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管理论文>市场营销论文

现代企业管理中儒家思想的价值及探讨

2015-06-16 15:38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一、儒家思想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积极运用

  1.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在孔子的理念当中,将“仁”视作道德的最高境界、最高标准及最高原则。在儒家学说当中,全部思想都可以凝聚成一个“仁”字,用以反映朴素的人本意识。“仁”字在儒家思想当中可以有两层含义:(1)对世间苍生的关怀之心;(2)对个人价值的尊重之心。“仁”字的两层含义都可以在孔子的言论中寻到踪迹。例如,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说的是从关爱自己的亲人直至关爱他人的亲人,由此及彼,人人相传。从自身做起,将仁爱向他人无限制地传播,就好比蜻蜓在湖面上点水所泛起的层层涟漪,一波又一波地由中心向四周传播。儒家思想当中的仁爱是广义的、无私的、只讲付出不求回报的,是从个人到家庭、从家庭到社会、从社会到国家、从国家到世界的爱的传播和攀登。儒家思想当中的仁爱会随着世界的发展而发展,也就是说,世界的发展和延伸是无边界的,仁爱的传播和攀登也是无边界的。“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这句话就是说仁爱是双方相互的,若想从他人处获得爱和尊重,那么先要懂得给予他人爱和尊重。所谓“爱人”,即向他人给予理解、尊重和同情。在孟子的理念当中,将“民贵君轻”意识由重视个人价值升华到重视百姓民生的高度,这些理念从根本上来说都与现代科学发展观所强调的“以人为本”原则十分吻合。

  在儒家思想当中一直强调“人本主义”,即强调重视个体的价值以及对苍生的关心和尊重,这些都被看做是人的生命所特有的价值所在。尽管在界定、阶级和价值定位等方面,儒家思想当中所强调的人本同现代社会所说的人本存在差异,但是二者所强调的根本之处——重视个人的价值、对他人的尊重之心以及对世间苍生的关怀之心等内容是一致的。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运用于企业管理当中,体现了毛泽东“思想政治工作是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在现代企业管理当中,思想工作既肩负着企业领导和企业员工之间的理念传递工作,又承担着企业领导和企业员工之间的矛盾协调工作。因此,现代企业管理必须具有“仁爱”意识,最大程度地保障员工的利益,有效解决员工同企业之间的矛盾。从而在企业内部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合力扩大企业的市场占有份额,为企业创造出最大的价值。

  2.现代企业管理推崇以德立足,重视企业的道德建设

  所谓“德者,得也”的“得”字,具有两方面的意义。其一,即为“得道”,也就是说通过个人的分享所获得的“道”,意思是说将“得”内化为自身所有,从而形成自己的德行。其二,即为“得于人”、“得利”的意思。而“德”字的意思即为道德素质,其含义同现代说法当中的“以德治国”和“德才兼备”的“德”字相吻合,“德”字的根本意图在于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在现代企业管理当中,企业道德建设的“德”字,既要做到将“得”内化为自身所有,从而形成自己的德行,又要做到将“得”外化为他人所有,从而形成他人的德行,并且在此基础上,实现企业的发展和利润的增加。因此,将“德”与“才”加以组合,利用企业道德对企业员工的激励、调节和导向功能,推动企业实现更大的发展和进步。

  3.现代企业倡导诚实为本、以信言商

  从古至今,诚信一直是一个恒久的话题,对诚信的经典论断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例如,孔子云:“民无信不立,人而不信,不知可也。”孟子也曾有过相关的言论,“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也。”对于传统的儒家思想而言,诚信被看成是立身、立政以及进德修业的根本所在,其伦理价值始终备受关注。对于现代企业来说,诚信就是商德的根本,即诚实不欺、遵约守信。企业良心的最佳体现即为诚实守信,也就是企业对客户以及合作者的诚实守信的展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企业应当始终秉承契约精神和诚实守信的道德意识,始终坚持信誉至上的理念,严格遵守商业道德,拒绝随意毁约、言而无信等不良行为。唯有坚持诚实不欺、遵约守信,自发维护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方能维护企业的形象和信誉。与此同时,企业员工同样需要做到彼此坦诚、遵约守信。

  4.现代企业要求领导正人先正己

  孔子认为,要正人先正己,也就是孔子所说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孟子同样有此感悟,孟子说教育者在传教的过程中应当行得正、坐得端,否则就连家人都无法教化。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如果自己无法坚持所崇尚的观点和立场,或者自己无法做到对员工的要求身体力行,那么管理的效果会十分微弱。所谓“正人先正己”说的就是企业管理者应当坚持以身作则的理念,将言传与身教有效融合,通过自己的身体力行提升管理成效。在“人间正道是沧桑”和“正人先正己”当中的“正”字,都可以表示公正、正气之意。企业管理者应当将前人留下来的严于律己的精神继续发扬光大,时刻遵守“正人先正己”的原则。也就是说,一方面应当明确并坚持正确的领导方向,讲正义、走正道;另一方面应当提升自身素质,身体力行,实现思想、心态、行为的绝对统一。

