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管理论文>质量管理论文

射线检测质量管理分析

2023-12-07 21:25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近年来我国经济实力不断攀升,各方面发展均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但在发展过程中也产生了很多新的问题,如环境问题和能源问题,为了能够使我国得到长足发展,必须在各个领域贯穿可持续发展理念。采暖建设中必然需要应用到大量的能源,燃气热水炉的应用恰恰可以很好的解决此方面的问题,同时也不会对采暖效果造成过多影响,然而即使如此也不可否认的是在实际应用中依然会暴露出些许问题,需要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优化,才可以更好的为人们提供服务。


  1普通燃气热水炉的应用分析

  根据对采暖方面的研究和数据分析可以发现,如今末端散热装置已经成为了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其具有较高的热舒适度,且占用面积小,十分适合室内采暖应用。此种方式虽然兼容性较好,但在与热水炉结合应用时,需要做好相应的控制工作,如供回水温度等。相关规定中明确指出,我国地热系统的供水温度为35-45℃,最大值应被控制在60℃以下,而供回水温差应处于5-10℃之间,即最高温度需要在60℃左右,但热水炉在常规情况下的温度值已经达到了80℃,这也就导致出现了两者不匹配的情况,若强行结合应用则会出现很多问题,如导致相关材料使用年限减少、供暖效果差、能源消耗大以及对人体产生影响等。为了能够改善此种局面,需要对原本的采暖方式进行优化,如地热系统方面,可以在其中加入混水装置,其可以有效控制供水温度,也可以调节设备之间的不兼容问题,如今该方式已经成为了主要趋势之一。


  2冷凝式燃气热水炉的应用分析

  如今冷凝式燃气热水炉正迅速席卷市场,然而若对此方面进行细致的分析就可以发现,其在市场宣传推广方面均在着误导、扩大嫌疑,即在人们心中营造一种错误观念,不管使用何种末端散热设备,只要应用冷凝式热水炉均可以实现高效、节能的目的。其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达到这一要求,但是具有条件的,即使用热效率达到106%以上,而不是随时随地均可以的。且将其与散热器结合应用一般是无法在短时间内达到最大热效率的,由此可见散热器的应用效果并不能够满足实际需求。混水装置的应用是很有必要的,其可以改善该方式中的诸多弊端,特别是流量匹配方面,该方式今后的发展应做好市场规范工作。


  3燃氣热水炉在住宅采暖中应注意的问题

  3.1根据采暖方式来调整应用方案

  在住宅采暖方面我国已经有了多种方式,如普通燃气热水炉,或是地板辐射方式,以及冷凝式燃气热水炉等,不同的方式所产生的效果不同,应用过程中常出现的问题也有较大的差异,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采暖方式。若以普通燃气热水炉为主要供暖渠道时,应对散热设备进行优化,目前来看散热器的应用效果最佳,应用范围也最大;但若是地板辐射方式,则要对混水装置方面提起重视,若此方面未得到完善,则会在应用时出现供水温度高,供回水温差大,以地板辐射采暖温差大等问题。


  3.2设备的选择

  当热源发生变化时,散热装备也应随之作出变化,如将普通燃气热水炉换做冷凝式后,则要放弃对散热器的应用,因为该设备的应用效果与供水温度有着直接关系,温度越高,散热效果越佳;在地板辐射方面,混水装置是十分重要的,其能够很好的解决流量问题,主要是热水炉流量、地板采暖流量两个方面。其最大的优势在于可以使热水炉持续很长时间的高效运转。


  3.3控制回水温度

  虽然采暖方式不同、注意事项不同,但不同的采暖方式之间也存在相似之处,即对回水温度的控制。无论实际上应用的是何种方式,若出现了热水炉额定热功率比室内负荷高的情况,就会导致热水炉回水温度比额定输出功率下的回水温度高得多。此种情况若不及时处理,长时间的运转会导致热水炉出现故障,并影响到采暖效率,为了避免此种情况的发生,应做好热水炉的选择工作,不仅是类型的选择,也要衡量其各方面性能,尤其要保证输出功率与室内负荷相同,而这就需要相关人员对建筑情况有足够的了解。


  4总结

  综上所述,研究关于燃气热水炉在住宅采暖中的应用方面的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不仅关系到燃气热水炉的应用,也关系到住宅采暖建设的发展与优化,甚至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国北方地区四季分明,每当冬季来临时必须做好保暖措施,住宅采暖的出现使得人们摆脱了以往火炉子供暖时期,但鉴于近年来新建住宅较多,而有些小区因供热设施不足或其他原因的存在而导致供暖效果不佳的情况出现,因此相关机构和人员应继续加强此方面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周宇,秦朝葵.燃气采暖热水炉在纯甲烷和上海地区天然气条件的性能测试比较[J].城市燃气,2016(08):4-8.

  [2]安建新.燃气采暖热水炉在节能时代的出路[J].供热制冷,2011(05):52-54.

  [3]景世晖.住宅分户式采暖系统型式的多样化及选择[J].甘肃冶金,2010(04):143-144.


  来源:中国化工贸易·上旬刊 2017年5期

  作者:刘钊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