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对于语文高考来说是极其重要的,如何提高写作水平是我们面临的一道难题。写作水平是需要长期积累,循序渐进提高的,但对于高三学生来说时间紧、任务重,花在语文学科上的时间又少,更没有多少时间花在作文的单项训练上,因此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当中提高效率,提高语文作文的得分是值得我们老师去探讨的问题。我个人觉得只要抓好几个关键问题,就可以做到事半功倍,下面我就结合自己高三的教学实践谈谈高考作文应试技巧的几点想法。一、 认真审题,切合题意。话题作文是我们高考当中比较普遍的一种题型,下面我就以话题作文为例谈谈怎样审题。话题作文审题我们可以作如下设问:1、材料中的人物映射生活中的什么人、什么事?2、材料的主题是什么?3、这则材料想表现什么?赞成什么?反对什么?4、话题与材料是怎样的关系?5、话题涉及到哪些内容?涉及到哪些关系?6、在生活中、学习中、历史中有无类似的事例?通过这六个问题我们就可以很好的把握话题的题意,便于学生打开思路,踏出成功的第一步。例如:1、脸:可在话题范围内选择与“脸”相关的情境与问题作文。可以写爱脸,丢脸,变脸,争脸,露脸等行为,也可以写面部整容和心灵整容,笑脸与和谐,笑脸和情绪,脸与人生等关系;可以写家人的脸,老师的脸,名人的脸,也可以写城市的脸,乡村的脸,地球的脸;也可以正面说,爱面子是自尊,也可以反面说,爱面子是虚荣;可以是实的脸,也可以是虚的脸。2、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面对挫折,我们不应放大痛苦,而应直面人生,缩小痛苦。3、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提倡相信自己,不要过多地受他人意见的影响;谈论不能盲目自信,而要乐于接受他人有益的意见与建议;辩证思考,诠释或阐述既要相信自己,又要积极听取他人意见。4、看到自己与看到别人:启发学生要关注别人,不能因某种利益而只顾自己,不顾他人。为自己考虑的同时也要顾及他人。5、一枝一叶一世界:细节。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美;所谓绝招,是用细节的功夫堆砌出来的;使人疲惫的不是远方的高山,而是鞋里的一粒沙子;窥一斑而见全豹。6、今年花胜去年红:变化。生活的今昔对比,对未来的展望。7、水的灵动,山的沉稳:变中亦有不变,不变之中也蕴含着万变。另外拟题在高考作文实战中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环,拟题要做到观点鲜明,新颖响亮,精彩富有文学气息。这里面实际上有两方面的要求,第一就是题目必须观点鲜明,让人一看就知道你的作文写什么。第二,你的题目必须要有文采,让人耳目一新,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千万不可以话题为题目。例如《傲骨在脸》《脸中窥世界》《行走在跷跷板上》《铜镜的沉思》《蓝色蛹.金色蝴蝶 》《路是月的痕》《高贵的选择》《一地梨花》《照海倚天》《芬香永存》《红颜泪痕》《拒绝流泪》《谁的眼泪在飞》《思念的泪光》《濯洗灵魂》《泪,让爱透明》《当泪流进心田》《一代豪雄,一颗热泪》《雨后青山》《泪中英雄》《“泪”过心晴》《泪有千百味》 《灵魂苦涩的芬芳》《泪的诠释》《眼泪成诗》《采撷一滴清泪》《干渴梦魇,润泽喜悦》。 二、语言要通顺流畅,形象生动,有文采。语言第一要注意词语的使用,第二要注意整齐句式的使用。尤其体现语言水平的几处地方:开头、结尾、举例部分、亮点部分,这几部分要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这是给作文加分的几个部分,平时要加大训练。1、开头要紧紧扣题,点明中心;短小精悍;有文采。例一:我不是先哲,我不是圣贤,当先哲与圣贤遭遇困扰时,他们只需相信自己就可以渡过难关,而当我面临困扰时,我不但要相信自己,更要虚心听取意见。(直截了当提出观点)例二:有一种依恋,它让人“相顺无言,唯有泪千行”;又一种不舍,它让人“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有一种动容,它让人含泪“汝今葬花人笑痴,他日葬汝知是谁”。它,便是爱。(使用排比整齐句式引出话题)例三:风是天空的涤剂,带走尘埃,拂去暗云;水是大地的涤剂,洗净泥壤,冲走污痕;绿是自然的涤剂,净化空气,治愈伤痕;泪是心灵的涤剂,冲淡欲望,洗去罪恶。(使用了兴的手法构建整齐句式引出话题)例四:冥冥中有一束幽光,渗透过邹忌、魏征的真知灼见,渗透过城门古角、金戈铁马,渗透过大江东去,绿草荒原,是一面铜镜,嵌挂在历史庭院红漆斑驳的木门上。号角已经逝去,铁马已经奔过,江水涛涛东流,原草蓑蓑离离,离离蓑蓑。。。。。。岁月在此磨成了一面平滑的铜镜,旷世地洞察一切:人间的轮回、涅盘,雄关漫道,荞麦青青,晓风残月。(这两段极富文采,把古人的例子、把课文当中的名句毫无痕迹地引用进来,让人感觉似曾相识。)2、结尾要点题,总结全文;有文采;注意“隐”的艺术,不可高喊口号。例一:“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流年似水,时光如电地过去,也许,只有历史才能让“无字碑头镌字满”,也许也只有历史,才能最好地诠释曾国藩在天京城破,黄袍欲加身之时写尽生平心境的一句话: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引用、排比构建整齐句式,最后点题)例二:走过蜀相碧柏森森,走过京城星落如雨,走过乡村倾颓的教室。前哲的泪水,正向我们开启一条崭新的路。我们,将洒下泪水,我们将走上更高远的道路。从泪水中,向着伟大出发。(整齐句式的使用)3、举例部分:构建事例式排比段,寓叙于议中,寓叙于情中。例一:沉稳从无欲而来。孟子曰:“无欲者,可王矣。”无欲就是没有私欲,做大事者,不能因蝇头私利而毁坏全局,只有这样才能练就出沉稳的性格,赢得最终的胜利。如来佛祖抛除私欲,性格沉稳,终修成正果,普渡众生;诸葛孔明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终运筹帷幄,功成名就。有了私欲,心中自然无法沉稳下来,遇事则慌,处事则乱。霸王以一己私欲,赶走亚父,气走韩信,终被困垓下,遗憾千古,长使英雄泪满襟。霸王之败,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则必使后人而复哀后人矣。例二: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而如今,四面楚歌,怎对江东父老?曾经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带着他的剑、他的马、他的女人,立在乌江之上。夕阳西下,映红了半边苍穹,也映红了将军的战袍,虞姬挥剑自刎,霸王仰天流泪,他失去了自己打拼来的一切,悲壮附着在那张刚毅的脸上,泪沿着分明的棱角淌了下来,滴在爱人的身上,滴在曾经辉煌的地方。于是,他毫不犹豫地追随他的爱人而去,伟岸的身躯轰然倒地,乌江水细细地洗刷着他的身躯,又缓缓退下朝拜,让他不带着泪痕,走向另一个地方……. 霸王之泪,告诉我们谁是泪中英雄。他告别长安的歌舞升平,带着汉匈和睦的夙愿,奔走于茫茫大漠之间、衰草寒沙之上。哀叹,当汉使反叛被杀,怀揣使命的苏武被无故扣押;尊敬,当苏武拒绝单于的锦帽貂裘,千金封侯;感叹,苏武记住的是富贵不能移,贫贱不能淫,威武不能屈。于是,手持节杖的老人开始了北海牧羊的生活,面朝长安,思乡之情油然而生,老泪纵横,保持着汉使的高洁,选择与羊群为伴、孤家为伍的日子,选择做高山雪莲那圣洁而执着的守望。 苏武之泪,告诉我们谁是泪中英雄。例三:泪洒过了,是乐行者在进行一场庄严的洗礼,因为泪的缘故,眼中的灰尘被除尽,心也被打开了。于是青山更青,山间回旋着如歌旋律。听,那不是肖邦在让黑白键盘轻轻起伏?他的青山,焕发着一种流亡者的孤独和那莫名的萦绕在周围的雾霭,泪尽情地流吧,我感到他的心被冲刷后,流淌出最深沉的思想。 雨滴滴答答,泪扬扬洒洒,洒在土地上,洗出柴可夫斯基的山麓,我听见他的心在让苦涩与失望的泪洗过后,高唱出一曲俄罗斯农民的曲调,在他的青山上,永远都刻印着那深深的三套马车的辙迹。泪过后,雨过后,山更加清朗自然,一棵棵绿树在微风中摇摆。雨后的青山,是泪洗过的良心,冰心这样说。构建事例式的排比段能增强文章的文采,或大气,或柔和,或说理,或叙事。4、亮点部分:构建抒情式排比段或议论式排比段。例一:曾几何时,在众说纷纭中彷徨,找不到前进的方向;曾几何时,在他人的只言片语中迷茫,缺一双飞离困惑的翅膀;曾几何时,没有选择坚守抑或听取的胆量,心中少一片照亮前路的阳光-----朋友,别把心灰,别把气丧,请听取心灵对真善美的呼唤,让心灵之灯为你导航!例二:我抚摸着铜镜,任时光在指间潺潺流淌。我思绪万千,我想到,要成就伟业,超人的才智、执著的自信固不可少,然而且莫忘记把这面铜镜置于起居之室,行旅之榻,以正衣冠,以洁其志,以端其行;我又想到,铜镜有时也会沾染尘垢、水渍,反馈给人以扭曲的信息,使你惑于阿谀,惑于金钱美人,使你“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因此,至关重要的是人自己要有清醒的头脑,从铜镜中,汲取真善美,扬弃假丑恶。亮点部分是体现学生水平的部分,是展现文采的部分,也是拉开作文分数的部分,是作文拿高分的关键,因此这方面的训练也要引起高度重视。三、结构严谨,符合文体要求。高考中常见文体:记叙文、议论文、散文。下面着重谈谈散文的写法。首先谈谈议论性散文的写法,那就是要做到有论点、论据、论证过程,散文化的语言。例文:遭遇挫折,笑对痛苦人生一世,殊为不易。在看似平坦的人生旅途中充满了种种荆棘,往往使人痛不欲生。痛苦之于人,犹狂风之于陋屋,巨浪之于孤舟,水血之于心脏。百世沧桑,不知有多少心胸狭隘之人因受挫折放大痛苦而一蹶不振;人世千年,更不知有多少意志薄弱的人因挫放大痛苦而志气消沉;万古旷世,又不知有多少内心懦弱的人因受挫折,放大痛苦而葬身于万劫不复的深渊。因此,面对挫折,我们不应该放大痛苦,而应该直面人生,缩小痛苦,直到成功的那一天。“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可谓:“时运不济,命途多舛,”然而直面挫折,他却能达人知命,笑看人生。试想,如果王勃没有开朗豁达的胸襟,他哪能吟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千古绝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浪漫诗仙李白,在遭遇仕途不顺的挫折后,他沉寂了吗?消沉了吗?没有。“长安市上酒家眠,”笑对痛苦,面对挫折他拂袖而去,遍访名山,终于成就了他千古飘逸的浪漫情怀!由此看来,面对挫折,我们不应过分的沉迷于痛苦失意的阴影中不能自拔;面对挫折,我们不应该整日浸泡在悲伤痛苦的泥沼中越陷越深;面对挫折,我们不应长期颓废不振而迷失方向。遇到挫折,缩小痛苦,才是明智的选择。相反,若一味沉迷于挫折的痛苦中,结果将不堪设想。刘备面对失去二弟的挫折,因兄弟之情无法释怀,放大痛苦,结果在痛苦中做出错误的决定,贸然出兵伐吴,落得“白帝托孤”的千古悲剧。可悲可悲!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古人已经为我们做出了太多的榜样,也留下太多的遗恨。在现在竞争日益加剧的社会里,挫折无处不在。若因一时而放大痛苦,将会终身遗憾。遇到挫折,就当它是一阵清风,让它从你耳边轻轻吹过;遇到挫折,就当它是一阵微不足道的小浪,不要让它在你心中击起惊涛骇浪;遇到挫折,就当痛苦是你眼中的一颗尘粒,眨一下眼,流一滴泪,就足以将它淹没。遇到挫折,你不应该放大痛苦。擦一擦额上的汗,拭一拭眼中欲滴的泪,继续前进吧!相信总有一天你会看到蓝蓝的天,白白的云,青青的草,还有你嘴角边甜甜的笑。。。。这是一篇非常漂亮的议论性散文,通过大量的排比式的事例正反两方面论证自己的观点,还引用了大量的诗句,论述有理,又不乏情味,对同学们有很好的借鉴意义。记叙性散文要做到真情实感,有情味,能感人;夹叙夹议;化虚为实,化显为隐,化情为物,化平为奇(有波澜,文如看山不喜平,设置悬念等)。