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毕业论文

首页 毕业论文 问题

毕业论文周记录法学

发布时间:

毕业论文周记录法学

毕业论文周进展写法如下:

第1周进展情况记录:听取导师针对所选课题的指导和分析,对毕业设计的相关内容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查询资料并了解本次设计使用的技术:JSP。运行环境的安装和配置:安装和配置JDK。第2周进展情况记录:查阅了相关书籍并撰写了开题报告。

安装和配置了JDK和Tomacat运行环境的:学习了JSP的基本知识:认识了解了什么是JSP、安装和配置JSP、JSP页面和服务目录以及JSP的运行原理。巩固了JAVA语言基础和HTML基础,为JSP开发语言打下坚实的基础。可如上所示,完成论文周进展的记录。

从文体而言,它也是对某一专业领域的现实问题或理论问题进行 科学研究探索的具有一定意义的论文。一般安排在修业的最后一学年(学期)进行。学生须在教师指导下,选定课题进行研究。

撰写并提交论文。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加强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训练;从总体上考查学生学习所达到的学业水平。

撰写意义

撰写毕业论文是检验学生在校学习成果的重要措施,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大学生在毕业前都必须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任务。申请学位必须提交相应的学位论文,经答辩通过后,方可取得学位。可以这么说,毕业论文是结束大学学习生活走向社会的一个中介和桥梁。

毕业论文是大学生才华的第一次显露,是向祖国和人民所交的一份有分量的答卷,是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报到书。一篇毕业论文虽然不能全面地反映出一个人的才华,也不一定能对社会直接带来巨大的效益,对专业产生开拓性的影响。

毕业论文周记写法参考:

1、周记顾名思义就是一个周的记录,就像写日记一样,每天记录做了什么事。所以论文周记就是记录自己在写论文的时候都做了一些什么事情,以及与指导老师是怎么交流的。这些都是需要写在论文周记里的。

2、毕业论文的周记是不需要进行查重的,就像实习周报一样,在写好之后只需要按照格式编辑好,再打包发送给相关指导老师就可以了,不再需要查重,学校也不会对它进行查重。

3、论文周记的要求并没有多少,只需要根据格式将自己的内容编辑好就可以了,对于周记的格式,学校也会给老师发一个关于格式的模板,我们也只要按照格式进行编辑就可以。至于内容方面的问题,在写周记时,也只需要按照实事求是的方法来写,不需要太过于夸张。

也有老师会要求大家一周提交一次论文周记,主要是用来作为最终评定论文成绩的依据。论文的成绩一般也分为三个部分:老师、审阅小组、答辩小组,所以论文周记的好与坏也会关乎到论文的成绩。

总体就是把周记看做一个总结和回顾,对于你每周论文进展情况和工作内容的总结。能很高的督促你的论文进度。

1.第1周进展情况记录:听取导师针对所选课题的指导和分析,对毕业设计的相关内容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2.查询资料并了解本次设计使用的技术:JSP。3.运行环境的安装和配置:安装和配置JDK。4.第2周进展情况记录:查阅了相关书籍并撰写了开题报告。5.安装和配置了JDK和Tomacat运行环境的:学习了JSP的基本知识:认识了解了什么是JSP、安装和配置JSP、JSP页面和服务目录以及JSP的运行原理。6.巩固了JAVA语言基础和HTML基础,为JSP开发语言打下坚实的基础。7.可如上所示,完成论文周进展的记录。

