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金匾 - 搜狗百科
《绣金匾》是一首传统民歌。这首歌曲是以甘肃庆阳民歌为基础改编的。原歌词是《十绣金匾》:
正月里闹元宵,金匾绣开了, 金匾绣咱毛主席,领导的主意高;
一绣毛主席,人民的好福气, 你一心爱我们,我们拥护你!
二月里刮春风,金匾绣得红, 金匾上绣的是,边区陕甘宁;
二绣陕甘宁,世事多太平, 军和民大团结,大家一条心。
三月里是清明,金匾绣三层, 金匾上绣的是,模范八路军,
三绣八路军,抗战下决心, 对民众多恩情,爱国爱人民。
四月立夏天,金匾绣得宽, 金匾上绣的是,八路军大生产;
四绣军生产,比民忙大半, 夜晚间守警戒,白天务种田。
五月五端阳,金匾绣得亮, 金匾上绣的是,边区老百姓;
五绣老百姓,抗战最热情, 组织起自卫军,打倒小日本。
六月热气腾,金匾绣花云, 金匾上绣的是,民众的劳动;
六绣民劳动,有利有名声, 行行出状元,二流子成英雄。
七月里七月半,金匾绣得宽, 金匾上绣的是,妇女的生产;
七绣女生产,织布又纺线, 加入识字组,要当女状元。
八月里八月半,金匾绣得圆, 金匾上绣的是,边区合家欢;
八绣好家常,卫生身体强, 全家人都和气,民主好商量。
九月里九重阳,金匾绣得长, 金匾上绣的是,移民上天堂;
九绣难民来,政府好优待, 老户们帮助他,吃用有办法。
冬里天气寒,金匾十绣全, 金匾上绣的是,政府恩情宽;
政府恩情宽,冬学到处办, 有吃有穿有文化,快活过新年。
抗战胜利后,为了配合革命斗争形势的需要,《十绣金匾》的“十绣”被精炼为“三绣”:
正月里闹元宵,金匾绣开了, 金匾绣咱毛主席,领导的主意高。 二月里刮春风,金匾绣的红, 金匾上绣的是,救星毛泽东。 一绣毛主席,人民的好福气, 你一心为我们,我们拥护你。 二绣总司令,革命的老英雄, 为人民谋生存,能过好光景。 三绣八路军,坚决打敌人, 消灭了反动派,全国享安宁。
《绣金匾》是一首抗日战争时期,流行于陕甘宁边区后来传至全国的汉族歌曲,由郭兰英演唱。下面就跟随我的步伐一起来了解一下郭兰英歌曲《绣金匾》的相关介绍吧!
《绣金匾》是一首汉族民歌。这首歌曲是以甘肃庆阳民歌为基础改编的。早在抗日战争时期就流行于陕甘宁边区,随着全国的解放,又很快地流传到全国各地。
歌曲结构短小,全曲共上下两乐句,下句的曲调骨架是上句的下四度变化模进。旋律的进行明快流畅,起伏自然,层次分明,结构严谨。以亲切细致的音调,深刻地抒发了广大人民群众对毛主席、朱总司令的热爱和对人民子弟兵——八路军的深厚情意。
1976年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逝世后,歌唱家郭兰英怀着深切悼念之情再次演唱了这首歌,给了它新的解释,特别是将第五段词改填为:“三绣周,人民的好,鞠躬尽瘁为革命,我们热爱您。”把歌曲引向高潮,深深打动了亿万人民的心。 四绣刘少奇,也表达了全国人民经过“”的浩劫依然不忘这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建国后在各领域的贡献!正印证了少奇同志的一句永恒的名言:好在历史是人民写的!第六段歌颂刘少奇同志的歌词为:“四绣刘少奇,人民的好主席,开辟白区立大功,我们永记您。”
起先创作这首歌的作者,叫汪庭有。他祖籍陕西商南,生于1916年。1918年因灾全家出外逃荒,其父携带全家沿门乞讨度日,受尽磨难。直至1936年,汪庭有流落至新正县马栏区三乡——杨家店子落户定居。他在马栏开荒种地,学做木匠活。由于他心灵手巧,勤奋好学,干活认真,不计报酬,逐渐成为方圆一带小有名气的巧木匠。
汪庭有未念过书,但他很喜欢当地的民间秧歌。他所受的文化教育,得益于当放羊娃的时候,比自己年龄大的同伴经常传唱的《五更道情》《绣荷包》《五哥放羊》等民间歌谣的熏陶。在马栏期间,由于生活环境的改善和边区的种种的新气象,给庭有生活注入了无限的激情,使他感受到从未有过的愉悦和欢乐。再加上他悉心的搜取、荟萃和升华,于是他就在挥动锯子和刨子的间隙里,不由自主地哼出歌来。他的歌,不是用文字写出来的,而是由感情化成一串串声音唱出来的,反映了穷苦农民翻身作主、自由生产、生活的心声。在编歌的过程中,他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不识字。有时刚把第一节编好,编第二节时,往往就把前面的又忘了。他想了个法子,每节编好后,教给村里孩子唱,当他忘了时,村里孩子记住了,这样就克服了不识字的困难。从而他编出了许多优秀的民歌,在当时的马栏川,大多数老百姓都会唱。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后来唱了几十年经久不衰的《绣金匾》。
正月里闹元宵,金匾绣开了, 金匾绣咱毛主席,领导的主意高;
一绣毛主席,人民的好福气, 你一心爱我们,我们拥护你!
二月里刮春风,金匾绣得红, 金匾上绣的是,边区陕甘宁;
二绣陕甘宁,世事多太平, 军和民大团结,大家一条心。
三月里是清明,金匾绣三层, 金匾上绣的是,模范八路军,
三绣八路军,抗战下决心, 对民众多恩情,爱国爱人民。
四月立夏天,金匾绣得宽, 金匾上绣的是,八路军大生产;
四绣军生产,比民忙大半, 夜晚间守警戒,白天务种田。
五月五端阳,金匾绣得亮, 金匾上绣的是,边区老百姓;
五绣老百姓,抗战最热情, 组织起自卫军,打倒小日本。
六月热气腾,金匾绣花云, 金匾上绣的是,民众的劳动;
六绣民劳动,有利有名声, 行行出状元,二流子成英雄。
七月里七月半,金匾绣得宽, 金匾上绣的是,妇女的生产;
七绣女生产,织布又纺线, 加入识字组,要当女状元。
八月里八月半,金匾绣得圆, 金匾上绣的是,边区合家欢;
八绣好家常,卫生身体强, 全家人都和气,民主好商量。
九月里九重阳,金匾绣得长, 金匾上绣的是,移民上天堂;
九绣难民来,政府好优待, 老户们帮助他,吃用有办法。
冬里天气寒,金匾十绣全, 金匾上绣的是,政府恩情宽;
歌曲《绣金匾》有很多版本,其中以郭兰英演唱的《绣金匾》传唱最多。《绣金匾》-郭兰英歌词: 正月里闹元宵金匾绣开了金匾绣咱毛主席领导的主意高二月里刮春风金匾绣的红金匾上绣的是救星毛泽东一绣毛主席人民的好福气你一心为我们我们拥护你二绣总司令革命的老英雄为人民谋生存能过好光景三绣周总理人民的好总理鞠躬尽瘁为革命我们热爱您四绣刘少琦人民的好主席开辟白区立大功我们永记您开辟白区立大功我们永记您
绣金匾(3页)钢琴改编曲《绣金匾》,是我国著名作曲家王建中先生于1972—1974年根据陕北民歌《绣金匾》改编的,它源于一首陕西关中传统民歌《绣荷包》。这首歌曲原词描写了女性通过绣荷包来表达对恋人别离后的深情思念和期盼之情,旋律抒情婉转,优美动听。1942年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后,延安的文艺工作者重新填词,改编为《绣金匾》。 这首作品要求弹奏得非常亲切、非常抒情。要有细腻、动人的感觉。此曲的意境是描绘在革命战争时期,几位大嫂在灯下一针一线得为前方战士绣金匾的情景。声音不能弹的很直,很粗鲁。要把装饰音和旋律音分开,要注意伴奏装饰音的陪衬对比。力度上不能弹得一样重。旋律音要弹得非常流畅、亲切,而旋律以外的音要轻柔一些。有时左、右手都是旋律,更要注意音质得清晰以及旋律线条得突出。中国音乐作品以突出旋律为主,许多技法都是为了修饰美化旋律,决不能喧宾夺主。建议从中段前三小节就开始弹奏出一种渐快的趋势,要使音乐流动起来,以便于进入中段后达到稍快的速度。中段要演奏的活泼一些,速度上跟前面段落要有区别,否则会显得无精打采的。这一段中有一些两手交叉弹奏的重复音,犹如民间打击乐器的声音。不要弹得很沉重,要弹得很轻巧、清楚。两个大拇指要接替得很好,这样才能增加中段欢快得气氛。中段结束时通过速度上的渐慢,然后回到主题得原速上进行弹奏。全曲结尾弹奏得要越来越慢,意境上是看到这种场面以后,渐渐地走远了,消失了,给人一种回味无穷、引人入胜的感觉。中国曲目《绣金匾》,王建中老师在改编此曲时,保持了原民歌朴素而优美的旋律,加以钢琴的织体,并运用古筝拨奏手法,使音色明亮,流畅,轻快。全曲共分三部分,其为再现的两段体,A+B+A、。第一部分,是亲切、流畅的奏出旋律。第二部分,旋律移高五度,并且情绪欢快,跳跃。第三部分,是前一段的变化再现。全曲旋律运用加花的创作手法,在弹奏时,要抓住旋律的主要音,要有层次变化,手指要控制,耳朵要辨别。在速度方面,A段亲切的歌唱,不易太快,中段是热情的、跳跃的,速度有所变化,A’段是颂扬的段落,可拉宽。只有通过具体的分析,内心明确曲目要表达的意境,有目的去练琴,这样才能收到既锻炼音乐外部听觉的判断能力,又提高了钢琴演奏的表现能力。
常州市第四中学电教课题组 一、问题的提出 罗丹曾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是生活,美是客观存在于生活中的合规律的真善内容与和谐形式统一的、丰富独特的令人愉悦的具体形象。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促使学生自觉按照美的要求塑造自己,从而去克服和消除生活中的假丑恶,创造和增进生活中的真善美。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一项不可忽视的内容。然传统的教育手段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方面存在严重不足:一是内容枯燥,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二是形式单一,常以文字、图片为主,很难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致使青少年学生对美的感知、鉴别、欣赏能力较差,学生中美丑不辨,以丑为美的现象屡见不鲜。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现代化工程的日益推进,现代教育技术迅速得到推广,这就为我们运用电教媒体培养和发展学生审美能力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就是试图运用电教媒体,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帮助学生去感知美、辨别美、欣赏美,从而引导学生积极追求真善美,不断提高审美情趣,发展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本课题自一九九八年底立项,形成研究方案后报市、省电教审批。当时的设想是从文学美、艺术美、科学美、社会美、自然美等方面展开研究,课题组成员涉及各个学科。一九九九年五月,省电教馆21号文下发"关于第三批实验学校课题审批意见的通知",要求我校这一课题"在自变量中界定实验学科,建议1-2个"。根据省电教馆的批示,课题组根据学校实际,重新修改了实验方案,明确将语文作为主要实验学科,同时对课题组成员作了调整,去掉了原音体美学科的成员,增加了语文学科的成员。一九九九年下半年,这一课题被正式批准为省组电教实验课题。 二、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⑴常规媒体在培养和发展学生审美能力方面有哪些不足? ⑵电教媒体在培养和发展学生审美能力方面有哪些优势?课题组将从内容到形式,从方法到效果等诸方面进行深入剖析。 ⑶审美能力包括哪些要素?如何运用电教媒体培养和发展学生审美能力? (二)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利用图书馆、资料室及互联网查找相关的研究文献,了解前人在这一课题上有哪些最新的研究成果,积累相关的研究资料,掌握国内外对此课题的研究动态。 2、调查研究:通过调查法、观察法了解学生美学知识、审美能力的现状,进一步明确课题研究的重点和方向。 3、实验研究:以语文学科的课堂教育教学活动为主阵地,同时采用举行课外阅读欣赏活动、召开主题班会、组织论辩、进行参观以及环境渗透等形式,发动师生广泛参与,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研究的实施 为了提高研究成员的理论修养和科研能力,我们确定了课题组的学习计划,要求每个成员每学期都要学习一本理论专著,并作好读书笔记;省、市电教馆组织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和观摩活动,我们都及时安排课题组成员参加。 三年来,我们着重在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两方面对课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有益的探讨。每学期都有电教研究课,有时还面向全区举行电教观摩课。 为确保每次研究课均能收到实效,课题组经过研讨,在教学中逐渐形成了"电教研究课操作程序",对课前设计和课后反思的内容作了明确的规定: (一)课前思考:1、本课适宜采用哪些媒体?你为何选择此种媒体?2、你准备在何时运用媒体?为何选择此时使用?3、你期望通过媒体的使用达到什么目的?同时发展学生的何种能力?4、你准备用何种方法进行效果检测?5、本课结束后,你要收集哪些资料? (二)课后分析:1、你选择的媒体是否恰当,有没有更好的选择?2、媒体运用的时机是否恰当,有没有更好的时机?3、本课的教学目的是否达到?你所期望的学生能力有否发展?为什么?4、你使用的检测手段是否有效?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5、你收集的资料能从哪些方面佐证课题?6、本研究课对课题研究有哪些贡献(包括经验和教训)? 课题组成员上电教实验课都必须对照操作程序认真进行教学设计,使以后的研究课不再偏离研究方向,为最大限度地取得实验成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在举行文学作品欣赏、组织辩论对抗赛、召开主题班会等方面,我们也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研究的成果 在近三年的课题研究实践中,我们逐渐认识到:审美能力,包括唤醒审美意识的对美的感知能力、形成审美情境的对美的欣赏能力、调动审美经验的对美的鉴别能力和丰富审美心灵的对美的创造能力。