中产生的心理问题,往往无法寻求到合适的途径去解决。所以,相对于当前各大高职院校所设置的心理咨询室,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来使得心理咨询师与学生当面接触、并且面对面解决学生在学习、生活过程当中所产生问题,这对社会主义建设也是至关重要的。

三.结语

随着近年来高职学校在我国高校中所占的比重不断增大,高职学校为社会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专业性人才。但是,高职学校在对学生进行专业培训的时候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投入不足,在这样的情形下,学生的心理发展会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因此加强高职学生的健康心理教育显得尤其重要,而网络近年来发展迅猛,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也要借助网络的优势,将心理健康教育与网络更协调的融合,将更有利于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

摘要:在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创新心理健康课教学模式,即在现有的客观环境下转变教育者的教学理念,教学目标从矫正学生的行为偏差到引导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转变,关注对象从少数问题学生到所有学生的转变,授课方式从满堂灌教学向体验式教学转变,从课堂主渠道唯一途径向第一课堂理论传授、实践教学团体辅导和依托协会开展心理活动三个课堂相互结合、相互补充转变。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心理健康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积极心理学倡导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更要发现学生自身的正能量,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鼓励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和好奇心,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和对环境的控制感。

一、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现状

目前,辽宁各高校开设心理健康课从16学时到32学时不等,以合班大课教学为主。高职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欠缺,绝大多数课堂以教师讲授为主,一些体验式活动由于时间有限,只有少部分学生能够开展,大部分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没有得到挖掘和提升。

2.问题

当前,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过分关注心理疾病和心理问题。这样的教学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和学习,即使对少数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也不适合。学生有对号入座的可能,特别关注自己的消极行为,忽视自己的优势,夸大自己的症状,背负沉重的心理压力。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忌讳。

二、创新模式研究与实践

1.整合教学内容

针对影响大学生学习、生活、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将心理健康内容与积极心理学内容有机融合,分为4个模块、12个子项目。

(1)模块一:积极的人际关系。积极心理学关于积极人际关系的理论与实践为高职院校实施积极人际关系的教育提供了范式,可细分为4个子项目。项目1:人际交往原则和技巧;项目2:人际交往的心理效应;项目3:网络中的交往;项目4:异性交往。

(2)模块二:积极自我。

自我评价、自我认知是自我意识的核心。积极心理学关于积极自我的理论为提升学生积极的自我形象提供了依据和可实践的模式,可细分为4个子项目。项目1:接纳自我;项目2:增强自信;项目3:感悟幸福;项目4:生命的意义。

(3)模块三:积极情绪。

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关于情绪能力的学习必不可少,可将积极心理学关于积极情绪的理念教给学生,对培养其识别、转化、调整情绪能力十分重要,可细分为2个子项目。项目1:积极情绪;项目2:乐观和希望。

(4)模块四:积极应对。

积极应对既是一种理论倡导,也是一种训练。培养学生积极应对的心理品质既是教育的要求,也是学生发展的需要,更是工作能力的积累与形成所不可缺少的,可细分为2个子项目。项目1:意志的力量;项目2:感恩磨难——逆风飞扬。

2.优化教学设计

采用体验式教学方式,通过案例教学、小组讨论、头脑风暴、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体验、领悟成长的幸福。四个模块的教学内容可分为12个子项目,其教学设计的整体思路是一致的。通过暖身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通过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即贴近的,不受学生人数、空间限制的体验活动,引发学生思考;分享学生的内心体验和感悟,引发学生积极参与;教师通过案例教学、心理情景剧等手段传授心理学知识,引领学生提升;再次创设教学情境,运用所学知识,学以致用,促进学生成长。

3.开展以团体辅导为主要形式的实践教学

根据教学计划撰写团体活动讲义,团体活动由任课教师和辅导员担任团体辅导师。团体活动的内容根据教学主题设计,一方面培养学生在团体中成长,另一方面为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服务。

4.依托心理协会,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教育活动

心理健康社团是笔者学院人数最多的.社团,定期开展活动,例如,“525心理健康月”活动、心理沙龙、心理剧大赛等,这些活动的开展拓宽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实现了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成长。

5.创新考核模式

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目标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因此,心理健康课的成绩评定应坚持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课堂考核与课外考核相结合、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结合。

参考文献:

[1]林晓桂.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构建[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1(1).

[2]戴吉,戴嘉佳.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体系的构建[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

[3]吴佩杰,宋凤宁.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J].中国成人教育,2009(23).

[4]钟晓虹.积极心理学视野下高校心理健康课程的构建[J].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2).

摘要:师范院校的学生在高校教育中是一支比较特殊的群体,因为其既是学校的学生在接受知识,又是未来的“准教师”要传递知识。所以对师范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以及思政教育尤为重要,但在现实教育中不存在独立的心理健康教育,也不存在独立的思政教育,这二者都是相互交叉和影响的。本文主要讨论师范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结合必要性,提出结合途径,希望为师范院校教育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师范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思政教育;结合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充分说明教师这种职业的崇高与伟大,所以教师不仅需要在专业知识上超越常人,还需要在道德素养以及心理素质上高于他人。而师范院校的重任就是培养符合这些要求的合格教师。在师范院校教育中,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以及思政教育总是交叉进行的,有效结合又不太充分,主要原因就是没有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结合的必要性,以及不能找到正确的途径来结合二者。

1师范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结合的必要性

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政教育是立德育人的根本要求。

对于师范院校的学生而言,“立德育人”不仅是师范院校需要传递给学生的信息,而且最重要的就是高校教师需要让学生也能将“立德育人”的思想与精神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体现出来。而且在党的就指出“立德育人”是教育的根本责任,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充分说明师范教育对于学生而言是终生的教育,教师传递给学生的知识应该更加全面,学生心灵与道德的净化需要更加彻底。师范院校的学生不仅需要获得在社会上立足的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还因其特殊的社会角色———教书育人,所以教育更是要“立德育人”。在师范院校中对学生实现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有效结合,可以让学生一方面在心理成长道路上更加有担当、有责任、有爱。另一方面也在道德素质的构建过程中更加自律。所以在师范院校中实现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有效结合是“立德育人”的体现,同时也是其根本要求。

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政教育可以更好开展思政教育。

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就明确提出深入开展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在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不断强化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让学生在拥有健康、积极、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基础上能够成为一名思想政治过硬、道德素质优秀的社会人。所以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思政教育的中心工作之一,师范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促进学生思政教育。对于师范院校的学生而言,学生就是社会良好道德素质的“火种”,只有让这些学生在学校接受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以及思政教育,才能保证学生能够传递出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与人生观,共同促进社会的进步。在师范院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结合,可以更好地开展思政教育。

2师范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有效结合的途径

建立素质过硬、专业的教师团队。

在师范院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有效结合最紧要的任务就是建立一支既懂心理健康教育,又能掌握学生思政教育内容的复合型教师。首先就是专职教师队伍建设,师范院校的辅导员应该作为首要人选,因为辅导员每天与学生相处,能掌握学生的心理发展情况,以及学生对思政教育的掌握情况,另外辅导员本来也是思政教育最主要的力量。所以学校需要加强对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联合学校心理健康辅导部门,结合师范学生特殊的情况以及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对辅导员进行培训。让辅导员掌握心理教育的基本方法与技巧,以便更好地将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效结合,提高二者结合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帮助师范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与优秀的道德情怀。其次,在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中,可以邀请校外优秀的心理咨询公司与师范院校的思政教育结合的模式,让高校的思政教师在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下对学生进行的心理进行把握,让思政教师更具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例如,在师范院校思政教育关于《正确处理交往、友谊与爱情》的教育中,既有做人与交友的原则与道德要求,又融合了当代青年的心理活动与发展。高校思政教师在课堂讲解的过程,心理咨询讲师就观察学生的语言与行为,对应写出学生的心理活动的报告。通过教师与心理咨询师的联合观察,得出学生心理健康报告。

教育内容与目标高度统一。

传统的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重点肯定存在不同,但是对于师范院校的学生面临的问题有时候却是思政与心理相互交叉的问题。所以在教育内容与目标上,应该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统一起来。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在《思想道德修养》中,另外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需要将思政教育融入课堂,通过对学生心理的评价以及心理发展问题的分析与指导,最终帮助学生在思想、道德的培养上更上一层楼,达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有效结合。

采用适当地教育方法。

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方法上有极高的相似之处,所以积极有效运用适当地教育方法,可以将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得更好。思政教育具有统一性,但是心理健康教育却是针对个人的,更注重差异化。所以在结合过程中依然可以用大众教育与个体教育相结合的办法,帮助师范院校学生掌握二者的知识。结束语:了解师范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结合的必要性,掌握了二者有效结合的途径,这就为师范院校开展结合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了新的途径。

参考文献

[1]苏英姿.师范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实施途径的探讨[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5,04:84-86.

[2]林杰钦.浅析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和谐关系[J].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04:59-62.

[3]汪红烨.简论高等师范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J].中国成人教育,2007,05:21-22.

[4]梁会兰,戴如莲,杜锦文.师范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分析[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5:99-101.

