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现代制造业的生产组织模式及其对生产物流的影响
1.1现代制造业的生产组织模式
随着交通运输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产品市场竞争的激烈,产品的知识密集特点显著增强,专业化分工成为产品生产的明显特征。企业的产品生产以快速满足市场为重要目标,制造资源全球配置,生产系统的计划管理的有机性要求明显增强。如图1所示,企业产品制造单位的地理分布将在全球范围内布置,产成品制造基地更多分布在紧邻目标市场的区域,生产计划中心统一管理各个制造中心(工厂)的作业,并有机衔接工厂间的零部件运输与移交的物流作业。
1.2现代制造业生产过程的特点
现代制造业生产过程的特点可以概括为:
(1)材料需求多样化。科技的进步与日新月异,产品的技术密集程度极大增加,产品的结构日趋复杂,同一个产品,可能涉及电子、机械、化工、光学等多个领域的材料和零部件,是多个科技领域和多个制造行业与领域的共同产物。个产品的产出,需要很多种材料供应。
(2) 地域分布全球化。市场竞争的激烈,产品的技术创新已经成为产品研发的普遍特征,产品的品质和成本则成为制造环节的重要竞争因素,制造企业需要在全球范围内寻求最佳的制造资源,制造工厂在全球范围配置分布,以寻求制造成本的降低。
(3) 计划管理的统一。为降低成本,降低库存,加快库存周转,统一的生产计划管理至关重要,各个制造单位在统一的计划协调下,同步运行,以最佳的时机提供产品;同时,统一的计划管理容易形成专业工厂的规模生产。
(4) 产品输出全球化。同一种产品,可能在全球的各个地方同时制造,以快速满足当地的市场需求。
1.3制造业的发展对生产物流的影响
生产物流发生在企业内部,并不延伸到企业外部;生产过程的实物流动发生在生产过程的工序之间,工序的空间分布可能在同一车间内、各个车间之间和专业工厂之间等不同情况,流动的物品可以是原材料、在制品、半成品和产成品。图!描述了生产物流的各种可能状态。
图1生产物流的各种可能状态
现代制造业的全球化发展,制造的终端产品的个性化逐渐增强。比如"ell在2004年向亚太地区销售了约200万台电脑,就有约'(0万个订单,平均每个订单不到1.5台电脑。全球化和个性化对制造系统的物流体系提出更高的要求,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
(1) 全球空间的生产物流。生产物流的空间跨度面向全球,要求物流过程的控管能力极大加强,才能很好地服务于物流系统,保障物流过程的顺利进行;
(2) 较高的物流速度。个性化的需求也需要快速满足,要求物流系统有较高的运转效率,保障生产过程的快速执行,以加快对用户产品需求的满足;
(3) 极强的物流组织能力。与传统的备货生产不同,个性化订单生产的批量很小,物流的物品种类繁多,生产物流各个环节所要处理的业务数量急剧增加,要求物流管理系统具有很好的组织能力,保障每一笔业务快速、准确、准时执行。
2.基于Internet的生产物流管理系统结构设计
2.1Internet对生产物流管理系统的影响
早期的生产管理系统的信息流是单向流动的,从生产计划到产品交付,各个制造中心的数据交换通过中央数据库交互,分布在各个工作中心的节点不具有智能,需要中心服务器统一运算处理;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internet的发展几乎可以为相距遥远的两台机床提供交互能力’对于制造业来说’任意两个工作中心可以基于internet进行交互并在全球范围内自动重构工艺路线。
带有智能的工作中心重构工艺路线将对生产制造管理带来重大变化。生产物流管理信息随着工艺路线的延伸而延伸,也伴随工艺路线的转移而转移,产生更复杂的生产物流业务。原材料、半成品等物品伴随in-temet信息系统的信息流在全球范围内配置流动;信息系统可以跟踪到物流的每一个环节及其物流状态;生产计划将面对大范围的专业制造工厂,空间跨度面向全球;生产过程是有机联系的,此种联系比以往任何时刻都要紧密;生产制造过程的每一环节都是在计划系统的指导下严格按照时间和空间安排有序进行;各个制造中心,通过租用专线与公司总部连接,或者通过专线相互连接;此类网络相对于封闭网络生产管理系统,仅仅是规模增大及地域空间跨度扩展,其通过专用线路互连,形成一个大的局域网,此网络与公共网络并不相通。
2.2基于internet开放式集成制造管理系统结构设计
基于internet开放式集成制造管理系统结构如图3所示。
网络基于internet构建,从Internet的任何地方,均能访问到系统的任意节点;此类网络系统是开放的,应用系统也是相对开放的,用户节点通过一定的身份鉴别后,就可以访问网络系统中任意许可的资源。
基于internet的集成制造管理系统,为制造资源的全球分布提供了便捷的管理手段,同时,也为构建信息系统的成本控制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手段。
3基于internet的生产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分析
3.1无线网络的广泛采用
无线网络在现代生产物流管理系统中快速发展并普遍应用,这取决于internet环境下的生产物流管理系统扩展到更深入的制造资源管理,同时网络系统需要跨地域覆盖,无线网络系统能够很好地满足此需求。
(1)无线接入点。在有移动终端的场所,如近距离车间间的物料搬运,库房或其他不方便布线的工作中心等,需要通过无线网络与其他设备或中心服务器互连,基于WiFi的802.11a/67无线网络是普遍采用的标准,基于蓝牙和射频的无线通信系统应用也较普遍。需要选择合适的位置建立无线接入点,为无线接入提供可靠连接。
