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管理论文>行政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建设应用影响硕士论文(共5篇)

2023-12-11 08:54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第1篇:高校行政管理人员价值观取向创新探析


  一、价值观概念及取向


  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评价和看法,也是人们对社会、政治、经济、道德和金钱等方面所持有的总体看法。由于人们所处的社会地位不同,各自的价值观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价值观取向是指一定主体基于自己的价值观在面对或处理任何事件所持的立场、态度的方向。不同层次、不同地位的人有着不同的价值观和价值取向。


  价值观是支撑人类生活的精神支柱,它决定着人类行为的取向,决定着人们以何种心态和意图去开创自己的价值,实现自我的奋斗目标,因而它对人类的生活、工作起着根本性的引导作用。价值观作为人对自我生活意义的反思和追求,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又随着社会发展的变化而变化。


  二、价值观形成及转变


  价值观是人们对社会存在的根本反映。价值观是通过人们的行为取向以及对事物的评价和态度反映出来的,是世界观的核心,也是驱动人们行为的精神动力。价值观支配和调节着一切社会行为,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价值观是随着知识增长和生活经验的积累而逐步确立形成的。价值观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独立性,并形成一定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定势。价值观的变化是社会变革的前提,也是社会发展的趋势。


  价值观念是通过社会发展变化而培养形成的,家庭培养、学校教育和社会环境等因素的作用对个人价值观念形成的影响较大,并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价值观不仅影响到个人的行为,还会影响到群体行为和整个组织的行为。在相同客观条件下,对于同一个事物,由于人们的价值观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言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它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目标相融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承接。它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和制度的价值取向及追求目标,表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对于公民的道德要求以及公民应该具备的道德属性。


  三、高校行政管理人员价值观取向研究


  (一)行政管理人员价值取向状况


  价值取向表明对价值所选取的方向,也就是价值观的取处流向。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学术研究和服务社会的三大重任。同时,高校要为引领社会文化发展,公民道德提升做出表率。高校的主要群体为教师与学生,行政管理人员是保障学校教学研究工作正常运行所配置的管理、服务及辅助人员。这一群体的综合素质和技能低于教师群体,其价值观、价值取向也有别于教师群体。作为高校的行政管理人员,应该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但是作为基层管理人员,由于日常工作上接触的事务就是办好服务流程中的琐碎和繁杂事务,所以工作上一般不具备什么特定的远大志向,只是按部就班,做好手中的日常工作或完成岗位任务。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变迁,新常态的脚步已持续迈进,对高校各项工作的发展与完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个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新任务已经提上工作日程,完善和提升管理、监督质量已成为行政管理工作的首要目标和任务。


  随着高校新老人员的更替,行政管理人员队伍结构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硕士研究生学历以上的人员占管理人员的85%~90%,低学历的老同志即将退休完毕。高校行政管理队伍创新建设和完善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行政管理人员的发展与完善应该要有新的起点和标准。首先,行政管理人员要培养自主创新意识,努力提升个人价值观和思想境界。对年轻同志来说,除完成基本工作以外,还应该提高工作标准和要求,特别是在理工科院校,正规管理专业的行政人员较少,应该进行岗位培训和进修,充实这批管理人员的理论基础,以便完全适应工作的需求。其次,对于少数老员工来讲,应该尊重他们的长期工作努力和经验,尽可能提供学习现代管理知识和理念的机会,为单位或部门发挥积极作用,站好最后一班岗。总之,高校对管理人员队伍的建设与发展要明确新的目标,制定新的规划,并力争落到实处,使行政管理队伍发展迈出新的步伐,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二)行政管理人员价值目标完善


  高校行政管理岗位肩负着学校各项政策、制度和规则的执行与落实,代表一所大学管理队伍的管理实力,反映出学校的综合管理、治理水平和能力。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价值目标高低,对学校的综合影响较大。目前,高校的行政管理能力及水平还没有达到真正的规范化、合理化的程度。这其中的主客观因素较为复杂,在现有的高校行政管理人员中,具备管理学背景的管理人员为数不多,理工科院校更为突出,不懂管理学的人员在管理岗位上行事,很难做到科学规范、理性管理,只能按固有习惯行事。同时,行政管理人员大部分长期在基层部门工作,升迁或提拔的机遇较少,工作中个人奋斗的意愿不强烈,积极進取精神不显著,做事只图应付了事。