法学毕业论文周记16篇

学术堂整理了一篇5000字法律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范文,希望你从中有所收获:范文题目:试析习惯对法制建设的影响摘要: 本文在习惯这一词语的基础上,仔细阅读了英、德、日、传统中国法制度建设的相关内容,分析习惯在对各国法制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并试提出对当代中国法制建设的启示。习惯对于中国法制建设是良好的,有传统基础的;习惯汇编是实现习惯对中国法制建设影响的重要条件之一。关键词习惯法制建设影响启示造成一国之拙本,形成一国之国风,即习惯也。故此如有无视该民族之习惯,而规定各种法令,则不能期待于行政之完全者明矣。习惯是无论何种法律文化背景下都存在的一种法的渊源,法律中有不少规则就直接来自于习惯。一、习惯对英国法制建设的影响(一)习惯对属人主义产生影响的背景属人主义指的是法律适用于一个族群,民族,而这个民族中的每一个人也都拥有了该法律,无论身处何处,均适用这法律。孟德斯鸠在其《论法的精神中》分析了日耳曼法属人主义产生的原因,他认为环境的因素影响日耳曼人的居住方式,他们喜欢分开居住,分开居住造成了各个群体产生各自的生活习惯和各自处理问题的方法,当日耳曼的各个群体相聚一起时,他们自然的按照各自已有的习惯去处理问题,这就是孟德斯鸠所理解的属人主义的由来。(二)属人主义对英格兰及其殖民地的影响日耳曼人的这种属人主义思想深刻影响着世界法学的发展方向,英格兰王国威廉一世原来是法国诺曼底公爵,他在征服英格兰后,并没有把自己领地原有的一套法律体系灌输于英格兰,而是在尊重当地英格兰民众原有的习惯习俗来进行断案,这样有效地缓和与盎格鲁撒克逊人的矛盾,巩固他在英格兰的统治。后来的亨利二世继续在英格兰的实施属人主义,进行了一系列司法改革,他定期派巡回审判的专员到各地,这些专员在办案时,除依据国王诏书敕令外,主要是依据日耳曼人的习惯法和地方习惯。凡是他们认为正确、合理,并与国王的立法不相抵触的习惯和惯例,便被确认为判决的依据。他们经常聚集在中央所在地威斯敏斯特交换意见,彼此认可各自的判决。这样,一些被引为依据的习惯便成了以判例法形式出现的普通法。总之,英国的“普通法大部分是以接受和一般化全国的或广泛流行的习惯为基础的;英国的普通的,一般的习惯变成了普通法”。通过该措施,中央的司法权力得到统一,地方领主的司法权力得到削弱。这一习惯很好的贯彻到后来英国的殖民地统治当中,当时英国人统治香港时,也并没有将英国的法律直接适用于华人群体中去,只是当双方或者单方是英国人是才适用英国法,由此得出英国人在殖民地中的统治实施属人主义。当地的华人群体援用的仍然是大清律例,只有当他们的法律严重违反人权价值时,港英立法机关才会干预。这样就出现这这么一种现象,一个政府,两个司法机构,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地华人接受和认同了英国法的价值时,他们在20世纪70年代,主动放弃大清律例作为法律适用的依据,由原来的属人主义最终演变为属地主义。大清律例已经不再适用,但里面的一些规定,以习惯的方式存在于华人群体中去。詹宁斯指出,统治乃是一种合作的功能,而法律规则不能单独地促成合作的行动。惯例有助于民主制度的运转,能促使国家机构更加协调,否则,就会产生摩擦。这就是属人主义所带来的优点,它是一种缓和方式促进司法统一,它有利于维护统治者的统治,促进社会的稳定,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属人主义就像用文火熬成的汤,汤的营养价值得到很好的保存。英格兰和香港都一样,当地民众的优秀习惯得到了很好的保留。这些都是有利于本土法学文化的继续传承。二、习惯对德国法制建设的影响(一)萨维尼思想对德国成文立法的影响萨维尼在其《论立法与法学的当代使命使命》中阐述了他反对在全德立即制定包括民法典、刑法典、诉讼法在内的成文法典,他的主要观点为:“法律首先产生于习俗和人民的信仰,其次是假手于法学——职是之故,法律完全是由沉潜于内,默默无言而孜孜~~的伟力,而非法律制定者的专断意志所孕就的。”进而可以得出这样结论:本国的法律应该随着时间自然形成,立法机关的制定过于急进地制定法律必然使得法理的讨论不甚充分,从而使得有法律则无实施。民众不能充分理解其法理,则其实施的效果不大。因此,萨维尼非常重视习惯的作用,在笔者看来这个习惯不止是日耳曼习惯,也包括罗马法习惯。(二)萨维尼的研究方法中止所产生的影响1896年德意志帝国制定了民法典,并规定1900年1月1日施行,当今的联邦德国还是在适用该民法典。民法典的制定客观上确实促进了国家的政治统一,社会秩序的稳定,但是民法典的颁布,确实将罗马法以及日耳曼法送进了历史里面去了,人们的研究再也不是民族传统习惯,而是专注于法典理论的研究,怎么样使得法典的逻辑结构能够更加完善,这样做确实能使得法典体系更加的完备。此时的我,不禁想起这么一个问题,萨维尼的研究方法,为什么德国成文法的出现就会嘎然终止呢?我想,应该有以下几点原因:第一,德国人出现了像康德、黑格尔、马克思这样的大家,他们最为有名的是哲学理论,哲学使得人们变得有思辨,变得严密,变得具有逻辑性,他们觉得逻辑性的东西能够自我完善,因此制定一部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民法典是德国人的首要选择;第二,当时政治、经济的需要。德国的统一,经历血与火的考验。德国人的统一,由于教会的力量阻拦,再加上,英法等国不希望欧洲中部出现一个强大的国家来破坏其原有的政治、经济秩序。因此,德国人民希望尽快制定成文法典来维护这来之不易的统一,增强国家统一意识,实现民族复兴。第三,法国大革命不止冲垮了欧洲大陆的封建势力,不止为欧洲其他国家带来了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而且也为其他国家带来了法典化的思想。因此,德国人自然受到法国法典化的思潮。但是过于注重法典本身难以有效解决实际问题,法典是具有滞后性的,社会生活中的问题,法典是不可能完全解决,因此,传统民族所遗留下来的习惯和民族精神此时将能发挥一定的作用。三、习惯对日本法制建设的影响(一)从日本文化中的启发有一位学者说日本的文化是一种“洋葱”文化,把他一片一片地洋葱拨开之后,我们发现其是没有核心。日本文化的包容性实在领人值得深思。当深入了解日本,你会发现相扑运动,人们还是十分的喜爱,你会发现日本人民喜爱橄榄球。你会发现日本的时装还是让人着迷,你会发现和服是那样的端庄。所有这一切,引起我们对日本的法制现代化产生更加深入的思考。(二)习惯在日本法制近代化中的体现日本的法制现代化自倒幕运动开始,倒幕运动的成功,使得天皇的统治的模式得以重新确立。为下一步中央集权奠定十分深刻的基础。以大久保利通为首的内阁实行一系列集权政策:(1)废藩置县,版籍奉还;(2)废除士、农、工、商身份,实行新的身份,建立崭新的户籍制度;(3)文化教育上,实行全面的义务的国民教育(4)实行殖产兴业政策,集中以国家的力量进行经济建设(5)法制建设上,翻译照搬法国的法典。通过一系列这些政策,日本的近代化速度加快,大久保等人想进一步地脱亚入欧,对日本进行更深层次的改革,结果是因改革过于激烈,改革过于去习惯化,大久保被暗杀。新上任的伊藤博文对此进一步的思考,改革的力度不仅要强,而且改革应该要更加注重习惯。为此,伊藤博文为此到了与日本国情更加相似的德国进行考察,以德国《普鲁士普通法》为蓝本对日本的宪法的蓝图进行勾画,天皇就像是人的脑袋,政府就像是人的心脏,上下两院如同人的左右两臂,海陆军就像人的拳头,政府各部门、司法部门组成人的躯体,民众是人的两条腿脚。基于此,伊藤博文基于日本国民所习惯的自然理念设置日本的宪政,天皇于1889年基于上述的构想颁布了《大日本帝国宪法》;此后日本对六法在仿照德国法的基础上结合本国制定了适合日本国情的六法体系,日本的法制近代化基本完成。比如日本民法中有这么一条规定:“因特定行为选定假住址,关于其行为视为住址。”假住址制,是日本结合本国习惯所采用的制度。德国民法中不采用此原则,因为德国用数个住址主义,故不必有假住址。四、习惯对传统中国法建设的影响在传统中国,基层存在着许多婚姻的缔结、解除,家庭财产继承等各种各样的民事纠纷。在当时,统治者重刑轻民,民事方面的法制不发达。民众在解决民事纠纷中往往是依据当地的习惯,并且在当地的社会中,这种解决方式得到大家的遵循。这些习惯被当时的基层长官以及他的法律助手们所认真的关注。实际上,基层的长官们并不一定要按照习惯对案件进行判决,他们可以依照当时律令等进行判决。但是,这些当地习惯之所以被他们娴熟地运用,最为主要的原因在于这些判决应该要得到当地民众的接受以及使得这些判决符合礼的规定,从而起到教化的目的。上级政府在收集习惯上的不遗余力有助于规范其行政。以清朝为例,地方的习惯经过按察使以及布政使的整理被编入省级资料库中,他们在法律布告中引用这些习惯用以纠正基层不良的民风民俗。除此之外,各地的有代表性的惯例,经过筛选被纳入到国家正式法典当中。最为有名的例子:“承继两房宗祧”的做法于1775年被编入到大清律例第78条第5条例中。其中规定了:“如可继之人,亦系独子,而情属同父母亲,两相情愿者,取其阖族甘结,亦准其承继两房宗祧”。“承继两房宗祧”这样一个民间习惯关系到当时整个清帝国的利益,民间的继承秩序得到明确修正,有利于当时的社会稳定以及财产安全。如今,“承继两房宗祧”这种制度虽然已经没有在成文法中规定,但是这样一种习惯仍然在农村社会普遍存在,正如刘作翔所说,习惯仍以其顽强的生命力遗存下来,成为人们的心理积淀或意识表现,在社会生活中以隐文化形态发挥功用。五、启示通过上面的分析,笔者以为有两点启示应引起我们的关注。一是重视习惯在法制建设中的良好作用。从英、德、日法制建设中可以看出尊重习惯并不是保守的表现,相反,在各国法制的改革中尊重习惯可以使得法制改革变得更加平稳。对于一个成文法的国家来说,尊重习惯也是有利于克服成文法典的僵化性以及滞后性。苏力指出,国内民商法极少强调尊从民商事习惯和惯例。2500件法律文件中。没有任何法律明确提出“依习惯”,只有一件强调了依据商事习惯。而另一方面,《民法通则》明确规定,“法律没有规定,应当遵守国家政策。”而在同样的2500件制定法中,竟然有1015件(2412条)以不同方式提及了各种类型的“政策”。政策能否解决一切问题呢?答案是否定的。传统中国法有着深厚地尊重习惯和惯例的传统,中国的法制建设应该继承这些有益习惯,在这种基础上建立符合本国国情的新法律制度。只有这样,民众对法才能比较容易接受,法律的执行效果才能更好,更充分。二是重视习惯的整理汇编。或许有人认为这项工作意义不大,因为现在人口流动频繁或者习惯的适用很不方便等各种原因。但笔者认为建立完整的习惯汇编应该说还是必要。首先,我们要清楚中国人有“同乡”以及“安土重迁”的传统观念。我们很容易地发现,同乡借钱的现象屡见不鲜;在外打工的人们工作多年还是会回老家定居的情况也不少。建立习惯汇编有利于同籍同地的人们解决各种各样的纠纷。其次,习惯汇编也是中国法文化的宝贵资产。习惯的整理汇编促进法理、法史的理论发展,尤其是民商法的理论发展,进而得出这样一个观点中国民商法典的制定应该更加注重本民族的习惯。最后,各省在收集习惯时,应该归纳总结一些相同的习惯和惯例以方便人们使用,进而总结各省通用习惯来充实我国的成文法典。

