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毕业论文

首页 毕业论文 问题

毕业论文专业评估指南

发布时间:

毕业论文专业评估指南

毕业论文评分分为五个等级: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每一等级内均含有六个项目,每一项目分值相同,但权重不同。按权重、分值计算出六个项目所得总分。总分超过90者为优秀,总分80-89者为良好,总分70~79者为中等,总分60~69者为及格,总分低于60者为不及格。

硕士毕业论文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论文

大学生活在不经意间即将结束,大家都知道毕业前要通过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的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形式,优秀的毕业论文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硕士毕业论文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对毕业论文质量的评价是对高校毕业生掌握和运用专业知识的状况及其综合素质的检验,也是对教学质量及培养目标实现程度的检验。应用型硕士院校毕业论文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应坚持全面性、专业性和应用性的原则,按此确定各具体评价指标及其权重,应力求能客观、准确反映毕业论文的质量。

关 键 词: 毕业论文;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3544(2015)05-0078-04

撰写毕业论文是硕士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重要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承载着综合检验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以及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否达到的重要作用。因此,客观准确地评价毕业论文质量,对检验教学效果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应用型硕士院校经管类专业为对象,设计毕业论文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一、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1. 全面性原则。 即评价指标选取应能全面反映论文的质量。毕业论文的质量主要通过选题、内容和答辩三个方面反映出来。选题规定着论文研究什么问题,选题不当,或研究的问题没有意义,或作者无能力驾驭,就不可能写出好的论文。内容是评价论文质量的主要依据,需要从它的学术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字表达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通过答辩可以进一步了解作者对所研究问题的熟悉和理解程度,并可验证有无抄袭之嫌。同时,为了降低主观性对毕业论文质量评价的影响, 论文评价指标体系通常都包括指导教师评价、 同行教师评价和答辩组教师评价。 [1]

2. 专业性原则。 一是研究的问题必须是与学生所学专业密切相关的, 如此才能反映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达到了学校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二是研究方法和写作方法应符合科学研究和学术论文写作的范式。 如社会科学的论文需注重采用实践调查法,应坚持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分析方法。

3. 应用性原则。 应用型硕士院校培养的是应用型专业人才,因此毕业论文应理论密切联系实际,既要注重论文的学术价值,更要注重论文的应用价值,设计的评价指标体系能够反映出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指标与指标体系设计

根据上述构建原则, 应用型硕士院校经管类专业毕业论文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分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三个层次。 一级指标包括选题质量、写作质量和答辩质量3个指标,一级指标下设8个二级指标,二级指标下设21个三级指标。见表1。

(一)指标释义

1. 论文选题指标

论文的选题是论文写作的起点,是判断论文写作意义和价值的重要依据,选题质量的高低能够反映出学生对相关问题的理解程度,决定了论文的写作难度等重要内容。在选题质量一级指标下设置“选题内容”和“选题范围”两个二级指标。

“选题范围”指标用于评判选题范围的合理性,即在选题的研究范围和研究角度方面硕士学生是否能够驾驭。

“选题内容”指标包含选题的“实践性”和“与本专业的相关度”两个三级指标,其中“实践性”指标用于评判选题是否具有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与本专业的相关度” 指标用于评判选题与本专业培养目标一致性的问题, 即选题是否符合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否能够达到科学研究和实践能力培养和锻炼的目的。

2. 写作质量指标

写作质量是反映学生大学四年学习成效的核心内容,包含了论文的`架构、逻辑、写作内容、选用方法及格式等内容,因此,在写作质量一级指标下设置了“论文结构”、“论文内容”、“技术方法”和“论文格式”4个二级指标。

“论文结构”二级指标内又包含了论文的“逻辑性”和“合理性”两个三级指标。论文的“逻辑性”主要用于评判论文结构的严谨性问题,即从论文的整体架构上来看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前后逻辑顺序是否适当;“合理性”主要用于评判论文各部分内容分析详略是否适当的问题,即对于论文核心内容部分是否给予适当的篇幅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论文内容”二级指标下设置了“实用价值”、“知识运用”、“论文表述”和“创新性”4个三级指标。“实用价值”指标用于评判论文是否能够有助于解决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实际问题;“知识运用”指标用于评判论文是否能够综合应用理论知识,对所研究问题进行分析、论述,研究目标是否明确,内容是否具体,是否具有一定的深度;“论文表述”指标用于评判论文的语言通顺性,立论的正确性,论据的充分性,论证的严密性及结论的正确性等问题;“创新性”用于评判论文的研究方法、手段是否有一定的特色或新意,结论是否有新见解等。

“技术方法”二级指标主要用于检测学生在论文写作中所采用的研究手段、研究方法以及在论文写作中不可或缺的语言与计算机等工具的运用能力,因此下设的三级指标具体包括“研究方法”、“文献检索”、“计算机操作”、“英文运用”和“统计工具运用”5个三级指标。“研究方法”指标用于评判学生是否能够熟练运用本专业各课程中的方法、手段和工具开展论文的设计和实施工作;“文献检索”指标用于评判学生是否具有独立检索中外文献资料,对资料进行分析、综合、归纳、整理,并能对所研究问题的现状进行综述,提出存在的问题或进一步发展方向的能力;“计算机操作”指标用于评判学生是否能够熟练应用Word、Excel等软件进行论文写作;“英文运用”指标主要考察学生是否能够准确参阅英文文献,对论文标题和摘要的英文翻译是否准确到位;“统计工具运用”指标用于评判学生是否能够借助统计软件、统计图表等工具对问题进行分析。

“论文格式”二级指标主要用于评判学生是否遵守论文写作的基本格式规范,下设“排版规范性”和“表述规范性”两个三级指标。“排版规范性”指标评判学生论文是否符合硕士毕业论文格式要求;“表述规范性”指标用于评判论文内容表述是否清晰、全面,是否能够将论文重点内容表述清楚,突出论文的核心观点。

3. 答辩质量指标

答辩质量一方面能够反映出学生对自身论文的理解和熟悉程度以及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 另一方面能够用于检验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 根据答辩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在其下设置了“内容自述”和“问题回答”两个二级指标。

“内容自述”二级指标下设置了“语言表达”和“内容表述”两个三级指标。“语言表达”指标用于评判学生在答辩过程中的表达能力;“内容表述” 指标评判学生在答辩过程中是否能将论文内容进行清晰、 全面的表述, 是否能够将论文重点内容表述清楚,突出论文的核心观点。

(二)权重设定

权重对于指标体系评判的准确性有很大影响。本指标体系的权重是经20位具有丰富论文指导经验的教师充分研讨获得。 首先将100分在三大一级指标间进行分配,其中,选题质量指标为30分,写作质量指标为50分,答辩质量指标为20分;各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的分数分配见表1。

(三)评判标准

对于每一项指标的评分,能够“完全符合”指标释义的情况下获得满分,“比较符合”的得分为该指标满分的80%~90%,“基本符合”的得分为该指标满分的60%~70%,“一般” 的得分为该指标满分的50%,“不太符合”的得分为该指标满分的50%以下,“完全不符合”的得分为0。分数保留到整数位。

对于选题质量和写作质量两部分指标, 要求由论文指导老师和同行评阅老师分别评分, 每部分指标的总分由两项分数的加权求和得到, 其中论文指导老师评分权重为70%,同行评阅老师评分权重为30%;对于答辩质量指标,以答辩组老师的平均分为统计标准。

毕业论文的最终成绩由三大一级指标分数的加总求得,评定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5个等级,分数在90分(含90分)以上的为优秀,在80~90分(含80分)之间的为良好,在70~80分(含70分)之间的为中等,在60~70分(含60分)之间的为及格,60分以下的为不及格。

三、评价指标体系实施建议

1. 指标体系要向学生公开。 毕业论文质量评价关系到学生能否顺利毕业。因此,在学生进入毕业论文撰写之前,应向学生说明毕业论文写作的重要意义,并公开毕业论文的评判标准,解释各项指标的涵义,让每一个学生理解各项指标的评判依据,从而达到引导学生重视毕业论文写作,认真完成毕业论文,最终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目的。 [2]

2. 评价过程要公平透明。 由于毕业论文质量评价工作带有很强的主观性,为保证评价主体在评价过程中对各指标理解和评分尺度把握尽量一致,参与论文评价的教师应在评判前对毕业论文质量评价体系进行深入讨论,对各项指标的具体内涵和标准达成共识,在评价过程中做到公开透明。

3. 评价结果要及时反馈。 在对学生的毕业论文质量进行评价后,要及时进行结果反馈,力争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并对具有共性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原因,在今后的教学工作和指导毕业论文工作中及时改进。