这四种能力涉及对美的体验、理解、判断、升华四个层面,落实到每节研究课上,就应各有侧重,或感知美,或欣赏美,或鉴别美,或创造美,或相互融合。为此,我们运用电教媒体,利用语文课及各种相关的活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积极的探索。实践证明:电教媒体的运用,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一)运用电教媒体唤醒审美意识,提高对美的感知能力 审美教育要给学生以丰富的美感。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美育资源,但对于阅历尚浅的中学生,有时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很难使他们真正领悟到这种美,运用电教手段,可以将文字内容诉诸于视觉画面,再配上音乐和有表情的朗读,则可唤醒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对美的感知能力。 在讲授冰心的散文《小橘灯》时,学生对作者为何将小橘灯作为小姑娘的化身难以理解。冰心逝世以后,恰逢中央电视台播放一组根据冰心作品拍摄的电视散文,其中就有《小橘灯》。课题组立即安排实验班学生举行冰心散文赏析活动。当学生以多媒体的方式重温这篇散文时,沉睡的审美意识立即被激活,他们不仅深刻地把握了作品的内涵,而且更真切地感悟到冰心散文的韵美、景美和情美。一位学生写到?quot;真想不到'小橘灯'在画面中的形象那样逼真,那么美好。在阴沉黑暗的背景烘托下,小橘灯闪烁着的朦胧、橘红的光,正是镇定、勇敢、乐观的小姑娘的化身,是小姑娘心灵中露出的最灿烂的火花。它使人看到光明,受到鼓舞。"如果没有电教媒体的介入,没有多种媒体的有机整合,就很难想象学生会有如此深刻的理解。 在教《听潮》一文时,课题组一位老师剪辑了"海睡"与"海醒"两组媒体资料,配上相应的音乐,让学生通过眼看、耳听、心想去感受大海的柔美和壮美,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运用电教媒体创设审美情境,提高对美的欣赏能力 电教媒体在教育中的最大优势就是能集声、文、画于一体,以直观鲜明的图像,生动精炼的语言,极富感染力的音乐创设一种审美情境,使学生深深地被吸引、被感动,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美的熏陶,提高对美的欣赏能力。 在"三·八"国际妇女节前夕,我们精心策划了以《献给母亲的歌》为主题的班会活动。整个活动以三首"MTV"为主线:一曲《烛光里的妈妈》拉开了主题班会的序幕,伴随那优美的旋律,屏幕上那位母亲"倦得不再挺拔的腰身,失去光华的眼睛",一下子吸引了同学们的注意力,营造了很好的教育情境。随着《世上只有妈妈好》的乐曲轻轻响起,屏幕上母子情深的形象展现,同学们的情绪受到感染,联想受到激发,纷纷上台,讲述自己母亲的动人故事:有的学生在失去父爱后,母亲含辛茹苦独自挑起抚养儿子的重担;有的学生的继母无微不至关心女儿,继母胜生母……;主题班会上,同学们还用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小合唱、小品、配乐诗朗诵等,回报母亲的恩情,并准备了一份小小的礼物,亲手为母亲戴上美丽的发夹、别致的胸针,献上精心制作的节日卡片,并在写有"以优异成绩回报伟大母亲"的粉红布幅上签名,表达报效之志,爱母之情达到高潮。 活动结束时,随着《懂你》这熟悉的旋律,同学们边欣赏动人的画面,边跟随演员深情地唱出了自己的心声:"多想靠近你,告诉你我其实一直都懂你。"最后,银幕上打出了如下字幕:"母爱是人类最伟大的情感,母亲是慈祥的、伟大的,母爱是温柔的、深沉的,也是刻骨铭心的,让我们把心中的歌,深深的爱,献给自己的母亲,献给自己的母校、故乡、祖国,因为她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母亲!",男中音深情的朗诵,使同学们的感情得到升华,班会的主题更加深化。 班会课后,同学们在日记中写下了自己的感受?quot;这是我参加的最难忘的主题班会,它新颖、生动、直观,深深地打动了我。几天来,我心中一直涌动着要努力学习,报答母亲、报效祖国的激情。""我要时刻牢记母亲的深恩,用优异的成绩让母亲永远微笑。" (三)运用电教媒体调动审美经验,提高对美的鉴别能力 人的审美能力是建立在他的审美经验的基础上的,丰富的审美经验可以加强美育的效果。当审美主体积极地调动他过去的审美经验时,他对美的感受会更真切,对美的理解会更深刻。电教媒体在帮助学生超越自己旧有的审美经验,提高对美的鉴别能力方面功不可没。 有一段时间,媒体上连续报道的几则中小学生自杀事件,在一些学生产生极大反响,尤其是个别差生也流露出消极厌世的思想。如何帮助学生珍惜生命,勇敢面对困难和挫折,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关注的话题。 不久,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节目讲述了北京一位16岁的女中学生张穆然身患绝症,顽强学习,笑迎厄运的故事。课题组立即抓住这难得的教育机会,举行了一次《珍爱生命,感悟坚强》的主题活动。首先在大屏幕上打出张穆然秀发脱落、依然热爱生活,灿烂微笑的照片,再一起聆听著名节目主持人白岩松、敬一丹、崔永元对张穆然的深情追忆,学生们立即被这真实感人的故事深深地打动了。一位初二学生动情地说:"面对这样一位比我们大不了多少却比我们坚强很多的姐姐,内心深处有着一种说不出的感觉。16岁,本应在学校、在家里享受老师与父母的关爱,同学之间的友情,而张穆然却只能面对着白色,与这最冷的颜色共度16岁的花季。图片上正在与同学们谈笑风生的张穆然笑得那么纯真,那么彻底,那么毫无保留,我们简直不敢相信,这真是一位癌症患者。看着这位姐姐笑得这么开心,我们似乎也想笑,但更多的是想流泪。不光是为穆然得了病而流泪,更多的是为了我们的软弱与不经风霜:考试考砸了,除了叹惜就是眼泪;手划破了,除了大叫又是眼泪;被师长批评了,心里承受不住,除了眼泪还是眼泪。而穆然呢,死亡在向她一步步逼近,她不能像我们一样在学校里愉快地学习,尽情地玩耍,但却始终微笑着,对生活充满了希望,在她面前,我们自惭形秽了。虽然她已离我们而去,但是她留给我们的思考是永恒的。在人生旅途中,会遇到很多的困难,我们应像穆然那样面对挫折,顽强拼博,热爱生命,奋勇向前,让生活更有意义?quot;那些萌生消极厌世思想的学生,也在比较鉴别中提高了认识,表示要像张穆然那样热爱生活,让生命的每一天都发出应有的光和热。 课题组成员还运用辩论这种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帮助学生明确是非,分辨美丑,提高对美的鉴别能力。 (四)运用电教媒体丰富审美心灵,提高对美的创造能力 美育活动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人的审美心灵的丰富多样性,电教媒体以其特有的优势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帮助学生获取大量美的信息,电教媒体的运用,使学生在美的形象的不断熏陶中,丰富审美心灵,提高对美的创造能力。 在教《周总理,你在哪里》这篇课文时,老师了解到学生不熟悉周总理的生平事迹,很难体会当时的人们对周总理难以割舍的情怀,便精心制作了多媒体课件,用一组图片和录像,形象地再现了周总理的伟大生平和当年首都人民冒着凛冽寒风,伫立十里长街挥泪送总理的动人场面,立即引起学生情感的强烈共鸣,为课文的学习和理解作了很好的铺垫。讲析结束后,伴随着《绣金匾》?quot;三绣周总理,人民的好总理……"的音乐声,大屏幕上出现在旭日东升的背景下,周总理微笑着向我们走来的画面,学生的情感立即得到共鸣,周总理永远和人民在一起的主题也得到深刻体现。这时,老师又及时布置作业,要求学生从诗中任选一节,展开合理想象,用生动逼真的语言将画面描绘出来,以显示其创造美的功力。由于电教媒体的激发,学生们对诗歌表现的意境有了准确的把握,并为周总理的伟大人格所震撼,所折服,因此,写作时非常投入。写出的作文不仅感情真挚,而且文笔优美,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电教媒体在培养和发展学生对美的感知、欣赏、鉴别、创造能力四个层面,正日益发挥着其特有的功能。但媒体教育效果的发挥,关键在于教师如何运用。只有根据教材与学生的实际,精心选择媒体,适时呈现媒体,并围绕主题巧妙设计,启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和活动,才能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产生积极的影响。 三年多的课题研究取得了较丰硕的研究成果,我校有十多篇研究论文发表、获奖:高云荣的《运用电教媒体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在北京"电化教育咨讯"月刊今年第4期发表;《感悟坚强,珍爱生命》在常州市教育报希望版发表;陈慧永的《让多媒体走进主题班会》在常州教育报发表,并获市班主任年会论文评比三等奖;高云荣、陈慧永撰写的《主题班会引入现代教育媒体的实践与思考》获常州市电教论文评比一等奖、省三等奖;陈慧永的《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体现》获省青年教师论文评比二等奖;桂平的《运用电教媒体帮助学生建立审美心理结构》和戴贵忠的《运用电教媒体,在政治课上培养学生的审判能力》获市电教论文评比三等奖。 高云荣自制的多媒体课件《周总理,你在哪里》及《作文训练--写短评》,分获市多媒体课件评比二等奖和三等奖;课题组成员房章鲁、何晓忠参加市多媒体评优课均获三等奖;芦芝萍老师制作的学校主页获市首届校园网页制作三等奖。此外,课题组还自制、积累了一批有价值的电教资料:如亲情系列电视散文、冰心作品电视散文,以及基因与克隆、纳米技术等科教系列录像带或光盘。 课题组高云荣、戴贵忠分获省、市电教优秀工作者称号,学校也被评为常州市电化教育先进单位。 五、问题与思考 1、毫无疑问,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电教媒体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将产生积极的影响。但电教媒体的介入,是否会妨碍、甚至替代学生对课文内容美和形式美的自我感悟、自主体验过程?怎样优化整合现代教育媒体资源,才能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使学生在主动探索、自主学习的进程中,提高和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这些问题还有待于我们作进一步的实验与探索。 2、审美能力毕竟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审美能力的提高也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在实际研究过程中,似乎很难找到一个检测审美能力是否提高的可量化的指标。我们虽经反复探讨,终因拟定的量化检测指标尚不成熟而作罢。这方面的研究探讨还有待继续和深入。
汉族民歌品种繁多,仅其不同的社会功能可以分为十大类:即劳动号子、山歌、小调、田歌、渔歌、茶歌、秧歌(包括灯歌)、风俗歌、儿歌、摇儿歌。 (1)东北部平原民歌支区 该区包括山东、河北、河南东北都、苏北北部等黄河下游地带,以及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区,基本上是一个沿海平原地带。自古以来黄河下游属于文化比校发达地区。根据风格上的微小差异,该区又可分为两个小区,山东、河北及河北、苏北的一部分为第一小区;辽、吉、黑为第二小区。第二小区实际是第一小区的移民区。所以民歌同属近似风格。全区使用东部北方方言。这里民歌以小调为主,其次是秧歌、号子,山歌极少。代表性民歌有《小白菜》、《画扇面》、《沂蒙山小调》、《小看戏》等等。 (2)西北部高原民歌支区 该区包括山西、陕西大都、河南西北部、内蒙河套地区以及甘、青、宁汉族聚居地区。东面以太行山为界与东北部民歌区分开,南北各为阴山以南,秦岭以北,属于黄河中上游地区。过去交通不便,民间音乐较少与外地交流,使用西北都北方方言。民歌以山歌最为突出.包括有“信天游”、“山曲”、“爬山调”以及“花儿”。其次为秧歌、小调。全国闻名的曲目有《走西口》、《赶牲灵》、《兰花花》、《推炒面》、《五哥放羊》、《刨洋芋》、《绣金匾》等。 (3)江淮民歌支区 该区包括淮河流域的苏北、安徽大部以及河南东南部地区、西面以大别山与江汉民歌区为界。该区处于黄河、长江流域之间,音乐文化兼融南、北因素,带有过渡性的特征。使用北方方言。民歌以田歌、小调突出,秧歌、山歌次之。闻名的曲目有《凤阳花鼓》、《王三姐赶集》、《打麦歌》、《彼根芦柴花》等。 (4)江浙平原民歌支区 该区包括江苏南都、上海、以及浙江大部,地处长江下游,是古代的吴、越之地。文化比较发达,人民生活较富裕,历来有江南渔米乡之称。使用方言为吴语。民歌以小调为主,闻名的曲目有《紫竹调》、《无锡景》、《茉莉花》、《哭七七》、《对鸟》等。 (5)闽、台民歌支区 该区包括福建大部、台湾大部以及广东潮汕地区。福建与台湾自古以来就有文化的渊源关系,台湾当地汉族一直使用闽南语,此外,两地还有一些共同的地方戏曲、说唱音乐等。民歌以山歌、耘田诗、小调突出,闻名的曲目有《采茶扑蝶》、《茶童歌》、《天乌乌》等。 (6)粤民歌支区 该区包括珠江流域的广东大都,广酉东南部,以及海南部分地区,北面以南岭为界与赣民歌区相邻。这里地处亚热带,珠江横贯东西,文化与海外交流较早,使用粤方言。过去广大渔民成为该区一个重要的社会阶层。民歌以渔歌——咸水歌最为突出。闻名的曲目有《落水天》、《春牛调》、《哩哩美》等。 (7)江汉平原民歌支区 该区包括湖北、河南西南部以及湖南北部的部分地区,为古代楚文化的中心地带。使用西南方言。古文化比较发达,民间艺术源远流长,至今在许多方面仍保留着古色古香的地方特色。民歌以田歌最突出,其次是灯歌、小调、风俗歌、山歌。闻名的曲目有《黄四姐》、《洪湖渔歌》等。 (8)湘民歌支区 该区包括湖南以及广西东北角上的几个县。地处长江中游南岸,这里也是古代楚地。民尚楚风,地袭楚俗,它与江汉民歌区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不过使用的方言不同,本区通用湘语方言。民歌最有代表性的是山歌、田歌。闻名曲目有《马桑村儿打灯台》、《一塘荷花一塘莲》、《上四川》等。 (9)赣民歌支区 该区以江西中、北、东部为基本范围,使用赣语方言。地处古代吴、楚之间,吴楚文化对其都产生过一定的影响,具有长江流域东西部文化交流的过渡地带性质,民歌交融性强。以茶歌最有特色,其次为小调、灯歌。田歌中“打鼓歌”也很突出。闻名的曲目有《杜鹃花开》、《摘茶籽》、《送郎当红军》等。 (10)西南高原民歌支区 该区包括四川、云南、贵州、陕南以及广西西北部分地区。北以秦岭为界,通用西南方言。代表性民歌是山歌,其次是灯歌。此外川江船夫号子也很有特色。闻名的曲目有《小河淌水》、《赶马调》、《槐花几时开》、《我住贵州贵阳府》等。 (11)客家民歌特区 客家人分布较广,全国有八千余万人口,民欧特区主要指包括广东东北部、福建西南部以及江西东南部三省交界地带。这里客家人比较集中,客家系古代因战乱由北方中原一带来的移民,保留有古老遗风,使用客家方言。民歌主要为山歌,闻名的曲目有《灯红歌》、《风吹竹叶》等。