例文:握住别人垂下的藤索一缕阳光刺破了黑暗的缝隙,于是缝隙里便有新鲜与活力。同样,一席倾听让心灵插上翅膀飞越了茫然,于是心灵便有了空灵与清爽。曾经流浪在一个听不见风声,沐不着风雨的角落,以为在天与地之间,日与夜之间,只听得见自己的呼吸就够了,于是拒绝了阳光。湿润的空气竟在一夜之间将我流浪的绳子班驳上悠悠绿意,像是走进氤氲的梦境,无奈最终棉絮收容了温存的泪水。我记得很早很早的我像狮子般张开双臂在细腻的煤渣跑道上狂奔,跑道像一条宽长的海藻发出古朴深邃的幽香。或许是自己的疏忽,一时间成绩竟成了我唯一救命的稻草,被风雨肆虐了一季的操场如玻璃纸般迷眼,可我觉得它仿佛是一座孤岛,而我也在自己的路上顶着风,冒着雨,苦苦的走。所有的颠簸都在脚底打茧,所有的风雨都在胸中郁积,所有的汗水都在肤上打皱。可结果呢?步步引出迷茫,似乎一路风尘仆仆而来,扬起的风沙掩埋了身后孤寂的脚印,而前方亦困惑,亦恐惧。像一片飘零的树叶在风中跳着别人自以为美丽的舞蹈,一向高傲的我第一次低下了头,来到河边静听流水诉说逝去的流光,可那水底潜走的鱼儿再也无力捞起那些纷繁的记忆。于是,萧索的芦苇在水中点出圈圈涟漪,水的流光已非昨日那般溢彩。回到教室,夜的翅膀已经覆盖了大地,老师拿着一支蜡烛走过来,我第一次发现原来她的笑容是那么的甜蜜,就像咖啡一样。刹那,我的空间像是被击碎了些什么。她坐下来给我讲了很多。她告诉我扔掉所谓的光环才能融入集体,感受大家对你的爱,何必非要强装起一副自强自立的神态而拒人于千里之外,有时候相信自己或许是自负的错觉。那夜无眠,我懂得了自己的疲惫忧伤,不得不承认是自己陷自己于暗无天日的洞穴之中,恰恰是老师垂下的一根藤索解救了自己。我的心路历程告诉我:有时在自己挖破自己的手指也攀援不出的洞穴中,别人垂下的枯藤或许就是你的救命稻草。握住它吧!全文充满情味,以叙述的手法展现自己的心路历程,从而表达要相信别人,借助别人的帮助的观点。四、高考前备考策略:高考前同学们应每天积累一段精彩语言,积累一些典型素材,如历史人物、文学人物、体育人物、艺术人物、科学人物、现实生活中的典型人物及事迹,适当地练习一些题目,写好提纲,保持应试状态,特别注意记叙文的写法。我想只要把以上几个问题落实好,就一定能够在紧张的高考复习中提高效率,取得理想的作文成绩。
高考作文有哪些应试技巧? 写作对于语文高考来说是极其重要的,如何提高写作水平是我们面临的一道难题。写作水平是需要长期积累,循序渐进提高的,但对于高三学生来说时间紧、任务重,花在语文学科上的时间又少,更没有多少时间花在作文的单项训练上,因此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当中提高效率,提高语文作文的得分是值得我们老师去探讨的问题。我个人觉得只要抓好几个关键问题,就可以做到事半功倍,下面我就结合自己高三的教学实践谈谈高考作文应试技巧的几点想法。一、 认真审题,切合题意。话题作文是我们高考当中比较普遍的一种题型,下面我就以话题作文为例谈谈怎样审题。话题作文审题我们可以作如下设问:1、材料中的人物映射生活中的什么人、什么事?2、材料的主题是什么?3、这则材料想表现什么?赞成什么?反对什么?4、话题与材料是怎样的关系?5、话题涉及到哪些内容?涉及到哪些关系?6、在生活中、学习中、历史中有无类似的事例?通过这六个问题我们就可以很好的把握话题的题意,便于学生打开思路,踏出成功的第一步。例如:1、脸:可在话题范围内选择与“脸”相关的情境与问题作文。可以写爱脸,丢脸,变脸,争脸,露脸等行为,也可以写面部整容和心灵整容,笑脸与和谐,笑脸和情绪,脸与人生等关系;可以写家人的脸,老师的脸,名人的脸,也可以写城市的脸,乡村的脸,地球的脸;也可以正面说,爱面子是自尊,也可以反面说,爱面子是虚荣;可以是实的脸,也可以是虚的脸。2、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面对挫折,我们不应放大痛苦,而应直面人生,缩小痛苦。3、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提倡相信自己,不要过多地受他人意见的影响;谈论不能盲目自信,而要乐于接受他人有益的意见与建议;辩证思考,诠释或阐述既要相信自己,又要积极听取他人意见。4、看到自己与看到别人:启发学生要关注别人,不能因某种利益而只顾自己,不顾他人。为自己考虑的同时也要顾及他人。5、一枝一叶一世界:细节。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美;所谓绝招,是用细节的功夫堆砌出来的;使人疲惫的不是远方的高山,而是鞋里的一粒沙子;窥一斑而见全豹。6、今年花胜去年红:变化。生活的今昔对比,对未来的展望。7、水的灵动,山的沉稳:变中亦有不变,不变之中也蕴含着万变。另外拟题在高考作文实战中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环,拟题要做到观点鲜明,新颖响亮,精彩富有文学气息。这里面实际上有两方面的要求,第一就是题目必须观点鲜明,让人一看就知道你的作文写什么。第二,你的题目必须要有文采,让人耳目一新,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千万不可以话题为题目。例如《傲骨在脸》《脸中窥世界》《行走在跷跷板上》《铜镜的沉思》《蓝色蛹.金色蝴蝶》《路是月的痕》《高贵的选择》《一地梨花》《照海倚天》《芬香永存》《红颜泪痕》《拒绝流泪》《谁的眼泪在飞》《思念的泪光》《濯洗灵魂》《泪,让爱透明》《当泪流进心田》《一代豪雄,一颗热泪》《雨后青山》《泪中英雄》《“泪”过心晴》《泪有千百味》《灵魂苦涩的芬芳》《泪的诠释》《眼泪成诗》《采撷一滴清泪》《干渴梦魇,润泽喜悦》。 二、语言要通顺流畅,形象生动,有文采。语言第一要注意词语的使用,第二要注意整齐句式的使用。尤其体现语言水平的几处地方:开头、结尾、举例部分、亮点部分,这几部分要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这是给作文加分的几个部分,平时要加大训练。1、开头要紧紧扣题,点明中心;短小精悍;有文采。例一:我不是先哲,我不是圣贤,当先哲与圣贤遭遇困扰时,他们只需相信自己就可以渡过难关,而当我面临困扰时,我不但要相信自己,更要虚心听取意见。(直截了当提出观点)例二:有一种依恋,它让人“相顺无言,唯有泪千行”;又一种不舍,它让人“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有一种动容,它让人含泪“汝今葬花人笑痴,他日葬汝知是谁”。它,便是爱。(使用排比整齐句式引出话题)例三:风是天空的涤剂,带走尘埃,拂去暗云;水是大地的涤剂,洗净泥壤,冲走污痕;绿是自然的涤剂,净化空气,治愈伤痕;泪是心灵的涤剂,冲淡欲望,洗去罪恶。(使用了兴的手法构建整齐句式引出话题)例四:冥冥中有一束幽光,渗透过邹忌、魏征的真知灼见,渗透过城门古角、金戈铁马,渗透过大江东去,绿草荒原,是一面铜镜,嵌挂在历史庭院红漆斑驳的木门上。号角已经逝去,铁马已经奔过,江水涛涛东流,原草蓑蓑离离,离离蓑蓑。。。。。。岁月在此磨成了一面平滑的铜镜,旷世地洞察一切:人间的轮回、涅盘,雄关漫道,荞麦青青,晓风残月。(这两段极富文采,把古人的例子、把课文当中的名句毫无痕迹地引用进来,让人感觉似曾相识。)2、结尾要点题,总结全文;有文采;注意“隐”的艺术,不可高喊口号。例一:“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流年似水,时光如电地过去,也许,只有历史才能让“无字碑头镌字满”,也许也只有历史,才能最好地诠释曾国藩在天京城破,黄袍欲加身之时写尽生平心境的一句话: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引用、排比构建整齐句式,最后点题)例二:走过蜀相碧柏森森,走过京城星落如雨,走过乡村倾颓的教室。前哲的泪水,正向我们开启一条崭新的路。我们,将洒下泪水,我们将走上更高远的道路。从泪水中,向着伟大出发。(整齐句式的使用)3、举例部分:构建事例式排比段,寓叙于议中,寓叙于情中。例一:沉稳从无欲而来。孟子曰:“无欲者,可王矣。”无欲就是没有私欲,做大事者,不能因蝇头私利而毁坏全局,只有这样才能练就出沉稳的性格,赢得最终的胜利。如来佛祖抛除私欲,性格沉稳,终修成正果,普渡众生;诸葛孔明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终运筹帷幄,功成名就。有了私欲,心中自然无法沉稳下来,遇事则慌,处事则乱。霸王以一己私欲,赶走亚父,气走韩信,终被困垓下,遗憾千古,长使英雄泪满襟。霸王之败,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则必使后人而复哀后人矣。例二: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而如今,四面楚歌,怎对江东父老?曾经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带着他的剑、他的马、他的女人,立在乌江之上。夕阳西下,映红了半边苍穹,也映红了将军的战袍,虞姬挥剑自刎,霸王仰天流泪,他失去了自己打拼来的一切,悲壮附着在那张刚毅的脸上,泪沿着分明的棱角淌了下来,滴在爱人的身上,滴在曾经辉煌的地方。于是,他毫不犹豫地追随他的爱人而去,伟岸的身躯轰然倒地,乌江水细细地洗刷着他的身躯,又缓缓退下朝拜,让他不带着泪痕,走向另一个地方……. 霸王之泪,告诉我们谁是泪中英雄。他告别长安的歌舞升平,带着汉匈和睦的夙愿,奔走于茫茫大漠之间、衰草寒沙之上。哀叹,当汉使反叛被杀,怀揣使命的苏武被无故扣押;尊敬,当苏武拒绝单于的锦帽貂裘,千金封侯;感叹,苏武记住的是富贵不能移,贫贱不能淫,威武不能屈。于是,手持节杖的老人开始了北海牧羊的生活,面朝长安,思乡之情油然而生,老泪纵横,保持着汉使的高洁,选择与羊群为伴、孤家为伍的日子,选择做高山雪莲那圣洁而执着的守望。 苏武之泪,告诉我们谁是泪中英雄。例三:泪洒过了,是乐行者在进行一场庄严的洗礼,因为泪的缘故,眼中的灰尘被除尽,心也被打开了。于是青山更青,山间回旋着如歌旋律。听,那不是肖邦在让黑白键盘轻轻起伏?他的青山,焕发着一种流亡者的孤独和那莫名的萦绕在周围的雾霭,泪尽情地流吧,我感到他的心被冲刷后,流淌出最深沉的思想。 雨滴滴答答,泪扬扬洒洒,洒在土地上,洗出柴可夫斯基的山麓,我听见他的心在让苦涩与失望的泪洗过后,高唱出一曲俄罗斯农民的曲调,在他的青山上,永远都刻印着那深深的三套马车的辙迹。泪过后,雨过后,山更加清朗自然,一棵棵绿树在微风中摇摆。雨后的青山,是泪洗过的良心,冰心这样说。构建事例式的排比段能增强文章的文采,或大气,或柔和,或说理,或叙事。4、亮点部分:构建抒情式排比段或议论式排比段。例一:曾几何时,在众说纷纭中彷徨,找不到前进的方向;曾几何时,在他人的只言片语中迷茫,缺一双飞离困惑的翅膀;曾几何时,没有选择坚守抑或听取的胆量,心中少一片照亮前路的阳光-----朋友,别把心灰,别把气丧,请听取心灵对真善美的呼唤,让心灵之灯为你导航!例二:我抚摸着铜镜,任时光在指间潺潺流淌。我思绪万千,我想到,要成就伟业,超人的才智、执著的自信固不可少,然而且莫忘记把这面铜镜置于起居之室,行旅之榻,以正衣冠,以洁其志,以端其行;我又想到,铜镜有时也会沾染尘垢、水渍,反馈给人以扭曲的信息,使你惑于阿谀,惑于金钱美人,使你“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因此,至关重要的是人自己要有清醒的头脑,从铜镜中,汲取真善美,扬弃假丑恶。亮点部分是体现学生水平的部分,是展现文采的部分,也是拉开作文分数的部分,是作文拿高分的关键,因此这方面的训练也要引起高度重视。三、结构严谨,符合文体要求。高考中常见文体:记叙文、议论文、散文。下面着重谈谈散文的写法。首先谈谈议论性散文的写法,那就是要做到有论点、论据、论证过程,散文化的语言。例文:遭遇挫折,笑对痛苦人生一世,殊为不易。在看似平坦的人生旅途中充满了种种荆棘,往往使人痛不欲生。痛苦之于人,犹狂风之于陋屋,巨浪之于孤舟,水血之于心脏。百世沧桑,不知有多少心胸狭隘之人因受挫折放大痛苦而一蹶不振;人世千年,更不知有多少意志薄弱的人因挫放大痛苦而志气消沉;万古旷世,又不知有多少内心懦弱的人因受挫折,放大痛苦而葬身于万劫不复的深渊。