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通信,都是数学的分支,数学系的考研考金融的比比皆是,相对于别的专业跨考金融学,数学系占优势,楼主感觉学有余力,可修双学位,本人认为可有可无,有了更好
1.考虑到就业 考虑到你本科专业 双学位选择金融 其实挺不错的 其他商科专业都可以2.考研和双学位没有必然关系 只是最后双学位需要交毕业论文 时间上有点冲突 仅此而已 不过只要自己安排合理 双学位和考研没有直接矛盾
毕业论文的撰写及答辩考核是顺利毕业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衡量毕业生是否达到要求重要依据之一。但是,由于许多应考者缺少系统的课堂授课和平时训练,往往对毕业论文的独立写作感到压力很大,心中无数,难以下笔。因此,就毕业论文的撰写进行必要指导,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毕业论文是应考者的总结性独立作业,目的在于总结学习专业的成果,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文体而言,它也是对某一专业领域的现实问题或理论问题进行科学研究探索的具有一定意义的论说文。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可以分两个步骤,即选择课题和研究课题。(二)、选好课题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研究课题,研究课题一般程序是:搜集资料、研究资料,明确论点和选定材料,最后是执笔撰写、修改定稿。第一、研究课题的基础工作——搜集资料。考生可以从查阅图书馆、资料室的资料,做实地调查研究、实验与观察等三个方面来搜集资料。搜集资料越具体、细致越好,最好把想要搜集资料的文献目录、详细计划都列出来。首先,查阅资料时要熟悉、掌握图书分类法,要善于利用书目、索引,要熟练地使用其他工具书,如年鉴、文摘、表册、数字等。其次,做实地调查研究,调查研究能获得最真实可靠、最丰富的第一手资料,调查研究时要做到目的明确、对象明确、内容明确。调查的方法有:普遍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调查的方式有:开会、访问、问卷。最后,关于实验与观察。实验与观察是搜集科学资料数据、获得感性知识的基本途径,是形成、产生、发展和检验科学理论的实践基础,本方法在理工科、医类等专业研究中较为常用,运用本方法时要认真全面记录。第二、研究课题的重点工作——研究资料。考生要对所搜集到手的资料进行全面浏览,并对不同资料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如阅读、选读、研读。第三、研究课题的核心工作――明确论点和选定材料。在研究资料的基础上,考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根据选题,确立基本论点和分论点。提出自己的观点要突出新创见,创新是灵魂,不能只是重复前人或人云亦云。同时,还要防止贪大求全的倾向,生怕不完整,大段地复述已有的知识,那就体现不出自己研究的特色和成果了。第四、研究课题的关键工作――执笔撰写。下笔时要对以下两个方面加以注意:拟定提纲和基本格式。第五、研究课题的保障工作――修改定稿。通过这一环节,可以看出写作意图是否表达清楚,基本论点和分论点是否准确、明确,材料用得是否恰当、有说服力,材料的安排与论证是否有逻辑效果,大小段落的结构是否完整、衔接自然,句子词语是否正确妥当,文章是否合乎规范。
我们学校这样也是不行的,我们规定必须是两篇内容不同的论文,不过我还是同意楼上说的,你还是去问一下你们学校的规定吧
毕业论文和期刊不冲突。
期刊论文比学位论文短很多,因此需要相对紧密的架构。学位论文可能长达百页超过两万字,但期刊论文根据领域惯例和期刊规定,大约在3000到6000词之间。
因此,论文的每一个章节都需要大幅缩减,通过内容精选和改写来减少原本的学位论文内容,记住不要复制粘贴。这里的关键是挑选和改写:你需要特别小心,保留研究的精髓,抛弃不必要的细节。
注意事项
毕业论文的撰写及答辩考核是顺利毕业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衡量毕业生是否达到要求重要依据之一。但是,由于许多应考者缺少系统的课堂授课和平时训练,往往对毕业论文的独立写作感到压力很大,心中无数,难以下笔。因此,就毕业论文的撰写进行必要指导,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毕业论文是应考者的总结性独立作业,目的在于总结学习专业的成果,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文体而言,它也是对某一专业领域的现实问题或理论问题进行科学研究探索的具有一定意义的论说文。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可以分两个步骤,即选择课题和研究课题。
(二)、选好课题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研究课题,研究课题一般程序是:搜集资料、研究资料,明确论点和选定材料,最后是执笔撰写、修改定稿。
没冲突,毕业设计实在大四下学期,考研初试考试是在12年1月份,也就是大四上学期,而复试是在12年4月份左右,所以不用担心 查看原帖>>
与考研冲突的除了生老病死自然灾害等不可抗拒因素以为,唯一的就是自己的毅力。相信自己。祝好。 查看原帖>>
1、首先向人事说明自己毕业论文和面试时间冲突。2、其次说明自己的毕业论文关乎到自己的毕业,是非常重要的。3、最后向人事表达是否可以更换时间面试即可。
毕业论文的期间,会有和学生论文主题相同的情况。这时很多学生都慌了神。我不知道该怎么办。之后,小编告诉你应该怎么解决。我相信在准备毕业论文的时候,会发生和学生论文主题相同的情况。检索毕业论文也很重要。我没有干劲了。这时很多学生慌了手脚,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接下来告诉你怎么办。其实,如果论文的题目和同学一样,最直接的解决方法就是改变表达方式,调整研究重点,使其与别人的论文题目不一致。如果学校和领导不能重复论文的主题,主题完全一样,内容完全不同。最好的解决方法是根据论文标题的写法而改变。论文的题目有明确论点的东西。这样的问题直接反映了作者对问题的看法。有明确课题的东西。这样的问题只是应该用文章解决的问题,与作者对问题的看法无关。除了以外,还有利用副标题的方法。一般来说,主题的选择是相同的,但是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有不同。所以,可以用副标题来区分。如果选择了同样的问题,没有超过别人的地方,就应该改变问题事先准备,避免同样的问题。要及时联系领导,看领导对论文题目的态度如何,毕业论文的题目可以重复。
没有关系,有如命题作文一样.题目一般字数都较少,类似或一样的属正常.头尾类似说得过去,关键是主体,即内容.内容别一样就可以了.
