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实现企业成功招聘的有效措施
(一)根据实际需求制定招聘计划。招聘计划必须在认真分析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需求情况的基础之上制定。具体要明确的有:哪些部门、职位需要补充人员,这些职位的工作内容、责任、权限是什么,对这些人员的基本情况要求是什么,是否需要有特别的技能等。
根据这些实际分析制定招聘的计划主要包括:(1)录用人数以及达到规定录用所需要的应聘人数;(2)录用的标准包括与工作相关的知识背景、工作技能、工作经验、个性品质、身体素质等;(3)录用的来源是多渠道的,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4)招聘成本的计算等。
(二)注重招聘细节。有人曾说:准备工作的失败就准备着失败。因此对细节的准备也显得重要,招聘细节的准备包括:
1、准备人力。招聘工作各个细节所需的人员应事先做好预测和安排。
2、设计各种表格。求职登记表、各种评分表、考核表等都应在招聘前设计好,且都要设计的合理,遵循“中看且中用”的原则。
3、组建有效运作的招聘团队。一个有效运作的团队需要有三种不同角色的成员:一类是具有与招聘岗位相关专业技术知识或人员招聘专业技术知识的成员;二是具有解决问题和决策技能的人员;三是具有善于倾听、反馈、解决冲突及协调人际关系的人员,且成员之间要相互信任和有良好的沟通。
4、设计和发布招聘广告。招聘员工工作的本身就是一项市场宣传和推销活动,所以一方面企业招聘员工要注意自己的形象;另一方面企业的招聘广告要生动且要有创新,不枯燥无味,也不能不切实际。
(三)把注意力集中到招聘者的实际能力上。企业往往发现对内招聘的决策准确度较高,这是由于这种决策是以企业内部人员的实际工作能力为依据的。员工过去的工作业绩决定了这种决策的产生,而对外招聘决策过于看中应聘者的外在条件,很大程度上是根据应聘者的工作经验、技术等级及教育背景而作出决策。而这些无法替代应聘者需要完成的工作,有人还错误地希望只要具备了足够的工作经验、工作技能、学历以及性格等就完全可以满足工作需要,这是一个错误的逻辑。一位应聘者可以具备上述所有的条件,但是无法胜任某一项工作,相反有很多人可以胜任这项工作,但可能不具备上述条件,尤其是那些工作能力很强的人。因此,只能考虑那些工作突出而得到升迁的人员或平级调动的人员,是他们用自己的技能、经验和能力在实际工作中取得了成功,而不仅仅是他们具备的一些外在条件。通过将注意力从应聘者具备哪些外在条件转移到应聘者的实际工作能力上来,招聘的基本方法就会发生改变,招聘的准确度也会得到显著提高。(四)多种人才招聘计划——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有些时候企业会发现这样一个问题,信息发出好多天后,仍然没有应聘者,其原因并不是没有合适的应聘者,而是应聘者看不到公司的广告。企业的招聘广告可以在新闻媒体上发布,也可以在招聘会上发布,还可以在网络上发布。企业如果只是单选一种方式,往往使信息传递范围受到限制。因此,企业需要招聘成本预算,选择最有效的信息发布渠道,但至少需再两种以上。如选择网络招聘,就要把招聘信息放在第一项或第二项上,选择多种信息发布渠道,把“鸡蛋”分开放。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在生活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相比于传统的三大媒体,网络媒体在第一组合中的表现要出色的多。很多企业会选择网络发布招聘信息,但这并不意味着只选择网络发布是合理的,因为网络中有些人认为这些是虚假的不值得相信,所以并没有理会。而在招聘会上与应聘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也是必要的。
(五)招聘人员应避免主观主义。招聘人员在招聘过程中的态度将会对招聘结果有很大的影响。招聘人员有时会产生“首因效应”、“晕轮效应”等而对应聘者下结论,这样整个招聘过程就不是站在企业的角度来选择人才,而是单凭自己的喜好来挑选了。因此,招聘者要克服自己的主观主义,严格按招聘程序和要求来进行测试,在初次面试中进行实例、事实和数据的收集工作,用以证明应聘者的工作能力,对应聘者的能力进行定性和定量的测试,而不要根据自己的主观主义进行推测,做到公开、公平和公正。
(六)背景核查:必要的基本保障。背景核查是对招聘进来的人才教育背景、工作经验和品行、工作能力和兴趣等是否属实进行的调查。可以通过第三者对应聘者的背景和资格进行审查和验证,许多可靠的公司都要对新员工进行背景调查。简历是应聘者推销自己的工具而已,不要过于相信,为了把好企业招聘的每一关,企业在招聘中必须进行背景调查,在填写各种表格时要提醒应聘者如实填写情况,并附上他们的姓名,这样可以使虚假减少到最小,也可在背景核查的同时对其真实性和应聘者进行兴趣测试。在第二或第三次面试前,告诉应聘者你将会对他们进行严格的背景调查,请他们对自己的简历进行确认,并保证与事实相符。如果应聘者坚持就是实情了,并同意进行下一轮测试,那说明他很诚实,并对这份工作很感兴趣。企业的人才招聘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中占据重要地位,一次成功的企业招聘有着事半功倍的效用。而一次成功的企业招聘需要招聘的每个环节都紧密相连,招聘者要克服招聘中的盲目性,提高招聘的有效性。
主要参考文献:
[1]吕叔春.破解人力资源风险.中国纺织出版社,2005.1.
[2]黄维德,刘燕.人力资源管理实物.立信会计出版社,2005.1.
[3]赵光忠.人力资源管理模块与操作流程.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4.
[4]卢.阿德勒(lou.adler).选聘精英5步法.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6.
[5]唐志红,骆玲.人力资源招聘·培训·考核.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