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十一五”国办发〔2006〕56号《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科技部关于改进和加强中央财政科技经费管理若干意见的通知》开始,到“十二五”财教〔2011〕434号《关于调整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技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若干规定的通知》,都对科研经费项目管理做了细致规定。这些规定大大改善了科研经费管理无章可循的情况,堵住了“跑冒滴漏”的情况,但是也束缚了科研人员的手脚,让他们在搞科研的同时,变成了半专业的财务人员。“十三五”开局之年《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中办发〔2016〕50号)出台,提出了进一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和创新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方式,促进形成充满活力的科技管理和运行机制,激发广大科研人员的积极性。项目承担单位是科研项目实施和资金管理的责任主体,要切实履行在项目申请、组织实施、验收和资金使用等方面的管理职责,加强制度建设,提高为科研人员服务的水平。
一、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
1.经费预算编制不合理
项目承担单位往往更加重视项目的申报立项,忽视了科研项目的经费预算,认为对预算编制结果起着关键性作用的是科研人员,往往把科研经费预算交给科研人员编制。但是科研人员自身更加注重科研项目研究,对于科研项目经费预算往往是“脑袋一拍,数字出来”,导致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缺乏准确性和科学性。执行过程中,预算编制的盲目性问题突出,预算科目和会计核算科目无法配比,拆东墙补西墙时有发生。科研项目结题验收前,科研人员更是焦头烂额,不仅要忙着科研项目成果的验收,还要忙着调整预算、列支经费等工作。
2.预算执行管理不到位
科研項目预算的执行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受科研预算编制的影响。科研项目组为了申请到更多的项目经费,往往多报预算,加大自筹经费配套编造预算。财务人员缺少和科研人员沟通,对于科研项目内容更是不太了解,仅对科研经费使用是否符合相关制度审核,按照财务科目进行归集费用,当科研人员发现预算无法完成时,就突击用钱,列支不必要的费用,导致科研经费严重浪费。有时一些科研项目样品采集需要到无法开具发票的单位,导致经费无法报销,给科研人员带来了麻烦,影响到科研项目开展进度。
3.科研管理流程不科学
科研项目管理涉及多部门合作,项目管理需要科技处、经费使用需要财务处、设备资源需要资产处等。各部门都有自己的管理系统,且管理系统各自独立,管理信息资源不共享。科研人员就需要熟悉各部门管理体系,从每个部门的管理系统中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这些信息还存在着统计口径的不一致、入账时间的滞后等各式各样的差异性,造成科研人员在多部门间奔走,却还是无法及时取得项目经费已使用、未使用等信息,更无法进行项目经费使用和项目完成进度相匹配的管理。
4.科研项目资产管理缺失
项目承担的科学事业单位资产包括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是进行科研工作的基础,也是衡量科研事业单位科研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资产管理的流程包括资产的形成、资产的支配使用、资产的处置等。在各个环节中都存在或多或少的管理缺失问题,比如在科研项目经费购买设备申请时,项目承担单位的资产管理部门缺乏统一规划,而科研人员各自为政,仅仅考虑自己科研项目需要使用的配套设备申请购置,导致大量设备重复购买,固定资产使用率大幅降低,甚至有些固定资产在项目结束后就处于闲置状态。而科研项目经费主要来源渠道是财政性资金,资产管理的缺失大大降低了财政性资金的使用效率。
二、优化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措施
1.建立完善有效的制度管理
