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管理论文>物流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实践体系构建

2016-05-16 09:09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1.引言

  

  2014年3月,中国教育部提出将全国普通本科院校50%转型为应用技术型大学,“应用型本科”是对新型的本科教育和新层次的高职教育的结合。现代物流产业作为第三利润源,企业人才需求急剧增长,但应用型本科物流毕业生常常出现“找工作难”与企业“招人才难”的矛盾局面。由于本科教育定势思维的影响,大都认为本科院校更应该注重对学生理论思维的培养,从而导致应用型本科物流管理专业在设计培养计划时对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视不足,造成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脱节。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2.应用型本科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问题分析

  

  目前的应用型本科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尚不理想,综合分析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2.1 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安排不够合理

  

  从传统的观念来看,实践应用能力是高职高专学生更需要具备的能力,应用型本科物流管理专业在课程设置上,仍沿用传统本科课程设置,对物流理论课程安排较多,实践课程安排较少,同时存在着实践内容不够深人,教学方式较为单一等问题。物流企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更多是希望毕业生能以问题为导向,以专业技能为基础,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目前应用型本科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往往存在理论和实践的脱节,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

  

  2.2 实践软硬件环境有待改善

  

  目前大多应用型本科院校多为地方性院校、民办院校、独立学院的转型,从历史招生数据来看,物流管理专业并非热门专业,因此在资源调配上往往不具备优势。实践教学需要有相应的软硬件条件的支持,物流硬件设备对资金、场地都有较高的要求,而教学资金使用上的限制对此造成了困难。而物流软件系统在仓储、运输、生产运作、国际物流、物流企业经营、物流仿真设计等多方面都有诸多选择,但大多高校未能切实从促进学生应用型实践能力的提升上进行选择。

  

  2.3 实践环节师资力量不足

  

  在体制现有的物流管理专业教师中,行业经验丰富或者实操能力强的专业老师较为缺乏,而具有较强实践经验的行业人士基于学历限制、待遇限制等多方面因素又无法顺利到高校任教,造成了专业教师实践教学的能力先天不足。同时由于师资有限,高校也对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的重视和培训不够,而在任老师从主观意愿上也不愿意到企业挂职工作。这些都导致当前物流管理专业老师的实践指导能力得不到有效的提升。

  

  2.4 实习基地对学生实践能力提升作用有限


  很多高校都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但由于物流行业实操性较强,设施设备使用专业性强、危险性高,学校在和实习基地的合作形式上往往停留在参观学习、交流讨论的初级阶段,无法做到深人的顶岗实习或者企业导师和校内导师联合培养学生等。在毕业实习阶段,由于学生比较愿意将毕业实习与'就业单位挂钩,导致学生不太愿意到学校合作的实习基地开展实习。此外,实习单位考虑到培训学生经费及责任问题,也不愿意过多的接收在校学生进人企业顶岗实习,从而导致实践教学无法顺利进行。

  

  3.构建科学的应用型本科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实践体系

  

  3.1 实践教学的内容体系建设

  

  以学生能力提升为主线,分别从专业实践能力的提升和综合创新能力的提升入手来构建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具体如图1所示。

 

blob.png

  ①专业实践能力提升——实践课程设置理论来源于实际,我们可以从增加课内实践课时和独立实践课程两方面着手构建实践课程体系。课内实验一般针对知识点,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与理论教学穿插进行,以课堂演示、情景模拟、案例分析或验证性实验为主在教师的引导下展开,其目的在于对知识的理解,如:《仓储与配送管理》可以使用相关软件系统操作来验证配送路径的正确与否等,《物流技术》可以使用相关软件来设计货物条形码并打印等,从而让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际,增强认知效果。而独立实践课程则是以学生为主体,在专业课程有一定积累基础上,以项目为导向进行模拟操作,通过综合设计性实验来对之前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融会贯通并应用于实践,如企业沙盘、物流企业经营模拟实验、仓储设计实验、物流仿真设计实验等。

  

  此外,按照学生实习深人程度可将实习分为专业认知实习和毕业实习两部分。专业认知实习注重学生对物流行业及相关物流企业的初步认识,通过对实习基地的参观较全面地了解物流实际环节、企业的物流流程,一般的岗位操作技能和方法,接触社会对物流管理人才的需求;毕业实习则通过制度规范毕业论文与实习过程的结合,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通过顶岗实习,让课题内容更贴近实际工作,同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引人双导师制度。