  然而,新常态下的高校各项工作要全面创新发展和综合治理,就必须率先提升学校内部管理、治理能力和水平。首先,学校要设置内部管理目标,制订周密可行的计划,针对学校内部管理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提出有效的改进方法和解决途径;其次,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安排管理人员参加理念创新培训和岗位技能提升学习,把培训学习要求与个人年度考核标准相结合,使之成为常规化工作;最后,行政管理人员要学会自觉完善自我、坚持学习,努力完善和提升个人的价值目标,提高自己的工作要求,创新自己的工作思路,力争在本岗位工作中取得新的突破和进展。


  (三)行政管理人员价值层次提升


  高校行政管理人员承担着学校日常事务工作的运行和落实,是学校日常工作联系内外各部门的窗口和形象,代表着整个学校的管理、治理能力和水平。因此,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作风,办事风格及管理、治理水平直接关系到高校的影响和声誉。高校要更好地适应社会多元化、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需求,就必须更新观念、创新变革、完善发展、抓好落实,力争在管理工作和治理能力上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和提高。


  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肩负着学校深化改革和创新发展重任的实施、执行和落实,其日常工作中的言行均代表着学校的管理水平和治理能力。因此,时代发展要求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必须具备良好或更高的个人综合素质及修养,而高校的“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也需要行政管理人员提升素质和层次。因此,高校要积极营造“双一流建设”的氛围和风气,强化理论学习,开拓思维视野,努力提升行政管理人员的价值层次和思想境界。首先,学校相关部门要制订出提升行政管理人员层次的具体计划或方案,提升计划可与党团活动、政治学习、教研活动、工会活动等有效结合起来,充分运用高校的文化资源优势,寻找这类活动的共同点及兴趣,从而推进提升个人层次活动主题的完善;其次,作为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必须对本职工作有新的要求,爱岗敬业,逐步提升个人的价值层次,努力做好自我完善、自我提升的心理准备,并逐步在日常工作中提升自己的价值层次和综合管理、治理能力。同时,在日常工作中行政管理人员还必须加强理论学习和研讨交流,积极思考工作中的新问题和新方法,努力完善或尝试新方法,只有在个人心目中设置目标,才能在日常工作中有所作为。


  提升高校行政管理人员价值观层次及思想境界,是一项持续的、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各级各层领导班子拓宽视野、创新思维、学好理论、研究实情、真抓实干、落到实处。要按照习近平同志“四大治国理念”的要求,全面贯彻执行教育领域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指示,以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各次重要会议精神为引领,同心同德、努力奋斗、完善发展、抓好落实,努力使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价值层次提升到新的境界。


  作者:胡旭宇

  第2篇: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素质建设探究


  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着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开展,素质较高的行政管理人员能够按照行政管理工作的要求和职业道德素质的要求高效率完成管理工作。因此,高校行政管理工作十分重视管理人员的素质建设。具体来说,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主要包括思政素质、职业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心理素质、礼仪素质、个人能力等各个方面。但是,由于受多种因素影响,行政管理人员素质建设在人员知识结构、服务意識、学习意识、业务能力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多问题需要高校解决。研究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素质建设不仅能够提供行政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而且对高校行政工作效率的提升直接的现实意义。


  1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


  1.1思想政治素质


  首先,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应具备思想政治素质。思想政治素质能够帮助行政管理人员坚定政治立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且,思想政治素质能够帮助行政管理人员用科学的世界观来看待世界,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来解决管理工作问题。另外,没有国际主义和爱国主义的人无法承担高校行政管理工作。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应具备较强的爱国精神,能够激发自身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具备民族自豪感,积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


  1.2职业道德素质


  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应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在工作中做到认真负责、诚实守信、恪尽职守,高效率完成工作。同时,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应积极落实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自觉规范自身的行为,为高校师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坚持正确的工作方针,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管理工作。并且,高校行政管理工作应重视自身形象的树立,自觉抵制各种腐败思想,正确处理金钱,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念,避免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侵蚀。另外,行政管理人员应以平等的态度对待高校师生,避免骄傲自大的错误思想。


  1.3科学文化素质


  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应具备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具备完善的科学文化知识。具体来说,高校行政管理人员不仅要具备行政管理知识、高校管理知识、政治知识、职业知识等方面的知识,而且还要学习经济常识、人际交往知识、社会文化知识、民俗学知识、艺术知识、历史知识等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行政管理人员才能够正确理解高校的各种现象,并采取正确的行政管理手段。


  1.4个人能力


  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应具备较强的个人能力。首先,管理能力是行政管理人员开展管理工作的基本能力。行政工作管理、高校管理等能力对高校的发展意义重大。因此,行政管理人员应重视自身管理能力的提升,用现代化的管理方法,以能力为核心提高自身的素养;其次,行政管理人员应具备组织管理能力。行政管理工作需要合理安排高校的各项行政工作,协调高校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并制定周密的工作计划,而这些工作离不开行政管理人员的组织管理能力;最后,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应具备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能够与高校各部门之间的工作人员开展人际交往,加强高校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合作。