毕业论文成绩的评定通常由指导教师和评阅人共同完成,具体评分标准和流程可能会因学校和专业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一般来说,毕业论文成绩的评定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论文内容和质量:论文内容是否充实、结构是否合理、论点是否明确、论证是否充分等。2. 研究方法和数据分析:研究方法是否科学、数据分析是否准确、数据来源是否可靠等。3. 学术水平和创新性:论文是否具有学术价值和创新性、是否能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观点。4. 文章表达和格式:论文的语言表达是否清晰流畅、格式是否规范、参考文献是否齐全等。在评定毕业论文成绩时,指导教师和评阅人需要根据以上方面的内容进行综合评估,按照学校和专业的评分标准进行打分,并给出相应的评语和建议。一般来说,毕业论文成绩的评定结果是一个综合得分,评分标准是按照一定的比例分配的,例如论文内容和质量占比40%,研究方法和数据分析占比30%,学术水平和创新性占比20%,文章表达和格式占比10%。总之,毕业论文成绩的评定是一个综合考虑多个方面因素的过程,需要指导教师和评阅人根据学校和专业的评分标准进行综合评估,给出科学、公正、客观的评价结果。

河南资产评估考研毕业论文

景区型目的地品牌资产评估的指标体系构建与评估模型初探 摘 要]随着旅游目的地竞争的加剧,旅游目的地品牌逐渐成为目的地之间竞争的焦点,好的品牌对于旅游目的地的意义重大,因此,对于旅游目的地品牌资产的研究显得十分迫切。目的地的品牌资产评估在国外已经有一些相关探索,但是在我国这还是一个较新的研究领域。对国内外品牌资产研究的文献进行回顾,在界定了旅游景区品牌资产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景区品牌资产评估的经济性和非经济性指标体系。运用品牌资产评估的基本理论,创造性地将非经济性和经济性指标联合起来,最后提出了具体的评估模型。[关键词]景区型目的地;品牌资产;指标体系;评估模型引言旅游目的地品牌是吸引客源市场的关键因素,是目的地的象征,是旅游体验不可替代的标志。正是由于目的地品牌是如此的重要,引发了国内外学者在目的地品牌内涵和管理体系方面的不断研究,然而对于品牌管理重要内容的目的地品牌资产评估的研究却十分薄弱,关于旅游目的地品牌资产评估体系和评估方法的探讨更是缺乏。旅游目的地品牌资产评估作为目的地品牌资产经营管理的重要依据,对于目的地的投资者、管理者、相关从业人员及目的地自身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研究的方便,本论文采用布哈里斯和霍尔(Buhalis,Hall)的观点,将旅游目的地定义为一个具备一定旅游基础和旅游服务设施的特定的地理区域,主要分为国家旅游目的地、区域性旅游目的地、城市旅游目的地和景区型旅游目的地等4种类型[1]。考虑到前三种类型目的地在地理范围上太大,加大了实际操作中复杂性、可变性等难度,笔者拟从景区型目的地品牌资产体系构建和评估方法的探讨上作一些尝试。 一、国内外旅游目的地品牌资产评估研究的文献回顾关于旅游目的地品牌资产的研究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国内外学者做了一些探索性工作,笔者认为研究目的地品牌资产评估应先对旅游目的地品牌的概念有个了解。度阿尼奈普(Dunae Knapp)认为,真正的旅游目的地品牌是“游客和众多利益相关者对旅游目的地内在印象的积累,由于各人利益不同,这将必然导致目的地在他们心目中处于截然不同的位置”[2]。梁明珠认为,旅游目的地品牌除了由目的地名称、术语、标记、符号、图案及其组合外,还应由质量、服务、管理、文化、广告、形象等六大基本要素构成[3]。冷志明认为,旅游目的地品牌是一种文化力和巨大的无形资产,历史文化、人文景观、民族风情、宗教文化、艺术文化等要素是旅游目的地品牌形成的主要要素[4]。在了解了目的地品牌概念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回顾一下目的地品牌资产评估方面的研究,克奈克尼克和加特奈尔(Konecnik,Gartner)研究了目的地品牌资产评估的因子,认为不仅要注重目的地形象,还要从游客感知、旅游质量和忠诚度等多角度来评估并将其运用在斯洛文尼亚两个市场的实证研究中[5]。布和布塞尔(Boo,Busser)通过对拉斯维加斯和亚特兰大的游客调查,建立了基于游客的品牌资产模型并将其运用在多个目的地的研究中[6]。胡北忠从旅游者角度构建了旅游风景区品牌价值评估的模型——最大品牌权益法,该模型主要从财务角度计算品牌资产的经济价值[7]。目前,对旅游目的地品牌资产评估的研究还处于开创性阶段,相关研究停留在对具体目的地品牌资产的研究,对于景区类型目的地品牌资产评估的指标体系和普遍适用的评估方法上研究则不多见。 二、景区型目的地品牌资产概念的界定20世纪80年代,“品牌资产”(brand equity)一词首先出现在美国广告界,并成为广为流传的概念。关于品牌资产,迄今为止尚未形成统一的定义,学者们从不同角度有着不同的理解。道尔(Doyle)认为,品牌资产是长期投资于建立较竞争者持久化及差异化优势的效果[8]。艾克(Aaker)认为,品牌资产是与品牌、品牌名称和标志相联系的,能够增加或减少企业所销售产品或提供服务的价值或顾客价值的一系列资产与负债[9]。科勒(Keller)认为,品牌资产是消费者受某一品牌推广效果的刺激而反应于品牌知识的差异[10]。范秀成认为,品牌资产是企业以往在品牌方面的营销努力产生的赋予产品或服务的附加价值[11]。以上定义虽然角度不同,但都表现了品牌资产的3个重要特点:第一,品牌资产是一个企业拥有的重要无形资产;第二,在品牌的经营管理过程中,企业的品牌资产具有波动性,可能增加或减少;第三,品牌资产对企业的价值是通过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而反应的。结合品牌资产的一般特点及旅游目的地品牌的特点,笔者认为,景区型目的地品牌资产是与旅游景区品牌、景区名称和标志有重要联系的一个资产或负债的集合,它可能增加或减少景区产品或服务对景区自身和旅游者的价值。如果景区名称和标志等发生了变化,景区的品牌资产也会受到影响,甚至消失。 三、景区型目的地品牌资产评估指标体系构建(一)非经济性品牌资产评估指标对景区品牌资产非经济指标的评估可以说是一种品牌资产评价,是对经济指标评估的突破,它提供了品牌竞争力比较的可靠证据,有效地检验品牌经营的状态,为景区管理者管理品牌提供相应的依据。笔者认为旅游景区品牌资产非经济性指标评估的指导意义甚至超过经济性指标的评估。本文在艾克(Aaker)提出的“品牌资产十要”指标系统基础上,结合旅游景区品牌的特点,提出景区型目的地品牌资产评估的非经济指标体系。如下:1.旅游景区品牌忠诚度评估。旅游景区品牌忠诚是指旅游者重复购买同一个品牌或反复地向亲友以及其他人推荐某个旅游目的地品牌。旅游景区的品牌与一般商品品牌有一些不同,对于观光型的景区,品牌忠诚体现在旅游者旅游过后反复向其他人推荐这个景区。对于娱乐、探险等类型的景区忠诚度可以体现在旅游者反复游览或向他人推荐该景区上。忠诚度评估包括两个指标层,包括满意度和偏好度。满意度是旅游者旅游之后对旅游景区的产品和提供服务的感觉。满意度指标包括不满意程度的考察,对于景区管理者来说,游客的不满意程度显得更为重要,这是造成景区游客流失的一个重要原因。偏好度是指旅游者对该景区的喜好程度,对于特别喜爱该景区的旅游者愿意花更多的钱到该景区而不去其他类似景区。2.旅游景区品牌知名度评估。旅游景区品牌知名度是指该旅游景区的潜在旅游者认识到或记起该景区属于何种资源类型或其突出特点的能力。知名度指标层分为:品牌识别度和品牌回想度。品牌识别度是指被调查者根据景区相关知识的提示程度,识别出该景区品牌的能力。品牌回想度是指被调查者对某一景区相关知识回想多少的能力。3.旅游景区品牌品质认知评估。旅游景区品牌的品质认知是指旅游者根据出游动机,与备选景区相比,对该景区产品和服务的全面质量或优越程度的感知。这里的“根据出游动机,与备选景区相比”指的是满足旅游者某种需求的相似类型的景区。譬如,旅游者出于避暑的动机出游,那么评估景区和备选景区都应该是能满足避暑这一要求的景区。品质认知指标层分为:景区产品质量和景区服务质量。这两个指标层是指与相类似的景区相比,该景区在提供产品和服务方面的优越程度。4.旅游景区品牌领导性评估。旅游景区品牌领导性是指该景区品牌在同行中的权威性及旅游者和潜在旅游者的信任和认可程度。领导性指标层分为:品牌权威性和社会认可度。品牌权威性是指该旅游景区品牌的历史传统感,给旅游者的信任感以及创新性。社会认可度是指该旅游景区品牌在普通旅游者眼中的可以接受性以及在相关专家的认可程度。5.旅游景区品牌联想性评估。旅游景区品牌联想是指旅游者透过某个景区品牌,能够联想到的与该景区相联系的所有事情。譬如,从西湖景区这个品牌,人们会联想到白居易、苏东坡、雷峰塔、美丽的江南女子、断桥等。联想性指标层分为:价值感知和品牌个性。价值感知是指包括旅游景区工作人员、景点及个性服务等整体上让旅游者感觉到的价值大小。品牌个性是指该旅游景区的资源、风格和服务给旅游者留下的深刻印象以及旅游者最能联想到的与景区相关的特点。6.旅游景区经营的市场状况评估。旅游景区品牌市场状况指标层包括景区市场占有率和旅游者保留价格。市场占有率是指该景区在同类型景区经营中所占的市场份额。保留价格是指旅游者对该景区价格(包括门票、自费娱乐费用等)心理上所能承受的最大值,一般通过旅游者对景区价格的高低及合理性的感知来体现。(二)经济性品牌资产评估指标从经济指标的角度对旅游景区品牌资产进行评估,实际上是对景区品牌资产的价值量的评估。景区品牌资产价值对于整个市场都至关重要,在进行景区品牌买卖时,交易双方都要评估品牌资产的价值。1.成本指标(1)旅游景区的开发建设成本。旅游景区的开发建设成本是指景区在开发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料、工、费的总和。它一般包括旅游景区的规划设计成本、景观建造成本、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成本、基础设施建设成本等。(2)旅游景区的租赁成本。该项成本是基于所有权归国家的景区而产生的,企业向国家租赁景区,获得景区经营权,从而产生租赁成本。对于企业完全自己建造的景区,不产生该成本,但是在开发建设中要加入土地使用成本。(3)旅游景区经营中的期间费用。该费用一般包括:①销售费用。是指景区产品销售过程中产生的各种费用,包括保险费、包装费、展览费和广告费等;②管理费用。是指景区为组织和管理经营活动而发生的费用以及由景区统一负担的费用,包括景区员工的培训费用、员工的待业保险费用、董事会费等以及公共性的不易分摊的费用;③财务费用。是指景区为了筹集资金而发生的费用。(4)各种税收及其他费用。税收主要包括营业税、所得税等。其他费用包括景区开发给相关利益者的一些补偿等。2.收益指标景区的当前和历史营业收入。主要是指被评估景区品牌下的景区产品和服务产生的营业额。 四、景区型目的地品牌资产评估的评估模型初探(一)基于非经济指标的评估模型1.非经济指标体系该评估模型是基于旅游者角度的评估,通过对旅游者发放调查问卷,然后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各指标的得分。根据前面的分析,可以设定12个指标层(如表1),具体包括:满意度(S1)、偏好度(S2)、品牌识别度(S3)、品牌回想度(S4)、景区产品质量(S5)、景区服务质量(S6)、品牌权威性(S7)、社会认可度(S8)、价值感知(S9)、品牌个性(S10)、保留价格(S11)和市场占有率(S12)。2.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根据调查的实际数据出发,确定权重的方法有平均赋值法、主成分法、因子分析法等。平均赋值法是对各指标赋予相同的权重,虽然这种方法简单易行,操作方便,但是没有考虑到各指标在总得分中的不同贡献,没有反映数据的信息。主成分法和因子分析法比较相近,都可以通过统计软件来完成,都是以测评的几大指标为基础,从中提出尽量少的综合成分或因参考文献:[1] (英)布哈利斯.目的地开发的市场问题[J] .旅游学刊,2000,(4):69-73.[2] Dunae Knapp, Blaine Becker. The BrandScienceTM Guide for DestinationRFPs [M]. Brand Strategy, .[3] 梁明珠.广深珠区域旅游品牌与旅游形象辨析[J].江苏商论,2004,(6):124-126.[4] 冷志明.旅游目的地品牌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24(12):1-4.[5] Maja Konecnik, William C. Gartner. Customer-based brand equity for adestination[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07,34(2):400-421.[6] Soyoung Boo, James Busser, Seyhums Baloglu. A model of customer-based brand equity and its application to multiple destinations[J].TourismManagement,2008,30(1):1-13.[7] 胡北忠.基于旅游者的旅游风景区品牌价值评估[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5,38(2):59-61.[8] Peter Doyle. Building successful brand: the strategic options[J]. Journalof consumer marketing, 1990,7(2):5-20.[9] David Aaker. Managing brand equity[M]. New York: Free Press, 1991:29-33.[ 10] Kevin lane Keller. Strategic brand management [M]. New Jersey:Prentice Hall, 1998:4-7.[11] 范秀成.品牌权益及其测评体系分析[J].南开管理评论,2000,(1):9-15.