论文选题重复了并不可怕。首先你第一时间就要及时的联系导师,看导师对论文题目重复持什么态度,毕业论文题目重复其实无所谓,但题目不能太旧。内容当然也不能一样,要有自己的创新点。可以将对方的文章作文参考放到文献综述部分,指出曾有人做过类似的研究,并将对方文章的观点简单陈述一下,指出他的研究可取的地方及待改进的地方,并指出对方的不足在自己的研究中可能进一步完善或给出改进措施。 总之不要抄袭就可以,题目一般都会先找导师过目,导师认可了就没问题了啊。
毕业论文的题目大多数人的都差不多,只要你的论文内容不和别人的一样就行了,老师看论文是看里面写的内容,不是只看题目的。
毕业论文(graduation study),按一门课程计,是普通中等专业学校、高等专科学校、本科院校、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及研究生学历专业教育学业的最后一个环节,为对本专业学生集中进行科学研究训练而要求学生在毕业前总结性独立作业、撰写的论文。
从文体而言,它也是对某一专业领域的现实问题或理论问题进行 科学研究探索的具有一定意义的论文。一般安排在修业的最后一学年(学期)进行。学生须在教师指导下,选定课题进行研究,撰写并提交论文。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加强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训练;从总体上考查学生学习所达到的学业水平。
基本要求:
写毕业论文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得到从事本专业工作和进行相关的基本训练。毕业论文应反映出作者能够准确地掌握所学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对所研究的题目有一定的心得体会,论文题目的范围不宜过宽,一般选择本学科某一重要问题的一个侧面。
与考研冲突的除了生老病死自然灾害等不可抗拒因素以为,唯一的就是自己的毅力。相信自己。祝好。 查看原帖>>
没冲突,毕业设计实在大四下学期,考研初试考试是在12年1月份,也就是大四上学期,而复试是在12年4月份左右,所以不用担心查看原帖>>
你的冲突是什么意思?时间上的吗?还是什么冲突,搞不懂你要问什么
考研备考与毕业论文的设计是不起冲突的。考研备考一般是从大三的下学期开始,当然也有提早到大三上学期就备考的同学,大四上学期进行研究生入学的初试(每年的12月25、26日),大四下学期刚开学进行研究生入学的复试和调剂。毕业论文的设计一般是从大四下学期才开始,也就是考研初试和复试已经结束的时候。如果担心在复试时老师会问有关于毕业设计的问题,可以在复试前适当的做一些毕业设计,但不要用过多的时间,以免占用过多准备复试的时间,这样既不用担心在复试时老师会问有关于毕业设计问题,还能完成一部分毕设。所以并不需要担心考研备考会与毕业设计起冲突。
And "early into Shangri-la" planning is obviously some duration is because the preliminary diagnostic too little, planning is not deep enough,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and therefore not very good grasp good volunteer, tocharacterize each volunteer was "Dragonfly", did not reflect the differentcharacters, the impression is "form", "procrastination". 2 ways of doing business,"Shangri-la" organized into such a large-scale activities, one can imagine everyexpense is not a small sum of money. According to industry estimates, the totalinvestment of this activity is not more than 10000000, so now, all the advertisingall sold at a discount, the organizers will not lose. But the relative "Survivor","Shangri-la" into investment is poor. "Survivors" recording the scene, light professional recording engineers have more than 10, so the sound and thesound acquisition programs are very clear. A helicopter is not stop operation, rail cars, elevators "heavy weapons" often come in handy, so as to ensure the richand smooth picture. There is a strong late scene props, the vast number ofeditorial team, strong publicity and so on, all needs the powerful financial support. If you say, "walk into Shangri-la" mode of operation is the "first pullmoney after doing things", then "survivors" mode of operation is: "to work to make money". But the fact proved that, the huge cost of "Survivor", broadcastonly in America home to earn a full alms bowl full of pots, in the world and thehuge sales network to sell copy, make it realized "gain ten thousand percent"business goals. Of course, a mode of operation need to have stronger economic strength backing. The level of occupation and artistic accomplishment 3production team. First of all, "survivors" scenario setting very "real". Show filmedin places far away from modern civilization and modern life of the island, the vast blue sea, golden beaches, the island and the original forest summer island on the lush green, to meet the audience a different state of experience. This pointon China's TV very enlightening. How will the "reality show" do more "reality", the real from the audio-visual language to satisfy the audience, "survivors" provides a way for us. Secondly, "survivors" contest link set which has strong visibility. As in the "I" in the survivors will have 30 kinds of games, such as digging treasuregame, shooting game, games, competitions and other rescue ignition, these games are highly ornamental, greatly enriched the content of the program. But in the domestic "reality show" program, games competition is obviously inadequate,resulting in the rhythm of the program of procrastination and lack of appreciation, unable to catch the attention of the audience in the fastest time. "Is a show good into Shangri-la" overall, especiall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and nature, man and man has relatively good performance, the show alsoconsciously set "mountain", "horse race", "Indiana" and other games, but these games to watch is not enough, not soon attracted the audience. Once again, the conflict set. "Survivors" is not only the real record, and the contradictions of objective record and dramatic conflict in the program can be well solved. It isirritating conflict kept the audience up to 4 months of attention, and finally reached the peak of 58000000 ratings. Compared with the "drama of conflict and stimulation of the survivors", China's current "reality show" program is too dull. In addition, in the "status of processing in the program" in survivors of the host and the players are very appropriate, weakening the role of the host, to strengthenthe status of participants. Therefore, "survivors" had made a great innovation inthe authenticity of the show, studio style, drama conflict and so on many aspects,although there are a lot of controversy for the "survivors" brings the show social benefits, but the absorption of its new program making, on China's TVdevelopment and be of great advantage.