  1.5心理素质


  高校行政管理工作比较复杂,管理人员很可能在工作中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甚至会遇到很多挫折和失败。这就要求行政管理人员具备较强的心理素质,拥有足够的耐心,能够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合理处理工作中的困难和挫折。并且,高校行政管理人员需要用平等的态度对待高校师生,充分尊重和信任高校师生,对高校师生充满爱心,加强对高校师生的人文关怀,用自己真诚的态度获得高校师生的认可和信任。并且,行政管理人员应具备敏锐的观察能力,全面、深刻地了解高校师生的需求,根据高校师生的需求提供高质量的行政服务。


  1.6礼仪素质


  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需要与他人开展人际交往,这就要求行政管理人员具备较高的礼仪素质,向同事展示自身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并且,行政管理人员在工作中要做到礼仪周到,举止适当、语言合理,用宽广的胸怀接纳他人,处理好同事关系,营造和谐的工作环境。


  2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素质建设面临的问题


  2.1行政管理人员知识结构不完善


  部分行政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不完善,无法将自身所学的知识与管理工作相联系。并且,高校行政管理人员需要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各方面的知识。但是,部分行行管理人员只具备基本的管理知识,对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知识不了解。并且,还有部分行政管理人员的管理知识比较落后,不了解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严重影响管理工作质量的提升。另外,部分行政管理人员缺乏职业素质的相关知识,职业道德素质不高责任心不强,导致工作效率不高。


  2.2行政管理人员缺乏服务意识


  很多行政管理人员将自己视为领导者,一味命令高校师生服从管理,缺乏服务意识,没有正确认识到行政管理工作对高校教学和科研工作的服务功能。在行政管理工作中仍采用传统集中管理的方式,强制高校师生按照相关规章制度进行工作和学习。另外,在处理高校师生错误行为的过程中,很多行政管理人员都采用批评


  处罚的方式,缺乏对高校师生的说服教育,忽视了高校师生的人格尊严,没有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导致很多高校师生对行政管理工作产生厌恶或抵抗心理。


  2.3行政管理人员缺乏学习意识


  部分行政管理人员缺乏学习意识,忽视了知识在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首先,部分行政管理人员忽视了对先进管理理念和管理技能的学习,管理工作方式滞后,导致管理工作效率不高;其次,部分行政管理人员缺乏对相关学科的学习,只重视管理技能的提升。但是,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与政治学、管理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有着密切联系,仅仅学习行政管理知识已经无法满足行政管理工作的知识需求;最后,部分行政管理人员缺乏对先进的信息技术的学习,仍采用传统人工管理的方式,行政管理的自动化和信息化发展缓慢。


  3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素质建设的对策


  3.1制定素质建设政策规定


  政府应针对高校行政管理工作制定行政管理人才建设的相关政策,出台高校建设发展的相关制度规定,为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素质建设提供制度保障。另外,高校应加强重视行政管理人员建设工作,积极制定行政管理人员发展的相关规划,制定行政管理人员建设的具体规章制度,加大行政人员素质建设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度,保证行政管理人员素质建设的顺利开展。


  3.2做好行政管理人员培训工作


  高校应积极重视行政人员的培训,做好行政人员培训工作,加快行政人员的素质发展。为此,高校应积极建立科学的行政人员培训内容,将行政管理知识、管理学、经济学、教育学、心理学等作为行政管理人员培训的重要内容,加强行政管理人员对管理知识及相关知识的学习,不断完善行政人员的知识结构。并且,高校应制定行政人管理人员培训制度,要求行政管理人员定期完成培训工作,使行政管理人员在培训中学习先进的行政管理技能,不断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另外,高校加强行政人员的职业培训,引导行政人员进行职业规划,帮助行政管理人员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增强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责任感,充分挖掘行政管理人员的潜力。


  3.3完善行政管理人员考评工作


  加强行政管理人员素质建设应不断完善行政管理人员考评工作,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首先,高校应选择合理的绩效考评内容,制定科学的绩效考核指标,将行政管理人员的思想品德、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工作业绩、工作作风等纳入绩效考核体系,并根据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现状制定差异化考核标准;其次,高校应积极采取合理的考评实施办法,采用相关部门考评、行政人员自评与互评的方式开展考评工作,增强绩效考评的客观性;最后,高校应积极采取激励措施,对考评结果优秀的行政人员进行资金奖励,激发行政管理人员的积极性。