这方面的论文在一方网很多的哦,之前我就找上面的老师帮忙指导的。相对于网上很多个人和小机构要好很多,我之前找的一方网王老师咨询的,非常专业的说这里还有些资料,你看看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到来,人类社会生活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人力资本的地位逐步上升,越来越影响着企业的价值创造,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管理将是企业竞争的关键性因素。而传统的财务会计仅仅对物质资本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却没有将人力资源会计的相关信息进行确认和计量,因此,会计学正面临着挑战。目前,许多企业开始关注人力资源信息,而人力资源信息的反映又离不开人力资源会计。人力资源会计将人力资源视为会计的一项重要要素加以确认、计量和报告,以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求。而作为反映人力资源价值的人力资源会计,正从理论探讨走向实际应用。本文从人力资本理论的角度出发,论述了人力资本产权的含义和结构以及功能,分析了人力资本的异质性特征。本文通过人力资源会计的应用现状以及人力资源会计应用的必要性,探讨了在推进人力资源会计的过程中面临的困境。通过对人力资源会计面临困境的原因分析,文章提出需要转变传统观念,将人力资源确认为企业的人力资产;完善法律制度,为人力资本产权提供法律保障。本文借鉴当前人力资源会计的研究成果,提出人力资源会计的前提假设,在此基础上提出人力资产的分类以及具体核算方法,并对现代财务会计报告进行改进,为推进人力资源会计提出一些建议。还有不懂的地方,你上一方网自己看吧~摘要第一章绪论选题依据研究目的国内外关于人力资源会计的研究综述国外关于人力资源会计的研究综述国内关于人力资源会计的研究综述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第二章基于人力资本理论驱动下的人力资源会计人力资本产权理论人力资本产权的含义人力资本产权的构成人力资本产权的功能人力资本的异质性第三章推行人力资源会计面临困境的思考人力资源会计应用的现状与必要性分析人力资源会计应用的现状应用人力资源会计的必要性人力资源会计应用面临的困境人力资源会计在确认上的困难人力资源会计在计量上的困难人力资源在剩余权益分配上的问题人力资源会计在相关信息列示上的问题人力资源会计应用面临困境的原因分析传统观念的影响人力资源会计计量的操作性不强人力资本产权的归属不明确现行会计报告不能体现人力资源的相关信息第四章推动人力资源会计应用的建议及思路人力资产的确认明确人力资本剩余权益的分配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完善相关会计制度人力资源会计核算的改进明确人力资源会计核算的前提假设人力资源核算对象的分类人力资源会计计量方法的改进对人力资源在剩余权益的分配现行会计报告的改进人力资源会计报表人力资源会计信息附注第五章研究结论结论本文创新点本文的不足最好先拟提纲,再写论文,你参考下这个吧,当时一方的王老师给我,直接就通过了,呵呵,老师拿我的当别人的范文了

好写的资产评估论文选题方向:

1、CPA、CPV行业发展比较研究

2、XX市不同区位房地产价值升值幅度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3、XX资产评估事务所评估风险控制机制研究