【内容提要】 《西厢记》 和《牡丹亭》是中国戏曲艺苑里的两朵奇葩,反映了青年男女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和追求自由爱情的理想。本文分三部分对崔莺莺和杜丽娘的形象进行分析。首先从她们所处的社会背景入题,证实环境与人物性格的关系;其次,分析她们各自的形象,给读者一个整体上的认识;最后浅析她们形象的异同,分别从年龄、感情、性欲和叛逆性格等方面进行综合性的比较分析,突出崔莺莺的内敛多情和杜丽娘深刻的思想意义。 首先从崔莺莺和杜丽娘比较开始吧!(一)相同点 首先,二者生长环境相似。崔莺莺是相国之女,杜丽娘是太守的独生女儿,家庭教育和贵族身份都使她们闭锁在闺中,其母是她们的约束者,她们所受的束缚正是整个封建礼教对妇女的束缚和压迫。 其次,二者性格有相似之处。作为大家小姐,她们都是幽静、深沉、知书达礼、容貌美丽的少女,都有青春的苦闷,都有对爱情的向往,在追求爱情的过程中,都有反抗的精神。 第三,经历的结果相同。崔莺莺终于等得张生取得了功名,二人团聚;杜丽娘也化为鬼魂陪伴柳梦梅金榜题名,还魂成亲。 (二)不同点 作为产生于不同时代的作品,主人公的言行必然会反映出作者不同的思想感情,创造倾向。 首先,杜丽娘所受束缚比崔莺莺更为严厉。从产生《西厢记》的元初到晚明,时间虽过了三百年,但封建礼教对妇女的束缚和压迫更加厉害,妇女们的斗争更加艰苦。 其次,杜丽娘的抗争较崔莺莺更为艰苦、更为坚决。 崔莺莺的胜利离不开红娘的大力帮助,可以说,没有热心助人的红娘,就没有这对青年男女的幸福爱情。 但,杜丽娘的爱情是靠她个人“梦而死”、“死而生”的斗争获得的,她身边的丫环春香在剧中多半是推动情节发展,但作用绝比不上《西厢记》里的红娘。 第三,杜丽娘的性格较崔莺莺大胆、执著。 在崔莺莺与张生的故事中,崔莺莺的谨慎、矜持、软弱是很明显的,没有红娘的牵线,她可能不会有胆量与张生私定终身。 而杜丽娘在无法实现美好愿望的时候,即使相思而亡,也要执著追求心上人。 戏剧冲突及思想内容:《西厢记》体裁突破了元杂剧每剧四折的体例,大大扩展了篇幅,结构严谨,场次洗练;文辞优美,诗意浓厚。《牡丹亭》构思奇特,人物心理刻画细腻,曲辞优美,文采缤纷。但全剧以皇帝出现调节、全家大团圆受封作结,既削弱了其反封建的主题,又未摆脱当时传奇旧套。《西厢记》故事,最早起源于唐代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叙述书生张珙与同时寓居在普救寺的已故相国之女崔莺莺相爱,在婢女红娘的帮助下,两人在西厢约会,莺莺终于以身相许。后来张珙赴京应试,得了高官,却抛弃了莺莺,酿成爱情悲剧。这个故事到宋金时代流传更广,一些文人、民间艺人纷纷改编成说唱和戏剧,王实甫编写的多本杂剧《西厢记》就是在这样丰富的艺术积累上进行加工创作而成的。 《西厢记》最突出的成就是从根本上改变了《莺莺传》的主题思想和莺莺的悲剧结局,把男女主人公塑造成在爱情上坚贞不渝,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并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得到美满结果的一对青年。这一改动,使剧本反封建倾向更鲜明,突出了“愿普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的主题思想。在艺术上,剧本通过错综复杂的戏剧冲突,来完成莺莺、张珙、红娘等艺术形象的塑造,使人物的性格特征生动鲜明,加强了作品的戏剧性。 《牡丹亭》,情真意切,思想深刻,情节生动,文词工丽,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气息。作品一上演就感动了成千上万的观众,轰动了整个文坛。。《牡丹亭》问世后,盛行一时,使许多人为之倾倒,甚至有读者为之断肠而死。本“江湖新秀”有闻据比汤显祖稍晚的沈德符记载,《牡丹亭》一出,“家传户颂,几令《西厢》减价”,这充分体现了《牡丹亭》的艺术魅力。《牡丹亭》中个性解放的思想倾向影响更为深远,从《红楼梦》中也可看出这种影响。 汤显祖在塑造杜丽娘角色时,除了考虑到当时的妇女社会处境,还想到自己一生所处的时代困境。现实中有太多的压制与桎梏,有太多悲惨与不平,只有通过意识的拓展,通过想像世界里的追求,才能在梦中实现理想的幸福。这是不是缘木求鱼,这是不是自相矛盾?这到底是不是完全的虚幻与自欺?还是在真幻之间追索一条未来的道路?汤显祖在《牡丹亭还魂记题词》中,这样说过:“人世之事,非人世所可尽。自非通人,恒以理相格耳。第云理之所必无,安知情之所必有耶。”艺术的理想,使他看到了青春亮丽的未来,为了筑一条路,他写了《牡丹亭》。
斯皮鲁漫画以生动浪漫的卡通形象,风趣幽默的笔调,把斯皮鲁和他小伙伴的调皮可爱、充满幻想的儿童心理刻画得维妙维肖、入木三分,同时也把儿童的天性——好奇、朦胧的性意识也展现在大家面前。漫画脚本所必须涉及的几个问题,依次的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或许可以一步步的揭开漫画创作的面纱。 1、涉及到漫画脚本创作的一些漫画的本质规律, 2、漫画脚本与文学之间的区别, 3、漫画脚本与电影脚本的区别, 4、日本漫画的脚本套路, 5、漫画脚本创作的一般程序以及可能格式, 6、漫画脚本在中国。 这些问题形成一个可以循序渐进、可供探讨的大纲,下面将沿着这个大纲进行分析和探讨。 第一小节 涉及到脚本创作的一些漫画的本质规律 这里所提到的规律,都是来源于经验的总结,而不是业已成为定论的原理。对于这些漫画的本质规律,应该是另外专门论述的,这里只是约略的加以阐述。 漫画中可以总结出来的本质规律总共也就那么几条——可以被称为本质的本来就是归纳到头的,可是对它们的解释和争辩可能会超乎想象的长篇累牍,对它们的认识也充满着模糊的经验主义成分。为了这个缘故,这里所出现的几条所谓的、未经验证的“本质规律”,将被直接引用而不加论证,如果有对它们的质疑,希望能够通过E-mail()跟我联系探讨。 就我个人的经验显示,漫画中最本质的原则有三条,即:时间性、流动性和连续性。从它们衍生出来或者为它们提供辅助的,又必不可少的出现流行性、夸张性、反讽性、叛逆性和幻想性。