  作者:高建宁

  第3篇:新媒体对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影响和应用研究


  当今社会,新媒体技术不断发展,已经融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新媒体背景下,如果高校不能主动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开展行政管理工作,那么高校行政管理工作将会陷入举步维艰的境况当中。基于此,如何利用新媒体开展行政管理工作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也是目前高校面临的重要问题。鉴于此,本文对这一相关课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1新媒体背景下行政管理工作的现状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教育在教学、科研方面取得了显著地成绩,同时在行政管理的观念方面也有了较大更新,其行政管理职能发生了一定的转变,初步实现了高校行政管理形态的改革和创新。但是纵观国内大多數高校,发现其行政管理工作仍存在一些共性问题。


  1)高校行政管理机构庞大而涣散。高校行政管理部门的设置已经有很多年了,但是却从来没有做过精简。这支庞大的队伍中各岗位对自己的工作内容不清晰,权责意识不明确,平常表现出“一活多干”,多个部门完成着相同的工作内容,但是一旦出了问题却相互推脱,整体工作缺乏统一性和协调性,缺乏合理的工作秩序,工作表现出涣散的现象[1]。2)行政管理缺乏服务意识,高校行政管理是一项服务于高校科研和教学工作的管理活动,但是大多数高效的行政管理工作人员却缺乏最基本的服务意识,总以为自己掌握了管理的权利,没有树立积极和主动地工作意识,对学生的反映和需求处理效率不高,有的甚至表现出傲慢的工作态度,不仅影响了高校的工作效率,也容易使整个学校的形象大打折扣[2]。3)行政管理工作专业水平不高。虽然专业性是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但是国内很多高校的行政管理人员都缺乏专业的管理技能,很多都是些年龄较大的管理人员,或者从地方岗位调任过来,这些人员只能进行一般水平的管理工作,专业知识和管理技能不高,缺乏基本的管理观念,无法满足高校这种人口密度较大、事务繁忙的工作环境,不适合从事系统的行政管理工作。4)新媒体发展带来的挑战。网络新媒体的高度发展,使高校行政管理受到很大的影响,高校行政管理者与行政管理对象之间存在一定的冲突。


  2新媒体对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影响


  2.1积极应用新媒体,有利于高校更好地顺应时代发展


  创新是当今社会的主旋律,新媒体时代对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影响不断加大,因此对高校行政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长期以来,高校肩负着培养人才的重任,高校行政管理只有顺应新媒体的时代需求主动创新,才能反映出高校教学的生命力,培养创新性人才,而在新媒体环境下,相关的先进技术与经验更有利于高校人才的筛选与培养,进而使高校行政管理工作奏响新时代的教育管理新篇章[3]。


  2.2有利于更好地实现我国高校教育改革


  新媒体时代下高校的各项工作都享受着便利,为高校在行政管理方面实现改革和创新提出了严峻的要求。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中流砥柱,其生活和学习的发展都离不开网络技术的发展。新媒体时代能为大学生提供最有时效性的信息,有利于大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这种创新型的教学模式,也有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最终更好更快的实现我国的高校教育改革。


  2.3新媒体环境更有利于高校行政管理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与完善


  新时期下很多高校都发现了行政管理工作方面的不足和缺失,在积极地寻求改革路径。但是在传统环境下进行改革创新的难度较大,新媒体时代为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自我完善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为今后实现高效化、服务化和便捷化的转变提供了平台。因此今后只有以完善的行政管理工作作为保障才能为高校的科研、教学事业提供坚实的后盾。


  3新媒体在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中的应用策略


  3.1利用新媒体实现对高校行政管理工作改革


  行政管理工作同样应当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应充分借助多媒体的优势,加强行政管理政策的推广[4]。首先,利用微信、微博等优化校园网络环境是改善校园环境的前提;行政管理工作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向全校师生发布学校的最新动态,以往的校园动态都是通过印刷和发放“校园报”为主要方式,但是这种方式不仅造成了极大的浪费,也没有引起师生的重视,今后可以借助微信公众号,学生只有关注了微信号才能获得消息,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目标群众,防止浪费师生的时间。通过这种方式提高师生的知情权,并广泛采纳师生的有效建议,最大程度上满足师生的需求;借助网络平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对网络信息进行有选择性的接受,绝对不能偏离学习的主线,对学生的培养时刻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认识美德,自觉抵制不良信息,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3.2将新媒体融入高校行政管理制度与体系中


