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毕业论文

首页 毕业论文 问题

孔子的教育理念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

孔子的教育理念毕业论文

孔子教育思想论文【1】

摘 要:在东方的教育发展史上,孔子是不可不提及到的人物,他的教育思想至今对我们产生影响。

解读他的教育思想,对当今社会教育具有启发和教育的重大意义。

关键词:孔子 《论语》因材施教仁 教学思想 启示

孔子(约公元前551-前479年)是我国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学说的核心是“仁”和“礼”,提倡“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强调忠孝和仁爱。

教学思想与教学方法是承认先天差异,但更强调“学而知之”,主张“有教无类”,重视因材施教,这些思想在《论语》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孔子的教育思想从多方位的分析和总结,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教育思想,了解他的思想,对于教育的发展意义重大。

一、教育对象:有教无类

据记载,孔子门生三千,而孔子生活的春秋时代,教育沿袭着“学在官府”的传统,教育被贵族子弟垄断,平民子弟是没有机会接受教育的。

之所以有这么多学生,是因为孔子首次提出“由教无类”认为世界上一切人都有享受教育的权利。

无论贫贱之人,还是富贵之人,都有接受的权利。

孔子说:“自行束�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论语・述而》)。

“束修”是一条腊肉干,是当时贽见老师的礼物,只要有愿行束修之礼的,也就是愿意在孔子门下接受教育的,孔子是不会拒绝的。

这并非孔子受他的礼,而愿意教他学习,只是“束�”是当时人们都能承担的,任何人均可到他们下接受学习。

这是其中之一,另一个故事跟能说明孔子对待受教育者资格的要求。

有一个名为互乡的地方,此地之人不善,难与言。

互乡一童子求见孔子而孔子接受了,门人非常疑惑,孔子解释说:“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

唯何甚,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论语・述而》)这就是说,只要一个人肯进取,不管其曾经怎样,只要现在能洁身自爱,以求获得教育机会,我们就不可以剥夺他受教育的权利。

充分说明了有教无类的教学思想。

二、教育方法,内容和目标

1.教育方法

在孔子的教学思想中,“因材施教”和启发诱导是教育的基本方法。

因材施教,根据学习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

孔子说:“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论语子路》)这就体现了孔子对学生的了解。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也。”(《雍也》第21章)意思是教学上要根据不同学生,不同的智力水平,教授难度不同的教学内容。

此举虽无“因材施教”四字,但在朱熹的《四书集注》中“夫子教人,各因其材”,充分说明孔子教人,因材施教。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意指:一个人不到他倾全力去尝试了解事理,但却仍然想不透的程度,我是不会去启示他的。

不到他尽全力想要表达其内心的想法,却想不到合适言词的程度,我是不会去开导他的。

如果告诉他一个角落是这样的,他还不能推悟出其它三个角落也是一样的,那我就不会再多说什么了。

句中一“启”一“发”充分体现了孔子的启发式教学。

这个方法对当代教育具有启示的作用。

2.教育内容

孔子教育内容:“孔子教学继承了西周六艺教育传统,教学纲领是“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基本科目是诗、书、礼、乐。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论语・述而》)其中道德教育内容:仁与礼、孝悌、忠信。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论语・八佾》)意指:人心若没有了仁,把礼来如何运用,人心若没有了仁,把乐来如何运用。说明仁礼在教学的重要。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论语・里仁》)意指侍奉父母,他们若有过失,要婉言劝告。

话说清楚了,却没有被接纳,仍然尊敬他们,不要违逆对抗,继续操劳而不怨恨。

这是孝悌充分体现。

子曰:“民无信不立”(《 论语・颜渊》)意指人没有信用就没有立足之地。

一个国家不能得到老百姓的信任就要垮掉,强调忠信在教育上重要性。

他向学生讲授“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孔子儒学思想中教学内容后又增加“六艺”,包括为礼、乐、射、御、书、数。

包含了道德修养、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和训练。

孔子教学不以书本为学习全部资料,而是在书本学习同时,在生活中也同时学习。

这样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基础。

3.教育目标

君子道者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论语・宪问》)意指一个真君子做到了内心的仁、知、勇,从而就少了忧、惑、惧。

这体现了孔子在教育人学习要达到的教育目标。

而在培养目标上,孔子注重“举贤才”为国家培养人才也是孔子教育的目标。

“学而优则仕”(《论语・子张》)与孔子的举贤才是一致的,从这句话中就体现了孔子为国家培养人才的目标。

孔子告诫学生“不患无位,患所以立”(《论语・里仁》),孔子推荐学生担当政治事务,在举荐人才时有原则,首先,学习不优异,不可做官:其次,要在国家政治开明时才可做官,否则宁可隐退。

所以在孔子教育思想中只有做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和“修己以安百姓”(《论语・宪问》),才达到了教育的目的。

孔子教育思想对历史的贡献,提出“有教无类”的教育方针,扩展了教育对象;“因材施教”和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重视文化的传承,对教材进行建设,为后世儒家奠定了进经籍教育体系的基础;更提出了“终身学习”的思想,“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通过他自己证明了这一说法,对教育的启示:在教学中,教师不放弃每一位学生,了解每一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思想,从而选择适合学生方法进行教学,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到“活到老、学到老”,终身学习。

从而孔子的教育思想对于社会和个体的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对于教育的发展做出的贡献更是不可磨灭的。

参考文献:

[1] 朱熹(宋).《论语集注》[M].济南:齐鲁书社,1992

[2] 刘嘉铭.《教育公共基础笔试》[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11论文期刊:

[3] 曲红艳.《孔子教育思想浅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8年21期

孔子教育思想研究【2】

[摘要]孔子作为我国古代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积累了十分丰富的教学经验,创造了卓有成效的教学方法,总结倡导了许多宝贵的教育主张和原则,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教育思想体系。

他的这些教育经验和原则,是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宝贵遗产,至今仍对我们的教育实践有着行之有效的指导意义。

我针对孔子著名的“有教无类”、 “乐学”、 “因材施教”以及一些比较具有参考价值的教育思想进行浅析。

[关键词]孔子“有教无类”“乐学”“因材施教”“变通”

正文: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人。

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认为治理国家最根本的要靠教育,他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只靠政令、刑律去治理国家,百姓只能被动地去遵纪守法,而不能够有廉耻之心,不懂得为什么要自觉地去遵纪守法,是不能够达到治理国家的目的的。

如果用教育的'方法去教育人民,使人民能够用礼法去约束自己,懂得言行的规范,就能够自觉地遵纪守法,那么国家就能够得到治理,孔子认为政令、刑律都不如教育更加有效,因而孔子一生开私塾,广收弟子三千,有才能者就有七十二人,因而孔子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教育思想,孔子的教育思想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重视学生的发展和老师的发展,他的教育思想给我们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我在这里仅仅就其中有代表性的几点进行分析。

孔子主张:“有教无类”意思是说无论什么人都可以受教育。

又说:“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意思是说只要给我一些薄礼,我从来没有不教的。

这在当时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不仅仅是王孙贵族,普通人的子女也可以接受教育,对于推动社会进步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孔子认为“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

他认为人的素质都是一样的,只因为环境与教育的不同,才使人有了差别,尽管当时孔子已被人尊为圣人,但他始终强调自己不是生而知之的人,是学而后知的。

由此可见,他认为任何人只要受到教育都可以成为圣人,他强调学而后知,不仅是谦虚,也是他的信念。

孔子提出“有教无类”的主张后身体力行,在教学实践中贯彻了他的主张,在他的弟子中就有各式各样的人,既有贵族,也有被称为鄙人的下层人士,也有像颜渊那样的贫穷的人。

孔子教导学生要注重提高道德素质,也提倡老师要讲究职业道德。

从以上可以看出,孔子把德育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点。

如果我们的教育管理者,只懂搞教育,而不懂道德要求,那么其后果是难以想象的。

一个有很高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的科学家,却助纣为虐,为战争贩子研制杀人武器;一个掌握有高超印刷技术的科研人员却研究和大量印刷假币,严重干扰和威胁国家经济,这样的人于百姓、于国家、于社会有何益呢?值得欣慰的是,现在有许多有识之士已开始认识到素质教育的重点是道德教育。

在学习态度方面,孔子推崇的是使学生“乐学”。

《论语》的第一句就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可见孔子非常重视要使学生愿意学习和乐意学习,他从自己长期的教育实践中认识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也就是说,只有把学习当作乐趣,迷上了学习,才能取得最好的学习成效。他说自己“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他还对别人说:“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从这些议论可以看出孔子本人就是非常乐于学习的人,正因为把学习当作乐趣,才能学得进,学得好,成为博学多识的人,所以孔子认为要想使学生学好,首先要让学生“乐学”。

为了使不同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学有所长,他根据每个人的不同特点,在教学中 "因材施教"。

论语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子路与冉有向孔子请教同一个问题,听说了一件事,要不要马上去做?孔子对子路说:“有父兄在,不可以如此。”对冉有却说:“可以去做。”孔子的另一个学生公西华对此发生疑问,孔子解释说:“冉有退缩,故鼓励其进取;子路则勇于进取,故使之知有所退缩。”(见《论语·先进》)这个故事就是比较典型的因材施教的例子。

如上面所说,孔子的学生之所以各有所长,也正是他因材施教的结果。

孔子能熟练运用启发式教学,“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不到学生想弄明白而不能弄明白的时候,不去点拨;不到他想说而又说不清楚时,不去启发。

从而极大地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

孔子的教育方法灵活多变,有诸多辉煌创造:如循循善诱,因材施教,学思结合,知行统一,温故知新、循序渐进,叩其两端,举一反三等行之有效的方法,千古流传,至今仍在教学中发挥作用。

除了以上关于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贡献以外,孔子还难能可贵地提出了“终身学习”的思想,并且身体力行。

他现身说法地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在孔子看来,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没有年龄阶段的限制。

这种学而不厌的精神,不仅成为千百年来鼓舞中国广大知识分子“活到老、学到老”的光辉榜样,而且在当代被进一步发展成为信息时代最有价值、最富于创造性的教育理念——终身教育思想。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为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从而进一步培养其创新、创造能力,教师要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开展启发式教学,要求学生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目前我们还有相当部分教师还没有改变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这种状况必须下大力气扭转。

哲学告诉我们:变,才是事物的发展规律,不变就不能发展,发展才是硬道理。

参考文献:

[1]《论语》

[2]《论语名言解析》

[3]讨论法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广西教育》

[4]语文课程改革应当反思的几个问题 《语文建设》

孔子是我国古代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奠基人。孔子在其教育活动和实践中开创的教育思想,不仅奠定了中国古代教育的理论基础,而且对当今教育也具有重要的影响和启示作用。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 一是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性相似,或习相远”的论断,主张人的天赋素质相近,而人的个性差异主要是后天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形成的。这一论断不仅被现代教育科学所证实,而且一直被尊为人类成长的重要因素。二是孔子率先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教育原则。 这就是说,他提倡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人人都应该接受教育。强调教育的平民化和公平性。这不仅为春秋旧战国时期扩大受教育范围,顺应当时社会发展趋势,提高国民素质和文化传承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且目前在我国实施了九年义务教育,大力普及高中教育乃至城乡教育,办好公平、高质量的教育第三,孔子一贯主张“学而优则仕”,其教育目的是培养“弟子入则孝、出则悌、敬而重之、爱大众、但亲仁行有余力、学文学”的从政君子这一思想在新时期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学校教育要把品德放在首位,加强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四、“学而知”是孔子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他在主张不耻下问、虚心学习的同时,也强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精彩学习要与思维相结合,“学而有用”,把所学知识运用于社会实践。这在当今仍具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术相结合的重要意义。五、孔子在教育方法上,提倡“有教无类”、“经邦济世”的教育观,以及“因材施教”、“启蒙”教育的方法论,重视启蒙教育。他教育学生端正学习态度,虚心学习,经常复习所学,“温故而知新”。 他强调新知识的激发和传播,注重学生发散思维的发展,即“举一反三”。在教育活动中他最早提出了启发式教育。他说:“不愤怒,不冷不防。这对新时代的教育改革、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好处。六、孔子热爱教育事业,终身从事教育活动。他说:“以正确的身份,不命令就行动; 其身不正,不从”、“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育理念。他强调,不仅要为教师以身作则,而且要以身作则,把“有话之教”和“无言之教”结合起来,孔子说:“有话不说,有失人; 不能说,但不能说,是失言”,这是多么精辟! 这启示我们,当今教师要以正待人、以正己,“以正为范”。七、孔子勤学不厌。他说:“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不如丘好学。” 也就是说,周围的邻居,一定会像我的土丘一样重视忠诚,但未必会像我这样好学。这样学而不厌的精神,不仅成为千百年来广大知识分子“活到老、学到老”的光辉典范,而且对构建当今终身学习社会具有重要价值。孔子由于当时社会条件的限制,不能提出“终身学习”的观点,但实际上孔子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就包含着不断学习的思想。当今教师对于学习,也只有终身学习,才能适应教育快速发展的需要,拥有“诲人不倦”的资本。八、孔子在教育内容上注重“六艺”。 即“礼、乐、射、御、书、数”。 具体来说,就是礼仪道德、音乐舞蹈、射箭、骑马、书法、计算。他的儒家思想提倡“仁教”、“智教”,意在培养道德高尚的“贤人”。教育思想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服务于统治阶级,但仍然对当今的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人才培养的数量质量关系到国家前途命运。因此,我们应该向孔子学习,转变教育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素质教育,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走教育“内涵式”发展道路,齐心协力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好、更高水平的人才。这篇文章的照片来自网络。 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作者删除。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浅谈对孔子教育思想的认识发布者:郑茜 发布时间:2006-6-23 12:13:00 内容摘要孔子作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代表之一。他在教育方面的表现尤为杰出和卓越,他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教学相长”的教学思想至今仍闪耀着睿智的光芒,而他与学生之间互爱平等的师生关系也是今天的教育者着力追求的目标。全面认识孔子教育思想,将有助于启迪我们今天的教育者更深入的了解教育的意义之所在。正文文字大小:大 中 小 孔子是我国最早、最有影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作为中国私学教育的第一人,孔子的一生除了参与政治之外,其大部分时间都在从事教育活动。孔子对教学规律的认识有精辟的见解,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而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孔子所积累的丰富的教育思想,如“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诲人不倦”等教育思想至今还闪耀着睿智的光辉。2005年9月29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172次执行局会议讨论,正式决定从2006年起,由山东省和济宁市政府每年出资15万美元(首期为5年),以中国政府的名义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孔子教育奖”。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高级别的奖项,也是第一次以中国人的名义设立的教育奖项。中国的教育家千千万万,为何独以“孔子”为名设立教育奖?我们实在是有必要对孔子的教育思想做一次全面的认识。一、有教无类的教学主张在教育思想中,孔子明确提出“有教无类”的主张,认为应该扩大受教育的对象,只要诚心求教,不分贵贱贫富,都应热心教诲。“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 束修是腊肉干,是当时贽见老师的礼物,只要愿行束修之礼的,也就是说愿意在孔子门下学习的,孔子都是不会拒绝的。所以,在孔子的3000弟子中,有鲁国当政的贵族子弟孟懿子,也有被人称为“贱人”的仲弓父和“鄙家”子弟子张;有以货殖致富,家累千金的子贡,也有蓬户瓦牖,捉襟见肘的原思和穷居陋巷、箪食瓢饮的颜渊;有北方的卫人子夏,陈人子张,又有南国吴人子游。孔子不因弟子的出身、贫富、资质、国籍的差异作区别对待。南郭惠子曾问子贡说:“夫子之门何其杂也?”子贡回答说:“君子正身以俟,欲来者不拒,欲去者不止。且夫良医之门多病人,隐栝之侧多枉木,是以杂也。”说明孔子门下的确是良莠不齐的,他相信通过教育可以化愚为智,化恶为善。孔子扩大教育对象,创办私学,打破官府垄断教育的局面,由“学在官府”发展为“学在四夷”[1],使一部分平民有受教育的机会,有助于摆脱奴隶主贵族对教育的垄断,加速文化下移的进程,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有教无类”扩大了受教育者的范围,使文化在贫民中传播,为新兴的地主阶级培养了一批政治、经济、文化改革人才,有助于华夏文化的发展,奠定了战国百家争鸣的基础,,对加强民族团结、促进民族文化交流有积极意义。当然,我们也必须承认的是,孔子的有教无类并不是等同于孔子主张教育平等,更不是主张教育普及,孔子虽然提出“有教无类”,但至少女性是排除在外的,他认为“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论语•阳货》),所以,女性必然是被孔子排除在教育对象之外的,而他“来者不拒”之后的“去者不止”的作法也是其未主张教育普及的表现。但无论如何孔子的“有教无类”的教育实践,使文化在中国的土地上,在民间的百姓中广泛的传播,为我国教育的普及和蓬勃发展起到了极其重大的作用。同时,在等级森严的奴隶社会末期和把狄夷看作非我族类的时代,孔子秉持“有教无类”的教学主张,不分贵族与平民,不分华夏与狄夷,皆将其作为教育对象,这也充分显示了孔子作为一名教育家的极大的革命勇气和魄力。二、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 孔子是我国第一个主张“因材施教”的教育家。虽然孔子并未概括出“因材施教”四字,这是由二程和朱熹从孔子的实践活动中概括出来的,曰“夫子教人,各因其材。”[2]但是从孔子一生的教育实践看,他确实是世界上最早、也是最完整、最深入地把因材施教方法运用于教学过程的教育家。孔子实施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则建立在“听其言观其行”(《论语•公冶长》),对学业生的志趣、专长、能力等有深入了解的基础之上的。他认为“由也果”(子路果敢),“赐也达”(子贡为人豁达、大度),“求也艺”(冉求多才多艺),“柴也愚”(高柴较迟钝),“参也鲁”(曾参较耿直),“师也辟”(子张较偏激)……等等,对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孔子都是心里有数,在掌握了每个人的特点之后,孔子有的放矢的对其施以不同的教育,具有鲜明的针对性。读《论语》,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孔子在当学生向他问“仁”、问“政”、问“知”时往往会根据学生性格、个性的不同给予不同的回答。在《论语• 颜渊》篇中记载,樊迟、司马牛、仲弓和颜渊均曾向孔子问仁,孔子做出了四种不同的回答: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仞”。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樊迟的资质较鲁钝,孔子对他就只讲“仁”的最基本概念--“爱人”;司马牛因“多言而躁”,孔子就告诫他:做一个仁人要说话谨慎,不要急于表态;仲弓对人不够谦恭,不能体谅别人,孔子就教他忠恕之道,要能将心比心推己及人;颜渊是孔门第一大弟子,已有很高的德行,所以孔子就用仁的最高标准来要求他--视、听、言、行,一举一动都要合乎礼的规范。总之,根据每个学生基础和造诣的不同,孔子对同一问题作出了四种深浅不同的回答,既切合每个学生的思想实际,又都符合仁的基本概念。综观孔子的诸位弟子之所以各有所长,有德行、政事、言语、文学方面的成绩,正是孔子尊重学生的个性,发挥学生专长,因材施教的结果。而最令人惊叹的是,孔子根据学生不同的心理状态和思维过程进行施教,成为了世界上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的教育家。在孔子看来,所有的学习,无论是学习知识或培养道德都是建立在学生自觉需要的基础之上的。他将因材施教与启发式诱导相结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利用启发诱导的方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对于这样一种重要的教育思想,或者我们可以称之为教育艺术,孔子则只用了几句予以表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启发”一词也正是由此而来。按朱熹的解释:“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3]孔子的启发式教育是建立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思考基础之上的,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始至终处于主动地位,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让学生主动去发现、去探索,让其学生举一反三,要求学生不但要“闻一知二”,进而更要达到“闻一知十”的境地,而教师则只是从旁加以点拨,起到引导和促进的作用。孔子教育思想的重要特色之一: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和学习主动性的发挥,重视学生认知能力的发挥,就是通过启发式教育来体现的。正是在这样的教育方法之下,学生充分发挥主体意识,最终达到豁然开朗,欲罢不能,乐学好学的境界。也正是因为这样,孔子才能培养出一大批有独立见解、博学多闻的重要原因。三、教学相长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上,孔子提倡师生之间的相互切磋,共同讨论,互相启发,以求教学相长的良好效果。孔子的教学形式主要是采用了谈话法,有许多人一起谈的,也有与个别人的交谈,《论语》记载的就是孔子与其弟子之间相互问答,讨论的情况。孔子在教学中主张民主,其思想基础就是“毋意,毋必,毋固,毋我”[4](p87)。他提出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妄自臆度,不能专断,不能固执己见,不能自以为是。在谈话教学中,孔子注意造就一种自然、友爱、诚恳的学习气氛。“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在教学过程中,孔子切实实践着“教学相长”的教育理念,孔子的弟子子路性格率直鲁莽,出于对孔子的爱护常常向孔子提出批评性的意见,孔子很关心、爱护子路,对他的批评亦真心接受;而作为孔子最为得意的弟子的颜回,由于从未对孔子提出过疑问和批评,反而引起孔子的不满,批评颜回的这种态度“非助我者也” [4](P111)。子游为武城宰很有政绩,孔子视察时“闻弦歌之声”,便“莞尔而笑”并言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马上反驳,说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意思说:我的为政都是从老师你那里学来的,孔子则马上就说:“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4](P182)。孔子并不以子游的“当仁,不让于师” [4](P170)而难堪或怨恨,而是当即肯定了他的意见,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孔子与弟子之间的平等交流,形成了一种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距离缩短了。整个教学过程即是教师教授知识的过程,又是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两者辩证互动,就教师而言,教即是学,教与学互相促进,互相提高。就学生而言,从教师处学得知识的同时仍需自己努力,方能有所提高。教因学而得益,学因教而日进。从而也真正实现了“教学相长”,实现了共同进步。四、互爱平等的师生关系孔子的“师道尊严”是建立在与学生平等互爱的基础之上的。孔子作为一位圣人、圣师,但他却并没有“至圣先师”的架子,他并没有把自己凌驾于学生之上,他对学生谦和友爱,他对学生的教育总是展开在与学生的结伴郊游中,展开在与学生席地而坐的交谈中,这是一种充分的平等和民主。孔子的学生对孔子敬而不畏,崇而不惧,他们对孔子畅所欲言,有疑必问。孔子与学生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师生之间有如父子、朋友。孔子对学生的生活是关怀备至。对于不求上进,白天睡大觉的宰予,孔子的批评是很严肃的“朽木不可雕也,类土之墙不可圬也” [4](P45),这无情的责备是建立在孔子作为一名老师对学生强烈的责任感之上的,是一种真正的有情,正因为有了孔子的“无情”批评和热心教诲,才使“昼寝”的宰予最终能序在四科,成为孔门之贤。伯牛有疾,孔子亲自探望,“自牖执其手”,无限感慨地说:“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4](P58)哀痛之情一览无余,溢于言表。孔子门下最得意的弟子当属颜回,但颜回短命早夭,“颜回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呼恸矣!’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4](P112),颜回的死让孔子涂感哀伤,有一次他曾说“颜回很好学,可惜不幸短命死了。现在再也没有像他那样的了。”婉惜、哀痛怀念之情令人感伤。孔子对学生的热爱,同样也赢得了学生们对他由衷的敬爱。周游列国时,颜回掉队,等追上来时,孔子说:“吾以女为死矣!”曰:“子在,回何敢死!”[4](P117)师生之间生死与共的深情可见一斑。难怪孟子说:“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5]孔子死后,众弟子如丧考妣,以丧父之礼待之,在墓旁守孝三年,而子贡仍不忍离去,又独留三年。后来孔子的弟子及鲁国的其他人,相率前往孔子墓旁居住安家的有百余户,因而那儿就被命名为“孔里”(《史记•孔子世家》)孔子对每个学生都是关爱有加同时又是一视同仁,这其中也包括了一个特殊人物,就是孔子的儿子孔鲤。孔子的弟子陈元以为孔鲤从孔子那里得到了什么特殊传授,但经过调查后却发现没有这回事,高兴地说:“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远其子也。”[4]( P178)孔子主张父子“亲亲”,但却不把它用在与孔鲤的师生关系上,在与学生的相处中不亲亲疏疏,实在难能可贵。孔子穷数十年的教育经验,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所总结出来的具有深远意义和深刻启发性的教育思想,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人民赖以生存的精神文化资源。二千多年后的今天,我们在从事教育工作的过程中,仍时时感受到中国的教育乃至世界的教育在许多方面依旧受到孔子教育思想的深刻影响。孔子确实是人类文化史上一位伟大的开创型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在经历了岁月的磨砺和历史的洗礼之后的今天更显得睿智而可贵。参考文献[1] 杨伯峻.春秋左传注.[M].北京:中华书局,[2] 金良年.论语集注.[M].上海:古籍出版社,[3] 刘俊田.四书章句集注.贵州: 贵州人民出版社,[4] 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2.[5] 杨伯峻.孟子泽注.[M].北京:中华书局,

毕业论文教育理念

这些理念,有的是我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悟出来的,有的是从书本上学来的,有的是从别人那里"偷"来的,与各位同仁共勉.快乐工作理念:1、我靠港中生存,港中靠我发展。2、把工作看成乐趣,人生即天堂,把工作看成负担,人生即地狱。3、认真工作是一种自我满足,自我享受。要想自己快乐,就要用心工作,如果因为荣誉、地位等小的挫折,而对工作失去了兴趣,混天了日,人活着也就失去的光彩。4、本本份份做人,踏踏实实工作.轻轻松松做事,开开心心生活.5、人生是现场直播,没有排练,认真对待每一天,认真对待每件事阳光心态理念:1、用平平常常的心态,高高兴兴的情绪,快节奏、高效率地多做平平凡凡、实实在在的事情,享受到为社会、为他人、为学校、为亲人尽到责任的快乐。2、人之所以幸福,不是因为得到的多,而是由于计较的少。3、埋怨天气恶劣,常常是自己身体虚弱;埋怨别人狭隘,常常是自己不豁达;埋怨学生难教,常常是自己方法太少。4、与其说是别人让你痛苦,不如说自己的修养不够。5、让自己阳光,给学生阳光,让大家阳光。教师合作理念:1、在竞争与合作中保持平和的心境。2、善待学生、善待同事,等于善待自己。把身边的人看成天使,你就生活在天堂之中;看成魔鬼,你会生活在地狱之中。3、不要把别人想太坏,真诚而简单地对待别人,我们会活得平静而精彩。4、欣赏别人的优点,善待别人的缺点,尊重别人的隐私,快乐自己的人生。学生评价理念:1、我不是最好的,但却是唯一的。2、多把尺子量学生。多一把评价的尺子,多一批优秀的学生。3、每个学生都是潜在的天才,只是表现形式不同不已;发光并非太阳的专利,每个学生都可以发光。即使是普通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4、成绩评定用等级代替名次,鼓励学生争做“优秀”生,努力考“重点”。学校管理理念:1、大力开展素质教育,扎实搞好升学教育,坚决反对应试教育。2、把复杂的事情做简单,把简单的事情做彻底。3、我们的工作原则:点点滴滴、扎扎实实;精耕细作、紧锣密鼓。4、管理人员要严格要求自己,才能使人信服;对人宽宏大量,才能深得人心;自己带头去做,才能协调别人。5、管理人员要“三有”,一有本钱,让别人服你,二有思路,知道该做什么,三有方法,知道该怎样实现自己的思路。6、学校需要战略家,更需要精益求精的执行者,如果都想去做大事,不做小事,学校会越来越浮躁,效率越来越低下。学校管理无小事。7、开会+不落实=0;布置工作+不检查=0;抓住不落实的事+追究不落实的人=落实8、把安全转化为每个师生的自觉行动。教师培训理念:1、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2、基于学校的培训,为了学校而培训,在学校中进行培训3、一切教研都要立足校本、立足课堂、立足教师。3、公开课应该是真实的,真实的可能是有缺憾的。十全十美的课,可能是过度准备的假课。教师职业道德理念:1、教师职业道德的最低线:不做负榜样、不语言伤害学生,不向学生推销教辅资料、2、把好孩子教好,是合格教师;把不同的孩子都教好,是优秀教师。3、好老师有两个自我追问:学生喜欢我吗?学生敬畏我吗?4、刻苦是一种精神品质,但不应变成对学生的一种折磨。课堂教学理念:1、新课程没有统一的模式,但有统一的理念——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做到结论式教学与过程式教学并重。2、过程式教学要做到:目标让学生清楚,过程让学生经历,结论让学生得出,规律让学生发现,收获让学生交流。3、看一堂课是否成功,不在于老师讲得是否精彩,而在于学生是否达标。4、大学教授可以把简单的问题讲复杂,初中教师必须把复杂的问题讲简单。5、学生学习什么时候收获最大?不是听讲的时候,而是用心自学的时候。6、老师上课最重要的任务不是讲课,而是要千方百计地创设一个学生乐意自学的情景。知识会过时,但自学能力终身受用。授人以鱼仅一餐之饱,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益无穷。7、教师的基本职责:诱导学生自主学习8、课堂是学生表现的地方,不是老师唱独角戏的舞台。9、授课既是知识传递,也是师生感情交流,缺少情感魅力的课堂是苍白的课堂。10、一流的教师教人,二流的教师教书,三流的教师“放电影”。11、听到的会忘掉,看到的能记住,做过的才理解。班主任工作理念:1、抓纪律是班主任工作永恒的主题,但良好纪律的基础是高尚的品德。德育工作才是班主任第一要抓的的大事。不从这里入手,只会一波未平一波又起。2、老师“降”住学生靠的是:爱心、威严和方法,三者缺一不可。3、天下大事,必做于细,简单的招式练到极致就是绝招。4、对于学生身上的缺点,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5、在班里大批评之前要有大表扬!两者同时进行,表扬和批评的力度同时得到加强,老师还能保持一份平和的心情。学生管理理念:(1)常规管理理念:1、学生管理没什么大事,成功就是将简单的事情重复做。学生管理要反复抓、抓反复。2、把每一件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3、对于男女生的过度交往要从初一开始教育:讲清道理,严格禁止。4、严格要求学生要做到“四有”,即严而有理、严而有度、严而有方、严而有恒。5、难忘的教育才能达到教育的终身难忘。老师必须组织一些独特的教育活动使孩子终身难忘。(2)后进生管理理念:1、同样一个孩子,把他看成坏孩子,他会和你对着干,把他看成好孩子,他会跟着你去干。2、教师具有极大的力量,能让学生活得愉快或悲惨,能让学生丢脸或开心。所以教师是个高危的职业,一句话可以成全、也可以毁掉一个学生。3、优秀教师发现学生的优点,表扬鼓励发扬它;一般教师发现学生的缺点,讽刺挖苦强化它。4、老师不给学生留面子,最后可能自己下不了台。5、当你劝戒学生时,若不顾及孩子的自尊心,那么再好的言语都没有用(3)养成教育理念:1、严肃是对国旗最大的尊重。2、维护宁静的环境,是一个人高尚的表现3、越是不被人注意的地方,越能体现一个人的品质。(4)赏识教育理念:1、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2、教师要揣满“高帽子”进课堂。让孩子发挥最大潜力的方法,是赞赏和鼓励。学生好比花朵,赞美犹如阳光。3、赞美仇人,仇人成为朋友;赞美朋友,朋友成为知己;赞美学生,夸出一批优生。

