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毕业论文

首页 毕业论文 问题

物流包装自动化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

物流包装自动化毕业论文

我建议你去看看每天的cctv2中午的经济半小时,近段时间上面有关于物流的问题,可能会给你一些提示的哦。

我有朋友学这个 给你问问

绿色物流理论及其发展路径探析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恶化程度加深,作为经济活动的一部分,物流活动同样面临环境问题,需要从环境的角度对物流体系进行改进,形成绿色物流管理系统,就是21世纪的新的物流管理趋势。本文分析了绿色物流的三大理论基础,并从政府和企业的角度提出实施绿色物流管理的诸项措施。关键词:绿色物流;绿色运输;绿色包装;绿色流通加工绿色物流(Environmental logistics)是指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最充分利用。随着环境资源恶化程度的加深,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威胁越大,因此人们对环境的利用和环境的保护越来越重视,现代物流的发展必须优先考虑环境问题,需要从环境角度对物流体系进行改进,即需要形成一个环境共生型的物流管理系统。这种物流管理系统建立在维护全球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基础上,改变原来发展与物流、消费生活与物流的单向作用关系,在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形成一种能促进经济与消费健康发展的物流系统,即向绿色物流转变。因此,现代绿色物流管理强调了全局和长远的利益,强调全方位对环境的关注,体现了企业绿色形象,是一种新的物流管理趋势。一、绿色物流理论基础(一)可持续发展理论可持续发展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过程构成威胁。1987年国际环境与开发委员会发表的《我们共有的未来》的研究报告提出,当代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必须有利于下一代环境的维护及其资源的持续利用,因此,为了实现长期、持续发展,就必须采取各种措施来维护我们的自然环境。这种经济上的可持续发展政策同样适用于物流管理活动。由于物流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消耗能源和资源,产生环境污染,因而为了实现长期、持续发展,必须采取各种措施来维护自然环境。现代绿色物流管理正是依据可持续发展理论,形成了物流与环境之间相辅相成的推动和制约关系,进而促进了现代物流的发展,达到环境与物流的共生。(二)生态经济学理论生态经济学是研究再生产过程中,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之间的物质循环,能量转化和价值增值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物流是社会再生产过程的重要环节,它既包括物质循环利用、能量转化,又有价值转化与价值实现。因此,物流涉及经济与生态环境两大系统,理所当然地架起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之间联系的桥梁。而传统的物流管理没有处理好二者的关系,过多地强调了经济效益,而忽视了环境效益,导致了社会整体效益的下降。经济效益主要涉及目前和局部利益,而环境效益则关系到宏观与长远利益。现代绿色物流的出现,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绿色物流以经济学的一般原理为指导,以生态学为基础,对物流的经济行为、经济关系和规律与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研究,以谋求在生态平衡、经济合理、技术先进条件下的生态与环境的最佳结合以及协调发展。(三)生态伦理学理论生态伦理学迫使人们对物流过程中造成的环境问题进行深刻的反思,从而产生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义务感。为了人类自身更健康和安全地生存与发展,为了千秋万代的切身利益,人类应自觉维护生态平衡。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不可推卸的责任,也是人类对自然应尽的权利与义务。绿色物流正是从生态伦理学中得到了道义上的支持。二、如何实施绿色物流管理绿色物流管理作为当今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具有重要的意义,无论政府有关部门还是企业界,都应强化物流管理,共同构筑绿色物流发展的框架。(一)政府的绿色物流管理措施1 对发生源的管理:主要是对物流过程中产生环境问题的来源进行管理。由于物流活动的日益增加以及配送服务的发展,引起在途运输的车辆增加,必然导致大汽污染加重。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对发生源进行控制:制定相应的环境法规,对废气排放量及车种进行限制;采取措施促进使用符合限制条件的车辆;普及使用低公害车辆;对车辆产生的噪音进行限制。我国自90年代末开始不断强化对污染源的控制,如北京市为治理大气污染发布两阶段治理目标,不仅对新生产的车辆制定了严格的排污标准,而且对在用车辆进行治理改造,在鼓励提高更新车辆的同时,采取限制行驶路线、增加车辆检测频次、按排污量收取排污费等措施,经过治理的车辆,污染物排放量大为降低。2 对交通量的管理:发挥政府的指导作用,推动企业从自用车运输向营业用货车运输转化;促进企业选择合理的运输方式,发展共同配送;政府统筹物流中心的建设;建设现代化的物流管理信息网络等,从而最终实现物流效益化,特别是要提高中小企业的物流效率。通过这些措施来减少货流,有效地消除交错运输,缓解交通拥挤状况,提高货物运输效率。3 对交通流的管理:政府投入相应的资金,建立都市中心部环状道路,制定有关道路停车管理规定;采取措施实现交通管制系统的现代化;开展道路与铁路的立体交叉发展。以减少交通堵塞,提高配送的效率,达到环保的目的。推进绿色物流除了加强政府管理外,还应重视民间绿色物流的倡导,加强企业的绿色经营意识,发挥企业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作用,从而形成一种自律型的物流管理体系。(二)企业绿色物流管理措施1 绿色运输管理(1)开展共同配送:共同配送(Jointdistribu tion)指由多个企业联合组织实施的配送活动。几个中小型配送中心联合起来,分工合作对某一地区客户进行配送,它主要是指对某一地区的客户所需要物品数量较少而使用车辆不满载、配送车辆利用率不高等情况。共同配送可以分为以货主为主体的共同配送和以物流企业为主体的共同配送两种类型。从货主的角度来说,通过共同配送可以提高物流效率。如中小批发者,如果各自配送难以满足零售商多批次、小批量的配送要求。而采取共同配送,送货者可以实现少量配送,收货方可以进行统一验货,从而达到提高物流服务水平的目的;从物流企业角度来说,特别是一些中小物流企业,由于受资金、人才、管理等方面制约,运量少、效率低、使用车辆多、独自承揽业务,在物流合理化及效率上受限制。如果彼此合作,采用共同配送,则筹集资金、大宗货物,通过信息网络提高车辆使用率等问题均可得到较好的解决。因此,共同配送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人员、物资、资金、时间等资源的利用效率,取得最大化的经济效益。同时,可以去除多余的交错运输,并取得缓解交通,保护环境等社会效益。(2)采取复合一贯制运输方式:复合一贯制运输(Combinedtransportation)是指吸取铁路、汽车、船舶、飞机等基本运输方式的长处,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实行多环节、多区段、多运输工具相互衔接进行商品运输的一种方式。这种运输方式以集装箱作为连结各种工具的通用媒介,起到促进复合直达运输的作用。为此,要求装载工具及包装尺寸都要做到标准化。由于全程采用集装箱等包装形式,可以减少包装支出,降低运输过程中的货损、货差。复合一贯制运输方式的优势还表现在:它克服了单个运输方式固有的缺陷,从而在整体上保证了运输过程的最优化和效率化;另一方面,从物流渠道看,它有效地解决了由于地理、气候、基础设施建设等各种市场环境差异造成的商品在产销空间、时间上的分离,促进了产销之间紧密结合以及企业生产经营的有效运转。(3)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第三方物流(Thirdpartylogistics)是由供方与需方以外的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方式。发展第三方物流,由这些专门从事物流业务的企业为供方或需方提供物流服务,可以从更高的角度、更广泛地考虑物流合理化问题,简化配送环节,进行合理运输,有利于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对物流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和配置,可以避免自有物流带来的资金占用、运输效率低、配送环节繁琐、企业负担加重、城市污染加剧等问题。当一些大城市的车辆配送大为饱和时,专业物流企业的出现使得在大城市的运输车量减少,从而缓解了物流对城市环境污染的压力。除此之外,企业对各种运输工具还应采用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和环境的原料作动力,如使用液化气、太阳能作为城市运输工具的动力;或响应政府的号召,加快运输工具的更新换代。2 绿色包装管理绿色包装是指采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包装。绿色包装的途径主要有:促进生产部门采用尽量简化的、以及由可降解材料制成的包装;在流通过程中,应采取措施实现包装的合理化与现代化:(1)包装模数化:确定包装基础尺寸的标准,即包装模数化。包装模数标准确定以后,各种进入流通领域的产品便需要按模数规定的尺寸包装。模数化包装利于小包装的集合,利用集装箱及托盘装箱、装盘。包装模数如能和仓库设施、运输设施尺寸模数统一化,也利于运输和保管,从而实现物流系统的合理化。(2)包装的大型化和集装化:有利于物流系统在装卸、搬迁、保管、运输等过程的机械化,加快这些环节的作业速度,有利于减少单位包装,节约包装材料和包装费用,有利于保护货体。如采用集装箱、集装袋、托盘等集装方式。(3)包装多次、反复使用和废弃包装的处理:采用通用包装,不用专门安排回返使用;采用周转包装,可多次反复使用,如饮料、啤酒瓶等;梯级利用,一次使用后的包装物,用毕转化作它用或简单处理后转作它用;对废弃包装物经再生处理,转化为其他用途或制作新材料。(4)开发新的包装材料和包装器具:发展趋势是,包装物的高功能化,用较少的材料实现多种包装功能。3 绿色流通加工流通加工(Distributionprocessing)指物品在从生产地到使用地过程中,根据需要施加包装、分割、计量、分拣、组装、价格贴付、标签贴付、商品检验等简单作业的总称。流通加工具有较强的生产性,也是流通部门对环境保护可以大有作为的领域。绿色流通加工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措施:一是变消费者加工为专业集中加工,以规模作业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如饮食服务业对食品进行集中加工,以减少家庭分散烹调所带来的能源和空气污染;二是集中处理消费品加工中产生的边角废料,以减少消费者分散加工所造成的废弃物的污染,如流通部门对蔬菜集中加工,可减少居民分散加工垃圾丢放及相应的环境治理问题。4 废弃物物流的管理从环境的角度看,今后大量生产、大量消费的结果必然导致大量废弃物的产生,尽管已经采取了许多措施加速废弃物的处理并控制废弃物物流,但从总体上看,大量废弃物的出现仍然对社会产生了严重的消极影响,导致废弃物处理的困难,而且会引发社会资源的枯竭以及自然资源的恶化。因此,21世纪的物流活动必须有利于有效利用资源和维护地球环境。废弃物物流(Wastemateriallogistics)指将经济活动中失去原有的使用价值的物品,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收集、分类、加工、包装、搬运、储存,并分送到专门处理场所时形成的物品实体流动。废弃物物流的作用是,无视对象物的价值或对象物没有再利用价值,仅从环境保护出发,将其焚化化学处理或运到特定地点堆放、掩埋。降低废弃物物流,需要实现资源的再使用(回收处理后再使用)、再利用(处理后转化为新的原材料使用),为此应建立一个包括生产、流通、消费的废弃物回收利用系统。要达到上述目标,企业就不能只考虑自身的物流效率化,而是需要从整个产供销供应链的视野来组织物流,而且随着这种供应链管理的进一步发展还必须考虑废弃物的循环物流。即管理型物流追求与交易对手共同实现效益化;供应链型物流追求从生产到消费流通全体的效益化;循环型物流应追求从生产到废弃物全过程效率化,这是21世纪绿色物流管理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参考文献:[1]宋华,胡左浩.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2]张铎,周建勤.电子商务物流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3]刘志学.现代物流手册[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1.[4]林敬松,钟唯希.对发展绿色物流的思考[J].物流,2002,(8).[5]王之泰.现代物流学[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1995.这个网站特别多,可以去找找。希望可以对你有帮助!