  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来对现有的行政管理制度进行完善,通过相关的教育类论坛、微博互动、校园网络等形式来逐步满足我国教育改革的实际需求,通过同行业间QQ群与微信群的平台搭建,使行政管理人员之间互通有无,相互学习并借鉴先进技术与经验,进而使原本程序冗繁的高校行政管理工作变得更加高效。此外,学校还应当健全激励机制,通过高校网络平台广泛吸取教职工建议,进而使各项规章制度更加完善。例如,在对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绩效情况进行考核与测评时,可通过网络投票或打分的方式,在企业职业标准的参考下,使考核工作更加公平公正,同时在全校师生的广泛监督下,也使行政管理人员在工作中更加注重工作质量,进而不断提高服务意识[5]。


  3.3以新媒体为契机创新行政管理模式,加大新媒体在公开方面的作用


  我国由于诸多原因,使得长期以来高校行政管理处于停滞不前和僵化的状态,高校行政管理必须要实行改革和创新,积极转变行政管理模式,摒弃原有的工作模式,在人员编制、部门设置、岗位安排、工作分配、工作细节等方面都要根据高校自身实际情况进行重新规划与设计,充分利用好新媒体这一主流工具,可大大降低行政管理工作的运行成本。例如,高校行政管理部门可以利用新媒体构建行政管理平台,比如微信公众平台,这样一来,不但可以使行政管理工作顺应时代的发展,做到推陈出新,还能使行政管理工作公開化接受广大师生监督,也更有利于行政管理工作的高效运行。


  3.4切实利用好新媒体这把双刃剑,努力强化行政管理队伍建设


  在新媒体环境下,若要真正做好高校的行政管理工作,对于执行者的行政管理人员而言,其自身理念的转变是高校行政管理工作顺畅进行的首要措施,众所周知,新媒体是把双刃剑,只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其进行合理规范的应用,才能更好的为高校行政管理工作服务。这就要求行政管理人员务必转变自身的服务理念,在工作中强化自身服务意识同时,也必须要增强自身新媒体素养与能力,进而提高工作效率。另外,对于行政管理人员而言,对待新媒体这一时代产物,必须积极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对自身工作要积极进行创新,不断对自身工作内容进行完善,走科学创新的发展路线,不要把完成学校任务作为唯一的目标,而在遇到工作中的相关问题时,能够在新媒体影响下,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想法,进而提出更有创新、更具可行性的方案,进而使高校行政管理工作能够高效有序的运行[6]。


  4结束语


  由上文可知,新媒体时代下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上升期,这就要求高校在教学、科研、行政管理方面都必须进行改革和创新,以适应新的形势和挑战。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高校行政管理工作应顺应时代潮流进行相应体制和工作方法的改革,提高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对于新媒体技术应用的能力,并通过新媒体等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借助新媒体网络平台加强对学生的教育与管理,同时建立健全以新媒体技术为基础的教育教学工作考核机制,使新媒体等网络通讯技术的应用扩展到高校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不仅提高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效率,同时促进行政管理工作的公开透明,为广大师生提供高质量的管理服务。


  作者:王琼

  第4篇:加强基层行政管理推进农村法制化建设


  “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是我党在十八届四中全会上明确提出的概念,并强调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基础在基层,工作重点在基层”。而腐败作为政治之毒瘤,对基层的破坏性较大。“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农村基层党组织法治化治理腐败是解决农村基层党组织腐败问题的治本之策,法治化治理腐败一方面有利于基层政权的稳定和基层经济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有利于有效的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再一方面有利于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脚步。


  一、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法治化”


  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法治化”中的“法治化”不仅有国法,还有党纪,党内法规制度是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干部、党员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作为一名党员,要时刻遵守好“党纪”红线;作为一名公民,要时刻以“国法”为自己行为的底线。


  (一)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法治化”


  据14年的数据,“我国基层党组织的个数为430.4万个,其中乡镇党组织3.3万个,建制村党组织58.4万个”①,这是值得我们高兴的一件事情。但是,作为社会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之一的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否发挥了它应有的作用,取得了应有的实际效果呢?这值得我们深思。据14年的数据,“软弱涣散的村党组织个数57688个,占所有村党组织个数的百分之比高达9.6”①。其中,主要表现在一是班子配置不齐,书记、组织委员、宣传委员、纪检委员没有配置到位;二是党组织班子成员法治知识欠缺、法治观念缺乏;三是没有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制度、“三重一大”决策制度,没有开展民主评议会和党内组织生活会等。一个涣散软弱、不起作用的基层党组织,是不能够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法治化,首先是要配置齐领导班子,加强党章学习、违法违纪条例学习;二是要严格执行相关制度,严肃党内生活,开展法治教育学习和反腐倡廉的活动;三是要积极吸纳新鲜血液,对违纪行为要及时惩处;四是党风廉政建设中的党委负主体责任和纪委负监督责任确实严格落实在实处;五要密切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确实做到“想民之所想、忧民之所忧”。


  (二)农村基层党干部的“法治化”