教育 学主要是研究教育活动当中所出现的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以及如何解决问题的一门学科。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教育学2000字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教育学2000字论文篇一:《爱的教育,真的教育》 【摘 要】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有效教育和教学的前提之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关爱学生、信任学生、尊重学生。 【关键词】理解;关爱;信任;尊重 教育的真谛是一种理解,一种关爱,一种信任,一种尊重。教师的 人际交往 能力是其专业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师生关系是教师最主要的人际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有效教育和教学的前提之一。那么该如何处理好师生关系呢?笔者认为最关键的就是师生间的理解。而理解学生,最重要的三个关键词是“关爱”、“信任”、“尊重”。 1 关爱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如何走进学生心灵,是教师工作的第一要务。教师是学生的精神导师,因此,教师要关爱学生,引领学生的精神,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而学生渴望教师的爱就像大地需要阳光,万物需要水分。学生只有感受到教师的善良和真诚的爱心,才会愿意听从老师的教诲,才会喜欢老师,才会进步更大。 18世纪中叶,法国教育家卢梭曾经说过:“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自由的发展,只有真心实意的去爱学生,才能够精雕细刻的塑造他们的灵魂。”这里说的是,教师要有爱心,要做学生的朋友,才能细心塑造学生,真正爱护学生,而不是追求功利,不只关心学生的成绩。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束缚太紧,会阻碍他们的发展;太松又容易让他们散漫自由。为了使所有学生都能主动学习,教师应该多鼓励学生,让学生更自信,坚信每位学生都是自己的助手,自己也是每位学生的助手。教师只有积极地关怀学生,真心实意地做学生的朋友,才能赢得学生的爱戴,才能在教学中事半功倍,收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 爱是教育的前提,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热爱学生,是指热爱全体学生,特别要爱护差生。我们教师应该多找学生谈心,用真诚打开学生的心门,和学生的心灵保持零距离。陶行知说过:“真教育是师生之间心心相印的活动,唯有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灵深处。”虽然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理年龄是客观存在的,但心理距离却是可以努力缩短的。 关爱学生,主动去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真诚平等地和学生沟通,争取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只有这样,我们教师才能得到学生的信任,师生之间的关系才能越来越融洽。 2 信任学生,增强学生的责任感 理解与信任是师生间存在的情感交流的一种表现,是教育的基础。教师对学生的信任,对培养学生自尊和增强自己行为的责任感起很大的作用。列宁说过:“没有情感的人,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师生间的情感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的效果。师生间的感情就像催化剂一样促使学生把已获得知识转化为行动。因此教师应理解和信任自己的学生,而且要付出艰辛的劳动去换取学生的理解与信任。 春秋战国时期,耕柱是一代宗师墨子的得意门生,不过,他老是挨墨子的责骂。为此,耕柱觉得自己非屈,心情十分郁闷,因为许多门生之中,大家都公认耕柱是最优秀的人,但偏偏常遭到墨子指责。一天,耕柱愤愤不平地问墨子:“老师,难道在这么多学生当中,我竟是如此的差劲,以至于要时常遭您老人家责骂吗?”墨子理解学生的心情,毫不动肝火:“假设我现在要上太行山,依你看,我应该要用良马来拉车,还是用老牛来拉车?”耕柱回答说:“再笨的人也知道要良马来拉车。”墨子又问:“那么,为什么不用老牛呢?”耕柱回答说:“理由非常简单,因为良马足以担负重任,值得驱谴。”墨子说;“你答得一点也没有错,我之所以时常责骂你,也只因为你能够担负重任,值得我一再地教导与匡正你。”耕柱听完,理解了老师的良苦用心,心情十分高兴,他顿觉世界是那么的美丽。理解与信任使耕柱与墨子之间的关系更融洽。 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父母对他他们总是爱护到极致,什么事情都不愿意给他们单独去做,正因如此,很多学生在学校总希望能有机会锻炼自己,希望老师能够给他们展现自我的机会。而一旦得到了老师的信任,他们往往就会做出惊人的成绩。笔者教过一个很调皮的学生,他很喜欢和各科老师作对,许多老师都拿他没办法。不过他很喜欢阅读,笔者抓住这一点,让他担任语文科代表,没想到他很乐意地接受了。新官上任三把火,结果他把班上同学学习的积极性带动了起来。 毕业 过后,他告诉我:“老师,当别人都认为我无可救药的时候,您叫我做科代表,您那信任的目光给了我希望,谢谢!”善于关注学生,信任学生,宽容地对待学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成就感,从而发掘深藏的潜能。这就是信任给予学生的力量,也是信任给予学生的奇迹。 总之,师生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能创造和谐的学习气氛,能促进师生的情感交流,能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从而使教育教学工作顺利开展。 3 尊重学生,保护学生的人格 教师要真诚地认识到自己是为学生服务的。既然教师是为学生服务,那就必须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就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就必须了解学生、尊重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自始至终都要有民主的思想,同学生一起商量教学改革的态度。如果思想上不尊重学生,主观片面的压制学生,那教师就不会得到应有的尊重。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平视学生,不分亲疏,把学生放在与自己平等的位置上,不居高临下,也不拘泥于师道尊严,保护学生人格,做学生的朋友,建立一种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学生是十分关注教师对自己的态度的。如果老师流露出对学生讨厌的情感,则会严重挫伤学生,使学生产生抵触的心理;如果老师以热情真诚的关怀尊重学生,让学生切实感到老师的爱,那么学生就会接受老师的教育。 教师是教育者,是领路人,爱学生就要尊重学生,对学生要一视同仁,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这样学生就会觉得这个集体中有温暖、有希望,从而更加热爱这个集体。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多赞美学生。美国一位著名的教育家说过“赞美犹如阳光”,“赞美是不花钱而最有效的奖赏”,获得老师的肯定,获得老师的尊重,学生心中便会产生积极向上的原动力,学习会更认真,待人接物才会更得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有些时候,教师的一句话可以影响学生的一辈子,学生的一句话也可能影响教师的一辈子。可见,教师与学生是一对互相依赖的生命,是一对共同成长的伙伴。 俗语道:“老师就是学生的再生父母。”生活中,教师应该主动地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不失时机地表扬他们,鼓励他们;同时要有原则地指出学生的不足,千万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教师真真切切地尊重学生,学生学习就会更有动力。我记得我读书的时候,如果那个老师对我好,我就会特别努力学习这一科,这科的成绩自然就会特别好。这就是师生之间的“良性效应”。 古人云:“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教师的尊重自然能换来学生的尊重,建立在这样的相互尊重的基础上的师生感情,自然是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总的来说,只要教师能够真心对待学生,尊重学生,学生必然会真情相报。 4 结束语 魏书生说过:“教师要理解学生、顺应学生是手段,改变才是目的。”魏书生还说过:“种庄稼,首先要知道各种作物的生长发育特点,才能对症下药;教师必须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才能选择、确定教育的 方法 、 措施 。”可见,理解学生有利于教师更好的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理解可以帮助学生搭起通向彼岸的桥梁。 总之,理解可以是一句关爱的问候,是一个鼓励的眼神,是一张小小的卡片,是一张冰雪融化后的笑脸……只要教师能够洞悉学生的心理,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对学生教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持之以恒,和风细雨,师生之间定然能润物无声,定然能画出美丽和谐的画面。 【参考文献】 [1]中国职业技术教育[J].论辅导员的信任储蓄,2008(8). [2]魏书生特色教育论[M].重庆出版社,2011,3. 教育学2000字论文篇二:《绿色教育,和谐教育》 摘要: 文章 主要从政治课教学需要教师科学渗透地“教”和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两个方面,说明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教师大胆实践、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唯有此,才能实现绿色教育,营造和谐教育,而这样的教育也才是符合教育规律和对学生负责的教育。 关键词:绿色;和谐;乐学;可持续 素质教育强调学生全面发展,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素质教育强调学生主动发展,努力培养学生兴趣,减轻他们的课业负担。所以,在新时期、新阶段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逐步形成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课程实施与管理制度,满足学生质量不断提高的评价与指导制度。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减负工作很不容易,但再难也要设法逐步推进。笔者试图从提高教学质量角度出发,探讨在推进高中政治课新课程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注重在教学中实现科学渗透地“教” 从政治课教学角度看,面对新的课程改革,相当数量教师对新教材不熟,不能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的核心思想,对新课改理念理解不深,不能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切实有效地推进素质教育。 1.教学中要注意把握知识逻辑——“内容生活化”。《经济生活》全书的基本逻辑顺序为:生活与消费—生产、劳动与经营——收入与分配——面对市场经济。全书的基本逻辑顺序是从生活中的消费、交换出发,依次分析生产、分配,最后介绍我国从事这些经济活动的基本背景——面向全球开放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政治生活》全书的基本逻辑顺序为:公民的政治生活—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当代国际社会。从公民的政治生活出发,以学生能够感受到的、并能够参与进去的政治生活为起点,着眼于现实生活中公民与政府的关系,强调我国的政治制度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保障,也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特征,进而了解我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作用、影响和主张,认识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和中国的发展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 文化 生活》全书的基本逻辑顺序为:“文化与生活”、“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发展先进文化”,分别对应了课程标准的四个主题,按照“是什么:文化的概念”、“为什么:文化的发展”、“怎么看:民族精神”、“怎么办:文化建设”的逻辑顺序来展开。 《生活与哲学》全书的基本逻辑顺序为: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这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为统领,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的讲述融入到社会生活实践中。从生活、实践出发,把哲学模块的核心问题确定为:如何看待自然、社会(人生)和思维;如何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教学中要注意贯穿生活逻辑——“活动内容化”。政治理论较为抽象、枯燥。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每一位优秀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师的备课形式可以多元化,也就是说教师可以从教学和学生的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心中可储备几个教案,教案问题的设计思路:第一,应当有思维价值;第二,要关注教学目标的达成;第三,要展现教学个性。对不同的班级采用不用教案,并能将不同的教案整合起来,灵活运用,实现形散而神不散,创造出富有个性的教学风格和别具一格的 教学方法 。但是这些方法又都必须是基于案例、基于问题、基于情境的备课,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实际,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注重培养学生在学习中实现生动活泼地“学” 温家宝说,解放学生,不是让他们光去学,而是给他们留下锻炼身体的时间、思考的时间、动手的时间、了解社会的时间。我们在教学中要教育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动手,学会动脑,学会生存,学会和别人共同生活,这是整个教育改革的内容。温为新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我们的国家需要的是绿色教育、和谐教育,我们倡导的是绿色升学率、可持续的升学率。所以,学生在学习中要实现生动活泼地“学”,必须注意让学生“乐学”。 1.倡导“快乐”学习,以宽容之心对待学生。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姆曾说过:“要让大多数学生对每一门学科中都有少量的高峰体验,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都寻求对自己价值的积极认可。”这就是说,只有让学生在学习中收获快乐,才能把学习中的被动变为主动。例如,我们可以改变思路,把在传统教学中一节课的教学内容交给学生,让他们提前花上几天甚至几周的时间去准备,这样做是不是会让学生很反感?通过多次教学实践证明,主动权的变更不仅不会使学生反感,反而会令学生乐此不疲。那种登上讲台或者组织 辩论 ,参与讨论的新鲜感,运筹帷幄的自豪感,同学之间合作的愉悦感,使得学生在活动的整个过程中体验到了一种全新的感觉,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 当然,在放权给学生的同时,由于学生的知识和学识的局限,可能会出现种种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例如,文科班的学生在政治学习基础、 学习方法 、学习成绩与学习原理等方面略高于理科班的学生,所以,针对不同班级的学生,为了防止出现教学的无序,教师可以提前预设教学的情境和控制教学的氛围。又如,在时事政治学习方面,男生比女生兴趣更浓、更主动,所以,针对性别的不同,教师可以在信息的采集和整理上对学生进行引导性的分工,投其所好,以提高其学习效率。总而言之,如果教师能够以宽容之心,对每位学生能多一份肯定,多一些鼓励,这难道不是向着新课改的思路迈进了一大步了吗?所以,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拥有自由发挥的空间,这样不但不会束缚其思维,还能够使其自由地思考,享受快乐地学习。 2.倡导“实用”教学,让生活实际融入课堂。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会发现许多学生不喜欢政治课,其原因是认为该课程较为枯燥、空洞、脱离现实,实用性差,从而表现出一定的抵触情绪。学生的认识并不正确,其实,政治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要使政治课变得让学生乐学,必须遵循“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原则,也就是要符合三贴近原则: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实际。在课堂中,我们可以与学生一起分析身边的一个个鲜活的例子,分析国内外近期发生的重大时政 热点 ,通过案例教学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的互动中来,进行讨论和辩论,这样,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不知不觉地完成了知识点的讲解和消化,寓教于乐,教学如此这般,何乐而不为呢? 综上所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不断推进,但教学方式、教师水平、评价制度还有诸多不适应。素质教育稳步的推进取得了重要进展,但现实社会中升学竞争却愈演愈烈,我们的有关部门仍然需要不断加强和促进学校办学行为的规范化、制度化。在新课程改革推进的过程中,机遇和挑战都是前所未有的,这就需要我们大胆实践、不断探索、不断创新。我们的教育理念应该定位为“绿色教育”,这种教育是一种符合教育规律、不以损害师生身心健康为代价的教育。这种办学理念,就是“既要为学生的现在负责,又要为学生的将来负责。”这种理想教育的前提是按照教育规律挖掘学生潜力,实施中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在不加重课业负担的基础上提高绩效,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学生一生的可持续发展。 教育学2000字论文篇三:《试论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其包含了对思想政治教育者、价值、教育对象、教育的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环境以及教育概念等众多内容。随着党的十八大工作会议召开,国家更加重视对全民的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对于当前学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是纳入重要议题。学校作为我国先进知识汇集之地,只有不断加强学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积极提升学生们的思想素质,如此才能够源源不断的补充社会所需求的先进思想代表。笔者根据近年来学校开展学会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过程存在着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一些可行措施来加以应对,切实为改善学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提供支持。 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存在的问题 1、学科建设时间短很多理论还不成熟 由于我国教育事业不断飞速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不断倾向于科学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并且国家积极出台政策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改革,为提升全民思想素质提供政策支持。虽然政府部门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政策支持,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着很大的基础建设不足问题,由于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学科建设时间不长,致使很多理论未能够熟练被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中。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学科建设时间不足,国家正在出台相关政策和加强人力投入不断改善这种不足现状,但是仍然还存在着很多研究理论不足,影响着思想政治学科体系建设。 2、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队伍素质不足 虽然我国强调思想政治教育,但是从科学化的学科建设来看仍然存在着很大的不足,研究者的队伍思想素质水平不够。一方面是由于我国研究者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内容、专业性和教育方式等不同,造成了思想政治研究者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看法不一,从而影响了我国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统一性和规范性。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可以说是开展教育的重要环节,只有提升教育队伍的整体素质才能为学生们提供更加有效的教育。 3、思想政治科学化学科建设不成熟 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教育学科建设涉及很多方面,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构建变得相当复杂,复杂多变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内容在教育中显得非常不成熟。随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推进,之前成功的教育 经验 被保留,但教育过程中仍然需要不断进行探索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如何实现科学建设,如何在新时代的背景之下完成培养高质量合格思想的学生成为学校教育的重点工作。[3]但是目前的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建设明显不足,如何在新时期紧抓教育质量的同时抓紧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将成为学校的当务之急。思想政治科学化学科建设不成熟,引起教学质量下滑将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将严重影响学校的教学质量,不利于学校的发展。 二、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措施 1、清楚定位明确深化思想政治学科建设目的 学科作为一种教育体系模式,其发展标志着学科教育方式的进步,当然这种进步不是某种具体的发展模式,而是存在着多种作用力的影响,在多种学科发展下协同发展。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时候,应积极统筹思想政治建设,明确思想政治教育形态、组织形态以及活动形态,从这些不同的形态的整合中实现深层次的突破和创新。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时候,应明确思想政治学科建设的主要目的,然后根据时代的具体发展制定出相应的策略。只有明确了深化思想政治学科建设的目的,才能够在学校的发展过程中采取相应的策略,以应对时代的发展,将学校与社会发展、时代发展并轨,实现科学化发展。 2、加强思想政治学科知识形态发展 加强思想政治科学知识形态发展的时候,应积极完善学科的布局,实现布局的科学分布,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系建设提供基础保障。完善思想政治学科的科学布局主要是将主干学科、分支学科的关系弄清楚,为学校开展思想政治学科建设提供借鉴。我国正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全民思想仍然是以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作为指导。社会的发展只有坚持正确的思想理论指导才能够引领国家走向繁荣富强,否则将会迎来巨大灾难。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独特的政治属性、历史传统以及文化优势,因此我国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时候具备了相当丰富的知识形态,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时应注意加强多种知识形态共同发展。 3、加强思想政治学科活动形态建设 思想政治学科建设时离不开各种各样的活动,无论是学科教材活动、教学活动、学生学习活动以及师生互动等活动,这些都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一部分。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研究是思想政治学科科学化发展的基础,可以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提供丰富的知识资源,同时还可以为教学活动和知识活动创造提供理论支撑。因此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活动形态发展其关键在于积极创新教学活动形式,为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提供保障。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形态研究的时候,应该积极着力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和实践建设,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活动理论和实践对接,切实为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活动努力。 4、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组织形态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组织形态研究作为学科发展的重要保障,其为学科发展提供了相当大的人力支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组织形态研究主要应该从规则、结构以及观念三个方面落实。[5]首先加强规则建设即应该将规则作为组织形态发展的制度保障措施,任何一个学科研究过程中都应遵循一定的规则和制度,否则将难以做到普遍满足大众需求,很可能出现违反规范问题。其次加强结构建设即不断完善思想政治学科教育人才培养,做到始终有人坚持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持续努力。最后则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观念建设,因为观念的缺失或者薄弱都会造成学术界缺乏认同感和自律性。坚持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科学观念,确立了其他学科的研究方向,使得所有研究者之间互相约束和制约,这样才能够有效促进其他同行之间共同交流合作。 三、结束语