你的法律专业论文准备往什么方向写,选题老师审核通过了没,有没有列个大纲让老师看一下写作方向? 老师有没有和你说论文往哪个方向写比较好?写论文之前,一定要写个大纲,这样老师,好确定了框架,避免以后论文修改过程中出现大改的情况!!学校的格式要求、写作规范要注意,否则很可能发回来重新改,你要还有什么不明白或不懂可以问我,希望你能够顺利毕业,迈向新的人生。 (一)选题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应符合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具有综合性和创新性。本科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专业特长,选择适当的论文题目,但所写论文要与本专业所学课程有关。(二)查阅资料、列出论文提纲题目选定后,要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开展调研和进行实验,搜集、查阅有关资料,进行加工、提炼,然后列出详细的写作提纲。(三)完成初稿根据所列提纲,按指导教师的意见认真完成初稿。(四)定稿初稿须经指导教师审阅,并按其意见和要求进行修改,然后定稿。一般毕业论文题目的选择最好不要太泛,越具体越好,而且老师希望学生能结合自己学过的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不知道你是否确定了选题,确定选题了接下来你需要根据选题去查阅前辈们的相关论文,看看人家是怎么规划论文整体框架的;其次就是需要自己动手收集资料了,进而整理和分析资料得出自己的论文框架;最后就是按照框架去组织论文了。你如果需要什么参考资料和范文我可以提供给你。还有什么不了解的可以直接问我,希望可以帮到你,祝写作过程顺利毕业论文选题的方法: 一、尽快确定毕业论文的选题方向 在毕业论文工作布置后,每个人都应遵循选题的基本原则,在 较短的时间内把选题的方向确定下来。从毕业论文题目的性质来看,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 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提出的理论和实际问题;另一类是专业学科本身发展中存在的基本范 畴和基本理论问题。大学生应根据自己的志趣和爱好,尽快从上述两大类中确定一个方向。二、在初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选定毕业论文的具体题目在选题的方向确定以后,还要经过一定的 调查和研究,来进一步确定选题的范围,以至最后选定具体题目。下面介绍两种常见的选题方法。 浏览捕捉法 :这种方法就是通过对占有的文献资料快速地、大量地阅读,在比较中来确定 论文题目地方法。浏览,一般是在资料占有达到一定数量时集中一段时间进行,这样便于对资料作 集中的比较和鉴别。浏览的目的是在咀嚼消化已有资料的过程中,提出问题,寻找自己的研究课 题。这就需要对收集到的材料作一全面的阅读研究,主要的、次要的、不同角度的、不同观点的都 应了解,不能看了一些资料,有了一点看法,就到此为止,急于动笔。也不能“先入为主”,以自己头 脑中原有的观点或看了第一篇资料后得到的看法去决定取舍。而应冷静地、客观地对所有资料作 认真的分析思考。在浩如烟海,内容丰富的资料中吸取营养,反复思考琢磨许多时候之后,必然会有 所发现,这是搞科学研究的人时常会碰到的情形。 浏览捕捉法一般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第一步,广 泛地浏览资料。在浏览中要注意勤作笔录,随时记下资料的纲目,记下资料中对自己影响最深刻的 观点、论据、论证方法等,记下脑海中涌现的点滴体会。当然,手抄笔录并不等于有言必录,有文必 录,而是要做细心的选择,有目的、有重点地摘录,当详则详,当略则略,一些相同的或类似的观点和 材料则不必重复摘录,只需记下资料来源及页码就行,以避免浪费时间和精力。 第二步,是将阅读 所得到的方方面面的内容,进行分类、排列、组合,从中寻找问题、发现问题,材料可按纲目分类,如 分成: 系统介绍有关问题研究发展概况的资料; 对某一个问题研究情况的资料; 对同一问题几种 不同观点的资料; 对某一问题研究最新的资料和成果等等。 第三步,将自己在研究中的体会与资料分别加以比较,找出哪些体会在资料中没有或部分没有;哪些体会虽然资料已有,但自己对此有不 同看法;哪些体会和资料是基本一致的;哪些体会是在资料基础上的深化和发挥等等。经过几番深 思熟虑的思考过程,就容易萌生自己的想法。把这种想法及时捕捉住,再作进一步的思考,选题的目 标也就会渐渐明确起来。

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论文吧,论文的类型很多,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你知道论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毕业论文周记,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光阴如梭,转眼间大学已经到了尾声,也该决定毕业论文的选题了,经过了慎重的考虑,我最终确定了毕业论文的选题——环境保护与税收政策研究。

生存与发展是一个世纪性的主题,它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全过程,而且也成为21世纪的全球性主题。人类在创造文明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如何利用税收政策的实施来帮助解决环境问题呢?首先针对环境与税收政策,我先选了几个题目备用,然后再上网搜索这些备选题目的相关资料,上图书馆翻阅资料,参考大量时事,了解这些题目目前的理论研究现状。在这一过程中,我渐渐对税收政策对环境保护起到的作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通过参考研究,只有正视环境问题并将可持续发展纳入政府政策制订的目标之中,才能使环境问题真正得到解决,自己才有望实现生存和生活质量的全面提升。因此,我想通过这个选题,将环境保护与税收政策的关系做深入的研究与阐述。以上是本周工作,下周将根据选题进行资料收集工作。

光阴如梭,转眼间大学已经到了尾声,也该决定毕业论文的选题了,经过了慎重的考虑,我最终确定了毕业论文的选题——李安电影中的文化差异与融合。

电影是我的爱好之一,至高中起我就对电影有着独特的兴趣。上了大学之后,作为英语专业的学生接触了许多外文电影也同时扩宽了我的视野,老师们会时常在课堂上放一些电影以及跟我们讲解电影中所涉及的文化内涵,由此我认为电影中可以蕴含着无限的文化底蕴,只要我们肯发掘。李安作为一个学贯中西的大导演,是唯一一位获得奥斯卡金像奖的华人,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同时我也非常喜欢他所拍摄的电影,那么,为什么他的电影既可以获得中国人的喜爱也可以同时获得西方人的钟情呢?这就是我想要研究的课题,在李安的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到中西文化的融合与冲突。也正因为这样,李安及其电影也有着令人发人深思的作用。

以上是本周工作,下周将根据选题与导师进行讨论具体细节。

这周的工作是跟导师谈论具体的细节,虽然已经选好题,再把李安的电影重新下载完温习一遍,但还是对论文的整体架构不是十分确定,于是与导师用邮件的形式确认好时间,去跟导师讨论论文的结构与框架。

老师提出,文化差异的部分就着重在一章里写,但可以分出很多个点,比如说饮食差异、对待家庭态度的差异;但是关于文化融合的方面则放在另外一章写,但不需要与文化差异一一对应。老师还给了些许建议,比如说,多看一些其他的硕士论文,吸取养分,努力提炼出自己的观点,对论文的创新性有很大的贡献。

这周的工作主要是对上上周所选的论文题目进行资料收集工作。关于资料的收集,我主要是通过上图书馆阅读及上网查找两种方法。我首先利用武汉理工大学数字图书馆里丰富的资源,搜集与论文题目相关的材料及期刊,并作相关记录及摘抄。其次通过上网查找,在中国知网里,我搜集到了与我的论文题目相关的期刊,进行大量阅读,了解了我的论文应该从哪几方面入手,有了点头绪。另外,我在中国期刊网等网站也找到了相关的资料及文献。最后,我认真整理了之前搜集到的相关材料,并对材料涉及的不同内容进行了相关分类,以便写论文时参考。以上是本周工作,下周将主要精力放在写开题报告上。

在写完开题报告后,这周的主要工作便是为论文拟订提纲。论文的提纲对于论文的写作有着指导性的意义,它能体现出论文最基本的逻辑框架,使论文条理清晰,在写论文的过程中不至于发生逻辑混乱。

首先,简述文化与电影的关系,并点出李安在中西文化冲突与融合这一课题上做出的突出贡献,并对他的成长背景和主要电影作品进行概要的介绍。

其次,分析中西文化冲突,并分作三个部分:饮食差异、对待婚礼嫁娶习俗的差异、对待家庭的差异。

最后,提出中西文化融合的`方面,主要集中在中西方文化都对人类共同的主题爱和家庭有着共同的追求和价值观。

以上就是我的论文提纲。完成了本周列出提纲的工作,接下来的工作就是针对提纲撰写开题报告。

在上周写完提纲后,这周的工作是开始撰写填写开题报告。资料虽多,但问题是如何把这些资料较好的融入自己的论文中。我再次把这些资料仔细的阅读了一篇,思索了很久,终于在脑袋中渐渐形成了这篇论文的大致框架,提笔开始写开题报告。