  农村基层党干部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直接推动者,是推进国家全面依法治国的组织者,是落实国家相关政策的实践者,对于当地的社会稳定、经济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农村基层党干部也是基层腐败的主体,所以,基层党干部的法治化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基层党政干部腐败的原因有:一是部分基层党干部的文化素质不强,法治观念和法治意识弱化;二是“天高皇帝远”、“天高任鸟飞”的侥幸心理,认为反腐只是在上面反,“上面九层风浪,下面纹丝不动”;三是党内外的监督无力,大部分监督者碍于人情关系,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而不敢监督或者认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而不想监督。为此,首先应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成员的党性教育、法律修养和职业道德教育,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守好“党纪”红线和“国法”底线,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意识认识问题、解决矛盾;二是严格落实基层党干部的“三严三实”教育,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做到学以致用;三是完善基层民主等相关制度,加强党内外的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做到让人民想监督、敢监督。


  (三)农村基层党员的“法治化”


  做一名农村基层合格党员:一是要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员在人民群众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定期开展对党员的党性教育和法治教育,自觉学习法律知识,树立法治观念,自觉接受法律的约束,做好带头守法的示范,自觉接受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和批评,敢于批评与自我批评,随时修改与改正自己的错误和缺点。二是积极参加“两学一做”教育活动,积极自觉地学习党章党规、学习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做一名合格的党员。做一名合格党员首先要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自觉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要勤于学习,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再是要积极思考,严于律己,做一名清正廉洁的好公仆;最后是要脚踏实地干实事,切勿投机取巧。


  二、权力的法治化


  要杜绝滥用权力,避免权力腐败,就应该从权力的获得、权力的运行、权力的监督以及对滥用权力的惩处等方面把好关、截好流,保障权力运行的公正透明。


  (一)权力赋予的法治化


  权力赋予的法治化是指基层党干部的选拔要合规合法,要程序化、公正化、透明化,确保选拔出来的干部是能够为组织服务好的,是能够经受住外界诱惑,为广大人民群众谋福利的,严格干部选拔是解决权力腐败的首要关口。权力赋予的法治化,首先是要制定一套完善的农村基层干部选拔制度,确保农村基层党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再是加快培育更多年轻的致力于基层建设的党员队伍,以此改变农村基层党干部老龄化、法律知识欠缺、综合能力低下的现状;三是严格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制定权力清单、简政放权”制度,明确权力的边界,减少权力的寻租,这是铲除腐败毒瘤的上上策;四是对基层党干部的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要及时到位,在物质利益与自我实现的价值追求上激发他们的积极性。


  (二)权力运行的法治化


  权力运行的法治化是权力行使的过程中要受到约束和控制,要符合法律规范,不被居心叵测者滥用。很多腐败案例表明,腐败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把权力商品化,权力被当做可以被交换的产品。这无疑是商品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但不可否认,商品经济为我们的国家和人民带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而我们需要正确的对待商品经济带来的影响,趋利避害。再是少数人会利用经济管理体制、法律制度的“盲区”、“漏洞”,打擦边球。部分基层党组织滋生腐败的重要原因还有权力过分集中于“一把手”,而得不到有效的制衡。为此,应大力加强我国法律制度的建设与完善,特别是要加速反腐败专门法的立法;再是要对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班子开展法治教育,从权力主体自身的自律来杜绝腐败;最后是基层党组织的权力要分權,要有制衡。


  (三)权力监督的法治化


  权力监督的法治化是要形成党内的监督、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和社会舆论的监督三位一体的监督体制机制,保护每一个监督者的监督权,让他们敢监督、想监督、能监督,杜绝漏监与弱监现象。第一,党内的监督机构要独立出来,要敢于发声,要有自身的权威性;第二,要普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律知识,并充分发挥他们监督的积极性;第三,要规范社会舆论媒体的监督,提高其舆论监督的法制化水平,保证监督有力。


  (四)“滥权”惩处的法治化


  我国腐败问题比较严重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滥用权力的行为惩处制度不健全,第一,惩处的结果比较之后,往往在公布某个腐败行为后,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大众才知道最终的判处结果,不具震慑力;第二,惩处的力度不够,有迂回婉转的余地;第三,惩处的结果不一致,不同地方不同级别的法院对同一腐败行为的判处结果存在不一致现象。为此,需大力健全我国对腐败行为的惩戒机制,在做好反腐败专门法立法工作的同时,把监察腐败行为、审判腐败行为的机关独立出来,做到对腐败行为的一条线惩治,对腐败行为零容忍。