歌曲名《绣金匾》,由郭兰英演唱。
《绣金匾》是一首传统民歌。这首歌曲是以甘肃庆阳民歌为基础改编的。早在抗日战争时期就流行于陕甘宁边区,随着全国的解放,又很快地流传到全国各地。
歌曲结构短小,全曲共上下两乐句,下句的曲调骨架是上句的下四度变化模进。旋律的进行明快流畅,起伏自然,层次分明,结构严谨。
人物介绍
郭兰英,1930年12月31日出生于山西省平遥县,毕业于华北联合大学文工团,中国女高音歌唱家、晋剧和歌剧表演艺术家、民族声乐教育家,中国歌剧舞剧院一级演员,中国文联第四届全国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第二、三届理事,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届荣誉委员。
1946年离开戏曲团,参加华北联合大学文工团,开始从事新歌剧事业。1981年任教于中国音乐学院。1986年在广东创办郭兰英艺术学校,任校长。1989年荣获中国首届“金唱片奖”;2005年荣获首届中国电影音乐特别贡献奖。2019年获得“人民艺术家”国家荣誉称号,入选“最美奋斗者”个人名单。同年获2019年“中国文联终身成就戏剧家”称号。
用电教媒体培养和发展学生审美能力的研究 课题研究报告 常州市第四中学电教课题组 一、问题的提出 罗丹曾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是生活,美是客观存在于生活中的合规律的真善内容与和谐形式统一的、丰富独特的令人愉悦的具体形象。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促使学生自觉按照美的要求塑造自己,从而去克服和消除生活中的假丑恶,创造和增进生活中的真善美。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一项不可忽视的内容。然传统的教育手段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方面存在严重不足:一是内容枯燥,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二是形式单一,常以文字、图片为主,很难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致使青少年学生对美的感知、鉴别、欣赏能力较差,学生中美丑不辨,以丑为美的现象屡见不鲜。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现代化工程的日益推进,现代教育技术迅速得到推广,这就为我们运用电教媒体培养和发展学生审美能力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就是试图运用电教媒体,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帮助学生去感知美、辨别美、欣赏美,从而引导学生积极追求真善美,不断提高审美情趣,发展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本课题自一九九八年底立项,形成研究方案后报市、省电教审批。当时的设想是从文学美、艺术美、科学美、社会美、自然美等方面展开研究,课题组成员涉及各个学科。一九九九年五月,省电教馆21号文下发"关于第三批实验学校课题审批意见的通知",要求我校这一课题"在自变量中界定实验学科,建议1-2个"。根据省电教馆的批示,课题组根据学校实际,重新修改了实验方案,明确将语文作为主要实验学科,同时对课题组成员作了调整,去掉了原音体美学科的成员,增加了语文学科的成员。一九九九年下半年,这一课题被正式批准为省组电教实验课题。 二、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⑴常规媒体在培养和发展学生审美能力方面有哪些不足? ⑵电教媒体在培养和发展学生审美能力方面有哪些优势?课题组将从内容到形式,从方法到效果等诸方面进行深入剖析。 ⑶审美能力包括哪些要素?如何运用电教媒体培养和发展学生审美能力? (二)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利用图书馆、资料室及互联网查找相关的研究文献,了解前人在这一课题上有哪些最新的研究成果,积累相关的研究资料,掌握国内外对此课题的研究动态。 2、调查研究:通过调查法、观察法了解学生美学知识、审美能力的现状,进一步明确课题研究的重点和方向。 3、实验研究:以语文学科的课堂教育教学活动为主阵地,同时采用举行课外阅读欣赏活动、召开主题班会、组织论辩、进行参观以及环境渗透等形式,发动师生广泛参与,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研究的实施 为了提高研究成员的理论修养和科研能力,我们确定了课题组的学习计划,要求每个成员每学期都要学习一本理论专著,并作好读书笔记;省、市电教馆组织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和观摩活动,我们都及时安排课题组成员参加。 三年来,我们着重在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两方面对课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有益的探讨。每学期都有电教研究课,有时还面向全区举行电教观摩课。 为确保每次研究课均能收到实效,课题组经过研讨,在教学中逐渐形成了"电教研究课操作程序",对课前设计和课后反思的内容作了明确的规定: (一)课前思考:1、本课适宜采用哪些媒体?你为何选择此种媒体?2、你准备在何时运用媒体?为何选择此时使用?3、你期望通过媒体的使用达到什么目的?同时发展学生的何种能力?4、你准备用何种方法进行效果检测?5、本课结束后,你要收集哪些资料? (二)课后分析:1、你选择的媒体是否恰当,有没有更好的选择?2、媒体运用的时机是否恰当,有没有更好的时机?3、本课的教学目的是否达到?你所期望的学生能力有否发展?为什么?4、你使用的检测手段是否有效?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5、你收集的资料能从哪些方面佐证课题?6、本研究课对课题研究有哪些贡献(包括经验和教训)? 课题组成员上电教实验课都必须对照操作程序认真进行教学设计,使以后的研究课不再偏离研究方向,为最大限度地取得实验成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在举行文学作品欣赏、组织辩论对抗赛、召开主题班会等方面,我们也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研究的成果 在近三年的课题研究实践中,我们逐渐认识到:审美能力,包括唤醒审美意识的对美的感知能力、形成审美情境的对美的欣赏能力、调动审美经验的对美的鉴别能力和丰富审美心灵的对美的创造能力。这四种能力涉及对美的体验、理解、判断、升华四个层面,落实到每节研究课上,就应各有侧重,或感知美,或欣赏美,或鉴别美,或创造美,或相互融合。为此,我们运用电教媒体,利用语文课及各种相关的活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积极的探索。实践证明:电教媒体的运用,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一)运用电教媒体唤醒审美意识,提高对美的感知能力 审美教育要给学生以丰富的美感。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美育资源,但对于阅历尚浅的中学生,有时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很难使他们真正领悟到这种美,运用电教手段,可以将文字内容诉诸于视觉画面,再配上音乐和有表情的朗读,则可唤醒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对美的感知能力。 在讲授冰心的散文《小橘灯》时,学生对作者为何将小橘灯作为小姑娘的化身难以理解。冰心逝世以后,恰逢中央电视台播放一组根据冰心作品拍摄的电视散文,其中就有《小橘灯》。课题组立即安排实验班学生举行冰心散文赏析活动。当学生以多媒体的方式重温这篇散文时,沉睡的审美意识立即被激活,他们不仅深刻地把握了作品的内涵,而且更真切地感悟到冰心散文的韵美、景美和情美。一位学生写到?quot;真想不到'小橘灯'在画面中的形象那样逼真,那么美好。在阴沉黑暗的背景烘托下,小橘灯闪烁着的朦胧、橘红的光,正是镇定、勇敢、乐观的小姑娘的化身,是小姑娘心灵中露出的最灿烂的火花。它使人看到光明,受到鼓舞。"如果没有电教媒体的介入,没有多种媒体的有机整合,就很难想象学生会有如此深刻的理解。 在教《听潮》一文时,课题组一位老师剪辑了"海睡"与"海醒"两组媒体资料,配上相应的音乐,让学生通过眼看、耳听、心想去感受大海的柔美和壮美,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运用电教媒体创设审美情境,提高对美的欣赏能力 电教媒体在教育中的最大优势就是能集声、文、画于一体,以直观鲜明的图像,生动精炼的语言,极富感染力的音乐创设一种审美情境,使学生深深地被吸引、被感动,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美的熏陶,提高对美的欣赏能力。 在"三·八"国际妇女节前夕,我们精心策划了以《献给母亲的歌》为主题的班会活动。整个活动以三首"MTV"为主线:一曲《烛光里的妈妈》拉开了主题班会的序幕,伴随那优美的旋律,屏幕上那位母亲"倦得不再挺拔的腰身,失去光华的眼睛",一下子吸引了同学们的注意力,营造了很好的教育情境。随着《世上只有妈妈好》的乐曲轻轻响起,屏幕上母子情深的形象展现,同学们的情绪受到感染,联想受到激发,纷纷上台,讲述自己母亲的动人故事:有的学生在失去父爱后,母亲含辛茹苦独自挑起抚养儿子的重担;有的学生的继母无微不至关心女儿,继母胜生母……;主题班会上,同学们还用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小合唱、小品、配乐诗朗诵等,回报母亲的恩情,并准备了一份小小的礼物,亲手为母亲戴上美丽的发夹、别致的胸针,献上精心制作的节日卡片,并在写有"以优异成绩回报伟大母亲"的粉红布幅上签名,表达报效之志,爱母之情达到高潮。 活动结束时,随着《懂你》这熟悉的旋律,同学们边欣赏动人的画面,边跟随演员深情地唱出了自己的心声:"多想靠近你,告诉你我其实一直都懂你。"最后,银幕上打出了如下字幕:"母爱是人类最伟大的情感,母亲是慈祥的、伟大的,母爱是温柔的、深沉的,也是刻骨铭心的,让我们把心中的歌,深深的爱,献给自己的母亲,献给自己的母校、故乡、祖国,因为她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母亲!",男中音深情的朗诵,使同学们的感情得到升华,班会的主题更加深化。 班会课后,同学们在日记中写下了自己的感受?quot;这是我参加的最难忘的主题班会,它新颖、生动、直观,深深地打动了我。几天来,我心中一直涌动着要努力学习,报答母亲、报效祖国的激情。""我要时刻牢记母亲的深恩,用优异的成绩让母亲永远微笑。" (三)运用电教媒体调动审美经验,提高对美的鉴别能力 人的审美能力是建立在他的审美经验的基础上的,丰富的审美经验可以加强美育的效果。当审美主体积极地调动他过去的审美经验时,他对美的感受会更真切,对美的理解会更深刻。电教媒体在帮助学生超越自己旧有的审美经验,提高对美的鉴别能力方面功不可没。 有一段时间,媒体上连续报道的几则中小学生自杀事件,在一些学生产生极大反响,尤其是个别差生也流露出消极厌世的思想。如何帮助学生珍惜生命,勇敢面对困难和挫折,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关注的话题。 不久,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节目讲述了北京一位16岁的女中学生张穆然身患绝症,顽强学习,笑迎厄运的故事。