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论文可以从大学生的学习环境学习来论证。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正在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强烈,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知识爆炸性地增加,迫使人们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人类进入了情绪负重年代”,人们的观念意识、情感态度复杂嬗变。作为现代社会组成部分,在大学院校生活和学习的大学生,对社会心理这块时代的“晴雨表”,十分敏感。况且,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还有他们自己许多特殊的问题,如对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对专业的选择与学习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恋爱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等。如何使他们避免或消除由上述种种心理压力而造成的心理应激、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增进心身健康,以积极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预防精神疾患和心身疾病的发生,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各高校迫切的需要和共同关注的问题。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整体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人们在追求身体健康的同时,也关注着心理健康,作为天子骄子的大学生也不例外。现今的大学生具有开阔的视野,活跃的思维,追求个性化的生活方式,充满着色彩浪漫的情感,但同时也面临着新的心理问题和冲突。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对作为天子娇子的大学生来说,心理健康更是学业成就、事业成功、生活快乐的基础。心理健康是由心理卫生的概念延伸过来的。心理健康通常是指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心理卫生则是指一切维护心理健康的活动及研究心理健康的学问。心理健康是指具有正常的智力、积极的情绪、适度的情感、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格品质、坚强的意志和成熟的心理行为等。心理键康与一个人的成就、贡献、成才关系重大。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成才的基础。一、心理健康的定义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衡量心理是否绝对健康是非常困难的。健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分界线。一般判断心理是否正常,具有一下三项原则:其一,心理与环境的统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具有一致性。其二,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这是指个体的心理与其行为是一个完整、统一和协调一致的过程。其三、人格的稳定性。人格是个体在长期生活经历过程中形成的独特个性心理特征的具体体现。而心理障碍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面临难以协调的矛盾等出现,时间短、程度较轻微,随情境的改变而消失或减缓;个别则时间长、程度较重,最后不得不休学甚至退学。心理障碍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表现在心理活动方面如感觉过敏或减退、体感异常、错觉、幻觉、遗忘、疑病妄想、语词新作、意识模糊、紊乱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等等。行为方面和焦虑、冷漠、固执、攻击、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二、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1、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方式心理素质是主体在心理方面比较稳定的内在特点,包括个人的精神面貌、气质、性格和情绪等心理要素,是其它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学生求知和成长,实质上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过程。教育提供给学生的文化知识,只有通过个体的选择、内化,才能渗透于个体的人格特质中,使其从幼稚走向成熟。这个过程,也是个体的心理素质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素质的影响。学生各种素质的形成,要以心理素质为中介,创造意识、自主人格、竞争能力、适应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要以心理素质为先导。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适应状况,是抗拒诱惑、承受挫折、实现自我调节的关键。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强弱,主要取决于他们心理素质的高低,取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与否。2、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驱动学生人格发展的基本动力心理健康教育与受教育者的人格发展密切相关,并直接影响个体人格的发展水平。一方面,学生以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接受的道德规范、行为方式、环境信息、社会期望等来逐渐完善自身的人格结构;另一方面,客观存在的价值观念作为心理生活中对自身一种衡量、评价和调控,也影响着主体人格的发展,并且在一定条件下还可转化为人格特质,从而使人格发展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同时,心理健康教育不是消极地附属于这种转化,而是在转化过程中能动地引导受教育者调整方向,使个体把握自我,对自身的行为进行认识评价,从而达到心理优化、健全人格的目的。3、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开发学生潜能的可靠途径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潜能开发是相互促进、互为前提的,心理健康教育为二者的协调发展创造必要条件。心理健康教育通过激发受教育者的自信心,帮助主体在更高的层次上认识自我,从而实现角色转换,发展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最终使潜能得到充分发展。三、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不仅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发展,而且也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更关系到跨世纪人才的培养,一项关于当代人主要素质的调查表明,当代人的素质不能适应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需要,最欠缺的是心理素质,具体表现为意志薄弱,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适应能力和自立能力,缺乏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缺乏自信心,依赖性强等。究其原因,与教育不重视人的心理素质的培养与塑造有关。在大学生中,有人因自我否定、自我拒绝而几乎失去从事一切行动的愿望和信心;有人因考试失败或恋爱受挫而产生轻生念头或自毁行为;有人因现实不理想而玩世不恭或万念俱灰;有人因人际关系不和而逃避群体自我封闭。大量调查表明,目前我国大学生发病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心理障碍,精神疾病已成为大学生的主要疾病。具体表现为恐怖、焦虑、强迫、抑郁和情感危机、神经衰弱等。我校每年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表明每年有大量大学生心理素质不良,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土木水利学院 2002级学生入学第一年便因心理问题休学4人,他们四人分别因为:1、追求女生遭到拒绝而情绪不稳定;2、长时间怀疑同学背后议论自己、鄙视自己,因而不敢面对别人;3、对生活目标丧失信心,低糜消沉,抑郁;4、狂躁不安,行为异常。最终都不能继续学业。常见的大学生心理问题还表现为环境应激问题、自我认识失调、人际关系障碍、情绪情感不稳、感情适应不良等。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不容忽视。四、对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一方面是与他们自身所处的心理发展阶段有关,同时也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分不开。大学生一般年龄在十七、八岁至二十二、三岁,正处在青年中期,青年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由于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面临一系列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课题时,心理冲突矛盾时有发生,如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理智与情感的冲突、独立与依赖的冲突、自尊与自卑的冲突、求知与辨别能力差的冲突、竟争与求稳的冲突等等。这些冲突和矛盾若得不到有效疏导、合理解决,久而久之会形成心理障碍,特别是当代大学生,为了在激烈的高考竟争中取胜,几乎是全身心投人学习,家长的过度保护、学校的应试教育、生活经历的缺乏使这些学生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承受力,在学习、生活、交友、恋爱、择业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们中的一些人难以承受,以致出现心理疾病,甚至离校出走、自杀等。从环境因素看,竟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速,使人产生了时间的紧迫感和压力感;个人对生活目标的选择机会增多,难以兼顾的矛盾加剧了内心的冲突,产生了无所适从的焦虑感。凡此种种,对变化的环境适应不良而出现的各种困惑、迷惘、不安、紧张在明显增加,社会的变革给正在成长着的大学生带来的心理冲击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更强烈、更复杂。各种生理因素、心理因紊、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极易造成大学生心理发展中的失衡状态。心理素质低劣的人自然不能适应高速度、高科技、高竞争的环境,心理负荷沉重便容易导致各种心理疾病。1、客观方面与中学比,大学时期的学习、生活、人际关系都发生了很大变化。1)学习的任务、内容、方法发生了变化。中学学的是基础知识,目的是为今后继续深造或就业做准备;大学学的是专业知识,目的是把学生塑造成建设祖国的高级专门人才。中学课程几年一贯学习仅有的几门高考课程,中学有老师天天辅导,日日相随;大学要有较强的自学能力,独立地思考和解决问题。新大学生往往不适应这种变化了的学习生活,不知道如何适应和支配时间。2)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部分新生在中学有寄读经历,但多数新生仍然是上学到学校,放学同家人居住在一起。进入大学后,班集体成为主要生活环境,宿舍成了主要的生活区,日常生活全要自理,这对那些平时习惯于依靠父母、家庭的人来说,确实是个难题。这种变化给他们带来了一定的精神压力。3)人际关系较中学时代要复杂。大部分新生在中学时期居住的比较集中,从小学到中学,都有一些从小在一块儿的伙伴;班主任一任数年,天天相见。熟悉的面孔、相似的语言、习俗,构成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跨进大学,周围的人来自不同地区,素昧平生,语言、习俗各不相同;同学间由原来的热热闹闹、亲密无间变得陌生,有想法也难以启齿。这对年龄仅有十七八岁的新生来说,是极不习惯的,因此,每逢节假日就会想家、想同学,会产生孤独感。4)对待社会工作的态度发生了变化。中学的工作和活动多是在老师指导下开展,由少数同学承担的。大学强凋学生的自我管理,班里事情多,社团活动多,学生除了要搞好自身的学习外,还要担负一定的社会工作,关心班集体建设。新生往往不大适应这种较大工作量的生活,缺乏工作主动性,在其位又不知如何谋其政,感到压力大。2、主观方面新生物质生活的依赖性与精神生活的独立意识发生着矛盾;日益增强的自主自立意识以及主观愿望上的自主自立与客观条件上的可能性及能力之间发生着矛盾。这两方面的原因使那些适应新环境能力不强的新大学生很容易产生如下心理问题:一是盲目自满与自我陶醉。因为考取了大学,老师表扬,同学羡慕,亲友夸奖,父母庆贺,部分学生在这种自我陶醉中渐渐松懈了斗志,终日悠哉游哉,认为自己是中学的尖子,大学里成绩也不会差,从而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盲目自满。二是失望与失宠感。有的学生入学前把大学生活过于理想化、神秘化,入学后感到理想与现实差距太大,因而产生失望感,有的学生曾是中学的尖子,是家庭与学校的重点保护对象,进入大学一下子不受重视了,就会产生失宠感。三是松气情绪与歇脚心理。有的同学认为考上大学就是端上了铁饭碗,长期拼搏的目标已经达到,心理上得到了满足,生理上希望得到休整。加上进入大学后奋斗目标不明,适应能力不强,竞争的气势也有所减弱,便产生了“松口气,歇歇脚”的心理,再也鼓不起前进的勇气了。四是畏首畏尾。因为环境变化而瞻前顾后畏缩不前,社会活动不参加,运动场不光顾。整日除了学习之外,无所事事,生活单一,有碍个性发展。五、如何正确地认识自我我们时常在各种报刊杂志上看到目前大学生中存在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大学生中有心理障碍甚至精神病的人数还在不断增加。大学生是从为数众多的中学生中选拔出来的佼佼者,在心理上有很强的优越感和自豪感。但是与此同时,大学生则承受着更大的压力和挑战。大学生往往自视甚高,很容易受挫折,并随之发生一系列心理卫生问题。从外部环境看,当前不断变化的思想观念、社会生活环境等都对大学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大学生必须快速适应紧张的社会生活节奏;就业竞争的加剧所带来职业选择的提前以及与之相关的高强度的心智付出等也使大学生的心理压力进一步加大。从大学生自身看,大学正是人生成长与发展的重要时期,大学生的生理、心理与社会化的协调发展中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矛盾冲突,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往往会发生矛盾。面对这些问题,如果大学生不能很好地适应环境解决问题,就会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障碍甚至精神疾病。因此,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良好的人格品质首先应该正确认识自我,培养悦纳自我的态度,扬长避短,不断完善自己。其次应该提高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对挫折有正确的认识,在挫折面前不惊慌失措,采取理智的应付方法,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挫折承受能力的高低与个人的思想境界、对挫折的主观判断、挫折体验等有关。提高挫折承受能力应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树立科学的人生观,积极参加各类实践活动,丰富人生经验。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已为科学研究所证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指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科学用脑、坚持体育锻炼、少饮酒、不吸烟、讲究卫生等。大学生的学习负担较重,心理压力较大,为了长期保持学习的效率,必须科学地安排好每天的学习、锻炼、休息,使生活有规律。学会科学用脑就是要勤用脑、合理用脑、适时用脑,避免用脑过度引起神经衰弱,使思维、记亿能力减退。加强自我心理调节。自我调节心理健康的核心内容包括调整认识结构、情绪状态,锻炼意志品质,改善适应能力等。大学生处于青年期阶段,青年期的突出特点是人的性生理在经历了从萌发到成熟的过渡之后,逐渐进入活跃状态。从心理发展的意义上说,这个阶段是人生的多事之秋。这是因为,经验的缺乏和知识的幼稚决定了这个时期人的心理发展的某些方面落后于生理机能的成长速度。因而,在其发展过程中难免会发生许多尴尬、困惑、烦恼和苦闷。另一方面,我国正处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社会情况正在发生复杂和深刻的变化,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科学技术急剧发展。这种情况也会在早晚要进入社会的青年学生中引发这样或那样的心理矛盾和心理冲突,例如父母下岗、家庭生活发生变故、学习成绩不佳、交友失败、失恋等。这些心理问题如果总是挥之不去,日积月累,就有可能成为心理障碍而影响学习和生活。让学生正视现实,学会自我调节,保持同现实的良好接触。进行自我调节,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改造环境,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所以大学生在学生过程中应学会自我心理调适,做到心理健康:1、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地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邀游,拼命地吸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2、保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喜不狂、忧不绝。六、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教育措施人的心理素质不是天赋的,而是取决于后天的教育与训练,教育对心理素质的提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校在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方面进行了许多探索和尝试,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并取得良好效果,但同时也有许多不足的地方有待改进。以下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措施:1、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作用。学校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心理咨询被越来越多的人承认和接受,越来越多的大专院校,甚至中学开始设置心理咨询机构。心理咨询可以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和冲突,排解心中忧难,开发身心潜能。还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近年来,心理咨询机构不断完善,增设了多种形式的服务,已成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最有效的途径。2、开展大一新生心理健康调查,做到心理问题早期发现与预防。开展心理素质教育的前提是了解掌握学生心理素质的状态,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教育措施与方案。我校每年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采用“心理健康问卷”从中筛选出有心理症状的学生,主动约请他们到心理咨询中心进一步通过面谈分析诊断,每年约有 10%的新生被约请面谈,根据面谈分析,区别不同的问题类型与程度,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防患于未然,做到了心理问题早期发现、及时干预,使学生在入学之初就能得到具体的心理健康指导。3、 把心理素质教育渗透在各科教学之中。通过各科教学进行心素质教育既是学校心理教育实施的途径,也是各科教学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各科教学过程都包括着极其丰富的心理教育因素,因为教学过程是经社会历史积淀的文化知识、道德规范、思想价值观念为内容和主导的。教师在传授知识过程中,只要注重考虑学生的心理需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深入挖掘知识内在的教育意义,就能够把人类历史形成的知识、经验、技能转化为自己的精神财富,即内化成学生的思想观点、人生价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并在他们身上持久扎根。4、开设心理教育必修课,增强自我教育能力。心理素质的提高离不开相应知识的掌握,系统学习心理、卫生、健康等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学生了解心理发展规律,掌握心理调节方法,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心理素质教育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取决于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高低。因此,心理素质教育就是要注重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5、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健康的心理社会环境,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校风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良好的校风会潜移默化地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如团结友爱的校风是学生形成群体凝聚力、集体荣誉感的土壤,有利于使人与人之间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同学之间相互沟通、相互帮助。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愉悦的情绪特征。因此,学校应该花力量抓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和学术活动,形成健康向上的氛围、宽松理解的环境,有助于学生深化自我认识,充分发展个性,改善适应能力。心理健康可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的心理品质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将来走向社会,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智力水平、积极从事社会活动和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条件。充分认识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和谐发展,是以健康的心理品质作为基础的,一个人心理健康状态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全面发展的实现。心理健康可以使大学生克服依赖心理增强独立性。大学生经过努力的拼搏和激烈的竞争,告别了中学时代、跨入了大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生活天地。大学生必须从靠父母转向靠自己。上大学前,在他们想象中的大学犹如“天堂”一般,浪漫奇特,美妙无比。上大学后,紧张的学习,严格的纪律,生活的环境,使他们难以适应。因此,大学生必须注重心理健康,尽快克服依赖性,增强独立性,积极主动适应大学生活,度过充实而有意义的大学生活。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取得事业成功的坚实心理基础。目前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分配工作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大学生都实行供需见面、双向选择、择优录用等方式,择业的竞争必然会使大学生心理上产生困惑和不安定感。因而,面对新形势大学生要注意保持心理健康,培养自立、自强、自律的良好心理素质,锻炼自己的社会交往能力、使自己在变幻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作出选择适宜自己角色的正确抉择,敢于面对困难、挫折与挑战,追求更加完美的人格,为事业成功奠定坚实的心理基础。优良的心理素质在青年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必将对二十一世纪人才的质量产生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人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加强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全面提高跨世纪人才质量已成为高等学校所面临的迫切任务。二十一世纪是一个思想文化激荡、价值观念多元、新闻舆论冲击、社会瞬息万变、的世纪,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世界,未来人才都可能在某一时刻出现心理危机。二十一世纪人才的心理承受能力将经受更为严峻的考验。为此,就要不断加强对青年大学生的适应性、承受力、调控力、意志力、思维力、创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使他们真正懂得:要想占有未来,不仅要作思想品德、智能、体魄的储备,更要作战胜各种困难挫折的心理准备,从而引导他们科学地走出自我认识的误区,更新观念,突破时空,超越自我,唯有如此,方能在搏击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参与国际人才竞争,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健康方向毕业论文题目