这些特性都是与漫画创作的整个过程息息相关的,不管是在漫画脚本创作还是画面构图,这些性质都会或多或少的起着作用。对这些性质的成功体现,是漫画能够在各种纸面艺术中脱颖而出的重要原因,也是优秀作品有别于一般作品的根本特点。 漫画的时间性来源于它对故事叙述的诉求,无论文学还是影视都有这种诉求,漫画在这方面的表现方式更加贴近影视。这一特性在脚本方面的体现是在节奏感方面的;而它在绘画过程中的体现,主要是镜头的运用和画面的分割——这也是这一特性在漫画中的主要外在特征。 漫画的节奏感来自于情节的取舍。我们应该比较清楚的了解自己故事中舒缓情节与紧凑情节的位置以及它们在情节中的作用,也因此产生取舍的问题——并不是所有的情节都是有用的,也不是所有的情节都是等长的——在写脚本的时候,我们就应该大致的估算出笔下情节所占用的画格数量即镜头数。为了使漫画变得更容易读懂和更加吸引人,就有必要主动的控制各种情节所占用的时间,它们量化成为画格数。一般来说高潮情节需要很大量的时间来表现,其中更多的是营造气氛,而平淡的情节往往既需要交待又不能太过拖沓冗长,与主题无关的情节也不应该占用读者太多的时间。处理平淡情节的方法并不是只有压缩一途,那样可能会造成阅读上的跳越使剧情变得突兀,经常采用的方法是加入小的阶段性高潮,或者预埋一些悬念。 漫画的时间性的把握实际上是风格的一个组成部分,除了上面提到的一般性手法以外,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不论什么见解,只要是合乎人类的审美和理解习惯,都是可以接受的。 漫画的流动性主要是针对画面的美术效果提出的,因此它也就更加的体现了漫画的美术性,它在画面上的运用使漫画产生可以和影视效果相媲美的效果;关于它在脚本中的体现,主要是制造可以推动读者心理的种种缺陷。 在脚本创作中,制造情节、人物性格、故事结构的不完整,使读者产生要求补充完整的心理,进而造成继续阅读的动力——这实际上是文学作品惯用的手段,但在这里,技术化的成分要求更高,更容易形成套路。另外的手法就是制造差距、压力、矛盾等使情节得以产生冲击力和真实感。总的说来,所谓流动性就是象河水一样,制造高差,产生流动,无论内在外在,缺乏流动的漫画就象作者的梦呓,平淡而又没有现实感。 至于连续性,主要是漫画的影视特征和美术特征的结合,在画面上它可以保证漫画的连贯可读,是构成漫画的最基本的要素。在脚本方面,这一特性主要体现在具体的画面文本中——没有连续性确保的漫画文本简直不敢想是什么样子。 连续性在文学层次上主要包括对白和旁白以及插入的解说等。在这方面,连续性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其手法却需要探讨。大多数时候,对白和旁白分为两类,一类是为情节进行服务的,一类是为表现人物和气氛服务的,连续性的要求主要是针对前者提出,后者并不存在符合连续性的必要。大多数时候,两类对白是混合在一起的,有着双重的用途,这时候的连续性要求仍然存在但是相对弱化。基本上可以说,这里的连续性要求就是交待情节的方法。一般手法有:1、直接介绍。这是交待情节背景的最简单途径,通过对白和旁白,确保连续性。2、对话引出。这时两类对白是交叉混合的,因此也就需要更多的巧妙安排,但很容易弄巧成拙,需要一定的功力。3、反复强调。对同一个情节反复的通过不同的对白加以复述,可以有效的增加情节的紧张感和连续性,但不是什么故事都能用。4、画面交待。情节基本上用无声的画面表达出来,对白只用于表达人物,这时候的对白与连续性无关,非常自由,不必考虑情节因素。其他还有很多,基本上也是需要个人经验的积累以及对电影、戏剧手法的研究。 这三条原则在脚本中的应用主要并不是为了完善脚本的故事而存在的,实际上它们更多的是为了使比较“文学”的“故事”变成更加适用于漫画的“脚本”。而正是由于它们的存在,漫画脚本才得以成为不同于文学或影视剧本的独立形式。 在这里就引入了一个公理:漫画脚本是为了完成漫画而被创作或改编出来的,它的首要服务对象是漫画本身,而不是其他。(公理一) 由此公理以及上面所说的三原则得出一个推论:漫画脚本的创作是指以创作漫画为目的的漫画前期文本制作,它应该试图使该漫画满足时间性、流动性和连续性的三原则,而脚本本身应该以最后在画面上所表现的效果为审核的标准,并从始至终照顾到画面的需要。(推论一) 第二小节 漫画脚本与文学之间的区别 漫画脚本与电影脚本的区别 漫画脚本与文学或电影剧本之间差异并不大,而且并不绝对,只从形式上很难将它们区分开来。 作为专门为漫画创作提供服务的漫画脚本,应该是带有漫画性质的文学,并象电影剧本那样分出场景和要素,有利于直接的专业操作。从这一点上说,漫画脚本既有文学的特性又有剧本的特性,就象漫画本身也是文学与电影的结合一样(这里所说的文学,似乎是比较狭义的文学,不包括剧本在内——这样的命题有利于比较明晰的思考)。对于由几种特性混杂起来的事物,我们需要将它的各种性质分解开来,与它自身独有的特性加以比较,最终使我们获得一个最为明确的认识。这种讨论方法就是我们即将对漫画脚本进行简单研究所希望采用的,也是试图将漫画脚本与其他的东西区分开的意义所在。 漫画脚本具有的很明显特征就是对画面的关注,它所述及的,都是画面可以表现的,并且在创作过程中要考虑到画面所造成的阅读效果——这就是文学所完全没必要顾及的领域。这或许和剧本有些相似,但是如果你注意到漫画实际上是采用关键帧来制造连续性的,你就会发现,漫画与电影的主要区别就在于无法逾越的连续性问题——但也正是这种连续性的不足使我们能够以丰富的想象力加以弥补,或者换言之使这种不连续的状态为我们提供了想象的空间。采用分格产生连续性的漫画要求它的剧本不要人为地制造太多的麻烦,在电影上面可以毫不费力表现出来的运动对于漫画来讲也许就是一种虐待。漫画家有权要求脚本作者采用更聪明、更适合漫画表现力的办法来阐述他的故事,这种要求造成了区别。 为了更加具体的找出区别所在,我们有必要将漫画中文学与电影的成分加以探讨。 漫画中的文学成分主要体现在故事情节以及对话文本上,这些成分是漫画的灵魂,是漫画用以感动读者的部分。有些漫画特意的将这种成分剥离,形成抽象的风格,它们的晦涩刚好可以作为反例证明,良好的文学成分会使漫画变得更加流畅和有感染力。 