课题组立即抓住这难得的教育机会,举行了一次《珍爱生命,感悟坚强》的主题活动。首先在大屏幕上打出张穆然秀发脱落、依然热爱生活,灿烂微笑的照片,再一起聆听著名节目主持人白岩松、敬一丹、崔永元对张穆然的深情追忆,学生们立即被这真实感人的故事深深地打动了。一位初二学生动情地说:"面对这样一位比我们大不了多少却比我们坚强很多的姐姐,内心深处有着一种说不出的感觉。16岁,本应在学校、在家里享受老师与父母的关爱,同学之间的友情,而张穆然却只能面对着白色,与这最冷的颜色共度16岁的花季。图片上正在与同学们谈笑风生的张穆然笑得那么纯真,那么彻底,那么毫无保留,我们简直不敢相信,这真是一位癌症患者。看着这位姐姐笑得这么开心,我们似乎也想笑,但更多的是想流泪。不光是为穆然得了病而流泪,更多的是为了我们的软弱与不经风霜:考试考砸了,除了叹惜就是眼泪;手划破了,除了大叫又是眼泪;被师长批评了,心里承受不住,除了眼泪还是眼泪。而穆然呢,死亡在向她一步步逼近,她不能像我们一样在学校里愉快地学习,尽情地玩耍,但却始终微笑着,对生活充满了希望,在她面前,我们自惭形秽了。虽然她已离我们而去,但是她留给我们的思考是永恒的。在人生旅途中,会遇到很多的困难,我们应像穆然那样面对挫折,顽强拼博,热爱生命,奋勇向前,让生活更有意义?quot;那些萌生消极厌世思想的学生,也在比较鉴别中提高了认识,表示要像张穆然那样热爱生活,让生命的每一天都发出应有的光和热。 课题组成员还运用辩论这种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帮助学生明确是非,分辨美丑,提高对美的鉴别能力。 (四)运用电教媒体丰富审美心灵,提高对美的创造能力 美育活动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人的审美心灵的丰富多样性,电教媒体以其特有的优势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帮助学生获取大量美的信息,电教媒体的运用,使学生在美的形象的不断熏陶中,丰富审美心灵,提高对美的创造能力。 在教《周总理,你在哪里》这篇课文时,老师了解到学生不熟悉周总理的生平事迹,很难体会当时的人们对周总理难以割舍的情怀,便精心制作了多媒体课件,用一组图片和录像,形象地再现了周总理的伟大生平和当年首都人民冒着凛冽寒风,伫立十里长街挥泪送总理的动人场面,立即引起学生情感的强烈共鸣,为课文的学习和理解作了很好的铺垫。讲析结束后,伴随着《绣金匾》?quot;三绣周总理,人民的好总理……"的音乐声,大屏幕上出现在旭日东升的背景下,周总理微笑着向我们走来的画面,学生的情感立即得到共鸣,周总理永远和人民在一起的主题也得到深刻体现。这时,老师又及时布置作业,要求学生从诗中任选一节,展开合理想象,用生动逼真的语言将画面描绘出来,以显示其创造美的功力。由于电教媒体的激发,学生们对诗歌表现的意境有了准确的把握,并为周总理的伟大人格所震撼,所折服,因此,写作时非常投入。写出的作文不仅感情真挚,而且文笔优美,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电教媒体在培养和发展学生对美的感知、欣赏、鉴别、创造能力四个层面,正日益发挥着其特有的功能。但媒体教育效果的发挥,关键在于教师如何运用。只有根据教材与学生的实际,精心选择媒体,适时呈现媒体,并围绕主题巧妙设计,启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和活动,才能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产生积极的影响。 三年多的课题研究取得了较丰硕的研究成果,我校有十多篇研究论文发表、获奖:高云荣的《运用电教媒体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在北京"电化教育咨讯"月刊今年第4期发表;《感悟坚强,珍爱生命》在常州市教育报希望版发表;陈慧永的《让多媒体走进主题班会》在常州教育报发表,并获市班主任年会论文评比三等奖;高云荣、陈慧永撰写的《主题班会引入现代教育媒体的实践与思考》获常州市电教论文评比一等奖、省三等奖;陈慧永的《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体现》获省青年教师论文评比二等奖;桂平的《运用电教媒体帮助学生建立审美心理结构》和戴贵忠的《运用电教媒体,在政治课上培养学生的审判能力》获市电教论文评比三等奖。 高云荣自制的多媒体课件《周总理,你在哪里》及《作文训练--写短评》,分获市多媒体课件评比二等奖和三等奖;课题组成员房章鲁、何晓忠参加市多媒体评优课均获三等奖;芦芝萍老师制作的学校主页获市首届校园网页制作三等奖。此外,课题组还自制、积累了一批有价值的电教资料:如亲情系列电视散文、冰心作品电视散文,以及基因与克隆、纳米技术等科教系列录像带或光盘。 课题组高云荣、戴贵忠分获省、市电教优秀工作者称号,学校也被评为常州市电化教育先进单位。 五、问题与思考 1、毫无疑问,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电教媒体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将产生积极的影响。但电教媒体的介入,是否会妨碍、甚至替代学生对课文内容美和形式美的自我感悟、自主体验过程?怎样优化整合现代教育媒体资源,才能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使学生在主动探索、自主学习的进程中,提高和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这些问题还有待于我们作进一步的实验与探索。 2、审美能力毕竟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审美能力的提高也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在实际研究过程中,似乎很难找到一个检测审美能力是否提高的可量化的指标。我们虽经反复探讨,终因拟定的量化检测指标尚不成熟而作罢。这方面的研究探讨还有待继续和深入。
用电教媒体培养和发展学生审美能力的研究 课题研究报告 常州市第四中学电教课题组 一、问题的提出 罗丹曾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是生活,美是客观存在于生活中的合规律的真善内容与和谐形式统一的、丰富独特的令人愉悦的具体形象。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促使学生自觉按照美的要求塑造自己,从而去克服和消除生活中的假丑恶,创造和增进生活中的真善美。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一项不可忽视的内容。然传统的教育手段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方面存在严重不足:一是内容枯燥,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二是形式单一,常以文字、图片为主,很难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致使青少年学生对美的感知、鉴别、欣赏能力较差,学生中美丑不辨,以丑为美的现象屡见不鲜。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现代化工程的日益推进,现代教育技术迅速得到推广,这就为我们运用电教媒体培养和发展学生审美能力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就是试图运用电教媒体,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帮助学生去感知美、辨别美、欣赏美,从而引导学生积极追求真善美,不断提高审美情趣,发展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本课题自一九九八年底立项,形成研究方案后报市、省电教审批。当时的设想是从文学美、艺术美、科学美、社会美、自然美等方面展开研究,课题组成员涉及各个学科。一九九九年五月,省电教馆21号文下发"关于第三批实验学校课题审批意见的通知",要求我校这一课题"在自变量中界定实验学科,建议1-2个"。根据省电教馆的批示,课题组根据学校实际,重新修改了实验方案,明确将语文作为主要实验学科,同时对课题组成员作了调整,去掉了原音体美学科的成员,增加了语文学科的成员。一九九九年下半年,这一课题被正式批准为省组电教实验课题。 二、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⑴常规媒体在培养和发展学生审美能力方面有哪些不足? ⑵电教媒体在培养和发展学生审美能力方面有哪些优势?课题组将从内容到形式,从方法到效果等诸方面进行深入剖析。 ⑶审美能力包括哪些要素?如何运用电教媒体培养和发展学生审美能力? (二)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利用图书馆、资料室及互联网查找相关的研究文献,了解前人在这一课题上有哪些最新的研究成果,积累相关的研究资料,掌握国内外对此课题的研究动态。 2、调查研究:通过调查法、观察法了解学生美学知识、审美能力的现状,进一步明确课题研究的重点和方向。 3、实验研究:以语文学科的课堂教育教学活动为主阵地,同时采用举行课外阅读欣赏活动、召开主题班会、组织论辩、进行参观以及环境渗透等形式,发动师生广泛参与,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研究的实施 为了提高研究成员的理论修养和科研能力,我们确定了课题组的学习计划,要求每个成员每学期都要学习一本理论专著,并作好读书笔记;省、市电教馆组织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和观摩活动,我们都及时安排课题组成员参加。 三年来,我们着重在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两方面对课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有益的探讨。每学期都有电教研究课,有时还面向全区举行电教观摩课。 为确保每次研究课均能收到实效,课题组经过研讨,在教学中逐渐形成了"电教研究课操作程序",对课前设计和课后反思的内容作了明确的规定: (一)课前思考:1、本课适宜采用哪些媒体?你为何选择此种媒体?2、你准备在何时运用媒体?为何选择此时使用?3、你期望通过媒体的使用达到什么目的?同时发展学生的何种能力?4、你准备用何种方法进行效果检测?5、本课结束后,你要收集哪些资料? (二)课后分析:1、你选择的媒体是否恰当,有没有更好的选择?2、媒体运用的时机是否恰当,有没有更好的时机?3、本课的教学目的是否达到?你所期望的学生能力有否发展?为什么?4、你使用的检测手段是否有效?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5、你收集的资料能从哪些方面佐证课题?6、本研究课对课题研究有哪些贡献(包括经验和教训)? 课题组成员上电教实验课都必须对照操作程序认真进行教学设计,使以后的研究课不再偏离研究方向,为最大限度地取得实验成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在举行文学作品欣赏、组织辩论对抗赛、召开主题班会等方面,我们也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研究的成果 在近三年的课题研究实践中,我们逐渐认识到:审美能力,包括唤醒审美意识的对美的感知能力、形成审美情境的对美的欣赏能力、调动审美经验的对美的鉴别能力和丰富审美心灵的对美的创造能力。这四种能力涉及对美的体验、理解、判断、升华四个层面,落实到每节研究课上,就应各有侧重,或感知美,或欣赏美,或鉴别美,或创造美,或相互融合。为此,我们运用电教媒体,利用语文课及各种相关的活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积极的探索。实践证明:电教媒体的运用,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一)运用电教媒体唤醒审美意识,提高对美的感知能力 审美教育要给学生以丰富的美感。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美育资源,但对于阅历尚浅的中学生,有时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很难使他们真正领悟到这种美,运用电教手段,可以将文字内容诉诸于视觉画面,再配上音乐和有表情的朗读,则可唤醒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对美的感知能力。 在讲授冰心的散文《小橘灯》时,学生对作者为何将小橘灯作为小姑娘的化身难以理解。冰心逝世以后,恰逢中央电视台播放一组根据冰心作品拍摄的电视散文,其中就有《小橘灯》。课题组立即安排实验班学生举行冰心散文赏析活动。当学生以多媒体的方式重温这篇散文时,沉睡的审美意识立即被激活,他们不仅深刻地把握了作品的内涵,而且更真切地感悟到冰心散文的韵美、景美和情美。一位学生写到?quot;真想不到'小橘灯'在画面中的形象那样逼真,那么美好。在阴沉黑暗的背景烘托下,小橘灯闪烁着的朦胧、橘红的光,正是镇定、勇敢、乐观的小姑娘的化身,是小姑娘心灵中露出的最灿烂的火花。它使人看到光明,受到鼓舞。"如果没有电教媒体的介入,没有多种媒体的有机整合,就很难想象学生会有如此深刻的理解。 