心理健康 教育 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运用心理学的教育 方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下面我给大家带来心理学方向 毕业 论文题目有哪些_心理健康论文题目2021,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小学心理健康论文题目

1、 农村小学寄宿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对策探究

2、 浅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

3、 如何对小学低年级学困生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

4、 小学教育专业研究生心理健康管理探析

5、 谈小学体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与渗透

6、 谈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7、 谈小学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整合

8、 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研究——以张掖市中小学为例

9、 农村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及对策研究

10、 团体心理辅导对小学五年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干预研究

11、 小学生自我概念、心理健康和学业成绩的关系——以兰州市安宁区某城区小学为例

12、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策略分析

13、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14、 关于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辅导策略——以兰州市安宁区某小学为例

15、 浅谈开设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必要性

16、 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以小学数学不同层次学生学习成绩为例

17、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18、 浅析心理健康对本科小学教育专业教师培养的价值

19、 心理健康教育在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渗透与有效性研究

20、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整合初探

21、 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22、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研究——以沈阳市__小学为例

23、 农村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分析

24、 小学思想品德课堂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着力点

25、 小学高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26、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涂鸦”语言

27、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怎样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28、 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活动设计的思考

29、 农村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的探究

30、 家校合作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31、 甘肃省偏远山区小学教师心理健康评估

32、 浅析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33、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分析

34、 关于小学思品课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探究

35、 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36、 自主、自觉、自知,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清华附中朝阳学校小学部举行幸福村学区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展示活动

37、 小学语文班主任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思考

38、 浅谈庆阳市合水县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对策

39、 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40、 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

41、 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研究

42、 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探析

43、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

44、 小学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整合的方法

45、 情境育心 相伴成长——江苏省南通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践

46、 实践型小学心理健康社团活动的尝试

47、 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状况综述

48、 浅析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渗透

49、 小学体育课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

50、 每个生命都是一朵花——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设计

青少年心理健康论文题目

1、 素质教育观念下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探究

2、 接纳承诺疗法在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中的应用与展望

3、 上海市高危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4、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5、 农村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与网络行为

6、 艺术疗法及其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

7、 中华优秀 传统 文化 视角下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路径探析

8、 关注、关心,静待花开——网络环境下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观察与思考

9、 山东省青少年性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10、 自媒体时代下传统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与改进

11、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探索

12、 青少年睡眠习惯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研究

13、 汶川地震10个受灾市县青少年心理健康现状分析

14、 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与群体差异——基于CEPS数据的多水平分析

15、 功能性音乐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促进研究

16、 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

17、 青少年口腔正畸治疗遵医行为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研究

18、 生态系统理论与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19、 社会情绪学习对 儿童 青少年情绪智力的影响探析——基于心理健康教育视角

20、 积极青少年发展视角下的心理健康预防与促进

21、 加强心理干预 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22、 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心理健康关系的元分析