因此,面对挫折,我们不应该放大痛苦,而应该直面人生,缩小痛苦,直到成功的那一天。“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可谓:“时运不济,命途多舛,”然而直面挫折,他却能达人知命,笑看人生。试想,如果王勃没有开朗豁达的胸襟,他哪能吟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千古绝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浪漫诗仙李白,在遭遇仕途不顺的挫折后,他沉寂了吗?消沉了吗?没有。“长安市上酒家眠,”笑对痛苦,面对挫折他拂袖而去,遍访名山,终于成就了他千古飘逸的浪漫情怀!由此看来,面对挫折,我们不应过分的沉迷于痛苦失意的阴影中不能自拔;面对挫折,我们不应该整日浸泡在悲伤痛苦的泥沼中越陷越深;面对挫折,我们不应长期颓废不振而迷失方向。遇到挫折,缩小痛苦,才是明智的选择。相反,若一味沉迷于挫折的痛苦中,结果将不堪设想。刘备面对失去二弟的挫折,因兄弟之情无法释怀,放大痛苦,结果在痛苦中做出错误的决定,贸然出兵伐吴,落得“白帝托孤”的千古悲剧。可悲可悲!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古人已经为我们做出了太多的榜样,也留下太多的遗恨。在现在竞争日益加剧的社会里,挫折无处不在。若因一时而放大痛苦,将会终身遗憾。遇到挫折,就当它是一阵清风,让它从你耳边轻轻吹过;遇到挫折,就当它是一阵微不足道的小浪,不要让它在你心中击起惊涛骇浪;遇到挫折,就当痛苦是你眼中的一颗尘粒,眨一下眼,流一滴泪,就足以将它淹没。遇到挫折,你不应该放大痛苦。擦一擦额上的汗,拭一拭眼中欲滴的泪,继续前进吧!相信总有一天你会看到蓝蓝的天,白白的云,青青的草,还有你嘴角边甜甜的笑。。。。这是一篇非常漂亮的议论性散文,通过大量的排比式的事例正反两方面论证自己的观点,还引用了大量的诗句,论述有理,又不乏情味,对同学们有很好的借鉴意义。记叙性散文要做到真情实感,有情味,能感人;夹叙夹议;化虚为实,化显为隐,化情为物,化平为奇(有波澜,文如看山不喜平,设置悬念等)。例文:握住别人垂下的藤索一缕阳光刺破了黑暗的缝隙,于是缝隙里便有新鲜与活力。同样,一席倾听让心灵插上翅膀飞越了茫然,于是心灵便有了空灵与清爽。曾经流浪在一个听不见风声,沐不着风雨的角落,以为在天与地之间,日与夜之间,只听得见自己的呼吸就够了,于是拒绝了阳光。湿润的空气竟在一夜之间将我流浪的绳子班驳上悠悠绿意,像是走进氤氲的梦境,无奈最终棉絮收容了温存的泪水。我记得很早很早的我像狮子般张开双臂在细腻的煤渣跑道上狂奔,跑道像一条宽长的海藻发出古朴深邃的幽香。或许是自己的疏忽,一时间成绩竟成了我唯一救命的稻草,被风雨肆虐了一季的操场如玻璃纸般迷眼,可我觉得它仿佛是一座孤岛,而我也在自己的路上顶着风,冒着雨,苦苦的走。所有的颠簸都在脚底打茧,所有的风雨都在胸中郁积,所有的汗水都在肤上打皱。可结果呢?步步引出迷茫,似乎一路风尘仆仆而来,扬起的风沙掩埋了身后孤寂的脚印,而前方亦困惑,亦恐惧。像一片飘零的树叶在风中跳着别人自以为美丽的舞蹈,一向高傲的我第一次低下了头,来到河边静听流水诉说逝去的流光,可那水底潜走的鱼儿再也无力捞起那些纷繁的记忆。于是,萧索的芦苇在水中点出圈圈涟漪,水的流光已非昨日那般溢彩。回到教室,夜的翅膀已经覆盖了大地,老师拿着一支蜡烛走过来,我第一次发现原来她的笑容是那么的甜蜜,就像咖啡一样。刹那,我的空间像是被击碎了些什么。她坐下来给我讲了很多。她告诉我扔掉所谓的光环才能融入集体,感受大家对你的爱,何必非要强装起一副自强自立的神态而拒人于千里之外,有时候相信自己或许是自负的错觉。那夜无眠,我懂得了自己的疲惫忧伤,不得不承认是自己陷自己于暗无天日的洞穴之中,恰恰是老师垂下的一根藤索解救了自己。我的心路历程告诉我:有时在自己挖破自己的手指也攀援不出的洞穴中,别人垂下的枯藤或许就是你的救命稻草。握住它吧!全文充满情味,以叙述的手法展现自己的心路历程,从而表达要相信别人,借助别人的帮助的观点。四、高考前备考策略:高考前同学们应每天积累一段精彩语言,积累一些典型素材,如历史人物、文学人物、体育人物、艺术人物、科学人物、现实生活中的典型人物及事迹,适当地练习一些题目,写好提纲,保持应试状态,特别注意记叙文的写法。我想只要把以上几个问题落实好,就一定能够在紧张的高考复习中提高效率,取得理想的作文成绩。作文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思维任务。许多同学一碰到作文就头疼。其实,作文也有技巧,如果掌握了一定的思维的策略和技巧,作文就不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作文容易获取高分的要点:新颖的选材,规范的结构,精美的语言,整洁的卷面。一、 新颖的选材 庸俗、陈旧、平淡是作文之大忌。获取高分的必须是独辟蹊径、选材新颖的文章。如作文题目《我眼中的 》。写人的同学横线上填老师同学、父母长辈等,记事的同学横线上填在学校家庭和社会上见到的大小事。有一个同学却不落俗套,横线上大胆地填上“爱情”两字,题目变成了《我眼中的爱情》。乍一看,真是惊骇世俗。如半空中一声炸响,令老师为之一震,吸引着老师迫不及待地往下读正文。原来写的是小时候受《睡美人》、《白雪公主》等小画书的影响,认为真正的爱情属王子、公主所有,反映了童心童趣,长大以后,受影视剧的影响,对恋情开始向往,反映了对异性朦胧的好感。但是学生求新决不求险,为避免不同的老师在选材立意上的争议,接下来学生写了一对退休在家的老夫妇,互敬互爱、相濡以沫、安度晚年的情景,懂得了爱情是一种恒久的和谐美,懂得了早恋的无知,懂得了对恋情的自制和对前途的憧憬。思想健康、情调高雅,在选材立意上理所当然获得了高分。 二、 规范的结构 开头和结尾是学生留给老师的第一印象。我国自古就有“凤头、豹尾、猪肚”之说。而严谨明晰的结构易于老师节省时间,迅速把握文章的框架脉络。所以头尾写好了,着急的老师立马就会判个高分,不着急的老师也会饶有兴趣地欣赏你的主体部分。此外,开头写好了,就像剥茧抽丝找对了头一样,丝线就会源源不断地抽出来,对你作文水平的发挥是大有裨益的。 如作文题目为《初中毕业时所想到的》。一个获高分的学生作文开头是这样写的: 多彩的初中生活就要过去了,回首往事,一切就像在昨天。四年的初中生活,无数的酸甜苦辣,就在这即将告别的日子里,一起涌上心头…… 开头紧扣题目,综述回顾初中生活“酸甜苦辣一起涌上心头”的体味和感慨;下面针对“酸甜苦辣”,通过举例进行分述,结束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点明题旨: 初中生活让我尝尽了酸甜苦辣,然而苦尽甘来,付出终会有回报。当我轻轻地将试卷答完,为自己的初中生活画上句号,蓦然回首,原来一切都那么值得回味。 由于文章采用了首尾照应的“总——分——总”的结构形式,是整篇文章显得结构严谨、层次清楚,理所当然地在结构谋篇上获得高分。 三、 精美的语言 作文中生动简洁的语言,情景交融的手法,丰富合理的想象等多种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的运用,尤为老师所赏识。 如作文题目为“我在 学到了语文”有一考生横线上填的是“山林中”。且不说此考生在选材上胜人一筹,单从语言上就展示了此考生丰富的文化底蕴和文字功底: “曾经无数次闷坐在令人窒息的卧室里,望着窗外吐着黑烟的烟囱,用枯燥的笔触描写婉转的鸟鸣,可我哪里知道,这里的天籁之音是决不能真切的哪怕是从名家的文章里体验到的。曾经无数次抒写潺潺的流水,用感伤心怀抒写凋零的红花,哪知山林中柔软的泥土里,总有这样一个声音:‘落红不是无情物,化做春泥更护花’。曾经无数次为自由而歌,为幸福而颂,却从未如此细心的聆听自然:鸟雀归巢时,母亲喂雏鸟流露出的温馨;蚂蚁共同奋斗,搬运食物,表现出顽强与团结;树木草藤创造的盘根错节……” 文章长句与短句相间,整句与散句互美,排比、对比、引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的运用,增添了文章的表现力,仿佛在我们面前展开了一幅水墨山水画。使文章呈现出一种图画美、人情美和意境美。读来如行云流水,清爽怡人。老师能不判高分吗?
【技巧一】:作文成绩看字迹,得分要素是第一任何形式的作文考试,阅卷老师打分时,第一眼,看的是字迹。因此,写作文必须要把字写好。记住,考作文考的是内容,而不是书法,切忌字迹潦草。【技巧二】:考试作文五六段,干净整洁看卷面考试作文中,要注意及时分段,三四个段落显得少了,八九个段落,显得琐碎了些。除非有特殊情况,段落以五六个段落为好。此外,卷面一定要整洁,不要涂改得乱七八糟。我的看法是,考试作文每段最好别超过5行,顶多是5行半。切忌一段都八九行,写成“大肚子作文”。一旦给阅卷老师视觉上的疲劳,影响他的心理,分数就受影响。如果有必要,死拉硬拽也要注意分段。【技巧三】:色彩对比也关键,建议用笔选择蓝考试作文的卷子上,都是用黑颜色印刷的方格。如果你用非常粗而且黑的钢笔答题,墨水容易“泄一滩”,影响卷面的干净。建议学生用不浅不深、笔画不粗不细的蓝色中性笔写作文。这样的作文写出来,与黑色的方格形成一定的视觉对比,阅卷老师在视觉上有眼前一亮的感觉,分数上可能就会占便宜。在用蓝色中性笔写作文的时候,注意不要用字把方格填满,建议占字格下面或者左下面的四分之三,这样,显得作文每行的层次感比较强。卷面显得也相对美观。【技巧四】:开头结尾要简练,最好首尾两行半除了切忌大肚子作文外,“大头作文”也要不得。建议考生在写作文的时候,开头结尾占两行半的卷面。顶多也不能超过三行半。想想看,一个开头就占太多的空间,阅卷老师的视觉又会有瞬间的疲劳,也会影响阅卷老师的情绪。【技巧五】:动笔之前要拟题,漂亮标题如美女考试作文中,一般都是由考生自己来拟定题目,题目不宜太长和太短。怎么拟题呢?对于成绩一般的考生,应该采取特别措施了。拟题的办法有2个,一是你去百度上搜索一下作文拟题目,可以找到作文老师讲述的类似技巧。二是考生家长或考生,赶紧去翻阅最近一年的读者和青年文摘的合订本,根据题材,选择几十个比较精彩的标题,背下来,考试的时候可能比葫芦画瓢地就能采用到。合订本在大洋百货东边胡同里的书摊上有卖。【技巧六】:作文首尾要打眼,丰富多彩出靓点考试作文的开头方法很多:六要素开头法、题记开头法、悬念开头法、引名句开头法、排比句开头法、拟人式开头法、设问式开头法、对偶式开头法、博喻加对仗开头法,合用修辞开头法、巧述典故开头法,解题式开头法、名人问答开头法、诗文引用开头法。希望考生们准备好一些关于道德、学习、礼仪、爱国、美德等方面的典故、名人名言,到时候就用得上。至少,你看到作文的时候,脑子里会闪现出上述前七八个开头方法。结尾也很重要。一般来说,结尾是总结全文。如果是记叙文,要注意抒情。如果是议论文,则要注意归纳。无论如何,最好要扣准标题。怎么扣呢?如果你实在拿不准,就在结尾段的第一句,把题目说一下,然后归纳全文观点就是了。建议百度一下结尾方法,汲取有用成分。【技巧七】:动笔之前不要慌,想了题目列提纲上面说了好几种技巧,其实在具体操作的时候,列提纲很关键。譬如,写记叙文要设计好开头结尾,同时要把你叙述的事情分成几个层次,一个层次是一段,中间如果能设置好一个过渡句或过渡段更好。列提纲的时候,一定要把开头结尾写详细写,中间各段,穿插哪些精彩的话语或名言俗语、诗词典故,要写准。一个合格的学生,列提纲,大约5分钟到8分钟。时间要掌握好,如果时间紧张,提纲就要简练些。【技巧八】:想好主题和文体,非驴非马不可取写作文,要么是记叙文,要么是议论文。一般来说,多是“总 分 总”结构。记叙文的结尾要注意抒情和总结哲理,议论文最好是“1 3 1”或者“1 4 1”结构,中间的3或4,是分层解题。当然也可以灵活采用夹叙夹议的手法。但是注意,千万别议论文说了那么多事例却不归纳主题,千万记叙文忘记说事却议论过多。因此,写考试作文,事先要想好了,我写的是什么文体,就按相应文体的写法来写。【技巧九】:适当克隆和“抄袭”,考前备料攒信息考试前,建议考生翻阅大量的范文,积累一些考试作文的结构。如果写记叙文,最好翻阅《读者》和《青年文摘》,其中的一些散文,结构是很好的,可以把写作的梗概和套路归纳出来。到考试的时候,你采用别人的“筐”,把自己的东西向里面装就可以了。关于感情、爱国、人生之类的优美语言,可以分别背个三五句,到时候直接抄上去就行了,这不算抄袭。关于国家大事,时事政治和要闻什么的,也要注意搜集一下。譬如,去年有奥运,今年是建国60周年,还有汶川地震的感人事迹等,都可以做考试作文的题材。此外也有一些不太规范的方法,譬如别家的感人事迹,可以搬到自己家。这在考试的时候要灵活慎重运用。【技巧十】:篇幅争取要写满,多写一点是一点一般来说,中考高考作文要求都不低于600 800字。如果要求是600字左右,那就顶多写到700字。如果是不低于多少字,建议考生,争取合理安排卷面,把给的卷面写满到95%左右。譬如中考作文不低于600字,那么试卷给的卷面多是800字左右,那么,你争取写到780字,留下最后一两行。作文老师一看你写得那么多,肯定觉得你的作文相对熟练,作文打分就趋高不趋低。有人问,考试作文,如果不限文体的话,我写诗歌,写顺口溜,写三句半,写唱词,行不行。这个我不敢给你作主。因为冒险的文体,要么就是很高的分,要么就是低分。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考试作文就是撞大运,但是高分总会给那些准备充分的考生。