4、XX资产评估事务所评估质量的评价和分析

5、广西资产评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研究

6、广西资产评估人才需求研究研究

7、广西资产评估行业监管研究

8、广西资产评估行业科学发展研究

9、经济学研究发展对资产评估理论的影响

10、评估结果合理性分析研究

11、评估准则的国际比较与趋同研究

12、企业价值与整体资产评估的风险管理

13、企业人力资本价值评估方法研究

14、市场法评估房地产价值案例研究

15、事业单位工资改革与人力资本评估

16、收益法的应用和改进研究

17、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评估问题研究

18、我国资产评估的历史演进和发展研究

19、中小资产评估机构发展战略研究

20、资产评估国际发展趋势与发展方向研究

21、资产评估基本方法的改进与应用研究

22、资产评估师职业能力框架及实施研究

23、资产评估事务所内部治理研究

24、资产评估学的经济学基础研究

25、资产评估学理论体系构建研究

26、资产评估质量的评价研究

27、资产评估准则执行力的影响因素与解决途径

28、房地产评估中存在问题的探析

29、高新技术企业的价值评估

30、国有企业改制中资产评估问题研究

31、机器设备抵押评估需注意的若干问题

32、价值类型与资产评估目的关系研究

33、论公允价值与市场价值的关系

34、评估中的基本方法的改进与应用研究

35、评估中定量预测方法的开发与运用

36、企业价值与整体资产评估的方法研究

37、企业资产重组中的价值评估

38、人力资源评估研究

39、上市公司资产评估中的若干问题

40、网络评估初探

41、债权性资产评估方法的探讨

42、资产评估报告性质研究

43、资产评估的价值基础以及价值类型研究

44、资产评估的假设研究

45、资产评估对象和范围关系研究

46、资产评估管理体制研究

47、××公司资产评估研究

48、××省资产评估机构执业质量调查研究

49、××省资产评估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50、××省资产评估行业做优、做强、做大途径研究

51、××资产评估方法研究

52、××资产评估国际比较研究

53、对资产评估业公司治理问题研究--以广西资产评估机构为例

54、公允价值运用对资产评估的影响

55、美国评估准则与我国资产评估准则的比较研究

56、品牌资产评估研究

57、上市公司知识产权资产评估研究

58、完善资产评估行业收费机制研究

59、我国资产评估师职业道德建设研究

60、我国资产评估行业风险控制研究

61、我国资产评估质量问题研究

62、我国资产评估准则与国际评估准则的比较

63、中国财政科技资金绩效评估研究

64、中国财政资金绩效评估研究

65、中国资产评估行业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66、中国资产评估行业做优、做强、做大途径研究

67、中外资产评估准则比较研究

68、资产评估方法的比较与选择研究

69、资产评估机构绩效评价研究

70、资产评估基本方法的比较与选择研究

71、资产评估行业发展的问题思考

72、资产评估行业监管的有效性研究

73、资产评估与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关系研究

这个一般学校会有选题给你的,但有很多学校是要自己去自拟题目的。所以我也不清楚你们学校是老师给你们还是自拟题目。选题一定要选自己的专业有关的题目,而且要顶一个自己喜欢的方面而又不偏你们的专业的题目,这些很重要。如果可以尽量选些自己熟悉而且资料数据那些容易找的题目,范围一定要小,能小的尽量要小,而且题目是可以变动的,以下我也给你提供一些选题,你参考下。CPA、CPV行业发展比较研究资产评估XX市不同区位房地产价值升值幅度影响因素实证研究资产评估XX资产评估事务所评估风险控制机制研究资产评估XX资产评估事务所评估质量的评价和分析资产评估广西资产评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研究资产评估广西资产评估人才需求研究研究资产评估广西资产评估行业监管研究资产评估广西资产评估行业科学发展研究资产评估经济学研究发展对资产评估理论的影响资产评估评估结果合理性分析研究资产评估评估准则的国际比较与趋同研究资产评估企业价值与整体资产评估的风险管理资产评估企业人力资本价值评估方法研究资产评估市场法评估房地产价值案例研究资产评估事业单位工资改革与人力资本评估资产评估收益法的应用和改进研究资产评估

湖南资产评估考研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从文体而言,它是对本专业的现实问题或理论问题进行科学研究探索的具有一定价值的论说文。从侧重点不同 , 分为理论论文和实践论文。理论论文以议论为主来探讨、论述理论问题,表述理论研究的成果,应用理论对现实问题进行分析、说明,提出对策办法,并提升到理论高度的一种著述文体。实践论文针对现实问题,用实验方法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案,并加以理论提升。毕业论文的写作具有总结理论学习成果,培养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性质,不能简单地重复已有的结论,而是从已知求未知 , 必须具有一点新的思想深度和自己的观点、主张。 师兄我有现成的稿件,请问发到哪里?之前做过你这个课题

无形资产评估好一点 无形资产评估的方法 无形资产评估方法直接关系到评估结果,我国无形资产评估实践中,往往由于不能运用科学的方法,造成较大的误差,要深入研究各类无形资产的评估方法,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综合我国评估工作的具体实践加以创新。,,,这个我有的,要写吗

这方面的论文在一方网很多的哦,之前我就找上面的老师帮忙指导的。相对于网上很多个人和小机构要好很多,我之前找的一方网王老师咨询的,非常专业的说这里还有些资料,你看看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到来,人类社会生活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人力资本的地位逐步上升,越来越影响着企业的价值创造,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管理将是企业竞争的关键性因素。而传统的财务会计仅仅对物质资本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却没有将人力资源会计的相关信息进行确认和计量,因此,会计学正面临着挑战。目前,许多企业开始关注人力资源信息,而人力资源信息的反映又离不开人力资源会计。人力资源会计将人力资源视为会计的一项重要要素加以确认、计量和报告,以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求。而作为反映人力资源价值的人力资源会计,正从理论探讨走向实际应用。本文从人力资本理论的角度出发,论述了人力资本产权的含义和结构以及功能,分析了人力资本的异质性特征。本文通过人力资源会计的应用现状以及人力资源会计应用的必要性,探讨了在推进人力资源会计的过程中面临的困境。通过对人力资源会计面临困境的原因分析,文章提出需要转变传统观念,将人力资源确认为企业的人力资产;完善法律制度,为人力资本产权提供法律保障。本文借鉴当前人力资源会计的研究成果,提出人力资源会计的前提假设,在此基础上提出人力资产的分类以及具体核算方法,并对现代财务会计报告进行改进,为推进人力资源会计提出一些建议。还有不懂的地方,你上一方网自己看吧~摘要第一章绪论选题依据研究目的国内外关于人力资源会计的研究综述国外关于人力资源会计的研究综述国内关于人力资源会计的研究综述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第二章基于人力资本理论驱动下的人力资源会计人力资本产权理论人力资本产权的含义人力资本产权的构成人力资本产权的功能人力资本的异质性第三章推行人力资源会计面临困境的思考人力资源会计应用的现状与必要性分析人力资源会计应用的现状应用人力资源会计的必要性人力资源会计应用面临的困境人力资源会计在确认上的困难人力资源会计在计量上的困难人力资源在剩余权益分配上的问题人力资源会计在相关信息列示上的问题人力资源会计应用面临困境的原因分析传统观念的影响人力资源会计计量的操作性不强人力资本产权的归属不明确现行会计报告不能体现人力资源的相关信息第四章推动人力资源会计应用的建议及思路人力资产的确认明确人力资本剩余权益的分配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完善相关会计制度人力资源会计核算的改进明确人力资源会计核算的前提假设人力资源核算对象的分类人力资源会计计量方法的改进对人力资源在剩余权益的分配现行会计报告的改进人力资源会计报表人力资源会计信息附注第五章研究结论结论本文创新点本文的不足最好先拟提纲,再写论文,你参考下这个吧,当时一方的王老师给我,直接就通过了,呵呵,老师拿我的当别人的范文了

不错,挺好的

专科毕业论文和专业评估

毕业论文的写法:

1、毕业论文格式的写作顺序是:标题、作者班级、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姓名、中文摘要及关键词、英文摘要及英文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

2、毕业论文中附表的表头应写在表的上面,居中;论文附图的图题应写在图的下面,居中。按表、图、公式在论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分别编号。

3、毕业论文中参考文献的书写格式严格按以下顺序:序号、作者姓名、书名(或文章名)、出版社(或期刊名)、出版或发表时间。

4、论文格式的字体:各类标题(包括参考文献标题)用粗宋体;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姓名、摘要、关键词、图表名、参考文献内容用楷体;正文、图表、页眉、页脚中的文字用宋体;英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

相关内容:

撰写毕业论文的过程是训练学生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通过撰写毕业论文,可以使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掌握如何收集、整理和利用材料;如何观察、如何调查、作样本分析;如何利用图书馆,检索文献资料;如何操作仪器等方法。

撰写毕业论文是学习如何进行科学研究的一个极好的机会,因为它不仅有教师的指导与传授,可以减少摸索中的一些失误,少走弯路,而且直接参与和亲身体验了科学研究工作的全过程及其各环节,是一次系统的、全面的实践机会。

撰写毕业论文的过程,同时也是专业知识的学习过程,而且是更生动、更切实、更深入的专业知识的学习。首先,撰写论文是结合科研课题,把学过的专业知识运用于实际,在理论和实际结合过程中进一步消化、加深和巩固所学的专业知识,并把所学的专业知识转化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专科需要写毕业论文。