直接下个WPS软件上面很多的模版你可以直接改就可以了

自动化包装设计毕业论文

带写论文,工作QQ 37671438

1、 高压软开关充电电源硬件设计2、 自动售货机控制系统的设计3、 PLC控制电磁阀耐久试验系统设计4、 永磁同步电动机矢量控制系统的仿真研究5、 PLC在热交换控制系统设计中的应用6、 颗粒包装机的PLC控制设计7、 输油泵站机泵控制系统设计8、 基于单片机的万年历硬件设计 9、 550KV GIS中隔离开关操作产生的过电压计算10、 时滞网络化控制系统鲁棒控制器设计11、 多路压力变送器采集系统设计12、 直流电机双闭环系统硬件设计 13、 漏磁无损检测磁路优化设计14、 光伏逆变电源设计15、 胶布烘干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16、 基于MATLAB的数字滤波器设计与仿真17、 电镀生产线中PLC的应用18、 万年历的程序设计19、 变压器设计20、 步进电机运动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21、 比例电磁阀驱动性能比较22、 220kv变电站设计 23、 600A测量级电流互感器设计24、 自动售货机控制中PLC的应用25、 足球机器人比赛决策子系统与运动轨迹的研究26、 厂区35kV变电所设计27、 基于给定指标的电机设计28、 电梯控制中PLC的应用29、 常用变压器的结构及性能设计30、 六自由度机械臂控制系统软件开发31 输油泵站热媒炉PLC控制系统设计32 步进电机驱动控制系统软件设计33 足球机器人的视觉系统与色标分析的研究34 自来水厂PLC工控系统控制站设计35 永磁直流电动机磁场分析36 永磁同步电动机磁场分析37 应用EWB的电子表电路设计与仿真38 电路与电子技术基础》之模拟电子篇CAI课件的设计39 逻辑无环流直流可逆调速系统的仿真研究40 机器人足球比赛图像采集与目标识别的研究41 自来水厂plc工控系统操作站设计42 PLC结合变频器在风机节能上的应用43 交流电动机调速系统接口电路的设计44 直流电动机可逆调速系统设计45 西门子S7-300PLC在二氧化碳变压吸附中的应用46 DMC控制器设计47 电力电子电路的仿真48 图像处理技术在足球机器人系统中的应用49 管道缺陷长度对漏磁场分布影响的研究 50 生化过程优化控制方案设计51 交流电动机磁场定向控制系统设计52 开关电磁阀流量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53 比例电磁阀的驱动电源设计54 交流电动机SVPWM控制系统设计55 PLC在恒压供水控制中的应用56 西门子S7-200系列PLC在搅拌器控制中的应用57 基于侧抑制增强图像处理方法的研究58 西门子s7-300系列plc在工业加热炉控制中的应用59 西门子s7-200系列plc在电梯控制中的应用60 PLC在恒压供水控制中的应用61 磁悬浮系统的常规控制方法研究62 建筑公司施工进度管理系统设计63 网络销售数据库系统设计64 生产过程设备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中小企业在物流业中的竞争战略 一、关于中小企业行业选择的文献回顾规模经济理论认为,每一个产业都有其最佳规模,在此规模上,企业的生产成本最 低。据此我们可推出,中小企业选择产业进入时要首选最佳规模较小的产业;而对于最 佳规模较大的产业,中小企业宜选择市场范围较小的行业或市场进入,如市场需求较分 散(需求模式和需求地等) ,此时规模经济优势不明显,中小企业有机会与同行业的大 企业抗衡。 施蒂格勒()进一步发展了最佳规模经济理论,将企业灵活性理 论与市场经常波动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提出需求变差较大的产业更加适合中小企业的存 在和发展。 张伯伦和罗宾逊夫人从不完全市场论的角度探讨了中小企业。 张伯伦特别强调“产 品的差异性”对中小企业生存的重要作用, 认为由于产品差别也会使小企业形成一定的 垄断因素,得以与大企业共存。罗宾逊夫人则强调了“市场不完全性”对中小企业生存 的意义。 市场的不完全性指不同企业参与竞争的具体条件各不相同, 如拥有要素的种类、 数量和质量、销售时间与技巧、地理条件等,这些因素最终会影响产品的市场价格。中 小企业只要能发挥自身优势, 经营策略得当, 同样可以影响价格的形成, 赢得竞争优势, 从而在不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与大企业共存。 用不完全市场说明中小企业存在和发展的 另一种观点就是充分重视市场中企业竞争方式的转化。 施太莱、莫斯的分析(Staley and Morse,1965)研究了美国以中小企业为主的细 分类产业,并从技术和经济两方面来分析生产成本、规模经济、市场特性以及地缘区位 等因素,根据这些因素,归纳出八组中小企业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也就是理论上所谓 的:“中小产业”。包括:原材料来源分散、地区性的产品市场、服务性产业、可分割 的制造过程、手工制品、简单装配、混合以及装饰工艺过程、特异性产品、产品市场小 的产业。 中国台湾地区学者以上述有利于中小企业的竞争条件为基础,并参考所作的关于日 本、澳大利亚、巴基斯坦等国家的研究成果,对各种中小企业比大企业活跃的产业作了 分析与归纳,总结出了若干适于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产业。 日本学者太田一郎将经济分为两类:集中性部门和分散型部门。集中型产业适合于 大企业经营,即使中小企业能独立存在,其市场占有率也很低,主要有:1.使用大型设 备、需要巨额投资的产业,如钢铁、石油化工、电力等;2.生产大型产品以及成套设备 的产业,如飞机等;3.适用于均匀而大量生产的产业,其中包括玻璃板、水泥、纸浆、 录像机、啤酒等。 1 分散型部门适合于中小企业的生存,主要有:1.适合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消费产业, 如纺织品、副食品、家具、陶瓷、漆器、杂货等 2.与大企业有关的生产资料加工产业和 零部件生产部门,如金属模具和砖瓦等。3.高运输费用、高库存费用或不稳定的销售波 动产品生产部门,如水泥工业、鲜活易腐烂产品等。 迈克尔波特在其《竞争战略》中提到了零散型产业这一概念。零散型产业存在于 经济活动的许多领域中,如服务业、零售业、分销业、木材和金属制作业、农产品、“创 造性”行业。并提出零散的经济原因,包括:总的进入壁垒低、不存在规模经济或经验 曲线、高运输成本、高库存成本或不稳定的销售波动、与顾客和供应商交往时无规模优 势、某些重要方面的规模不经济型(快速产品变化) 、多种市场需求、高度的产品差异 化、退出壁垒、地方法规、政府禁止集中、新产业等。 我国学者袁纯清(1998)利用共生理论探讨了中小企业存在的方式,提出小企业可 通过与大企业共生,从非对称互惠共生向对称性互惠共生的转化。 我国学者王辑慈(1997)认为,当存在高度发达的社会分工时,在整体性不明确的 产品生产中,以及由于受到内在技术限制而不能达到内部范围经济的某些生产中,生产 系统往往被肢解为许多较小的生产企业,通过外部交易结成网络,共同完成生产,因而 获得外部范围经济。在此基础上,仇保兴在其《小企业集群研究》一书中提出小企业集 群是小企业生存的一种理想方式, 中间产品交易成本低于生产要素的交易成本是小企业 集群产生和存在的原因;并提出了适于小企业集群的产业特征,包括生产环节具有纵向 可分离性和中间产品市场的充分竞争性。 二、由文献回顾可得出几个结论:(一)适合中小企业生存的行业应具有以下特点:1、行业中具有可竞争因素。如果将不同的产业和市场结构分为三类,即竞争性产业(最佳规模小,适于中小企 业的产业) 、可竞争性产业(最佳规模范围较大,大中小企业可共存竞争)和非竞争性 产业(最佳经营规模大,仅适于大企业生存) ,中小企业必须选择那些存在可竞争因素 的行业:一是选择适合中小企业发展的竞争型产业;二是在非竞争性产业链中选择竞争 性行业,接受大企业的外包业务,作为中间商品/服务提供商而存在;三是在可竞争性 行业中选择选择差异化产品,与大企业的经营项目错开。而这三种行业选择方式的核心 是融入产业间分工和产业内分工。其中可竞争因素包括地缘优势、产品差异、需求变动 等等。2、产品的生产流程是可分离的。即实体产品可以分为若干独立的部分进行生产, 或服务产品可分离为多个独立的部分提供。这样,中小企业即可在可竞争性市场中,针 对不同的目标市场,选择差异化产品,与大企业的经营项目错开。3、中间产品市场的 交易成本低于生产资料市场的交易成本时,适宜中小企业的生存。 (二) 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竞争战略有:1、参与到大企业的产业链中,与大企业共生。2、选择产业中大企业经营的产品和服务项目的空隙,实施差别化经营。 可见已有文献对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已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但多以制造业为研 究对象,而对于服务业和一些复杂的产业中的中小企业,没有进行过专门的研究。但我 们依然可以尝试借鉴已有的结论对本文的物流产业这一综合性服务产业的中小企业进 行分析。 三、中小企业在物流产业生存和发展的可能性 2 我国现有的关于物流产业的研究中,往往将注意力集中于物流产业的集中度,多数学者 认为根据对网络、功能、管理、服务和综合业绩等方面的综合评估,从传统运输、仓储、 货代企业转变来的我国物流企业,普遍存在着 “小”(经营规模小) 、“少”(市场份 额少,服务功能少,高素质人才少) ,“弱” (竞争力和财务能力弱) ,“散”(计划 经济体制下成立的“大而全,小而全”问题,整个物流产业的集中度偏低;主张中小型 物流企业通过兼并、合资、虚拟联合等方式走规模经营之路,提高产业集中度。 而本文认为,物流业是一个大中小型企业共存竞争的产业,其集中度不需要很 高。中小物流企业能够在其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一)物流产业本身的特性依照前文得出的结论,本文认为物流产业具有容纳中小企业共存的特性。 物流产业具有可竞争性。从技术和投入特性来看,物流产业适于大型企业和中小企 业的共存。 从物流服务产品的生产来看,由于某些物流技术和投入的不可分性,如全球卫星定 位系统、条形码技术、自动化立体仓库、自动分拣系统等现有高科技手段,只能在经营 规模和流通量足够大时才有可能使用; 这种技术和投入上的不可分性使得物流业在一定 程度上存在规模收益递增。这就决定了大规模物流企业必然在成本和技术上占有优势。 而同时,物流服务作为一种服务产品往往需要在路线设计、运输工具安排和分拣包装等 服务方面有定制化要求,这种产品的定制化对于应对较为灵活的中小企业较为有利。 从需求特性来看,物流产业同样具有适合多种规模企业共存的特点。物流服务的需 求同时具有网络性和区域性特点,这也是大中小型物流企业共存的一个条件。物流服务 分为长距离运输和短距离配送。长距离运输要求物流提供商拥有广泛运输和仓储网络, 这种需求对于大型物流企业较有优势;而同时物流服务是一种地点性很强的服务,配送 活动中的运输是短距离的,客户企业对于仓库的位置非常看重,不同位置的仓库难以相 互替代,加工增值服务也以靠近客户为好,且这种地域的差异有较强的持久性,竞争对 手难以模仿。这给中小企业的生存提供了条件。 此外, 物流需求市场具有多层次性的特点, 根据提供的物流服务产品的综合化程度, 从低端到高端可细分为多个市场,如图 1。低端市场中小企业即可满足需求,而高端市 场适宜大型企业开拓。高低端市场的可分性也决定了物流业的有效规模范围较大。 物流市场中供给和需求的特点决定了物流产业是一种可竞争的市场结构, 最佳经营规模 范围较大,市场集中度不高,大中小规模企业可针对不同的目标市场共存竞争。 (二)物流服务的提供是可分离的。物流产品可分为多种子产品分别提供,运输、仓储、配送、报关、系统设计等等,可由 不同的企业分别完成。因此,第三方物流产业是可竞争产业,具有对大中小型企业具有 兼容性。国外同业的经验也验证了这一理论上的推测。以美国的物流市场为例。 从企业规模上考察, 据统计, 1995 年美国第三方物流业的市场规模已达到 200 亿美 元,从事 3PL 服务的公司有数百家,对营业收入名列前 25 位的公司的调查显示,其中 前 10 位的总收入是 亿美元, 占整个市场规模的 28%, 25 位公司的总收入是 前 亿美元,占整个市场规模的近 40%。如果有 300 家 3PL 公司,则 26 位以后的公司的经营 规模平均在 5000 万美元。可见其经营规模差距之大,中小 3PL 企业所占比例之高。 对美国不同规模物流企业的运营成本统计表明 (王世伟, 2002) 年销售额在小于 200 : 3 亿美元、200 亿美元-500 亿美元、500 亿美元-1250 亿美元、1250 亿美元以上的物流企 业,其物流成本占销售额的比重分别为 、、、。