在教《听潮》一文时,课题组一位老师剪辑了"海睡"与"海醒"两组媒体资料,配上相应的音乐,让学生通过眼看、耳听、心想去感受大海的柔美和壮美,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运用电教媒体创设审美情境,提高对美的欣赏能力 电教媒体在教育中的最大优势就是能集声、文、画于一体,以直观鲜明的图像,生动精炼的语言,极富感染力的音乐创设一种审美情境,使学生深深地被吸引、被感动,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美的熏陶,提高对美的欣赏能力。 在"三·八"国际妇女节前夕,我们精心策划了以《献给母亲的歌》为主题的班会活动。整个活动以三首"MTV"为主线:一曲《烛光里的妈妈》拉开了主题班会的序幕,伴随那优美的旋律,屏幕上那位母亲"倦得不再挺拔的腰身,失去光华的眼睛",一下子吸引了同学们的注意力,营造了很好的教育情境。随着《世上只有妈妈好》的乐曲轻轻响起,屏幕上母子情深的形象展现,同学们的情绪受到感染,联想受到激发,纷纷上台,讲述自己母亲的动人故事:有的学生在失去父爱后,母亲含辛茹苦独自挑起抚养儿子的重担;有的学生的继母无微不至关心女儿,继母胜生母……;主题班会上,同学们还用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小合唱、小品、配乐诗朗诵等,回报母亲的恩情,并准备了一份小小的礼物,亲手为母亲戴上美丽的发夹、别致的胸针,献上精心制作的节日卡片,并在写有"以优异成绩回报伟大母亲"的粉红布幅上签名,表达报效之志,爱母之情达到高潮。 活动结束时,随着《懂你》这熟悉的旋律,同学们边欣赏动人的画面,边跟随演员深情地唱出了自己的心声:"多想靠近你,告诉你我其实一直都懂你。"最后,银幕上打出了如下字幕:"母爱是人类最伟大的情感,母亲是慈祥的、伟大的,母爱是温柔的、深沉的,也是刻骨铭心的,让我们把心中的歌,深深的爱,献给自己的母亲,献给自己的母校、故乡、祖国,因为她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母亲!",男中音深情的朗诵,使同学们的感情得到升华,班会的主题更加深化。 班会课后,同学们在日记中写下了自己的感受?quot;这是我参加的最难忘的主题班会,它新颖、生动、直观,深深地打动了我。几天来,我心中一直涌动着要努力学习,报答母亲、报效祖国的激情。""我要时刻牢记母亲的深恩,用优异的成绩让母亲永远微笑。" (三)运用电教媒体调动审美经验,提高对美的鉴别能力 人的审美能力是建立在他的审美经验的基础上的,丰富的审美经验可以加强美育的效果。当审美主体积极地调动他过去的审美经验时,他对美的感受会更真切,对美的理解会更深刻。电教媒体在帮助学生超越自己旧有的审美经验,提高对美的鉴别能力方面功不可没。 有一段时间,媒体上连续报道的几则中小学生自杀事件,在一些学生产生极大反响,尤其是个别差生也流露出消极厌世的思想。如何帮助学生珍惜生命,勇敢面对困难和挫折,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关注的话题。 不久,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节目讲述了北京一位16岁的女中学生张穆然身患绝症,顽强学习,笑迎厄运的故事。课题组立即抓住这难得的教育机会,举行了一次《珍爱生命,感悟坚强》的主题活动。首先在大屏幕上打出张穆然秀发脱落、依然热爱生活,灿烂微笑的照片,再一起聆听著名节目主持人白岩松、敬一丹、崔永元对张穆然的深情追忆,学生们立即被这真实感人的故事深深地打动了。一位初二学生动情地说:"面对这样一位比我们大不了多少却比我们坚强很多的姐姐,内心深处有着一种说不出的感觉。16岁,本应在学校、在家里享受老师与父母的关爱,同学之间的友情,而张穆然却只能面对着白色,与这最冷的颜色共度16岁的花季。图片上正在与同学们谈笑风生的张穆然笑得那么纯真,那么彻底,那么毫无保留,我们简直不敢相信,这真是一位癌症患者。看着这位姐姐笑得这么开心,我们似乎也想笑,但更多的是想流泪。不光是为穆然得了病而流泪,更多的是为了我们的软弱与不经风霜:考试考砸了,除了叹惜就是眼泪;手划破了,除了大叫又是眼泪;被师长批评了,心里承受不住,除了眼泪还是眼泪。而穆然呢,死亡在向她一步步逼近,她不能像我们一样在学校里愉快地学习,尽情地玩耍,但却始终微笑着,对生活充满了希望,在她面前,我们自惭形秽了。虽然她已离我们而去,但是她留给我们的思考是永恒的。在人生旅途中,会遇到很多的困难,我们应像穆然那样面对挫折,顽强拼博,热爱生命,奋勇向前,让生活更有意义?quot;那些萌生消极厌世思想的学生,也在比较鉴别中提高了认识,表示要像张穆然那样热爱生活,让生命的每一天都发出应有的光和热。 课题组成员还运用辩论这种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帮助学生明确是非,分辨美丑,提高对美的鉴别能力。 (四)运用电教媒体丰富审美心灵,提高对美的创造能力 美育活动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人的审美心灵的丰富多样性,电教媒体以其特有的优势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帮助学生获取大量美的信息,电教媒体的运用,使学生在美的形象的不断熏陶中,丰富审美心灵,提高对美的创造能力。 在教《周总理,你在哪里》这篇课文时,老师了解到学生不熟悉周总理的生平事迹,很难体会当时的人们对周总理难以割舍的情怀,便精心制作了多媒体课件,用一组图片和录像,形象地再现了周总理的伟大生平和当年首都人民冒着凛冽寒风,伫立十里长街挥泪送总理的动人场面,立即引起学生情感的强烈共鸣,为课文的学习和理解作了很好的铺垫。讲析结束后,伴随着《绣金匾》?quot;三绣周总理,人民的好总理……"的音乐声,大屏幕上出现在旭日东升的背景下,周总理微笑着向我们走来的画面,学生的情感立即得到共鸣,周总理永远和人民在一起的主题也得到深刻体现。这时,老师又及时布置作业,要求学生从诗中任选一节,展开合理想象,用生动逼真的语言将画面描绘出来,以显示其创造美的功力。由于电教媒体的激发,学生们对诗歌表现的意境有了准确的把握,并为周总理的伟大人格所震撼,所折服,因此,写作时非常投入。写出的作文不仅感情真挚,而且文笔优美,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电教媒体在培养和发展学生对美的感知、欣赏、鉴别、创造能力四个层面,正日益发挥着其特有的功能。但媒体教育效果的发挥,关键在于教师如何运用。只有根据教材与学生的实际,精心选择媒体,适时呈现媒体,并围绕主题巧妙设计,启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和活动,才能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产生积极的影响。 三年多的课题研究取得了较丰硕的研究成果,我校有十多篇研究论文发表、获奖:高云荣的《运用电教媒体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在北京"电化教育咨讯"月刊今年第4期发表;《感悟坚强,珍爱生命》在常州市教育报希望版发表;陈慧永的《让多媒体走进主题班会》在常州教育报发表,并获市班主任年会论文评比三等奖;高云荣、陈慧永撰写的《主题班会引入现代教育媒体的实践与思考》获常州市电教论文评比一等奖、省三等奖;陈慧永的《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体现》获省青年教师论文评比二等奖;桂平的《运用电教媒体帮助学生建立审美心理结构》和戴贵忠的《运用电教媒体,在政治课上培养学生的审判能力》获市电教论文评比三等奖。 高云荣自制的多媒体课件《周总理,你在哪里》及《作文训练--写短评》,分获市多媒体课件评比二等奖和三等奖;课题组成员房章鲁、何晓忠参加市多媒体评优课均获三等奖;芦芝萍老师制作的学校主页获市首届校园网页制作三等奖。此外,课题组还自制、积累了一批有价值的电教资料:如亲情系列电视散文、冰心作品电视散文,以及基因与克隆、纳米技术等科教系列录像带或光盘。 课题组高云荣、戴贵忠分获省、市电教优秀工作者称号,学校也被评为常州市电化教育先进单位。 五、问题与思考 1、毫无疑问,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电教媒体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将产生积极的影响。但电教媒体的介入,是否会妨碍、甚至替代学生对课文内容美和形式美的自我感悟、自主体验过程?怎样优化整合现代教育媒体资源,才能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使学生在主动探索、自主学习的进程中,提高和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这些问题还有待于我们作进一步的实验与探索。 2、审美能力毕竟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审美能力的提高也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在实际研究过程中,似乎很难找到一个检测审美能力是否提高的可量化的指标。我们虽经反复探讨,终因拟定的量化检测指标尚不成熟而作罢。这方面的研究探讨还有待继续和深入。
古筝名家袁莎袁莎 现任教于中央音乐学院,兼任中国民族器乐学会形象大使及常务理事、中国古筝学院院长及教学总监、中国国乐艺术团团长。培养古筝人才近千人,在海内外举办专场古筝音乐会及讲座近百场。出版教材及光盘数十套。与中国爱乐乐团、国家交响乐团、上海交响乐团、荷兰国家交响乐团、维也纳民族歌剧院交响乐团、瑞典皇家爱乐乐团等著名乐团合作。被国外媒体盛赞为“中国古老传统音乐艺术与当代创新音乐艺术出色结合的优秀、动人展现者。”曾参与中央电视台“两岸三地”中秋文艺晚会、中央电视台 2007中国新年音乐会、2007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春节晚会、2008中央电视台元宵晚会、俄罗斯克里姆琳宫“中国年”闭幕式、瑞典谭盾作品专场音乐会、维也纳金色大厅“神州颂·2008中国新春音乐会”、国家大剧院凤凰卫视“世界华人新春音乐会”等重大演出活动。 自幼师从刘媌老师习筝,九岁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小,师从李萌教授,自此至中央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的十余年间,一直潜心专修古筝专业,获硕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2002、2003年分别获两大国际及国内古筝专业大赛冠军,多次为国家领导人及国际友人进行表演,为“第29届奥运会倒计时一周年千人民族器乐大型演奏”及中央电视台千人古筝齐奏领衔主奏,成功培养筝界知名古筝组合“水晶石”孪生三姐妹、梅兰竹等。代表国家出访30多个国家进行民族音乐交流演出,并为中央电视台录制百期古筝讲座,深受广大电视观众及筝界的好评。并多次获得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肯定及赞扬,是我国杰出的青年古筝演奏家。更多古筝名家信息请查看凡音乐器:
古筝演奏家、教育家、陕西秦筝学会创建人之一魏军先生1947年出生于西安,原籍山东临沂。1961年考入西安音乐学院附中,学习古筝专业。1967年毕业,先后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203部队文工团、陕西省戏曲研究院任职。
苏宇虹简介:苏宇虹,著名古筝演奏家,北京出生。原中国广播民族乐团首席古筝演奏家。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古筝学会名誉理事,惠州市古筝协会名誉会长,全日本华侨华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理事,东京楼兰音乐企画主创,东京·千叶等文化中心专任古筝讲师,在日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在日中国古筝艺术家学会会长。 曾先后在中央音乐学院附小、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学习钢琴和古筝,分院后转入中国音乐学院,师从曹正、王莉、范上娥等各流派古筝名师,毕业后进入中国广播民族乐团任首席古筝演奏家。在“中国广播民族乐团”期间,与二胡名家王国潼的重奏组合节目经常受邀参加中央电视台直播演出及全国优秀节目调演、多次在人民大会堂为国家重要外事任务演出、屡次被中国广播电视部派遣出访欧亚诸国及国内巡回公演,受到国内民乐界及港澳国乐界高度关注。 1988年考入日本东京桐朋学园大学音乐学部作曲系攻读现代作曲法,受教于著名音乐教育学家末吉保雄教授。赴日以来,在日本国内及海外参加大量重要演出活动:中韩尚未建交之际受“中国广电部”海外直接派遣,作为中国音乐家代表首次出访韩国,参加首尔“国立国乐院”音乐厅落成典礼音乐会,中国古筝在韩首演,韩国官方媒体高度重视,现场采访,以重大新闻题材进行详细报道。 90年以来,曾参加朝日新闻主办“筝曲创作比赛”,自作自演现代筝曲荣获前卫派作品奖。每年定期在“东京艺术剧场”等音乐厅举办“苏宇虹中国古筝的世界”·“中国古筝的魅力”为主题系列的独奏音乐会。曾多次受日本NHK等电视台邀请出演独奏、重奏等节目。曾被东京桐朋学园音乐大学及全日本多所音乐大学邀请出演古筝独奏及讲学。并曾先后受邀参加由日本及香港爱乐乐团协奏演出的古筝现代作品音乐会。曾长年被日本最具人气“太鼓座”音乐总监邀聘为“特约外国人客席演奏家”,在东京“三得利”音乐厅、日本各都市及中国、加拿大一流音乐厅巡回公演几百余场。 