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管理论文>行政管理论文

城市化与生产性服务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的灰色关

2015-11-07 11:16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论文摘要:在“十二五”规划中,我国多个省市乃至国家都提出要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充分发挥生产性服务业的支撑作用,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和发展方式的转型。本文利用了广州年鉴的2005-2007的统计数据,基于灰色理论中的灰色关联分析的优势,探究了城市化对生产性服务业技术创新能力提高的意义。
论文关键词:城市化,生产性服务业,技术创新,灰色关联分析
  一、引言
  城市化,也称城镇化、都市化,是指经济要素从农村不断向城市集聚的过程。关于城市化与技术创新关联性分析,最早由国外学者普雷德于1966年得出美国在1860年前后发现35个重要城市的人均专利数量是全国平均水平的4.1倍。我国近年学界也十分注重两者的相互作用,如程开明等(2008,2009)先后基于VAR模型和创新中介效应动态分析了中国城市化与技术创新的关联性,王永锋等(2007)运用了相关分析、层次分析等对中原城市群9个省辖市的城市化水平和创新能力做了综合评价,以上研究都总结出城市化对技术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的研究多数基于宏观分析,欠缺对地方区域和行业特征的分析;其次,生产性服务行业对制造业起到了基础性支持,但至今还没有对生产性服务行业的技术创新与城市化间关系研究、城市化是否也显著促使了生产性服务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以及生产性服务业中的各分行业与城市化的密切程度;第三,由于我国生产性服务行业起步较晚,且与城市化关系数据较少,因此现有数据灰度较大,采用数理统计方法难以奏效。本文针对以上问题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来研究广州生产性服务业与技术进步的关系。
  二、指标、数据和实证分析
  (一)指标和数据来源
  关于城市化水平的指标选择,本文按照全面性、主导性、层次性、可操行以及数据获取的可行性原则,并借鉴已有的测度指标体系研究,从广州信息统计网站中选取了2005~2007年的全市总人口(X1)、非农业人口比重(X2)、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X3)、人均GDP(X4)、第二产业比重(X5)、第三产业比重(X6)、人均日生活用水量(X7)、在校学生数(X8)、专业技术人员(X9)、万人拥有医生数(X10)全市拥有公交车数(X11)和燃气普及率(X12)。为克服指标权重的人为主观性以及指标间的信息重叠性,本文采用因子分析法提取因子,并用因子得分计算各年的城市化水平。运用SPSS13.0,分析结果如表1、表2.
  表1特征值与贡献率
  


  2.实证分析结果
  由上可知,城市化水平和各生产性服务行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均是量纲化数据,可直接使用。并且以城市化水平为参考序列,整理得如表5
  表5城市化水平和各行业技术创新能力
  

公因子

特征值

贡献率

累计贡献率

1

9.735

81.123%

81.123%

2

2.265

18.877%

100%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年份

城市化水平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技术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金融业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2005

-0.81

1.197

1.204

1.861

1.995

1.205

1.099

2006

-0.05

1.133

1.135

1.059

1.102

1.135

1.115

2007

0.86

1.359

1.366

1.290

1.368

1.367

1.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