  5.现代企业管理应善用观察法,使人岗合一

  在儒家思想当中,十分重视因材施教的实施,即依照个人在天赋和个性等方面的差异,采取差异化的针对性培养方案,将其培养成不同类型的人才。在因材施教当中,孔子是其中的典范。在孔子成名弟子当中,彼此的性格都有显著的差异,并且每个人的发问方式都十分特殊,而孔子根据其弟子的性格特征和性格差异,对同样的问题给出的回答都是存在差异的。例如,冉求,其生性较为迟缓、稳重,那么孔子对他的要求就是要勇于实践;子路,其生性好勇胜人,那么孔子对他的要求就是要抑制、退让。孔子能够掌握其每个弟子的个性特征,就一定要做到“观察入微”,这就是现在所说的观察法,即对每个人的言谈举止加以观察,从而掌握其个性特征。这样的观察过程是现代企业当中领导的管理艺术的展现,也就是依据员工的个体特征赋予不同的目标并采取不同的方法,通过不断地调解矛盾实现人岗合一。

  6.现代企业管理应善用情感激励

  在孔子的观念当中,情感是“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就是说情感能够由诗激发出来,情操能够被音乐所陶冶,而情感能够通过礼则得到提升。人是一种感情极其丰富的高级动物,人的言谈举止通常受感情的需求所调控。在马洛斯的需要层次理论当中,“尊重和爱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等观点当中反映了人类强烈的自我感情。人类一方面渴望从他人处获得真挚的情感,另一方面同样渴望自己的真挚情感能够被他人所接受。所以,在现代企业管理当中,倘若领导者可以捕捉到员工的情感需求,学会换位思考,感受他人所需,逐步提升彼此之间的信任度,并有效发挥情感激励,那么企业管理就已经事半功倍了。

  二、儒家思想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1.儒家思想在企业文化建立中发挥着重要的指导力量

  在儒家思想当中,齐家、治国,积极入世等是其议论的核心。这些理论的现实操作性都十分突出,能够被现代企业的管理所借鉴。正是基于此点,有相当多的现代企业通过儒家思想文化去探究与企业自身发展相匹配的途径指向,并成功建立了良好的企业文化。例如,企业家荣德生先生,将儒家思想当中的“以德服人”、“顾其对家对子女”等理念运用于企业管理当中,在提倡和践行我国优秀传统思想的过程中,将优秀传统思想内化为企业的文化,有效激发了员工的工作热情,为企业创造出了更大的经济效益。又如,“日本近代工业之父” 涩泽荣一先生,通过《论语》探索到了与其企业发展相匹配的理论基础,并以此作为培养人才和管理企业的理论依据。现实证明:在企业的文化建设过程中,儒家思想能够提供切实可靠的实践价值。只要能够充分探究并有效运用儒家思想的指导功能,就能够将其转变为与我国民族特征相匹配的、富有积极意义的企业文化。

  2.儒家思想能够促进企业员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在儒家思想当中,倡导“见利思义”和“义利统一”的思想,也就是要求人们在获取利益的过程中应当采取合理合法的方式和方法。主张以“义”制“利”,对于见利忘义的人要极力抵制并坚决打击,有效摒弃损人利己的事情出现。孔子强调“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但是一定要“以道得之”。倘若在获取利益的过程中采取了不道德的手段,那么就同贫贱毫无差别;在达到富贵的过程中始终坚持正道而为,那么就会一世安好。如此可以明确,在儒家思想当中,一方面承认并赞同人们对于物质利益的喜爱追逐之情,另一方面又要求对于物质利益的喜爱追逐一定要满足社会公德的要求,也就是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在儒家思想当中,利和义之间的矛盾关系通过义利观得到了有效的平衡,并为现代企业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提供了有力的辅助作用。在现实社会当中,无论是企业或者个人,倘若单独讲求义而不为利,便会缺乏可靠的物质基础作支撑;倘若与社会发展的道德准则相违背,单独为利而不讲求义,便会形成唯利是图、物欲横流的不良风气,并最终导致社会产生恶性问题,逐步走向畸形的恶循环发展。因此,通过儒家思想不仅能够有效解决个人、企业和社会之间的矛盾问题,而且能够使得追求利益的目的和追求利益的途径之间形成稳定的平衡。对于利益的追求途径一定要在法律法规和社会道德所允许的范畴之内。因此,企业领导和企业员工可以通过儒家思想的义利观得到指引,从而明确应当以合法的手段和辛勤的劳动去获取合理合法的利益。

