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的重要性
(一)保障人身财产安全
建筑结构设计的抗震设计最根本的目的就是为了避免建筑物的倒塌,提高建筑物的稳定性。如果在建筑结构的设计中不将抗震设计的理念考虑进去,那么房屋的抗震性则是无法得到保证的。当地震来临时,建筑房屋抵抗不住强大的震级冲击,使人们的人身财产受到极大的伤害。因此,建筑结构设计师在进行建筑界结构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建筑物抗震性的设计,以最大限度去提升建筑物的抗震效果,最大限度的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促进建筑结构设计理念的革新
在每一次地震过后,相关抗震设计的专家都会对地震发生的原因、今后的预测和防治进行深入的研究,从而得出新的思路想法,将建筑结构设计与抗震设计进行完美的融合。例如日本就是在经过多次的地震破坏后成立了地震预防调查委员会,针对性地对抗震结构设计进行不断探索。因此,目前日本的建筑抗震设计技术方法是处于国际前沿的地位。
(三)为建筑行业树立正面的思想
如果在整个建筑行业领域都深入贯彻抗震设计这一理念思想,让更多的建筑企业认识到抗震设计的重要性并在实际的建筑结构设计中充分融入抗震设计,全面提高建筑房屋的稳定和使用寿命。这对整个建筑行业起到一个很好的引导作用,不仅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的安定,还对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二、抗震理念在民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一)建筑选址
在民用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场地与地基的选择尤为重要,其直接关系到整个结构的抗震能力。对于具体工程应当在抗震设计前对工程所在地的地震活动情况详加了解,并对地质情况进行细致勘查,在充分收集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对场地进行综合分析及评价,得出工程所在地的抗震设防等级。若是场地不利于抗震设计,应在不影响工程整体建设情况的前提下加以规避,如果避无可避,则应采取有针对性的处理措施。
(二)结构优化
在设计时,要给结构预留出足够的余度,当某个部分的结构遭受破坏时,其余结构能够满足对需要承担作用力的要求,进行均衡分配。这样一来,即使部分结构构件发生破坏,也不会对建筑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造成影响。设计人员应当将结构抗震设计中震害影响力的传递路径在结构简图中清楚地标出,确保结构设计兼顾抗震设计要求,使竖向构件的受力更加均匀,从而保证应力在结构中传递的连续性。
(三)合理的材料选择
根据建筑结构的类型,将抗震性能进行不同级别的分类。当前,建筑结构类型一般顺序为:钢结构、型钢混凝土结构、混凝土-钢混合结构、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配筋砌体结构以及砌体结构等。诸如日本等国家,在原料上就较为关注,我国或者欧洲等国家建筑经常所用的材料,在日本已不存在,当前,日本建筑使用的瓦片,大部分是用塑料制作而成。并且由于木结构,对于抗震性具有较高的性质,在日本采用较为广泛。为保证传统木质材料的进一步提升,当前,很多日本居民住宅,采用的设计都是箱体设计风格,这种风格的设计,就算是出现了房屋翻滚的问题,由于整体结构所受的危害较小,因此应用较为广泛。此外,钢结构在日本也较为普遍,这种钢结构采用的是塑性材料,因此,在地震将要到来之前,具有很好的吸收地震的能力,从而可以很好的进行抗震。
(四)进行设置抗震多道防线
1.首道抗震防线的构件的科学选型
严格意义上说,首道防线的设置以及选型,其负担较小或者是无负担,这样就可以对于一些较小的填充墙以及竖向支撑墙可以承重,此外,应当对一些轴压比值进行最大限度的小的选择,一般情况下,轴压较大的框架柱,不适宜做首道防线的抗侧力构件。但是由于施工的问题,那么就只能采用单一的框架体系,这样就使得其成为整个框架体系中,唯一的抗侧力构件,此时应当选用的“强柱弱梁”型延性框架。
2.采用赘余构件,增多抗震防线
对于高层建筑而言,一般采用双重抗侧力体系:框架-抗震墙、芯筒-框架、内墙筒-外框筒、框架-支撑,其在水平地震侧力的作用之下,通过各层的楼盖,进行工作的协同。同时,这种体系会在地震发生时,依靠支撑或者是墙体等,框架作为主要的抗震防线,为有效保证这一体系的抗震防线,一般采用在方式为:同一轴线位置设置延伸性较好的抗弯梁的方式,利用这些连系梁首先承担地震前期脉冲的冲击,以达到保护主体结构的目的。
总而言之,在建筑物机构设计中加入抗震设计是势在必行的,不仅有助于提高建筑物整体的稳定性,还对人们人身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起到了巨大的积极作用。所以我们要确保建筑物的主体始终处于安全性高的环境中。从而使高层建筑结构满足人们的使用要求,能够减轻甚至避免地震带来的危害。
参考文献
[1] 潘长英.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分析[J].江西建材,2016(1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