一:对孩子严格要求,科学管理 我认为从小给孩子制定严格的标准,规范孩子的行为,真正做到明是非,懂道理是很重要的。这样可以让孩子从小养成严格要求、奋发向上、乐观自信、规范行为、明辨是非的好习惯。具体做法如:1.让孩子知道学校的规定都是有道理的,即使存在缺陷也是在不断完善中,所以作为学生要严格执行学校的规定,做遵守纪律的模范。2.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作业完不成是一种渎职行为,所以在完不成作业的情况下家长可以强制不允许看电视、上网,其实这样时间久了孩子也就习惯了。3.教育孩子要有感恩的心,让孩子从小感谢社会,感谢老师,感谢家长,感谢同学。4.我们在制定标准,规范孩子行为的时候,一定要和孩子一起,让孩子参与,这样就会增加其主动遵守的自觉性,和孩子平等就会增强孩子的自觉执行力度。二:家长和孩子的关系 我们知道:孩子是父母理想一定程度上的承载者,父母们把所有的幸福和苦痛交织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孩子是父母的希望,父母们十分期待和盼望着孩子有美好的未来。家长可以为孩子快乐而快乐,可以为孩子痛苦而痛苦。孩子一生可能因家长而堕落,也可能因家长而升华。那么,家长和孩子之间到底应该建立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我认为有这样几种关系。1.领导一样的关系:我们知道孩子的品行和未来受到外界影响是很大的,所以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就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了。因为家长是孩子的领导,有义务把握孩子前进道路上的方向。2.师生一样的关系: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我想这应该是每一个家长都明白的道理。也是第一个教会孩子认识外部世界的老师。严父慈母,这是先辈给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表述得最简单而又最朴素的观点。恨铁不成钢,是可怜天下父母们的心灵写照,但用拔苗助长的方法来教育孩子,是不应该提倡的,那样更多的是伤害孩子,我们应改恨铁不成钢为炼铁成钢。家长作为孩子的老师,对孩子的教育应该及时,应该适度,应该准确。我想,把握到了这些,家长和孩子之间的师生关系就有了保证。 3.朋友一样的关系:父母既然是孩子的老师,也应该是孩子的益友。朋友的关系是平等而又友爱的,也是相互尊重的。这一点是处理好其他一切关系最基本的条件。孩子心灵的港湾,需要家长和孩子之间这种朋友的关系来予以维护。 家长和孩子的关系,应该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不应该独立的存在,维护和完善了这些关系就维护了家长的尊严的职责,维护了孩子成长的权利和受教育的义务。当你感到你和孩子之间是拥有领导、慈师、朋友的关系的时候,你会成为一名最合格的家长。 三:做孩子成长的真正守护者 我认为教育孩子需要用心,需要技巧,需要心甘情愿的付出。其实只要用心也没什么难的,1-3年级的时候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4-6年级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初中三年把握孩子走正确的道路,高中做好心理呵护生活保障就行了。具体体会:1.把握方向:我们的孩子要经历人生中的三个逆反期,青春发育时期,所以家长一定更多的关心孩子,和孩子心平气和的交流,做到交心,同心,理解,引导。2.帮助孩子成长:要刻意培养孩子独立完成各项工作的能力,改变平时的给你做、替你做;逐步过渡到教你做、看你做、放心你做。发现孩子的特长,因势利导提高兴趣点,增加知识面,注重表扬提高兴趣。3.牺牲自我:我们要做孩子的样板,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所以我们就要不断学习,注意自己知识的更新,虚心学习别人的经验,少打麻将少喝酒,多和孩子交流,好的氛围对孩子的成长是有很好的促进作用的。四:指导孩子学习的几点体: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效率是最重要的过程,成绩是最后的结果。比如:通过和孩子一起看电视剧三国演义,引导孩子看三国演义原著;通过看电视百家讲坛引导孩子看史记、庄子等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书籍,自然就促进了文言文的学习和对历史知识的求知欲; 2.博览群书精益求精 : 知识是互动的,触类旁通。特别是英语、语文、历史是一个长期积累提高的过程,让孩子看更多的书以增加知识宽度和深度,做到积累提高,先博而后精。3.心平气和的解决问题:孩子成长过程中肯定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暴跳如雷,甚至打孩子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一次考试后不是只看孩子多少分,重要的是和孩子一起回忆做题的过程、思路,找到错题的原因。4.发挥孩子的特长:我们的孩子都是好孩子,也都会做好学生,只是平时我们要注意发现孩子的特长。只要我们注意发挥优势,重点解决弱项,相信孩子一定会扬起学习的风帆,掌握更多的知识。 总之,教育孩子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我们从讲道理、教方法开始,自己从认知上不断提高,了解孩子,因材施教,发挥孩子自身的学习能动性;给孩子营造一个好的学习氛围;和老师一起帮助孩子成长,向共同的美好目标前进;向行家靠拢,向里手看齐;在交流、总结、探索中不断提高,实现让我们孩子成才的共同理想!

孔子的形象毕业论文

现代很少有人了解孔子,如果谁敢鼓起勇气去大街上做个调查,你心目中的孔子是什么样的?估计十有八九的人会骂你神经病,不正常。也许有人会茫然地说,孔子,我好像听说过,但我不认识他。 难怪外国人很多都认为孔子是韩国人,孔子遗风也在韩国。中国人也习惯了把自己的传统文化拱手送人。 在这里还想纠正一点,就是所有五四以来的"打倒孔家店",以及鲁迅骂过的孔子,都不是针对孔子本人,针对的是孔子学说中被统治者歪曲、利用的封建礼教。 我反正一直喜欢的是孔子。觉得它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化英雄。相比老子的高深莫测,庄子的漂渺遁世,只有勇于入世、至情至性、在黑暗的世界里坚持为理想而奋争的孔子最为可亲可敬。 通过《论语》、《史记》的记载,可以看到一个真实鲜活的孔子,看到他的豁达、风趣、积极、率性、无私,看到一个真性情的不朽的孔子。 孔子的豁达 孔子出身贫贱,身份卑微,算是社会的最底层。《史记》记载:鲁国的季氏举办宴会,孔子与一些士人前去参加,被一个叫阳虎的人大骂“季氏款待士人,你没有资格来”,于是“孔子由是退”。 “孔子由是退”这一句话很妙,孔子当时年少气盛,受此污辱,却并未争辩、气恼,只是默然退出。少年孔子已经初露大度从容的儒家风范。 孔子后来立志恢复周礼,规范人们的沦理道德行为准则,但四处碰壁,甚至几处险境,但都能达观地对待。 孔子在郑国和弟子们失散了。子贡去找孔子,这时有个郑国人对子贡说:“东门那里站着一个人,一副疲惫倒霉的样子,真像个丧家之犬。”子贡把这些话告诉孔子,孔子乐了,说:“嘿嘿,说得真对啊,我就像个丧家之犬啊。” 孔子的幽默 孔子是个充满幽默细胞的人,他的一言一行常常不自觉地流露出幽默达观的风范。 孔子周游列国时,由于误会,曾被匡人围攻追打,五天后孔子才和颜回重逢,可谓生离死别,孔子一见到他就惊喜地说,“哎呀,我还以为你死了呢”,颜回也回敬说,“老师还活着,我怎么敢死呢”。 孔子曾经说“惟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其实这句话并没有对女性的恶意的歧视,只是孔子与弟子之间的戏谑之言,我们不知道孔子受了什么刺激发此感概,但是“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确实惟妙惟肖地概括了女子部分的心理特征,让人哭笑不得。 《史记》上还记载了孔子的一件让人忍俊不禁的事。阳货当时是位权臣,孔子看不惯他。但阳货去见孔子并给孔子送了礼。孔子虽然讨厌他,却认为“来而不住非礼也”,于是他想出一个万全之策,决定在阳货不在家的时候去拜访他,这样既避免了和阳货见面,又做到了有礼。谁知道,孔子很倒霉地就在路上碰见了阳货。阳货于是居高临下地批叛了孔子的学说,孔子也乐呵呵地敷衍附合,并未争辩,懒得对牛弹琴。孔子大度友善的形象跃然纸上。 他在论语第一篇里就说过,“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人们不了解我我不生气,这句话看似简单,其实有谁能真正做到?你的苦心没有人了解,你的满腹经纶没有人看到,你能做到不愠吗? 孔子的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老庄是无为而无不为,孔子却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孔子一生都在为了实现他心目中的理想社会而奋争,在天下无道、礼崩乐坏的社会里,他四处飘游,向人们宣扬“仁义”、“爱人”、“以德治国”,他明知不可行,却拚却一生的心血,飞蛾扑火,直落得贫老落魄,仍痴心不改,其精诚之至,足以让逃避现实、独善其身、浑浑噩噩的人汗颜。 孔子和子路曾在路上迷路,向两位种田的人打听,得知是孔子后,其中一位耕者说道,“天下的坏东西像滔滔洪水一样多,你管得过来吗?还不如像我们一样过隐世的生活。”孔子失望又绝决地说道:“正因为天下无道,我才出来,如果天下太平了,我也会过隐世的生活。” 孔子不愧为万世知识分子“敢为天下先”的楷模,这种“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强烈的责任感让人唏嘘不已。 倔强的孔子也有多次绝望的时候,他曾愤闷悲哀地感叹:“我的主张行不通了,我将乘桴浮于海了!”“我衰老得多么厉害啊!好久好久没有梦到周公了。”“凤凰不来了,黄河也没有图出现,我这一生也快完了吧!” 我们仿佛可以听到一个理想主义者无奈的呐喊。 孔子的随性自然 孔子曾坦言自己喜欢富贵的生活,但是要以平常心对待,不能强求,更不能通过不义的手段来达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