在选题意义和目的这方面,我的想法比较明确。经过了大量资料的搜集、阅读和初步整合,我认为通过李安的主要电影去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与融合,对我们的中西交流起到了良性的推动作用,所以以跨文化交流的角度去研究李安的作品是十分有必要的。而我这些想法,是我在阅读大量资料后,融入了我个人的观点后总结出来的。

本周工作就是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梳理撰写开题报告,下周针对开题报告写初稿。

在撰写了开题报告之后,这周我便开始了初稿的写作,我阅读了大量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整理,归纳,然后开始写初稿,并撰写读书笔记。

我根据已经制定好了的论文细纲,撰写了文化与电影的关系,并阐述李安在中西文化冲突与融合这一课题上做出的巨大贡献,并对他的成长背景和主要电影作品进行概要的介绍。在这些理论研究中,我看了大量的文献,但尽量不计流水账,捡对论文有重要意义的资料进行加工处理行程introduction部分的主要内容。

这一周主要是撰写一些较为容易上手的部分,比如说简介和摘要,下一周会阅读更多的文献资料进行下一章的撰写。

本周是本学期的第7周,这意味着毕业离我们并不遥远了。本周也是毕业论文撰写的开始,宣告了我们的大学生活进入了倒计时阶段,完成论文,进入社会是我们现阶段所需要做的事情。我们的论文导师李老师,向我们介绍了论文的写法和注意事项。通过与论文导师的交流沟通,让我们了解到完成论文的最主要环节是决定开题方向,每一个题目方向是决定了我们的论文内容。我们通过对题目的认识和自己的见解选择了适合自己的题目。我选择的是《中外收入会计准则的差异》这一题目在这一周中,我搜集了相关的资料。查阅了一些文献,大体罗列了一下所要论述的论点,捋清了论文的书写思路。本周是打基础的一周,万丈高楼平地起,打好基础、梳理好思路才能写出优质的论文作品。

本周是本学期的第八周,也是我进行毕业论文的第二周。这周的工作是极其重要的,上周我们只是确定了毕业论文的题目,以及大体的方向,并没有对所选题目进行深入的研究。本周的工作就是在选题的基础上,发散思维进行资料的收集工作。关于资料的收集,我主要是通过上图书馆阅读及上网查找这两种方法。通过图书馆的专业书籍的查找和网络搜索与我论文题目有关的文献,我不仅为我的论文找到了相关资料也提高了我的知识水平。最后,我认真整理了之前搜集到得相关材料,并对材料涉及的不同内容进行相关分类,以便在写论文时有做参考。并且我在本周也完成了提纲的书写工作,提纲的完成为我的论文奠定了一个发展方向和一个轮廓。下周我要对提纲进行进一步细化,分解。

本周是本学期的第九周,也是我进行毕业论文的第三周。上周完成了初始提纲的写作工作,本周我在初始提纲的基础上进行了细化,并且开始了初稿的写作工作,通过阅读大量的相关文献并且整理、归纳之后,我根据已经制定好的论文细纲,撰写了前言、我国收入准则、美国收入准则、英国收入准则等相关内容的介绍,并且对我国与外国的会计收入准则进行了比较分析。在这些理论研究中,我翻阅了大量的文献,寻找了许多相关的概念,尽可能地做到论文的写作都具有相应的理论依据。对理论的分析我分为三个方面:中外会计收入准则存在差异的外因、中外会计收入准则存在差异的内因、中外会计收入准则存在差异的结果。本周只完成了存在差异外因的的分析,通过文献的查阅,不仅让我了解到了中外的经济差异,也让我了解到了文化、气候、政治对经济都有重要的影响。

法学毕业论文

大学生活又即将即将结束,大家都知道毕业前要通过最后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有准备、有计划、比较正规的、比较重要的检验大学学习成果的形式,毕业论文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法学毕业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摘要: 在当代中国,随着社会的向前发展,经济实力逐渐增强的今天,,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抢劫罪问题仍然还很突出。其造成的社会危害是人所共知的,因而加强对抢劫罪的犯罪构成和对抢劫罪的定罪问题进行讨论是法学界关注的重要课题。本文运用法理学、法律社会学等多学科理论,综合分析了当代中国抢劫罪的各种状态、特点,及罪与非罪的对策。第一章从抢劫罪的概念入手,阐述了构成抢劫罪几个要件。第二章讨论了社会危害性是判断罪与非罪的根本标准。第三章从暴力下限入手,分析了实施犯罪的手段的暴力问题,第四、五、六、七章从不作为的胁迫与暗示的胁迫劫财、不动产及财产性利益、对象以侵犯甲的人身权为手段,当场获取乙的财物等几个方面是否构成抢劫罪入手,研究了常见的几种难把握的抢劫罪。结论提出了在实践中对抢劫罪定罪量刑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抢劫罪社会危害性罪与非罪对策

目录

中文摘要……………………………………………………………………………(1)

目录…………………………………………………………………………………(2)

前言…………………………………………………………………………………(3)

一、抢劫罪的概念…………………………………………………………………(3)

二、社会危害性是判断罪与非罪的根本标准……………………………………(3)

三、实施犯罪的手段的暴力问题…………………………………………………(4)

四、不作为的胁迫与暗示的胁迫劫财是否构成抢劫罪…………………………(5)

五、不动产及财产性利益能否成为抢劫罪对象…………………………………(7)

六、以侵犯甲的人身权为手段,当场获取乙的财物是否构成抢劫罪…………(9)

结论…………………………………………………………………………………(9)

参考文献……………………………………………………………………………(10)

致谢…………………………………………………………………………………(10)

前言

抢劫罪是一种严重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的犯罪,历来为我国刑法重点打击。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这类案件的发生,且案情非常复杂。《刑法》第263条对此作了一个较具体的规定。但由于立法对文字简明性、概括性的要求,使得法条不可能明确而全面地表述所有实际情形。对于抢劫罪的许多方面,历来多有讨论,首先,在罪与非罪方面,因为涉及是否需要立案、采取侦察措施、提请逮捕、起诉等问题,因而是个首要问题。本文试选择几个对定罪有着重要影响且有争议的问题加以讨论,以期对实际工作有所裨益。

一、抢劫罪的概念

抢劫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行劫取公私财物的行为。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和公民的人身权利。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在实施抢劫行为时,不仅造成公私财产的损失,而且可能造成人身伤亡,这既是抢劫罪区别于其他财产犯罪的重要标志,又使抢劫罪成为侵犯财产罪中的最严重犯罪。犯罪对象是公私财物和他人的人身。

本罪客观方面表现为对财物的所有人、持有人或者保管人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者以其他方法,劫取财物的行为。暴力,是指对被害人的身体实行打击或强制,使被害人不能或不敢反抗的行为。如殴打、捆绑、伤害、禁闭等。暴力行为只要足以抑制对方的反抗即可,不要求事实上抑制了对方的反抗,更不要求具有危害人身安全的性质。胁迫,是指以当场立即使用暴力相威胁,对被害人实行精神强制,使其不敢反抗的行为。胁迫既可以是用语言胁迫,也可以通过动作、手势进行。其特点是如不交付财物或者进行反抗,便立即实现胁迫的内容。其他方法,是指除暴力、胁迫之外,使被害人不知反抗或丧失反抗能力的强制方法。如用药物麻醉、用酒灌醉、使人中毒等。

本罪犯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主观方面是故意,并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1]。抢劫的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已的抢劫行为会发生侵犯他人人身与财产的危害结果,并且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其中,行为人对他人造成财产上的损害只能是希望心理,但对他人造成人身上的侵害则可能是放任。由于造成他人人身伤亡不是抢劫成立所必需的要件,所以从整体上来说,抢劫罪的故意是一种直接故意,即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二、社会危害性是判断罪与非罪的根本标准