  三、文化環境建设的法治化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和灵魂,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小到个人,文化的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是深远持久的。中华民族优秀的五千年历史文化中,有精华也有糟粕。当然所谓糟粕并不是一开始就是糟粕,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其思想理念已经不能利于现代社会的发展了。一是官本位的思想,“学而优则仕”,认为手中的权力不受监督可以为自己谋取经济利益或政治地位,这是滋生腐败行为的重要思想根源;二是等级制度森严,认为上层等级的人士在占有社会资源上优于下层次人士,致使下次人士争相恐后争做上层人士;三是历来受儒学思想的影响,重视人治而轻法治,可不是每个人都是君子,都能三省吾身;四是我们的文化习俗重视人情关系、讲究礼尚往来,后来在社会不断的发展中,也就被异化成了“拉关系”“走后门”来获取利益。


  为此,需大力加强我国的文化建设,吸收国内外之精华,去其糟粕,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一是加强农村广大乡镇居民和村民的法治教育,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以法治安全讲座、音像作品、网络媒体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宣传法制,让每个老百姓都知道法律、坚守法律、爱护法律;二是培育老百姓的法治精神和法治观念,做到用法治思维思考问题,用法治方式处理问题、解决矛盾。


  四、基层民主建设的法治化


  两千多年的封建传统制度,重视人治轻视法治,重视专制轻视民主,当前基层干部对民主的运用和基层人民群众对民主的诉求与全面依法治国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扩大基层民主的建设是基层治理法治化的重点,基层民主建设的法治化要求广大农村的基层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并在行使这些权利的时候有法律法规的保护,确保这些程序运行过程中有序化。


  部分乡镇的村子在民主选举中存在贿选、送礼拉选票的情况;民主决策过程中存在把广大老百姓排除开,由领导者说了算的情况;在民主管理中存在部分村子账务不公开,低保户、五保户基本都是村书记的关系户、亲戚户的情况;民主监督过程中存在党内纪检委员监督无力,人民群众不愿监督的情况。解决这些腐败行为的重要措施:一是健全民主机制,充分尊重和保障村民民主权利,学会自己做自己的主人;二是疏通民意表达渠道,确保广大群众有地方说话,有地方排难;三是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积极合法行使在民主选举中的选举权,在民主决策中的知情权,在民主管理中的参与权,在民主监督中的监督权。


  五、维护好党群关系


  党群关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是其狭义的理解,而广义的党群关系不仅包括与人民群众的关系,还包括与其他社会团体、社会组织以及自治组织的关系。影响党群关系的因素有很多,其中贪污腐败是最被人民群众痛恨的,部分基层党干部的滥用权力,致使人民的利益得不到确实有效的维护,这是对党群关系撕裂性的伤害。个别领导干部的做法,影响的是人民对整个党组织的看法。维护好党群关系,一是严肃党内作风建设,作风优良的党才能得到老百姓的支持和拥护,取得人民的信任;二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利益,缩小贫富差距;三是优化党群之间表达的方式,借用网络等新型工具,用群众喜闻乐见的交流方式沟通交流,宣传新思想、新方法。


  作者:戴晶晶

  第5篇:构建独立学院服务型行政管理模式之我见


  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势头非常迅猛。但是,因其刚刚起步就恰逢社会转型期,所以从其产生之日起就面临着诸多问题,其中就包括行政管理的问题。譬如具备公立高校行政管理的特征——等级森严、组织结构及人员臃肿、多头管理等。


  随着时代的发展,独立学院已具备独自前行的能力。一方面独立学院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建立起整体性的快速应变能力;另一方面独立学院始终要坚持以教育为本,不能完全照搬企业的管理模式。上述两种模式都不能直接套用在独立学院,因此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当下,独立学院必须构建适合自身发展特色的、具有灵活性和前瞻性的行政管理模式。


  在探索独立学院行政管理模式时,以“服务中求管理,管理中求服务”为理念,构建全新的服务型行政管理模式是一种可行的方向。


  一、服务型行政管理的概念、内涵及特点


  “服务型行政管理”是指以师生的需求为导向,突出强调发挥行政管理的服务职能,通过建立完善的服务制度与体系为广大师生提供优质服务的内部行政管理模式。与传统的行政管理相比,有其不同的内涵及特点。


  1.服务型行政管理模式的内涵


  服务型行政管理要求“以人为本,以人力资源为核心,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经营学校,培养社会与市场所需要的人才,形成一种具有当代特色的高校管理文化”,这就是其内涵。


  2.服务型行政管理模式的特点


  与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相比较,服务型行政管理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服务理念占主导地位。要求在工作中以服务对象的需求为出发点,充分整合并使用各种可利用的资源来提升为师生及利益关联方服务的质量;