相对于文本,对文本进行表现就是电影语言的功能,整部漫画故事都是由精心选择的镜头衔接而成的,拙劣的镜头语法会造成严重的阅读困难。总听到有人说“漫画语言”这个词汇,而在一般理解中,“漫画语言”很大程度是指漫画的镜头语言(有时还包括一些画面上的小手法)。关于镜头组织,完全需要另外进行专门的研究,其涉及的领域也相当广阔。实际上每一位有经验的作者都有自己的镜头语法——这是风格的一部分,但是所有的镜头都应该是符合基本规律的——这种规律来源于人类共有的感知能力,我们有必要掌握它,以避免令人费解的镜头产生。 经过文学层面上的创想和电影镜头方面的推敲,最后使一部漫画变得美仑美奂的,是漫画的画面。在画面中所体现出来的就是漫画的美术成分,所以可以说漫画中美术所占的比重充其量不过三分之一。有人说过:“画漫画的人可以胜任很多行业,几乎任何行业的人也都可以变成漫画家。”这句话正是说明了漫画中美术成分是一种多么次要的因素——虽然不可或缺,但却应该适可而止。漫画对美术的要求实际上是很匠气的,它是一种流行文化,需要批量生产以及满足低层次观众的审美需求,所以职业漫画家的首要原则应该是力求满足作品的完成度,也就是精致的程度。在漫画的画面问题上,实际上可以说任何风格都有自己的比较省力的固定套路可寻,而且可以随着不断创作而得到迅速的提高。 美术成分相对于文学和影视来讲对于漫画的影响比较独立,也容易得到关注和改善,也就因此成为长期以来影响我们创作思想的一种误区。其实,综观本土漫画界,始终在讲提高画技,却迟迟无法产生具有影响力的作品,其原因何在?其实再明显不过。时至今日,我们的很多说法都在讲我们有了很好的作者,画技上不输给日本人,但是实际上我们真正缺少的从来都不是画技。就象我们总是说四大发明发源地在中国,但是为什么在别人家里开花结果?我们从开始就缺乏的是意识,既缺少创新精神也缺少独立思考认真研究的热情,否则,我们早已经是漫画的发源地了——有人曾经自豪的说:“日本的漫画之父手冢治虫还曾经在中国学过动画呢!”我反而觉得这是一种耻辱。 说了许多,漫画脚本与文学、影视剧本之间的关系到底是怎样的呢?首先我们没有必要从文体上做出任何区分——漫画脚本和电影剧本一样,从文体上看都无非是专业文学的一种。我们所要找出的区别与其说是一种分界线倒不如说是一种创作思想和关注点的差异。 也因此可以得到公理一的一则推论:漫画脚本在创作中应该以服务于该漫画预定读者群为参照,制造能够或有利于以漫画镜头语言表达的情节,设计画面能够描绘的场景气氛。(推论二) 说到这里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印象——影视剧本是比较特殊的文学,漫画脚本则是比较特殊的剧本——这三者是层层嵌套的包含关系而不是开头所认为的交集关系。这样我们也就可以得到第三个推论:漫画脚本的创作过程可以大致的分为三个层次,首先是文学层面上的思考,然后是形成一个脑海中的电影,最后经过漫画化的清洗整理得到成品。这三个层次经常是只用同一个创作步骤就可以完成——它们与过程次序没有必然联系。(推论三) 第三小节 日本漫画脚本的套路 很多时候,我们必须学习日本,这是一种耻辱,但也是一种机会——至少有东西可学,可以减少闭门造车作井底之蛙的危险。 日本漫画从发展到现在,经验已经成熟到了很多东西不言自明的程度,他们对于脚本的创作也是完全驾轻就熟的。他们有职业的脚本作者以及代表出版社对脚本进行修订的编辑,这二者就象火车的铁轨,将漫画脚本手推车式的创作变成火车式的高速大量生产,这种条件我们现在还完全不具备。对于日本的这种体制下的产生的漫画脚本,我们没有实力进行模仿。 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日本的漫画脚本因为产业化而走向了套路化。就象好莱坞的套路一样,除了少量“大片”以外,更多的是应一时之需的商业垃圾。近几年国内盗版书泛滥成灾,其中充斥了大量的这种垃圾漫画——既庸俗又引人入胜,在矛盾中体现了商业漫画的特点。 日本的商业化文化同时还存在着非常让人不理解的一面,比如说鸭蛋超人、可赛前来拜访之类,庸俗并且毫无意义的重复——就算是商业,也没必要非让人吃得泻了肚不可吧?当然,这也许只是日本的一种民族性,和漫画没有关系,但是如果可以把这种文化当作正常艺术创作中的流毒,我们就有必要稍加防范。 基于以上的议论,我们完全没有必要抄袭日本人的套路,但是却有着极大的必要加以总结——其实,对于自己的套路,日本人中也有人曾经加以探讨,并诚恳的将这种套路称为值得推荐的经验。 日本漫画家菅本顺一曾经专门写过一本漫画脚本的创作教程,其中深入简出的讲解了日本漫画的一般套路。他在书中提到,创作漫画故事的几条八股分别是:主人公,对手,朋友,矛盾,决斗。按照这种套路以及菅本顺一先生一本正经的解释,主人公在朋友帮助下打败对手克服矛盾的是故事的主线,经常不断的决斗是解决矛盾的终极方法。菅本顺一先生称这种套路是漫画最终都需要的一种金科玉律,虽然这句话夸张的成分居多,但我们却可以发现在日本漫画中这种故事套路实在是完全贯彻到几乎所有的中学生连载中。 菅本先生的理论中,主人公一般分为两类——糊涂型和淘气型,很明显弄内洋太(电影少女)和春日恭介(橙路)是糊涂型,星矢(女神的圣斗士)和樱木花道(篮球飞人)是淘气型。不管这两者中任何一个,菅本先生说,都不应该是学习好的好学生——正相反,菅本先生要求反面角色应该具有很强大的实力和很迷惑人的外表,包括好学生的身份、显赫的家世、聪明的头脑以及经过良好锻炼的身体——换句话说,主人公是一事无成的家伙,也许只有少数的优点,但对手却全身是优点只有一两个致命的缺点。这种反差造成故事的张力,是一种很基本的戏剧处理。主人公单凭自己是无法战胜强大的对手的,于是要给他们安排朋友——这些朋友是用来制造更多戏剧冲突的,他们有各自的优点——上一集被打败的敌人往往就变成下一集的朋友,最后会不断有大鬼出现,什么时候打败真正的boss就要看编辑对市场的观察了。这种对一种用熟的手法无限制重复的做法,是日本民族重视传统和精细加工的民族性。在这种固定的模式下,作者们将精力投入到情节的细节、故事的背景、人物的性格、造型塑造和画面的美工上。运用这种模式,日本人成功的将包括运动、饮食、音乐、礼仪、甚至非常专业的一些领域的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轻松的引入漫画中 从商业化来讲,这种故事套路与好莱坞一样是比较纯粹和保险的方法。