23、 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政策的经济环境分析

24、 瑜伽 运动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现状研究述评

25、 武清区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干预效果评价

26、 儿童青少年个性特征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研究

27、 心理护理结合健康教育对青少年轻度焦虑症患者焦虑症状的影响

28、 移动网络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

29、 积极 家庭教育 理念下提升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路径初探

30、 流动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31、 基于“三位一体”思想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

32、 浅析手机网络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与对策

33、 留守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研究

34、 基于希望感研究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路径探析

35、 创建专业支持性环境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美丽心灵”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与应用浅谈

36、 新希望 新构想——抚顺市留守、离异家庭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关爱“新希望”项目构想

37、 关爱与守护——抚顺市留守、离异家庭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关爱“新希望”项目实施

38、 以美术教学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

39、 主观生活质量: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视角

40、 基于素质教育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41、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非生态问题的治理

42、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与生命成长

43、 自媒体时代下传统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与对策

44、 中学化学教学中渗透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45、 自我同情有益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46、 希望感研究下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路径

47、 青少年学习焦虑的心理健康干预模式建构

48、 浅析在思想政治学科中渗透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49、 青少年抑郁症一级亲属心理健康、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分析

50、 弗洛伊德人格理论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心理健康教育论文题目

1、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探讨——以高中生认识自我心理辅导课设计为例

2、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班级管理中的开展效果

3、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对弱势群体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4、浅议初中班主任如何做好问题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5、单亲家庭子女心理健康现状分析与教育对策探讨

6、新形势下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与教育

7、浅析校园心理剧在技工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8、美术学科课堂教学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9、关于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的探讨

10、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路径探究

11、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效果

12、试论新时期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3、创设情景法对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14、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现状及对策

15、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16、素质 拓展训练 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探讨

17、微探初中思想品德课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18、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19、多媒体应用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实践与分析

20、探讨高中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21、心理健康教育漫画多模态话语分析

22、高一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教育对策

23、浅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与技巧

24、网络环境下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思考

25、高职院校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机制和队伍建设初探

26、浅谈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27、基于积极心理学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28、萨提亚治疗模式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29、浅析如何对孩子进行家庭的心理健康教育

30、探讨同伴教育在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领域的应用

31、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护理教学全程的价值分析

32、健康教育联合心理疏导对焦虑抑郁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探讨

33、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探析

34、“三全育人”理念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究

35、试论“三全育人”视角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

36、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37、短视频传播时代背景下的高校大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

38、艺术教育融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39、中英两国中学阶段心理健康教育异同分析

40、新形势下山东省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现状及其对策研究

41、批评教育在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成长中的应用价值

42、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家园合作有效性策略探讨

43、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策略研究

44、心理干预与健康教育在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45、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实践研究

46、小学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整合

47、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学科教学的实践探索——以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为例

48、基于整合心理健康教育的初中历史教学探究

49、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作用

50、心理健康教育在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养中的应用

心理健康论文题目2021相关 文章 :

★ 演讲心理健康主题2021

★ 大学生论文题目参考2021

★ 大学生心理健康优秀论文题目3篇

★ 大学生论文题目大全2021

★ 优秀论文题目2021

★ 关注心理健康演讲稿2021

★ 2021年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5篇

★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感悟2021

★ 2021心理健康教育学习心得范文

★ 202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格式5篇

医学健康教育的论文最好写点创新的题目,我写的《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医学健康常识的研究》,当时也是学长介绍的雅文网,十分靠谱的说云南省医学院校护理本科生健康教育现状调查研究论城市社区运动医学健康服务体系构建HONcode认证与国内医学健康网站道德规范论健康城市化与社区运动医学健康服务体系的构建自我保健医学与健康教育建立我国城市社区运动医学健康服务体系的构想免费师范生健康教育性别差异探究循证医学和循证健康教育湖南省高校健康教育现状和展望国外网络医学健康信息资源利用行为综述我国古代医学健康价值实现的伦理基础探究浅谈高校开展医学健康教育的必要性看图对话健康教育工具在冠心病患者健康教育中应用效果的研究军医大学临床医学五年制本科健康教育课程设置的研究现代医学模式下医院健康教育问题

研究背景:健康教育(health education)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有评价的社会活动和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愿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以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21世纪护理发展的四大趋势之一是护士将成为健康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健康教育作为整体护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已逐渐被广大护理人员所重视。护理本科生是未来护理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其健康教育能力如何,直接关系到整体护理的深入持久开展。研究目的:本研究通过调查云南省医学院校四年制护理本科在校三年级护生和本科护理四年级实习生对健康教育的认知、态度、影响护生健康教育的因素和临床健康教育实施情况,了解目前护理本科生在校学习期间和实习期间对健康教育认知和临床健康教育实践情况,对比有无差异性,分析原因,为进一步提高护理本科生健康教育能力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从而为提高整体护理工作质量提供依据。研究对象:考虑到课题要求,对云南省目前具有护理本科专业的三所医学院校即昆明医科大学、昆明医科大学海源学院和大理学院随机抽取270名四年制护理本科在校三年级护生和150名四年制护理本科四年级实习护生一共420人,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内容与方法:对以上三所医学院校的护理本科在校三年级护生和护理本科四年级实习护生分别进行健康教育态度和认知情况、影响护生健康教育的因素、健康教育相关能力和在临床见习和实习中实施健康教育情况的问卷调查,将调查结果输入计算机,建立数据库,最后将数据资料采用数据包进行统计学处理,并将两组调查对象的调查结果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研究结果:研究结果发现护理本科在校三年级护生和四年级实习护生均对健康教育的知识掌握不全面。其中对健康教育的概念、目的、对象和护士在健康教育中的作用有较高程度的了解,但对健康教育的模式、内容、方法、技巧和程序的掌握较差。另护理本科在校三年级护生和护理本科四年级实习护生在健康教育态度、认知水平及临床实施健康教育情况存在差异性,尤其护理本科实习生在临床实习实施健康教育情况明显低于护理本科在校护生在临床见习中实施健康教育情况。提高护理本科生健康教育认知水平和能力的建议与对策:1.高校对策提高医学院校对护理本科生健康教育能力的培养的重视度,建议护理学院开设《健康教育学》课程,注重教学改革,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增加人文学科的比例,拓宽护理本科生知识面,对于在校护生积极开展健康教育社会实践,同时建议尽早让护生接触临床健康教育。2.教学实习医院对策提高教学实习医院对护理本科生健康教育能力的培养的重视度,建议医院开展“健康教育技能规范化培训”,使护生重点掌握健康教育的内容、程序和技巧,临床实习中加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力度,注重实习生沟通和交流技巧培养,提高其健康教育相关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临床带教老师的健康教育水平和带教能力,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健康教育带教师资队伍。3.学生对策强化健康教育意识,针对大学时期的不同阶段,制定出健康教育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1] 李娜,杨淑芳. 护理本科教育多元文化护理课程设置的必要性探讨[J]. 吉林医学. 2012(02)[2] 祝览铭,付伟. 国内外护生健康教育能力现状及展望[J]. 护理学报. 2011(19)[3] 丁弋娜,林梅,潘建丹. 护理本科生健康教育认知情况及能力分析与对策[J]. 全科护理. 2011(25)[4] 黄媛媛,丁杰,何露. 加强实习护生健康教育能力探讨[J].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1(14)[5] 吴洁丽,胡丽茎,姚雪芬. 影响护理本科实习生健康教育能力的因素及对策[J]. 中外医学研究. 2011(07)[6] 杨俊玲,刘义兰,刘芳,罗静,程亚平. 以问题为基础的临床教学对本科实习护生健康教育能力的影响分析[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1(04)[7] 潘建丹,林梅. 浅谈加强护理本科生健康教育能力培养的重要性[J]. 科技资讯. 2011(01)[8] 李定梅,李青,李兵,黄文杰. 护生健康教育能力分阶段目标教育模式的应用与效果[J]. 护理管理杂志. 2010(04)[9] 金尚怡,黄水英,李清,陈宏丽. 本科实习护生实施健康教育能力的调查[J]. 全科护理. 2009(36)[10] 张清华. 开展健康教育的意义及方法[J]. 社区医学杂志. 2009(14)

养生医学可以写的题目很多啊,开始也是学长给的雅文网,基本都是医学方面的文章,十分专业《黄帝内经》和佛教与道教养生观的探讨济南市养生产业园选址与功能布局策划传统体育养生的文化哲学研究森林养生旅游消费意向研究——以福建省为例速食养生农产品的包装设计研究——以陕北五谷杂粮包装为例庄子养生思想研究中国传统养生之道在疗养空间景观设计中的运用养生文化对当今造园的影响及其实证研究——以阳光养生文化园规划设计为例治气与养心——荀子养生思想研究论射礼中蕴含的儒家养生思想中医养生理论体系的建构中国传统养生与西方体育健身的文化差异研究——从社会制度对其发展影响的角度先秦思想与中医养生理论相关性研究八段锦和五行音乐对心理亚健康状态干预作用的研究关于以《内经》养生理论为指导开展台湾养生旅游的探讨老年女性高血压人群体力活动现状及传统养生运动干预效果研究《黄帝内经》养生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内容与教材设计

健康管理毕业论文方向

心理健康 教育 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运用心理学的教育 方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下面我给大家带来心理学方向 毕业 论文题目有哪些_心理健康论文题目2021,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小学心理健康论文题目

1、 农村小学寄宿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对策探究

2、 浅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

3、 如何对小学低年级学困生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

4、 小学教育专业研究生心理健康管理探析

5、 谈小学体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与渗透

6、 谈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7、 谈小学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整合