我心目中的那位孔圣人离我们已经有两千多年了。虽然他已经不在我的这个高度文明的时代,但是他的思想仍活在我们的身边。通过《论语》、《史记》的记载,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真实鲜活的孔子,看到他的豁达、风趣、积极、率性、无私,看到一个真性情的不朽的孔子。可以看到一个真实鲜活的孔子,看到他的豁达、风趣、积极、率性、无私,看到一个真性情的不朽的孔子。读书人作文网:孔子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化英雄。相比老子的高深莫测,庄子的漂渺遁世,只有勇于入世、至情至性、在黑暗的世界里坚持为理想而奋争的孔子最为可亲可敬。孔子出生贫贱,身份卑微,是那时候社会的最底层。但孔子性情开朗,是一个充满人情的人。我们心目中的孔圣人已经不在了,他已经永远离开我们,但他依然存在,他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孔子,不只是指的是孔圣人,也暗含了一种文化。这种文化是两千多年的文化,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直至现在还影响着我所在的时代的人。没有他的文化,我们的生活会变得没有礼道,我也会变得不那么精彩。是他,时时刻刻教育着我们中华儿女,使他教会了我们做人的道理,是孔子使中国的文化变得格外灿烂,我们心目中的孔子。在我看来,坚强是孔子的化身。孔子少年丧父、中年丧妻、老年丧子,饱经人生的苦难,却始终坚强乐道。他仍然开开心心得过着每一天,这就是孔子的坚强,这就是教会我坚强的孔子。孔子,不只是指的是孔圣人,也暗含了一种文化。这种文化是两千多年的文化,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直至现在还影响着我所在的时代的人。没有他的文化,我们的生活会变得没有礼道,我也会变得不那么精彩。孔子的一言一行时时刻刻教育着我,每一次,我做一件事的时候,我都会想起孔子的某一句话,这才会指引我正确的方向,使我做好每一件事情。老师在上课时也会教我们一些做人的道理,孔子的一言一行是我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孔子是我们都敬重的伟人,他知识渊博,意气风发,是我们敬仰、敬佩的著名大思想家、大 教育 家。孔子名丘,字仲尼,出生地鲁国陬邑。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 高二 作文 800字孔子,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高二作文800字孔子1

圣人道大能亦博,学者所得皆秋毫。虽传古未有孔子,蠛蠓何足知天高。恒魋武叔不量力,欲挠一草摇蟠。颜回已自不可测,至死钻仰忘身劳。

坚强如他

少年丧父,中年丧妻,老年丧子……所有的苦难都如人生道上的绊脚石阻碍着他的前进,但是他却丝毫没有退缩,在他心中,个人的苦难比起道义又算得了什么。他就这样奋斗着,周游列国,希望君主能采纳他的思想,可事与愿违,所有的君主都否定了他,他依旧不放弃,他就这样疲倦且倔强地坚持着,渴望在未知的土壤里长成参天大树。

宽容如他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如此混乱的世道中,他一直主张着"仁政",维系着社会的和谐和人性的平衡。在他的眼中,没有贵与贱,没有富与贫,有的只是老者,少者和朋友。己欲立而立人,系己欲达而达人,在孔子眼中,所谓的"仁人"即是成就自我,帮助他人,取得成功的人。孔子这宽阔博大的心胸,令世人为之敬佩。

严师如他

孔子是中国古代 文化 的象征,是私学的创始人,更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将毕生精力贡给教育事业的人。

孔子一生以"朝闻道夕,夕死可矣"作为精神追求,但他却一生不得志,于是把志道和宏道的希望寄托在弟子身上。他教育他的学生: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而他的学生也颇有体会,如曾参说:士不可以弘毅,任重而道远。孔子将他毕生所学传授给弟子,并将他的教育目的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的,故能培养"七十二贤人"。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孔子一生虚心好学,实事求是,不把向地位低于自己的人请教为耻,故能学富五车。他这样做,同样也要求弟子这样做,并且他的教育思想也给了我很多启迪。当我困惑时,我会及时请教同学,老师;当我做错一件事时,我会及时改正;当我学习了新知识点后,我会及时温习。

孔子是一位贤人,他的 名言 让我看清了太多,明白了太多。他给了无数人启迪,给了无数人希望。他的主张现为亚洲大多数国家所沿用,我不禁为孔子而感到骄傲。他是中华五千年文化名人中的最璀璨的一颗明星,更是中华五千年文化中的先师!

夫子何为者,栖栖一代中。地犹鄹氏邑,宅即鲁王宫。叹凤嗟身否,伤麟怨道穷。今看两楹奠,当与梦时同……

高二作文800字孔子2

他用最锐利的智慧开启了那一道道尘封的门,阳光从那错开的门缝间挤出来,于是门外面铺满黄金;他用最朴实的教诲铸造了一把坚韧的利斧,劈成了一道道深深的印痕,它留下的不是疼痛,而是刻骨铭心!于是,炎黄子孙有了一条光明的大道,中华民族有了文化的根。

他就是孔子。孔子从小聪明好学,二十岁时学识就已经非常渊博了,被时人称赞为“博学好礼”。

五十一岁时他做了鲁国的中都宰,任职不过一年时间,四周的地方都来效仿。因为他政绩出色,且门人众多,声望又高,所以很快就又做了鲁国的小司空。后来他又做了大司寇。在治理国家的诸多问题,他也有自己的见解。在治国方略上,他主张“以政为德”,用礼教和道德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

孔子六十二岁时,曾这样形容自己:“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当时,孔子已经带领弟子周游列国九个年头,历尽艰辛,不仅未得到诸侯的任用,还险些丧命,“累累若丧家之狗”。但孔子并不灰心,仍然乐观以待,坚持自己的理想,甚至明知不可而为之。

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在孔子心目中,行义是人生的最高价值,在贫富与道义发生矛盾时,他宁可受穷也不放弃道义。但他的安贫乐道并不是不求富贵,这不符合孔子的真实形象。他也懂得物质享受,他说:“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他也享受美食的口颐之乐。

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是讲个人的处世之道。他让我们明白,与人交往要学会换位思考,多从对方的立场想问题,这样才会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从前的我不是这样,而是说话做事只顾自己高兴,从来也没有顾及过别人的感受。学了孔子的这句话后,我改正了这个缺点,还学会了体谅别人。《论语》真是一位好老师!

孔子以好学著称,对于各种知识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此,孔子还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在当时几乎被当成一个无所不知的圣人。他会骑射,知音律,擅抚琴,精于车技。但他又非常谦逊,孔子曰:“圣则吾不能,吾学不厌,而教不倦也。”孔子认为,人人都可学习,都能成为他的老师,“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历史的风尘卷走了你的身躯,却沉淀了你不朽的儒学。你不患得,亦不患失。你是真正的智者和勇者,是永不磨灭的学者楷模。正如司马迁所说:“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高二作文800字孔子3

孔子,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他一生教书育人,钻研学问,留给后世如“孔子拜师”,“孔子学琴”等许多传奇 故事 。而我,则是史书漏记的孔门第七十三弟子。

这日阳光灿烂,老师带着我们一众弟子去野外散步。此时,一位农夫正干完农活提着扁担回家。他从我们身边经过时,见到了老师。农夫便迎上前去:“听说夫子是大学问家,学贯五车,什么字都认识,我是个粗人,有一字想要求教……”

我怕这农夫的冒昧打扰会耽误大家郊游的时间,便走上前,拉了拉老师衣角:“老师,先别理这农夫了,您赶紧带我们去散步吧!”老师咳嗽了一声:“徒弟,这你可就错了!这位老哥既然有了问题向我请教,我就应该全心帮他解决才对。难道你们都忘了我平时教育你们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那八个字了吗?”随后老师便向农夫拱了拱手:“但问无妨!”

农夫往路旁的一处井边一站,把扁担放在了井口,问道:”夫子,敢问这是什么字?“

这简直太显而易见了,不就是个象形字”中“吗?看来老师也是和我一样的想法。他眉毛弯成了月牙,捋了捋胡子,哈哈大笑:”此乃’中‘字!“那农夫闻言捧腹大笑不已,笑得我们一众弟子都面 面相 觑。好一会儿他才停止了那放肆的笑声:“这可不是‘中’字!你真是目中无‘人’!”

此言一出,我们师兄弟个个都怒形于色,几个脾气暴躁的师兄弟如子路他们便要冲上去揍那农夫。老师拦住了他们。只见他缓缓说道:“不知阁下有何高见?”那农夫见老师态度恭敬便也不再“嘲笑”,说道:“夫子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我站在井和扁担边上,便是’中‘旁加了个’人‘,构成个’仲‘字!”我们闻言都张大了嘴巴,半晌说不出话,这题目也太弯弯绕绕了吧!

沉思片刻,老师对这农夫拱手长揖:“阁下精通文字,非我能及,我应拜你为师!”这话一出我们师兄弟们再次面面相觑,不知如何言语。老师是大学问家,竟要拜一农夫为师!尽管我们都听过他的教诲“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但这一幕还是让我们觉得太不可思议了。那农夫也还了一礼:“夫子言重了,不敢当。”随后提起扁担扬长而去。望着他远去背影,老师再次拱手作了一揖。

这次,老师用行动告诉我们,只要遇到让自己感到困难,解不出的难题,就应该不论出身,不耻下问。他的这一课,让我永远铭记于心。

高二作文800字孔子4

“看!到了,这就是孔子的家!”子路兴冲冲地领着我走到门前,“请稍候,我去给老师通禀一声!”

子路是我最好的朋友,他性格直爽,为人正直,每当我遇到困难时,他总是及时伸出援手。最近,我发现他各个方面能力都提升很快,越来越像一个“君子”了,我百思不得其解,忍不住问他,他嘿嘿一笑,“我拜了老师了!”

今天,我拜托他带我去见他的老师——孔丘孔仲尼先生,准备也拜孔子为师,学习儒家文化。

我站在门前等着子路的回音,少时,子路跑出来,“老师正在给弟子们上课,走吧,我们进去听老师讲课吧!”

我的心怦怦直跳,这个老师是个怎样的人呢?老师会收下我这个弟子吗?子路却自信满满,兴高采烈地带领我走进房间。我一眼就看见了孔子,不禁眉头一皱,“老师可真丑啊!”我心里暗自说道,子路却是毫不在意的模样,拉着我找地方坐下,我只好认真听课。老师一直围绕着“仁、义、礼、智、信”展开了论述,慢慢的,老师的博学多才,不凡的谈吐吸引了我,真是“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啊”!

“老师,有一个仁德的人,如果告诉他‘井里掉下去一个仁人’,他会跟着跳下去吗?”一个弟子站起来问道。听到这个问题,我真想笑,可教室里安静极了,连子路也是一脸的严肃,我伸伸脖子,把笑憋了回去,只见老师点了点头,“为什么这么做呢?君子可以到井边去设法救人,但不可自己也陷入井中,可以受骗前往,但不可被迷惑而失去理智跳进井中。”老师正色说道。我在心中暗暗钦佩老师的博学。

“老师,如果一个人能对民众广施恩惠,周济民众,这样可以说是仁吗?”又有弟子问道,真是个好问题啊!连老师也停顿了片刻,微笑着说:“这样做岂止是仁啊!一定是圣德了!恐怕尧、舜也会觉得难以做到吧!那仁者啊,不仅自己想立身于世,也要使别人立身,自己想做事通达,也要使别人通达,能从眼前的实际情况这样去做,可以说是实行仁道的途径了。”

我也迫不及待地想问老师一个问题,“老师,您好!”我的话刚说完,一阵悦耳的闹铃声把我从梦中拉回到现实,我怅然若失,不禁在心中暗暗祈祷,希望今夜孔子再次来到我的梦中,我再访一次孔子,再拜一次老师!

高二作文800字孔子5

这是孔子这个专题的最后一章,下一节就是孟子了,故今天有必要说一说孔子的一生。

孔子是“孔家老二”,在历史上有太多有作为的人都不是老大,刘邦是“刘老三”,陈平是“陈二”,李世民也是有许多兄弟的。如果孔子是老大的话,那么他哪有这么多时间来自学成才?

话说回来,孔子长相奇怪,是一个倒梯形,身高九尺有六寸,一个标准的山东大汉。他的影子是多么的长,以至于2000多年以后的中华民族,都走在他的影子之下。孔子是位“痴人”,在他的那个时代,周王朝早已土崩瓦解,到处都是乱臣贼子,在这种时候要“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真是无异于痴人说梦。

孔子的一生都在追寻,追寻那个可以理解他主张的君主,可是并没有成功。鲁哀公、楚昭王、齐景公、卫灵公,都对他置之不理——他的想法在他们看来已经不适合这个社会了,就像一个推销员在推销早期已经过时的产品。他就像一个蜡烛,试图用他的“仁”、“爱”来照亮这个黑暗的世界。

最后,他彻底绝望了,如用快要熄灭的蜡烛在冷风中,忽明忽暗。“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人人学者,其由与!”“吾未见,好德者如好色者。”“吾未见刚者。”“吾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吾未闻好学者。”这一连下来好几个“未”,仿佛将社会的所有人(包括他自己的学生)都否定了一遍。是的,他已经看破了红尘,是时候该停下来休息了。

孔子靠弟子冉求的帮助,又回到了鲁国。“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他确实该写点什么了。《春秋》,这是一个时代都因此得名的著作。孔子也是十分好学的,“孔子晚而喜《易》,序《象》、《系》、《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他将《易》这本占卜之书改造成一本哲学之书,使《易》加之到了儒家的“五经”之中。

蜡烛总是会烧完的,弟子一个又一个的逝去,颜渊死了,孔子的心灵受到了打击——“天丧予!天丧予!”颜回死于贫困,连棺材都没有,他为此失声痛哭,不久,子路死在卫国了,由于打抱不平,被人剁为肉酱,他的精神支柱彻底崩塌了,他最后在落日的余晖之中长叹一声。

圣人洒泪去了,如蜡烛,熄灭之前最后一次耀眼地一跳。

天地之间,一片黑暗。

高二作文800字孔子相关 文章 :

★ 高二作文孔子800字五篇范文

★ 高二作文孔子800字议论文五篇

★ 高二作文有关孔子600字

★ 关于孔子的作文800字

★ 高二作文有关孔子800字五篇范文

★ 孔子《论语》读后感800字以上作文5篇

★ 我眼中的孔子作文1000字

★ 以孔子为话题的作文

★ 2017作文名人素材孔子高中版

★ 高考作文议论文人物素材:孔子

我心目中的那位孔圣人离我们已经有两千多年了.虽然他已经不在我的这个高度文明的时代,但是他的思想仍活在我们的身边.通过《论语》、《史记》的记载,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真实鲜活的孔子,看到他的豁达、风趣、积极、率性、无私,看到一个真性情的不朽的孔子.可以看到一个真实鲜活的孔子,看到他的豁达、风趣、积极、率性、无私,看到一个真性情的不朽的孔子.读书人作文网:孔子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化英雄.相比老子的高深莫测,庄子的漂渺遁世,只有勇于入世、至情至性、在黑暗的世界里坚持为理想而奋争的孔子最为可亲可敬.孔子出生贫贱,身份卑微,是那时候社会的最底层.但孔子性情开朗,是一个充满人情的人.我们心目中的孔圣人已经不在了,他已经永远离开我们,但他依然存在,他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孔子,不只是指的是孔圣人,也暗含了一种文化.这种文化是两千多年的文化,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直至现在还影响着我所在的时代的人.没有他的文化,我们的生活会变得没有礼道,我也会变得不那么精彩.是他,时时刻刻教育着我们中华儿女,使他教会了我们做人的道理,是孔子使中国的文化变得格外灿烂,我们心目中的孔子.在我看来,坚强是孔子的化身.孔子少年丧父、中年丧妻、老年丧子,饱经人生的苦难,却始终坚强乐道.他仍然开开心心得过着每一天,这就是孔子的坚强,这就是教会我坚强的孔子.孔子,不只是指的是孔圣人,也暗含了一种文化.这种文化是两千多年的文化,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直至现在还影响着我所在的时代的人.没有他的文化,我们的生活会变得没有礼道,我也会变得不那么精彩.孔子的一言一行时时刻刻教育着我,每一次,我做一件事的时候,我都会想起孔子的某一句话,这才会指引我正确的方向,使我做好每一件事情.老师在上课时也会教我们一些做人的道理,孔子的一言一行是我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学前教育的毕业论文怎么念