在国内,颜开的雪椰是走这个套路的,即便出版和创作的的乌龟速度曾经形成很致命的阻碍,这部作品也还是获得了非常大的成功。相比之下,赵佳的黑血虽然也很商业,但由于终于选择了陈之默这个超级强人作主人公并在后期过于强调历史背景的交待,脱离了大众的生活圈子,终于还是流于琐碎和空洞。姚非拉的梦里人无疑应该说是系列型连载的杰出尝试,散碎而洒脱的生活细节带给人田园诗的意境,但是却最终使读者感受不到故事的整体,难以对市场形成强烈的冲击——也就是说,他在故事中失去了连续性。 在日本的漫坛上,也同时存在着大量的改变了这些套路而一样获得成功的例子。这些漫画常常是针对比中学生更高年龄读者群的作品,这些作品也有套路,甚至很多只是上面所说的那种普遍套路的变形。这些变形包括将主人公变得神勇、以宣扬大和精神而不是打败对手为终极目的、人物会产生RPG式的升级或突变……通过变形所形成的新的套路实际上更接近现实,也就更受读者欢迎。城市猎人、七龙珠、圣子到……等不胜枚举的优秀作品当属此类。 相对的,在如日中天的少女漫画中,有着另一种截然不同却异曲同工的套路。这种围绕这王子与公主的RPG套路,需要的元素仍旧不外乎王子、公主、对手(恶魔)、朋友、矛盾、解决。 所有这些套路都表现出同样的本质——连续上映的肥皂剧。这是商业文化的必然表现之一,是一种时尚。有套路的漫画更容易把握也更容易引起共鸣。面对套路,读者们并不反感,在脚本的套路之外,更加需要的是其他方面的高超表现。换一种说法,漫画的套路实际上提供了一种简便的算法,作者可以极大的简化脚本中立意和整体结构的问题。当我们对某种剧本结构进行了简化,并且这种简化符合市场大多数受众的审美和心理需要,那么着就可以被看成一种比较成功的套路加以推广。 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借鉴,在我们的发展道路上,到现在也没有任何连载呈现出成熟的套路——也同时缺乏成熟的和稳定的构思,这实在应该引起编辑者的深思。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论少年还是少女漫画,都存在完全不理会套路的天才作品,它们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并以自己独特的笔调描绘世界、解释生活。这类作品多数都有比较整体的故事架构,不会象系列漫画那样无限制的拖下去——这一点上更像优秀的长篇小说而不是上面那种肥皂剧。例如田村由美的BASARA,李学仁、王欣太的苍天航路等。 到这里,就得到一个推论:漫画脚本可以分为两类——有套路的和有整体架构的。有整体架构的可以不采用任何一种套路,但可以引用套路中的成分。(推论四) 日本漫画的套路是应商业文化的发展而出现的,也会随着商业文化的发展而发生转变。现在日本漫画的新套路已经开始成型,也许会渐渐取代旧的套路,也许会变得独特而失去套路的价值——但不论怎么说,日本人还在努力。 套路的形成和发展,为早期的日本漫画提供了动力,但却在思维上造成了定势,这必然对日本漫画的现状产生负面的影响。虽然现在日本每年都能像美国大片一样推出几部有商业影响力的作品,但是由于创作速度(日本早期即已成熟的作坊制度)和商业套路的影响,实际上更多的日本漫画在走下坡路。如何避免这种状况在中国的发生,而又得到和日本相似的繁荣,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课题——可能也是我们研究漫画脚本的最终意义。 日本漫画其实还有一些令人厌烦的东西,那就是漫画中表现的单纯和偏激的民族思想。不知是漫画的表现力不行还是日本人不行,日本漫画中的普遍思想除了正常美好的叛逆以外,更多的是大和民族天真的尚武精神以及单纯的崇尚强者,这种东西往往转变成不正常的暴力倾向,再捎带上日本人最热衷的变态情色文化,结果就成为阻碍日本漫画引进的主要阻力。 本来暴力和色情是一种人之常情,没觉得国家对好莱坞这方面的问题敏感过,相比之下日本人就太露骨了,而且缺乏正确的态度。就像日本人从小就接受男子汉之类大和精神的教育,日本的漫画中所崇尚的反抗性是没有节制的。 对于日本漫画的接受,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是外国的东西,有异国情调;而且日本漫画表现的是日本人的思想,中国人无法指责他们;对于不了解的日本,漫画怎么画我们就怎么接受,没有认为不真实的余地。中国的漫画缺乏这方面的优势,因此就应该避免在这些方面犯错误——不是日本人就不要奢望像日本人一样画漫画。但是我们有自己的优势,中国人特有的谦和宁静、聪明上进在日本漫画中根本就看不到。而且日本人对国外题材的普遍歪曲也不是中国人所认同的——虽然我们也时刻准备着歪曲国外的题材,但是不同的审美观会带来不同的历史感,这方面中国人无可置疑的比日本人普遍优越和深刻。即便是从现有的并不成熟的本土漫画来看,我们在文化上的潜力也远远超过日本很多成名漫画家——所以我现在所要祈祷的,并不是让中国传统文化在漫画中如何如何的蓬勃发展(那是水到渠成的事,而且只是新中国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不宜片面过分的推崇),而是我们的编辑和发行人千万不要为了市场过分的引进日本人的“先进经验”,结果将我们自己的文化扼杀。