可见,大规模的 物流企业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 其中较大的物流公司所所占市场份额为,CH Robinson 占 ,Ryder、EGL 和 Expeditors 占到了 3~。 这前四位最大企业的份额总计为 之间, 集中度显 然不高。 可见,美国物流业的公司规模上下差别很大,小规模公司的数量占绝大多数,形成 上窄下宽的金字塔型的 3PL 业体系;市场集中度不高,属于可竞争性行业。 不仅美国,世界各国的实践都表明,中小物流企业在多数国家物流领域无论在数量 和比重上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们分布在采购、仓储、运输、货代、配送、销售、 电子商务等物流环节,正与大型物流企业一道构成了地区、国家或全球性的物流体系, 推动着地区国民经济的发展。 我国物流产业发展阶段为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除了物流业本身 的特性之外,我国物流业发展的特点对中小企业的生存也较为有利。 从需求方来说,我国产业大多集中度偏低,除一些石化、钢铁、自来水等自然垄断行业 之外, 其他的产业市场集中度都低于 10%, 规模程度低, 具有物流需求规模小、 批次多、 区域性强的特点,因此对于物流服务的规模要求也不高。 根据《中国物流市场第三次调查报告》对抽样企业基本情况的调查发现,43%的生产 企业销售范围在全国范围,57%的生产企业的销售范围在全球范围,大部分企业的销售 需要全国范围的物流网络的支持,这要求物流执行机构的跨地域作业能力不断提高。生 产企业最终产品的物流网络化广泛性, 适于具有强大网络和硬件配置优势的大型企业提 供服务。而现有大型物流企业的规模却不能满足这种大型化、网络化的要求。据《中国 物流市场第三次调查报告》 ,从市场占有率来看,受访企业中最大的提供商的市场份额 仅占 ,没有一家 3PL 企业拥有超过 2%,即年物流服务收入超过 8 亿元人民币的市 场份额。这就给中小企业参与到大企业的服务过程中,接受大物流企业的二次业务外包 创造了条件。 而 87%的商业企业的经营品种集中在 1-10 万种之间, 另有 7%的零售企业的商品品种 超过 10 万种,经营产品多样化,意味着物流需求成小型化、多样化特点,这些分散化 的物流需求适合于中小型物流企业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从供给方来说,我国现有物流服务提供商很多源于传统小型运输和货代企业的中小 物流企业,要将其重组为大型物流企业,需要考虑重组企业的资源状况是否协调、经营 理念是否相容,还要克服很多非经济因素,其交易成本必定高于在现有市场上进行资源 的市场化组合的交易成本。 因此,现阶段的状况适宜中小物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四、我国涉足第三方物流的中小企业的特点和竞争状态我国物流市场的竞争参与方既有大型物流企业又有中小型物流企业。本文所指的中 小物流企业指从传统的专业性的运输公司(车队、船公司等) 、地方性的仓储企业、货 物代理企业等转变而来的企业,同时也有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主要的物流中心城 市之外和武汉、重庆、西安、成都和济南等主要的二级城市数量上迅速增加、质量上迅 速成长的民营物流企业。 国内注册从事物流行业的本土公司已有一万家,这些企业大多数为提供区域内服务 4 的中小物流企业。这些企业各具产业和地方特色,形成了以轻资产为优势的第三方物流 公司阵营,也就是中小型物流企业阵营。尽管无论从物流服务提供的角度,还是资产规 模,服务地域角度都明显不如大型物流企业,但这些企业也具有进入第三方物流领域的 优势。 首先,这些企业具有提供库存管理、运输、加工装配或通关代理等服务的经验,其 成熟的经营方式和方法可以直接引入新的物流服务中。 其次,这些企业现有的设备、设施可以用来提供现代物流服务,省去了改变设备设 施的麻烦。第三,它们已经拥有了自己的关系客户资源和原材料供应商资源,这些资源 在企业进入现代物流业时能起到极大的作用。第四,它们有的已经建立了完善的服务网 络,拥有众多的合作伙伴,这些战略性资源可以帮助它们迅速地具备提供全方位现代物 流服务的能力。这些都使得本文中特指的中小企业的进入壁垒较低。 但同时,它们在粗放式竞争及全程物流独立承担和质量保证方面的竞争劣势共同点。一 方面,他们只能承担单一性地物流服务,面临着大型物流企业综合服务的竞争。如果根 据物流机能的整合程度、企业的资产结构、企业的服务范围将第三方物流企业分为综合 型、专业物流型、非资产代理型三类,则少数大型企业能够发挥规模经济和学习曲线的 优势降低运作成本,同时提供高附加值的综合型服务产品;中小型物流企业一般从事后 两类业务。高收益和低成本共同造成了大企业的高盈利率。这给中小物流企业造成了经 营压力。 另一方面,由于国内物流市场刚刚起步,缺乏公认的物流服务标准;多数中小型物 流企业处于初级阶段,企业的技术水平与管理水平不高,规模较小,相应的物流成本较 高,一般只提供单一或低端的物流服务,增值项目很少,企业内未形成核心竞争力,企 业之间彼此的经营能力差别不是十分明显。因此竞争的焦点主要集中在规模的大小,服 务覆盖地域的广阔与否,服务种类的多少上面,是一种以粗放式为主增长方式的竞争格 局, 这使得中小企业竞争对手之间的模仿相对容易。 竞争手段往往集中于加大设备投资、 价格竞争,造成过度竞争。 五、中小物流企业的竞争战略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到中小企业在物流产业中同时面临着机会和挑战。因此,中小 企业要在第三方物流业中长期生存并发展,必须选择恰当的行业,寻找适宜的服务对象 和服务产品内容,并采取合适的产业组织形式,应对来自大型 3PL 企业和众多中小 3PL 同行间可能存在的过度竞争。 (一)行业选择本文所说的行业选择,是指中小 3PL 企业在第三方物流产业中选择子行业,作为发 展的基点。 行业选择就是寻找服务产品的市场空隙。前文提到,第三方物流业的服务产品包括 多个层次,多种子产品,运输、仓储、包装、加工、系统设计等等。中小企业要选择那 些所需最佳设备资金规模不大、网络要求较低、地域优势较重要的物流服务作为主营产 品。具体说来,本文根据工业企业和商业企业的物流服务需求类型,讨论中小第三方物 流企业选择服务产品的策略。 从中可看出,工业企业目前的物流需求以物流运作为主。其中干线运输、物流总代 5 理等服务地域跨距较广, 管理幅度较大, 要求大范围的运输网络和大量的运输工具支持, 提供集成化的全程物流服务;构建物流信息系统、定做条形码扫描系统等服务产品需要 高额的 R&D 投资作为基础。对这些以规模、网络和资本为基础的需求,由大型物流企 业提供效率较高,中小企业难以单靠自己的力量低成本提供。 而工业企业和商业企业所需要的市内配送、仓储保管等区域性较强的业务,代为报 关等纯服务性业务需求, 对于拥有地缘优势和良好的客户关系和个性化服务经验的中小 仓储、货代企业来说是良好的市场机会。尤其对于一些不希望第三方物流企业承担全程 物流服务,仅外包部分物流服务的企业来说,大型物流企业往往不愿提供一些低值零散 的物流服务(如代为报关等) ,这些小的物流业务正是中小物流企业用武之地。 此外除了一些传统的物流服务外,物流过程管理、物流决策、数据采集等信息服务 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以系统设计、信息咨询为核心业务的物流咨询管理公司,将发 展成为物流供给企业的主流业态之一。很多中小 IT 企业试图涉足这一资金门槛低、规 模性小的领域。但这些服务产品,无论是软件设计与实施,还是系统设计服务,大多属 于经验性产品, 往往需要较高的商誉以取得客户信任, 中小型企业在此领域并不占优势。 因此中小企业在第三方物流业中选择的产品应是规模性、网络性和资本要求较低, 区域性优势较为明显、 个性化要求较高的地区性配送、 加工、 代为报关等增值服务项目。 (二)组织形式选择面临着产业内大型 3PL 企业和众多中小型 3PL 企业的无差异化竞争, 中小企业要在第三 方物流市场生存并发展,就要采取适当的产业组织形式。 产业组织形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完全市场化,由市场进行资源配置,这种配置方式 对于缺乏规模经济、目前进行低水平、无差异竞争的中小 3PL 企业来说,容易造成过度 竞争;第二种是一体化,即通过兼并等方式形成长期契约性组织,包括与大企业形成一 体化形式,或小企业相互入股形成一体化,但由于形成组织的交易成本过高,同时也会 造成竞争的不足,这种方式也不可取;第三种为介于中间的形式,即形成小企业的松散 型集聚。 本文中提出的两种具体的集聚形式主要为与大企业形成的中卫式结构和中介代 理为中心的联盟, 这种形式避免了中小企业完全市场化竞争可能产生的过度竞争和各种 重组方式的高额交易成本,同时也给中小企业适当的竞争激励,促使其提高自身的业务 水平。 发展集聚型结构,不仅是地域上的集中,而且是地域内的资源共享与分配。这种集 聚分为两种方式,一种是集聚在大型物流企业的周围,形成中卫式结构,在大型物流企 业之下进行二次分包业务的竞争;二是中小 3PL 企业集中在物流中介代理组织周围,由 中介代理组织实施开发业务、 调配业务的职能, 而中小企业在中介那里进行业务的竞争。 1.加入到大型物流企业的产业价值链中,形成中卫式结构。在日本和台湾, 制造业小企业的竞争主要围绕着争取大企业产业价值链的上下游零配件 生产的订货进行,竞争焦点集中在产品质量、交货时间和价格三个方面。由于大型企业 按最终产品的竞争价格要求成本与卫星企业指定承包单价, 这就避免越界竞争的同时又 把高层竞争的压力适度的传递到了众多的小企业, 促使其按照高标准劳力提高劳动生产 率和技术水平。 可见这种组织方式的核心是积极参与到大物流企业的产业价值链中,在价值链中寻 找合适的子行业。而物流业的中小企业要想通过类似的中卫式结构发展,也需要进行类 似的考虑。 物流业中的大型企业其竞争优势是以较强的实体设施设备和技术做支持。其核心竞 6 争力为组织和实施能力,核心资源为关系、品牌、较高的技术和物流设计实施能力。中 小企业要要抓住自己的竞争优势,即在区域内的地缘优势、关系优势,选择其可能外包 的活动运输、仓储、简单包装加工、报关服务等作为主营业务,争取大企业的相应的二 次外包业务,依托大企业良好的商业信誉和稳定的业务来源,实现稳定发展。 2.形成以中介代理为的核心的小企业集群,由中介形成市场信息汇总的中 心,寻找大型物流企业忽视的市场空隙,争取物流服务业务,调节市场需 求,调节中小企业的业务分配。考察西方发达国家为促进本国中小物流企业发展的历史,培育相对成熟和完善的中 介服务体系,鼓励建立发达的中介组织是一个共同的经验。 西方发达国家的物流中介组织主要从三个层次为中小物流企业的发展提供帮助和支 持(魏际刚,缪立新,2002) :一是区域性物流中介组织提供的服务;二是各国物流行 业组织提供的服务;三是地区性或专业性物流中介组织提供的服务。各种物流中介组织 根据企业的需要,努力提供范围广泛的服务内容。如通过举办各种会议,发行刊物、简 报,及时向成员企业通报贸易、市场、投资及行业发展趋势;对成员企业上至高级管理 人员,下至一般雇员进行多种形式的培训;帮助成员企业努力开拓市场。 六、结束语物流中介组织在行业内有广泛联系, 它所处的位置, 观察问题的角度就不同于单个企业, 可以汇总需求和供给信息,帮助众多的中小企业根据供需的区域和要求实现合理的配 置。同时也可把成员企业的一些共同问题与政府部门沟通,提出建议并帮助政府实现政 策意图的贯彻实施。由于这些中介组织注意扩大服务的内容,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因而得到了广大中小物流企业的拥护和欢迎,其影响力越来越强,会员也就越来越多。 我国 3PL 中小企业的集聚,也可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即各种 3PL 中小企业寻 找高质量的中介组织,并集聚到中介组织处,以其为媒介,由其进行业务开发,组织信 息服务,进行物流需求的区域调节和要求调节。 但和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相比较,中国中介组织的发展总体上严重不足,远远不能 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中国的中介组织不但数量不足,而且由于它们通常不是在自 由竞争的环境下成长,而是作为行政机关的附属机构发展起来的,因而在专业技能和职 业操守等方面都存在不少缺陷。如目前国内的一些地区性物流行业协会的覆盖面过窄, 难以发挥行会的综合协调功能。此外,由于学习在中介代理的高质量服务中起着重要作 用,包括专业知识、客户资源的学习,这也制约了中介组织的迅速成长。因此,要形成 以中介代理为中心的中小 3PL 企业的集聚模式,必须首先发展中介代理组织,提高其专 业化水平。 7