专科学生是否需要写毕业论文,取决于学校和专业的要求。一些学校会要求所有的专科学生必须完成毕业论文,这是对学生综合知识和能力的考验,同时也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一种总结和评估。但是也有一些专科学校和专业没有要求学生写毕业论文。

1、一些要求专科生写毕业论文的学校和专业认为,毕业论文是学生安排并完成大量独立研究的过程,并通过这个过程来检验学生在某一领域中学习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对于那些准备攻读硕士学位或进入职业领域的学生来说,毕业论文将是他们最佳证明他们学术和职业能力的工具。

2、而且一些专业的课程会强调实践应用,毕业论文也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实践能力。然而,有些专业对于毕业论文的写作可能存在一些困难,比如理工科类专业通常偏重实验和实践且较少有概念或理论性的内容,可能不太适合写毕业论文。

3、另外,一些职业教育类专业可能会更注重实践,学生需要完成一些实际工作,这也与写毕业论文的定位相左。总之,专科学生是否需要写毕业论文取决于学校和专业的要求。但无论是否需要写,毕业论文都是现代学生综合应用自身知识和技能的体现。

4、可以为以后进一步学术和职业发展打下良好基础。一般来说,专科毕业需要提交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专科及以上学历教育为对本专业学生集中进行科学研究训练而要求学生在毕业前撰写的论文。一般安排在修业的最后一学年(学期)进行。

5、毕业论文(graduation study)是专科及以上学历教育为对本专业学生集中进行科学研究训练而要求学生在毕业前撰写的论文。一般安排在修业的最后一学年(学期)进行。申请学位必须提交相应的学位论文,经答辩通过后,方可取得学位。

6、学生须在教师指导下,选定课题进行研究,撰写并提交论文。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加强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训练;从总体上考查学生大学阶段学习所达到的学业水平。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计算机信息技术也逐渐普及。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计算机专科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本文尝试从计算机软件技术课程教学出发,将CDIO的教学理念融入到平时授课过程,培养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团结合作能力。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表明,基于CDIO的课程教学能够提供学生自主性和创新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教学改革;CDIO;实践能力

1引言

计算机软件技术是一门软件设计的基础知识、方法与实用技术相结合的课程,为计算机软件应用开发、技术管理工作奠定理论基础,目前课程教学多是以传统理论课堂教学结合实验教学的模式进行,学生反映上课即使听懂遇到实际问题时也不知如何下手解决,尤其编程能力弱的学起来更加吃力,通常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1)课程涉及知识点多,理论性强,要求学生要有较强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尤其有具有较好的编程功底,这使得学这课程之前让部分学生产生畏难情绪。(2)实验课程中学生独立完成的是一些已有结论的验证性实验,以致学生软件编程能力得不到培养和提升。(3)课程考核以闭卷理论知识点考核作为重点,学生为了应付考试,可能死记硬背一些概念甚至一些编程题目,学生素质和实践能力得不到有效的培养和训练。针对以上问题,按照课程特点以及教学规律相应进行一些教学改革探索,以CDIO教学模式(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运作Operate)进行每个教学环节落实,让学生以自主主动地、有机联系地方式学习。CDIO模式与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相比,更强调知识的运用和个人能力的培养。它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既要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又要注重创新、设计和知识的综合应用;既要强调个人专业能力的培养,又要提倡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这种教学模式能开拓学生的创新精神,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培养其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2教学改革措施

目前,计算机软件技术教学改革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即教学内容的改革和课程实验部分的改革。

教学方法设计[1]

基于CDIO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以项目为牵引,以任务为依托,把课堂教学环境模拟成CDIO教育环境,即以项目构思、设计、实现和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来组织教学。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1)首先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项目任务,整个项目具备详细的系统开发过程,有较完整的系统结构、及基本需要的一些功能模块,在功能模块中有数据能演示,比如学生成绩管理系统。

(2)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向学生详细地介绍项目任务的构思、设计、实现和运行各个环节,从项目任务的需求分析,到各功能模块的设计与实现,到后期的运行和维护等。尤其一些关键功能模块的实现,为了便于、强化学生理解,可以设计一些类似的小任务。

(3)通过项目任务的贯穿,可以对已讲授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对后续课程的知识点以设问方式引出,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思考,寻求解决方案。通过这种使前后知识点有机联系起来,使课程知识结构更系统。

实验教学设计

以往实验课都是一些验证性实验,学生通过查找互联网翻阅书本很快能找到解决路径。加上现在实验课时有限,通常布置一些小的项目,尽量涵盖课堂教学所涉及知识点,比如布置编程实现计算器。4-5人组成一个小组,以组长牵头组织大家分析,分配任务,利用课余时间共同协作完成。在这过程中包含一个CDIO项目周期[1](构思———需求分析、设计———实施方案、实现———编写代码、运作———作品测试、演示等)。实验课各小组汇报并演示所开发设计的项目。根据演示作品功能完整性、美观性等方面综合评价作为实验考评的依据,在这过程中又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间合作沟通能力也得到锻炼。

积极参与各类竞赛

多年来,我们都鼓励学生参加蓝桥杯大学生程序设计大赛等类似比赛,通过参与比赛,学生编程能力得到快速提高,对课程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的理解也会更上一个台阶,牢固掌握所学知识,同时通过比赛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学习目的性更强更明确,学习积极性相应地也提高了。这种做法也是符合CDIO理念,提高学生系统分析能力编程能力的。

教改存在问题

教改中存在最大问题可能是项目任务资源不足,类似教材不多,可供参考的有限,每个项目任务要具有代表性同时又包含各知识点,需要花大量的时间编制。经过一段时间积累应该素材不断会增加,并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完善。

3结束语

CDIO理念在强调学生理论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理论应用能力、团队合作能力。针对当前计算机软件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CDIO教学理念对学生的要求,探讨以项目为中心、以任务驱动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CDIO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周立章.基于CDIO工程教学模式的C++程序设计教学改革探索[J].大众科技,2011(10):208-210.

[2]邱胜海,高成冲,王云霞,等.基于CDIO模式的数据库课程实验项目设计[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2,157(21):43-45.

摘要:提高教学质量是高等院校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而教学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加强教学管理对规范高校各项管理工作和提高教学水平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高等院校计算机专业招生规模的日益扩大,学校教育资源有限以及学生数量不断增加等因素,使得计算机专业教学的开展存在很多问题。文章立足于计算机专业的发展现状,探讨了当前计算机专业在教学管理当中普遍存在的一些关键问题,讨论了如何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模式,从管理者、教师和学生三个角色对计算机专业建立完备的教学管理模式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教学管理;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是体现高等院校培养高质量人才、深化学校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需要制定一套完善的教学管理模式。构建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教学管理体系,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与不足,为领导者制定管理制度和工作规划提供依据。在当前计算机人才需求日益增多的现实背景下,开展计算机专业教学管理模式和制度建设的研究,能够推动计算机教育教学质量的长期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对推进计算机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计算机教学管理模式的内涵

建立完善的教学管理模式,有助于及时发现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能有效地解决问题,从而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最终实现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学校应该有一个专门的队伍来进行教学的督导,督导者需要从学校的现实条件和发展计划出发来对教学部门的教学管理工作进行总的评价和指导,同时对不同的专业和系别进行具体的规划。针对计算机专业,要保证学生学习到计算机专业基础知识,同时要突出学生专业方向的培养;要能够满足社会或行业、企业用人需求,即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课程安排、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要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以及计算机发展的方向;还应该满足国家创新性人才的培养,鼓励学生以及优秀青年教师勇于实践大胆创新,提高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以及沟通问题的能力。总之,督导者不仅要起到严格把关的作用,同时还要做到长期提供优质服务,广泛收集各种建议和意见,尽可能给学生和老师创造宽松有利的学习条件。计算机教学质量管理中教师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要不断帮助和促进教师改进教学工作,不断提高其自身的教学水平,不断加强教师师资队伍建设。老师要注意计算机最新发展动态,紧跟其发展潮流,不能脱离社会落后于时代;青年教师要不断积累教学经验,完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己的教学水平。由于计算机专业的特点,老师需要不断更新、补充课程的教学内容,甚至有很多像慕课(MOOC)这样的网络开放新兴课程不断涌现,老师要终身学习,教学管理上也要给老师更多学习的机会,多组织青年教师到社会上的一线企业进行培训和实训。计算机专业是一个需要不断保持学习的专业,它更新换代特别快,从事计算机方面工作的学生要终身学习。所以老师不能只是授之鱼,更要授之以渔,使得学生在走向社会之后能够跟上计算机发展的步伐,始终保持敏锐的洞察力和很强的学习能力。因此,计算机教学质量管理要更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而不是简单地完成当前的学习任务。计算机发展之迅速,已经不是原来单打独斗就可以完成一个任务的时代,要求学生有很强的合作能力、交流能力、适应能力、实践能力和组织能力等。教学中必须坚持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不仅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态度、出勤率、课堂纪律、作业完成情况,更要鼓励学生参加科技竞赛、课外拓展培训以及加强人文素质的培养。关注用人单位对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反馈,及时调整学生培养机制。

