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政府改革是为了更好地向全社会提供高效优质、规范透明和全方位的管理与服务,全球化的趋势使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府管理要与国际惯例接轨,信息化建设更驱使电子政务建设成为政府改革与管理效能提高的重要手段之一。
[关键词]信息社会 政府改革 效能 电子政务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转型,社会面临着可持续发展的巨大压力,收入分配、劳动关系、城乡发展、地区发展等问题突出,人民群众在各方面对公共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公共管理是以政府是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整合社会的各种力量,并广泛运用政治的、经济的、管理的、法律的方法,强化政府的治理能力,提升政府绩效和公共服务的品质,从而实现公共的福利和公共利益的一种管理活动,因此提高政府的管理效能称为化解社会冲突的重要举措,政府的数字化改革为政府绩效的提升奠定了基础。
一、提高绩效是现代政府管理的核心问题
所谓绩效是效率和效能的综合,在实际生活中,高效率并产生良好的工作效果就成称之为绩效。Www.133229.Com行政高效率成为各国政府尤其是民主整体重要的行政目标。公共管理改革是对利益关系、权利格局、组织结构进行重新调整和建立的一种政治行为,它涉及公共部门自身的改革和公共部门在整个社会的职能定位方面的改革两方面,其目的是为了优化公共组织结构及其职能,提高效率和服务质量以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要求。
当代西方各国的行政改革实践证明,公共管理绩效评估作为政府再造的重要内容和根本性措施,为政府改革实践和公共管理学理论研究提供了新的视野,并促进了西方国家政府管理效率的提高和管理能力的增强,缓和了社会危机的矛盾。政府绩效通常可以被划分为组织绩效和个人绩效两个层面,其中组织绩效通常是指某一级政府或政府职能部门的整体绩效水平,而个人绩效往往是指公务员或管理人员个人的绩效水平。由于公共部门提供的各项公共服务必须由民众支付成本,公共部门功能的扩张与强化势必将增大施政成本,另一方面,公共部门是在一个竞争不足和难以严格监督、考核的条件下,花纳税人的钱为广大民众办事,往往缺乏花最少的钱、以最经济的手段、提供最优质服务的自我约束和自我激励动机。我国一些地方盲目攀比、大搞形象工程、搞花架子、做表面文章以及片面地追求gdp的增长,这些成为影响政府效能的主要问题,政府绩效评估是以提高政府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而采取的以公共责任和顾客至上为理念的政府改革策略,是持续改进和提高政府部门绩效的新的管理理念和方法,是当今许多国家实施政府再造、落实政府责任、改进政府管理、提高政府效能、改善政府形象的一个行之有效的工具。
二、当代公共管理改革以提高效率为目标
当今世界各国公共管理改革的基本内容主要集中在社会、市场管理与政府职能的优化;社会力量的利用和公共服务社会化;政府部门内部的管理体制改革,利用信息技术革命成果建立与完善公共行政信息系统,分权与权力下方,部门内部的组织结构改革,公共人事制度改革,提高服务质量以改善公共机构形象,实现公共行政传统规范与工商企业管理方法的融合,促使公共部门更具有绩效,提高公共管理效能。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伴随着全球化、信息化、市场化以及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英国、美国、新西兰等西方发达国家相继掀起了公共管理的浪潮,也被称为“政府再造运动”或“新公共管理运动”。虽然各国的改革在广度、深度和成效方面存在差异,但都普遍采用工商业管理的理论、方法及技术,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提高公共管理水平及公共服务质量,并且都是以政府职能的市场化作为改革的基本取向。
以提高效率为目标的改革,强烈关注财政控制、成本核算、钱有所值和效率问题,关心信息系统的完善;建立更强有力的一般管理中心,权力向资深管理者转移;强调对顾客负责,让非公共部门参与公共物品的提供;解除劳动力市场的规制,加快工作步伐,采用绩效工作制以及短期聘用合同;雇员自我调节权力的减少,权力向管理者转移,吸收部分雇员参与管理过程,采用更透明的管理形式;增加更具有企业管理色彩的授权,强调责任制;采用公司治理的新形式,权力向组织战略顶层转移等。
传统的政府办公模式依赖于纸质文件作为信息传递的介质,办公手段落后,效率低。机构设置的管理层次多,决策与执行层之间信息沟通的速度较慢,费用较多,信息失真率较高,往往使行政意志在执行与贯彻的过程中发生不同程度的偏离,从而影响了政府行政职能的有效发挥,也造成了机构臃肿膨胀、行政流程复杂、办事效能降低等不良后果,阻碍了我们打造民主、高效、廉洁的现代服务型政府的进程。
三、新技术革命是当代公共管理改革的“催化剂”
新技术革命尤其是信息技术革命为打造新的政府模式提供了强劲的动力和技术手段。随着信息技术在世界范围内的迅猛发展,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应用,不仅能大大提高政府效率、降低成本、增强管理的透明度,还能极大地方便公民与企业。