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体终身教育及社会发展均具有重要作用。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学前教育毕业论文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学前教育的创新模式》

摘要:学前教育是当前的一个热点话题,学前教育专业也成为当前各中职学校的一个热门专业;游戏是儿童生活自然而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儿童用以理解其生活于其中的自然、社会与人生的手段,更是儿童主要的生活方式。乍一看,学前教育和游戏这两个名词之间没有什么关系,实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学前教育中,采用游戏形式进行教育,其价值在于实现儿童认识能力、运动能力、社会性和情感的发展,目的就是将儿童身心发展的各个方面纳入一个有计划的影响过程,通过德、智、体、美各育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发展。相对于传统的教育模式来说,游戏教育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和功效。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她们是未来的幼师,在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老师不仅要让学生明白游戏对于幼儿的成长意义,更为重要的是启发学生学会如何设计出符合儿童身心全面发展的游戏。

关键词:游戏设计 幼儿教具设计 教育

探讨游戏规则设计与其形态、功能设计之间的关系,不仅有利于人们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真正的儿童游戏,更有利于帮助游戏设计者及生产者创作出真正符合儿童身心发展需求。同时,对游戏规则与形态、功能设计进行探讨,也具有十分迫切的现实需要。儿童的早期教育是社会培育一代新人的初始阶段,也是儿童人格、品德、智力等方面发展的关键阶段,这一阶段的游戏活动对儿童的成长影响深远。但是,很多时候游戏的形式、功能设计没能做到“与时俱进”,不能完全满足当代儿童早期教育的需求。不管是儿童本身还是市场都迫切需要更多更好的、符合儿童成长需要的玩教具诞生。

1 游戏在幼儿园集体活动中的组织设计原则

根据年龄特点,调整游戏规则

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必须制定不同的游戏规则。小班应以体验游戏的乐趣为主,规则简单易遵守,与游戏内容和情节一致。例如“小老鼠过河”游戏,幼儿只要抓住前一个幼儿的衣服,一个跟着一个走,就可以完成游戏。中班是初步的游戏合作阶段,可以制定一些限制性和惩罚性规则,大班可适当地引进竞争机制。例如在“狼和小羊”的游戏中,需要4名幼儿“搭架子”,游戏规则是幼儿必须看清谁是狼后才能逃跑,逃跑时不能跑出规定场所,而作为惩罚的,即被“狼”捉住的“小羊”,只能担任“搭架子”的角色,这类游戏的竞争性较强,适合大班的幼儿。另外,同一游戏由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组合一起玩,可调整游戏规则,以增加游戏难度。例如“老鹰捉小鸡”游戏,小班的幼儿可四处躲跑,中大班的幼儿可6人一组排成一排拉着前面幼儿的衣服躲闪,但在游戏时,教师要控制幼儿追逐跑动的时间与运动量。

创设活动情景,激发幼儿的兴趣

很多幼儿园拥有宽阔的场地,绿树成阴、草地成片,拥有柔软的塑胶场地,非常有利于孩子们追逐、游戏。我们能够将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进一步丰富游戏环境以及材料。在一些平整的塑胶地、水泥地上画上极富情趣的、各种颜色的“方格房子”、“圆圈”等,孩子们还能够充分利用小树林,玩起“捉迷藏”、“躲猫猫”的游戏,在构建相对宽松的集体户外活动中,有效锻炼幼儿体能,极大的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切实体验到游戏当中的乐趣。

2 游戏设计:转陀螺游戏

游戏规则

(1)适合年龄段:3岁以上;(2)参与对象:儿童、老师或家长;(3)参与人数:3人或3人以上;(4)材料用具:圆盘三层盘子一个;红色竹筒、黄色竹筒、蓝色竹筒各一个;红色积分小颗粒、黄色积分小颗粒、蓝色积分小颗粒;记分牌一个;小球、陀螺各一个。

游戏方式

以两人参与游戏为例。

(1)开始游戏:盘中放三个小球,游戏一方旋转陀螺,让陀螺撞击小球,陀螺开始旋转之后,在陀螺停止转动前,玩者都不能再继续旋转陀螺,落入顶层与中间层盘面之间凹陷处的小球不能再次放回盘中心,等陀螺停止转动时才记分,以此时小球的位置作为记分依据,记分完毕轮到游戏另一方旋转陀螺。

(2)一记分方式:小球进入红色小筒则往自己的一记分牌上套入一颗红色记分粒,进入黄色小筒则套入两颗黄色记分粒,进入蓝色小筒则套入三颗蓝色小粒。

(3)判断胜负:最先将自己的记分牌堆满记分粒者为胜者。

游戏时间

每局10-15分钟。

游戏结构

(1)竹筒与盘面之间采用塑料键进行连接,方便拆装和自由组合该塑料键的长度能同时起到阻挡小球跑出盘面的作用。

(2)盘面共有三层,顶上层与中间层之间的落差为5mm,该结构的设置主要是为了阻止没能被陀螺顺利撞击进入竹筒的小球不能回落到盘面中心,被陀螺再次撞击。

(3)盘面呈均匀凹陷状,这个结构能保证陀螺不会旋转到盘面边沿碰撞圆筒,同时,还能增加陀螺撞击小球的机会。

游戏功能

(1)游戏功能:通过竞赛的方式,让儿童及其玩伴游戏中得到紧张、激烈的,满足儿童及其玩伴的成就感。

(2)教育功能:①通过引导儿童观察力学现象,帮助他们理解力学等方面的科普知识;②锻炼儿童手脑眼协调并用的能力;③提高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

3 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游戏对于儿童的重要性越来越被国内外的幼教机构所重视。现代教育理念要求幼儿园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游戏是儿童的存在方式,儿童应当在游戏中度过童年,不仅仅因为众多研究者们告诉我们游戏在儿童认知、情感、社会化、身体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发展价值,更为重要的是儿童喜欢游戏,游戏和吃饭、睡觉一样是基本的需求,而对于学前教育工作者而言,合理的开发和设计学前儿童的游戏资源,是开拓教学模式人性化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许政涛.幼儿园游戏与玩具[J].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刘众.幼儿园游戏教学论[J].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

[3]吴云.对幼儿游戏规则的探讨―兼谈幼儿规则游戏[J].学前教育研究,.

[4]秦丽.幼儿园游戏本质的再认识―从皮亚杰活动理论谈游戏活动的指导[J].太原教育学院学报,.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学前教育毕业论文范文

其实论文都是有一定的模板等等这些的,关键是你得找准一些关键字词,那么我们一个如何写呢?

最后希望我的答案能够帮助你。

作为写过毕业论文的大学生,我对这个问题是很有发言权的。并且我和学前教育专业的同学做了详细交流,梳理出以下要点。

一、确定选题

确定合适的选题是论文写作的第一步。所选的主题不能太大,否则只能泛泛而谈;所选的主题也不能太小,否则难以展开详细论述。在确定选题之前,可以参考其他人的经验。

在知网上搜索“学前教育”关键词,可以得到如下图所示的结果。

“学前教育”知网搜索结果

学前教育的选题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类:①与学科相关的,探讨在学前教育阶段教师教授该学科的方法,或者开发一个新的课程;②与幼儿生活相关的,探讨如何让学生在校园中健康快乐地成长,让校园生活更加丰富;③与学前教育相关的配套设施的研究,探究这些设施与幼儿成长环境的关系。当然,也可以从现实生活和社会报道中寻找灵感,找到值得研究的课题。

二、确定论文结构

一篇完整的论文,需要包含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步骤。以《N幼儿园S大班幼儿在园数学入学准备的经验、问题及策略研究》这篇论文为例,必要的内容包括:标题、目录、中英文摘要、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文献综述、研究方法、研究过程、结语、参考文献、附录、致谢等。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示例

研究过程是论文的重中之重,在这一部分的论文撰写中,需结合具体案例作具体分析,这里的案例可以是在实习和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场景。同时,可以加上三线图、曲线图、表格、插图等元素,使论文的表述形式更加丰富,增强可读性。

仍以上面这篇论文为例,这篇论文引用了丰富的课程教学案例,包括“文具小超市”、“找朋友”、“认识新邻居”等。在撰写论文时,可以对这些案例加以设计和分析,考虑如何与幼儿进行互动,增强课程的趣味性。案例和论点之间应当相互呼应。如果能将在实际教学中的感悟写进论文中,效果更佳。

“文具小超市”课程案例设计

三、其他想说的

1. 在写论文之前尽量列好提纲,突出研究重点。论文初稿完成之后,要通读全文,看看文章是否做到逻辑清晰、层次分明。在闲暇时间可以多多参考相关的优秀论文。

2. 学前教育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学科。在撰写论文过程中,一定要仔细翻阅相关的书籍文献,从中提取论点,同时,要将这些论点和实际教学的场景紧密结合起来,从而写出优秀的论文。

具体要求给我。。。俺给写好吧。。。

教学理念研究的毕业论文

试论教师教学理念的现状考察及其转变的思考的论文

论文关键词:教学理念 转变策略 课程改革 学生发展

论文摘要: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理念的感召下.更新与转变教师教学理念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通过对教师知识观、课程观、学生观、教学观等方面的现状考察与反思,找寻转变教学理念的策略,其主旨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与学生发展。

理念就是理想和信念,就是理论和观念。教育理念是教师在对教育工作本质理解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育的观念和理性信念仁门。理想地说,教师的任何教育行为都应该建立在一定的理念基础之上。所谓有理念,就是对自己的策略选择和行为方式能够清晰地进行理念解释和行为描述,能够进行“为什么”的阐释。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真正做到促进教师与学生发展,需要考察与反思支配教师的教育观念体系,寻找造成实践弊端的思想与理论根源,并针对其根源,提出其转变策略。

一、教学理念的现状考察与反思

教师的思想是教师对自己教育行为的价值性理解。知识观、课程观、学生观、教学观是教师教学理念的重要构成。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如何看待知识与课程?树立怎样的学生观与教学观?

(一)教师对知识的理解

“知识是人类认识的成果”,人们习惯用这样的定义来理解知识,并以此为知识观来看待课程改革。这种知识观的本质,认为知识就是被搁置在人类认识成果总库中的那些东西,是前人积累下来的经过系统的理性思维并以“符号”的形式保存下来的过往经验,是理性的产品。这种知识观不应是教师所持有的知识观。因为这种知识观没有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没有从课程教学的角度来把握知识的本质。“知识就是力量”已经深深地扎根于每个教师的脑海中,在教学中重视知识的教学,成了广大教师的共识。毫无疑问,尊重科学、尊重知识,重视知识教学,并把它看成是教学的基本目标,是教育的基本规定。但如何理解知识,如何看待知识教学背后所隐含的价值和意义,却反映了一个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育视野的广一度和深度。

“知识改变命运”是因为知识对人生的启迪,知识不纯粹是关于科学、真理的问题,更是与人的命运和幸福有关的问题。知识教学不能仅仅教给学生知识的内容,更应引导学生领悟知识的意义。让知识与学生相遇,让一切进入学生发展历程的知识都应具有人文意义,此时,知识对作为知识再生产的主体—学生而言,不完全是“真理问题”,还有“幸福问题”。这也正表明了新课程所强调的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使学生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意义的合理性与价值追求。

就知识、知识观的话题访谈教师时,大部分教师说:

什么是知识?应该树立什么样的知识观?说句老实话,说不清楚。但我们知道,对学生说,书本知识最为重要。不然的话,学生为什么还要天天学习课本?考试时还要考书本上的内容?关于“知识背后的意义”,这个我们觉得也很重要,但很玄乎,不好捉摸。学生掌握了知识之后,他自己会有体会,会有感觉。

(二)教师对课程的理解

教学与课程的关系是新课程改革首先必须摆正和处理好的一对关系。在这对关系中,课程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课程观是主导因素。课程观决定教学观,并因此决定教学改革的深度和广度。课程与课程观的地位凸显无疑。但教师们又是怎样理解课程?课程观又是怎样的?

课程就是学校所开设的各门学科,我们当老师的关注的课程就是课本和教参,按照课本、教参去备课、讲课就行了。教材编写是上面的事,跟我们有什么关系?教材选用是领导的事情。关于课程资源问题,有时候也找一些材料,包括网上查询,但这种情况很少。学校又不能上网,家里能上网,但回到家里就累得不行了,根本没有心思上网查教学方面的资料。

教师鲜明的课程意识应拒斥“圣经”式的教材观。教师要确立课程资源意识,应认识到教材仅仅是课程实施的一种文本性资源,而且是可以超越的。教材仅仅是课程的一种重要载体,但不是课程的全部。教师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紧扣课程标准,而不是紧扣教材。任何课程实施都需要利用和开发大量的课程资源。课程资源的重要价值在于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多种发展机会和发展条件。但教师面对丰富的课程资源,答案是没有条件、没有时间、没有精力等等。这一回答足以让教师、学校领导、教育行政领导从不同的角度去自问、深思。

(三)教师对学生的认识

学生作为能动的教育主体参与教育过程,有其自身的特点。作为教师如何看待学生?如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能否从不同的视角看待学生,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这对提高学习质量和教学质量至关重要。

1.课堂上,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实属不易。2007年教育部的统计数字表明,农村初中大班额比例达到6800,全国有64个县的初中全部是大班额,其中50个县在中西部地区。按照河南省某市2007年度教育统计资料,无论是城市、县镇,还是农村,66人及以上的班级规模占74%以上,城市尤为突出,而班级规模在45人以下的很少。事实上,120人左右的“超级大班”也屡见不鲜,令教师不堪重负。每名教师相当于带两至三个正常班,工作量增加了两倍以上。上课时要为维持秩序而耽误时间,为了让所有学生都能听清讲课内容,教师上课时都要将声音喊到最大,上课质量很难保证。美国学者卡尔森()在谈到“教师的厌‘教’情绪”时曾提到,中学教师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班上学生人数太多,维持纪律是首要问题,不可能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教幼儿园直到12岁的中学生的教师都要花费很多精力来维持纪律,他们也对此深恶痛绝。在很多课堂上,通常是几个不服管教的坏学生破坏了整个课堂纪律。

据笔者观察,在大班额教学的课堂上,按最保守的估计,至少也有10%的学生不听课。若精确计算的话,不注意听课的人数可能要在30%左右。在访谈教师时,他们说:

这两个数字应该不夸张,就是如此!学生不学习,我们也不管,也不敢管,管严了,怕学生出事。即使想管,那么多学生,咋管?