8、 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研究——以张掖市中小学为例

9、 农村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及对策研究

10、 团体心理辅导对小学五年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干预研究

11、 小学生自我概念、心理健康和学业成绩的关系——以兰州市安宁区某城区小学为例

12、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策略分析

13、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14、 关于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辅导策略——以兰州市安宁区某小学为例

15、 浅谈开设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必要性

16、 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以小学数学不同层次学生学习成绩为例

17、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18、 浅析心理健康对本科小学教育专业教师培养的价值

19、 心理健康教育在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渗透与有效性研究

20、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整合初探

21、 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22、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研究——以沈阳市__小学为例

23、 农村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分析

24、 小学思想品德课堂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着力点

25、 小学高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26、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涂鸦”语言

27、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怎样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28、 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活动设计的思考

29、 农村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的探究

30、 家校合作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31、 甘肃省偏远山区小学教师心理健康评估

32、 浅析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33、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分析

34、 关于小学思品课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探究

35、 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36、 自主、自觉、自知,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清华附中朝阳学校小学部举行幸福村学区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展示活动

37、 小学语文班主任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思考

38、 浅谈庆阳市合水县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对策

39、 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40、 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

41、 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研究

42、 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探析

43、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

44、 小学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整合的方法

45、 情境育心 相伴成长——江苏省南通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践

46、 实践型小学心理健康社团活动的尝试

47、 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状况综述

48、 浅析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渗透

49、 小学体育课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

50、 每个生命都是一朵花——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设计

青少年心理健康论文题目

1、 素质教育观念下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探究

2、 接纳承诺疗法在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中的应用与展望

3、 上海市高危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4、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5、 农村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与网络行为

6、 艺术疗法及其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

7、 中华优秀 传统 文化 视角下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路径探析

8、 关注、关心,静待花开——网络环境下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观察与思考

9、 山东省青少年性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10、 自媒体时代下传统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与改进

11、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探索

12、 青少年睡眠习惯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研究

13、 汶川地震10个受灾市县青少年心理健康现状分析

14、 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与群体差异——基于CEPS数据的多水平分析

15、 功能性音乐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促进研究

16、 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

17、 青少年口腔正畸治疗遵医行为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研究

18、 生态系统理论与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19、 社会情绪学习对 儿童 青少年情绪智力的影响探析——基于心理健康教育视角

20、 积极青少年发展视角下的心理健康预防与促进

21、 加强心理干预 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22、 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心理健康关系的元分析

23、 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政策的经济环境分析

24、 瑜伽 运动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现状研究述评

25、 武清区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干预效果评价

26、 儿童青少年个性特征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研究

27、 心理护理结合健康教育对青少年轻度焦虑症患者焦虑症状的影响

28、 移动网络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

29、 积极 家庭教育 理念下提升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路径初探

30、 流动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31、 基于“三位一体”思想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

32、 浅析手机网络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与对策

33、 留守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研究

34、 基于希望感研究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路径探析

35、 创建专业支持性环境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美丽心灵”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与应用浅谈

36、 新希望 新构想——抚顺市留守、离异家庭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关爱“新希望”项目构想

37、 关爱与守护——抚顺市留守、离异家庭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关爱“新希望”项目实施

38、 以美术教学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

39、 主观生活质量: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视角

40、 基于素质教育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41、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非生态问题的治理

42、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与生命成长

43、 自媒体时代下传统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与对策

44、 中学化学教学中渗透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45、 自我同情有益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46、 希望感研究下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路径

47、 青少年学习焦虑的心理健康干预模式建构

48、 浅析在思想政治学科中渗透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49、 青少年抑郁症一级亲属心理健康、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分析

50、 弗洛伊德人格理论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心理健康教育论文题目

1、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探讨——以高中生认识自我心理辅导课设计为例

2、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班级管理中的开展效果

3、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对弱势群体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4、浅议初中班主任如何做好问题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5、单亲家庭子女心理健康现状分析与教育对策探讨

6、新形势下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与教育

7、浅析校园心理剧在技工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8、美术学科课堂教学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9、关于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的探讨

10、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路径探究

11、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效果

12、试论新时期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3、创设情景法对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14、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现状及对策

15、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16、素质 拓展训练 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探讨

17、微探初中思想品德课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18、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19、多媒体应用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实践与分析

20、探讨高中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21、心理健康教育漫画多模态话语分析

22、高一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教育对策

23、浅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与技巧

24、网络环境下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思考

25、高职院校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机制和队伍建设初探

26、浅谈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27、基于积极心理学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28、萨提亚治疗模式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29、浅析如何对孩子进行家庭的心理健康教育

30、探讨同伴教育在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领域的应用

31、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护理教学全程的价值分析

32、健康教育联合心理疏导对焦虑抑郁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探讨

33、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探析

34、“三全育人”理念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究

35、试论“三全育人”视角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

36、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37、短视频传播时代背景下的高校大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

38、艺术教育融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39、中英两国中学阶段心理健康教育异同分析

40、新形势下山东省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现状及其对策研究

41、批评教育在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成长中的应用价值

42、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家园合作有效性策略探讨

43、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策略研究

44、心理干预与健康教育在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45、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实践研究

46、小学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整合

47、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学科教学的实践探索——以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为例

48、基于整合心理健康教育的初中历史教学探究

49、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作用

50、心理健康教育在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养中的应用

心理健康论文题目2021相关 文章 :

★ 演讲心理健康主题2021

★ 大学生论文题目参考2021

★ 大学生心理健康优秀论文题目3篇

★ 大学生论文题目大全2021

★ 优秀论文题目2021

★ 关注心理健康演讲稿2021

★ 2021年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5篇

★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感悟2021

★ 2021心理健康教育学习心得范文

★ 202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格式5篇

医学健康教育的论文最好写点创新的题目,我写的《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医学健康常识的研究》,当时也是学长介绍的雅文网,十分靠谱的说云南省医学院校护理本科生健康教育现状调查研究论城市社区运动医学健康服务体系构建HONcode认证与国内医学健康网站道德规范论健康城市化与社区运动医学健康服务体系的构建自我保健医学与健康教育建立我国城市社区运动医学健康服务体系的构想免费师范生健康教育性别差异探究循证医学和循证健康教育湖南省高校健康教育现状和展望国外网络医学健康信息资源利用行为综述我国古代医学健康价值实现的伦理基础探究浅谈高校开展医学健康教育的必要性看图对话健康教育工具在冠心病患者健康教育中应用效果的研究军医大学临床医学五年制本科健康教育课程设置的研究现代医学模式下医院健康教育问题

健康方向毕业论文范文

心理健康教育毕业论文

紧张而又充实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毕业论文是大学生都必须通过的,毕业论文是一种有准备、有计划、比较正规的、比较重要的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形式,毕业论文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心理健康教育毕业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全球化到来的时代,网络以其迅猛的发展姿态在社会上占据重要地位,网络是把双刃剑,如何更好的趋利避害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问题。网络心理健康的研究不仅有助于完善心理学的学术领域,也可以更好的发挥网络的作用。

一.加强高职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一)加强高职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要求

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既优化了学科结构,又充实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是指学生的政治水平和思想品德的教育,同时也包含心理品德的培养。对于思想道德理论体系而言,一般包括思想、政治、道德、心理教育四个方面,只有这四者之间协调发展,学生的思想道德才能建设的更加健康。因此为了构建完整的思想道德体系必须要注重调整四者之间的结构,只有这样才能增强高职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二)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的塑造有利于和谐社会建设

和谐社会的表现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六方面包括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人与社会或者人与自然最根本的是人的和谐,人是和谐社会的主体,个人的心理健康是人和谐的重要因素,个人心理健康表现为情感丰富,处理事情处于乐观的态度等等,个人心理因素构建的好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早日完成。

二.高职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针对高职学生网络心理健康的教育工作,必须要结合各方各面的影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进而在寻找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影响因素的同时,引导学生科学、合理地使用网络,营造一个良好、和谐的网络环境。那么如何更好地进行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呢?以下将从五个方面进行具体阐述。

(一)高职院校可以有效寻找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塑造的因素,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网络的参与可以增加教育的方面,使教育不再仅仅局限于书本上,可以拓宽研究领域,网络的参与可以使学生在享受科技带来的快乐时可以改变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比如有的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比较内向,但是在网络上他们可以侃侃而谈,他们在网络上变得热情开朗,这不能不说是网络促进了学生健康的心理。

(二)高职院校可以引导学生更科学的使用网络。近年来学生是网络人数增长最为明显的人群,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使用不当会对学生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开展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例如,近年来“网恋”愈演愈烈,这种现象会对学生的学习、成长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对学生健康心理的塑造也是没有任何好处的,因此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有利于学生更科学的使用网络,避免学生为网络的匕刃所伤。

(三)努力塑造积极的环境。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巨大的,和谐环境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在进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时要构建健康文明的校园环境,与此同时,网络上也要构建积极向上的表现方法,在环境的塑造上争取做到学术、科学、文化、娱乐共同发展,使学生在健康、欢快的情境下提高思想道德,在良好的环境熏陶下形成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协调发展的关系,促进学生身心共同发展。

(四)有效沟通与交流是高职院校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针对当前高职院校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通常都是采用“计算机答题”的方式来进行,这种死板的方式难以从根本上对学生进行很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并且通过计算机答题来普及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方式,其见效是微乎其微的。代答、乱答的现象普遍存在。因而,只有通过有效教师或者班干部与学生进行有效地沟通与交流,才能够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当中所遇到的心理问题,进而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五)就当前各大高职院校来讲,一般都设置有心理咨询室供学生咨询心理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会使得学生产生一种抗拒心理,觉得去咨询的一般心理都是有问题的,因而对于在学习过程当中产生的心理问题,往往无法寻求到合适的途径去解决。所以,相对于当前各大高职院校所设置的心理咨询室,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来使得心理咨询师与学生当面接触、并且面对面解决学生在学习、生活过程当中所产生问题,这对社会主义建设也是至关重要的。