2002年至2003年间陆续在中国、日本录制古筝CD。2004年,南京音像出版社将演奏录制的部分CD曲目与陆春龄、刘德海、朱昌耀等著名民乐演奏家的演奏作品一同被收录在《中国民乐三百首》系列专辑中出版发行。2005年在东京“歌剧城”、仙台、大阪与二胡名家闵惠芬共演“渔舟唱晚”等曲。2006年编写日文版古筝教材曲集,并在日本出版。2009年应邀参加冲绳传统音乐节演出。2010年应邀再度赴韩国首尔,再度在“国立国乐院”音乐厅参加中·日·韩·蒙民族器乐竟演音乐会。几十年来多次与吉他、爵士乐、演剧、演歌、等著名演奏家、演剧家、歌手、艺能人及超级歌舞伎名流共演、录音,出国前后创作改编了大量中国民族器乐曲,为宣传中国古筝的魅力,始终活跃在中·日及海外音乐舞台第一线。受到华人媒体及日本各大报界的关注并多次专题采访,连续报道。 2009年至2013年间,应邀先后赴香港、韩国多次担任古筝国际大赛评委;2014年担任在日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会长;2016年担任在日中国古筝艺术家学会会长;2017年邀聘为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古筝学会名誉理事;2018年获邀担任惠州市古筝协会名誉会长。2015年至2019年多次与国内“青乐杯”组委会共同策划主办中日音乐交流&中·日国际民族器乐大赛工作。2022年应邀担任“青乐杯”第六届国际古筝比赛评委会首席。范上娥简介:范上娥,1942年生,上海人。古筝演奏家,国家一级演奏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1954年考进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学习钢琴。她在1958年改学古筝,1961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古筝专业。1992年7月,她移民加拿大,并创立“范上娥古筝学院”。1954年考进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学习钢琴。当时政府号召音乐“民族化”,她在1958年改学古筝,1961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古筝专业。她师从著名的“浙江派”代表人物王巽之,曹正和郭鹰等古筝大师,刻苦努力,系统地学习了各流派的筝曲。1966年毕业,被分配到北京电影乐团担任古筝演奏员。后遭遇文革,随乐团下放改造,直到1973年才在周恩来的关照下被召回北京,开始为一些电影配乐。1981年她出席了在香港举办的“亚洲作曲家大会及音乐节”,在开幕仪式中与香港中乐团合作演奏了中国第一部古筝协奏曲《汩罗江幻想曲》,她的完美演绎受到了在场亚洲各国音乐家的赞赏。1986年在《中国音乐》杂志上发表论文《古筝演奏中的音色问题》。1987年她作为香港音乐事务统筹处特邀的音乐大师,参加了“青年中国音乐周”讲学及表演。1989年担任“ART中国乐器国际比赛”评判兼艺术委员会委员,1990年移居海外,在美国东北伊利诺依大学任访问学者至1992年,期间举办了多场独奏音乐会。1993、1994、1999及2002年分别举办了四场古筝独奏音乐会,盛况空前,好评如潮。1992年7月,她移民加拿大,并创立“范上娥古筝学院”。现居多伦多市士嘉堡(Scarborough)。1996年应邀赴台湾,参加台北市艺术节的“中、日、韩筝艺汇演”,她是中国筝的代表,受到热烈欢迎。2006年亦参加了香港的古筝节,作为“大漠武林情”项目表演嘉宾,反应热烈。旅居加拿大多年的范上娥老师是当代资深古筝艺术家,称她为“艺术家”,实至名归。项斯华简介:项斯华的筝乐成就,在海内外均享有高度评价:“她的演奏细致朴实,音色醇美纯净,格调清新”;“有气质、有技巧、有音乐、有特色”;“她在古筝表现手法上没有派别门户之见,而是在演奏手法上对各路筝派采用博采众家之长以揉成自己的演奏特点。既保持古筝的特色,又表现现代乐曲的风貌,有乐思、有形象、有意境、有新意。饮誉中国乐坛、蜚声海内外的当代中国筝乐大师项斯华,1940年生于上海,早年专修钢琴,後师承浙江筝名家王巽之,又从曹正、郭鹰学习其它流派筝乐,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系。在校期间,首次尝试双筝演奏,初露锋芒,深获好评。毕业後,项斯华先後在北京电影乐团、上海乐团和中国歌剧舞剧院任古筝独奏演员,并任教于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及中国音乐学院,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北京古筝研究会理事。一九八一年,项斯华移居香港,为香港民族音乐学会理事及永久会员、香港艺术家联盟成员,东方乐舞交流学会理事,上海中国古乐团特约演奏家,任教於香港中文大学及香港演艺学院,并获吉林艺术学院名誉教授荣衔。著有《中国筝乐的源流及风格》和《项斯华演奏中国筝谱》两集。2008年又编写了《项斯华每日必弹古筝指序练习曲》一本。八十年代初,中国唱片社、日本东芝EMI株式会社分别出版了项斯华演奏的古筝专集《渔舟唱晚》和《项斯华中国筝名演集》,此系首次出版中国民族器乐的个人演奏专集。由日本东京大学名誉教授岸边成雄博士所监制的《项斯华中国筝名演集》亦荣获日本文部省艺术祭大奖。此款录音,於香港发行,早已逾金唱片销量,也成为中国筝曲的经典录音之後,香港及台湾的唱片制作公司等又出版项斯华的专集·《出水莲》《灯月交辉》《高山流水》《春江花月夜》《梁祝》及《望乡吟》等多集。她在改革筝上成功地演奏了转调筝曲《东海渔歌》《思想起》和京剧唱腔音乐《文姬归汉》等。其演奏风格朴实,深刻细腻,富有韵味。王昌元简介:王昌元 著名古筝演奏家、作曲家。当代中国最具影响的著名筝演奏家、浙派筝传人王巽之教授之女,浙江杭州人。王昌元是中国当代著名古筝演奏家、上海音乐学院知名教授王巽之之女。在父亲精心教授与熏陶下,她展示出非凡的音乐才华。在近60年的演艺生涯中,她成为把中国古筝艺术带到林肯中心、卡内基音乐厅等世界著名音乐殿堂的第一人,并在伦敦皇家歌剧院、香港文化中心以及哈佛大学等多地举行独奏音乐会和讲学。9岁起学古筝,12岁登台独奏。师从王巽之及潮州派筝家郭鹰,1969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先后担任上海歌剧院、上海乐团、国艺术团、上海民族乐团的古筝演奏员。1984年赴美国肯特州立大学研究世界音乐并教授古筝到美国后参与古筝有关的演讲、演奏。1995年在纽约成立“纽约海外中乐团”和“王昌元筝艺术中心”,曾有华裔学生与从事音乐专业的美国人、日本人、越南人修习古筝。古筝演奏家王昌元——一位将生命融入音乐的艺术家,浙江杭州人。出身音乐世家,其父为中国著名民族音乐家、浙江筝派创始人王巽之。王昌元的父亲是有名的古筝教育家、当代浙派筝的传人,上海音乐学院教授王巽之。王昌元九岁即随其父习浙派筝。十二岁登台独奏,1960年进入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后升入本科学习,师从王巽之教授和潮州筝派古筝演奏家郭鹰,并以优异成绩毕业,先后担任上海歌剧院、上海乐团、上海舞剧团、中国艺术团、上海民族乐团的古筝独奏演员。学生时代即协助其父为《林冲夜奔》《海青》等筝曲编订指法。毕业后先后担任上海歌剧院、上海乐团、中国艺术团、上海舞剧院、上海民族乐团古筝独奏演员。王昌元的演奏音色淳美,气魄雄浑,韵味浓郁,意境深刻。她不仅在演奏艺术上造诣很深,而且擅长创作,著名筝曲《战台风》即由她于1965年创作并首演。此曲大大拓展了筝的表演技法与表现能力。此外,她还创作了声乐作品《琵琶行》、筝曲《洞庭新歌》等10余首作品。还在学习期间,就协助其父订正了筝曲《林冲夜奔》《海青拿天鹅》的指法,并用双筝演奏。在1962年“上海之春”音乐会上初露锋芒。李炜简介:李炜,生于中国广东汕头,当代著名中国古筝演奏家、作曲家。他以“细腻”、“新颖”、“潇洒”的现代浪漫派演奏风格著称,是一们集古典南北派,现代创新派和流行音乐于一身的古筝全面专业人才。李炜原为广东省民族乐团古筝专业演奏员,现居住温哥华,继续从事古筝的创作、演奏和教育,客席兼教于加拿大哥伦比亚大学音乐系,任加拿大中乐精英集团艺术总监。2001年被选为温哥华华人杰出人士;2002年获“香港A Udio Land”最杰出演奏奖。荣誉记录:2001年被选为温哥华华人杰出人士 2002年获“香港A Udio Land”最杰出演奏奖
“遗忘的古老言语”指古代所有出塞人作的诗歌,或者是出塞人曾经的言语。诗人渴望再度看到长城的塞外,看到塞外的风光,再回味塞外的风情。表达诗人对塞外风光的热爱和怀念的思想感情
这是蔡琴刚出道的样子,大大的眼镜,有点像席慕容。流行可以推广一些好音乐,但也能搞烂一些好音乐。原来这些歌,《出塞曲》,《被遗忘的时光》,《庭院深深》,《抉择》,在刚推出的时候,按照它本来的宗旨,是多么完美多么有情感共鸣的歌。可是被现在很多人,用商业包装,用所谓的发烧手段,一次又一次地偏离了它的艺术宗旨,而违被的人又恰恰是艺术,真正是画蛇添足。回到1979年,蔡琴还是个学生,这张《出塞曲》是她的第一张专辑。她根本不会想到后来她会大红大紫。《出塞曲》是校园民歌,作品多为诗歌,编曲方式上很纯朴,这类作品在她磁性的嗓音唱来,虽然不及人到中年后的温婉,却已经看到了一种超越年龄的质朴,这样的嗓音,生来就是美玉。比如说《出塞曲》,席慕容的作品,一直觉得席慕容诗里的含蓄叫蔡琴来唱最贴切。蔡琴的女中音唱情歌要典雅,唱民歌要大气,而席慕容看似小女人的文字,对于乡愁和家园却高山仰止。她们的组合,好比是三毛之于齐豫,而席慕容的代言人就是蔡琴。这首歌是席幕容的思乡之作,在文字和音乐里满是成吉思汗式的骏马奔驰,生下来就是飞腾的血液,虽然没有去过草原,却无时不刻在梦里激荡。《庭院深深》世面上流传的版本很多,能联想到琼瑶剧里那个波折的苍凉的还是蔡琴的声音,原来我在剧中听到一个大提琴的演奏版配着主人公的表白就很有意境。蔡琴的声音就如同大提琴一般的醇厚,虽然她那时才二十几岁,把这样一个曾经沧海的歌曲却演绎地入木三分,比四十岁的中年人还中年人。又说《远扬的梦舟》,《船》,《送别》等,这些是很典型的校园歌曲,有点类似于美国乡村音乐。我们听到的是她醇厚的声音外难得的轻快,毕竟那个时候她还是个学生,还比较年轻。有年龄和生活体会的歌唱起来,还算了解到她也有这么“青春”的一面。但是这样的年轻的体会很快就过去了,现在再听到蔡琴在演唱会上唱类似的歌曲,反而是鸡皮疙瘩掉一地。蔡琴之于席幕容是一个文学上的梦幻组合,而音乐上的造诣则离不开梁弘志的打造,这里的多首歌均是和梁弘志合作的成果。比如说《被遗忘的时光》,《抉择》。他对于文字的认真程度,严谨地几乎把它们跟古诗词同等对待,但是用词上的朗朗上口,又没把诗歌推入晦涩难民的高深境地。他对于旋律的运用,又把流行歌曲的演绎当成艺术歌曲一样对待,抽取了音乐的艺术理解,却用简单的民谣曲式来表现。使他的作品常常是在流行歌曲里是高一个档次来看待的。听到蔡琴用近乎清唱的方式来演绎这首歌,究竟是回忆还是想象,其实已经不太重要了。蔡琴通过这张唱片一炮打红,当初的她唱歌是用心的也是纯朴的。通过这样一张唱片,我们还是回顾了蔡琴的最初,一个有国家感的学生,一个有幻想的小女生,也有成熟女人倾向的过渡时期。
出塞曲 席慕容 请为我唱一首出塞曲 用那遗忘了的古老言语 请用美丽的颤音轻轻呼唤 我心中的大好河山 那只有长城外才有的景象 谁说出塞曲的调子太悲凉 如果你不爱听 那是因为 歌中没有你的渴望 而我们总是要一唱再唱 像那草原千里闪著金光 像那风沙呼啸过大漠 像那黄河岸 阴山旁 英雄骑马壮 骑马荣归故乡 遗忘的古老言语实际上指的就是爱与和平“出塞”,就是到边防线上去戍守边疆。古代描写军旅生活的诗歌,大都要写到明月,写到边关,明月和边关已经成了戍边将士生活中的两个典型景物。大概守卫边关的战士们,白天军务繁忙没有时间想家,到了静夜,面对边塞荒凉的关山,孤寂凄清,举头望见那千里与共的明月,低下头不免思念起故乡的亲人来。全诗的大意是:这明月就是秦汉时戍边将士仰望过的明月,这边关就是秦汉时戍边将士守卫的边关,久别亲人,经过长途跋涉,到边防线上驻守的将士们还没能回到家乡。只要有李广那样的大将戍守边关,就不会让胡人的骑兵越过阴山南下入侵了。全诗反映了作者对驻守边疆的将士们久征未归的同情,也表达了诗人希望朝廷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争,使国家得到安宁,人民过上安定生活的美好心愿
精忠报国的岳飞
岳飞是南宋的着名的军事家,抗金名将,他那精忠报国,光彩照人的故事千百年来几乎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岳飞从小勤奋好学,文武双全,就在岳飞20岁那年,金兵侵犯中原,所到之处,烧杀抢掠。岳飞是个爱国的热血青年,他决定奔赴战场,杀敌报国。
岳飞的母亲最了解岳飞的心思,他鼓励儿子奋勇杀敌,报效祖国,他在岳飞的背上刺下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岳飞铭记母亲的教诲,奔赴抗击金军的站斗前线,屡建战功,成了一名令敌人闻风丧胆的将军。他率领部队北伐,收复了被敌人侵占的大片国土。但就在他取得抗金斗争全面胜利之时,昏庸无能的宋朝皇帝听信奸臣秦侩乘机求和的劝说;一连颁发十二道金牌,强逼岳飞立即班师,岳飞壮志难酬,只好挥泪班师。这时岳飞写下了千古绝唱《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栏处,
潇潇雨歇。抬望眼,
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文章阅读网: )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此次岳飞被免除兵权,宋高宗和秦浍派人向金求和,岳飞坚决反对。秦侩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毒死,临死前岳飞写下了“天日昭昭,天日昭昭?”
