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管理论文>市场营销论文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之马戏人才培养开发模

2015-07-13 09:56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要: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名族最为悠久的文明成果之一,针对诸多非遗项目的保护研究也随着各方面的重视陆续开展起来。而针对其中不可或缺的马戏这一重要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仍存在一定不足。鉴于马戏自身的独特性,本文以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上海市马戏学校及马戏城为例,以抽样调查所得出的数据为依据,对其存在的现状和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并提出了马戏人才培养开发模式。
  关键词:马戏 人才 培养开发 模式
     
  引 言
  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是当前的主题内容,而文化又是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的好坏关系到当前文化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2008年,埇桥马戏艺术被国务院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同时所在的县区则被授予“中国马戏之乡”称号。这一切足以体现马戏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在今年的“两会”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又成为一个引人关注的焦点话题。而近期国家出台了《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关于人才工作机制创新的重要性,并提出人才发展的指导方针: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本文所要研究的阐述的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吻合了其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人才培养开发的创新机制。
  
  一、研究价值分析
  (一)时代性。本文所关注的是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当中的马戏问题的对策建议研究,其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符合两会当中关于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政策要求,同时响应了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中关于人才方面的号召。WwW.133229 .cOm
  (二)稀缺性。马戏,是劳动人民智慧和汗水的结晶,带有浓厚的本土民族色彩,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朵奇葩,属于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列。但是通过对各大主流期刊数据库的检索,课题组发现:关于马戏文化的学术研究屈指可数,而试图将其作为一种产业进行商业化运营的模式更是少之又少。即便是有,人们对它本身的诠释也只是极其粗糙和浅显的,所以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具有一定的价值。
  (三)可推广性。本文所要解决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当中马戏发展存在的问题,最终根据实际问卷、访谈等分析结果,归纳问题核心(马戏人才问题),同时在马戏杂技专家及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并加以不断完善,最终形成针对马戏人才培养开发模式。解决好马戏的更好更有效的传承发展对其他相类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二、宿州埇桥马戏发展现状分析
  通过问卷和访谈记录显示,其中反映的最为关键核心的问题是在马戏人才培养与开发方面,通过总结分析本课题组得出以下结论:
  (一)文化水平普遍偏低。从事马戏工作的人员的文化水平比较低,而且层次不齐,这为马戏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阻碍,由于现有的马戏节目已经无法满足观众的要求了,所以亟需马戏创作人才的出现,将诙谐表演等新的元素与马戏进行整合,创作出质量更好的作品。
  (二)年龄结构不合理。目前埇桥马戏的从业人员当中,18岁以下的人员仅占总调研人数的5.95%,40岁以上的约占总数的45.24%,同时作为马戏艺术传承发展的后继人员越来越少。大多数的马戏艺人的后代也大多不从事马戏工作,而这对于马戏行业的发展来说尤为重要。大龄人才的多数还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对于比较危险的项目,已经无法表演,而对于新演员又还没有具有相应的技术,所以导致项目的缺陷。
  (三)人才培养随意性强。根据实际调研问卷显示,目前大小马戏团在针对本团人才培养和开发方面占总数约97%的马戏团没有具体的打算计划,即使有所想法但仍没形成具体的方案措施。仅有2.59%的马戏团认为本马戏团存在这方面的人才培养开发计划。因为现有的马戏马戏团比较小,很多马戏的人才采取是个别指导的方法,而对这些人进行专业的培养还没有形成相应的意识。
  (四)人才质量结构满意度不高。调研结果显示对本马戏人才结构和质量满意程度有约75%对马戏团本身的人才结构和质量不满意,仅有约25%的人认为所在马戏团质量结构较为合理。这个因素不仅仅影响着马戏的发展,也影响着马戏人才的培养和传承,很多人认为从事马戏这个行业发展不是很大,现在又由于在这行业得不到相应的培养也就意味着丧失一些机会,这也就加剧马戏人才的稀缺。