经费管理要从制度制定开始,项目承担单位要认真学习国家科研项目管理的各项规定,根据本单位科研项目的特点,实事求是、精简高效地制定出本单位的科研项目管理办法。管理办法从科研项目立项开始,一是要规定科研项目经费的使用原则、使用范围、使用方法,经费审批权限,二是要规定部门间的协调机制,厘清各部门在科研项目管理中的权责关系。让项目承担单位领导、各部门管理人员、科研人员在科研项目进行时,有章可循,避免部门之间推诿,避免科研人员在各部门间奔走。
项目承担单位要关注国家各项科研管理新规定,及时更新本单位管理制度。定期培训各部门管理人员、科研人员,让他们及时了解制度的变化,更加清楚自己该做什么,怎么做。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制度管理的落实。
2.加强科研项目预算控制管理
预算控制管理要从预算编制开始,引入财务助理模式。让科研人员从经费预算编制等活动中脱离出来,专心搞好科研项目研究。财务助理与科研人员沟通,通过他们提供的科研项目任务书,了解科研项目经费来源、项目研发时间、预算批复等科研项目内容,为科研人员预算编制、经费使用以及财务决算验收等提供专业化服务。
财务助理在预算编制时,分析本单位科研项目特点,摸索总结出适合横向、纵向经费管理要求的预算编制流程,使本单位的科研项目预算标准化,提高预算编制效率,也有利于预算与财务账务处理有效衔接。
预算控制管理实现预算管理的全面化,把科研项目经费预算分年度嵌入项目承担单位的年度预算中,突出重点,统筹兼顾。预算控制管理不再是某个部门的工作,而是全员参与,业务范围全覆盖,管理流程全程跟踪。
预算执行过程中,财务助理根据科研项目进度,分析实际经费使用情况与科研项目预算差异,提供预算执行情况给科研人员。让科研人员做到心中有数,及时提交预算调整方案,杜绝验收前突击花钱的现象。
3.构建科研项目信息管理平台
科研项目承担单位要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科研人员共享的信息平台。比如:财务助理在科研项目立项后,分解科研项目预算科目,使其与会计核算科目相匹配。利用财务软件的自动取数功能,在财务软件报表模块中,生成科研项目一览表。表中包括所有科研项目预算批复、预算调整、设备购置、经费当年使用、经费累计使用,经费结余等实时数据。赋予科研人员、科研项目管理人员查询权限,让科研人员能够及时直观地查看到科研项目经费的使用进度。这个功能基本解决了预算、决算无法及时匹配的问题,财务部门各个流程都能查阅到科研项目的预算支出范围和项目支出情况,在科研项目经费报销时,不仅能够审核原始凭证的合理合法性,还能够及时提醒科研人员不要超范围列支费用。科研人员也能从人工记录预算科目的预算数、支出数以及自己做备查账与财务核对等琐碎的工作中解脱出来,专心从事科研活动。
4.提升项目承担单位资产效能
项目承担单位要提升资产管理的意识,建立资产共享机制。科技管理部门在科研项目预算审核时,对于资产购置要统一规划,优先考虑本单位现有设备,再结合科研项目的实际需要,审核批准设备购置预算,从而提升本单位设备使用率。此外,还需完善资产申请、购买、调拨、使用、维护、报废等制度,并负责监督各部门的实施情况,对于科研项目购置固定资产除了正常的设备购置合同及验收入库手续外,还要加强设备配套的备品备件的管理。科研人员离职时,办理好设备交接手续,所属部门领导监督检查后,才能办理离职手续,保证单位资产不闲置、不流失。
5.完善科研项目考评奖惩机制
科研经费的绩效评价并不簡单等同于对科研项目投入经费的审查以及项目成果的验收,也不是简单地对某一指标进行评价,而是要对整体规划、项目组织实施等开展评价。科研项目承担单位可结合科研项目验收取得的成果、科研经费会计核算的规范性、预算执行的规范性、科研固定资产管理的情况等定性指标以及科研项目预算执行进度比、自筹经费的配套比等定量指标建立本单位的考评体系,并把考评结果公布在OA等公共信息平台。同时,也要引入相应的奖惩机制,对执行率高的项目、有重大科研成果的科研人员在绩效评价结果上应有所体现,可在间接经费中加大对科研人员的激励,对达不到预算执行率的项目、长期占用大量研发经费而没有科研成果的科研人员,予以扣减绩效奖励。要充分发挥绩效评价的作用,促进科研项目的良性开展,为科研人员专心研发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16〕50号.
2.国务院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1号.
3.王美红.事业单位科研经费管理浅析.经济师,2015(07).
4.杨晓红,谭舒海,王君豪.科学事业单位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管理策略探究.商业会计,20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