有很多,自己看、选这是另一篇现代物流技术与物流管理 一、现代物流技术 物流技术是与物流全过程的实现紧密相关的,物流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物流活动各项功能的实现和完善,关系到物流成本的高低。物流技术是与物流活动有关的所有专业技术的总称,包括现代运输技术、自动化仓储技术、自动化搬运技术、包装技术、流通加工技术、物品识别技术、物品实时跟踪技术等硬技术以及物流规划、评价、设计、策略等方面的软技术,此外还包括移动通信技术、全球卫星定位技术(GPS)、地理信息技术(GIS)、条形码技术(BC)、射频技术(RF)及EDI,等等。如果没有这些现代技术就没有现代物流。 全面系统化是物流技术的发展方向。其中运输工具发展的方向是多样化、高速化、大型化和专用化,并且在节能、环保方面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现代仓储观念由静态管理转变为动态管理,现代化仓库已成为促进各环节平衡运转的集散中心,仓库结构有代表性的变化是高度自动化的保管和搬运结合成一体的高层货架系统,货架可高达30~40米,货格多达20万~30万个,用计算机进行集中控制;自动进行存储作业,用于验货和库存管理的高速自动分拣系统(Automated-Sorting-System)和自动存储与检索系统(ASRS-automated-storage-and-retrieval-systems)减少了由于大量人力介入而导致的仓库管理方面的错误。由于搬运作业的复杂性,搬运技术和相应的设备也呈现出多样化,AGV(automated-guided-vehicles,一般译为自动制导车)、LGV(1aser-guided-vehicles,一般译为激光制导车)、AHV(autonomous-handling-vehicle,一般译为智能搬运车)、机械手和机器人等也开始在这一领域得到应用。新型包装材料的比重更轻、机械性能更好、质量更稳定、价格更便宜。 下面简要介绍条形码技术、EDI、GIS、GPS在物流领域的应用。 (一)条形码技术(Barcode) 在物流活动中,为了能迅速、准确地识别商品、自动读取有关商品信息,条形码技术被广泛应用。条形码是用一组数字来表示商品的信息,是目前国际上物流管理中普遍采用的一种技术手段。条码技术对提高库存管理的效率是非常显著的,是实现库存管理的电子化的重要技术手段,可以使企业把对库存的控制延伸到销售商,实现库存的供应链网络化控制。 1.条形码符号的类型。条形码符号的类型称为码制,各种类型的条码符号都由符合码制规则的“条”和“空”组成,都有固定的容量和字符。现在国际上公认的码制有三种,即:EANl3码,交插二五码;:EAN/UCC-128码。 2.商品条形码与物流条形码。条形码按使用方式分为直接印刷在商品包装上的条形码和印刷在商品标签上的条形码。按使用目的分为商品条形码和物流条形码。 (1)商品条形码。商品条形码是以直接向消费者销售的商品为对象、以单个商品为单位使用的条形码,属于EAN(European-Article-Number)、UPC(Universal-Product-Code)系列。它们都印在一长约4cm,宽约的矩形方块内,其中有粗细不等,黑白相间的竖条,在竖条下端有13位数字组成,最前面的三个数字表示国家或地区的代码,EAN已将690、691、692分配给中国物品编码中心,接着的4个数字表示生产厂家的代码,其后的5个数字表示商品品种的代码,最后的1个数字用来防止机器发生误读错误。 (2)物流条形码。物流条形码是物流过程中的以商品为对象以集合包装商品为单位使用的条形码。标准物流条形码由14位数字组成,除了第1位数字之外其余13位数字代表的意思与商品条形码相同。 商品条形码和物流条形码的区别如表2-4-1所示。表2—4—1 商品条形码和物流条形码的区别 应用对象 数字构成 包装形式 应用领域商品条形码 向消费者销售的商品 13位数字 单个包装 POS系统、补充订货系统物流条形码 物流过程中的商品 14位数字(标准物流条形码) 集合包装(如纸箱、集装箱等) 出入库管理、运输保管、分拣管理 条形码是有关生产厂家、批发商、零售商、运输业者等经济主体进行订货和接受订货、销售、运输、保管、出入库检验等活动的信息源。由于在活动发生时点能即时自动读取信息,因此便于及时捕捉到消费者的需要,提高商品销售效果,也有利于促进物流系统提高效率。 3.复合码。为了加强对物流商品的单品管理,提高物流管理中商品信息自动采集的效率,全球条码技术的倡导者和推动者国际物品编码协会(EAN-International)和美国统一代码委员会(UCC)于1999年联合推出了一种全新的适于各个行业应用的物流条码标准—复合码。 复合码是由一维条码(EAN、UPC、交插二五码和EAN/UCC128码)和二维条码(一个条叠加在另一个条码的顶部而成)叠加在一起而构成的一种新的码制,能够在读取商品的单品识别信息时,获取更多描述商品物流特征的信息。目前,复合码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孽识散装商品(随机称重商品)、蔬菜水果、医疗保健品及非零售的小件物品以及商品的运输与物流管理上。 在物流系统中,越来越多的应用证明,采集和传递更多的运输单元信息是非常必要的。物流管理所需要的信息可分为两类:运输信息和货物信息。运输信息包括交易信息,如采购订单编号、装箱单及运输途径等。货物信息包括包装及所装物品、数量以及保质期等,掌握这些信息对混装托盘的运输及管理尤为重要。而目前现有的商品条码(EAN/UCC条码,只有12~13位数字信息)受信息容量的限制,无法提供满意的解决方案。采用复合码以后可将2300个字符编人条码中,解决了人们在处理微小物品及表述附加商品信息的标识问题。 复合码中包含这些信息的好处在于供应链的各个环节都可以随时采集所需信息而无需车线数据库的辅助,另外将货物本身信息编在二维条码中还能够给电子数据交换(EDI)提供可靠的备份,从而减少对网络的依赖性,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物流及供应链管理系统的效率和质量。 (二)EDI EDI是Electronic-Data-Interchange的缩写,译文名称有“电子数据交换系统”等,这是一种在处理商业或行政事务时,按照一个公认的标准,形成结构化的事务处理或信息数据格式,完成计算机到计算机的数据传输的方式。采用EDI进行数据交换,可以有效地、安全可靠地对库存进行管理。为了能够实现对库存进行实时地监控,了解库存补给状态,采用基于EDI标准的库存报告清单能够提高运作效率,每天的库存水平(或定期的库存检查报告)、最低的库存补给量都能自动地生成,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对库存的监控效率。 (三)GIS GIS是Geographical-Information-System的缩写,其中文的意思是“地理信息系统”,它的基本功能是将表格型数据转换为地理图形显示,显示范围大至洲际地图,小到详细的街区地图。显示的内容包括人口、销售情况、运输路线等。 利用GIS进行物流分析,必须先制做出GIS物流分析软件,在该软件上集成车辆路线模型、最短路径模型、网络物流模型、分配集合模型和设施定位模型,然后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有关物流分析。 其中,车辆路线模型可解决从一个起点将货物运往多个终点,需要使用多少车辆和每辆车的最佳行驶路线,以期降低物流成本和保证物流服务质量等方面的问题;网络物流模型可击决物流网点合理分布和寻求分配货物的最佳路径;分配集合模型可解决确定销售市场范围和服务范围的问题;设施定位模型可解决一个或多个设施的位置问题。 (四)GPS GPS是Global-Positioning-System的缩写,其中文意思是“全球卫星定位系统”。该系统能在海、陆、空运输中全方位实时三维导航与定位。在物流领域利用GPS技术可对公路上运输货物的卡车进行定位跟踪调度,使空放或迂回的情况减少。对于在铁路上运输的货物或集装箱,只要知道运载货车的车种、车型、车号,就可以利用GPS技术得知所要寻找的货车在哪里运行或停留。 二、物流管理 物流管理的形成,一般认为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中,美国出于军事上的考虑对军用物资实行物流管理。他们运用系统分析和应用数学等方法对输送、储存等活动进行有效地控制,获得了较为理想的结果。自此以后,物流管理很快地被应用到产业界,像对待生产一样,他们对物流采取了一系列管理手段,使资本主义物流呈现出新的水平。 20世纪60年代后,物流管理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美国经营学家彼•特拉卡认为,物流管理是“降低成本的最后边界”。1965年以后,日本在提高物流技术的同时,将物流管理进一步综合化、系统化,使物流管理水平一跃为世界的领先地位。 (一)物流管理的目标 现代物流管理实质上是对物流系统的管理。物流系统投人的是物流成本,产出的是物流服务。物流管理的目的就是通过协调物流服务与物流成本之间的关系,寻求二者之间最佳的平衡点,通过对物流系统各要素进行综合管理,寻找各种功能之间最佳的组合方式,使物流系统的总体效益最佳。 在物流管理中必须正确处理好服务与成本二者的关系,合理兼顾两方面的需要。从物流服务的角度来看,物流系统提供的服务水平和服务标准越高越好,而从企业经济效益的角度来看,物流成本的耗费越低越好,这样就在高水平的物流服务和低水平的物流成本之间产生了矛盾。将物流管理的目标订为谋求“最高的服务水平和最低的物流成本”只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式。当管理中的两个目标不能同时实现时,可以用效率系统的概念来进行综合分析,即能以最低的物流成本达到所要求的物流服务水平的物流系统就是一个有效率的系统。 (二)物流管理的三个阶段 物流管理按管理进行的顺序可分为三个阶段,即计划、实施、评价阶段。 1.物流计划阶段的管理。计划是作为行动基础的某些事先的考虑。物流计划是为了实现物流预想达到的目标所做的准备性工作。 (1)计划的步骤。首先,要确定物流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为实现这个目标所进行的各项工作的先后次序。其次,要先分析研究在物流目标实现的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任何外界影响,尤其是不利因素,并确定对这些不利因素的对策。再次作出贯彻和指导实现物流目标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具体措施。 (2)计划的主要内容。物流计划的主要内容就是确定关于物流的期量标准。期表示时间,如生产周期、供应提前期、待运期等。量表示数量,如一次同时投人生产的原材料、材料等物资的数量、仓库在一定时期内的库存数量、入库量、出库量等。 (3)现代企业中运用的几种物流计划管理的方法。现代企业中运用的物流计划方法有物料需求计划、制造资源计划、分销需求计划、物流资源计划、企业资源计划等。 1)物料需求计划(Material-Requirement-Planning,MRP)。这是在产品结构的基础上,运用网络计划原理,根据产品结构各层次物料的从属和数量关系,以每个物料为计划对象,以完成日期为时间基准倒排计划,按提前期长短区别各个物料下达计划时间的先后顺序。通俗地讲,MRP是一种“既要降低库存,又要不出现物料短缺”的计划方法。 2)制造资源计划(Manufacturing-Resource-Planning,MRPⅡ)。制造需求计划MRP基础,将企业生产、财务、销售、工程技术、采购等各个子系统结合成一个集成化系统的计划方法。 3)分销需求计划(Distribution-Requirement-Planning,DRP)。这是MRP原理在商品流通领域的具体应用,主要解决分销物资的供应计划与调度问题。因此,通俗地讲,DRP指的是一种“合理进行分销物资资源配置,既保证有效地满足市场需要,又使得配置费用最省”的计划方法。 4)物流资源计划(Logistics-Resource-Planning,LRP)。这是在MRPⅡ、DRP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物资资源计划与配置方法。它是制造资源计划、能力资源计划、分销需求计划以及功能计划的集成。 5)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ERP)。这是在MRP、MRPⅡ基础上,针对大型制造企业提出的集成化计划方法和管理系统,涵盖范围包括人事、财务、生产、采购、库存、销售等功能,并提供跨国企业信息管理的解决方法。 2.物流的实施控制阶卑管理。物流计划确定以后,为实现物流目标,就要对进行中的物流活动进行控制和管理。 (1)物流控制系统的组成要素。物流控制系统由控制对象、控制目标和控制主体构成。 1)控制对象。控制对象可由人、设备组成一个的基本系统单元,通过对其施加某种控制或指令,能完成某种变化。 2)控制目标。控制目标是系统预先设定的期望值。控制的职能是随时或定期进行检查,发现偏差,然后进行调整,以利目标的完成。 3)控制主体。在一个控制系统里,目标已定,收集控制信息的渠道也已畅通,就需要一个机构来比较当前系统的状态与目标状态的差距,如差距超过允许的范围,则需制定纠正措施,下达控制指令,这样一个机构称为控制主体。 (2)物流控制系统的控制方式。物流控制主要采用前馈控制、反馈控制和复合控制。 1)反馈控制。反馈控制是控制主体根据设定的目标,发布控制指令,控制对象根据下达命令执行规定的动作,将系统状态信息传递到控制主体,经过与目标比较,确定调整量,再通过控制对象来实施。 反馈控制的特点是根据当前状态确定下一步行动,由于从信息收集到调整实施有一定的时间滞后,在某些情况下就可能影响目标的到达。 2)前馈控制。前馈控制着眼于对系统的未来状态的预测,事先采取措施应付即将发生的情况。这种控制带有主动性。前馈控制主体中的预测状态功能,是靠系统长期运行以后加以总结得到的。 3)复合控制。实际上对于一个较为复杂的物流系统而言,预测不可能完全正确,还可能有事先无法预测到的随机干扰,所以在实际的物流控制过程中很少存在单独的前馈控制。通常情况下,是由前馈控制和反馈控制结合构成的复合控制系统。 (3)物流控制原理。各环节的物流控制基本上都是在协调环节问的衔接和减小库存水平变化的幅度。系统的稳定与采用的控制原理有关。 1)推进控制原理。推进控制原理的基本方式是根据最终需求结构,计算出各阶段的物资需求量,考虑各阶段的供应提前期之后,向各阶段发出指令。推进控制原理的特点是集中控制,每阶段的物流活动服从集中控制的指令,从这方面看,各阶段没有独立影响本阶段的局部库存的能力,这就意味着这种控制原理不能使各阶段的库存保持期望水平。推进式控制比较适用于批量生产条件下的物流管理。 2)拉引控制原理。拉引控制原理的基本方式是企业生产经营的最后阶段按照外部需求向前一阶段提出物流供应要求,前一阶段按本阶段的物流需求量向上一阶段提出要求,依次类推。 拉引控制原理的特点是分散控制,每一分散控制的目标是满足局部需求,在这种控制原理中,所有的局部控制使本阶段达到要求,因此,在采用这种控制原理来管理物流活动时,如果没有实时的协调,那么物流系统中总的库存水平将高于基准的库存水平。拉引控制比较适用于大量生产条件下的物流管理。 3.物流评价阶段的管理。在一定时期内,人们对物流实施后的结果与原计划的物流目标进行对照、分析,这便是物流的评价。通过对物流活动的全面剖析,人们可以确定物流计划的科学性、合理性,确认物流实施阶段的成果与不足,从而为今后制定新的计划、组织新的物流提供宝贵的经验和资料。 (1)物流评价的方法。 1)按照对物流评价的范围不同,物流评价可分为专门性评价和综合性评价。专门性评价是指对物流活动中的某个方面或某一具体活动作出的分析,如仓储中的物资吞吐量完成情况,运输中的吨公里完成情况,物流中的设备完好情况等。 综合性评价是指对某一物流管理部门或机构的物流管理水平作出的综合性分析,如某仓库的全员劳动生产率,某运输部门的运输成本,某部门对物流各环节的综合性分析等。 2)按照物流各部门之间的关系,物流评价可分为物流纵向评价和横向评价。纵向评价是指上一级物流部门对下一级部门和机构的物流活动进行的分析结果。这种分析通常表现托本期完成情况与上期或历史完成情况的对比。 横向评价是指执行某一相同物流业务的部门之间的各种物流结果的对比。它通常能表示出某物流部门在社会上所处的水平的高低。 应当指出无论采取什么样的评价方法,其评价手段都要借助于具体的评价指标。这些指标包括反映物流活动成果数量的指标,如货运周转量、吞吐量等;反映物流活动质量的指标,如物流服务质量、交货水平、商品完好率等;反映物流活动中物化劳动和活劳动消耗的指标,如物流成本等;反映物流活动中物化劳动占用的指标,如设备利用率、仓容利用率等;反映物流活动生产效率的指标,如劳动生产率指标等;以及反映物流活动经济效益的指标等等。 (2)物流服务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物流服务质量评价的指标有很多,常见的有: 1)服务水平(F)。 F=(满足要求次数/用户要求次数)×100% 或用缺货率(Q)表示: Q=(缺货次数/用户要求次数)×100% 2)满足程度(M)。 M=(满足要求数量/用户要求数量)×100% 3)交货水平( )。 =(按交货期交货次数/总交货次数)×100% 4)交货期质量( )。 =规定交货期-实际交货期(天) 正为提前交货,负为延迟交货。 5)商品完好率。 商品完好率=(交货时完好商品量/物流商品总量)×100% 或用缺损率( )表示: =(缺损商品量/物流商品总量)×100% 也可用货损货差赔偿费率(P)表示: P=(货损货差赔偿费总额/同期业务收入总额)×100%