三.结语

随着近年来高职学校在我国高校中所占的比重不断增大,高职学校为社会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专业性人才。但是,高职学校在对学生进行专业培训的时候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投入不足,在这样的情形下,学生的心理发展会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因此加强高职学生的健康心理教育显得尤其重要,而网络近年来发展迅猛,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也要借助网络的优势,将心理健康教育与网络更协调的融合,将更有利于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

摘要:在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创新心理健康课教学模式,即在现有的客观环境下转变教育者的教学理念,教学目标从矫正学生的行为偏差到引导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转变,关注对象从少数问题学生到所有学生的转变,授课方式从满堂灌教学向体验式教学转变,从课堂主渠道唯一途径向第一课堂理论传授、实践教学团体辅导和依托协会开展心理活动三个课堂相互结合、相互补充转变。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心理健康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积极心理学倡导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更要发现学生自身的正能量,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鼓励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和好奇心,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和对环境的控制感。

一、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现状

目前,辽宁各高校开设心理健康课从16学时到32学时不等,以合班大课教学为主。高职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欠缺,绝大多数课堂以教师讲授为主,一些体验式活动由于时间有限,只有少部分学生能够开展,大部分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没有得到挖掘和提升。

2.问题

当前,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过分关注心理疾病和心理问题。这样的教学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和学习,即使对少数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也不适合。学生有对号入座的可能,特别关注自己的消极行为,忽视自己的优势,夸大自己的症状,背负沉重的心理压力。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忌讳。

二、创新模式研究与实践

1.整合教学内容

针对影响大学生学习、生活、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将心理健康内容与积极心理学内容有机融合,分为4个模块、12个子项目。

(1)模块一:积极的人际关系。积极心理学关于积极人际关系的理论与实践为高职院校实施积极人际关系的教育提供了范式,可细分为4个子项目。项目1:人际交往原则和技巧;项目2:人际交往的心理效应;项目3:网络中的交往;项目4:异性交往。

(2)模块二:积极自我。

自我评价、自我认知是自我意识的核心。积极心理学关于积极自我的理论为提升学生积极的自我形象提供了依据和可实践的模式,可细分为4个子项目。项目1:接纳自我;项目2:增强自信;项目3:感悟幸福;项目4:生命的意义。

(3)模块三:积极情绪。

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关于情绪能力的学习必不可少,可将积极心理学关于积极情绪的理念教给学生,对培养其识别、转化、调整情绪能力十分重要,可细分为2个子项目。项目1:积极情绪;项目2:乐观和希望。

(4)模块四:积极应对。

积极应对既是一种理论倡导,也是一种训练。培养学生积极应对的心理品质既是教育的要求,也是学生发展的需要,更是工作能力的积累与形成所不可缺少的,可细分为2个子项目。项目1:意志的力量;项目2:感恩磨难——逆风飞扬。

2.优化教学设计

采用体验式教学方式,通过案例教学、小组讨论、头脑风暴、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体验、领悟成长的幸福。四个模块的教学内容可分为12个子项目,其教学设计的整体思路是一致的。通过暖身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通过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即贴近的,不受学生人数、空间限制的体验活动,引发学生思考;分享学生的内心体验和感悟,引发学生积极参与;教师通过案例教学、心理情景剧等手段传授心理学知识,引领学生提升;再次创设教学情境,运用所学知识,学以致用,促进学生成长。

3.开展以团体辅导为主要形式的实践教学

根据教学计划撰写团体活动讲义,团体活动由任课教师和辅导员担任团体辅导师。团体活动的内容根据教学主题设计,一方面培养学生在团体中成长,另一方面为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服务。

4.依托心理协会,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教育活动

心理健康社团是笔者学院人数最多的.社团,定期开展活动,例如,“525心理健康月”活动、心理沙龙、心理剧大赛等,这些活动的开展拓宽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实现了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成长。

5.创新考核模式

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目标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因此,心理健康课的成绩评定应坚持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课堂考核与课外考核相结合、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结合。

参考文献:

[1]林晓桂.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构建[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1(1).

[2]戴吉,戴嘉佳.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体系的构建[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

[3]吴佩杰,宋凤宁.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J].中国成人教育,2009(23).

[4]钟晓虹.积极心理学视野下高校心理健康课程的构建[J].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2).

摘要:师范院校的学生在高校教育中是一支比较特殊的群体,因为其既是学校的学生在接受知识,又是未来的“准教师”要传递知识。所以对师范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以及思政教育尤为重要,但在现实教育中不存在独立的心理健康教育,也不存在独立的思政教育,这二者都是相互交叉和影响的。本文主要讨论师范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结合必要性,提出结合途径,希望为师范院校教育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师范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思政教育;结合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充分说明教师这种职业的崇高与伟大,所以教师不仅需要在专业知识上超越常人,还需要在道德素养以及心理素质上高于他人。而师范院校的重任就是培养符合这些要求的合格教师。在师范院校教育中,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以及思政教育总是交叉进行的,有效结合又不太充分,主要原因就是没有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结合的必要性,以及不能找到正确的途径来结合二者。

1师范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结合的必要性

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政教育是立德育人的根本要求。

对于师范院校的学生而言,“立德育人”不仅是师范院校需要传递给学生的信息,而且最重要的就是高校教师需要让学生也能将“立德育人”的思想与精神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体现出来。而且在党的就指出“立德育人”是教育的根本责任,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充分说明师范教育对于学生而言是终生的教育,教师传递给学生的知识应该更加全面,学生心灵与道德的净化需要更加彻底。师范院校的学生不仅需要获得在社会上立足的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还因其特殊的社会角色———教书育人,所以教育更是要“立德育人”。在师范院校中对学生实现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有效结合,可以让学生一方面在心理成长道路上更加有担当、有责任、有爱。另一方面也在道德素质的构建过程中更加自律。所以在师范院校中实现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有效结合是“立德育人”的体现,同时也是其根本要求。

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政教育可以更好开展思政教育。

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就明确提出深入开展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在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不断强化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让学生在拥有健康、积极、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基础上能够成为一名思想政治过硬、道德素质优秀的社会人。所以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思政教育的中心工作之一,师范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促进学生思政教育。对于师范院校的学生而言,学生就是社会良好道德素质的“火种”,只有让这些学生在学校接受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以及思政教育,才能保证学生能够传递出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与人生观,共同促进社会的进步。在师范院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结合,可以更好地开展思政教育。

2师范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有效结合的途径

建立素质过硬、专业的教师团队。

在师范院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有效结合最紧要的任务就是建立一支既懂心理健康教育,又能掌握学生思政教育内容的复合型教师。首先就是专职教师队伍建设,师范院校的辅导员应该作为首要人选,因为辅导员每天与学生相处,能掌握学生的心理发展情况,以及学生对思政教育的掌握情况,另外辅导员本来也是思政教育最主要的力量。所以学校需要加强对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联合学校心理健康辅导部门,结合师范学生特殊的情况以及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对辅导员进行培训。让辅导员掌握心理教育的基本方法与技巧,以便更好地将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效结合,提高二者结合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帮助师范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与优秀的道德情怀。其次,在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中,可以邀请校外优秀的心理咨询公司与师范院校的思政教育结合的模式,让高校的思政教师在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下对学生进行的心理进行把握,让思政教师更具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例如,在师范院校思政教育关于《正确处理交往、友谊与爱情》的教育中,既有做人与交友的原则与道德要求,又融合了当代青年的心理活动与发展。高校思政教师在课堂讲解的过程,心理咨询讲师就观察学生的语言与行为,对应写出学生的心理活动的报告。通过教师与心理咨询师的联合观察,得出学生心理健康报告。

教育内容与目标高度统一。

传统的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重点肯定存在不同,但是对于师范院校的学生面临的问题有时候却是思政与心理相互交叉的问题。所以在教育内容与目标上,应该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统一起来。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在《思想道德修养》中,另外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需要将思政教育融入课堂,通过对学生心理的评价以及心理发展问题的分析与指导,最终帮助学生在思想、道德的培养上更上一层楼,达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有效结合。

采用适当地教育方法。

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方法上有极高的相似之处,所以积极有效运用适当地教育方法,可以将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得更好。思政教育具有统一性,但是心理健康教育却是针对个人的,更注重差异化。所以在结合过程中依然可以用大众教育与个体教育相结合的办法,帮助师范院校学生掌握二者的知识。结束语:了解师范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结合的必要性,掌握了二者有效结合的途径,这就为师范院校开展结合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了新的途径。

参考文献

[1]苏英姿.师范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实施途径的探讨[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5,04:84-86.

[2]林杰钦.浅析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和谐关系[J].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04:59-62.

[3]汪红烨.简论高等师范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J].中国成人教育,2007,05:21-22.

[4]梁会兰,戴如莲,杜锦文.师范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分析[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5:99-101.