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本质特征。一种行为之所以成为犯罪且受到刑罚的惩罚,其根本原因是这一种行为严重侵犯了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犯罪构成是社会危害性的外在法律体现。一般地,行为如果符合犯罪构成,那么这一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就达到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程度,这一行为就构成犯罪。但实际情形并不总是这样简单。犯罪构成要件只不过是从繁杂的实际犯罪情形中概括、归纳出来的,是决定犯罪行为社会危害性的主要方面,并非全部。许多不为犯罪构成所包括的方面,诸如犯罪的动机、情势的需求(如国家根据社会治安形式的变化在不同时候采取从重或从轻的刑事政策)、实际情形的变化(如投机倒把行为在计划经济年代与市场经济年代罪与非罪的变化)等等方面都会影响行为在特定条件下的社会危害性。有许多行为,从犯罪构成要件上看,是完全具备的,但一旦综合考虑行为的方方面面,其社会危害性就减低而不够刑罚标准。正是考虑到这一情形的实际存在,为了尽可能准确到做到罪刑相适应,保证刑罚预防目的的实现,《刑法》在总则第十三条赋与执法者自由酌量的权力:“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实际工作中,我们往往只顾及行为是否具备抢劫罪的犯罪构成要件而不综合考虑行为社会危害性的大小,因而出现许多不妥的地方。如:

因为抢劫罪是一种严重侵犯人身权、财产权的犯罪,因此《刑法》没有象盗窃罪一样对财物数额作出要求,而且年满14周岁以上的公民都可成为犯罪主体。司法实践中,对一些青少年,甚至是刚满14周岁的在校生,以轻微的暴力行为如打几个耳光,踹几脚,向同学索要几元钱的行为,一律以抢劫罪刑拘、逮捕、起诉。从犯罪构成角度看,这样的行为无疑是符合抢劫罪的构成要件的,但正如上文所述,相对于社会危害性来讲,犯罪构成是一个极抽象的概念。实际上在执法过程中,不但要分析这些特殊情况是否符合抢劫罪的犯罪构成,还应根据一般的社会常识及公众心理,分析这样一些行为的社会危害性程度是否达到或接近抢劫罪的社会危害性。抢劫罪的最低刑期是三年有期徒刑,如果类似本文列举的这样的行为都以抢劫罪定罪判刑,笔者以为,无论是从对青少年犯罪以教育为主,惩罚为辅这个刑事政策角度,还是从刑罚追求罪刑相适应,以期达到预防目的这个角度讲,都是不妥的。而且,虽然在刑法里面,没有对抢劫罪的财物数额作出一个下限规定,但刑法总则第九条关于罪与非罪的规定,无疑对刑法分则是有指导意义和法律束缚力的。当然,对于某些所抢财物数额虽小但手段较严重的行为,则是依法应予严惩的。抢劫罪侵犯的是公民人身权和财产权。只有对这两种权利的侵害程度的综合,才能说明某行为的社会危害性程度。

三、实施犯罪的手段的暴力问题

“暴力行为”是抢劫罪最常用的手段行为方式,侵犯公民人身自由权、健康权直至生命权的施加于人身的强力打击和强制行为,还包括捆绑、强力禁闭、扭抱、殴打、伤害直至杀害等程度不同的侵犯人身的表现形式。抢劫罪的暴力行为必须是当场实施的,而且是被作为当场强行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手段行为加以实施的。这种暴力行为指向的对象,一般是财物所有人或者保管人本人,因为在多数情况下,只有向这些人施加暴力,才可能进而非法占有财物;但是,在某些情况下,暴力也可能施加于在场的与财物所有人或保管人有某种亲密关系的人。与“财物数额不是抢劫罪成立的必备要件”这一共识相反,理论和司法实践中,对于暴力行为的上下限问题,各人理解不一。暴力行为的上限即“以暴力手段实施抢劫致人死亡”是否包括故意杀人,本文认为,如果行为人把故意杀人作为当场劫取财物的一种手段行为,则以抢劫罪而非故意杀人罪定罪判刑。对为了事后获得被害人的财产,先将被害人杀死的应认定为故意杀人罪,而不是抢劫罪[1]。但对于暴力程度的下限问题,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很难把握。前苏联、日本、北朝鲜等国都明确规定暴力行为的程度必须达到“危及被害人生命与健康”或“足以抑制被害人的反抗”等程度[2]。目前我国对此法还无明文规定,笔者认为,不应规定暴力程度的下限,理由如下:

一是抢劫罪既侵犯了公民的财产权,又侵犯了公民的人身权。两种权利的被侵害程度对于说明某一抢劫行为的社会危害性程度而言,具有相等的意义。认为财物数额可以没有下限而暴力程度需要下限,这是没有道理的。

二是以暴力劫财的本质特征是:以暴力为手段行为,意图使被害人不敢、不能或不知反抗,从而达到当场劫财的目的。只要行为人主观上意图以此暴力行为达到当场取财的目的,而且客观上实施了暴力劫财行为,就符合抢劫的本质特征,而不问这一暴力是否足以危害生命、健康或足以抑制他人的反抗。而且每个被害人的身体状况都是不同的。有些时候,较重的暴力行为不一定能危及生命、健康或足以抑制被害人的反抗,而有些时候较轻的暴力却能够做到。如果认为暴力程度一定要有所谓的下限,那么,前者不成立抢劫罪而后者成立,这显然是不附合逻辑的。

三是轻微的暴力劫财与胁迫劫财的社会危害性相当。胁迫的暴力内容,不管有多严重,它毕竟只是一种现实可能性,末造成实然的人身伤害结果。轻微暴力虽然程度轻微,但毕竟已造成实然的伤害结果。从这点上讲,哪怕最轻微的暴力行为都要比胁迫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大。前者定性为抢劫,而后者不定为抢劫,没有道理。

四是从实际操作情况看,如果承认暴力程度下限的存在,则因为"轻微暴力"是一个极其模糊的概念,易造成执法者理解不一,而导致执法混乱。

当然,在理解“暴力程度没有下限”的时候,跟理解“财物数额没有下限”一样,除了考察这两者本身,还应综合这两者来判断行为社会危害性的大小。

四、不作为的胁迫与暗示的胁迫劫财是否构成抢劫罪

对于胁迫的习惯理解,如暴力一样都是一种主动的作为。但不作为同样可以成立胁迫。实际情形中,也常常存在通过不作为的胁迫当场取财的情形。主要有如下三种情况:

毕业论文周记10篇法学

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论文吧,论文的类型很多,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你知道论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毕业论文周记,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光阴如梭,转眼间大学已经到了尾声,也该决定毕业论文的选题了,经过了慎重的考虑,我最终确定了毕业论文的选题——环境保护与税收政策研究。

生存与发展是一个世纪性的主题,它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全过程,而且也成为21世纪的全球性主题。人类在创造文明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如何利用税收政策的实施来帮助解决环境问题呢?首先针对环境与税收政策,我先选了几个题目备用,然后再上网搜索这些备选题目的相关资料,上图书馆翻阅资料,参考大量时事,了解这些题目目前的理论研究现状。在这一过程中,我渐渐对税收政策对环境保护起到的作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通过参考研究,只有正视环境问题并将可持续发展纳入政府政策制订的目标之中,才能使环境问题真正得到解决,自己才有望实现生存和生活质量的全面提升。因此,我想通过这个选题,将环境保护与税收政策的关系做深入的研究与阐述。以上是本周工作,下周将根据选题进行资料收集工作。

光阴如梭,转眼间大学已经到了尾声,也该决定毕业论文的选题了,经过了慎重的考虑,我最终确定了毕业论文的选题——李安电影中的文化差异与融合。

电影是我的爱好之一,至高中起我就对电影有着独特的兴趣。上了大学之后,作为英语专业的学生接触了许多外文电影也同时扩宽了我的视野,老师们会时常在课堂上放一些电影以及跟我们讲解电影中所涉及的文化内涵,由此我认为电影中可以蕴含着无限的文化底蕴,只要我们肯发掘。李安作为一个学贯中西的大导演,是唯一一位获得奥斯卡金像奖的华人,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同时我也非常喜欢他所拍摄的电影,那么,为什么他的电影既可以获得中国人的喜爱也可以同时获得西方人的钟情呢?这就是我想要研究的课题,在李安的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到中西文化的融合与冲突。也正因为这样,李安及其电影也有着令人发人深思的作用。

以上是本周工作,下周将根据选题与导师进行讨论具体细节。

这周的工作是跟导师谈论具体的细节,虽然已经选好题,再把李安的电影重新下载完温习一遍,但还是对论文的整体架构不是十分确定,于是与导师用邮件的形式确认好时间,去跟导师讨论论文的结构与框架。

