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政府投资项目管理问题案例剖析
包括国防、交通、公益性设施等在内的项目,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而且项目投资期间主客观影响因素层出不穷,以致频频出现类似投资失控、豆腐渣工程、安全隐患等问题。在此将进行投资项目管理问题的研讨。
1.1造价管理问题
某学校雨排污排放填挖土方工程,设计放坡系数为1:1,在施工时采用1:0.2的放坡系数,而依据现场实际情况,放坡系数为1:0.33时,才符合本工程实际施工所需。笔者在此对比分析了以上三种放坡系数的投资情况,如表1所示。围在1:0.1〜1:0.67之间,本工程设计放坡系数1:1违背放坡标准,投资额高达186万元,而施工单位采用1:0.2的放坡系数,不仅不会违背放坡系数标准,而且能够利用该设计漏洞,轻松赚取120万元的额外工程利润。这种问题在我国很多政府投资项目中经常出现,其中折射出施工与设计管理重心严重失衡的情况,正面要求政府投资项目要重视技术与经济的科学结合,在可行的限额范围内提出设计和施工的相关投资主张。
1.2质量管理问题
以某学校的教学楼项目修缮工程为例,教学楼结构存在倾斜、错位、漏水等质量问题,这些质量问题出现的根源都源于质量管理的不到位。一方面,在施工期间质量管理体系不完善,沿用旧的质量管理体制,并不是很适应当前新的管理实情,造成质量管理力度不到位、管理方法不科学,没能真正发挥质量管理体系的作用;另一方面,相关的政府管理部门和行业管理部门对工程的市场准入监督管理存在疏漏,在施工过程中没有检查施工资质证件,甚至出现借证卖照、违反规定超范围承包工程等违规行为,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建筑工程的质量。
1.3安全管理问题
学校工程的施工多是在高空、露天条件下进行的,因此安全问题是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特别是一些危险系数比较高的作业,事故的发生率都是高企不下。有数据统计,每年死于建筑工程安全事故的人数仅次于矿山的死亡数。比如高空堕落、触电、物体打击、坍塌事故、机械损害等的事故不断发生在建筑施工现场。大部分的工程伤亡事故,主要原因为:工程管理人员安全防护意识淡薄、安全管理制度落后、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监督不到位、违规作业、违章指挥等。
2.政府投资项目管理问题对策的提出
针对以上的政府投资项目管理问题,在此围绕问题提出相应的投资项目管理对策,其中包括“造价管理程序改进”、“质量管理程序改进”、“安全管理程序改进”几个方面。
2.1造价管理程序改进
在决策管理的基础上,政府投资项目的造价管理,同样是把关投资成效的关键举措,笔者认为应该从建设程序管理入手展开研讨。
(1)审批管理。在项目立项时,项目建设单位,或者项目建设的主管部门,必须向市级以上的发展改革部门提出建设申请,后者紧扣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总规划,在确保申请项目与其他项目不会造成资金冲突的情况下,予以批复。在审批时,申请单位必须同时提交投资项目的设计方案,发展改革部门依据项目的设计额度,深入研讨设计额度的科学性与否,一旦发现设计方案处于非最优化状态,可驳回申请。
(1) 资金支持。大多数政府投资项目需要庞大的资金予以支撑,资金瓶颈问题是很多投资项目成为“一纸空文”,成为“烂尾楼”、“半拉子工程”的主要原因。在立项的同时,建设单位要同步考虑资金的来源,按照投资的类型,针对性解决资金落实的相关证明。譬如项目为本级政府投资,需财政部门出具资金落实证明;项目为上级部门投资,需上级部门出具资金落实证明。
(2) 预算评审。依据初步设计图,规划部门开始进行施工图的编制,并由审图中心进行审查,而财政投资评审中心,根据审查通过的施工图纸,展开预算评审工作,经评审确保预算计划可行,则以施工图纸预算作为标底,直接进入招投标程序,适时财政部门将以财政投资评审中心的评审结果,作为资金拨付的依据。
2.2质量管理程序改进
针对频频出现的政府投资项目质量隐患情况,有必要建立全方位和立体化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项目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
(1) 事前监督。事前监督重点控制项目的建设规模,按照相关的质量管理制度,以这些制度作为质量管理的主要依据,质量管理人员通过方案的评审,检查工序的施工,是否严格遵循方案的内容,一旦发现违背方案的质量管理行为,要予以及时的纠正。
(2) 事中监督。事中监督重点控制项目施工行为,属于质量管理最为重要的环节。首先是编制和评审项目质量管理方案,分别由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负责,评审时如果发现施工图纸有不周之处,要第一时间向规划设计部门提出修改和补充意见;其次是项目施工阶段,要派驻质量跟踪审查队伍,尤其针对项目变更、签证等重要环节,需要进行录像和拍照留存,为后期工程质量检查提供依据,同时按月向建设单位报告建设质量情况,以免出现工程质量隐患问题;最后是在质量管理时,以集中的质量管理方式,并及时掌握整体工程的质量情况,杜绝忽略隐蔽工程质量漏洞等情况出现。
(3) 事后监督。项目完工后,根据项目概况、规模、标准、工期、质量、效益等情况,综合评价项目质量管理的成效,建设单位应组织专业人员,检查工程的质量成效,再转交相关部门留档。
2.3安全管理程序的改进
专业性是保证政府投资项目安全管理工作科学化的基本前提,对安全管理程序的改进,必须建立在全方位调查评估的基础上,其中有四点亟待改进。
(1)责任追究制度。安全管理工作的不到位,部分原因在于安全责任追究制度的不到位,以致造成工程事故者,不被有力追究责任,从而助长了各种不科学的安全管理风气。笔者认为,即便是项目的一把手,无论任何原因造成安全事故,都要依法承担部分责任,这是政府投资项目安全管理专业化的基本前提。在此笔者建议实行“工程安全终生追责”制度,相关安全管理责任,不随管理者的升迁、退休、换岗、调动而出现转移,这样方可有效约束工程安全管理风险的出现。
(2) 集体管理。政府投资项目中的“集体”,除了政府各个主管部门,还包括广大人民群众和媒体单位。政府投资项目本身具有内控性需求,期间政府的行政领导、工程技术人员和专业部门等,需要发挥在行政、技术和专业等方面的优势,确保投资项目在安全管理中,能够得到综合性管理;适时集体管理工作,要做到各司其职,在工程安全评审会议制度的规范下,将相关决策责任落实到位。至于人民群众和媒体单位的集体管理,主要体现在工程安全监督环节,即政府在立项和可行性研究阶段,需要将项目相关的信息向社会公开,由人民群众和媒体单位予以监督,并提出相关的意见和建议,作为项目集体管理的辅助依据。
(3) 专家评审。考虑到政府投资项目规模,且施工周期长,安全管理过程中必须通过专家评审,方可保证管理工作的专业性。在信息社会背景下,专家评审可尝试采用专家数据库管理的模式,与科研单位、高校等强强联合,充分发挥业内精英的人才优势、技术优势和设备优势,共同参与政府投资项目的评估和论证,协助政府权衡项目在安全管理方面的效益,以及权衡相关的利弊因素,最终实现科学的安全管理。
3.结束语
本文通过研究,基本明确了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的问题及解决对策,但考虑到不同政府投资项目管理要求和条件的差异性,以上对策在相关投资项目工程中应用时,需要紧扣具体工程项目的投资环境,权衡投资项目管理的利弊因素,进而因地制宜地参考借鉴,对于有益于文章遗漏补缺的积极建议,可作为本文补充和完善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