(2)移动通信基站。移动基站一般为公用的电信运营商设备,在较远距离的制造中心间的物流,需要采用移动通信系统追踪物流的状态,包括物流过程中各个环节的交接(如通关、转运等)状态等。
3.2网络层级的规划
生产物流网络信息系统,需要结合生产执行单位的层级划分构建与生产业务单元一致的结构,在此基础上合理布置网络通信设施,特别是交换机设备按照网络层级的对应布置,采取适当的交换网络管理技术,可以提高网络的性能、可靠性和维护性能。生产物流管理系统的主要业务网络单元为:
(1) 工作中心网络。一个工作中心包含多个执行单元、工艺文件和操作者,加工业务在各个执行单元间传输,同时原材料与物品也在执行单元间流动。复杂的工作中心可能需要一个小型局域网络将各个执行单元互连。
(2) 车间管理网络。分布于车间内,连接多个工作中心的局域网络,信息按照工艺路线方向经过车间管理网络在各个工作中心流动。
(3) 制造中心网络。分布于各个车间属于同一个制造中心的网络系统,其连接多个车间网络而构成一个大的制造中心局域网,为制造中心内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的承载网络。
(4) 中央服务网络。在企业机构总部,服务于企业集团全体的中心网络,其主要由一系列服务器构成,包括应用服务与数据库服务等,其存储企业的核心数据。
(5) 物流实时状态网络。分布于广域网上的信息记录终端与移动通信网络和GPS构成,可以实时反馈或查询物流状态,记录物流过程的交接状态等。
3.3管理模式
环境下的生产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由于空间跨度的增大,网络的复杂性,网络通信设备和应用系统的可靠性更高要求,采取合理的管理模式至关重要,通常的管理模式为:
(1) 集中管理模式。在公司的总部机构集中管理全部信息系统。集中管理便于数据的同步与共享,也便于管理策略的维护。
(2) 分布式管理模式。各个制造中心独立管理,并向中心提交相关数据。分布式管理对于网络扩展的灵活性较强,某一节点的故障对整体网络的影响较小,但不便于数据的集中分析与决策管理。
(3) 层级管理模式。层级管理很好地同公司的组织结构一致性,各层次管理人员负责本层的管理内容,管理信息按照组织结构层级传达或汇聚。
(4) 功能区管理模式。将业务划分为多个功能区块,如计划系统管理,运输系统管理,车间管理等。专门人员负责某一功能区快的管理,管理方式可能是集中的,也可能是分层进行。
3.4重点业务分析
(1) 计划管理与下达功能。生产计划是制造过程的直接起点,客户需求或销售预测通过管理信息系统汇集传送到制造部门,制造部门根据需求的地理位置和库存信息,将生产计划通过internet传送到对应的制造部门’完成计划下达。同时,对应产品生产计划的物料需求计划通过计划管理系统生成并下达到指定的制造中心或供应商,成为其零部件生产计划。
(2) 物品交接管理。原材料的出库是生产物流过程的开始,出库首先涉及物品与库房的交接,通常包括出库单或领料单制作,物品出库,出库单审核签字等程序;
原材料投入每一个工位,和每一个工位在完成本工位的工序后,将中间物品传递到下一工位的交接程序完成物品的正式转移;
准确详实的交接记录,包括经手单位的签字审核,直接影响生产物流的准确性和顺利进行;
物品交接包括了信息系统的交接和实物的交接;
生产物流系统的交接记录是产品生产的过程的状态反映信息,通过统计分析交接记录,可以反映产品的生产状态。通过交接数量的变化与统计,可以分析各个制造环节的成品率,反映生产的质量管理水平。
(3) 物品转移过程管理。生产物流的物品在两个交接环节间的搬运、运输、暂存等组成物品的转移过程,所涉及的工具管理,作业程序管理,物品转移的过程跟踪,特别是在相距较远的制造中心间的物流过程的状态跟踪管理,是信息系统的重要内容。
(4) 物品转化管理。物流过程中的物品转化管理直接与生产制造工艺和工序相关,输入环节的多件材料,经过某一工作中心的生产加工后,转化为特定的工序产品。生产物流管理系统将依据转化过程,确定物流物品的重量、数量、形态、时间和场所等的变化规律。
(5) 状态查询与统计。物流信息系统对生产物流各个环节的状态的查询、统计和分析功能,对于控制生产物流的整体状态和产品生产过程及其管理决策是至关重要的。
(6)全面质量管理。各个制造业务环节的输入与输出数量与效率表示该环节的成品率,是该环节的质量的重要表征参数。产品的全面质量管理需要统计各个制造环节的物流信息,经过系统的汇总与分析,得到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数据,为发现问题节点提供直接依据。
3.5系统性能保障分析
(1)高频数据交换节点。在产品生产的各个工序环节,各工作中心随着工序的进行、零件的投入和半成品的转移,需要较高频率与中央数据库交换数据;信息系统必须保障较高的性能,快速执行该类节点的数据交换请求。此类节点往往是输入多种原材料或产出多种工序产品,并且具有很高加工处理能力的工厂或工作中心,物品会频繁进出该节点,该节点的信息终端需要快速处理相应的物流信息以完成如用户鉴别、信息登记、程序流转等处理。
(2) 大数据量交换节点。在部分物流环节,需要向服务器系统在短时间内读取或传送大量的信息,如加工某一工序前,在确认上一物流环节交互的材料是否为满足本道工序要求的工序件,可能需要向中心服务器读取各类标准文件,这需要信息系统有较高的信息传输处理能力。
(3) 实时型数据处理。需要实时交换数据的节点,如运输途中的位置报告,两个高效的工作中心间的物品交接信息等,需要实时交换数据,此要求信息系统有较强的性能保障能力;
4结束语
Internet为全球化生产的物流管理提供了基础平台,促进了生产物流的发展及生产模式的转变,随着Internet的发展和产品制造品质、成本和速度的更高要求,基于Internet网络的生产物流管理系统将得到更多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