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就作品而言有两座高峰,这就是王实甫的《西厢记》和曹雪芹的《红楼梦》,他们被称为“中国古典文艺中的双壁”。自元末明初起,即有“旧杂剧,新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的盛誉,明末清初的大批评家金圣叹将它列为“六才子书”加以仔细评点。《西厢记》之所以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和它的现实主义意义有很大关系,相对于《牡丹亭》的浪漫主义爱情,王实甫在《西厢记》的中的现实主义情结确定了它的重要地位。 古代著名的爱情故事有很多,无论是《孔雀东南飞》还是《梁山伯与祝英台》,都只是属于浪漫主义的杰作。而《西厢记》则以其现实主义手法的运用奠定了它在中国文学史上的不可替代的地位。 1、真实可信的故事 张生和莺莺在普救寺的相遇具有一定的偶然性,正所谓“无巧不成书”。当时莺莺和老夫人“扶柩至博陵安葬,因路途有阻,不能得去。来到河中府,将这灵柩寄在普救寺内。” 而张生则是“欲往上朝取应,路经河中府”拜访其同郡同学的武状元杜确。如此自然而然的巧遇,也是故事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见钟情的恋爱方式在古代发生的几率很高,是由于在那个封建社会里的传统礼教所造成的。在那个时代里,“男女授受不亲”是至高无上的道德。女子如果多看男人一眼,都会被认为是荡妇,下贱,会被正人君子所不齿。女子的情感只能被压抑着,不能有所表现。那些文弱书生是封建思想的代表者,他们寒窗苦读十余载,只为金榜题名。在十余年的“之乎者也”的熏陶中,更视男女关系为祸害。大门不出的千金小姐与寒窗苦读的书呆子一旦相遇,难免产生心灵的碰撞,有了情感的宣泄口。 莺莺的美貌和其知书达理让张生着迷。而张生的才情也是莺莺心中理想的丈夫人选。一见钟情在一定程度上也有青年男女的心灵感应。 除此之外,剧中“惊艳”一处和“借厢”之事的描写把和尚描写得“世俗”许多,但这使故事更加生动真实。如: 【斗鹌鹑】 寺院本是清静之地,法本留老夫人一行皆因此寺由相国修造。法本是出家之人,应知男女授受不亲,而他却又借厢于张生,由此看出其难脱世俗的一面。而张生借厢名为“备考”,其实只为莺莺。这对一个年轻小伙来说,见到如此佳人,动心也是常情。凡此总总,都使故事的真实可信度大大增强。 2、生动感人的情节 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中有一个很著名的论断:“元曲之佳处何在?一言以蔽之,曰,自然而已矣”。这一论断,虽然是就元杂剧作家的创作态度和元杂剧作品的社会写实性特征而言,但此论断用来评价《西厢记》之情节也十分恰当。 《西厢记》中“赖婚”是戏剧矛盾的真正展开。如果作者不这么写,请宴之后便是佳期,便索然无味。金圣叹说:“世之愚生每恨于夫人之赖婚,夫使夫人不赖婚,且《西厢记》当止于此矣;今《西厢记》方将自此而起,故知夫人赖婚乃千古妙文,不是当时实事。”红娘、张生、莺莺只道老夫人请宴,要实现自己的承诺,让崔张结婚,了却相思之情。没有料到老夫人赖婚,叫莺莺与张生以兄妹相称。张生、崔莺莺、红娘三人听到老夫人的话语后反应各不相同: 几句台词把三人的内心世界表现出来。老夫人欲以金帛给张生,但张生说:“既然夫人不与小生,何慕金帛之色,却不道书中有女颜如玉,则今日便索告辞。”不但把张生的好品格表现出来,而且暗示他对莺莺的钟情是纯真的。 “长亭送别”一折则是情辞并茂之作。曲辞优美,向来为曲家称赏。若论情节结构,则这一折只是过场戏,若改编者删掉,只要在前折末捎带一笔,不影响情节的完整。但我国戏曲最善于抒情,剧作家很少愿放弃这样有用武之地的地方。人物感情与景物描写有机地融合。老夫人一边许婚,一边提出条件迫使张生不但不能立刻与莺莺结婚,而且将来也不一定能如愿,产生了新的矛盾。崔张两人心中都极不愿如此,只因被迫无奈而处此,长亭送别的情况就显得凄苦。而眼前的秋景“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萧瑟的秋景与送别的凄苦情景有机融合。酒席上,两人一递一声长吁气。而结尾时:“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更是愁情无限。 “长亭送别”无疑是《西厢记》中最感人的一折。此折并没有复杂的戏剧情节,其艺术价值主要来自对人物心灵的深刻探索和真实描摹。3、人物语言逼真 戏剧是语言的艺术。王实甫在《西厢记》中驾驭语言的技巧,历来为人们称道。王骥德说《西厢记》“今无来者,后掩来哲,虽擅千古绝调”(《新校注古本西厢记》);徐复祚赞叹它“字字当行,言言本色,可谓南北之冠”(《曲论》)。他们都把《西厢记》视为戏曲语言艺术的最高峰。 《西厢记》的语言具有非常鲜明的个性化特点。即使是唱词,作者也考虑到人物身份、地位、性格的不同,使之呈现不同的风格,更加逼真。 王实甫写张生在佛殿撞见了莺莺,猛然惊呼:“我死也!”这三个字,活画出他魂飞魄散的情态。跟着他在道场上迎着红娘,自报家门: “小生姓张,名珙,本贯西洛人也,年方二十三岁,正月十七日子时建生,并不曾娶妻。” 红娘反问:“谁问你来?”张生无言以对,转而又问:“敢问小姐常出来么?”这一段精彩的对话脍炙人口,把张生在爱情的驱动下痴迷冒失的性格,表现得栩栩如生。在“赖婚”一场,作者写张生起初以为鸿鹄将至,他一早起来,精心打扮,“皂角也使过两个也,水也换了两桶也,乌纱帽擦得光挣挣的”。一心等待崔家来请,憨态可掬。谁知道,老夫人忽然变卦,他开始目瞪口呆,继而气急败坏,还直挺挺的跪在红娘面前哭丧着脸,声称要上吊自尽。这手足无措的表现,着实有几分滑稽之态。等到张生缓过气来,他向老夫人发问: (末云):小生醉也,告退。夫人跟前,敢一言以尽意,不知可否?前者贼寇相迫,夫人所言,能退贼者,以莺莺妻之。小生挺身而出。作书与杜将军,庶几得免夫人之祸。今日命小生赴宴,将谓有喜庆之期,不知夫人何见,以兄妹之礼相待?小生非图哺啜而来,此事果若不偕,小生即当退。 张生一开口便说“告退”,还问老夫人能否让他说话。未等老夫人回应,他就说了一通,其实,老夫人回应“可”,他固然要说;回应“不可”,他也是要说。他的陈辞,东一锤,西一棒,说得语无伦次,却又入情入理。金圣叹说:张生“盖满肚怨毒,撑喉柱颈而起,满口谤仙。触齿破唇而出”。在这场戏里,王实甫鲜明地展现出张生从焦急高兴到失望负气的情景,都表明其对爱情的执着。是爱情的力量,使他傻头傻脑,顾不上言谈举止。 王实甫让红娘经常把道学式的语言挂在嘴边,让她摆出俨然正经的模样。例如她觉察到张生自报家门的动机,便搬出“男女授受不亲”的一套,给张生碰了一鼻子灰。从她的装腔作势和张生不尴不尬的神态中,作者让人们看到,她并不尊重什么礼教,却懂得把“孔孟之道”作为一根耍弄的棍棒。后来在“拷红”一场,这根棍棒竟发挥了妙不可言的作用。红娘坦率地把莺莺张生的私情和盘托出,跟着对老夫人说:信者人之根本,“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当日军围普救,老夫人所许退军者,以女妻之。