这样,一代抗金名将岳飞惨遭杀害了,岳飞死时年仅三十九岁,但他精忠报国的故事一直流传至今。
岳飞是南宋的着名的军事家,抗金名将,他那精忠报国,光彩照人的故事千百年来几乎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岳飞从小勤奋好学,文武双全,就在岳飞20岁那年,金兵侵犯中原,所到之处,烧杀抢掠。岳飞是个爱国的热血青年,他决定奔赴战场,杀敌报国。
岳飞的母亲最了解岳飞的心思,他鼓励儿子奋勇杀敌,报效祖国,他在岳飞的背上刺下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岳飞铭记母亲的教诲,奔赴抗击金军的站斗前线,屡建战功,成了一名令敌人闻风丧胆的将军。他率领部队北伐,收复了被敌人侵占的大片国土。但就在他取得抗金斗争全面胜利之时,昏庸无能的宋朝皇帝听信奸臣秦侩乘机求和的劝说;一连颁发十二道金牌,强逼岳飞立即班师,岳飞壮志难酬,只好挥泪班师。这时岳飞写下了千古绝唱《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栏处,
潇潇雨歇。抬望眼,
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希望能帮到你,望采纳。
哎, *** 脆把我期末论文给你吧,你可以适当改改。我心中的民族英雄—岳飞“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岳飞《满江红》一、关于民族英雄在中国古代历史上,自民族出现后,在其自身发展及与他民族交往过程中,涌现出了大批杰出人物,有的被称为民族英雄。由于民族的形成发展以及民族间的各种关系构成了一种错综复杂、矛盾交织的历史现象,因而,对民族英雄的判断及评价“就不能用一条简单的原则来贯穿一切历史时代,而是要根据各个时代各个部族或种族间的具体历史条件来进行分析”。
一我国历史上的民族矛盾和民族斗争,基本上表现为两种不同的形式:一种是国内各族和外国民族的矛盾斗争,另一种是国内各族之间的矛盾与斗争。一种观点认为民族英雄只能是国内各族与外国各族的矛盾斗争中涌现出的杰出人物,比如戚继光、郑成功、林则徐等。
其实这样的划分,是没有根据各个时代、部族的具体历史条件进行分析,是片面和不客观的。我认为在国内各个历史时期的民族斗争中,坚决反对异族的剥削和压迫,为维护本民族人民的利益,保卫本民族的独立和主权而英勇斗争的各民族的英雄人物都应是民族英雄,如岳飞、文天祥等。
二、“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岳飞(1103—1142),出身于一个农民家庭。当时正值金兵南下,“杀戮生灵,劫掠财物,驱虏妇人,焚毁屋舍产业”,引起汉族在内的中原各族人民的无比仇恨。
他从二十岁起入伍参军,“精忠报国”是他一生所为之奋斗的理想。1128年秋,岳飞领兵北渡黄河,在胙城(河南延津北)击溃了金兵。
这年10月,金兵长驱深入江南,岳飞的部队活跃于太湖流域的广德(安徽广德)、溧阳、常州一带,在对金战斗中不断取得胜利。12月,当金兵取道广德,向浙江进犯时,岳飞将其拦腰截击,歼敌一千多名,活捉金兵将领二十多名。
岳飞驻军广德钟村时,一时粮草十分缺乏,战士们宁愿忍住饥饿,也不随便拿走民间的粮食。1134年(绍兴四年),岳家军收复了襄阳府、唐州、邓州、随州等地。
岳飞十分重视善后工作,除了战士们屯田外,还招抚流亡百姓,为人民解决粮食、种子、耕牛,使生产得以恢复。襄阳等六郡,西连川、陕,南接湘、赣,东邻两淮,北通豫鲁,是反攻中原的重要基地。
面对大好形势,他主张大举北伐。他在鄂州所写的《黄鹤楼》词中,有“何日请缨提劲旅?一鞭直渡清河洛”的豪言壮语。
他向宋高宗急呼,北渡黄河,“直捣中原,恢复故疆。”1136年,岳飞进驻襄阳。
一部分岳家军从襄阳出发,打到了洛阳西南的长水县境内,收复了洛阳附近的一些州县,军锋直逼黄河。此时黄河北岸的民兵兴高采烈的日夜盼望岳家军的到来。
岳飞满怀信心地对将士们说,总有一天要打到敌人的老家,“直抵黄龙,与诸君痛饮!”岳家军的抗金意识越是坚定,跟宋高宗的求和方针越是发生冲突。岳家军不但不能北上,反而奉命退守鄂州。
百感交集的岳飞,在鄂州写了一首表明自己一生志愿的《满江红》。他反对民族压迫的思想感情和“还我河山”的抗金意志,是与人民愿望息息相通的。
1137年,宋高宗从平江到建康,岳飞陪同其行。一路上,岳飞谈论北上收复失地的军事打算,认为必须抓紧时机,在军事上节节胜利的时刻,一鼓作气,奋勇杀敌。
岳飞说:北方人民正在引颈相望,时机是不能再失的。但是高宗都把这些话当作耳边风。
三、“南渡君臣轻社稷,中原父老望旌旗”绍兴九年(1139年)正月,南宋宣布和议告成,结果是:南宋皇帝向金称“臣”,;每年送给金朝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金朝退还陕西、河南地;归还徽宗的棺木。宋高宗和秦桧一伙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在朝廷内大办“庆功”典礼。
岳飞对秦桧的议和表示愤慨。他拒不接受加官,并对宋高宗说:“今日之事,可忧而不可贺,勿宜论功行赏,取笑敌人。”
但“好景”不长,金朝以宗弼为统帅,于1140年5月发动四路金兵南下,战线从东边的淮水下游起,一直伸展到西部的陕西。在这条战线上,南宋的主要将领有韩世忠、岳飞、吴璘等。
岳家军在进军中,士气高昂,军纪严明。1140年7月,宗弼带领一万五千名精锐骑兵,采取两面包剿的战术,向郾城进攻。
岳家军出动步兵,用长柄捆着锋利的长刀,专砍马脚,打乱的敌人的阵线。岳飞率四十骑冲入敌阵,战士们又用大斧进行肉搏战,终于打败了郾城的金兵,这就是著名的“郾城大捷”。
此时,岳飞眼看“金贼必亡之日”已经到来,几次上书,要求高宗立即发出命令,各路大军同心协力,一齐北上。但是宋高宗害怕人民的力量,更担心岳飞兵力扩大,危及他的皇位。
宋高宗和秦桧坚持停战求和,全线撤兵。岳飞接到突如其来的退兵命令,感到气愤。
他上述抗辩,认为“天时人事,强弱已见。功及垂成,时不再来,机难轻失。”
但是高宗放弃中原的决策早已确定,秦桧又以高宗的名义。
今天,我读了《岳飞传》,岳飞是宋朝的著名将领,《岳飞传》讲述了他光辉灿烂的一生。
我钦佩岳飞有胆有识,有勇有谋,武艺高强,最令人敬仰的还是他那颗拳拳爱国之心。岳飞从小天资聪慧,刻苦学习,苦练武功,少年时就文武双全。国难当头
时,21岁的他毅然投军,临行前,他的妈妈在他的后背刺下了“精忠报国”四个字,希望他尽忠报国,为国效力。岳飞用兵如神,率领岳家军英勇奋战,以八百人
击溃了粘罕十万之众。经过大小无数战役,杀得金兵四处逃窜,一败涂地,收复了被金兵占领的失地,为宋朝保住了半壁江山。但是,最后他却被奸臣秦桧所害,含
冤而死。岳飞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鞠躬尽瘁,他的事迹为后人所传颂,他的英雄气概令人敬仰。
我敬佩岳家军纪律严明,作战勇猛。岳云少年英雄,雄姿英发,武艺超群;岳雷不计前嫌,领兵拒敌,作战神勇,为父报仇;牛皋不畏 *** ,敢作敢当;杨再兴赤胆
忠心,骁勇善战;还有被誉为“楚霸王重生”的高宠。。岳家军个个都是英雄豪杰,把金兵杀得丢盔弃甲,抱头鼠窜,获得了“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美
誉!
我既为岳飞的忠诚而感动,又为宋朝的昏庸而愤慨!我恨宋高宗昏庸无道,自毁长城,恨秦桧祸国殃民,遗害人间,他们将永远被后人所唾弃!
岳飞精忠报国的精神将永远激励一代又一代的人!
我喜欢《精忠报国》这首歌,每当听到这首歌,就会热血沸腾,一股豪气油然升起。
狼烟起江山北望
龙起卷马长嘶剑气如霜
心似黄河水茫茫
二十年纵横间谁能相抗
恨欲狂长刀所向
多少手足忠魂埋骨它乡
何惜百死报家国
忍叹惜更无语血泪满眶
马蹄南去人北望
人北望草青黄尘飞扬
我愿守土复开疆
堂堂中国要让四方
来贺
“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他的名字就叫中国……”。每每听到这首歌,我的全身就会热血沸腾,因为我就是这条巨龙的十三亿分之一,我能为之骄傲、自豪!并且我相信着将来的某一天,华夏子孙们都会引以为豪。
这一天肯定不会远,因为我坚信每个中国人心中都有那样的信念:我们是黄皮肤、黑眼睛的中国人,我们身上流淌着祖祖辈辈延续下来的炎黄子孙的血,我们要让中华文明闪耀世界!一个个鲜红色的印记展示着一切……
从小我的心中就有梦想,梦想着赶快长大,赶快去接触些新的东西。当我渐渐长大,懂得的东西多了,梦想的也多了。在人生的各个阶段,都有很多不同的梦想。虽然梦想不同,但追求梦想的信念,从没有改变!这么多的梦想,并不用全部都实现,只要实现一个就足够。当我们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失败时,不必伤心,要相信,只要坚持,总会成功的。梦想需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并且坚持每一个脚印,直到成功。有句古话叫做“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的确如此!我们承载着祖国的未来,所以从现在起,我们必须至少有一个梦想,并且要为梦想的实现而奋斗!
中国从屈辱走向繁荣昌盛,从软弱走向富强,从东亚病夫到奥运冠军;中国,这个响亮的名字正在响彻全球,震撼世界。正是因为每个中国人每个相同的梦想——振兴中华,促使着中国这个大集体有着一份动力,为着同一个梦想,属于这个集体自己的梦想而前进的动力,永不终止。
的确,梦是无止境的,不过属于一个集体,一个国家的梦却是由无数颗团结的心所编织而成的。我的梦,只是中国梦上的一根丝线,需要有更多的人加入其中,才能创造辉煌的中国才能编织美好的未来。
我的梦、你的梦、他的梦……中国梦!
望采纳
歌曲:精忠报国
歌手:屠洪刚
精忠报国
演唱:屠洪纲 作词:陈涛 作曲:张宏光
狼烟起 江山北望
龙起卷 马长嘶 剑气如霜
心似黄河水茫茫
二十年 纵横间 谁能相抗
恨欲狂 长刀所向
多少手足忠魂埋骨它乡
何惜百死报家国
忍叹惜 更无语 血泪满眶
马蹄南去 人北望
人北望 草青黄 尘飞扬
我愿守土复开疆
堂堂中国要让四方
来贺
music
狼烟起 江山北望
龙起卷 马长嘶 剑气如霜
心似黄河水茫茫
二十年 纵横间 谁能相抗
恨欲狂 长刀所向
多少手足忠魂埋骨它乡
何惜百死报家国
忍叹惜 更无语 血泪满眶
马蹄南去 人北望
人北望 草青黄 尘飞扬
我愿守土复开疆
堂堂中国要让四方
来贺
马蹄南去 人北望
人北望 草青黄 尘飞扬
我愿守土复开疆
堂堂中国要让四方
来贺
成龙的《站起来》,杨培安的《我相信》,王力宏等的《相亲相爱》都很有气势,很有活力。
站起来 歌词我的爱牵着山脉 奔跑才有了期待 起点写着我的未来嗨呀嗨呀 终点没有成与败 站起来 我的爱拥抱大海 超越不只是现在 跑过的精彩依然在嗨呀嗨呀 泪水是胜利感慨嗨呀 多少风雨的等待 穿越心灵彩虹告诉我的存在 生命真实的喝彩 我和你的崇拜 希望看见英雄奇迹般的色彩 多少梦想的主宰 勇敢和我一起用心赢回真爱 彼此距离不在 你和我的竞赛 站起来终点没了起点也会在 站起来 我的爱牵着山脉 奔跑才有了期待 起点写着我的未来嗨呀嗨呀 终点没有成与败 站起来 我的爱拥抱大海 超越不只是现在 跑过的精彩依然在嗨呀嗨呀 泪水是胜利感慨嗨呀 为中国加油喝彩! 多少风雨的等待 穿越心灵彩虹告诉我的存在 生命真实的喝彩 我和你的崇拜 希望看见英雄奇迹般的色彩 多少梦想的主宰 勇敢和我一起用心赢回真爱 彼此距离不在 你和我的竞赛 站起来终点没了起点也会在 多少梦想的主宰 勇敢和我一起用心赢回真爱 彼此距离不在 你和我的竞赛 站起来终点没了起点也会在 站起来 我的爱牵着山脉 奔跑才有了期待 起点写着我的未来嗨呀嗨呀 终点没有成与败 站起来 我的爱拥抱大海 超越不只是现在 跑过的精彩依然在嗨呀嗨呀 泪水是胜利感慨嗨呀。
精忠报国
演唱:屠洪纲 作词:陈涛 作曲:张宏光
狼烟起 江山北望
龙起卷 马长嘶 剑气如霜
心似黄河水茫茫
二十年 纵横间 谁能相抗
恨欲狂 长刀所向
多少手足忠魂埋骨它乡
何惜百死报家国
忍叹惜 更无语 血泪满眶
马蹄南去 人北望
人北望 草青黄 尘飞扬
我愿守土复开疆
堂堂中国要让四方
music
狼烟起 江山北望
龙起卷 马长嘶 剑气如霜
心似黄河水茫茫
二十年 纵横间 谁能相抗
恨欲狂 长刀所向
多少手足忠魂埋骨它乡
何惜百死报家国
忍叹惜 更无语 血泪满眶
马蹄南去 人北望
人北望 草青黄 尘飞扬
我愿守土复开疆
堂堂中国要让四方
马蹄南去 人北望
人北望 草青黄 尘飞扬
我愿守土复开疆
堂堂中国要让四方
end
满江红(岳飞)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示儿(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
出塞曲(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楚天千里清秋, 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 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 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 栏干拍遍,无人会, 登临意.休说鲈鱼堪鲙, 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 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 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 红巾翠袖,揾英雄泪.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关山月》陆游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金错刀行》陆游黄金错刀白玉装,夜穿窗扉出光芒。丈夫五十功未立,提刀独立顾八荒。
京华结交尽奇士,意气相期共生死。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
尔来从军天汉滨,南山晓雪玉嶙峋。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