大学生心理健康怎有泪对于社会责任想象

近年来,由于社会就业压力等问题的凸显,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时有发生,日益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一个焦点。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有关大学生健康 教育 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浅谈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

摘要:近年来,由于社会就业压力等问题的凸显,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时有发生,日益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一个焦点。通过把握这些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形式,分析其形成原因,着力探索如何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有效途径,持续有效地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是当今高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一件头等大事。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编号:1009-0118(2012)-06-00-02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不断深化,各种思想纷繁涌现,高等教育正在经历着从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型,而招生人数逐年增加,就业压力日益加重等问题,都是给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带来不利影响的外界因素。当代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有着较高智力、较高 文化 和较强自尊心;他们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和挑战,但同时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在2001 年《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就提出:要充分认识加强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4]因此如何做好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把他们培养成身心健康、人格健全的新公民已成为新时期高校德育工作面临的新课题。

一、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

由于社会变革的加速,技术更新换代越来越快,职业的分工越来越细致化,人们为了生存必然要参与到社会激烈的竞争中,这势必要给在校的当代大学生带来种种焦虑和压力,继而形成各种心理障碍,甚至出现心理疾病。近些年来,大学生休学、退学、精神失常,甚至自杀、犯罪等事件时有发生,数据显示,有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学生约占大学生总数的20%—25%,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一个焦点。[3]而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承受挫折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促进他们的心理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是新时期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要。

二、形成大学生心理异常的原因

(一)新一代大学生感情缺失问题

作为独生子女一代的他们从小生活在娇惯、溺爱的环境中,造就了她们嫉妒、自私、独尊等性格特点,又加之正处于特殊的心理发展阶段,从而使他们个人主义倾向严重,社会风气逐渐浮躁,集体意识日渐淡薄,情感严重缺乏,总是以自我为中心立足于社会群体中。

(二)大学生活环境适应问题

进入大学以前,学生的学习目标非常明确——高考,进入大学后这个目标突然没有了,于是开始迷茫,导致心理落差;再者,学习从以前的填压式突然转变成自学式,会有很多大学新生“水土不服”;其次,要不断提高生活上的自理能力,逐渐从依赖别人的生活方式转变为独立的生活方式。

(三) 人际交往 的新困惑

大一新生进入校园之后,面对着大学的各种诱惑和机遇,一方面他们正处于人生的转型期,心理素质还不够健全,内心是很想表现自己,很想获得别人的认可,很渴望被别人理解和注视的;另一方面,由于来自不同的地域,生活习惯和风俗也难免会有冲突,再加之大学里的集体宿舍生活使得其生活上需要处处协调,不能随心所欲,如何处理好这些微妙的寝室关系又是一个不小的心理负担。

(四)恋爱问题

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他们都有着较高的文化素养,享受着较为丰富的校园资源,而且身心正处在性生理和性心理的成熟阶段。因此,更加渴望着有一份校园情感来到身边,但有些同学对异性追求,由于对方的拒绝、误解,而郁闷、焦虑、易怒,不仅带来了生活上的痛苦,甚至造成了心理问题。

(五)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

近些年来,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大学生 毕业 就业已经成为社会的一个难题,面对如此大的一个问题,每个学生都出现了或多或少的心理压力,尤其是家庭经济条件不太好的学生更是背负了很重的负担,导致其屡次应聘失利,这样也就引发了对未来的焦虑和不安情绪,诱发了大学生就业焦虑症,产生心理危机。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教育者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乃至精神医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技术,通过多种途径和 方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其心理机能,充分发挥其心理潜力,进而促进整体素质提高和个体发展的教育。[1]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它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齐心协力。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主阵地,在这个系统工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代高校应针对大学生的特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最终达到加强大学生的识别能力、自我控制能力、自我平衡能力的目的。

(一)要重视思想政治课的教育,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学科教学之中

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高校教育体系的一部分不能脱离学校的教学工作,高校应该把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各个学科的具体教学活动中,使其能够相辅相成的形成一个良好的教育体系。[1]尤其是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中要充分诠释就业心理方面的内容,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对常见的就业心理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有所了解,掌握一些缓解就业不良心理的调试方法,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就业,迎接人生的下一个挑战。

(二)要建立专业的心理咨询中心,配备专职工作人员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专业队伍建设,成立专业的心理咨询中心。使其成为一个以学生为服务对象的专业服务机构,(下转第65页)(上接第63页)高校心理咨询中心应根据学生不同的心理活动特点,主动走到学生中间,运用现代化手段,主动发现学生中的问题,向学生提供全面的服务,通过各种手段提高咨询的便利性。[3]

(三)要全面开展学生的心理健康测试,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库

针对刚入校的大一新生进行专业的心理健康测试,建立新生心理健康教育档案资料库,构建校园心理健康教育系统。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档案资料库,形成对学生心理问题、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资源的有机配置。还要依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开展心理咨询,普及心理卫生知识,帮助他们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四)要开辟心理网站,占领新时期大学生思想的主阵地

网络以其虚拟、快速、自由等特点和优势为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有些同学性格内向、自闭,不善言谈,但在网络虚拟世界中却能找回自信,这时专业的心理咨询人员就可以定时定量的对部分学生进行网上心理咨询,班级辅导员和院系领导可以开辟网上接待日,也可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邮箱,从网上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及时解决学生的不良心理问题。

(五)要加强与家庭和社会的沟通,形成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

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学校、家庭、社会三者教育的有机结合。如何做好三者的协调和配合,是必须认真思考并切实解决的问题。[5]高校作为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其不但要密切关注学生成长的各种问题,还要及时与家长和社会保持联系与沟通,全面反馈学生学习、生活与身心状态,共同商议学生成长计划,特别是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更应加大关注力度,可以建立一个以家长、辅导员、同学为核心的帮扶小组,不定时将心理问题学生的学习、生活及思想等方面的状况向学生家长通报,并适当要求学生家长把家庭基本情况及突发事件向学校进行及时反馈,从而构建起学校和家庭共同管理学生的帮教网络,使学校和家庭之间能够随时保持沟通,定期及时的向家庭反映情况,共同研究采取有效干预的方案,减少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

(六)要营造良好的校园精神文化环境,促进大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不仅能让大学生掌握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和技能,还能缓解他们思想与精神上的压力。[2]高校可以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和学术活动,大力开展班级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活动,积极组织心理健康专题讲座,营造和谐校园环境,形成健康向上的氛围、宽松理解的环境,促使学生充分发展个性,改善适应能力。

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一)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要以预防为主,咨询排解心理困惑为辅,应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形成的正确观念来帮助心理问题学生自我修复。

(二)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应充分考虑到单亲家庭、特困生、后进生等学生和普通学生的心理状态,重视不同个体的差异性。

(三)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要全面把握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年级等学生的不同生活状况,分别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应该知道要想全面的解决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全方位的合作和协调。我们必须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学生为中心,加强理论学习,紧密联系实际,牢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工作理念,做到服务育人,管理育人,团结进取,求实创新。不断学习,不断研究新问题,不断摸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新途径。

参考文献:

[1]王晋辉.浅谈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教育探索,2010.

[2]常斐,赵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方法、新途径[J].科技信息.

[3]周航.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研究[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0.

[4]彭燕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与对策[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10.

[5]程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对策[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有关大学生健康教育的论文

医学生如何建设健康中国论文例文如下:

弘扬“担当重若泰山”的担当精神,让医者使命更彰显,新时代,作为立志学医的优秀医学生,要“不弛于空想,不鹜于虚声”。

身为新时代医学生,我们要“奋力打造健康中国,谱写新时代健康生活新篇章”,大健康观,绘就新时代健康中国的蓝图。

真正的健康是指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要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养,用知识武装自己。

健康中国战略'的实现离不开每一位医务工作者的努力,建设'健康中国'是新时代每一位医学生的使命与担当.加强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医学生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拓展资料:

医学生是指在医学院校学习各类医学专业的学生,包括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口腔医学、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中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针灸推拿学、心理学、康复治疗学、法医学、医学检验、麻醉学、医学影像学、药学、中药学等专业。

成为一名医生也许不是每个医学生最后的归宿;但是对于大部分临床医学专业的医学生来说,成为一名医生却是他们心中一直难以割舍的一个梦想。

学生应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医疗技能;掌握对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和急、危、重症的初步处理;具备临床医学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毕业后能够从事临床医疗工作。 课程设置分为普通基础课、医学基础课及临床专业课,

主要课程有:医用高等数学、医学物理学、基础化学、有机化学、医学细胞生物学、医学遗传学、医学统计学、医学伦理学、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组织胚胎学、医学微生物学、医学免疫学、医学寄生虫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