2.教师如何对待学生的学习生活。一次,笔者到一所小学听课,在课间时间到一语文教研组办公室休息时,观察到如下真实的一幕:

一个岁数稍大的女老师在靠近门口的桌子边坐着,我进去和她打了声招呼,并坐下和她聊天。同时,我发现靠里面站着三个男生,其中一个斜趴在桌子边正在写作业,我已经知道这其中原因,但还是忍不住走上前去看(或者问)个究竟。那两个学生手拿作业本,傻傻地站在那,面无表情;那个斜趴在桌子边的学生正在写“给妈妈的一封信”。我看了一会,他没有写出一个字。我问他咋回事,学生不语且一脸的难受样。我又回到这位老师旁边,老师顺口说:“这不是我的学生,我从不干这种事。可能是学生没有完成作业,或者做得不好。”

学生生活幸福吗?学生学习快乐吗?学生傻傻地站在教师办公室里是何等滋味?面无表情地趴在教师办公桌边补做“给妈妈的一封信”,在那样的环境中,处于那样的心情,能给妈妈说些什么?能写出优美动听的语句吗?能把发自内心的话语表达出来吗?教师要尽可能地给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提供一个宽松的环境,包括在课堂上,在教室里,在校园内。

(四)教师对教学的认识

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环节在于课程改革,而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在于课堂教学的改革。教师树立什么样的教学观,对课堂教学质量影响很大。

1.教师课堂设计与执行情况。长期以来,由于受科学主义研究方法的影响,教学理论研究十分重视对教学科学性理论的研究,强调的是教学活动的“预设性”,反映在中小学教师课堂教学设计和执行方面也是如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必须写出系统而完整的教案,并在课堂教学中,执行此教案。在访谈多个学校的多位教师中发现,他们所说的惊人的相似:

学校不定时检查教案。编写教案时,必须系统而完整,必须有各项条目。教案提前写好,课堂上就是要按照教案讲,按课本、教参上规定的内容讲,按备课时设计的内容讲。

从教师访谈中得知,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方面的“系统和完整”,主要是学校制度的规约。课堂上教师对教案的执行情况“按章(教案)办事”“依样操作”者也居多。没有“详案”与“略案”之分,也没有年轻教师与老教师之别。这种对教案的管理过于具体、过于详尽、过于死板的统一模式,对合格教师尤其是优秀教师而言,肯定是弊大于利。

2.教师课堂教学安排情况。调查420名中小学教师的情况表明,教师每节课的完整性回答“高”或者“较高”的占,每节课的教学密度回答“紧凑密集”或者“较为紧凑密集”的占。教师在课堂上追求的是每节课的完整性,一堂课的完整性高,对应的是课堂安排紧凑密集。在访谈教师时,他们说道:讲课时,主要通过“复习、新课、小结”等几个环节来进行,在这方面变化不大,习惯了,使用起来也顺手、方便,课堂上,一环扣一环,表现得也比较紧凑。

二、转变教学理念的思考

在社会发展的历程中,只有触及人们观念层面的变革才是最深刻的变革。我国教育发展的百年历程表明,对教育观念的审视是教育改革与发展在更深层次上的自我批判与自我突破。正是以不断更新的教育观念为指导,才有了一次又一次的教育教学改革。作为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他们所持的教育教学观念将直接决定其教学行为,影响学生的发展以及教师的专业成长。

(一)转变教师知识观,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知识观即人们对知识本质、类型、属性、价值、习得等问题的基本认识和看法。不同的知识观必定导致不同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行为。针对目前中小学教师所固守的“知识本位主义”“知识授受主义”与“知识功利主义”的知识观及其教育行为方式,从新课程改革所要求的理念出发,实现教育中知识观的两种转向。

一是从构成性知识观转向生成性知识观。构成性知识观是构成论思维关照知识的结果。在构成性知识观的视域下,知识是由基本的知识要素构成的整体,知识的发展就是基本知识要素的离析与重组。它强调知识所具有的理性、科学性和客观性,但忽视了知识还具有情感性、非科学性和主观性。以此来讨论知识必然会导致知识的“单向度”性。生成性思维是现代哲学的基本精神和思维方式。其特征为:重过程而非本质,重关系而非实体,重创造而反预定,重个性、差异而反中心、同一,重非理性而反工具理性,重具体而反抽象主义。在生成性思维视域下,知识具有生成性。知识的生成不是通过各组成要素的简单叠加,而是各要素复杂的相互作用的过程,是整体地不断演变和创新的过程。

二是从本体论的知识观转向主体论的知识观。本体论的知识观是从知识的生产过程和生产结果来讨论知识,把“知识”作为研究对象,就知识论知识。这种本体论的知识观不能作为教师直接拿来并加以应用的知识观,因为教师的研究对象和活动目的不是“知识”,而是“学生及其发展”。因此,教师知识观的建构需要从本体论视野转向主体论视野。

主体论视野就是超越一般认识论的本体视野,从学生发展过程与发展结果来理解知识。主体论的知识观强调的是学生作为知识再生产的主体,知识再生产的过程、方式、目的和价值与人类一般的认识过程相比较,具有其独特性。因此,这一知识观的转向是学生主体发展的内在要求。新课程以“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出发点,崇尚主体论的知识观,注重知识对学生成长的意义,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与探究,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知识不只是科学的问题,更是与人的命运和幸福相关的问题。教师知识观的转变,要求树立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创建一种开放的、浸润性的、积极互动的学习文化,以帮助学生克服知识的惰性,增强知识的弹性,促进知识的远迁移,达到最终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使学生愉快学习、幸福生活。

(二)增强课程意识,转变课程观念,提升教师专业品质

教师如何理解课程,就决定了他如何实施教学,进而影响学生的思维方式。长期以来,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和课程统一管理以及师范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等因素的影响,中小学教师在课程实施中始终处于“忠实执行者”的层面,缺乏必要的课程意识和课程生成能力。为此,增强课程意识,转变课程观念,提升课程能力,既是教师教学理念更新的重要一维,也是教师专业发展不可或缺的内容。

课程意识是教师对课程系统的基本认识,是对课程设计与实施的基本反映,是教师的一种基本专业意识。教师鲜明的课程意识一般包括主体意识、生成意识和资源意识。强调教师时刻把自己和学生看作是课程的主体,把自己和学生置于课程之中;课程的意义和价值是动态生成的,而不是预设的,教师把握课程不同维度的目标,结合特定的教育情景,联系学生经验和社会实际,动态地生成课程价值;强烈的课程资源意识要求教师不仅创造性地利用教材,而且要利用与开发多种课程资源。

知识中心或学术理性主义课程观重视知识的价值及其对人的理性的意义,它强调课程对儿童未来生活的意义,为未来生活作准备;经验或自我实现课程观强调由对儿童未来生活的关注转向对儿童现实生活的关注;生活经验重构或批判课程观认为,教育和课程对儿童的关注,最根本的意义在于为儿童的现实生活与可能生活之间架起一个桥梁,培养他们的批判意识、构建意识和创造意识,引导儿童建立起有效的生活方式。

纵观课程观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课程观是沿着人的未来生活—人的现实生活—人的现实生活与可能生活的沟通的道路展开的。课程只有把儿童当作一个活生生的、整体的、生活着的人来看待,才真正具有生命的`活力。为此,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教师必须建立起新的课程观,其内涵包括:儿童是课程的主体;“生活世界”是课程内容的范围;课程是儿童通过反思性、创造性实践而建构人生意义的活动;课程的学习活动方式以理解、体验、反思、探究和创造为根本。学校课程不再被视为静止的“跑道”,而被视为“人生的阅历”,是教师的独特教育理念、师生所处独特的社会环境与教育情景直接关联的教育要素。

(三)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育学生的基石

1.关爱每一个学生是教师的职责。多元智力理论要求教师应树立多样化的学生观、个性化的学生观以及“每个人都能做到自己的最好”的学生观。这一鲜活的命题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它昭示着教师要对学生高度负责,关爱每一个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为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学习与发展服务。关爱每一个学生,教育者应胸怀这样的信念:每一个儿童都是一个珍贵的生命,每一个学生都是一幅生动的画卷。教师应当体会儿童生命的最大丰富性和主动性,关注学生成长与发展的每一点进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肯定自己。同时,把学生当作“具体个人”去认识和研究,“要承认人的生命是在具体个人中存活、生长、发展的;具体个人的生命价值只有在各种生命经历中,通过主观努力、奋斗、反思、学习和不断超越自我,才能创建和实现;离开了对具体个人生命经历的关注和提升,就很难认识个人的成长与发展”。

2.在师生、生生互动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性。社会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教学是与学生合作共同建构知识,并要扩展每个学习者的保留节目。这一理念告诉我们,现代教学不应是教师一个人讲到底的单向信息传递,而应是师生间、生生间的双向交流与多向交流活动,应让学生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在各种信息反馈中,循序渐进地锻炼和提高学生的洞察力和分析力,促进对知识的理解,形成共享的、学习过程的主动建构,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精神。在师生互动中凸现学生的主体性,在“主体参与”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师要不断调整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关系,使课堂教学活动在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情境中展开。只有在情与情相融、心与心相碰、教与学相长、教与学互促的情境中,学生的主体意识才会有形成的“土壤”和生长的“养分”。

(四)教学观的转变:从关注学科到关注学生

1.课堂教学:师生对话的实践。我国的课堂教学面临着从“传递中心教学”转型为“对话中心教学”的严峻课题。“传递中心教学”是教师向学生片面地传递“制度化知识”的教学。把儿童视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学就是灌输知识,其结果是儿童原本拥有的主观能动性被消磨殆尽,丧失了学习的本来目的,学习的使命仅仅是记忆现成知识;教师关注的是知识,是学科,而不是人,包括教师自己,教师不把学生作为一个有独立个人权利的社会人来对待,经常会有意无意地侵犯学生的个人权利。因此,传递中心教学是“教师主导型”教学,是一种学科本位的教学,也是一种“目中无人”的教学。

“对话中心教学”是一种师生共同探究型教学,是一种师生平等对话、交流的教学,是一种关注学生主体性和个性、人格的教学。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理念的感召下,课堂教学过程意味着是一种对话过程。这个对话过程就是引导学生“与客观世界对话、与他人对话、与自我对话,并且通过这种对话,形成一种活动性、合作性、反思性的学习,也就是形成认知性实践、社会性实践、伦理性实践的‘三位一体’的过程”。

教学是怎样的一种实践?教学原本就是形形色色的对话,拥有对话的品格。出色的课堂教学,既能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和支撑作用,又能淋漓尽致地展现学生自觉的、能动的活动。当教师的作用引发了学生活动的时候,就产生了教与学的辩证法,这时,教学就成立了。同时,教师的“问题”就转化为学生的“问题”,而这种问题的解决正是“学习共同体”所追求的。因此,课堂教学就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展开的辩证的问答过程,从本质上说,具有对话的性质。

2.教学的追求:关注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教学目的在于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使之按自己的性向得到尽可能充分的发展。教学是以促进学习的方式影响学习者的一系列行为,但应更多地视为是一项人际互动的过程。那种通过严格程式化的规则、过程、步骤进行监控的系统方法并不适合这项工作。如果一个教师想采取全方位的教学方式,必须考虑几个问题田2‘3:第一,以学生为中心;第二,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把知识融会贯通;第三,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培养他们把一门学科中的思维方式应用到另一门学科以及实际生活中的能力。第三点尤其重要。因此,教学目的的实现需要教师从根本上改变观念,努力实现教学与学习的变革。从根本上转变思维,促进学校的学习与教学转变,就要坚守“如果·,‘…我们就能……”的信条。同时,把“是的,但是……”和“我们不能……因为……”这样的语言从我们的词典中剔除。教师的主动性不是强加的,而主要是通过教师自己的学习,通过教师群体的合作学习,唤醒教师初为人师时所持有的信念,从而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与发展。

教育 作为人类特有的社会活动之一,有着本身独特的社会功能,它对人类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的延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开端,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地位也是不容忽视的。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小学教育本科 毕业 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谈小学语文教师提高听评课的能力的 方法

听评课是教师教育教学的必备职能,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形式。教师听评课的能力对学生素质的提升以及教学能力的发展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新课程教学理念要求教师要多交流,在交流过程中提升其听评课的能力,也能够更好的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成长。但是,在当前的听评课中很多教师仅仅是将其作为一种形式,教师对待听评课的态度存在着随意及局限性,这样就导致教师听评课的效果并不是那么理想。对听评课的这种态度不仅不能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反而会让教师觉得是一种累赘,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一、通过听课的形式

为了进一步提升教师的听评课能力,就需要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进行随时的听课。教师有时在自己的课程中找不到自己讲课的问题,但是,在听课的过程当中却能够发现一些问题,也能够借鉴别的老师在课堂上一些成功的教学方式。在平时的听课过程中,听课的氛围比较轻松,讲课教师也能够发挥出自己最好的水平。对这样的课进行评课时,讲课者和评课者能够轻松的交流。通过这种形式,能够极大的提升教师的听评课能力。

二、通过 反思 的方式

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提出,要求在教育教学中要具有一定的创新理念。教师是教育教学的主体,但是当前大部分教师都缺乏创新能力,不能够很好地认识自己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也不能对教学中的问题进行相应的诊断。为此,这就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反思能力,在教育教学中更新自己的教学方式,尤其注重创新能力的提升。教师可以将自己的教学内容记录下来,然后再反复观看,以便发现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问题。通过这种方式,也能够有效地提升教师的听评课能力。反思的过程其实也是对教学过程进行诊断的过程,通过对教学进行诊断,能够更好的意识到自身教学过程中的不足。教师可以通过自主备课的过程中,通过对教材的了解以及对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设等,然后让所有的听课教师也参与研讨,通过这种方式提升教师本身的听评课的能力。

三、多种备课形式相结合

为了更好的提升教师的听评课能力,可以在备课环节采用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相结合的环节。在备课过程中先确定上课的类型和内容,然后再采用集体备课的形式。通过集体备课可以形成系统的教学设计,教师在讲解过程中要能够结合自身的教学特点以及在集体备课中提出的建议来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尽量能够将集体备课中相同的部分展现出来,差异的部分做为闪光点也表现出来,这样就能够充分表现出集体备课的优势。其他教师在听课的过程中要注意听讲课教师运用的 教学方法 以及所产生的教学效果。在评课时采用先让讲课教师自评,然后是其他教师进行评价。在评课时注重对集体备课中的不足以及教师个人在教学过程表现的优点和不足。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让教师明白,自己在听课的过程中具有明确的目的,听课的过程一方面是找出讲课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优点和不足,对于优点部分是自己找教学过程中值得学习借鉴的地方,对于不足也是自己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通过听课不但能够提升其教育教学能力,还能够提升其评课的能力。

四、资源间的共享

为了提高教师的听评课能力可以通过资源共享的方式。优秀的示范课本身就是一种比较快捷的学习方式,通过学习快速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为此,要充分发挥自己学校本身具有的资源优势,并且要借助各个学校比较好的教学网站平台,在教育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学资源案例的作用,及时的学习沟通,以便快速的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要鼓励教师多参加网络教研,通过观看网站上优秀的教学案例,并对观看的教学案例写出自己对此的体会,对优秀的教学示范进行吸纳并能够应用到自己的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在地区范围内或者是各个学校之间展开有关教育教学的比赛,或者是展开优秀教学案例的示范等,通过这些形式旨在进一步提升教师能够在备课的过程中或者是听示范课的过程中,能够提升自身的听评课能力。通过在网络上进行教研,观看优秀的教学视频等形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教学资源之间的共享,通过这种形式可以更快的加强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在语文教育教学中提升教师的听评能力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可以通过平时听课的形式、反思的形式、集体备课的方式以及资源共享的方式。不管采用何种方式都需要教师在参与过程中都要做好记录,在上课之前也要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对在学习过程中比较优秀的地方进行借鉴,并将优秀的案例积累成为提升自己教育教学的宝贵资料。