老师提出,文化差异的部分就着重在一章里写,但可以分出很多个点,比如说饮食差异、对待家庭态度的差异;但是关于文化融合的方面则放在另外一章写,但不需要与文化差异一一对应。老师还给了些许建议,比如说,多看一些其他的硕士论文,吸取养分,努力提炼出自己的观点,对论文的创新性有很大的贡献。

这周的工作主要是对上上周所选的论文题目进行资料收集工作。关于资料的收集,我主要是通过上图书馆阅读及上网查找两种方法。我首先利用武汉理工大学数字图书馆里丰富的资源,搜集与论文题目相关的材料及期刊,并作相关记录及摘抄。其次通过上网查找,在中国知网里,我搜集到了与我的论文题目相关的期刊,进行大量阅读,了解了我的论文应该从哪几方面入手,有了点头绪。另外,我在中国期刊网等网站也找到了相关的资料及文献。最后,我认真整理了之前搜集到的相关材料,并对材料涉及的不同内容进行了相关分类,以便写论文时参考。以上是本周工作,下周将主要精力放在写开题报告上。

在写完开题报告后,这周的主要工作便是为论文拟订提纲。论文的提纲对于论文的写作有着指导性的意义,它能体现出论文最基本的逻辑框架,使论文条理清晰,在写论文的过程中不至于发生逻辑混乱。

首先,简述文化与电影的关系,并点出李安在中西文化冲突与融合这一课题上做出的突出贡献,并对他的成长背景和主要电影作品进行概要的介绍。

其次,分析中西文化冲突,并分作三个部分:饮食差异、对待婚礼嫁娶习俗的差异、对待家庭的差异。

最后,提出中西文化融合的`方面,主要集中在中西方文化都对人类共同的主题爱和家庭有着共同的追求和价值观。

以上就是我的论文提纲。完成了本周列出提纲的工作,接下来的工作就是针对提纲撰写开题报告。

在上周写完提纲后,这周的工作是开始撰写填写开题报告。资料虽多,但问题是如何把这些资料较好的融入自己的论文中。我再次把这些资料仔细的阅读了一篇,思索了很久,终于在脑袋中渐渐形成了这篇论文的大致框架,提笔开始写开题报告。

在选题意义和目的这方面,我的想法比较明确。经过了大量资料的搜集、阅读和初步整合,我认为通过李安的主要电影去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与融合,对我们的中西交流起到了良性的推动作用,所以以跨文化交流的角度去研究李安的作品是十分有必要的。而我这些想法,是我在阅读大量资料后,融入了我个人的观点后总结出来的。

本周工作就是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梳理撰写开题报告,下周针对开题报告写初稿。

在撰写了开题报告之后,这周我便开始了初稿的写作,我阅读了大量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整理,归纳,然后开始写初稿,并撰写读书笔记。

我根据已经制定好了的论文细纲,撰写了文化与电影的关系,并阐述李安在中西文化冲突与融合这一课题上做出的巨大贡献,并对他的成长背景和主要电影作品进行概要的介绍。在这些理论研究中,我看了大量的文献,但尽量不计流水账,捡对论文有重要意义的资料进行加工处理行程introduction部分的主要内容。

这一周主要是撰写一些较为容易上手的部分,比如说简介和摘要,下一周会阅读更多的文献资料进行下一章的撰写。

本周是本学期的第7周,这意味着毕业离我们并不遥远了。本周也是毕业论文撰写的开始,宣告了我们的大学生活进入了倒计时阶段,完成论文,进入社会是我们现阶段所需要做的事情。我们的论文导师李老师,向我们介绍了论文的写法和注意事项。通过与论文导师的交流沟通,让我们了解到完成论文的最主要环节是决定开题方向,每一个题目方向是决定了我们的论文内容。我们通过对题目的认识和自己的见解选择了适合自己的题目。我选择的是《中外收入会计准则的差异》这一题目在这一周中,我搜集了相关的资料。查阅了一些文献,大体罗列了一下所要论述的论点,捋清了论文的书写思路。本周是打基础的一周,万丈高楼平地起,打好基础、梳理好思路才能写出优质的论文作品。

本周是本学期的第八周,也是我进行毕业论文的第二周。这周的工作是极其重要的,上周我们只是确定了毕业论文的题目,以及大体的方向,并没有对所选题目进行深入的研究。本周的工作就是在选题的基础上,发散思维进行资料的收集工作。关于资料的收集,我主要是通过上图书馆阅读及上网查找这两种方法。通过图书馆的专业书籍的查找和网络搜索与我论文题目有关的文献,我不仅为我的论文找到了相关资料也提高了我的知识水平。最后,我认真整理了之前搜集到得相关材料,并对材料涉及的不同内容进行相关分类,以便在写论文时有做参考。并且我在本周也完成了提纲的书写工作,提纲的完成为我的论文奠定了一个发展方向和一个轮廓。下周我要对提纲进行进一步细化,分解。

本周是本学期的第九周,也是我进行毕业论文的第三周。上周完成了初始提纲的写作工作,本周我在初始提纲的基础上进行了细化,并且开始了初稿的写作工作,通过阅读大量的相关文献并且整理、归纳之后,我根据已经制定好的论文细纲,撰写了前言、我国收入准则、美国收入准则、英国收入准则等相关内容的介绍,并且对我国与外国的会计收入准则进行了比较分析。在这些理论研究中,我翻阅了大量的文献,寻找了许多相关的概念,尽可能地做到论文的写作都具有相应的理论依据。对理论的分析我分为三个方面:中外会计收入准则存在差异的外因、中外会计收入准则存在差异的内因、中外会计收入准则存在差异的结果。本周只完成了存在差异外因的的分析,通过文献的查阅,不仅让我了解到了中外的经济差异,也让我了解到了文化、气候、政治对经济都有重要的影响。

法学毕业论文

大学生活又即将即将结束,大家都知道毕业前要通过最后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有准备、有计划、比较正规的、比较重要的检验大学学习成果的形式,毕业论文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法学毕业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摘要: 在当代中国,随着社会的向前发展,经济实力逐渐增强的今天,,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抢劫罪问题仍然还很突出。其造成的社会危害是人所共知的,因而加强对抢劫罪的犯罪构成和对抢劫罪的定罪问题进行讨论是法学界关注的重要课题。本文运用法理学、法律社会学等多学科理论,综合分析了当代中国抢劫罪的各种状态、特点,及罪与非罪的对策。第一章从抢劫罪的概念入手,阐述了构成抢劫罪几个要件。第二章讨论了社会危害性是判断罪与非罪的根本标准。第三章从暴力下限入手,分析了实施犯罪的手段的暴力问题,第四、五、六、七章从不作为的胁迫与暗示的胁迫劫财、不动产及财产性利益、对象以侵犯甲的人身权为手段,当场获取乙的财物等几个方面是否构成抢劫罪入手,研究了常见的几种难把握的抢劫罪。结论提出了在实践中对抢劫罪定罪量刑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抢劫罪社会危害性罪与非罪对策

目录

中文摘要……………………………………………………………………………(1)

目录…………………………………………………………………………………(2)

前言…………………………………………………………………………………(3)

一、抢劫罪的概念…………………………………………………………………(3)

二、社会危害性是判断罪与非罪的根本标准……………………………………(3)

三、实施犯罪的手段的暴力问题…………………………………………………(4)

四、不作为的胁迫与暗示的胁迫劫财是否构成抢劫罪…………………………(5)

五、不动产及财产性利益能否成为抢劫罪对象…………………………………(7)

六、以侵犯甲的人身权为手段,当场获取乙的财物是否构成抢劫罪…………(9)

结论…………………………………………………………………………………(9)

参考文献……………………………………………………………………………(10)

致谢…………………………………………………………………………………(10)

前言

抢劫罪是一种严重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的犯罪,历来为我国刑法重点打击。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这类案件的发生,且案情非常复杂。《刑法》第263条对此作了一个较具体的规定。但由于立法对文字简明性、概括性的要求,使得法条不可能明确而全面地表述所有实际情形。对于抢劫罪的许多方面,历来多有讨论,首先,在罪与非罪方面,因为涉及是否需要立案、采取侦察措施、提请逮捕、起诉等问题,因而是个首要问题。本文试选择几个对定罪有着重要影响且有争议的问题加以讨论,以期对实际工作有所裨益。