张生非慕小姐颜色,岂肯区区建退军之策?兵退身安,夫人悔却前言,岂得不为失信乎?既然不肯成其事,只合酬之以金帛,令张生舍此而去。却不当留请张生于书院,使怨女旷夫,各相早晚窥视,所以老夫人有此一端。目下老夫人若不息其事,一来辱没相国家谱;二来日后张生名垂天下,施恩于人,忍令反受其辱哉?使至官司,老夫人亦得治家不严之罪。官司若推其详,亦知老夫人背义而忘恩,岂得为贤哉? 这番话说的完全是封建大道理。红娘拿起“信义”的大牌子,摆出维护封建纲常和家庭利益的样子,以冠冕堂皇的教条压住老夫人,一下子抓住其弱点,击中要害。这“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一招,着实有效,老夫人只好自认晦气。从红娘胸有成竹和滔滔不绝的陈辞中,从她一本正经地搬弄封建教条实际上又是对它大胆嘲弄的语言中,作者让人们看到了红娘泼辣而又机智的鲜明个性。 4、人物性格突出 《西厢记》历来为世人所传诵,不只是因为“才子佳人”的爱情故事,也不只是有了“有情的人都成了眷属”的美好结局,而在于王实甫为后人塑造了莺莺、张生、红娘等活生生的性格鲜明的艺术形象,并根据各自的性格特点展开了错综复杂的戏剧冲突。这些冲突更加丰富了它的戏剧性。 金圣叹道:“西厢记只写得三人,一个是双文(即崔莺莺——笔者注),一个是张生,一个是红娘。其余如夫人……俱是写三个人时所忽然应用之家伙耳。”可他接下来说:“若更细算时《西厢记》亦只为写得一个人,一个人者,双文是也。若使心头无有双文,如何笔下却有《西厢记》?”这段话既是对整部《西厢记》的总结,也是对它在人物塑造上显著特征的高度概括;事实上,王实甫《西厢记》正是通过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塑造了以崔莺莺为代表的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这是它最成功之处,也是其艺术成就最突出之处。因此,可以说,一部《西厢记》就是崔莺莺思想性格发展过程的真实写照。 崔莺莺是西厢记中的主要人物,也是个性格复杂的人物。她美丽,多才,既深受封建礼教的濡染,又有着对自由爱情的向往。她和张生在佛殿相遇,一见钟情,又经过隔墙联吟,彼此心有灵犀,互相爱慕,但碍于老夫人的拘管,没有更多接近的机会。在孙飞虎围兵普救寺,老夫人许婚,张生下书解围之后,莺莺和张生都满心欢喜,以为可以如愿以偿,成就婚姻。不料老夫人赖婚,这激起了莺莺对母亲的不满。当她听了张生在琴中向她倾诉的心事以后,她更加倾向、爱慕张生。但她毕竟是相国小姐,家庭教育和上层社会的身份,使她难以贸然走出和张生自由结合这一步。于是戏剧出现了这样的冲突:明明是她叫红娘去探望生病的张生,但当红娘带回张生给她的信时,她却责骂红娘带回“这简帖戏弄我”!她要红娘带信给张生,叫他下次休得如此,但是张生打开信一看,喜出望外,原来莺莺寄去的是约会的诗简。当张生果然来约会时,她又以大道理责备了张生一通。作者对莺莺矛盾心理的描写,展示出她既有对爱情的热烈追求,又深受封建礼教的浸染的真实心理。这就突出了莺莺最后作出和张生结合的决定是难能可贵的。这也是莺莺自我解放的一个过程。 再说张生的性格,是轻狂兼有诚实厚道,洒脱兼有迂腐可笑。他被去掉在功名利禄面前的庸俗,以及在封建家长面前的怯懦,被突出的则是对爱情执著追求。 王实甫在塑造张生的形象时,没有把表现他的才华作为重点,而是表明一旦坠入了情网,这才子竟成了“不酸不醋的风魔汉”。他痴的可爱,也迂得可爱。 张生跳墙,是王实甫刻划这一性格最为精彩的关目。那天晚上,张生应莺莺诗简之约,到了后花园。他知道小姐已在隔墙,于是攀垣一跳,一把搂着莺莺。莺莺吓了一大跳,她没有想到张生会跳将过来,而且“角门儿”还开着,她惊呼: “是谁?”这一下,约会便失败。 张生接到请柬,是红娘受了莺莺的气,拒绝再为他俩效劳的时候,是张生感到爱情已经无望的时候。可是,当他打开诗简一看,原来是小姐约他幽会。他大喜过望,红娘问他:“怎见得着你来?你解我听咱。”他解释:“‘待月西厢下’,着我月上来;‘迎风户半开’,他开门待我;‘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着我跳过墙来。”据此,他便跳墙赴约了。 莺莺约会张生,却没有让他跳过墙来,是张生把诗理解错了。本来,张生是个才子,当不至于不会解释,他之所以会聪明一世,糊涂一时,是因在绝望之馀,突然受宠若惊,欣喜之情冲昏头脑,使他连诗也解错了。由于张生解错了诗,引发一场误会性的冲突。王实甫通过这样的艺术处理,把张生大胆追求爱情而又鲁莽痴情的性格展现无遗。 5、环境描写细致 张生因目睹莺莺的美貌而相思,但不知莺莺心意如何,于是作诗相试。莺莺听完大赞:“好清新之诗,我依韵做一首”。莺莺的才华初露锋芒,也更进一步吸引张生,致使张生对莺莺由赏到爱。在落花水流红的暮春时节,才子和佳人的相遇不免会演绎出动人的爱情故事。 在春天即将逝去的时候,莺莺的怀春,正是对爱情和自由的渴望,是对封建礼教的沉默抗议。从戏的开始,作者便写母女各有各的感伤,揭示她们情感的差异,为戏剧冲突的发展定下了感情基调。 融情于景,借景抒情.选用一些有代表性的、本身就包蕴着许多特殊意义的事物(如柳、月、荷、枫、雁、梅等)组成典型意境。在《长亭送别》中,这种方式较多,最令人称道的是 【正宫·端正好】 中“碧云天,黄花地,西风景,北雁南飞……”,作者重点着色,点染了几种常见而又包融着无限诗意的形象,让人一来就如置身于凄恻缠绵的送别场面之中,替莺莺而忧恨。 这支曲词是历来公认的写景名句。相传王实甫写完此句后,思虑殚尽,扑地而死(晕厥)。萧瑟的是秋景烘托了人物悲凉的心情,暮春相遇,深秋离别,这对这对恋人来说是残忍的。 这是后两只曲子。这个场景写莺莺送别张生后,迟迟不肯归去,怅然若失、徘徊反侧的情景。精彩之处是情景交融,细腻地刻画了莺莺的思念之情。注:此文是我大学的毕业论文,原文题目为“《西厢记》的现实主义情节”。 感谢你百忙之中阅读我的文章。附: 『一元短篇小说训练营第三期』部分优秀作品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