<<<下页带来更多的小学教育本科毕业论文

目前,许多高校设置小学 教育 专业是为了培养合格的小学教师,小学教育专业的数学课程教育是我们学习数学的起步阶段,对于培养合格的小学教师非常重要。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小学教育专业 毕业 论文 范文 ,希望大家喜欢!小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范文篇一 《教师教学风格对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影响》 摘要:本文以教师独特的教学语言表达方式和课堂教学技巧为依据,分析了理智思辨型、情感感染型和情境渲染型三种类型的教学风格对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不同影响。并且针对这些影响提出关于教学风格的现实有效的改善 措施 ,即要突破个体教学风格的单一化,注入其多侧面发展的新理念;根据教学客体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应的教学风格;不断改善个体教学风格的不足,扬长避短。 关键词:教学风格;学习习惯;小学生 在教学这样一个双边活动中,教师的教学风格对教学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陶先生说:"教育就是培养良好习惯。"而教师各异的教学风格会对不同阶段学生习惯的形成产生不同影响。有科学研究表明:6至12岁即小学阶段是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期。所以, 反思 现存的课堂教学,探索更加适于形成小学生良好惯的教学风格是有一定的现实指导作用的。 1.小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 小学生课前学习习惯的现状。从实际调查发现有有一少数小学生根本无 学习计划 ,对于执行学习计划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大部分学生将学习计划流于形式。小学生课堂学习习惯的现状。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自制力较差,听课时往往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所以,小学生课堂上始终专心听讲的人数比例并不高。同时,也有大部分学生只是一味地接受,缺乏质疑的习惯。小学生复习及作业习惯的现状。在完整的学习过程中能够坚持每天复习的学生比例并不高。致使盲目地去完成作业,甚至还存在少部分不完成作业的情况。 2.不同类型的教学风格对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影响 在《教育大辞典》中,教学风格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所体现的教师个人特点的教学风度和格调,是教师教学思想、教学艺术的综合表现[1]"。然而"学生是教师教学的形象载体[2]",教学过程中应以学定教,以教促学。通过长期对小学课堂教学的观察,以相关研究理论为基础,得出了不同教师的教学风格对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不同影响。以教师独特的教学语言表达方式和独特的课堂教学技巧为依据,细以教师课堂教学语言中语调的起伏变化,情感的运用和课堂教学技巧中所采用的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及潜移默化的调控手段为标准,对教学风格进行了分类 总结 。 理智思辨型的特点及其影响。在课堂教学中,一些老教师知识渊博且 经验 丰富。其主要特点是:课堂教学中教学语言语调高昂、层次分明、逻辑严谨,比较注重理论知识,能够深入浅出。这类教师的教学能用思维的逻辑力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他的严肃稳定,则对于自律性差的小学低年级学生在初步养成良好的 课前预习 、专心听讲、勤记笔记,有效完成作业等学习习惯方面产生了一定积极影响。不过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使得学生学习习惯的形成处在强式状态下,没有使习惯内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注意充分发挥教学手段的作用,教学组织形式也缺乏灵活多样性。 情感感染型的特点及其影响。这类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是感情充沛,以情促知的。教学语言语调起伏明显、表达优美动听、富有感染力和鼓动性。教师善于用情感调控课堂,态度温和谦恭,对学生的不良习惯能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这样一位情感感染型的老师,对于改变小学生分散的注意力是非常有利的。从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课下的讨论可以看出,此类教师不仅能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而且能促使学生养成上课集中注意力和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但是这种类型的教师常会成为"班妈",使学生过于依赖当天课上的掌握而忽略课下自己复习巩固,不易形成及时复习巩固的良好习惯。 情境渲染型特点及其影响。课堂教学要求知识之间的"无痕过渡",在"小步快跑"等技巧的基础上创设情境,让小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学。而这正要求教师在准确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接受能力等基础上,更好地组织教学的每个环节,使学生能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知识的主人。所谓因时适宜,因情适宜。此类教师善于用情境渲染调控课堂,其教学语言语调曲折,表达生动形象。课堂教学中长于及时鼓励与情境性真实感染,课堂气氛活跃,能使小学生保持旺盛的求知欲、持久的注意力和积极的主动参与性。 3.教学风格的有效改善措施 突破个体教学风格的单一化,注入其多侧面发展的新理念。通过以上分析得出:要循序渐进地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必须有效地改善教师教学风格,革新以往单一而局限的教学风格,使课堂教学更好地为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提供良好的环境。以其丰富性去适应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多种矛盾及特点各异的教学对象。这就要求教师要了解自己教学风格的优缺点,并不断地进行自我反思,增加知识储备,使个体主导性教学风格更加丰满。 根据教学客体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应的教学风格。每一种教学风格都有其特点、结构、功能和适应范围。教师要根据教学客体的不同特点,选择与其相适应的教学风格,即体现多侧面发展。这里的教学客体包括:不同年龄特点和不同学情的学生,不同性质的学科,不同目标的教学环节等。教师要有的放矢,统筹安排,根据教学客体的特点,恰当的选择和使用教学风格。 不断改善个体教学风格的不足,扬长避短。为了更好地让不同的教学风格有针对性地应用于教学实践中,我们必须在发扬本身优势的同时,以人之长补己之短,做到真正的完善。 4.结束语 教师的教学风格是在发展中形成的,同时也是在发展中进步的,其对于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影响显而易见。所以,通过改善教师的教学风格来更好地把培养小学生学习习惯的目标落实到实际课堂中是有一定价值的。 参考文献: [1][捷].夸美纽斯.大教学论[M].傅任敢,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 [2]李如密.教学风格综合分类的理论探讨[J].教育研究,1995. 小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范文篇二 《浅谈小学数学素质教育》 【摘要】数学素质主要指通过后天的学习所获得的数学观念、知识、能力的总称。它包括良好的数学意识、科学的思维品质、较强的创造能力以及熟练地运用数学语言的能力。数学素质教育,能很好的培养人的数学素养和专业素质,《新课标》的基本理念规定数学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形成数学能力,发展个性品质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本文作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小学数学教育如何开展有效的素质教育略作探讨。 【关键词】数学素质;数学素质教育;数学能力 受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数学教育偏离了素质教育的轨道,因而使学生的数学素质停留在低层次上,使数学索质在人的综合素质中所占的成分下降。因此,在确定数学素质教育内容时,要把握整体教育观,深挖专业素质教育的内涵与外延,使其既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作用,又具实际操作意义。 一、教师要转变思想,更新观念,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要想真正在数学教学中实现素质教育,作为教师必须转变思想,更新传统的教育观念。《新课标》明确指出:“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就要求教师与学生平等的交流和对其恰到好处的点拨,在数学教学中从占据主导地位“灌输”的局面转变为引导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在教师备课时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好活动方案,课上为学生留取充分的活动时间和空间,组织好学生的讨论与交流、重视学生的想法、并适时给以必要的启发和引导。摒弃传统课堂教学中是“填鸭式”的教学,解放学生的思维与个性。 二、思想道德素质教育 数学素质教育应把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放在显要位置,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促进全面发展。由于数学是人类实践活动的结晶,是无数劳动者所创造的精神财富,所以在学生接受科学家特别是我国科学家在数学领域的杰出成就的过程中,吸取其科学献身精神,增强爱国主义和民族气节。要利用数字美、图形美、符号美、科学美、奇异美以培养学生的心灵美、行为美、语言美、科学美。要使学生在学习解题时学会冷静、沉着、严谨的处事品格,形成独立创新意识。 三、科学 文化 素质教育 数学素质教育要把文化素质与专业素质教育结合起来,构成数学素质教育的核心。数学基础知识,数学思想 方法 、数学综合能力是数学素质教育的核心和最本质的要素,是课堂教学的中心内容。 1、加强实践教育,使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现代数学教育思想认为: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动手操作能力,是培养学生劳动技能素质的重要途径。小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其中包括大量的数学活动经验,他们对周围的事物现象很感兴趣,有较强求知欲。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这些心理特征,以教材为依据,但又不拘泥于教材,大胆处理教材,使问题情境尽量贴近学生的身边事情,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于显示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以有的数学知识,探索新知识,解决新问题,掌握学习的本领。 2、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意识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首先要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有位名人说过这样一句话“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同时还要注意学生独到的见解,独特的发现和特别的做法,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例如在应用题教学时,教师应尽量提倡学生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 发散思维 ,发挥学生的创新精神。另外,在练习题的设计中,应尽量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而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出现的纯数学型的封闭式习题,在现实生活中很难找到,限制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现代小学课堂教学中的习题,则可设计答案不唯一,不确定的题目,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开展自主活动,锻炼独立思考意识和培养创造精神 在数学活动课教学中引导学生明理,说出解题的每一步依据,逐步弄清题中的数量关系,寻求最佳的解答方法,这样能有效地培养学生深刻思考的习惯。引导学生全面观察问题,诱发学生的直觉灵感,不仅能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活动课的教学,既与学科内容紧密联系又不是学科教学内容的简单重复,而是根据实际在学生可接受的基础上实现知识深度和广度的拓宽,这就要求我们进行活动课教学时,有针对性设计多种求解的 思维训练 ,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只要抓住机遇,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进行多种解题思路的训练,就能使学生自始至终怀着强烈的愿望去探索各种不同的解法,促进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 四、生理心理素质,包括智力与非智力素质 (1)智力素质是心理素质教育的主体,在数学教育教学中着重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 记忆力 、思维力与 想象力 ,其中思维力是数学素质教育的核心所在。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准备阶段,都应把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放在重要位置,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在培养思维的广阔性与深刻性、独创性与批判性、灵活性与敏捷性、逻辑性与形象性等诸方面下功夫。 (2)非智力素质(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是数学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实践证明导致学生两极分化的重要原因就是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存在差异,因而在数学教学中要从培养兴趣、激发动机、建立情感、增强意志等四个方面进行非智力素质培养。重点要设计好的教学情境,增强学习兴趣的主动性,还可从组织竞赛、巧解习题的过程中促进学生的心理平衡,此外还可尝试一下学生应变力培养与挫折教育问题,以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 小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范文篇三 《浅谈小学教育改革方向》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迫切需要,小学综合素质教育和课堂有效性教学改革面临着十分艰巨的挑战,有效的教育教学也为小学生自学能力和探究水平的提升起到了决定作用。因此小学教育方法和管理模式面临着重大的改革。小学教育在每个人的学习成长阶段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我国教育事业的基础,也是兴教强国的第一步,而提升小学教育管理水平则是实施有效教学,培养和提升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手段。然而目前,素质教育改革已经对我国小学教育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直面小学教育管理问题,实施有效改革已成为我国小学教育改革工作的关键问题。 一、我国小学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1.教育教学考核评价机制还不够科学完善 在传统应试教育以分数为评价学生好坏唯一标准的考评机制环境下,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并没有得到正确的认识,从而,教师教学水平考核评价标准也受着传统评价模式的影响和引导变得有效无趣,教师和学生逐渐沦落为传授概念和学习考试的机器,丧失了应有的活力,学生探究水平和创新意识受到了无情的扼杀。然而随着社会主义知识经济新常态的发展对人才实践功能和创新意识的要求,我们逐渐认识到,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已不再是培养有用人才的最佳教学模式了,所以教育管理模式改革已成为小学教育工作中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 2.教职人员对教育管理相关问题缺少正确的认识和处置能力 直至如今,仍有不少小学教师面对新课改教材以及素质教育教学改革总部署的新要求面露难色,他们习惯了按照书本一成不变的照本宣科,而在课堂上缺少有效的互动和探索试验。长此以往,学生在课堂上也不会培养出学习兴趣和好的学习习惯,反而会觉得十分无聊无趣或紧张排斥,他们也许只是本着对教师应有的尊重和被管理者的低姿态,才会忍受着无趣的课堂,其实他们的心早已飞出教室外了。所以,教师切不可认为学生没有捣乱就是听话,这也是十分片面的认识。 二、进行小学教育改革的必要性 1.小学教育改革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虽然传统的小学教育管理模式也有很多值得继承和发展的优势,也为人才的培养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的知识经济环境人才竞争力的不断增加,纯粹传统的教育模式已不能满足提升综合素质教育要求了,新的知识体系推动新型小学教育模式的改革已势如破竹。 2.小学教育改革是客观事物发展规律的要求 世界的发展有着其适应的规律,是一个新老更替、推陈出新的发展过程,这就是其规律的本质,传统小学教育模式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已经充分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而如今,其中的一些教学模式已跟不上素质教育改革的要求,到了该消亡的时候了。 3.小学教育改革是教育工作改革现状的要求 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是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初衷,在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在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成绩和问题同时构成了教育工作改革的现状,所以小学教育改革打下的基础牢不牢,对教育工作改革的成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小学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 1.建立高效的教学课堂 小学教师首先要从小学生的学习速度、效果和实践能力的提高来决定教材的使用和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以有效提升小学生的学习成效。教师可以灵活运用教育改革中提出的分组讨论、实践运用、引导提问、情景设置等方式充分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同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对症下药,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养成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以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教师要在课堂上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这有助于引导学生体验积极的人生情感和健康的人格品性。教师不可高高在上、居高临下,要主动参与到学生学习的过程之中,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活泼、紧张有序的学习氛围。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大局观念和集体意识,让学生树立以班为家的思想,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融入课堂大环境中,以促进素质教育的有效进展。 3.重视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学生心理健康培养往往被教师以及家长忽略,以至于问题学生层出不穷,所以小学教师一定将小学教育管理与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有机的结合,引导学生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和勇于克服困难的信心。在教学中应适当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引导,注重各学科德育教育的渗透和思想引领,让德育教育无处不在。 4.不断完善教师队伍建设 有一支综合教学能力优秀的师资队伍是小学教育改革的关键所在,没有好的教师,一切的教育是空谈,所以学校要持续加强师资人员专业化培训,建立健全有效的监管考评评价制度,以不断提升教职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和教学能力,对教师人员教学能力和取得的成绩予以公正客观的评价。学校要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机制,让想改革、会改革、敢于以自身工作实验教育改革成效的,充满创新精神和探究意识的教职人员真正得到重用。 小学教育改革是我国教育事业全面改革的第一步,作用十分重要,但改革的进行却非一朝一夕之事,一定要从实际出发,紧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思想潮流。这需要社会各界的同心协力、共同坚持,相信经过不断的努力,小学教育改革一定会取得丰硕的成果,为教育事业全面改革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志飞.浅谈小学教育改革的趋势[J].政府法制,2006(9). [2]徐跃.小学教学现状与改革方向[J].消费导刊,2007(4). [3]隋娟.论小学教育中的 创新思维 培养[J].改革与开放,2010(20).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