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管理论文>物流管理论文

建立物流专业的学生顶岗实习体系

2016-12-12 09:29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物流管理专业作为一门系统性、实操性较强的学科,如果只靠单纯的理论知识教学已经不能满足用人单位对学生的技能要求。纯理论教学对于学生迅速成长成为企业、社会所需的专业技能人才也大为不利,因此需要高职院校在完成基本理论教学任务之后,还要考虑通过校企合作和建立顶岗机制等途径,来全面地培养学生,使学生在毕业后能迅速进入工作角色,为企业所用。这种教学理念也符合国家对于培养专业性技术人才的要求。国家一直非常注重职业教育,关注人才培养的质量,出台了多项推进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的政策,其中包括了教育部于2012年出台的《职业学校学生顶岗实习管理规定》,正式将顶岗实习作为高职教育中迅速提升学生实践技术能力的一门必修课。高职院校纷纷改革了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开展顶岗实习教学。顶岗实习模式在职业教育领域确实起到了实际的作用,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提升了学生的职业技能。随着顶岗实习的不断开展,出现的问题也层出不穷。例如,顶岗实习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管理不规范、学生积极性不够、企业在顶岗过程中过分要求“工”而忽略“学”,甚至出现家长意见较大的各种问题。


一、高职物流专业学生顶岗实习中经常出现的问题


(一)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目标不明确,思想波动大。目前高职的学生生源以普通高考招生为主,也有中职“3+2”中高职衔接学生(即3年中职学习+2年高职学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普遍为“90~95后”。此类学生特点,一般学科基础较弱,学习中存在不良学习习惯及学习方法,学生对自己的人生价值产生怀疑,对未来比较迷茫。同时“90后”的生活环境又造就了他们注重民主、平等、对话语权的强烈渴望,追求舒适的生存环境,大部分人都沉迷于虚拟社交,对家长、教师的直接管教非常抵触。而物流行业的顶岗实习环境由于专业原因,通常整个工作氛围并不是轻松愉快的,通常和货物、机械设备打交道,工作环境也比较艰苦。某些物流业务以体力劳动为主,(例如配送中心的入库、分拣、出库、配载、派送等工作),对很多“90后”的学生来说,心理和体力都在经受极大的考验,加上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弱,多半选择放弃。学生产生这些行为的原因主要是思想上还没有明确的职业目标,缺乏对自己的职业规划。


(二)职业道德欠缺。高职院校的顶岗实习时间一般都在3~6个月内,实习期间要求按照企业的上班考情严格执行,有学生仍然会出现迟到、早退、擅离岗位等问题,工作过程中没有按照企业的岗位职责操守严格执行。对于物流企业出现的加班情况,例如物流企业经常会经历的“双11”、“双12”,此双节堪称物流行业的必加班时段,学生仍然无法理解,抱怨众多,不愿意配合企业进行加班。这些现象的产生除了“90后”自身的特点之外和学校及企业的职业道德教育欠缺也有必然联系。


(三)企业技能培养不深入,企业用人出发点仍停留在“工”多“学”少的阶段。学校物流管理专业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一直把“工学结合”定为物流管理专业实践课程的主基调,先后和一些大型连锁企业的配送中心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例如“华润万家配送中心”、“联华华商配送中心”、“苏宁配送中心”、“国美配送中心”等企业,其他还有一些第三方物流企业,例如“顺丰快递”、“中通快递”和一些生产型企业的物流部门。但是真正进入顶岗实习阶段时,发现企业的部分用人岗位和物流专业的关联性不强,企业出于自身的考虑,在部门非物流专业的岗位缺人的时候也会让物流专业的实习学生来顶岗,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实践技能水平。学校建立顶岗实习平台的初衷是为了让学生能在实际操作环境中对物流的各个工作岗位有所了解,比如仓储入库、出库、储位优化、配送订单分析、配送线路优化、配送成本核算等,但是真正能让学生在3~6个月的顶岗期内完成多岗位轮岗的企业少之又少。这些都是物流专业顶岗实习实际效果不理想的主要原因。


(四)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感觉枯燥,顶岗实习欲望不强烈,影响顶岗实习课程效果。学生对工作的理解还不深入,每天在同一岗位上重复相同的工作,感觉枯燥、疲惫。很多学生甚至都难以坚持整个顶岗期,顶岗期间不断有学生提出辞职,这和物流企业的实际环境有一定联系,也和学生对顶岗实习课程认识不深有关。