  

  ②综合创新能力的提升——第二课堂拓展

  

  第二课堂拓展部分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为主,可以从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学科竞赛活动、科研

  

  训练计划及职业资格认证等方面进行强化训练。

  

  针对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性较强的特点’鼓励学生在课余实践走人相关企业进行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沟通和学习能力。高校可积极组织各类专业竞赛或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省级国家级物流竞赛,如物流企业模拟运营大赛、物流仿真设计大赛、国家物流设计大赛等,将专业竞赛与专业课程学习相结合,提升学生的实操能力,通过竞赛学习创新与协作;在实验室扩充建设上充分考虑学生学科竞赛需求’在实验室软硬件购置、师资注人等方面给予支持。还可以将学生的创新创业训练与产学研相结合,与青年教师的科研项目相结合,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以教师带动学生;此外,针对物流行业需求,制定相应制度和措施,鼓励和辅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如报关报检等),增加就业筹码。

  

  3.2 师资建设

  

  合格的实验教学团队是实验教学体系实施的关键,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最佳师资是既要具备高水平的理论知识又要具备物流行业实训经验,可通过以下几个措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①设置实践教学负责人,积极开展培训进修。负责人由熟悉实验室、实验教学、理论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学骨干担任,和国内相关高校保持一定的联系,根据形势的变化及本专业实际情况拟定专业实践教学发展计划。同时积极开展培训活动,争取经费派出教师参加各类实验教学研讨会、行业交流会,让教师及时掌握和使用新仪器设备指导学生实践环节。

  

  ②建立校企联动机制,充分发挥和利用各自的优势,学校可以聘请物流企业一线的实际管理者担任实践教学教JW,承担一定的实践教学任务;也可以邀请物流企业骨干定期为校内师生开设专题讲座或讲解某一领域的问题或技能的培训。此外,还可以建立良好的校企合作机制,鼓励教师脱产一段时间,参与物流企业实践工作,积累行业工作经验,提升其实践指导能力。

  

  3.3 实验室建设

  

  实验室是实施实践教学的重要平台,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纽带,实验室建设好坏直接关系到实践教学的成效,一个好的物流管理实验室不仅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而且还要满足不同实验类型的需求。实验项目不仅能够覆盖培养计划实施过程中的教学需要,还要能够满足教学计划外学生自行设计实验、第二课堂内容等科技创新活动内容等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

  

  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和网络环境,建设在线物流实践教学平台,平台上架设仓储设备与设施管理、配送管理系统、企业ERP系统、运输管理系统、国际物流模拟系统、物流企业模拟运营系统等软件类型的物流专业实验,学生可随时随地利用网络进人在线实践教学平台进行实验并提交结果,不仅可以降低实验室的建设成本,还能进一步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在开放式的实践教学平台的基础上建立科学的实验室管理机制,充分发挥网络优势,让学生根据兴趣及专业方向对实验内容、实验时间及实验团队进行自主选择,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主体意识,还提升了实验室设备、场地及闲忙时的合理配置性。

  

  3.4 实习基地建设

  

  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基地是实践教学的一个重要平台和载体。学生的专业认知实习、毕业实习、社会实践等环节都可以通过实习基地来完成。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建立实践教学基地时应本着服务地方经济的原则和企业合作,加强学校和用人单位对人才需求的对接,通过合作机制提升企业的竞争力。针对目前存在的实习经费不足的问题,可以通过申报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项目或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项目来弥补。针对实习基地数量不足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资源整合,调动在物流行业工作或创业的校友力量,促成实习基地的签约。最后由校企双方联合政府共同规范实习基地的法律地位、实习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关系、企业享受优惠政策的条件等制度和政策,进一步保障校企双方的共同利益,实现双赢。

  

  4.结束语

  

    本文从提升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综合创新能力出发,在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分析的基础上,从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师资建设、实验室建设及实习基地建设四个方面进行阐述,构建了物流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体系,希望对丰富物流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式提供一定的思路拓展。

  

  陈艳 (福州大学至诚学院,福建福州350002)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