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对武汉城市圈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社会服务现状进行了调研,针对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最后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
一、调查目的
社会服务与高职院校、企业及政府是密不可分的,如何高效地开展和利用社会服务促进经济及社会发展,这是教育界、企业界、政界高度关注的课题。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为了掌握武汉城市圈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社会服务供求平衡情况以及供求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效推动《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服务社会模式的实证研究——以湖北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课题的深入开展,并为该课题的研究提供客观依据,特制作武汉城市圈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社会服务供给情况调查问卷,通过问卷、走访、电话及网络等形式分别对武汉城市圈开设了物流管理专业的高职院校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结果统计、反映的问题以及以后改进的方向简单加以说明,形成调查报告,为以后工作提供详实的依据。
二、调查方法
(一)问卷调查法。本课题组制作了武汉城市圈物流社会服务供给情况调查问卷,向高职院校调查物流管理专业提供社会服务的意愿强烈程度、提供社会服供给能力的大小、提供社会服务的内容、提供社会服务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举措等方面的情况。
(二)座谈会及个案调查法。
本课题组在整个调查中,课题组分别对武汉城市圈开设了物流管理专业的高职院校召开座谈会1次,走访学校20人次,教师生50人次。这次座谈会和访谈,既为课题组提供了大量具有研究价值的材料,又为进一步开展本课题研究创造了条件。
(三)其他调查法:课题组还运用了访谈、电话采访、网络调查、以及查阅资料等几种调查法,详细了解了社会服务中的具体情况。
三、武汉城市圈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社会服务情况分析
(一)物流管理专业社会服务意愿强烈,呈上升趋势。
调查显示,不愿意提供社会服务的高职院校占20%,主要是民办高职院校和本科院校下属的高职院校;愿意提供社会服务的高职院校占68%;非常愿意提供社会服务的高职院校占12%,主要是示范高职院校和地市州高职院校,其中以湖北职业技术学院的意愿最为强烈。具体如下图1所示。这表明武汉城市圈内开设了物流管理专业的高职院校80%以上都愿意提供社会服务,进一步调查得知,这种意愿也在逐年增强。
图1 武汉城市圈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社会服务意愿情况图
分析发现,物流管理专业提供社会意愿强烈且不断增强的原因主要,一是高职院校办学中更加突出社会服务的功能;二是物流管理专业属于服务朝阳产业的新兴专业,需要通过对外提供社会服务提高专业的影响力;三是物流业态的快速发展拉动了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社会服务活动的开展。不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提供社会服务的意愿强烈程度不相同,其原因是各个学校物流管理专业的服务能力和相关社会服务政策差别较大。示范和骨干院校专业实力较强,学校出台社会服务相关政策,鼓励社会服务活动的开展,院系及专业社会服务意愿较强;民办高职师资力量相对缺乏,教师的精力主要集中在教学上,学校也没有开展社会服务的氛围,所以开展社会服务的意愿不够强烈,甚至不愿意开展社会服务。
(二)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社会服务供给能力强,但差别很大。
调查显示,物流管理专业社会服务供给能力非常大,而且还有上升的空间,但不同学校之间的供给能力相差比较大。我们把社会服务供给能量折算成经济价值指标,其中以湖北职业技术学院为代表的国家示范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社会服务年供给能力为52万元;以武汉交通职业学院为代表的省示范或省骨干院高职流管理专业社会服务年供给能力为35万元;其他公办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社会服务年供给能力为22万元;民办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社会服务年供给能力为10万元,具体如下图2所示。
图2 武汉城市圈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社会服务年供给能力图