物流包装两千字毕业论文

企业物流管理模式初探[摘 要] 开端探究了企业物流的三种模式,即物流自营、物流外包、物流同盟,以及每种模式中常见的谋划要领。 [要害词] 企业物流 物流自营 物流外包 物流同盟 物流最重要的题目直接来自工商企业的谋划,企业物流是物流研究和实践最紧张的领域之一。企业物流是指在企业生产谋划历程中,物品从原质料提供,经过生产加工,到产制品和贩卖,以及陪伴生产斲丧历程中所孕育发生的废弃物的接纳,以及再使用的完备循环运动,包罗提供物流、生产物流、贩卖物流。企业物流谋划即是企业为公正配置物流资源、有用提供物流服务、不停创造物流价钱、钻营良好经济效益而理顺种种关连的运动历程。 一、企业物流谋划模式选择的须要性 由于深受“重商流”、“轻物流”头脑的影响,谋划者对物流在企业中的作用和职位地方缺乏富足相识和珍视,没有将物流看成优化生产历程、强化市场谋划的要害,而将物流运动置于隶属职位地方,被动地继承生产、贩卖服务。 凭据英国的研究评释,种种物流用度匀称占货价总额的;而美国的研究评释,种种商品的物流用度百分比,最低占10%,而最高可达32%;而中国的研究评释,一样平常商品物流资本占商品总资本50%~60%以上,水果、食品等商品的流通用度占商品总资本的60%~70%,玻璃、陶瓷的运输破坏率高达20%;物流历程占用的时间险些占整个生产谋划流程的90%。据统计,发达国家的物流资本一样平常占GDP的10%左右,而中国的物流资本在15%~30%之间。 二、企业物流谋划模式选择 企业选择什么样的物流谋划模式,重要取决于两个因素:其一是物流对企业乐成的影响水平;其二是企业对物流的管理本事。据此,计划出三种决策方案:物流自营方案、物流外包方案、物流同盟方案。 1.物流自营方案 物流自营是指生产企业借助于自身的物质条件自行结构的物流运动。在物流自营要领中,企业也会向运输公司购置运输服务或向仓储企业购置仓储服务,但这些服务都只限于一次或一系列疏散的物流功效,而且是暂时性、纯市场交易的服务,物流公司并不凭据企业奇特的业务步伐提供奇特的服务,即物流服务与企业价钱链是疏松的讨论。 据视察,在国内产业企业中,36%和46%的原质料分别由企业自身和提供方企业负担;产物贩卖物流中由企业自理、企业自理与第三方物流配合负担的比例分别为和;在商业企业中,由企业自理和供货方负担的物流运动分别为和。物流自营比例之以是较高,是由于物流自营有利于企业掌握对主顾的控制权,保证供货的正确和实时,保证主顾服务的质量,确保企业能获取恒久稳固的利润;物流自营是现有体制下企业的现实选择,如实验物流职能外包,必将使得已经自营物流的企业现有的物流措施闲置或转让,现有的物流职员换岗以致下岗,肯定要触动一部门人的既得优点,企业的高级管理层无疑要冒很大的革新危害;企业的产权状态决定了企业自营物流;我国第三方物流的现状决定了自营物流是企业不得已的选择,如货主企业在继承物流服务时,通常遭受时间延误、货物受损等对方违约的困扰。 一样平常说来,要是物流对企业乐成的影响水平很大,且企业对物流的管理本事很强,企业接纳物流自营模式较适宜。常见的物流自营谋划要领有:①将疏散在差异结构部门的物流运动整合为一个部门加以运作管理,实现跨业务单元的内部物流管理一体化。②开辟内部的水平物流结构或跨职能物流结构,该结构凭据业务历程或事情流举行,而不凭据使命或职能分别,以实现跨使命协作、以主顾为中心。③创建物流服务部,内部的物流服务部门以市场为导向,并向内部的服务工具索取用度,且内部主顾不再享有免费或低价服务,物流部门可为外部主顾提供服务,内部主顾也可以任选外部提供商提供服务。④建立物流子公司,署理企业专司物流业务管理,对物流业务统一指挥并实验独立核算、自尊盈亏,多余的物流本事可加入社会谋划,制止物流本事闲置和浪费。 2.物流外包方案 物流外包因此签署条约的要领,在肯定限期内将部门或全部物流运动委托给专业物流企业来完成。由于任何企业所拥有的资源都是有限的,它不行能在全部的业务领域都得到竞争上风,在快速多变的市场竞争中,单个企业寄托自己的资源举行自我调解的速率很难遇上市场厘革的速率,企业必须将有限的资源会集在焦点业务上,强化自身的焦点本事,而将自身不具备焦点本事的业务以外包的情势或战略同盟、相助的情势交由外部结构负担。正如美国著名管理学者德鲁克曾预言:"在十年至十五年之内,任何企业中,仅做配景支持而不创造业务额的事情都应该外包出去,任何不提供向高级生长的时机的运动、业务也应该接纳外包情势”。 据中国仓储协会1999年头对天下450家大中型产业企业举行的一项视察,的企业将在未来一二年内选择新的物流提供商,其中75%的企业将选择新型的物流企业,而不是原来的仓储运输企业,而且的企业将把全部的综合物流业务外包给新型的物流企业;美国《产业》杂志报道,年收入在5000万美元以上的公司,广泛开展了外包业务;据IDC统计,举世外包揽事市场年增长率为。企业接纳物流外包模式,基础缘故原由是与物流自营相比能得到更多的屈从价钱,其他缘故原由如:淘汰牢固资产投资,加速资本周转;企业自身物流技能本事有限;增长企业柔性;前进企业为主顾服务的专业水平,革新企业形象;低落资本,前进屈从,增强企业竞争力。当前国内企业将部门物流功效接纳外包要领实现的做法较广泛,但外包的领域还相当窄,仅范围于一些作业性运动,是由于物流外包通常使企业失去对一些产物或服务的控制,增长企业正常生产的不确定性;其所孕育发生的收益分配的不确定性,使企业负担很大的盈余危害;外包有大概使企业丧失学习时机和焦点本事的作育时机。 一样平常说来,要是物流对企业乐成的影响水平不大,且企业对物流的管理本事较弱,企业接纳物流外包模式较适宜。常见的物流外包谋划要领有:①外包全部物流,当企业物流服务的庞大性低且资产的专用性低时,企业可接纳多个外包同伴,曩昔进外部企业的竞争性并从中得到更好、更稳固的低价服务;当企业物流服务的庞大性高但资产的专用性低时,更有利于企业普遍地将种种物流服务外包给匿伏的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企业。②外包部门物流,当企业物流服务的庞大性低但资产的专用性高时,企业自己投资专用性资产,不从事物流自营,而将专用性资产租赁给外部企业,并由其来运作物流;当企业物流服务的庞大性高且资产的专用性高时,运用勉励机制实验部门物流外包。 3.物流同盟方案 物流同盟是企业双方在物流领域的战略性相助中举行的有结构的市场交易,形成上风互补、要素双向或多向运动、相互信托、共担危害、共享收益、恒久互利、全方位的物流相助同伴关连。物流同盟是介于物流自营和物流外包之间的一种物流组建模式,同盟双方在相互相助的同时,仍连结各自的相对独立性。物流同盟的创建有助于物流同伴之间在交易历程中淘汰相干交易用度,如信息搜索资本、讨价还价资本、监视实验资本、时机主义资本、交易危害资本。 一样平常说来,要是物流对企业乐成的影响水平很大,而企业对物流的管理本事很弱,或是物流对企业乐成的影响水平不大,而企业对物流的管理本事很强,企业接纳物流同盟模式较适宜。常见的物流同盟谋划要领有:①水平一体化物流同盟,议决统一行业中多个企业在物流方面的相助而得到范围经济效益和物流屈从。如差异的企业可以用同样的装运要领举行差异范例商品的配合运输。当物流领域相近,而某个时间内物流量较少时,几个企业同时分别举行物流通用显然不经济。于是就出现了一个企业在装运本企业商品的同时,也装运其他企业商品。 ②垂直一体化物流同盟,要求企业将提供产物或运输服务等的供货商和用户纳入管理领域,要求企业从原材推测用户的每个历程实现对物流的管理;要求企业使用企业的自身条件创建和生长与供货商和用户的相助关连,形成团结力气,赢得竞争上风。③肴杂一体化物流同盟,是水平一体化物流同盟和垂直一体化物流同盟的有机组合。 市场竞争越来越猛烈,物流外包或物流同盟是企业物流谋划的局势所趋。 参考文献: [1]李元旭 田 宇:物流自营照旧外购物流服务[J].中国物资流通,2000,(2) [2]田 宇 朱道立:《物流同盟形成机理研究》[J] .物流技能,2000,(1) [3]颜色泽 李建伟:外购照旧自营--企业物流战略的选择[J] .中国物资流通,2001(4)。 [4]Panos Kouvels,Joseph ,Supply Chain Capacity and Outsourcing Decisions:the Dynamic Interplay of Demand and Supply Uncertainty,IIE Transactions Jan 2002.