从尼泊尔回到国内也有几天了,回来之后再看《等风来》这部电影时,又有不一样的感觉。这部电影讲述了美食专栏作家程羽蒙、想要“寻找人生意义”的富二代王灿、刚遭失恋的大学毕业生李热血等一行人寻找“幸福之旅”的故事。在电影里有这一句话:如果想飞起来的话,只有勇气往前冲,是不够的。我们得停下来,什么都不要想,让自己清空,只是等风来。 可能自己现在也处于比较迷茫的状态,看到这里的时候,还是很有感触的。 我自己是一个比较激进的人,下定决心的事情如果不做出一点成绩来,就会很烦躁,但越是这样我越是做不好,有时候我会告诉自己,不要抱着很强的目的性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那样很累,那样不快乐。 所以我也留了一条退路,我跟自己说:咱办个暂缓就业,如果旅行摄影失败了,还可以保留应届生的身份去找份工作,大不了回广州跟人合伙开个工作室呗。最近有一个学妹私信我说:“她马上要高考了,但是她很喜欢摄影,她不知道如何抉择”。作为一个在自己不喜欢的专业挣扎了四年的学长,现在写着自己不感兴趣的论文话题,我想说的是,别相信什么就业前景,我当初就是这样被骗过来的,宁愿痛并快乐着,再也不想违背自己的内心做事了。 我跟这位学妹说:“如果有条件的话,那你学新闻吧。” 因为她不是艺考生,无法参加艺考,至少学新闻会学到一些摄影,如果我当初选的是广金的财传系,我现在估计会笑醒。 也许,我现在最该做的,就是做好自己的事情,拍更多好作品,2018顺利毕业,然后等风来。 跟你们分享我在尼泊尔拍的,日与夜~
非常大。睡眠充足紧密的关系着人体的健康,长期日夜颠倒,势必导致饮食不规律,对胃伤害极大,日夜颠倒,容易导致阴亏阳亢而产生阴虚内热的症状。而且晚上是人体主要器官休息的最佳时间,昼夜颠倒违背了人体生物钟的自然规律。
昼夜不分对健康是有影响的,一天当中的每个时间段对身体都有不同的影响,早晨是阳气上升的时候,这时候起床适当的运动对身体是非常有帮助的,昼夜颠倒虽有规律的作息也不能弥补自然带来的好处。
昼夜颠倒但是有规律的作息对健康影响还是蛮大的。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国民大概生物钟,但是现在夜生活的兴起,让一部分人日夜颠倒,晚上沉迷于灯红酒绿,早上大家都开始为新的一天忙碌时,他的一天刚刚结束,和大部分人的作息出现了不小的偏差,而且现阶段这类人群不在少数,针对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
小的时候,妈妈就跟我们说过,早睡早起好身体,这究竟是一个什么概念,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组数据——十二点到四点钟是肝脏排毒的高峰期、十一点到两点钟是生长激素浓度的高峰期、凌晨四点到早晨八点则是生长激素的另一个高峰期,这时屏幕前的你会不会回想到自己是否埋怨过皮肤不好或身高不高,曾找过其他理由让自己心安却总无法释怀,这下终于得到答案,从小就适应了良好的生物钟,长大以后却过上日夜颠倒的生活,这让肝脏无法适应“时差”,导致毒素无法排除,所以最佳的休息时间是夜晚十一点左右,成年人一般需要七个小时的深度睡眠就足以支撑一天的工作强度(运动员除外)。
日夜颠倒除了会导致肝脏无法排出毒素身体机能开始下降、难以分泌生长激素之外,睡眠质量也会大大降低,很难进入深度睡眠的状态,一有风吹草动就会惊醒;头发一大把一大把地“离你而去”;而且熬夜容易让人变得肥胖,属于虚胖的类型。
当你生活习惯出现了巨大偏差,想要悬崖勒马,只要有心,仍然为时不晚,我们需要做到:一天一小步,每个星期都把睡眠时间往前面调一个小时,一个周期下来你就能比上个月早睡四个小时,持之以恒很快就能回到正轨,养成吃早餐的好习惯,只有这样才能让睡着的你,对每个明天充满期待。
影响很大。昼夜颠倒并不符合身体生物钟的需要。即使是有规律的作息,也很难像正常的作息一样。
日出与日落,虽然一个在早晨,一个在傍晚,但它们同样美丽而又神奇,都是天文气象中的伟大奇观。
清晨我站在阳台上静静地等待日出,在不知不觉中,东方出现了一条红线,接着,出现了一道又长又细的深蓝色条纹。
渐渐的蓝色条纹越变越长,变得高高的,令人陶醉,那条蓝色的条纹渐渐变成了一团不整齐的颜色,蓝中透亮,远看似乎有点只淡蓝色,上面闪着橙黄色的光芒,它不断上升,突然裂开了,露出了一半鲜红的光芒。慢慢地看它,它一点一点向天空移动,过了几分钟后太阳终于露出了全部光芒,站在东方,似乎它在远眺大地上的美好。在太阳旁边还有几团云陪伴着它呢。
日出真是太美了,那日落又是怎么样的呢?
随着太阳光逐渐变弱,它的脸庞更红了,如同一个大火球,向大地喷出火红的光芒,而那天边的红红的一道和那一大片火红的云彩,就应该是晚霞吧。太阳渐渐落下,只剩下微弱的光芒,把天空染成五彩缤纷的晚霞,也越来越大,太阳从树林里慢慢褪去之后,便消失的无影无踪了。
夜幕降临了,天空也披上了黑黑的外套,此时,一阵凉风袭来,此时的你是否和我一同看夜空呢?
导语:深蓝色的天空,火红的云彩,日落与日出总是让摄影爱好者不自觉地按下快门,尽管这已经是重复了无数次的动作……如何拍摄出动人心弦的日出日落景色,下面我们就为大家说说拍摄日出日落的注意事项和拍摄技巧。
前期准备篇:
1、 去哪里拍
产生了拍摄日出日落的念头,接下来考虑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我该去哪里拍摄日出日落?
大家都知道太阳东升西落,并从左向右地穿过天空。在拍摄之前,你需要事先考虑好想拍出的效果。一般选择视野比较开阔的地方:海滩、湖畔、山顶甚至是都市的楼顶都可以。
当然,选择的地点一定要是可以看到日出或者日落的地方,如果条件允许的话,还是选择到野外拍摄比较好,毕竟野外空气的透彻程度比在城市中高多了。不过在城市中拍摄的话也可以拍出很不错的照片。
但是不管在野外还是在城市,选择的地点应该比较开阔,地势以高为宜。在野外拍摄的时候选择地势比较高的地点,比如高山上,拍摄的视角选择高处向下的角度,这样在取景时近处和地面就不会有什么多余的物体遮挡太阳,有利于主要内容的表现。重峦叠嶂在旭日东升时处于大逆光会产生一种层次丰富的效果。如果在城市中拍摄,可以选择一个比较高的楼,具有同样效果,层次也比较丰富。
此外,拍摄视点高还对于改善画面的反差和构图等都有好处。当然,也不是说拍摄这一类的题材时一定要选择高地势,如果你的地点视野够开阔,比如一个很大的湖边,这样的地点同样也是拍摄日出日落的绝佳选址。所以选择拍摄的地点不要有一个思维的定兴,只要能够表现出自己的摄影思路,都是绝妙的拍摄地点。地点的选择在拍摄这一类风光性题材中是很重要的,拍摄日出日落的选址得当,就等于成功了一半!
2、什么时候拍
日出日落的时间性很强,不同季节、不同时间段的表现都不一样,这就要求我们在拍摄之间必须很重视拍摄时间的选择。
从季节方面来看,拍摄日出和日落的最佳季节是春、秋两季。这两季比夏天的日出晚,日落早,对拍摄有利,且云层较多,比较容易遇到“彩霞满天”的情景。
而具体的时间是随着作者的意图,地点的选择,还有当地的日出日落时间表和当时所处季节决定的。在拍摄之前,自己可以留意一下当时太阳西沉的时间,有条件的话向当地气象部门索取一份日出日落时间表。
如果方便的话,到自己选址的地方多踩点几次,这样对拍摄的'时间更加心里有数。另外,出发之前,多留意一下当天的天气预报吧!
具体拍摄篇:
1、什么时候该按下快门
日出或者日落的时间是很短暂的,而在这短短的时间内每一分钟的景色都可能出现很大的变化,就拿日落来说,日落也有好几个过程,大至分为四个,就是由太阳变黄,进入变红长蛋形,再到水平线上消失,及至天空由红转紫再转深蓝。
在这当中的光线变化很大,由炽眼阳光变成深蓝色,而前景如城市的光亦随随亮起,时间看似很长,但太阳消失于山线或水平线的时间实在很快,可能不消两分钟便由太阳刚触到山线而至沉下,一个不留神自然又是把握不了。
而太阳下山后,美妙的颜色才刚刚开始,或者太阳下山后的十分钟没什么,淡淡的一片,天亦愈来愈暗,很多时就看到同好开始收拾器材归家去,但其实日落后的大半个小时都有很好的天色,如果是在城市拍摄,市内的灯光又变成最佳的主题,很多完美的日落照就在那时完成,因为光差收细,大厦或郊野前景还有层次,拍出来就十分讨好。
2、云的拍摄
云在拍摄中是自然的反光物体,它能传播太阳的红光,从而不断的使作品产生变化。
在拍摄的时候,尤其要注意观察当云遮住落日时出现的情况,这个时候太阳的光线会从云后射出,形成很大场面的放射性光线景象,从而使照片增加极为动人的效果。
由于云彩的变幻无常,所以要求摄影者在拍摄的时候要注意观察,注意抓住按下快门的时机。在以拍摄云彩为主体的时候,一般来说要将测光点对准云彩来测光,但是同时要注意不要让太阳过曝。
3、前景的运用
在拍摄日出日落的时候,天空没有一些云彩也是常有的现象。为避免天空过于单调,利用一些周围的前景作为衬托,比如较为稀疏的树叶、枝干作为空旷的天空部分的前景,能帮助景物画面结构的均衡。
但前景过多或过重,就会遮盖大部天空而影响画面的均衡,不过也可以将前景作为拍摄的主体,背后的夕阳/朝阳景色作为拍摄的背景也是很不错的一种方法。
如果要利用前景表现出天空的夕阳或者朝阳景色,前景往往被处理成剪影的效果,剪影效果照片的获得充分利用了主体与背景受光的差异。一般来说,日出日落时的逆光是很容易表现出剪影的效果的,因为这时的光线最柔和,提前选好位置和角度,等待太阳从地平线升起,或落下地平线,由红变橙黄色,或由橙黄色变红时,看上去又不刺眼时,是拍摄的最好时机。
在这个时候,曝光要遵循宁可欠曝而不过曝的原则,依据背景进行曝光测定,只有这样才能使主体曝光严重不足,形成强烈的剪影。
首先要将相机的测光模式选择为“点测光”,接下来把测光点选在比较光亮的天空进行测光,如果你手中的相机有曝光锁定(AE Lock)功能的话,按相机的AE Lock钮,将曝光值锁定(没有AE曝光锁定功能的相机,可半按住快门键以锁定);最后重新调整构图,以刚才的曝光组合,进行拍摄,这样就可以拍出完美的剪影效果。
4、倒影
不少优秀的日出日落摄影作品都是在水边完成的,因为在日出或者日落的时候,波光鳞鳞的水面倒映出美丽的彩霞,水面上的船只帆影给画面平添了几分生动,确实是很不错的摄影题材。拍摄水面倒影会使日出和日落的照片增色,平静的海面或湖面能反映天空中的景物。
呈现出如镜中一样的影象,而拂过水面的微风总是会扰动这种倒影。在水面上留下条更加耀眼的光线,并从地平线到画面的前景之间勾画出一条光路,当太阳渐渐下落时,这条光路会延伸到你的眼前。
所以,在水边拍摄的时候首先需要注意的是构图的因素,按下快门之前,是不是已经将水平线摆好了位置?是不是已经将我需要的景物都包含进去了?这些都是值得注意的问题。测光的时候,一般是选择平均测光模式,这样才能使整个画面的光线分布均匀,不至于过曝或者欠曝。
5、特写
没有谁规定拍摄日出日落的时候一定要有云彩的参与,也不一定要有前景的衬托,一轮简单而纯粹的落日或者朝阳同样可爱得足够进入我们的镜头。如果你的相机带有长焦镜头的话,拉长它,让一轮简单纯粹的落日或者朝阳成为画面绝对的主体吧!
其实这样的画面色彩也是很丰富的,落日或者朝阳在接近地面的时候表现出从红到黄的颜色过渡,周边的天空也表现出从黄色到红色,从明亮到阴暗的过渡,这样的画面,怎容错失?
所以,在拍摄的时候也不要拘泥于前人的拍摄经验,自己开发一下个人创意,说不定会有意外的收获哦!
6、夕阳西沉
拍得差不多了,太阳也已经沉到了远山后面去了,我们是不是也该盖上镜头盖了?