二、计算机专业教学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教学管理系统负责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每个学校其实都有一套教学管理制度,然而对于不同的院系专业来说,有其自身的特点,本文主要针对计算机专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一)教学管理模式尚不完备

随着计算机专业的不断改革以及国家对计算机教学提出的新要求,原有的管理制度难以跟上实际的发展需求,无论是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课程设置、教学管理手段以及学生的质量等,都有很大的变化,以前的教学管理模式往往重理论轻实践,大部分是理论学习为主导的模式,而且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基本一致,没有根据不同的专业特色建立不同管理体系,这就需要有一套更科学、更灵活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要符合不同专业特色,不断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不断顺应社会科学发展的方向。

(二)实践教学资源短缺

计算机专业教学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该把大部分课程安排到机房进行教学,学习实践同步教学的模式更符合学生的学习习惯,也有利于老师的教学。但是鉴于学校学习资源的限制,实践课课时明显不足,使得教学的开展不是很顺利。计算机专业作为应用性要求较高的专业系别之一,要比其他专业增加实践教学的学时,特别是实践教学在计算机专业的学习当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直接关系到学生未来就业,其对社会输送应用型人才有着积极的影响。

(三)缺少以人为本的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教学质量管理与监督体系,缺少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对于教学质量管理,还是以行政权力为重要手段,在体系中缺少专家学者的监控,忽视他们的建议,对教学质量的评价,其目的就是奖励和惩罚,很难理性地诊断和解决问题,不能以教育改革为目的对教师进行客观的评价,主管者与教师之间缺少互动。在评价学生的学业方面,过度重视理论化知识,忽视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看重考试成绩,忽略学生的全面发展,导致学生缺乏综合能力。

(四)教学的连贯性和发展性

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具有连贯性,课程学习必须在前序课程学习的条件下,后序课程才能很好地展开。这就要求排课的老师和讲授的老师有积极的沟通,在先序课程完成的情况下合理安排后序课程,保证学生学习的完整性和连贯性。而实际排课当中排课老师和授课老师往往沟通不足,这也是教学管理中需要重视的问题。

三、加强和完善教学质量管理的措施

计算机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有序运行离不开两方面,一方面需要学校分管教学的领导公正、负责、公开地进行不定期监控,另一方面要充分调用老师、学生的教学积极性,调用各种渠道,全面地收集教学一线反馈的教学信息,并根据教学信息对各教学环节和影响教学质量的各个教学因素进行有效调整。针对上面对计算机专业教学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分析,下面提出一些措施以期能提高教学质量,建立健全质量管理制度。

(一)设立教学团队和导师制度

计算机专业现在趋向于形成一个团队来完成一个工程,所以需要在一个团队负责人领导下有组织地进行。建立一支稳定、相对独立、具有较丰富教学经验和较强研究能力的团队,可以让大家资源共享,互相交流,让青年教师尽快融入。因为一个团队的研究方向、教学内容大致一样,这就方便组内成员可以经常组织讨论教学计划、课程的建设、课堂教学、课后辅导、作业批改、考试命题、成绩评定、成绩分析、实训实践的实施等问题。对于学生,可以在入校的时候给学生分配导师,导师进一步帮助学生制定适合学生专业方向的学习计划和安排,同时老师有研究项目也可以让学生早日参与到项目中来,为日后的学习工作和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二)开展多层次评估工作

教学质量评估是实施教学质量管理的主要环节和有效手段,也是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一部分。首先,学院领导组织听课环节,每年安排优秀教师、青年教师进行公开课,一方面给青年教师向优秀骨干教师学习的机会,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实践,大家给青年教师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使青年教师可以及时看到自身教学的优势和不足。其次,教师互评,以教研室为单位,组织本领域或者同一门课的老师互相交流互相学习,资源分享,优势互补,因为同方向老师更加了解相关课程,可以给出更直接的建议。最后是学生评课。学生既是教育的接受者和评判者,也是教学的直接参与者,教与学是双方面的,教学质量的提高需要学生在其中积极参与。学生评教工作一般在每学期末(或课程结束时)进行,由教学系组织各班学生对本班任课教师进行教学工作评价,并将评价结果纳入教师教学工作评价管理系统。学生评教的内容包括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素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学生是教学工作的主体,对任课教师的教学质量好坏最有发言权。另外还可以建立学科竞赛,奖学金,扣分机制,惩罚机制等。教师评学与学生评教形成了良性互动,对教师“教”与学生“学”起到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

(三)提供多渠道学习机会

对于教师,可以组织教学经验不足的老师展开集训,观摩具有教学经验的教师讲课,组织有教学经验的教师深入实践环节,到企业中学习;组织教师进行微课、说课竞赛,分享教学心得;聘请学术型教师开展讲座,开拓视野,关注计算机最新发展动态。对于学生,经常聘请一些专业技术过硬的专家学者展开交流,组织学生去一些实际的企业公司进行参观交流,鼓励学生参加学生竞赛,增强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以及合作能力。

(四)转变教学方式和教学观念

从专业的讲解上,不仅要重视学生的基础学习,更要与时俱进地给学生补充学科的前沿知识,让学生对时下比较热门的计算机方向和知识有很好的了解。目前国家大力提倡翻转课堂,在教学过程中把以前单纯的老师在课堂上填鸭式讲解转变为学生互动交流,老师不仅仅是讲授知识,更多是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去讨论问题和解决问题。课堂上不再是老师一个人的表演,而是学生做主角,老师答疑解惑而已的良好教学模式。

(五)重视实践实训的教学

计算机是一个需要学生动手练习的课程。在实践中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当作以后工作的实战演习,为以后培养较高技术应用能力打基础。除了引进企业工程师来校讲课,在双赢的前提下,可以带领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实习,使实训发展得到良性运转。

四、结束语

高等院校肩负着为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培养合格、优秀人才的重要任务,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加强教学质量管理是符合学校发展规律的。在教学管理日益受到重视的情况下,如何建立合理的管理体制,使计算机专业的教学质量管理工作既能强化计算机专业的学科特点,又能积极适应教学发展的现代化,保持专业教学质量可持续化发展,是当前各大高校都在积极探讨和实践的问题。管理者、教师和学生三个角色要相互交流,相互监督,才能利于专业的不断进步和可持续发展。要健全质量责任制度,明确领导的管理职责,院系主要领导是教学质量的第一责任人,本部门教学质量优劣反映其工作业绩;要重视教师的培养,给青年教师更多机会提高自己,不仅给学生推行导师制度,也可以给青年教师安排经验丰富的教学名师进行指导;计算机专业是一个不断创新与发展的专业,要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的,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重视实践教学。高校应该采取多种手段,鼓励提倡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为以后的工作奠定基础。要以市场经济发展需求为导向,从社会的实际需求出发,设置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和人才培养模式,多与知名计算机企业合作,形成自己的特色与优势。

参考文献

[1]张凡.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实践性教学质量保障方案的研究[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院报,2015,25(3):141-143.

[2]邓攀.实施教学质量工程提升教学管理水平[J].高教学刊,2014,14:108-109.

[3]王红茹.提高《机电系统建模与仿真》课程教学质量的新探索[J].科技教育,2015,9:151-152.

[4]王承淑.教学质量监控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5,7(4):112-116.

[5]施燕.加强教学质量内部监控与管理的实践探索[J].赤峰学院学报,2013,29(10):197-198.

[6]冯志敏,林麒,贾让成.高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设计与运行[J].高等农业教育,2003,10(10):28-30.