音乐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难忘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大家都知道毕业生要通过最后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比较正规的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形式,毕业论文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音乐毕业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高雅音乐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二者之间既要相互联系,服务于教书育人这一共同目标,又要相互借鉴,取长补短,要让大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把普及高雅音乐作为加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抓手。因此,要用高雅音乐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通过让高雅音乐走进校园和与校园文化的融合,发挥高雅音乐在高校思想教育中的作用。
关键词:高雅音乐 高校思想教育 作用
大学生担负着中华民族崛起的重任,是现代化建设的脊梁,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关系到大学生健康成长,更关系到中国未来的繁荣。高雅音乐以其音乐作品的创作者、表演者所倾注和渗透的思想情感、政治态度、伦理道德,可以极大地增强思想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潜移默化地激发大学生追求正义事业、美好事物和进步思想,在润物细无声中不知不觉教育大学生。高雅音乐教育由于有着丰富细腻感情、增强心理健康以及他学科所不能比拟的特殊功能,以古今中外优秀声乐、器乐曲目进行高校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顺应了大学生主体性的发展特点,同时也为思想政治教育找到了新的立足点。音乐毕业论文范文因此,高雅音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能起到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高雅音乐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是通过“晓之以理”来实现的,即通过逻辑严密、有说服力的观点,生动形象的恰当举证,使大学生明白善恶正邪,是非曲直。而高雅音乐教育属于美育的范畴,是一个“动之以情”的教育过程,是通过具体感性的审美对象诱发受教育者的审美能力,使受教育者在自由自在的审美体验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情感共鸣中获得个体心灵的满足与升华。如,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它抒发着贝多芬对幸福、美好生活的渴望和追求,显示出人民战胜黑暗的坚强意志和必胜信念。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象《命运交响曲》这样具体可感的形象以及生动活泼的艺术形式、情感的感染都是服务于思想政治观念的确立的,即“动之以情”是方法和手段,“晓之以理”才是目的和意义,前者是为后者服务的。而美育过程始终体现着强烈的情感活动和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在审美感受中,受教育者获得审美体验、感动、顿悟的时候,也获得了收益,“动之以情”既是美育的过程,也是美育的目的。
二、高雅音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现状及困境
三、发挥高雅音乐在高校思想教育中作用的措施与对策
1.用高雅音乐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
2.让高雅音乐走进校园
3.让高雅音乐融入校园文化
高雅音乐教育的功能效应与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存在一致性。高雅音乐教育的普及和加强,不仅能够有效地活跃高校校园文化气氛,增强其凝聚力、感染力,而且还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和内驱力,能够把学校发展目标转化为个体自觉行动,从而有效地发挥校园文化育人功能。
在校园文化中促成完善的价值体系形成不仅是高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发展校园文化的基本要求。高雅音乐教育的影响有很强的潜存性,我们应努力创造一个优美的客观环境,使学生在美好的生活环境中,不断接受陶冶和滋养,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打下良好基础。音乐毕业论文比如,学校通过建立各类师生文艺团体,在校园舞台上展示艺术成果;组建大学生艺术团合唱队、铜管乐队、交响乐团等使学生提高技能,提升身心素养;组建各类文艺社团,如吉他协会等,广泛吸收有兴趣爱好的同学,各类活动都在潜移默化地提升着大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作为审美教育的高雅音乐教育启发审美主体对自身存在价值和生命意义的思考,把审美主体的生命热情调动到极致,自觉追求生命的自由,追求更高的人生理想和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吴国玲.在高校积极倡导高雅音乐[J].大家,2010,(10)
[2]杨晶.对当代大学生加强高雅音乐教育的必要性思考[J].出国与就业,2011,(8)
[3]林雄文.生活因为你而更精彩——大学生《交响音乐赏析》课程的价值与意义[J].大舞台,2010,(8)
[4]李婵.浅谈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南方论刊,2010,(z1)
歌曲:送别 歌手:青燕子演唱组 专辑:森林和原野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扶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扶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扶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ti:毕业歌][ar:额尔古纳乐队][al:][by:][offset:0][00:]啦……[00:]春天绽放的花蕊[00:]夏季里更加明媚[00:]秋天的落叶[00:]冬天的风雪[00:]我们都一起体会[00:]经过四季的轮回[00:]学会要勇敢面对[00:]今天的我们更相信[00:]笑容之后的眼泪[01:]这里是我们共同的家[01:]有我们最美的年华[01:]年轻的梦在这里发芽[01:]走过了春秋冬夏[01:]明天又开始新的出发[01:]请不要担心害怕[01:]告别了青春的美丽童话[01:]我们都已经长大[01:]春天绽放的花蕊[01:]夏季里更加明媚[01:]秋天的落叶[01:]冬天的风雪[01:]我们都一起体会[01:]经过四季的轮回[01:]学会要勇敢面对[01:]今天的我们更相信[01:]笑容之后的眼泪[02:]这里是我们共同的家[02:]有我们最美的年华[02:]年轻的梦在这里发芽[02:]走过了春秋冬夏[02:]明天又开始新的出发[02:]请不要担心害怕[02:]告别了青春的美丽童话[02:]我们都已经长大[02:]music[03:]这里是我们共同的家,[03:]有我们最美的年华[03:]年轻的梦在这里发芽[03:]走过了春秋冬夏[03:]明天又开始新的出发[03:]请不要担心害怕[03:]告别了青春的美丽童话[03:]我们都已经长大[03:]啦啦……
我推荐的好像都比较老土 毕业歌曲第十位:《难舍难分》(谭咏麟) 这首歌就像是为大学里即将分别的情侣量身订做的,凄美的旋律,伤心的歌词,加上“谭校长”的完美演绎,分别的恋人还有不哭的理由吗?大学里流行着这样一句话:“毕业了,我们分手吧!”回想当初的山盟海誓,我们也许会认为理想是多么美好啊,然而,现实却是残酷的,各奔东西的我们还能海枯石烂吗?分手吧,能说的也许只是一句:“我总是选错了方向,伤心却又不能忘”,遥远的将来,每当我们“回首灯火阑珊处”,总是会不断问问自己“是否还有你”?大学里的爱情是最值得我们回味的,也是最难舍难分的,然而,现实中也许我们只能“相偎又相依要留在心底陪我一路到天涯”。对于那些毕业了就分手的情侣们,分手了,怨恨对方也是于事无补的,《难舍难分》就当祝福对方。 煽情指数:6 流泪指数: 毕业歌曲第九位:《栀子花开》(何炅) 当初何炅出这首歌就是为了献给那些即将离开学校的毕业生的。这首歌旋律简单上口,歌词有着学生气的忧郁,清纯而美好,一反以前离别歌曲的伤感,以轻快明朗的风格演绎出来。轻快明朗的风格并没有削弱这首歌的离别情绪,反而更增添了许多伤感与无奈。“栀子花开,so beautiful so white”,栀子花开得如此可爱,我们也只能挥挥手告别欢乐和无奈,也只能感叹光阴好像流水飞快。在这种轻快明朗的歌声中,你能感受那浓浓的惆怅吗?栀子花开的季节,注定是我们离别的季节。 煽情指数:7 流泪指数: 毕业歌曲第八位:《我们的纪念册》(Twins) 毕业册上十个有七个在祝福友谊万岁,百尺竿头、学业进步、万事如意、明天会更好,祝福的话语充满了依依不舍,同学的岁月全记录在薄薄的纪念册中。毕业了,同学们各奔东西,去开创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也许每个人都梦想着自己拥有一个锦绣般的前程,分别时,彼此拥抱,咬紧牙关,在心里默默苦念:“兄弟 (姐妹),我们一定要出人头地!未来是属于我们的!”毕业了,才发现“还未学习怎么纪念从前,便发觉要懂得拥抱明天”,因为我们要向前看,不断回头,只会耽误我们的行程,明天才是我们努力的目标。分别时,同学们最不应该忘记的是和“未算老友”的同学握下手,彼此拥抱,说几句祝福,因为也许这是你们最后一次握手了,多年以后当你们翻开纪念册,也许你还记得这最后的握手吧。 煽情指数: 流泪指数:7 毕业歌曲第七位:《回到过去》(周杰伦) 校园里的故事到最后也只能成为泛黄的日记本中惆怅的一页,在即将离开校园的日子里,相信所有的毕业生都会有回到过去的幻想。想回到“静静看着凌晨黄昏你的身影失去平衡慢慢下沉”的过去,想回到“抱你在怀里”的过去,想回到“只要靠在一起就能感觉甜蜜”的过去……想回到过去,可是时光不会倒流。“想回到过去,试着让故事继续,至少不再让你离开我而去,分散时间的注意,这次会抱得更紧,这样挽留不知还来不来得及。” 煽情指数:8 流泪指数: 毕业歌曲第六位:《祝福》(张学友) “不要问不要说,一切尽在不言中,这一刻,偎着烛光让我们静静地度过,莫挥手莫回头,当我唱起这首歌,怕只怕泪水轻轻地滑落,愿心中永远留着我的笑容,伴你走过每一个春夏秋冬,几许愁几许忧,人生难免苦与痛,失去过才能真正懂得去珍惜和拥有,情难舍人难留,今朝一别各西东,冷和热点点滴滴在心头,愿心中永远留著我的笑容,伴你走过每一个春夏秋冬,伤离别离别虽然在眼前,说再见再见不会太遥远,若有缘有缘就能期待明天,你和我重逢在灿烂的季节。”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今朝一别各西东的毕业生们,彼此说声祝福才是最好的礼物。若有缘,往日的同学也许能在灿烂的季节重逢。 煽情指数:8 流泪指数:8 毕业歌曲第五位:《跟往事干杯》(姜育恒) 离别的主旋律是忧郁。大学四年,我们“经过了许多事”,“也许是被人伤了心,也许是无人可了解”,“你是不是觉得累”了呢?就要分别了,有什么都说出来吧,把你的伤心告诉伤害你的人,和你想了解的人多聊几句。看开一点,豁达一点,大学里的经历只是人生旅途上的一段,“人生际遇就像酒,有的苦有的烈,这样的滋味,你我早晚要体会”。既是如此,在散伙饭桌上,让我们“干杯吧朋友,就让那一切成流水,把那往事,把那往事当作一场宿醉,明日的酒杯莫再要装着昨天的伤悲,请与我举起杯,跟往事干杯,举起杯,跟往事干杯”。不论我们的过去曾经发生过什么,就让它静静地陪着我们咬牙走远,举杯和往事说再见。 煽情指数: 流泪指数: 毕业歌曲第四位:《朋友》(周华健) 这首歌曲有些只唱给男生们的嫌疑,但无论与否,我们不能不在周大哥的声音里回忆起我们在球场上火热的争执和甜蜜的友谊,大家酣战后杯酒释恩仇。这样的场面也是我们男生最爱表现的时候,因为在看台总有那么几个心仪的GIRL。“朋友一生一起走,那些日子不再有,一句话,一辈子,一生情,一杯酒,朋友不曾孤单过,一声朋友你会懂”,毕业了,那些一起相处的日子不会再有了,但是朋友,是一生一世的,即使海角天涯,你我都不会孤单,一声朋友,你会懂的。 煽情指数:9 流泪指数: 毕业歌曲第三位:《十年》(陈奕迅) 弹指间十年岁月如流水,让人不禁感慨万千。“怀抱既然不能逗留,何不在离开的时候,一边享受一边泪流”,唯美、凄凉,却又是那么真实。这首歌尤其适合“毕业了,我们分手!”的情侣们,“情人最后难免沦为朋友”,难道这就是命运?可是失去的往往是最珍贵的,“直到和你做了多年朋友,才明白我的眼泪,不是为你而流也为别人而流”。珍惜此刻的拥有是为了十年后再见我们依然能够彼此微笑。 煽情指数:9 流泪指数:9 毕业歌曲第二位:《祝你一路顺风》(吴奇隆) “那一天知道你要走,我们一句话也没有说,当午夜的钟声敲痛离别的心门,却打不开我深深的沉默,那一天送你送到最后,我们一句话也没有留,当拥挤的月台挤痛送别的人们,却挤不掉我深深的离愁,我知道你有千言你有万语,却不肯说出口,你知道我好担心我好难过,却不敢说出口。当你背上行囊卸下那份荣耀,我只能让眼泪留在心底,面带着微微笑,用力地挥挥手,祝你一路顺风!”当年吴奇隆送别陈志朋这首歌,一出来便赚取了无数离别人们的眼泪,后来便成为每一次离别必唱的一首歌。对于即将离开校园的毕业生们来说,这首歌无疑是表达彼此情感的最好诠释。 煽情指数: 流泪指数: 毕业歌曲第一位:《友谊天长地久》(《魂断兰桥》主题曲) 从此,大家天各一方,在不同城市的不同角落为不同的目标打拼奋斗。也许现实生活中复杂的人际关系会让你无暇回顾大学校园的欢声笑语;也许身边多了一个他会让你暂时忘了曾经陪你一起翘课一起偷偷在宿舍煮面条的好友;也许“忙碌”这个堂而皇之的理由会让你忘记我们“常常联系”的承诺;也许,新环境的新朋友已经让你应接不暇;也许,有着太多的也许,会让我们多年没有联系,但是我们的友谊却天长地久。离别的毕业生们,泪也流了,祝福也说了,不如擦干眼泪,一起唱这首《友谊天长地久》,祝福我们的友谊天长地久! 煽情指数:10采纳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