儿科学、传染病学、神经病学、精神病学、眼科学、耳鼻咽喉科学、皮肤性病学、放射线学、核医学等。

医学健康管理方向毕业论文

研究背景:健康教育(health education)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有评价的社会活动和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愿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以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21世纪护理发展的四大趋势之一是护士将成为健康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健康教育作为整体护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已逐渐被广大护理人员所重视。护理本科生是未来护理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其健康教育能力如何,直接关系到整体护理的深入持久开展。研究目的:本研究通过调查云南省医学院校四年制护理本科在校三年级护生和本科护理四年级实习生对健康教育的认知、态度、影响护生健康教育的因素和临床健康教育实施情况,了解目前护理本科生在校学习期间和实习期间对健康教育认知和临床健康教育实践情况,对比有无差异性,分析原因,为进一步提高护理本科生健康教育能力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从而为提高整体护理工作质量提供依据。研究对象:考虑到课题要求,对云南省目前具有护理本科专业的三所医学院校即昆明医科大学、昆明医科大学海源学院和大理学院随机抽取270名四年制护理本科在校三年级护生和150名四年制护理本科四年级实习护生一共420人,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内容与方法:对以上三所医学院校的护理本科在校三年级护生和护理本科四年级实习护生分别进行健康教育态度和认知情况、影响护生健康教育的因素、健康教育相关能力和在临床见习和实习中实施健康教育情况的问卷调查,将调查结果输入计算机,建立数据库,最后将数据资料采用数据包进行统计学处理,并将两组调查对象的调查结果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研究结果:研究结果发现护理本科在校三年级护生和四年级实习护生均对健康教育的知识掌握不全面。其中对健康教育的概念、目的、对象和护士在健康教育中的作用有较高程度的了解,但对健康教育的模式、内容、方法、技巧和程序的掌握较差。另护理本科在校三年级护生和护理本科四年级实习护生在健康教育态度、认知水平及临床实施健康教育情况存在差异性,尤其护理本科实习生在临床实习实施健康教育情况明显低于护理本科在校护生在临床见习中实施健康教育情况。提高护理本科生健康教育认知水平和能力的建议与对策:1.高校对策提高医学院校对护理本科生健康教育能力的培养的重视度,建议护理学院开设《健康教育学》课程,注重教学改革,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增加人文学科的比例,拓宽护理本科生知识面,对于在校护生积极开展健康教育社会实践,同时建议尽早让护生接触临床健康教育。2.教学实习医院对策提高教学实习医院对护理本科生健康教育能力的培养的重视度,建议医院开展“健康教育技能规范化培训”,使护生重点掌握健康教育的内容、程序和技巧,临床实习中加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力度,注重实习生沟通和交流技巧培养,提高其健康教育相关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临床带教老师的健康教育水平和带教能力,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健康教育带教师资队伍。3.学生对策强化健康教育意识,针对大学时期的不同阶段,制定出健康教育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1] 李娜,杨淑芳. 护理本科教育多元文化护理课程设置的必要性探讨[J]. 吉林医学. 2012(02)[2] 祝览铭,付伟. 国内外护生健康教育能力现状及展望[J]. 护理学报. 2011(19)[3] 丁弋娜,林梅,潘建丹. 护理本科生健康教育认知情况及能力分析与对策[J]. 全科护理. 2011(25)[4] 黄媛媛,丁杰,何露. 加强实习护生健康教育能力探讨[J].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1(14)[5] 吴洁丽,胡丽茎,姚雪芬. 影响护理本科实习生健康教育能力的因素及对策[J]. 中外医学研究. 2011(07)[6] 杨俊玲,刘义兰,刘芳,罗静,程亚平. 以问题为基础的临床教学对本科实习护生健康教育能力的影响分析[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1(04)[7] 潘建丹,林梅. 浅谈加强护理本科生健康教育能力培养的重要性[J]. 科技资讯. 2011(01)[8] 李定梅,李青,李兵,黄文杰. 护生健康教育能力分阶段目标教育模式的应用与效果[J]. 护理管理杂志. 2010(04)[9] 金尚怡,黄水英,李清,陈宏丽. 本科实习护生实施健康教育能力的调查[J]. 全科护理. 2009(36)[10] 张清华. 开展健康教育的意义及方法[J]. 社区医学杂志. 2009(14)

专科医学毕业论文

以实现为基层培养实用型医学人才为目标,根据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知识结构的要求,结合专科临床医学专业学制短的特点,对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和优化。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专科医学毕业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你们。

一、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

依据国家有关对高职高专职业教育的要求,结合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岗位需要,我校三年制医学专业的培养目标确定为“培养适应基层医疗卫生事业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奉献精神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相关知识,能从事城乡基层医疗及预防等方面工作的实用型医学人才。”根据此培养目标,确定人才培养规格为:通过三年学习,毕业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要初步达到临床助理医师的基本要求。掌握本专业必需的.人文社会科学;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掌握预防保健与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具备对本地区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与预防和危急重症病的初步处置能力;具备卫生保健初步指导能力和健康教育能力;具有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初步获取专业领域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的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伦理意识、法律意识、医疗安全意识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具有良好的心理调节能力以及人际沟通与团队合作的能力。在此基础上构建新的课程体系。

二、按需构建课程体系

以实现为基层培养实用型医学人才为目标,根据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知识结构的要求,结合专科临床医学专业学制短的特点,对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和优化。

(一)确立课程设置体系

课程设置把社区和农村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妇幼保健、计划生育、社区康复、健康教育等作为临床教学的重点,同时兼顾国家助理执业医师考试大纲的要求,对课程进行了必要的增设和删减,重组分为五个模块:即通识教育课程模块、职业基础课程模块、职业能力课程模块、能力拓展课程模块和实践教学模块。通识教育课程模块包括思政、体育、英语、计算机、心理健康教育、军事理论等课程,以培养学生人文社科综合能力。职业基础课程模块主要包括正常人体结构和正常人体功能、异常人体结构和功能、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等,要求学生掌握人类生命过程、形态结构及生理功能,掌握疾病发生、发展及基本变化规律。职业能力课程模块主要包括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传染病学、皮肤性病学、预防医学、临床综合技能训练等,要求学生掌握常见病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确定治疗方案,能进行疾病的预防、治疗、康复和保健。能力拓展课程模块主要包括急救医学、全科医学概论、五官科学、中医学概论、常用护理技术、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等,要求学生较全面学习医学有关知识,掌握急重症的处理技术和常用的护理技术,正确处理好医疗保健活动中的各种人际关系,以适应农村基层医疗卫生工作涉及面广泛的特点。实践教学模块即顶岗实习,通过顶岗实习,使学生积累基本的临床实践经验,培养其临床诊断、思维能力,观察能力,沟通能力。

(二)调整课程结构比例

总体学时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原则是缩减职业基础课程,按有关要求开足通识教育课程,提高职业能力课程和能力拓展课程的比例。课程结构比例调整为:通识教育课程占%;职业基础课程占%;职业能力课程和能力拓展课程占%。

(三)改革实践课程体系

1.校内实验、实训课进行大胆改革,删减陈旧的实践课程教学内容,减少示范性和验证性的实验,增加综合性、创新性实验项目,以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调整后的课程设置,理论与实践的比例由原计划的1:增加到1:。

2.突出临床技能的培养,学校建立了多个临床技能实训室,规范临床基本技能操作,细化训练项目,并与国家助理执业医师考试大纲接轨。以技能考试为指挥棒,将实践课考试作为独立的科目进行考核,以达到学生能系统规范、独立操作临床基本技能的目的。

3.临床专业课教学在附属医院进行,以常见病、多发病为主,由医院临床教师带教,一边学习一边见习,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学以致用,着力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方法和基本技能。

4.实践教学安排在第三学年临床实习,除在医院顶岗实习外,所有学生均分批轮换到乡镇卫生院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习,让学生熟悉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的工作职责和工作环境等。

(四)新课程体系的特色

1.新课程体系突出面向基层岗位的特色职业教育,开设面向基层岗位的医学教育课程和教学内容,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在未来的工作岗位实习,亲身感受工作岗位的任务,使学生毕业后能尽快适应工作岗位的需求。

2.新课程体系与国家助理执业医师考试大纲接轨,有利于学生顺利通过资格考试。新的课程体系在我校2013级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已经实施一年多时间,初见成效。对2013级740名学生实施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开设的职业基础课程满意率达98%;对实践教学满意率达97%。通过对专业课教师、医院专家和基层医务工作者调查,认为新的课程体系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

1、探讨建立孕妇健康管理档案对规范化孕产期保健的效果

2、在线诊疗健康管理系统的实现方法分析

3、浅谈高血压的健康管理

4、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体检过程中的人性化健康管理

5、浅淡南京市六合区雄州街道流动人口的健康管理与服务

6、护理细节干预在健康管理中心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7、“互联网+”孕妇学校在高危孕妇健康管理的研究进展

8、煤矿机电设备健康管理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9、健康管理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不良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10、浅谈幼儿自我健康管理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1、健康管理在老年保健中的护理作用及效果观察

12、煤矿机电设备健康管理系统关键技术探讨

13、脑心健康管理师在住院脑卒中患者管理中的随机对照研究

14、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实践研究

15、浅谈中医养生减脂健康管理项目的市场

16、健康体检与健康管理服务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17、健康管理一体化服务用于体检中心的价值探讨

18、关于铁路机车车辆健康管理与状态修的思考

19、城市居民健康管理需求影响因素探讨

20、班级健康管理中学生早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微探

21、浅析绵羊健康管理中的寄生虫学诊断

22、【健康管理】癌症的健康管理(中)

23、企业员工健康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

24、大健康视角下社区健康管理问题与思考

25、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自我健康管理能力情况与影响因素分析

26、体检中心对亚健康人群实施健康管理的模式分析

27、基于边缘计算机的油井健康管理系统

28、关于做好高三毕业班心理健康管理的探索和思考

29、健康管理理念在体检服务中的应用及意义研究

30、健康管理模式对基层糖尿病患者控制率的影响

31、健康体检中心对代谢综合征实施健康管理的有效性探讨

32、健康管理影响体检人群不良生活方式的作用分析

33、孕产妇健康管理实施的效果观察

34、轨道交通健康管理系统关键技术研究综述

35、新时期我国健康管理产业发展研究

36、医联体模式下炎性肠病健康管理新模式的应用

37、城市中年人群健康管理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38、【健康管理】健康管理的基本步骤与流程

39、如何开展农村癌症患者精准健康管理模式

40、糖尿病健康管理的实施效果评估

41、航空电子系统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研究

42、延续护理干预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护理依从性、自我健康管理能力及预后的影响

43、中医体质辩证在Ⅱ型糖尿病健康管理中应用的效果分析

44、个体化健康管理对亚健康人群患慢性病风险性的改善研究

45、基于健康管理视角下对失眠的调理

46、知信行模式在师以上干部高脂血症患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探析

47、心血管疾病精准健康管理模式应用研究进展

48、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过程中心理健康管理的方法

49、家庭医生签约制度下开展功能社区健康管理工作的现况调查

50、大数据背景下的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机组健康管理系统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