先别忙,太阳不能在画面中出现,并不代表我们的拍摄工作就该结束了,有时候当太阳西沉下去的时候,这时美丽的火烧云才开始出现,这是因为太阳在地平线之下时,云彩反射太阳光芒的效果更加明显,这时候光线往往比较暗,相机的快门往往已经降低到不能手持拍摄了。
这时我们辛辛苦苦背来的三脚架可以派上用场了,测光选择对准火烧云进行点测光,或者在拍摄大场面的时候,使用广角镜(或者将相机焦距拉到最广角),并使用平均测光拍摄,都会得到很好的效果,当然,使用手动曝光会得到更多的效果,这时候多测试几种光圈和快门的组合,一般来说,拍摄风景的时候使用小光圈更能让画面更加透彻。所以,当漫天绚丽的火烧云让整个天空呈现出多样的色彩时,盖上镜头盖是不是太浪费了?
TIPS1:夕阳日出拍摄技巧
1、使用较小的光圈,防止快门速度不够快而造成过曝,当然,小光圈拍摄也是风光照片的常用手段;
2、正常测光并且增加的曝光补偿,一般就可以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
3、也可以对夕阳上方进行点测光,并且增加1EV左右的曝光补偿;
4、为了防止镜头产生眩光,尽量使用遮光罩,并且取下不必要的滤镜;
5、如果是傻瓜相机,一般有专门的“落日模式”,可以使用此模式拍摄。
6、注意保护眼睛,尤其采用长焦镜头拍摄时,切忌正对太阳取景。
7、使用平均测光,再根据需要增减EV值,可考虑进行包围曝光;
8、品红滤镜可以加深天空的紫色调,当然,到了数码时代,这都可以在后期处理时实现;
9、遇到快速移动的云彩时,可以使用较小的光圈和较长的曝光时间来体现一种动感。
10、尽量使用三脚架,保证画面足够稳定。
以上就是日出与日落拍摄的一些基本准则!至于构图之类的,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作出相应的变化,因此很难一言以蔽之,就只能靠大家自己摸索了。
火红火红的太阳就快下山了,我跑下楼,目不转睛的望着美丽的日落。 太阳被一朵巨大的云盖住了,只留下了一丝一缕的红霞。那红霞好像一个牧羊人和一群羊,赶着赶着,浙浙消失在天空中又像巨大的黑熊在进食,我站累了,一蹲下。发出了一点儿声音,巨熊便猛地冲来。突然间又消失了。 太阳终于脱离了,撞在了一座山上,阳光照得树木金黄的,好像是山上堆满了黄金似的,又像一个掉在山上的半个苹果,太阳慢慢得变小,慢慢地躲进了大山,似乎在和我们玩捉迷藏游戏。 太阳消失了,我恋恋不舍地离开,跑上楼,站在窗户旁望了太阳最后一眼,就去吃饭了。 日落非常好看,有机会你去赏赏。 傍晚,我和妈妈去看日落。开始太阳像个大火球,天上的云都被太阳染红了,那刺眼的红光刺得我和妈妈的眼睛都睁不开了。 过了一会儿,刺眼的红光变得柔和些,但是还有些刺眼。这时,太阳变得像半个地球仪里在海上,海水里倒映着半个太阳。远看,像一个太阳,近看,就像半个火球,海水变得红彤彤的,非常美丽、诱人。 又过了一会儿,太阳像人眯起的眼睛一样,只剩下一条缝了。渐渐地,太阳看不见了,云变白了,天变黑了。我对妈妈说:“日落真美啊!”有人说 "几度夕阳红",夕阳是短暂的,但它的光辉却能笼罩天空,洒满大地.傍晚,我出去散步,一束阳光洒在我的脸上.我抬头望去,啊!多美的夕阳!夕阳好像不愿让人们看它那美丽的容貌.不停地用"利剑"刺人的眼睛,我低下头揉揉眼睛,过一会儿再看,只它云彩的色彩不断地变化,一会儿是紫檀色,一会儿是一会是玫瑰色,一会儿是白合色,一会儿是梨黄,真是变化绚丽多彩.云彩的形状也变幻莫测:时而像美丽的仙女,甩动着衣裙翩翩起舞;时而像高大的巨人.挥动着有力的拳头;时而像可爱的小山羊,翘着小角在玩耍.犹如天幕拉开,正在上演一场舞剧一样,我被这迷人的景色陶醉了.慢慢的太阳被堆积起来的乌云遮住了好像谁不小心打翻了墨汁瓶,太阳也不甘示弱,放射出它的光芒给乌云镶上了一道金边,慢慢的太阳落下了山坡.天还通红通红的.好像着了火.黑夜到了,黎明还会远吗 是啊,夕阳过后就可以看到美丽的日了出了.早晨,为了看日出,我早早起来.此时太阳还没有出来,周围很黑.慢慢东方亮了起来,也许太阳是个怕羞的公主吧,脸还没有露出,便已扯上了一块五色的面纱,看满天的朝霞把天空染得绚丽多彩.先是淡红,粉红,深红真是变幻莫测.太阳终于从地平线上探出了半个脑袋,周围也变亮了一些.渐渐地太阳终于完全跳了出来,千万缕阳光穿过树叶,照射在大地上.织下一幅无比斑斓的美丽的图画.我惊诧于这美丽之中了,无论日出还是日落,一切都是这么美好!时间在悄悄流逝,我的心却仍澎湃不息,我憧憬未来,一切都在变,但却都是美好的,世界并不缺少美丽,关键在于要有一双发现的眼睛,只要能以乐观的心态看世界.世界就是美丽的.我想,应该有很多人都喜欢日出与日落吧.我要告诉你们哦,你们只要细心的观察,就会觉得它好美好美.原本我也不是很喜欢啊,可是自从上次看过之后,就好想再看一次. 有一次,我早早来到学校,刚走进大门,就看见了火红的彩云依偎在日出的身边,好像在告诉我:“看我们美吧.”我一边向前走一边抬着头看着日出,感觉心里好温暖,那种感觉怎么形容呢?就是觉得它那么圆,那么红,那么美. 我喜欢日出与日落,因为它就像一个人一样,愿意很勇敢的面对任何一件事,就算不愿意去面对,躲藏起来了,挣扎了一夜之后,第二天迎来的还是勇敢的去面,不是吗?这就是我习惯换日出与日落的原因之一.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已经说过的,就是因为它很美. 日出让我感觉好温馨,不是说假的哦,我可是发自内心的.日落嘛,我就是感觉好温暖.我喜欢日出与日落,因为它美,我喜欢日出与日落,因为它的勇敢面对,不喜欢它的人,也去试着喜欢它吧.
日本的民族魂——菊与刀“菊”是日本皇室家徽,“刀”是武家文化的象征。日本人是既生性好斗而又温和谦让;既穷兵黩武而又崇尚美感;既桀骜自大而又彬彬有礼;既顽固不化而又能伸能屈;既驯服而又不愿受人摆布;既忠贞而又心存叛逆;既勇敢而又懦怯;既保守而又敢于接受新的生活方式。菊和刀正好象征了这种矛盾。可以从写作背景入手,层层深入,分析作者的局限性和认识上的优越点,再加上自己的想法就好了。
曾经看过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翻开第一页赫然写着“献给许许多多的祭日”,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书的第一页会写着这样令人费解的话,直到将整本书看完。作者用无比细腻伤感的情怀,对生与死进行了诠释—— 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 书中直子姐姐的死,木月的死,初美的死,绿子父亲的死,最后直子的死无不反映了日本社会的生命逻辑——不为生死问题所束缚,死时要敢于舍弃对生的执著痛痛快快地去死;活着便要每时每刻尽全力彻头彻尾地去活。 这样独特的生死观要追溯到日本置于武士阶级统治之下的时期,那时武士道可是特别受推崇,并成为具有日本特色的武艺。日本也有“武士道,是死亡为等闲之道也”的名句,它启示人们,投身于死,便可以造就完美的生。 当然,恐怕日本的樱花也有同样的精神呢,它们骤然开放骤然凋零,盛开之时,一经风吹,樱花树下便落花缤纷,宛如花瓣的地毯,一夜之间,花儿落尽。要说果断干脆得如此,也不免令人大失所望。樱花雨固然美丽,但这种美丽一定是生命坠落时的那种凄美。短时间之内,花瓣纷纷落地,树枝上仅剩下花心与花梗,粉红色花瓣飘散殆尽,不剩一片…… “花数樱花,人惟武士”,所以日本人才这样喜爱樱花吧。 当武士已成为遥远的过去,日本人那种将希望与梦想寄托于死后世界的生死观,却并没有什么变化。所以日本的自杀事件才层出不穷,死亡人中自杀者的比例居世界首位!! 日本人还嗜好“玉碎”。二战后半期,日本军陷于要么投降要么死亡的孤立无援的境地,当时部队的指挥官竟作出全体自杀的选择。后来,日本人将此看成是崇高的壮举,并用“玉碎”这一词进行美化,所以日本人认为:“无论罪恶多么深重,死后也就没罪了,人死了就都变成了神佛”。在日本,即使是罪大恶极之人或被民众憎恶的历史上人物,也放在神社中祭奠,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所以许多日本人在做了错事,造成巨大损失时,往往采用以死谢罪,以死换取人们对他的原谅。这也是造成日本人自杀率高的原因之一。 然而,死对于死者来说也许并没有什么可怕,那不过是一死罢了,没什么要紧,也不会感到孤独。但对于活着的人来说,却可能是致命的打击,因为活着的人,感觉得到孤独和痛苦! “我们通过生同时培育了死,但这仅仅是我们必须懂得的哲理的一小部分。而直子的死还使我明白:无论谙熟怎样的哲理,也无意解除所爱之人的死带来的悲哀。无论怎样的哲理,怎样的真诚,怎样的坚韧,怎样的柔情,也无以排遣这种悲哀。我们唯一能做到的,就是从这片悲哀中挣脱出来,并从中领悟某种哲理。在继之而来的一位悲哀面前,又是那样软弱无力——我形影相吊地倾听这暗夜的涛声和风鸣,日复一日地如此冥思苦索。我喝光了几瓶威士忌,啃着面包,喝着水桶里的水,满头沙子,背负旅行背囊,踏着初秋的海岸不断西行、西行。”题记:日本人喜欢樱花,是因为樱花象征着生命刹那间的美丽,刚刚盛开,倏而凋谢。日本的文学作品很多赞美死亡,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集体自杀,因未死亡在此意味着“清洁”,“超脱”,和“干净”。 &日本作家为何对表现“死亡”如此的感兴趣呢?为何有那么多的作家“以身试死”呢?其实,在日本人的观念中,生与死这种人的能力无论如何也无法跨越的截然对立的限界变成了一个变化过程中相互衔接的两和阶段。在这里,死不是通往永恒的沉寂,而是走向了流转的生。日本人最崇拜的观念是“无常”,死在他们眼里也是无常的,没有死的流转,就没有生的勃发。日本人的思想,尤其是“虚无”、“万物如一”、“轮回转生”这样的传统观念对日本作家的影响可以说是根深蒂固的。正如小松伸六所指出的,在日本作家的传统中似乎有一种透过死亡和黑暗来观察人生的佛教思想。透过死亡和黑暗来思考人生的传统,可以上溯到歌唱“诸行无常,盛者必衰”的《平家物语》、把世俗的人和家庭喻为“河中流水”的《方丈记》、强调“人世无常”的《徒然草》和出家人西行,游吟俳人芭蕉的无常感文学。川端康成在这一方面是一位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他的作品始终贯彻着日本文学传统的美的意识,他笃信佛教中的禅宗,对禅宗的教典推崇之极。他在《文学自叙传》中写道,我相信东方的古典,尤其上佛典. 川端康成对“万物如一”.“永生不灭”、“轮回转生”这样的一些传统的佛教思想尤其崇拜。在他看来,人世间万物的生与死是无常的,,生为死之开端,死为生的开始,甚至视死亡为完美,是一种高尚的艺术。日本评论家山本健吉研究川端康成时说, 川端康成面对死者的世界,不知何时产生了生的感情,死中的生、生中的死,总是深深地潜藏在他的作品中。 &徇情——日本人正面歌颂的情死 “殉情”是对日语“情死”的翻译,而“情死”在日语中有一个专门的词“心中”,这是日本大剧作家近松门左卫门将汉字“忠”字分解开,将其上下部首调换一下就成了“心中”,原意为“相爱的男女向对方表露心迹的证据”,有切指甲、文身、断发、断指、情死等。后来,“情死”就成了真正的“心中”,进而“心中”成为专指两人或两人以上的集体自杀。日本人一向对殉情有特殊的迷恋,日本许多电影和文学作品中都有“情死”和“心中”的情节,而不同文本对殉情往往均有正面的歌颂。近年最成功的例子无疑是渡边淳一的小说《失乐园》。一对恋人把情死作为获取“来世”爱情幸福的途径,梦想着借情死使他们的爱情永恒化。他们怀着对生的留恋和对死亡的向往,为情而死,双双自尽以实现最终的结合,这在日本文化传统中是根深蒂固的。对于重人情、重人性的日本民族来说,没有比死亡、比双双情死更能引起人们深切的感动和崇高的审美享受了,情死都在自尽的刹那,心中涌动着寂灭的哀伤,感情得到了升华和宣泄。 &牺牲——武士道提倡的最高境界武士道提倡“轻生死重然诺”。日本人甚至认为“武士道既是死”。日本武士道的开山鼻祖山鹿素行吸收了中国儒教的孔孟思想,认为武士道的最高准则是“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他的弟子大道寺友山则将这种尚死观念进一步发挥,主张“武士临战场,决不当顾家室。出阵应有战死之心,以生命付诸一掷,方得名誉。与敌骑决胜负,将被取首级之时,敌必正色问我姓名,即应朗报己名,莞尔授颈,不可有懊丧萎缩之态。”据本尼迪科特所著的《菊与刀》记述,出身于武士家庭的日本政要家胜海舟幼时曾被狗咬伤睾丸,当医生为他做手术时,身为武士的父亲用刀戳着他的鼻梁说:“一声也不许哭,要是哭,我就叫你死,要不愧为一个武士。”在日本历史上流传的赤穗四十七浪人(古代把失去主人的武士成为浪人),在为主人成功复仇后,也选择了集体牺牲,并且是剖腹自杀的方式。二战中,日本武士道异变为促使日本侵略军进行对外屠杀的精神武器。看电影《偷袭珍珠港》,一些年轻的士兵,念着忠于天皇的誓言,奋身不顾地钻进轰炸机,以自我牺牲的方式,换取战争的胜利。战后,随着日本政府被迫进行政治改革和人民对侵略战争的反省,日本武士道文化一度成为日本社会的禁忌,除了极少数右翼分子仍念念不忘外,大多数日本人对其嗤之以鼻,长期兴盛的武士道最终走到了穷途末路。但是,作为长期流行于日本社会的武士文化,尤其“轻生死,重然诺”的思想,对日本民族心理产生的影响是深远的 &剖腹—— 一种日本人独有的自杀方式剖腹是日本人所独有的自杀方式,日文汉字写作“切腹”。剖腹不同于一般的自杀,有比较正规、严格的方法和程序。有条件的话,往往要先沐浴净身,然后才开始切腹。按体位区别分别为“立腹”、“坐腹”;按方法区别,分为“一字型”、“二字型”、“三字型”切腹和高级的“十字型”切腹,而且一般要由“介错人”“帮忙”从旁边用武士刀斩下自杀者的头颅以实现死亡。