武汉城市圈内的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几乎都是在2000年——2005年之间开设的,至今已经积累了10多年的办学经验,都建立了一支教学、科研及社会服务能较强的专兼职教师团队,而且随着学校招生规模的稳定或下滑,很多教师的教学任务也基本稳定并有所减少,越来越多的教师有精力也愿意花精力去从事社会服务,从事社会服务的教师团队的能力也在逐年提高,这种趋势在示范院校和骨干院校最为明显,如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每所学校供给能力差别大是因各自的师资力量悬殊而导致的,同时也是与每所学校对社会服务的认识和努力不同是分不开的。
(三)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社会服务的内容形式多样,各有侧重点。
调查发现,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每年都要向社会提供社会服务,提供社会服务的内容包括物流相关培训、物流技术研发、物流流程优化、物流项目策划、物流项目论证、物流行业规划及物流政策法规制定,但不同学校及每个学校每年所提供的社会服务内容也不太相同,各有千秋。处在武汉市的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提供的社会服务内容比较单一 ,主要表现为较低服务档次的物流培训,相反处在地市州的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提供的社会服务内容形式还比较多元化,既有较低层次的物流培训,也要层次较高的物流流程优化、物流流程优化、物流项目策划、物流项目论证以及物流行业规划等等内容形式。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武汉市内的高校较多,武汉市的企业不太信任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能力,把高层次的社会服务交付给本科院校来完成,处在地市州的高职院校比较少,学校在社会服务上也比较主动,地市州的企业基本上把所有的社会服务都交给地市州仅有的一所或二所高职院校来完成。
四、武汉城市圈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社会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社会服务存在的问题
1、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社会服务的内生动力不强,社会服务意愿不够强烈。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尽管都意识到社会服务的重要性,但很多学校仅停留在口头或想法上,缺乏主动性,内生动力不强。调查中发现,有20%以上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不愿意提供社会服务,80%的高职院校尽管表示愿意提供社会服务,但他们没有主动与企业对接,主动提供社会服务,等着企业找上门来。
2、社会服务内容单一,服务能力参差不齐,不能满足企业个性化的需求。
经过近10年的发展,高职物流管理专业都具备了一定的社会服务能力,但学校把主要精力还是放在教学和科研上,真正把社会服务放在同等乃至突出地位的还很少。绝大多数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仅停留在社会培训上,服务内容很单一,也不能满足企业多形式的个性需求,最终出现学校有劲使不上、企业有病求不到医的局面,打消了双方的积极性。
3、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社会服务缺乏长效运行机制。
调查中发现,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社会服务中存在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高校、企业、政府等都提出了解决的办法和路径,但基本是从自己的立场出发来解决问题,这些方法和措施最终无法形成合力,激活所有参与的相关利益体,导致方法和措施只能从短期或表面上发挥作用。要想正在使社会服务健康、持续的发展,必须建立社会服务的长效运行机制。
(二)社会服务优化建议
1、提供认识,提供社会服务的内生动力。学校除了考核专业的招生、教学、科研以外,还应该把专业社会服务作为专业质量好坏的重要指标,专业社会服务创收多少应该与专业团队的收入分配及职称晋升挂钩;政府也应该把学校社会服务创收作为办学实力和对经济贡献大小的重要指标,与政府对学校的财政拨款挂钩。这样一来,学校各个层面都重视了社会服务,就会主动与企业对接,想尽办法提高社会服务的创收能力,从而激活了社会服务的活力。
2、整合资源,提高社会服务能力。调查中发现,高职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尽管已经有10多年的办学历史,积累了一定的师资,但该专业基本都不是各个学校的主打专业,专业相对比较薄弱,社会服务能力不强,提供的社会服务内容也比较单一。但这些学校之间应该加强合作,建立校校社会服务合作联盟,师资进行共享,形成合力,这样解决单个学校实力薄弱的问题,集中优势资源解决企业所需要的所有物流问题。
3、建立社会服务长效体制机制。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社会服务的模式都比较传统和落后,缺乏长效的体制机制,应该建立一种有效的体制机制,把政府、企业、学校三者有机结合起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通过体制机制来约束他们的行为,最终使社会服务规范化、制度化。
作者:徐斌华 来源:大陆桥视野·下 2015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