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化、网络化浪潮席卷全球,信息化时代从三个维度影响着各国的公共管理改革。一是随着知识爆炸性的增长,政府原有的管理模式和运转方式越来越难以适应,无法发挥其应有的效能,为改革这种状况,建设信息高速公路和实现社会信息化,已成为各国政府的共识。二是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政府治理与范式的变革提供了相应的技术基础。每一种范式都需要有自身的技术手段支持。现代社会推动政府公共管理改革的主导力量之一就是以网络为主要载体的信息通信技术,它使各种过去难以想象的改革方案变得切实可行。三是信息社会的信息资源共享与决策分散化的变革,使得社会团体与广大公民在社会权力结构中日益重要,他们摆脱对政府的传统依附关系的能力得到了增强,从而对政府治理的监督作用不断提升,这一趋势为人本文明的复兴与民主社会的建设提供了有利的契机。当代公共管理信息化改革的主要标志是推行电子政务。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起,率先提出了“运用信息技术再造政府”的改革理念。在美国的带动和影响下,英法德日等西方国家也把构建电子化政府作为其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定并开始实施政府治理电子化的总体规划。电子政务是一个引进的外来词,我国先是有政府信息化,之后在国外的电子政务热潮下,在20世纪90年代末才开始酝酿并启动了我国的电子政务。
对电子政务的描述目前有很多种说法,例如,电子政府、网络政府、政府信息化管理等,真正的电子政务绝不是简单的“政府上网工程”,更不是为数不多的网页型网站系统。从严格意义上说电子政务就是政府机构应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将管理和服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在互联网上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和空间及部门之间的分隔限制,向社会提供优质和全方位、规范透明的、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和服务。
四、信息社会为政府效能提高提供了新的契机
计算机信息技术、卫星通信技术和光纤通信技术的进步,尤其是电子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的密切结合,使人类对信息的提取、传递、存储和处理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提高。政府可以通过互联网充分占有决策信息,整合社会利益要求,利用政府外部专家、学者等智力资源,推动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通过网络实现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联系,既提高办事效率、质量和标准,又节省政府开支、起到反腐倡廉作用。
政府作为国家管理部门,其本身上网开展电子政务,有助于政府管理的现代化。我国政府部门的职能正从管理型转向管理服务型,承担着大量的公众事务的管理和服务职能,与传统政务相比,电子政务可以优化政府工作流程,使政府机构设置更为精简合理,从而解决职能交叉、审批过多等问题。政府运作公开透明在很大程度上遏制黑箱操作、人治大于法治等现象。公众增加了参政议政的机会,政府也可以在网上与公众进行信息交流,听取公众的意见与心声,在网上建立起政府与公众之间相互交流的桥梁,为公众与政府部门打交道提供方便,对政府的监督也更有效。电子政务使得政府各类信息资源数据库互联共享成为可能,也使得这些资源得到统筹管理和综合利用,从而避免资源闲置、浪费和重复建设。通过电子政务共享的信息资源更易存储、检索和传播,共享的范围和数量也更大,可以更有效地支持政府的决策。电子政务通过网络能够实现快速和大规模的远程数据采集和分析,从而可以实现跨地域信息的集中管理和及时响应,大大增强监管者的核对、监管能力。电子政务将使政府服务功能增强,推动传统的政府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政府职能由管理控制转向宏观指导。电子政务将使政府办事效率更高,管理成本更低。网上办公提高了办事效率,节约了政府办公费用的开支。政府通过网络可以直接与公众沟通,及时收集公众的意见,提高了政府的反馈速度,降低了政府的管理成本。信息社会的政府治理必须实现科学化、知识化、网络化、全球化、一体化、人性化与价值化。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自动化与信息化成为当代管理发展的基本趋势,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政务的产生,对现代行政管理方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根本上发展了以往的行政方法,而现代化的行政管理方法以其科学性、合理性、高效性支撑着电子政务的进一步发展,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规范行政权力,全面提高行政效能,增强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更好地实践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参考文献:
[1]苏新宁.电子政务理论.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3.
[2]黄健容.公共管理新论.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3]胡象明.行政管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