二、对高职物流专业学生顶岗实习问题的建议


(一)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帮助学生迅速完成角色转换。在学生入校后就强化职业生涯规划和专业教育,让学生了解自己未来三年的专业及专业学习内容,明确顶岗实习的重要性。在学生进入顶岗实习前,进行顶岗实习动员活动,帮助学生做好心理定位,强调顶岗实习中学生的双重身份,既是学生也是企业员工的双重身份。作为学生应该努力在顶岗实习过程中掌握物流专业实操知识,作为员工应该努力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让学生充分了解自己在顶岗实习过程中的角色定位,加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调整心态,完成从学生到职业工作者的角色转换。在工作中,认真了解工作岗位须知和操作流程,通过实践工作,进一步强化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完成理论和实践相互转化的知识内化过程,同时也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勤劳肯干的工作作风,为他们将来步入职场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校内强化职业道德教育。根据“90后”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和目前高职物流专业的教育现状,在专业教育的过程中引入职业道德教育。通过对学生、用人单位的问卷或走访的形式,进一步分析研究高职物流专业特点、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目标、学生思想状况等内容,来制定一整套适合高职物流专业职业道德教育的方式方法,建立学生的“职业道德测评指标体系”。“职业道德测评体系”可以由综合指标体系构成,分成“学习”、“日常生活”、“社会活动”三部分内容,从学生平时的日常生活开始,树立职业道德意识,从规范日常生活开始,加强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利用入学的职业道德教育和建立职业道德评价体系,来加强学生职业道德意识,为顶岗实习能迅速融入企业奠定基础。 


(三)建立顶岗实习组织保障体系,建立有效信息反馈机制。顶岗实习的学习地点从学习转移到了企业,企业应该对实习学生有培训义务。企业针对物流专业的学生应该安排合适的实习岗位,尽可能专业对口。企业在学生顶岗期间应该对学生的人身安全、专业能力负有监管的责任。当然学校在顶岗实习过程中也对学生和企业进行监控和管理。成功的顶岗实习必须有学校、企业双方共同参与管理。学校和企业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形成“三级”管理机制,由领导层、管理层、操作层共同完成顶岗实习任务。领导层主要由学校分管领导和企业人力培训主管组成,主要负责校企合作的运营机制和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管理层主要由学校系领导和企业相关部门领导组成,负责整个顶岗实习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案制定。学校和企业方面就人才培养方案和企业培养制度达成共识,避免出现企业重工不重学的情况,保障顶岗实习的教学效果。操作层是由学校的专业指导老师和企业指导老师组成,对学生的日常生活、具体工作技能的培训、情绪的疏导做指导性工作。


“三级”顶岗实习保障体系的建立,对提升顶岗实习教学效果有关键性作用。“三级”管理体系之间要保证信息流通顺畅,由于老师不能全程陪同学生完成顶岗实习任务,所以需要利用网络通讯等一切通讯手段和企业取得联系,监控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的全部活动,掌握顶岗实习学生的相关信息。除了可以利用网络平台让学生提交实习周记来查看学生实习动态之外,还可以采用不定期的走访,实地了解学生在企业的情况,提升顶岗实习的教学效果。


(四)重视学生选岗的过程,创造良好的团队氛围。学生在选岗之前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工作意向,尽可能提供一些他们感兴趣的岗位。或者在学生定岗前带学生去企业参观,了解他们未来的工作岗位和工作环境,减少他们顶岗实习后和顶岗实习前的心理落差,增强未来学生顶岗实习的稳定性。


学生顶岗实习期间,对学生进行网络或走访管理,对学生的情绪问题、生活问题及工作问题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形成良性的顶岗实习氛围。也可以利用网络圈,让学生干部发挥作用,树立榜样,及时发现顶岗实习学生懈怠的情绪,给予激励,培养积极主动、独立自强的网络圈氛围,一起完成顶岗实习课程。


物流行业作为20世纪发展迅猛的行业,特别是在电商铺天盖地的时代里,物流企业无论从数量还是规模上来说,都在飞速前行。物流应用型技能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高职物流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改革,除了加强物流理论知识培训,还需要利用一些实践性课程增强学生的实操能力。顶岗实习就是高职物流专业实践性的重要课程。但是由于受到传统物流企业工作环境差、工作较为繁重的影响,现代物流企业自动化操作环境不普及,导致高职物流专业顶岗实习环境和学生顶岗实习前心理期望值存在落差,另外学校作为顶岗实习“三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在顶岗实习前的职业道德教育和顶岗实习期间的日常生活及思想活动负有管理和教育的责任。如何建立学校和企业的双极管理模式,对提高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效果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杨妍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