毕业论文组织管理评估指标

本科毕业论文成绩评定的等级可能因学校和专业的不同而略有不同,但一般会采用五级或者百分制来进行评定。1. 五级制:常见的五级评定制度包括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个等级。具体评定标准可能因学校和专业而异,但通常会结合以下因素进行评估:论文内容、研究方法、数据分析、学术水平、创新性、语言表达、格式规范等。2. 百分制:常见的百分制评定制度是将论文成绩转换为百分数,例如90分以上为优秀,80-89分为良好,70-79分为中等,60-69分为及格,60分以下为不及格。具体评分标准可能因学校和专业而异,但一般也会考虑论文内容、研究方法、数据分析、学术水平、创新性、语言表达、格式规范等几个方面的因素。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学校和专业对于毕业论文成绩的评定标准和权重比例可能会有所不同。因此,在撰写毕业论文时,学生需要仔细阅读和理解学校和专业的评分标准,以确保论文符合要求,并争取获得更好的成绩。总之,本科毕业论文成绩评定的等级通常采用五级或者百分制进行评定,评估标准可能因学校和专业而异,但一般都会考虑论文内容、研究方法、数据分析、学术水平、创新性、语言表达、格式规范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1、主要技术指标是:

“本科毕业论文的主要工作内容”。就应是你实习过程中那些与你所学专业技术主要相关的内容!“主要技术指标”。就应是你实习得到的正确反映事实的“数据”和结果。

2、论文的写法:

我们把某一学术课题在理论性、实验性、预测性上具有的科学研究成果的学术文章简称为论文。通常论文可以划分为两类,一类是职称论文,另一类是学位论文。

职称论文的作用是用来晋升职称的,所以它的分类可以按照不同的职称划分出不同的类别,比如会计人员的职称论文称作会计职称论文,医务人员的职称论文称作医学职称论文等。

学位论文一般指的是毕业论文,按研究领域可以划分为自然科学论文、人文科学论文、工程技术论文,按照学位可划分为学士论文、硕士论文、博士论文三种。

1、论文标题

标题又称题目或题名。标题是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逻辑组合。

论文题目是一篇论文给出的涉及论文范围与水平的第一个重要信息,也是必须考虑到有助于选定关键词不达意和编制题录、索引等二次文献可以提供检索的特定实用信息。

论文题目十分重要,必须用心斟酌选定。有人描述其重要性,用了下面的一句话:论文题目是文章的一半。对论文题目的要求是:准确得体;简短精炼;外延和内涵恰如其分;醒目。

2、论文摘要

论文一般应有摘要,有些为了国际交流,还有外文(多用英文)摘要。它是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其作用是不阅读论文全文即能获得必要的信息。摘要应包含以下内容:从事这一研究的目的和重要性。

研究的主要内容,指明完成了哪些工作;获得的基本结论和研究成果,突出论文的新见解;结论或结果的意义。论文摘要虽然要反映以上内容,但文字必须十分简炼,内容亦需充分概括,字数不可太多,一般论文摘要在150—300字数。

3、论文关键词

关键词属于主题词中的一类。主题词除关键词外,还包含有单元词、标题词的叙词。关键词是标示文献的主题内容,但未经规范处理的主题词。

4、引言

引言又称前言,属于整篇论文的引论部分。其写作内容包括:研究的理由、目的、背景、前人的工作和知识空白,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预期的结果及其在相关领域里的地位、作用和意义。引言的文字不可冗长。

内容选择不必过于分散、琐碎,措词要精炼,要吸引读者读下去。引言的篇幅大小,并无硬性的统一规定,需视整篇论文篇幅的大小及论文内容的需要来确定,长的可达700~800字或1000字左右,短的可不到100字。

5、论文正文

正文是一篇论文的本论,属于论文的主体,它占据论文的最大篇幅。论文所体现的创造性成果或新的研究结果,都将在这一部分得到充分的反映。因此,要求这一部分内容充实,论据充分、可靠,论证有力,主题明确。

为了满足这一系列要求,同时也为了做到层次分明、脉络清晰,常常将正文部分人成几个大的段落。这些段落即所谓逻辑段,一个逻辑段可包含几个自然段。

每一逻辑段落可冠以适当标题(分标题或小标题)。段落和划分,应视论文性质与内容而定。

6、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指文章在研究过程和论文撰写时所参考过的有关文献的目录,参考文献的完整标注是对原作者的尊重。参考文献作为文章最后涉及的内容一般也是容易引起老师关注的地方。

参考文献不仅仅在格式上有具体要求,同时在数量、种类、年份等方面也有相关要求。例如格式一般需要参照国标参考文献标准;数量上以硕论为例一般要求在50篇以上,其中英文不低于10篇。

在种类方面一般涉及到图书、期刊、硕论、会议论文、报纸等,一般要求期刊类作品不少于10篇;在年份上一般要求参考文献应是最近五年以内的。

二、论文写作基本步骤

在写作过程中,基本步骤一般分为"前奏——提纲——写作——收尾——校对"。

1、前奏

就是对资料的收集和遴选,并对文章需要的内容进行消化处理。

2、提纲

就是对文章的整体思路进行总体掌握,这样才能对论文写作质量有充分的保障。

3、写作

这个过程是比较重要的,也是核心,在论文的正是写作过程中需要整合各种资源以及各种优势资料,这样才能写出好文章。

4、收尾

开头和收尾都是文章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这样保持文章的高质量具有保障意义。

5、校对

校对工作是对文章的最终处理,这种校对包括文章写完后的校对以及对作者不满意地方的修改,这个很关键,也很重要,是对作者负责任的集中体现。

毕业论文成绩可以采用五级记分制评定,由校答辩委员会根据各系答辩小组的评分,最终确定评分等级。以下是一种示例:优秀的比例一般控制在15%以内,优良比例不超过65%。

优(90分以上):

良(80-89分):

中(70-79):

及格(60-69):

不及格(59分以下,同时具备以下三条或三条以上者):

1、在毕业论文工作期间,态度不够认真,有违反纪律的行为。

2、在教师指导下,仍不能按时和全面地完成与毕业论文有关的各项任务。

3、论文中,理论分析有原则性错误,或结论不正确。

4、论文写作格式不规范,文中使用的概念有不正确之处,栏目不齐全,书写不工整。

5、论文中的图表.设计中的图纸在书写和制作上不规范,不能够执行国家有关标准。

6、原始数据搜集不得当,计算结论不准确,不能正确使用计算机进行研究工作。

7、在论文答辩时,不能正确阐述主要内容,经答辩教师启发,仍不能正确地回答各种问题。

扩展资料:

毕业论文的基本教学要求是:

1、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巩固与扩展所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培养学生处理数据和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正确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3、培养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研究;文献资料收集、阅读和整理、使用;提出论点、综合论证、总结写作等基本技能。

学位论文:

学位申请者为申请学位而提出撰写的学术论文叫学位论文。这种论文是考核申请者能否被授予学位的重要条件。

学位申请者如果能通过规定的课程考试,而论文的审查和答辩合格,那么就给予学位。如果说学位申请者的课程考试通过了,但论文在答辩时被评为不合格,那么就不会授予他学位。

有资格申请学位并为申请学位所写的那篇毕业论文就称为学位论文,学士学位论文。学士学位论文既是学位论文又是毕业论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毕业论文