  (五)人才质量结构不合理。马戏团从业或先前从业人员对本马戏团的人才结构和质量不满意因素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专业表演人不足,专业管理人员缺乏,节目设计创新人才缺少,宣传和传媒运作型人才缺少等。而其中节目设计创新人才所占比重最大,基本所调研的马戏团均存在此问题。
  (六)创新型人才严重不足。马戏团一方面因为自身资金问题,更为重要的是对外交流很少:本地马戏团之间、与外在马戏团杂技团之间、与马戏(杂技)学校间较流很少,马戏表演的节目大多仍停留在之前师傅传授的一套技艺。而这仅适用于当年的时代需要,并不能很好的适应当前时代发展需求。
  (七)经营方式落后。大多数民营马戏团基本采用家族式管理经营,往往一人说了算,不能发挥和调动全部积极性和创造性,一遇风险,抵御能力差,容易形成“一日落败穷十年”。相信家族,不相信他族,限制投资渠道,无法形成多方位联合,降低了市场竞争力,不能形成规模演出,使得演出质量不高,演出效益低下。
  
  三、马戏人才培养开发模式
  结合以上实践调研中得出的宿州马戏人才培养开发的具体现状及特点,本团队加以分析研究并结合去年实践调研结果,并听取马戏老艺人、马戏团工作人员、热爱关心马戏发展的群众、马戏杂技界专家领导、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领导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完善之前关于促进马戏发展的意见思路,最终形成关于促进马戏人才培养开发的思路。主要分为以下两步走的模式实现马戏人才培养开发,以下为整体思路。
  (一)整合马戏资源。这是模式实现的前提,同时根据马戏的实际特点,本课题组提出短期试用整合和长期发展整合。
  1.短期试用整合。因为马戏团数目很多,小型马戏团也占了大半壁江山。虽知其存在不规范经营、经营收入下降、人才结构不合理等问题,而解决问题的一大手段便是整合小马戏团形成规模经营的马戏团。但这在当前的现实环境下很难较快实现,特此提出本短期试用整合。“短期试用整合”指的是:短期内整合中、大型马戏团的意愿进行马戏人才培养开发的技艺传承和节目研发创新人员到同一的管理部门,然后统一安排,实现人才整体素质提升,然后促进马戏团演出节目提升,带动马戏经营收入提高,最终实现马戏的短期健康发展。
  2.长期发展整合。所谓长期的发展整合,就是实现马戏团之间的优势互补,可以有两种整合发展方式:首先,联合宿州多家小马戏团成立专门的马戏表演公司实现马戏规范化演出表演促进马戏长远的发展,集中资金和人员,通过规模效益,提高整个马戏团联盟的收益。为了马戏团以后的发展,马戏团还应有专门的人力资源部门,向公司化体制转变,去适应以后市场的需要,取得长久的竞争优势。人力资源部门要做好马戏团兼并和收购等方面的规划,为以后马戏团的长远发展做提前准备。
  其次,马戏团整合可以由国有马戏团发起整合几家实力较强有特色的中小型马戏团,然后推动马戏团综合实力提升,降低马戏团自身担当较大风险,可以在很大程度带动马戏行业规范化经营,促进不符合时代要求、不利于非遗传承的马戏团自行淘汰或被兼并。
  (1)股份制实现形式。整合资源的实现可以综合采用以下三种举措,来推动马戏整合的顺利开展。①人才入股合作发展机制。包括马戏相关专业人才:马戏技术性人才(师傅及徒弟);马戏学校:专业性人才(学生)、教学型人才(老师)。②技术入股合作发展机制。马戏团掌握“独特不可复制”传承性马戏表演技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在马戏团及马戏学校内部挑选,或向社会公开招募节目研发等专业人才,以技术入股。③资金入股合作发展机制。广泛吸收社会资本,拓宽融资渠道。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