历史上的剖腹者中主要是武士和有地位的人。剖腹的原因有的是作为或最后的惩罚和自己引咎自杀,如日本历史上茶道的创始人千利休;有的则是为了表示效忠或徇死,如日本历史上流传的赤穗四十七浪人。也有其他的原因,如日本文学家三岛由纪夫战后曾煽动日本自卫队举行叛乱,以复活军国主义,失败后剖腹自杀。当然剖腹是事关性命的大事,即使作为武士也只在战斗失败、事关自己荣誉或责任的极端情况下选择剖腹自杀。特别是在战败时,由于日本武士把被俘或被敌人杀死视为一种某大德耻辱,往往选择自杀,而剖腹则被看作最为体面的自杀方式。这也是我们在抗战题材的电影、电视上熟悉的场面。但随着历史向前延伸,日本的剖腹自杀数量在经历了二战历史高峰后开始直线下降。由于日本国民对这一充满血腥味的民族自杀习惯开始有所反思,这一行为逐渐减少,最终也必定成为日本文化的历史化石。 剖腹,原本是一种血腥的残忍的自杀方式,却被日本人发展为一种崇尚的死的仪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日本人在剖腹自杀这一行为上看到的不是死的血腥、恐怖和残忍,而是尊严、气节和壮美。 &日本生死观: 文化影响着人的观念,而人的观念又推动着文化的发展。那么,尚死的文化又形成了日本人独特的生死观。而日本人独特的生死观又促成了日本人的自杀情节。1、死是生的一部分,从生到死没有绝对的距离。这和日本人的自然观相连。在日本人看来,人与自然之间并没有绝对的距离,认识自然的一部分,一个人从生到死没有绝对的距离,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一个人从生到死不过是自然的简单轮回,就像是从一个房间走到另一个房间,生与死的界限并不像其他民族那样泾渭分明。《挪威的森林》中,木月,直子,初美的死对于他们来说并没有中国人感觉中的不可理喻。他们觉得死亡是生活的一种选择方式,是一种无法摆脱生活痛苦的最后选择。是一种自我的解脱,是生存的另外一种形态。书中反复出现的:“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就是对日本文化中的那种生死观念的最好注解。2、死是对集体责任的承担和忠诚。这和日本人的集体观念相连。日本人一向把个人的价值维系于其所存在的团体价值之上,为了团体(甚至是国家)的利益,可以抛弃个人的一切,这样为团体而献身就成为一种至高无上的荣誉。在古代这种对团体的负责主要表现为对封建藩主的忠心,而现在则表现为对国家和对团体的忠诚,这种以自己的生命为团体乃至国家殉节的精神非常强烈,时至今日虽然有所削弱,但仍顽强地保持着。3、死是一种律己的行为,应该被宽恕。这和日本人的善恶观念相连。日本人认为死亡是道德的自我完善,是一种律己的行为。所以不管生前犯过多少罪行,一旦死了他的罪孽也就消失了。无论他们生前做了什么,死了的人都应该获得平等的尊重和礼遇。所以,日本人认为,一个人不论生前是善还是恶、是是还是非,死后都变成了佛,其牌位也理应放入神社,受后人供奉。在这方面,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是石川五右卫门,该人是日本 16 世纪有名的盗贼,按理说是个坏人,但在许多地方的神社中,都有该人的牌位。这也是尽管一再被全世界人民尤其是东亚人民的强烈反对,依然有一些日本政府要人屡次参拜供奉着东条英机等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的原因。日本人的这种生死观,是一种不分善恶、不分是非的世界特有的生死观。这和绝大多数国家有善恶、有是非的生死观不同。也必定会继续遭到全世界人民的抗议和唾弃。 4、自杀是维护个人尊严的一种行为,是个人自由的权利。日本人把“自决的权利”看作“自由的权利”。日本宪法第13条就“尊重个人”规定“任何国民都应该被尊重。关于国民追求生命、自由、幸福的权利,只要不违反公共福祉,在立法和国政上都应该给以最大的尊重”。关于这一点,日本法学界以及日本民众都解释为这是宪法赋予给人“自决的权利”,认为自杀是基于个人自由的意志,是一种权利。时至今日,西方社会仍然把自杀作为一种禁忌,而日本人却还经常在津津乐道剖腹、徇情等自杀行为。 总的来的说,日本人看轻生死、宽容生死、尊重生死。这是一种独特的生死观。
『关天茶舍』暧昧?清晰?——日本人的性格两极 作者:wssxasd 提交日期:2005-9-8 8:52:00 访问:258 回复:2 ��十多年前,我有机会到日本,在那里住了将近四年,打过各种工,接触过形形色色的人,在大学里做过客座研究,对日本学界有所了解。实际的生活体验,纠正了我对日本的想象和认识。——李兆忠,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著名的日本文化研究专家,艺术评论家,《暧昧的日本人》的作者。在以往的中国人关于日本的叙述中,日本人要么是杀不不眨眼的恶魔,如小说《烈火金刚》里的“猪头小队长”、“毛驴大队长”、“猫眼司令”之类,要么是温文尔雅、成天蹶着屁股鞠躬的礼仪的符号,两者其实都是概念化的东西.这种分裂,无疑是近代以降特殊的历史处境与险恶的中日关系造成的。中国人对于日本,大而化之、自以为是的想象中藏着种种错觉和无知,尽管中国与日本已有近两千年的交往历史,而且,近代以降屡屡吃日本的大亏,差一点亡国.从这个意义上说,这种无知是很难原谅的。我考察过一百年来中国作家笔下的日本和日本人,大体上经历了漫画化→妖魔化→符号化这样几个阶段,与真实的日本和日本人总是隔着一层,这在很大程度上误导了中国民众对日本的认识,当然,这本身未尝不是中国民众对日本的集体想象,暴露了认识上的巨大盲点。中国人看日本,常常受三种不良心态左右:一曰“大中华”,这是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在许多人的心目中,日本的一切都是从中国照搬过去的,许多人到了京都、奈良,一看见古色古香的建筑街道,就情不自禁地叫起来,这也是汉代的,那也是唐代的,得意之情溢于言表。这种认宗归祖也许不借,但是仅仅只看到这些,我觉得就很危险。由这种“大中华”的心态,必然派生对“小日本”的蔑视,当年,昏聩的清朝官员将日本称作“蕞尔岛国”的时候,其实并不知道日本的确切地理位置,结果是,“小日本”打败了“大中华”;二曰“受害者”心态,近代以降,日本确实给中国造成了巨大的灾难,但仅仅记住这些,而不知反思造成这一切的原因,尤其是不知反省自己的弱点与劣根性,就很危险,谁也不敢担保类似的受害从此不再发生;三曰庸俗社会学,比如关于那场战争,多年来我们总是认为,日本人民是爱好和平的,是反战的,充其量只是受了蒙蔽,好战的只是一小撮日本统治者。作为一种外交策略,这种做法固然很必要,真的这么认为,就很危险,只要对日本的社会历史稍有了解,就可发现这种看法是多么错误。当然这并不是说日本没有反战人士,没有正义之声,然而他们的声音与占绝对多数的同仇敌忾的宣誓比起来,又算得了什么?到后来,在各党派对战争议案的投票中,连日本共产党都投了赞成票。战后追查战争责任,日本首相东久迩就提出“一亿总忏悔”的口号,从军纪和道德方面检讨战争失败的原因,日本共产党则干脆认为“一亿人民一亿战犯”。可见,连日本人自己都不相信“日本人民反战”,这种把统治者和老百姓一分为二的庸俗社会学思维方式,至少对于日本这样一个民族并不合适。那么,日本人的性格特点是什么?日本人文化心理的内在机制是什么?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是1994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在斯德哥尔摩的颁奖仪式上,作了题为《暧昧的日本的我》的演说,其中这样讲到——在并不遥远的过去,那种破坏性的盲信,曾践踏了国内和周边国家的人民的理智。而我,则是拥有这种历史的国家的一位公民。作为生活于现在这种时代的人,作为被这样的历史打上痛苦烙印的回忆者,我无法和川端(指获得1968年度诺贝尔文学奖的日本作家川端康成)一同喊出“美丽的日本的我”。我只能用“暧昧的日本的我”来表达。我觉得,日本现在仍然持续着开国一百二十年来的现代化进程,正从根本上被置于暧昧的两极之间。而我,身为被刻上了伤口般深深印痕的小说家,就生活在这种暧昧之中。下面一段话很要紧——把国家和国人撕裂开来的这种强大而又锐利的暧昧,正在日本和日本人之间以多种形式表面化。日本的现代化,被定性为一味地向西欧模仿。然而日本却位于亚洲,日本人也坚定地、持续地守护着传统文化。暧昧的进程,使得日本在亚洲扮演了侵略者的角色。而面向西欧全方位开放的现代日本文化,却并没有因此而得到西欧的理解,或者至少可以说,理解被滞后了,遗留下阴暗的一面。在亚洲,不仅在政治方面,就是在社会和文化方面,日本也越发处于孤立的境地。大江主要是从国际政治的层面,对近代以降日本的所作所为和由此导致的尴尬处境作了深刻的反思和揭示,可谓目光如炬。在它的启发下,长期以来我对日本文化的思索和困惑也豁然开朗。我觉得“暧昧”这种说法,至少在现象上,精到地概括了日本文化的特征,为我们认识日本的提供了重要门径。暧昧,自然不是日本独有,世界上一切国家、一切民族的文化,都有它暧昧的地方,只是程度与表现方式有所不同罢了。然而,像日本那样走得如此之远,表现得如此极端,足以成为国民性格“品牌”的,却是十分罕见。就日本而言,“暧昧”绝不是近代催生的新生事物,而是由来已久的性格,大江所揭示的日本在近代的“暧昧”表现,其实不过是日本固有的民族性在近代的延伸和发展罢了。换句话说,当日本土著的世界观(本质上的虚无主义、现世主义)与先进的“社会达尔文主义”结合到一起时,便产生大江所指出的上述种种“暧昧”现象。从地理风土中看,东瀛岛国本身就是一个“暧昧”的存在,包围在辽阔在海洋中,它介于封闭与开放、狭窄与辽阔之间;位于极东,使它在东亚册封体系中成为一个特殊的存在,与大中华帝国保持着若即若离的关系,国际地位介于宗主国与藩国之间;生存资源的匮乏与自然风景的优美,涵养了尚武与爱美的国民性;地震、火山、海啸、台风等天灾,培养出搏击命运、顺从命运的二重性;四季分明、变动不居的地理气候,发展了日本人的不匀整美感,视“瞬间”为“永恒”,——所有这一切,构成一幅幅似是而非、自相矛盾而有内在联系的图景。 美国人类学家鲁斯•本尼迪克特在著名的《菊与刀》里开宗明义的第一段话就是:“在美国曾经全力以赴与之战斗的敌人中,日本人的脾气是最琢磨不透的。这个强大对手,其行动和思维习惯与我们如此迥然不同,以至于我们必须认真加以对待,这种情况在其他战争中是没有的。”在描绘过西方人对日本人性格的种种迷惑之后,作者这样概括——所有上述这些矛盾成为有关日本论著中纵横交织的经纬,而且,都是千真万确。菊与刀,两者都是一幅绘画的组成部分。日本人生性极其好斗又非常温和;黩武而又爱美;倨傲自尊而又彬彬有礼;顽梗不化而又柔弱善变;驯服而又不愿意受人摆布;忠贞而又易于叛变;勇敢而又懦怯;保守而又十分欢迎新的生活方式。他们十分介意别人对自己的行为的观感,但当别人对其劣迹毫无所知时,又会被其罪恶所征服。他们的军队受到彻底的训练,却又具有反抗性。作为一位既不懂日语、也没有到过日本、对东瀛生活缺乏切身感受的西方学者,本尼迪克特凭借渊博的知识和西方的理论模式,对“琢磨不透”的日本人进行了解读和严密的逻辑推理,发现了日本文化“菊与刀”的二重性,显示了西方理性思辨的强大威力。然而,作为一名中国人,我更喜欢直接的、一针见血的把握。比如,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的一句话就很有穿透力,他说:“日本不是一个普通正常的国家,它很特别,有必要记住这一点。”这个“特别”是什么呢?李光耀有详细的讲述,概括起来,就是隐藏在“暧昧”表象之下的、无以伦比的单一民族集团性和不择手段的进取性;也就是说,不管“菊”也好,“刀”也好,都是维护大和民族共同体、进取扩张的手段——不同的手段而已。在日本人的世界里,两种截然相反的东西,构成了奇特的“互补”。在我看来,日本人的“暧昧”,恰好表现了日本人特有的明确;日本人纵然有一千个暧昧,一万个暧昧,一旦涉及民族生死存亡的大事,它从来不暧昧,只要有利于日本,怎么都行,甚至改变人种也行,废除日语也行,成为美国的第五十一个洲也行。惟其如此,历史上,日本时而开放,时而闭锁;时而崇洋媚外,时而英美鬼畜;时而脱亚,时而入亚;时而入欧,时而脱欧……一切都是以这个大前提为转移。这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暧昧”,其实是清晰到极致的一种表现。