就找到这个物流论文,你看看参考一下吧!第四方物流是指一个供应链的集成商,它对公司内部和具有互补性的服务供应商所拥有的不同资源,能力和技术进行整合和管理,提供一整套供应链解决方案,又称之为"总承包商"或"领衔物流服务商"。当第三方物流刚刚被世界物流界普遍认同时,一种全新的物流理念“第四方物流”又已在业界备受瞩目。因为它是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大势所趋,中国的物流要想快速发展,必须大力发展第四方物流。 一、为什么我国要大力发展第四方物流 大力发展第四方物流是由我国的国情决定的。我国第三方物流的不足呼吁第四方物流。我国的第三方物流发展缓慢。我国现有的运输企业或仓储企业无论规模有多大, 都体现不出应有的规模效应,相反,这些企业经营效率低下、利润空间窄小。原因就在于企业都在单兵作战,无序竞争,不能整合力量,为客户提供规范的、全程的、一整套的物流管理和服务。如果中国单纯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话, 必然会有很多障碍并会形成许多弊端。如果有第四方物流介入中国物流业的发展,那将整体提升中国的物流发展水平,迅速缩短与外国物流业的差距。因此,我国要大力发展第四方物流。第三方物流的局限决定发展第四方物流。第三方物流的局限是:一是我国工商企业长期形成“大而全”格局或者说,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背上了沉重的包袱,重复建设不仅不利于降低生产成本,而且已成为物流发展的障碍。二是我国的绝大多数物流企业存在“小”(经营规模小)、“少”(市场份额少、服务功能少、高素质人才少)、“弱”(竞争能力弱、融资能力弱)、“散”(货源不稳定且结构单一、网络分散、经营秩序不规范)等问题。三是有些企业想涉足第三方物流,也只是功能单一,管理水平不高,并不能适应第三方物流的要求;四是第三方物流受自身能力的限制,在物流信息、技术不可能满足整个社会系统物流需要,更不能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五是我国加入WTO后,我国第三方物流公司面对的将是跨国物流公司的竞争,很难短期内在技术服务方面达到与对手匹敌的综合竞争能力。这就需要一个具有领导力量的第四方物流提供商,提供综合的供应链解决方案,以整合社会物流资源,形成中国物流产业的综合协同能力。 此外,第四方物流优势决定我们大力发展第四方物流。第四方物流优势在于: 1、具有对整个供应链及物流系统进行整合规划的优势。第三方物流的优势在于运输、储存、包装、装卸、配送、流通加工等实际的物流业务操作能力,在综合技能、集成技术、战略规划、区域及全球拓展能力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局限性,特别是缺乏对整个供应链及物流系统进行整合规划的能力。而第四方物流的核心竞争力就在于对整个供应链及物流系统进行整合规划的能力,也是降低客户企业物流成本的根本所在。 2、具有对供应链服务商进行资源整合的优势第四方物流作为有领导力量的物流服务提供商,可以通过其影响整个供应链的能力,整合最优秀的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管理咨询服务商、信息技术服务商和电子商务服务商等,为客户企业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的供应链解决方案,为其创造超额价值。 3、具有信息及服务网络优势第四方物流公司的运作主要依靠信息与网络,其强大的信息技术支持能力和广泛的服务网络覆盖支持能力是客户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降低物流成本所极为看重的,也是取得客户的信赖,获得大额长期订单的优势所在。 4、具有人才优势第四方物流公司拥有大量高素质国际化的物流和供应链管理专业人才和团队,可以为客户企业提供全面的卓越的供应链管理与运作,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的供应链解决方案,在解决物流实际业务的同时实施与公司战略相适应的物流发展战略。发展第四方物流可以减少物流资本投入、降低资金占用。通过第四方物流,企业可以大大减少在物流设施(如仓库、配送中心、车队、物流服务网点等等)方面的资本投入,降低资金占用,提高资金周转速度,减少投资风险。降低库存管理及仓储成本。第四方物流公司通过其卓越的供应链管理和运作能力可以实现供应链“零库存”的目标,为供应链上的所有企业降低仓储成本。同时,第四方物流大大提高了客户企业的库存管理水平,从而降低库存管理成本。发展第四方物流还可以改善物流服务质量,提升企业形象。 二、第四方物流在国内的发展现状和障碍 目前,第四方物流在中国还停留在仅是“概念化”的第四方物流公司,南方的一些物流公司、咨询公司甚至软件公司纷纷宣称自己的公司就是从事“第四方物流”服务的公司。这些公司将没有车队、没有仓库当成一种时髦;号称拥有信息技术,其实却缺乏供应链设计能力;只是将第四方物流当作一种商业炒作模式;还有的直接将咨询公司等同于第四方物流公司。 总的说来,国内还没有一家严格意义上的第四方物流公司,基本上还是停留在概念阶段。大多数是被庸俗化的第四方物流公司,其根本原因在于没有真正认识什么是第四方物流,没有深入调查、分析中国目前是否真的需要第四方物流,只是将第四方物流停留在商业炒作的阶段上。现阶段中国第四方物流的发展面临着诸多障碍,而这些障碍在短时间内是难以克服的。这其中最主要的障碍在于以下几方面:(1)第四方物流在中国的市场需求不足;(2)第四方物流在中国的基础不足;(3)缺乏客户的认可和信任;(4)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落后(5)人才匮乏。 三、中国如何发展第四方物流 中国发展第四方物流任重道远,必须统筹规划,循序渐进。下面是一些物流权威物流专家的建议: 1.发展第三方物流,为第四方物流提供基础。只有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第四方物流才有发展的基础,我国还处在发展第三方物流的初始期。国际上第三方物流公司在我国尚未被允许经营真正的第三方物流业务。国有的以物流为主体的公司也尚未完成经营机制的转换,民营的第三方物流公司虽在崛起却还没有羽毛丰满,同时制造企业把物流外包给第三方也尚未形成气候。因此,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是当前提高我国物流产业发展水平最重要的措施,也是发展第四方物流的必要前提。 2.建立全国性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我国目前正在推进信息化进程,同时物流业在我国经济中占重要的地位,把当前蓬勃发展的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产业结合起来的最佳途径就是建立全国物流行业的公共平台,通过国际互联网形式整合物流企业(包括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资源,使我国物流产业真正有质的提高,也只有这样才能从容应对加入世贸组织后跨国物流公司的竞争。目前我国利用互联网运行业务的物流企业很多,但是能够整合一定社会资源的和具有一定社会影响的并不多,所以目前的任务是重点培育已经具有第四方物流的雏形、在整合物流资源方面有一定基础的物流信息平台,使其发展成为第四方物流。 3.要加快物流人才培养和加大物流人才的引进力度。我国目前通晓第四方物流的人才匮乏,因没有对物流资源进行有效管理而使其利用率低下已经成为我国物流业发展的一大问题。为此,有必要改变当前物流系统中的人才机制,大力引进和培育掌握第四方物流知识的物流人才,形成一支适应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企业家队伍和物流经营骨干队伍,以促进和保障未来第四方物流在我国的顺利实施,提升我国物流产业整体水平。 4. 革新物流企业,适应现代物流发展新趋势。第四方物流对物流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物流企业的革新势在必行。首先是观念的更新和对现代物流的正确理解。其次是应注重研究开发物流配送技术和装备,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配送效率。最后要重视物流理论的研究与交流,加快推动物流的合理化、现代化进程。 5.政府统筹规划,搞好物流基础建设,我国物流产业真正提升,必须通过第四方物流来完成。政府加强统筹规划、注重物流设施的投资建设、打好物流配送基础,是第四方物流成长的必要条件。第三方物流企业本身是物流业的“利润点”,可以靠企业自身发展规律就能生存,而第四方物流对整合社会资源、物流产业的提升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它的发展状况对经济发展、商品流通和大众消费起着重要的促进或制约作用。为此,在物流产业政策上,应重点放在物流基础建设方面。 6.推广第四方物流的概念,取得客户的认可和信任。在中国,连第三方物流都还没有普及,作为物流新兴概念的第四方物流,很多企业可能还不清楚,根本就谈不上认可和信任。因此现阶段推广第四方物流的概念是首要任务,让国内企业理解,了解第四方物流,以便取得他们的认可与信任。 第四方物流是现代物流的发展趋势,在我国虽然才露“尖尖角”,但是在未来一定能够茁壮成长,参天凌云,为我国物流的快速健康发展,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贡献出巨大的力量,让我们翘首以待这一天。资料来源:

呵呵 这都不会写.自己发省会下吧!

自动药品包装机毕业论文

1、 高压软开关充电电源硬件设计2、 自动售货机控制系统的设计3、 PLC控制电磁阀耐久试验系统设计4、 永磁同步电动机矢量控制系统的仿真研究5、 PLC在热交换控制系统设计中的应用6、 颗粒包装机的PLC控制设计7、 输油泵站机泵控制系统设计8、 基于单片机的万年历硬件设计 9、 550KV GIS中隔离开关操作产生的过电压计算10、 时滞网络化控制系统鲁棒控制器设计11、 多路压力变送器采集系统设计12、 直流电机双闭环系统硬件设计 13、 漏磁无损检测磁路优化设计14、 光伏逆变电源设计15、 胶布烘干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16、 基于MATLAB的数字滤波器设计与仿真17、 电镀生产线中PLC的应用18、 万年历的程序设计19、 变压器设计20、 步进电机运动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21、 比例电磁阀驱动性能比较22、 220kv变电站设计 23、 600A测量级电流互感器设计24、 自动售货机控制中PLC的应用25、 足球机器人比赛决策子系统与运动轨迹的研究26、 厂区35kV变电所设计27、 基于给定指标的电机设计28、 电梯控制中PLC的应用29、 常用变压器的结构及性能设计30、 六自由度机械臂控制系统软件开发31 输油泵站热媒炉PLC控制系统设计32 步进电机驱动控制系统软件设计33 足球机器人的视觉系统与色标分析的研究34 自来水厂PLC工控系统控制站设计35 永磁直流电动机磁场分析36 永磁同步电动机磁场分析37 应用EWB的电子表电路设计与仿真38 电路与电子技术基础》之模拟电子篇CAI课件的设计39 逻辑无环流直流可逆调速系统的仿真研究40 机器人足球比赛图像采集与目标识别的研究41 自来水厂plc工控系统操作站设计42 PLC结合变频器在风机节能上的应用43 交流电动机调速系统接口电路的设计44 直流电动机可逆调速系统设计45 西门子S7-300PLC在二氧化碳变压吸附中的应用46 DMC控制器设计47 电力电子电路的仿真48 图像处理技术在足球机器人系统中的应用49 管道缺陷长度对漏磁场分布影响的研究50 生化过程优化控制方案设计51 交流电动机磁场定向控制系统设计52 开关电磁阀流量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53 比例电磁阀的驱动电源设计54 交流电动机SVPWM控制系统设计55 PLC在恒压供水控制中的应用56 西门子S7-200系列PLC在搅拌器控制中的应用57 基于侧抑制增强图像处理方法的研究58 西门子s7-300系列plc在工业加热炉控制中的应用59 西门子s7-200系列plc在电梯控制中的应用60 PLC在恒压供水控制中的应用61 磁悬浮系统的常规控制方法研究62 建筑公司施工进度管理系统设计63 网络销售数据库系统设计64 生产过程设备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65 1、智能绿色节能台灯66 2、温度压强采集67 3、PT100双路温度采集68 4、智能小车

绿色物流绿色包装毕业论文

经济的发展、环境的恶化使物流企业认识到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就必须绿色物流管理。下面是我整理的绿色物流管理论文,希望你能从中得到感悟!

试论绿色物流战略

摘要:可以说是资源的短缺和对环境问题的普遍关注促使了绿色物流的产生。 (一)绿色物流管理的社会价值绿色物流表现为一种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理念。

关键词:绿色物流,绿色物流管理,战略价值

随着环境资源恶化程度的加深,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威胁越大,因此人们对环境的利用和环境的保护越来越重视,现代物流的发展必须优先考虑环境问题,需要从环境角度对物流体系进行改进,即需要形成一个环境共生型的物流管理系统。论文参考网。

一、企业物流与环境保护

人类对环境的普遍关注可以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当时在全球范围出现了严重的原材料短缺,这种短缺情况迫使人们再用和回收产品。之后随着人们对经济活动对环境负面影响的认识,提出构建环境共生型物流系统以最大可能地减少物流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可以说是资源的短缺和对环境问题的普遍关注促使了绿色物流的产生。近年来,许多原因使得现代企业物流中的环境行为日益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加速了企业绿色物流的兴起。

首先,政府对环境行为的管制越来越严格,对环境污染者的惩罚越来越严厉。如美国1990年颁布空气洁净法令(The Clean Air Act),对排放破坏臭氧层的有害物质和气体的厂商课以重罚。又如,1997年许多国家在日本城市京都缔结《京都议定书》,议定书规定38个工业国在 2010年的这类气体排放总量,必须比1990年的减少。。其宗旨就是减少温室效应气体的排放量,改善全球环境,造福人类。由此可见对环境行为进行管制已经成为全世界的共识。

其次,许多原材料、特别是矿产等不可再生资源的短缺迫使厂商一方面增加投入以加大对产品的回收利用的范围和深度;另一方面提高物流中各个环节的环保技术含量,以最少的自然资源创造最大的产出。