一、抢劫罪的概念

抢劫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行劫取公私财物的行为。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和公民的人身权利。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在实施抢劫行为时,不仅造成公私财产的损失,而且可能造成人身伤亡,这既是抢劫罪区别于其他财产犯罪的重要标志,又使抢劫罪成为侵犯财产罪中的最严重犯罪。犯罪对象是公私财物和他人的人身。

本罪客观方面表现为对财物的所有人、持有人或者保管人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者以其他方法,劫取财物的行为。暴力,是指对被害人的身体实行打击或强制,使被害人不能或不敢反抗的行为。如殴打、捆绑、伤害、禁闭等。暴力行为只要足以抑制对方的反抗即可,不要求事实上抑制了对方的反抗,更不要求具有危害人身安全的性质。胁迫,是指以当场立即使用暴力相威胁,对被害人实行精神强制,使其不敢反抗的行为。胁迫既可以是用语言胁迫,也可以通过动作、手势进行。其特点是如不交付财物或者进行反抗,便立即实现胁迫的内容。其他方法,是指除暴力、胁迫之外,使被害人不知反抗或丧失反抗能力的强制方法。如用药物麻醉、用酒灌醉、使人中毒等。

本罪犯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主观方面是故意,并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1]。抢劫的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已的抢劫行为会发生侵犯他人人身与财产的危害结果,并且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其中,行为人对他人造成财产上的损害只能是希望心理,但对他人造成人身上的侵害则可能是放任。由于造成他人人身伤亡不是抢劫成立所必需的要件,所以从整体上来说,抢劫罪的故意是一种直接故意,即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二、社会危害性是判断罪与非罪的根本标准

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本质特征。一种行为之所以成为犯罪且受到刑罚的惩罚,其根本原因是这一种行为严重侵犯了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犯罪构成是社会危害性的外在法律体现。一般地,行为如果符合犯罪构成,那么这一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就达到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程度,这一行为就构成犯罪。但实际情形并不总是这样简单。犯罪构成要件只不过是从繁杂的实际犯罪情形中概括、归纳出来的,是决定犯罪行为社会危害性的主要方面,并非全部。许多不为犯罪构成所包括的方面,诸如犯罪的动机、情势的需求(如国家根据社会治安形式的变化在不同时候采取从重或从轻的刑事政策)、实际情形的变化(如投机倒把行为在计划经济年代与市场经济年代罪与非罪的变化)等等方面都会影响行为在特定条件下的社会危害性。有许多行为,从犯罪构成要件上看,是完全具备的,但一旦综合考虑行为的方方面面,其社会危害性就减低而不够刑罚标准。正是考虑到这一情形的实际存在,为了尽可能准确到做到罪刑相适应,保证刑罚预防目的的实现,《刑法》在总则第十三条赋与执法者自由酌量的权力:“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实际工作中,我们往往只顾及行为是否具备抢劫罪的犯罪构成要件而不综合考虑行为社会危害性的大小,因而出现许多不妥的地方。如:

因为抢劫罪是一种严重侵犯人身权、财产权的犯罪,因此《刑法》没有象盗窃罪一样对财物数额作出要求,而且年满14周岁以上的公民都可成为犯罪主体。司法实践中,对一些青少年,甚至是刚满14周岁的在校生,以轻微的暴力行为如打几个耳光,踹几脚,向同学索要几元钱的行为,一律以抢劫罪刑拘、逮捕、起诉。从犯罪构成角度看,这样的行为无疑是符合抢劫罪的构成要件的,但正如上文所述,相对于社会危害性来讲,犯罪构成是一个极抽象的概念。实际上在执法过程中,不但要分析这些特殊情况是否符合抢劫罪的犯罪构成,还应根据一般的社会常识及公众心理,分析这样一些行为的社会危害性程度是否达到或接近抢劫罪的社会危害性。抢劫罪的最低刑期是三年有期徒刑,如果类似本文列举的这样的行为都以抢劫罪定罪判刑,笔者以为,无论是从对青少年犯罪以教育为主,惩罚为辅这个刑事政策角度,还是从刑罚追求罪刑相适应,以期达到预防目的这个角度讲,都是不妥的。而且,虽然在刑法里面,没有对抢劫罪的财物数额作出一个下限规定,但刑法总则第九条关于罪与非罪的规定,无疑对刑法分则是有指导意义和法律束缚力的。当然,对于某些所抢财物数额虽小但手段较严重的行为,则是依法应予严惩的。抢劫罪侵犯的是公民人身权和财产权。只有对这两种权利的侵害程度的综合,才能说明某行为的社会危害性程度。

三、实施犯罪的手段的暴力问题

“暴力行为”是抢劫罪最常用的手段行为方式,侵犯公民人身自由权、健康权直至生命权的施加于人身的强力打击和强制行为,还包括捆绑、强力禁闭、扭抱、殴打、伤害直至杀害等程度不同的侵犯人身的表现形式。抢劫罪的暴力行为必须是当场实施的,而且是被作为当场强行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手段行为加以实施的。这种暴力行为指向的对象,一般是财物所有人或者保管人本人,因为在多数情况下,只有向这些人施加暴力,才可能进而非法占有财物;但是,在某些情况下,暴力也可能施加于在场的与财物所有人或保管人有某种亲密关系的人。与“财物数额不是抢劫罪成立的必备要件”这一共识相反,理论和司法实践中,对于暴力行为的上下限问题,各人理解不一。暴力行为的上限即“以暴力手段实施抢劫致人死亡”是否包括故意杀人,本文认为,如果行为人把故意杀人作为当场劫取财物的一种手段行为,则以抢劫罪而非故意杀人罪定罪判刑。对为了事后获得被害人的财产,先将被害人杀死的应认定为故意杀人罪,而不是抢劫罪[1]。但对于暴力程度的下限问题,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很难把握。前苏联、日本、北朝鲜等国都明确规定暴力行为的程度必须达到“危及被害人生命与健康”或“足以抑制被害人的反抗”等程度[2]。目前我国对此法还无明文规定,笔者认为,不应规定暴力程度的下限,理由如下:

一是抢劫罪既侵犯了公民的财产权,又侵犯了公民的人身权。两种权利的被侵害程度对于说明某一抢劫行为的社会危害性程度而言,具有相等的意义。认为财物数额可以没有下限而暴力程度需要下限,这是没有道理的。

二是以暴力劫财的本质特征是:以暴力为手段行为,意图使被害人不敢、不能或不知反抗,从而达到当场劫财的目的。只要行为人主观上意图以此暴力行为达到当场取财的目的,而且客观上实施了暴力劫财行为,就符合抢劫的本质特征,而不问这一暴力是否足以危害生命、健康或足以抑制他人的反抗。而且每个被害人的身体状况都是不同的。有些时候,较重的暴力行为不一定能危及生命、健康或足以抑制被害人的反抗,而有些时候较轻的暴力却能够做到。如果认为暴力程度一定要有所谓的下限,那么,前者不成立抢劫罪而后者成立,这显然是不附合逻辑的。

三是轻微的暴力劫财与胁迫劫财的社会危害性相当。胁迫的暴力内容,不管有多严重,它毕竟只是一种现实可能性,末造成实然的人身伤害结果。轻微暴力虽然程度轻微,但毕竟已造成实然的伤害结果。从这点上讲,哪怕最轻微的暴力行为都要比胁迫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大。前者定性为抢劫,而后者不定为抢劫,没有道理。

四是从实际操作情况看,如果承认暴力程度下限的存在,则因为"轻微暴力"是一个极其模糊的概念,易造成执法者理解不一,而导致执法混乱。

当然,在理解“暴力程度没有下限”的时候,跟理解“财物数额没有下限”一样,除了考察这两者本身,还应综合这两者来判断行为社会危害性的大小。

四、不作为的胁迫与暗示的胁迫劫财是否构成抢劫罪

对于胁迫的习惯理解,如暴力一样都是一种主动的作为。但不作为同样可以成立胁迫。实际情形中,也常常存在通过不作为的胁迫当场取财的情形。主要有如下三种情况:

毕业论文周进展记录八周

第一周

这一周的工作并不繁重,可能是照顾新人,任务比较简单,同事也挺好相处,并没有发生什么大的事故。因为是刚刚加入公司,对环境还不熟悉,人也比较陌生,所以在工作中就是上司戳一下动一下,没有自己的想法。在完成任务时因为手脚慢,但是仔细的做好每一个细节,但是没人催促,我感觉到放松,渐渐放开自己。经过几天的相处,慢慢大着胆子向同事请教问题,从与他们的交流中吸收知识,逐渐熟悉工作的流程,了解工作的意义,明白我应该要做到什么样的程度才能合格。

第二周

在这一周的工作我明白了作为一名员工要多做多问少抱怨。对于不懂的积极寻找解决的办法,在自己份内的事情要做好,另外就是每个人都有状态不好的时候,不要将颓废的心情带入到工作中来,调节好自己的心理状态,避免失误。我努力适应着工作与人群,实习与正式的工作在时间的流逝中没有什么不同了。

第三周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习生活,我已经渐渐改掉了以前日夜颠倒的作息习惯,在学校的时候,上课的时间并不是排满的,于是学生晚上就有时间玩手机到很晚,早上不起床,只有上课才能打起精神。工作时有固定的上下班时间,不能迟到或早退,这就意味着要准时起床,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才能在工作中不偷懒。现在我已经养成了早睡早起的好习惯,提前一点去往公司,准备一天的工作。

第四周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陷入了忙碌之中,查询资料,安排时间进行实践,在这个过程中,因为我是新人,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一些错误,还有知识盲点。在师傅指导下,我还是顺利的将工作完成了。在这几天的学习中,我感到了自己的缺陷与不足,同时对一些约定俗成的规矩规范不够了解,没有成功的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第五周

等待的时间格外漫长,直到师傅进来,我整理好行装,佯装淡定的向他汇报工作完成的情况。师傅打断我的喋喋不休,微微颔首说知道了,等会我会看的,你先去做点其他事情。我多少有点沮丧,这种不上不下感觉真的不好受,就像等待判决的犯人,不知道自己做的是对是错,也不知道有没有下一次。走回自己的座位,我思考了良久才整理好自己的思绪,但是却又好像回到刚实习的时候,无所事事,没有干劲与动力。想想这样不行,打起精神鼓励了自己一番,不能就因为这一件事情否定自己,就算是失败了也积累了经验,对自己实习以来也做了一个总结,自己已经做了能够做得到的,为这一个月的实习生活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第六周

在这一周我又领到了师傅分给我的任务,虽然只是他任务中比较边缘的一部分,但是就是一步步的向前进,慢慢深入才吸引人。工作中收获到的成就感,获得赞扬的满足感让人上瘾,不舍得放弃,攻下难关那一瞬间的喜悦,想让人一直一直做下去。在工作的过程中,我开始体会到师傅告诉我说,对工作充满期待是什么意思,就像在学生时代攻克一道难题时的成就感就算没有分数的显示也是高兴的,但是比之那还要让我觉得高兴。享受工作带给自己的快乐,一样也是体验生活带给自己的乐趣。

第七周

在这七周的工作中,我在师傅的调教下慢慢成长,我也领会到了他的意思。在工作时,要对自己充满信心,不自信就会被别人牵着鼻子走,跟着别人的思路完成属于自己的任务,没有主见在最后的作品中也会呈现出来。

第八周

这么长的时间了,也足够我对同事的了解加深,在公司里面两个月的工作,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公司员工之间的情感。在遇到困难时同心协力一起奋斗,成功时一起分享喜悦,但更多是在平时隐藏在一举一动之中。天气冷了注意防寒,及时添加衣物,工作困难时,走到身边不经意的说出一句话就是一个点拨,让我茅塞顿开。

1.第1周进展情况记录:听取导师针对所选课题的指导和分析,对毕业设计的相关内容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2.查询资料并了解本次设计使用的技术:JSP。3.运行环境的安装和配置:安装和配置JDK。4.第2周进展情况记录:查阅了相关书籍并撰写了开题报告。5.安装和配置了JDK和Tomacat运行环境的:学习了JSP的基本知识:认识了解了什么是JSP、安装和配置JSP、JSP页面和服务目录以及JSP的运行原理。6.巩固了JAVA语言基础和HTML基础,为JSP开发语言打下坚实的基础。7.可如上所示,完成论文周进展的记录。

毕业论文周进展记录12周

毕业论文周进展写法如下:

第1周进展情况记录:听取导师针对所选课题的指导和分析,对毕业设计的相关内容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查询资料并了解本次设计使用的技术:JSP。运行环境的安装和配置:安装和配置JDK。第2周进展情况记录:查阅了相关书籍并撰写了开题报告。

安装和配置了JDK和Tomacat运行环境的:学习了JSP的基本知识:认识了解了什么是JSP、安装和配置JSP、JSP页面和服务目录以及JSP的运行原理。巩固了JAVA语言基础和HTML基础,为JSP开发语言打下坚实的基础。可如上所示,完成论文周进展的记录。

从文体而言,它也是对某一专业领域的现实问题或理论问题进行 科学研究探索的具有一定意义的论文。一般安排在修业的最后一学年(学期)进行。学生须在教师指导下,选定课题进行研究。

撰写并提交论文。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加强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训练;从总体上考查学生学习所达到的学业水平。

撰写意义

撰写毕业论文是检验学生在校学习成果的重要措施,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大学生在毕业前都必须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任务。申请学位必须提交相应的学位论文,经答辩通过后,方可取得学位。可以这么说,毕业论文是结束大学学习生活走向社会的一个中介和桥梁。

毕业论文是大学生才华的第一次显露,是向祖国和人民所交的一份有分量的答卷,是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报到书。一篇毕业论文虽然不能全面地反映出一个人的才华,也不一定能对社会直接带来巨大的效益,对专业产生开拓性的影响。

毕业论文进展情况记录:

第一周:

1、根据查询的资料,对开题报告及写作思路,计划安排进行相应的修改和整理。在查询分析相关文献资料后,重新理清写作思路,正式开展论文初稿的写作。

2、加大资料搜索的范围。全面深入的概括了学术界所研究的问题,明确提出了学术界现有的概括性的观点。

3、调整大纲的结构,使大纲主要内容和次要内容层次清晰。

4、修改过的大纲和文献综述交给老师审阅并与老师面对面交流。

第2周:

1、通过前期大量的资料收集,提纲的初拟,根据大纲撰写了10000字左右的初稿,初稿的内容充分丰富,方便以后修改定稿。

2、对所研究的“角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问题”这一问题进行深刻分析。

3、将初稿交给老师审阅,听老师当面点评,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论文初稿。

第3周:

1、对论文进行相应的检查修改,就写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与老师联系沟通。

第4周:

1、根据老师提出的修改意见,开始着手对论文进行修改。

2、注意整篇文章的逻辑性,特别是一些关键而又容易混淆的概念。

3、调整部分章节的比例,突出重点,添加一些图片之类的补充资料,从图表中可以很清晰表述文字上的说明,让人看起很清楚明了。

第5周:

1、对论文进行相应的检查、修改及完善,就写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与老师联系沟通,并即时与导师的交流。

2、在导师指导下解决了论文主体写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突出文章的重点,把文章的论证部分通过补充资料弥补文章的不足,在从整体上修改论文的整体内容。

3、在导师指导下完成对论文的修改,主要针对用词规范及全文的前后一致等问题,先把不规范的用词和口语话文字修改为规范的用词。

第6周:

1、把段与段之间的衔接修改一致,不再出现缺乏有效的过渡和衔接问题。并把文章中所研究的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刻的分析,找相关的例证来说明问题。

2、对全文进行系统的、全面行的检查,包括语言检查,标点检查,逻辑检查等,为了完善论文、完成对毕业论文内容的修改。

3、按照论文的基本要求调整论文格式,然后定稿,再把定稿打印装订,最后交给论文指导老师。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