  3.儒家思想有助于提升企业领导的综合素质

  在儒家思想当中,“德政”始终备受关注。所谓“德政”,也就是说道德的感化功能。将法律和行政管理加以有效的融合,并具有一定的强制性,但是在某种程度上依旧存在限制。然而,道德的约束和教导功能却是长久不变的。孔子曾经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意思是,在治理国家方面,倘若仅仅通过法律进行控制、通过刑法加以约束,那么只能实现国人在短暂时间内的生活有序,而无法实现在道德上的行为约束。倘若利用道德的指引功能,使每个国人心中都渗入道德规范,那么国人既能够拥有廉耻之心,还能够努力成为优秀公民。如果想要德政得到有效地贯彻落实,那么施政者就应当身体力行,做出表率。在儒家理念当中强调,领导者的领导方式能够显著影响下属的言谈举止。因此,应当身体力行、做出表率。

  在儒家理念当中着重强调,领导者唯有先将自身管理好,做到品行端正,才能有资格去管理他人,也才能将他人管理好。企业领导者在企业当中位于较高位置,与基层员工相比,具有权力相对较大、约束相对较小的特征。因此,企业领导的言谈举止大都依靠其自身的约束力。如此,就要求企业领导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对他人提出的要求,应当先要求自己,并且一定要做到,通过身体力行的表率作用,为企业员工树立榜样。现阶段,我国相当一部分企业通过“德、能、勤、绩、廉”五项内容对企业领导者加以考核。其中,“德”是首要的并且必要的考核。因此,企业领导应当通过儒家思想当中的德政理念约束自身,从而实现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

  三、儒家思想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运用应注意的问题

  1.儒家思想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运用应避免带有封建烙印

  孔子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由此,儒家思想创造了以“仁”为根本的道德理念。在儒家思想当中,“仁”的理念是其中的核心关键,一方面对于后世具有十分显著的影响,另一方面为后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提供了理论依据。儒家思想是人类发展过程当中的指向标,对于人类的成长发展具有十分显著的作用。但是,儒家思想与现代企业的培训节奏存在出入。目前,我国处于发展中国家行列,对于人才存在高质量的需求,要求人才既大胆创新,又勇于竞争,并且在遭受挫折的时候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但是,儒家思想却要对人类的思想观念形成一定的约束,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人的创造能力的发挥和真挚情感的流露。当今社会十分注重个人能力的发挥和个人价值的展现,为了满足现代社会的用人需求,人才一定要具备新时代的创造能力,从儒家思想的约束当中挣脱出来,不再对企业员工的言谈举止采取一成不变的模式加以约束。通过新型理念的探究,将现代化的人力资源管理同儒家思想加以有效的融合,使其能够彼此促进、互为补充,从而保证人力资源能够实现最大程度的能力发挥。

  2.儒家思想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运用应注重个人价值的发挥

  在儒家思想的“大一统”理念中,既涵盖着对政令法令以及疆域的统一,又涵盖着对人的思想行为的统一。儒家思想强调人要摒弃个体化,突出集体主义精神的重要性,这势必会导致个体精神的严重抑制。倘若将这种理念运用于现代企业管理当中,就会造成企业员工不敢表达内心真实的想法、无法承担个人责任、怯于进行创新等。严格的等级制度会为企业的改革发展设下重重屏障,严格的尊卑体系会为企业员工蒙上人类的不平等的阴影。尽管儒家思想当中的“大一统”理念对于统治行为具有助力作用,但是却将人的物质存在抛诸脑后,将人的欲望和活力磨灭,使其逐渐丧失了前进的动力和行动的自由。

  3.儒家思想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运用应避免“人情管理”

  在儒家思想当中强调以德治国的重要性,大多数的儒家思想都是运用在企业的管理机制方面,其具体体现为:以德治企、以人为本。这种管理机制通常是将非理性的道德观念视作一切行为的动力源泉,将关注的重点过多地置于人情管理方面,而对于企业的规章制度却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最终形成了人治机制。这种管 [本文转自dYlw.Ne t专业提供写作毕业论文和各种教育教学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WWw. DylW.nEt点击进入www.DyLw.NeT 第一论 文网]理制度所引发的结果是企业缺乏应有的章法,尽管有章法也不依照章法行事。尽管通过人情管理可以使企业在某种程度上达到和谐,然而,这种短暂的、局限的和谐却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常言道:无规矩不成方圆。现代企业的管理一定要有严格的规章制度作为保障,应当以客观的、科学的标准对企业员工的言谈举止进行约束和规范。

  结语

  在儒家思想当中,始终坚持“治国平天下”的最高准则,通过管理者的自我素质的提升,实现对他人内外控制的强化。现代企业若想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实现长久的发展,就要先治理好企业的内部环境,提升企业员工的道德素质。然而,儒家思想在现代企业管理当中的运用不应是照搬照抄、一成不变的,企业应当采用与其自身发展相匹配的管理理念,规避实践当中的不利问题。

  参考文献:

  [1]孙翠菊,屈淑萍.论儒家思想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运用[J].经管空间,2012(7):53-54

  [1]邱训荣.以就业为导向改革高职市场营销人才培养模式职业教育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7(05).

  [2]周剑锋.浅谈高职市场营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科技风,2011(08).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