《菊与刀》菊与刀》的作者,美国人类学家鲁思·本尼迪克特女士,却教会读者剥离看似匪夷所思的表象,将主观想法抛却一边,而通过日本文化的外在细节、表面现象,深入其肌理来观照日本的人生观。我们不妨将此看作欣赏日本文化图景的全新方式——不是把文化中菊和刀对立分开,区别对待,而是要站在远处,将二者结合起来,从整体上看,互补地来看,那才是真正的日本文化,并且显得那么自然而情有可原。一应该说,日本文化之所以然,都可以在其岛国地理环境的框架内得到隐约或间接的暗示。这不是百分之百的科学论断,却为我们提供一丝理解其文化渊源的线索。日本是个单一民族、单一文化的岛国,土地的有限、物资的贫乏,使那里的生活条件并不宽裕,为了生存,就要奋斗。在这样的环境下,任何人都无法孑然一身,独立于群体而生存,合作分工比矛盾冲突更有可能生存下去。是故,日本民族的集体凝聚力由此产生。这似乎是一个人口与地理位置均不占优的民族所能摆出的一种反抗与自持的姿态,其背后或许隐藏着整个民族的生存忧患意识。于是,一种普遍的信仰也就建构起来了——对等级制度的信仰,即对于控制、命令与服从的信仰。在恶劣的外界环境中,这种等级制带来一种超稳定的社会结构,带来秩序与安全:“日本人将这个严密等级体系视作安全和稳定。只要人们位于已知的界限范围内,只要日本人履行已知的义务,那么他们还是可以信赖这个世界。”(鲁思·本尼迪克特 《菊与刀》 当代世界出版社 2008年 下同)这个民族就仿佛努力试图抓住手中的流沙般不确定的命数,将其固定、沉淀下来,让不可捉摸的世界(尤其是充满不可捉摸的灾难的世界)变得尽在掌控之中。这是日本民族的意志与强力。于是,日本式“各安其位”的社会等级观念,便是我眼中日本文化的“内核”。应该说,等级观念本身即是日本文化很重要的一部分,在日本,等级制度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是对客观外部环境适应的结果。所以,等级制的存在便有了合理性,甚至在日本人的伦理观中,等级即代表伦理,等级等价于正义。等级制不再仅仅是统治阶层的专制工具,它还许诺了秩序与安全,带来一套“正义”逻辑,并获得了合法性说明。而日本文化的其他枝节就催生依附于这种“各安其位”的理念,并渗透于日常礼节、辈分、年龄、性别等具体生活层面。故在日本人的价值观中,社会高于自我。“集体力量是强大的”犹如一个信念,在集体社会的万丈光芒下,自我被照射得渺小、苍白而微不足道,自我精神空间亦被压缩。在这样一个分工明确的集体中,每个人都是社会大机器上的小部件,做着分内的工作,各安其位,各司其职,“集体意识”、“服从意识”从小就被灌输。只有被社会所接纳,才会被自己的所属群体所认同,也就是说,日本人的自我价值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外界认可来实现的,他们借社会这面“镜子”看见自己。正因如此,日本人操持着过于严苛的自我监督,且尤其重视别人(尤其是强者、上级)对自己的评价。于是,我们也就不难理解日本“耻文化”的思路了。“耻文化”有一个前提,即对社会的广泛认同甚至被其同化,而羞耻感就产生于对社会体制“越轨”的那个瞬间。如果所做之事不合规矩,就会被视为是“丢面子”。可见,它亦打着社会等级制的底色,“一个人培养自重是因为有社会的存在”(),这种外部约束具有权威性、绝对性。此外,日本人对集体如此看重,以至于他们似乎生来就是为了履行社会义务而存在的。而对于“情义”的看重,是日本人精神上的一条锁链——他们自小便这条锁链套住,它划定了“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的界限,并在意识萌动之初便加以灌输。就像“裹小脚”一般,长大后即使放了脚也无法复原成天然的大脚;日本人默认了这层枷锁的合理性,认为生来就应戴着这副镣铐,心安理得地被约束、被牵制。这是社会对个体的规训,日本人的集体价值观,犹如在新生儿的身上打下烙印,伴随着他的下半生而不曾消褪。“情义”便是等级制所滋润的伦理观,它弥散在日本民族沉重的人际关系中,如他们所呼吸的空气一样理所应当。而“情义”在潜移默化、不易察觉的细节中,为日本人的人生观罩上了限制性的藩篱,在一些“情义”与“正义”的冲突较量中(如在战争中,屠杀行径被认为是对天皇的效忠),使置身其中的人们在“道德困境”里作着困兽之斗。我们甚至可以透过等级制度这面棱镜,来分析日本看似“精神分裂”的民族性格。《菊与刀》中就有这样一段精彩而形象的描述——“日本人既生性好斗而又和平礼让;既穷兵黩武而又崇尚美感;既桀骜不驯而又彬彬有礼;既固执僵化而又审时度势;既顺从而又憎恨受人摆布;既忠心耿耿而又背信弃义;既无所畏惧而又胆小怕事;既保守而又善于接受新事物。……”()乍一看,日本人的性格确实自相矛盾,但不同的态度取决于不同的情境——而日本人所面对的是强者还是弱者,才是决定其态度的关键。两种截然相反的情形,却在日本式等级观念的投射下,显得情有可原,有根有据,再正常不过了。二虽然日本人选择这种严密的等级制度有其合理性,但压在他们身上的包袱实在太重了,就好似一片薄薄的面包上涂抹着一层厚厚的奶酪。这就需要一个缓冲地带,在恰当的时机给过紧的社会机制松松绑。在《菊与刀》中,作者罗列了日本人好酒、洗热水澡、性关系等日常生活片段,借以说明日本人乐于满足自己的感官欲望,对欲望不做过多的节制,“把肉体享乐当做一种艺术来加以培养”()。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日本文化是自我放纵的哲学,本书作者一针见血地指出,满足感官欲望的前提是要承担更重大的义务。这类“润滑剂”增加了严密体制的灵活性,而同时,肉体享乐与履行义务之间又是互不妨碍、彼此独立的“两个世界”,恰似天平的两端,却维持着微妙的平衡。而除了艺术化的肉体享乐之外,日本文化中更重要、更具精神性的解脱之法无疑是自我修练,该书作者则将其比作“磨掉自己‘身上的锈’”。也许,正是贫乏的物质条件,使这个民族的生存智慧转向了精神领域,这种修炼具有强调精神的反物质主义倾向。可以想见,日本民族强大的自我克制能力一定需要对意志的修练。对于日本人来说,履行社会义务并不是一种“自我牺牲”,也“感受不到自我怜悯和自我正义”();相反,他们对“诚”十分看重,认为如果一个人怀着诚心主动去履行对社会的“情义”,便被视为一个道德高尚、极有修养的人。这是完全认同社会体系、被其完全同化的结果,当人与社会的步调一致,内心与外界的冲突也就不复存在,心境归于平和。此时,自我修炼的初衷也就达成了。我们可以设想,在人未受自我修炼之初,其内心想法与外界定位存在着某种“错位”,人的精神在进退两难的矛盾中游移着,因被撕扯而痛苦。于是,他们以禅宗为寄托,主张灭欲及消除自我,而其关键在于“专心”,也就是“心守一点”。人在专注于一点时,身心全然沉湎其中,也就感受不到“自我”的存在,“自我”就此泯灭,物我两忘,而臻于“无我”境界——这便是修道之人所渴求的境遇,“人的意志与行动之间‘缝隙全无,丝发亦难’”(p373)。这更像是对外界强制力发自内在的巨大反弹,修道之人希望通过禅宗做到“心如止水”、“波澜不兴”,全然不受外界干扰,“像死人一样活着”;他们起码可以暂时卸下自我监视的千斤重担,不复受到“羞耻心”的胁迫,回归内心的宁寂。然而,我们亦可以看到,在很大程度上,这种修身之法也黏附在严密的社会等级网之中。它默认了外在的社会强制力,而转向自我的重新塑造,不管是全身投入的诚意,还是“活死人”的心境,都是为了寻求在一个体制框架内“更好地生活”、“使心境归于平和,不再痛苦”,力图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而非冲破、撕裂等级制这一张密不透风的网。于是,它本身也成为了体系中的一部分。三传统日本文化的等级观念在给日本带来稳定与秩序的同时,也具有潜在的、致命的危险。其中就包括与等级观伴随而来的强者逻辑,以及对个体的过度压抑与伦理观的弱化。日本人太注意社会对其个体所投来的目光。个人依赖于社会,同时被其繁杂交错的网缚住了,逃离不得。更可悲的是,日本人既生活在巨大的精神压力下,又离不开整套社会机器,被既定、成熟、僵化的社会体制所包围、吞噬。这里有一个“养鸟”的例子:“喜欢养鸟的人们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笼中的鸟儿即便放出去,也往往会飞回笼子。”(萨苏评注 )在日本人的观念中,遵守规则带来安全感,一旦离开了自己的岗位,个体就是一个无用的螺丝钉,丧失了自我定位能力,可轻易地被命运之轮碾碎。然而,当自我被过度压抑,其自身反思能力就相应减弱,而有赖于外界价值观的约束。在日本人看来,“耻是道德的根本”(),“非正义”来自于耻辱而非罪恶,乔治·桑塞姆爵士曾说:“在整个历史进程中,日本人似乎在某种程度上缺乏这种判别恶的能力,或者说不愿解决这些恶的问题。”(),也许日本人认为,社会会代替他们思考,帮助他们解决“恶的问题”,而不需要渺小个体做出无谓而艰难的道德抉择——只是他们没有料到,社会体制本身也可以制造罪恶。而日本等级观念所造成的罪恶,在其对外战争中以极端的方式展现出来。上世纪三十年代,当时世界的“强者”们信奉军国主义、法西斯主义,日本又怎会错过这一学习机会?日本人为其侵略活动所寻找的理由,不是“战争目的的永恒正义性”,而是“日本迫切需要得到世界的尊重”(),也就是说,他们渴望在整个世界的“等级金字塔”中找到合适的位置,并且以“成王败寇”的逻辑力争上游,成为强者。“大东亚”共荣圈便是日本人精心策划、为自己“度身订制”的等级框架,在这一体系中,日本人自然作为最顶端的上等民族居高临下,而被其侵略的民族成了金字塔底层的“小弟弟”们,他们可以被任意践踏,因为他们是弱者。这符合日本的等级正义观。同时,日军士兵在战争中残忍杀害战俘与平民,不仅能在藐视弱者的等级观念中找到依据,而且在“绝对服从”的权威意识形态的灌输下,士兵早已完全丧失了个人自我意识的反省与觉醒。有学者曾言:“在罪恶的极权统治下,(人的)不思想所造成的灾难可以远胜于人作恶本能的危害的总合”(Hannah Arendt, Eichmann in Jerusalem: A Report On the Banality of Evil)。最终,日本沿着战争的轨道发疯似地前行后,驶进了自我毁灭的死胡同。结果与代价是巨大而惨痛的,与开始“赢得世界尊重”的愿望适得其反,日本连同被侵略的民族一样,受战火蹂躏后,终落得两败俱伤。而今天值得我们反思的,不单单是战争罪行与法西斯军国主义,还要重新审视渗透于日本文化肌理的等级观念。《菊与刀》的最后一章名为“投降后的日本人”,作者曾粗略地构想出日本可能的未来发展图景。在她的诠释下,“菊”与“刀”被注入了新的观念与生命力——“菊花不经线圈支撑和人工修剪照样可以保持秀美的姿态”,它象征着“一套比较自由、宽松的伦理体系”;“刀”的形象则暗示了“对自己‘身上的锈’负责,擦干净它……对自己的行为后果负责”,它成为了“理想和自我负责者的比喻”()。作者看出了文化的两面性,并在尊重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力图找到新的“平衡点”,而非将所有日本价值观与等级制度捆绑在一道,沉入历史的深渊。从这里,我们亦可感受到,作为一位人类学家,作者发自内心地相信“普世价值”的力量:她力图搭起一块平等的基石,以取代原先以不平等为代价的社会运转机制。四《菊与刀》的评注者萨苏,曾将此书比作新版美、日、中“三国演义”。中国人与日本人,在部分文化层面具有默契与共性,比如在“社会”与“自我”的关系、“好面子”等问题上,中国人与日本人往往能心领神会;而作为一个美国人,《菊与刀》的作者面对这种完全异质的文化,往往要大费周章地分析研究,才能捕捉到一些头绪。然而,在有些情况下,劣势反而会转化为优势,这位美国作者可以敏锐地捕捉到东方人习以为常的文化现象或细节,同时站在新鲜、客观的角度,进行令人耳目一新的意义解读,产生一种陌生化效应。于是,比较的意义也就体现出来了而《菊与刀》带给我的启示还远非如此。本书作者鲁思·本尼迪克特女士是一位人类学家,她开出了审视异质文化的两个条件,“硬心肠”(tough-mindedness)与“宽容心”(generosity):前者表示要尽可能地抛弃偏见,去贴近异质文化,客观承认文化之间的不同,并且尊重差异的存在;而后者则要求包容这些差异,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个安全的世界,“鼓励文化上的差异就能够产生一个动态的世界”()。这个声音,回荡于二战后满目疮痍、遍地疾苦之声的世界,自有一种感化人心的撼人力量;即使放在今天,也仍然掷地有声。她展示给我们一种可能的姿态——即对待与自己不一样的人或看法,可以不理解,可以不认同,但首先要尊重其存在的价值。正如书中所言:“只有信仰坚定的人,才能异乎寻常地宽容……对于其他生活方式的理解,将会增强对自身文化的热爱,使自身获得愉快和丰富的经验。”()这亦是本尼迪克特女士写作此书时的信念。
写创新一点的题目,一定要原创哦。之前也是很困难,还是学长给的莫文网,没几天就搞定了,靠谱啊日本文学中的传统美学理念——物哀村上春树与日本文学郁达夫的情爱书写与日本文学好色审美传统日本文学史研究中基本概念的界定与使用——叶渭渠、唐月梅著《日本文学思潮史》及《日本文学史》的成就与问题越界与位相:“日本文学”在近代中国的境遇——兼及中国日本文学教育孕育期相关问题的探讨中国近现代文学接受日本文学影响反思日本文学特质与当前日本文学研究——李俄宪教授访谈录文化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以南京大学引进课程“表象文化论”对日本文学教育的影响为例日本文学研究视域中“北京”的问题化——兼论日语学者日本文学研究的局限与可能浅论日本文学中的“物哀”倾向五四前后中国的日本文学翻译的现代转型日本文学经典中的“歧视”——兼论中国的日本文学研究状况周作人——我国日本文学译介史上的先驱文学批评理论观照下的日本文学作品解读——以夏目漱石《心》的解读为例多元文化与日本文学谈日本文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思考“日本文学特殊论”之我见基于民族主义的矛盾性——战后日本文学战争反思主题评析世界文学能成为日本文学吗?“新时期”构造中的日本文学——以森村诚一和川端康成为例论郁达夫小说与日本文学的悲美传统论日本文学中的“物哀”2010年度日本文学研究综述周作人与日本文学研究日本文学民族特性论2006年日本文学研究现状与动向周作人与北京大学日本文学学科之建立——教育史与学术史的视角试论日本文学对《三国演义》的接受——以吉川英治《三国志》中的关羽形象为例日本文学作品中的“无常观”湖南留日作家的日本文学影响周作人与日本文学研究周作人与日本文学翻译释“幽玄”——对日本古典文艺美学中的一个关键概念的解析 优先出版日本文学知识与鲁迅对文学“关系”的言说直接间接影响兼具,创作风格小同大异——鲁迅与日本文学鲁迅与日本文学的关系谈谈日本文学的特征
日语专业本科大学生毕业论文书写格式要求
毕业论文的论文书写格式是如何的呢?下文是我收集的日语专业本科大学生毕业论文的书写格式要求,欢迎大家阅读!