  (2)民主的集体决策机制。决策机制要充分的采纳和吸收教师、学生及关联方的意见,并在充分的事实依据和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做出民主的决策;


  (3)行政权力的规范及有限性。行政权力不得挤占学术权力及其他权力,坚守“不越位”的底线。学校各部门各司其职,共同发挥服务职能;


  (4)强调各方的参与和合作。服务型行政管理模式强调教师、学生和利益关联方等服务客体参与到行政管理的实践中,并倡导作为服务主体的行政管理部门和人员与服务客体之间共同合作,以便能够更好的提升服务水平与质量。


  二、现阶段独立学院行政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


  1.官僚主义思想根深蒂固,缺乏服务意识


  思想及意识是一种引导特定行为的最深层次的源动力,有什么样的思想及意识,就有什么样的行为。独立学院的行政管理工作与母体同出一源,在这种体制环境的影响下,带有浓烈的官场文化气息,官僚主义思想根深蒂固,其主要表現在以下两方面:


  (1)行政管理工作责任心不够。竞争意识及危机意识淡薄,工作中通常抱着“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心态,得过且过。


  (2)行政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不够。在工作中常常表现出“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情况,长此以往,让全院师生对行政管理部门产生望而却步的感觉。同时,部分行政管理人员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完成上级指派的工作和晋升职务的方法和手段中,而不是努力提升为师生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上,这样会极大的影响行政管理服务的水平和效果。


  2.管理制度的转型建设进度缓慢


  现行行政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通常都是在约束和管制的理念下制定出来的,字里行间少不了“严禁”、“禁止”、“必须”、“不得”等词汇,将师生看成管理的对象而不是服务对象,令行禁止,难以体现出服务意识及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因此管理制度的建设急不可待。


  3.职责不清及互相推诿导致办事效率低、行政审批及办事流程长且复杂


  由于高校组织机构庞大,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容易出现责任定位不清,部门之间相互推脱等问题,这些客观原因造成了行政管理效率不高。在整个行政审批流程上,采用的是串联的形式,各职能部门相互独立存在、各自为政,没有形成统一的审批信息平台,导致行政审批流程长且经常出现不断返工的情况。


  4.民主监督及服务考评制度不健全


  目前各高校对行政管理人员的考核方式基本上都较主观,且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领导打分所占比重大,缺少师生对行政管理人员服务水平的考评环节,且缺乏日常的监督,导致评价结果的片面性和考评工作流于表面和形式。


  三、建立独立学院服务型行政管理模式的对策


  服务型行政管理模式是一种重视公平与公开,强调参与与合作的新型管理模式。我们应依据其内涵及特点来打造服务型行政管理体系。


  1.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行政理念,建立完善绩效考评体系与激励机制


  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人员要将自己的职业定位为“服务者”,把为师生提供优质服务作为工作的重心,不断提高自身的服务能力和业务水平,把促进师生的全面发展作为工作的基本价值追求。同时不断完善行政管理部门的内部监督机制,建立起高效的绩效考评体系和激励机制,内外发力,提升服务质量。


  2.引进参与和合作机制,制定科学民主、人性化的行政管理服务制度


  高校行政管理服务制度建设应从服务于广大师生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同时围绕办事效率、服务意识、态度及质量、工作方式等各个方面做出规定,并逐步实行“限时办结制度”、“服务承诺制度”等行政服务制度。


  另外,主动引导教师、学生及利益关联方参与到制度的建设中来,使广大师生理解制度的制定,鼓励师生为行政管理服务制度建设多提宝贵意见,为行政管理向服务型转变奠定制度基础。


  3.构建扁平的行政管理组织架构


  扁平的行政管理组织架构是一种管理层级少、管理幅度宽的形式,这样的组织结构形式能够大幅提升行政管理效率,减少组织结构运行的成本,这种扁平的架构还能够在服务主体和客体之间将建立起畅通的信息渠道。


  4.打造专业的服务团队,搭建高效的信息服务平台


  服务型行政管理模式离不开其核心要素——专业的服务团队,要根据服务内容的不同,对人员进行专业化的划分。在人才招聘中引入竞争机制,注重其综合素质和专业化技能,通过专业化培训,建立起一系列标准化服务流程,打造专业化服务团队。


  另外,搭建高效的信息服务平台与沟通渠道,最大程度的将服务项目和内容电子化,实现网上办事,节约服务客体的出行成本和时间成本。为服务客体提供“一站式”服务。


  四、结语


  独立学院行政管理工作是维持学院正常运转的重要纽带,而服务型行政管理模式将成为行政管理工作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突破行政管理工作瓶颈的重要方式,故有了以上的思考,还请大家多多指正。


  作者:刘晗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