再次,随着公众对生活环境要求的提高,反对和阻止设立垃圾堆场的事件日益增多,政府设立垃圾堆场的数量也呈迅速递减态势。这也使得企业寻求环境共生型的企业发展模式。

以上方面使得忽视环境保护的企业的经济成本和社会成本大大增加,这也正是企业大力推进绿色物流的动因。

二、绿色物流的产生与内涵

我国2001年版的《国家标准物流术语》对绿色物流的定义是:“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一)绿色物流的最终目标是保持经济可持续性发展,而实现该目标的准则是经济利益、社会利益、环境利益的统一。物流活动主要是为了实现企业的盈利,满足顾客需求,扩大市场占有率,这些目标最终均是为了实现某一主体的经济利益。而绿色物流在上述经济利益之外,还追求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社会目标。尽管从宏观角度和长远利益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与经济利益的目标是一致的,但在某一特定时期对某一特定的经济主体而言,却可能是矛盾的。论文参考网。按照绿色物流的最终目标,企业无论在战略管理还是在战术管理中,都要从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这个基本原则出发,在创造商品的空间效益和时间效益,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同时,注重按生态环境的要求,保护自然生态平衡和保护自然资源,为子孙后代留下生存和发展的权利。

(二)绿色物流的行为主体不仅包括专业物流企业。还包括供应链上的制造、分销企业及各级政。绿色物流战略是连接绿色制造和绿色消费的纽带,也是使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战略武器。专业物流企业是运输、包装、仓储等物流作业绿色化的主体。同时作为供应链上的制造企业,也应设计、制造绿色产品,与供应链上的其他企业、顾客协同,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目标出发,制定绿色供应链策略,做到绿色生产、绿色物流、绿色消费。此外,政府在制定国家物流总体发展规划、法规、政策上,鼓励发展绿色物流。例如对绿色物流企业进行低息贷款支持、一定的税收减免等。

三、绿色物流管理的战略价值

绿色物流战略不仅对环境保护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还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一)绿色物流管理的社会价值绿色物流表现为一种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理念。因此,实施绿色物流管理是一项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措施。对于企业而言,实施绿色物流管理战略,将给企业带来明显的社会价值,包括良好的企业形象、企业信誉、企业责任等,赢得公众信任。

同时,实施绿色物流管理的企业更容易获得环境标准认证,如IS014000环境管理体系,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得优势。

(二)绿色物流管理的经济价值

生态系统是具有经济价值的,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之间存在一种固有的平衡。论文参考网。严格的环境标准一方面将迫使企业选择更加环保的物流方式;另一方面也将迫使企业更加有效的利用资源,从而降低成本,增强竞争能力。因此,我们不能只看到解决环境问题需要实际成本的一面,还应认识到环境方面的改善会给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机遇和参与国际竞争的机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四、绿色物流的实施思考

(一)树立绿色物流观念

许多专家认为,21世纪是绿色世纪。据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统计,2000年世界绿色消费总量已达到3000亿美元,以后还会大幅度增长。

绿色经济要求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节约型社会为基本国策,开展全社会的绿色环保、节约资源教育,为实施绿色物流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绿色经济要求物流企业在经营决策时综合考虑人们的短期利益和长远利益、企业利益和社会利益,并以此观念,策划绿色物流活动。企业经营者要改变“环保不经济、绿色要花费”的观念,把绿色物流作为世界全方位绿色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确认和面向绿色物流的未来。

(二)推行绿色物流经营

物流企业要从保护环境的角度制定其绿色经营管理策略,以推动绿色物流进一步发展。1、选择绿色运输。宏观上,在政府的合理布局下,做好各种运输方式相互衔接,发挥组合效率和整体优势,形成高效、安全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微观上,通过有效利用车辆,降低车辆运行,提高配送效率。2、提倡绿色包装。绿色包装要醒目环保,还要符合4R要求,即少耗材(Reduction)、可利用(Reuse)、可回收(Reclaim)、可再循环(Recycle)。3、开展绿色流通加工。由分散加工转向专业集中加工,以规模作业方式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集中处理流通加工中产生的边角废料,减少废弃物污染等。

(三)开发绿色物流技术

绿色物流的关键所在,不仅依赖绿色物流观念的树立、绿色物流经营的推行,更离不开绿色物流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没有先进绿色物流技术的发展,就没有绿色物流的立身之地。而我们的物流技术与绿色要求有较大的差距,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开发新型能源、新型材料、新型物流信息技术等绿色物流技术,加快物流技术创新。

(四)制定绿色物流法规、政策

在我国,关于绿色物流的法律法规还很不健全,企业目光只是盯着常规物流这一块,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来驱使企业实施绿色物流。为此,政府要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理念出发,严格实施《环境保护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以及噪音污染防治条例等现有法律法规,并加强绿色物流相关法规的制定,如通过立法控制物流污染发生源、限制交通量、控制交通流。

参考文献:

[1] (美)鲍尔索史斯,克劳斯.物流管理一供应链过程的一体化[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2]王长琼.绿色物流的内涵、特征及其战略价值研究.中国流通经济,2004(3).

[3]单宝.解读绿色物流[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4(6)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绿色物流管理论文

所谓绿色物流,就是以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减少资源消耗为目标,利用先进物流技术规划和实施运输、仓储、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包装等物流活动。绿色物流是近年来才被提出的新课题,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绿色物流的起因分析 1.人类环境保护意识的觉醒。 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人类的生存环境也在不断恶化。具体表现是:能源危机,资源枯竭,臭氧层空洞扩大,环境遭受污染,生态系统失衡。以环境污染为例,全球20多个特大城市的空气污染超过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标准。人类的认识往往滞后于客观自然界的发展,当前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逐渐被人类所认识。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类环境保护意识开始觉醒,十分关心和重视环境问题,认识到地球只有一个,不能破坏人类的家园。于是,绿色消费运动在世界各国兴起。消费者不仅关心自身的安全和健康,还关心地球环境的改善,拒绝接受不利于环境保护的产品、服务及相应的消费方式,进而促进绿色物流的发展。与此同时,绿色和平运动在世界范围内展开,环保勇士以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给各种各样危害环境的行为以沉重打击,对于激励人们的环保热情、推动绿色物流的发展,也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2.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的倡导。 绿色物流的发展与政府行为密切相关。凡是绿色物流发展较快的国家,都得益于政府的积极倡导。各国政府在推动绿色物流发展方面所起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一是追加投入以促进环保事业的发展;二是组织力量监督环保工作的开展;三是制定专门政策和法令来引导企业的环保行为。 环保事业是关系到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伟大事业,国际组织为此作出了极大的努力并取得了显著成效。1992年,第27届联大决议通过把每年的6月5日作为世界环境日,每年的世界环境日都规定有专门的活动主题,以推动世界环境保护工作的发展。联合国环境署、世贸组织环境委员会等国际组织展开了许多环保方面的国际会议,签订了许多环保方面的国际公约与协定,也在一定程度上为绿色物流发展铺平了道路。 3.经济全球化潮流的推动。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一些传统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逐渐淡化,环境壁垒逐渐兴起。为此,ISO14000成为众多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ISO14000的两个基本思想是预防污染和持续改进,它要求建立环境管理体系,使其经营活动、产品和服务的每一个环节对环境的影响最小化。ISO14000不仅适用于第一、二产业,也适用于第三产业,更适用于物流业。物流企业要想在国际市场上占一席之地,发展绿色物流是其理性选择。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将逐渐取消大部分外国股权限制,外国物流业将进入我国市场,势必给国内物流业带来巨大冲击,也意味着未来的物流业会有一场激烈的竞争。我国物流业加紧发展绿色物流,是应对未来挑战和在竞争中占得先机的重要机遇。 4.现代物流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绿色物流是现代物流可持续发展的必然。物流业作为现代新兴产业,有赖于社会化大生产的专业分工和经济的高速发展。而物流要发展,一定要与绿色生产、绿色营销、绿色消费等绿色经济活动紧密衔接。人类的经济活动不能因物流而过分地消耗资源、破坏环境,以至于造成重复污染。此外,绿色物流还是企业最大限度降低经营成本的必由之路。一般认为,产品从投产到销出,制造加工时间仅占10%,而几乎90%的时间为仓储、运输、装卸、分装、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等物流过程。因此,物流专业化无疑为降低成本奠定了基础。但当前我国的物流基本上还是高投入大物流、低投入小物流的运作模式,而绿色物流强调的是低投入大物流的方式。显而易见,绿色物流不仅是一般物流所追求的降低成本,更重要的是物流的绿色化和节能高效少污染,由此可以带来物流经营成本的大幅度下降。 二、绿色物流的理论基础 1.可持续发展理论。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内容包括以下方面:第一,生态持续。生态持续要求改变单纯追求经济增长、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传统发展方式,切实保持整个生命支持系统的完整性,保持生物多样化,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森林等自然资源不受污染和肆意侵害,积极治理和恢复已遭到破坏和污染的环境。第二,经济持续。经济持续要求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开发应用高新技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善质量,优化配置,节约能源,降低消耗,增加效益,实行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减少有害废弃物的流出和排放,使经济和发展既能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致对后代人构成危害。第三,社会持续。社会持续要求以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为目的,积极促进社会向文明、公正、安全、健康的方向发展。为此,必须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合理调节社会分配关系,消除贫富不均和两极分化;大力发展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提高全体人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水平;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保持社会政治稳定。由此可见,可持续发展既不是单指经济发展或社会发展,也不是单指生态持续,而是生态——经济——社会三维复合系统的可持续。在这个可持续经济、可持续生态和可持续社会组成的三维复合系统中,是以生态可持续为基础、经济可持续为主导、社会可持续为根本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应用于现代物流活动中,就是要求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对现代物流进行研究,形成一种与环境共生的综合物流系统,改变原来经济发展与物流之间的单向作用关系,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同时又要形成一种能促进经济和消费生活健康发展的现代物流系统。这就产生了“绿色物流”这一全新的概念。 2.生态经济学理论。 所谓生态经济学理论,是指研究再生产过程中,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之间的物流循环、能量循环和价值增值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物流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重要一环,物流过程中不仅有物质循环利用、能源转化,而且有价值的实现。因此,物流涉及了经济与生态环境两大系统,理所当然地架起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之间彼此联系的桥梁。经济效益涉及目前和局部的更密切相关的利益,而环境效益则关系更宏观和长远的利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是对立统一的。后者是前者的自然基础和物质源泉,而前者是后者的经济表现形式。绿色物流以经济学的一般原理为指导,以生态学为基础,对物流中的经济行为、经济关系及规律与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研究,以谋求在生态平衡、经济合理、技术先进条件下的生态与经济的最佳结合以及协调发展。 3.生态伦理学理论。 人类所面临的生态危机,迫使人们不得不反思自己的行为,不得不忍受人类对于生态环境的道德责任。这就促使了生态伦理学的产生和发展。生态伦理学是从道德角度研究人与自然关系的交叉学科,它根据生态学提示的自然与人相互作用的规律性,以道德为手段,从整体上协调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生态伦理迫使人们对物流中的环境问题进行深刻反思,从而产生了一种强烈的责任心和义务感。为了子孙后代的切身利益,为了人类更健康和安全地生存与发展,人类应当维护生态平衡。 三、绿色物流的实施策略 1.树立绿色物流观念。 观念是一种带根本性和普遍意义的世界观,是一定生产力水平、生活水平和思想素质的反映,是人们活动的指南。由于长期的低生产力,人们更多地考虑温饱等低层次问题,往往为眼前利益忽视长远利益,为个体利益忽视社会利益,企业因这种非理性需求展开掠夺式经营,忽视长远利益和生态利益及社会利益,进而导致来自大自然的警告。人们开始意识到:一切经济活动都离不开大自然,取之于大自然,复归于大自然。于是乎,循环经济或绿色经济应运而生,引起人们经济行为的变化,甚至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变,一系列新的市场制度和经济法规,迫使企业降低环境成本而采用绿色技术,进行绿色生产、绿色营销及绿色物流等经济活动。许多专家认为,21世纪是绿色世纪。据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统计,2000年世界绿色消费总量已达到3000亿美元,以后还会大幅度增长。循环经济或绿色经济要求物流企业,在经营决策的时时刻刻,综合考虑人们的近期需求和长远利益、企业利益和社会利益、有形利益和无形利益。并以此观念,策划绿色物流活动。因此,企业经营者必须尽快提高认识和转变观念、决不能存在“环保不经济,绿色要花费”的思想,把绿色物流作为世界全方位绿色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确认和面向绿色物流的未来。 2.推行绿色物流经营。 物流企业要从保护环境的角度制定其绿色经营管理策略,以推动绿色物流进一步发展。(1)选择绿色运输。通过有效利用车辆,降低车辆运行,提高配送效率。例如,合理规划网点及配送中心、优化配送路线、提高共同配送、提高往返载货率;改变运输方式,由公路运输转向铁路运输或海上运输;使用绿色工具,降低废气排放量,等等。(2)提倡绿色包装。包装不仅是商品卫士,而且也是商品进入市场的通行证。绿色包装要醒目环保,还应符合4R要求,即少耗材(Reduction)、可再用(Reuse)、可回收(Reclaim)和可再循环( Recycle)。(3)开展绿色流通加工。由分散加工转向专业集中加工,以规模作业方式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集中处理流通加工中产生的边角废料,减少废弃物污染,等等。(4)搜集和管理绿色信息。物流不仅是商品空间的转移,也包括相关信息的搜集、整理、储存和利用。绿色物流要求搜集、整理、储存的都是各种绿色信息,并及时运用于物流中,促进物流的进一步绿色化。 3.开发绿色物流技术。 绿色物流的关键所在,不仅依赖绿色物流观念的树立、绿色物流经营的推行,更离不开绿色物流技术的应用和开发。没有先进物流技术的发展,就没有现代物流的立身之地;同样,没有先进绿色物流技术的发展,就没有绿色物流的立身之地。而我们的物流技术与绿色要求有较大的差距,如物流机械化方面、物流自动化方面、物流的信息化及网络化,与西方发达国家的物流技术相比,大概有10年至20年的差距。要大力开发绿色物流技术,否则绿色物流就无从谈起。 4.制定绿色物流法规。 绿色物流是当今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类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具有重要意义。正因为如此,绿色物流的实施不仅是企业的事情,而且还必须从政府约束的角度,对现有的物流体制强化管理。一些发达国家的政府非常重视制定政策法规,在宏观上对绿色物流进行管理和控制。尤其是要控制物流活动的污染发生源,物流活动的污染发生源主要表现在:运输工具的废气排放污染空气,流通加工的废水排放污染水质,一次性包装的丢弃污染环境,等等。因此,他们制定了诸如污染发生源、限制交通量、控制交通流等的相关政策和法规。国外的环保法规种类很多,有些规定相当具体、严厉,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最新国际环境标志也已经颁布执行。尽管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直致力于环境污染方面的政策和法规的制定和颁布,但针对物流行业的还不是很多。制定和颁布这些环保政策或法规,既可以成为企业的压力,又可以为企业提供发展的机会,物流企业经营者进行分析研究,以便明确方向,克服障碍,推动绿色物流的顺利发展。