中北大学信息商务学院 2021 届毕业设计 ( 论文 ) 工作管理规定 一、毕业设计 ( 论文 ) 工作的意义和任务 毕业设计 ( 论文 ) 是高等院校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是整个教学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基本教学任务是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得到从事实际工作所必需的基本训练和进行科学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通过毕业设计 ( 论文 ) ,培养大学生从文献检索、科学实验、社会调查到综合文献、严谨推理、刻苦钻研的科学研究能力及品质。 二、毕业设计 ( 论文 ) 的组织与管理 1. 毕业设计 ( 论文 ) 的时间按各专业的培养方案执行。 2. 毕业设计 ( 论文 ) 教学管理工作以系为单位,由各系系主任负责全系毕业设计 ( 论文 ) 工作。 3. 督导处组织专家对毕业设计 ( 论文 ) 工作实行全程监控。学院领导、各系系主任、教学指导委员会,要深入实际,检查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经常听取各系对毕业设计 ( 论文 ) 工作的情况汇报,不断总结经验,确保毕业设计 ( 论文 ) 工作顺利进行。 4. 督导处组织的检查环节主要有: (1) 选题检查。对各系的毕业设计 ( 论文 ) 选题情况及指导教师资格进行检查,一般于毕业设计 ( 论文 ) 工作开始前一学期末进行。 (2) 开题检查。检查内容包括教师向学生下达的任务书和学生的开题报告,检查采取抽查的方式,一般于第 4 周进行。 (3) 中期检查。于设计 ( 论文 ) 进行的中期进行,采取抽查方式,组织专家组深入基层,检查设计 ( 论文 ) 进展情况。 (4) 答辩期间检查。分答辩评价组、绘图能力评价组、文献检索与利用能力评价组、中英文资料翻译评价组,深入基层,通过听取答辩、查阅相关资料的办法进行评价并量化打分。总考核结果计算办法如下:答辩评价占 70% ,文献利用评价占 20% ,中英文资料翻译评价占 10% 。有绘图能力要求的,以上三项总分占 80% ,绘图能力评价占 20% 。 (5) 毕业设计 ( 论文 ) 质量评价。督导处组织专家以抽查的方式对毕业设计 ( 论文 ) 的总体质量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作为对各系教学质量评价及专业评估的重要依据。 5. 各系在毕业设计 ( 论文 ) 质量监控过程中起主体作用。各系要根据学院的总体要求制订细则,完善质量监控体系,组织专家对毕业设计 ( 论文 ) 工作进行检查,及时解决毕业设计 ( 论文 ) 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向督导处汇报检查情况。 三、选题工作程序及要求 1. 毕业设计 ( 论文 ) 课题由指导教师提出,并以书面形式陈述课题来源、内容、难易程度、工作量大小等情况,经所在专业教师讨论审定后,送系主任和教学院长批准。各系于毕业设计开始前的一个月将所属专业的毕业设计 ( 论文 ) 题目报教务处备案。 部分毕业设计 ( 论文 ) 课题也可由学生提出,但学生必须写出开题报告,陈述选择该课题的动机、研究现状、理论与实践意义以及研究该课题的主客观条件、研究方案、参考文献、工作进度等。经所在专业组织相关教师讨论审定后,指派指导教师,并报系主任批准方可执行。 2. 毕业设计 ( 论文 ) 题目一经审定,指导教师不得随意更改,如因特殊情况需要变更的,必须经系主任同意,报教学院长批准,并报教务处备案。 3. 毕业设计 ( 论文 ) 题目的选择是否恰当、合理是搞好毕业设计 ( 论文 ) 的前提。选题应该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 选题必须符合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教学基本要求,体现本专业科学研究和科学实践的基本特点,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受到一次完整的科学实践的学习和锻炼。 (2) 选题应具有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选取的课题既要以本学科的基本范畴和基本理论为研究内容,有利于学科的丰富和发展,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又要紧密结合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3) 选题应具有多样性和适当性。根据学生对基本知识和技能掌握的情况,针对学生不同的研究能力、特长、兴趣和可投入时间的多少,一方面选题可以多样化,体现不同方面、不同类型的科学实践的特点和要求。另一方面,选题的分量和难易程度要适当,在保证达到教学基本要求的前提下,使学生能够在导师的指导下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4) 选题要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坚持一人一题,要求每个学生独立完成一个课题,需要几名学生共同参加的课题,要求每个学生有完整的本人独立完成的部分,但不能把合作的课题写成一篇论文 ( 设计 ) 同时作为几名学生的毕业论文 ( 设计 ) 。 四、对指导教师的要求 1. 毕业设计 ( 论文 ) 的指导教师,由各系提名,教学院长审定,报教务处备案。指导教师原则上应具有讲师以上 ( 含讲师 ) 职称或硕士以上学历 ( 含硕士 ) 。必要时也可聘请外单位相当于讲师以上的科研或工程技术人员担任指导。助教、在读研究生不能单独指导毕业设计 ( 论文 ) ,但可有计划地安排他们协助指导教师工作。 2. 为保证指导质量,每名指导教师所指导的学生人数一般不得超过 6 人。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或博士学位的教师,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根据需要可适当增加指导学生人数,但最多不得超过 8 人。特殊情况需经主管院长批准。 3. 指导教师对学生的整个毕业设计 ( 论文 ) 过程负责,主要职责包括: (1) 负责拟定设计 ( 论文 ) 题目。 (2) 根据题目拟定毕业设计 ( 论文 ) 任务书,经系主任批准后于毕业设计 ( 论文 ) 开始的第一周下达给学生。 (3) 负责审定学生拟定的总体方案和开题报告。 (4) 在设计过程中随时检查、督促学生合理掌握设计进度,以保证按时完成任务,对学生每周至少进行 1 ~ 2 次工作进程与质量的检查,同时进行答疑和指导。 (5) 指导教师应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毕业设计 ( 论文 ) ,在搜集和运用资料方面给学生比较充分的指导;而对方案设计、论证、技术设计等方面,应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采用启发式的方法予以指导,杜绝包办代替,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6) 及时定期向所在系汇报学生的设计进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7) 指导学生正确撰写毕业设计 ( 论文 ) 。 (8) 对学生进行全面考核,设计 ( 论文 ) 完成后,要根据学生的工作能力、工作态度、设计 ( 论文 ) 质量等方面写出 评语 。 (9) 参加毕业设计 ( 论文 ) 评阅和答辩。 五、答辩和评分 1. 学生必须在开始答辩前一周完成毕业设计 ( 论文 ) 。 2. 毕业设计 ( 论文 ) 全部用计算机打印,经指导教师评审后的交所在系审查,由各系组织答辩。 3. 答辩委员会按专业组成,毕业生人数较多的也可分组,一般由 3-5 人组成,委员要求讲师以上职称教师担任,主任要求副教授以上或相应技术职称的教师担任,经系主任提名,教学院长审定后于答辩前两周报教务处备案。 4. 答辩委员会在答辩前一周定出答辩进程表和答辩地点,提前在院内公布,并组织好答辩前的各项准备工作,然后将答辩进程表和答辩地点报教务处。 5. 答辩时,由答辩人报告设计 ( 论文 ) 内容,报告时间为 10-15 分钟,提问和答辩时间一般为 15-20 分钟。 6. 答辩应做好纪录,存放在学院备查。 7. 毕业设计 ( 论文 ) 成绩采用五级记分制:即优秀、良好、中、及格、不及格。其评分标准为: 优秀:能全面完成毕业设计的各项任务。完成质量优秀,基本理论正确,基本概念清楚。完成毕业设计 ( 论文 ) 过程中,反映出有较强的工作能力,书面报告及图纸正确、合理,字迹整洁清楚,并有一定的逻辑性和独立见解,能顺利地阅读外文资料。 良好:能全面完成毕业设计 ( 论文 ) 的各项任务,基本理论正确,基本概念清楚,完成毕业设计 ( 论文 ) 过程中,有一定的工作能力,书面报告及图纸正确、合理,尚能顺利地阅读外文资料。 中:能基本完成毕业设计 ( 论文 ) 的各项任务,基本理论正确、基本概念清楚,完成毕业设计 ( 论文 ) 过程中,反映独立工作能力一般。书面报告、图纸的主要部分正确、合理,阅读外文资料能力较差。 及格:能完成毕业设计 ( 论文 ) 的主要任务,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有错误或不甚清楚,但启发后能补充改正,在完成毕业设计 ( 论文 ) 过程中,反映出独立工作能力较弱,书面报告及图纸没有重大原则错误,阅读外文资料较困难。 不及格:达不到及格水平者。 8. 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其毕业论文应评为“不及格”:毕业论文中有原则性重大错误或基本上没有完成任务;弄虚作假,有抄袭行为或其部分内容由其他学生代做;答辩时回答问题错误较多,对主要问题经启发后仍不能回答;工作不努力,表现差;毕业论文多处概念不清,图纸不齐全或多处不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等。 9. 评分由答辩委员会、指导教师、评阅人分别给出成绩,最后评定总成绩。指导教师给分占总成绩的 40% 以下,答辩委员会给分占总成绩的 40% 以上,其余由评阅人给出。总评的“优秀”人数不得超过 20 ~ 25% ,优秀和良好总和原则上不得超过 60% 。各系应根据具体情况,在上述要求的基础上,定出细则。 10. 毕业答辩实行末位复审制,具体办法及有关规定如下: (1) 各专业在学生毕业答辩结束后按至少 5% 将处于末位的学生名单上报教务处,同时书面说明其论文或答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 各系组织专家组进行复审,复审方式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由各系自行确定,一般应组织专家组重新评阅论文、重新答辩,如属于论文书写的问题可只对论文进行复查。 (3) 答辩组已经给予不及格处理的学生不再复审。 (4) 复审采取指导教师回避制。 (5) 系复审组必须严格把关,对每个学生给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6) 任何人不得干扰复审组评分,否则按一级教学事故给予处理。 六、毕业设计 ( 论文 ) 资料的保存 1. 学校视情况,对优秀毕业设计 ( 论文 ) 进行评选或汇编“优秀毕业设计 ( 论文 ) 选编”。 2. 毕业设计 ( 论文 ) 有关资料在毕业设计 ( 论文 ) 工作结束后交教务处保存,对无长期保留价值的毕业设计 ( 论文 ) 可于四年后销毁。 3. 毕业设计 ( 论文 ) 有关资料主要包括以下两大方面的内容: (1) 毕业设计 ( 论文 ) 前期工作材料,包括:毕业设计 ( 论文 ) 选题、审题表,毕业设计 ( 论文 ) 任务书,毕业设计 ( 论文 ) 开题报告,毕业设计 ( 论文 ) 期间各种检查材料等。 (2) 毕业设计说明书 ( 论文 ) ,有关图纸、软、硬件成果,以及毕业设计 ( 论文 ) 评语。 中北大学信息商务学院教务处 20xx 年 xx 月 xx 日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