一. 论文的组成
1. 论文封面指学院下发的硬封面,装订论文时向相关老师领取。
2. 学位论文作者声明(优秀毕业论文作此声明)为中文,见附件一。
3. 开题报告,例文见附件二。用日语书写(一份表格,请查看附件三;一份文字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全篇除了参看文献中的中文参考书目用宋体外,其余全用MS Mincho字体):
标题(论文作成开始报告书),三号字,加粗,居中。
空一行,左对齐,専攻、学生番号、氏名、指导教师及冒号用小四号字体,加粗,相应内容用小四号字体。
接下来空一行进入开题报告正文,必须包括以下几项:テーマとその由来、テーマを选んだ理由と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内容及び実行可能性分析、研究方法及び内容、スケジュール、参考文献。以上项目用MS Mincho字体、小四号字、加粗。相应内容用小四号、宋体。具体格式请参看附件二。
4. 任务书。见附件四。
5. 论文指导记录表,见附件四。由学生填写,论文指导教师签名(至少9次)。
6. 论文内封面:论文内封面统一用日文书写,最上面为襄樊学院校徽。包括论文题目(正标题 明朝MS Mincho,三号,居中,加粗,20字以内;有副标题的,置于第二行,明朝MS Mincho,小三号,居中,加粗);专业(専攻)、学号(学生番号)、姓名(氏名)、指导教师(指导教师)、论文定稿时间(统一为2010年5月,明朝MS Mincho,小四号,居中,加粗)。
7. 论文前五页包括第一页:署名;第二页:要旨(须在300字左右)、キーワード;第三页摘要(须在300字左右)、关键词;第四页:谢辞;第五页:目次。前五页页码用Ⅰ、Ⅱ、Ⅲ等标注在右下角。
①署名:用日文书写(标题:明朝MS Mincho,四号,加粗,居中。下一行,署名内容:明朝MS Mincho,小四,段首空一格)
②要旨、キーワード:
段首空一格,要旨和冒号(加粗),五号字。紧接着为要旨内容,五号字。
下一行,段首空一格,キーワード和冒号,明朝MS Mincho,五号字。キーワード应在五个左右,キーワード与キーワード之间用分号隔开,最后一个キーワード后无标点。
③摘要、关键词:
段首空两格,摘要和冒号(加粗),五号字。紧接着为摘要内容,五号字。
下一行,段首空一格,关键词和冒号(加粗),五号字。紧接着为关键词,应在五个左右,关键词的词与词之间用分号隔开,最后一个关键词后无标点。
④致谢用“谢辞”表示,致谢内容用日文书写(标题:明朝MS Mincho,四号,加粗,居中;下一行,谢辞内容:明朝MS Mincho,小四。段首空一格)
⑤目录:目录用日文还是中文应与论文正文主体保持一致。日文名称:目次。目次(明朝MS Mincho,四号,加粗,居中);空一行进入目录内容(明朝MS Mincho,小四)。中文名称:目录(宋体,四号,加粗,居中);空一行;目录内容(宋体,小四)。
目录(目次)中序号,一级序号为1、2、3、4等。二级序号为、、等,三级序号为、、等,依次类推。
8. 正文:(包括脚注和参考文献)用日文书写。
二. 正文书写
1. 字数:7000~10000字。
2. 使用语言:日语。
3. 正文开始部分:
论文标题,明朝(MS Mincho)字体,四号字加粗,居中。接下来为:専门、学生番号、氏名、指导教师,明朝(MS Mincho)字体,五号字加粗,左对齐,相应填写内容为明朝(MS Mincho)字体,五号字。
空一行,另起一段,段首空一格,要旨和冒号(MS Mincho字体,五号字,加粗),要旨内容(日语,MS Mincho字体,五号字)。
另起一行,キーワード,冒号(MS Mincho字体,五号字,加粗),キーワード内容(日文,MS Mincho字体,五号字)。キーワード之间用分号隔开,最后一个无标点。
空一行,另起一段,段首空两格,摘要和冒号(宋体,五号字,加粗),摘要内容(宋体,五号字)。
另起一行,段首空两格,关键词和冒号(宋体,五号字,加粗),关键词内容(宋体,五号字),关键词之间用分号,最后一个无标点。
4. 另起一页进入绪论(はじめに)。
使用字体:
用明朝(MS Mincho)字体。各章一级标题用四号,加粗。各章小标题用小四号,加粗。正文内容用小四号。正文不得使用斜体和字体着色。
份数:定稿后打印两份交至指导老师处。
5. 用纸:毕业论文撰写须选用A4纸,并打印成文。
6. 页面设置:
⑴页面设置按默认格式 (上、下:; 左、右:),左装订,三个钉。
⑵行距:倍行距。
7. 正文部分页眉需设定“襄樊学院外国语学院日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字样,小五号宋体,右对齐。非正文部分不需加页眉。
8. 页码:
正文页码在底端右侧,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即:… 。
9. 图表:图表必须注名序号和名称,如 图1, 《2000至2005年日本进口贸易额增长明细》, 引用他人图标必须注明出处。
三. 正文各部分撰写要求
1. 绪论(はじめに):是论文的开头部分,前言要写得简明扼要,篇幅不要太长。
2. 论文主体(本论):是论文的主要部分,在本部分要运用各方面的信息资料和研究方法,分析问题,论证观点,尽量反映出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
3. 结论(おわり):是毕业论文的收尾部分,是围绕本论所作的结束语。其基本的要点就是总结全文,加深题意。
4. 注释(注釈):毕业论文中有个别名词或引用情况需要解释时,可加注说明,注释用页脚注(将注文放在加注页稿纸的下端,如下例所示)。若在同一页中有两个以上的注释时,按各注释出现的先后,按序排列,注释只限于写在注释符号出现的同页,不得隔页。
文中序号用右上标的①、②、③等。
注:(加粗,日文用MS Mincho,五号,左对齐,中文用宋体,五号,左对齐)
①「考える」の(知力を働かせる)という意味特徴は、长嶋(1979)の记述を受け継ぐものである。
②松木(1995)と砂川(1987)を参照。
③田中角栄:政治家、1947年代议士となり、72~74年首相・自民党総裁。中日国交正常化を実现。政策として打ち出した「日本列岛改造论」は狂言物価を招き、ロッキード事件で実刑判决を受ける。
④赵慧.从生态批评看浪漫主义文学中自然科技关系[J].聊城大学学报,2007,(2).
⑤袁宪军.华兹华斯的《水仙》与诗歌语言[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 (2).
⑥马玉凤.华兹华斯浪漫主义自然观解读[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
⑦王颖.华兹华斯诗歌的现代阐述[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技报),(8).
⑧刘启君.浪漫派诗歌——情的兴发,意的表达[J].双语学习,: 21-23.
5. 文献格式规范:
参考文献另起一页,用五号字,排序先日文后中文。具体要求请参看附件五。
四. 其他
1. 术语和标点符号要合乎日文的规范。
2. 如果文中夹杂中文, 字体使用宋体, 字号同前后文的日文。
3. 例句图标的序码要用阿拉伯数字,阿拉伯数字一律使用半角,序码采用当页单独排序的方式。比如第一页的脚注为①②③,第二页也要重新从①开始。
4. 正文中的注释序码为右上标的“①②③”,相关文中的序码使用①②③……
5. 标题体系
毕业论文的全部标题层次应有条不紊,整齐清晰,相同的层次应采用统一的表示体例,正文中各级标题下的内容应同各自的标题对应,不应有与标题无关的内容。章节编号方法应采用分级阿拉伯数安编号方法,第一级为“1”、“2”、“3”、等,第二级为“”、“”、“”等,第三级为“”、“”、“”等,但分级阿拉伯数字的.编号一般不超过四级,两级之间用下角圆点隔开,除第一级外,其余各级的末尾不加标点。各层标题均单独占行书写,第一级和第二级标题序数顶格书写,空一格接写标题,第三级和第四级标题均顶格书写序数和标题。第四级以下单独占行的标题须序采用.…和. …两层,标题均空一格书写序数和标题。正文中对总项包括的分项采用1)、2)、3)…的序号,对分项中的小项采用①、②、③…的序号,数字加半括号或括号后,不再加其他标点。
6. 如遇未规定的其他格式问题请和指导教师探讨商定,尽量保持页面整洁美观
学位论文一般应包括下述几部分:
论文首页格式:
其中学位论文题目用 黑体二号 字,其余用 宋体四号 字
论文题目应能概括整个论文最重要的内容,简明、恰当,一般不超过25个字。
中文摘要及其关键词(宋体5号字b5排版):
4论文第二页为500字左右的中文内容摘要,应说明本论文的目的、研究方法、成果和结论。
学位论文摘要是学位论文的缩影,尽可能保留原论文的基本信息,突出论文的创造性成果和
新见解。论文摘要应尽量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少用公式字母,语言力求精炼、准确。
4 在本页的最下方另起一行,注明本文的关键词3╠5个。
英文摘要及其关键词(宋体5号字b5排版):
论文第三页为英文摘要,内容与中文摘要和关键词相同。
学校名称:东北师范大学
院(系)名称:计算机系
本科生学号:
学 位 论 文 题 目
学 科、专 业: 计算机科学技术
本科生姓名: _____ _
指导教师姓名: _________
指导教师职称: ___________
论文阶段性总结写法如下:
一、目前已完成任务
1、收集整理资料,包括中日文的文献,对论文命题有了初步认识。
2、与指导教师进行商榷讨论,结合已有的研究资料,确定论文题目。
3、透过研究各项资料和与指导教师的探讨,对论文列出大致提纲,经指导教师改正指点,大致确定论文的基本思路。
4、透过文献研究和实践研究,对论文命题有了较为全面的理解后,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完成论文初稿的撰写。
二、尚须完成的任务
1、日文文献资料不够充实。
2、论文思路不够严谨清晰,需要调整。
3、初稿还没彻底修改正确。
4、在修改初稿的基础上,完成第二、三稿,并尽快完成终稿。
论文中期检查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选题质量、开题报告完成情况、阶段性成果、存在主要问题以及老师评语。
1、选题质量:主要填写选题是否符合专业培养目标,能否体现综合训练要求;题目难易程度;题目工作量;题目与生产、科研、经济、社会、文化及实验室建设等实际的结合程度
2、开题报告完成情况:根据自己在各方面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写明是否完成了这次设计的选题及开题报告。
3、阶段性成果:在写论文的各个过程中,取得的实际成果。
4、存在主要问题:在写论文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法。
5、老师评语:指导教师对学生在毕业实习中,劳动、学习纪律及毕业设计进展等方面的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