社会的发展带动了需求的变化,促使物流和包装理念在融合中不断更新,逐步形成了一种理性发展的趋势。发展现代物流是国民经济全面、健康、快速、持续发展的需要。循环经济是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已被我国确定为今后经济的发展模式。包装产品生命周期短,又多属一次性使用,用量大,因而消耗资源十分严重;其固废物又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因而包装工业实施循环经济更加迫切。在现代物质社会中,包装的合理运用促进了物流体系的完善,构造了和谐的节约型商品流通社会。按照循环经济理念,现代物流的发展对包装提出了以减量化(Reduce)为核心的更高、更新的要求—提供绿色包装,构建绿色物流体系。 一、应用循环经济理念,发展绿色包装1.包装工业发展应符合循环经济原则循环经济是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基本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的社会生产和再生产形式,其实质是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尽可能小的环境代价实现最大的经济社会发展效益。实施循环经济最重要的操作原则是“3R”原则,即减量化(Reduce )、再利用( Reuse )、再循环(Recycle )。三个原则的重要性是不一样的,三者的顺序也不能变动。减量化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则。减量化就是要减少进入消费流程的物质量,将重点放在预防废物产生而不是产生后治理。目前存在的过度包装浪费资源并产生大量废物,以及一次性包装物是不符合减量化原则的。其次,要注意包装材料的再利用。像纸版箱、玻璃瓶、塑料袋等包装材料可以再利用,以节约能源和材料。第三,要尽可能多地再生利用或资源化。所谓资源化是指把已完成使用价值的物质返回到工厂,经处理后再融入新的产品之中。资源化能够减少人们对垃圾填埋场和焚烧厂的压力,制成使用能源较少的新产品。一般原级资源化在形成产品中可以减少20}90%的原材料使用量,而次级资源化减少的原生物质使用量通常只有25%左右。2.以发展绿色包装为行业方向绿色包装既是一种包装理念,也是一种理想包装,至今尚无统一的定义和评审标准。然而国际贸易中的绿色贸易壁垒对包装却提出了越来越多、越来越严格的要求。许多工业发达国家的技术标准、环境标准、包装标签及环境标志、卫生检验检疫条例等绿色壁垒对包装提出的限制主要有:包装材料含有的有毒有害元素及影晌生态或人体健康的微生物病菌,包装印刷中含有可能像内容器迁移的有机溶剂或重金属残留物质;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或自行降解性能;有无环境标志等四个方面。目前,绿色包装的内涵包括以下五点实行包装减量化;包装应易于重复利用或回收再生;包装废弃物可降解腐化;包装材料应无毒无害;包装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中均不应对环境产生污染。前面四点应是绿色包装目前必须具备的要求,最后一点是依据生命周期分析方法用系统工程的观点,对绿色包装提出的最高要求。3.发展绿色包装,应对环境贸易壁垒对我国包装及物流业的挑战在国际贸易中,随着关税大幅度下降,环境贸易壁垒作为贸易保护主义的一种新形式应运而生,其影响也越来越大,几乎波及我国外贸出口的所有领域。绿色包装正成为新的非关税壁垒—绿色壁垒。例如,1998年欧盟单方面禁止我国未经检疫的木制包装箱、木制托盘入境,使我国经济贸易损失达数十亿元,之后又在2000年宣布从中国、加拿大、东南亚、美国等地进口木制包装箱、木制托盘必须经过熏蒸灭菌处理。发达国家过于严格的绿色包装标准,提高了贸易“门槛”。2000年,欧盟在环境贸易壁垒方面采取了更大的行动,要求家电、电子产品、通信用品的回收率为60%以上,个别产品回收率高达75。其中包装制品回收率达85 % ,这项规定将于2006年1月正式执行。近年来由于包装问题产生的贸易摩擦越来越多,许多商品出口欧美还要支付高额的包装废弃物处理费用等。我国包装业、生产企业、物流企业正面临严峻的考验。二、发展绿色包装,构建绿色物流系统的措施发展绿色包装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包装容器、包装材料、包装技法、生产工艺以及废弃物处理技术等多方面的知识,是包装学科的新发展。研究绿色包装要不断创新,研制新型节能环保的材料,提高评价包装材料性能的测试水平并建立相应标准化工作程序。同时,包装机械必须更新提高技术水平,包装设计和印刷装演应该包含更为丰富的信息和时代特征。另外,绿色包装相应的法规、技术界定以及人才的教育培养将涉及各个方面的各个环节。1.加强立法和执法,确保绿色包装健康发展。国内相关部门应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指导、扶持、保护绿色包装企业及产品,同时对不符合绿色包装发展方向的企业责令整改或关停。在制定法规时,国内相关部门既要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提高技术水平,又要结合我国实际,认真研究包装环境,立法全面严谨,与国际接轨,执法力求严格规范,确保绿色包装健康发展。2.加大技术创新力度,以减量化为中心,积极研发与推广各种绿色包装材料与设备,以适应物流业发展与国际贸易的需要。▲瓦楞纸箱要向微型化、减量化方向发展。瓦楞纸箱包装应用范围广,在运输包装、物流系统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居各种包装之首,2004年我国纸制品包装行业工业总产值为亿元,占包装工业总产值的33%,占塑料包装、金属包装、玻璃包装、纸制品包装四大行业包装总产值之和亿元的,产能已居世界第一。仅其自动生产线已从1995年的600多条发展到2004年的4000多条。我国瓦楞纸箱产量已超过日本,仅次于美国,由落后跨入了世界纸箱包装大国,但还不是强国。目前,瓦楞纸箱包装行业普遍存在资源浪费,产能过剩,开工不足(平均开工率只有35 % -40}i`o);市场供大于求,无序竞争,企业效益低下,亏损面扩大;从整体上看,还处于初级工业化阶段。以单条生产线为例:美国的一条线的年产量是6000万平方米,德国是5700万平方米,法国是4400万平方米,而我国只有400万平方米,差距相当大。所以,瓦楞纸板生产上速度、上档次,是一个发展趋势。而减少落后设备,关闭小企业,则是纸包装行业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今后,瓦楞纸箱业的发展应以减量化为中心,向微形化、低克重方向发展。发达国家三瓦纸箱成为市场主流,从而可以大大节约纸张消耗、节约木材、节约能源,而我国恰恰相反,是以五瓦纸箱为主(详见图表)。以2003年瓦楞纸箱产量为158亿平方米计算,我国多耗材70%以上。近年来,继蜂窝纸板、重型瓦楞纸板、。3A”型特种瓦楞纸板、增强加心瓦楞纸板(俗称“瓦中瓦”)等新型包装材料之后,微型瓦楞纸板(亦称“微细瓦楞纸板”)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将是我国包装行业与物流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方向。目前,我国微型瓦楞纸板生产还存在起步较晚、品种少、档次低、生产技术及工艺水平不高等问题,较高档次的微型瓦楞纸板还需要进口。因此,国内微型瓦楞纸板生产企业需要尽快研发出抗压强度更高、缓冲性能更好、印刷更精美、克服“搓板”现象以及成本更低的微型瓦楞纸箱(盒)。▲在运输包装、物流系统中加快推进木材节约和代用工作。“包装现代化,装卸机械化.运输集装化,仓储货架化,管理信息化”是实施运输包装改革、发展物流产业的基本原则与内容。长期以来,木托盘、木制品包装等是运输包装的一种主要制品,在物流系统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耗用木材量很大。我国是世界上木材资源相对短缺的国家,随着木材消费量的不断增加,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因此,节约木材和代用是缓解木材供需矛盾、实现木材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途径。在加快推进木材节约和代用的重点环节和重点工作中,国办发[2005]58号文件中指出,要发展木材代用,优化木材消费结构。提倡、鼓励生产和使用木材代用品,优先采用经济耐用、可循环利用、对环境友好的绿色木材代用材料及其制品,减少木材的不合理消费。在包装、运输业继续推广塑料、金属、竹材等非木质包装和木塑复合包装;限制以天然林木为原料的一次性木制品和木制包装物的生产和使用,限制食品、饮料、酒类等消费品的过渡木制包装行为。因此,在物流系统中,应大力推广国际上最新的运输包装技术—缠绕包装替代木箱包装、瓦楞纸箱包装等,节约木材资源,实现运输包装的减量化,这是企业降低包装费用、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也是应对国际环境贸易壁垒的一项重要举措。缠绕包装技术是近年来在运输包装领域涌现出来的一种现代化的新技术,是推进集装化运输和物流产业化的基础。它采用特定配方与工艺技术制成的缠绕拉伸薄膜,通过应用先进电子技术和精湛的机械制造工艺制成的缠绕包装机,将各种外形规则或不规则的产品包裹成一个整体,使货物能受到保护,防止擦伤、碰伤,不破损、不散失、不划痕,减少油污与脏斑的产生,减少因包装不善带来的经济损失。缠绕包装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改变产品原始落后的包装,而且能提高单元载荷体,提高装卸、运输作业效率;保证装卸人员、运输工具的安全,是发展集装化运输和物流产业的基础。缠绕包装技术还可以大大降低货物(产品)包装费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这也是缠绕包装技术能够快速发展的关键所在。缠绕包装技术的出现,代替了原来的各种纸包装、木包装,可以大大减少木材、纸张等资源的消耗,为改革运输包装、发展物流产业我到了一条好的减f化对策。拉伸薄膜裹包与其他组成单元货载的方法(如捆扎带、粘合或使用收缩膜等方法)相比较,适应性非常广泛,可以裹包各种构型的产品和实现相同尺寸的产品堆码,满足各种货载的要求。3.积极开发新型阀口包装袋,替代原有“塑塑复合袋”、“纸塑复合袋”、“预应力复合袋”、“玻纤夹筋袋”等。新型包装袋是国际上最新产品,具有自重轻、强度大、高耐磨性和高防水性、价格低、操作方便、有利环保(可以再循环制成其他产品,恰当的焚烧可获得一定能量,其焚烧后的肥料对水和土地绝无污染)等优点,有着广泛的用途,可以保护被包装物在运输、储存中牢固、不破包,减少因包装制品不善带来的经济损失,为生产企业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AD. STAR新型包装袋是针对目前我国实际情况,解决好水泥、粮食、化肥、碳黑、塑料粒子、糖、盐、饲料、沙子等各种大宗物料包装的最好产品,可以取代那些正在被广泛使用的质量好但价格高,或正在被淘汰的质t次价格低的“塑塑复合袋”、“纸塑复合袋”、“预应力复合袋”、’‘玻纤夹筋袋”等产品。我国是世界上包装袋需要量最大的国家,年需要,10亿条包装袋,以年产3600万条包装袋计算,我国需要建立300余个同样规模的工厂。目前,新型包装袋与新型包装袋生产线在我国尚属空白,市场前景广阔。文秘杂烩网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